首页 周易__讲座课件

周易__讲座课件

举报
开通vip

周易__讲座课件null 《周易》 《周易》 王 华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2009年2月null提 纲一、《周易》的性质三、《周易》题解六、《周易》与后世易图七、《周易》哲学与中国文化八、《周易》学习参考文献九、《周易》学习研究参考论题二、《周易》的成书和编撰四、《周易》的构成 ★五、《周易》的占筮一、周易的性质一、周易的性质 远古,人们对自然、社会缺乏认识,产生了不少迷信活动,人们想通过各种方式认识、了解、支配社会与自然,占卜便是其中最主要的一...

周易__讲座课件
null 《周易》 《周易》 王 华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2009年2月null提 纲一、《周易》的性质三、《周易》题解六、《周易》与后世易图七、《周易》哲学与中国文化八、《周易》学习参考文献九、《周易》学习研究参考论题二、《周易》的成书和编撰四、《周易》的构成 ★五、《周易》的占筮一、周易的性质一、周易的性质 远古,人们对自然、社会缺乏认识,产生了不少迷信活动,人们想通过各种方式认识、了解、支配社会与自然,占卜便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殷商占卜主要使用甲骨,甲骨文是占卜情况的记录。周人主要用蓍草(民间称蚰蜒草或锯齿草,蓍 草的根状茎短。茎直立,全株被柔毛。 )卜卦,叫占筮,《周易》就是占筮情况的记录,它是贞人在对占筮材料的整理基础上编定而成的一部供占筮者使用的占卜书。一、周易的性质一、周易的性质 蓍草茎高1米左右,羽状叶脉,夏秋间开白色小花,深秋枯槁,来年逢春又生。传说蓍草为稀有植物,全仅有三处生长此草:一为山东曲阜;一为山西晋祠;再就是淮阳太昊伏羲陵了。 一、周易的性质一、周易的性质 在性质上,《周易》本来是一部占卜的书籍,后来,由于《易传》的出现,使它上升为一部特殊的哲学著作,后来又成为儒家的五经之首,从而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特征的最重要典籍之一,其影响深远光大。 二、《周易》的成书和编撰二、《周易》的成书和编撰《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易类<序>: 〔宓羲氏作八卦;周文王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隋书.经籍志》经部.易类<序>: 昔宓羲氏始画八卦,……盖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卦。……周文王作卦辞,谓之《周易》。孔子为<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 〔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序》: 伏羲制卦,文王系辞,孔子作十翼。……卦辞文王,爻辞周公,马融﹑陆绩等并同此说,今依用之。“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按照传统的说法,《周易》成书的过程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所谓“三古”也就是上占、中古、近古三个时代,所谓“三圣”是指伏羲、周文王、孔子这三个圣人。 伏羲,又名宓羲、包牺、庖牺等,是中国神话中的人物,又被称为我国的人文初祖。伏羲的形象在传说中大多是人头蛇身。根据学者的研究,伏羲可能是原始社会中的一个部落首领。在《易传》中就已经说他创造了八卦,后来的学者就认为八卦的符号是由他创立的,在他统治的时代,《周易》只有八个符号,没有任何文字,有人把他创立的这种《周易》称之为先天易学。“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天水伏羲祭祀“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周文王是周族的首领,姬姓名昌。他因为反对殷纣王、要造殷纣王的反而被囚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县内),传说在被囚禁的时间里,他把伏羲的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并加上卦爻辞,因此史书称文王作《周易》,这种说法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了记载,《史記·周本紀》:〔周文王〕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右图为羑里城的周文王像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周文王演易台 孔子 孔子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又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按照传统的说法,《易传》是他晚年创作的。从下述文献可见孔子与《易》学之一般:相关文献相关文献《论语.述而》: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或作:「亦」〕可以无大过矣。 《论语.子路》: 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不恒其德, 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郑玄注曰:「《易》,所以占吉凶。无恒之人,《易》 所不占。」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 <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 《易》则彬彬矣。」相关文献相关文献马王堆帛书<二三子问>: 易曰:「〔寝〕龙勿用。」孔子曰:「龙寝矣而不阳,时至矣而不,出可谓寝矣。大人安失(佚)矣而不朝, 猒在廷,亦犹龙之寝也。其淢而不用也,故曰:寝龙勿用。 易曰:「杭(亢)龙有悔。」孔子曰:「此言为上而骄下,骄下而不殆者,未之有也。圣人之立正(政)也,若遁(循)木,俞(愈)高俞(愈)畏下,故曰:杭龙有悔。……(释文据《道家文化究研》第三辑,页425) 马王堆帛书<要>: 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子赣曰:「夫子它日教此弟子曰:德行亡者,神灵之趋;智谋远者,卜筮之蔡。赐以此为然矣。此以言取之,赐 行之为也。夫子何以老而好之乎?」夫子曰:「……《尚书》多于(阏)矣,周易未失也,且又(有)古之遗言焉。予非安其用也。」……子曰:「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又仁 者而义行之耳。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史巫之筮,乡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其后乎! (释文据《道家文化究研》第三辑,页434-35)相关文献相关文献朱伯崑: 〔帛书<要>〕文中提出「夫子老而好易」。此是对《论语.述而》:「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阐发。此说与司马迁所说「孔子晚而喜易」说是一致的。并且表明其所依据的《论语》本子,是《齐论》而非《鲁论》。因为《鲁论》本,「易」作「亦」。其论孔子学易说《周易》中「有古之遗言焉」(指卦爻辞),学《易》目的是「非安其用而乐其辞」。「用」指卜筮吉凶祸福。「乐其辞」本于<系辞>文「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因为卦爻辞含有义理,可以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境界。如其所说:「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关于占筮,借孔子话说:「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此文认为孔子学,易不同于史巫:「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之德而已。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者也。」……此种《周易》观,即荀学所说的「善为易者不占」。 (<帛书本易说读后>,《道家文化究研》第六辑,314页)null 以上的说法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伏羲画八卦,只是一种传说,没有历史文物证据。而关于文王演六十四卦与作卦爻辞的说法也是有问题的。因为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在《周易》卦爻辞中记载了文王以后的史实,如 “箕子之明夷”、“康侯用锡马蕃庶”等,如果传统的说法是对的,那么周文王如何会知道他去世以后的事情呢?关于重叠八卦而演化出六十四卦,历来还有不同的意见,如王弼认为是伏羲,郑玄认为是神农,孙盛则认为是大禹。总之,传统所谓的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并不可靠,但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周易》绝非一时、一人所作。《周易》的卦爻辞应该是当初的占卜术士的经验积累,由几代贞人术士递相编撰而成的。至于孔子作《易传》,学术界也有分歧,肯定这种说法的,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论证《易传》为孔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孔子的弟子所作;有人则持怀疑态度,最早的如宋朝的欧阳修。肯定者以为在《易传》中有“子曰”的字样,因此认为是孔子所做,或者与孔子有关;其实“子曰”在古代是学生对老师的尊称,并非专指孔子。随着简帛图书的出土,人们发现《易传》的内容和孔子是有关系,但它的思想很复杂,既不是传统的儒家思想,也不是纯粹的道家思想,而是杂糅各家思想而成,这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null 现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周易》的六十四卦经文形成于殷末周初,反映了殷末周初周文王与殷纣王时期的事情,六十四卦出自文王之手,而卦爻辞是周公所作。大多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时期,它的作者不是孔子,可能是孔子的后学,《易传》中的一些话反映了儒家的思想,可能是孔子传授《周易》时所说,它的学生根据孔子所讲的记录,加以整理、补充、润色编纂而成。根据刘大钧先生《周易概论》的考证,《易传》为思孟学派(即孔子的后代子思和孟子)所作。孔子一定和《周易》发生了某些关系,因为在《论语》中,孔子明确地说过“五十以学《易》”,也引用过《周易》《恒》卦的九三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司马迁、班固在史书中也肯定过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帛书《周易》的出土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三、《周易》题解 三、《周易》题解 《周易》到底是什么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前人的重要说法约有如下几种。 《周易》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太卜》:“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因此我们先看“周”字的解释: 第一种说法认为“周”是朝代名,指周朝。郑玄《易赞》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说:“又文王作《易》之时,正在羑里,周德未兴,犹是殷世也,故题周别于殷,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其犹《周书》《周礼》,题周以别余代。”朱熹《周易本义》也说:“周,代名也。” 第二种观点认为“周”是地名,指的是周地。如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就说:“连山、归藏并是代名,则周易称周取岐阳地名。”这种观点认为“周”指的就是周地岐阳,即现在陕西省岐山县。 第三种观点认为“周”是“周普”、“普遍”的意思。郑玄《易赞•易论》:“《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包。”认为《周易》就是易理无所不包的意思,“周”为普遍、博大之意。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说:“周,代名也,周,至也,遍也,备也,今名书,义取周普。”这种观点也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可,并且他们引用《周易》中的原话来证明:“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知周乎万物”、“周流六虚”。这些语句的意思多在说明《周易》是一种广大悉备的学问,容纳天地,无所不包。在这种观点中,他们还认为,《周易》一书的卦序也可以证明“周”字是“周普”的意思,《周易》现行本的第一卦是《乾》卦,乾就是天的意思,而天是笼罩万物、无所不包的。乾为天,天覆盖万物,则《周易》之“周”自然是周普之义。三、《周易》题解三、《周易》题解再来看“易”字。关于这个字的看法,也有多种解释。 第一种说法,也是较为流行的说法,认为“易”是“三易”的统一,郑玄《易赞·易论》引《易纬·乾凿度》说:“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易》以六十四卦包括宇宙间一切天人的现象,以简驭繁,这是“易简”;占卜时以卦爻变化预示吉凶祸福,每次各有不同的卦、爻象,这是“变易”;“天不变,道亦不变”,《易》理是万世不变的,这是“不易”。中国的古人把如此丰富的意义统统涵摄在一个“易”字中,也可见中国哲学的精简深奥。 第二种说法,《说文》“易”下引“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易纬·乾凿度》云:“易名有四义,本日月相衔。”汉代经师郑玄在他的《易论》中也说:“易者,日月也。”这种说法比较符合《周易》一书的思想,因为早在《庄子》中就有“《易》以道阴阳”的话。这种说法揭示出《周易》是以研究事物的阴阳变化为根本任务的,“易”象征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再者,也有人从文字字形上来分析,认为“易”字很像是由上“日”下“月”两部分组成,这种观点得到很多人的认同,但不一定符合“易”字的本意。“日月为易”仅仅是许慎《说文解字》在解释“易”字时所引的“秘书说”,许慎也以为是一家之言。三、《周易》题解三、《周易》题解再来看“易”字。关于这个字的看法,也有多种解释。 第三种说法认为“易”是生生不息的意思,即《易传》中所说的“生生之谓易”。这种观点着眼于变化这个意思,只不过它认为这种变化是一种生命的代谢与生成。 第四种看法认为易就是蜥蜴。这种说法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易,蜥蜴、郾蜓、守宫也。象形。” 在动物中最善于变化的莫过于蜥蜴,变色龙就是这样的一类动物。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蜥蜴“身无恒色,日十二变,以易名经,取其变也。”此说影响较大。近来反对者有南怀瑾先生,把中国老祖宗发明的伟大智慧《周易》说成是起源于一种叫“蜥蜴”的爬行动物,实在是对老祖宗的一种侮辱和亵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辛介夫先生在考察了甲骨文和金文字之后说,这种说法比“日月为易”的说法更缺乏科学的依据,因为在现存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易”这个字还没有被解释为蜥蜴的,在古汉语中,蜥蜴都是作为双音词或连绵词出现的,没有单称“易”的,并且在《说文解字•虫部》中也没有“蜴”字,只有“蜥”字。 结合以上的观点,我们认为,《周易》一书是周代的占卜书,旨在研究宇宙万事万物变化的规律、预示吉凶祸福的。四、《周易》的构成四、《周易》的构成《周易》由《经》与《传》两部分构成。 我们现在所说的《周易》一般包括两部分,即《易经》和《易传》。其中经包括六十四卦及其卦辞和爻辞,《易传》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十翼”,因为它一共十篇,被附在经后来解释经,其作用和形式犹如鸟的翅膀一般,所以叫“十翼”。其实《易传》只有七部分,即《系辞》、《彖辞》、《象》、《文言》、《说卦》、《序卦》和《杂卦》,因为《系辞》、《彖辞》和《象》分别为上下两篇,所以加在一起就是十篇。《易传》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研究《周易》的专著,它不可能出自一人之手,应该是前人吸收各家学说集体编撰的结果,由于在易学史上它第一次把《周易》哲理化,所以其地位相当的重要性,以至于后来它也成为《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上所说的《易经》是指不包括《易传》在内的六十四卦卦爻辞,而广义的《易经》则等同于《周易》。(一)《易经》 (一)《易经》 经在写法、编排体例等都有自己的特点。1. 卦画 —(阳)与--(阴)两个符号是《周易》的基本卦画符号。关于这两个符号的产生,有以下观点: 第一种比较有影响的说法来源于《易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种说法认为,八卦是圣人(伏羲氏)观察外界事物的结果。引文中说到了河图和洛书,但这两个图形出现的时间是很晚的,而且到底哪一个是河图,哪一个是洛书,也是有不同的看法。再者就是到底是八卦起源于河图洛书还是河图洛书起源于八卦,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种说法值得肯定之处在于:八卦是伏羲氏在观察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启发下所创立的。观察的范围包括天文、地理以及鸟兽动物的足迹纹理,远处观察的是外界事物,近处观察的是人类自己的身体。这一说法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 第二种说法认为卦画与远古人们的生殖崇拜有关。即卦画—(阳)与--(阴)受男女生殖器的启发,即—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 1. 卦画1. 卦画 第三种说法是结绳记事说。这种观点认为,在《周易》符号产生的时期,人类尚未产生文字,人类使用的是结绳记事法,有一件事情就打一个结,两件事情就打两个结,小事就打一个小结,大事就打一个大结。(一)《易经》 (一)《易经》 经在写法、编排体例等都有自己的特点。1. 卦画 —(阳)与--(阴)两个符号是《周易》的基本卦画符号。关于这两个符号的产生,有以下观点: 第四种说法是龟兆说。古时先民占卜要用龟甲,先是烧灼龟甲,然后卜师根据裂纹的不同形状来判断吉凶。《周易》的卦爻符号就是根据这些龟甲的裂纹形象画出来的。像余永梁的《易卦爻辞的时代及其作者》、屈万里的《易卦源于龟卜考》等持这种观点。研究表明,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周易》占筮的实际。 第五种说法是认为卦爻符号起源于竹节、蓍草。比如高亨先生在《周易古经今注》中认为:阳爻—象征一节之竹,阴爻- -象征二节之竹。阴爻和阳爻是人们卜筮时所取竹节的象征。但也有学者认为阴爻和阳爻起源于蓍草的排列,阳爻象征一根完整的蓍草,阴爻象征一根中间断开的蓍草。 第六种说法认为卦爻符号起源于古时候的土圭测日。这种观点认为,“卦”字的字形可以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边就是一个“圭”字,右边是一个“卜”字,圭是古人用来测量日影的工具,“卦”字由“圭”和“卜”字两部分构成,可见八卦起源于这种测量日影的方法,卦爻符号就是记载晷影变化的符号。此可备一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周易》受到古代天文历法的影响。(一)《易经》 (一)《易经》 经在写法、编排体例等都有自己的特点。1. 卦画 —(阳)与- -(阴)两个符号是《周易》的基本卦画符号。关于这两个符号的产生,有以下观点: 第七种说法,也是近年影响较大的说法,这就是卦爻符号起源于数字。从《左传》的有关记载来看,当时就认为筮法与数字有某种联系,后来朱自清先生和闻一多先生对此都有自己的看法,认为卦爻符号和数字有很密切的关系。再后来,张政烺先生根据甲骨文和金文中的一些数字分析,认为这些数字就是一些数字卦,它们应当是《周易》卦爻符号的源头。张先生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目前认同的学者较多。 以上种种说法,每一种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还不能令人完全信服。卦爻符号到底是不是起源于一种具体的事物,是不是一时一人所创造,都还是一个问题。卦爻符号在被创造之初,它指代的是具体的含义还是抽象的含义,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易经》 (一)《易经》 2. 八卦 八卦是构成《周易》卦画的基本符号,八卦是由—(阳)与--(阴)两个符号连叠三层构成:☰ 乾卦, ☷ 坤卦,☳ 震卦, ☶ 艮卦, ☲ 离卦, ☵ 坎卦, ☱ 兑卦,☴ 巽卦。用这八个符号分别代表“天、地、雷、山、火、水、泽、风”等物象。 八卦的起源问题,有以下几种影响较大的说法。 第一,伏羲受到河图洛书的启发而画出来的。 第二,文字说。 第三,八卦起源于数字。 第四种,八卦起源于观测外在的具体物象,最可能依据的是天象,比如说日月之象或者是星象等等,在《周易》中也有这样的论述。但我们认为,八卦的符号产生,绝对不是依据某一种具体的事物。 还有一种说法,也就是太极两仪说。这种说法也是依据《易传》而来。《系辞传》很明确地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种由两仪来生成八卦的思路是很符合逻辑的。(一)《易经》 (一)《易经》 2. 八卦 八卦的构成很有规律,可以根据它们的形象符号来记忆,前人归纳为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这首歌诀记载在宋人朱熹的《周易本义》上。意思是说,《乾》卦的符号就是三个连接的横画,《坤》卦的符号是六个断开的短横,《震》卦的符号就像一个仰面放置的盂盆,《艮》卦的符号就像一个倒扣的碗,《离》卦的符号中间是空虚的,《坎》卦的符号中间是充满的,《兑》卦的符号上面破缺,《巽》卦的符号下面断开。(一)《易经》 (一)《易经》 3. 六十四卦 《周易》一书主要由六十四卦构成。六十四卦每一卦都由六爻构成,也就说,可以看作是由两个三爻的八卦两两重叠而成的。前人将三爻的八卦叫做经卦,六爻的六十四卦叫作别卦或重卦,一般认为,先有了八卦,然后是八卦重叠出六十四卦。为什么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只能由六爻来构成?这个问题应该也是研究《周易》的一个基本问题,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解释。如《易传》讲“兼三才而两之”。从逻辑上讲,如果六十四卦不是六爻卦,那么就很难说它是由八卦来生成的,因为八卦的组合成卦,要么是六爻卦,要么是九爻卦,要么是十二爻卦,如果是由八卦来构成六爻卦,就只能有六十四种组合方式,即8的2次方,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所以,六十四卦是在八卦的基础上形成的应该是可信的。古来传说的“伏羲画卦,文王重卦”虽不可信,但在八卦与六十四卦的生成逻辑和先后次序方面却是很有见地的。而且,从六十四卦这样严密的组合与系统化的排列来看,六十四卦也是遵循了相同的逻辑,是同时出现形成的。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是先有六十四卦,然后才有八卦,八卦是从六十四卦中提炼出来的。(一)《易经》 (一)《易经》 六十四卦的卦名次序 上经(三十卦):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 下经(三十四卦):咸、恒、遯、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一)《易经》 (一)《易经》 3. 六十四卦 (1)六十四卦结构:《周易》以“卦”为单位,共六十四卦,每卦由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组成。 ①卦画(卦的符号),即由六个爻象符号组成,如 ,为大有卦。 ②卦名,也就是写在卦画后面的文字,如 , 乾。乾就是卦名,卦名大多是摘取卦辞中的一个字或词而来的,本无深刻含义,后来学者以为卦名是对卦画的简要说明,是解释这个卦的主题大意的,可备一说。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标题,也即卦名。《易》的卦名有时可以总括全卦内容,有时选取卦爻辞中的常见词作卦名。总体上看,六十四卦一卦说一类事。 《周易》六十四卦的命名又是根据什么呢? 一是取象说。这种说法认为八卦来源于对万物的观测,因此,卦名也是从万物之象来的。二是取义说。这种说法认为八卦的卦象各代表一定意义,卦名就是由此卦象所代表的意义所规定的,比如《坤》卦,全部由阴爻构成,意义是柔顺,而卦名坤就是顺的意思。三是占事说。这种说法认为卦名和所占问的事情有关,即和卦爻辞有关,比如据闻一多先生考证,《乾》卦的卦名实际上原来写作“斡”,是北斗七星的别名,爻辞中的龙均指龙星,这一卦是占问节气变化的,因为龙星出没的情况表节气的不同变化。四是筮辞说。这是高亨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卦名都是从爻辞中选取某一个或两个字来命名的。高先生此说为很多学者所认同。null③卦辞,就是卦名后面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叫卦辞,卦辞是对一卦当中六爻含义总的说明。如《乾》卦的卦名后面有“元亨利贞”四个字,这就是《乾》卦的卦辞。 ④爻辞,一卦共有六爻,即由六个爻象符号组成,每一爻都有一个意思,表达这个意思的文辞就叫做爻辞。一卦有六爻,所以共有六条爻辞。 (一)《易经》 (一)《易经》 3. 六十四卦 (1)六十四卦结构 下面以《乾》卦为例: (卦画)乾(卦名), 元亨利贞(卦辞)。 (以下是爻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 以上这六条文辞即是爻辞,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分别表示《乾》卦自下而上的六爻。其他的六十三卦的爻位排列均如此。 六十四卦的排列有一定的顺序,但要一下子记住是不容易的,前人依卦序编为歌诀,句子整齐押韵,易于识记。如宋代朱熹《周易本义》所记口诀: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遯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一)《易经》 (一)《易经》 3. 六十四卦 (2)六十四卦卦序 六十四卦排列有规律可循。孔颖达认为六十四卦的排列规律是“二二相耦,非覆则变”。 所谓“二二相偶”,是指《周易》六十四卦两两为对,共三十二对,如《乾》《坤》为一对,《屯》《蒙 》为一对,按顺序依次为对。所谓“非覆则变”,即今本六十四卦卦序排列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相邻两卦卦象互为颠倒。如《屯》卦与《蒙》卦、《需》卦与《讼》卦、《师》卦与《比》卦等,也就是把前面的一卦倒置来看,就变成了后面的一卦,这是“反对卦”,这种情况唐代孔颖达称之为“覆卦”,后人也叫做“综卦”。六十四卦中有五十六卦(二十八对)是这种关系。其一是卦象颠倒而没有变化,如《乾》、《坤》、《颐》、《大过》、《坎》、《离》、《中孚》、《小过》等八个卦,但这八个卦可以构成四组,即《乾》、《坤》;《颐》、《大过》;《坎》、《离》;《中孚》、《小过》,两卦的爻象是相反的,乾六爻全为阳爻,坤六爻全为阴爻,即六爻交互变化,这是“正对卦”,这样的两卦,孔颖达叫“变卦”,或叫“错卦”、“旁通”卦。因此说六十四卦的排列是非“覆”即“变”。(一)《易经》 (一)《易经》 3. 六十四卦 (3)卦爻的排列、位置与象征寓意 八卦(《周礼》叫“经卦”)相重,又构成六十四卦(也叫“别卦”),每卦六爻,计三百八十四爻。每卦六爻,从下往上数,第一爻叫“初”爻,第二、三、四、五依次而数,第六爻称“上”爻。初爻若为阳爻,便叫“初九”,若为阴爻,便叫“初六”,最上一爻叫“上九”或“上六”,其余的便是“九二、九三、九四、九五”或“六二、六三、六四、六五”。 《周易》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和符号系统本来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后来人们却给它们赋予了非常丰富的意义。八经卦是由三爻组成的,古人认为每一卦的三爻都象征着天地人,所谓“三才”,其中下爻代表地,中爻代表人,上爻代表天,如《震》卦: - - 天 - - 人 —— 地(一)《易经》 (一)《易经》 3. 六十四卦 (3)卦爻的排列、位置与象征寓意 六十四卦是由八卦相互重叠而成,所以六十四卦中也含有三才之道,只不过在六爻卦中,每相邻的两爻为一组,初爻、二爻为地,三爻、四爻为人,五爻、上爻为天。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周易》的“三才之道”。除了这样的规定之外,古人还以爻所处位置代表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遵守的处事原则是不相同的:初爻:象征事物的开始、发端;应当谨记:潜藏勿用。     二爻:象征事物的崭露头角;可以适当进去。     三爻:象征功业的小成;当谨慎行事,以防凶险。     四爻:象征进入更高层次;谨慎小心,审时度势。     五爻:象征事物圆满成功;切忌不要得意 上爻:代表事物的发展终极。物极必反。(一)《易经》 (一)《易经》 3. 六十四卦 (3)卦爻的排列、位置与象征寓意 以《乾》卦为例:    初九:潜龙(潜藏的龙,以示事物刚开始)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龙出现在田野,比喻事物崭露头角),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事物小成,防止骄傲,不断奋 斗),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进入更高的层次,审时度势,可进则进),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龙飞在天空,大有作为,以示事物成功),利见大 人。     上九:亢龙(龙飞过高,代表事物终极)有悔。 (一)《易经》 (一)《易经》 3. 六十四卦 (3)卦爻的排列、位置与象征寓意 人们还把一卦和人的身体对应起来,这样,爻所处的位置就代表人身体的不同部位了:   初爻:代表脚趾(因脚趾在最下);   二爻:代表小腿;   三爻:代表腰(三爻居中,腰也居中)   四爻:代表上身;   五爻:代表脸;   上爻:头。比如《艮》卦的爻辞:   初六:艮其趾;   六二:艮其腓(小腿肚子)   九三:艮其限;   六四:艮其身;   六五:艮其辅(面颊)   上九:敦艮。(一)《易经》 (一)《易经》 3. 六十四卦 (3)卦爻的排列、位置与象征寓意 人们还以不同位置的爻来代表社会上的不同阶层:     初爻在下,代表士民,     二爻居中,代表卿大夫;     三爻在二爻之上,代表诸侯;     四爻邻近五爻,为近臣;     五爻在上居中,为天子;     上爻最上,为宗庙,或指太上皇。 除了以上的象征意义外,人们研究《周易》还把卦爻分为不同的爻位,所谓爻位,也就是爻所居的位置。爻位有一定的规律:初爻为阳位,二爻为阴位,三爻为阳位,四爻为阴位,五爻为阳位,上爻为阴位,也就是奇数位置的为阳位,偶数位置的为阴位,初、三、五爻为阳位,二、四、上爻为阴位。在《周易》中,阴阳位与阴阳爻并非一一对应,即阴爻并非居阴位,阳爻亦并非居阳位。而多为阴阳杂居,也就是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所以《周易》中有当位、不当位(或得位、失位)的说法。一般来说,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为当位。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为失位,当位为吉,失位为凶。(一)《易经》 (一)《易经》 卦、爻辞为何人所作?在古代有人认为是周文王所作,也有人认为卦辞是文王所作,爻辞是周公所作。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卦、爻辞的作者较难确定,文王、周公所作无法得到证明,卦、爻辞当作于西周初年(有人认为作于西周末年),作者是一位筮官。《周易》中的经较为广泛地反映了西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们研究西周社会、历史、经济、军事、思想、文化、风俗、语言等问题的宝贵材料。(二)《易传》(二)《易传》 《易传》产生于春秋战国(秦汉),伪托孔子作的较早的释《易》著作有七种十篇,称为《十翼》,即为“经”的羽翼(经、传原本别本单行,郑玄合在一起)。《易传·系辞》,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称之为《易大传》,故后人称《十翼》为《周易大传》。《易传》作者被后人伪托为孔子。今人多认为非一人一时所作。《易传》为春秋战国(秦汉)人所作,对《易经》的解释往往脱离了《易经》的环境,而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赋予《易经》以新的思想。因此《易传》是通过《易经》来宣扬儒家思想的一部哲学著作,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必读书。 (二)《易传》(二)《易传》1.《彖传》 《彖传》,分上、下两篇,是解释六十四卦卦名、卦义、卦辞的。彖,就是断的意思,也就是判断,就是要判断每一卦的吉凶。因为《周易》总共六十四卦,所以《彖传》共64条,它的内容就是解释每一卦的卦名、卦义和卦辞。以《需》卦为例来:卦辞为:“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彖传》的解释是:“需,须也(解释卦名),险在前也(解释卦象:上坎)。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根据卦象下乾上坎解释卦义)。‘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解释卦辞)。”因为六十四卦分为上下经,所以《彖传》也就分为上、下两篇,即《彖传》上和《彖传》下。 《彖传》的断定是根据整个卦象来进行的,所以《系辞上》说:“彖者,言乎象者也。”也就是说按照卦象的组合来探讨吉凶问题。这种解释未必是卦辞的本义,在解释过程中,《彖传》往往把占筮性的卦辞加以理性化、条理化,有时还赋予卦辞以新的意义。(二)《易传》(二)《易传》2.《象传》 《易传》中的《象传》,随上下经分为两篇,即《象》上、《象》下两篇,一共四百五十条。从解释的对象来看,《象》又可分为两部分:大象和小象。大象是释卦象(主要是卦名和卦义)的,小象是释爻象的。例如《蒙》卦的《象传》:“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以上是大象)。利用刑人,以正法也(释初六爻辞)。子克家,刚柔接也(释九二爻辞)。勿用取女,行不顺也(释六三爻辞)。困蒙之吝,独远实也(释六四爻辞)。童蒙之吉,顺以巽也(释六五爻辞)。利用御寇,上下顺也(释上九爻辞。以上是小象)。” 《大象》有以下特点,就是将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看做由两个三爻卦(即经卦)构成,用经卦所象征的事物来解释卦象;然后又用“以天道来示人事”的方法用自然现象比附人类社会上的事情。《小象》解释爻辞的方法也很特别,主要是以各爻所处的不同位置来解释,《易传》把不同的爻的位置作了很多规定,各赋予不同的含义,用这些涵义结合爻辞来比拟人事。(二)《易传》(二)《易传》3.《文言》 《文言》,是解释《乾》、《坤》二卦的卦辞和爻辞(“文饰《乾》《坤》两卦之言”)的。《文言》文字不多。它里面出现了六次“子曰”的字样,所以有人认为是孔子的弟子所作。它的主要内容是讲解乾、坤两卦卦爻辞所蕴涵的关于天地之德以及天地阴阳变化之理、君臣之义、为人处世、安邦治国、修心养性等道理,这些内容,深化了《乾》《坤》两卦卦爻辞所表现的思想,也对理解整个《周易》卦爻辞有所帮助。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幹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疏]“《文言》曰”至“乾元亨利贞”…… (二)《易传》(二)《易传》 4.《系辞》 《系辞》,分上下两篇,相传为文王、周公所作,系于卦爻之下者,是《易经》的通论。关于《系辞》的分章,历来意见不一,一般说来,通行的有两种分法:其一是分上篇为13章,下篇为11章;其二是分上篇为12章,下篇为12章。在《易传》中它是最重要的一篇,相当于《周易》全书的通论。《系辞》是对《周易》总的说明,它的内容博大精深,是学习《周易》的必读之篇,它的主要内容是:阐述了《乾》《坤》两卦在《周易》中的地位以及内在的根据,探讨了《周易》起源、形成、作者、成书年代等问题,揭示了《周易》在认识事物规律、预知未来、道德修养、安邦治国、观象制器等方面的作用;另外它还保留了古代原始的占筮方法——大衍筮法,并对其哲学意义作了说明,此外,它还解说了某些卦爻的品格,提出了一套哲学思想及观点,诸如“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天尊地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生生之谓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等等。这些思想观念及术语,成为中国哲学文化的重要资源。(二)《易传》(二)《易传》 5.《说卦》 说卦第九 “说”有解说的意思,《说卦》就是系统地解说八经卦所象征的事物。《说卦》一般被分为十一章,它主要说明八卦产生过程以及八卦的性质、功用和方位,另外还有八卦所代表的事物。其中八卦的性质以及八卦所代表的基本事物是分析《周易》卦象与筮占应用的基础。孔颖达说:“说卦者,陈说八卦之德业变化及法象所为也。”这是古人对这一篇的主要概括。另外,这一篇还提出了“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等重要思想。对于八卦象征事物的阐述,其主要的原则和方法是类比,取象大都精当,但也有相互矛盾和过于琐碎的地方。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二)《易传》(二)《易传》 6.《序卦》 《周易•序卦》第十 《易经》六十四卦先后排列,有一定的顺序,《序卦》专门解释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即事物向正面或向反面转化的朴素辩证法。这一篇专门解释《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秩序及其客观根据以及所蕴涵的道理。它以“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来说明《乾》《坤》两卦居于《周易》之首的原因,然后又以因果联系、物极必反、相生相成等观点来解释卦与卦之间的关系,处处以社会人事来比附,最后以“物不可以终穷”来解释《未济》为《周易》最后一卦的原因。这一篇解释六十四卦的顺序时体现了《周易》哲学的宇宙论、存在论、方法论、辩证法等思想。当然,《序卦》在解释这种顺序时也有牵强附会之处,这是应该清楚的。(二)《易传》(二)《易传》 7.《杂卦》 《周易•杂卦》第十一 这是《易传》的最后一篇,之所以叫《杂卦》,有人认为和它所处的位置有关,古时候的音乐最后一章叫作“乱”,这在屈原的作品当中还有保留,而“乱”和“杂”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易传》的最后一篇就叫作《杂卦》。但更为通行的说法是,这一篇之所以称“杂”,是因为它打乱了六十四卦的顺序,错综杂揉六十四卦,把它们分为三十二对,两两相对,简要地说明卦义。它对六十四卦的排列也是井然有序的,因此,这里的 “杂”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例如:“《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从形式上看,它还是一篇形式整饬的韵文。(二)《易传》(二)《易传》 《易传》作为现存最早、最系统的注释《周易》的著作,它是我们学习、研究《周易》的必读篇目。它从抽象意义上对《周易》作了注释,将作为卜筮用的《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这种宗教巫术性文辞上升到一种哲理化的高度,从而淡化了《周易》的神密性色彩,赋予它一种理性的智慧,因此它的影响和意义都是深远的。五、《周易》的占筮五、《周易》的占筮 在《易传》中就有部分内容是论述占筮的,另外从《左传》和《国语》所记载的春秋时人运用《周易》古经占筮论事的实例也可以看出,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就用《周易》来推断事情。文献事实证明,《周易》本来就是一部占筮算命的书。但占筮算命只不过是《周易》的一个层面而已,不是《周易》的全部,《周易》实际上是一部利用占卜的独特体系来阐发思想的特殊的哲学著作。因此,为了理解《周易》的深刻思想,我们必须了解《周易》的占卜方法与体系。 卜筮体现了人类希求预知未来以有效地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卜筮其实是两种不同的预知未来的方法,卜用龟甲,通过用火来烧灼龟甲查看它的裂纹来判断吉凶,因此,这是一种非人力所能控制的纯自然的方法。而筮则是用蓍草,它通过一定的法则来演算蓍草,最后由得出的数字来转换成卦象,然后再结合卦爻辞来判断吉凶。因此,筮占加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理性的因素,所以它比龟卜要进步的多,在自然面前,他看重了人自身的力量。五、《周易》的占筮五、《周易》的占筮 《周易》中的占筮方法,也就是大衍筮法,在《系辞传上》中有所记载: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五、《周易》的占筮五、《周易》的占筮 天数五位,地数五位,天地之数五位各自相加而有和。天数和为二十五,地数和为三十。天地之数总和为五十五。用以演算的蓍草是五十[1],即所谓大衍之数,实际用四十九根(不用的那一根象征太极),将这四十九根蓍草一分为二,以象两仪。从右手蓍策中任取一根置于左手小指间,以象天地人三才。左右手之策以四为一组数之象征四时。归置左右手所余之数于手指之间以象余日而成闰月。五年中有两次闰月,所以再一次归余策于手指间,而后经三变而成卦一爻。《乾》卦策数为二百一十六,《坤》的策数为一百四十四,《乾》《坤》策数共为三百六十,正好与一年三百六十天数相当。《周易》上下两篇策数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正好与万物之数相当。所以经过四道程序的经营而成《易》卦一爻,十八次变化而成一卦,九次变化出八经卦为小成,再引申其义,触类增长,天下万事无所不包。 [1] 金景芳先生综合前人观点以为,“五十”后脱“有五”二字,大衍之数即天地之数。用四十九所余“六”正象六画之数。参《易通》,商务印书馆1945年。五、《周易》的占筮五、《周易》的占筮 《周易》中记载的是最为详细的原始筮法,在刘大均先生的《周易概论》中,有对这种方法的详细解释: 用五十根蓍草,把其中的一根抽出来不用放在一边,象征着太极。然后把四十九根蓍草在手中任意分为两份,左手中的一份象征天,右手中的一份象征地,再从右手蓍草中任意取出一根放在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之间,象征人。这样,天地人三材就都具备了…… 在画卦的过程中,要遵循“老变少不变”的原则,也就是说,凡是老阳和老阴的,在依据上面的规定划出阴阳爻外,还要进行变化,因为《周易》的精髓就是变化。变化的方法是各自向自己属性相反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老阴本来是阴爻,要变化成阳爻;老阳本来是阳爻,要变化成阴爻。 以上的三次变化得出《周易》的一爻,因为《周易》的每一卦都有六爻,所以要得出一个完整卦象,就要按照上面的程序进行十八次变化,这就是“十有八变而成卦”。五、《周易》的占筮五、《周易》的占筮 得出卦象以后还不行,因为还要进行判断。通过对《国语》和《左传》中的占筮的例子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当时所用来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卦爻辞和卦象。关于使用卦爻辞进行判断吉凶祸福,宋朝的理学大师朱熹在《易学启蒙》中有一个说法: 如果只有一爻发生变化,就以本卦发生变化的那一爻的爻辞进行判断; 如果有两爻发生变化,就以本卦发生变化的两爻爻辞进行判断,并且以上面的一爻为主要依据; 如果有三爻发生变化,就以本卦的卦辞和变卦的卦辞为依据进行判断,并且依据不同的情况各有侧重; 如果有四爻发生变化,就以变卦的不变的两爻爻辞为判断依据,并且以下面一爻的爻辞为主; 如果有五爻发生变化,就以变卦不变的那一爻的爻辞作为判断的依据; 如果六爻都发生了变化,对于《乾》《坤》两卦来说就以“用九”和“用六”的爻辞来判断,其他的卦就以变卦的卦辞来判断。 如果六爻都没有变化,就以本卦卦辞占。五、《周易》的占筮五、《周易》的占筮 和《周易》有关的占筮方法还有很多,它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预知未来的吉凶祸福。那么,这种方法到底该如何评价呢?对待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要非常的小心,因为《周易》占筮作为一种文化流传下来,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这其中一定有很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对待的东西。我们至少应该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周易》是利用占筮术来证明义理,《周易》占筮的原意是要以术证道,以道导术,《周易》所蕴含的哲理是中国思想文化的精华,这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并继承发扬广大的。六、《周易》与后世易图六、《周易》与后世易图 《周易》原书并没有什么图,如果有图的话,也就是六十四卦的卦象图。后世的很多易图,都是根据《易传》的有关论述来绘制的。在《易传》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话,后人根据这句话就说有什么河图洛书,并且说这两个图是《周易》的源头,隐含有很大的奥秘,并不一定可靠。除了这两个图之外,还有太极图、先天八卦图以及后天八卦图、六十四卦方圆图等等,这里简要介绍几个影响较大的图。六、《周易》与后世易图六、《周易》与后世易图1. 河图 河图的出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远古的时候,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对日月星辰,季节气候,草木兴衰等等,有一番深入的观察和体悟。但是,这些天地之间的现象他始终没有理出所以然来。有一天,黄河中忽然跃出了一匹“龙马”,他发现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一直观察到的万物自然的“意象”奥妙是暗合的,就这样,伏羲通过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的观察,画出了八卦,这就是《河图》。在《山海经》中还有这样的记载:“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神马负图是远古时代的传说。但是河图、洛书真正展现在世人面前是在宋代。这些图都和宋代的华山道士陈抟有关,他把河图、洛书和先天八卦图等拿出来传给种放,种放又传给了李溉,李溉又传给了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范谔昌最后传给了刘牧,刘牧著有《易数钩隐图》,把这些图收在书中,河图、洛书才为读书人所知。但陈抟到底承继于何人则至今仍是一个谜。1. 河图1. 河图 河图是由一些黑白点组成的,其中白色的点的个数都是奇数,代表阳,黑色的点的个数都是偶数,代表阴,它的排列规律是: 天一生水,在北方属阳;地二生火,在南方为阴;天三生木,在东方为阳;地四生金,在西方属阴;天五生土, 在中央属阳。这五个数字叫做生数。除了生数之外,还有五个成数,天一配合中央的数字五,生成数字六,仍然属于水居北方属阴;地二配合中央的数字五,生成数字七,仍然属于火居南方属阳;天三配合中央的数字五,生成数字八,仍然属于木,居东方属阴;地四配合中央的数字五,生成数字九,仍然属于金,居西方属阳; 中五相交,变生十土居中央属阴,五配合中央的数字五,生成数字十,仍然属于土,位居中央。 因此,在河图的十个数字中,从一到五是生数,从六到十是成数。这十个数字就是天地生成之数,其规律是一个生数配一个成数,而且这两个相互配合的数字的阴阳属性是相反的。河图的数字可以这样记住:下北为一六,叫一六共宗;上南为二七,称二七同道;右西为四九,叫四九为朋;左东为三八,叫三八为友。这个于汉代就是“五行生成数”图,是根据《易传·系辞》中的一段话来的:“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河图的含义有很多人做出了很多种不同的解释。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2. 洛书2. 洛书 洛书的出现也有一个传说。据说自伏羲发现河图以后又过了差不多八百年,中国发生了洪水灾害,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的一天,发现一只五彩神龟出现在洛水之中,龟背上的纹理形态就像文字一样,上面数字的排列是这样的: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大禹受到这种启示就作了洛书,并且运用洛书的原理治理好了泛滥的洪水。这毕竟是传说而已。洛书的起源与深刻含义还需要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河图和洛书都是由数字组成的,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它们都和中国古代的数学有关。据说, 汉代的“九宫算”图就是现在的洛书。汉代徐岳《术数记遗》中记载了这种算法图式,根据前人的研究,《九宫算图》为(见上图)。 我们如果把这些数字变成黑白点,就是洛书了。因“九宫算”图纵、横、对角线三数之和皆为十五,这就与《周易》之中阳爻的代表数字九与阴爻的代表数字六、少阴八与少阳七之和为十五相一致,所以这个图就与《周易》有了关系。九宫算图2. 洛书2. 洛书 洛书一共是九个数字,每个数字占据一个宫位,其中,把中央五的这个宫位除外,把个数字的宫位分别配上八卦,这种八卦的方位就是后天八卦方位,我们在后面还要介绍到。我们把这种与八卦结合的洛书叫做九宫八卦图。古人还把一至九个数字赋予五行和方位的属性,其中,一、六为水,七、二为火,九、四为金,三、八为木,五为土,这其实是河图的数字五行. 在洛书的图中,白点表示奇数,为阳,即天数;黑点表示偶数,为阴,为地数。洛书分九宫,配成八卦。洛书表面看是方形的,但其所描述的本质之象却是球体之象。《周髀经解》说:“洛书者,圆之象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它实际上是一个直径为15的圆。与河图联系起来看,河图所描述的是整个宇宙的开放式的相对运动和发展规律,而洛书所描述的则是封闭的整体内部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对立统一关系。洛书将天和地、时间和空间、五行的生与克、阴阳的消与长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2. 洛书2. 洛书 《易传•系辞》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话,宋人在解释这一句话时,就以具体的“河图”、“洛书”去解说“圣人”(指伏羲)画卦的过程。北宋的刘牧把《九宫算图》中的数字换成了黑白圆点,作出了《河图》,说这就是上古伏羲看到的龙马从黄河中负出的河图,伏羲根据这样的图画出了八卦;又把“五行生数图”和“五行成数图”中的数字换成了黑白点,作出了《洛书》。南宋的朱熹在作《易学启蒙》的时候,又说刘牧所谓的“河图”应该称之为《洛书》,刘牧所谓的“洛书”应该称之为《河图》。到底谁是谁非至今还是一个谜。因此,宋末元初的道士雷思齐在他的《易图通变》中就不无讽刺地说:刘牧是“妄人”,而朱熹则是“妄人中之妄人”。不过,我们现在所说的河图洛书,一般是以朱熹的说法为准。 关于河图、洛书的研究还在进行,以后还会出现很多新的说法。河图和洛书构造简明清晰,寓意深刻,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很大,是值得深入研究的。3、太极图3、太极图 太极图有人称为“中华第一图”,这是因为这种图形随处可见,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白云观、楼观台和三茅宫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中的一些标志,到南韩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族徽等等,无不见到太极图的影子。这种广为人知的太极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惯上称为“阴阳鱼太极图”。太极图就是以黑白两个鱼形图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太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它的含义就是创
本文档为【周易__讲座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4659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7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1-11-16
浏览量: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