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大师经验

中医大师经验

举报
开通vip

中医大师经验三十位中医大师养生经验 方和谦 椿根皮性味苦涩寒,入胃、大肠经。有燥湿清热、涩肠止泻、固下止带或涩精止遗、驱虫杀虫之功能。 ——摘自《方和谦》 国医释读 椿根皮分为两种,一种是香椿树的根皮,一种是臭椿树的根皮,其中臭椿树的根皮又叫樗白皮。不过,由于二者的主治功能大体相同,因此中医使用中通常不加以区分。 中医认为,椿根皮为清热燥湿的药物,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故能止带、止泻、止血固经。在临床上用于湿热带下,常与黄檗、白芷、白芍等配合应用;用于湿热痢疾、腹泻等症,常与黄连、黄芩、木香等配用;用于血热所致的月经过多...

中医大师经验
三十位中医大师养生经验 方和谦 椿根皮性味苦涩寒,入胃、大肠经。有燥湿清热、涩肠止泻、固下止带或涩精止遗、驱虫杀虫之功能。 ——摘自《方和谦》 国医释读 椿根皮分为两种,一种是香椿树的根皮,一种是臭椿树的根皮,其中臭椿树的根皮又叫樗白皮。不过,由于二者的主治功能大体相同,因此中医使用中通常不加以区分。 中医认为,椿根皮为清热燥湿的药物,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故能止带、止泻、止血固经。在临床上用于湿热带下,常与黄檗、白芷、白芍等配合应用;用于湿热痢疾、腹泻等症,常与黄连、黄芩、木香等配用;用于血热所致的月经过多、漏下不止等症,常与龟板、白芍、黄芩等同用。此外,用椿树根煎汤外洗,还可用于治疗皮肤疮癣等病。 方老在他60余年的中医生涯中,总结了不少椿根皮的治病经验,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将椿根皮炒黑后,治疗妇女体虚引起的月经过多及产后出血不止,效果极好。 2.椿根皮有收敛的作用,经过蜜制后,治疗久泻久痢疗效显著。 3.患有慢性痢疾或结肠炎的病人,症见腹痛绵绵,大便每日数次,质稀而黏,或有脓血便者,可用椿根皮与香砂六君子汤合用,见效颇快。 4.椿根皮药性寒味苦,脾胃虚寒者应慎用。 健康回音壁 关于腹泻,民间有许多偏方、验方,有需要的读者可以一试: 1.鲜桃治腹泻 发现便溏或腹泻初发,速吃鲜桃(饭前吃鲜桃一个,饭中食大蒜1~2瓣),腹泻立止或大为减轻。 2.大蒜治肠炎腹泻 蒜剥皮洗净,用刀削去蒜瓣的头尾和蒜的膜皮。拉肚子时,大便后先温水坐浴,再将削好的蒜送入直肠里,越深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放入蒜后泻肚即止,五六个小时后排便即成条形。每次放一两瓣,连放两三天,大便即可正常。采用此法应注意手的消毒。 3.熟吃苹果可治腹泻 把洗净的苹果放入碗中隔水蒸软,吃时去掉外皮,一日3~5次。小儿腹泻初起效果最佳。 4.鲜姜贴肚脐治婴幼儿拉稀 婴幼儿拉稀久治不愈,可把鲜姜剁成碎末,放在一块药布上,贴在肚脐处,用橡皮膏粘牢即可,此法立竿见影,屡试不爽。 5.鸡蛋黄烤油治婴儿腹泻 拿沙锅将7个熟鸡蛋黄慢火烤,油烤出来随时用勺盛出,烤出的油分3天服完,每天早、中、晚3次或多几次,饭前饭后均可。轻者一剂即愈,如不愈再服一剂。 6.茶叶炒焦治腹痛泻肚 将茶叶(不论何种茶叶)用铁锅在火上炒焦后,沏成浓茶,稍温时服下,腹痛泻肚即能缓解。 人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姜 大师手记 临床用“姜”要把握好分寸。“姜”在临床应用中有生姜(煨姜,生姜皮)、干姜(炮姜)之分,其功用是不尽相同的。 ——摘自《方和谦》 国医释读 姜不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调料,同时也是效用极广的药物。平常有个感冒发烧的,老百姓都喜欢熬姜汤喝。不仅如此,在中医用药当中,姜的使用率也非常高。在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共拟用113方,其中用生姜的有37方,用干姜的有23方,可见姜的重要性。不过,方老提醒我们,姜在入药之时,需要区分生姜与干姜,虽然都是姜,但功效不同。 1.生姜 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病,前人称之为“呕家圣药”。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生姜是这样评价的:“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疏可和,可果可药,其利溥矣!” 2.干姜 干姜性热,辛烈之性较强,长于温脾胃之阳,兼能温肺化痰,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焦虚寒、阳衰欲脱与寒饮犯肺喘咳等病。金代名医张元素对干姜是这样评价的:“干姜气薄味厚,半沉半浮,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又曰:大辛大热,阳中之阳,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这是对干姜的临床应用言简意赅的总结。 健康回音壁 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 药膳革命:药膳≠药+食 大师手记 食疗食养是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厨师调五味,医生亦调五味,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对食疗的把握即是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摘自《市场报》 国医释读 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机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还可以疗疾祛病。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宫廷医生中便有“食医”,即通过调配膳食为帝王的养生、保健服务。 俗话说:“药疗不如食疗。”以食物为药物具有无副作用、价格低廉、无痛苦等诸多优点。但是,近年来国人逐渐对食疗、食养敬而远之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把药膳曲解了。多数药膳只是药与食的简单组合,功效比不上喝汤药,味道还非常奇特,让人难以长期食用,生病了倒不如喝一碗药再去吃美食。 方老认为,药膳绝不是“药+食”这么简单,必须将饮食与医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从历史源流、方药构成、制作过程、科学分析各个方面来看,还是从煲、炖、蒸、煮、粥、酒、汁、茶、面点等烹饪技艺来看,它都是饮食与医药的精华所在。“从作为膳食的一方面来说,首先应满足食物应该具有的色、香、味、形、触等基本要求;而从作为药的一方面来说,应尽量发挥食物本身的功效,并进行合理搭配,辨证用膳。即使需要加入药物,药物的性味也要求尽量甘、淡、平和、无异味,不能因用药就丢了膳。”只有这样,食疗才能够成为一种享受,为大家广泛接受。 健康回音壁 食疗是一项需要高超技术的工作,在古代,只有帝王与贵族才能享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几种简单有效的宫廷食疗方: 1.宫廷核桃鸭子 【材料】老鸭1只,核桃仁4两,荸荠3两,鸡肉泥2两,蛋清、玉米粉、料酒、盐、食油、葱、生姜、油菜末各适量。 【做法】(1)将老鸭宰杀后用开水汆一遍,装入盆内,加入葱、生姜、食盐、料酒少许,上笼蒸熟透取出晾凉,去骨,把肉切成两块。 (2)把鸡肉泥、蛋清、玉米粉、料酒、盐调成糊。 (3)把核桃仁、荸荠剁碎,放入糊内,淋在鸭子内膛肉上。将鸭子放入锅内,用温油炸酥,沥去余油,用刀切成长条块,放在盘内,四周撒些油菜末即可。 【功效】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适用于肾虚咳嗽、腰痛、阳痿、大便燥结等症。 2.元宫四和汤 【材料】白面、芝麻各1斤,茴香2两,盐1两。 【做法】将白面炒熟。芝麻、小茴香微炒后研细末,与炒过的白面混合,并依个人口味放入适量精盐,调匀。 【功效】补中健脾,散寒止痛。可用于脾胃虚弱、脘腹冷痛、食欲不振、须发早白等症。 3.宫廷桑叶粥 【材料】鲜桑叶2两,新鲜荷叶1张,粳米2两,砂糖适量。 【做法】先将鲜桑叶、新鲜荷叶洗净煎汤,取汁去渣,加入粳米(洗净)同煮成粥,加入砂糖调匀即可。 【功效】味甘性寒,归肺、肝经。甘以益血,能治盗汗、祛头痛、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清肺润喉、清肝明目、凉血、长发、消热、止咳、化痰。 补脾养肝,可用方氏“和肝汤”、“滋补汤” 大师手记 全方(和肝汤)具有养血柔肝、健脾益气、疏肝理气解郁之功效。用以治疗肝郁血虚、脾不健运之证。……临床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可用于多系统的疾病治疗。 (滋补汤)集益肺、养心、健脾、和肝、补肾于一方,所用之药看似平常,实则配伍严谨、立法有度,其专为虚证而设。 ——摘自《方和谦》 国医释读 方和谦教授善用“和法”治病疗疾,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和为扶正、解为散邪”的精辟见解,其独创的“和肝汤”是治疗肝郁血虚、脾不健运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方剂。与此同时,他还以补气血重在补脾、滋阴阳重在益肾为原则,自拟“滋补汤”,作为补虚扶正的基本方剂。 1.和肝汤 【组成】当归10克,白芍10克,党参10克,柴胡10克,茯苓12克,香附10克,白术10克,苏梗6克,大枣4枚,薄荷(后下)5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和肝汤”是方老积多年临床经验,师《伤寒论》小柴胡汤和解之法所拟的方子。本方的应用范围极广,方老曾用于治疗肝胆系统疾病、脾胃系统疾病、心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均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当然,这些病的病机必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血不足、肝气不柔、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脾不健运、水湿内停或筋脉失养、经络阻滞不畅,除此无效。 2.滋补汤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5克,熟地黄9克,白芍9克,当归9克,官桂5克,陈皮9克,木香5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补法九方的基础上,方老自拟“滋补汤”作为补虚扶正的基本方剂。在本方中,用四君子汤之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补脾益气,培后天之本;四物汤之当归、熟地、白芍滋阴补肾、养血和肝,固先天之本;另外,佐官桂、陈皮、木香、大枣温补调气、纳气归元,使其既有四君四物之气血双补之功,又有温纳疏利之力,使全方补而不滞,滋而不腻,补气养血,调和阴阳。不管临床表现如何,只要是气血不足、五脏虚损,均可灵活加减使用。 健康回音壁 中医认为肝“在志为怒”,所以七情中的“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大怒伤肝,可导致肝的疏泄失常,而出现心烦易怒、面红耳赤,甚至吐血、不省人事等症状。调节情志,化解心中的不良情绪,使自己保持好心情则有利于养肝。 现在,生活压力使很多人都没有好心情,其实你可以找个时间去附近的公园转转,那里有花有草有树,视野也开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对身心健康有益。满目的绿色会给人带来舒畅的好心情,对肝脏的养护也有利。 阴出阳入,气血循环——《内经》里的中医养生原理 大师手记 历代医家不知《内经》中有“阴出阳入,气血循环”的理论,因此,对《灵枢·根结》的注解和章节分类,不是割裂了理论的系统完整性,便是误将几种观点不同、方法各异的气血循环学说混为一谈。 ——摘自《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国医释读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也是我国第一部养生宝典。王玉川教授研究《黄帝内经》数十年,许多观点得到同行认可和赞誉,其中关于《内经》气血循环理论的研究颇受瞩目。王教授指出,《内经》中的气血循环理论是以“阴出阳入”为基础的,故而称为“阴出阳入循环学说”。 《内经》有云:“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意思是说,阴经属脏,阳经属腑,阴经和阳经中的气血,起点和终点不同,流向也不同。阳经中的气血由四肢流向六腑而终于五脏;阴经中的气血则于五脏流向躯干,终于四肢而末端与阳经交经。十二经脉中的气血,就是这样运行着的。简而言之,正如《内经》所说,“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即以五脏为中心,阴经主出,阳经主入。 《黄帝内经》的“阴出阳入”气血循环学说,为中医打下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开创了中医保健的先河。气血畅通,则百病不生;气血不畅,则疾患自现。因此,任何疾病,不论在脏腑、经络,或在皮肉筋骨,都离不开气血,都要从调理气血入手。尤其是对于一些无法确定病机的疑病、杂病,从气血入手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如今,许多年轻人经常会感觉头昏脑涨、腰酸背痛、食欲不振、夜眠不安、困倦乏力,甚至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到医院一检查,却查不出什么毛病,要治病也无从下手。其实,导致这种状况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运动量越来越少,体内血流速度减慢,代谢物不能及时清除而积淀在体内各系统的通道中,致使经络阻塞。说白了,也就是气血不通。这种状况,除了通过药物以畅气血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放慢生活节奏,适当让身心放松,平时多做一些运动。 健康回音壁 以下6种方法,可以让你迅速判断自己气血是否充足,从而做出相应的调节。 1.看眼睛 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则代表气血不足。 2.看皮肤 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等,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无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等,则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3.摸手的温度 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温暖的,代表人气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表示气血不足。 4.看指甲上的半月形 正常情况下,半月形应该是除了小指都有。大拇指上,半月形应占指甲面积的1/4~1/5,其他食指、中指、无名指应不超过1/5。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过多、过大,则易患甲亢、高血压等病。 5.看牙龈 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只要发现牙齿的缝隙变大了,食物越来越容易塞在牙缝里,就要注意了,说明身体已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 6.看睡眠 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足;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人都是血亏。 王氏健脑三原则:健脑强骨,动静结合,协调身心 大师手记 脑力劳动者长期承受单一姿势的静力性劳动,使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的状态,易致气血凝滞,可诱发多种疾病。因此,脑力劳动者的保健原则应是健脑强骨,动静结合,协调身心。 ——摘自《中医养生学》 国医释读 脑力劳动者是亚健康的高危人群,据一项调查显示,近90%的脑力劳动者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这是因为,大脑是人体最为精密的“仪器”,脑力劳动者长期承受单一姿势的静力性劳动,使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的状态,易致气血凝滞,脑供血不足,从而诱发各种疾病。 对此,王玉川教授提出了以“健脑强骨,动静结合,协调身心”为核心的脑力劳动者的保健原则,对于脑力劳动者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方法如下: 1.学会科学用脑 勤奋工作,积极创造,可以刺激脑细胞再生,恢复大脑活力,是延缓人体衰老的方法。然而,大脑不能过度使用,一般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在眼睛感到疲乏时,应该停下来闭目默想,然后眺望远景,做深呼吸数十次;另外,连续用脑时,还应注意更换工作内容,如高度抽象思维之后,可替换读外语、听录音、看图像,以利于左右脑活动的平衡。 2.利用营养调配补脑 脑组织由脂质、糖蛋白、钙、磷等物质构成,大脑在活动时还需要多种物质参与代谢,因此脑力劳动者除每日摄取必要热量外,还必须补充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如此才能保证大脑正常工作。 (1)钙和磷 钙和磷是神经细胞不可缺少的元素,缺少时将导致神经过敏、失眠、焦躁和痉挛。 (2)镁 镁是保持良好记忆所必需的元素。含镁元素的食物有坚果仁、奶、蛋、鲜鱼、动物内脏及海产品等。 (3)谷氨酸 谷氨酸又称“智慧酸”,为大脑思维功能所必需,鲜奶、鲜蓐、鲜肝、味精及其他鲜味食品中都含有这种物质。 (4)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存在于叶菜、粗粮、麦胚、豆类、酸奶、啤酒中,多吃有助于脑物质能量代谢,增加脑力。 3.运动按摩保健法 脑力劳动者通过运动和按摩可以达到舒筋活络、调畅气机的目的,从而防止各种骨关节病、心脏病、脑病的发生。 (1)运动保健 跑步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状态和内脏功能,从而保证大脑充足的血氧供应。另外,乒乓球、网球等球类运动可以提高大脑信息传导、反馈的速度,从而增强大脑反应的敏捷性。 (2)脑部按摩 头顶按摩,即以两手搓头皮,从前发际到后发际做梳头动作。头侧按摩,用两手拇指按住太阳穴,其余四指从头两侧由上至下做直线按摩。再按揉太阳穴,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各数次,浴面摩眼。两手搓热后,从上至下,从内至外摩面数次,然后做眼部保健操,此法用于工作后大脑疲劳时。 健康回音壁 经常倒时差会给大脑的健康带来危害。如果一个人经常横渡许多时区,那他的大脑将会受到损害并带来记忆方面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其罪魁祸首可能是大脑在人频繁倒时差的过程中释放应激激素,应激激素会损坏顶叶和记忆。此外,轮班工作者也面临同样的危险,与经常倒时差一样,频繁改变工作时间也会给身体和大脑带来压力。 养肾,试试王氏强肾保健功法 大师手记 《内经》讲“肾恶燥,即食辛以润之”,你别净顾着补阳,加点细辛这类通药试试。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国医释读 中医理论认为,肾气充足,性功能旺盛,可有效保持身心健康。然而,强肾保健并不像我们平常所认为的那样,吃点大补的药就可以了。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的“肾恶燥”,有时候反而越补越虚。 其实,中医关于养肾的方法有很多种,除药物之外,还有饮食、推拿按摩、针灸、气功等,都能达到强肾壮阳的目的。在王玉川教授执笔的《中医养生学》里,就介绍了一些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养肾功法,在此摘录几则,以供参考: 1.叩齿咽津翕周法 本法包含两点:第一,每日早晨起床后叩齿100次,然后舌舔上腭及舌下、齿龈,含津液满口之后再咽下,意送至丹田,此为叩齿咽津。第二,收缩肛门,吸气时将肛门收紧,呼气时放松,一收一松为1次,连续做50次,此即翕周。本法有滋阴降火、固齿益精、补肾壮腰的作用,能防治性功能衰退。 2.双掌摩腰法 取坐位,两手掌贴于肾腧穴,中指正对命门穴,意守命门,双掌从上向下摩擦40~100次,使局部有温热感。本法有温肾摄精之效,对男子遗精、阳痿、早泄,女子虚寒带下、月经不调等,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3.按摩下肢涌泉法 取坐位,双手搓热后,双手掌分别紧贴脚面,从趾跟处沿踝关节至三阴交一线,往返摩擦20~30次,然后用手掌分别搓涌泉穴100次。摩擦时,最好意守涌泉穴,手势略有节奏感。本法有交通心肾、引火归源之功,对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遗精等症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疏通任督法 取半仰卧位。点神阙:一手扶小腹,另一手中指点按神阙穴(位于脐窝正中),默数60个数,然后换手再做一次。搓尾闾:一只手扶小腹,另一手搓尾闾(即尾骨)30~50次,然后换手重做30~50次。揉会阴:一只手或双手重叠扶在*,手指按在会阴穴上,正反方向各揉按30~50次。揉小腹:双手重叠,在小腹部正反方向各揉按30~50圈。此功法温运任脉,疏通任督,培补元气,燮理阴阳。本法久练有疏通经络、滋阴补肾、调节任督冲脉等功能,对前列腺炎、泌尿结石、子宫疾患有良好的防治功效。 上述各法,既可单项做,也可综合做。只要认真坚持这些保健功法的锻炼,就能使肾气旺满,阴阳协调,精力充沛,从而起到防治疾病、延缓衰老的作用。 健康回音壁 中医对肾的认识,内涵比现代医学解剖之“肾”广泛。它认为肾在人体内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包含多种功能的脏器,与膀胱、骨髓、脑、头发、耳、二阴等构成系统,内藏元阴元阳,为水火之宅,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正是由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变化,而呈现出生、长、壮、老的不同生理状态。人从幼年开始,肾精逐渐充盛;到了青壮年,肾精进一步充盛,达到极点,体壮实,筋骨强健;而等到老年,肾精衰退,形体也逐渐衰老,全身筋骨运动不灵活,齿摇发脱,呈现出老态龙钟之象。 感冒,来一剂加味香苏散 大师手记 作为四时感冒风寒表证来说,这(加味香苏散)是一个基本方,对于一些身体比较弱的老人或者小孩,以及妇女经期的感冒比较好。另外,这个方子还有个好处,有香附、陈皮、苏叶,所以素有胃脘痛、胃气痛、胃寒痛,又受了外感,同时感觉胃不舒服的,可用此方,因为其还有理气健胃的作用。 ——摘自《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国医释读 有些人一年四季动不动就感冒、发烧、流鼻涕,春天没有及时加衣服,夏天吹一吹空调,秋天空气太干燥,冬天一不小心受点凉,感冒就立刻找上门了,甚至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已经很注意了,但只要周围的人有点风吹草动,自己就跑不掉。其实,这主要是体质决定的,一般来说,这些人的特征是肌肉脆弱、腠理疏松,也就是说皮肤松懈不紧凑。 中医理论认为,凡是肌肉隆起的部位不结实,腠理疏松并且皮肤不致密的,肌肉通常比较脆弱,这样的人容易患感冒。对于这样的感冒,西药往往治标不治本,而一些中成药又总是药性太弱,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煎几剂汤药来吃,多吃几次,一旦有感冒的苗头就吃,就能把体质改变过来,使自身抵抗感冒的能力增强。在此,王绵之教授向大家推荐了《医学心语》中所载的加味香苏散,对于这类四时感冒非常有效。 【组成】紫苏叶5克,陈皮、香附各4克,炙甘草克,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各3克,川芎克,生姜三片。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发汗解表。 【主治】四时感冒。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等症。 王教授指出,感冒有很多种,有风寒引起的,有风热引起的,还有风寒、风热夹湿引起的,而加味香苏散所治的主要是四时感受了风寒之邪。由于病症比较轻,所以用药也比较轻,主要是用苏叶、荆芥来解表,在此基础上加秦艽、防风有助于解散肌表所受的风寒,加川芎帮助苏叶、蔓荆子上行而散风,跟川芎合起来治头痛。对于一些身体较弱的老人或者小孩,以及妇女经期的感冒比较好。 健康回音壁 有不少人认为,感冒初起,趁难受还不明显,去打打球、跑跑步,痛痛快快出身大汗,会让感冒的症状减轻一些。其实,这是极不科学的,运动的结果只能像“抱薪救火”一样,让小感冒变成大病。这是因为,运动时会大量出汗,体内的毒素排出较快,表面上看,可以暂时缓解感冒的症状,但会埋下不小的隐患。一般,居烈运动后大约24小时内,会出现免疫抑制的情况,在这段时间里,免疫细胞开始“*”,进行休息调养,而病毒入侵体内,正需要免疫系统与之斗争,没有免疫细胞,病菌自然分外猖狂,很可能让小感冒演变为病毒性心肌炎、肺炎、风湿病。同时,运动后机体代谢会相对旺盛些,这样大量消耗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等,会削弱身体的抵抗力,“脆弱”的抵抗力在人多的运动场合,常常经不起细菌的攻击,加重感冒的程度。因此,感冒之后千万不要剧烈运动。 孩子腹中生虫,古方“肥儿丸”灭之 大师手记 肥儿丸是个很平和的药,是适宜于小孩有虫积的方剂,效果挺好,而且价钱很便宜,主要是消积、杀虫,但它更主要的作用是止泻。 ——摘自《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国医释读 中医很早便认识到,寄生虫能引起疾病,称为“虫积”。虫积病多见于孩子,原因大多是由于饮食不慎、吃太多生冷瓜果及不洁食物等,导致体内湿热,酝酿生虫。一般来说,虫积会表现为腹痛、食欲不佳、面黄肌瘦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厥逆、腹胀不通、呕吐,甚至酿成蛊症。 王绵之教授从事方剂学研究多年,对古代验方颇有研究。他认为,治疗幼儿虫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的“肥儿丸”疗效显著。 【组成】炒神曲300克,黄连(去须)300克,肉豆蔻(面裹煨)150克,使君子(去壳)150克,炒麦芽150克,槟榔(晒)120克,木香60克。 【用法】将上药碾细筛净,取鲜猪胆汁和为小丸,每丸约重3克。开水调化,空腹时服一丸。1岁以下小儿服量酌减。 【功效】杀虫消积,健脾清热。 【主治】虫积腹痛、消化不良、面黄肌瘦、肚腹胀满、发热口臭、大便稀溏等。 王绵之教授指出,肥儿丸是一种相对平和的药,是适宜于小孩有虫积的方剂。方中肉豆蔻温中、涩肠、止泻,所以在脾胃虚、有积滞、有虫的时候用它,效果是非常好的。另外,在用使君子的时候要注意,它是有壳的,而使君子是用肉的,它就像花生果,是用花生仁,一定要打开、敲碎,分量也要注意,不然它的性味熬不出来。 健康回音壁 作为家长,在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幼儿卫生,使其远离寄生虫病。一般来说,幼儿常见的寄生虫病有以下几种,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防治。 1.蛔虫症 蛔虫症是幼儿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得了蛔虫病,孩子可表现为食欲不佳和肚子痛,痛的部位在肚脐附近或稍上方。得了蛔虫病,有些孩子还会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兴奋不安、睡眠不好、夜晚磨牙、易惊等,个别孩子有偏食和异食癖。蛔虫的寿命是1~2年,只要孩子注意个人卫生,不吃不洁食物,不吮手、饭前便后洗手,1年内,虫体就可自然从腹中排出,使孩子病愈。当然,也可给孩子服药,可用肠虫清或其他驱蛔药。 2.蛲虫症 在孩子3岁以内,如果卫生条件不好,很容易患上蛲虫病。患了蛲虫病后,由于蛲虫的雌虫在夜间会到孩子的肛门附近排卵,所以孩子主要的表现是屁股痒,有时还会因搔抓而引起皮炎。因为蛲虫的寿命不过1个月,所以,只要注意每天烫洗孩子的内衣裤和小褥单,不要让孩子吮手和抓小屁股,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孩子就可自行痊愈。当然,为加速病愈,可给孩子服用药物,也可外涂药物。 3.钩虫症 钩虫病多发于5~7岁的孩子。患了钩虫病后,皮肤可有痒疹及匍行丘疹、小疱疹,孩子会因瘙痒而抓挠,因抓挠又引起炎症,当钩虫移行至肺可引起肺炎,移行至肝、眼等处也会引起相应反应。预防的方法是在流行区如华南、华中、四川、海南等地,不要让孩子光着脚在泥土中走或裸身坐在地上玩,以及加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汤药,煎法不对可能成毒药 大师手记 煎药当中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药一定要多浸多泡,先用水泡一个小时左右,泡透了以后再煎。……煎煮时开始用大火,煮开以后就要用小火。一旦不注意煎煳了,不要因为煳一点还无所谓,再加一点水熬进去,服用后可能会像急性胃肠炎一样,腹部绞痛,又吐又泻。 ——摘自《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国医释读 王绵之教授精通汤药煎服,下面就是他关于汤药煎服的一些建议,服用汤药的朋友们需要注意。 1.煎药法 (1)煎汤药的器具不能用铁器,也不能用钢精(铝)锅,最好是用沙锅、搪瓷锅。另外,药锅上还要有盖子。 (2)煎药最好用天落水、地面水,也可用地下水、自来水,用自来水需要注意多放一些时间,可以消毒。 (3)在用火方面,现在的煤炉、煤气、电炉,比过去的桑柴火、芦苇火要好,因为它可以控制温度、控制时间。 (4)一般来说,清热药、泻下药、解表药煎的时间宜短,其他药煎的时间可以长点,特别是滋补药,要更长些。 (5)煎药前,药一定要多浸多泡,一般先用水泡一个小时左右,如茯苓、鸡血藤时间要长一些,泡透了以后再煎。 (6)煎煮时开始用大火,煮开以后要用小火。煎煳了必须倒掉,不要再加水熬,否则会腹部绞痛。 (7)一般情况药煎两次,有的药剂特别大,药含的汁特别多,如补益剂中党参、黄芪、当归、熟地、枸杞子、天冬、麦冬等,可以煎3次。 (8)有些药需要先煎,用机器粉碎的可以先煎10分钟,人工打碎的至少要煎1个小时。先煎的药应该等凉了再加其他药进去,等它泡透了再煎。 (9)还有一些药需要后下,如砂仁、蔻仁等药煎好以后,放进去,用筷子一搅,盖好闷着就好了,不用再煎,否则就没有香味了。 (10)有些药需要包煎,一是防止毛样东西刺激咽喉,如旋覆花;二是防止黏的东西容易煳锅,如菟丝子、车前子等。 (11)小儿吃药比较困难,可以减少药量,熬的时候先用开水泡,但是要密封,冷却以后放在火上熬一次就可以了,这样煎一次作两次服,药水的量减了一半。 2.服药法 (1)中医汤剂的习惯用量,一般是一剂药煎两次,为一天量。有时病比较重,可以适当加量。 (2)药一般要温服,不要留在药罐子里热,煎好后应该倒出来,服药时隔水加温就可以了,这样可以避免冷服对胃的刺激。 (3)服药应注意与吃饭隔开,即空腹服药,一般离吃饭1~2个小时就是空腹了,不一定早晨吃才是空腹。 (4)有些药要注意时效,特别是打碎以后,如杏仁、桃仁、牛蒡子,凡加热炒过或存放时间长了会走油,吃了容易吐。 (5)在病人昏迷时,或者高热的病人,可以用羊角,把角尖锯掉,放在嘴里慢慢灌。 (6)补养药,或治疗内科杂病的一些汤药,不是由于外邪引起的,服药的时间可以不拘。 (7)祛邪的药,如发汗药、清热药、泻下药,煎的时间不宜过长,服头煎跟二煎通常间隔三四个小时。 (8)有外邪的病,例如解表药,服药的最好时间是在半夜。 (9)慢性病、内科杂病往往需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用药,不影响工作,可照常上班,早上空腹服就行了。 (10)驱虫类药以临服前为好。 (11)泻下药除了外感病、热积,以空腹服为好。 (12)疟疾用中药治疗,一定要在发病前1~2个小时服,迟了,吃药反而会导致症状加重。另外,疟疾定时发作,提前说明病容易好,推后说明病加重了,计算时间时必须把这个时间算在内。 (13)寒病用热药治,可等药汁凉一凉,防止服用以后病气太盛,容易吐。吐时可在舌头上用鲜生姜稍微擦一擦,严重的可以加生姜汁三五滴,不能多。 健康回音壁 在煎煮中药之前,有些人觉得中药很脏,总是习惯用水洗洗,其实,用水洗药会降低药效,原因如下: 1.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 由于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苷类,可溶解于水,经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 2.使粉末类药材丢失 中药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 3.使部分药材辅料丢失 由于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易溶于水,若用水冲洗,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如常用药材中的胆南星、酒制大黄等。 因此,在煎煮中药之前,不宜用水冲洗药材。 快乐是最好的抗癌药 大师手记 这个肠癌我对它有点儿藐视,因为肠子特长,去了一点儿没关系,最多是底下的去掉了,再开个洞。……你紧张它也不会就好了,只会加重,施加了压力嘛。现在都证实了,神经跟内分泌的问题、内分泌跟内脏功能的问题,没有好的影响,何必呢? ——摘自《养生经方》 国医释读 很多人可能认为,老中医都懂得养生之道,必然很少得病,甚至不得病。事实并非如此,老中医也是凡身肉体,可能先天体质不好,也可能工作繁忙,疏于保健,生病是经常的事,甚至有时候得的还不是什么头疼脑热的小病。有谁能想到,86岁的国医大师王绵之老人曾经两次与癌症相遇,结果他都一一化解了。许多人都好奇,觉得他一定有什么抗癌秘方。确实,他有一个秘方,而这个秘方非常简单,那就是快乐。 快乐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笑。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人的身体是一个天然药库,当人们欢笑的时候,就能分泌出一种快乐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快乐荷尔蒙”。正是这种快乐荷尔蒙,起到了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王绵之教授就是利用这种快乐荷尔蒙战胜癌症的。 2000年秋天,王绵之教授突然因为肠道大出血而被送进了北京协和医院,检查结果出来之后,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造成他大出血的原因是结肠癌。很多人一听到癌,可能就已经支撑不住了,但王绵之教授没有,他依然每天开开心心的。在一次采访中,他对记者说:“这个肠癌我对它有点儿藐视,因为肠子特长,去了一点儿,没关系,最多是底下的去掉了,再开个洞。”事实正像王绵之教授预料的那样,轻松乐观的心态让他在手术后恢复得很好。 然而,命运好像很嫉妒这个喜欢笑对人生的老人,距离第一次癌症治愈还不到半年时间,王绵之教授就被确诊患上了左上肺鳞癌。不过,第二次癌症依旧没有掩盖王绵之教授脸上的笑容,没过多久,他就出院回家了,又跟往常一样开始接待来找他看病的患者。 谈到两次抗癌的经历,王绵之教授说:“如何来延长生命,特别是把生存的质量提高,用现代语来说,这底下有学问,学问就是这样,不要妄求,怕死就是妄求。老想今天怎样长寿、明天怎样长寿,这违反自然规律呀,不可能的事情,你心态一淡,相反倒比你想的还长了。” 健康回音壁 早在20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约有1/3的恶性肿瘤可以预防,1/3可以治愈,1/3的患者可减轻痛苦和延长生命。对于这三个1/3,我们可以这样解释:第一个是说,只要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合理饮食,有1/3的恶性肿瘤可以预防。第二个是说,1/3的癌症是可以治愈的,也就是说能保证5年生存率(如果癌细胞没有被消灭干净,经过5年的增殖,就会被再次检查出来。如果5年后病人没有复发,就意味着已经痊愈)。像早期宫颈癌、乳腺癌、直肠癌、鼻咽癌、喉癌以及胃癌等,目前治愈率已达到了95%。第三个指的是,像肝癌、胰腺癌或者其他晚期癌症患者,虽然彻底治愈的希望不大,但是可以通过科学治疗来延长生命。因此,抗癌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一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就觉得这辈子完了。 王绵之大师践行的四点养生妙法 大师手记 现在动不动弄点儿冬虫夏草吃吃……我自己算了算,我一年才吃180克,我每天吃半克,研成细面儿,我自己配成药,我每天就拿牛奶调着吃。你说这很微乎其微的,一天才半克,这种在于持之以恒,你拿十天的量搁在一天吃了,浪费,身体还造病,对身体没好处。 ——摘自《养生经方》 国医释读 每天保持愉悦的心情,是王绵之教授长寿的秘诀,与此同时,和其他国医大师一样,他也有一些养生方法。2005年,王教授接受央视《中华医药》栏目的专访,谈到了一些养生的小窍门,我们为大家总结了四点: 1.吃东西不“忌讳” 王绵之教授认为,只要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吃东西不应该有什么过分的禁忌,而是应该每种食物都吃一些,这样营养才能均衡。 2.吃冰激凌多在嘴里含一会儿 王绵之教授从小爱吃甜食,进入老年之后,他居然喜欢上了冰激凌,而且还吃得很有讲究。在吃冰激凌的时候,他喜欢在嘴里多含一会儿。他说,这样下去就会使温度升高,对身体没有什么坏的影响。 3.冬虫夏草每天半克 在平时饮食中,王老会吃些虫草来保持身体健康,分量很少,每天只需要半克,研成粉末,放入牛奶中溶化后服用即可。他说:“这种在于持之以恒,你拿十天的量搁在一天吃了,浪费,身体还造病,对身体没好处。” 4.“腹式呼吸”吐故纳新 在王教授眼中,真正对身体起到根本性作用的除了健康向上、从容不迫的心态,还有就是注意锻炼。在练功的时候,他强调脑子里要空、要静,呼吸调匀、心率放慢,全身放松,集中意念。另外,他还有一个小窍门,那就是使用腹式呼吸,方法很简单:向外呼气时瘪肚子,向内吸气时鼓肚子,按照正常的呼吸频率即可。他说,这样可以将身体里的废气呼出去,然后再将新鲜的空气吸入体内,起到吐故纳新的作用。 健康回音壁 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与天然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滋补品。服用冬虫夏草补虚,要因人因病而异,或单药服用,或配合其他药同用。在此,为大家介绍两种冬虫夏草药膳: 1.虫草苁蓉炖羊肉 【材料】冬虫夏草10克,炮天雄10克,肉苁蓉10克,羊肉100克,生姜2片。 【做法】羊肉放开水锅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冬虫夏草、炮天雄、肉苁蓉分别用清水洗净,放入炖盅,加水适量,盖好,炖3小时,下盐调味食用。 【功效】此汤可用于女性滋补养颜,对于黑眼圈、头晕眼花及飞蚊症等效果显著。 2.冬虫夏草鸭 【材料】雄鸭1只,冬虫夏草5~10枚,葱、姜、食盐各适量。 【做法】雄鸭去毛及内脏,洗净后,放在沙锅或铝锅内;再放入冬虫夏草和食盐、姜、葱等调料,加水,以小火煨炖,熟烂即可(或将冬虫夏草放入鸭腹内,置瓦锅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服食)。 【功效】补虚助阳。适用于久病体虚、贫血、肢冷自汗、盗汗、阳痿、遗精等症。 最好的医生治未病 邓铁涛,1916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一个中医世家。他自幼受父亲的熏陶,逐渐走上了中医药学之路。1932年,邓铁涛考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系统学习中医理论,期间先后跟随陈月樵、郭耀卿、谢赓平等名家实习。毕业时,正赶上抗日战争爆发,他辗转各地,行医谋生。新中国成立之后,他积极投入祖国医学的恢复当中,在中医教学、医疗、科研等领域相继取得极高成就。现今,邓老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被授予“国医大师”称号。 邓老从事中医工作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善于运用中医脾胃学说论治西医多个系统的疾病以及疑难杂症,如重症肌无力、萎缩性胃炎、肝炎、风湿性心脏病、红斑狼疮等,并成功研制了中成药“冠心丸”、“五灵止痛散”。另外,邓老还将中医的养生保健思想运用于生活中,将古人所说的“上工治未病”作为长寿的一个指导思想。他认为:“未来医学必将把养生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未来医院将向保健院的模式发展。” 遵循作息规律,开启健康生活 大师手记 科学健康的作息节律很重要,应该成为日常养生保健的基础工作。合理恰当地安排好每天的工作、学习、活动和休息,可以使我们保持旺盛的精力,维护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摘自《寿而康:邓铁涛谈养生》 国医释读 人类的作息是有一定规律的,远古人类顺应自然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后经长期衍化发展,生活模式基本固定为一日三餐、昼出夜寝。我们的身体也适应了这种作息节律,一旦打乱,就会对身心造成不好的影响。 《管子》有云:“起居不时……则形累而寿命损。”长期生活起居缺乏规律,或虽有规律却是不健康的“坏规律”,比如经常开夜车、不吃早餐、饭后倒头便睡、不爱运动等,都会打乱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引起气血失和、阴阳失调。 以睡眠为例,中医认为,“夜卧则血归于肝”,经常熬夜容易耗损人体的阴津,导致阴阳失和,这也是为什么熬夜之后容易上火的原因。一夜未睡之后,次日脸上就多出几个痘痘,嗓子也变得干痛起来,一些爱好足球的球迷朋友们,你们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会呢? 因此,邓老建议我们,安排好每天的学习、工作、运动、饮食、起居等日常活动,形成规律,让生活变得健康、有规律起来。 健康回音壁 下面是邓老每天的起居安排,只要在家中,基本上都是按此进行,很少打乱,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1.早晨起床。 2.床上静坐,呼吸吐纳。 3.自我保健按摩(从头开始,渐及全身)。 4.饮茶。 5.打八段锦。 6.早餐。 7.早餐后练气功。 8.读书、看报、写文章等。 9.中午绕楼散步10圈。 10.午餐。 11.午餐后看会儿报纸。 12.午睡(13:00~14:30)。 13.读书、看报、写文章等。 14.打太极拳。 15.晚餐。 16.看会儿电视。 17.21:00洗澡(冷热水交替)。 18.练30分钟气功,然后看书读报。 19.23:00之前准时就寝。 邓氏欲望养生法:化小欲为大欲,变伤身为养生 大师手记 积极、正确的欲望对养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为人类事业发展而生的欲望,乃为欲望之大者,为浩然正气,对养生具有莫大的好处。因此,把握好欲望的大小关系,舍小欲、私欲而怀苍生之念;做好“求”与“放”的平衡,入世却宠辱不惊,正是养心正道之所在。 ——摘自《长寿有道:名老中医谈养生》 国医释读 在中医养生学中,经常会提到节制欲望的理念。确实,欲望太多对人体的危害是极大的。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是说,罪过莫大于欲望膨胀,祸害莫大于不知道满足,凶险莫大于欲望得以放纵。所以,知道满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远的富足。此外,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也说:“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静身损虑,先去乱神犯性,此则啬神之一术也。”意思是说,人是血肉之躯,是有情有欲的,要断绝它做不到,也不必要,但需要节制它,这是守神的一种方法。 诚然,欲望过多对养生极为不利,但我们也要区别对待。邓铁涛教授认为,对人体有害的是那些私欲、小欲,为人类事业发展而生的“大欲”则是一股浩然正气,对养生具有莫大的好处。因此,我们要把握好欲望的大小关系,舍小欲、私欲而怀济苍生之“大欲”。 中医养生学认为,立志养德是精神养生中的调神养生法之一,即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充满信心,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养生保健的重要一环。中医还认为,道德高尚,光明磊落,豁达大度,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能够达到养生的效果。与此同时,现代生理学和生物信息反馈疗法研究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坚定意志和信念,能够影响内分泌的变化,改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有益于健康长寿。 健康回音壁 中医认为,小欲、私欲伤身,而要想节制这些欲望,达到养心之目的,必须戒除以下几种不良心理: 1.自私心理 私心太重,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世上的好处自己捞完才心甘,否则就怨天怨地。有这种心理,整天劳心伤神,寝食不安,必然危害身心健康。 2.嫉妒心理 “人比人,气死人”,任何方面都不容别人比自己优越,这种心理所产生的行为,不但容易在同行、同事、邻里和家庭之间产生摩擦,也易使自己整天处于焦虑烦躁之中,伤心劳神,危害健康。 3.贪婪心理 重财重利,贪欲无度,劳心伤脾,则百病丛生。 4.阴险心理 心胸狭小,心机阴险,以整治他人为乐。这种品性阴险的人,不但生活不能潇洒轻松,而且最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5.忧郁心理 抑郁寡欢,思绪重重,叹老悲老。殊不知,“怕老老得快,叹病病自生”。此心不除,疾病更易缠身。 6.怀疑心理 对亲朋好友和同事,缺乏起码的信任和尊重。须知疑心过重是导致家庭失和、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7.回归心理 总沉湎于往事的回忆中,倚老卖老,看不惯一切新生事物。此心不除,就会落伍,形劳精亏,积虑成疾。 老人运动用内功,不妨学学八段锦 大师手记 运动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华佗的话是至理名言,他在论五禽戏时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不当使极”,即言适量而不为过,过则于养生不利。 ——摘自《长寿有道:名老中医谈养生》 国医释读 在现代养生学中,运动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位置,几乎每个养生专家都要强调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邓老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养生经验的老中医,自然也同意运动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他也指出,运动要“不使过度”,过则于养生不利。 邓老认为,运动分为外功与内功两大类,其中体操、跑步、外家拳术之类,重在使用外劲,属于外功;而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之类属内功。其中,内功用意不用力,以意为主,以意为引,以气运肢体,不偏不倚,不会伤气耗血,比较适合中老年人。 邓老健身,以八段锦为主,每天早上一套八段锦,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落下的。他说:“八段锦作为我国古代导引术,其健身效果显著,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中的瑰宝。我每天都坚持做八段锦,不但运动了筋骨,而且起到了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 除此之外,邓老还建议中老年人采用散步健身的方法。他表示:中老年人还可选择每天散步30分钟,医学上也称之为“医疗步行”。60岁以上的人,每天散步两次,每次30~40分钟,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每天午饭前,我都会围绕我住的楼房悠闲地散步10圈。”同时,邓老还指出,运动不单是体力的,也包括“脑力运动”,读书、看报纸,使脑筋“运动”;思考问题、写文章,脑部也可以“运动”。老年人不妨坚持写写日记,对预防老年痴呆有一定好处。 健康回音壁 体育运动固然有利于健康,但不可太过,否则不仅达不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史老先生就是一个典型运动过量的例子。 史老先生今年已经78岁了,他一直是干休所里的运动尖兵——每天早晨6点起床,6:30~9:30爬山,然后回到院子里打打门球;午睡过后,又是运动时间,等小孙子放学了,还要陪着打半小时羽毛球;到了晚上,他还要散散步。 这天,史老先生觉得有点头晕,而且又下着小雨,儿子劝他休息一天,别运动了,可老人就是不听,他觉得这些小病活动活动,出点汗就没事了。然而,他刚出去没多久,儿子就接到了街坊的电话,史老先生在路上晕倒了,正往医院送,等儿子赶到医院的时候,老人已经去世了。 小贴士 八段锦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功法,形成于12世纪,后来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它共由八节组成,再加上体势动作古朴高雅,故以“八段锦”为名。八段锦的体势有坐势和站势两种。坐势练法恬静,运动量小,适于起床前或睡觉前锻炼。站势运动量大,适于各种年龄、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锻炼。 邓氏温胆汤——邓老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 大师手记 冠心病是由于人体正气内虚,加上劳逸不当,恣食膏粱厚味,或七情内伤,以致痰淤痹阻心络而成。……病机为本虚标实,痰淤相关。本虚主要为心阴心阳虚,标实主要为痰与淤。因心主火,为阳中之阳,故阳气虚是主要方面。 ——摘自《邓铁涛医案与研究》 国医释读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一般表现为胸腔中央发生压榨性疼痛,严重的还可以迁延到脖子、下巴、手臂乃至胃部。它与心绞痛的间歇性疼痛不同,即使患者停止运动或在紧张情绪消失后也会存在。在其发作时,还可能伴有眩晕、气促、出汗、寒战、恶心及昏厥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对于冠心病,邓老具有多年的临床经验,他针对南方人多为气虚痰阻的病理特点,提出了“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五脏相通,心脾相关”、“痰淤相关,以痰为主”的冠心病三大论断。在治疗上,他主张益气除痰祛淤,喜欢用温胆汤加参(党参、丹参),被同行推为“邓氏温胆汤”。 【组成】竹茹10克,枳壳6克,橘红6克,法夏或胆南星10克,云苓12克,甘草6克,丹参12克,党参15克(若口干,改党参为太子参30克)。 【用法】水煎服。 与原“温胆汤”相比,“邓氏温胆汤”以橘红易陈皮可加强宽胸之力;轻用竹茹意在除烦宁心,降逆消痞;枳壳代枳实,宽中又不破气伤正;党参补气扶正,且用量以15~18克为宜,多用反而不利豁痰通淤,或用太子参30克活血化淤。在临床上,它除了用于治疗冠心病外,还可用于治疗心衰及各种内科杂症。在具体治疗时,可以以治痰为主兼活血,也可以以活血为主兼祛痰。另外,气阴两虚者合生脉散;血淤胸痛甚者加田七末、豨莶草或失笑散;气虚甚者合用四君子汤或重用黄芪。血压高加草决明、代赭石、钩藤、牛膝;血脂高加山楂、布渣叶、草决明、何首乌。 健康回音壁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下列情况,应该及时就医: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2.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4.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7.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8.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大黄牡丹汤,对治阑尾炎 大师手记 急性阑尾炎是由于寒温失调或饮食失节或喜怒无度,而使“邪气”(淤秽之物如粪石之类)与“营卫”互相搏结于肠道,致使运化失职,糟粕积滞,气血淤阻,积于肠道而成肠痈。如果诱发肠痈的淤热没有出路,那么淤热与血肉便*成脓。本病为实证、热证。因此,有效而便捷的治法便是祛邪从下而出,邪有出路,则脓不成而证自安。 ——摘自《邓铁涛医案与研究》 国医释读 自从西医在中国迅速发展后,危重病人都送入了医院急诊室,中医治疗急症的机会几乎没有了。邓铁涛教授认为,中医治疗急症有许多散在的宝贵经验,问题是没有加以系统总结,使之成为有效常规手段。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邓教授便对急性阑尾炎运用针灸、中药及外敷法进行综合性治疗,使患者免受开刀之苦。 急性阑尾炎,旧称盲肠炎,在中医当中被称为缩脚肠痈,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起病原因大多为脾胃功能失调,再加上其他诱因,如饮食不节、突然奔跑等,致使糟粕积滞,气血淤阻,积于肠道。如果诱发肠痈的淤热没有出路,那么淤热和血肉便会*成脓。因此,邓老常用“下法”治疗本病,方药以大黄牡丹汤为主方加减化裁。 【组成】生大黄12克(必须后下),芒硝9克(冲服),桃仁6克,冬瓜仁24克,粉丹皮12克。 【用法】上药(除芒硝外)加水6升,煎至1升,去渣后再加入芒硝,煎沸,一次服完。 【功效】泻热破淤,散结消肿。 【加减】痛甚者加蒲公英或田七末;热甚者加紫花地丁、金银花;出现包块者(阑尾脓肿)加皂角刺;虚者于后期酌加党参或吉林参以扶正。 邓老认为,只要急性阑尾炎诊断一成立,越早用“下法”越好。用药三四小时后,若仍不见泻下,可再服一剂,必于当天达到泻下之目的。得泻后,第二天仍用“下法”,直到痊愈。但后期泻下药应有所减轻,而增加清热解毒药。当然,病情恶化,如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时,“下法”则宜慎用。如果本病发展成为阑尾周围脓肿时,仍然可以用“下法”。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腹痛已除又没有发热,病看上去好像痊愈了,也仍需要服大黄牡丹汤三剂以彻底治愈。 另外,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配合针灸治疗和
本文档为【中医大师经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0411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4KB
软件:Word
页数:9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1-12
浏览量: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