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元以前著名医家

金元以前著名医家

举报
开通vip

金元以前著名医家中篇历代著名医家 金元以前著名医家 第一节孙思邈的养生及临证用药经验 一、生平简介 孙思邈,唐代著名医学家。享年102岁(亦有考证其寿为130余岁或140多岁)。 他一生中有过许多称谓,如:“神童”、“圣童”、“真人”、“药王”等。 二、主要著作 1、《备急千金要方》30卷,成书于公元625年。 孙思邈自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2、《千金翼方》30卷,成书于公元682年。 “翼”者,辅翼之意。 是孙思邈为补充其所撰《千金方》而编辑。 此二书各科兼备,理法方药俱全,是我国最早...

金元以前著名医家
中篇历代著名医家 金元以前著名医家 第一节孙思邈的养生及临证用药经验 一、生平简介 孙思邈,唐代著名医学家。享年102岁(亦有考证其寿为130余岁或140多岁)。 他一生中有过许多称谓,如:“神童”、“圣童”、“真人”、“药王”等。 二、主要著作 1、《备急千金要方》30卷,成书于公元625年。 孙思邈自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2、《千金翼方》30卷,成书于公元682年。 “翼”者,辅翼之意。 是孙思邈为补充其所撰《千金方》而编辑。 此二书各科兼备,理法方药俱全,是我国最早的内容丰富、理法方药俱全的医学类书。 三、学术内容 ·注重养生; (一)养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意也。” “十要”;宜“十二少”;忌“十二多” 1、恬淡虚无,颐养精神(精神乐观,生活知足) 2、顺应四时,不妄作劳(衣着、饮食、情欲、情志、活动等都应居于中节) 3、常欲小劳,修道练精 (1)小劳——散步;寓运动于日常生活劳作之中。 (2)修炼——调息导引;按摩练功。 (二)食治——包括食宜、食养、食疗。 1、食宜——饮食宜忌 食宜者:*少食多餐 *淡食、少酒脂 *熟食、停冷食之 *细嚼 食忌者:*暴饮暴食、过饥过饱 *腌菜、生菜、生米、生肉、陈臭物、浊物等 *夜勿过醉饱、食勿精思为劳苦事 *服药时应注意忌口 2、食养——慎五味、不偏嗜、以养五脏。 3、食疗——以食先治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 (三)养老——老年人的修养及老年病的防治 1、陶冶性情 2、生活有常 3、饮食有节 4、按摩导引 5、养老常服食的药物 ·脏腑分证; ·处方用药特点。   复习思考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孙思邈如何进行养生?他有何主要著作?  原文背诵: “夫为医者,当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备急千金要方·食治》) 第二节钱乙儿科学的成就 一、生平著作 钱乙,字仲阳,东平郡人,北宋著名儿科医家。 《小儿药证直诀》三卷,上卷论脉证治法,中卷为医案,下卷为方剂。 由其学生阎季忠整理而成,是现存最早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著作。 二.学术思想 (一)阐发儿科生理病理特点 1、小儿生理 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柔弱,气血未实。 2、病理特点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3、指导临床 时时以妄攻误下为禁约。 (二)确立儿科五脏辨证纲领 1、五脏所主(五脏分证),辨其虚实。 “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摇;虚则卧而悸动不安。” “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顿闷;虚则咬牙,多欠气。” “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 “肺主喘。实则闷乱,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 “肾主虚,无实也。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肾病,目无精光,畏明,体骨重。” 把风、惊、困、喘、虚归纳为肝、心、脾、肺、肾五脏的主要证候特点。 2、针对五脏虚实,立补泻主治诸方。 心气热,导赤散主之;心实热,泻心汤主之;心虚热,生犀散; 若心虚肝热用安神丸。 肝实热,泻青丸主之;若肝肾俱虚用地黄丸滋水涵木。 脾实热,泻黄散主之;邪热伤脾,用玉露散;若脾气虚,则用益黄散。 肺实证,泻白散或柑桔汤主之;肺有痰热,用葶苈丸;若肺气虚则用阿胶散。 肾虚用地黄丸补肾。 3、五脏相兼为病证治 五脏之间可以相兼为病;四时气候对小儿五脏疾病有一定影响。 “视病之新久虚实,虚则补母,实则泻子。” (三)发展儿科诊断方法 1、归纳儿科病症六种常见脉象。 2、重视望诊,提出“面上证”、“目内证”。 (四)遣方用药特点 1、组方精练,药少量轻; 2、选药轻柔,力戒呆补峻攻; 3、巧裁古方,善用成药。 复习思考题: 钱乙对临床学科的发展有何贡献?试述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及治疗上的特点。他有何主要著作? 一、生平著作: ·陈自明,字良甫,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南宋著名医家,出身医学世家,曾任建康府明道书院医学教授,尤精于妇产科和外科。 ·《妇人大全良方》24卷,全书共分八门,下列269论,对宋代以前妇产科作了一次全面系统的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 ·《外科精要》3卷,一名《外科宝鉴》。 二、.学术成就: (一)突出“妇人以血为基本”的学术论点。 ·生理基础: ※妇女月经、胎孕、产育、哺乳均以血为用,血气充沛则月经、胎孕、产育、哺乳正常;同时经、孕、产、乳期间,机体处于血分不足,气分偏盛状态。 ※“气血者,人之神也,然妇人以血为基本,苟能谨于调护,则血气宜行,其神自清,月水如期,血凝成孕。” ·临证运用: 1、常用养血之品,四物汤化裁调治妇产科疾病。 “男子调其气,女子调其血”,临证常用当归、白芍熟地等养血之品。 2、注重气血关系,气血双补,行气活血。陈氏根据气血理论创立了桂枝桃仁汤、地黄通经丸、万病丸、温经汤等妇科方剂。 (二)确立妇产科证治纲领 ·在脏腑辨证中,抓住肝脾二脏作为妇产科证治纲领,指出肝脾损伤是月经不通等妇产科病症的主要环节。 “当调补肝脾气血为主”、“调治肝脾”。 ·滋其化源说:“妇人月水不通,或因醉饱入房,或因劳疫过度,或因吐血失血,伤损肝脾。但滋其化源,其经自通。” (三)阐述冲任二脉在妇科生理病理关系 ·冲任二脉与妇科生理特点: “冲任之脉,皆起于胞中,为经络之海,与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为表里,上为乳汁,下为月水。”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常以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也。” ·冲任二脉与妇科病理关系: “妇人病有三十六种,皆由冲任劳损而致。” ·冲任二脉受损,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调摄冲任是妇科临床重要治疗原则。 (四)总结妇科用药特点 1、通用四物汤 2.妊娠用药原则 (1) 衰其大半而已 (2) 妊娠伤寒用药宜清凉 (3) 安胎治则 母病胎动,但治其母;胎动母病,但安其胎。 (4) 用药禁忌:毒性剧烈、逐瘀、峻下之品禁用慎用。 (五)医案分析 1、月经不调案 2、妊娠下血案   复习思考题: 陈自明对临床学科的发展有何贡献?试述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及治疗上的特点。他有何主要著作?  一、生平著作 ·刘完素,字守真,自号以通玄处士,赐号“高尚先生”,河北河间人,故又称刘河间。金代著名医家,是河间学派的创始人。 · 《素问玄机原病式》 ·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二、学术思想: (一)火热论 1、火热为病的广泛性——对《内经》病机十九条的阐发 2、六气皆能化火说 〈1〉互为因果(同化) 风、湿、燥、寒————火热 〈2〉相兼同病(兼化) 风、湿、燥常与火热相兼同病 3、五志过极皆为热甚 〈1〉五志异常(过极)皆热,火热亢极可扰乱神明。 〈2〉五志化火生热的关键在心,治疗以平心火为主。 〈3〉补肾水、泻心火。强调肾水对心火的涵养关系。 4、阳气怫郁说 阳气郁结,气机阻滞,玄府闭塞,气血不能宣通。 *六气\五志太过—阳气怫郁—火热 *火热怫郁—热郁生风——风 无以化湿——湿 不得滑泽——燥 阳气不行——寒 *阳气怫郁—升降出入闭塞—多种疾病 (包括全身和局部的损害) (二)火热病的治疗: 1、表证——辛凉或甘寒 夏季暑热—以甘草、滑石、葱、豉等发散甚妙 阳热郁遏于表—石膏、滑石、甘草、葱豉等开发郁结。 表兼里热—防风通圣散、双解散 (表里双解)天水一凉膈半散 天水凉膈各半散 表散不解—凉膈散、天水散、黄连解毒汤、白虎汤等。 半表半里—小柴胡汤 2、里证 里热郁结—攻下里热:大承气汤、三一承气汤 热毒极深—攻下里热+清热解毒承气汤配合黄连解毒汤 余热末清—清热解毒+养阴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白虎汤 热极阴损—养阴退阳黄连解毒汤配合凉膈散 3、阳热怫郁——宣、清、通三法辛苦寒药 宣法—宣郁而不散之壅(宣散)滑石、甘草、葱豉 通法—行留而不行之滞(通行) 清法—退热散结(阳气怫郁的本治法) 清通同用:大承气汤.三一承气汤.大柴胡汤.茵陈蒿汤.陷胸汤.黄连解毒汤 注意:*辛热之品不可过用,甚则郁结不开。 *忌用大辛大热药下之,损伤阴气。 4、相兼同病 互为因果病理举例治疗 木能生火 风————火热两阳相搏诸风掉眩辛凉 热极生风   积湿成热 湿————火热湿热怫郁水肿辛苦寒 火热怫郁停滞生湿   伤津化火化燥 燥————火热液亏热炽诸涩枯涸凉药 热盛津伤干劲皱揭(养阴退阳)   阳气怫郁化火化热 寒—————火热不可相兼 火极似水(假象) (三)、对杂病的发挥 1、消渴《三消论》 ·对消渴认识: “若饮水多而小便多者,名曰消渴” “若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渐瘦者,名曰消中;若渴而饮水不绝,脚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名曰肾消” ·对病机认识: “如此三消者,其燥热一也,但有微甚耳” ·治疗: “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 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之衰。 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己矣” ·现代分类:上、中、下消 主症:多饮、多食、多尿、消瘦 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 病机:阴虚燥热。 治疗:滋阴治本,清热治标。 药方:白虎加人参、玉女 、六味。 2、中风  ·对病机的认识: 唐宋前:“外风”立论 刘完素:“内风”立论,主“心火暴甚”说 机理:将息失宜,情志过极,致心火暴甚,肾水虚衰,阴虚阳实 后世:李杲主气,丹溪主痰,王清任主瘀,叶桂主风 ·以脑血管意外为例: 缺血性-→安静下 出血性-→过劳、激动、兴奋、饮酒 ↓  面赤、昏迷、牙关紧闭 痰涎涌胜、舌红、苔黄厚腻 ↓ 心、肝火盛 ↓ 清热泻火、平肝熄风、涤痰开窍 ↓ 安宫类 ·现代研究: 中医辨症:痰、火、风、虚、瘀五方面 虚为本,痰、火、风、瘀为标 三、评价   复习思考题: 试述刘完素火热论的主要内容。他有何主要著作?   原文背诵: 1、“风本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凡言风者,热也,热则风动。”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 2、“风热胜湿为燥。”(《素问玄机原病式·燥类》) 3、“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 一、生平与著作 1、生平:字洁古,金代易州人(现河北省易县) 2、著作:《医学启源》、《珍珠囊药性赋》、《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二、学术思想 1、脏腑辩证论 (1)、进一步系统化脏腑辩证体系 (2)、灵活采用前人方药 (3)、创造脏腑用药式,引入气分、血分等概念。(心之图) 2、遣药制方论—— (1)、升降浮沉(图示) (2)、归经及引经报使学说 (3)、制方 三、临床经验: 1、创制的方剂:(图) 2、养正除积的治疗经验 代表方:枳术丸 白术二两 枳壳一两补强于攻——消痞消食强胃 荷叶包之 应用:——虚性便秘,老年便秘 ——胃腑虚弱(六腑以通为用)   复习思考题: 张元素在医学上的成就主要有哪些方面?他有何主要著作?  一、生平著作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金元四大家之一 《儒门事亲》15卷 著名篇章:“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 “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 二、学术思想 (一)病邪理论 1、强调病由邪生(病因) 指出“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   发病有三:天邪——病位在上,地邪——病位在下,人邪——病位在中   2、重视血气流通(病理) 血气流通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君子贵流不贵滞,贵平不贵强” 3、主张药攻食补(治疗) (1)治病当先攻邪 邪气宜“速攻”“速去” (2)寓攻于补——损有余即补不足 (3)寓补于调——邪未去而不可言补,医之道 (4)寓补于食——食补即真补之道 *养生当论食养“凡药皆毒也”“久服必有偏胜” *食养当重调脾胃“善用药者,使病者而进五谷者,真得补之道也。” (二)攻邪三法 1、汗法 含义——“凡解表者,皆汗法也” 辛散解表药灸熏蒸渫洗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熨 适应范围——邪气侵袭,尚未深入,风邪诸疾 论治方药——辛温、辛寒、甘温、甘寒、苦温、苦寒等 宜忌——*因人因地因时因证制宜 *微微汗出,中病即止 *汗后禁杂食嗜欲,忧思劳作 2、吐法 含义——“凡上行者,皆吐法也” 引涎漉涎嚏气追泪 适应范围——邪滞宿食痰饮酒积毒物等在胸脘以上的大满大实之证 论治方药——并不局限于催吐药类,大量采用辨证治疗的方剂并加以探吐 宜忌——*先小服,未效渐加,或加探吐 *中病即止,不必尽剂 一次强吐/多次轻吐 *吐后调理 吐后头昏目眩/口渴:饮凉水、瓜果等,静卧。 吐而未净:可隔数日复吐 吐而不解:藜芦---葱白解 石药---甘草贯众汤解 瓜蒂---麝香煎汤解 吐后禁贪食过饱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吐后禁房事和七情刺激 *禁吐例:性情刚暴/好怒喜淫 病势危重/老弱气衰 自吐不止/亡阳血虚 诸失血性疾病 3、下法 含义——“凡下行者,皆下法也” 泻下通便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 适应范围——邪滞宿食等蕴积在胃脘以下 论治方药——寒凉泻下/温热泻下(多用) 峻下/缓下 宜忌——*中病即止,不必尽剂。 *勿用大毒药的情况: 疫气/冒风中酒/小儿疱疹/产后潮热/中满败血 *禁下例:洞泻寒中/伤寒脉浮/表里俱虚/厥而唇青、手足冷内寒/小儿慢惊/小儿两眼直视鱼口出气/十二经败证 (三)情志疗法 *五行治法 *从治法   复习思考题: 张从正是如何阐述药攻食养观的?其汗、吐、下三法的运用有何特点?他有何主要著作?   原文背诵: “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或自外面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 (《儒门事亲》) 一.生平简介: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宋金时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金元四 大家之一,创立脾胃学说,被后世称为“补土派”鼻祖。 ·师承关系:张元素以医名燕赵间,李杲捐千金从学之。 二.李杲主要著作: ·《内外伤辨惑论》,三卷,鉴别内伤与外感,全书二十六论,公元1247年成书。 ·《脾胃论》,三卷,全书36篇,处方63首,1249年成书。 ·《兰室秘藏》,三卷21门,成书于元至元12年(1276年),学生罗天益整理。 ·罗天益还整理出版李杲《医学发明》、《活法机要》、《东垣先生试效方》。李杲生平著作实际六本。 三.学术内容 (一)对脾胃生理功能的阐发 1.脾胃为元气之本 ·“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 ·胃气者,谷气也、营气也、运气也、清气也、卫气也、阳气也......,其实一也,不当作异名异论而观之。 ·基本观点: 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所 由生。 2.脾胃为升降之枢纽 ·风(春)升生 热(夏)浮长 湿(长夏)化成 燥(秋)降收 寒(冬)沉藏 一岁四时之气,终而复始,如环无端。天地阴阳生杀之理。 ·脾胃是人体精气升降枢纽 “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 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 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 ※生理上: 升发是主要的,基本的; 潜降是次要的,权宜的。 升发靠脾胃、胆(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物安) 人体精气,升而复降,降而复升。“履端于始,序而不愆”(愆,音千) ※病理上: 脾胃受损,升降浮沉运动发生障碍 下泄而久不能升──殒杀之气,百病皆起 或久升而不降───亦百病焉 (二)内伤病的病因病机 1.病因: (1) 饮食不节:“夫饮食不节则胃病”。 饮食不节──→胃病──→脾病 (2) 劳疫过度:“形体劳疫则脾病”。 劳疫过度──→脾病──→胃病 (3) 精神刺激:“因喜怒忧怨,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 火胜则承其土位,此所以病也。” 七情所伤──→心火──→元气受损,火承土位。 2.病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1)气火失调 气,元气;火,阴火。 ·阴火,是指内伤所引起的一切虚性/本虚标实的火热邪气。 ·阴火与阳火的鉴别: 阳火,是指外感或瘟毒引起邪盛标实的火热邪气。 ·阴火与阴虚火旺的鉴别: 共同都有“热”的表现,如烦热、躁热。 阴虚火旺,是肝肾阴虚;阴火,是脾胃气虚。 (2)升降失常 (三)内伤与外感的鉴别 ·“脾证所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 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内伤热中证与外感病区别 1.辨阴证阳证2.辨脉3.辨寒热4.辨手心手背 5.辨口鼻6.辨头痛7.辨筋骨四肢 8.辨渴与不渴 (四)脾胃内伤的治疗 1.益气泻火 “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 (1)益气泻火并重                   ┌─黄芪、人参、苍术、甘草           代表方:│益气健脾(补脾胃)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柴胡、羌活、升麻(升阳) 《脾胃论》第一方  │升降清阳之气                   └─黄芩、黄连、石膏(泻阴火) (2)益气升阳,兼以泻火。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升麻、 柴胡、橘皮、当归身、白术) (3)泻火为主,以治其标。 代表方:朱砂安神丸 2.升清降浊 (1)通幽汤 桃仁、当归、地黄,养血润肠通便;│ 升麻,升清阳。                  │                                 └──降中有升 (2)润肠丸                       ┌──升降相因 大黄、麻仁、桃仁,通下以降胃气:│ 羌活,升清阳。                  │ 3.遣药组方特点憖 (1)立法严谨 药味虽多,主次分明,配伍讲究。 所用药物相对集中。 (2)用药轻,以轻取胜。 (3)用药注意 慎用寒凉/淡渗/发汗/辛热之药 注意生活调养 (五)后世发展 脾胃学说,导源于《内经》,奠定于李杲,金元以后,代有发展。 1.明清医家补充“脾阴”“胃阴”理论学说。 2.脾胃与它脏的关系 李杲强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明清医家认识它脏之病,可影响脾胃, 治疗它脏也可达到调理脾胃目的。 3.近代现代研究 理论──例如对脾胃学说源流、对阴火、对甘温除热等理论学说探讨。 实验──例如唾液淀粉酶、胃肠电、健脾方药药理等研究。 临床──脾虚证诊断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运用脾胃学说指导各科、各系统疑难病症治 疗,都有取得良好疗效 案例 全员育人导师制案例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心得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余额宝案例 。   复习思考题: 李杲对脾胃生理功能的阐发有哪些基本内容?对内伤病因病理的论述有哪些方面?其在治疗用药上有何特点?他有何主要著作?   原文背诵: “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一、生平简介 二、主要著作 ·《格致余论》 ·《局方发挥》 ·《金匮钩玄》 ·《丹溪心法》 此外:《伤寒辨疑》、《丹溪心法附余》、《脉因证治》、《丹溪治法心要》 三、学术形成 1、会生活环境 2、医界状况 3、理学的影响 “存天理,灭人欲” “动而中节”-->相大之动亦“动而中节”方能“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 格物-->穷理(理学术语) “格物致知”“医为余事”故名“格致余论” 4、学术渊源及师承关系 ①.《内经》 ②.刘完素、张从正、李杲 “医之为书至是始备,医之为道至是始明” ③.师承 刘完素-->荆山浮屠-->李杲-->罗知悌 -->朱丹溪——赵道震          ——赵良仁          ——戴思恭          ——王履等 四、主要学术思想 (一)、阳有余,阴不足论 从以下三方面立论: 1、哲学观点 程颢:“天地阴阳之运,升降盈虚,未偿暂息,阳常盈,阴常亏”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 丹溪:“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亦恒于动”“动易而静难” 结论:动者为阳,静者为阴 故此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2、天文现象 阴常不足 月----常缺,禀日之光而明 中医理论: “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 “人身之阴气,其消长视月之盈缺” 结论: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3、人体生长发育规律 ①阴精难成易亏           男子    女子 难成  十六精通    十四经行 易亏  六十四精绝  四十九经断 “止供给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 ②人之情欲无涯 “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等等 -->欲望无穷 提出:淡饮食,薄滋味,修心养性,节制情欲 养生、预防思想: ·儿童----不宜过分娇养(三分饥,三分寒) ·青年----晚婚,节房事 ·老年----饮食:茹淡节食(老人易饥而难消化) 性情:百不如意,怒火易炽 (二)、相火论 《内经》----运气的概念,表示时令节气 君火----春分后六十日之中,为君火主位时期,气候温和 相火----夏至前后三十日,“炎热大行” 君相关系:“君火以名,相火以位” 《内经》丹溪 提法:君火以名以名而言…故谓之君 相火以位以位而言…故谓之相 内涵:与时令节气在人体中的生理病理有关的运气概念 1、相火之常 所谓相火之常,是指相火在人体中的正常生理活动,亦即生理之火,人身之动火。 “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①、相火的作用----维持生命,推动脏腑经络的正常活动,人身之动气。 ②、相火的运动----动皆中节 ③、相火的性质----内阴而外阳,属动,以精血为物质基础。 ④、相火的部位----寄予肝肾 2、相火之变 所谓相火之变,是指相火的异常活动,即相火妄动,属病理之火,为元气之(人身贼邪) (1)、相火妄动的原因 ①、色欲无度,君火不宁 ②、情志过极,五志化火 ③、饮食厚味,引动胃火 “醉饱则火起于胃” 结论:“五味之过,诸病峰起,病之生也”。 (2)、相火妄动的危害 “人之疾病亦生于动,其动之极也,病而死矣”。 ①、煎熬真阴 “动则精自走”,“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 ②、损伤元气 《内经》:“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李杲:“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相火,元气之贼也” 丹溪:相火妄动-->耗伤阴精-->元气之化生之源亏乏-->元气虚 (三)、火热证治 “诸火病自内作”-->内伤热病 1、主要贡献 (1)、阐发阴虚火旺病机,创用滋阴降火法 “阴虚火动难治”:“补阴即火自降”,“有泻火为补阴之功” 河间----益肾水,降心火 (2)、提出“气有余便是火”的论点 ·气机逆乱-->邪火内生(阴阳气机失去平衡) 《景岳全书.新方八略》 ·丹溪曰:“气有余,便是火” ·余续之曰:“气不足,便是寒” 2、具体证治 (1)、实火可泻 (2)、火郁当发 (3)、虚火可补 ·《医宗金鉴》认为大补阴丸“骤补真阴,承制相火”以知、柏降火以清源 熟地、龟板、猪脊髓补精以培本 ·丹溪认为:四物汤加炒黄柏为“降火补阴之妙剂” ·阴虚火旺-->“火起于九泉之下”之浮阳重证-->丹溪治法:附子研末,津敷涌泉 四、杂病论治 (1)、郁证 ·丹溪:“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丹溪创立六郁之说 郁者有六:气、湿、热、痰、血、食诸郁。 六者可单独为病,亦可相因致病,以气郁为关健。 ·吴谦《医宗金鉴》“何郁为满甚,便以何药为主” (2)、痰证 ·“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有” ·“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也” ·“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具体证治: 二陈汤为基本方:半夏、橘红、茯苓、甘草(生姜、乌梅)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半夏----主药,辛温而燥,燥湿化痰 陈皮----理气,燥湿 茯苓----健脾,渗湿 生姜----降逆化痰 乌梅----敛肺气 (3)、痛风 血热---风、寒、湿 ---气淹、血凝、经络不通-->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五、简要评价   复习思考题: 试述朱丹溪相火论的基本内容及痰病论治的特点?他有何主要著作?   原文背诵: 1、“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格致余论·相火论》) 2、“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故曰相火元气之贼。”(《格致余论·相火论》)
本文档为【金元以前著名医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0411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2KB
软件:Word
页数:42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1-12
浏览量: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