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举报
开通vip

可持续发展中学综合学科资源库——可持续发展 胡 波(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张映辉(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 第一部分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专题导读】 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工业化和人口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消耗已导致自然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并面临枯竭。如何以最低的环境成本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成为所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日趋严峻的世界自然资源形势 1.土地资源 由于土地的过度开发以及人类其他活动的影响,土地...

可持续发展
中学综合学科资源库——可持续发展 胡 波(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张映辉(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 第一部分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导读】 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工业化和人口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消耗已导致自然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并面临枯竭。如何以最低的环境成本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成为所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日趋严峻的世界自然资源形势 1.土地资源 由于土地的过度开发以及人类其他活动的影响,土地资源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形势。世界耕地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土流失量每年约为240亿吨,其中,美国每年流失土壤15亿吨,印度47亿吨,中国50多亿吨。土壤过度流失的直接后果是土层变薄,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 【阅读与理解】 土地不仅是农业生产资料 土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但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人类除了要利用土地发展农业生产外,还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来发展工业、交通,建立居民点和城市。我国广大的山区除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外,还可以大力发展交通、旅游和采矿业;有的荒漠还是难得的核试验或导弹、火箭发射场所。可以说,土地的利用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是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 【思考】 上海市的工地利用类型有哪些? 土地荒漠化的范围和强度正在不断扩大。自19世纪末到现在,世界上荒漠和干旱区的土地面积由11亿公顷增加到26亿公顷。据联合国估计,全球每年有2100万公顷农田由于荒漠化而变得完全无用或近于无用的状态,由此造成的农牧业损失每年达260亿美元。不仅如此,全世界35%以上的土地面积正处在荒漠化的直接威胁之下,其中以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尤为严重。目前我国有262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并且还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荒漠已在逼近一些大中城市。 【思考】 工地资源丧失的原因有哪些?将带来哪些严重的后果? 【阅读与理解】 湿地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湿地起初的定义是“被间歇或永久的浅水层覆盖的土地”。1971年,国际上订立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定义湿地为“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在调节水文、稳定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应当受到人们的保护。 在世界各国,现有湿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加拿大,其次是俄罗斯,中国居第三位。我国大约有2500多万公顷湿地,其中沼泽、滩涂盐沼地、湖泊分别有1100万、210万和1200万公顷。由于长期忽视保护湿地,围湖造田,围垦滩涂与沼泽,砍伐森林或开沟排水,全球许多湿地正在消失,由此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风蚀的加剧。 【思考】 保护湿地有何重要意义?请举例说明。 2.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与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相当突出。虽然某些使用过的废旧金属可以回收并重复利用,但是其重复利用的程度有限;矿物燃料则完全无法重复利用。人们开采得越快,矿产资源减少的速度也越快。 【阅读与理解】 前途未卜的“赛跑” 人类对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早就开始了一场前途未卜的“赛跑”。在过去,石油勘探经常领先于开采。例如,1970年已探明的石油商业储量仅够开采37年,到了1988年,由于新的勘探发现,采用节能技术和利用其他能源,已知石油商业储量可以开采的年限增加到了45年。其实,这场前途未卜的“赛跑”并不仅仅限于石油,其他矿产资源亦是如此。 【思考】 这场前途未卜的“赛跑”会到达终点吗?为什么? 全球的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每年灭绝的动植物种类达数千种。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与物种消失的关系最为密切,森林的丧失意味着生活在那里的物种将不复存在。热带森林地区集中了全球50%~90%的物种,如世界鸟类物种的30%依赖于热带森林。热带森林退化被普遍看作是对世界范围内野生生物的最严重威胁。 【阅读与理解】 生物多样性 所谓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多样化,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形式的物质财富,如食品、纤维、医药以及各种工业原料。 据科学家估计,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数量在500万~5000万种之间,但实际已得到描述的仅约140万种。由于受到过度捕猎、化学污染、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在受到威胁。据估计,在今后20~30年内,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将受到严重的威胁,物种减少的速度高于地球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会导致生物资源的破坏。过量的紫外线穿过大气圈,不仅会诱发人类皮肤癌、青光眼等疾病,还会影响植物生长,破坏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 此外,野生生物及其制品的非法交易也直接导致了某些珍稀、濒危物种的消失。为了得到价值昂贵的象牙、龟甲、麝香和犀牛角,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大肆偷猎、偷捕,从而使人们竭尽全力保护这类濒危动物的努力被抵消。 【思考】 1.人类的哪些行为破坏了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请举例说明。 2.在世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生物资源面临的威胁有何差别?原因是什么? 【阅读与理解】 林地,耕地,谁为先? 长期以来,我们在为农业生产各部门“排队”时,习惯于以农林牧副渔为序,只重视耕地(农田),而忽视了林地、牧地(草原)与渔地(湖泊与鱼塘)。人们常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无农不稳”,加上我国10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个次序似乎是无可非议的。其实,“农”关系到人们的吃饭问题,而“林”则影响到人类的生存问题,没有“林”就没有“农”的发展。在此意义上,“林”应该放在首位,林地不保,耕地也就难保了。 【思考】 举例说明,为什么林地不保,耕地也难保了? 4.水资源 全球正面临着水资源危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猛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成倍增长。自20世纪初以来,全世界的用水量大约增加了10倍,其中农业用水增长6倍多,工业用水增加了30多倍,城市居民用水增长了10倍。 联合国资料显示,全世界河流径流量的40%左右已被污染,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的困境,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中,估计到2010年还将有8个国家加入缺水行列。 【阅读与理解】 一场生死存亡的斗争 目前全球每年至少有1000万人因饮用水不干净而致病。 水源一直充沛的南亚、巴西、中美洲现在闹起了水荒,东欧、美国、日本也时常感到水源缺乏,就连地广人稀的加拿大、俄罗斯也受到缺水的威胁。 非洲和中东地区历来缺水。20世纪60年代,非洲受旱人数为1850万,70年代上升到2440万,到80年代有3500万人遭受旱灾。中东一些国家或地区为河水分配你争我夺,争吵不休,使原本错综复杂的局势更加扑朔迷离。在中东地区,一滴水已与一滴油等价。若任其发展,总有一天,一滴水将与一滴血等价。能否摆脱水荒的威胁,对人类来说已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斗争。 【思考】 1.读下两图,说明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并分析原因。 某年天山北麓一河流水文站气温和径流量过程线图 2.为什么说“水荒”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人类自身造成的? 3.联台国把上海列为21世纪全球饮用水严重缺乏的城市,你对此有何认识? 5.海详资源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财富。仅在陆地的近海和浅海区,人们就先后发现了7000多万平方千米的含油沉积盆地。据估计,世界海底油、气储量分别占了全球总量的45%和50%。大洋底的其他矿产资源蕴藏量也远远超过了陆地同类资源的蕴藏总量。 【思考】 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资源?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目光转向了海洋。然而,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和资源面临巨大的冲击,主要表现为: 过度捕捞。1998年世界粮农组织宣布,在全球200个最重要的捕捞区里,已经有60%的区域捕捞过度。由于过度捕捞,我国东海渔场1995~1997年的三次冬汛期间,带鱼产量逐年减少,并越来越趋向于低龄化、小体化和分散化;我国黄海的带鱼、小黄鱼已不能形成渔汛,东海的大黄鱼面临枯竭。 海洋污染。全世界每年抛入海洋的垃圾多达200亿吨,从瓶瓶罐罐、塑料袋到放射性废料、化学毒物,还有巨量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无所不有。 【阅读与理解】 黑海更“黑”了 黑海唯一的出海口是狭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在古代,黑海以丰富的鱼类资源、温和的气候条件和重要的战略位置而闻名于世。 但是近几十年来,多瑙河、第聂伯河等近30条河流中的大量有机废物排入黑海,仅每年排入的原油就达10万吨。多瑙河是黑海最大的污染源,目前黑海约60%的氮磷化合物来自多瑙河。由于各种污染,黑海90%的海域已不适合生物生存,水深200米以下成了“死亡区”。黑海地区16个国家的1.6亿居民的生活也因污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国家的霍乱、黄疸病等疾病近年来显著增加。 一些科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措施,黑海将在40年以内“死亡”,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黑海将在10~15年后“死亡”。 【思考】 以海洋为例,联系“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说明人类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和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1)资源总量大,人均资源量少 我国自然资源种类之广博、门类之齐全、数量之丰富,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自然资源的拥有量很少,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资源的空间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匹配 我国东、中、西部自然资源比较(%) 耕地 径流量 煤 石油 东部 28.2 22.8 6.1 39.1 中部 55.2 40.1 77.1 47.5 西部 16.6 37.1 16.8 13.4 【思考】 以煤炭资源为例,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 (3)矿产资源的质量高低差别较大,低劣资源比例较高 尽管从总量上看一些矿种能够满足需要,但是仍然需要进口一部分富矿石,以弥补缺陷。以铁矿资源为例,我国的铁矿资源总量很大,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绝大部分是贫矿。 (4)各类自然资源的总体组合良好,但仍有一些结构上的缺点 以能源资源为例,我国的能源资源总量完全可以满足发展的需要,但是从资源的蕴藏量看,煤炭所占比例很高,而石油、天然气的比例较小,这就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时期内将难以改变。 2.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1)供求矛盾突出,后备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自然资源的供给形势却不容乐观。 (2)利用效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人类发展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1994》的估计,我国每取得100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相当于187千克石油,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对比情况如下图所示。 每取得1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量(相当于石油,单位:千克) 三.我国促进自然资源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1.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 【思考】 城市优先发展公共天通系统,对促进我国资源保护导经济协调发展有什么意义?你还能举出真地例子吗? 【阅读与理解】 向过分包装说“不” 1997年调查表明,我国食品或物品的人年均包装物为10千克。全国每年包装垃圾约1000万吨,而且这个数字随着经济的增长还在急剧增加。生产包装物需要消耗大量的金属、玻璃、纸张和塑料,这些包装品一次性用完后却变成了垃圾。 “觅宝” 我国废弃物回收率很低,纸的回收率在我国是15%,在欧盟国家是26%;塑料的回收率在我国是9.6%,在日本是26%;铝罐的回收率在我国是1%,而世界的平均回收率是50%。在一些国家,过分包装的商品已显落伍,会遭到消费者的抵制。在我国,对过分包装行为的抵制尚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思考】 日常生活中一般有哪些包装材料?要消耗哪些自然资源? 2.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措施 (1)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立法与执法 【阅读与理解】 德国的“水资源管理法” 德国境内水道纵横,有欧洲著名的大河莱茵河、多端河、易北河以及它们的众多支流,再加上星罗棋布的矿泉、温泉和湖泊,其人均占有水资源居世界前列。尽管如此,德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仍很重视保护水资源。 德国目前执行的“水资源管理法”是1996年年底通过的第六次修订版。这项法规对城镇和企业的取水、水处理、用水和废水排放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详尽到了具体技术细节。例如,规定废水在排入河道之前必须经过三级处理,也就是物理沉淀、生物降解和消毒三道工序。1998年德国的废水处理率高达97%。 【阅读与理解】 不给大地留疤痕 澳大利亚将矿区土地的复植作为获得矿产开采权的先决条件,采矿公司不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采后复植计划,便不可能取得开采许可证。澳大利亚矿区复植可分成三种类型:其一是在荒无人烟的最偏远地区,要求确保采后环境的安全稳定,大体恢复,不留下污染;其二是一种普遍做法,即要求恢复原有植被和自然面貌,数年后土著人可继续他们传统的林间采集活动;其三是一种高层次的做法,即创造出一个更加优美的环境。 在澳大利亚大陆的最西南角有一处金矿,开采时曾清除了数百公顷松林和荒地,经过数年的复植后,现已变成一片湿地保护区:湖水清澈,天光云影倒映其中;湖畔林木葱郁,水草丰茂,成了众多水鸟的繁殖与栖息地。经过检测,水质、有机质和生物繁殖率都优于以前。这一化腐朽为神奇的环保成就为世界所瞩目,荣获世界环保最佳奖。 【思考】 我国有哪些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的社会导经资发展自回意义? (2)发挥经济手段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调节作用 【阅读与理解】 德国的水价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德国,经济调节也是促进节约用水、减少废水排放的重要手段。德国保护水资源的主要经济手段包括:调控自来水价格,征收生态税和污水排放费,以及对私营污水处理企业减税等。德国的自来水价格各地不同,定价标准主要是根据水资源状况、水处理成本和居民消耗水量,居民用水越多,水价越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的水价一直在上涨,1998年全国平均水价已达每吨3 41马克,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居民用水量的下降。1990年德国人均每天用水145升,1995年已下降到132升。 【思考】 你认为上海币可采取哪些经济手段控制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 (3)加紧对自然资源的核算研究,完善经济核算体系 一个木匠砍伐了自己的一棵树,做成家具出售,当他计算自己的实际收入时,他一定会从拥有的财富中减去这棵树的价值。而国家的经济核算却不是这样,自然资源的价值往往在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中得不到反映;现行的经济核算体系不包括对自然资源现存量和使用量的统计,不反映自然资源的增加或减少,因此,这样的经济核算体系容易导致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忽视。由此可见,加快对自然资源核算的研究,改革、完善经济核算体系,使其准确反映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代价是十分必要的。 (4)依靠科技进步,建立节约型的社会经济体系 【阅读与理解】 不会脏的衣服让洗衣机“下岗” 英国某生化研究所宣布,该所发明了一种“永远不会脏的极品衣服”。据称,这种神奇衣服的面料,采用一种特殊的加工技术进行处理。它是在衣料上面加上一层肉眼看不见的非粘结性表面覆膜,可防水、油脂等赃物,还可以使衣服更加结实。 一旦这种衣料可以大批量生产上市,服装厂家的广告将出现新的内容:“穿我的衣服,永远不用洗。”那时,洗衣机就会“下岗”。 【解题思路】 例题:读下负的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图,回答: 1.图中C代表的能源是 ,D代表的能源是 。 2.从图中可见,占比重最大的能源是 ,比重明显下降的能源是 。 3.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与经济布局不匹配,近80%的能源资源分布在 地区,而60%的能源消费在 地区。 4.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主导能源是否会改变?其原因是什么? 5.如果今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主导能源不改变,将会造成哪些不利的影响? 分析: 本题解答,首先可以通过读图分析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基本特点和变化趋势:煤炭消耗占主导地位,石油、天然气等其他能源的消费比重明显较低;自20世纪50年代起,煤炭消费比重有所下降,石油消费比重有所上升。通过了解我国能源资源的空间分布及与经济布局的匹配状况,可知近80%的能源资源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而60%的能源消费在东南部地区。 从我国能源资源的蕴藏状况分析,石油、天然气资源明显不足,水能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尚需时日,而煤炭储量丰富、质地优良,且开采条件好,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作为我国主导能源的局面很难改变。这将给我国的交通运输、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参考答案: 1.石油煤炭 2.煤炭煤炭 3.西部和北部东南部 4.不会。因为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质地优良,且品种齐全,开发条件好 5.对交通运输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第二部分 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背景材料 1.2000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众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十五”期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是:继续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 2.新世纪的第一个清晨,北京等地出现了浮尘天气,这再次提醒我们:新世纪刑别忘了环保。据悉,我团政府已将环保纳入新世纪战略发展规划,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首次明确提出了“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目标。 3.根据“维护用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目标,《纲要》吸确了“保我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生态保护总体战略。规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要重点抓好三种不同类型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一是对主要生态功能区包括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对养区等实施抢救性保护;二是对重点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实施强制性保护。三是对生态良好地区的生态环境实施积极性保护。 二.角度分析提示 l.从政治角度看 (l)用哲学常识分析 ①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巨大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键设和生态环境才能“双赢”。 ②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起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当前—些地方和部门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结果使生态环境面临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严重影响了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③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因此,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在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上要顾全大局,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当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这种做法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是错误的。 ④ 唯物辩证法还认为。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所以,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上,要将二者协调控来。某些地方政府重开发、轻环保的行为是只顾当代人的眼前利益,忽视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是片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⑤ 物质世界是永恒地变化发展的,要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必须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现实发展的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促进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⑥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环境恶化问题若再不加以解决,势必会威胁到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国家安全。环境保护工作也有一个量变的过程,必须从现在抓起,从人人做起,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工作。 ⑦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式依然严峻,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掠夺式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未改变,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护的观念仍普遍存在。因此,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既要对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又要勇于克服困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⑧ 价值观属社会意识,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选世界的活动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长期以来,一些人坚持一种片面的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时却忽视了它的生态价值、对大自然过度掠夺从而对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种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必将对人类的实践活动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⑨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我们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看到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的矛盾,从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指导、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充分体现了正确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用政治常识分析: ① 我国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来治理环境,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既体现了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也体现了我国在履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② 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利益上是有差别的。国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是行使协调人民内部关系职能的表现。 ③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各级政府都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依法行政。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发布了《纲要》,为从根本上遏制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提供了翔实的实施计划,各级政府都要严格按《纲要》办事。 ④ 生态环境恶化已使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切实履行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2.从历史角度看 ① 不同经济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② 不同历史时期,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如战国时期荀子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唐朝时期刘禹锡的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观点。 ③ 从地理角度看 可利用关于环境问题诸如沙尘暴、荒漠化等知识以及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来分析。 三.考点知识分布举例 (一)政治角度 哲学常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政治常识:国家职能,依法治国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 (二)地理角度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森林与环境,自然保护区,环境和环境问题,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见角度分析提示) (三)历史角度 见角度分析提示。 四.创新与综合能力培养题举例 (一)选择题 2000年8月19日上午,在海拔3700米的青海省通天河畔,由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揭幕,标志着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据此回答(1)~(5)题。 (1)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据科学家初步计算, 总水量的25%、 总水量的49%和 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就“三江源”的三江,填充正确的是 A ①黄河 ②长江 ③ 澜沧江 B ①长江 ②黄河 ③ 澜沧江 C ①黄河 ②澜沧江 ③长江 D ①长江 ②澜沧江 ③黄河 (2)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河流,除了我国之外,它的中下游主要还先后流经 A 老挝、柬埔寨、越南 B 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 C 老挝、柬埔寨、缅甸 D 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 (3)关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B 以保护水环境为主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类型的保护区 C 世界上江河湿地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之— D 位于青海省北部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 (4)对于上述三条河流有关内容的比较,正确的是 A 三条河流径流季节变化最大的是黄河 B 澜沧江与长江分属印度洋和太平洋水系 C 长江与黄河流域水能、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均很丰富 D 三条河流的三角洲地区均是著名的稻米产区 (5)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从 中后期,我国社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地区逐渐取代北方地区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A 汉朝 B 唐朝 C 南宋 D 明朝 【参考答案】 (1)B (2)A (3)D (4)A (5)B (二)政史地综合题 1.2000年8月19日.,我国目前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这是响应江泽民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记“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伟大号召和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西都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1)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说明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了什么战略? (2)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何重要意义? (3)从哲学角度说明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体现了人们价值观的转变。 (4)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体现了什么政治道理 【参考答案】 (1)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说明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2)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江河源头生态系统,保护好高原湿地,为高原特有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身环境;有利于保护青藏高原原始地貌和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有利于促进源头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①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② 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处理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向来存在着用什么价值观指导的问题。 ③ 在长江源头和流域滥伐森林、陡坡耕作,加快了土壤侵蚀,导致河道和水库泥沙淤积,造成洪水泛滥和水电站寿命缩短。这种做法只重视了森林草地的经济价值,却忽视了它们的生态价值,从而损害了人们的根本利益。 (4)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体现了我国政府搞好公共服务的国家职能。国家为了保障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必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保护公共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2.材料一: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前,我国府已将环保纳入了新世纪战略发展规划,并发布了《纲要》,首次明确提出“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目标。 材料三:马永顺在当森林工人的34年里,共伐木36000棵,1992年退休后,他有感于对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决心向大山“还帐”。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带领全家共栽树4万多棵。马永顺从伐木功臣变为造林英雄,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布的“全球500佳”光荣称号。 (1)森林有两大效益:① 对人类的生存有一效益,如净化空气;② 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 效益,如提供木材和经济林产品。 (2)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怎样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指导我们发展经济? 【参考答案】 (1)① 环境 ② 经济 (2)①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与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类活动深刻影响和改造了自然界,而对自然界的过度索取破坏了生态平衡,势必会破坏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从而威胁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追求经济的发展,必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的统一,上述三则材料从不同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③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如果只顾眼前利益和当代人的需求,“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就势必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因此,必须实行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恩格斯的论述、国家出台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马永顺的转变都说明了这一点。 ③ 要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交流。利与弊、好与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人们对自然的利用,一方面获得了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另一方面也改变了自然界的某些固有联系,过度的开发则会受到自然界内报复。马永顺决心向大山“还账”,国家制定一系列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正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全面衡量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利弊。现在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增加对坏境治理的投资,可能会给局部的经济带来一些损失,但会给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把握了事物发展的方向。 第三部分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问题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物种是否丰富,生态系统类型是否齐全,遗传物质的野生亲缘种类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正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 1.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多样化和它们的遗传及变异,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包含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个性的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则是指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类型的多样化。目前,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速度高于地球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2.不尽的财富——生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基础;遗传多样性是增加生物生产量和改善生物品种的源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必不可少的条件。总之,生物多样性是提高人类生存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其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 文化价值等等。目前,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尚缺乏充分的认识,对生物资源和遗传资源的价值尚未全面利用。 3.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原因 造成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原因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过度利用、环境污染;此外,还有外来种的引入。“绿色革命”的兴起、生物信息系统的破坏、自然灾害等。 4.濒危(临危)物种 濒危(临危)物种是指那些在其整个分布区域或分布区域的重要部分,处于绝灭危险中的分类单位。这些物种的居群不多,个体稀少,地理分布有很大局限性,仅生存于特殊的生态环境或有限的地方。它们濒危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生殖能力减弱,或它们所要求的特殊生态环境被破坏或退化到不能适宜它们生长或由于毁灭性的开发、病虫危害等原因所致。 5.哪些生物类群容易灭绝 易灭绝的生物类群为:①处于食物链上层的种群增殖速度较慢的大型稀有动物;②地方特有种;③发展缓慢的小规模种群的物种;④生物依赖成员中的最大成员;⑤缺乏撒播和迁移能力的物种;⑥具有群集巢居习性的物种;⑦迁徙物种;⑧依赖不可靠资源的物种;⑨对干扰没有进化经历的物种。 6.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若干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为:采取就地、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等实际措施保护物种;运用法律和国际公约保护野生动植物;加强宣传、教育,提倡公众参与,依靠全社会力量做好野生生物的保护工作。 表1、表2分别是截至1999年底的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发展情况和我国加入联合国“人和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 表l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发展情况(截至1999年底) 年份 自然保护区数量(个) 面积(公顷)* 占国土面积的比例(%) 1956 1 1 133 1965 19 648 874 0.07 1978 34 1 265 000 0.13 1982 119 4 081 935 0.40 1985 333 19 330 000 2.10 1987 481 23 700 000 2.47 1989 573 27 063 017 2.82 l990 606 40 000 000 4.00 1991 708 56 066 650 5.54 1993 763 66 184 000 6.80 1995 799 71 850 000 7.20 1997 926 76 979 015 7.64 1999 1 146 88 152 000 8.8 *l公顷=104平方米。 表2 我国加入联合国“人和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截至1999年底) 序号 所在省区 保护区名称 主要保护对象 l 吉林 长白山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 2 广东 鼎湖山 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3 四川 卧龙 大熊猫及其栖息地 4 贵州 梵净山 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 5 福建 武夷山 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 6 内蒙古 锡林郭勒 典型草原生态系统 7 新疆 博格达峰 荒漠和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8 湖北 神农架 温带和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 9 江苏 盐城 海岸带和鸟类栖息地 10 云南 西双版纳 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 11 贵州 茂兰 中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 12 浙江 天目山 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人文景观 13 黑龙江 丰林 红松林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14 四川 九寨沟 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 15 浙江 南麂列岛 海洋生态系统及生物 【补充阅读】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它的目标是保证社会经济具有长时期持续发展的能力,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能力构成危害。它的要点是:发展是核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和保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就要求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资源的永续利用是物质基础。可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可再生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维护整个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多样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重要标志。可持续发展谋求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维持新的生态平衡。这就要求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是基本要求,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代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的有关专家指出,中国要真正跨进可持续发展的门槛。必须跨越三个台阶,即:2030年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率的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度的零增长。 我国“十五”期间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9%以内, 2005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3亿人以内。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城乡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10%。资源节约和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材料一】 国家环保总局公布去年11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今天发布了2000年度全国46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在46个重点城市中,11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海口、青岛、汕头、珠海、烟台、厦门、深圳、大连、宁波、杭州、苏州的城考平均得分为88、19分,较其他城市高出7.19分。2000年度重点城市城考综合得分最高分为89.77分,最低得分为69.37分,平均得分为82.72分,较前一年度增加了2.9分。 据了解,同1999年度相比,2000年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等考核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由239微克/立方米降低到223微克/立方米,平均降低了16微克/立方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由97.85%提高到98.41%;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由89.49%提高到92.0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由83.61%提高到90.78%;汽车尾气达标率由78.64%提高到80.23%;危险废物处置率由97.48%提高到99.14%;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4.7%提高到29.07%;生活垃圾处理率由90.40%提高到91.22%;自然保护区覆盖率由8.78%提高到9.21%。 据环保总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2000年度是执行“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九五”期间大多数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趋于改善。国家考核的46个重点城市2000年度城市考核平均综合得分较1997年度增加9.12分,大气总悬浮微粒二氧化硫和氨氧化物浓度年日均值逐年下降,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平均值与1997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好转。 各城市政府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2000年重点城市平均环保投资指数达到2.18%,较1997年提高了0.68个百分点,许多城市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重点城市平均污水处理率、集中供热率、城市气化率分别达到29.07%、51.22%和94.28%,比1997年分别提高了14.31、8.83和5.84个百分点,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将在“十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今年将修改完善“十五”期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全面推进城市环境管理工作。 ——2001年06月04日新华网 【材料二】 上海 80年风雨历程。50年沧桑巨变。20世纪最后10年,上海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上海被国际舆论誉为“最具活力的城市”,“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这是一组让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数字: 从1992年到2000年,上海的GDP连续9年两位数增长。去年上海人均GDP达到4180美元,跨入了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行列。仅仅7年,上海人均GDP就从2000美元跃过了4000美元。 上海市统计局月度经济形势报告显示,2001年4月,上海国民经济承接了一季度的良好之势继续上扬,全月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88亿元,同比增长10.4%,增幅比去年同月加快 0.4个百分点。 ——《解放日报》(李蓉 张庆华) 上海环境建设打响“淮海战役” 亲水而居,呼吸顺畅,开门见绿……最新一期的上海环境状况公报表明,去年全市各项环境指标较前年又有大幅提高。有关部门昨天介绍,今年是实施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一年,力度更大,堪称“淮海战役”。围绕水、气、固体废物、绿化和重点工业区五大核心,一个硬仗接着一个硬仗,正在全市环境建设的各个领域打响。 最硬的骨头非“治水”莫属,以苏州河整治带动全市中小河道整治已进入了难度最大的治本阶段。目前,苏州河6支流截污的管道敷设已接近尾声,根据统一部署,今年9月份,6支流截污服务范围内的820家单位“一个都不能少”,统统要钢管,36家禽畜牧场年底前也要关闭;此外,继石洞口污水处理厂主体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已进入实施阶段后,日处理170万吨污水的竹园污水处理厂不日即将开工建设,白龙港水处理厂今年则要投入前期准备。为保卫治水成果,100余个监测占全市污染负荷60%以上重点污染源的黑匣子年内要安装完毕,谁敢超标偷排,逃不过高科技的火眼金睛! 大气环境治理的担子也不轻。年底之前,内环线以内4吨以下、内外环线之间1吨以下的燃煤锅炉要统统改用清洁能源,电厂脱硫、机动车尾气尤其是柴油车冒黑烟和燃油助动车总量控制、运输扬尘等老大难今年都要拿出良药来治理。1~4月份,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二级或好于二级的天数已经达到了77%,年内力争好天气要占全年总天数85%以上。随着吴凇工业区、桃浦工业区的综合整治不断推进,它们对本市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等的负贡献将越来越小……推进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减量化今年是关键年。日处理量为1000吨的江桥垃圾焚烧厂一期目前已经进入建设一高潮,预计到2002年竣工,浦东御桥垃圾焚烧厂业已安装调试完毕,年内可望投运。今年要再建30座小型压缩式垃圾收集站,到年底之前,中心城区30%的地区垃圾都要实现分类收集。本市第一个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正在紧张施工中,年内投入营运,让人牵肠挂肚的废电地将终于有个安全的家。 播绿上海也是攻坚战。今年全市将新增绿地面积1000公顷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 23%。其中,市区新建公共绿地力争达到800公顷,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2平方米以上,到2002年底,上海就能实现人均公共绿地达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5%以上,中心城区出行500米就能见到大绿地的美梦。测试表明,去年延中绿地一期建成,削减热岛效应相当于装上了1385台两匹空调,夏季即将来临,播绿上海的成效等待着市民的检验。 ——《解放日报》2001年5月20日 【材料三】 广东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日前在考察广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时透露,在最新一轮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广州的综合考核排名在全国重点城市中已从去年的第28名跃居前20名。 广东省去年斥资206亿元改善环境 昨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00年广东环境状况,最新公报数据表明,全省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比上年有所好转,综合污染指数由上年的2.50下降为2.46;除二氧化硫浓度略有上升外,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和降尘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主要江河和城市江段水质污染程度均有所减轻,水质达标江段数和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江段数均有所增加,入海河口、湖库水质污染程度比上年明显减轻;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均比上年略有下降,功能区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超标率比上年有所减少,噪声污染程度有所减轻。蓝天碧水工程已初见成效。按环境功能区达标要求,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和中山等市如期实现空气、水环境功能区达标。 据悉,去年全省环保投入达206亿元,碧水蓝天工程全面实施,为环境状况的改善创造了条件。到去年底,碧水工程有105项已开展工作,完成了52项,累计投入资金67亿元,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得到加强,新增口污水处理能力128万吨,目前,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183万吨。城市水环境明显改善,19个地级以上城市江段(湛江和汕尾市无流经城市河流)中,水质达标的有12个,占63.2%,比上年上升26.4个百分点。城市江段水质污染程度有所减轻。 蓝天工程完成治理项目98项,投入资金15.82亿元,到去年底,全省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总量内,全省空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在工业污染源控制方面,“一控双达标”成效显著:全省达标考核的18111家工业企业中,除3家向国家申请延期达标外,其余的到去年底已全部如期达标;全省12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全部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总量指标范围内。 在全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的同时,广东省仍有很多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有几个污染加剧的趋势值得关注:一是酸雨频率有所上升,去年全省酸雨频率为38.7%,比上年上升3.6个百分点,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二是近海海域水质污染程度有所加重。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水质保护措施和综合整治力度还有待加强。 据介绍,今年广东省环境保护工作将积极推动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的转变,推进重点区域污染整治和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推进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政府投入与社会多渠道筹集资金相结合的办法,加快污水、垃圾处理及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等设施建设。只有共同努力,将治污攻坚战打好,广东明天才会水更碧天更蓝。 ——《南方日报》(2001年6月5日) 【材料四】 海南加快建设生态示范省 本报海口6月2日电记者贺广华报道:满眼翠绿,四季花香。今日海南,以良好的热带生态系统、蓬勃发展的生态产业、洁净的空气水源与一流的生活环境,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努力营造和发掘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始终坚持走生态路、打生态牌。创生态业,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示范省,是海南“十五”乃至未来更长远的发展战略。 海南于1999年正式提出建设生态省,把保护环境与加快发展作为一体化的目标。海南在制定“十五”规划中,对加快建设生态省提出了具体目标:到 2005年,森林覆盖率达 55%,建成沿海防护林体系和天然林保护体系,主要江河湖库水质达标率达98%。同时,启动热带高效生态农业。海岛生态旅游业、新型生态工业、生态城镇与生态文化的发展,以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今年以来,海南各地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加大生态林业建设力度,全面落实了70万亩“椰林工程”、“海防林工程”、“浆纸林工程”造林任务;同时广泛开展“绿化宝岛百万人大行动”,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加强原始天然林、珊瑚礁、海防林的保护。 力促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全省已发展了17个生态农业示范点,建立了317个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并启动了一批热带生物基因花卉项目,生态农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 海南将生态环境作为资源来经营,积极引导和发展生态旅游业。去年,海南旅游人数首次突破千万人次;今年头4个月,海南旅游持续升温,海口、三亚两地主要旅游酒店住房率均达80%以上。 加快生态城镇和生态社区建设步伐。今年全省主要城镇以“最适合人居”为目标,相继推出多项环境整治措施。 ——《人民日报》(2001年6月3日第一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市排放江河的污水最主要来源是 A 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流 B 上游来水 C 海水倒灌 D 以上各项均是 2.上海市河水黑臭,不能为生产和生活利用,根据上海市情况,最迫切、最经济、最有效的近期解决办法是 A 大量抽取地下水代替不洁的地下水 B 淡化海水或借长江水冲洗净化河水 C 建立大型污水处理工厂,搬迁污染严重的工厂 D 将自来水厂取水口移至黄浦江上游未受污染的河段 3.由于人类向江河排放污水,江河黑臭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从环境学考虑,这属于 A 良性发展 B 恶性发展 C 矛盾的对立统一 D 人类同环境关系的统一 4.根据“一个地球,一个家庭”的口号,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途径是 A 控制人口数量,解决贫困问题 B 颁布保护环境的法律,设立环保机构 C 加强全球合作,共同保护环境 D 进行国土规划,搞好国土整治 5.城市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工业高度集中 B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C 城市空间缺乏足够的生产者 D 城市空间缺乏足够的分解者 6.国务院总理朱馆基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强调,今后5年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放在更突出的位置。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要努力保持低生育水平,促进化生优育,要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淡水、土地、能源等宝贵资源。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由此可见 ①发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人口、资源、环境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复杂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③按感性认识办事,必然浪费资源,按理性认识办事,必然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了按规律办事。 A ①② B
本文档为【可持续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333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1KB
软件:Word
页数:41
分类:高中其他
上传时间:2011-11-12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