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医宝鉴2

东医宝鉴2

举报
开通vip

东医宝鉴2【外形篇】 头 脑为髓海 脑为髓之海 髓海有餘则轻劲多力 不足则脑转 耳鸣 脛痠 眩冒 目无所见 头病外候 头者精明之府 头倾 视深 精神将夺矣○伤寒头重 不有二证 太阳病深 头重不能擧 阴阳易病 亦头重不能擧 皆危证也○伤寒阳脉不和则头为之摇 有心藏絶者亦摇头 痓病风盛则摇头 皆凶证也○有里痛而摇头者亦重证也 头风证 素有痰飮 或櫛沐取凉 或久卧当风 以致贼风入脑入项○自颈以上 耳目口鼻眉稜之间 有麻痺不仁之处 或头重 或头晕 或头皮顽厚 不自觉知 或口舌不仁 不知食味 或耳聋 或目痛 或眉稜上...

东医宝鉴2
【外形篇】 头 脑为髓海 脑为髓之海 髓海有餘则轻劲多力 不足则脑转 耳鸣 脛痠 眩冒 目无所见 头病外候 头者精明之府 头倾 视深 精神将夺矣○伤寒头重 不有二证 太阳病深 头重不能擧 阴阳易病 亦头重不能擧 皆危证也○伤寒阳脉不和则头为之摇 有心藏絶者亦摇头 痓病风盛则摇头 皆凶证也○有里痛而摇头者亦重证也 头风证 素有痰飮 或櫛沐取凉 或久卧当风 以致贼风入脑入项○自颈以上 耳目口鼻眉稜之间 有麻痺不仁之处 或头重 或头晕 或头皮顽厚 不自觉知 或口舌不仁 不知食味 或耳聋 或目痛 或眉稜上下掣痛 或鼻中闻香极香 闻臭极臭 或只呵欠而作眩冒之状○头风发时 闷痛 必欲绵帕包裹者热鬱也 眩晕 或云眩冒 眩言其黑 晕言其转 冒言其昏 其义一也○上虚则眩○上气不足 目为之眩?虚而眩晕○藏府筋骨血气之精 与脉幷 为目系 上属於脑 后出於项中 故邪中於项 因逢其身之虚 其入深则随眼系 以入於脑 入於脑则脑转 脑转则引目系急 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风入而眩晕○头痛巓疾 下虚上实 过在足少阴巨阳 甚则入肾○徇蒙招尤 目眩耳聋 下实上虚 过在足少阳厥阴 甚则入肝○下虚者肾虚也 肾虚则头痛 上虚者肝虚也 肝虚则头晕○肝厥头晕 肾厥巓痛○诸风掉眩皆属於肝 曰 掉 摇也 眩 昏乱旋运也 风主动故也 所谓风气动而头目眩运者 由风木旺 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復生火 风火皆属阳 多为兼化 阳主乎动 两动相搏则头目为之眩晕而旋转矣 火本动也 焰得风则自旋转 人 或乘舟車 及作环舞而眩晕者 其动不止而左右紆曲 故经曰曲直动摇风之用也 眩晕而呕吐者风热甚故也○眩晕者中风之渐也○眩晕皆称为上盛下虚 盖虚者气与血也 实者痰涎风火也○眩晕者痰因火动也 盖无痰不能作眩 虽因风者亦必有痰○痰在上 火在下 火炎上而动其痰 风晕 伤风眩晕 惡风自汗 或素有头风而发作 热晕 火热上攻 烦渴引飮 或暑月热盛 痰晕 痰盛呕吐 头重不擧○眩而悸 是飮 气晕 七情过伤 气鬱生涎 痰涎迷塞心窍而眩晕 眉稜骨痛 眼不可开 虚晕 老人 每早起眩晕 须臾自定 此是阳虚○臨事不寧 眩晕嘈杂 此心脾虚怯也○内伤气虚而晕○失血过多而晕○肾虚 气不归元而晕 湿晕 冒雨伤湿 鼻塞 声重而晕 头目不淸利 此由风湿热痰涎鬱于精明之府 正头痛 三阳有头痛 三阴无头痛 惟厥阴脉与督脉会於巓 故有头痛 少阴亦有头痛 但稀少耳○足太阳之脉 上额交巓 直入络脑 别下项 其病衝头痛 目似脱 项似拔 卽正头痛也○头痛多主於痰 痛甚者火多也 有可吐者 亦有可下者 诸经气滞 亦作头痛○头痛连眼痛 此风痰上攻 须用白芷开之○头痛须用川芎 如不愈 各加引经药 太阳羌活 阳明白芷 少阳柴胡 太阴苍朮 少阴细辛 厥阴吴茱萸 偏头痛 足少阳之脉 起目锐眥 上抵头角 其病头角额痛 此偏头痛也○在左 属风 属血虚○在右 属痰 属热痰○头风之甚者久则目昏偏头痛者属少阳相火 久则目束 小大便秘澁 皆宜出血而大下之○偏头痛年久 大便燥 目赤 眩晕者此肺乘肝 气鬱血壅而然 风寒头痛 风寒伤上 邪从外入 客於经络 令人振寒头痛 或风寒之邪 伏留阳经 为偏正头痛 湿热头痛 心烦头痛者 病在膈中 厥逆头痛 当有所犯大寒 内至骨髓 髓者以脑为主 令脑逆 故令头痛 齿亦痛 名曰脑风○头痛連齿 或引兩眼 时作时止 延年不已 此由风寒留於骨髓 令脑逆○邪气逆上阳经而作痛 甚则发厥 头痛 齿亦痛○厥逆痛 卽肾厥 巓顶痛 不可忍 痰厥头痛 头痛 每发时 两颊靑黄 眩运 目不欲开 懶於言语 身体沉重 兀兀欲吐 此厥阴太阴合病○湿痰发则痛密无间○头痛苦甚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痛 此乃脾胃虚弱痰厥头痛也 其证头苦痛如裂 身重如山 四肢厥冷 呕吐 眩晕 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 气厥头痛 气血虚而邪气逆上为头痛○头痛 耳鸣 九窍不利 两太阳穴痛甚 此气虚头痛○血虚头痛 自鱼尾 上攻而为痛○气上不下 厥而为痛 热厥头痛 头痛 烦热 虽冬天大寒 犹喜风寒 其痛暂止 略来煖处 或见烟火则其痛復作 湿厥头痛 冒雨伤湿 头重眩痛 遇阴雨则甚 头痛当分六经 凡头痛皆以风药治之者高巓之上 惟风可到 故总其大体而言之也 然亦有三阳三阴之异焉○太阳头痛 惡风寒 脉浮紧○少阳头痛 往来寒热 脉弦○阳明头痛 自汗 发热 脉缓长实○太阴头痛 必有痰 身重 脉沉缓○少阴头痛 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足 寒气逆为寒厥 其脉沉细○厥阴头痛 或吐痰沫 厥冷 其脉浮缓○三阳热鬱头痛 不敢见日光 置氷於顶上 宜汗吐下三法并行 乃愈 脑风证 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其证项背怯寒 脑户(穴名)极冷 首风证 新沐中风则为首风 其证头面多汗 惡风 当先风一日则病甚 头痛不可出内 至其风日则病少愈○沐浴后 眩晕头痛 眉稜骨痛 眉心幷眉梁骨痛者痰也○眉稜骨痛 连目不可开 昼静夜剧 或因湿痰 眉眶骨痛 身重○眉眶痛 属风热与痰○眉轮骨痛痰火也 眉眶痛亦痰火之徵也○因风寒 眉骨痛 头痛不治难治证 眞头痛者其痛上穿风府 陷入泥丸宫 不可以药愈 朝发夕死 夕发朝死 盖头中人之根 根气先絶也○头沉痛 入泥丸 手足冷 爪甲靑者 谓之眞头痛 其連齿痛甚者属少阴厥证 俱不治○头痛目痛 久视无所见者死○头目痛 卒视无所见者亦死○凡眩晕言乱 汗多下利 时时自冒者虚极 难治 风头旋 别无疾痛 不自觉知 常常头自摇者是也○肝风盛则摇头○治法同头风 脑缝开裂 人大热 发头热者 令脑缝裂开 头生白屑 肺之证也 肺主皮毛 故因风热而头皮燥痒 生白屑 面 面病专属胃 手足六阳之经 虽皆上至头而足阳明胃之脉 起於鼻 交頞中 入齿 挟口环脣 倚颊車 上耳前 过客主人 维络于面上 故面病专属於胃 其或风热乘之则令人面肿 或面鼻色紫 或风刺癮疹 或面热 或面寒 随其经证而治之 面热 面热者足阳明病○面热者胃病也○面赤如醉者胃热上熏也○面热因鬱热○飮食不节则胃病 胃病则气短 精神少而生大热 有时显火上行 独燎其面○面热 脉洪大而有力 此乃阳明经多血多气 因膏粱 积热而致 面寒 面寒者胃虚○胃中有寒湿则面不能耐寒 面见五色 肝外证面靑善怒 心外证面赤善笑 脾外证面黄善噫 肺外证面白善嚔 肾外证面黑善恐欠○足厥阴之脉病 面尘脱色 足少阳之脉病 面微尘 手厥阴之脉病 面赤 足少阴之脉病 面黑如炭色 足阳明之脉病 颜黑○太阳病终者面色白 絶汗出 少阴病终者面黑 齿长而垢 太阴病终者面黑 皮毛焦○一妇人 因忧思 飮食失节 得面色黧黑不泽 环脣尤甚 心悬如飢 此心肺之阳气虚 不能行荣卫而光泽於外 肝肾阴气上溢於阳中 故黑色显於面 又脾之华在脣 今水来侮土 故黑色见於脣 面戴阳证 面戴阳者浮火所衝也○诸病面赤 虽伏火热 禁不得攻里 为阳气怫鬱 邪气在经 宜发表以去之 经曰火鬱则发之是也 疮疡亦然○面戴阳者 面虽赤而不红活 乃下虚也 医者不察 误用凉药则气消而成大病矣○面赤色者阳气怫鬱在表 当解之 发汗卽愈○伤寒少阴证 面戴阳者 下虚故也 胃风证 胃风为面肿○面肿曰风○此风乘阳明经也 气血俱多 风肿宜汗先○初飮食讫 乘风凉而致 其证飮食不下 形瘦 腹大 惡风 头多汗 膈塞不通 脉右关弦而缓带浮○虚风 麻木 牙关紧急 目内蠕动 胃中有风 独面肿○一人患 鼻额角痛 或麻痺不仁 脣口颊車髮际連牙肿痛 口不得开 额与颊車常如糊绳 手触则痛 此阳明经络受风热毒气而然 肾风证 虚不当刺 不当刺而刺后五日 其气必至 至必少气时热 时热从胸背 上至头 汗出 手热 口乾 苦渴 小便黄 目下肿 腹中鸣 身重难以行 註曰 痝然肿起貌 壅谓目下壅如卧蚕形也○面痝然浮肿疼痛 其色炱黑 多汗惡风者属肾风证 治法闕 搭顋肿 腮肿 亦名痄腮 因风热或膏粱积热而作 面上杂病 风客皮肤 痰渍藏府 则面生??○脾肺风湿 搏热则生疮 红紫或肿 眼 眼为臟腑之精 五藏六府之精气 皆上注於目而为之精 精之窠为眼 骨之精为瞳子 筋之精为黑眼 血之精为络其窠 气之精为白眼 肌肉之精为约束褁擷 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系 上属於脑 后出於项中 故邪中於项 因逢其身之虚 其入深则随眼系 以入於脑 入於脑则脑转 脑转则引目系急 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因风眩晕也) 邪中其精 其精所中 不相比也则精散 精散则视岐 视岐见兩物也○目者五藏六府之精也 荣卫魂魄之所常营也 神气之所生也 故神勞则魂魄散 志意亂 是故瞳子黑眼法於阴 白眼赤脉法於阳也 故阴阳合传而为精明也 目者心之使也 心者神之舍也 故神精亂而不转 卒然见非常之处 精神魂魄 散不相得 故曰惑也 是以五藏六府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 其血气皆稟受於脾土 上贯於目而为明 故脾虚则五藏之精气皆失所使 不能归明於目矣 五轮 气轮 病因凌寒冒暑 受飮寒浆 肌体虚疎 寒邪入内○其候或痛或昏 传在白睛 筋多肿赤 视日如隔 雾看物似生烟 日久不治 变成白膜 黑暗难开 风轮 病因喜怒不常 作勞用心 昼视远物 夜读细书○其候眥头尤澁 睛内偏疼 视物不明 胞弦紧急 宜去风药 肉轮 病因多食热物 好喫五辛 远道奔驰 食饱耽眠 风积痰壅○其候眼胞赤肿 昏蒙多泪 倒睫澁痛 瘀血侵睛 宜疎醒脾药 血轮 病因七情烦勞 内动於心 外攻於目○其候亦筋缠眥 白膜侵睛 胞肿 难开 昏澁 日久不治 失明愈深 宜洗心凉血药 水轮 病因劳役过度 嗜慾无厌 又伤七情 加之多飡酒麪 好啖咸辛 因动肾经 通於黑水○其候冷泪 鎭流於脸 上飞蝇相 趁於睛前 积聚风虚 或澁或痒 结成瞖障 常多昏暗 宜用补肾药 八廓 天廓 病因云中射鴈 月下看书 多食腥羶 侵冒寒暑○其候视物生烟 眥疼难开 不能辨认 地廓 病因湿渍 头上冷 灌睛眸○其候眼弦紧急 瘀血生疮 火廓 病因心神恐怖 赤脉侵眥 血灌瞳人○其候瞼头红肿 睛内偏疼 热泪如倾 水廓 病因努力 争鬪击棒 开弓骤骑 强力生病○其候常多昏暗 睛眩 泪多 风廓 病因枕边窓穴 有风不能遮闭 坐卧当之 脑中风邪○其候黑睛多痒 兩瞼常烂 或昏多泪 雷廓 病因失枕睡卧 酒后行房 血脉满溢 风邪内聚○其候眥头赤肿 瞼内生疮 倒睫拳毛 遮睛努肉 山廓 病因撞刺磕损 致令肉生兩瞼 瞖闭双睛 若不早治 水沉昏暗 瘀血侵睛 泽廓 病因春不宣解 冬聚阳毒 多湌热物 致令脑脂凝聚 血泪攻潮 有如雾笼 飞蜂黑花常见 眼有内外眥 目之内眥 太阳经之所起 血多气少 目之锐眥 少阳经也 血少气多 目之上纲 太阳经也 亦血多气少 目之下纲 阳明经也 血气俱多 此三经俱会于目 惟足厥阴经連於目系而已 故血太过者太阳阳明之实也 血不及者厥阴之虚也 故出血者宜太阳阳明 盖此二经血多故也 少阳一经不宜出血 血少故也 刺太阳阳明出血则目愈明 刺少阳出血则目愈昏矣 诸脉属目 心合脉 诸脉者皆属於目○五藏六府精华 皆稟於脾 注於目 故理脾胃则气上升而神淸也 肝之系虽总於目而照彻光彩 实肾精心神所主 故补精安神者乃治眼之本也○因心事烦冗 飮食失节 劳役过度 故脾胃虚弱 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 血脉逆行 邪害孔窍 所谓天明则日月不明是也○脾者诸阴之首也 目者血脉之宗也 故脾虚则五藏之精气皆失所司 不能归明於目矣 心者君火也 主人之神 宜静而安 相火代行其令 相火者包络也 主百脉 皆荣於目 旣劳役运动 损其血脉 故诸病生焉 医者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 是治标不治本 不明此理也 目者肝之窍 人卧则血归於肝 肝受血而能视○肝虚则目??无所见○目瞑者肝气不治也○肝藏血 热则目赤肿 虚则眼前生花○目者肝之外候 肝取木 肾取水 水能生木 子母相合 故肝肾之气充则精彩光明 肝肾之气乏则昏蒙晕眩 心者神之舍 又所以为肝肾之副焉 盖心主血 肝藏血 血能生热 凡热衝发於眼 皆当淸心凉肝 眼病无寒 歷考眼科之病 无寒而有虚与热 眼无火不病 白轮变赤 火乘肺也 肉轮赤肿 火乘脾也 黑水神光被瞖 火乘肝与肾也 赤脉贯目 火自甚也 能治火者一句了 故内经曰热胜则肿 凡目暴赤肿起 羞明隐澁 泪出不止 暴寒目瞒 皆火热之所为也 治火之法 在药则咸寒吐之下之 在鍼则神庭上星顖会前顶百会 血之○大凡眼之为患 多生於热 治法 以淸心 凉肝 调血 顺气为先 眼病所因 生食五辛○接热飮食○刺头出血多○极目远视○夜读细书○久处烟火○博奕不休○夜间读书○飮酒不已○热飡麪食○抄写多年○雕鏤细作○泣泪过多○房室不节○數向日月轮看○月下读书○夜视星月○极目瞻视山川草木皆丧明之由也○又有驰骋畋猎○冒涉风霜○迎风逐兽日夜不息皆伤目之由也○眼病 属风热 与血少 神勞 肾虚 内障 内障者肝病也○内障者 不疼不痛 无泪无眵细观如薄雾之形 久视如轻烟之状 飞蝇散乱 悬蟢虚空 日渐月增 脑脂下结於乌轮 瞖障渐生於黑水○内障昏蒙 外无瞖膜 因脑脂下凝 乌珠转白 或如金色或菉豆色 或如云烟或见五色 治比外障更难 如脑脂凝结 瞳人反背者不治○内障先患一眼 次为两目俱损者 皆有瞖在黑睛内 遮瞳子而然 夫通黑睛之脉者目系也 目系属足厥阴足太阳手少阴三经 三经虚则邪从目系 入黑睛内为瞖 以鍼言之则当取三经之兪穴○凡昏弱不欲视物 内障见黑花 瞳子散大 皆里病也○属血少神勞肾虚也 宜养血补水安神以调之 圆瞖 在黑珠上一点圆 日中见之差小 阴处见之卽大 视物不明 转见黑花 此由肝肾俱虚而得 氷瞖 如氷冻坚实 傍观自透於瞳人内 阴处及日中看之 其形一同 疼而泪出 此肝胆病 滑瞖 有如水银珠子 但微含黄色 不疼不痛 无泪 遮遶瞳人 澁瞖 微如赤色 或聚或开 兩傍微光 瞳人上如凝脂色 时復澁痛 无泪出 散瞖 形如鳞点 或瞼下生粟 日夜痛楚 瞳人最疼 常下热泪 此三证皆肝肺相传 横开瞖 上横如劒脊 下面微微甚薄 不赤不痛 此病稀少 浮瞖 上如氷光白色 环遶瞳人 生自小眥头 至黑珠上 不痛不痒 无血色相潮 沉瞖 白点藏在黑水下 向目细视方见 其白眼睛疼痛 昼轻夜重 间或出泪 偃月瞖 膜如凝脂 一边厚 一边薄 如缺月 其色光白 无瑕疵 前四证并皆难治 枣花瞖 周回如锯齿 四五枚相合 赤色 刺痛如鍼 视物如烟 昼则痛楚 多泪昏暗 黄心瞖 四边皆白 但中心一点黄团 团在黑珠上 时下澁泪 此兩证肝肺风热 黑花瞖 其状靑色 大小眥头澁痛 频频下泪 口苦 盖胆受风寒 胎患 初生观物转睛不快 至四五岁 瞳人洁白 昏蒙不见 延至年高 无药可治 由胎中受热 五风变 五色变为内障 头痛甚 却无泪 日中如坐暗室 常自忧嘆 此毒风脑热所致 雷头风 此热毒之气 衝入眼睛中 牵引瞳人 或微或大或小 黑暗全不见物 惊振 因病目 再被撞打 变成内障 日夜疼痛 不能视三光 前四证俱不可治 绿风 初患头旋 兩额角相牵 瞳人連鼻鬲皆痛 或时红白花起 肝受热则先左 肺受热则先右 肝肺同病则齐发 乌风 眼虽痒痛而头不旋 但渐渐昏暗 如物遮定 全无瞖障 或时生花 此肝有实热 黑风 此与绿风相似 但时时黑花起 乃肾受风邪 热攻於眼 宜凉肾 靑风 此眼不痛不痒 瞳人儼然如不患者 但微有头旋 及生花 转加昏蒙 肝虚雀目 雀目者日落卽不见物也○因肝虚血少 时时花起 或时头疼 年深则双目盲 小儿因疳得之 高风雀目 与前证虽同 但纔至黄昏 便不见物 经年瞳子如金色 名曰黄风 不治○雀目之证 暮则不见物 至晓復明何也 曰肝虚也○目得血而能视 肝旣无血则目瞀而不明矣○其暮暗而晓復明者何也曰 木生於亥而旺於卯 絶於申 至於酉戌之时 木气衰甚 故瞑 至於卯之分 木气稍盛而目復明矣○雀目终变为黄胀而死 何也 曰 木絶於申 乃水土长生之地 木衰而土盛 故变为黄胀 宜平胃散以平土气 四物汤以补肝虚 肝虚目暗 远视不明 眼前花子频起 眥目赤痛 有时看一成二 外障 外障者肺病也○在睛外遮暗○诊目痛 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 从下上者阳明病 从外走内者少阳病○凡赤脉瞖初从上而下者 属太阳 主表 必眉稜骨痛 或脑项痛 或半边头肿痛 治法宜温之散之○赤脉瞖初从下而上者或从内眥出外者 皆属阳明 主里 故其证多热 或便实 治法宜下之寒之○赤脉瞖初从外眥入内者 属少阳主半表半里 治法宜和解之 肝臟积热 眼先患赤肿疼痛 怕日羞明 泪澁难开 忽生瞖膜 初患一目不见 以致兩目齐患 此肝藏积热○风眼肿则软 热眼肿则硬○眼赤而痛者肝实热也○眼赤肿而足寒者 必以温汤 频洗其足 甚妙 混睛 白睛先赤 后痒痛 泪下 闭澁难开 年深则睛变成碧色 满目如凝脂 赤脉横贯 努肉攀睛 或眼先赤烂 多年肝经为风热所衝而成 或用力作劳而得 或痒或痛 自兩眥头 努出筋膜 心气不寧 忧虑不已 遂乃攀睛○兩眥呈露生努肉者心热血旺也○攀睛努肉者心热也○大眥赤红 肉堆起者心经实热也 小眥赤红 丝血胀者心经虚热也 兩瞼粘睛 此乃烂弦风也 双目赤烂 或痒或痛 经年不愈○目眶赤烂岁久 俗呼为赤瞎是也 当以三稜针 刺目眶外 以泻湿热卽愈○烂弦风者风沿眼系上 膈有积热 自飮食中 挟怒气而成积而久也 眼沿因脓溃而肿 其中生细小虫丝 遂年久不愈而多痒者是也 膜入水轮 此因黑珠上生疮 稍安 其痕不没 浸入水轮 虽光未絶 终亦难治 钉瞖根深 心肝留热 致使眼疼痛 生瞖膜 经久其色如银钉 入黑睛 不可治○睛上生瞖 如银钉子头 故谓之钉瞖 黑瞖如珠 此起在黑水上 如小黑豆 疼痛泪出 不可用点药 乃肾虚受风热而得 花瞖白陷 白瞖旋遶瞳人 点点如花白鳞砌者 此因肝肺伏藏积热○花瞖者 睛上忽生白瞖 如枣花之砌 鱼鳞相似 水瑕深瞖 黑水内 横深瑕盘 靑色 沉沉深入 痛楚无时 此五藏俱受热 玉瞖浮满 黑珠上浮玉色 不疼痛 瞖根不红 不宜针割 顺逆生瞖 凡瞖自下生上者为顺 自上而生下者为逆 顺则易安 逆则难治 鷄冠蜆肉 瞖生瞼内 如鷄冠蜆肉 或靑或黑 须翻出看之 阻碍痛楚 怕日羞明 盖脾经先受热 后有所传○瞼内生如鷄冠蜆肉 乃脾风热也 瞼生风粟 兩瞼上下 初生如粟米大 渐大如米粒 或赤或白 不甚疼痛 此肝壅瘀血所成○瞼生风粟者眼痛状如眯 名曰粟眼 其眼瞼皮肉上下 有肉如粟粒 泪出磣痛 可翻眼皮起 以针拨之 兼服汤散 宣其风热○眼上下胞 或目脣间 如疥点者热在脾 胞肉胶凝 眼胞皮肉有似胶凝 肿高如桃李 时出热泪 乃风毒所注○上下胞肿如桃者 脾热也○热气蓄聚而伤饱 所以胞合 漏睛脓出 眥头结聚生疮 流出脓汁 无瞖障 不疼痛 因心气不寧 幷风热在瞼中○风热客於瞼眥之间 令眥内结聚 津液乘之 故成脓出不止 俗呼为漏睛 或眼因患疮 出脓血后 大眥头常出脓涎 亦名漏睛 若不早治 日久则眼生黑点 侵损於目卽难治 蟹睛疼痛 如大豆子 出黑珠上 疼痛不可忍 又名损瞖○肝有积热 上衝於目 令目痛甚 当黑睛上生黑珠子 如蟹之目 以为名 或有如豆者名曰损瞖 极难治 突起睛高 风毒流注 五藏不能消散 忽然突起痒痛 乃热极所致○风热痰飮 渍於藏府 蕴积生热 热衝於目 故令眼珠子突出 是名睛胀 宜服凉药泻肝 凡瞳人胀起者水轮胀也○乌轮突起 里热刺痛 谓之热眼○井水灌眼中 风起喎偏 偏风牵引 双目喎斜 泪出频频 却无瞖膜 不痒不痛○眼偏视者风邪攻肝 牵引瞳人 故令偏视 倒睫拳毛 倒睫拳毛 卽眼睫毛倒 入眼中央是也○泪出涓涓 瞖膜渐生 眼皮渐急 睫倒难开 瞳人如刺样痛 此脾受风热○眼楞紧急缩少者倒睫拳毛之渐也 盖阳虚则眼楞紧急 阴虚则瞳子散大○倒睫拳毛 由目紧急皮缩之所致也 盖内伏热攻阴气外行 当去其内热幷火邪 使眼皮缓则毛立出瞖自退 风牵瞼出 上下瞼俱赤 或翻出一瞼在外 此脾受风毒 若年深瞼内俱赤则不治 神祟疼痛 旧无根因 忽然疼痛 或如鍼刺 或如火灸 兩太阳穴掣痛 早轻晩重 旋螺尖起 目痛生瞖膜 尖起而赤 似旋螺 鶻眼凝睛 輪硬而不能转侧 此不可治 轆轤转关 睛藏上下瞼 不能归中 所以言之为轆轤也 亦难治○风寒入贯瞳人 攻於眼带则瞳人牵曳向下 名曰坠睛眼 亦轆轤转关之类 若日数渐多卽拽破瞳人 两眼俱陷则不见物 被物撞打 目被撞打 疼痛无时 瞳人被惊 昏暗濛濛 眼眶停留瘀血 撞刺生瞖 因撞刺 生瞖疼痛 或兼风热 转加痛楚 昏暗不见 血灌瞳人 瞳人为血灌注 痛如锥刺 皆无瞖膜 视物不明 由肝气闭 血无所归而得 宜引血归肝 眯目飞尘飞丝 尘埃入目 粘睛不脱 或被飞丝所侵 或被砂石 所苦疼痛隐澁 揩碎不开 天行赤目 目忽赤肿 晨昏痛澁 长幼相似 此天行时疾 赤眼后生瞖 此证轻则无妨 重则疼痛而白睛红花 乃生瞖膜 此由五藏积热○暴赤后 热流肺经 轻则朦朧而已 重则生云膜 如黄膜从下生而上衝黑睛者可治 如赤膜从上生下遮覆黑睛 名曰垂帘膜 难治 胎风赤烂 小儿初生 便有此证 至三四岁 双目红而弦 边赤烂 时復痒痛 风赤疮疾 眼兩瞼似朱砂涂而生疮 黑睛端然无所染 此因脾藏风热 久不治则生瞖膜 衝风泪出 至冬月尤甚 此因肺虚 遇风冷而发○衝风泪出 俗言作冷泪者非也 风衝于内 火发于外 风热相搏 由是泪出○眵泪热而交流 兩瞼赤者属肝热之甚 暴风客热 眼为暴风热所攻 白睛起障 覆黑珠 瞼肿痒痛 瞼硬睛痛 瞼中红赤而坚硬 眼睛疼痛而泪出 怕日羞明 痛如鍼刺 睛忽然疼痛 如鍼刺 双目根紧急 坐卧不安 此热毒在心 痒极难任 眼痒极甚 瞳子連眥头皆痒 不能收瞼 此因胆受风热得之 瞳人乾缺 眼睛乾澁 全无泪液 始则疼痛 后来稍定 或白或黑 不见物 此证不可治 黄膜上衝 黑睛从下 生黄膜上衝 疼痛甚 至闭澁难开 此脾受风 食毒而作 赤膜下垂 眼中有膜 自上垂下 遮黑睛 名垂帘膜 望风泪出 怕日羞明 此客邪上衝 小眥赤脉 小眥中生赤脉 渐渐衝眼 急宜早治 此三焦积热 忌热毒物及房事 小儿通睛 婴儿双眼睛通者 欲观东边则见西边 若振掉头脑则睛方转 此肝受惊风 小儿胎中生赘 眼瞼中生赘子 初生如麻子大 日渐如豆 悬垂瞼内 此脾经风热所攻 小儿靑盲 胎中受风 五藏不和 呕吐黄汁 两眼一同 视物不明 无治法○靑盲者瞳子黑白分明 直物而不见者也 偸鍼 目眥疡 俗谓之偸鍼○眼眥生小疱 细红点如疮 以鍼刺破卽差 故名为偸鍼 实解太阳经之结热也○脾间积热 兼宿食不消 则生偸鍼○拔去睫毛卽自消 瞖膜 瞖膜者风热重则有之 或癍痘后亦生瞖 此肝气盛而发在表也 宜发散而去之 若反疎利则邪气内蓄 为瞖益深 邪气未定 谓之热瞖而浮 邪气已定 谓之氷瞖而沉 邪气牢而深者谓之陷瞖 当用焮发之物 使其邪气再动 瞖膜乃浮 佐之以退瞖之药而能自去也 病久者不能速效 宜以岁月除之○新瞖所生宜表散○凡瞖起於肺家受热 轻则朦矓 重则生瞖 虽瞖自热生 然治法先退瞖而后退热者 谓热极生瞖 若先去赤热则血为之水而瞖不能去矣○勞慾过度或凉药过多 以致九窍不利 靑白瞖见大眥 乃阳气衰少也 经曰益火之源以消阴瞖是也 眼花 眼见黑花 乃肝肾俱虚也○上虚属肝虚 必头晕目眩耳聋 下虚属肾虚 必眼花睛痛耳鸣○昏花者伤气 昏暗者伤血 热证亦有羞明怕日 但内虚者全不敢近阳光○黑花者肾虚也 五色花为肾虚客热也 靑花胆虚也 红花火盛也 散杳者瞳人散大 视物杳冥也○阳主散 阳虚则眼楞急而为倒睫拳毛 阴主敛 阴虚不敛则瞳子散大而为目昏眼花○或见飞蝇散乱 悬蟢虚空 皆内障 肾虚之证也○肾主骨 骨之精为瞳子 瞳子散大者 因肾水虚 骨枯而心包络之火得以乘之也 治法宜苦宜酸宜凉 大忌辛热之物 除风热凉血益血 以收耗散之气 眼疼 目疼有二 一谓目眥白眼疼 属阳 故昼则疼甚 点苦寒药则效 经所谓 白眼赤脉法於阳故也 二谓目珠黑眼疼 属阴 故夜则疼甚 点苦寒药则反剧 经所谓 瞳子黑眼法於阴故也○目赤而痛者肝实热也○目赤痛 脉实 大便秘者微利之 卽愈○汤火伤 眼肿痛 不可用冷药点之○若读书 鍼刺过度而眼痛 名曰肝勞 但须闭目调护 眼昏 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 别白黑 审长短 以长为短 以白为黑 如是则精衰矣○足少阴之脉病目??无所见○肝虚则目??无所见○气脱者目不明○脱阴者目盲○夫阴阳合傅而为精明 气血不足则目昏○视物不明见黑花者肾气弱也○凡人目暴不见物皆是气脱○久病昏暗者肾藏眞阴之虚也○目昧不明热也 然玄府者无物不有 人之藏府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 尽皆有之 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 有所闭塞 不能为用者 悉由热气怫鬱 玄府闭密而致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 各随鬱结微甚而为病之轻重 故知热鬱於目则无所见也 或目昏而见黑花者由热气甚而发之於目也 老人眼昏 血气衰而肝叶薄 胆汁减而目乃昏矣○童子水在上 故视明瞭 老人火在上 故视昏睡 不能远视不能近视 能远视不能近视者阳气有餘阴气不足也 乃血虚气盛 气盛者火有餘也○能近视不能远视者阳气不足阴气有餘 乃气虚血盛也 血盛者阴火有餘也 气虚者元气衰弱也 此老人桑楡之象也○目能远视责其有火 不能近视责其无水 法当补肾○目能近视责其有水 不能远视责其无火 法当补心 目不得开合 足太阳之筋为目上纲 足阳明之筋为目下纲 热则筋纵 目不开○眼不得开 羞明怕日 乃风热牵闭所致○上气不足 目为之瞑○因大恐 目张不得瞑者此乃目系 肝胆恐则气结 胆横不下所致 眼生眵粪 凡眼有血红 或有红丝 及生粪 此是热眼○眵多结硬者肺实也 眵稀不结者肺虚也○凡眼疾痛不生粪 此元气惫 肾经虚 夜间小便二三次 耗伤阳气 致生内障 或脑脂流下 或瞳人开大 此皆肾惫 黑水散也 视一物为兩 有人视一物为兩 医作肝气盛 服泻肝药 不验 予记 靈枢云目之系上属於脑 后出於项中 邪中其精 精散则视岐 故见兩物 令服驱风入脑药 得愈○昏暗不能远视 看一成二成三 属肝肾虚 读书损目 目得血而能视 然久视伤血 亦能损目○久视伤血 血主肝 故勤书则伤肝 肝伤则自生风热 热气上腾 致目昏 不可专服补药 宜服益血鎭肝明目药 自愈○古人云 读书之苦 伤肝损目 诚然其读书慱奕等过度 患目者名曰肝勞 若欲治之 非三年闭目不视则不可得差 徒自泻肝及诸治 终是无效 哭泣丧明 人之哀而涕泣者何气使然 曰 心者五藏六府之主也 目者宗脉之所聚也 上液之道也 口鼻者气之门户也 故悲哀愁忧则心动 心动则五藏六府皆摇 摇则宗脉感 宗脉感则液道开 液道开故涕泣出焉 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 故上液之道开则泣不止 泣不止则液竭 液竭则精不灌 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 命曰夺精 眼病当分表里虚实 在府则为表 当除风散热 在藏则为里 当养血安神○如暴失明 昏澁 瞖膜 眵泪 皆表也 宜表散以去之 如昏暗 不欲视物 内障 见黑花 瞳散 皆里也 宜养血补水安神以调之○圣人虽言 目得血而能视 然血亦有太过不及也 太过则目壅塞而发痛 不及则目耗竭而失明 故年少之人多太过 年老之人多不及○眼疾所因不过虚实二者而已 虚者眼目昏花 肾经眞水之微也 实者眼目肿痛 肝经风热之甚也 实则散其风热 虚则滋其眞阴 虚实相因则散热滋阴兼之 此内治之法也 至於日久 热壅血凝而为攀睛 瘀肉 瞖膜 赤烂之类 不假点洗外治之法则何由而得痊乎 眼病易治难治辨 外障易治 内障难治○暴发者为表易治 久病者为里难治○眞珠瞖状 如碎米者易散 梅花瞖状 如梅花叶者难消○瞳人乾缺 痛澁无泪者 或白瞖藏在黑水下 向目细视方见者 或兩眼相传 疼痛 昼轻夜重者 或内障五色相间 头痛无泪 日中如坐暗室者 或雷头风热毒气 衝入睛中 或微或大 昏暗不见者 皆不治 眼中生火 惟阴阳易病 及妇人臨产时有之 眼病禁忌 酒色七情 最宜痛断 目视凶证 戴眼者目直视 不能转动也○瞳子高者太阳不足 戴眼者太阳已絶 此决死生之要 不可不察也○目内陷者太阳絶也故死○足少阳终者百节皆纵 目睘絶系 註曰 目系絶 故目不转而直视 睘 谓直视如惊貌○直视者视物而目睛不转动者是也 若目睛动者非直视也 伤寒直视者邪气壅盛 藏府之气不上荣於目 则为之直视 多难治 衄家不可发汗 发汗则目直视 不能瞬 不能眠 犹未甚也 逮狂言 反目直视 与直视摇头 皆藏府气夺絶也 卽死 通治眼病药 脾家受热则眼胞赤肿○神勞则眼睛痛○心热则血灌瞳人○伤风则淚出○虚烦则眼昏○劳力则眥赤○其生疮乃风热侵肺○黄乃酒伤於脾○凡气血鬱则目昏 河间之言 信不诬矣○凡补肾治眼之药 必须於五更 初肾气开 未言语前 服之乃效 耳 耳目受阳气以聪明 人之耳目 犹月之质 必受日光所加 始能明 耳目亦必须阳气所加 始能聪明 是故 耳目之阴血虚则阳气之加无以受之而视听之聪明失 耳目之阳气虚则阴血不能自施而聪明亦失 然则 耳目之聪明 必须血气相须 始能视听也 耳者肾之窍 肾藏精 精脱者耳聋○若精气调和则肾藏强盛 耳闻五音 若勞伤气血兼受风邪 损於肾藏而精脱者则 耳聋无闻也 耳鸣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故胃中空则宗脉虚 宗脉虚则下流 脉有所竭 故耳鸣○上气不足 耳为之苦鸣○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一阳独啸 少阳厥也 胆及三焦脉 皆入耳 故气逆上则耳中鸣○耳鸣乃是聋之渐 惟气闭者多不鸣便聋○凡人嗜慾无节 劳役过度 或中年之后 大病之餘 肾水枯凅 阴火上炎 故耳痒耳鸣 无日而不作 或如蝉噪之声 或如钟鼔之声 早而不治 渐至聋聵 良可嘆哉○虚鸣者耳触风邪 与气相击 其声嘈嘈 或肾气不足 宗脉虚 风邪入耳 为鸣○耳鸣皆是肾精不足 阴虚火动也 痰火者鸣甚 肾虚者微鸣○风热酒热 耳聋 耳聋皆属於热○左耳聋者足少阳火也 妇人多有之 以其多忿怒故也○右耳聋者足太阳之火也 男子多有之 以其多色慾故也○左右俱聋者足阳明之火也 膏梁之家多有之 以其多肥甘故也○緫三者而言之则 忿怒致耳聋者为多 厥阴少阳火多故也○新聋多热 久聋多虚○肾水窍耳而能闻声者水生於金也 肺主气 一身之气贯於耳 故能听声 凡治诸聋 必先调气开鬱 风聋 风邪入耳 必耳中痒 或头痛○耳聋皆属於热 少阳厥阴热多 湿聋 因雨水 入耳浸渍 必耳内肿痛 虚聋 因久泻 或大病后 风邪乘虚入耳 与气相搏 嘈嘈而鸣 或时眼见黑花○若劳役脱气者 勞聋 经曰精脱者耳聋 其候颊颧色黑 耳轮焦枯 受尘垢者是也○因房勞脱精者 厥聋 暴厥而聋 偏塞闭不通 内气暴薄也○五藏六府十二经脉有络於耳者其阴阳经气有相倂 时倂则藏气逆 名之曰厥 厥气相薄 入於耳之脉则令聋 名曰厥聋○气逆耳聋有三 肝与手太阳少阳也 经云肝气逆则头痛耳聋是也 手太阳气厥而聋者 其候耳内气满热壅 手少阳气厥而聋者 其候耳内浑浑焞焞○因藏气厥逆 入耳 痞塞不通 必兼眩晕○热气闭塞者耳不鸣 卒聋 肾气虚 风邪搏於经络 入於耳中 正气与邪气相薄 故令卒聋○暴聋皆是厥逆之气 经云少阳之厥暴聋是也 聤耳 耳者宗脉之所聚 肾气之所通 足少阴之经也 若勞伤气血 热气乘虚 入於其经 热气聚则生脓塞耳○人耳中有津液 若风热搏之 津液结硬 成核塞耳 亦令暴聋○热气乘虚 随脉入耳 热聚不散 脓汁出焉 耳痛成脓耳 风邪乘少阴之经 入於耳内 热气聚则痛而生脓 或风热上壅肿痛 日久脓汁流出 皆谓之脓耳 脓不去则塞耳成聋 耳痒 有人患耳痒 一日一作 可畏直挑剔出血稍愈 明日復然 此乃肾藏虚 致浮毒上攻 忌酒麪鷄猪辛热之物 能尽一月为佳○耳热出汁作痒 乃痰火也 不治证 久聋 肾虚 气虚 絶不闻者 难治 鼻 鼻为肺之窍 五气入鼻 藏于心肺 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鼻渊 胆移热於脑则辛頞鼻渊 传为衄衊瞑目 註曰 胆液下注 为浊涕下 不已如水泉 故曰鼻渊也 久而不已 必成衄血 失血多 故目视瞑暗也○鼻渊者外寒束内热之证也○鼻流浊涕者属风热也○鼻中常流臭黄水 甚者脑亦痛 俗名控脑砂 有虫蚀脑中 鼻鼽 鼻中水出曰鼽○伤风则决然鼻流淸涕○鼻流淸涕 属肺寒也 鼻塞 鼻塞皆属肺○寒伤皮毛则鼻塞不利 火鬱淸道则香臭不知○新者偶感风寒 鼻塞声重 流涕喷嚔 久则略感风寒 鼻塞便发 宜淸金降火○鼻齆者肺为风冷所伤 津液冷滞 鼻气不宣 香臭不知○鼻不闻香臭 此肺经有风热也 鼻疮 鼻中生疮 乃肺热也○大风疮 天疱疮 皆鼻中生疮 鼻梁塌坏 鼻痔 轻为鼻疮 重为鼻痔 皆肺热也○鼻痔者肺气热极 日久凝浊 结成瘜肉 如枣大 滞塞鼻窍 甚者亦名鼻齆○瘜肉 因胃中有食积 热痰流注○此厚味壅滞 湿热蒸於肺门 如雨霽之地 突生芝菌也 鼻痛 因风邪 与正气相搏 鼻道不通 故为痛○若痰火衝肺 鼻膈隐痛 鼻齄 者鼻之準头红也 甚则紫黑 酒客多有之 因血热入肺 鬱久则血凝浊而色赤 或有不飮酒而红者 名曰肺风疮 亦是血热入肺○肺之为藏 其位高 其体脆 性恶寒又惡热 是故好飮热酒者始则伤于肺藏 鬱热久则见於外而为鼻齄 準赤之候 得热则红 得寒则黑○酒齄鼻乃热血入肺 面鼻紫黑 面为阳中之阳 鼻居面之中 一身之血运到面鼻 皆为至淸至精之血 多酒之人 酒气熏蒸 面鼻得酒 血为极热 热血得寒 汚浊凝澁而不行 故色为紫黑 治宜化滞血 生新血 鼻色占病 五色独决于明堂 明堂者鼻也○鼻头色靑为痛○色黑为勞○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也○色鲜明者有留飮也○鼻色靑 腹中痛 苦冷者死○鼻头微白者亡血也○赤者血热也 酒客多有之 口舌 舌属心 舌为心之官 主尝五味 以布五藏焉 心之本脉繫於舌根 脾之络脉繫於舌傍 肝脉循阴器络於舌本 肾之津液 出於舌端 分布五藏 心实主之 心之本脉 脾之络脉 肝脉 三经为邪气所中则舌卷不能言 七情气鬱则舌肿不能语 至如心热则舌破生疮 肝壅则出血如涌 脾闭则白胎如雪 此舌之为病也 口脣属脾 脣属脾 风则瞤动 寒则掀缩 热则乾裂 血虚则无色 气鬱则疮肿 脣有病则随证以治脾可也○六府之华 在脣四白 口舌主五味 心气通於舌 能知五味 脾气通於口 亦能知五穀之味○口之味 热胜则苦 寒胜则咸 宿食则酸 烦躁则澁 虚则淡 疸则甘 勞鬱则口臭 凝滞则生疮 口之津液通乎五藏 藏气偏胜则味应乎口○伤胃阳虚则口中无味 伤肾阴虚则口中有味 口酸 肝热则口酸○木乘脾 口亦酸 口苦 心热则口苦或生疮○肝移热於胆则口亦苦○口苦者名曰胆癉 此人数谋虑不决 故胆虚 气上溢而口为之苦○肝气热则胆泄 口苦 筋膜乾 释曰 肝主谋虑 胆主决断 盛汁三合 胆或不决 为之急怒则气上逆 胆汁上溢 故口苦 口甘 脾热则口甘或臭○口甘者名曰脾癉 此五气之溢 癉者热也○胃热则口甘 胃虚则口淡 口辛 肺热则口辛○肺热喉腥 口咸 肾热则口咸 口臭 胃热也○乃热气蕴积 胸膈之间 挟热而衝发於口也○心劳味厚○多食肉人○肺金本主腥 金为火所乘 火主臭 应便如是也 久则成腐 腐者肾也 此亢极则反兼水化也 病在上 宜涌之 口糜 膀胱移热於小肠 隔肠不便 上为口糜○口疮赤者心热 白者肺热○藏府积热 虚火口疮 口疮服凉药不愈者中焦气不足虚火泛上 脣肿脣疮 脣舌焦燥 口破生疮 盖心脾受热所致也 ?脣 口脣紧小 不能开合 飮食不得 不急治则死 此亦奇病 名曰?脣 又曰紧脣 亦曰瀋脣 舌肿 心脾热壅也○舌肿满口 气不得吐者 名曰木舌○夫舌者心之外候 心主血 故血出而愈○血实者宜决之 重舌 心脾热盛也○附舌根而重生小舌 谓之重舌 鍼刺去恶血卽愈○其着齿齦上如此者 名曰重齦 皆刺之去血可也 舌长舌短 舌吐不收 名曰阳强○舌缩不能言 名曰阴强○伤寒热病后 犯房得病 名曰阴阳易 舌出数寸而死○足厥阴气絶则舌卷而短 厥阴者肝也 肝主筋 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 故肝絶则舌卷卵缩○舌者心之官 心病者舌卷而短 舌上生胎 舌者心之官 法应南方火 本红而泽 伤寒邪气在表者舌卽无胎 及邪气传里 津液结搏则舌上生胎矣○舌上胎滑者 以丹田有热 胸中有寒 邪气初传入里也○寒变为热则 舌上之胎不滑而澁 是热耗津液而滑者已乾也 若热聚於胃则为之舌黄○舌黄者下之 黄自去 若舌上黑色者又为热之极也○热病口乾舌黑者死 心开窍於舌 黑为肾色 水火相刑 故知必死○肾虚有火 是为无根虚火 舌色淡黑一二点 用补肾降火之药○凡舌黑 俱系危证 惟冷而滑 如淡墨然者乃无根之火也 舌生芒刺 此结热甚也○劳心 舌生疮菌○脾热 舌胎乾澁如雪 自囓舌颊 此厥逆走上 脉气皆至也 少阴气至则囓舌 少阳气至则囓颊 阳明气至则囓脣 视脣舌占病 脾肺病久则虚而脣白 脾者肺之母 母子皆虚 不能相营 故名曰怯 脾主脣 脣白而光泽者吉 白如枯骨者死○血气虚怯 为冷所乘则脣靑○脣口俱肿赤者是热极也 脣口俱靑黑者寒极也○足太阴气絶则脣反 脣者肉之本 脣反者肉先死也○舌卷而短 若脣靑卵缩者 必死 肝絶故也○舌本烂热不止者逆○病人脣反人中满者死○病人口张者死○伤寒热病 口如鱼口 不能復闭而气出多 不反者死 小儿口舌病 小儿弄舌者脾藏有微热 令舌络微紧 故时时舒舌出也 若大病后 弄舌者凶 牙齿 齿者骨之餘 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 肾实主之 故经云 肾衰则齿豁 精盛则齿坚 虚热则齿动 齿病恶寒惡热 胃惡热而喜淸冷 大肠惡淸冷而喜热○足阳明胃络脉 入齿上缝 其病喜寒飮而惡热飮 手阳明大肠络脉 入齿下缝 其病喜热飮而惡寒飮○热牙痛怕冷水 冷牙疼怕热水 不怕冷热乃风牙痛○上片牙痛 亦属足少阴肾经虚热 下片牙痛 属手阳明虚热有风○胃有实热 上齿痛尤甚 牙齿痛有七 因胃中湿热 上出於牙齦之间 适被风寒 或飮冷所鬱则湿热不得外达 故作痛也 寒是标 故外用辛温擦漱之药 热是本 故内服辛凉散热之剂○手阳明之支脉入齿 壅则齿浮 虚则宣露 挟风则上攻头面 疳?则变成龋脱○齿病 有开口呷风则痛甚者胃中有风邪也 有开口则臭秽不可近者肠胃中有积热也 有齿根肿而痛者胃热也 有痛而动摇者肾元虚也 有孔而痛者虫蚀也○寒者坚牢而痛 热甚则齿动 齿齦袒脱 作痛不已○得淸凉痛甚者为寒 口吸凉风痛止者为热 风热痛 外风与内热相搏 齿齦肿痛 脓汁臭秽 风冷痛 齿齦不肿不蛀 日渐动摇 热痛 肠胃积热 齿齦肿烂 口气臭秽○久年齿痛 黑烂脱落 必吸凉稍止 乃膏粱湿热之火○胃热齿痛 喜冷惡热○一妇人 齿痛极苦 须骑马外行 吸凉风则痛止 至家则痛復作 此阳明湿热之盛○湿热被风冷 鬱而作痛○酒客牙疼 以冷水 频含漱 寒痛 客寒犯脑 头連齿痛○寒热皆痛者为寒热痛○此证 与厥逆头痛 同 毒痰痛 热则生痰 毒气上攻 灌注经络 最能发痛 外证痰盛咳唾 瘀血痛 风热挟攻 齦间令血出 瘀滞不消 掣痛钻刺○齿痛龋 数年不愈 当作阳明畜血治之 虫蚀痛 凡人飮食 不能洁齿 腐臭之气淹渍 日久齿齦有孔 虫蚀其间 蚀一齿尽 又度其餘 至如疳? 皆其种类 必杀虫而后痛止 牙齿动摇 齿齦宣露动摇者肾元虚 宜滋阴补肾 齘齿 凡人睡中 上下齿相磨切有声 谓之齘齿 亦曰戞齿 亦曰咬齿 治法取患人卧席下尘一捻 纳口中 勿令知 卽差 食酸齿齼 人多食酸则齿软 谓其水生木 水气弱 木气盛 故如是 视齿色占病 病人脣肿齿焦者死 脾肾絶也○病人齿忽变黑者十三日死少阴絶也 咽喉 咽喉之病皆属火 一阴一阳结 谓之喉痺(痺与闭同) 註曰 一阴 谓心主之脉 一阳 谓三焦之脉也 三焦心主脉 并络喉 气热内结 故为喉痺○一阴 肝与心包 一阳 胆与三焦 四经皆有相火 火者痰之本 痰者火之标也○少阴君火 少阳相火 二脉并络咽喉 君火势缓则热结而为疼为肿 相火势速则肿甚 不仁而为痺 痺甚不通而痰塞以死矣○咽喉之疾 皆属火热 虽有数种之名 轻重之异 乃火之微甚故也 微而轻者可以缓治 甚而急者惟用砭刺出血 最为上策○咽喉悬雍 关要所係 病不急疗 皆能杀人 单乳蛾双乳蛾喉痺 会厌之兩傍肿者俗谓之双乳蛾 易治 会厌之一边肿者俗谓之单乳蛾 难治 古方通谓之喉痺 皆相火之所衝逆耳○喉痺者 谓喉中呼吸不通 言语不出而天气闭塞也○喉痺 多是痰热○缠喉风喉闭之证 皆由膈间素有痰涎 或因酒色七情不节而作火动痰上 壅塞咽喉 所以内外肿痛 水浆不入 可谓危急矣 急喉痺 疮发咽嗌 名曰猛疽 此疾治迟则咽塞 咽塞则气不通 气不通则半日死○急喉闭 其声如鼾 有如痰在喉响者 此为肺絶之候○宜速用鍼法吐法以救之 药不得下 当以曲竹管 灌药入喉为妙○挫喉 气不通 冷水徐灌之 缠喉风 属痰热 其咽喉里外皆肿者是也○自耳边过颐下赤色者是也 先兩日胸膈气紧出 气短促 忽然 咽喉肿痛 手足厥冷 气闭不通 顷刻不治 悬雍垂 悬雍生於上月咢 虽不关於咽喉 所以暴肿者抑亦热气使然也○悬雍 谓之帝钟 悬雍肿而垂下有长数寸者 谓之帝钟风 不可鍼破 鍼则杀人 梅核气 七情气鬱 结成痰涎 随气积聚 坚大如块 在心腹间 或塞咽喉 如梅核粉絮样 咯不出嚥不下 每发欲絶 逆害飮食○梅核气者 窒碍於咽喉之间 咯不出嚥不下 如梅核之状是也 始因喜怒太过 积热蕴隆 乃成厉痰鬱结 致斯疾耳○男女 有胸喉间梅核作恙者 触事勿怒 飮食勿冷 尸咽 阴阳不和 脾肺壅盛 风热毒气不能宣通 故令尸虫发动 上蚀於喉 或痒或疼 如?之候也○同伤寒狐惑 穀贼 穀芒强澁藏於米而误食之 滞於咽门 不能传化 故风热倂聚 与血气搏遂 令肿刺也 不急治 亦能杀人 咽喉痛 咽痛云嗌痛者 谓咽喉不能纳唾与食 而地气闭塞也 云喉痺咽嗌痛者 谓咽喉俱病 天地之气并闭塞也 盖病喉痺者必兼咽嗌痛 病咽嗌痛者不能兼喉痺也○风邪客於喉间 气鬱而热 故为咽痛○咽喉乾枯 常如毛刺 呑嚥有碍者风燥也 伤寒咽痛 伤寒阳毒阴毒 皆有咽痛○伏气之病 谓非时暴寒中人 伏於少阴经 始不觉 旬月乃发 先发咽痛 次必下利 脉微弱 古方谓之肾伤寒(少阴客寒) 咽喉疮 胃脘实热 熏灸上焦 发为白头赤根○多属虚火 游行无制 客於咽喉 天行喉痺 喉痺一鄕皆相似者 属天行运气之邪 大忌酸药点之 寒药下之 鬱其邪於内 不得出也 咽喉急闭宜鍼 喉痺 因恶血不散故也 凡治此疾 暴者必先发散 发散不愈 次取痰 取痰不愈 次去汚血 宜鍼之○火鬱则发之 砭刺出血 卽汗之之义也 血出多则愈○咽喉肿痛 惟肾伤寒 及帝钟风者 忌鍼 咽喉急闭宜吐 凡喉痺 勿论大人小儿 非吐不可○喉痺多属痰 宜用吐法 咽喉闭通治 火性急速 故病发则暴悍 或鍼或吐 以宣其毒 此急则治标之法也 必须兼以内经从治之法○切不可骤用寒凉之药 殊不知上热未除 中寒復生 至於发喘发胀 皆为不治之证 咽喉不治证 凡喉痺初发 胸隔气促 咽喉肿痛 手足厥冷 气闭不通 卽死○凡咽喉痺 不可纯用凉药草药 目前取效 上热未除 中寒復起 毒气乘入腹 胸前高肿 上喘下泄 手足爪甲靑紫 七日后全不食 口如鱼口者死 颈项 项强 诸痉项强皆属於湿○颈项乃足太阳膀胱之经 足少阴肾经与膀胱经为表里 故太阳感风湿 为颈项强痛 身腰反张 为痓○一人项强 不能回顾 动则微痛 脉弦數实 作痰热客太阳经○伤寒项强 结胸项强 痓病亦项强 项软 天柱骨倒也○小儿久患疳疾 体虚不食 及诸病后 天柱骨倒 医者不识 谓之五软○小儿因风 颈起软 头不得正 或去前 或去后 风府宜护 巨阳者诸阳之属也 其脉连於风府 故为诸阳主气也 然则固伤寒之所自起也 北人皆以毛裹之 南人怯弱者亦以帛护其项 俗谓三角是也 凡怯弱者须护其项后 可也 背 背为胸府 背者胸中之府 背曲肩随 胸将坏矣 背寒 内伏寒痰则寒从背起 冷如掌大○背惡寒 是痰飮○心下有留飮 其人背惡寒 冷如氷○背心 常一片氷冷者 痰飮也○背寒有阴有阳 伤寒少阴证背惡寒者口中和 阳明证背惡寒者口中乾燥 此寒热之辨也 背热 背热属肺 肺居上焦 故热应於背 背痛 肩背痛 属肺分野○西风生於秋 病在肺兪在肩背 故秋气者病在肩背○秋脉太过则令人逆气 背痛慍慍然○肺病者喘咳逆气 肩背痛 汗出○邪在肾则病肩背颈项痛○臀尖痛者阴虚而膀胱有火也○背疼 乃作劳所致 技艺之人 与士女刻苦者 多有此患 色劳者亦患之 惟灸膏肓穴为妙○一男子 患背胛缝有一线痛起 上肩跨 至胸前侧脇而止 其痛昼夜不歇 诊其脉弦而數 重取豁大 左大於右 予意 背胛小肠经也 胸脇胆经也 此必思虑伤心 心藏未病而小肠府先病 故痛从肩胛起 及虑不能决 乃归之胆 故痛至胸脇而止 乃小肠火乘胆木 子来乘母 是为实邪询之 果因谋事不成而病 脊强 脊痛 项强 背痛 不可回顾 此足太阳手太阳经中湿 气鬱不行也○督脉之别 名曰长强 其病实则脊强○足太阳之脉病 腰脊强痛 背傴僂 中湿 背傴僂 足挛 成废○腰脊间骨节突出 亦是中湿○湿热不攘 大筋緛短 小筋弛长 緛短为拘 弛长为痿 註曰 大筋受热则缩而短 小筋得湿则引而长 是故 背傴僂而骨节突出也○老人傴僂 乃精髓不足而督脉虚也 宜用补肾益精髓之剂 胸 心痛与胃脘痛病因不同 胃之上口名曰賁门 賁门与心相连 故经所谓胃脘当心而痛 今俗呼为心痛者误也 夫九种心痛 详其所由 皆在胃脘而实不在於心也○胃脘当心而痛 脾藏连心而痛 局方皆云心痛 盖心痛少而脾胃痛居多 心痛因伤思虑 脾胃痛因伤飮食或痰飮故也○心病者胸中痛○诸经心痛引背 多属风冷 诸府心痛 难以俛仰 呕泻 多属热○眞心痛卽死不治 其久心痛者是心之支别络 为风邪冷热所乘痛 故成疹 不死 发作有时 经久不得差也 心痛有九种 虫心痛 胃脘痛 痛定便能食 时作时止○心腹痛 上下攻刺 呕噦涎沫 或吐淸水 面色靑黄○心痛吐水者虫痛 不吐水 冷心痛○虫痛 小儿多有之 疰心痛 卒感惡忤尸疰 神昏卒倒 口噤 不省 风心痛 因伤风冷 或肝邪乘心 两脇引痛 悸心痛 因七情 怔忡惊悸 以致心痛○心伤者劳役则头面赤而下重 心中痛而自烦 发热 脐上跳 其脉弦 食心痛 因食生冷 或食物过多 以致心痛 飮心痛 伤水飮 聚痰涎 心痛如刺 冷心痛 寒气客於背兪之脉则血脉澁 血脉澁则血虚 血虚则痛 其兪注於心 故相引而痛○形寒飮冷 当风取凉 或肾邪乘心 痛则心悬若飢 泄利 下重 热心痛 积热攻心 暑毒入心 面目赤黄 身热烦躁 掌中热 大便坚 去来痛 心痛 或作或止 久而不愈也○心包络为风邪冷热所乘痛 故成疹 不死 发作有时 经久不得差 心痛亦有六 胃心痛 腹胀而心痛 胃脘当心而痛 经曰木鬱之发 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上支两脇嗝咽不通 又厥阴之胜 胃脘当心而痛○盖木气被鬱 发则太过 故民病有土败木贼之候也 夫胃为脾之府 阳先於阴 故藏未病而府先病也 脾心痛 者心下急痛也○心痛甚而至於脇下 如刀劙之痛者 已连及於脾藏矣 古方名为脾痛者是也 肾心痛 心痛 与背相控 善瘛 如从后触其心傴僂○下重而苦泄寒中○肾传之心病 筋脉相引 心下急痛 病名曰瘛○肾之积 名曰奔豚 自脐下上衝 心痛最甚 积心痛 凡人飮食后 忽然晕倒 口噤不言 目不识人 四肢不擧 多因飮食过度 气道窒塞 或着气恼而然 先急多灌探吐之 厥心痛 因内外邪 犯心之包络 或他藏之邪 犯心之支脉 谓之厥者 诸痛皆少阴厥阴气逆上衝 又痛极则发厥也○厥心痛者他藏病干之而痛也 邪在心则亦心痛○乍间乍甚 成疹久不死 名曰厥心痛 ○寒厥心痛者 手足厥逆而通身冷 汗出 尿淸 不渴 气微 力弱 热厥心痛者 身热 足冷 痛甚 烦躁 其脉洪大 眞心痛 手足靑至节 心痛甚 朝发夕死 夕发朝死○大寒触犯心君 或汚血衝心○因内外邪犯心君 一日则死 无治法○心为诸藏之主 不可伤 伤之而痛者眞心痛 七情作心痛 食积 痰飮 瘀血皆作胃脘痛 七情心痛 盖怒则气上 忧则气沉 思则气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喜则气散○六情皆令心气鬱结 所以作痛 惟喜则气散 所以散六情之鬱 能止痛也 食积胃脘痛 飮食过多 以致积滞 成胃脘痛 先用吐法 痰飮胃脘痛 胃中若有流飮淸痰 作痛 腹中漉漉有声 及手足寒痛 或腰膝背脇抽掣作痛 瘀血胃脘痛 心痛脉澁者有死血也○作时 飮汤水下 作吃者有死血○如平日 喜食热物 以致死血留於胃口 作痛者下之○有妇人瘀血 入心脾 痛甚者 心胃痛当分虚实 按之痛止者为虚 宜和之○按之痛反甚者为实 宜下之 心胃痛治法 凡心胃痛 须分新久 若明知身受寒气 口喫寒物而得者 於初得之时 当与温散 或温利之○得之稍久则成鬱 鬱久则蒸热 热久必生火 若行温散温利 寧不助火添病耶 由是 方中多以山梔 为热药之向导则邪易伏 病易退 正气復而病安矣○寒冷自外而入 初则是寒鬱 久则变热 始终俱是热也 宜分寒热血虫四条 寒则温之 热则淸之 血则散之 虫则杀之 庶乎不惑也 诸痛不可用补气药 痛甚
本文档为【东医宝鉴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6165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7KB
软件:Word
页数:32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1-10
浏览量: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