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代封爵制度形成问题试探

清代封爵制度形成问题试探

举报
开通vip

清代封爵制度形成问题试探 [收稿日期 ]  2003 - 06 - 10 [作者简介 ]  雷炳炎 (1965 - ) ,男 ,湖南常宁人 ,南华大学副教授 ,南开大学博士生. 第 4 卷第 3 期 2003 年 9 月 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4 No. 3 Sep. 2003 清代封爵制度形成问题试探 雷  炳  炎 (南华大学  文法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1) [摘  要 ]  清代的爵位封赠...

清代封爵制度形成问题试探
[收稿日期 ]  2003 - 06 - 10 [作者简介 ]  雷炳炎 (1965 - ) ,男 ,湖南常宁人 ,南华大学副教授 ,南开大学博士生. 第 4 卷第 3 期 2003 年 9 月 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4 No. 3 Sep. 2003 清代封爵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形成问题试探 雷  炳  炎 (南华大学  文法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1) [摘  要 ]  清代的爵位封赠作为一代制度始创于天命年间 ,由于清初爵位封授、晋升与清代开基立业相 攸关 ,因而在清初较长时间内存在着武职、封爵混一局面。爵位的阶升制与武官的晋升法则颇有不谋而合之 处。封爵的袭次变化暗示出爵主的身份地位和军功的大小。 [关键词 ]  旗人 ;  爵位 ;  封授 ;  军功 ;  归附 ;  等级 [中图分类号 ]  K24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 - 4504 (2003) 03 - 0061 - 05   有清一代的封爵包括同姓皇族封爵和异姓勋臣 亲贵封授两种 ,皇族封爵问题 ,目前学术界多有论 及 ,至于异姓封爵 ,因爵名几度变更 ,加之清初爵、官 混一 ,清人文献记载不一 ,甚至包括官修史书如《清 史稿》中也颇多错舛 ,[1 ] 是非莫辨 ,研究起来有一定 的难度 ,专门研究的相关文章少 ,但作为一代制度 , 很有研究、辩正之必要。异姓封爵涉及问题多 ,本文 只想就清代封爵制度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爵制演 变、阶升法则承袭制度诸问题作一番探讨 ,并借此求 正于清史研究的各位学者。 一 清代封爵制度创行于太祖时期 ,经太宗朝变革、 完善 ,至顺治间遂蔚为一代制度。天命五年三月 ,努 尔哈赤论诸臣功 ,序列武爵 ,“分总兵官品级为三等 , 其副将、参将、游击亦如之 , 众牛录额真俱为备 御。”[2 ]这是清代推行异姓封爵之始 ,列爵自下而上 为备御、游击、参将、副将、总兵官五等 ,其中游击、参 将、副将、总兵官又各分三品 ,凡十三级。这里所要 特别指出的是 ,清史研究的学者中竟有在论述清代 世爵世职变化沿革时仅列述总兵官分三品的情况 , 却忽视了副将、参将、游击同样各分三品的事实。关 于副将、参将、游击各分三品 ,不仅可以从《太祖实 录》的叙述中看出 ,而且我们可以在《满文老档》记载 的天命末年颁发的 319 份授爵功臣的敕书中找到答 案。兹将封授的副将、参将、游击各品敕书数量胪列 如下 ,以见大概 : 爵 名 敕书数量 (件) 爵 名 敕书数量 (件) 一等副将 1 三等参将 13 三等副将 8 一等游击 4 一等参将 5 二等游击 6 二等参将 6 三等游击 55 [3 ] 总兵官、副将、参将等名号均系沿用明代武官名称 , 这些名号也是与爵制并行过程中的八旗武官官名。 有些学者认为 ,这是后金时期的“武官名称与爵号的 混一并存”。如何区分史籍中出现的同一称谓的爵、 官之不同情形 ? 学界有很多人将带有“世职”与否作 为划分属爵属官的区别 ,其实“世职”之名称是天聪 三年以后才出现的 ,但《满文老档》所载太宗朝授官、 授爵的事例并未用“世职”去标识。这种武官名称与 爵号的同名与混一给研究清入关前制度带来不少困 惑 ,其实只要仔细研读《满文老档》、前三朝实录 ,并 结合《八旗通志》、《碑传集》、《清史稿》中的清初人物 传记就会发现 :清入关前的爵、官混一 ,并非单纯的 名号混用 ,更重要的是武官、封爵大多数是一种职 任、身份的合一 ,也就是说 ,统兵官将的任职与显示 自身等级身份的封爵是同一的 ,署理武官通常低一 等授爵 ,“署理游击 ,则得备御之衔”。[3 ] 努尔哈赤最 初论功所叙之爵均属爵主此前所授武官官职的转 化。并规定武官之众牛录额真俱为备御 ,这里我们 可以以乌讷格 (一作武讷格) 的职官、授爵变化为例 证以见其大概 :据《满文老档》记载 ,天命七年以前乌 讷格为副将 ,[3 ]《八旗通志·武讷格传》记载为 :“太祖 高皇帝 (时) 率七十二人来归 , ⋯⋯赐巴克什号。岁 癸丑 (1613 年) ,从征乌拉有功 ,授三等男”,[4 ]《清史 稿》本传作三等副将 ,[1 ] 综合三书记载可知 :乌讷格 的副将在天命七年以前已获得 ,具体时间应为天命 建元之前的 1613 年 ,三等副将至天命中期论功序爵 后实际上就是他的授爵 ,它是直接由武官转化而来 的 ,《八旗通志》书作“岁癸丑 ,授三等男”,时在天命 建元之前 ,尚未实行爵位封授之法 ,何来“三等男”?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看来这是记述错误 ,但若考察清初爵、官源流 , 亦自能说得通 ,因为天命序爵以后官、爵合一 ,在旗 人心中 ,清开创时 ,爵、官无别 ,故把初授之官与爵、 官合一后的爵当成一码事 ,至于“三等男”这是其后 爵称、爵制演变而乾隆帝钦定一概不书清初历朝原 名的缘故。 授爵与武官职任合一问题不仅为天命间事实 , 而且在此后较长的时间内继续。天聪八年 ,因“国家 创业 ,各有制度 ,不相沿袭”,[5 ]于是将爵名俱易为满 语 ,规定 :“五备御之总兵官为一等公 ;一等总兵官为 一等昂邦章京 ;二等总兵官为二等昂邦章京 ;三等总 兵官为三等邦章京 ;一等副将为一等梅勒章京 ;二等 副将为二等梅勤章京 ;三等副将为三等梅勤章京 ;一 等参将为一等甲喇章京 ;二等参将为二等甲喇章京 ; 游击为三等甲喇章京 ;备御为牛录章京”。[6 ] 这是清 代爵制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人们通常把它视为一次 单纯的爵名变更 ,实际上它是寓爵制调整、变革于更 名之中。具体地说是 ,原同属两个备御的参将、游击 各分三品 (共六品) ,与三个备御的副将、四个备御的 总兵官各分三品 (天命时封爵阶升制以备御为单位 晋升后面有专门讨论) ,从等级设置上讲 ,并不能体 现品次阶梯上升的原则 ,因而在更名过程中取消原 参将三品制改为二品 ,取缔游击分三品的情形 ,合而 为一品 ,这种细微变革很容易为人们所轻忽。经过 此次变革 ,爵级等差趋于合理 ,更能体现等级升降的 原则。不过 ,爵名更易的同时 ,武官称谓也悉如新改 定的名称 ,所以说爵、官合一问题仍如天命时期。 武官、封爵的合一 ,反映了清开创时期爵位封授 的军功主流意识 ,也体现了八旗军政民合一对清初 各种制度的影响 ,但即便是武官也存在着任官与授 爵不同步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少数武官无爵位 ,史 籍中往往有以“无官衔”、“空衔”、“虚衔”等去标识 , 如多多惠“无官衔 ,掌牛录章京任”。[3 ]崇德时准塔木 布“管温图浑牛录 ,”[7 ]上面提到的“衔”、“官衔”不是 官职 ,而是封爵 ,亦称“世爵”、“世职”,温图浑系满语 音译 ,意为“空”、“虚”,也是后来意义上的“不带世 职”之谓。清初崇武抑文 ,授爵以来归、来降情况、军 功大小相衡论 ,加之武官、武爵的合一 ,因而文职衙 门官员晋爵的机会少 ,封爵低 ,而且参差不齐 ,以致 清初长期存在“武职品级较文职大”[8 ] 的现象 ,文职 衙门官员任官与授爵称谓各自有别 ,易于分辨。但 同级任事的文职官员的爵次差异 ,不但会造成各自 经济利益上的差别 ,甚至招致礼制奉行中的诸多问 题 ,于是崇德元年五月 ,奉太宗谕旨 ,吏部和硕睿亲 王明定各任事官员品级。“都察院、蒙古衙门承政 ⋯⋯为昂邦章京品级”,“文馆三衙门大学士 ⋯⋯为 梅章京品级”,“都察院参政、文馆三衙门学士 ,六部 满启心郎 ,蒙古衙门参政 ⋯⋯为甲喇章京品级”,“盛 京城满洲官员、防守盛京城汉官、蒙古衙门下所设官 员 ⋯⋯为牛录章京品级”。[3 ] 顺治年间 ,清代的封爵制度趋于完备 ,其标志就 是武官、封爵的最终分离。 皇太极统治后期 ,封爵分公、昂邦章京、梅勒章 京、甲喇章京、牛录章京、半个牛录章京六等 ,其中公 爵有一等上公 ,一等公、二等公、三等公四品 ,昂邦章 京、梅勒章京、甲喇章京各分三品 ,与牛录章京 (分二 品) 、半个牛录章京共构成六等十六级。顺治元年 , “加封功臣公、侯、伯世爵 ,赐之诰券”,[1 ]于是公以下 出现了侯、伯两等 ,实际上清爵八等已定型。鉴于太 祖、太宗时期爵、官的混一 ,顺治四年十二月十八日 , 礼部遵谕议定 :“固山额真、昂邦章京、护军统领、甲 喇章京、牛录章京 ,前锋统领、前锋参领皆系管兵职 衔”,明确上述名称属于武官 ,“不论世职大小有无 , 授此官者 ,即照此衔称之”,也就是说 ,作为统兵将 官 ,他们无需用爵之有无、高下这些显示身份地位等 级的名称去标识 ,但即便如此 ,倘天聪以来更定的封 爵名号仍旧 ,也不足以促致爵、官分离分立。与此同 时 ,爵名也遵谕设定 :“昂邦章京改为精奇尼哈番 ,梅 勒章京改为阿思哈尼哈番 ,甲喇章京改为阿达哈哈 番 ,牛录章京改为拜他喇布勒哈番 ,半个前程改为拖 沙喇哈番”,[6 ]官名依旧、爵名则重新改定 ,这样 ,武 官名称与爵号完全区别开来 ,封爵也与官职实现了 分立。现将清代封爵名称、等级的演变表述如下 : 天命五年 (1621 年) 天聪八年 (1634 年) 顺治四年 (1647 年) 公 (分四品) 公 (分三品) 侯 (分三品) 伯 (分三品) 总兵官 (分三品) 昂邦章京 (分三品) 精奇尼哈番 (分三品) 副将 (分三品) 梅勒章京 (分三品) 阿思哈尼哈番 (分三品) 参将 (分三品) 甲喇章京 (一、二品) 阿达哈哈番 (分三品) 游击 (分三品) 三等甲喇章京 阿达哈哈番 (分三品) 备御 牛录章京 (分二品) 拜他喇布勒哈番 (分二品) 半个牛录章京 拖沙喇哈番 26    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 年 二 清代的封爵制源于后金武官制 ,与武官晋升制 相似的是 :有清一代封爵的晋级同样为阶升制。如 前所述 ,天命时列爵五等 ,游击以上至总兵官又各分 三品 ,天命时的授爵自备御开始应属确定无疑 ,加授 一个备御则授为游击、参将 ,三个备御则升为副将 , 四个备御升为总兵官[9 ] ⋯⋯但有一点不容忽视 ,即 天命年间已开始出现半分 (份) 备御的授爵情况 ,如 天命八年三月将鄂伯惠备御降为半分备御 ,[3 ] 很可 能这是因过失而又罪不及革爵的一种处罚方式。天 命十年 ,绰木诺因“弃地来归 ,著为半分备御”,[3 ] 倘 前属罪罚所致 ,那么这可以算作是半分备御正式的 授爵 ,上述事例在天命朝极属少见 ,它应当不能视为 天命朝授爵的一个等级。天命时的授爵一直是以备 御作为基本单位积功累升的。 天命时已出现的半分备御授爵至天聪时不仅成 为授爵的起点 ,而且开始作为一个晋升的基本级别 出现了。天聪四年二月 ,叙征明诸将功 ,巴都理由原 半分备御升为备御。[3 ] 天聪六年正月 ,叙大凌河功 , 蒙古巴达克“由半分备御擢为整分备御”,[3 ] 由于半 分备御已属基本晋爵单位 ,于是晋爵法则一改初制 : 备御积功则加半分备御 ,再叙功加半分备御授为三 等游击。这样在备御、三等游击之间存在着一个新 的等差 :一个备御兼半分备御 ,或称作一个半备御 , 如天聪七年九月 ,商鉴和洛原为备御 ,“以善战功 ,再 加半备御。”[6 ]天聪八年 ,爵、官之名易为满语后半分 备御更为半个牛录章京 ,亦称半个前程。顺治四年 , 半个前程改名拖沙喇哈番 ,牛录章京改为拜他喇布 勒哈番、甲喇章京改名为阿达哈哈番、梅勒章京更名 为阿思哈尼哈番、昂邦章京更名为精奇尼哈番 ,伯、 侯、公称谓不变 ,顺治八年八月 ,经吏部奏准 :一等精 奇尼哈番、一等伯 ,一等侯“俱准带拖沙喇哈番”,[10 ] 乾隆元年七月 ,以监察御史舒赫德奏请 ,“将精奇尼 哈番以下世职官妥议汉名”,议准拖沙喇哈番汉文称 云骑尉 ,拜他喇布勒哈番称骑都尉、阿达哈哈番汉文 名轻车都尉、阿思哈尼哈番汉文名为男、精奇尼哈番 汉文名为子 ,伯、侯、公汉名不变 ,[11 ] 这只不过是一 种名称变换而已 ,爵位封授自拖沙喇哈番始 ,逐阶晋 升积二十六级而为一等公在顺治八年就已形成了。 三 爵位可以世代承传是授爵群体有别于文武官员 的基本特征 ,清代封爵序列从五等到八等 ,各封爵对 象绝大多数享受着程度不一的承袭特权 ,这是与明 代的公、侯、伯世袭罔替、勋官止终其身制度明显不 同的地方。清代授爵允许承袭可以追溯到天命六年 十二月 ,在论功序爵之法推行不久 ,天命汗即谕示臣 僚 :“凡尽忠者 ,或阵亡 ,或病故 ,即令其子承袭其父 所升之职。”并要求他们据实上陈自己的出力情况 , 于天命七年正月统一颁发敕书。世袭罔替之法也应 是此前后开始出现的 ,如天命八年二月 ,天命汗致书 恩格德尔额附就提及“其先来之人 ,皆给官职 ,沿及 子孙 ,累世不绝 ,且不究其罪 ,并以黄册敕书记录钤 印颁给之”。[3 ]这里的官职沿及子孙 ,累世不绝 ,即爵 位的世袭罔替 ,同年三月 ,宽甸赵游击来归 ,天命汗 “赐其子孙世袭罔替”,[3 ] 这是天命时“世袭罔替”用 名的最早出现。 袭替制度走向成熟并趋于定型是天聪、崇德时 期。天聪二年 ,太宗颁发 56 份归降汉人官、爵敕书 , 其中佟养性等 9 人标明为“世袭罔替”。[3 ] 除世袭不 替事例外 ,太宗时期还规定各授爵对象的不同袭次 , 而依照爵之高下定袭次至崇德初已基相沿成为法 则。天聪五年 ,皇太极亲定功臣袭职例 :“凡他国诸 贝勒举国来归 ,有当本国无事倾心向化而来归者 ,或 阵亡或病故 ,其功均子孙世袭罔替 ;有身迫祸患 ,不 得已而来归者 ,阵亡准袭五次 ;病故准袭三次。凡我 将士每临阵率先功多 ,及一二次率先攻克城池功大 者 ,或阵亡或病故 ,各照原官世袭罔替 ,仍察其平时 有无罪过 ,另行酌定 ,有告发叛逆及乱国大罪者 ,量 授官职 ,准袭二次 ,凡自他国孑身来归者 ,当本国无 事时者 ,阵亡准袭四次 ;病故准袭二次。有在本国身 遭祸患不得已而孑身来归者 ,阵亡准袭二次 ,病故准 袭一次。至于无职之人 ,有值我兵危急时或当先战 死 ,或首先登城死者 ,量授官职 ,准袭二次。有擒奸 细授职者 ,阵亡 ,准袭一次 ;病故 ,不准袭。”[5 ] 这是清开创时期首次颁行的较为详备的封爵承 袭条例 ,条例主要针对来归、来降人众和临阵立功将 士不同情形定袭法、袭次。可以看得出天聪汗对来 归人身份的重视 ,而部众多寡、主动与否也是考虑袭 法、袭次的重要依据 ,临阵将士视功勋大小 ,并结合 罪罚以定等次。显然 ,天聪汗并未将爵之高下与袭 次多少相并论。 根据爵之高下来决定袭次多寡为天聪五年以后 的事 ,天聪八年十月 ,叙征大同、宣府功 ,颁发 32 份 升、授封爵功臣敕书 ,除图赖的敕书未载明袭次外 , 其余 31 位皆书明袭次数量 ,现将其中五个不同级差 爵位的 22 份敕书的袭次情况表述如下 : 36第 3 期            雷炳炎 :清代封爵制度形成问题试探 爵  名 封授数量 袭 次 半个牛录章京 5(份) 各袭 2 次 半个牛录章京 1(份) 各袭 4 次 牛录章京 4(份) 各袭 4 次 牛录章京 5(份) 各袭 6 次 牛录章京 1(份) 各袭 2 次 三等甲喇章京 2(份) 各袭 6 次 三等甲喇章京 1(份) 各袭 8 次 三等甲喇章京 1(份) 各袭 2 次 三等梅勒章京 1(份) 各袭 8 次 三等昂邦章京 1(份) 各袭 14 次 [6 ] 上述各封爵虽然同爵级的袭次并不完全相同 , 但袭次与爵职高下相关连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表中 的 16 位牛录章京、半个牛录章京没有一人的袭次超 过三等梅勒章京 ,这与天命以来总兵官以下五等封 爵均可世袭罔替的根本差异在于衡量了爵之高下 , 或者说考虑了功勋的大小。这实际上也是对天聪五 年承袭条例有关功勋大小袭次处理的修改与深化。 当然 ,目前我还缺乏相关材料以论证天聪朝升 爵与增加袭次是同步的 ,也不敢断定此时的爵级每 一晋升 ,袭次也相应按“定数”递增 ,尽管爵升制度在 天聪年间已经以半分备御为基本晋升单位逐级授 升 ,这并不能说明袭次法则也能跟上 ,但可以断定 : 至崇德初已基本按照爵职的高下来衡定承袭的次数 了。除个别事例外 ,大致情况为 :半个牛录章京 ,袭 1次 ;牛录章京 ,袭 2 次 ;一个半牛录章京 ,袭 3 次 ⋯⋯往上升阶 ,则累加袭次。如崇德元年六月 ,蒙喀 喇沁都布尔喀都贝勒来归 ,授一等昂邦章京 ,袭 14 次 ;毕喇锡 ,三等昂邦章京 ,袭 12 次 ;喇思喀布 ,三等 梅勒章京 ,袭 8 次 ;额墨勒齐 ,牛录章京 ,袭 2 次 ;原 土默特部来归勒幸儿毕泰 ,授二等甲喇章京 ,袭 5 次。[3 ]如果说上述封爵袭次属个别事例 ,那么崇德四 年十月沈志祥属下 28 位授爵规定的袭次则足以说 明崇德初年袭次相沿已定型并成后来法则。28 位 授爵袭次具体见下表 : 爵名 人数 袭次 三等梅勒章京 2 8 次 一等甲喇章京 6 6 次 二等甲喇章京 10 5 次 三等甲喇章京 10 4 次 [6 ] 从上表看 ,同爵级似乎不存在袭次差异 ,但崇 德、顺治间的授爵同级别的袭次不同事例还是较常 见的 ,直到顺治 8 年恩诏所有封爵“原有袭次者俱准 世袭罔替”,才最终取消了同级中的袭次差异 ,对于 此后军功授爵也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了崇德以来因承 的法则 ,一个拖沙喇哈番准袭一次 ,顺治十八年规 定 :一、二、三等精奇尼哈番分别袭 14 - 12 次 ,一、 二、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分别袭 10 - 8 次 ,一、二、三等 阿达哈哈番分别袭 6 - 4 次 ,拜他喇布勒哈番袭 2 次。康熙以后变化不大 ,新授基本按爵之高下定袭 次 ,乾隆时具体规定了其后封授的公、侯、伯各品的 袭次。而世袭罔替顺治八年以后新封爵位很多属于 特恩事例 ,这样清代爵位承袭中存在着世袭罔替和 按爵等给定袭次承袭两种情况。 [参考文献 ] [1 ]  清史稿[M] . 卷 117. 北京 :中华书局. [2 ]  清太祖实录[M] . 卷 7. 北京 :中华书局. [3 ]  满文老档[M] . 卷 67 - 70. 51. 33. 13、47、43、45、 48、15、57、60、42、9、16、10、22、20、56、55. 北京 : 中华书局. [4 ]  钦定八旗通志[M] . 卷 186. 279. 135. 137. 278 - 309. 302. 308、274 - 277.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 社. [5 ]  清太宗实录[M] . 卷 18. 9. 25. 61. 北京 :中华书 局. [6 ]  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 [M] . (上) . (中)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7 ]  季永海 ,刘景宪. 崇德三年满文档案译编 [M] . 沈阳 :辽沈书社. [8 ]  吴振木或. 养吉斋丛录[M] . 卷 3. 北京 :北京书籍 出版社. [9 ]  清太宗实录稿本[M] . [10 ]  清世祖实录[M] . 卷 60. 53. 北京 :中华书局. [11 ]  乾隆十六年 ,赏给袭次已完者恩骑尉 ,不是清 代爵位封赠的起点 ,不能视为封爵的一个等 级. 46    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 年 The Conferment System in Qing Dynasty LEI Bing - yan ( Nanhua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1 , China) Abstract : The conferment system of Qing Dynasty was created in the year“Tian Min”. In early Qing the confer2 ment and promotio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undation of Qing dynasty , so the military post and the conferment were thrown into confusion for a long time and agreed without prior consultation. The inheritance of the feudal title indicated the status and the military merit . Key words : People of the“Eight Banners”;  the title of nobility ;  confer ;  military merit ;submit ;  rank (上接第 56 页) 可见 ,所谓条方亦即古尧舜禹之政治中心地区 ,至夏 北迁 ,北方被称为中国 ,南方之故地则云条方。后 , 禹之后代杼 ,东征徐州 ,攸方便带至今徐州一带 ,因 此 ,徐州一带也称攸。[5 ] 鸣条地望同夏禹有关系。禹母名修巳 ,禹妻名 攸女 ,[6 ]修巳、攸女 ,均宜为条方之女。《淮南子·本 经训》:尧使羿断修蛇于洞庭 ,修巳即以修蛇为图腾 的族属 ,当在洞庭之野。鲧、禹以及其祖颛顼 ,均取 条方女为妻。《路史》载颛顼妻名女渌 ,即大巫师渌 图的女儿 ,而渌图之国在今渌水流域 ,渌水当今湖南 醴陵攸县一带。攸女所在之涂山亦在今攸县[2 ] (九 江涂山会稽考) 。 凡此种种 ,可证鸣条即古荆州。 [参考文献 ] [1 ]  徐旭生. 尧舜禹 (上) [J ] ,文史 ,第三十九辑 ; 谭继和. 桀都与鸣条地望新考 [J ] ,西南民族学 院学报 ,1986 (1) . [2 ]  刘俊男. 华夏上古史研究 (尧舜禹史迹丛考) [M] . 延边 :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0. [3 ]  牛汝辰. 中国地名由来词典 [M] . 北京 :中央民 族大学出版社 ,1999 ,P238. [4 ]  张之恒. 中国考古学通论 [M] . 南京 :南京大学 出版社 ,1991. P144. [5 ]  中国历史地图集 [M] . 北京 :中华地图学社出 版 ,1974. [6 ]  路史 (后纪十二) [ M ] ;世本 [ M ] ;帝王世纪 [M] . Mingtiao as to be another Name of Ancient Jing Zhou LIU Jun - nan ,WANG Feng - fu ( Zhuzhou Teacher’s College , Zhuzhou , Hunan 412007 , China) Abstract : The synthetic analysis on Shun being buried in Mingtiao and Xiajie fleeing in defeat to Mingtiao etc , show that Mingtiao was another name of ancient Jing Zhou. Key words : Mingtiao ; Jing Zhou ; Shun ; Xiajie 56第 3 期            雷炳炎 :清代封爵制度形成问题试探
本文档为【清代封爵制度形成问题试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049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9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军事
上传时间:2011-11-04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