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论》导读 (简体版)李润生 自序

《中论》导读 (简体版)李润生 自序

举报
开通vip

《中论》导读 (简体版)李润生 自序 自 序 先师罗时宪先生撰《唯识方隅》,在书中“前导分”有言:“佛家大乘经典卷 帙虽多,论其要义,不外空、有两轮。后人依此两类经典而建立之大乘学,遂有 空、有两宗。” 《中论》者,秉承原始佛教的《阿含》根本教义,发明大乘佛学毕竟空的般 若精神,所以在“空有两轮”之中,属“般若系统”的“空轮”著作,在“空有 两宗”之中,属“中观系统”的“空宗”著作。“中观系统”自然涵摄于“般若 系统”之内。 龙树所造《中论》,是佛家大乘般若“中观学派”的开宗之作。《中论》亦名 《根本中观论颂》,...

《中论》导读 (简体版)李润生 自序
自 序 先师罗时宪先生撰《唯识方隅》,在书中“前导分”有言:“佛家大乘经典卷 帙虽多,论其要义,不外空、有两轮。后人依此两类经典而建立之大乘学,遂有 空、有两宗。” 《中论》者,秉承原始佛教的《阿含》根本教义,发明大乘佛学毕竟空的般 若精神,所以在“空有两轮”之中,属“般若系统”的“空轮”著作,在“空有 两宗”之中,属“中观系统”的“空宗”著作。“中观系统”自然涵摄于“般若 系统”之内。 龙树所造《中论》,是佛家大乘般若“中观学派”的开宗之作。《中论》亦名 《根本中观论颂》,所以后之学者依《中观》所建立的学派名为“中观学派”。此 学派的早期论师如提婆造的《百论》与《广百论》,中期论师如清辨造的《掌珍 论》、月称造的《入中论》,晚期论师如师子贤造的《现观庄严光明》,如是等等 “中观”的著作,无一不以彰显《中观》的深邃学理为旨趣。 至于《中论》的历代注疏实不胜枚举。即使是藏传学者所举的《中论》注释 八大家中,如佛护、清辨、月称等固然是“中观学派”中的巨擘,其馀的如德慧、 安慧竟然是“瑜伽学派”中的大德①。此外“瑜伽学派”的开宗祖师无着论师也 造《顺中论》以阐释《中论》的“八不中道”义。由此则《中论》的重要性与历 史地位可以得见。 今《中论导读》可分“导读”与“释文”两大部分。读者通过“导读”能概 括地理解《中论》的基本思想与历史背景,使有足够的能力以进入《中论》诸品 的“释文”的探索,能直接地掌握《中论》的思想理论,为将来深入研究《中论》 各种不同问题作好基础式的思想训练。 “导读”共分七章,分别是《中论》的题解、《中论》的作者和译者、《中论》 的撰作背景、主旨、结构与全论二十七品的内容概要。接着以较多的篇幅,以较 为详尽、较为系统的方式,条分理析地介绍《中论》的基本观念,从“缘起观念” 到“缘起无自性”,从“缘起无自性”到“缘起中道空义”,从“缘起中道空义” 到“二谛中道义”。 然后接着分析“假名有”与“自性空”的特质,以正显“八不中道”的“中 道空义”;进而分析构成“缘起特质”的各种“生成因果关系”与各种“逻辑因 果关系”,依彼彼不同关系,以正显《中论》所强调的一切“有为法”、一切“无 为法”,乃至一切抽象关系范畴的“缘起性空”之理,以契会诸《般若经》说“一 切法毕竟空”的旨趣。然后澄清一般人对“缘起性空”的疑惑与误解,通过一连 串的论证,以阐述《中论》所谓“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 则不成”的具体理趣。 于“释疑”之后,则依《中论·观法品》的理据,阐释《中论》的“实践理 论”与“修行证果的整个历程”,以彰显《中论》并非是一些玄谈空论的著作, 而是不折不扣的一本“观行论的宗经论”的巨构。 于“导读”中,扼要地阐释《中论》的基本概念后,进而论述《中论》各种 不同的辩证方式,其中包括所依的“四量”、“假言推理”、“两难推理”、“四句否 定推理”,以及各别有关的主要疑难、主要困惑,与此等疑难困惑的可能解决方 法。于此“辩证方式”之后,则简论《中论》的历史地位、贡献与影响。最后则 详述《中论》的梵本、译本、注释以及中外的有关著作,为读者对《中论》研究 提供较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此“导读”部分,虽有十万言,但因导论体例与篇幅所限,对不少应要探究 的问题,如《中论》的种种辩证技巧问题,在《中论》影响下的“中观学派”的 早、中、晚期的不同思想特质与贡献问题等,都无法一一给以应有的详细的交代。 希望将来能以此“导读”为蓝本,别撰《中观通论》一书,以解决上述有关的问 题。 至于“释文”部分,依原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是要把《中论》全书二十七品中的每一品 都加上提要与分科,配合龙树“颂文”与青目“释文”,参考吉藏《中观论疏》、 印顺法师《中观论颂讲记》、无着《顺中论》、安慧《大乘中观释论》、清辨《般 若灯论》、K. K. Inada 所撰 NAGARJUNA,A Translation of his Mulamadhyamaka- karika with an Introductory Essay 的罗马字化的《中论》梵本与英文译本,更斟酌 《杂阿含经》、诸《般若经》、《大智度论》及《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等典籍, 再加分析、综合、演绎而成“疏义”。至于术语的阐释以及次要的参考,则于每 品篇末附以“注释”。 又有关龙树本颂与青目释文的推理部分,则运用龙树常用的“假言三段论式” (hypothetical syllogism),把整个论证清楚明确地排列出来,使读者比较容易地清 晰地掌握龙树《中论》的思想内容,对其间的是非对错,可以作出较为客观公允 的判断。 不过,要完成上述的使命,则每一品的篇幅不能过少,如《观因缘品第一》 使用了五万字;若要完成全论二十七品的“疏义”,似非五十万言不行,这样便 大大超出了本丛书体例与篇幅的限制。所以祗好退而思其次,采取折衷办法,为 要确保每一品“疏义”的翔实、清晰、明确的基本要求,故在《中论》二十七品 中,选取对“中观学思想体系”最具代表性的八品来加阐释。计有《观因缘品第 一》、《观去来品第二》、《观有无品第十五》、《观法品第十八》、《观如来品第二十 二》、《观颠倒品第二十三》、《观四谛品第二十四》及《观涅盘品第二十五》。其 馀的十九品,则在本书《导读》部分的第三章(本论的主旨、结构与内容概要) 中,予以扼要地介绍。 此间“释文”部分所选释的八品当中,《观因缘品》阐释“八不中道”,以及 论证“一切法无有自性的生”,为“缘起性空”的理解,奠定最主要的基础。《观 去来品》则阐释及论证“一切法不来不出”的理论,彰显“中观学”之破除有客 观“运动”的自性之存在。《观有无品》则阐明一切法是“缘生的”,既非“自性 实有”,亦非“自性实无”,以显“非有、非无”的“中道空义”。《观法品》则论 述《中论》的“修行实践理论”。《观如来品》与《观涅盘品》都是论述“修行实 践”的最终“果德”亦是“缘起性空”、“无实自性”者;就人而言,则名为“如 来”,就法而言,则名为“涅盘”,都是“离四句”、“绝百非”的非语言分别所行 境界。 《观颠倒品》则明一切“烦恼颠倒”都“无实自性”,所以能断,所以能灭, 有情众生才可以出离“生死”,证得“涅盘”。《观四谛品》则明确论证惟有依“缘 起无性”的真理,一切“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才可以存在;若一切法“自性 实有”,则“世、出世间诸法”都不能存在;此间还论述了“二谛中道义”,而对 “天台宗’’具有深远影响的“三是偈”亦出于此品。 如是八品的分析,庶几可以概括《中论》的基本思想与理论。至于其馀十九 品的分析,可会合上述八品,成为《中论析义》一完整著作。 李润生 于香港山斋 【注释】 ① 中期的“中观学派”与“瑜伽学派”是水火不相容的对立者。
本文档为【《中论》导读 (简体版)李润生 自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5154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7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1-04
浏览量: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