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写作与修改》

《文章写作与修改》

举报
开通vip

《文章写作与修改》《文章写作与修改》教案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案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策略与计划   一、教材的内容及其特点   总说   《文章写作与修改》是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编写出来的,是为高中生提供的语文选修课中的一种。本书内容共分4章,每章3节,总共12节,涉及个性化写作、材料的使用、认识的深化以及文章修改四个方面的问题。本书既注意了与必修课的衔接,又避免了与必修课内容的重复,是在必修基础上的提升,为具有写作兴趣和特长的高中生开辟的写作新天地,同时也为高中生参加高考提供了必要的发展空间。    第一章   第一章是...

《文章写作与修改》
《文章写作与修改》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案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策略与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一、 教材 民兵爆破地雷教材pdf初中剪纸校本课程教材衍纸校本课程教材排球校本教材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版四级教材 的内容及其特点   总说   《文章写作与修改》是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编写出来的,是为高中生提供的语文选修课中的一种。本书内容共分4章,每章3节,总共12节,涉及个性化写作、材料的使用、认识的深化以及文章修改四个方面的问题。本书既注意了与必修课的衔接,又避免了与必修课内容的重复,是在必修基础上的提升,为具有写作兴趣和特长的高中生开辟的写作新天地,同时也为高中生参加高考提供了必要的发展空间。    第一章   第一章是关于“个性化写作”的内容。传统的写作教学更多地强调写作的共性,忽视个性。因此,学生文章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比较严重。上个世纪末及本世纪初,一批有识之士大声呼吁写作要表现个性,提出了关于“个性化写作”一系列观点和主张。有的地方还进行了“个性化写作”的写作教学改革实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作文个性化平台》杂志也应运而生。可以说,“个性化写作”的提出,既是写作教学理念上的突破,也是写作教学实践上的大发展,是具有革命性的进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将“个性化写作”放在第一章,目的也是引起广大教师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第一节是“写出自己的个性”。“知识导引”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写出自己的个性的基本途径,二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必然会留下个性痕迹,三是寻求表达个性思想感情的语言形式。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由思维到表达的写作过程。学生的个性是客观存在,他无论怎样写,都会打上个性的烙印,教师的作用在于尊重个性,并引导个性健康发展。“例文一”和“例文二”都是个性鲜明的文章。不仅文章具有个性,藏在文章背后的思维方式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语言风格也具有鲜明的个性。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启发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更要具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文章的个性化特点,敏感地抓住其中闪光的地方,进行表彰和鼓励,并及时总结和归纳,使全体学生都能从中获益。   第二节“联想与想象”是“个性化写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联想与想象”这是一个老话题,本节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同样是对“春”的联想,有的学生联想到第一个层次,有的学生联想到第二个层次,少数学生会联想第三个层次。同样是论述“失败”和“成功”的关系,能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进行复合联想的学生,其思维的个性特点应该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教师批阅学生作文,固然是在看布局谋篇、语修逻文,同时也是在看学生如何联想。鲁迅的《灯下漫笔》就是从生活中的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中,联想到了中国人的奴性。这不正是鲁迅式的联想吗?抓住了这样具体的实在的写作环节,再对学生进行指导,才是有针对性的,才是切实有效的。   第三节“学会沟通”。这一节的内容与个性化写作是什么关系呢?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仔细考虑,两者关系非常密切。本节开始“话题探究”中的两个故事,不就充分说明了思维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效果也会不同吗?当我们把写作当成心灵沟通的桥梁的时候,受思维控制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或风格,就直接影响到沟通的质量。因此说,归根到底,个性化的思维决定了个性化的写作,教师的作文指导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要从学生的思维内部做起,研究人的思维规律。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总起来看,第一章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个性化思维上,其次才是表面的个性化作文。这就是本书与传统的写作类教科书的不同之处。 第二章 材料的使用与处理。   材料是写作的基础。中学生面对材料,经常犯的毛病是不善于筛选和提炼。所以本章第一节就从素材入手,训练学生提高筛选和提炼的能力。为了增强直观效果,便于学生理解,本书把油画《父亲》作为“话题探究”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看学生对本节设置意图的原始理解究竟是怎样的,然后再对症下药。作为高中生,应该从低幼年级的有趣写作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要对现象进行由表及里的认识、分析和把握,发现意义,找到联系,形成观点。这个过程,就是认识材料的过程,就是写作的准备阶段。当然,学生的认识不可能一步到位,要允许学生的低级幼稚,更要引导启发学生走向深刻。从幼稚到深刻,是一个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修改调整的过程。本节的写作练习也应该体现这个过程。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认识规律,本节特意选取“中心印象”作为一个写作的突破口。这既有心理学的依据,也有写作学的理论支撑,教师要注意这一点。   第二节“材料的有机转化”是材料使用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也是传统的写作教学不怎么重视的问题。如果将材料比做一堆塑料泥的话,那么因为写作表达需要的不同,就要对这一堆塑料泥进行不同方式的抟揉。一旦掌握了抟揉的技巧,也就具备了塑造各种形象的能力。比如材料向议论文中例证的转化,这是中学生写作的“软肋”。本节内容告诉学生,要注意材料与议论的连接,要学会使用“始发叙述”,要善于运用“连接句”等,把原来比较复杂的写作原理,变成了可以操作的写作技法。   第三节“材料的压缩与扩展”是材料使用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本节主要从“摘要”和“提要”的角度引导学生探讨信息压缩的方法,从“强化”和“阐释”的角度探讨信息扩展的途径。本节的练习侧重局部,教师可以让学生做片段的练习。上一节的写作练习也可以这样考虑。   总起来看,“材料的使用与处理”一章,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必须让学生有切身体验,加强写作练习,将写作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动脑、动手实践过程。本章不必进行整篇写作,应重点进行片段练习。 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是对写作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节“捕捉动情点”,是立足于学生认识的规律而设置的一节内容,相对容易些,便于学生寻找突破口。这里的“动情点”,是从认识的角度提出的。中学生容易动情,由动情进而思索原因,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才能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出来。与“动情点”相匹配的“横断面”和“纵断面”的提法,都是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而言的。注重可操作性,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教师教学时要体会到这一点。   第二节“理性思维的深化”是有难度的一节内容。考虑到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思想成熟度的欠缺,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样具有比较成熟的理性思维,因此,本节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必要的引领。教师的教学要抓住这四个基本方面,结合后面的“例文”,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着深刻的方向发展。   第三节“培养创新意识”是认识深化的最高表现形式。本节从“开拓思路”“变换视角”“寻求新的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引领。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其他方面的内容,以丰富创新意识的路径。比如教师可以把文学创作领域中的手法介绍过来,让中学生的写作适当借鉴文学创作的手法,拓展写作的天地。教师还可以将本节与第一章中第一节“写出自己的个性”的内容结合起来。真正具有创新意识的文章,一定是具有个性的文章。   总起来看,本章在整本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这个环节抓好了,抓出成效了,既是前两章学习成果的体现,又为最后一章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建议教师对本章内容精心策划。   第四章   第四章是“文章的修改与完善”。编写本章不是说前面的三章不要进行修改的练习,而是说每一章都离不开修改,本章相对集中练习修改。   第一节是“整体的调整”,从“观点的发展”“内容的添加”“顺序的调整”“角度的转换”四个方面讲了整体修改的基本做法。要注意阅读书中提供的例文。为便于阅读,本章在编写上采用了边框对比式的呈现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前后对比,来感受修改的必要性和具体做法。   第二节“局部的完善”,虽然侧重片段练习,但由于量比较大,所以学习的任务还是比较重的。   第三节是“语言的锤炼”,内容也很丰富。重点从“整齐与变化”“句子的松和紧”“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提供了较多的语例。估计本节教学课时会有些紧张,建议教师灵活掌握。如课时的确不够,可以适当删减有关内容。   注重修改,是本书的又一大特点。   传统的写作教学,更多的是传授陈述性知识,忽视程序性知识。本书将程序性知识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来对待,将许多抽象的写作理论变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性知识,实现了写作教学上一大突破。这种变化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当然,有关写作的程序性知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来丰富它,完善它。当这样的体系真正建立起来的那一天,大概就是写作教学真正走出低谷之日!   二、课时的安排及考试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规定,本选修课共10周,每周4课时,其中9周(36个学时)安排上课,一周复习考试。12节平均到36学时中去,就是每一节需要3个学时。估计课时数基本够用。36学时中还应包括课堂练习和讲评,加上“话题探究”“知识导引”“例文借鉴”,教师用来讲述的时间就很少了。因此建议教师少讲,比如可以以“练”带“读”,以“练”带“讲”,把备课的重点放在练习的指导上。教师的讲述要精当,针对性强,解决那些关键性的问题。我国幅员广阔,学校情况不同,学生水平也有较大差别,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重点的安排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   此外,《语言的锤炼》也可以考虑分散讲授,每一章结束时连带处理其中的一个方面,效果可能更好,教学时数的安排也可以更加灵活。   本课的考试。不要考写作知识,主要是考学生实际的写作能力。当然,考试的侧重点应该立足本书中的相关内容,不要另考一套。考试卷中应该考虑到整篇文章的写作和片段写作,以及文章的修改三项基本部分。 第一章 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写出自己的个性   教学目标:个性的内涵;个性作文的写作过程   教学重点:个性作文的写作过程   教学难点:怎样写出自己的个性   教法学法:讲练结合,典型例题剖析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制作、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什么是“个性”?   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   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心理学中的个性概念与日常生活中所讲的“个性”是不同的。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行为举止、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而有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有的人虽曾见过一面,却给别人留下长久的回忆;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别人相处,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个性在起作用。一般来说,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心理特征人人都有,精神面貌人人不可缺少。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 个性对于一个人的活动、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命运、前途有直接的作用。   “作文要有自己的个性”或“写出自己的个性”,就是要展示自己的整体精神风貌。   二、为什么强调写作要展示自己的个性?   1、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或“诗如其人”,意谓文章、书法和诗词等艺术作品能反映其作者的个性。个性是人生最美的花朵,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特质。个性是本我的体现,是与生俱来的潜质。   2、个性是一种潜在的能力,是一个人成才所不可缺少的潜质。没有个性,人们就可能缺乏创新和创造的能力。抹杀个性,也就是抹杀个体的创造能力;扼杀个体的创造能力,也就是扼杀社会的创新能力。   3、当代社会是一个张扬个性,崇尚个性的时代。个性飞扬是时代的要求,是生命的价值。在充满竞争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保持鲜活的个性。   4、作文是语文高考卷中的“半壁江山”,它发展的总趋势将是:提倡开放,减少束缚,降低难度,注重质量,强化个性,鼓励创新。有个性、有创新的文章就能获高分,因此我们必须关注个性,培养它,丰富它,发展它,展示它。   三、怎样才能写出自己的个性?   自主地写作: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   写真实的内容:说真话,诉真情。   文章有新意:大胆质疑,突破条条框框;独立思考,发表独到见解;灵活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具有新的风格。   四、从操作方法层面怎样写出有自己的个性的文章?   1、个性化的思维 2、个性化的拟题   3、个性化的主题 4、个性化的文体   5、个性化的选材 6、个性化的构思   7、个性化的开头 8、个性化的结尾   9、个性化的片断 10、个性化的语言   11、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12、个性化的表现手法   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二、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三、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四、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的多少,可以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拟标题的要求:   贴切—题文相符,能涵盖内容   简明—文字简短,能突出中心   新颖—别出心裁,能吸引眼球   创造性拟题的技巧:   1、 修辞法:可用比喻、拟人、对偶、顶真、设问……   2、借用或化用法:借它山之石,来包装润色自己的文章。巧妙借用或化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名句、俗语、歌词、广告词、文学作品、影视剧题目……   3、故作玄虚法   4、逆向拟题法   5、并列组合法 :《亲情与明理》   6、故事新编   7、表明文章所采用的独特体裁 :《给妈妈的一封信》   主题的要求和作用   主题的基本要求:正确,集中。   主题作用:文章的主题似灯塔,写作的故事材料就是大海,笔下的人物事件就是海上漂流的船只。 没有一个主题的指引,大海翻腾,船只就会迷失航向。   千树万树梨花开——选择个性化文体   目前作文体式的创新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文学性的体裁,它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童话、寓言、故事这一类文学性较强的文体。   另一类是各种应用性的文体,如日记、书信、自传、说明书、广告、 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下载入党申请书 下载入党申请书范文下载下载入党申请书民事再审申请书免费下载 、访谈录、辩论词等等。   个性化的选材   1.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 2.选择真实的材料   3.选择有意义的材料 4.选择典型的材料   5.选择新颖的材料 6.选择生动有趣的材料   7.在平凡中选择出众的材料 8.从反面选择材料   个性化的构思   记叙文构思六“一”诀:   1.一槌定音的开头。如朱德《回记我的母亲》   2.一线串珠的结构。如魏巍《我的老师》   3.一波三折的情节。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4.一字传神的细节。如鲁迅《孔乙己》   5.一语反复的扣题。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6.一箭双雕的收尾。如《驿路梨花》   议论文构思三种基本形式:   1、“平列法”(即多方并列论证式)   2、“纵深法”(即层层深入论证式亦即层进式)   3、“ 总分法”(即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式)   上述三种构思形式,是前人作文千百年来总结的理论,是议论文构思的“基本型”或曰“经典型”。用这些构思形式来指导议论文写作是符合写作规律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不能轻率地指斥为“ 八股”。      《亲情》话题之《给妈妈的一封信》个性化开头示例   妈妈:   我已经17岁了,但今天是第一次在写下“妈妈”这两个字时,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汹涌的潮水一次次的冲击着我记忆的沙滩,带来一枚枚或远或近的贝壳。我捡了起来,放在耳边,想听那大海的声音,泪,却止不住的在眼里打滚——我听到的全是您一遍遍的呼唤,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母爱是我走出家门,踏上求学之路的时候。   (点评:用书信的形式方便感情的抒发。文章开头用“潮水”比喻心潮起伏的情景,用“贝壳”比喻如烟的往事,形象地表述出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和感谢之情。)   《亲情》话题之《给妈妈的一封信》个性化结尾示例   我今天17岁了,但我知道,您对我的爱是无法用17年来衡量的。如果大海能够带来你的呼唤,那我希望它也能带去一个女儿对母亲这17年来养育之恩的感激,带去我给你的问候:母亲,您辛苦了!   (点评:结尾用充满感恩的心情真挚地倾诉了自己17年来对母亲的感激和愧疚。)   给妈妈的一封信   妈妈:   我已经17岁了,但今天是第一次在写下“妈妈”这两个字时,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汹涌的潮水一次次的冲击着我记忆的沙滩,带来一枚枚或远或近的贝壳。我捡了起来,放在耳边,想听那大海的声音,泪,却止不住的在眼里打滚——我听到的全是您一遍遍的呼唤,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母爱是我走出家门,踏上求学之路的时候。(用书信的形式方便感情的抒发。文章开头用“潮水”比喻心潮起伏的情景,用“贝壳”比喻如烟的往事,形象地表述出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和感谢之情。)   临行时,隔着车窗,我听不到您的叮咛,但能读得懂你的眼神。你在向我挥手的刹那,就潸然泪下了。我还来不及弄懂为什么,泪也成串地洒落在衣袖上。你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是母爱的诠释吗?“儿行千里母担忧”,就算我只离开你一步,你也会在多少个梦中惊醒,惦记不在身边的我!   回家对于我来说是学习之外最大最快乐的一件事。去年暑假回家时,已是夜里12点多,街上行人稀落。同行的几位同学都饿了,大家决定先去吃饭,否则回到家还要麻烦父母。可不知为什么,大家都没什么胃口,才坐下10来分钟就坐不住了,都说,走,回家去!(用具体的细节表现对家的思念,对母亲的思念。)   远远的,我看到家里的灯亮着,一定是你给我亮着的。离家越来越近了,我看到了我这辈子无法忘记的一幕——你站在窗前,身体向前倾着,脸向着我回家的路。你似乎听到了动静,头伸得更长了……我不知道,您这样等已经等了多久。   回程的路上,大家谈起这几天的感受。出乎我的意料,每个人回家遇到的情景都惊人的相似:母亲在窗前或门口翘首以待!饭菜摆了一桌!而我们所做的也如出一辙——没有说一句感激的话,把一桌饭菜全都吃光。   有一次您来学校看我,我在您的手袋里发现了2只番茄,我很是不解,这么长的路,妈妈为什么要带这么易烂的东西呢?您很平静地说:“你看我,昨天晚上才记起来,你一向喜欢吃番茄,家里就这么2个,要不我就多带点了……”(这句话很有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我背过脸,悄悄的拭着无法控制的泪。   妈妈,我有时会忘记您的生日,但您却永远记得,总会在我生日那天送上一份别致的礼物;我有时会对您的唠叨感到厌烦,但您却连我们的只字片语都记忆深刻;我有时可能还会误解您的大爱,但您却从没有停止过对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妈妈,你能原谅我过去的不是吗?(用对比写同一件事母亲和自己的不同表现再次体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我今天17岁了,但我知道,您对我的爱是无法用17年来衡量的。如果大海能够带来你的呼唤,那我希望它也能带去一个女儿对母亲这17年来养育之恩的感激,带去我给你的问候:母亲,您辛苦了!   此致   敬礼!   女儿:六天   五月十六日   【赏析品评】文章用充满感恩的心情回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选取事例典型,细节描写渲染了感情气氛,真挚地倾诉了自己17年来对母亲的感激和愧疚。   阳光下的守望   我见过一位母亲,一个在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早已狼藉着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将她的衣衫浸染得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雕像。   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小声嗫嚅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没人笑她痴,没有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的茶摊,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半个小时,也许是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了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大家:“看我怎么弄醒她。”   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学生下考场了。”   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故事抵得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联想和想象   教学目标:   1 看到某一现象或听到某一议论,能迅速联想到与之相似或相反的事或道理   2 受某一事物的触动,能迅速在头脑中编制相关的图景,场面或故事   3 能围绕某一主题,把想到的或新编织的内容组成一篇具有较高水平的文章   教学重点: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目标3   教法学法:讲练结合,文章例析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制作、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知道,在生活和阅读中获得的东西通过深入思考,通过感悟才能成为作文的材料,那么,如何在作文中表现你对生活独特的主观感受呢?联想和想象就是两种主要手段。   什么是联想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古时候一个商人在一次和家人吃午饭时,窗外忽然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这么大的雪在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在瞪着眼睛往外看,商人乘机问:“你们看这飘飘的雪花像什么?”他的儿子说:“撒盐空中。”他的女儿说:“柳絮因风起。”这里他儿子把飘飘而落的雪花比作盐粒,女儿则把它比作柳絮,无论是盐还是柳絮,都是他们因眼前的雪花而想到的,这就是联想(投影仪出示联想定义: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有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的思维活动。)   那么,他女儿和儿子的联想哪一个更好些呢?(可组织学生讨论几分钟)相信许多同学都感觉到了,沉甸甸的盐粒除了形状和颜色与雪花相似之外,再无共同之处,他儿子的联想一般。而“柳絮因风起”则传神的描绘出了雪花轻柔飞旋之状,轻灵而美丽,女儿的联想独特深刻。所以说,联想人皆有之,但是深度,广度,层次很不一样,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力不同决定了这点,而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点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畅通了。”这点又指出联想的另一要点:知识的积累。   很多同学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往往不是记忆仓库里没有材料,而是不能浮想连翩,不能有题目或材料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世上万事万物都有许许多多的联系点,关键是找到恰当的一点,接好电路。   二、讨论:   你看到雪时,会联想到些什么呢?   那么什么又是想象呢?   (老师在黑板上画个圆)比如说这个圆,我把它看成是一轮满月,然后以满月为重点,在旁边用云彩,树梢,人作为陪衬(同时在圆旁边画上云彩,树梢,人),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我在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那就是一篇想象作文了。   请同学把老师画的图画用语言组织出来。   圆还可以想象成许多东西,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院想象成另一物体,用笔画出来。   可参考情景:   圆是苹果,苹果落下,牛顿发现第一定律。   圆是足球,球门前特写,进求的精彩瞬间。   圆是气球,儿童在放飞理想。   圆是落日,下面是黄沙长河,“长河落日圆。”   这就是想象,就是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过去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的过程。是表现你生活独特的主观感受的另一种重要的方法(投影仪出示想象定义)。   很多同学的作文只是罗列大而空的情节,只有表示抽象事物的词汇,无生动鲜明的形象,无丰富具体的细节,内容干瘪,文章缺少深度,语言缺少活力,探究起原因,许多是大家在观察和写作时没能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其实,作文需要创造思维,创造思维的核心是想象力,不只是科幻式虚构故事的想象作文需要想象力,其他类型的作文也需要想象力的加如,写作中如能充分运用想象,有利于拓展写作思路,使我们“看得”更广远,更深,使平凡的事物神采飞扬,师普通的形象耐人寻味,使文章更富感染力,表现力。   三、练习:   根据下列两种情况,以 “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或一个故事。   情景一:教堂 囚犯 歌声   情景二:广场 女郎 歌声    学会沟通   教学目标:   1. 熟悉语言表达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学会沟通,语言表达要做到简明得体。   教学重点:学会沟通,理解影响语言表达的因素。   教学难点:目标2   教法学法:讲练结合,文章例析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制作、多媒体展示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说话不得体的事例,屡见不鲜。某公司要招聘一文秘人员。广告一出,应者如云。一女大学生递上自荐书,主考官边看自荐书,边自言自语地笑说,“啊,身高一米六五?穿上高跟鞋恐怕比我个头都高啦。”女生笑说,“别悲观,浓缩是精品嘛!”如此戏语,令主考官哭笑不得。   女生本想借潘长江小品中的台词开个玩笑,可惜搞错了对象。作为应聘者,不论从哪个角度讲,说这样的话都是欠妥的。   这是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对话中,写作中也同样有类似这样的笑话:   一学生在记叙文《变迁》中这样写:……阿婆笑着对我说:“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家的生活日益美满。虽年高体弱,再不从事田间劳动了,然而干些家务还是精神抖擞的。”这几句话中的“日益美满”、“年高体弱”、“虽……然而”、“精神抖擞”等词语,用得不妥当,不符合阿婆的身份口吻,不易为读者接受。   写作文本是为了真诚表达、善意沟通,是为了以心换心,实现相互的了解和沟通,无论是说话还是书面表达,有效的沟通最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沟通呢?   二.有效沟通   写作是为了真诚表达、善意沟通,实际上是一个用书面形式传递信息与对方交流的过程,要使交流产生预期的效果,也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有效”,那么作者必须心里装着相应的读者,具有与读者沟通的意识,了解必要的沟通方法。那么写作时我们应注意哪些事项的呢?   我们与人沟通的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言辞沟通,以文字来传达。另一种是非言辞沟通,以身体动作、姿势、语调或声音变化来传达。而我们这里特对以文字来表达的书面表达应注意的方方面面作个简介,以便抛砖引玉。   ⑴首先要了解你的沟通对象。根据对象情况确定表达重点。   从信息传播角度,我们把信息分为“必要信息”和“冗余信息”。从沟通而论,“必要信息”有两类,一类是对方不知道的,你必须交待清楚,另一类则是根据作者的意图,特别突出强调的内容,这都属于“必要信息”之列,在表达交流中,“必要信息”是必须向读者加以介绍的。   另外,你写作中的对象决定表达重点。这里的“对象”包括文章中的人物以及读者;“表达重点”包含两方面的意思:重点内容和重点表达方式。同时,写作者的视角、身份和表达重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读者而变,叙述角度、表达内容、形式也会相应而变。教材中所引的“许燕淑效应”三篇文章,话题相同,但因读者不同,叙述角度、表达内容和方式也不各不相同。第一篇属于“公开信”范畴,意在向全社会募捐。所以它要讲清楚事情的原委,突出了年轻生命的珍贵,国家培养大学生的不易,并且特别强调了高效医疗费与学生家庭状况的对比,使读者了解到真实 的前因后果,是使他们慷慨解囊的基石。“呼吁书”重在“呼吁”,所以抒情因素的作用既节制有度,又要动之以情,深挚感人。“庞大的数字”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倾家荡产”构成强烈的对比,“眼睁睁看她死去”略加渲染,撞击着人们的良知与同情心。   第二篇是由于和患病同学本人交流,所以病情自然避而不谈,而重在对她进行激励,而且激励的切入点和材料用的又是她本人的情况――其中关键词在于“顽强”,现身说法自然更为有效。作者与患病同学是挚友,说的是“心里话”,所以话语亲切,娓娓而谈。   第三篇的对象是患者的父母,重心在于让他们安心,所以叙述重心有二:募捐的情况,治疗医院的条件和治疗前景的展望。前者会让患者家属感觉有许多人和他,们一起为孩子牵肠挂肚,感觉到温暖。后者虽然着墨不多,但切中根本,“全国第一流的大医院”“治愈率很高”等话语,是他们最希望知道的。除去围绕中心选裁外,语言通俗易懂,称谓得体,效果显著。   (2)对象决定措辞   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尊重读者”的原则。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与读者的关系来确定措辞,二是语体问题,它们共同的衡量标准是得体。我们下面就着重谈谈语言的得体问题。   在运用语言时,根据与读者的关系选取相应的语言至关重要,包括语气、称谓、谦辞,看似无关紧要,但却又是实现交流与沟通必不可少的因素。那么怎样做到语言得体呢?   语言表达的得体指能够根据交际的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言表达的得体就是要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内部语境(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有人通俗地说,所谓得体就是根据需要说相应的话。这是很有道理的。   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较高要求。它牵涉的问题很多,这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作简要说明。所谓话语得体,就是要说符合场合、对象、时间等方面的话。注意交际时语言环境的诸多因素,合理地选择、运用语言,使信息传送的渠道畅通,使之成为“有效”沟通。   1.所说话的内容与当时的场合要一致   场合,即交际的环境。. 交际的场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氛围等。这里主要说氛围。交际的场合各种各样,有喜庆、哀伤之分,有庄重、轻松之别,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语言表达要与环境气氛相协调。在喜庆的场合谈令人伤感的话,在庄重的氛围中“搞笑”,都是不得体的。 喜庆的场合要轻松,哀伤的场合要庄重。   例.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得体的一组是( )(06安徽卷)   【情境1】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   【情境2】某同学正在发言,你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   A.对不起,已经超时了。 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B.对不起,已经超时了。 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C.已经超时了,对不起。 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D.已经超时了,对不起。 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解析]场合,即交际的环境。正式场合,用语要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庄重;日常生活,用语要亲切、自然灵活。场合不同了,用语也必须因地而异,讲究分寸。一般情况下,表示礼貌、歉意的话放在句子的前面,打断别人的话要礼貌、委婉。本题CD两项先说“已经超时了”感觉生硬,A项先说“你停一下”不够委婉,正确答案B。   2、看准对象礼貌尊重,身份关系符合   交际对象有性别、年龄、身份、经历、文化背景等具体因素。在运用语言作文交际时,应该切合实际。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什么说什么话。摒弃处世圆滑这一点,从语言表达上说,肯定是必要的。   汉语中不少词是有明显的倾向性,有的用于自谦,称为谦词;有的用于对他人表示敬意,称为敬词,这一类词语要正确使用,否则会闹出笑话。   例:2006年4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回到福建祭祖,请你以福建学子的身份写一段真切自然,简洁得体的欢迎辞。(不得出现与考生真实身份有关的人名、市县名及山水地理名等信息;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应用文写作,出题扣紧了形势,事件是06年发生的一件大事,考生们并不陌生,况且是发生在本土上的事件,做起来就更有一种亲切感。再了解一下欢迎辞:欢迎辞是迎接宾客时应酬用的讲话稿。客人来了由主人出面表示欢迎,这些话就称为欢迎辞。因为欢迎辞是出于礼仪的需要而使用的,因此要十分注意礼貌。第一,称呼要用尊称,一般都在姓名前面加头衔或表示亲切的语词,如“尊敬的”“亲爱的”“敬爱的”等。称对方姓名要用全名,不能用省称、代称,更不能叫小名和绰号。第二,感情要真挚。生疏的客人初次见面免不了要客套几句,但不能满纸都是客套话。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光讲客套话,会使对方感到虚伪。如果是老朋友见面或惜别,则应废除客套,推心置腹,真诚相间。第三,要巧妙地表达自己的原则立场。从这个单位到那个单位去做客,从这个国家到那个国家去访问,欢迎者与被欢迎的人,,都各自代表自己的单位或国家讲话。在某些场合,既要婉转的方式巧妙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因此在措辞上要特别慎重,不能信口开河。第四,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不讲对方忌讳的内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民,都有其特殊的风俗习惯,事先应加以了解,不能触犯对方的忌讳,以免引起不快。第五,篇幅要简短,语言要精确,语气要热情、友好、礼貌。   示例:尊敬的连战先生,我们福建学子热烈欢迎您回乡祭祖,愿您“寻根之旅”顺利、圆满和愉快,期盼您和家人常回家看看。意思答对即可   3、文体与语体要做到和谐统一   不同文体、语体有不同的语言特点,选择何种语体色彩的词,首先和交际场合有关,同时也与说话人的文化修养有关。写文章时如何恰当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体呢?   比如:记叙文是文章的一种体裁,是以情动人的,文章所传递给读者的情感是能否打动读者的关键,而情感的载体主要是语言。我们不妨来讲一个故事:“春风给巴黎抹上了一层新绿,圣马丁教学附近游客如云,一位著名的诗人看见一位老妇人木然地站着,她衣衫褴褛,等待游人的施舍。老人旁边立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游人熟视无睹,诗人走到老人跟前用一块新牌子替换了老人的旧牌子,上面写着:春天来了,各位先生、女士来到这里尽情享受美景,一定很快乐,但我却不能,因为我什么也看不见。”情况果然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游客纷纷解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口语表达的情感力量确是神奇的,无与伦比的,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口语,对表达主题确实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议论文中语言的特点是要地反映客观事物或证明观点,措词必须严密,是以理服人的,写作时往往有时会忽视这一点。如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句话:“自古英雄出寒家,大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都是出身寒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此话欠严密,因为事实上有些有事业上有建树的人并非出自寒家,出自寒家只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并非唯一现象,由于措词不严密,道理使人难以信服。   语言是传递感情的载体,文章中的语言是表达主题的媒介,在记叙文中生动活泼、简短明白的语言,能以情动人,反之则会枯燥无味。如“风铃”一文中,“夜色阑珊也好,夜幕蒙蒙也罢,总有不绝如缕的轻风消然而至,于是风铃那清脆悦耳的音符便落英缤纷般飘飘洒洒地滴落在窗前,一次次淡淡地弹入我的耳膜。”道出这串风铃是友谊的见证,而这友谊经历了“风雨”的考验,弥足珍贵。   议论文中的语言要求以严密为基础,如一篇题为“水火岂不相容”中,开头有这么一句“水火互不相容”,文章的结尾却是“由此可见,在一定条件下,水火不是互不相容,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水岂止助燃,还可以作为燃料哩!”这里强调了在“一定条件下”,这样观点就明确了,内容说得清楚明白。   (3) 总结方法规律:书面表达要符合语境,巧妙用语。   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虽然属于交际中的两个不同的过程,但却受制于同一个因素:语言环境,也就是语境。   语境是一个修辞范畴的问题。平常说语境,一般是指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说话的上下文等,主要是语言活动的现场,通常称为狭义的语言环境。此外,使用语言的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使用者的职业、性格、修养、习惯等,也属于使用语言的环境,与狭义语境相对应,通常称为广义的语言环境。   狭义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影响最大。同样一句话,在这个场合由这个人说出,与在另外一个场合同样由这个人说出,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同样一个意思,在这个场合对这个对象说,与同样在这个场合对另外一个对象说,使用的语言也可能不同。一般来说,在口语交际中,有了狭义的语境,再加上谈话时的一些辅助性的非语言手段,如表情、手势、态度、语调等,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并不难。但是把语言写到书面上就不同了,孤立的一句话,如“你怎么回来的这么晚呀?”就很难理解:是谁对谁说的?是有疑而问,还是责备、爱护?这时就要依靠狭义的现实语境来理解。   广义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也有较大的影响。比如一个人说话粗声粗气,可能有几种情况:(1)对对方有意见;(2)刚刚生完气,心情还没有平定下来;(3)性格、语言习惯就是这样,等等。到底是在哪一种情况下说的,话语表达的是哪一种意思,需要根据广义的语言环境去理解。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朱自清《荷塘月色》)   ②“要是书店愿意的话,”他说,“我看倒可以连同批语一起印出去。……”   “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唐《琐忆》)   例①的路怎么会“寂寞”呢?这就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那是1927年,大革命刚刚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作者对黑暗现实不满,幻想能够逃避,在苦闷中彷徨。“寂寞”一词正是作者当时这种心境的写照。例②是真的说那个批语“留芳”吗?结合上文“我”的态度(“我一时气极,带着发还的原稿去见鲁迅先生”)和鲁迅先生的议论(“骗子的行当,”鲁迅先生说,“总要干得像个骗子呀。”),这里用的显然是反语,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政权的厌恶和嘲讽。   我们了解了写作中影响语言表达的各个因素以后,在以后的写作交流中就应把写作当成心灵沟通的桥梁,注意有效表达,运用个性的思维方式,就能写出个性化的作品。 第二章 材料的使用与处理    “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 ——写作素材的发掘与整理   教学目标:   明确一个道理:写作素材来源于平平淡淡的生活。   整理随笔、作文,发掘整理写作素材,列一份自己成长记录的清单。   教学重点:   结合自己的随笔和作文,发掘、整理写作素材。   教学难点:   写作文要善于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法学法:讲练结合,文章例析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制作、多媒体展示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听到有些同学们抱怨:“我的生活太枯燥、太平凡,没什么可写的。”   是的,我们的生活有时真的非常平淡,日子也似乎总是在周而复始,可有谁能整天都生活在鲜花和掌声中呢?罗丹说得好: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具备了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我们就会深入地感悟生活,探索生活的意义,那么,我们在作文的时候,就不会感觉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的了。   因此,我想:我们最大的问题倒不是生活是否平淡,而是在平淡的生活中能否发现有价值的东西。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生活,去挖掘生活中的美。   (板书课题)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写作素材的发掘和整理   那么,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美的、有价值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自己手中的材料。这三篇文章都是我们同龄人的习作,请同学们任选两篇,看看小作者在平淡的生活中究竟发现了哪些美的、有价值的东西?   二、学生默读印发的材料《谜》、《少年初识悔滋味》、《握手》。   谜   这几天,奶奶尽管白天跟原来没什么变化,可一吃完晚饭,就有些魂不守舍,转眼便不见了踪影,有时直到深夜十一二点钟才回来,而且满身是汗。爸爸、妈妈问她到哪儿去了,奶奶总是说去串门了。爸、妈见奶奶不肯说实话,也不便追问。但我爱“刨根见底”,想当一次“侦探”,揭开这个全家人都想知道的“谜”。   这天,奶奶跟往常一样,吃完晚饭,收拾好碗筷,把手、脸得干干净净后,便走进了她的房间。我蹑手蹑脚跟了上去,从门缝一瞧,只见奶奶把头发重新梳了一遍。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尘,换了双网球鞋,就要出门,我赶忙走到沙发前坐下,随手拿了一本书装模作样地看。不一会儿奶奶出来对妈妈说:“秋兰,我出去一下。”也不等妈妈答应就走了。我赶紧尾随上去。   朦胧月光,照着大地,闪烁的星星在美丽的夜空里眨着眼睛。奶奶在前面走,我在后面可吃了苦头,走快了容易被奶奶发现,走慢了怕跟不上奶奶。所以不一会儿,汗珠从我额上滚落下来。终于奶奶来到“老干部活动中心”,我迷惑不解,奶奶怎会到这儿来?只听里面传来一阵轻松愉快的迪斯科乐曲声,还有人影在闪动,他们在干什么?好奇心驱使我走到门前,不看不要紧,一看倒使我了吃一惊,原来他们在跳迪斯科,里面不是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而是年过花甲,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老爷爷。再仔细看,他们还跳得真带劲,他们扭着腰,转着身子……我看见了奶奶,她也跳得起劲,那爬满了皱纹的脸笑开了花,我暗暗笑起来:好个奶奶,学跳老年迪斯科还瞒着我们,看我怎么揭穿您的秘密。我飞快跑回家,把我所看到的一切都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都笑了,说我这个“侦探”还不错。   星期六晚上,我提议开一个周末晚会,马上得到全家人的赞同。我学着电视主持人的样子走到屋子中间:“本次晚会的第一个节目,由奶奶给大家跳段迪斯科。”我们都豉起掌,奶奶的脸一下红了,说:“我怎么会跳迪斯科。”“奶奶,您就别谦虚了,谁不知您是个跳舞迷。”“我不会,就是会也不跳。”奶奶板起脸一本正经地说。“妈,跳迪斯科有好处的,它有益于身心健康,是老年人锻炼身体的好办法,你瞧电视上都提倡跳。”奶奶的脸没有先前绷得那样紧了。爸爸接着说:“秋兰说得对,妈您就放心地跳,我们不会阻拦您的。”我见奶奶绷着的脸完全展开了,就趁热打铁:“奶奶,现在您该明白了吧,您最近晚上总说出去串门……”我说到这里,故意停一停,向奶奶投去神秘的一笑,“其实您根本没去串门,而是到‘老干部活动中心’跳迪斯科去了。好,现在由我们的舞星上台表演。”几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奶奶也笑着站起来。我拿起事先准备好的磁带放进收音机里,按下键钮,奶奶跳了起来,随着动感的音乐声,我们一家人情不自禁都跟着跳了起来……   激越铿锵的迪斯科乐曲,热情畅快的欢歌笑话,伴着奶奶和我们度过一个难忘的周末之夜。   握手   当一个男生提出要和我握手时,我犹豫了。那时,我才发现自己所谓的纯真也只不过是掩饰内心复杂的一个幌子。   事情发生在周五的大课间。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男生们被憋得不知应该干什么。女生们则仨一群,俩一伙地聊那永远也聊不完的闲天儿。我坐在座位上无所事事,这时,同桌的他走过来问我:“下盘棋怎么样?”我爽快地答应了。   棋子在无声无息地走着,我们俩谁也不多说一句话。由于技高一筹,我最终赢了这盘棋。我虽不露声色,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也没有了再玩下去的兴致,事情到这也该结束了。   然而,他却摆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表现得很有男子汉的绅士风度,大度地笑着说:“还是你厉害,友谊第一,咱们握个手吧!”于是,便伸出了他那又粗又大的手。顿时,我被这意想不到的一幕惊呆了。也许对别人来说,“握手”只是小菜一碟,没什么了不起的。可对腼腆内向的我来说,那简直不可思议。先前的爽快一下子荡然无存,我呆头木鸡,脑子里在飞速地旋转。一句“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突然在耳畔响起,我好像捞到了一根救命草。另外,他一股难以捉摸的笑容令我迟疑---不能分辨那是友善的笑还是诡秘的笑。我甚至不敢想象从我的手与他的手握紧的一刻起,别人会怎么看我们,那些“精明”的人会怎么样“小题大作”地宣扬与夸张这一简单的动作。   为了“声誉”和“形象”,我决定不握手:可我又担心这样也许会伤害彼此那纯真的感情和心灵。那一刻,我的脑子里一片混乱,心口紧张得透不过气来。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秒钟,我竟然觉得那么漫长。直到他把擎着的手放下,我才如释重负地松弛了下来。我面带愧疚地向他笑了笑,笑得那么不自然。他依旧冲着我笑,然而那是一种什么笑,我不得而知。“握手”这样一个表示友好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怎么被我弄得如此复杂?是我防人之心太重,还是我受积习影响太深?我怎么能制造出那么多潜台词!   外面的雨还在下,我却渐渐清醒了:我是自私的,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伤害了另一个人。   君子坦荡荡,握握手又有何妨?   少年初识悔滋味   自从帮家以后,每天都乘车回于家和学校之间。那天,下着大雨。我很幸运地找到了一个门边靠窗的座位。放下沉甸甸的书包,大大舒了口气,看看车窗外的雨景,再瞧瞧车厢中人们一个个你挤我,我压你,心中居然还有些幸灾乐祸。   车门又开了,我注意到一个步履有些蹒跚的人,他既不驼背,也不拄拐杖,但一头很显眼的银发暗示着他的年岁,我暗自祈祷着,可最令我痛的事还是发生了。他挤进车厢内,就站在了我身旁。天啊!真麻烦!让座吧,我可是要乘到终点站的呀!那么挤的车厢,这么重的书包……,不让吧,心里总有个疙瘩。每当听别人说自己没让座给老人或亲眼看到车上有老人站在年轻人的座位旁,心里总会免不了骂他们自私,可如今……不管了,谁爱主谁就去让吧,我可不那么崇高。   我将脸不自觉地向窗外偏去,不敢正视老人。我的心缩在一个小小的低落,不敢出来,怕受良知的审判。似乎觉得有许许多多双眼睛带着嘲讽盯着我。我的脸火辣辣的,眼睛看着窗外,但心却受着谴责。   不知为什么,还是不自觉地看了他一眼,发现他的裤子上映有斑斑水渍。我心里明白,这样冷的天,湿裤子被风一吹,浑身会感到冰凉,于是下意识地看了一眼的自己裤子,依旧是干的,怎么会?他的伞就在我腿旁。我有些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他莞尔一笑,笑中带着慈祥的老人特有的各蔼。我明白,原来他把伞贴在自己身旁,生怕水渍溅在我身上。   一刹那间,似乎是良心发现,我倏地站起来,我知道用这种方法弥补心中的愧意很傻,但此时此刻却无法可想。他却还是笑,说下站他就到了,让我坐。还说一天学习下来一定很累吧,我只能默然点头,愧疚的泪珠在眼眶中打转。   不知他何时下的车,也不知自己是怎么回家的,只知道以后的车上我都寻觅着那个身影,虽然心中感到再也找不着了。也许做错事,老天都会给你一个小小的惩罚,我得到的,便是埋在心底永远也挥不掉的一份愧疚。   如果能够重来,我一定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   三、分别请三位同学用最简捷的语言说说三篇文章所体现出的生活的价值和美。   (1)生1:《迷》这篇文章反应了在当今社会老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晚辈们应该关心和支持老年人多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我认为这就是一种“美”--在家庭中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支持。   师:那么,我们同学自己家里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吗?   生:有。我奶奶也曾经每天早晨起来公园打木兰拳,我们全家都很支持奶奶,爸爸说:“只要奶奶高兴,我们全家人就都高兴!”   师:可见,多姿多彩的家庭生活(板书)是我们写作素材一个重要来源。这是《迷》给我们的启示。父母是我们避风的港湾,相信在家庭中曾经发生过并将继续发生各种各样蕴藏着真、善、美的感人故事!   生2:《握手》一文写了男女同学间本该纯洁无邪的感情却由于“我”的陋见,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伤害了另一个人。我为这个同学的行为和想法而感到羞耻。这篇文章反应了同学之间交往应该大方自然,不应该为自己纯洁的学生生活蒙上阴影。它倡导的是同学之间那种健康文明的正常交往。   师:我们的校园生活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吗?   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   老师,我们班同学一看到男生与女生多说几话就开始议论,让人家非常难堪……   老师,我们班的同学总是拿***同学和***同学开玩笑,吓得他们都不敢说话了……   就是,同学之间就应该正常交往,不要总把人往坏处想嘛!……   师:那么,同学之间就没有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例子吗?   生:当然有了,上次上体育课,***同学晕倒,大家就非常着急,又是给她喝水,又是去找老师,还有的同学用自己的手机给她爸爸打电话呢?……   师:可见,我们的校园生活(板书)记录着我们成长的的点点滴滴,还真有许多可写之处呢!   (3)生3;《少年初识悔滋味》写了“我”在乘车时,虽然接受着良心的审判,但没有为一位老爷爷让座的事,而老爷爷反而担心雨水会浸到我身上,一直将雨伞紧紧地靠在自己的裤腿上,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和自私。
本文档为【《文章写作与修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6700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1KB
软件:Word
页数:31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1-11-04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