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工作概论笔记

社会工作概论笔记

举报
开通vip

社会工作概论笔记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⑴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⑵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   2、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

社会工作概论笔记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⑴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⑵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   2、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3、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⑴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⑵人类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关注扩大着社会工作领域   4、社会工作的领域:⑴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①按服务对象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②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⑵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②就业方面的问题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⑶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   5、社会工作内涵: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   6、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7、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   8、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狭义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是指对社会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服务支持。   9、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10、社会工作的要素:⑴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⑵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⑶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⑷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11、社会工作形态的变化:⑴最初形态是:慈善性、分散化、非职业性和非专业化⑵现代形态是:理性化、组织化、职业化和专业化   12、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⑴在社会上占主流地位的普通社会工作⑵社会福利部门所从事的社会工作⑶新出现的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功能   1、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2、社会工作者的特征:⑴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⑵他们是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而不是行政官员⑶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方法,这些方法可能是由国际通则所确定的,也可能是根据本地经验发展出来的。   3、助人过程特征:⑴是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⑵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⑶是不对称互动①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差异②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③合作促成力量的不对称。   4、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地位:居于主动的甚至是支配的地位。   5、社会角色:是社会学的感念,它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或者说,它是反映社会位置的一套行为模式。   6、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人   7、功能:指的是某种结构所发挥的作用,它既表现为过程,也表现为结果,即有多重涵义。   8、功能的类型:⑴终极功能与中间功能:行动对其他部分和整体的最终影响是终极功能;而其中间状态即是中间功能⑵正功能与反功能:部分对于整体的作用肯定是正面的、支持的、整合性的是正功能;部分对于整体的作用并非具有建设性,而是相反的情况是反功能⑶显功能与潜功能:明显的、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是显功能;未被预期也未被认识到的后果是潜功能   9、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⑴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⑵救难⑶解困⑷发展   10、社会秩序对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⑴社会秩序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正常生活的条件⑵社会秩序为获取福利提供了制度化的途径   11、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⑴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⑵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⑶通过实施和修订社会政策维持社会稳定   12、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务的实务模式,他是对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经验总结。经过环节:接触问题——进一步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服务——终结   13、社会工作组织模式: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如何组织和运用社会资源去实施社会工作,提供服务。包括:⑴福利服务提供者的组织模式:即服务提供者采取何种组织方式去回应社会的需求,服务的提供是政府组织还是由民间组织⑵受助者求助模式:即有困难者怎样向福利服务提供者请求帮助,是主动求助还是被动,抑或他们并不表达自己的需要⑶资源获取模式:即福利服务提供者如何获得提供服务所必须的资源,他们从哪里获得这些资源和如何获得这些资源,资源来自于政府还是来自于民间是由政府拨付还是需要筹集⑷服务提供模式:是指服务提供者如何将资源传递给服务对象,是通过政府组织系统还是专业服务体系,抑或民间自然系统。   14、典型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社会福利服务的提供方式:政府提供、民间机构提供、社区共同体提供   15、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福利服务和社会工作采取行政化组织模式的表现:⑴国家将社会成员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福利服务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由国家拨付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资金。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服务所需资金没有其他来源⑵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依赖国家的统一政策对有困难的成员提供各种资助⑶在提供福利服务和帮助的过程中,行政部门与工会、共青团及妇联等群众团体一起通过行政程序并借助于思想工作对有困难的成员进行帮扶⑷这些福利服务及解困工作被当作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而列入工作议程⑸执行服务及解困工作任务的是国家干部,他们有本行业的经验,特别是思想工作的经验,而缺乏社会工作专业训练。   16、中国体制改革的特点:⑴整体性⑵渐进性⑶非同步性⑷计划性与自发性并存   17、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提供模式的结构特征:⑴不同模式并存⑵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并存⑶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倚重⑷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1、早期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价值观:⑴犹太哲学家蒙尼兹总结了8个层次的博爱行为①勉强并后悔的施舍。这是手的并不是心的礼物②高兴的施舍,但这种施舍的数量与痛苦者的痛苦不相称③高兴的并相称的施舍,它伴有贫困者的企求④高兴的、相称的甚至是没有企求的施舍,这种施舍将礼物放在穷人的手中,引起他们的痛苦和羞耻感⑤痛苦者接受捐赠品,并让他们知道谁是捐赠者,但是不让他们认识⑥痛苦者接受捐赠品,但是不知道谁是捐赠者⑦捐赠者和被救济的人彼此互不知晓⑧预先提供捐赠,使一个身处逆境的人能过上一种充实的生活而不至于沦落到被人救济的地步⑵基督教在12个领域里从事慈善工作:照顾寡妇、孤儿、病人、穷人、残疾人、囚犯、俘虏、奴隶、难民,埋葬死亡的穷人,提供就业服务和为需要者提供饭食   2、布雷格和施培特提出判断是否操纵的四个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谁受益、活动的目的、问题的实质和行动的性质   3、华里提出了关于操纵必须满足的四个条件:⑴如果A不干预B的生活方式,A的选择或A对这种选择的坚持力量将会完全不一样⑵A限制B,使B做出特定的有利于A选择的可能性增加⑶B没有感觉到或不理解A的影响⑷A和B的道德代理人,A对B的结构性取舍结果负有道德性的责任   4、韦利提出评价家长制作风的标准:⑴对一个人自由选择生活计划的干预不应该严厉⑵干预包含对那个计划中某些成分的偏爱与支持⑶计划中明显存在着由于当事人没能力决定其自己的目标因而必然会导致某种失败的理由   5、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新教理论、人道主义和社会福利观念   6、根据基斯—鲁卡斯的研究,新教理论包含基本假设为:⑴人要为他们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负责⑵人性基本上是罪恶的,但是它可以通过一种意志行动来克服⑶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艰苦工作实现物质繁荣⑷社会的主要目的是维持使物质繁荣成为可能的法律和程序⑸不成功或越轨的人不应受到帮助,虽然应该做出有限度的努力,以便恢复或激发这些失意者为了他们自己更加努力的工作⑹对变迁的主要激励是在经济或物质方面发现奖赏和惩罚   7、人道主义的历史功绩:⑴直接触发了16世纪的宗教改革,动摇了中世纪封建统治的基础⑵人道主义和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⑶弘扬了科学和理性的光辉,促进了科学和社会的进步⑷以抽象的形式提出了“人”、“人权”、“人性”和人道等概念。这些不仅是反对封建宗教文化的锐利武器,而且构成了人类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进一步推动文化发展和思想进步所必须的营养材料   8、人道主义组成部分:⑴哲学上的人本部分,它是以人为本位的,而不是以神或者别的什么东西为本位⑵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人道主义是自由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⑶政治上的民主主义,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论基础⑷伦理上的人道主义,承认人与生俱来的一切权利,包括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公民等方面的全部权利   9、人道主义—实证主义—乌托邦信仰体系(HPU)包括假设:⑴社会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人的物质和情感需要⑵如果人的需要被满足,按照HPU体系所使用的词汇,那么人就会获得善良、成熟、正义或生产的状态,通过它们,人和其社会的大部分问题都将得到解决⑶一般说来阻碍人获得这种状态的是个人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按照HPU的描述,这一困难归咎于个人教育的缺乏,他的经济地位,他的童年关系或他的社会环境⑷这些外部环境可以被那些拥有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人,运用“科学方法”所操纵⑸人和社会最终会达到完美的境界   10、社会福利的描述定义范畴:⑴作为非市场经济让渡的 社会福利,它以免费的方式向需要者提供食物和服务⑵作为满足基本需要的社会福利   11、西方社会传统的价值体系:⑴操作定义的价值体系①个人是社会首先要关心的对象②在社会和个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③它们具有相互的社会责任④尽管对每个人来说,他们都具有共同的人类需要,但是每一个人从本质上来说是唯一的,与其他人是不同的⑤民主社会的一个基本属性就是通过积极地参与社会,实现每一个人全部潜能和社会责任假设⑥社会有责任提供各种方式,克服或阻止在个人和环境之间存在的自我实现的张障碍⑵必死台克的价值体系①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②人在生理、智力、情感、社会、审美和精神方面具有天赋的潜能和权③人具有实现其潜能的天生的驱动力和义务④人具有选择的能力,并且由于其有自我实现的义务,他为具有自我决定的权力⑤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并且他有这样被考虑的权利和需要⑥为了其潜能的实现,人有要求合适的手段的权利⑦每一个人需要在其社会提供的权力和社会保证的机会方面和谐发展,以满足他在身体上、心理上、经济上、美学上和精神上的基本需要⑧人的社会活动在其自我实现的斗争中是重要的⑨社会有义务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⑩社会通过其个体成员的贡献有权利变富⑶泰彻的价值体系①每一个人都有作为个人的尊严和价值②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和得到周到的对待③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影响他的决策④每一个人都应该自由发挥他自己的能力和天赋⑤每一个人都应该公平地分享对货物和服务的控制⑥对于为了理性行为所必需的信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完全和自由获得的权利   12、个案工作者不应该做的事项:⑴说服⑵直接改变当事人的态度和行为或操纵他们⑶做一些为了当事人或针对当事人的事情⑷控制和指导当事人⑸忠告,提供没有恳求的计划⑹为当时人承担责任⑺预先决定结论⑻批准或不批准当事人的行为   13、个案工作者应该做的事项:⑴在心理上要主动理解当事人,在帮助当事人自由行动方面外表上要被动⑵引进能够激活当事人的资源⑶创造当事人可以成长的关系环境⑷对当是人的问题给予透视分析⑸提供不带有压力的建议⑹帮助当事人以他们自己的速度活动   14、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原材料:⑴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⑵中国古代社会工作世间的价值观念⑶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   15、中国当代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⑵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⑶优秀传统文化   16、中国社会工作体系内容:⑴社会价值⑵专业价值①敬业②接纳③自决④个别化⑤尊敬人⑶专业伦理①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⒈适当性⒉能力和专业发展⒊服务⒋诚实②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⒈当事人利益的首要性⒉当事人的权利和特权⒊秘密和隐私⒋费用③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⒈尊重、公平和礼貌⒉处理同事的当事人④社会工作者对雇主和雇用组织的伦理责任⒈维持专业正直⒉社区服务⒊发展知识⑷操作守则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1、当代社会理论的四种主要形式:⑴思辨形式⑵分析形式⑶命题形式⑷模型形式   2、个人经验在社会工作中的优缺点:个人经验是社会工作这个人工作经历的总结⑴优点:保留、包含了许多具体的、生动的、丰富的有关案例的个别或特殊信息⑵缺点①由于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经验这类信息在数量与种类上也就有限②经验记忆多是一种表象知识,缺乏深入的探究和说明,因此往往只能使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理论知识在社会工作中的优缺点:是对许许多多个人经验的理性总结⑴优点:解释了许多个人经验中所包含的共性、普遍性、恒常性内容,并且对之加以深入系统的探究和合乎逻辑的说明,使人能把握住对象的本质与内在趋势⑵缺点由于其具有概括性特征而丧失了个人经验中本来包括的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有关对象个性特征的信息   4、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⑴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社会工作者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与与原因⑵根据其对行为与社会问题的性质与成因所做的解释,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工作目标⑶提出一套达到上述目标的实务工作方法、技巧及模式   5、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阶段:⑴“调查”阶段⑵“精神分析学”阶段⑶“精神分析学”与“功能主义者学派”并立的阶段⑷被大卫?豪称之为“获得”的阶段⑸“盘点”阶段⑹“理论统一”阶段⑺“理论归类”阶段   6、“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社会工作理论”的联系和区别: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即是理论中用来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机制进行解释的那部分内容;社会工作的理论是理论中用来对社会工作时间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方法进行说明的那部分的内容。⑴联系①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②他们之间在逻辑上是相互蕴含的⑵区别①内容互不相同②功能互不相同③地位互不相同④与社会工作在联系上的紧密程度互不相同   7、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⑴心理分析学理论⑵认知理论⑶行为主义理论⑷社会系统理论⑸标签理论⑹沟通理论⑺人文主义理论⑻激进的人文主义理论⑼马克思主义理论⑽“增权”或“倡导”理论⑾女权主义理论   8、理论构造中的哲学性背景假设包括:⑴理论构造的抽象水平⑵理论构造中的现实观与价值定位⑶理论构造的概念化程度⑷理论家在理论建构中的视点⑸论构造的模式   9、理论构造中的专业性背景理假设包括:⑴理论与实践的关系⑵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第五章 社会福利制度   1、社会福利定义:从广义上说,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相关服务。从狭义上讲,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   2、社会福利制度的构成要素:资源(物质与金钱)、组织(机构)、人力(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服务人员)、服务对象、外在系统和环境系统等   3、社会福利的二分法:⑴剩余性社会福利与制度性社会福利:剩余性社会福利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的干预必不可少,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制度性的社会福利是指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这种福利不需要通过家计调查来完成,它有利于公民之间实现社会平等,并消除社会差异。⑵积极的(社会)福利与消极的(社会)福利:积极的福利是指福利本身不是单纯为了经济的目标,而是在满足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格发展;消极的福利意味着福利的给予须附带辱化条件,通常接受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标签作用给福利接受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4、公共福利:主要是指由国家提供的、用于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的资源和相关社会服务,其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与社会整合。   5、私人福利:主要是指由市场与家庭提供的用来解决公民个人需要、改进个人物质与精神状况的物质资源与相关的社会服务。6、社会福利的三分法:剩余性社会福利、工业成就—表现模式和制度再分配模式   7、社会福利的功能:⑴社会福利通过资源分配与再分配来改善公民的收入分布,从而减轻公民之间的不平等,促进社会平等目标的实现⑵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控制与社会发展的手段,可以通过资金与社会服务,促进解决社会问题并改善社会关系,提升人的社会功能⑶作为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促成部分,社会工作专业发挥着解决个人、家庭、社区以及社会问题的作用,为有需要的公民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⑷社会福利服务本身是一种有益的社会投资,有利于促进公民的人力资本的增加,同时对改善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也有积极作用⑸从长远的角度看,社会福利不仅会改善弱势人群的生活素质,提升社会总体的文明程度,而且社会福利服务本身也可以通过相互帮助的过程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促进社会中利他主义精神的发展。   8、社会福利作为人—资源—行动的总和系统:⑴社会福利制度中最基本的是人的系统,包括一般的公民、社会福利工作者与社会福利对象⑵社会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运行还必须依赖必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金钱、物质、津贴、服务、相关的理念及政策⑶社会福利制度作为一个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必须要通过具体的社会行动来完成社会服务的规划与传递。   9、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其作用与意义是 :⑴社会福利资源分配和政策实施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扮演着核心的角色⑵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的实施可以使服务更有效地惠及服务对象⑶社会福利制度要实现既定的社会目标,必须通过社会行动来完成,而这一行动必须以专业实践来达到,社会工作是这一行动的内容⑷社会是不断变迁与发展的,社会福利制度必须对上述过程作出反应,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应对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10、当今社会福利模式分为三种:普惠主义模式、剩余主义福利模式和混合福利模式   11、当今发达资本主义福利的分类: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福利国家、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法团主义福利国家、以北欧国家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   12、产业革命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准备了一系列基本要素:⑴人口的增长与资本的积累⑵分工的专业化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⑶商品交易得成熟条件,比如铁路枢纽的扩张和港口的发展使客货运输更为便利⑷法律与政府行政的效力   13、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转型速度日益加快,具体体现使在几个方面:⑴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的速度加快,其改革方式也日益多元化⑵私营经济的主导性增强,对劳动力就业市场、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频繁增加,对城市就业和社会服务管理产生明显压力⑷市场机制对公民社会生活影响很深,居民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受到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传统观念逐渐淡化,社会需要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⑸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口增加速度较快,核心家庭已经成为主流家庭模式,未来家庭养老和老年保障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难题。   第六章 社会个案工作   1、社会个案工作的要素:⑴方法要素,是一种助人的方法⑵工作对象要素,个人和家庭⑶过程要素,是一个面对面的工作过程⑷科学与技术要素,立足于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艺术化运用⑸双向性要素,调动资源为个人和家庭服务,以协助个人和家庭对其所处社会环境进行调适   2、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社会福利状态   3、社会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⑴19世纪到20世纪初—个案工作的起源⑵20世纪初到20年代—个案工作的专业化与学科化⑶20世纪30年代—从精神医学的洪流到功能派个案工作的发展⑷20世纪40年代以后—社会个案工作的多元化发展时期⑸20世纪80年代以后—综融取向和后现代主义的个案工作视角   4、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⑴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⑵对案主的需要与问题进行评估⑶订立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介入干预和最后总结与检讨   5、社会个案工作技巧的特点:⑴它是有组织的行为,即它由不同行为要素自行组织而成⑵它以一个特殊活动为中心,即它有一个主要内容⑶它通过学习发展而来   6、社会个案工作者所需要的技巧:⑴沟通技巧⑵关系技巧⑶过程技巧①接案和约定技巧②评估技巧③签订契约技巧④介入技巧⑤检讨及终结技巧   7、增进社会工作技巧的方法:⑴做工作全程记录⑵督导⑶顾问与咨询   8、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有:⑴危机介入模式⑵任务中心模式⑶“社会—心理”模式⑷行为治疗模式⑸叙事治疗模式   9、危机的涵义:⑴危机是一种对平衡稳定状态的改变⑵危机可以是一种正常状态⑶危机是一个过程⑷危机是问题与希望并存   10、任务中心模式主要应用于八类问题:人际冲突、不满意的社会关系、正式组织中的问题、角色困难、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情绪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和行为问题   11、任务中心模式的优点:⑴在问题探索、协议和确定任务阶段,任务不仅是对案主的,也是对与案主有关的系统的⑵任务中心模式的对象可以是个人、夫妇或家庭⑶强调案主的优点与优势及它们的网络资源的重要性⑷将工作者和案主置于同等地位,而不是单向地又按住项工作者倾诉   12、任务中心模式要求的能力:倾听的能力、抓住案主问题核心的能力、与案主达成协议的能力、沟通与回应的能力   13、“社会—心理”模式的框架:理论基础、针对问题、目标、案主的角色、工作者角色   14、行为治疗模式的四种学习形态:反应学习、操作学习、观察学习、认知学习   15、行为主义个案工作的主要技巧与过程:⑴技巧①正强化②负强化③角色扮演④榜样⑵过程与步骤①建立关系②评估问题③找出要学习的正确行为并示范这种行为,然后让案主进行角色扮演④布置作业⑤评估   16、行为主义个案工作模式的框架:理论基础、适应问题、目标、案主角色、工作者角色   17、叙事治疗的过程:⑴与案主或家庭一起对于困扰问题做出彼此均同意的定义⑵讲问题拟人化,并找出压迫案主的意图和方式⑶探讨问题是怎样干扰、支配或使案主失去信心的⑷发觉在哪些时候案主并未受问题的支配,或生活并未受到干扰⑸找出过去的证据,来证明按住和家庭有足够的能力站起来,应付和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扰⑹引导案主和家庭思考在上述能力之下,未来将要过的生活⑺找出一群观众来听取案主表达新的认同感和故事   18、叙事治疗的技巧:问话、解构式问话、开启空间的问话、发展空间的问话、意义性问话、故事的建构、回响与强化   第七章 社会小组工作   1、小组工作的功能:⑴影响个人发生转变⑵社会控制⑶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⑷再社会化   2、小组的基本特性:小组存在于一人以上;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成员对小组持有认同感;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小组中有自己的控制方式;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氛围   3、小组的类型:⑴以小组成员的关系来划分:初级小组和次级小组⑵以小组的组成来划分:组成小组与自然小组⑶以小组工作结构来划分:正是小组于非正式小组⑷以成员的参与程度来划分:支援小组与强制小组⑸以成员近处的自由程度来划分:封闭小组与开放小组⑹以小组的工作目标来划分:朋辈小组、教育小组、服务或志愿小组、兴趣小组、成长小组、治疗小组、自助小组或互助小组   4、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⑴心理学理论⑵学习理论①传统条件反射理论②强化条件反射理论③社会学习理论⑶系统理论   5、小组工作的三大模式:理论基础、治疗模式、互动模式   6、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⑴前属期阶段⑵权力和控制期⑶亲密期⑷分辨期(差异期)⑸分离期   7、小组工作的沟通方式:⑴在一定时间内小组的领导者与一个小组成员进行沟通⑵每个成员一次讨论同一个题目⑶领导者和一个小组成员频繁讨论一个问题,其他成员旁观⑷小组成员充分参与,根据需要彼此之间自由沟通   8、小组中的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是一个描述小组取得其成员的一致性和依从的过程,主要包括小组规范、角色、地位等控制手段   9、社会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⑴认可每个人的独特个性及行为的多样性⑵认可小组是多种多样的及行动是多样化的⑶真诚地接纳每个人⑷建立有目的的助人关系⑸鼓励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实现有益的合作关系⑹适当地修正小组过程⑺鼓励成员根据自身能力参与小组活动⑻促使小组成员投入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⑼鼓励小组成员通过冲突去体验解决不同问题的方式⑽为小组成员提供各种新机会⑾明智地运用制约⑿有区别地运作工作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⒀对个人和小组的进步不断进行评估⒁热诚、人道和严于律己为   10、小组工作的一般性技巧:⑴建立关系的技巧⑵观察的技巧⑶组织和介入的技巧⑷领导的技巧⑸沟通的技巧⑹参与小组活动的技巧⑺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⑻评估小组过程的技巧   11、有效促进沟通的技巧:⑴注意信息传递的外部环境⑵注意语言的选择⑶提供合作性的目标⑷关注和调整小组中的互动模式   12、组织会议的技巧:⑴形成良好的开始⑵把握讨论的进程⑶做好总结⑷完善的结尾   13、小组工作者在小组会议中的角色:⑴示范者⑵促进者⑶调解人⑷支持者   第八章 社区工作   1、社区工作的一般涵义:社区工作是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助人的、利他的服务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2、社会工作直接服务的三大基本方法:⑴社会个案工作⑵社会小组工作⑶社区工作   3、社区发展的定义:社区发展是一种过程,即由人民以自己的努力与政府当局配合,一致去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⑴由人民自己参加、自己创造,以努力改进其生活水准⑵由政府以技术协助或其他服务,帮助其更有效地自觉、自发与自治   4、社区工作的定义: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他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5、社区工作的目标:⑴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⑵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⑶寻求社区需要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合,以满足社区需要,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进步⑷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⑸发挥居民的潜能,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⑹培养互相关怀、互助互济的美德⑺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6、社区工作的基本理论:⑴社会分析和意识形态⑵社会变迁理论⑶社会运动的理论   7、社区工作的实施理论:工作模式、工作原则、介入手法、社区工作者角色   8、社区工作的模式有:⑴地区发展模式⑵社会计划(社会策划)模式⑶社会行动模式   9、社区工作的原则:联合国的《经由社区发展获得社会进步》提出了社区发展的十项原则:⑴依照社区居民的根本愿望及需要,来拟定初始的工作计划⑵建立多目标的计划及各方面的配合行动,以求全面和均衡的社区发展工作的进行⑶在推行社区发展初期,社区居民自信心的加强及自动自发精神的培养,与物质建设同样重要⑷社区各种计划的拟定、执行,均应有社区居民共同参加⑸注重地方领导人才的运用和训练⑹发动并组织妇女与青年参加各种社区发展工作⑺对于社区所提出的自助计划,政府应当给与重点或全面的积极协助⑻全国性社区发展计划的建立,应有完整的政策和完善的行政组织,并应同时注重工作者的挑选、培训,地方与国家资源的利用,及研究、实验、考核等工作⑼在社区发展计划中,应充分利用地方性、全国性及国际性的民间组织,因为这些力量对于社区发展工作的推行,是不可缺少的资源⑽对地区性与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应给与密切配合,协调发展   10、社区工作的介入手法:⑴从社区问题入手⑵从服务提供入手⑶从社区教育入手⑷从互助合作入手⑸从社会行动入手⑹从联合各社会团体入手⑺从策划倡导入手⑻从社区调查入手⑼从社区突发事件入手⑽从社区宣传入手⑾从各式各样的社区发展计划与规划入手   11、社区工作者角色:组织促进者、牵线搭桥者、咨询服务者、调查设计者、权益保护者、宣传鼓动者   12、社区工作的过程:⑴建立关系⑵收集资料①社区内的基本资料②社区内的资源③社区内的问题④社区评估⑶制订计划①整体规划②具体规划⑷社区行动①会议②教育与宣传③人事④财务⑤协调⑥成效评估   13、社区工作的基本技巧:⑴分析技巧①了解社区结构、过程、资源、问题、需要②分析社会政策及社会问题③社区观察④街头访问⑤家庭访问⑥文献分析⑦访问社区领袖⑧社区调查⑵关系建立于维系技巧①与群众初步接触的技巧②街头谈话、家访、电话访谈③社区关系联络、建立形象④处理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政治团体的关系⑶动员及组织技巧①动员群众②发掘和培训社区领袖③居民组织的建立与运作、主持会议、组织行政事务④社会行动,包括记者招待会、群众大会、游说、请愿、谈判⑷活动程序设计技巧①策划活动、制定目标、宣传策略②调动资源、评估指标⑸行政管理技巧①文件资料处理②财务管理③计划、评估工作   14、社区服务的内容:⑴救助福利性服务⑵社区事务性服务⑶市场化的营利性服务   15、社区服务的功能:⑴满足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⑵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⑶支持了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⑷培育了人们的社区理念   16、社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⑴社区服务的性质定位问题⑵社区服务的队伍建设问题⑶社区服务的行政化问题   17、我国社区服务工作的发展:⑴进一步明确社区服务的性质并进行分类⑵发展公共服务⑶发展社区志愿服务⑷社区福利服务的职业化   18、社区建设的组成部分:⑴拓展社区服务⑵发展社区卫生⑶繁荣社区文化⑷美化社区环境⑸加强社会治安   19、社区建设原则:以人为本、资源共享、管理有序、居民自治、循序渐进   第九章 社会行政   1、社会行政的涵义:是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社会行政的核心内涵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   2、公共行政与社会行政或社会福利的区别:⑴社会行政涉及的对象一般较公共行政狭窄,只是公民中在日常生活方面遇到困难者,是社会弱势群体⑵社会行政的内容带有更强的福利性,而不是一般服务⑶就行政过程而言,社会行政多带有社会工作的特征   3、社会管理、公共行政、社会行政三者的关系:⑴就涉及范围而言,社会管理是针对整个社会的,公共行政则涉及社会的公共领域,社会行政涉及的时所遇到的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它属于社会工作领域⑵就直接目标取向而言,社会管理追求整个社会的协调运行,公共行政关心的是全体公民的公共福利,社会行政关心的主要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⑶就其执行者来看,从事社会管理的是对整个社会运行负有责任的部门,如整个政府及其综合管理部门,公共行政的承担者是与公共福利有关的政府有关部门及其下属机构,社会行政责任的承担者是社会福利行政机关及社会福利机构。   4、社会行政的层次⑴社会政策的层次①宏观政策:是由较高层级制定的、具有政治性的、影响相当广泛的政策②微观政策:是由基层政府部门或某一社会组织及团体制定的,以协调内部利益关系、指导其成员活动的行为规则⑵宏观社会行政和微观社会行政①宏观社会行政:常常表现为政府的职能行为,是政府官员在一定范围内推行社会政策、指导、帮助、监督、检查、评估政策的落实情况的活动②微观社会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环节上的行政活动   5、社会政策的功能:⑴它直接通过利益分配的形式使社会弱者受惠,改变他们的生活处境,过正常的社会生活⑵它可以减缓社会问题所造成的压力,从而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⑶这种稳定局面反过来可以支持社会成员的正常活动,促进社会的进步   6、直接社会服务的不足:⑴社会工作者不能在更大范围内为有需求的人提供服务,从而出现少数人获得服务而多数有需要者被冷落的状况⑵社会工作者只在既定的政策指导下从事实际工作,而对社会政策的正确性及政策执行过程缺乏影响力,从而直接提供服务的效果也不甚明显   7、社会行政的功能:⑴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行动⑵合理运用资源,促进有效服务⑶总结社会政策的执行经验,提出修改建议   8、预算的类型:⑴科目预算:是按照开支项目逐项进行的预算⑵成果预算:是依据服务效果进行的预算⑶方案预算:以一个方案为单位的预算   9、组织的结构类型:直线型、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型和矩阵型   10、工作团队:是指由专业人士组成的民主合作的小组,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进思考和工作,成员们共同工作,判断问题和选择、确定应对方法   11、我国社会服务机构、工作团队的组建方式:⑴原有社会组织的转型,即原来的非社会服务机构变为社会服务的承担者,或一般行政机构变为社会服务机构⑵根据任务需要新建社会服务机构   12社会服务机构招聘人员的一般程序:公布拟招聘人员的岗位、工作任务、缺员数量和申请资格,会见应聘人员并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初步确定拟聘用范围,使用并深入了解应聘人情况,最后决定是否录用   13、社会服务机构在招聘、录用人员时的注意事项:应聘者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认同,应聘者的人生及工作经历,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及合作精神麦克利兰认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的需要是⑴成就需要⑵权力需要⑶合群需要   14、对组织成员的考核:投入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15、社会服务机构评估的意义:⑴它可以明了某一服务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成绩和不足以改善服务和更好地推进机构的工作⑵它可以发现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实施服务计划⑶通过评估还可以对相关政策做出评估,并促使政策的修订⑷可以达到总结社会服务经验、发展理论的作用   16、评估内容:⑴社会服务的投入情况(特别是资金运用情况)⑵服务的工作进度⑶服务的效果⑷服务活动与计划的偏离情况等   17、机构的评估类型:⑴方案评估⑵投入评估⑶过程评估⑷结果评估⑸效率评估   18、我国社会行政机构体系的结构:⑴民政部门:主管救灾、救济、农村社会福利、抚恤优属等工作⑵劳动部门:负责管理全民所有制职工的社会福利⑶人事部门:主管国家干部的社会福利⑷卫生部:负责国家职工的医疗保障⑸工会、妇联、残联分别负责监督、推进职工、妇女、儿童、残疾人的权益保护及福利⑹一些非政府组织,如红十字会、宋庆龄基金会等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十章 儿童社会工作   1、“儿童”的界定:一般而言,儿童指“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的未成年人”。我国一般把儿童年龄的上限划在11—12岁   2、儿童的发展范围主要表现在:⑴生理上:特别是性达到了一定的成熟状态,已经初步具有生育能力⑵情绪方面:能够做到情绪自主,具有相对的个人认定和修正情绪的能力⑶在认知方面:能够进行完整的逻辑思维,包括自主地做决定⑷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能与同辈、与成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⑸在社会中:能拥有一定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等   3、儿童观的基本内容:⑴对儿童群体的基本认识,即如何认识儿童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儿童的社会本质、儿童的社会作用等问题⑵对儿童个体的认识,即如何看待每一个儿童的本质,如何认识儿童的主动性和多样性等   4、儿童观的重要意义:⑴它会决定社会对儿童的基本态度⑵是全社会一切涉及儿童事务工作的出发点⑶决定着儿童工作者职业行为的性质   5、儿童期道德行为的发展特点为:儿童对公共生活准则的简单认识“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社会性行为动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属于内心道德体会的理由随年龄增长而递增,属于客观陈述的理由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递减;在道德行为动机方面,一般年龄越大,动机斗争越复杂。   6、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内涵:⑴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儿童的工作,即是一种面向所有儿童的工作⑵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激发儿童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⑶儿童社会工作需要运用专业手段,辅之以非专业手段,需要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结合。   7、《儿童权利宣言》主要内容:儿童应该受到关怀、爱护和了解;应该有足够的营养和医疗照顾;应该有法定的免费教育;应该有全面的康乐和游戏的权利量应该有自己的姓名和国籍;如果有伤残应该获得优先救济;应该有发展潜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权利;应该有建立友爱、和平精神的权利;无论何种种族、肤色、性别、国家、地区和社会,应该享有上述同等的权利等   8、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⑴福利性⑵以社会性服务为主⑶专业要求高。一方面,做儿童社会工作要涉及的基本理论、专业技能面很广,否则就很难面对发展中的儿童;另一方面,工作中稍有谬误,对儿童的伤害就会很严重,甚至会影响其终生。   9、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⑴具有保障的功能⑶具有社会安全的功能⑶具有发展的功能   10、儿童发展的内容:⑴体能发展:主要是肌肉发展、手眼配合、平衡力的发展,这要求有均衡营养和必要的体能训练⑵智力发展:主要是知识的积累,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求直到孩子学习,训练其观察力、思维力,给他们良好的教育⑶情绪发展:主要是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及对情绪反应的控制能力等,要求给孩子关心和爱给予良好的心理培养⑷社交发展:主要是社会交往、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要求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避免或纠正社会适应不良   11、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⑴生物学方面的理论①进化论和复演论②发展螺旋论和遗传学说⑵心理学方面的理论①人格学习理论②人格认知理论③人格的心理分析理论人格的④人文主义理论⑤发展任务的理论⑶社会学方面的理论①关于家庭和父母教养态度的相关理论②关于社区对儿童发展的影响③组织对儿童发展的影响⑷文化学方面的理论①文化的概念②有关社会文化的理论和文化人类学理论   12、儿童福利的涵义:儿童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儿童福利是指由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儿童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指处于不幸境地的儿童,而服务功能则相应地倾向于救助、矫治、辅助等恢复性功能。此类福利具有残补性取向,是一种消极性儿童福利。广义的儿童福利的对象是所有的家庭和儿童,并不单纯局限于处于不利境地、需要帮助的儿童群体。这一类型的儿童福利具有发展取向,是一种制度性的儿童13、福利儿童福利服务的类型:以服务的方式为依据分为四种:⑴支持性服务:指通过提高家庭的功能,强化父母的责任,促进儿童福利⑵保护性服务:讲求最小程度地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维护其发展过程的稳定,其目的在于防止儿童被虐待、被忽视及被剥削,并加强家庭的功能⑶补充性服务:是对儿童生活的基本状况作必要的改善,但仍有部分保留,针对透过辅助有可能恢复功能的一些家庭⑷替代性服务:指完全用替代性的措施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针对子女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需要短暂地或永久解除亲子关系的家庭   14、儿童福利政策:是一套谋求儿童幸福的方针或行动准则,其目的在于促进所有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福利政策   15、儿童福利发展取向:自由放任主义、国家干涉主义、尊重家庭与双亲权利及尊重儿童权利与自由   16、我国儿童福利政策的具体目标:对学龄儿童要教养结合,使他们在的肢体三方面全面发展,至少要让他们接受中等教育,有培养前途的应该让她让他们深造;对婴幼儿以保育为主,使他们健康成长,对智力健全但肢体残疾的,是养治教相结合,尽可能给予矫治和康复,并进行文化和职业技术教育,为将来就业创造条件,对智力发育不全的,要尽可能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参加简单劳动的能力等。   17、儿童福利行政:是政府机关或公共团体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与正常生活的行政过程   18、儿童福利行政的基本程序:⑴围绕儿童发展与问题发掘事实,分析社会中儿童的情况并决定符合儿童需要的社会服务的方向和目标⑵决定达成儿童福利目标的最佳途径,包括儿童福利总体目标的分解,对于具体儿童福利项目的设计等⑶设计与分配用于儿童福利的社会资源,这既包括对儿童福利投入比率的设计,也包括对儿童福利资源的具体划分⑷建立儿童福利的组织结构与工作分配机制,整合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力量,划分职能范畴,形成儿童福利机构的有效运行机制⑸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的部署,这是对于儿童福利工作者的组织和智慧,它是实现儿童福利目标的关键步骤,也是儿童福利行政的保证⑹督导与控制有关儿童福利的人事及经费⑺记录与结算⑻供给财源   19、儿童福利行政要素: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财务行政和行政方法   20、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⑴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⑵促进对儿童的养育⑶推动儿童教育事业⑷为儿童创造娱乐游戏的条件⑸儿童卫生保健①妇幼保健②学校卫生工作⑹家庭服务中的儿童社会工作①对家庭中儿童权益的保护②针对亲子关系和儿童教育方面的服务⑺儿童权益保护⑻对孤儿、被弃儿童的工作①儿童福利院,或称院内救助、机关教养②家庭寄养③收养⑼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①首先是身体的康复②教育③要通过多种形式使之去适应其他人群,适应主流社会,扩大儿童的接触面,引导他们接触社会,使他们建立信心,培养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1、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⑴儿童个案工作⑵儿童团体工作⑶儿童社区工作   22、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儿童对福利保障重视性表现在:⑴接收、改造、建设了一批儿童福利院,使失依儿童得到比较周到的照顾⑵通过立法及动员社会力量,保证适龄儿童较高的入学率⑶推广计划免疫,促进儿童健康发展⑷开发儿童优质产品,推广科学养育知识,保证儿童健康成长⑸设立多种儿童娱乐机构,丰富儿童课外生活⑹建立各种儿童咨询服务治疗机构,直接为儿童服务等   23、中国政府的有关福利政策:⑴在《宪法》、《婚姻法》等国家打法中规定了儿童享有的基本权利,如生存权、被抚养权、继承权等⑵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以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同时还有一批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条例》等具体法规,规范了儿童教育中的各种问题⑶在儿童医疗卫生保健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具体法规,推行了免费免疫接种计划,大大提高了儿童健康水平,《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力地保障了在学儿童的健康⑷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为儿童健康成长服务的校外教育机构、儿童的保护做到有法可依⑸随着改革开放而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些新的法规相继出台,其中有不少涉及对儿童的服务,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继续推行的包括养育孤儿的”五保户“制度等。   24、我国主要的儿童福利行政系统: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综合协调机构⑵民政系统:政府机构⑶共青团系统和妇联系统:是带有行政色彩的群众团体,负有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和儿童事物的职能 第十一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1、“青少年”的界定:青少年指的是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其起始年龄约为12—13岁,即青春期开始来临的时期,而下线的年龄则应止于社会会成熟期   2、“青少年”的涵义:⑴青少年是一个生理特别发展的时期⑵青少年是一个转折期⑶青少年是一个关键期⑷青少年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   3、青少年社会工作包括要素:⑴青少年社会工作是面向青少年的社会工作⑵青少年社会工作以青少年发展为根本目的⑶辅导是青少年工作的本质特征⑷青少年社会工作具有特别强烈的社会功能   4、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   ⑴以教育为主的青少年工作时期⑵以救济为主的混合青少年工作时期⑶以全面服务为特征的独立青少年工作时期   5、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⑴生物进化理论①生长顺序与时间理论②复演理论⑵精神分析理论①心理发展论②人际关系理论③心理社会理论性⑶学习理论①操作学习理论②发展阶段和任务理论⑷认知发展理论①道德发展理论②社会认知理论⑸社会文化理论①文化人类学理论②社会文化理论⑹社会学的角色扮演理论   6、青少年是福利的涵义:⑴青少年是福利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社会理念⑵青少年是福利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制度⑶青少年是福利是一种社会行为   7、青少年福利的定义:狭义的青少年福利是指由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青少年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广义的青少年福利是面向社会中的每一个青少年,旨在促进每个青少年全面加快发展的全面的福利服务。   8、青少年的福利需求:⑴青少年需要获得基本的生活照顾,家庭与社会应满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基本生活和养育需求⑵获得健康照顾的需要,包括适当的身心医疗照顾和预防保健服务⑶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的需要,家庭应提供良好的亲子关系和良好的教育环境⑷应该满足他们学习的需求,社会应为青少年提供充足的就学机会和良好的教育环境⑸满足休闲和娱乐需求,家庭和社会应提供足够的休闲娱乐场所和设备,并教导其学习良好的娱乐态度及习惯⑹拥有生活能力的需求,家庭与社会应培养青少年有关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技巧、生活技能、适应能力和学习正确价值观等多种能力⑺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求,家庭和社会应协助青少年建立自我认同没增进自我成长的能力⑻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求,保障青少年人身安全、个人权益及免于被伤害等权利。   9、《世界青年行动纲领》为世界各国的青少年事业提供了青年需求的基本范畴:⑴达到符合青年愿望的教育程度⑵得到与他人的能力相适宜的就业机会⑶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所需的足够粮食和营养⑷增进健康和避免患病致瘾,而且无各种形式暴力的物质和社会环境⑸不分种族、性别、语言、宗教或无任何其他形式歧视的人权和基本自由⑹参与决策过程⑺从事文娱体育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以改善农村和城市地区青年人的生活水平   10、国际社会关于青少年福利政策的基本原则:⑴各国应为其青年人提供接受教育、掌握技能和充分参与社会所有方面的机会,以期他们能够获得生产性就业和过自给自足的生活⑵各国应保证所有青年人能按照《联合国宪章》和有关人权的其他国际文书的要求充分享受人权和基本自由⑶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消除对青年妇女和女孩的一切形式歧视,排除两性平等、提高妇女地位和赋予妇女权利中的所有障碍,并确保女孩与青年妇女享有接受教育和就业的充分而平等的机会⑷各国应按照相关文件,在计划生育、家庭生活、性健康和生殖健康、性传染疾病、HIV感染和艾滋病预防等领域,满足青年人的需要⑸环境的保护促进和改善是青年人认为对社会未来福祉特别重要的问题之一,各国应鼓励青年人包括青年组织,积极参与旨在保护、促进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方案和行动⑹各国应采取措施,改善生活在特别贫困条件下的青年人的命运,包括保护他们的权利⑺各国应采取措施,发展残疾青年接受教育和就业的可能性⑻各国应将促进充分就业的目标作为其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一个基本优先事项,要特别注意到青年就业,并应采取措施消除对童工的经济剥削⑼各国应对青年人提供必要的保健服务,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包括采取消灭诸如疟疾和艾滋病等疾病的措施,并防止他们服用有害药物和遭受吸毒、吸烟和酗酒成瘾的影响⑽各国应将人置于发展的核心,使我们的经济方向能有效地满足人的需要,确保青年人成为发展进程的积极参与者与受益者。   1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⑴宏观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是由处于青少年社会工作体系中的较高层次的人员所进行的关于青少年社会工作全局方面的计划、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⑵微观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为青少年服务的具体工作,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部分。   12、微观青少年工作的内容:⑴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⑵道德及品格的辅导⑶学业辅导⑷健康成长辅导⑸就业辅导⑹生活方式辅导⑺社会交往指导⑻婚姻服务⑼特殊青少年服务。   13、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的主要内容:⑴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社会政治制度的看法,培养其正确的政治方向⑵引导青少年形成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正确态度,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有正确的认识⑶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食物和现象进行评价、决定取舍时的正确价值评价和价值目标⑷引导青少
本文档为【社会工作概论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4048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0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1-02
浏览量: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