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热点问题集锦

社会热点问题集锦

举报
开通vip

社会热点问题集锦社会热点问题集锦 一、民生篇 (一)教育 1.教育公平 例题:请你认真阅读这幅漫画,发表你的看法。 相关链接: (1)政策: 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正式出台。加分类型分为两大类:20分档和10分档。而且对这两个档次的加分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教育部发言人说,国家认可的高考加分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国家照顾少数民族地区,还有烈士的子女等等这些特殊人群,体现对他们的关心,会有一些加分或降分录取的情况。还有一种,是为了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为了体现对创新人才的倾斜,或者对于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的照顾。 (2)实例: 航...

社会热点问题集锦
社会热点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集锦 一、民生篇 (一)教育 1.教育公平 例题:请你认真阅读这幅漫画,发表你的看法。 相关链接: (1)政策: 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正式出台。加分类型分为两大类:20分档和10分档。而且对这两个档次的加分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教育部发言人说,国家认可的高考加分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国家照顾少数民族地区,还有烈士的子女等等这些特殊人群,体现对他们的关心,会有一些加分或降分录取的情况。还有一种,是为了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为了体现对创新人才的倾斜,或者对于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的照顾。 (2)实例: 航模加分事件: 浙江绍兴一中2009年参加航海模型加分测试的19名考生中,13名考生的家长分别是越城区副区长、市建行行长、市财政局副局长、市交警支队科长、市教育局科长、绍兴一中党委书记、绍兴一中分校党委书记、绍兴一中分校副校长、古越龙山股份公司董事、绍兴汽运集团公司副总、昌安实验学校校长等,其余6名都是教师子女。 5月15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浙江高考航模加分者被指多来自权势家庭》的报道之后,浙江高考“三模三电”(航海建筑模型、航空航天模型、车辆模型与无线电测向、无线电通信与电子制作)加分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何川洋事件: 2009年高考重庆市文科状元何川洋(659分)原被北大录取,随后被举报民族造假,北京大学本科招办负责人表示,依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北京大学招生办在核实全部事情之后决定,放弃录取重庆考生何川洋,并报学校批准。 (3)社会观点: 认识问题(定性): 过多过滥的高考加分损害了教育公平。如果教育机会可以用金钱购买或用权力交换,教育就不再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伟大工具,而异化为制造和扩大社会差距的帮凶。 高考加分,从制度设计层面看,是对高考制度的一种补充和“修正”,体现了“不拘一格选人才”的理念。但这项制度如果被人钻了空子,就会造成新的不公平。这样的“修正”,甚至比不“修正”还要糟糕。 权势侵入,使高考加分制度变了样、走了形,伤害了社会公平,使孩子的受教育权利变成了成人的游戏。 分析问题(析因): 从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看,对体育、艺术、学科特长生以及综合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加分,是为了修正高招录取凭卷面分数的单一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素质教育。对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考生的加分,则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加分政策是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的一种手段,但这样一部好经,因为规定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申诉渠道被念歪了。 一些地方政府把给特殊利益者子女加分当作发展社会经济的一种资源,用稀缺的教育机会换取短期利益;一些干部利用权力钻加分政策漏洞,利用竞赛、科技创新、特长等机会给子女加分,成为一种“潜规则”。 解决问题(献策): 要加快制定《考试法》,将考试招生纳入法制轨道,以法律形式明确受教育者的考试权益。 为了维护高考加分公正性和严肃性,有必要对其项目进行一番清理,对先前设置的项目进行论证,该调整的调整,该取消的取消。 为了防止更多通过权力和金钱等不正当方式谋取加分的情况出现,应加强行政部门的检查力度,同时鼓励公民通过网络发帖等形式进行有效的社会监督。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原本是国家为了弥补教育资源投入不均衡的现状所出台的调整型政策之一。有利益的地方必有争夺。这是人的自利性和权利自我扩张的天性所决定的。也因此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必然依靠公共权威和强制力量对违法乱纪行为的查处和惩戒。如果不能有错必罚,再强硬的法律都只不过是死鸭子嘴硬,实现公共利益的制度只会沦落为空文。 高考加分是一项社会公共政策,应该从制度程序上加以规范,用听证的方式予以透明,哪些项目可以加分、应该加多少分,哪些考生可以享受这些加分,这都需要公开听证制定,而不应由个别部门擅自规定,因为加分关系到的不是个别人,而是全体考生的利益。 加分门的实质是权力机构监而不督;对加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申诉途径;加分政策应通过听证和详细公示。 【参考答案】 【解题思路】 该题属于综合分析类的社会热点题,涉及“高考加分”的话题,我们可以从高考加分的含义、产生背景和存在条件进行论述:承认其积极的一面,同时通过对该事件的分析,找到高考加分政策存在的弊端,以及这些弊端的产生原因,并且提出合理化建议。 【就图说图】 这幅漫画表现的今我国高考制度中的加分政策受到“钱”、“权”腐蚀,在落实中出现的不公现象。 【就图说理】 作为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一项政策,高考加分在平衡地区教育水平差异、选拔各类特殊专门人才等方面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看到,这个政策的一些设计漏洞及其造成的不公现象也确实值得认真反思和探讨。 就拿浙江绍兴的“三模三电”的加分项目来说,尽管作为经济发达地区,不少普通家庭没有能力缴纳不菲的航模训练培训费用,因而“三模三电”也被成为“有钱人的游戏”,从而让航模加分成为少数权势家庭子女独享的一种待遇,成为破坏教育公平的一种特权加分项目。 此外,重庆市2009年高考文科状元何川洋少数民族身份造假事件,就引发了关于关于高考加分的争议。 何川洋的父亲,作为县招生办主任,他帮助伪造了何川洋的虚假少数民族身份,以使何川洋获得高考加分。这显然破坏了高考的公平性,也违背了国家对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初衷。该事件就暴露出我国现行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操作不规范的弊端。 【建言献策】 总之,尽管存在许多漏洞和弊端,但在人才发展多元化、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的大方向下,高考加分政策仍有存在必要。但应当建立健全一系列分类细致、可操作性强的配套制度,尽可能压缩人为操作和权力寻租空间,同时通过改革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招生录取方式,实行全程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加大对徇私舞弊行为的查处力度,既要保证程序上的公平,更要兼顾实质内容的公平。 (4)教育公平理论知识: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当代的中国,要建设和谐社会,就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做到这几个统筹,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支柱,而教育公平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而在当前这个教育公平严重缺失的环境下,空谈和谐社会无疑是可笑的,甚至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从现有的很多突发事件和群众的呼声可以看出,社会对这种现状的容忍度已经很低,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矛盾。如果政府不立即采取措施缓解这种矛盾,改变这种现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教育公平问题,根本上是一个教育制度的问题,它涉及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政府的资源调配、政府怎样从教育管理者转变为教育服务者等方面。如何让城市与农村,穷人与富人的孩子,享受同样的教育,也就是说,在一个贫富急遽分化的时代,如何保证孩子们平等的受教育权,是教育公平的重点所在。 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保障教育权利平等、争取教育机会均等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政治诉求、一个独立的社会发展目标。如同社会公平一样,教育公平具有独立的价值,是超越于经济功利和经济政策之上的。 教育公平仍存在四大问题:  第一,各省、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 第二,入学机会与教育质量形成“剪刀差”。 第三,高等教育机会增多,社会阶层分化在扩大。 第四,继续教育的需求强烈而供给短缺。 三种教育公平观: 第一种教育公平观可以称之为“基于权利的教育公平观”,旨在倡导和维护由国家法律所赋予公民及其子女的教育权利。这种公平观吁求的是基于法律规定的平等对待。 第二种教育公平观可以称之为“基于能力的教育公平观”,旨在倡导每个人应该按照其某方面公认的能力水平受到相应对待,能力不同的人应该受到不同对待。   第三种教育公平观可以称之为“基于需要的教育公平观”,把个人教育需要的满足作为评价公共教育政策是否公平的指标。 事实上,就保障教育公平而言,最需要改革的是招生制度。它对教育公平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均衡的配额制度导致严重的地区差距 第二,研究型大学招生的本地化倾向   第三,不合理的特殊政策加剧了教育不公 第四,高考舞弊和教育腐败 2、应试教育 例题:有人说,文理分科,让人变得不完整,思维方式有缺陷,使得理科生不懂“托尔斯泰”是作家、文科生不知“光年”是长度单位。要培养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不宜文理分科。你的看法是什么? 相关链接: (1)实例: 2009年7月,湖南省关于普通高中“不得文、理分科”的规定引起社会关注和媒体热议,引发了一场关于文理分科、高考改革的“口水大战”。 2009年,山东省宣布从2011年起,该省各高中必须全面实施课程标准。做到该开的课全部开出来让学生选修,真正实行走班制和学分制管理。这意味着,2011年,山东省将完全取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文理分科。 近年来,取消高考文理分科的呼声渐高,但各方看法分歧巨大,几次“民意测验”,赞成与反对者几乎都是势均力敌。 (2)社会观点: 反对文理分科派: 无论是从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而言,还是从基础教育的使命以及时代的要求而言,取消文理分科都应提倡。高中阶段过早进行文理分科,让部分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较弱,大学的“通识”教育往往要为基础的素质教育“补课”。 第一,从人才成长发展角度:取消文理分科,是人才培养的必有之路 。从理论上讲,取消文理分科,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追求全面发展。 第二,从时代需求角度:人才强国,强国必先强人,我们现在已经生活在一个国际化的社会,需要的人才要有高标准,能够适应国际化。当前高中教育的文理分科已经和人才培养机制不相适应,因此需要淡化文理分科,让学生文理兼修、中西贯通、身心和谐发展。 第三,从教育目的角度:考试决不是目的,教育人懂得教养、懂得生活常识、懂得文化才、有素质才是真正的目的。这种为了高考而设计的基础教育制度,不仅是民族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民族教育的悲哀。文理分科制度如果在坚持30年,这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将彻底伤逝殆尽!如此祸国殃民的基础教育制度,此时不该,更待何时? 第四,从复合型人才培养角度:过早地文理分科,造成学生严重偏科,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理科学生不再学习历史、地理,不再阅读经典,知识面窄,人文精神薄弱;文科学生则远离物理、化学,不熟悉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训练不够。这些最终导致学生在进入大学接受通识教育时,普遍呈现出功底不够的情况,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违背了国家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第五,从民族整体素质角度:文理分科降低了民族的整体素质。因为过早的文理分科以后,理科的学生不再学历史、地理,不再和伟大的思想家对话,那么科学家的人文情怀就有问题,对中国问题、对人类问题、对民族文化的关系、环境污染问题等等就会很少关注。 支持文理分科派: 第一,从学生课业负担角度:文理分科好,既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高中教育不可把能学生都培养成文武兼修的全才。 第二,从我国教育现状角度:取消文理分科,对农村考生更为不利,农村中学很难像大城市重点中学那样,提供全面的“通识教育”、“素质教育”资源。 第三,从学生个人发展角度:文理分科是大势所趋。因为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长、兴趣倾向已经显现,他们有的擅长文科,有的擅长理科。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学生选择侧重文科或理科,有利于他们集中精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从社会分工个角度:文理分科有利于社会分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而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分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并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也有利于高校择优录取新生,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文理分科创造了最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上能有最大的收获。 专家观点: 高考不改革、教育结构不调整,文理分科也是白讨论。 应该跳出这个思维框框,从基础教育的任务、时代的要求、人才的培养、教学模式以及考试制度的改革等方面全面思考文理分科问题。 文理分科是导致应试教育畸形发展的“罪魁祸首”,取消文理分科、改革“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势在必行。 就现在的学生状况而言,他们对学问不是没有兴趣,而是兴趣与追求都被谋生手段所替代了。我们要从源头上对教育目的及教育的价值取向进行深刻反思。 应试教育的恶性发展其实比金融风暴更加可怕。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教育改革,应该是更新教育观念,进行教育体制的全方位改革。 矫正文理分科造成的弊端: 第一,目前我国教育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不应停留在在文理是否分科的这种修修补补上,它需要触及教育体制的根本,重在改革教育的招生体制和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上。因此,是否取消文理分科不能急于一时,应该进行深入调研,多方考察。 第二,在优化高考科目组合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分科;同时改进中学教学管理,发挥会考的积极功能,推动各类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第三,优化高考科目组合,变革人才选拔方式,引导基础教育全面发展。选拔性考试内容与形式的变革可以引导中学教育教学。这类改革虽不能根本解决考生学业负担过重、偏科等问题,但为今后中等教育寻求更为合理的科目组合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四,采取有效举措,矫正过早分科弊端。高中文理分科是必要的,但不宜过早、盲目分科,更不能“文理分家”。文理分科的前提,应是让高中生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再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科优势、发展潜能,选读文科或理科。此举既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淡化高考的唯一指向性,亦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术视野。 第五,适当增加高中选修课,发挥会考积极作用。选课制在我国部分城市高中已进行试点,并初见成效,应创造条件向更多中学推广。在高中后期教学课程中,建议文理分科学生互选一定比例的课程,在保证基础知识学习质量的同时,发挥学科特长,拓展知识面。 第六,应改进高中会考制度,加强会考管理,构建、完善教育评价诚信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将会考成绩纳入高校招生评价体系。 【参考答案】 【破题表态】 国家兴盛,教育为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和主流。然而,我国教育中也的确存在着令人忧虑的严重倾向。比如,中小学教育长期基本处于“应试教育”状态,为追求升学率,随着高考指挥棒转,高中阶段过早地分科。而这种做法,的确出现了理科生不懂“托尔斯泰”是作家、文科生不知“光年”是长度单位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充分暴露出文理分科存在着很多弊端。 文理分科的话题,曾经引发多次社会热议,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文理分科的深层次思考。我认为逐步取消文理分科是大势所趋,但是一蹴而就,不符合目前中国教育的现实。我们应该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客观地看待文理分科的现象,对其做出客观的评价。 【就事论理】 文理分科产生于文革结束之初的百废待兴时期,在当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思想指导下,它应运而生。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客观地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要求与客观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年过去了,经济社会获得了飞速发展,国情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大学生就业与专业没有必然联系”的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21世纪,文理分科好像不合时宜,好像走到了末路。但是,就目前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而言,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比高考更好的选拔人才的制度,而且取消文理分科,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绝对不能不顾当前的现实,粗暴取消,而是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方面矫正文理分科造成的弊端,另一方面做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有效结合,逐步取消文理分科。 【建言献策】 第一,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之路。 第二,教育战线各级领导、广大教师要逐步转变教育观念,从战略高度来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中小学要切实从“应试教育”转到以素质教育为主的轨道上来,大学也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三,把课程结构改革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逐步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 第四,要重视社会实践环节,拓展人文素质培养的空间;同时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为人文素质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使青少年学生从中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陶冶。 3、学术腐败 例题:你如何看待频繁出现的学术造假行为? 相关链接: (1)实例: 09年3月:大学贺海波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造假,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不再续聘。 09年4月:上海大学博导陈湛匀因论文抄袭被撤行政职务。 09年5月: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某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惊人相似,两篇论文整体框架完全一样,除了把地点“江苏”两字替换成“山东”,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 09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被举报其博士学位论文抄袭。其博士学位论文竟然在没有标明引用的情况下,将早一年毕业的敖海清博士的学位论文原文大段大段、甚至一连数页粘贴过来,直接把这些论述、分析和数据作为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内容,雷同文字数高达40%以上。 09年7月:广州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许永刚所著的博士论文全书共354页40万字,计有202页约19万字涉嫌抄袭,其中包括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杨树安的文章。 2009年10月:复旦大学知名教授李良荣及其博士后严重剽窃和抄袭武汉大学的国家‘985’工程的成果。 2009年是我国打击高校学术腐败力度较高的一年。中国科协公布的“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 调查报告 行政管理关于调查报告关于XX公司的财务调查报告关于学校食堂的调查报告关于大米市场调查报告关于水资源调查报告 ”显示,近半数科技工作者认为,当前学术不端行为普遍。调查发现,分别有43.4%、45.2%和42.0%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当前“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和“一稿多发”现象相当或比较严重,认为“侵占他人成果”现象相当或比较普遍的比例更高达51.2%。超过55.5%的科技工作者表示,确切知道自己周围的研究者有过至少一种学术不端行为。 (2)社会观点: 认识问题(定性): 第一,从知识生产特点角度:知识分子应该以一种严谨而怀疑批判的形象出现,而非迎合权力的论证者与卫道者;学术之精神应该是一种怀疑、一种取舍、一种选择、一种比较、一种价值中立的冷静观察。知识生产活动应有基本的严肃性与纯洁性,不能以假学术牟取私利。 第二,从教育体制角度:学术腐败折射了当前学术界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教育体制的缺陷,不管我们在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着怎样的改进空间,这些都不能成为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的借口。 第三,从学术风气角度:作为知名学者和导师,此种做法不仅伤害了自己,还害了学生,更是损害了大学的声誉、败坏了学术界的风气,更是对科学素养和人格品行的“失察”! 第四,从社会诚信角度:诚信是社会良性运转之本,学术腐败最大的危害,就是毒害一代青年学人的良知,摧毁社会的价值观,有动摇国本之罪,再不设法医治,国家为之付出的代价将更大。 第五,从对人才认同感角度:学术腐败让某些所谓的“知名学者”的低下素质暴露无遗。我国已经是“研究生教育大国”,大国之大,不在数量。受教育的过程本就是获取知识、涵养精神,研究生教育更应如此。别让一起更比一起“牛”的论文抄袭行为亵渎知识的纯净、教育的神圣,消解社会对“研究生”群体的认同感。 分析问题(析因): 第一,主因层面:造成抄袭事件屡禁不绝的原因很多,比如,学术抄袭认定难、学术浮躁、评价机制不科学、量化的职称评审制度、学术道德素养低、社会风气败坏等,不一而足。但细究起来,对抄袭事件敷衍了事、惩处不力,乃是抄袭事件屡禁不止的首要原因。 第二,根本原因:某种程度上说,学术造假真正的根源还在于道德的缺位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光靠呼唤知识分子个人保持道德操守,用自律来维护知识的尊严和学术的圣洁,恐怕难以奏效。 第三,制度层面:丑闻一旦发生,没有明确的处理程序,调查、举证、辩论、处理、结论,并没有完全程序化。此外,我国至今还没有追究学术造假者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最严厉的处理手段是解聘或开除公职。与学术造假成功后所取得的巨大名利相比,这样的风险简直可以被造假者们忽略不计。 第四,社会层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和物质层面的东西,社会有时也缺乏正确的引导,没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搞经济的人两眼只瞪着GDP,搞科研的人两眼只瞪着论文、项目、奖励。 第五,考核评价体系:对学术机构和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存在偏差,过分注重数量轻质量的评价考核体系奖励,会引起一些人冒险抄袭、剽窃、造假。国内大多数高校对教师进行考核、评职称的衡量手段之一,也是统计其发表的论文数量。而职称又是与教师的社会地位、住房补贴、学术声望甚至是在社会上的话语权紧密相联的。 解决问题(献策): 第一,从出版单位角度:学术腐败已成顽疾,需要“综合治理”。其中学术产品的发布单位是应该有所作为的。千丈之堤,毁于蚁穴。长期以来,一些期刊编辑部和出版单位对抄袭剽窃行为事先未能严格把关、事发后则敷衍搪塞,也是酿成今日恶果的原因之一,难辞其咎。 第二,从管理处罚角度:对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必须持零容忍态度,应通过立法,除了让抄袭剽窃者付出高昂成本,对他们移花接木的“成果”一概予以否决,没收各种不道德的收入外,更要立即责令其辞职,将行政或学术职务一齐拿下。 第三,从学术体制角度:重建学术共同体,必须从校正学术体制入手,建立科学的学术激励机制和规范体系,真正维护知识的尊严,才能有效根治“学术造假”这股歪风。 第四,从受害者维权角度:唯有每一权益遭到侵犯者都奋起维权,让侵人权益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抄袭”与“剽窃”等现象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出现。 【参考答案】 【亮明观点】 恪守道德底线,这是人类的基本价值标准,但在我们的高等教育里,这些标准正越来越变得稀缺。权学交易、钱学交易,学术失去尊严;抄袭剽窃、实验作假,行为放纵;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教授越来越少,缺乏学术志向和能力的“学术人才”越来越多,学术功利化、劣质化,大学的秩序与形象实际上遭遇人们的质疑。 不良学风危害着学术的本质精神和社会声誉,妨碍着学术的创新与发展,影响着学生学术人格的正常形成,严重破坏知识产权的正当归属,直接破坏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就事论理】 学术造假原因众多,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整个社会浮躁,急功近利的影响也反映在学术界; 第二,学术成果和对人才的评价,科技资源的配置和成果的联系过于紧密; 第三,个人问题,个人失去科学道德。 【建言献策】 学风不正虽然只是少数人的行为,但其危害却极大。如果任其蔓延滋长,不仅将败坏学风,破坏学术道德,而且影响中国学术界的国际形象,最终阻碍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对此,对于学术造假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还学术一个健康的园地。 首先,加强道德力量和诚信自律意识。研究人员要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加强自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努力做到以真诚的学术研究为荣,以虚假的学术研究为耻,以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为荣,以投机性的学术垃圾为耻,以探索真正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为荣,以骗取和浪费学术资源为耻。 其次,建立科学的评审机制,改变僵化的量化管理机制。对现行的评审方式进行改革,要不断完善评审制度,严格评审程序,严肃奖惩制度,充分发扬民主,铲除学术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重建学术共同体,必须从校正学术体制入手,回归大学的精神价值,使其重新承载价值情思、终极关怀、自我主宰、自由发展的丰富意涵。 最后,建立健全相关法制。对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必须持零容忍态度,应通过立法,除了让抄袭剽窃者付出高昂成本,对他们移花接木的“成果”一概予以否决,没收各种不道德的收入外,更要立即责令其辞职,将其行政或学术职务一齐拿下。 (二)就业 例题:请你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对这幅漫画的理解。 相关链接: (1)实例: 农民工和大学生工资趋同 2009年9月,关于大学生工资和农民工趋同的话题争议不绝于耳,起因起源于社科院近期发布的一项报告,报告中称21岁和22岁的大学毕业生与同龄的青年农民工的工资均在“千元档”,青年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甚至略高于大学毕业生。 5000大学生应聘殡葬工 2009年3月,418个殡葬岗位吸引了5000名大学生到现场咨询,并收到简历3220份——上海殡葬行业首次面向大学生的招聘会不久前火爆收场。而且,该招聘会不仅吸引了上海各大高校的应届生,还有一些“海归”也来应聘。 2009年4月,200名大学生应聘武昌、青山两地殡葬岗位,他们其中不乏来自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等知名院校的学生,其中还有20多名硕士研究生。最后6名本科大学生应聘成功。 46名大学生竞标公厕保洁员 2009年5月8日,苏州市58座公厕面向社会招标管理员,令招标者始料未及的是,参加竞标的746人中,竟有46名苏州籍应、往届大学生。 (2)社会观点: 认识问题(定性): 一、从发展阶段角度。对于大学生和农民工应该是对比不是对立的关系,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以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工资和已进入社会多年的农民工平均工资比较,何谈公平,又有什么可比性,再加上大学生工资涨势空间巨大,这场争论实际上应该是一场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龟兔赛跑”而已。 二、从择业观念角度。找工作难,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更难。在高校扩招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在社会各界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就业舞台的同时,大学毕业生自身在择业观念上也应该认识到:小舞台上一样可以唱出大戏。在求职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贪高求远,就会导致出力不少,汗流不少,却仍然一无所获的结果。 三、从社会需求角度。经济要发展,必然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人才和实用型的技术人才,在我国当前就业紧张的情况下,不挑剔、能吃苦的农民工收入超过刚毕业的大学生很正常。我们应更多的关注大学生身价下降的原因、大学生就业心态的改变,以及教育体制的如何合理转变。 分析问题(析因): 第一,社会层面。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当前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在金融危机的波及下,就业岗位的减少,未就业人数的增加,对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们来说无疑是就业“寒冬”。 第二,客观层面。工资的多少与劳动者是大学生还是农民工的身份没有直接的关系,只与岗位、劳动强度、技术含量等有关。农民工的优点在于勤劳朴实、吃苦耐劳,他们中一部分通过努力掌握技能后,成为熟练工,从而获得较为优厚的待遇。这一点上来说,相比较缺乏实践经验的大学生,他们具有有利的优势。 第三,主观层面。待遇丰厚的工作看似诱人,但并非人人可做,需要与之匹配的技艺和素质。对于刚出学校的大学生来说,还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不应该心浮气躁、好高骛远,而是应该努力找寻适合发挥自身价值的位置, 为未来的成长积蓄资本。 第四,工作性质层面。大学生与农民工工资趋同并不是说知识无用,其实,大学生的起点还是比农民工要高。单纯就身份而言,两者创造的价值是没有可比性的,两者的工资待遇也是没有可比性的,仅仅从工资水平来比较两者的差距也是不可取的,大学生和农民工的计酬方式、工作环境、工作前景、社会福利都存在很大区别。 第五,企业层面。刚就业的大学生是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效益的,还需要经过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磨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对毕业生进行培训。因此,毕业生在刚就业时不能太过分计较起薪的高低。 第六,制度层面。社会需要的不是大量的“理论家”,而是“操作工”。在我国,完善的教育培养梯次还没有被完全建立起来,职业、专科教育的基础薄弱。而这些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往往能起到低成本、高效率的作用。 解决问题(献策) 一、家庭层面。作为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应该冷静地考虑孩子的发展方向,摒弃“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的观念,分析孩子的各方面特点,科学的决定其未来发展方向。 二、主观层面。单纯地凭就业时起薪的高低来选择岗位,是一种浮躁和肤浅的心态。大学生应该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择业心态,切实进行就业选择,正视目前就业的问题,摆脱眼高手低的就业误区;同时也不要因为眼前的低待遇就自暴自弃,而应通过不断努力,增加自己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优势,逐步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三、社会层面。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金融风暴严峻的形势下,政府应该出台了一些规定和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各部门要抓落实,要把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落到实处,来分流大学生就业问题,这样就相对减少社会就业压力。同时,企业也要勇挑重担,为国家分忧,扩大就业,企业尽量做到不减薪、不裁员,在这种情况下多安置大学生,为当前的形势分忧界难。 四、制度层面。就业竞争加剧也反映了目前高校专业设置、教育理念与社会脱节的咎病。“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促使高校必须转向培养技能型、生产型人才的领域,多培养“实用型”、“技术性”而非“理论型”的学生。面对新形势,大学惟有更新观念,明确定位,打破经院式的封闭性办学理念,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了解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与时俱进的教育价值观引导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才可能真正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有用之才。 【参考答案】 【就图说话】 这幅漫画生动地描述了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的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之后,他们的薪水还不如面朝黄土背朝天出身的进程务工的农民工高。即大学毕业生工资与农民工趋同现象。经济要发展,必然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人才和实用型的技术人才,在我国当前就业紧张的情况下,不挑剔、能吃苦的农民工收入超过刚毕业的大学生很正常。 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正视当前的社会现实,以积极地心态迎接挑战。 【就图说理】 出现大学毕业生工资与农民工趋同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很多农民工凭借着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努力后掌握了城市建设中所需要的技能,成为熟练工,从而获得较为优厚的待遇。其二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会更高,企业用人的态度也日趋成熟,企业需要大量能在一线工作的实用人才,而不是大量理论化的学生。刚就业的大学生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效益,还需要经过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磨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对毕业生进行培训,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工资低于农民工的一个直接原因。其三是,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当前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式严峻。 【建言献策】 就业压力并不是就等于没有就业机会,对于大学生个人来说,在普遍存在的压力面前不怨天尤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努力找寻适合发挥自身价值的位置,相信小舞台上一样可以唱出大戏。 政府和企业应该寻求科学的办法,让不同型的人才之间建立和谐互助的关系,在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彼此之间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实现“实用性人才”和“理论型人才”的共同发展。 高等学府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做一番调查研究,应该调整或改革一下专业和课程设置或培养方向。 作为家长,应该冷静地考虑孩子的发展方向,摒弃“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的观念,分析孩子的各方面特点,科学的决定其未来发展方向。 (3)就业理论知识: 理论阐述: 就业不仅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增长之源、社会稳定之基。就业是人民群众获得收入、维持生计和进一步改善物质精神生活的基本途径。解决群众的就业再就业,就是解决民生的根本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逐步向其他产业领域扩大的趋势下,面对世界范围内企业裁员、失业增加的困境,维护好职工的就业权利比任何时候更为重要、更加迫切。 经典阐释 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尊严。 --------温家宝 就业比GDP更重要。 --------温家宝 就业是天大的事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 --------温家宝 “就业是民生之本,涉及千家万户,是件天大的事。只要就业,就有工资收入,只要有工资收入,就能消费,只要能够消费,就能刺激生产,只要能刺激生产,就能安排就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如果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就是一个恶性循环,那就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有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甚至有可能引发政治问题。” -------------人保部部长尹蔚民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再精贵,就像是市场上按堆论价的“大白菜”。 就业压力的特点: 一是有上千万农民工失业, 二是有上百万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 解决办法: 一种是利用现有手段缓解就业压力,将解决问题的时间线拉长。 一种是在缓解燃眉之急的同时,采取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利用财政与金融杠杆,将各种生产要素与新的商业形式向广大内陆地区转移,加大对农村市场的开发力度,布局新的生产格局、消费格局。 2009年1月9日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部署大学生就业工作七项举措: (一)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二)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三)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四)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五)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 (六)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七)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 (三)医疗 例题:陕西神木县免费医疗引起了争议,有人说好制度会遭遇公众的“道德风险”,也有官员把它归咎于“公众的素质” 甚至有专家断言财政无力承担全民免费。对此你怎么看? 相关链接: (1)实例: 神木全面免费医疗:2009年5月22日上午9时,陕西省神木县举行全民免费医疗新闻发布会。陕西省神木县在全国率先尝试“全民免费医疗”,只要有神木户口,不管是农民还是城镇居民,生病住院所有费用报销90%左右。 国家降药价提诊费:2009年12月3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日前联合下发《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提出了医药价格改革近期和长期目标,由于涉及“降低药价、提高诊费”内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2)社会观点: 认识问题(定性): 从减轻公众医疗负担、解决“看病贵”这一目标来看,“全民免费医疗”不失为最干净利落的办法,更是完全符合公众的期待。但是,最理想的政策是否就是最优政策,是否可持续,都还需打上个问号。事实上,任何政策都不可能脱离现实语境,更不能不顾成本盲目追求理想和完美,只有找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才是真正可行的最优方案。求解“看病贵”问题,也同样概莫能外。事实上,发达国家也并未盲目推行“全民免费医疗”,而是让财政投入更多的发挥其议价能力和杠杆效应。 国内外现状:前几年,看病难,看病贵,成了新三座大山之一,新医改方案,千呼万唤不出来,现在出台的方案很多方面仍是概念模糊的一头雾水。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如古巴、朝鲜经济相对滞后的国家,早已是全民免费医疗制度不动摇。而我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完全有能力分期分批逐步实施人们盼望已久的免费医疗等公共福利制度了。实行这样的医疗制度,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果共建共享的重要体现。 政策具有前瞻性:一项开国内先河、影响深远的“全民免费医疗”保障制度正在陕西神木积极推行,对比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新医改方案,无论是从深度还是胆识上,神木人走得更远,打破了人们的心理预期。 一个乡镇、一个县、一个省、一个国家,有了钱要花在该花的地方,办公益性的利民福利事业,就是最应该花钱的地方,他是我们党有史以来一直提倡的,也是两会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的问题,所以神木县的做法,既符合党和政府的精神又符合民意,做的有理有利,皆大欢喜,我们全国经济实力超过神木的县有91个,如果这些县都动起来,都积极筹办推广公益性的福利事业,我国将把亲民、爱民、利民的工程向前大大提前一个时间段,也尽早让所有的人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最大限度的分享到改革的新成果,为创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发一份光和热。 神木开了个好头,但愿这星星之火尽早成为燎原之势,各种充分体现改革成果的公益性事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推广出来,让老百姓确实充分享受到改革的伟大成果。 分析问题(析因): 从神木县现状来看:神木的免费医疗并非全部意义上的免费,在他们目前的体制下,由于缺乏配套措施的保障,医院对病人医疗需求缺乏系统性的甄别,医疗效率低下,造成了新的就医难。部分人过度占用资源受惠,另一些人无法使用资源而受损。全民免费貌似一种绝对公平的制度,但实际上带来了新的不公平。 从资源分配角度看:政府财政全包虽然能最大限度体现公平性,但在免费情况下需求不断膨胀,公共产品供给会严重不足,如果在制度设计上没有强有力的激励约束,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在免费激励下,医生和患者都存在一种过度占用政府财政享受医疗服务的倾向,这种合谋会带来逆向选择,财政入不敷出,无法维系现有的医疗保障水平。最终政府会陷入两难境地,继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财政将更加难以为继,而一旦降低,会引起更大社会问题。 解决问题(献策): 思想上:对于公众要树立正确道德意识,“全民免费医疗”要想能够顺利推行,可谓任重而道远,它需要跟进多种配套制度和措施,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规范患者及医院的不良行为。 对象上: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投入,作为陕西省唯一的全国百强县,神木县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牢固树立富民优先理念,加大公共财政向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投入,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方法上:变化传统模式,给神木医改注入市场经济因子,使其走向自我调节、自我纠错的良性轨道上来,是完全可能的。 办法一是将“全民免费”转移到“全民医保”思路上来,适时引入第三方管理模式。即全面开放医疗市场准入,取消医保定点医疗制度,将财政主要经费从投资医疗及报销制度转向主要用于为全民买医保。 办法二是“珠海模式”——除非是市场主体无法生存的偏僻农村,坚持在城市社区实行政府面向众多民营医疗机构购买服务,与国家医改方案规定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办医原则有所不同,在这个城市,被纳入公共医疗保障体系的医疗机构中,民营机构占90%,其运作效率当远在神木县的纯政府主导模式之上。 机制上: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大政策出台的时候,除了理想主义的动机,决策部门需要更多现实的思索和科学的考量。一套完善的医疗体系或者任何社会服务体系,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成熟机制。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才是百姓的幸之所托、福之所倚。 【参考答案】 【亮明观点】 神木的医改方案,与全国方案不同,是比较“激进”的。国务院公布的方案,明确要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而其实质是一种国家与个人对等出资的医疗保险制度。神木的免费医疗制度,并非完全免费,但基本原则是免费。免费医疗固然激进,但符合国家鼓励地方政府“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的精神。它是加大公共财政向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投入,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的一项举措。 【就事论理】 首先,从政府的角度看,全民免费医疗制度是一项“好政策”,甚至有人称之为“开国内先河”,它肯定会受到民众欢迎。但有良好的愿望,也有可能好事办成坏事,最后使政府尴尬。政府在决策推行全民免费医疗时,没有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没有预料到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二,就公众素质而言,如果有人把“公众的素质”作为对问题的归因,过于偏颇。幸好发达国家如北欧国家、英国,也长期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按理说,这些国家“公众的素质”是很高的,但免费医疗的问题也很多,表现形式可能不一样,比如英国医疗过度的问题导致政府开支越来越大。这样看,神木出问题,就不能用公众素质来解释。 公民应是有德之士,应对公共生活保持善意,但公民不是圣人,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人性的优点和弱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必须直面现实人性,避免把公民的日常行为理想化。 第三,制度体系要完善,全民免费医疗,目前只有部分国家实行,但它毕竟属于人类的一个理想。神木试验再次证明,全民免费医疗是人之所欲,但弊端显而易见。实不实行全民免费医疗,要看政府有无足够财力,以及对其利弊的取舍。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实行免费医疗,一套完善的医疗体系或者任何社会服务体系,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成熟机制,跟进多种配套制度和措施,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规范患者及医院的不良行为。 (3)相关知识拓展: 医疗卫生理论知识: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存在的问题: 1、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2、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 3、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 4、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 (四)住房 例题:上海13层住宅楼整体倒塌,引起广泛关注。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链接: (1)实例: 2009年6月27日,上海市一在建商品房小区工地内,一幢13层楼房向南整体倾倒,一名工人逃生不及被压致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06月27日 上海在建楼体倒塌 附近135户居民疏散 06月27日 上海市负责人要求彻查在建楼房倒塌原因 06月27日 上海在建房楼体倒覆事故未造成其余楼倾斜沉降 06月28日 上海倒塌大楼所涉楼盘近400业主登记退房 06月28日 沪楼房倒覆事件续:被疏散居民下午可安全回家 06月28日 上海在建楼倒塌事故原因可能为过高堆积土方 06月29日 上海今日将检测倒塌楼房结构 06月29日 上海垮楼事件追踪 开发商等9人已被适当控制 06月29日 闵行楼房倒塌 监理公司大门紧锁负责人被带走 06月30日 上海调查倒塌楼房是否有官员参股 楼歪歪:楼歪歪指的是2009年7月中旬的一场大雨后,四川成都“校园春天”小区原来距离就很近的两栋楼房居然微微倾斜,靠在了一起,人们形象的称它为“楼歪歪”,最令楼内居民郁闷的莫过于鉴定机构出具的一纸报告,“此楼安全”,而安全的理由之一,就是此楼的倾斜尚未达到危险的标准。 (2)社会观点: 认识问题(定性): 在建楼盘整体倒塌固然是严重事故,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不局限于此。在市民的心中,“楼倒倒”、“楼塌塌”、“楼歪歪”、“楼垮垮”、“桥塌塌”都是住房安全问题的具体表现。 民众希望的不仅是对这次事件的妥善处理,更是希望政府对房屋质量安全不佳背后的原因引起重视,在关系民众生命安全的领域做出成绩。 海塌楼事件给整个房地产业敲响了警钟,持币待购者不要以为那些外观漂亮的房子天然就具有铁打的内壳,开发商不要以为从事地产业就是参加滚雪球般赢利的游戏,忽视质量问题最终要受到市场和法律的惩罚。而监管者如果不能正常行使自己的权力,隐患早晚有一天会成为爆响的炸弹,有关责任人到时插翅难逃。 分析问题(析因): 近30年来,我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结构的变化,工商业比重的大幅上升是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业逐渐成为支柱型产业。供需的失衡使城市中的房价攀升,房价的高涨也使得进入地产行业的公司不断增多,施工质量的下降使得质量安全不容乐观,频繁的质量丑闻时有曝光。 建筑质量不佳当然有建筑企业的责任,但是在专业性较强的建筑行业当中,依靠消费者个人的鉴别能力并不是高效的办法。少数企业的偷工减料如果得不到制止,格雷欣效应就会出现,其余的企业要么与之同流合污,要么因为成本的相对升高而难以与之竞争,普通消费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房屋的质量安全问题。因此政府需要和第三方监理机构一起努力,保证公共利益不受损害。 近些年来,各地城市大多处于高速发展和扩张状态,房地产经济甚至成为许多城市的“支柱产业”,因此,难免出现急功近利以及寻租腐败现象。这幢大楼无论因为地质原因或施工质量原因而倒下,都反映了在城市开放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隐忧,也是现阶段房地产市场乱象的一种写照。值得庆幸的是,由于事故发生在正式交房之前,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希望这起事故能够引起各地城市的高度关注,引以为鉴,从而对当前房地产经济及城市发展模式作出进一步反思。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处在变革地阵痛期,肯定很多方面会出现问题,但是这不是一个长久的理由,社会可以初级,但是人不能初级。事在人为——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 尽管上海市的政府部门和市委领导事发后采取了及时果断的措施,疏散附近的居民和学生,提供生活安置和经济补贴,并组织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但它对于附近居民的震惊和在社会上产生的不良影响给上海所有的居民心上蒙上了一层很重很深的阴影。 解决问题(献策): 施工监理是避免“豆腐渣”工程出现的关键制度。发达国家普遍实施的第三方独立监理制度值得借鉴。强调关键负责人的责任,能够有效避免重大安全问题的发生。 建筑的设计阶段由建筑师负责。在建筑的整个使用寿命中,因设计不当导致事故,建筑师都要负法律责任。 施工阶段不能单纯依靠自律,内部监督的局限性早已被证明。第三方的过程控制不必可少,独立的施工监理能够发现绝大部分的施工错误。 事后要有追究的制度,企业法人有时间的局限性,法人一旦变更,追究的客体消失,问责难以进行。对于重大的安全事故,负责人一定是以自然人身份签字,一旦失职,就要负法律责任。 相关部门还应对这起塌楼事故进行深刻检讨和反思,举一反三,汲取教训,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悲剧。一幢大楼倒了,可是人心不能乱了。 地震、火山、海啸及各种自然灾害属于突发性的,有时是不可预知的,是不可避免的天灾人祸。而住宅楼的建设与施工是靠人来设计与施工,它的安全要靠人的责任心和过硬的质量来保证,而且质量和人身事故是完全可以保证和避免的。 【参考答案】 【亮明观点】 住宅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些年来,各地城市大多处于高速发展和扩张状态,房地产经济甚至成为许多城市的“支柱产业”,因此,难免出现急功近利以及寻租腐败现象。这幢大楼无论因为地质原因或施工质量原因而倒下,都反映了在城市开放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隐忧,也是现阶段房地产市场乱象的一种写照。 【就事论理 】 上海塌楼事件给整个房地产业敲响了警钟。对于持币待购者而言,不要以为那些外观漂亮的房子天然就具有铁打的内壳;对于开发商而言,不要以为从事地产业就是参加滚雪球般赢利的游戏,忽视质量问题最终要受到市场和法律的惩罚。对于监管而言,监管者如果不能正常行使自己的权力,隐患早晚有一天会成为爆响的炸弹,有关责任人很难逃脱法律对他的惩罚。13层的整幢住宅楼连根拔起整体倒覆,所幸的是房子没有竣工交付使用,不然,不知道有多少家庭会在顷刻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往者已矣,来者犹可追。事故发生以后,相关部门应对这起塌楼事故进行深刻检讨和反思,举一反三,汲取教训,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悲剧。今后,在普查过程中,要坚决杜绝走过场、搞“面子工程”的做法,而要切实保障相关工作有效进行。相关工作人中要强化责任意识,安全要靠人的责任心和过硬的质量来保证,消除公众不安和疑虑。 (3)相关知识拓展: 住房问题理论知识: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是群众生活的基本需求。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住房问题存在的问题:   1.商品住房供不应求。   2.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特别是大中城市房价涨幅过大。   3.住房保障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到位。   4.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尚未达到预期目标。 5.住房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住房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将房地产政策和住房政策混淆,导致基本住房保障严重缺失。   2.过度强调住房的经济发展功能忽视了住房的保障功能。   3.片面强调调控供给,忽视调控需求,导致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成效不佳。   4.土地出让制度存在缺陷,导致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   5.二手房市场发育不完善,导致我国一、二级住房市场的发展严重失衡。 6.经济适用房制度定位模糊,管理监督失控,导致保障政策的落实不到位。 (五)社会保障 例题: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结构化面试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财务人员各岗位职责公文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 实行绩效工资制度,你的看法是什么。 相关链接: (1)实例: 2009年9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2)社会观点: 认识问题(定性): 第一,绩效工资的目的:长期以来,很多单位自己设津贴、发补贴,自己定标准、搞规定,积累下来,造成了宏观工资管理的困难,也使得单位、地区间工资差距拉大。实施绩效工资,也正是为了填补高、低收入之间过大的“极差”,使得收入分配更加合理。 第二,绩效工资的性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本文档为【社会热点问题集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7625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11KB
软件:Word
页数:6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0-28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