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析伪满新学制_实业教育_的本质

浅析伪满新学制_实业教育_的本质

举报
开通vip

浅析伪满新学制_实业教育_的本质 日本帝国主义在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如何尽快 开发东北的资源成为日本帝国主义需要解决的重要 问题,而开发东北资源需要培养一支忠于“新国家” 且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劳动力队伍,这涉及到调整 教育体系的问题。为此,1937年“满洲国”颁布了新 学制,推行所谓“实业教育”,这个新学制实际上体现 了日伪当局所实行的殖民教育本质。 一﹑新学制实行的背景因素 教育问题在伪满“建国”初期日本政府内部就有 明确的要求。1933年3月24日日本陆军省制定的 《满洲国指导方针要纲草案》就明确指出:“关于满洲 国民的教育文化,勿堕入...

浅析伪满新学制_实业教育_的本质
日本帝国主义在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如何尽快 开发东北的资源成为日本帝国主义需要解决的重要 问题,而开发东北资源需要培养一支忠于“新国家” 且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劳动力队伍,这涉及到调整 教育体系的问题。为此,1937年“满洲国”颁布了新 学制,推行所谓“实业教育”,这个新学制实际上体现 了日伪当局所实行的殖民教育本质。 一﹑新学制实行的背景因素 教育问题在伪满“建国”初期日本政府内部就有 明确的要求。1933年3月24日日本陆军省制定的 《满洲国指导方针要纲草案》就明确指出:“关于满洲 国民的教育文化,勿堕入文化主义,注重劳作教育, 使之振兴中等以下的实业教育。”[1]在1933年8月8 日日本阁议决定的《满洲国指导方针要纲》也要 求:“满洲国民的教化,其着眼点应该是使该国国民 充分认识满洲国同帝国之不可分的关系……以劳动 教育为重点,振兴实业教育。”[2]日本政府要求伪满 教育就是要培养实用人才,满足日本掠夺东北资源 的劳动力要求。但在伪满初期由于统治还不稳固, 日伪当局还无暇于此,在治安第一方针的指导下,主 要集中精力于巩固统治。随着日伪当局对东三省境 内抗日武装力量的残酷镇压取得一定效果,东北局 势相对“稳定”,因此直到 1937 年才正式颁布新学 制。 推行新学制的另一因素在于日伪当局于1936 年制定了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其目的在于把东北建 成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资源基地,也是为了“日 本帝国主义和伪满洲国结成一体,弥补日本的不足, 企图扩大帝国主义侵略势力。”[3]按照这个计划,伪 满洲国要在五年里大幅度提高工农业的产量,例如: 生铁产量由1936年的45万吨提高到160万吨,煤 由800万吨提高到2600万吨,主要粮谷年产量要 达到2000万吨,其中相当部分要运往日本。这种大 规模的产业开发要求大批的具有相当知识水平的劳 动力,日伪当局采取了引进华北劳动力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但仍 然感到劳动力的不足,因此需要迅速培养出一大批 具有一定知识的青壮年劳动力,这样东北原来实行 的学制就成为一大阻碍。东北原来实行的是民国时 的壬戌学制,日伪当局认为不适合“国情”,因为原学 制侧重普通基础教育,对职业教育未放在主要地位 上,无法迅速培养出日伪当局所需的青壮年劳动力, 同时日伪当局认为原学制教育年限过长,不能适应 当前需要,当时伪文教部编审官对此曾说:“就国家 言之,教育人才,本备国家需用。当此庶政繁兴之际, 事事待人而治。是以时时需人﹑处处需人。若举一政﹑ 办一事,必待二十余年之后,方可得一适用人才,则 引西江之水不可活涸辙之鱼,似非计之得也。”[4]因 此日伪当局需要对东北原有学制做一彻底的改变, 在日伪当局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的时候,抛出了这个 为伪满洲国量身定制的新学制。 二、新学制的主要内容 1937年5月伪满当局颁布了新学制,规定从 193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学制要纲中明确阐 述了教育方针:“遵照建国精神及访日宣诏之趣旨, 以咸使体会日满一徳一心不可分之关系及民族协和 之精神……并置重点与国民生活安定上所必需之实 学,授予知识技能,……养成忠良之国民,为教育方 针。”[5]主旨就是要发展“实业教育”。在学校教育要纲 中规定:“注重劳作教育,培养爱好勤劳之精神,以期 不限于偏知教育之弊……重视实业教育或实务教 育,使初等教育与之有密切之关联,而中等及高等教 育则以此行之为主。”[6]指明了这次学制调整的方向。 首先,新学制的基本结构由原来的六三三四共 十六年的基本形式改为六四三共十三年的形式,大 幅缩短了教育年限,目的在于迅速培养劳动力。 在初等教育方面,修业年限上未作改变,将原有 浅析伪满新学制“实业教育”的本质 李 柏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 要]伪满时期,日伪当局为掠夺东北资源推行新学制,鼓吹推行实业教育,缩短教育年限,实行全面的职业 教育,降低教育水平,培养低水平的劳动力服务于日伪当局,给东北教育和学生造成严重后果,实质上是为适应殖民 掠夺而在殖民教育方面的一种调整。 [关键词]伪满时期 新学制 实业教育 【黑龙江史志 2011.6(总第 247期)】 学术交流 XUISHUJIAOLIU50 的初级小学改为国民学校,仍为四年制,要求“敦厚 其为国家社会效劳之观念,并依劳作养成爱好勤劳、 实践躬行之精神,……关于产业事项尤应留意,使能 理解与运用地方之施设及经营,以期教育之实际 化。”[7]国民学校有作业课,要求“其初为简易手工及 洒扫,渐进与园艺之初步、器具之制作及修理等…… 更进而及于简易农事及商事。”[8]对于小学生就要求 对职业教育有一定了解。原有的高级小学改为国民 优级学校,仍为两年,要求优级小学“知识、技能应选 于国民日常生活所必需、且与地方产业有直接关系 者授之。务必注重实验与劳作,使之明确了解,应用 如意。至于地方之政治、产业、经济、文化等各机关, 尤应注意,务使体会其构成与应用,以期教育之实际 化。”[9]其中实务课要求“实务以授予关于实业之普 通知识、技能,是理解实际生活及尊重职业之理 由……实务之教材,依地方情形得课农业、工业或商 业。”[10]目的在于培养基本的职业技能。课时与日语 课和满语课时相等,可见当局对这门课的重视,在国 民学校和国民优级学校的其他课程重点在于灌输亲 日奴化思想,体会所谓“日满一徳一心”,使其忠心 于“新国家”,同时授予必须的文化知识,使得那些因 贫困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在毕业后就能成为供其驱 使的廉价劳动力。 新学制对原来的学制改动最大的就是中等教 育,也是日伪教育部门改革的重点,将原有的两级六 年的学制改为四年一贯制的中等教育,所有的中学 改名为国民高等学校和女子国民高等学校,教育目 的是“置根基于实业教育……养成堪为国民之中坚 男子为目的。”[11]实际改变原有中等教育的性质,以 实业与实务教育为主,学科目主要包括建国精神、国 语、实务、数学、理科等等,实务科分成工科、农科、商 科、水产科、商船科,学校可任设一科为该校主科。 分授不同的学科目。农科学校主要讲授农业相关的 基础知识,培养初级农业劳动力。工业科学校又分 成机械科、电气科、土木科、建筑科、应用化学课、纺 织科、工艺科或采矿冶金科,分授相关内容科目,培 养的主要是初级工人,商业科为日伪提供商业的店 员,职员等劳力。水产科主要培养水产经营人员,商 船科实际未开设。大量删减文化课,改国文为满语, 但讲授时数却不如日语,以强化日语地位,达到同化 中国人的目的;历史课主要讲授日本史和满洲建国 史,内容虚构歪曲,使学生不知祖国而一心为日伪服 务;地理也主要讲日本和满洲地理,以强调日满不可 分;将代数、几何、三角等归为数学课,每周只有2至 4课时,物理、化学、生物被归为理科,也是每周仅2 至4课时,内容大为简化,不成系统,远低于正常的 中等教育水平。大量的课时用于所谓实务,每周理论 和实习的课时达到11到21课时,占总课时最大达 到50%,这种实务课实际上大量的时间用于劳动, 即所谓的实习,理论课很少,目的在于一方面让学生 只掌握基础文化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实务课 使学生尽早接受实业教育成为日伪经济掠夺的奴 才。另外还有属于中等教育的职业学校,招收国民学 校和优级学校毕业生,学制二年或三年,教授“足以 独立经营家业之技能为要旨”[12],目的在于作为国民 高等学校的补充,帮助开发东北经济。实际上整个中 等教育变成培养初等劳动力的职业教育,而非正常 意义上的中等教育。 新学制为贯彻早出人才的方针,缩短了高等教 育的年限,只有三年,要求:“大学以修炼巩固之国民 精神,修得国家所必需之高等学术之理论及实际,养 成国家枢要之人才为目的。”[13]由于日伪当局实施新 学制的目的主要着力于尽快培养低级劳动力,高级 技术人才主要由日本人把持,因此对高等教育并不 特别重视,整个“满洲国”只有二十所所谓的“大学”, 重点于实用的学科农工医方面的学校,日伪设校的 目的就是为掠夺东北资源培养人力,对于不会带来 现实利益的文科类学校不予重视,同时也是使毕业 生没有参加政治的机会,成为只懂技术而无独立思 想的奴仆。学校学生数极少,1943年全满在校的大 学生也仅有6792人[14],其中占半数的还是日本学 生。所学课程中侧重于日语、精神教育、军事训练,专 业知识教育缺乏系统高深的理论,侧重于实验实习 课,注重于培养一般的技术人才和服务于日伪政府 的汉奸官吏。 从整个新学制的内容来看,所谓“实业教育”事 实上就是整个教育转向全面的职业化教育,放弃普 通教育,致力于最快的速度培养顺从的劳动力。 三、新学制“实业教育”的影响 由于日伪当局新学制的实施大幅缩短教育年 限,除初等教育年限未受影响外,中等教育和高等教 育修业年限都缩短了,整个学制比原学制减少了三 年,当时日本的学制基本结构是六二五二三的形式, 是十八年。新学制与日本相比少了五年,大幅度缩短 了修业年限,修业时间的减少必然导致学习知识时 间的不足,影响学生的文化水平。 由于教学内容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中文化教 育部分都被大幅减少,一方面日语教学、精神教育、 勤劳奉仕(义务劳动)、军事训练占据大量课时;另一 方面作业课、实务课又占据了大部分课时,文化课的 时间少之又少,内容又被篡改简化,知识支离破碎不 成系统,导致学生文化水平很低。 51 四、人事制度改革使档案管理的工作量增大, 人事档案必须逐步过渡到电子档案 由于机构改革和人事任免制度改革,人才流动 日益频繁,人事管理日趋复杂。虽然机构改革使人 员分流,但人才队伍还在不断增长,人才档案数量越 来越多,各类人员社会活动节奏加快,经历不断丰富 更新,每年需归档的材料也增多,所有这些都使档案 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人才市场的建立, 社会各方面对人事档案利用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经 济建设信息灵敏,瞬息万变,要求人事档案能迅速准 确的提供服务。只有应用现代管理手段,档案管理 人员才能从繁琐的手工劳动,逐步过渡到利用电脑 管理技术建立电子档案上来。 五、电子档案管理需要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 档案管理人员是人事档案工作的主体,起主导 和支配作用,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 学文化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 人事档案工作质量的基础。先进的管理手段,要有优 秀的专业人才。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广泛得到应 用的今天,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 习,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要培 养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更新观念,大胆探索电子档 案管理新技术;要及时掌握党和国家最新的人才政 策、人事制度和当前人才流动规律;要培养一丝不 苟、认真细致的敬业精神,以适应人事档案管理日益 复杂、逐步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要把学习掌握的计算 机知识与人事档案工作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与 时俱进,从而适应人事制度不断改革的需要。 所受到的职业教育也很肤浅,理论知识教授较 少,大多数时间用于现场劳动,例如当时在辑安国民 高校就读的学生高懋发回忆:“学校以实习的名义按 农事季节安排大量的劳动,有半日实习,终日实 习……春天要播种……秋季劳动更多,在国高的三 年里,干活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的时间,……每学期 课本没有学完三分之一。”[15]这就造成学生只会简单 的劳动,无法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实际水平还不如 原来的职业教育,使得学生既无较高的文化又无专 业的专科知识,只能成为低级的劳工。 新学制也给整个学校教育体制造成了严重的负 面影响。在其他国家普通教育是主体,中等职业教 育是补充,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梯度配置, 便于培养多层次人才,满足不同需要。而伪满的教 育全面转向职业教育,造成教育体制的畸形,初等教 育比重增加,占教育年限的46%,这在其他国家是 少见的;中等教育时间过少,水平低,学生无法受到 系统完整的中等教育,学校完全是劳动力训练中心; 高等学校数量少,入学难,偏重于实用学科大学的设 置,对于可能形成独立思想人格文科类大学不予重 视,整个新学制只注重低层次人力培养,使整个东北 的教育水平全面降低,教育体系不完整,无法培养不 同层次的人才,降低了整个东北的文化水平。 通过以上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日伪所 谓的“实业教育”不在于加强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完 善教育体系,目的完全是为了迅速培养出大批只具 备初级文化水平,低层次职业水平的青壮年劳动力, 满足日本帝国主义掠夺资源的需要,使东北的青少 年陷于愚昧无知的状态,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奴役 的“忠良国民”。伪满的文教部长供认:“这个要纲实 行所谓实务教育,缩短中学毕业年限,教科内容低 下,就造成了中学毕业生,不可能向中国内地各大学 或专门学校升学,使有为的青年学生,只有接受奴化 教育和由中学毕业变成劳工以外别无出路。”[16]因此 其本质不过是适应日本殖民统治的殖民教育体制的 一种调整,标志着东北教育体制殖民性质的进一步 深化。 参考文献: [1][2]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伪满傀儡政权[M].中华书局,1994年1月第1版第21页、第 27页. [3]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东 北经济掠夺[M].中华书局,1991年4月第1版,第205页. [4]杨家余.内外控制的交合———日伪控制下的东北教育研究 [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64页. [5][6][7][8][9][10][11][12][13]武强.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 史料·第一辑 [M]. 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1月第1版,第 451页、第451页、第463页、第465页、第501页、第503页、 第514页、第564页、第585页. [14]武强.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料·第二辑[M].吉林教育出 版社,1989年1月第1版,第384页. [15]齐红深.见证日本侵华殖民教育[M].辽海出版社,2005年 6月第1版,第738页. [16]中央档案馆.伪满洲国的统治与内幕·伪满官员供述[M]. 中华书局,2000年7月第1版,第139页. 作者简介:李柏,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历史专业中 国近现代史方向在读研究生。 !!!!!!!!!!!!!!!!!!!!!!!!!!!!!!!!!!!!!!!!!!!!! 52 (上接第47页)
本文档为【浅析伪满新学制_实业教育_的本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3902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0-25
浏览量: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