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文学30年(一)

现代文学30年(一)

举报
开通vip

现代文学30年(一)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第一章 第一个十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 一、文学革命的起因 ①是适应当时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的要求而兴起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是适应中国文学前进发展的要求而兴起的,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③外国文学的启蒙和影响。 二、文学革命的兴起及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    1、文学革命的兴起     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同年2月1日,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

现代文学30年(一)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第一章 第一个十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 一、文学革命的起因 ①是适应当时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的要求而兴起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是适应中国文学前进发展的要求而兴起的,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③外国文学的启蒙和影响。 二、文学革命的兴起及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    1、文学革命的兴起     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同年2月1日,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举起了文学革命大旗。在胡、陈旗帜下,钱玄同、刘半农等也纷纷撰文表示支持和赞同,并不断补充和丰富文学革命的内容,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坛上逐步兴起。   2、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 ①胡适的文学主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有着开创性的作用。关于文学内容、社会作用的重视与提倡,所持的“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对控制当时文坛的陈腐的封建旧文学,形成了很大冲击。特别是白话文学的主张,有力地促进了语言的现代化变迁。但主张多为形式上的点滴改良,且有较大的妥协性。 ②陈独秀的文学主张从彻底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立场出发,不仅反对旧文学的语言形式,更反对旧文学的反动思想内容,从而鲜明地举起了文学革命大旗。主张文学革命的态度较之胡适,也要坚决和激进的多。但在否定了封建旧文学后,建立什么样的新文学,回答却欠具体。从西方汲取来的文学观念,本身也存在着某些矛盾和混乱。 三、文学革命的意义   1、宣告了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与新文学的诞生。  2、为当时正在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劳,以从理论主张到创作,从文学内容到 形式的全面革新,揭开了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文学的光辉的第一页。 3、使中国文学打破封闭走向世界,世界文学也开始走向中国,开启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新进程。 第二节 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         文学思潮 一、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贡献    1、文学主张   认为文学是与人生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工作。一方面旗帜鲜明地反对两种封建文学观,另一方面倡导“为人生的艺术”,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    2、对文学史的贡献 ①提出了“为人生”的主张,有力地促进与推动了现代文学创作沿着现实主义的方向健康向前发展。 ②积极进行新文学的创作实践,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 ③重视和提倡了文学批评,对促进和繁荣新文学创作起了很大作用 ④大量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特别是俄国和许多被压迫的弱小民族的文学,对促进新文学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贡献    1、文学主张   强调作家的自我表现,认为文学的任务不在真实再现客观世界,而在表现作家的主观情感。把作家内心的自然要求看成是文学的原动力,尊重自我和天才,强调灵感和创作的绝对自由。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提倡过文学无目的论。在创作方法上倾向于浪漫主义。    2、对文学史的贡献 ①使浪漫主义成为新文学的另一强大的文学思潮。 ②较早地提出了革命文学的口号。 ③率先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 ④积极地进行了新文学的创作实践。 三、与封建复古主义者的斗争    1、与“学衡派”的斗争 2、与“甲寅派”的斗争 复习题:    1、文学革命的起因。  2、试评胡适、陈独秀在文学革命中的文学主张。  3、文学革命的意义。   4、比较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5、新文化阵营对封建复古主义文学流派的斗争概况。 第二章 鲁  迅 第一节 生平和思想道路 一、少年生活和叛逆精神(1881-1897年) 二、求学立志和爱国主义(1898-1906年) 三、理论探索和早期思想(1907-1909年7月) 四、辛亥革命和沉默苦闷(1909年8月-1917年) 五、文化革命的英勇旗手(1918-1926年) 六、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927-1936年10月19日) 第二节 《呐喊》和《彷徨》 一、辛亥革命前后的一面镜子    1、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 2、再现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生活和阶级关系。   3、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民不能不革命的悲惨生活地位和他们主观上还缺乏民主主义革命觉悟性二者之间的矛盾。 二、知识分子形象和农民形象是《呐喊》和《彷徨》中的两类基本形象    1、农民形象 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故乡》中写闰土时所用的五个字:“辛苦而麻木”;或毛泽东评阿Q的九个字:“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论十大关系》)。闰土、阿Q是如此,祥林嫂、爱姑也是如此。    2、知识分子形象   与同时代的小资产阶级作家侧重自我表现不同,鲁迅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处,通过各类知识分子典型形象的塑造,对知识分子的作用和道路问题进行了认真探索。 三、《呐喊》和《彷徨》的艺术特色    1、简洁和凝练  2、构思的朴素和平实  3、讽刺的成功运用 第三节 杂 文 一、杂文的基本内容    1、前期杂文(1927年前)   就内容特色而言,这一时期的杂文都“是一种‘社会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瞿秋白),主要涉及了两方面的内容: ①进行广泛的社会文化批评(五卅之前); ②进行政治斗争(五卅之后)。    2、后期杂文(1927年后) ①同国民党政权的斗争 ②对帝国主义的揭露 ③社会文化批评 ④对人民和革命的歌颂 二、杂文的艺术特色   1、典型性 2、形象性   3、讽刺和幽默   4、作品呈现的“永远的‘现在时’的幻觉”(张旭东) 复习题:   1、鲁迅的主要生活经历和创作概况。    2、鲁迅前期思想的特点。   3、《呐喊》和《彷徨》的内容特色。    4、《阿Q正传》、《药》、《风波》等小说中的辛亥革命描写    5、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和知识分子形象。    6、阿Q的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述其产生的原因。   7、《呐喊》和《彷徨》的艺术特色    8、鲁迅杂文的基本内容。   9、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  郭沫若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 一、童年和中学时代(1892-1913) 二、留学日本和创造社的早期活动(1914年1月-1925年     5月) 三、大革命时期(1925-1928) 四、流亡日本、抗战、解放战争和解放后(1928-1978) 第二节 《女神》 一、《女神》的内容特色  鲜明地反映出了“五四”的时代特征,传达出了“五四”时代精神的最强音,是《女神》在思想内容上最显著的特色。这一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女神》所表达的对黑暗现实的强烈反抗、叛逆和对光明理想的热烈向往和追求,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2、《女神》所着力表现的要求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的强烈呼声,正是五四时期年轻一代要求冲决一切罗网的战斗呐喊,是广大爱国青年反叛性格和战斗激情的诗意概括。   3、《女神》所表达的眷念祖国、颂扬新生的深情,既是对“五四”的礼赞,也表达了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   4、即使是歌咏大自然的作品,也往往带上了浓厚的“五四”时代色彩。    5、《女神》的基调虽然还是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但已具备了明显的社会主义因素。而这一点也正是五四时期的一个鲜明的历史特征。 二、《女神》的艺术特色   《女神》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理想主义的强光照亮了诗集中的大部分作品。与此相适应,艺术技巧上体现出了如下四个方面的特色:    1、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塑造鲜明突出的“自我”抒情形象   3、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磅礴的气势   4、形式的彻底解放和新颖多姿 第三节 《屈原》等历史剧 一、郭沫若历史剧的内容特色   1、立足现实,古为今用,“借古人的骸骨,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郭沫若:《孤竹君之二子. 绪 论》),使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为现实斗争服务。   2、宣扬“把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 二、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   1、悲剧情境的着意营造   2、主观性与抒情性的紧密结合   3、浓郁的诗意   复习题:   1、郭沫若的主要经历和创作概况。   2、为什么说《女神》弹奏出了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3、《女神》的艺术特色。   4、郭沫若历史剧的内容特色。   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1917-1927年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叶绍钧的小说创作 一、鲜明地体现了文学“为人生”的倾向 1、描写了被侮辱被损害的劳动人民的悲苦命运。   2、表现了城市小市民的灰色生活,讽刺鞭挞了寄生于黑暗社会的陈腐卑微的灵魂。   3、揭露了旧中国教育界黑暗腐败的现象,以及在这黑暗腐败包围下的小知识分子的不幸命运。 二、以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见长   正如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一集导言》中所指出的:“要是有人问道:第一个‘十年’中反映着小市民智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呢?我的回答是叶绍钧。”写于1924年11月的《潘先生在难中》,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三、叶绍钧的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   1、早期创作:以细致的笔触,刻画和批判旧社会那灰暗阴郁的人生,形成了冷隽的色调和扎扎实实的写实风格。但基调低沉悒郁,缺乏强烈的时代气息。 2、五卅之后:笔锋开始转向现实的革命斗争,塑造出了具有斗争意识和反抗性格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新形象。最能标志其创作发展的,是192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倪焕之》。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长篇之一,标志着作者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成熟。  3、1928年后:作品选材较前广阔得多,反抗现存黑暗社会的意识更加鲜明,讽刺也更为辛辣。 第二节 冰心的创作 一、早期的“问题小说”   1、“问题小说”的基本内容   按内容来分,大体有三类:①抒写对封建社会和封建家庭的不满情绪。②反映对劳动人民生活境遇的同情。③反映下级官兵生活和反对军阀混战。 2、“问题小说”的意义:①刷新了文学表现主题。②打破了传统文学大团圆的结局,使现代小说带上了鲜明的悲剧意识。③提出了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存在的种种重大社会问题。   3、“问题小说”的局限:①批判的力度不足。②或浓或淡的宗教情绪。 二、关于“爱的哲学”   1、什么叫“爱的哲学”   2、如何正确评价“爱的哲学” 三、冰心的诗歌创作和散文创作 四、独特的艺术风格 冰心的艺术风格完全可用她的《诗的女神》中的几句诗来概括:“满蕴着温柔,/ 微带着忧愁,/ 欲语又停留。”除此而外,语言既有白话文的流利,又有文言文的凝练,在当时被读者誉为“冰心体”。 第三节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 一、朱自清散文的内容特色   1、“为人生”。       2、朱自清写人生,不单是直揭社会的病苦,更多的则是写自己,写自己的家庭,这也可说是从侧面暴露人生的黑暗。   3、即使是那些直抒胸臆、勇于畅露自己对社会人生问题思索的散文,也往往显示了时代的症结。 二、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1、“文中有画”   2、“贮满着那一种诗意”   3、“文如其人”清俊简约—温文尔雅 诗歌创作:《毁灭》等 第四节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一、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基本内容及其特色 1、小说创作的基本内容   按题材分类,可分两大类:①表现自我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沉沦》。②表现社会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薄奠》。   2、小说的内容特色  ①强烈的反抗精神。  ②小说所表现出的对社会的反抗,又主要是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角度,从个人主义的立场出发的。  ③带有比较浓厚的感伤色彩,特别是前期的作品,情调往往显得悲观消沉。  ④较多性苦闷和性冲动的描写。 ⑤往往同一作品中,感伤颓废的情绪和反抗现实的精神交织出现,进步的因素和落后的因素杂然并存,而“愤世的洪涛”,常常以荒唐堕落的行径表现出来。至于此一时期和彼一时期作品基调的低落与昂扬的起伏交替,更为明显。 二、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   1、强烈的感情色彩   2、坦率的自我暴露 3、结构的散文化   4、自然美 第五节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 一、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于闻一多诗歌的一条红线   第一部诗集《红烛》,其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地对伟大祖国的深切颂扬和诚挚的怀念;第二部诗集《死水》,其爱国主义思想则表现为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忧国忧民的情绪和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现实主义色彩明显加浓。 二、闻一多的诗歌主张  认为新诗创作要“在一种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的格律之内出奇制胜”,应该具有“三种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三、鲜明的艺术特色 1、鲜明的民族特色 2、艺术上的精雕细刻 3、意境的绵远和幽深 4、构思的灵巧和新颍   复习题:      1、叶绍钧早期小说的内容特色。   2、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说:《新潮》上那一群小说作家,唯有后来的叶绍钧“却有更远大的发展”。结合叶绍钧的具体创作说明这一问题。   3、《潘先生在难中》的潘先生形象和《倪焕之》中的倪焕之形象。   4、冰心“问题小说”的内容、意义及局限。   5、如何正确评价冰心“爱的哲学”?   6、冰心的艺术风格。   7、朱自清散文的内容特色和艺术特色。   8、郁达夫小说的内容特色和艺术特色。  9、闻一多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     10、闻一多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主张。  11、闻一多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第五章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运动和        文学思潮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中      国左翼作家联盟 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的原因   1、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   2、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蓬勃发展的促动   3、作家思想的进一步革命化 二、革命文学的论争   1、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张及其局限   2、革命文学的论争及其意义 三、“左联”的功绩及其局限   1、“左联”的主要成就 ①有力地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的迅猛发展 ②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学习和运用 ③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④积极进行文艺思想斗争和论争。 ⑤重视青年文学作者的培养。   2、存在的问题  ①政治上的“左”的倾向  ②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倾向  ③组织上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倾向 四、“两个口号”的论争及其意义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两大文学思潮及其论争 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1、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   2、强调文艺独立品格、主张文艺疏离政治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二、“左联”时期三次大的文艺思想斗争和论争   1、与新月派的论争   2、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   3、与“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   复习题: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的原因。  2、革命文学论争的概况及其意义。   3、“左联”的功绩及其局限。   4、“两个口号”论争的概况及其意义。   5、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概况。  6、“左联”时期三次大的文艺思想斗争和论争的概况。 第六章 茅 盾 第一节 茅盾的思想发展与初期创作  一、茅盾的生平和思想道路   二、茅盾的初期创作 第二节  《子夜》--创作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 第二节 《子夜》--创作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 一、《子夜》的成因 二、《子夜》的杰出成就   1、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①通过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相当生动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和面貌。  ②形象地展示了30年代初期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下,社会一片腐败、黑暗,阶级关系错综复杂,以及城乡工农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的形势。  ③再现了30年代初期其他阶级、阶层的面貌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道德风尚。   2、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为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独特贡献  ①吴荪甫形象  ②赵伯韬形象  3、在艺术表现上,也取得了突出成就  ①宏大严谨的艺术结构  ②颇具特色的语言  ③出色的心理描写 三、《子夜》的不足及历史地位 第三节 《林家铺子》和《春蚕》等短篇小说 一、深切的思想内容  ①通过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展现主人公的悲剧,深刻地揭示出了导致这些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  ②通过主人公的悲剧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反抗。 二、成功的人形象塑造  ①林老板形象  ②老通宝形象 三、巧妙的艺术手法  ①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  ②人物描写以细描为主,辅以简笔  ③语言的成功运用   复习题:  1、茅盾的创作道路和思想发展概况。  2、茅盾初期创作的概况。  3、《子夜》的成就。   4、吴荪甫形象及其这一形象的意义。   5、茅盾短篇小说内容的深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林老板形象和老通宝形象。   7、《林家铺子》和《春蚕》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 老舍的小说创作 一、 老舍的生平及创作概况: (一)、老舍先生的生平见课本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老舍先生出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领导工作。老舍在入会的誓词中说:“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和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做的一切,我确实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给我一块短碑,刻上: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先生去世之后,他的墓碑上就刻着这样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二)、创作概况: 1、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勤奋而多产的作家,有文艺界的“劳动模范”之称。相比于鲁、郭、茅、巴、曹,老舍真正来自生活的底层,他熟悉劳动人民,以城市市民为主要描写对象,他是现代中国的市民诗人,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圣手。老舍大大提高了“五四"以来为数不多的描写城市市民作品的艺术水平,这是他对这是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大贡献; 2、 老舍的作品反映了满族的某些生活特点; 3、 老舍作品中的反帝色彩相当突出; 4、 老舍是文化型(文化伦理型)的作家; 5、 老舍创作风格的多样性:     幽默的风格——“幽默”是老舍创作风格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早期小说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表现出来的是“笑骂”,自小说《离婚》之后,老舍的幽默风格向更成熟的方向发展,由于他追求生活化,从庸常的人性矛盾中创造喜剧意味,溶入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产生了喜剧与悲剧、讽刺与抒情的渗透、结合,获得了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因而有研究者将老舍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大的笑匠”。     写实的风格——以《骆驼祥子为代表》,“《骆驼祥子》是抛开了幽默,正正经经地写。这主要是写实的风格,而不是由文字里硬挤出的笑料。”     散文式的抒情风格——以《月牙儿》为代表。这篇作品带着浓郁的抒情气氛,运用象征的手法来写。 二、 老舍的代表作品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一)、《骆驼祥子》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1、 骆驼祥子的典型形象     贯穿祥子性格发展全过程的线索是“希望——追求——奋斗——挣扎——失败——堕落”,最后以祥子个人奋斗道路的破产而告终。     *小说用祥子命运的三次起落来发展祥子的性格:     祥子是一个破产的青年农民,他流落城市当上洋车夫,唯一的理想是做个独立的个体劳动者。他要有自己的车,有了自己的车,才能使自己的人格独立、自由,拉别人的车,祥子感到就没了自己。为了实现这个卑微的理想,祥子以顽强的意志、坚忍不屈的精神,走个人奋斗的道路。经过“三起三落”,祥子的理想破灭了。     第一次, 祥子经过整整三年的奋斗,凑足了一百元,买了一辆新车。这时,祥子激动得几乎要哭出来。但只拉了半年,遇到兵灾,祥子连人带车被兵捉去。在兵逃跑时,祥子得了三匹骆驼,“骆驼祥子”的绰号由此而来。     第二次, 祥子重新攒钱,把钱存在夜壶里,但钱尚未存齐,就被孙侦探诈去。     第三次, 祥子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新车,但虎妞难产死去,为办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在这三起三落中,祥子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搏斗,这种毅力、意志、精神代表了东方劳动人民所共有的品质。但是,不管祥子怎样挣扎,仍摆脱不了惨遭失败的命运。祥子终于堕落了。     *祥子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不仅表现在事业的失败上,还表现在爱情、婚姻的失败上。 首先表现在与虎妞的悲剧性婚姻上。(见课本)     其次祥子与小福子的爱情也具有悲剧性。小福子的不幸人生使得她能和祥子在精神上达到沟通。祥子也觉得小福子是最美的女子,他能从小福子身上得到精神的安慰。祥子临别时对小福子说:“等着吧,等我混好了,我来!一定来!”可是,小福子最终受不了生活的压迫,吊死了。她的死吹灭了祥子希望中最后一盏灯。祥子的全部精神支柱倒塌了,他堕落了下去。 2、“祥子”悲剧的深刻性在于:     通过祥子挣扎奋斗的失败证明:旧社会各种反动势力对底层劳动者的打击,小生产者狭隘眼界和个人奋斗的方式都使得他们难以实现自己的解放。不仅祥子个人奋斗的道路走不通,其他所有的车夫也都走不通,像作品中出现的“二强子”、“老马”、“无名无姓的‘高个子’”车夫等等,尽管他们都有自己的车,但是到头来仍然摆脱不了车夫们共同的悲剧命运 。 2、《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1) 通俗朴实,带有北京地方色彩的“京味的语言”。 (2) 严谨的单线结构,以骆驼祥子为中心人物,通过他和社会的接触,把各种不同阶级的生活面貌,各个不同家庭的命运和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交织成一幅复杂的社会图景。 (3) 工细的心理描写与心理分析。 (二)、《四世同堂》 (1)、《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     钱默吟:从艺术的角度来讲,钱默吟这个人物没有祁老人写得丰满。从文化的角度来讲,钱默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典型:从他的人生哲学、文化观念、传统情趣上来看,他是一个正直的旧式文人。他的生活方式、嗜好、心理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他的儿子钱仲石为国殉职,被冠晓荷告密,使得钱家家破人亡,他的性格便开始转变。钱默吟性格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①个人英雄主义或复仇主义阶段(宣传复仇暗杀) ②合作的爱国主义阶段(不再是报私仇,而要雪国耻) ③由复国报仇到要整个消灭战争,打击穷兵黩武,争取人类的永久和平。     祁老人:富善先生说他是一个正直的前清人,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在他的心中根深蒂固。他以四世同堂为荣,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生儿育女,不断香火。“和平、忍气、吃亏”是他的性格特点,也是中国传统道德中为人处世的一种哲学。但是现实打破了这种哲学,一系列的打击动摇了他从前清一来就坚信不移的人生经验。他是一个正直、老实的城市市民的形象,在他的身上集中着中国传统道德的优点和弱点。     祁瑞宣:祁老人的长孙,是一个正直善良、有思想少行动、爱国、爱民族文化传统,同时忠孝观很强的知识分子形象。(可与《家》中的觉新来比较)他始终处于救国与养家这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中,由于现实的处境,加上较深的传统观念,他始终不能从家中“走出去”,但他却始终坚持了民族气节,拒绝参加庆祝保定、太远陷落的游行,不给日本人作事。在家中他是一个孝子、慈父、温存的丈夫;在汉奸、鬼子面前,他是一个硬铮铮的中国人,决不屈膝投降。他又是一个文弱的知识分子,他的身上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弱点。他是一个衰老的北京文化在新思潮冲击下的矛盾机体。 《四世同堂》中除了上述人物,还有一系列的喜剧形象,如蓝东阳、胖菊子和祁瑞丰、冠晓荷和大赤包。请大家结合作品和教材自学。 (2)、《四世同堂》的艺术特色: ①、《四》是老舍多种创作风格的集中体现     这部小说荣机智的幽默诙谐、浓烈的主观抒情和严峻深沉的叙述笔调为一炉,描绘出在国土沦陷的特定背景下,老北平儿女的种种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尤其深刻地描述了近乎僵死的市民性格在战争的巨大创痛刺激下复苏的过程。是整个作品具有史诗般的辉煌气度。 ②、简洁、细腻而又传神的人物心态的描写; ③、庞大的艺术结构显得针线紧密而又简约明快; ④、溶合了古典小说与西洋小说的长处,是作品内容既俗白浅显又蕴含深厚,洋溢着本民族的清浅质朴的审美情趣; ⑤悲剧与喜剧的交融     小说写的是血泪现实,写北平在生于死的间隙中的挣扎,写了北平市民的苦闷、彷徨和内心搏斗的痛苦。小说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道德观念中的精神弱点,隐含着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并指出在侵略战争大背景下这些精神弱点与顽劣的国民性最终所毁灭的恰恰是整个中华民族性格中美与传统道德中的美。但这种悲剧的气氛是深含在作品中的,作家在语言上成功地运用幽默手法讽刺了民族败类,创造出一系列现代文学中难得的喜剧形象,同时也对市民悲剧性格中的喜剧因素作了开掘,不仅挖掘了他们卑微可笑的精神弱点,而且沉痛地批判了产生这种精神弱点的文化背景。 (3)《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参见教材) 思考题及答案: 1、 结合作品谈谈老舍先生创作风格的多样性 (幽默的风格——《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离婚》之后,老舍的幽默风格向更成熟的方向发展,由于他追求生活化,从庸常的人性矛盾中创造喜剧意味。老舍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大的笑匠”。 写实的风格——以《骆驼祥子为代表》,“《骆驼祥子》是抛开了幽默,正正经经地写。这主要是写实的风格,而不是由文字里硬挤出的笑料。” 散文式的抒情风格——以《月牙儿》为代表。这篇作品带着浓郁的抒情气氛,运用象征的手法来写。) 2、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性格是如何发展的? (小说用祥子命运的三次起落来发展祥子的性格:第一次,祥子经过整整三年的奋斗,凑足了一百元,买了一辆新车。这时,祥子激动得几乎要哭出来。但只拉了半年,遇到兵灾,祥子连人带车被兵捉去。在兵逃跑时,祥子得了三匹骆驼,“骆驼祥子”的绰号由此而来。第二次,祥子重新攒钱,把钱存在夜壶里,但钱尚未存齐,就被孙侦探诈去。第三次,祥子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新车,但虎妞难产死去,为办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在这三起三落中,祥子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搏斗,这种毅力、意志、精神代表了东方劳动人民所共有的品质。但是,不管祥子怎样挣扎,仍摆脱不了惨遭失败的命运。祥子终于堕落了。) 3、 结合作品谈谈《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①通俗朴实,带有北京地方色彩的“京味的语言”。②严谨的单线结构,以骆驼祥子为中心人物,通过他和社会的接触,把各种不同阶级的生活面貌,各个不同家庭的命运和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交织成一幅复杂的社会图景。③工细的心理描写与心理分析。) 4、 结合作品分析《四世同堂》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5、 请谈谈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以及对国民性的批判 (结合祁老人和祁瑞宣的形象特征以及作家所运用的悲喜剧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来回答该问题,同时参考教材P224、P239)。 第三个十年 第八章 巴金的小说创作 (一)、巴金的生平及其创作概况     巴金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多产作家。解放前写的作品有四百万字,其中长、中篇小说21部,短篇小说73篇,散文百万余字。加上解放后写的作品,计有700万字。巴金还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译著50余种。巴金的解放前的小说主要取材于腐朽的封建家庭和“五四”后开始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以此展示了封建势力必然崩溃,民主革命必然兴起的伟大历史转折,歌颂了一批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民主革命过程中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和为摧毁旧世界而献身的精神。巴金在艺术上长于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表现人物,语言自然流畅富有诗意,最突出的则是作品大都充满一?     1982年成为东方第一位“但丁国际奖”的获得者,1983年,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为我国文学赢得了世界荣誉。     巴金在青少年时代接受过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他先后读过俄国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1925年翻译过克鲁泡特金的《面包与自由》,1928年译过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等等。当时无政府主义思潮流行全球,尤其是它要求个性解放、乐于自我牺牲、爱人类、追求万人同乐的新社会的思想,对巴金起过启蒙的作用。巴金也正是以个性解放,要求自由、平等、博爱,来作为反封建的武器的。 (二)、巴金的代表作品分析 《家》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大家都非常熟悉并喜欢的作品,也是巴金的代表作。作者在《激流总序》里说:“我底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我并不孤独,也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之激流在动荡。…它曾发射出了种种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受苦。这一切造成了一股激流,具着排山之势,向着那唯一的海流去。这唯一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这便是“激流”的含义。在《激流三部曲》中,以《家》的成就最高。 1、《家》中的人物分析:     高老太爷:它是整个家族的至尊,掌握着全家人的命运,按照封建社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他是家族的“君主”,全公馆上下无不敬畏的“神”。作者没有把笔墨集中在他年轻时的荒唐上,而实际中揭露他顽固地守卫家规,以无数青年人的血泪和白骨建立他的统治秩序,维护封建家长的绝对权威。他就象幽灵似的无处不在,贯穿全书,给高公馆笼罩上一层森严恐怖的气氛。《家》当中发生的一系列悲剧事件,都直接间接地与高老太爷有关。     觉慧:他是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幼稚而大胆的叛逆者,是《家》中的主要人物,是受五四新思潮冲击的民主主义力量的代表,是这个死气沉沉的封建家庭的第一个火种,他为兄妹们开拓了一条通向自由和光明的道路。他的性情的基调是幼稚而大胆,对旧势力“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觉慧的性格经历了一个觉醒、反抗的过程:第一步,他从下人中受到教育,为他接受民主主义思想打下基础;第二步,入学后,接受了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最初是一个初步的人道主义者和个性解放者。如别人都坐轿子,他不;第三步,当他参加学生运动时,被祖父软禁起来,使他认识到他与祖父两代人的对立;第四步,鸣凤的惨死。这次对他的打击超过以前任何一次。他敢于越过等级的鸿沟,与婢女鸣凤产生纯洁的爱情,这实在是大胆的。接着是梅的惨死,这加深了觉慧与这个家庭的对立,锻炼了他不妥协的反抗的性格。第五步,真正刺激他出走的是瑞珏的死。这时他宣布我要做一个叛徒。     觉慧的反叛精神首先表现在他与长辈的对立上,他敢于阻住陈姨太、克明到他房间里捉鬼,而且获得了胜利。其次,表现在他蔑视和反对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与觉新的哲学进行斗争。     可贵的是巴金在塑造觉慧这个人物的时候,并未把他写成一个完美的人,反倒毫不掩饰地刻画出了觉慧思想上的复杂性和局限性。觉慧要求改造社会的思想是模糊的,追求的道路也是朦胧的。有时他也并非一个彻底而坚决的抗争者,思想大于行动。觉慧的性格与思想正深刻地反映出“五四”新一代青年的成长道路。虽然他的目标还不十分明确,但他毕竟是跨出了奔向理想与光明的第一步。 2、《家》中觉新的形象意义分析:     觉新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的人”,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由于它处在年轻一代同老年一代冲突的焦点上,他的处境最难堪,因而内心世界最痛苦、最复杂、最矛盾。他是整个作品布局的主干,贯穿了三部曲的始终。他为了将《新青年》的理论和家庭的现实调和起来,奉行着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把自己变成了具有双重性格的人,并始终无法摆脱严酷的自我谴责。     觉新的性格与阿Q的性格一样已经超出了人物本身的意义,成为人类某种普遍性的悲剧。觉新的悲剧,是封建末世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悲剧,是以清醒的头脑眼睁睁地看着把别人(最后包括自己)送进坟场而无以摆脱的悲剧。觉新这个人物形象对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性格具有很大的概括力。 3、《家》的艺术成就: ①抒情的笔调,浓郁的感情色彩。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的小说以强烈的感情色彩取胜。在故事、性格、感情三者的关系中,巴金似乎不以故事见长,他的人物性格固然是成功的,但尤其打动读者,抓住读者的是感情。在小说中,巴金感情胜于理智,感情真挚、热烈、外露、缠绵,而又伴着忧郁。所以青年人更喜欢巴金。 ②巴金的第二个特点是单纯、直率、热情、坦白的风格,晓畅的语言。 ③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塑造人物的性格,比如:觉新的“作揖哲学”与“无抵抗主义”同觉慧、觉民的反抗精神作对比;梅的听天由命的思想与琴的信仰娜拉独立自主精神的对比等等 ④细腻的心理描写,采用心理分析与内心独白的手法。比如《家》中对鸣凤自杀前的一段心理描写,以及一些对梦的描述。 《寒夜》     写成于1946年底,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一座高峰。作品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一个平凡家庭的悲剧,作家以悲哀、忧郁的笔调写社会重压下小人物的烦恼、悲苦,和在黑暗中挣扎的痛苦呼声,反映了那个时代令人窒息的社会气氛。 1、 汪文宣、曾树生的性格分析。     汪文宣:小说主要围绕汪文宣、曾树生两夫妇和汪文宣母亲的情感冲突来展开。汪文宣与曾树生是一对念过大学的夫妻,受过西方现代新思潮的启迪。他们都是学教育的曾有过美好的理想,也都曾追求用教育拯救国家。本来二人的感情是很好的,但是婚后,艰难的现实生活改变了汪文宣,他成了一个能忍受一切的“老好人”,而自己的母亲又十分不愿接受这个儿媳,两人成天是无休止的争吵。汪文宣必须为了维持这个家庭而承受一切,在公司时,他安分守己,谨慎勤苦,忍受上司的刻薄拼命工作,他的愿望不过是挣一口饭吃,一家人能平安和睦地生活下去,结果他却被公司解雇。他爱自己的妻子也爱自己的母亲,哪一方他都不能割舍,他愿意牺牲自己,但又无力解决婆媳之间的矛盾,也无力支撑起这个家的日常开销,在这个现实社会对他经济的、精神的双重压迫下,加上妻子离家而去的沉重打击,汪文宣终于肺部烂了,喉咙哑了,只能够靠写字与母亲对话。当抗战的胜利消息传来时,他却满怀悲愤的死去。     曾树生:曾树生是小说中刻画得最有深度的人物。与丈夫不同,曾树生思想开放,充满生命的活力,她爱美,渴望拥有自由与痛快的生活,然而现实的生活却让她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矛盾。她爱丈夫,也想做一个传统道德意义上的贤妻良母,但一回到家听到婆婆的讥讽辱骂,看到丈夫的毫无生气的病容,心里便生出厌恶与恐惧。同在银行工作的上司陈主任年轻富有健壮,他的追求使曾树生看到生命中的亮光,她想飞出去,在短暂的生命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小说对曾树生的心理矛盾刻画得十分细腻的出色,面对患者严重肺病的丈夫,还有年幼的孩子,曾树生不断地放弃和打消去兰州的想法;但当她一想到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断送自己的一生时,又十分地为自己感到不平,她厌倦了与婆婆之间的争吵,厌倦了丈夫的平庸和“老好人”的作态,经过多次思想斗争之后毅然决然飞往兰州,开始新的生活。     汪母:自私迷信,顽固地守护着封建家庭伦理观念,认为儿媳成天打扮得妖模怪状,喜欢跳舞、约会,这都是不守妇道,还因曾树生与汪文宣是自由恋爱结婚,不是封建的明媒正娶,所以骂曾树生不过是儿子的姘头,算不得正式的妻子和儿媳。她与曾树生的冲突,是两种不同文化教养的伦理观、人生价值观的冲突。     汪文宣、曾树生、汪母都是“好人”,但黑暗的社会制度和战时困难的生活,毁灭了他们曾有的理想和抱负,扭曲了他们的性格,导致他们互相伤害。在性格悲剧、家庭悲剧的背后,实际是一出社会悲剧。 2、《寒夜》的艺术特色:     小说寓悲愤之情于人、事、景之中,注重客观的心理写实,细节描写细致,首尾照应,结构自然完整,结局含蓄不尽,意境阴冷悲凉。     从浪漫的理想的英雄革命,到平凡琐屑的凡人小事;从单纯直接地倾吐热情,到抒情写意的客观化。巴金前后期小说艺术风格的变化,标志着其小说艺术的成熟。 思考题: 1、 试比较巴金前期的代表作《灭亡》和后期的代表作《寒夜》,谈谈巴金创作风格的演变。 (两个标志:A,“家庭”含义的变化;B,从写英雄形象道谢小人物。其外还要注意作家情绪的变化及对人物饱含着的深刻的同情的人道主义情怀。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241—P250的内容,自己做以总结。) 2、 分析觉新的形象意义; (抓住觉新性格中的主要特点和他内心矛盾的核心所在,把握住他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来回答问题) 3、 简述《家》的艺术成就 (抒情的笔调;单纯、热情的风格;晓畅的语言;用对比方法来塑造人物性格;细腻的心理描写) 4、 分析《寒夜》中汪文宣和曾树生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意义; (参见课本P257—P259来回答问题) 5、 《寒夜》体现了巴金怎样的美学理想? (达到无技巧的艺术追求。从早期的激情浪漫到平凡朴素自然,从描写英雄人物到塑造日常生活里的小人物,将性格的悲剧与社会的悲剧结合起来,在琐事中探求的生命的意义) 第九章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 1、沈从文的生平及创作     朱光潜先生曾给他做过这样的断语,说沈从文是一个喜欢朋友的热情人,可是在深心里,却是一个孤独者。 2、 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追踪沈从文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思想轨迹,会发现,沈从文一支固执地坚守着民主主义的政治立场,信守着看人论事的思想独立和自由原则,任凭政治风云变幻,他抱定自己的信念,一动不动。他的这种“不识时势”的思想品格有局限性,却也显示了某种可贵性。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这种思想品格正是一种罕见的典型。他那少有的生活经历,如少年流浪,自学而达到能任大学教授,他所占有的那样一块无可替代的湘西的乡土生活,对湘西的乡俗民风、对世俗的东西所具有的特殊敏感的审美情趣,都使他的文学道路充满着传奇色彩。 ①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贡献是用小说、散文,建造其他特异的“湘西世界”。 ②沈从文以抒情的笔调、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美和人性美的赞颂。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有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③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小说体式。沈从文被称作是“文体作家”,他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小说体式:可叫做文化小说、诗小说。他不注重情节与人物,强调叙述主体的感觉、情绪在创作中重要作用。他的许多小说从交代环境开始,衍生人物和故事,如《边城》开场先描写“茶峒”,自河、河街、吊脚楼的妓女写出长长的几节,为翠翠的出场作背景。沈从文用水一般流动的抒情笔致,通过描摹、暗示、象征甚至穿插议论,来开拓叙事作品的情念、意念,加深小说文化内涵的纵深度。 3、沈从文与《边城》所代表的“湘西”世界之间的精神联系 ①《边城》的源起 ②《边城》中的人物:    《边城》反映的是湘西一个边远的小城茶峒20世纪初叶的社会人生风貌,描写的是一个乘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当地掌水码头船总的两个儿子之间的曲折的爱情悲剧故事。     在这部小说中,人性美和人情美是作家描绘的重点,这在传神的风景画和风俗画中得到全力以赴的表现。小说描写茶峒人待人以诚,乐于助人,受人之惠必以物回赠,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就连吊脚楼的妓女,性情也浸染着边民的淳厚等等。这里生活着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善良人’”。     翠翠:是生长在美丽的茶峒乡村渡口边的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心地善良、朴素,柔美如水,同时生命中又有着水的韧性。他的身上通透着湘西世界中社会底层劳动者那种纯朴的、自然的,又有点原始的生命之美。写翠翠:“翠翠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小说通过翠翠朦朦胧胧的爱情来表现出翠翠的秉性。作者用平实的笔调把一个生活、浸染在古老风俗环境中,将自己的爱情心思埋藏极深的小女子,写得极有诗意。在翠翠的身上看不到人性的“异化”,一切都是那么健康、自然、顺乎天性。然而“美丽总是令人忧愁的”。翠翠的爱情似乎再次被导入了命运的轨道。父母当年为了追求爱情的自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十几年后的翠翠又重演了这场悲剧,道出了“母女两代共同的命运”。     老船夫:饱经风霜的老船夫,心地善良,忠于职守。他终日摆渡在河边,从不收路人分文,经常备下烟草、茶水款待他们。他重义轻利,对清贫的生活,心安理得,甘之如贻。他疼爱体贴孙女,精心着她的成长。在老船夫身上很少有麻木、愚昧的因袭重负和自私、偏狭的“国民性弱点”的一面,作者竭力表现出人物身上的人性美,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褒贬态度。     顺顺一家:顺顺虽是富户,但他有一付狭义的心肠,为人慷慨无私,公正清廉,喜欢广交朋友,乐于助人。他的两个儿子凡是村里年轻人所有的本领,他们无一不精。天保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傩送聪明洒脱,富于感情。兄弟俩亲密无间,真诚相待,在爱情上公平竞争(唱山歌),毫无妒忌之心。傩送为了爱情,宁愿放弃了碾房而选择渡船,天保则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希望成全弟弟。他们身上保留着的是人的善良和美好的天性。     翠翠、爷爷、顺顺一家无一不善良,然而“唯其善良,我们才更易感到悲哀的份量”。这种悲哀,不仅由于情节的演进,而是自然带在人物气质里的。越是平静,越是显得悲哀,因为一个更大的命运的阴影罩住他们的生存。在小说中反映了沈从文对命运的关注,也表现出他自身的矛盾所在——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他一面在记忆中寻求酿造一个充满人性、情谊的理想世界,一面又不可避免地目睹着中国的现实。这种矛盾心态折射到作品中,形成了沈从文对于湘西正在失去的美好一切的无奈、叹惜和绵绵伤感。在《边城》中一方面产生了老船夫“一切要来的都得来”的无奈心声,另一方面则产生了翠翠“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的不测的等待。     小说的结尾既揭示了人物和作者对未来的热望,也暗示了作者当时所追求的重塑民族形象,重铸民族精神的良好愿望的无可奈何的破灭。同时也隐含了作者本人为民族,为整个人类的未来而焦虑的忧患意识。 4、《边城》的艺术特色: ①结构单纯、简洁,淡化的情节,淡化的戏剧性,浓化的情致和韵味,是《边城》的主要艺术特点。用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故事,并不一味追求离奇的情节,也不着意突出矛盾冲突,而是突出描绘世态人情,全篇21节,每节两千到三千个字,小说的结构正象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中所指出的:“每一节是一首诗,连起来成一首长诗;又像是21幅彩画连成的画卷。” ②诗一般的小说意境     沈从文运用诗、画的笔墨,融汇着中国古典诗词的含蓄典雅脱俗的格调,创造了《边城》抒情诗般的意境,总体上讲,《边城》的意境冲淡、清远,平和从容之中散发着淡淡的寂寞。 ③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     《边城》具有诗化的抒情氛围,而这种氛围分由风俗民情、地方文化、时代思潮与人情世态交织而成,展示出中国二十年代湘西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如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场面,透露出沈从文对湘西古老遗风、纯朴民情的欣赏与热爱,这种地方色彩使整个小说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④象征手法的运用:    《边城》中的另一个体现便是象征的运用。比如作者用翠竹象征旺盛与坚韧的生命力;用白塔的坍塌象征着原始、古老的湘西的终结,而它的修复意味着重造人际关系的愿望等等。 ⑤朴素、明净、澄澈的语言,简约、自然的叙述方式:     要描绘这个充满神秘色彩,交织着野蛮与优美的《边城》,如果用华丽的词藻,和过分雕琢的修辞手法加以渲染,都有可能有损于其原始美、遮掩纯朴的乡土本色。因此,沈从文在《边城》中主要还用精当、简练的叙述语言,用素描的手法来表现其原始美和天然风韵,语言上不做卖弄,渗透着深厚的感情。 ⑥悲凉的基调:    《边城》中虽然有怀古的幽情,对美的歌颂、对生命的礼赞,但正因为这些美的东西在现实中逐渐地被毁灭着,《边城》里也散发出悲凉的意味。小说中 “凄凉”一词出现6次,“悲伤”、“惆怅”、“郁闷”各出现1次,“寂寞”一词出现4次、“静寂”3次,“沉静”、“孤独”各出现1次。而这种静穆又略带人生忧郁的基调自然与作者的人生情绪相契合。 5、《长河》     如果说《边城》重在理想的、静态的人生形式之“常”,《长河》则重在现实的动态的人生形式之“变”。虽然这部小说写得不如《边城》完整,却显示了较为广阔的历史视角,它所反映出的时代感、历史感、文化意蕴都有所加重。 请同学们参考教材,将《边城》与《长河》作以比较。 6、短篇小说与散文(请同学们自学这一节内容) 思考题: 1、 结合作品谈谈沈从文的创作思想 2、 请分析《边城》中的“湘西世界”(或者“边城世界”)的       特点和意义; 3、 简析《边城》中的翠翠和老船夫形象; 4、 分析《边城》的艺术表现特色与风格; 5、 试将《边城》与《长河》作以对比,谈谈沈从文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发展变化。 第十章 曹禺的话剧创作 1、 曹禺的生平及其创作概况 2、《雷雨》的思想、人物及艺术特色    《雷雨》是一出震撼人心的家庭悲剧,而对于这个家庭悲剧,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多重的解释。有的研究者认为,《雷雨》是现实的,同时也超越了现实,在它的深处隐藏着人生、人性、人的生命存在的种种奥秘。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层面上出发,《雷雨》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家庭悲剧,剧作以大革命前夜(1924年左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为背景,通过周、鲁两家人物的纠葛,重点表现出封建伦理道德的腐朽,同时也写了现实的阶级关系。虽然曹禺曾一再声明,他在创作开始时“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但他同时又承认“也许写? (1)、《雷雨》的情节结构    《雷雨》作为话剧,在时间与空间上比传统戏曲受到更大的限制,因而它更要求时间、地点、事件的高度集中。在时间上将30年的矛盾冲突集中在24小时之内;地点上,是同一个城市两个场景:周家客厅和杏花巷鲁家:事件集中在两个家庭(实际上是两个对立的阶级)的纠葛上,人物的行动是一致的。这种结构符合欧洲十七世纪的戏剧理论“三一律”??即行动、时间、地点的一致(古典主义戏剧,参看《西方文论选(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高乃依“论三一律”。     中国传统戏曲的结构特点,一般是开方式结构,即有头有尾;西方某些话剧的结构特点是锁闭式的(“藏头露尾”)这种结构采用“回顾” 的方法,以“过去的戏”来推动“现在的戏”。在《雷雨》中是用周朴园与侍萍“始乱终弃”的故事,作为后母的繁漪与周家长子周萍恋爱故事,来推动以下矛盾冲突:繁漪与周朴园的冲撞;繁漪、周萍、四凤、周冲之间的情感纠葛,周朴园与侍萍的相逢,周朴园与大海的冲突。     对于全剧的结构,有不同的意见:第一种,认为该剧中有三条线索,A、繁漪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B、侍萍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C、鲁大海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周朴园是一切罪恶,一切矛盾的总根子。第二种,认为周萍、繁漪、四凤的爱情纠葛为明线;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是暗线。第三种,以繁漪与周萍的冲突为中心来组织全剧事件,决定其他矛盾发展。第四种,认为主线是繁漪与周朴园的冲突。我们这里按照第一种看法来结合作品做以分析。 《雷雨》全剧共分四幕: 第一幕(周家客厅)有这样几个场景: ①、鲁贵向四凤敲诈,点出了“闹鬼”(周萍和繁漪幽会)的事,带出了鲁大海与周朴园之间的矛盾线索。 ②、繁漪喝药。之前有四凤与周冲上场的穿插。喝药是第一幕的高潮。     第一幕除了侍萍外,其余七个人物都出场了,他们的性格及其矛盾纠葛,都勾勒出来了。 第二幕(周家): ①、侍萍与周朴园会面。重点发展侍萍与周的矛盾,同时也将其他两线推进一步。侍萍与周朴园的会面在情节上富于传奇性。在结构上采用了希腊悲剧家惯用的方式??“发现”和“陡转”。 ②、父子、母子相见的场面。这里作者非常巧妙地穿插了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冲突,从而把侍萍与周萍的母子相会与周朴园同鲁大海的父子相会安排在同一个场面进行。这是第二幕的高潮,同时也安排下伏线:周萍与四凤要在晚上幽会,以及繁漪发出的警告。 第三幕(杏花巷,鲁贵家): ①、周萍到鲁大海家找四凤,奉繁漪之命来送钱(其实是繁漪的借此来监视周萍)。周冲借此机会向四凤倾诉了爱情。 ②、侍萍逼四凤起誓。 ③、周萍从窗户闯入与四凤见面,繁漪跟踪到窗前,从外面关死了窗户。周萍被鲁大海、侍萍发现。
本文档为【现代文学30年(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895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3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0-24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