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众文化与媒介

大众文化与媒介

举报
开通vip

大众文化与媒介 郑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大众文化与媒介 姓名:韩玉洁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文艺学 指导教师:张冠华 20040501 中文摘要 大众文化的兴盛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在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和判 断中存在诸多的纷争。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认为大众文化是“文化工业”, 站在精英文化的市场上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我国许多学者习惯上运用西方大众 文化研究理论来阐释大众文化问题。在对大众文化界定和判断时倾向把大众文化 与通俗文化混为一谈。纵观历史,通俗文化在和平时期商业社会兴起时都会占...

大众文化与媒介
郑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大众文化与媒介 姓名:韩玉洁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文艺学 指导教师:张冠华 20040501 中文摘要 大众文化的兴盛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在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和判 断中存在诸多的纷争。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认为大众文化是“文化工业”, 站在精英文化的市场上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我国许多学者习惯上运用西方大众 文化研究理论来阐释大众文化问题。在对大众文化界定和判断时倾向把大众文化 与通俗文化混为一谈。纵观历史,通俗文化在和平时期商业社会兴起时都会占主 导地位,有关通俗文化的争汉也屡见不鲜。而大众文化是雅、俗并举的。笔者认 为,真正影响当代大众文化的是大众媒介,本研究主要从大众媒介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的角度来 解读大众文化。 全文除了前言和结束语外,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近代媒介的变革和大众媒介的问世。近代媒介的变革和声 像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等媒介的问世使人类进入大众媒介时代。大众文化 研究中的大众媒介是指通过技术手段达到交流目的的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 网络等大众媒介。大众媒介的问世使文化的传播的形式和特征发生了彻底的改 变。 第二部分指出大众文化是大众媒介时代的特有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在中西 的发展历程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大众媒介直接促成了大众文化的兴起。人们面对媒介就是面对大 众文化。大众媒介是大众文化产生和传播的基础。大众媒介不仅是大众文化的传 播手段,而且进入大众文化内层结构,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改变着大众文化 的内容和形式。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大众媒介。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笔者通过媒介分析来 解读大众文化。首先,笔者对三种传统大众文化观进行理论再思考,指出各自的 偏颇之处,得出大众文化是一种雅俗并举的媒介文化的结论。其次,对众说纷纭 的“大众”做出自己的界定。大众文化的“大众”是参与大众媒介文化接受和传 播的共同体。在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中,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敏锐的指出媒介对 “大众”的异化并对大众文化报以悲观的评述;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则强调 “大众”在接受大众媒介时,不是完全被动的。大众调动自己的知识贮备和经验 在欣赏大众文化产品中,会产生意义和快感,以形成对媒介控制权的抵抗。最后, 笔者认为当前的大众文化已充分媒介化,呈现出六种显著的媒介特征:多元化、 平民化、通俗化、时尚化、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视觉感性化;并从大众媒介的复制性、感性 化和大众媒介权利的滥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大众媒介对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 第四部分从媒介的角度谈大众文化的提升。当然大众媒介给文化带来的也不 都是福音。大众媒介受消费意识的左右,大众媒介的感性化、复制性及人为的媒 介权力使用的泛滥时代造成了大众文化产品品味的降低。从这个角度说,中西学 者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是极为切中肯綮的。大众文化需要提升,对大众媒介权力的 控制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应注意对大众媒介的权力主体的教育和引导,并制定相 应的政策进行规范和监督。同时大众文化的提升也需要精英知识分子的转向和积 极参与大众媒介,参与大众文化产品的制作和传播。精英知识分子参与提升大众 文化应注意以下几点:坚持人文主义精神;对大众进行教育;遵循大众媒介的规 律和特点;加强精英文化的引入。 关键词:大众文化; 大众媒介; 大众; 媒介特征; Ⅱ Abstract Theflourishofpopularcultureabsorbedtheextensiveattenfionofthescholar in theworld,buttheunderstandingandjudgmentaboutpopularculturearenot unanimous。TheFrankfurtschoolandthescholarsinBirminghamculturestudycenter thiaakthatthepopularcultureiscultureindustry。Theycriticizedpopularcultureoil theelitestand。ThescholarinchinaconfusepopularcultureandpubliccultureaPublic popularappearswhenthecommercial.societyhavedevelopedenoughinthepeace era。Inmyopinion,itisthemassmediathatinfluencethepopularculture,therefore, Ianalyzethepopularculturewiththemassmediatheorya Themaincontentofthearticleisdividedintofoursectionsexceptprefaceand aRerwards: Thefirstpartmainlydescribestheappearofthemassmediaa Withthe developmentofmediaandtheappearofvisualmedia、electricmedia、computernet etc,weenterthemassmediaera。ThemassmediaincludeTelevision、Radio、 Broadcast、Newspaper、Intemet。Theappearofthemassmediamakesthecharacter andtransmitofthepopularchangethoroughly。 Thesecondsectionof血earticleanNyzestherelationofthemassandthemass media。FromthedevelopprocedureofthepopularintheWestworldandChina,Ican concludethatthepopularcultureisaespeciaIlycultureinthemassmediaera。The “media'’i§thecoreofpopularcultureandthefoundationofthepopularculture。The nlassisnotonlythetransmittalwayofthepopularculture,butalsoaimportantpart ofthepopularmass。Weshouldstudythemassmediainordertounderstandpopular comprehensively。 Thethirdsectionofthearticleisthemostimportantpart。Inthispart,Ianalyze thepopularculturethoughstudythemassmediaaFirstly,thepopularcultureisa mediaculturethatincludestheelitecultureandthepubhccultureaSecondly,themass isacollectiveconsistedofallthepeoplewhoparticipateinthemassmediaaThe Ⅲ Frankfurtschoolpointoutthatthemassarealienatedbythemassmediaandevaluate thepopularculturepessimism。ThescholarsinBirminghamculturestudycenter emphasizethatthemasscanproducemeaningandjoywhentheyconfrontwiththe mass。Theyconflictwiththemassmediawithmeaningandjoya Finally,generalto say,themediafeaturesofthepopularincludesixaspects:polybasic、civilianize、 popularize、fashionable、standardize、visualizeandperceptual;Furthermore,themass mediacausemanypositiveinfluenceOnthepopularculture。 Thefourthpartistalkabouthowtoupgradethepopularculture。The reproductionandperceptionofthemassmediamakemanynegativeeffectonthe popularprofoundlyn Iholdthatthepopularshouldupgraded。Firstly,weshouldtake somemeasurestoconductandeducatethepeoplewhoareengageinthemassmedia: Secondly,theelitesshouldparticipateinthemassmediaextensively。 Keywords:popdarculture;massmedia; themasses;thecharactersof也emedia: 刖 吾 大众文化研究是20世纪中叶欧美的一股新兴的极富生命力创造性的学术思 潮,有力地回应着激变的社会现实,探索着有益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的社会实践。 然而,正如钟情于文化研究的英国知识分子威廉姆斯(R·WillJam)所言:“文化” 是人类词汇中最为复杂的字眼之一。国内外的诸多学者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和判断 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橘逾淮而为枳,迄今为止,尚无定论。 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认为大众文化是“文化工业”,站在精英文化的立 场上,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我国许多学者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主要是因为他们把 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等同。当然有些学者采取对大众文化的辩护的姿态,然而也 是把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相对,对大众文化的辩护简化为对通俗文化的辩护。他 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一个重要方面,即大众媒介在大众文化中所起的核心 作用。大众媒介可把经典文化改为通俗,已经取消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对立。 当代大众文化是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影、音像、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介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众媒介为大众文化的运作、流通提供了广泛的活动空间。 大众文化的文本和意义正是通过大众传媒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离开了大众 传媒这种物质载体和流通渠道,大众文化就根本不可能成为现实。大众媒介的兴 起使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媒介从根本上改变了 文化的诸多特征。技术手段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大众文化的形式,而且也丰富了大 众文化的内容,实际上大众媒介本身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了。正如加拿大的传播 学者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所做的论断:媒介不是一种工具,媒 介自身即是讯息,即媒介是人的延伸。因而从大众媒介分析入手才能真正解读和 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判断。本研究正是运用文献检索、逻辑分析、规范分析等方 法从大众媒介分析的角度来审视大众文化。主要对大众与媒介的关系及文化的媒 介化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能对大众文化形成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第一部分大众媒介的兴起 一、近代媒介的变革——报刊业的兴起 古往今来,媒介或传播方式终是渗透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现象。公共媒介是 观察文化和意识形态系统的重要窗口。媒介的发展经历了极为漫长的过程。由于 记事和传播的需要,人类逐渐发明了笔墨纸张。然而,在竹帛纸张书写的耗时费 力,极大地限制了信息的记载传播的速度和规模。早期的媒介的受众面的范围是 极其狭小的。文化的创造和文学的写作成为某些精英统治者的特权。文学写作者 自觉地承担着思想启蒙和道德劝戒的功能,媒介的传播形式也是自上而下的。 近代媒介更新的重大突破是印刷术的问世。印刷术是我国伟大的四大发明之 一。但是发明和应用印刷机大量迅速复制信息却出现在西方。谷登堡在1450年发 明第一台手摇活字印刷机。1456年他运用这种手摇印刷机一下子印刷了200份《圣 经》。19世纪初,以蒸汽机为动力的一种滚筒式Koenig印刷机和轮转式印刷机相 继问世。正是包括上述技术改进在内的一系列印刷技术的革新,为媒介面向大众 提供了条件。促使真正大规模发行的报刊杂志诞生。廉价报的诞生拉开了媒介大 众化现代化的序幕。1833年,在美国纽约成功诞生了第一份价格低廉的便士报一 <<太阳报>>。这张报纸面向普通百姓,采用商业经营手法。随后美国有出现了纽 约<(先驱报>>、<<论坛报>>、<<纽约时报>>等价格低廉、发行量大、在社会产生 广泛影响的著名报纸。从1870到1900年,美国报刊数目和销量急剧上升,报刊 经营全面转向商业化轨道。美国在大众媒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也代表着其 他西方国家媒介改革的发展规律趋势。 二、当代大众媒介的全面问世 当代大众媒介是随着声像媒介、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的产生而全面问世的。 什么是大众媒介?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大众媒介主要指面向公众的印刷品、广播、 影视、电脑网络等传播信息的介质。关于大众媒介的定义,丹尼斯·麦奎尔认为: “大众传媒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 术手段(如报刊、广播、电影等等)向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 传播符号的内容。”。大众文化研究中的大众媒介是指通过技术手段达到交流目的 的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介。 EPS,i媒介虽然在克服时空限制方面,比口头传播与书写文字传播有相当大的 优越性,然而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文字信息的相对复杂性,又造成了一些识字 少的人接受的困难。声像媒介和电子媒介的诞生克服了上述局限。与传统印刷相 比,电子媒介又实现了更大的突破。利用电波传递信息不仅使传播速度空前的超 越了时空,生动直观的声音、影像、图像使文化的受众范围扩展到社会上的每位人。 声像媒介的问世也是以一系列技术革新为基础的。1844年电报发明者莫尔斯 (S.Morse)第一次成功发送了电报讯,开启了电讯时代的序幕。1901年马可尼 (G.Marconi)成功的进行横越大西洋的远距离无线电信号传递。1920年,世界上第 一家电台KDKA电台开播,标志着无线电广播的诞生。t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 在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开创了电视时代。随后法国苏联美国等开办 了电视台。 在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兄弟发明了电影摄影机,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图像飞 跃。1895电影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迎来一个自我观照的镜像世界。随着20世纪初叶 先锋派电影的涌现,1927年声音进入电影世界,信息的声音传播与图像相结合。 电影不仅可以真实地记录与复制外在现实世界,而且能够悄然潜入人的内在世界, 以画面和声音外化人的主观世界,表现微妙的情感、思想和意志。电影开创了声 像媒介的新纪元。 电视的诞生使电影能够超越时间与空间而迅速普及。电视的便捷性使其很快 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主流样式,当代人类交流的新工具。20世纪50一60年代是电 。【美1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7页。 视的蓬勃发展时期。电视机的数量剧增,电视台的数目大量增加,,美国、英国等 目的电视普及率迅速提高,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开办了电视台。1962年,美国发射 了通讯JJ星并进入了电视节目传播。从此实况转播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有线电视 于19世纪50年代出现。据统计,至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已拥有经国家、政府 有关部门正式批准成立的无线、有线电视台3300余家,约为美国电视台的3倍、 日本的25倍、英国的260倍;电视机的销售量超过3亿台,观众覆盖面达lO亿 人以上,成为全世界名副其实的电视第一大国。电视收看极大地覆盖、影响着当 代中国社会,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借助电视,我们可以把生动形象的、看得见、 1 听得着的声音画面带给全球每个角落的亿万人民,可以使任何国家、任何民族杰 出的文化成果迅速成为全人类的财富。电视成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加强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的极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迅速发展的信息卫星技术、光纤技术对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的革新超了 重要的作用,意义更为重大的是电脑技术的发展。自1946年电脑诞生以来,信息 技术发展如火如荼,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上最显著的产业。人类社会也逐渐走向信 息化。网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媒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电影、 广告、电话、计算枧、录像等己成为日常生活的象征。媒体天然具有传播信息、 沟通大众的功能特性,随着电脑、多媒体、光纤通讯、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发展, 大众媒介正以一种史无前例的方式融入大众的生活。它犹如一条脐带,将分工日 趋细化的社会连成一体,生活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任何人都无法避开大众传媒对其 生活的影响和介入的。“地球村”已不是科幻术语,大众媒介正以一种史无前例的 方式融入大众的生活,表现了人类传播能力的巨大发展,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4 第二部分大众媒介时代的文化一大众文化 一、大众文化在中西的发展历程 方兴未艾的大众文化的兴起是20世纪的一件大事。它籍凭着强大的无所不在 的媒介力量的支撑,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都进行着全面的文化控制。“大 众文化”本是从西文“MassCulture”翻译而来。目前对它的界定可以说是众说 纷纭,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大众文化有着不同的含义和价值。在界定大众 文化之前,我认为首先应梳理一下大众文化在西方和中国的发展历程。西方代表发 达国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考查大众文化在这两个世界的发展状况。应 该能帮助我们对大众文化全面的理解。 大众文化(Popularculture或MassCulture)在西方原指大众的文化或工人 阶级的文化。是西方大众社会(眦sssociety,大众社会是工业化的结果,特征是 庞大的官僚主义机构,强大的传媒,追求大一统)的产物。它的发展与繁荣是同西方 社会中媒介的发展变化分不开的。大约从1895年电影兴起时就有了“大众文化” 这个词今天的含义。由于媒介技术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媒介的发展,使电报业、 音像业、电影业、广播电视和电脑业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和部门,形成了声 势浩大的文化工业,也使与大众传播媒介密切相关的大众文化有了空前的广泛性 和影响力。电视机的出现是大众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电视的大规模发展更拓宽了大众文化的覆盖面,并逐渐取代广播和电影而成为大 众文化领域的权威。大众文化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己直接融合在一起。电视机不仅 是大众文化的媒介工具,而且它已经成为大众文化本身。大众文化反映的社会内 容和形式也不断增加和丰富,引发了一系列大众文化形式,如流行歌皓、流行音 乐、广告,MTV、服装文化等。在西方社会,本雅明1926年发表的《机械复制时 代的艺术作品》对大众文化表现了最早的关注。但是本雅明在这篇著名的文章中 并没有明确提出“大众文化”(MassCulture)一词,他只是探讨了媒介的变革中 摄影技术的发展对于文化的影响.1947年,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合著的《启蒙的辩 证法》一书中,首次使用了“文化工业”(CultureIndustry)的概念,用来描述 大众文化的过程和产品。本雅明所谓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与阿多诺和 霍克海默的“文化工业”,都是指那些以商业赢利为根本目的,以强大的媒介作 为支持的文化形态。20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社会进入了所谓的后期资本主义阶段, 或者称为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的爆炸、电脑网络的扩 展。大众媒介全面介入文化,使大众文化日益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大众文化现象 几乎显现了美、英、加、澳等后工业社会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Supermarket(购 物中心)、乡村音乐、好莱坞大片、当红肥皂剧、城市酒吧、名牌服装、化妆品、 广告业、电子游戏、狂欢节、NBA、汽车、连锁店等等。这种大众文化现象充斥在 西方社会的每个角落,而且从西方向发展中国家播撒。 我国当前意义上的大众文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道伴随着改革开放和 经济发展的大潮而呈现于国入视野中的新的文化风景线。80年代初,港台的通俗歌 曲,流行小说,电视剧涌入大陆,邓丽君的柔媚之音响遍了大江南北,金庸先生的 《射雕英雄传》引发了大陆的武侠小说热,为精英作家所鄙视的琼瑶小说令无数 少男少女如痴如醉。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西方的大众文化产品 也进入我国。到了90年代,我国出现了铺天盖地的大众文化景观.从好莱坞大片到 电视剧,从牛仔服到烫发头,从流行歌曲到漫画卡通,我国的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现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之所以能在我国迅速发展,与我国现代科技特别是 大众媒介的发展分不开的。据记载,1990年中国每百户居民拥有彩电59台,至 1996年每百户居民拥有彩电就增至93台,即使在农村,电视的普及率也急剧上升, 至1996年,每百户居民拥有彩电已达到88台。如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 会成了我们每年的年夜饭;李勇主持的“幸运52”成为家喻户晓的节目;赵本山 的小品深入人心。电视剧《西游记》》、《新自娘子传奇》成为百看不厌的经典。瘁 天大楼、高速公路、立交桥、Internet、好莱坞的电影、韩国的电视剧、NBA、世 界杯、曰本的电器产品、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的快餐,还有时装、足球、册V 等等成了大众熟悉的文化现蒙。人们面对文化也就是面对媒介,大众文化的媒介 化,已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文化奇观。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和我国大众 媒介相伴出现的文化形态,以其多元性、娱乐性、流行性和大众参与性贴近普通 民众的Et常生活,满足民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成为大众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 分。 二、大众媒介是大众文化产生和传播的基础 通过对大众文化在中西的发展历程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大众媒介时代的大众 文化是一种扩张的文化,它的扩张正是通过大众媒介的复制和传播进行的,媒介 是大众文化的必经之道。大众文化是大众的文化。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 的受众的大众化;二是文化传播途径的大众化。在大众媒介出现以前,文化为精 英和特权人物所掌握和消费。在大众媒介时代,文化借助大众媒介实现了量的剧 增,使文化真正的面向大众。媒介的大众化使文化面向大众。任何一种文化的产 生和传播都离不开受众。在改变受众的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方面,大众媒介起了 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媒介时代,只有很少人才是正规教育的受益者,信息的 受众面及其狭窄。在大众媒介时代,电视、广播、电影、录音、录像、卫星通讯 以及现在迅速发展中的电缆电视、多媒体、光导纤维、互联网络等等,构成了四 通八达的信息渠道。文化承载的信息量和传播速度呈几何倍增长,人们的受教育 程度明显升高。大众媒介可以是人们超越时空的局限,在获得信息的同时缩短与 外在世界的距离。大众媒介不仅是大众文化产生和传播的载体,而且大众媒介中 的电视、电影、网络等本身也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文化之所以能以前所未有 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传播,主要是因为大众媒介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大众媒介就没 有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的诸多文化现象是大众媒介时代特有的文化形态,大众媒 介是大众文化产生和传播的基础。 7 第三部分媒介分析:大众文化的解读 一、大众文化是一种媒介文化 (--)对大众文化的三种界定理论再思考 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许多人对大众文化的概 念、内涵、价值从不同角度做出自己的理解。大体说来有三种观点: 首先是认为大众文化是与精英文化相对的通俗文化或流行文化。美资深评论 家麦克唐纳(D.Macdonald)在《大众文化理论》一文中比较了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 他认为大众文化是自上而下的,是一种低俗的文化,大众是被动的消费者。他说 道“单凭它那无所不在的影迹,它那让人难以言尽的数量就已经足够威胁高雅文 化的生机。”4饼以他提出用“massculture”而不是“popularculture”来指称 大众文化,以此来划清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界限。我国的学者在界定大众文化 时,大多持一种精荚主义的态度,认为大众文化是通俗文化或市民文化。“大众文 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所产生的、依赖于大众媒介、并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一种市民文化”:。“所谓大众文化,是一种以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以娱乐为主 要功能,并辅之以现代传播手段和经营、生产方式的文化”。o 其次是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大众文化观。利维斯主义和早期法兰克福学 派均将大众文化视为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而产生的以大众传媒为主体的商业文 化,即“文化工业”。他们认为这种文化产品的品味和质量是由技术和管理所决定 的,是按资本的逻辑生产出来的。是资产阶级统治大众的工具。其特征是商品性、 隐蔽的欺骗性。 最后是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大众文化观。认为大众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精英 。转引自嗣兰·斯威伍德:《大众文化的神话》, 冯建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133页。 。邹广文:《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研究》,2002年6第期。 。王锩:《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青少年导刊》,2001年第1期。 文化的颠覆与解构。“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 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 (二)大众文化是雅俗并举的媒介文化 笔者认为,以上的三种文化观,都有合理之处,但都又失之偏颇。 第一种大众文化观是站在精英文化的立场,认为大众文化是通俗文化。但是 我们看到,现实生活中的大众文化以影视歌为主,与大众传播媒介紧密地联系在 一起。当前大众媒介渗入到社会各个角落,还有哪种文化现象不走入大众的日常 生活中,指出哪种文化现象为精英文化已是很难的事情。维也纳的音乐通过卫星 转播为世界各国人们欣赏;文学经典被一一搬上银幕,并被刻成光盘,在世界各 地畅销。大众媒介以无所不在的力量把精英文化变成大众文化的一种。 第二种大众文化观认为大众文化是“文化工业”,并加以激烈的批判。早期法 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因其极端忽视大众文化的正面价值而对大众文化进行 无情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的极端的言论被后来的多数学者所批评,他们对大众 文化的界定和判断都失之武断。 第三种后现代主义者的大众文化观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是也只看到大众文 化的内容是民间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的综合体,却忽视了大众文化之所以 成为大众文化的原因——大众媒介,所以对大众文化的概括和判断是不全面的。 当前大众文化与传统的文化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文化是大众媒介传播的文 化,大众是媒介影响下的大众。电视机、录相机、录音机进入家庭,使干家万户 的日常生活自然与由媒介负载的大众文化相连,使大众文化成为了与日常生活镶 嵌在一起的组成部分,不是专门的、独立的业余文化生活。现代科学技术特剐是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导致大众传播手段的迅速普及,也导致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 能很快被大众熟悉和消费。我们称之为大众文化的诸多现象是精英文化、通俗文 化、民问乡土文化的综合。因而,当前大众文化是指在广播、电影、电视、网络 以及报纸和印刷品中广泛传播的雅俗并举的文化大众媒介文化,是大众媒介时代 。詹姆避:《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第148页。 特有文化形态。媒介才是理解大众文化的核心所在。 二、大众与媒介 (⋯)大众——大众媒介文化的共同体 在西方大众文化中, “大众”的内涵各有侧重。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所提到的 “大众”是没有抵抗力的工人阶级,是一群失去了批判和否定能力的乌合之众 他们认为“大众”是被算计的对象,是机器的附属物,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单质的 群体。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的学者们则认为,大众文化中的“大众”是“包含各 种由于不同利益关系、政治立场和社会联系形成的群体,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组 合”,。具有复杂性与多元性;从“一个固定不变的、单质的群体”到“一个复杂 的多元的组合”,大众文化的内涵也由此变得更为复杂、多元。费斯克认为法兰 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的“大众”实际上是“群众”(themssses],“群众”的意 识是虚假的,是不知不觉被欺骗、被愚弄的群体。而“大众”是“一组变动的效 忠从属关系”费斯克指出:⋯大众’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社会学的范畴;它无法成 为经验研究的对象,因为它并不以客观实体的形式存在。大众、大众的、大众力 量是一组变动的效忠关系,他们跨越了所有的社会范畴;而形形色色的个人在不 同的时间内,可以属于不同的大众层理,并时常在各层理间频繁流动。”@ 西方的大众文化理论传到我国后,我国的学者何为“大众”也作了深入的思 考。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周宪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一书中指出:“大众” 这个概念是一个现代范畴,与传统社会的俗民概念不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大 众文化首先是和大众的形成密切相关。而大众的形成又是都市化的必然产物。随 着工业现代社会的工业化,现代城市出现了;吸引了大批人口的迁入,大批的农 村人口进入城市,而城里原来的居民也发生了变化,于是便出现了奥而特加所说 的“平均的人”——都市大众。我国学者隋岩在《中西方大众文化辨析》中论述 道:“对‘大众7一词的理解:在中国历史记忆中的大众文艺中的‘大众’无疑是 。罗铜,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第34页。 。【美I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珏宗伟杰泽,中史编译出版社,2001,第29页。 lO 指c最广大的人民大众’,亦即《讲话》中所确定的‘四种人’,在某些特定的语 境下则具体指‘工农兵’,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当今商品经济语境下的大众文化 中的r大众’,已不再具有强烈的政治内涵,己不再是‘王贵与李香香’,而是 一个消费的群体;从‘工农兵’到消费群体这一演变,充分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时 代特征。”。周宪教授对“大众”本质主义的论述接近西方语境法兰克福学派中的 “大众”概念;隋岩学者对“大众”的概括则是我国本土化的理解。 以我浅见,疆方本质主义论述,沿用我国文化传统中对大众的界定都有待商 榷。我国大众文化中的“大众”与西方大众文化中“大众”有着明显的不同。我 国是~个农业大国,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持续了20年的上亿农民涌进城市 的“民工潮”的此起彼伏。但是我国远没有形成工业社会中的成熟的市民阶层。 用市民社会或工业社会来指代发展中国家明显不恰当。用我国传统的大众观来解 释大众又流于机械。尽管中西语境中的大众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但是大众传媒使 我们能面对与西方相似的文化现象。从共时态看,中西不同语境下“大众”都是 面向大众媒介、与大众媒介产生积极的互动关系的文化接受群体。在这个群体中, 百万富翁与平民、政治文化精英与寻常百姓,都收看同样的电视节目和电视转播, 接受着同样的信息,在大众媒介面前人人平等。他们在进入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文 化领域就失去了原来的体制内的阶层身份而成为各种大众媒介文化的积极参与群 体。 (二)媒介对“大众”的异化 1930年,英国文学批评家、《细铎》(Scrutiny)季刊创刊人利维斯的出版了一 本对大众文化研究影响深远的著作《大众文明与少数人文化》。在刮维斯生活的年 代,充斥社会文化领域的是电影、流行小说、广告等,这些文化现象被利维斯称 为大众文化。他认为受教育的大众不假思索的消费大众文化,而真正的文化即精 英文化却目趋衰微。利维斯在书中表达了对这一状况的忧虑,号召“少数人”武 装起来,以抵制大众文化。法国作家兼评论家乔治杜亚美在评论电影时说到:“被 。隋岩;《中西方大众文化辨析》,《国际蓑系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奴役者的消遣,给那些愚昧无知。身心交瘁、惶惶不可终日的可怜虫们散心用的 娱乐一种既不需要全神贯注也不需要观众有多少智商的热闹场面。它既不能拨弄 出心中的火花也不能唤醒任何希望。”。杜亚美刻薄的言词表明了他对电子媒介厌 恶,他代表了所谓的精荚知识分子的普遍看法。在这些精英知识分子中,早期法 兰克福学派是最为出色的一支。在对大众文化的界定上,我在前面己提到,利维 斯主义和早期法兰克福学派都将大众文化视为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而产生的以大 众传媒为主体的商业文化,认为大众文化是由实施的对大众的意识形态的操纵, 以表面的繁荣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辩护,通过掩盖社会问题、麻痹大众斗志等 手段来欺骗大众。其特征是机械复制和标准化,如电影、广告、广播节目、流行 小说等。在对大众文化的态度上,他们同样否定媒介,否定大众文化。法兰克福 学派早就指出,大众文化的“大众性”并不意味着“大众”是文化的主人,这种 “大众性”是被制造出来的。“大众”被大众媒介及其所传播的信息所影响,他们 的衣食住行、精神风貌、宗教信仰、思维习惯甚至内在需求都会按文化工业提供 的模式进行。看上去他们具有选择何种文化产品的权利和自由,而实际上被大众 文化剥夺了自由,最后反而丧失了主体性,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 他们主要通过批判媒介的异化来批判大众文化法兰克福学派谈到媒介的大众文化 负面影响时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媒介的异化造成了大众文化的接受者成为 受驯服者二是大众媒介造成了大众文化内容本身的异化,在对大众媒介传播影响 研究的基础上,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杰明(Benjamin)深刻预言了大众媒介媒体 负面影响。他于1936年发表的论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提到大规模的 传播意味着内容的非语境化(decontextualized),在这一过程中,内容丧失其原 有的灵韵,每被传播一次,意义就衰减一次,直至变成了其它的意义。阿多诺和 霍克海默的《启蒙辩证法》是法兰克福学派论及媒介的最有影响的一本书。在这 本书里他们分析了第一媒介时代接受模式时集中阐述了他们认为大众文化接受者 的困境:“为数不多的制作中心与为数甚众的消费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收音机把 所有参与者都转化为听众,并且以一种极具权威的方式迫使听众全都收听一样的 。转引自[美1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范静哗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5页。 广播节目⋯⋯言说无孔不入,这一惊人的便代替了言说的内容⋯⋯广播时言说者 由虚假的圣训变得绝对正确。”。“现代大众媒介的受众越是显得涣散越是不善于 表达,人众媒介就越易于实现他们的一体化。”。阿多诺认为电台败坏了音乐品味, 使听觉退化,降低了普遍文化的水准。阿多诺认为人们对电视的反应是下意识、 群众化的反应。资产阶级的通过电子媒介让他们的文化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对 于大众文化来说问题在于,它并不真是大众的,与其说它是人民创造的,不如说 它被用来欺骗人民,它服务于统治阶级利益并潜在地是集权主义的。””也就是说 媒介麻痹了大众的敏感性,工人阶级慢慢在无处不在的大众文化的熏染下产生自 ) 动反应并逐渐丧失个人抵抗力量,成为驯服的、沉闷的资产阶级的一部分。 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尔都塞和哈贝马斯表达相似的观点,对大众抱俯视、担忧 的态度。阿尔都塞在他的重要文章《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指出传播 机器每目通过报纸、电台、和电税把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按时按量的硬塞给每个 公民。哈贝马斯在他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向他的前辈们一样注意到媒介的 单向言说的问题,报纸从纯粹发布消息的机制变成公众舆论的载体和主导,变成 政党相互斗争的工具。这就引起报纸行业内部组织的变化⋯⋯对于报纸发行人来 说,这意味着他从一个贩卖消息的商人变成了一个公众舆论的掮客。”母对他来说, 媒介肯定不是一个理想化的或民主的公共领域。利维斯代表的精英主义者,认为 在大众社会中,威胁文化的压力在于大众媒介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大众媒介为了 取悦受众,取悦市场,大量地传播媚俗文化,迎合受众喜好,从而导致大众文化 产品质量的不断降低;大众文化产品的物化程度日益触目惊心,在感官的享乐中, 逐渐造成下层人们反抗精神的失落和迷失。 (三)意义和快感的生产:“大众”对媒介的抵抗 “文化主义者”的主要代表威廉斯在他1958年出版的文化与社会中,追溯了 工业革命以来文化定义的变化。他不同意将工人阶级的文化与精英文化对立起来。 。l德】阿多诺霍克海默:《启蒙辩证法》,JohnCummm—g译,NewYork:Continuum,1972,第122页。 。l德弘可多诺霍克海默:《启蒙辩证法》,JohnCuro_uung译,NewYork:Continuum,1972,第220页。 。I英]戴维+麦克菜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第349页。 。I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87,第219页。 他指出文化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大众文化就是“大众的”文化,包括社会风 俗、习惯、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等,即所有标志“大众的”特殊的生活方式的东西。霍尔在《解 构“大众”笔记》一文中分析大众文化的不同定义。他认为武断的给大众文化下 定义是不妥当的。文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对大众文化的定义来说,最 重要的是大众文化与统治文化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用持续的张力来界定大众文 化。”o文化主义者超越了法兰克福学派狭隘的精英文化观,对大众文化做了比较 宽泛、合理的理解。不过他们对媒介的批判与法兰克福学派如出一辙。都是站在 精英主义的立场上,也侧重用意识形态分析的方法认为大众文化是低级的文化, 批判资产阶级的权力渗透。用[澳]约翰·道克尔的话说,文化主义者“对数十年 延续下来的正统观念,从来没有游离太远。”印霍加特在《文化的用途》中指出, 新的大众媒介靠认同工人阶级的价值观来操纵工人阶级,逐渐将工人阶级强烈的 集体身份感消解为一神空洞的民主平均主义。新的大众出版物、电视、电影、广 告、在工人阶级中制造一种无意识的同一性、一种高度的被动接受性。霍尔高度 重视大众媒介的重要性,他认为在20世纪,大众媒介完成了对文化和意识形态领 域的殖民。“这形成了巨大的统一,巩固了媒介意识形态的工作的层面。”。 但是与法兰克福学派悲观的态度不同的是,文化主义者强调对资本主义的商 业文化有工人阶级有抵抗力量,强调个体在文化中的主观能动性。尽管媒介在商 业化的浪潮强化了工具理性,目的性很强地影响受众,但是不能因此就否认媒介 工作者和受众失去了应对大众文化的商品化、标准化、单面性、操纵性、控制性 的能力。文化主义者认为观众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给“统治话语”解码。霍尔的“编 码一解码”理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模式,即编码与解码没有必然的一致,意义 的生成不是传递者“传递”的,而是接受者“生产”的。用他的话来说,在传播过程中, “不赋予‘意义’,就不会有‘消费”’;在一个信息“产生效果,满足~种‘需要’或者付 。[英]斯图亚特霍尔《解构“大众,’笔记》,《大众文化研究》,陆杨王毅选编上海三联书店,第51页。 。【澳】约翰.道克尔:《一种正统观念的开花》,《大众文化研究》,陆杨王毅选编,上海三联书店.第 40页。 。[英】斯图亚特霍尔,《编码解码》,王广州译,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第38页。 14 诸‘使用’之前,它首先必须被用作一个有意义的话语,从意义上被解码”;被 实证主义研究所孤立理解的效果、使用与满足,部是“由理解的结构来构架的, 也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来生产的”。。霍尔提出了三种假设的解码方式:一是“主导 一霸权立场”的阐释方式,即从信息所提示的预想性意义来理解,意味着编码与 解码互相和谐,受众“运作于支配代码之内”;二是“协商代码或协商立场”, 这种方式受葛兰西的启发,即受众一方面承认支配意识形态的权威,另一方面也 强调自身的特定情况,受众与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之问始终处于一种调和矛盾 的商议过程;第三种是受众“有可能完全理解话语赋予的字面和内涵意义的曲折 变化,但以一种全然相反的方式去解码信息”,也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储 备,解读出新的含义。。这种视角的把受众纳入到了主体间传播关系之中,揭示了 意义重新解码中受众的主体性价值。 著名的学者波德里亚说:“在大众媒介时代,大众被迫沉默,我并不认为这是 被动和疏离的表现。反之,我认为这是具有相当创意的策略,是具有崭新意义的 挑战形式。”。费斯克则详细阐述了一套建基于“编码一解码”理论之上的受众问 题的分析。费斯克说道:“我不认为大众是文化傻瓜,他们并非被动无助的一群, 没有辨别力,因而在经济、文化和政治上受文化产业的大资本家摆布。”。约翰·费 斯克提出“两种经济”:“金融经济”和“文化经济”。他认为大众文化产品同 时在金融经济和文化经济两个领域内流通。金融经济和文化经济是相互联系又极 其不同的两种经济。在金融经济中交换和流通的是财富和商品。在文化经济中大 众文化产品交换的是“意义、快感、和社会身份”。费斯克认为大众文化是大众在 文化工业的基础上创造的。大众在接受大众文化商品的同时从中创造自己的意义 和快感,并用意义快感来反抗“宰制”。“大众”创造了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产品 是特殊商品的生产和消费,还应从“文化经济”角度进行分析。“金融经济”中 ”[英】斯图亚特霍尔,《编码解码》,王广州译,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第346~348页。 。[美】斯图亚特霍尔,《编码·解码》,王广州译,罗钢刘黎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第356~358页。 。[荚弘可兰斯维伍德:《大众文化德神话》.冯建三译,生话读书求知三联书店,2003,第5页。 。【美1约翰费斯克《大众经济》,陆杨王毅选编:《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三联书店, 第13I页。 处于被动地位的观众在文化经济中成了主动的生产者,他们对大众文化进行自己 的不同于制造者编码意图的解码,利用文化商品提供的内容在消费过程中生产出 自己的意义和快感,促进他们自己的利益。“这种意义和快感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权 力”。。接受理论则认为,首先文本总是不确定的,对人、地点和事件的描述总是 不完整的,受众为了理解文本,需要填补空白,个体本身的差异导致了各种各样 的解释。斯诺(Snow)则认为,公众受媒体影响的程度因他们受教育程度的不同 而不同,受教育较多的入更善于选择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而善于评价媒体的内容。 受教育较少的人较有可能接受媒体内容的表面价值,受众中的个体他们因阐释文 本与文本商讨能力的不同而各异。在实践中大众文化产品的传播过程也证实了文 本内容也不会不加批判地被接受,这一点我可以借助维德玛和罗克齐(Vidmar& Rokeach)对电视喜剧片《都是一家人》的研究。这项研究是关于一个讽刺一个下 层阶级的种族主义者的电视节目,编导使这个节目有意去改变人们对待种族主义 的态度。通过对比固执的阿尔齐·邦克和他的思想开明、受过大学教育的女婿, 这个节目的目的是培养人们对待少数民族的开明态度。然而,这项研究却发现, 这个节目实际上强化了许多观众的固执态度。阿尔齐讨人喜欢,这使得他的固执 脾气能够为头脑简单的人们所接受。没有种族偏见的观众和少数民族观众认为这 个节目是讽刺;怀有种族偏见思想的观众将阿尔齐的思想当真,赞赏他的种族主 义观点。@ 三、大众文化的媒介化 (一)大众文化的媒介化特征 大众媒介是与大众文化共生的社会存在,也是社会赖以构成和发展必不可少 的条件。大众媒介促使了大众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当前的大众文化是一个开放的 系统。由于大众媒介特别是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日益深入的作用影响,大众媒介 。【美】费斯克《大众经济》,陆杨王毅选编;《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第138页。 。【英】敲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译林出版社,2001,第15页,第90页,第97页。 成为一个社会辐射力很强的文化装置。大众媒介不仅影响到文化传播的范围、内 容和速度,成为大众文化强大的推动力,而且大众媒介的诸多特点已进入大众文 化的深层结构,成为大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大众媒介权力的功能、合法性和 有效性、媒介权力的实施对象和实施环境、媒介权力的社会控制等方面都对大众 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媒介化的大众文化呈现出及其丰富多彩的面貌,概括说来, 大众文化的媒介化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大众文化的主体来看,大众媒介 的多元化造成了大众文化的“大众”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从大众文化产品来看, 大众媒介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使大众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平民化、通俗化、时尚 化、标准化、的特征;从大众文化的接受方式来看,大众媒介使文化向视觉文化 转型,大众文化呈现视觉感性化的特征。 1、多元化 大众媒介包含传统的口头媒介、印刷媒介、新兴的声像媒介、电子媒介以及 网络媒介,这些媒介在现实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价值所在。不同的媒介适用不同的 受众,不同的媒介技术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产品大众媒介的多元化直接造成的大 众文化的多元化。主要体现为大众文化主体的多元化和大众文化产品的多元化。 大众文化大众是“多”的共同体。在当前大众媒介的时代,广播信号几乎覆 盖世上的每个角落,电视已经延展到数十亿万人家,报纸送达到大街小巷,网络 大幅度的缩短时空距离。大众媒介的便捷与丰富使每位接触到大众媒介的人都能 成大众文化的受众。无论他何种人种、出身贵贱、性别如何、年龄大小、职位高 低,也无论他身在何方、家在何处、审美趣味怎样,都有可能成为大众传媒辐射 的对象,成为大众文化的生产、消费和传播者,参与大众文化产品的欣赏、分析 和评判。 由于大众媒介的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大众文化生产的机制、目的、水平的不 同,大众文化产品也是精彩纷呈。在同一个背景下,精英文化、通俗文化、乡土 文化、民间文化并行不悖;经典名著和地摊文学都有人阅读;芭蕾舞剧和摇滚乐 17 同样深入人心;我国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高雅音乐、通俗歌曲、民间小调同台演 出;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节目中,京剧和东北的二人转同样引人入胜。这样 丰富杂驳的现象枚不胜举,这在大众媒介兴起之前是极其难以想象的。 2、平民化 平民化是大众文化媒介化的另一显著特征。在传统媒介时期,没有接受过教 育的人被几乎被排除在文化传播的活动之外。在大众媒介时期,大众则进入了一 个空前的大众传播时代。通过电子影像来传播信息,没有受过教育、不识字的社 会群体也可以进入了文化传播的圈子,大众媒介的问世和兴盛使文化走进平民百 姓的日常生活中。西方宗教改革前,识字的人都很少,《圣经》也不许随便读,文 化为上层阶级所垄断。中国古代虽然有教无类,但一直是识字的人少,不识字的 人多,平民百姓对文字本身有一种敬畏感。在此情况下文化只能是有闲阶级的专 利品,不可能普及为大众所用。所有这些在当代社会已不成为问题。文字和教育 日趋普及,现代传媒和高科技手段更能迅速而成本低廉地将之传播到每一个
本文档为【大众文化与媒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2993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5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0-23
浏览量: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