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选组观后感

新选组观后感

举报
开通vip

新选组观后感『影视评论』 [电视酷评]让我后悔的日本大河剧《新选组》 点击:30098  回复:354 12下一页末页回复此贴共2页 窗体顶端 直接到 页 窗体底端 作者:nonono11  发表日期:2005-8-27 19:21:00 回复           《新选组》是一部让我看后深感后悔的电视剧。以前也曾经有不少电视剧让我感到后悔,但原因都是因为它们拍得太烂,远低于我的预期,让我觉得看它们实在是浪费时间,形同审美谋杀。《新选组》让我悔恨不已,却是由于恰恰相反的原因——它太优秀了!它是如此直面真实历史的惨淡,使我这在此...

新选组观后感
『影视评论』 [电视酷评]让我后悔的日本大河剧《新选组》 点击:30098  回复:354 12下一页末页回复此贴共2页 窗体顶端 直接到 页 窗体底端 作者:nonono11  发表日期:2005-8-27 19:21:00 回复           《新选组》是一部让我看后深感后悔的电视剧。以前也曾经有不少电视剧让我感到后悔,但原因都是因为它们拍得太烂,远低于我的预期,让我觉得看它们实在是浪费时间,形同审美谋杀。《新选组》让我悔恨不已,却是由于恰恰相反的原因——它太优秀了!它是如此直面真实历史的惨淡,使我这在此之前自以为不是YY之辈的人也惊觉实在承受不了这样真实的惨淡,宁可从来不曾看过这剧集。(据说此剧因为太成功而打算拍续集,我是坚决不会去看续集的,不是担心续集往往是狗尾续貂——这在其它国家的剧集中常见的毛病,在日剧中倒很少出现,如《新闻女郎》的续集就很不错,以致于我其实是先看续集,因为觉得续集很不错才去找正集来看——,而是担心它同样优秀,我不能再经历一次这样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   在将近看完和刚刚看完此剧的那几天里,每每一回想起剧中的情景,我就必须强迫自己马上去想别的事情。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做,心痛如绞的感觉就会淹没了我的思绪。即使如此,我仍然无法抑制自己在无意识的状态中——例如在梦里——于脑海之内又重现剧中的一幕幕情景,于是难过痛心得在半夜的黑暗中醒来,久久不能再次入睡。即使到了现在,离看完此剧有半月之久了,我仍不愿太详尽地去回忆剧中的细节,尽管我已经能比较平静地在脑海中重温剧中几个主要人物的一颦一笑、片言只语。因为这个缘故,我犹豫了好久是否要写这篇评论,虽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太忙,没有比较完整的空闲时间一气呵成地写作;但再次体味那种心疼的感觉,也让我有畏而却步的情绪。但是,把种种思绪写下来,未尝不是一种从中解脱的方法之一。我内心深处早已认定,或迟或早,我一定要写下此剧的评论。      在看此剧之前,我几乎是完全不了解那一段日本的历史。虽然后来看完此剧后在网上搜索评论,才知道原来由于“新选组”的故事曾经在漫画、游戏、电影中演绎过,因此在“哈日族”中了解这段历史的人还当真不在少数。不过,在我看这部剧集之前,对此的了解是一片空白,因此算是相当客观地进入对此剧的欣赏之中的。虽然如前所述“新选组”的故事在漫画、游戏、电影、小说中出现过,但都是这个组织很有限的一个时段的故事,而且往往是它处于极盛期时的故事,都不如此剧那样完整地从“新选组”成立的前因开始写起,直到它强盛到衰亡的全过程。然而,恰恰是它衰亡的过程是此剧最大的悲剧性来源。      而且,这些漫画、游戏、电影往往偏向于此猎奇性的“男风”风气盛行于此组织之内的方面,因此不少评论带着同人女的眼镜来进行,对于此剧中最重要的三个角色——近藤勇、土方岁三和冲田总司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相当偏颇。像我这种事先对这组织一无所知,也没有同性恋取向的观众来说,我在此剧中完全没有感觉到任何男风的倾向——我是看了网上的评论后才知道“新选组”内当时男风盛行,而这个组织的故事也确实常常用于同人作品的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材之中。所以有些评论说编剧是为了取悦同人女观众而选择“小白脸”的演员扮演土方,说近藤勇临死时呼唤的不是妻子的名字而是土方的小名(阿岁)是暗示二人的关系等等,其实都明显只是同人女们的YY而已。(说到近藤勇临死的呼唤,古代东方的男性视“妻子如衣服,朋友如手足”,临死时不是叫唤妻子而是叫唤结义兄弟的行为实在太正常不过了。而且当时他妻子在场,而土方远在战阵之上,对妻子的思念可以见眼前人而慰解,对朋友的思念当然只能如此表达。更进一步说,他对土方的思念也包含着对“新选组”的事业与未来的忧虑,重事业而轻私情也是刻画近藤勇作为“最后一个武士”的形象而已。)总之,此剧与大部分描写“新选组”的作品不同,就是它确实很“干净”,是描写历史的微言大义,而不是往“戏说”的路子走,尽管这个组织实际上的确有很多足以“戏说”的成分。(至于居然有评论把此剧中经常穿插轻松幽默的元素而斥之为“戏说”,就真是把历史的严肃性想象得太僵化了。能如此举重若轻地处理沉重的历史题材,恰恰体现了编剧匠心独运的大师级功力。再说,如此郁闷凝重的作品,也实在需要有这些元素来调剂观众的情绪。)        ​  深圳建国医院 深圳最好的男科医院 ​  鑫万福珠宝 香港品牌 国际品质 珠宝定制专家 ​  西安世园会 “天人长安 创意自然”绿色引领时尚! 更多品牌专区>> ​ 天涯分免费换智能手机 Iphone5,还没上,不如免费抢个全键盘智能机玩玩 ​ 天涯商家 1.5亿网友来天涯开店,每天仅需3元 ​ 更多>> 作者:nonono11 回复日期:2005-8-27 19:23:34      看完此剧之后,我一直在记忆中搜索,中国历史有没有类似的人物?想了好久,结论是没有。比较近似的话,袁祟焕可能算是一个,其下场之悲惨甚至远胜之,但从历史悲剧的角度来看,袁的意义并没有超过岳飞。毕竟他所对抗的清人说不上是代表什么历史大势(虽然明朝的覆灭是一种大势所趋,但从历史进步性而言,谈不上清朝比明朝更进步,只是统治者的改朝换代而已。虽然加入了民族斗争的元素,但也不能说满族统治就比汉族统治更进步)。      再来的话,刺秦的荆轲大概也算一个。但一方面,他是个人行为,事件也很简单,速战速败,以中央集权的大统一模式取代诸侯分封的多国并立模式的历史潮流差不多可以说完全没有受其影响。这与“新选组”的存在及其活动被后世史家认为是“使明治维新推迟了一年发生”相比,相去不能以道里计。另一方面,秦国的霸道及其后的速亡使它在道义上处于下风,是一贯以来的史家共识(大概除了张艺谋的“英雄”例外,而此片也正因这种颠覆性的历史观而备受责难),尽管“大一统”模式由此而成中国历史的主流。      再一方面,“大一统”模式(中国历史的主流模式)是否就真的比多国并立模式(西欧历史的主流模式)在历史上更进步,恐怕历史学家仍然可以争辩不休,所以荆轲刺秦算不算是阻止历史潮流的进步,也未有定论。但“新选组”所维护的幕府统治是落后势力的代表,明治维新是历史进步的方向则是无可争议的。(尽管有些评论者出于对“新选组”的爱屋及乌而竟至于对维新派“恨屋及乌”,说什么不觉得明治政府有什么进步性可言,可就太过火了,完全纠枉过正,实质上是歪曲了历史。明治政府后来在日本强大后侵略成性,那是后来的事,与此前的明治政府的振作图强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就当时而言,要使日本从西方列强的欺侮中摆脱出来,不走富国强兵之道还能怎么样?中国后来以“明治维新”为模仿对象的“百日维新”如果成功,中国也会走这样的道路。而就算是近藤勇等人所主张的又何尝不是这样?只不过他们认为要通过幕府来推进而已。严格来说,“新选组”与维新派的分歧更多是一种“路线之争”,根本方向上其实并无严重的对立。据我在网上搜集到的一些真实历史的资料来看,日本人把那个时代看作是“多种正义并存”的时代,不能不说是一种相当睿智的多元历史观,比起中国传统的“以成败论英雄”实在是胜出太多。也正因如此,“新选组”作为无论是事实上还是历史进步性上的失败者,却仍能不断地成为后世文艺作品的正面描写的对象,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日本人有喜欢“失败的英雄”的民族情结。)      或者,真如鲁迅所说的那样,中国的历史评价有着过分势利的倾向,“在中国没有失败的英雄,没有敢于抚哭叛徒的吊客。”那么,外国又如何呢?我能想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南军名将罗伯特·E·李。李将军的正直善战一向为人称道,这与近藤勇甚至在敌人口中也被美誉为“平生仅见的高风亮节之人”(这是历史文献中的评价,不是电视剧中编造的台词)可说是非常相似。而他率领南军对抗北军,意图“分裂国家”、维护落后的奴隶制度,则更与“新选组”的与历史进步大潮相抗有异曲同工之妙。偏向南军的美国电影(从经典之作的《乱世佳人》到近年的《冷山》)不绝如缕,也与偏向“新选组”的日本文艺作品层出不穷有差相仿佛之处。只是,李将军得以体面地退出历史,其名誉、财产、地位无论是他在世之时还是谢世之后都得到尊重与保护。与此相比,近藤勇身死名裂的下场就悲惨得多了,尽管据说直到现在日本民间各地都有不少私设的墓地纪念新选组成员(尤其是冲田总司,甚至有专门的“总司祭”的节日)略可使我感到欣慰。    作者:nonono11 回复日期:2005-8-27 19:25:49      这部《新选组》的主题如果如一些同人女FANS的YY那样,是要为“新选组”的历史地位翻案的话,那么它就不过低俗如张艺谋的《英雄》。(其实张的《英雄》与其说是颠覆历史,不如说是把最传统的“以成败论英雄”的史观推到极致,连历史上仅有的例外都不放过,表面上是颠覆历史,其实是最保守、最正统。)但是,从这剧集并没有因赞美“新选组”而去刻意丑化与之敌对的维新派(对萨摩藩的描写是否有丑化的成分则待考,这一点后面会更详细地讨论),片头对历史背景的陈述也相当公正客观,时人有不少把“新选组”视为沾满血腥的杀手集团而对其衰亡拍手称快的情况也如实交待……可见编剧的目的并不在于为历史翻案(可能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其实也并没有否定“新选组”的历史地位,最多恐怕只是像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中的评价那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因此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翻案”的问题),而是要表达一种个人选择与历史大势互相冲突的悲剧主题。      这个主题乍一看来似乎很新颖,但其实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它是被经常演绎的题材,就是以往我多次谈及的“微观历史观”与“宏观历史观”的冲突,即从个人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与从全局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冲突。就我所知道的来说,国内迄今没有一部作品能把这个主题表达好。以前在与网友聊天的时候提到过,《鬼子来了》一片在最后的时候隐约地涉及这一主题(应不应该杀那个已经投降了的日军军官),但一来此片的主题重心并不在此(只是“极限情境”的设定有意无意地触及这一问题),二来这一情境的设定包含了太多无法保持客观的情绪在内,并不适合用来表达这种冷静深沉的主题,因为它很容易为表面所包含的情绪所淹没与遮蔽。      李碧华的《诱僧》可能是最接近于表达这一主题的作品,但也并不成功。原因之一是李碧华对于要在这小说(后来有同名的改编电影)里表达什么主题似乎是三心两意的,一方面又想表达这个宏大得可能超出了她一个女性的通俗小说作家所能驾驭的悲剧性主题,另一方面又不由主自被更为小资、也更合乎她与她的读者的审美情趣的爱情、玄幻(佛家)的主题吸引而分心。原因之二是该小说选取的历史片断(唐初的李建成与李世民的争位)中,虽然与主角对立的一方(李世民)在传统史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被塑造成事实上和道义上的胜利者,但与《新选组》的历史背景相比,毕竟李世民之于李建成(或反之)并不代表什么历史进步的方向。(实际上连改朝换代都谈不上,只是统治阶层内部的争权夺利而已,比之袁祟焕、岳飞等人的意义更不如。)因此,与这部《新选组》相比,《诱僧》所反映的“微观历史观”与“宏观历史观”的对立远远没有那么尖锐,悲剧性远远没有那么浓重。      西方作品中演绎这一主题的作品也并不在少,如不久前评论过的《无主之地》就算是其中一部。但这类作品的重心往往也不是着重于“冲突”,而是以“宏观历史观”为背景来衬托“微观历史观”。如《无主之地》的主题并不是要深究波黑战争中哪一方为正义,而是要以此为背景来描绘这一宏观历史的观照下微观个人的悲哀。西方很多战争片都是持这种态度来拍摄的。历史正义(宏观历史观)并不是它们关注的对象,那是历史学家的事,或者说是纪录片而非战争片的事;它们关注的是个人的悲欢(微观历史观)。因此,在这类西片中,“宏观历史观”与“微观历史观”的冲突是一种刻画人性的设定(即“极限情境”),其实并不是主题真正关注的焦点所在。二者即使有所冲突,导演的偏向都是先验地向微观个人倾斜,因此“宏观历史观”与“微观历史观”谁更重要的追问并未构成悲剧的来源,这与《新选组》的悲剧性直接源自这二者的冲突(并且在最后并没有真正给予明确的答案,将冲突本身展现于观众眼前本身就构成了悲剧)是大不相同的。    作者:nonono11 回复日期:2005-8-27 19:27:47      《新选组》中以“新选组”这一组织的由盛而衰,相当成功地演绎了这一主题,其中尤以主角近藤勇(“新选组”局长)的故事承载了几乎全部的表达。网上的评论有些对近藤勇的角色表示不满。但分析这些评论,或多或少都受了漫画、游戏、电影中与这段历史相关的对这个人物的描写影响,尤其是这些作品中都以土方或冲田为主角,作为局长的近藤勇差不多总是不露面的“高层”,所以这些同人女们难以接受此剧以他为主角而不是以她们更痴迷的土方、冲田为主角的事实,于是多所挑剔。      平心而论,开始的时候我也觉得近藤勇这个主角塑造有点难以服人。主要是觉得他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称道的领袖才能或领袖魅力,但怎么就那么多奇人异士接二连三地投靠他、服膺于他?近藤勇这个人的性格,一言以蔽之就是“天真”。这个词语用在这里是中性的,不褒也不贬,也就是说同时包含了优点与缺点。从优点的角度来看,他的“天真”是指他有正直的美德。此剧已经播了一半的时候,我仍然觉得这剧中那么多人三句不离“精忠报国”,但真正怀抱“精忠报国”之心无疑的只有近藤勇一人(不过,后来看下去,觉得自己之前这观感未免偏激,剧中还是有不少人确实怀有“精忠报国”之心,只是他们不像近藤勇那样直接单纯而已)。      但是从缺点的角度来看,他的“天真”就显得他欠缺领袖才能与领袖魅力。从魅力来说,“天真”是小孩的特征,可亲可爱,但不可敬可畏,而领袖是要有威严的。(不过,后来近藤勇当上局长后,不知不觉之间就变得威严起来了,以至于“新选组”的新进组员都觉得他总是不苟言笑,很可怕。)从才能来说,似乎他对任何问题都没有什么解决办法,全靠身边的人替他出谋划策、奔走成事。      剧中有一幕最有代表性。就是近藤勇带领试卫馆的门人参与保护将军上京的浪士组时,土方通过行贿帮他搞到一个官职(至于出身穷得叮当响的试卫馆的土方怎么搞到行贿的那笔钱的,充满了爆笑的趣味细节,既让土方的“鬼才”牛刀小试了一把,也充分展示了编剧穿插妙趣横生的细节之才华,足以与金庸小说中那些顺手拈来的幽默段落相媲美),是负责分派住宿的小头目。到了某地,宿位很散乱,近藤勇看着住宿的名单只是发愁,完全是束手无策。土方和山南领着试卫馆的门人赶来帮忙,大家聚在一起研究分配的办法。贪玩的原田首先坐不住跑到一边去,在木质的板墙上一边刻自己的名字(类似于我们今天在旅游胜地上写“到此一游”的恶作剧),一边兴奋得大呼小叫,把其他人也陆续地吸引到自己身边,也跟着他在那里刻名字玩闹。近藤勇几次抬头看他们,脸上现出跃跃欲试、也想参与其中的神色,但自己是负责分配住宿的人,正事都还没办妥,怎么能就这么跑去玩呢?于是只能一再克制。但随着越来越多人跑过去玩,那边欢乐的情绪越来越热烈,他终于忍耐不住,丢下工作也走过去玩了,最后只剩土方一边以包容忍耐的神色看着他们、一边自个儿继续研究分配的办法。那一幕的近藤勇确实是非常可爱——正如一个贪玩坐不住的小孩那样天真烂漫,让人不由得见之莞尔含笑。那一幕的土方也很可爱——我至今仍能在脑海中浮想出他那容忍的神色,就是溺爱着贪玩顽皮而又活力十足的孩子的母亲面上会有的那种神色。(网上有个同人女的评论,说看此剧中近藤—土方—冲田的三人组合,就好像看一家子:近藤是严厉而不失慈爱的父亲,土方是温柔忠贞的母亲,冲田是活泼可爱的孩子。哈哈。)      可是,天真可爱固然是天真可爱,但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近藤勇作为一个领袖是挺无能的。而接下来芹泽鸭撒泼的事件中,虽然剧中透过土方之口夸耀近藤勇平息事件的手法显示了“我们这个头儿比我们想象的更可靠”,但我自己是怎么也看不出有什么了不起。近藤勇在此事中除了表现出坚忍之外,还有什么特质呢?芹泽鸭如果真像后来描写的那样是个杀人放火毫不介怀的人,又为什么要介意近藤勇的长跪不起呢?怎么看都觉得事件的解决是编剧的刻意引导,不是自然而然的合理发展。    作者:nonono11 回复日期:2005-8-27 19:29:48      不过,近藤勇当上“新选组”局长之后的表现,却反而是让我感到信服得多。(这又与一些网上的评论意见相反,他们[我想应该是“她们”]倒是觉得近藤勇当局长时什么都没做,除了大声地慷慨陈述自己对幕府、会津藩的忠心之外。)因为他好几次只凭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就扭转了本来想于他不利、甚至是欲置他于死地的敌人的心意,这同时是领袖魅力与领袖才能的充分展现。在我印象之中应该有以下四次:第一次是佐佐木本来留下了一个奸细在近藤勇和芹泽鸭领导的留京浪士组(后来“新选组”的前身)中,他们无意中发现了此人的奸细身份,芹泽鸭主张杀之,但近藤勇坚持要先与他交谈。结果他与之一番谈话令此人痛悔不已,决心不再当奸细的勾当。他打算连夜返回江户(今天的东京),却被芹泽鸭误以为是想潜逃告密而斩杀。第二次是武田从“新选组”逃亡,向萨摩藩乞降,西乡隆盛(维新三杰之一)要他去窃取会津藩的布阵资料来证明忠心。武田回到“新选组”的驻地时,大家都主张要他切腹作为逃亡的惩戒(“法度”明文规定不准未经允许而脱队),近藤勇力排众议,并以一番话说得武田痛哭流涕,悔恨不已,愿意削去自己全部职级,决心从一介普通组员重新做起。但他后来夜里暗中去祭祀因他的自私保身而死的河合时被想为河合复仇的组员杀死。第三次是伊东以去当“御陵卫士”的名义脱离“新选组”后想投靠萨摩藩,但因出身“新选组”而不受信任。大久保利通(维新三杰之一)要求他去刺杀近藤勇以释萨摩藩对他的忠心之疑,“新选组”派在他身边的奸细斋藤一将此事告密。但近藤勇在明知伊东是想借机杀他的情况之下,仍然与他一对一面谈,同样是以一番言语令伊东动容,自动把收藏的短刀拿出来,向近藤勇致歉。但他后来离开的时候被痛恨其叛变的冲动的年轻组员所杀。第四次是“新选组”随幕府退却到江户,战败后逃蹿到流山整顿力量。萨摩藩听到流言说近藤勇藏身该地,派了一个藩士领兵前往查察。近藤勇化名大久保,伪装成当地人为了抵御会津藩落败的游兵散勇而组织武装力量自保。那藩士终于因看见杂物之中有“新选组”的“诚字旗”而知道真相,但他并不马上揭破,而是以语言相逼,问近藤勇认为近藤勇是什么样的人。近藤勇知道对方已经看破,但从容陈述自己对萨摩藩的意见,竟使这萨摩藩士回答说:“如果近藤勇是你所说的那样的人,我很想能坐下来跟他喝一杯酒。”      近藤勇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凭真诚挚性的言词打动敌对一方的人,其内容确实也很有说服力和感人的力量。他那临危不乱、从容镇定的气度也完全不辱没局长的身份与地位。当然,与真实历史相比,剧集的描写可能有美化的成分,因为最明显的一点是,上述近藤勇一番言辞令敌方态度完全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情节都很难在史料中得到证明。前三例中的敌方都在听他一番话后不久就身死,也未免太巧合,天晓得是真的受到了感化却仍阴差阳错被杀,还是其实未受感化于是被斩草除根?不过,以史料中显示近藤勇在敌阵中的评价很高这一点来看,他的人品令敌人也为之折服的情况应该属实。      这就涉及到对近藤勇这一人物的描写是否成功的问题了。除却同人女的YY之外,也确实有评论认为这一人物太正派了,缺乏可信性。但我并不认为如此。首先,历史上真正的近藤勇确实是正直过人,这一点从敌方对他的评价与他留下来的家书中都得到证实,应无疑问。其次,剧集中的近藤勇其实也并不是那么完美无缺。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其实开始时的他显得相当“天真”,天真得有点让人不能相信他会成为领袖人物。现在回想起来,编剧铺垫不足是原因,但之所以如此,恐怕是因为编剧心目中的观众是对这段历史中的这个人物已经有相当的熟悉程度、因此早已先入为主地对他有相当的尊崇心理的日本人。所以编剧反其道而行之,更多地描写近藤勇作为平凡人的“天真”性情,把他从“神坛”上拉下来成为一个鲜活的形象,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很可理解了。(有网上的评论不无精到地指出,近藤勇能成为局长,正在于“他是个平平常常让人信任的人”。)但我们这类外国观众,没有这些心理预期,难免就会觉得理据不足。其实回想一下,像刘邦之类的开国皇帝,看起来也没有什么本事,论威武不及项羽,论谋略不如张良,论用兵拍马都赶不上韩信,最后这些人却不是败在他手就是为他卖命,想起来似乎也很没道理的样子。历史的秘密往往在于一些细节,没有这些细节的铺垫,会觉得很多发展是不可思议的。但已经熟悉了某段历史的人有了心理预期,编剧就没有必要再铺陈这些细节来说服观众。    作者:nonono11 回复日期:2005-8-27 19:31:21      话说回头,我觉得近藤勇的形象总的说来是相当真实可信的,还在于对他心路历程的描写,而这又涉及前述的“微观历史观”与“宏观历史观”的对立的主题表达。由于我开始时对这段历史完全是一无所知,出于中国人的“以成败论英雄”的习惯性思维,我以为这部剧集花那么大力气去描写“新选组”这么一个组织的兴衰,塑造近藤勇这么一个正直而不失可爱的人物,这个组织及其领袖当然是顺应历史大势的胜利者。但“新选组”和近藤勇站在维护幕府的立场之上,显然是当时日本四种主张(支持天皇的开国派、支持幕府的开国派、支持天皇的攘夷派、支持幕府的攘夷派)中最最保守的一派(即支持幕府的攘夷派)。我初时以为,这剧集是通过描写近藤勇等人所代表的“新选组”如何从一开始时最保守的支持幕府的攘夷派转变思想到最开明的维新派(即支持天皇的开国派),来反映那个时代的思潮变动与历史大势的转弯。      而事实上,剧中描写当时的各种势力与思潮虽然很多,但确实最触动我的还是近藤勇,因为他与其他所有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其他人都似乎是不假思索就认定自己所主张的意见是最正确的(无论是否真的如此),但他却是一直在痛苦地思考着自己的立场,不断地在内心或对同伴(主要是对土方)诘问着:“我(们)这样想(或这样做)真的是对了吗?”没有多少人是天生英明或开明的。要摆脱自己的出身、知识的局限去看清大势所趋,即使不是像自己把自己举起那样绝无可能,也是充满了削骨剔肉的痛苦。(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近藤勇他们是主角,所以对他们的描写深入细致,对其他派系的人的思想就只是陈述其状态,而没有细述其变化之曲折细微。)      剧中有一幕可谓意味深长。好像还是早在近藤勇带领试卫馆门人参加保护将军上京的浪士组时的事吧。(冲田)总司突如其来地问近藤勇:“如果将军和天皇打起来,我们应该帮谁啊?”近藤勇根本想都没有想过会有这种可能性。在他看来,天皇就等于幕府,幕府就等于天皇(实际上根本不是如此),效忠其一就是效忠二者,不可能效忠其一会出现反对另一方的情况。因此他断然否定了总司这个假设,但总司仍是不依不饶地问:“我是说想象一下这种可能性啊。”近藤勇斩钉截铁地说:“想象中也不可能。”然后他打了个比方,说总司这个问题就相当于问某某和某某打起来会怎么样。这个某某和某某应该是日本的民间故事中很有名的人物,但由于我不了解这些,所以记不住那两个名字。总司就笑嘻嘻地说:“那也是有可能的啊。我们当然要帮某某啦,因为他是我们家乡的人嘛。”二人这一场漫不经心的戏言,其实可以说是全剧很关键的点睛之笔之一。近藤勇他们开始时只是顺着习惯来选择效忠的对象。他们对幕府忠心不二,一来是因为300多年来的日本都是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安享太平;二来是因为“新选组”最核心的成员(近藤、土方、冲田,应该还要包括井上)都是多摩人,而幕府的政治中心江户就在多摩旁边,这正是总司在戏言中一语中的地指出的“因为他是我们家乡的人嘛”。地缘上的亲近产生了感情上的亲近,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看起来是很可笑、不成道理的道理,但不要忘了,京都的人亲近“支持天皇派”的长州藩,天皇的政治中心在京都何尝又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网上有一篇相当有功力的评论,从城市与乡村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包容的角度来评论此剧。评论者指出,近藤勇深受幕府时代武士等级森严的地位不平等之苦,于是戮力于要出人头地。但他的选择不是推翻造就了这种武士等级制度的幕府,而是竭力想成为得到幕府承认的武士。这番评论很深刻,但我认为不完全正确。在近藤勇那样的出身、地域与知识的局限之下,他不可能想象到幕府是那武士等级的根源,更不可能去推翻它。但他也并非完全如这位评论者分析的那样,只是单纯地想“投身于”等级制度,成为其中的一员。他成立不问出身、只问本事的“新选组”,难道就不是破除等级制度的手段之一吗?(前述近藤勇以一番话说动伊东,就是用这个理由,精辟地指出伊东受萨摩藩的人排挤,根本原因不在于他出身“新选组”,而是因为他的出身不是萨摩藩,因此他即使杀了自己,也不可能真正得到萨摩藩的信任。而自己成立“新选组”,正是为了要打破这种出身歧视的陋习。)近藤勇的问题是他本质上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他认为一切问题都可以、也应该在现有的体制(即幕府)下予以调整并得以修正,无论小至等级制度也好,大至整个国家的历史走向应该如何推进也好,都是如此。      近藤勇出身平民(农民),借成为练武道场场主的养子而跻身低等武士阶层,所受教育不多,决定了他刚一开始的时候不可能有其它的选择。像佐佐木出身高等武士阶层(幕府的直参),为人又顽固,这样的出身与知识决定了他根本拒绝思考任何排除幕府的可能性。而胜海舟等人虽然同样出身高等武士阶层,但知识广博,与外国交往较多,思想灵活,这样的出身与知识又决定了他们既有看清历史大势的能力,也有与新兴势力妥协交换的政治资源。所以,在各走极端的这两类人(极端保守与极端开明)身上,只有彻底的执迷或机智地与历史潮流周旋,没有沉重的悲剧性可言。(此剧对佐佐木的描写相当严守中立,既不美化也不丑化。他杀清河、在留京的浪士组中安插奸细、杀坂木龙马到最后的战死沙场都只是严格地遵照他无条件忠于幕府的动机来描写,算得上是达到了善恶难言的化境。而对胜海舟的描写,因为在最后涉及“新选组”的溃败和近藤勇的身死,始终难免让我觉得他也实在太奸滑了点。可编剧的动机又似乎并不是想丑化他的形象,所以我觉得原因是演员本身的演绎不够到位,尤其是他私底下表露真情的时候,如果能演绎得真诚沉稳一点,也不会让我觉得他这个人物显得很轻浮奸滑,仿佛在他看来“新选组”和近藤勇只是必须牺牲的一只棋子而已。)    作者:nonono11 回复日期:2005-8-27 19:33:30      近藤勇在试卫馆时期的故事,乍看起来与近段时间看得太滥以至于厌烦的韩国历史剧经常“老调重弹”的故事有点相似,也是讲述年青人渴望如何突破森严的等级制度的束缚。只是韩国历史剧那些呼天抢地的哭诉,我第一次看已经觉得是煽情过火,毫无感染力。《新选组》的描写则淡然得多,却反而有更动人的力量。故事一开头,观众总是看到近藤勇的养母处处与他为难,连他想找些茶叶出来招呼一下来探望他的朋友,都被养母东一句“不准这个”、西一句“不准那个”掣肘得无可奈何。开始时大家以为这是因为近藤勇不是他的亲生,所以如此。后来剧情逐步展开,才恍然大悟,原来养母与近藤勇其实是同一种性格的人。她出身微贱,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惜投身艺妓的行业,好不容易嫁给属于武士阶层的近藤勇的养父,却发现武士与武士之间,高级与低级也有着天渊之别。她经常无缘无故地刁难这个养子,一方面是发泄自己理想的失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不忿于自己费尽心力才到达今天这个位置,近藤勇却只是做了养子就轻而易举地成为武士,根本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因此,当近藤勇在幕府的武场屡屡碰壁之后明白到,那些高级武士根本不会因为养子身份而承认自己是真正的武士,于是决心像武士那样行为来成为“心的武士”后,两母子就和解了。      说实在,这段情节我仍然觉得近藤勇的养母有矫情之处,但至少比韩国历史剧的好多了。更重要的是,这种突破等级制度出人头地的渴望,只是全剧的一个小主题(而不像韩国历史剧那样就已经是统辖全剧的大主题)。这些情节更重要的不在于表达这样一个小主题,而在于成为近藤勇踏足时代的起点的局限。在这种出身和渴望的局限之中,他只看到人生最大的目标是成为真正的武士,于是,挥剑效忠幕府就成了实现这一志向的理所当然的路向。类似地,有着更政治化的野心的土方(与近藤勇“天真”的“精忠报国”思想不同,土方的想法都是带着浓厚的政治野心色彩的),他能想到的也只是“要让你(指近藤勇)成为大名荣归江户”。      因此,当后来幕府授予近藤勇直参的名号,相当于认可了他高级武士的地位时,近藤勇与土方喜极相拥那一段让我同时感受到滑稽、感动与隐约的悲哀。滑稽是因为二人真情流露,却又害怕被旁人看见,于是没有人走过的时候就各自叫着对方的小名而拥抱到一起,一见人走过就赶紧用力推开对方,等闲人一过又马上叫着小名再次拥抱。那动作刻意拍得很夸张,让人见之喷饭。感动就不用多说了,这是他们这个号称“幕末烟花”或“幕末流星”的组织最灿烂光辉的一刻。悲哀则不仅仅在于作为观众的我们知道那一刻是多么的短暂,过了这个最光芒的巅峰,后面就是无尽的下坠;更在于我们都知道,无论是腐朽的幕府,还是荣耀的武士精神,都是注定没落之物。得到这一切马上就要谢幕退场的名号,值得那么高兴吗?换个角度来想,如果不是幕府落魄到乏人支持的地步,又怎会如此“纡尊降贵”,向他们一向瞧不上眼的平民授予直参的头衔?是他们的努力真的得到由衷的认可,还只不过是幕府已经没落到只好随便将就的田地呢?    作者:nonono11 回复日期:2005-8-27 19:36:20      但是,虽然近藤勇一开始就受着很严重的局限,他毕竟又不完全同于佐佐木那样无条件效忠幕府的人。他像一切普通人那样本能地对外国人反感,但又出于正直的本能而救了美国人休司肯。当总司患上痨病,他向曾经留学西方而习得西医的医生求教救总司之命的办法。那西医说完治疗的事情后,问他为什么要主张攘夷。近藤勇迟疑未答之际,西医医生一一展示各种西医中的医疗器具,说:“这些东西都是从外国来的,难道都是不好的东西吗?为什么一要攘夷呢?”然后说了一番开放思想学习西方知识与抗击西方列强入侵并无矛盾的话。近藤勇于此略有所悟。(后来那西医差不多成了“新选组”的专用医生。)接着他回到京都,受会津藩的藩主接见,陈述对攘夷的见解时,把那西医的观念冠以“另一种攘夷之道”之名来表达(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令会津藩的藩主有大开眼界之感。      然而,在会见结束后,近藤勇受到佐佐木的斥责,说他只需要考虑维护幕府的利益,其余的话不应多说,不应多想。近藤勇回应道,如果维护幕府真的是于国家的发展有害,还是要维护幕府吗?能有这样的疑惑,正是佐佐木与近藤勇的根本区别所在。这里也清楚地显示近藤勇的思想当时经过很多痛苦的思索,已经开始从最保守的“保幕攘夷派”向最开明的“倒幕开国派”转变。      不幸的是,几乎就是在近藤勇的思想开始出现转变的迹象的时候,时代的急速变化与变化的卑劣方式使这种个人思想的转变很快被扼杀。如果没有发生后来一系列的将军、天皇将继去世(据说天皇是被毒死的,因为他十分信任会津藩的藩主,而会津藩又是幕府忠贞不二的支持者,使倒幕派无法借天皇名义而向幕府下手)、萨摩藩倒戈相向与长州藩结盟,一心维持和平地实现从幕府专政过渡到多藩合组联合政府的坂本龙马被极端保幕的佐佐木刺杀,一下子令“新选组”所属的会津藩及幕府的政治形势急剧恶化,近藤勇不必为“新选组”的存亡竭力挣扎的话,假以时日他可能会转变过来的。但历史大潮的转变往往不可能为了一个人的逐步适应而等候。这就是“宏观历史”与“微观历史”冲突的悲剧所在。个人未必并非不在历史前进的道路上前行,但个人的步伐太慢,历史的车轮太快,赶不上潮流的个人也成了挡道者,被无情地辗过。    作者:nonono11 回复日期:2005-8-27 19:38:28      但是,更具悲剧性的还不在于此,而是在于推动历史前进的往往不一定是正义,而是卑劣的阴谋之手,这使像近藤勇那样坚守正义的人往往无法认同阴谋家的利益指向相一致的是历史的进步方向。前面提到过,此剧没有因为赞美“新选组”而丑化与之敌对的集团中的人。确实,即使是长州藩中的过激派,他们的死也描写得很壮烈,没有因为他们与“新选组”对立而抹黑。但萨摩藩的西乡隆盛(维新三杰之一)这一人物到底有没有丑化,以我对日本那一段历史有限的认识,就实在不能判断了。      在没有看这部剧集之前,大概唯一两个我有所耳闻的那段历史的人物就是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了(当然我不知道他们都是萨摩藩的人)。尤其是西乡隆盛,因为中国的百日维新中康有为临被捕前劝梁启超走避,就以西乡隆盛的先例来表示对他以后继续维新派未竟之事业的期许。我在日本时参观过上野公园,里面就有一尊西乡隆盛的塑像,底座有一侧还刻有他说过的一段话。具体内容我已经记不起来了,只记得行文中全是汉字,而且语法是清末那种已经很近于现代白话文的文言文(即只是有些之乎者也的文言虚词连接句子)。当时还觉得有趣,是因为想到中国人即使没有学过日语,也完全可以看懂这段话;而日本人如果对汉字没有很专门深入的研究与学习,应该看不明白。至于大久保利通的 事迹 优秀志愿者事迹材料平安创建事迹材料优秀班集体事迹材料工会先进集体事迹材料优秀教师事迹300字 则不太了了,只是连接涩谷和池袋之间的一条很长的主干道就是根据他的名字来命名的,是为“大久保通”(日语中的“通”指路,即“大久保路”。因此这里的“通”与大久保利通的名字中的“通”不是同一个意思,它是取了大久保利通的姓“大久保”来命名道路)。      剧集对大久保利通的描写不多,差不多等于是西乡隆盛的影子而已。而对西乡隆盛的描写则算得上是相当充分。他刚一出场的时候,是与近藤勇、佐佐木一同前往拜见会津藩的藩主松平容保(当时会津藩与萨摩藩联合对付倒幕的长州藩)。容保一说不用客气,他就真的马上老实不客气地从跪坐改成盘腿而坐,有人(好像就是佐佐木吧)责怪他太没礼貌,他就笑呵呵地说,我最近胖了很多,跪坐的时间一长可真受不了啊。接着容保向三人请问对攘夷的意见,西乡隆盛闭目不语。被追问萨摩藩此前不是跟英国打过一仗(萨英战争),对此应该很有见解吗?他就不冷不热地回答,当时我在流放之中呢,怎么知道详情如何。显得好像他在借此嘲讽那些流放他的人。(因为不了解当时的日本历史,不知道当时在场的是否有导致他流放的人,因此这句台词是不是有些深意。)这初次出场给我的印象是西乡似乎是个不拘礼节、不受羁制的人。后来看完全剧而掌握了这个人物的性格(我指剧中的人物,不是指历史上真正的西乡,毕竟我不了解真实历史是怎么样的)后回想这一幕,才感到当时编剧要塑造的恐怕是他的深藏不露。他深知与会津藩的结盟不是长远之计,所以并不积极地与会津藩的藩主套近乎。大家发表对攘夷的意见时,他沉默不语,使自己的立场与想法隐藏不露,只是不动声色地观察别人的言论。      之后对西乡的描写也很少,只是偶尔有一个镜头一笔带过,描写他在积极地训练萨摩藩的兵士。剧中描写“新选组”操练的场景很多,但组员都是在练习击剑。而西乡的练兵只出现过一次,却明显地与“新选组”不同,就是那些士兵都是在练习使用火枪——瞄准以及用枪头的刺刀冲刺。这么一个看似不经意的镜头对比,反映出西乡在军事与战争思想上已经超越了“新选组”那仍然停留在刀剑的冷兵器时代的观念。全剧最后比较夸张的对比,是“新选组”与萨摩藩对阵时,“新选组”全以刀剑对抗萨摩藩的火枪,“新选组”的组员虽然找到一些火炮和子弹,但连怎么使用都不懂。(这应该是过分夸张了,按历史文献的记述,近藤勇身陷敌阵时掩护组员离开,大概自知此番无幸,因此将自己最珍爱的书籍、配刀和左轮手枪交给组员带走。由此可见当时“新选组”是有使用现代枪枝的。但不如萨摩藩的军队那样全员装备火枪则可能是事实。不过这恐怕是与萨摩藩跟英国打过一仗有关:吃过苦头,却也“吃一堑,长一智”,认识到火枪在现代战争的不可或缺。而且双方倒是不打不相亲,后来倒是与英国友好起来,可能由此从英国购得了大量火枪来装备军队。)      从坂本龙马说服长州藩与萨摩藩联合后开始,对西乡的描写越来越频密,他那狠辣果敢、不择手段的政客本色却也越来越明显。萨摩藩本来与会津藩合作对付长州藩,但一旦天皇猝死,会津藩失了天皇这强有力的靠山,西乡就想换“搭档”,与长州藩结盟。他多疑善变,不相信长州藩的桂小五郎(后改名木户孝允,维新三杰之一)有意结盟,把他骗到会见地点,自己却不出现,以此试探对方的心意。他又计算得巨细无遗,担心与长州藩结盟倒幕仍有风险,推三阻四,扭捏造作,好不容易才说出真心话,是要把与长州藩结盟冠以冠冕堂皇的大义之名——即萨摩藩是为了尊皇(支持天皇)而结盟。      结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靠坂本龙马居间撮合,但一旦结盟成功,西乡自觉倒幕胜算在握,一心一意要逼幕府及会津藩一方与之开战,借机彻底消灭幕府。于是想以和平手段实现过渡,把幕府的德川家族也团结进新的联合政府的坂本此时对他来说反而成了拦路石。西乡想除掉坂本,却又不肯负此杀人污名(坂本是土佐藩的人,公然杀他会与土佐藩闹翻,而且也显得忘恩负义),于是故意向极其仇视坂本的佐佐木通风报信,告知他坂本的所在,从而不费吹灰之力就实现借刀杀人。      幕府虽然出于懦弱而一再忍让萨摩藩的挑衅,最终还是无法避免西乡百般挑拨而引发战争。又是他(还是大久保?不是记得很清楚了,二人当时都在场)想出挟明治天皇以令诸藩的策略,打着天皇的菊花旗号(“菊之锦旗”)上战场,令连幕府在内的军队也害怕对天皇的旗帜开火会落得有如当年(应该是日本的南北朝时期)的尊氏足利一样以乱臣贼子之名而遗臭万年的下场,于是竟至不战而败。萨摩藩的军队也不过只是因为抬出这么一面菊花旗号就莫名其妙地成了名正言顺的“新政府军”。(当然是在我这个外国观众眼中看来是很莫名其妙。由此也可见日本人对天皇的尊崇观念确实是根深蒂固,尽管300多年来在德川幕府的实质统治下天皇压根是傀儡一名。而由此剧的描写来看,明治时期[至少是初期]的天皇也不过是萨摩藩手中的工具,近藤勇等就是对此“利用幼帝[当时的明治天皇只是个小孩]的名义行事”感到既气愤又无奈。)    作者:nonono11 回复日期:2005-8-27 19:40:17      总之,此剧对西乡的阴险狡猾描写得淋漓尽致,完全颠覆了我对这个历史人物的印象。由于对这段历史了解不多,我无法判断剧集的描写是否存在着丑化的问题。但姑且不论是否符合真实历史(以前已经在评论历史作品的时候多次强调过,历史作品并不需要严格符合历史事实),只从此剧的主题表达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设定能使主题的诘问扑面而来:如果历史的进步代表了历史的正义,一个吊诡的情况是历史的正义未必等同于道德的正义。则宏观历史的正义与微观个人的道德正义冲突时,怎么办?从这个角度来观照,近藤勇的处境与荆轲及《诱僧》中的主角所面临的处境十分相似的情况就变得很明显了。秦国上至秦王、下至将帅的残暴(如白起在长平之战的坑杀四十多万赵兵)是史有明载的;李世民弑兄杀弟夺取皇位的政变手段无论在史书上如何粉饰,毕竟也是不合道德(无论是从封建道德还是古今中外皆成立的基本的人伦道德[兄弟不应相残]角度来看都如此)。但是,比起荆轲及《诱僧》的主角,以下这一重困惑更尖锐清晰:我们是要一个阴险狡猾、但客观上推动了社会进步的人,还是一个正直善良、但客观上妨碍了社会进步的人?从宏观历史的角度看,无疑选项必是前者;但从微观历史的角度看,尤其当你自己就是那后一个人的时候,那种分裂的痛苦无处可避。      剧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只是将这种对立与痛苦展现出来。之前提到过,其实近藤勇一直在苦苦思索着自己的立场是否正确,但形势变化之快与变化方式之卑劣不容他再反省这些。而政治野心多于道德良心的土方一直对此并不感到矛盾,反而是他在“新选组”节节败退的时候开始感到动摇与犹豫。其实土方在本质上是与西乡共通的一个人,即政治野心多于道德良心的人。也许是因为这样,反而他在最后会感到动摇。以前是近藤勇在感到迷惘的时候土方鼓励了他、坚定了他;这次倒过来土方忽然问出以前近藤勇才会问的话:“我们这样做,真的对了吗?”轮到近藤勇来坚定他的信念了。近藤勇的回答是典型的“微观历史观”的回答:“对不对的问题,留待后人来评说吧。我们只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另一方面,如果此剧对西乡的描写基本属实,并无刻意丑化,这对于解释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而中国的百日维新失败可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日本的维新派(以西乡为典型代表的话)其实是政客,而中国的维新派只是一群书生。所谓“书生造反,十年不成”,中国百日维新的失败就没什么奇怪了。而日本的维新派却是这么一群手握实权、精于计算、手段高明的政客,则明治维新的成功同样也没什么奇怪了。从剧集中看,萨摩藩的藩主形同傀儡,对西乡和大久保言听计从,西乡其实是萨摩藩的实质决策者。有此强藩的兵力为靠山,再加上他个人精明强干的政治手腕,岂是康有为、梁启超之辈单凭一腔热血靠着一个无权无势的皇帝之可比?而桂小五郎在长州藩中也是名尊位崇之人,过激派在之前与萨摩藩、会津藩的合攻中丧失地位后,他所代表的稳健派已经控制了长州藩的实权。总之,维新三杰全是各自所属藩国的实权派人物,而各自所属的藩国又是日本诸藩中的强藩,无论他们采取的是什么治国之策,日本也必然是向着他们操纵的方向发展。而恰恰他们是思想开明(尽管可能手段卑劣),所以日本的维新能成功。也就是说,日本的明治维新是现实主义的结果,不像中国的百日维新是理想主义的产物。    作者:nonono11 回复日期:2005-8-27 19:42:10      话说回头,即使不论后来萨摩藩与长州藩联手之后“新选组”只能处于与之抗衡的位置,之前的“新选组”打压长州藩的过激派,从剧集的描写来看不见得有什么不对。长州藩的过激派虽然是主张倒幕,但他们的仇外情绪也并不是思想开明的表现。至于动不动就刺杀与自己主张不同的人,还美其名曰是“天诛”(替天行道),又何尝不是沾满血腥的杀手?“新选组”虽然是维护幕府,但所做的事情直接目的是为了维持京都的治安(其实类似于今天的警察组织)。长州藩的人假传天皇圣旨,策划劫持天皇、火烧京城的行动,才招致“新选组”抢先一步的镇压(“池田屋事件”),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光明正大之举。      其实,要说“新选组”有什么错,我倒觉得不在于对外,而在于对内。那严苛得不近人情的“法度”最初是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出来对付芹泽鸭一派,最后反过来却是杀了多少无辜的组员。近藤勇阻止斋藤一与试图杀芹泽鸭的组员开打时说:“从今以后,剑只能向着敌人,不能再向着自己人。”的时候,大概谁也没想到,这不过是内部相残的序幕刚刚拉开。      虽然山南切腹一集确实是全剧最引人泪下的一集,但我始终不能认同他的选择。如果一个组织到了靠这种不近人情的法度来维系的地步,这个组织就不值得去维系。山南不惜一死来维护“新选组”的纪律性,这种牺牲精神我始终认为是变态而非真正的武士道精神(我想真正的武士道精神应该与中国的侠义精神并没有多大的区别)。牺牲精神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为了什么而牺牲。此后不得不逼河合自杀,无非是不想开先例,让山南的血白流。但山南的血是为了让河合这样无辜之人的血流下来而流的吗?这是荒谬的逻辑,实际上经不起推敲。一切变态的思想都有这种特征:貌似合理而已。这样严苛的法度,只是杀死了无辜如河合、正直如山南的人,却不能真正阻止惊恐的组员“前赴后继”地试图脱队,最后还不是在伊东的一番花言巧语之下化为乌有?      这是此剧另一个最沉重的悲剧性主题:组织的非人性化(或组织对人性的异化)。受害的何止被法度直接逼死的组员?受害的同时也是制定了法度去杀人的“魔鬼副长”土方。虽然剧中借总司之口强调土方不是出于私心来制定法度和“新选组”的组织架构,但他刚开始的所作所为我怎么看都是觉得他是在排挤山南来争夺成为近藤勇的唯一心腹的地位。像“池田屋事件”后的分配赏金,虽然我很赞同是应该拉开差距而不是平均分配,因为这样才能形成激励;但没有理由留守驻地的山南等人一点赏金都分不到。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战斗,但如果没有他们保护驻地,如果被敌人来个“围魏救赵”把大本营都灭了,前线的战斗胜利还有什么意义?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之下,以后要出战的时候还有谁肯留守后方?前方的战斗还有什么保障?聪明绝顶的土方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分明不过是要借此打压山南。而在组织架构的设计中居然没有山南的一席之地,也实在太过用心昭彰了。老实说,这段时期我对于近藤勇如此放纵土方是很感不满的。就算土方的所作所为真的是出于为了“新选组”好的动机,那也是错误的做法,实际上损害了而不是有益于“新选组”。      当然,有些网上的评论说,当时“新选组”招揽的都是乌合之众,如果不是用这么严苛的法度来约束,根本不可能如此“化腐朽为神奇”,结成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军队。我猜想,在真实历史中,情况恐怕确实是这样的。但剧集并未能令人信服地把这一点交待清楚,似乎只是完全侧重于它的负面影响(杀了很多自己人)。      山南的切腹,我觉得无论对“新选组”还是对近藤勇来说,都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除了前述的组织对人性异化的问题之外,也与前面的“微观历史观”与“宏观历史观”相冲突的主题暗合。恰恰就是在山南脱队之前,近藤勇在拜见会津藩藩主时提议向西方学习也是攘夷之道,接着就被佐佐木私底下训斥了一顿。这是近藤勇最后一次表现出向着开明思想转变的迹象,之后就由于前述的形势急转直下而退回到坚决维护幕府的最保守立场上去。此后还有一次是近藤勇在寺田屋的洗澡房中见到坂本龙马,坂本提到如果幕府的存在实际上妨碍了国家的进步,是否还应该效忠幕府的问题。这其实是近藤勇自己曾经向佐佐木提到过的问题,但可能由于坂本是外人,他不便在坂本面前泄露内心的困惑,于是以一句“我们不要再谈这个问题了”予以回避。若说我对坂本感到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在这一幕里了。他回敬一句“那么我们以后最好再也不要见面了”,形同与近藤勇绝交。如果坂本拿出他撮合长州藩和萨摩藩的耐心来开启近藤勇的内心,或许近藤勇不至于又退回到保守的护幕立场之上吧。 作者:nonono11 回复日期:2005-8-27 19:44:11      说罢沉重的主题,下面转向此剧描写感情的一面。此剧最动人之处是刻画了一大批热血男儿之间的感情。这里所说的感情可不是同人女们津津乐道的那种“男风”关系,而是金庸在《倚天》的“后记”中所称的该书的感情描写是侧重于表现男性之间的感情。《倚天》中描写武当七侠、明教诸人之间的肝胆相照、倾盖相交,确实是十分动人。但与此剧的描写相比,我觉得无论范围与深度都所有不如。篇幅所限,这里只挑两种感情来谈。其一是近藤勇与土方之间的手足情深,其二是近藤勇、坂本龙马和桂小五郎之间亦敌亦友、既相左又相投的大丈夫之交。      近藤勇与土方之间,确实可以说是到了相濡以沫的化境。网上有一篇《从开始到现在——有关阿胜与阿岁的感慨》(“阿胜”是近藤勇的小名,“阿岁”是土方的小名)把二人之间的手足情深评述得凄婉至极。土方在外惹下无数风流债,女性们怨恨他,却又对他那俊俏的脸蛋打不下手,于是哥哥一般的近藤勇代为一一挨巴掌。这一段情节设计得让人先是觉得好笑,细细体味下来却竟是感人至深。近藤勇就是这样在日常的生活中像哥哥包容着顽皮的弟弟一样纵容着土方,为其收拾善后。但是在政治的生活中,却是兼具着政治野心与政治手腕的土方为近藤勇全力以赴,一方面替他挡下无数明枪暗箭,一方面又代他出面做任何作为政治人物不得不为的肮脏之事。      最初的时候,芹泽鸭误杀已经被近藤勇一番话而感化了的奸细(佐佐木安插的),但那时浪士组不能缺少芹泽鸭,于是只能隐忍着他的鲁莽蛮横,向外伪称他是被外人所杀。但正直而有人望的另一个浪士不能认可,当场质问近藤勇的话的真伪,并拂袖脱队而去(这是浪士组第一次分裂,浪士组差不多是刚一成立就已经不断地伴随着分裂的危机。从这个角度来看,后来的“法度”严苛地禁止任何擅自脱队,以切腹的严刑对付,确实也是有其背景的)。一向以正直为自己做人宗旨的近藤勇痛苦不堪,转头向土方说:“我们这样做,真的是对了吗?”被近藤勇的痛苦神情所震动,土方低声地向自己发誓:“以后再也不让他受这样的尴尬之苦!”从这一刻起,土方就下了决心代近藤勇做一切肮脏之事。      再进一步的时候,是会津藩联手萨摩藩把长州藩驱逐出京都,虽然“新选组”所属的会津藩大获全胜,但“新选组”根本没有受到重用,那是别人的成功,根本不是“新选组”的胜利。看到历史潮流滚滚向前,自己却被排除在缔造时代的力量之外,近藤勇脸上再次流露出顿悟自己及其组织所处的尴尬地位的痛苦之色。虽然他不发一言,但旁边的土方已与之心意相通,他再次低声地对自己发誓:“哪怕要我变成‘魔鬼’,也要把
本文档为【新选组观后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7326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05KB
软件:Word
页数:9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1-10-22
浏览量: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