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超事件流变及《三国演义》成书

马超事件流变及《三国演义》成书

举报
开通vip

马超事件流变及《三国演义》成书 2010年第 6期 第 34卷 (总第 162期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马超事件流变及《三国演义》成书 张 红 波 (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 [摘 要】马超形象深入人心,“五虎上将”之一,令曹操割须断袍,他与许褚、张飞的恶战是《三国演义》中描写最精彩 也最动人心魄的打斗场面。但这些形象与历史典籍中的马超形象及其事件都有较大差异。探...

马超事件流变及《三国演义》成书
2010年第 6期 第 34卷 (总第 162期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马超事件流变及《三国演义》成书 张 红 波 (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 [摘 要】马超形象深入人心,“五虎上将”之一,令曹操割须断袍,他与许褚、张飞的恶战是《三国演义》中描写最精彩 也最动人心魄的打斗场面。但这些形象与历史典籍中的马超形象及其事件都有较大差异。探究围绕在马超身上的诸事件 演变的源流脉络,可以为洞察《三国演义》处理史实与虚构的关系打开一扇窗口。 [关键词】马超;《三国演义》;《三国志》;《三国志平话》 【中图分类号]1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10)06—0033—05 章学诚在《丙辰札记》中评述《三国演义》为“七分 实事,三分虚构”,针对这种判断,大多数人都持赞同 看法,也有很多人持否定意见,认为《三国演义》的虚构 其实远远大于三分。笔者无意介入此种争论,但想通 过马超事件及人物形象的流变而让读者管中窥豹 ,了 解《三国演义》是如何在继承史料与其他题材来源的 基础上增删润饰,从而进一步理解《三国演义》的虚实 关系及小说作者在成书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 、小说及史料流传过程中的马超事件 《三国演义》中,马超作为蜀汉集团“五虎大将”之 一 ,在人民心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小说中,马 超的故事流程基本如下:第十回亮相;后来马腾因为 参与了董承的“衣带诏”讨曹活动,被泄露而遭灭家之 灾;马超联合韩遂举义复仇,使曹操一度被迫割须弃 袍,出现了“马许大战”的经典场面,后来中离间计而败 走;蓄势再起,杀掉投降的韦康,却重用杨阜,最终被杨 阜暗算,妻子遭杀害;不得已而投张鲁,征讨刘备,并出 现了“夜战张飞”的经典场面,被诸葛亮使计策反,最终 投向刘备;帮助刘备威慑刘璋放弃抵抗。镇守阳平关, 以至默默无闻中死亡。 因为《三国演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后世读者基 本上都认为这就是原生态的马超生平。其实情况完全 不是如此。查阅《三国志》等史料,我们就能发现其中 机窍。并且能通过这些材料准确把握《三国演义》在成 书过程中是如何继承及更改史料的。 《三国志·蜀志·马超传》中记述:马腾因为与韩遂 不和,求还京畿,马超统领马腾的部曲。后马超置父亲 家人性命于不顾,进军潼关,最终被曹操设用离间计 打败,导致马腾等尽数被曹操诛杀。后马超杀凉州刺 史韦康,又被康之部下杨阜等人围困,进退狼狈,降于 张鲁,因张鲁不足与计事,密书请降于刘备。协助刘备 完成了对刘璋的震慑工作,导致刘璋主动投降。 陈寿给予马超的记述很少,很多具体材料有赖于 《典略》及《山阳公载记》等注解才让我们能比较详尽知 晓历史中的马超。《典略 己载马超败于曹操及反张鲁后, 其妻子儿女先后遭到屠杀,以致于马超“捶胸吐血”对 其妻弟说:“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贺邪?”[ij7o2其 悲痛之声确实让人恻目伤悲。而同样的话其实在 《三国 志·马超传》同样也出现了,马超临终前上疏刘备说:“臣 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1lzoz-7e~ 《三国演义》成书过程非常漫长和复杂,在演变过 程中,《资治通鉴》等史书也应该要纳入考察范围之内, 这点已经成为了“三国”研究的一个共识。在《资治通 鉴》中,马超事件发生了些微的变化。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六·汉纪五十八》记载: 十六年三月,操遣司隶校尉钟繇讨张鲁,使征西 将军夏侯渊等将兵出河东,与繇会。仓曹属高柔谏曰: “大兵西出,韩遂、马超疑为袭己,必相扇动。宜先招集 三辅,三辅苟平,汉中可传檄而定也。”操不从。 汉中诸将果疑之,马超、韩遂⋯⋯等十部皆反,其 众十万 ,屯据潼关⋯⋯刺史 、太守不听 ,开城 门迎超。 超人 ,遂杀刺史 、太守 ,自称征西将军 、领并州牧 、督凉 州军事。⋯⋯ 朱熹的《通鉴纲目》改变了《资治通鉴》的编纂体 [收稿 日期]2010—10—20 【作者简介】张红波(1982一),男,江西九江人,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 ·33·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 6期 (总第 162期 ) 例,但在对于马超具体的论述过程中却没有进行什么 更改 ,故这个环节可基本略去。 马超事件发生重大变化应该肇始于元代的 《三国 志平话》。此书卷下是如此记述的:曹操矫诏征马腾人 京,马腾入京前告诫马超如果自己遭到曹操的杀害则 应该起兵报仇。马腾上奏献帝应该“近去邪臣”,遭到曹 操的报复,结果身死京城。马超联合边璋、韩遂对抗曹 操。马超杀败夏侯摩,迫使曹操换衣断髯。且极写曹操 之恐惧心理,“曹操得脱乱军,到于营中,茶饭不能进。” 后马超未能采纳华山道士的建议,此道士转而献计于 曹操,马超败走投奔张鲁。后马超杀败魏延,诸葛亮令 伊籍劝降,马超投奔刘备集团。被册封为五虎将之一。 元明阙名杂剧《曹操夜走陈仓路》、《阳平关五马破 曹》中都有关于马超 事迹 优秀志愿者事迹材料平安创建事迹材料优秀班集体事迹材料工会先进集体事迹材料优秀教师事迹300字 的记载。《陈仓路》篇中,马超 埋伏在陈仓路,曹操令张辽说情,马超不允:“想你曹 操,倾危汉室,将我父母满门良贱诛尽杀绝,正要雪父 母之仇⋯⋯”[21,此战杀得曹操换上小军的衣服更改形 容,用宝剑截断胡须。《五马破曹》篇中讲述故事基本 类似,曹操亦被埋伏在陈仓路上的马超围困,慌乱异 常,将自己的衣服脱于儿子曹虎穿,而自己穿上小军 的衣服。而此篇的第二折中有马超的出场白:我父乃 马腾大夫 ,因与曹操不睦,俺父欲定计破曹 ,不想曹贼 得知,夜间使奸细之人假作强寇,将某全家老小诛尽 杀绝⋯⋯网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个杂剧中,马超的角 色均为正末,足见其重要性。元明阙名杂剧《寿亭侯怒 斩关平》中也有马超的痕迹,其自述稍微值得注意:凭 着马超两柄飞挝,百步能取上将首级。另一篇《庆冬至 共享太平宴》中也有关于马超的自述:⋯⋯上马使飞 挝无对,曾与百万军中鏖战。今因奸雄曹贼谋杀某父, 某投于刘主公麾下。⋯⋯ 马超在整个三国时代应该属于比较重要的角色, 但考察《三国演义》成书之前的任何时代,除了上述那 些材料,笔者在历代的题咏诗歌和文人的野史笔记记 载中都未能找到蛛丝马迹。所以探究马超事件的流变 脉络只能从以上材料入手,这也是笔者不厌其烦地详 述的理由所在。 二、马超核心事件的演变轨迹 综观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演变过程中 出现的改变: 一 、 对于马超造反及全家被曹操诛杀的过程,是 各种史料中记述最存在分歧的地方。《三国志·武帝纪》 中,陈寿语焉不详地记载: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 自袭, 马超遂与韩遂⋯⋯等叛。 为什么会叛乱,看过此则 材料后还是非常困惑。以往论者都认为陈寿身为魏国 之史官,在很多史料的处理上为魏国“尊者讳”,我不甚 认同这个观点。但在马超事件的处理上,他确实稍微 偏向了曹操。在《三国志·马超传》中陈寿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了对马 超及此事件的态度,“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 哉!”[1ira6惜 :[动】形声 ,从心,昔声。本义:哀痛,哀伤。【释 ·34· 义】:①<动>哀伤,痛惜。②<动>珍爱。③<动 >吝 啬,吝惜。④<动 >害怕,惊惧。圈《说文》中解释为:惜, 痛也。毫无疑问,此处也应取痛惜之意。并且陈寿通过 杨阜等人之口骂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其实这是 不甚公允的。《后汉书·刘焉传》的态度与陈寿近似: “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奔鲁者数万家”。而《资治通 鉴》中把此事的来龙去脉交待得相对比较清晰明了。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八》记载:十六年三月,操遣司隶 校尉钟繇讨张鲁,使征西将军夏侯渊等将兵出河东, 与繇会。仓曹属高柔谏日:“大兵西出,韩遂、马超疑为 袭己,必相扇动。宜先招集三辅,三辅苟平,汉中可传 檄而定也。”操不从。正是因为曹操不恰当的军事举 动,使得马超等人心生疑惑,人人白危,最终导致叛乱 的产生。不排除马超冲动冒失的缘故,但最主要的责 任应该归咎于曹操,并且不能排除曹操有故意激反之 嫌。马超对于自己全家被诛的结果非常悲痛愤恨。他 在小妇弟种面前捶胸吐血日:“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 二人相贺邪?”①临没又上疏刘备日:“臣门宗二百 馀 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 之继,深托陛下,馀无复言。”②令人不忍卒读。饱含 血泪的沉痛与悲戚的托付也在另一方面驳斥了某 些人在张鲁面前毁谤马超 “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 能爱人?”[117o2的谬论。 从《三国志平话》开始,马腾被诛杀的原因被做了 大幅度的更改。马超由某种程度上应该为全家被诛杀 的命运承担责任,而转变成为一个超然置身于外的 人。马超的举义反曹完全成了为全家报仇的正义行 为。只是,在曹操为什么及如何杀害马腾一家的问题 上,不同的书籍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三国志平 话》中,马腾是因为相献帝献策应该“近去邪臣”,从而 导致曹操忌恨,并调遣三千兵马把马腾一家老小全部 杀光。并且在马腾进京前,他专门嘱托马超如自己身 死一定要起兵报仇,这样处理后,马超的起兵报仇就 成了忠孝两全的正义举动了。杂剧《陈仓路》中马超没 有具体言明曹操为什么会诛杀马腾,而在《五马破曹》 中马超则提到:“我父乃马腾大夫,因与曹操不睦,俺父 欲定计破曹,不想曹贼得知,夜间使奸细之人假作强 寇,将某全家老小诛尽杀绝。”闻 《三国演义》对此事的处理结果无疑更接近于4- 国志平话》及两部元明阙名杂剧。只是作者在继承的基 础上更进一步完成了超越。这点下文中再具体论述。 二、潼关大战,《三国演义》描写此次战争用了比较 详尽的笔墨,其实这些材料多数都是沿用了《三国志》 及裴松之注等史料,只是在具体的描述过程中作者加 以了大胆的渲染,当然也加入了一些纯然虚构的情 节。沿用的情节分别见于《三国志·武帝纪》及注中之 《典略》、《曹瞒传》,《许褚传》,即便是沿用,作者也加以 了整合和融汇,使整个战争过程显得流畅真实。其实 此战争的描写中有很多情节是小说作者杜撰铺陈的,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总第 162期 ) 如打败曹洪等,许褚和马超之间那场经典的恶战,更 是作者精心杜撰出来的。此情节端倪于《三国志·马超 传》中的记载:“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 右将许褚嗔目盼之,超乃不敢动。”[117o 但史书的记载 仅止于此,后世野史笔记或者杂剧等也均未涉猎此 事。但小说作者据此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 为我们贡献了一出经典恶战。娄子伯献计曹操,一夜 筑城的事迹在《三国志》及《三国演义》中都出现了,但 形态也相对有些差异。事实上,娄子伯这个人在《三国 志平话》中也出现了两次,他先献计于马超,却未被采 纳,便转而献计于曹操,计策便是以金钱瓦解马超、边 璋与韩遂的联盟。而所谓曹操“割须弃袍”的情节则是 从《三国志平话》及元明杂剧中继承而来的,在继承的 过程中作者又做了文采上的点缀和情节上的增补改 动。在元明杂剧《夜走陈仓路》及《五马破曹》中,马超 迫使曹操“割须换袍”的情节均发生于马超降汉之后, 是属于诸葛亮整体战术中的一环而已,《三国演义》没 有采用这种处理方式,而是在基本继承《三国志平话》 的基础上,使文辞更加丰赡,使故事情节更加精彩。 三、马超降汉。马超杀害已经投降的韦康,导致失 去人心。后来韦康之部下杨阜等人联合发动兵变,杀 害马超妻子儿女 ,夏侯渊亦出兵相助 ,导致马超被逼 无奈,只好投奔张鲁。各种书籍对于此事的记载都类 似。,但对于接下来事情的描写却出现了一些差异。《三 国志·马超传》中记载:“鲁不足与计事,内怀于邑,闻先 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f 看得出来,马超表现 出了一定的政治觉悟力 ,在识人方面也表现出了精明 的眼光。这让人联想起曹操对马超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马儿不死 , 吾无葬地也。”I。 能得到曹操如此高的评价,说明马超 绝对不是那种如杨阜等人所描述的“有勇无谋”之辈。 而在《三国志平话》中,马超在张鲁的调遣下,曾经与刘 备方面发生过战争,并且打败了魏延,原话如下:“两军 对阵,马超诈败,射魏延一箭。军师令大夫伊籍远见马 超,投了军师,张鲁可杀曹操。”同早期“讲史”平话之粗 鄙在这几句话中显露无遗。我们无法知晓马超在什么 情境下投了诸葛亮。但这个转换在整个《三国演义》的 成书过程中却也是不容忽视的。或许正是受到《三国 志平话》的影响,小说作者才为刘备收服马超设置了 那么多障碍。小说中,马超给刘备的蜀汉集团带来了 比较大的麻烦。而小说对此段的描写也是风生水起。 特别是对张飞与马超恶战的描写,显得惊天动地。也 成了三国故事中非常经典的情节。 四、所谓“五虎将”。虽然《三国志》中把关张马黄赵 合为一卷,却未见只言片语有关五虎将之类的语言。 倒是对于魏国之“张乐于张徐”,陈寿曾评论道:“太祖 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H39~这是否是所谓 “五虎将”之称谓的最初形态,还有待讨论,是否受此启 发才出现五虎将之说法 ,也为未可知。之后的正史如 《资治通鉴》等也全然没有此类称谓。所谓“五虎将”之 名最早似见于 《三国志平话》。在马超投了军师后,有 一 个专门的名目【皇叔封五虎将】,其中马超被封为定 远侯。此中幼稚及不可推敲之处甚多,也吻合早期讲 史的形貌。但“五虎将”之名却从此得以确立,并且沿 用至今,影响颇大。在前文提到的三部元明阙名杂剧 中均提及“五虎将”之词。如《五马破曹》中马超自述: 某乃马超是也,俺五虎将⋯⋯《夜走陈仓路》中提到战 后封赏:五虎将尽封为统兵之职,赐千金⋯⋯而这种 称谓被移植到《三国演义》中,甚至围绕着五虎将之组 成人员,还发生了关羽曾不屑与黄忠老卒为伍的情 形。关于“五虎将”之名称的讨论,刘海燕女士有专文 论及,可以参看。 在后代的文学作品中,模拟此“五虎 将”之称谓处甚多。如《水浒传》中之马军五虎将,《说 唐》中瓦岗五虎将,《狄青五虎将全传》之狄青及其帐下 虎将等。 马超核心事件之流变轨迹见下表: 三、《三国演义》马超事件继承改造之成败得失 从上述事件的流变轨迹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国 演义》在继承前代史料的基础上作了很多改动。这些 改动之处有很多非常精彩的点睛之笔,也不乏一些不 甚成功的地方。 《三国演义》把马腾之死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之下 (衣带诏)考察,是非常值得玩味的。也是作者的高明 之处。此事的历史真实性是经不住推敲的,《三国志· 武帝纪》载:“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1J1 而 马超叛反则是发生在建安十六年,处死马腾等人更是 在马超叛乱之后,前后时间相隔十余年之久,于情于理 都是难以说通的。其实早在《曲海总目提要》卷四十四 “射鹿记”中,辑者董康就作出了判断:“按《典略》,魏文 帝所撰,言建安十六年超反,则已前超未与曹贰,董承 受密诏与马腾共谋之说,附会无疑”。N75’这个判断无疑 是合情合理的。但《典略》的作者应为魏国郎中鱼豢。 这种更改可以显示出几种好处 :把马超举兵反曹 的那种类似于军阀割据之间争地盘的战争升华为一 种正义的举动,在这种语境中,马腾的被诛杀具备了 一 种慷慨悲壮的意味,也具备一种浩然正气。马超在 这种情况下的起兵反曹无疑 占据 了道义力量 ,无疑是 值得尊敬的。而诛杀正义力量的曹操,则无疑又成为 了被谴责的对象。并且在马腾被诛杀的过程中,显示 出了一些颇有文化渊源的意向。正是因为黄奎把 自己 谋杀曹操之消息告诉了其妾,才导致消息泄露。这又 是个“红颜祸水”鲜活的例证,与小说作者全书所宣扬 的倾向吻合。马腾临死前大骂“竖儒误我大事”,几令 天下儒士汗颜!作者又何尝对寻章摘句之腐儒有过好 印象呢!同时,这些情节也大大丰富了曹操的形象塑 造。曹操杀掉为女人而告发姐夫的苗泽,毛宗岗评论 道 :“小人不独不容于君子 ,而并不见容于小人;不独以 小人谋小人而不容于小人 ,即以小人助小人而亦不容 于小人:读此可为小人之戒。”[9]35 这种评论无疑带有典 ·35·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总第162期) 型的毛氏色彩,是带有先人为主的主观倾向的。持论 较为公允的读者则应服膺于曹操的判断。前不赦免告 发之秦庆童,后不赦卖国卖主之杨松,而对于忠义之 关羽青睐有加,即便是深陷“拥刘反曹”思想的读者也 不能不为曹操此类举动感到快意! 当然 ,这种处理方式也不是完全没有漏洞。诛杀 马腾的大背景是曹操欲南征,又担心西凉军马造反 , 因而采纳荀攸意见,诱马腾入京,然后再除掉他。这种 方法看似精明,但实际上极为愚蠢。作为人子的马超 在父亲被诛杀后不可能无动于衷,甘心受戮。精明如 曹操者是不可能犯下这种低级错误的。唯一的解释只 能是作者本人为了整体的构思而作出的更改。从上图 中我们应该可以看出,作者的这种更改受到了《三国 志平话》及元明杂剧的启发,并且在此基础上加以扩 充和虚构的。 前文已经分析到,许褚与马超并未直接进行打 斗。而小说中,作者却用了比较细致的笔墨来叙写此 次打斗。《三国志》之《武帝纪》、《杨阜传》、《马超传》中 多次引述杨阜之语:“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 州畏之。”此可视为小说作者设置打斗场面之灵感来 源。要表现出马超之勇,唯有以相匹敌之人才能烘托, 许褚无疑是最好的人选。毛宗岗在《读三同志法》中论 述:“观才与不才敌,不奇,观才与才敌则奇” ,许褚 与马超正是棋逢对手 ,将遇 良才 ,因而此打斗场面才 会让历代读者津津乐道,玩味不已。而这些打斗场面 还给我们提供了后世评论家的精彩话语及不同认识。 托名李贽的评论为:“养子如马超,得人如许褚,俱快事 也。” 托名钟惺对此的评论为:“马孟起奋战虎痴,力 敌五将。忠义之后,复得英勇,亦天下之所以报施善人 处也。” 均为正面评价。毛宗岗则从更大的背景中去 阐释了此次打斗,“马超者,蜀中五虎将之一也。此卷 于其未入蜀之时,先写马超之勇。而将写马超之勇,先 写许褚之勇,写许褚正以写马超也。然许褚但矜其勇, 而马超斗之,亦不过以勇斗勇耳。马腾之轻人虎口,固 为忠有馀而智不足;马超之徒恃虎威,其亦勇有馀而谋 未足与!” 相对而言,毛宗岗对马超是持保留态度的。 “五虎将中,关、张、赵、黄皆大将才也。若马超,则可为战 将,而不可为大将。其杀韦康,屠百姓,不得谓之仁矣; 其不疑杨阜,不得谓之智矣。前既惑于曹操而攻韩遂, 后复归于张鲁而拒玄德:此其识见当在四人之下。” 马超降汉之事 ,是小说作者对于马超事件所作出 的重大改变。在《三国志》及《资治通鉴》等史书中,马 超都是“密书请降”,而发展到《三国志平话》中,虽然也 曾与蜀汉的魏延交锋一次,但旋即投靠了蜀汉集团。 而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围绕着收服马超做足了大戏。 在这场戏里,刘备、诸葛亮、张飞、李恢、赵云、张鲁、杨 松等人各自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刘备之爱才若 渴,诸葛亮之机智谋略,张飞之勇猛威武,杨松之贪婪 愚蠢,张鲁之昏庸无知,李恢之机智镇定,赵云之英武 ·36· 绝伦,都在这场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马超为报答张鲁收留之恩,主动要求攻取葭萌关, 生擒刘备。在这种背景下,张飞的言行就足以使他的性 格更为深人人心。他大叫而入日:“辞了哥哥,便去战马 超也!”毛宗岗评论为:“写得张飞如画”。确实如此,我们 似乎眼前冒出了一个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的 燕人张翼德!而二人激烈的斗技场面更是让人看得热 血沸腾。二人先斗了百余合,不分胜负。歇马片刻,不用 头盔,只裹包巾,又斗百余合,两个精神倍加。天色已 晚,但二人杀得性起,那肯罢休?最后还是不能分出胜 负!这场恶战地动山摇,让观众体会了惊心动魄,也完 全与整个小说所体现的那种“阳刚之美”及雄壮风格相 契合。这很好地为诸葛亮给关羽的信笺做好了注脚: “以亮度之: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 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 用实例与时人眼光给三人似乎分出了高下。既把马超、 张飞的雄烈过人描写得酣畅淋漓 又在深层次上烘托 了关羽的技高一筹。可谓一箭双雕。当然,细心的读者 不应该忽略关夫子“要入川来与之(马超)比试高低”的 冲动。虽然无名氏的《读三国史答问》中评论此为关羽 故意为之的举动,使“孟起野心自化”,毛宗岗也评论 说:“正欲孑L明将白摇高,高以压服孟起耳,非喜其誉已 也”。但这些说法似乎都不能完全令读者信服。其实李 贽就评此事“似为多事,然亦英雄技痒,不得不尔”。从 关羽崇拜的体系里脱离出来的现代人则更多地把此事 理解为关羽的自高自大,似乎并非完全出于猜测和臆 断。此事对于客观理解关羽之 眭格特征是有帮助的。刘 备款待马超,未曾安席,赵云已斩二员蜀将之头,亦有 关羽“温酒斩华雄”之效果,也烘托出了赵云之英武。 在收服马超的过程中,刘备诸葛亮均担心马超、 张飞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因而使计谋避免此类情况 的出现。李贽对此评论道 :“玄德、孔明见孟起英雄 ,惟 恐翼德伤之,百计以得之,何爱才心如此之切也!为王 者,为王者师,岂悻也哉!若使小人惟知嫉才,一意害之 而后已,是岂上天生才之意乎哉!可怜小人之见不及 大人,何止天渊也!”I圳翱在典型李氏风格的评语中,既 针砭讽刺了小人,又大大烘托了刘备、诸葛亮之爱才 若渴及惜才护才之心。借助诸葛亮的计谋、李恢的善 言巧辩 ,再加上张鲁的昏庸 、杨松在金珠诱惑下不遗 余力的毁谤,马超终于投向了史实中早已投靠的蜀汉 集团。这个情节,任何史料均未涉及,完全出于小说作 者的杜撰构思,但可以说,这种虚构是非常成功的,虽 然在构思中还是出现了一些漏洞:马腾早已向马超交 待‘T自己与刘备奉衣带诏的背景;马超在伤悲父亲被 诛杀的消息并决心起兵复仇之时,也曾接到刘备的信 件,这就导致马超举兵攻取葭萌关的时候出现了一种 难以自圆其说的尴尬。 马超的卒年在《三国演义》中大大被延后了,可能 是大多数读者都没有意识到的事情。作为“五虎将”之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 6期 ( 总第 162期 ) 一 的马超,他的逝去显得冷清孤寂。其实这是作者不得 已而为之的举措。马超卒于章武二年,时年四十七。这 点已经明白无疑地记载在《三国志·马超传》中。但在 《三国演义》中,第八十五回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中,马超 是作为西平关的镇守者而出现的。甚至直到第八十七 回诸葛亮南征孟获之时,诸葛亮还提到了“有马超守把 汉中诸处关口,不必忧也”。而事实上,此时马超已经逝 去多时。这种安排无疑是把马超作为诸葛亮运筹帷幄 的一个棋子来把握的,对于塑造诸葛亮完美的形象大 有裨益。但这种安排也存在着缺憾。马超死于刘备之 前,他临终前的上疏凄恻感人。并且这份上疏是很值得 玩味的。作为大仇未报的马超,在投奔刘备后一直未能 统兵上前线抗击曹操,却只能是镇守关隘,这无疑是大 材小用。何况蜀汉江山的人才储备是如此匮乏。《三国 志·马超传》中引《山阳公载记》,“超因见备待之厚,与备 言,常呼备字,关羽怒,请杀之⋯⋯自后乃尊事备。”『 虽然裴松之极力申明此类记载“秽杂虚谬 ,若此之类 , 殆不可信也”,但我们应该从中读出马超降后的处境。 《三国志·彭兼传》中也清晰记载:“超羁旅归国,常怀危 惧,闻莱言大惊,默然不答。”I】17o8马超那份惊恐自危的情 状很容易出现在读者面前。所以临终前那份上疏只委 托刘备照顾好自己的从弟马岱,“馀无复言”!果真无其 他话吗?杀父之仇,灭门之恨,或许马超只有含恨儿泉 了!当然,“拥刘反曹”可解读为主题之一的《j同演义》 肯定不会让作为赞誉对象的刘备形象蒙上灰尘,两相 权衡,只好割舍马超那份令人凄恻震撼的上疏了。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三国演义》是在综合继 承史料的基础上,本着为主题服务,为人物塑造服务 的原则 ,大胆对原材料加 以改造和虚构 ,从而创造出 来的一部煌煌巨著。而《三国演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使得马超事件基本按照演义的方式流传于世。马超事 件的结构及方式趋于固定。这主要表现在明清的传奇 及后代的京剧中。如陶君起 《京剧剧目初探》(中国戏 剧出版社 1963年增订本)甲编第七章专设“三国故事 戏”,其中涉及马超事件的有以下数种:①反西凉,一名 《割须弃袍》。武生为主。Jil,~N有《战潼关》,汉剧、徽剧、 豫剧 、河北梆子均有此剧 目。②战渭南,一名《反问计》。 见《青钢啸》传奇及《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同州梆子、 河北梆子有此剧目。③冀州城,一名《战冀州》,又名 《有勇无谋》。秦腔有《马超哭头》,汉剧、桂剧有此剧目。 河北梆子有《战冀州》。④诈历城,一名《二本冀州城》, 又名《马腾托兆》、《母妻兄弟皿》。⑤两将军,一名《葭萌 关》,又名《夜战马超》。汉剧、豫剧、秦腔、河北梆子有 《战马超》,』I『剧、滇剧 、同州梆子有《葭萌关》。⑥取成 都,一名《让成都》,又名《石伏岩》。川剧、汉剧、同州梆 子 、湘剧 、徽剧 、滇剧 、豫剧均有此剧 目,秦腔 、晋剧 、河 北梆子有《让成都》。1818oi 故事形态与《王三国演义》几乎 完全一致。变化比较明显的是马超在戏中的形象。今 天戏曲舞台上,如京剧《两将军》里的马超,是俊扮的武 小生,年轻英俊。而在三部元明阙名杂剧中,马超的装 扮为:“狮磕脑盔 蟒衣曳撒袍 项帕直缠 褡膊 带 红髯 飞挝”,显然是个红胡子的莽将军,手持“两柄飞挝”,形 貌十分惊人 、别致 。 其实在整个三国人物故事中,马超事件的流传是 不甚引人注目的。根据《j国演义资料汇编》中的材料 可知,后代极少有提到马超事迹的,只有清凉道人的 《听雨轩笔记》卷三“馀记”中提到了张飞、马超夜战之 事,并解释说马超为马援的后代。张飞则为大鹏鸟转 世。祁彪佳《远山堂曲品》“杂调”有“射鹿”条:曹操之杀 董妃,令人愤;马超之败阿瞒,令人喜。惜构词错杂,遂 不足观。《笔记小说大观》中有清代俞敦培《酒令丛钞》 篇,其卷四有“名贤故事令”:曹孟德割须弃袍(无须脱 衣者俱饮),马孟起(遇许褚,加倍猜拳)。1916 ”这些为 数不多的记载也完全是根据演义而来的。 综述整个马超事件的流传过程,《三国演义》是对 以往史料的一种大融汇和综合 ,演义改编虚构的出发 点都在于为主题服务。凡是以往颂扬刘备及蜀汉集团 的材料均被继承了下来,而彰显曹操之歹毒阴险的情 境也都传承了下来。同绕着自宋代就积淀下来的“拥 刘反曹”的民族情绪以及衬托马超等人之勇猛,作者 虚构了一些情节,而这些虚构总体上很成功的。“割须 脱袍”、“许马大战”以及“葭萌关夜战”都成为了京剧中 经典段子。《_一国演义》的主题是非常丰富的,作者并 没有完全把曹操描写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刽子手,也没 有让他成为一种概念上的呆板人物,因而能体现他临 危不惧、多谋善断等优点的史料也多被继承了下来。 正是因为小说作者这种全面而又略带倾向性的材料 容纳改造特色,使得《三国演义》才能融众家之长,博 大精深,成为历史演义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小说。 【参考文献1 [】1【晋l陈寿撰 【宋J裴松之注 《蔓国志》【M】.北京:中华书 局 .2005. [2】陈仓路:第三册[M]//孤本元明杂剧(涵芬楼藏版)一E京:中 困戏剧出版社,1958:12. [3】五马破曹[MIll孤本元明杂剧 (涵芬楼藏版 ).北京 :中国戏 剧出版社 ,1958:7. [4]太平宴:第四册[M]//孤本元明杂剧(涵芬楼藏版 ).北京:中 同戏剧出版-丰十,1958:2. 【5】古代汉语字典【M】.北京 :商务印 馆 ,国际有 限公司.2005 f1):848. 【6]二三国志平话【M】.上海 :上海古典文学 版社,1955(4):l15. 【7】刘海燕.元明三国故事中“五虎上将”形象的流变与传播~ 一 兼沦(j围志平话)与早期(一_二同志演义)文本的关系lJ1.明清 小 说研究 ,2008(4):48—57. 『81朱一玄 ,刘毓忱.三国演义资料汇编IM].天津 :南 jf大学出 版社,2003. 【9]罗贯中 i罔演义(名家 评本)l_M1一E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 【责任编辑 詹 丽 】 ·37·
本文档为【马超事件流变及《三国演义》成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592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4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0-22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