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失落的真相-晚清戊戌變法時期的「合邦」論與戊戌政變的關係〉

〈失落的真相-晚清戊戌變法時期的「合邦」論與戊戌政變的關係〉

举报
开通vip

〈失落的真相-晚清戊戌變法時期的「合邦」論與戊戌政變的關係〉 Ⅰ. 前 言 Ⅱ. 戊戌變法前的‘合邦’論 Ⅲ. 伊藤博文來華時的‘借才’之議 1. 洪汝沖‘借才’、‘聯邦’之議 2. 李提摩太來到北京 3. 伊藤博文來華後的‘借才’之議 4. ‘借才’之議的反對者與慈禧太 后的反應 Ⅳ.‘兵圍頤和園’與‘合邦’的計畫 1. 譚嗣同密會袁世凱 2. 英日與俄國開戰的謠言 3.‘合邦’計畫的提出 4. 先發制人:慈禧太后的政變 5. 英國與日本的角色 Ⅴ. 結論 失落的眞相 -晚清戊戌變法時期的‘合邦’論與戊戌政變的關係- 雷 家 聖 (台灣大)...

〈失落的真相-晚清戊戌變法時期的「合邦」論與戊戌政變的關係〉
Ⅰ. 前 言 Ⅱ. 戊戌變法前的‘合邦’論 Ⅲ. 伊藤博文來華時的‘借才’之議 1. 洪汝沖‘借才’、‘聯邦’之議 2. 李提摩太來到北京 3. 伊藤博文來華後的‘借才’之議 4. ‘借才’之議的反對者與慈禧太 后的反應 Ⅳ.‘兵圍頤和園’與‘合邦’的計畫 1. 譚嗣同密會袁世凱 2. 英日與俄國開戰的謠言 3.‘合邦’計畫的提出 4. 先發制人:慈禧太后的政變 5. 英國與日本的角色 Ⅴ. 結論 失落的眞相 -晚清戊戌變法時期的‘合邦’論與戊戌政變的關係- 雷 家 聖 (台灣大) Ⅰ. 前 言 光緒二十年(1894)至二十一年(1895)的中日甲午戰爭, 清朝慘敗, 北洋艦 隊全軍覆沒, 清朝的欽差大臣李鴻章被迫與日本簽訂 馬關條約 , 賠款白銀 二萬萬兩, 割讓台灣、澎湖. 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 當時在北京參 加科舉考試的各省舉人, 在康有為的號召之下, 聯名上書清廷, 請求光緒皇 帝拒絕承認馬關條約, 繼續對日本作戰, 此即 公車上書 事件. 雖然 公車上書 轟動京師, 使康有為聲名大噪. 但是光緒皇帝最後仍然承 認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結束後, 康有為認為中國需要更進一步 改革, 於是成立了 強學會 , 積極鼓吹變法. 光緒二十四年(1898), 光緒皇 帝召見康有為, 對康有為的變法主張甚為感動, 於是在四月二十三日(陽曆6 月11日), 正式下詔 更新國是 , 開始了 百日維新 . 這場 百日維新 運動, 在一百零三天之後, 因為慈禧太后重新訓政而結 中國史硏究 第61輯 (2009.8) 178 束, 光緒皇帝被軟禁, 康有為逃亡海外, 康廣仁、譚嗣同、楊銳、林旭、劉 光第、楊深秀等六名變法派官員被殺, 史稱 戊戌政變 . 戊戌政變發生的原 因, 一般的看法認為是頑固守舊勢力的反撲, 慈禧太后即是守舊派的領袖. 不過, 光緒皇帝從小對慈禧即十分畏懼, 如果慈禧反對改革, 大可在光緒宣 布‘更新國是’之時, 加以阻止, 所有改革計畫也就煙消雲散了, 為何會放手 讓光緒‘胡鬧’了一百零三天才發動政變? 這是許多史家質疑這一說法的原 因. 另一種說法認為政變的原因是由於袁世凱告密. 八月初三(9月18日)夜, 譚嗣同密訪袁世凱, 說以誅殺直隸總督榮祿、兵圍頤和園等事. 八月初五(9 月20日), 袁世凱返回天津. 袁世凱向榮祿告密的時間, 最快也當在八月初 五的晚間之後, 而八月初六(9月21日), 慈禧太后即發動政變. 慈禧如何能在 一夕之間得知天津的密報並策劃政變? 時間上過於緊迫, 使得許多史家也 質疑這一說法. 1) 因此, 戊戌政變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這一問題困擾了許多研究中國近代 史的專家學者. 中國大陸學者茅海建即指出:“慈禧太后為什麼八月初五日 決定將回頤和園的日期推遲到初十日、為什麼於初六日親政, 對於我來說 依然像謎一樣纏繞在心.” 2) 本文則將由光緒二十四年七月逐漸出現的‘借 才’、‘合邦’計畫, 來探討慈禧太后發動政變的真正原因. 本人對於戊戌政變的原因, 曾撰有力挽狂瀾 -戊戌政變新探(台北:萬 卷樓, 2004年12月)一書, 提出了與以往研究成果大異其趣的新解釋. 拙書 指出, 戊戌變法期間, 尤其是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來華之後, 伊藤博文與英 國傳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遊說康有為等變法派官員, 接受其 ‘借才’之提議, 並利用變法派官員掌握決策核心的便利, 意圖實行其‘合邦’的 陰謀. 對於可能阻礙‘借才’、‘合邦’計畫的慈禧太后與榮祿, 康有為、譚嗣同 1) 據黃彰健考證, 榮祿將袁世凱告密的內容, 於八月初七(政變後一天)才派人告知慈 禧, 慈禧在八月初九下令逮捕譚嗣同等人. 因此袁世凱雖有告密之事, 但並非政變的 原因. 參見黃彰健, 論戊戌政變的爆發非由袁世凱告密 , 收於黃彰健, 戊戌變法 史研究 (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 54, 1970). 2) 茅海建, 戊戌變法史事考 (北京: 三聯書店, 2005年元月), p.163. 失落的眞相 -晚清戊戌變法時期的‘合邦’論與戊戌政變的關係 (雷家聖) 179 等人則打算利用袁世凱的軍隊‘殺榮祿、兵圍頤和園.’ 慈禧太后是在明瞭情 勢險峻之後, 才當機立斷發動政變, 挽救了此一危局. 本文將根據拙書的主 要論點, 對一些尚有待更深入說明之處, 進一步加以討論與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作為該書 的補遺. Ⅱ. 戊戌變法前的‘合邦’論 所謂‘合邦’, 這一詞彙源自日本, 日人森本藤吉在明治二十六年(光緒十九 年, 1893)發表大東合邦論一書, 鼓吹日本應該與朝鮮合為一國. 森本藤 吉自言: 今日急務, 莫如合我與朝鮮為一大聯邦, 著一書曰大東合邦論 .3) 森本藤吉解釋提倡合邦的理由: 國人嘗有唱征韓論者, 夫戰而取之, 則必疲靡國力, 以買其怨. 論者知之, 而 猶欲取之者, 恐外人據此地也. 今協議以合之, 其為大幸. 果何如也? 蓋持大 公以合之, 則我不用兵而取朝鮮也, 朝鮮亦不用兵而取日本也, 一將之功不成, 而萬人之骨則無枯矣. 以費于兵爭之資, 誘朝鮮之開明, 則是不買怨而樹德也. 合邦豈日本之不利哉? 4) 森本認為以軍事力量佔領朝鮮, 是‘疲靡國力, 以買其怨’的吃力不討好之 舉;若是採用合邦的辦法, 則可不費一兵一卒, ‘誘朝鮮之開明’, 達到控制 朝鮮的目的. 顯然森本藤吉主張採取這種方式, 取代軍事上的佔領征服, 達 到兼併朝鮮的目的. 所以說穿了, ‘合邦’只不過是藉團結合作之名, 達到侵 略兼併的目的, 是日本野心家對朝鮮的政治宣傳口號而已. 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 日本控制了朝鮮的軍政大權, 對於與日本作對的朝 鮮王妃閔氏, 日本發動了 乙未事變 , 由日本軍隊包圍皇宮, 而後派殺手入 宮刺殺閔妃. 在日本的壓迫之下, 朝鮮國王高宗李熙在光緒二十二年(1896) 3) 森本藤吉, 大東合邦論 (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藏本, 東京: 明治 二十六年八月刊本), 岡本監輔序 , p.1. 4) 森本藤吉, 大東合邦論,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利害 , pp.120-121. 中國史硏究 第61輯 (2009.8) 180 逃至俄國公使館, 並在俄國的保護之下, 下令逮捕親日派官員. 日本侵略朝 鮮的企圖, 暫時受到了挫折, ‘合邦’的計畫自然也無從實現. 然而, 在戊戌變法前夕, ‘合邦’一詞卻在中國出現. 而且提倡‘合邦’者, 竟 然是在 公車上書 事件中慷慨陳言、主張繼續對日本作戰的康有為. 據康 有為自編年譜記載,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戊戌變法開始之前, “時與日本矢 野文雄約兩國合邦大會議, 定稿極詳, 清(請?)矢野君行知總署答允, 然後 可大會於各省, 而俄人知之, 矢野君未敢.” 5) 可見當時的康有為已經受到日 本人的影響, 準備與日本駐華公使矢野文雄召開 合邦大會議 了. 矢野文雄 其人, 曾任職於日本政府大藏省, 其後進入 報知新聞 工作, 又在伊藤博文 的推薦之下, 再度進入政界, 明治三十年(1897)被任命為日本駐中國公使. 6) 可見矢野文雄與伊藤博文關係深厚. 而康有為在積極鼓吹變法之時, 竟然與 日本公使矢野文雄共同計畫召開 合邦大會議 , 確實令人感到奇怪. 事實上, 日本在甲午戰爭之後, 積極拉攏中國的朝野知識份子, 希望改變 中國的反日情緒. 光緒二十二年(日本明治二十九年), 日本政界大老犬養毅 主張“對於中國問題, 則殊不易辦, 故確立對華政策, 實為當務之急.” 勸告 當時的內閣派人調查中國問題. 當時的日本外相大隈重信即派遣可兒長 一、平山周、宮崎寅藏三人, 以外務省諮議的名義前往中國華南, 調查革命 黨的活動情形. 光緒二十三年(1897), ‘大陸浪人’宗方小太郎在上海與李盛 鐸、羅誠伯、梁啟超、汪康年等人來往, 商討復興亞洲的策略. 據宗方的日 記記載, 李、羅等人認為“日清聯合之事, 為在野志士所熱望, 無論政府方 針為何, 兩國志士之互助合作, 實為當務之急”;梁啟超則說“中國之天下為 滿人破壞, 欲圖挽回, 非脫離滿人之羈絆不可.” 可見當時的中國知識份子, 由於甲午戰爭的刺激, 又看見日本因變法而強的事實, 並在日本工作人員的 遊說之下, 走上了親日的道路. 7) 光緒二十四年(明治三十一年)春, 正當康有為受光緒皇帝召見, 中國的變 5) 康有為, 康南海自訂年譜 (台北: 文海出版社, 1972), p.47. 6) 關於矢野文雄的生平, 參見小栗又一, 龍溪矢野文雄君傳 (東京: 大空社, 1993). 7) 石錦, 甲午戰後日本在華的活動 (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 館, 1986, 第11編, 中日甲午戰爭), pp.810-814. 失落的眞相 -晚清戊戌變法時期的‘合邦’論與戊戌政變的關係 (雷家聖) 181 法改革指日可待之時, 日本成立了 東亞會 , 邀請康有為的弟子羅孝高入 會, 並與橫濱、神戶兩地的大同學校(康有為弟子在日本設立的學校)取得聯 繫, 以進一步拉攏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 此外, 宗方小太郎、井手 三郎等 大陸浪人 , 更積極聯絡中國方面的親日人士. 井手三郎回日本後, 在貴族院議長近衛篤麿公爵的支持之下, 又成立了 同文會 , 計畫在上海設 立同文會館, 以促進‘日清兩國有志者的合作.’ 8) 由此可見, 康有為與日本公使矢野文雄主張召開 合邦大會議 , 並非孤立 事件, 當時日本正有計畫地拉攏中國知識份子, 為日本進一步擴張在華勢力 鋪路. 康有為及其弟子梁啟超, 都是日人積極爭取的對象. 而康有為與矢野 文雄所計畫的 合邦大會議 , 即是日本在中國擴張利益的手段之一. Ⅲ. 伊藤博文來華時的‘借才’之議 1. 洪汝沖‘借才’、‘聯邦’之議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 光緒皇帝下詔 更新國是 之後, 以康有為為核心的變 法派, 開始推動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 包括裁減舊機構、西法練兵、改革科 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廢八股考試, 改試策論)、設立新式學校、發展工商業等. 然而, 正 在各種改革政策不斷推出之際, 七月二十四日, 刑部主事洪汝沖上書光緒皇 帝, 提出了遷都、借才、聯邦三策, 認為是變法自強的本原大計. 洪汝沖除 了建議遷都於荊襄之外, 對於‘借才’一策, 洪汝沖說道: 職以為不倣行西法則已, 苟倣行西法, 則一切內政, 尤當廣聘東西各國名士, 畀以事權, 俾資贊助, 收效必宏. 9) 8) 邱榮裕, 東亞同文會と中國の政治改革(1898-1911) (京都: 立命館大學大學院文 學研究科課程博士論文, 2001), pp.39-42. 9) 洪汝沖, 呈請代奏變法自強當求本原大計條陳三策疏 , 收於中國史學會主編, 戊 戌變法(上海:神州國光社, 1953年初版)第二冊, p.364. 茅海建考證洪汝沖上奏的 中國史硏究 第61輯 (2009.8) 182 洪汝沖主張由‘東西各國名士’來管理中國內政, 並且‘畀以事權.’ 洪汝沖並提 到了他心目中的人選: 甲午之役, 則伊籐、陸奧, 名震寰區. 近日伊籐罷相, 將欲來遊, 藉覘國是. 皇上如能縻以好爵, 使近在耳目, 博訪周咨, 則新政立行. 10) 可見洪汝沖的理想人選, 是剛剛卸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 洪汝沖的另一主張為‘聯邦’, 洪汝沖說道: 為日本者, 所親宜無過中國. ······此事若在歐西, 即合為一國, 亦不為怪, 挪威以合於瑞典而得自存, 匈牙利以合於奧地利而以不滅, 他如意、德以眾國 合成而稱帝制. ······中國之自強, 惟在日本之相助. 11) 洪汝沖的聯邦主張, 實際上就是中日兩國合併. 洪汝沖並舉挪威、匈牙利等 國合併於大國, 以及德國、義大利諸小邦合為一國的例子, 來說明‘聯邦’的 好處. 洪汝沖希望重用東西各國之士(尤其是伊藤博文)並授以事權, 甚至最後 與日本‘合為一國.’ 如果此一計畫果真實現, 中國將置於日本人的控制之下, 淪為殖民地的地位. 也許這只是洪汝沖閉門造車的個人之見. 光緒皇帝接獲 此一奏摺後有何反應, 我們不得而知. 不過, 洪汝沖提到伊藤博文‘將欲來 遊’, 似又為日後的發展預留伏筆. 兩天後, 七月二十六日(9月11日), 伊藤博 文抵達中國. 2. 李提摩太來到北京 時間應為七月二十四日, 參見茅海建, 戊戌變法史事考, p.96. 10) 洪汝沖, 呈請代奏變法自強當求本原大計條陳三策疏 (戊戌變法 第二冊), p.364. 11) 洪汝沖, 呈請代奏變法自強當求本原大計條陳三策疏 (戊戌變法 第二冊), p.365. 失落的眞相 -晚清戊戌變法時期的‘合邦’論與戊戌政變的關係 (雷家聖) 183 正當伊藤博文即將來到中國之際, 康有為邀請了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 自 上海赴京. 李提摩太其人, 曾於甲午戰後撰有 新政策 一文, 文中主張: 一、宜延聘二位可信之西人, 籌一良法, 速與天下大國立約聯交. ······ 二、宜立新政部, 以八人總管, 半用華官, 半用西人.······ 三、(鐵路)仍電請西國辦理鐵路第一有名之人, 年約四十歲者與之商辦.····· 四、某(按:即李提摩太自稱)力強年富, 心計最工, 在新政部應總管籌款借 款各事.······ 五、中國應暫請英人某某、美人某某, 隨時入見皇上, 以西國各事詳細奏 陳. 六、國家日報, 關係安危, 應請英人某某、美人某某, 總管報事.······ 七、學部為人才根本, 應請德人某某、美人某某總之.······ 八、戰陣之事, 素未深諳, 應專精此事之人保薦人才, 以備任使. 九、以上各事, 應請明發諭旨.······12) 李提摩太希望中國將外交、新政、鐵路、借款、報紙、教育等權力, 皆交 由西人掌管, 想要以聘用西方人才之名, 行攘奪中國政權之實. 當時李提摩 太的主張, 並沒有得到清朝方面的重視. 光緒二十四年夏, 正當百日維新剛剛起步之際, 康有為曾經與李提摩太見 面, 李提摩太並建議康有為:鑑於伊藤博文已經使日本變成一個強盛的國 家, 對中國政府來說, 最好的辦法就是請伊藤擔任皇帝的顧問. 而在伊藤博 文來到中國之時, 康有為又邀請李提摩太來到北京, 並希望他擔任皇帝另一 位外國顧問. 李提摩太抵達北京後, 與伊藤博文住在同一所旅館, 並與伊藤 博文的秘書津田先生進行了長談. 13) 李提摩太推薦伊藤擔任中國的顧問, 兩 人又住在同一旅館, 可見兩人關係非常密切. 而康有為心目中的兩個外國顧 問, 便是李提摩太與伊藤博文. 因此日後李提摩太向康有為提出的種種建 議, 伊藤博文應該知情甚至參與其中. 3. 伊藤博文來華後的‘借才’之議 12) 李提摩太, 新政策 (戊戌變法 第三冊), pp.239-240. 13) 李提摩太 著, 李憲堂、侯林莉 譯, 親歷晚清四十五年 -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p.245. 中國史硏究 第61輯 (2009.8) 184 在伊藤博文抵達北京之後, 各種‘借才’的主張開始出現. 一方面, 傳出了 光緒皇帝要‘開懋勤殿’的消息, 據梁啟超戊戌政變記的記載: 七月廿八日, 決意欲開懋勤殿, 選集通國英才數十人, 並延聘東西各國政治 專家共議制度, 將一切應興應革之事, 全盤籌算, 定一詳細規則, 然後施行. 14) 可見所謂的開懋勤殿, 除了延聘本國人才之外, 還包括要延聘東西各國的政 治專家, 來共商新政大局. 在光緒皇帝決意要開懋勤殿的前後, 變法派的官員們紛紛上書光緒皇帝, 請求重用伊藤. 七月二十六日, 戶部候補主事聶興圻奏請光緒皇帝“知會歐 美各國, 其有賢能願客仕我中國者, 即以客卿之位尊顯之. 如此, 則彼為我 盡其才能, 斯新政更易成矣.” 15) 七月二十九日, 宗人府主事陳懋鼎奏言: “皇上於其進見時, 宣中國和睦之誼, 詢彼國變革之序, 於內政外交, 兩有裨 益.” 16) 八月初三日, 江蘇松江府知府濮子潼亦奏言:“聞伊籐博文現因遊歷 來都, 擬請皇上優以禮貌, 飭總理王大臣密問彼國維新諸政.” 17) 同日又有 工部郎中福潤奏言:“現聞伊藤博文遊歷已至天津, 如到京時, 可否飭下總 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大學堂管學大臣、農工商總局總辦前往面詢明治維 新一切學堂、礦務、農工商局創辦規模, 即將接談得失各情, 詳晰繕單, 恭 呈御覽, 以備采擇.” 18) 直隸候補知縣謝希傅, 亦奏請趁日本伊藤博文來華 之時, 派員加以諮訪. 19) 平心而論, 伊藤博文是明治維新的核心人物, 的確 能為推行變法的中國官員們提供改革意見. 因此, 陳懋鼎、濮子潼等人希望 光緒皇帝向伊藤 詢 、 密問 日本維新諸政, 若是單純的諮詢性質, 倒也無 14) 梁啟超, 戊戌政變記 (日本鉛印本, 台北: 文海出版社影印, 1964初版) 卷三, p.5下. 15) 聶興圻, 戶部候補主事聶興圻摺 (明清檔案館 編, 戊戌變法檔案史料, 北京: 中華書局, 1959初版), p.73. 16) 陳懋鼎, 宗人府主事陳懋鼎奏請降旨召見日本伊藤博文摺 (王彥威 輯, 清季外 交史料, 台北: 文海出版社, 1985) 卷134, pp.19上-20上. 17) 濮子潼, 江蘇松江府知府濮子潼摺 (戊戌變法檔案史料), p.13. 18) 軍機處錄副:光緒朝.補遺.戊戌變法項, 3/168/9453/54;隨手檔、上諭 檔, 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初四日. 參見茅海建, 戊戌變法史事考, p.97. 19) 謝希傅之奏摺, 篇目見戊戌變法檔案史料, p.521. 失落的眞相 -晚清戊戌變法時期的‘合邦’論與戊戌政變的關係 (雷家聖) 185 可厚非. 總之, 在伊藤博文來華之後, 如何向伊藤博文詢問變法的意見, 成 為官僚們上奏的熱門話題. 不過, 有些人的建議就大有問題. 例如貴州舉人傅夔, 主張用伊藤為中國 宰相, 傅夔奏言:“日人素尚義氣, 喜功名, 既無異種之嫌, 復有同洲之患, 今伊藤之來, 苟樂為相助, 於我誠便, ······且臣所以請皇上留相伊藤者, 近 世歐洲多有此例, 以為美談, 不以本國乏才為恥.” 20) 八月初四, 候選郎中陳 時政亦上奏:“頃又聞日本伊籐, 罷相來游中土, 已至京師, 將蒙召見. ······如果才堪任使, 即可留之京師, 著其參與新政, 自於時局更多裨益也 .” 21) 也是要求讓伊藤博文參與新政. 此一類說法, 主張用伊藤博文當中國 宰相或參與新政, 不但有失國體, 而且將國家大權交於外人之手, 恐有不測 之患. 就在伊藤博文抵華, 光緒皇帝準備開懋勤殿, 變法派官員紛紛上書請求 ‘借才’之際, 國聞報八月初二日載:“近日又有擬開懋勤殿, 令三品以上保 舉人才, 召見後派在懋勤殿行走, 以備顧問之說. 聞數日內, 當即有明發諭 旨矣.” 22) 可見光緒將對開懋勤殿、聘用東西各國政治專家之事有所決定. 而變法派官員所積極推薦的外國人才, 即是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4. ‘借才’之議的反對者與慈禧太后的反應 由於有人提倡重用伊藤博文, 因此引起了一些官員的警惕. 八月初三, 廣 西道監察御史楊崇伊上書慈禧太后, 楊崇伊說道: 掌廣西道監察御史臣楊崇伊跪奏:為大同學會蠱惑士心、紊亂朝局、引用 東人, 深恐貽禍宗社, 籲懇皇太后即日訓政, 以遏亂萌. ······風聞東洋故相依 籐博文, 即日到京, 將專政柄. 臣雖得自傳聞, 然近來傳聞之言, 其應如響. 依 籐果用, 則祖宗所傳之天下, 不啻拱手讓人. 23) 20) 王芸生, 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 (天津大公報社, 1932年) 卷三, pp.267-272. 21) 陳時政, 候選郎中陳時政摺 (戊戌變法檔案史料), p.197. 22) 國聞報 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初二日 (戊戌變法 第三冊), p.407. 23) 楊崇伊, 掌廣西道監察御史楊崇伊摺 (戊戌變法檔案史料), p.461. 中國史硏究 第61輯 (2009.8) 186 由楊崇伊的奏摺中, 我們可以看出, 在伊藤博文抵達北京之後, 有些官員建 議以伊藤為顧問, 有些人則主張重用伊藤, 甚至用為宰相, 因此造成各種‘傳 聞’甚囂塵上的情形. 而楊崇伊則堅決反對重用伊藤, 認為伊藤如果‘專政柄’, 則‘祖宗所傳之天下, 不啻拱手讓人.’ 這種言詞, 不可謂不激烈矣. 當時的慈禧太后, 已經讓光緒皇帝親政, 本身退居幕後, 住在頤和園中. 不過, 根據茅海建先生的研究, 慈禧太后仍然可以有效掌握朝廷的事務與皇 帝的動向. 其方式主要是一種‘事後報告制度’, 慈禧對皇帝的硃批和早朝時 的口諭, 進行了監控. 光緒親政之後, 隨手檔中每天都有這樣的記錄: “繕遞某某日硃批摺件事由單”、“繕遞某某日早事傳旨事由單”、“繕遞某某 日電旨某道.” 此中的‘繕’, 是軍機章京抄寫的意思;此中的‘遞’, 是上呈的意 思. 而這些由軍機章京每天抄寫的‘硃批摺件事由單’、‘早事傳旨事由單’、 ‘電旨’是遞給慈禧的. 24) 戊戌變法開始之後, 這種‘事後報告制度’也沒有中 斷.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 光緒下詔 更新國是 之日, 當天的‘硃批摺 件事由單’如下: 四月二十三日, 廖壽豐奏解遞俄、法款銀摺, 奉硃批:戶部知道;又奏副將 湯鳴盛請留浙歸標補用片, 奉硃批:著照所請, 兵部知道;又奏解協黔餉銀片, 奉硃批:戶部知道;又奏假滿病請開缺摺, 奉硃批:著再賞假兩個月, 毋庸開 缺;又奏前安溪縣知縣戚揚學有根底請送部引見片, 奉硃批:戚揚著交吏部帶 領引見;又奏請將二十一年以前防軍報銷量免與扣平片, 奉硃批:戶部知道; 又奏上年分秋冬兩季釐捐數目摺, 單一件, 奉硃批:戶部知道, 單并發. 連 順、德木楚克多爾濟奏查閱卡倫摺, 奉硃批:該衙門知道. 德木楚克多爾濟奏 到任日期謝恩摺, 奉硃批:知道了. 25) 茅書認為:當日收到的京外奏摺的題由及硃批, 全都上呈慈禧了, 慈禧從這 些簡要的報告中, 可以大體明瞭各地的政事政情及光緒的態度. 此外, 茅書又指出:每天最重要的奏摺及相關諭旨, 軍機大臣須在當天上 呈慈禧. 例如四月二十三日軍機處奏片: 24) 茅海建, 戊戌變法史事考, p.11. 25) 茅海建, 戊戌變法史事考, p.13. 失落的眞相 -晚清戊戌變法時期的‘合邦’論與戊戌政變的關係 (雷家聖) 187 本日中允黃思永奏息借華款請聽商民自相勸辦摺, 又奏集貲設立勸農學堂 請旨試辦摺, 又奏辦理永清一帶水利片, 又奏皖北賑捐請重定章程片, 均奉 旨:存. 謹將原摺片恭呈慈覽. 謹奏. 26) 茅書認為:據此奏片, 被光緒皇帝 留 的黃思永奏摺, 軍機處當天就將其原 件及光緒的處理意見上呈慈禧了. 茅書並做了統計:從四月二十三日至八 月初五日, 軍機處一共向慈禧上呈了摺、片、呈、書等共計462件. 對此, 茅海建認為:名為歸政的慈禧可以看到百日維新的重要奏摺, 包括軍機處 都無法看到的‘留中’的摺件, 基本上都送到了慈禧手中. 27) 慈禧太后在八月初三收到楊崇伊的奏摺之後, 會有何反應? 楊崇伊所奏 之‘傳聞’, 事關大清朝的存亡;“祖宗所傳之天下, 不啻拱手讓人”一語, 也令 人驚心動魄. 可是重用伊藤的說法, 仍然只不過是某些官員的意見與官場上 的傳聞, 為此而貿然干預變法, 也失之草率. 因此, 慈禧太后的作法, 首先 是加強掌握各種與新政有關的奏摺. 茅海建先生指出:八月初三, 軍機處給 慈禧太后的奏片中, 出現了政治權力的異常, 該奏片內容為: 本日陳兆文奏保舉人才片, 奉明發諭旨一道. 閔荷生奏請將會館改學堂片、 耿道沖奏請設保險公司摺, 又二十七日胡元泰請清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呈、宋汝淮條陳礦務河 工呈, 均簽擬辦法, 恭呈慈覽, 俟發下後, 再行辦理. 總理衙門代遞張元濟條陳 摺一件、戶部代遞閔荷生、耿道沖條陳摺各一件、濮子潼條陳摺片各一件, 均 奉旨存. 都察院代遞檉格等摺呈, 俟擬定辦法, 再行簽呈慈覽. 謹交陳兆文等 各原摺、片、呈并昨日因應行鈔錄未及呈遞之孫家鼐、闊普通武、陳季同、 金蓉鏡、暴翔雲、霍翔各原摺恭呈慈覽. 謹奏.28) 對此, 茅海建先生解釋道:光緒帝收到的奏摺分成兩類:有上奏權的衙門 或官員的摺件, 仍由光緒帝硃批、下旨;而沒有上奏權的司官士民之摺件, 則交到軍機處進行 酌議 , 提出處理意見後, 再送光緒帝, 有如內閣之‘票 擬.’ 而負責處理後一類摺件的, 正是於七月二十日奉命‘參預新政’的四名新 任軍機章京楊銳、劉光第、林旭、譚嗣同.29) 因此, 茅海建先生認為八月初 26) 茅海建, 戊戌變法史事考, p.16. 27) 茅海建, 戊戌變法史事考, pp.17-18. 28) 上諭檔 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初三日, 參見茅海建, 戊戌變法史事考, p.65. 29) 茅海建, 戊戌變法史事考, p.70. 中國史硏究 第61輯 (2009.8) 188 三之後政治權力的變化, 是原來由軍機處簽擬意見而交光緒帝決定的司員 士民上書, 從此移交到慈禧太后的手中. 此外, 慈禧太后為了進一步掌握光緒皇帝與變法派官員的意向, 直接觀察 光緒皇帝以及決策核心官員的看法, 因此在八月初四, 由頤和園返回紫禁 城. Ⅳ. ‘兵圍頤和園’與‘合邦’的計畫 1. 譚嗣同密會袁世凱 七月二十八日(9月13日), 正是光緒皇帝提出要開懋勤殿, 延聘東西各國 政治專家參與新政的時候, 光緒皇帝賜楊銳密詔: 近來朕仰窺皇太后聖意, 不願將法盡變, 並不欲將此輩老謬昏庸之大臣罷黜, 而登用英勇通達之人, 令其議政, 以為恐失人心. 雖經朕屢次降旨整飭, 而並 且有隨時幾諫之事, 但聖意堅定, 終恐無濟於事. 即如十九日之硃諭(按:為禮 部六堂官被罷黜之事), 皇太后已以為過重, 故不得不徐留之, 此近來實在為難 之情形也. ······今朕問汝, 可有何良策, 俾舊法可以漸變, 將老謬昏庸之大臣 盡行罷黜, 而登進英勇通達之人, 令其議政. 使中國轉危為安, 化弱為強, 而又 不致有拂聖意. 爾等與林旭、譚嗣同、劉光第及諸同志等妥速籌商, 密繕封奏, 由軍機大臣代遞, 候朕熟思審處, 再行辦理, 朕實不勝緊急翹盼之至. 特諭. 30) 光緒皇帝覺得慈禧太后“不願將法盡變, 並不欲將此輩老謬昏庸之大臣罷 黜, 而登用英勇通達之人, 令其議政”, 因此光緒皇帝要楊銳、林旭、譚嗣 同、劉光第等人“妥速籌商, 密繕封奏.” 不過光緒皇帝的意思, 可能並不是 要“殺榮祿, 兵圍頤和園.” 如果是這種重大事件, 光緒皇帝不會要楊銳等人 的奏摺“由軍機大臣代遞”, 更不會在上諭中說“又不致有拂聖意.” 可見光緒 皇帝只是想要楊銳等人提供更具說服力的說帖, 來說服慈禧太后. 不過, 在 30) 上諭 , 戊戌變法 第二冊, pp.91-92. 失落的眞相 -晚清戊戌變法時期的‘合邦’論與戊戌政變的關係 (雷家聖) 189 康有為、譚嗣同等變法派官員的心裡, 卻不是如此打算. 八月初三(9月18日)夜, 軍機章京譚嗣同密訪袁世凱, 說以誅殺直隸總督 榮祿等事. 康有為在自編年譜中說:“(吾)乃屬譚復生入袁世凱所寓, 說 袁勤王, 率死士數百扶上登午門而殺榮祿, 除舊黨.” 31) 可見譚嗣同是受到 康有為的指示. 根據袁世凱 戊戌日記 所述, 譚嗣同出示一份上奏光緒皇帝 的奏摺草稿, 內容為: 榮某謀廢立弒君, 大逆不道, 若不速除, 上位不能保, 即性命亦不能保. 袁世 凱初五請訓, 請面付硃諭一道, 令其帶本部兵赴津, 見榮某, 出硃諭宣讀, 立即 正法. 即以袁某代為直督, 傳諭僚屬, 張掛告示, 布告榮某大逆罪狀, 即封禁電 局鐵路, 迅速載袁某部兵入京, 派一半圍頤和園, 一半守宮, 大事可定. 如不聽 臣策, 即死在上前. 袁世凱見之大驚, 問曰:“圍頤和園欲何為?” 譚嗣同回答:“不除此老朽, 國不能保, 此事在我, 公不必問.” 譚嗣同又說:“我僱有好漢數十人, 並電 湖南招集好將多人, 不日可到, 去此老朽在我而已, 無須用公. 但要公以二 事, 誅榮某, 圍頤和園耳.” 譚嗣同又出示光緒皇帝的硃諭, 其內容大致如 下: 朕銳意變法, 諸老臣均不順手, 如操之太急, 又恐慈聖不悅, 飭楊銳、劉光 第、林旭、譚嗣同另議良法. 這份硃諭應該即是七月二十八日光緒皇帝給楊銳等人的硃諭. 因為譚嗣同 所拿的是抄本, 而非原本, 所以袁世凱問:“此非硃諭, 且無誅榮相、圍頤 和園之說.” 譚嗣同答道:“硃諭在林旭手, 此為楊銳抄給我看的, 確有此硃 諭. ······諭內另議良法者, 即有二事在其內.” 譚嗣同最後說道:“自古非流 血不能變法, 必須將一群老朽, 全行殺去, 始可辦事.” 32) 然而, 袁世凱顯然並不認同譚嗣同的計畫. 八月初五(9月20日), 袁世凱在 晉見光緒皇帝之後, 離京返回天津, 並隨即面見榮祿. 據袁世凱 戊戌日記 所載: 31) 康有為, 康南海自訂年譜, p.67. 32) 袁世凱, 戊戌日記 (戊戌變法 第一冊), pp.550-553. 中國史硏究 第61輯 (2009.8) 190 抵津, 日已落, 即詣院謁榮相, 略述內情, 並稱皇上聖孝, 實無他意, 但有群 小結黨煽惑, 謀危宗社, 罪實在下, 必須保全皇上以安天下. 33) 可見八月初五晚上, 袁世凱已將譚嗣同密謀殺榮祿、兵圍頤和園的大致情 形, 向榮祿稟告. 2. 英日與俄國開戰的謠言 八月初, 正是伊藤博文來到北京, 許多朝廷官員正在討論是否應該‘借才’ 的時候, 在中國邊境卻傳來了英日兩國與俄國開戰的傳聞. 八月初三, 總理 衙門收到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榮祿的三封電報, 第一封電報稱: 初二日戌刻, 接聶提督電稱:“昨下午六點鐘由營口來兵輪七艘, 三隻泊金 山嘴, 四隻泊秦王島. 風聞係英國兵艦, 何以突來如此之多”等語. 復於亥刻, 又接該提督來電稱:“查沽子藥庫在塘泊(沽)南, 現外國兵輪已泊塘泊(沽)口 內, 係在大沽子藥庫背後, 相去太近, 求飭羅鎮嚴加防備”各等情. 除電飭羅鎮 不動聲色暗為防探, 並一面派委黃道建筦密赴塘沽查探. 特先電聞, 務望詢明 英使何事, 即先電示. 一俟黃道查覆, 再行電達鈞署. 祿. 蕭, 亥刻. 第二封電報稱: 頃電想達, 復於子刻接李鎮大霆電稱:“頃據榆防袁統帶飛稟:‘前電言洋河 口、金山嘴來兵輪四艘, 距岸二十里, 查係英艇. 復問來由, 直謂俄國意甚不 善, 英廷特派來此保護中國’云云.” 同時又接該鎮來電言:“復接袁統帶電稱: ‘今日來英國魚雷艇二、兵輪一, 連前共計七艘, 內有提督座船一艘, 齊泊定遠 砲台前面, 離岸約八里許.’ 職鎮准於初三日搭車赴關”各等情. 查俄國現在並 未開釁, 該兵船所稱俄意不善、來此保護等語, 不知何所見而云然? 抑或他 國捏稱英船, 均不可知. 特此電聞. 祿. 江, 子刻. 第三封電報稱: 33) 袁世凱, 戊戌日記 (戊戌變法 第一冊), p.553. 失落的眞相 -晚清戊戌變法時期的‘合邦’論與戊戌政變的關係 (雷家聖) 191 昨據聶提督電稱:“外國兵輪泊入塘沽口內”, 當派黃道建筦密往探視. 頃據 覆電稱:“職道已於初二日到塘沽, 詳查口內, 並無英兵船. 塘沽只泊日本兵船 一艘, 查係前兩月所來. 現口外亦無兵船”等情. ······(已)電飭大沽砲台、山海 關各口確實查探究竟何項兵輪? 共有幾艘? 現泊何所? 俟查覆到時, 再行 電聞. 祿轉. 江, 午刻. 34) 根據這三封電報, 顯示八月初一傍晚, 有英國軍艦七艘出沒於金山嘴、秦王 島附近, 八月初二又出沒於塘沽、榆關附近, 英國軍艦人員並告訴清朝駐榆 關人員:“俄國意甚不善, 英廷特派來此保護中國.” 可見英俄兩國似乎有在 中國境內爆發衝突的可能. 由於英國兵艦來意不明, 因此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榮祿調動軍隊, 預作戒 備. 袁世凱即在譚嗣同前來密會之前, 接到榮祿的命令. 據袁世凱 戊戌日 記 記載:“(初三)將暮, 得營中電信, 謂有英兵船多隻, 游弋大沽海口. 接 榮相傳令, 飭各營整備聽調, 即回寓作復電. 適有榮相專弁遺書, 亦謂英船 游弋, 已調聶士成帶兵十營來津, 駐紮陳家溝, 盼即日回防.” 35) 可見英國兵 艦出沒之事, 榮祿認為頗不尋常, 故調動軍隊, 以備不測. 此外, 八月初三日, 盛京將軍依克唐阿也電告總理衙門: 昨金州副都統壽長電稱: 日內傳聞英日俄在海參威開仗, 旅大兩口俄人頗 形慌亂. 昨派人密往大連灣探試, 頃又據回稱, 果見俄國鐵甲船一隻, 受砲彈 甚重, 開仗之說, 眾口紛紜. 查海參威與琿春接壤, 該三國果在該處開仗, 中國 固處局外, 然亦利害所關, 似未可置之度外 等語. 當電准吉林查覆, 毫無見聞. 密電琿春派人偵探. 後又據壽長電稱: 探明金州城外, 南營房所屯俄兵業已 奉調開拔, 聞係會同旅大兩口俄兵, 赴海參威助戰, 現在南營內僅留十餘人看 守 等語, 謹以奉聞. 依克唐阿. 江. 36) 可見當時在中國東北的盛京、金州等地, 也傳出了英日兩國已向俄國開戰 的謠言. 八月初四, 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榮祿又電告總理衙門: 34) 以上三封電報, 見黃彰健, 論戊戌政變的爆發非由袁世凱告密 (戊戌變法史研 究), pp.523-524. 35) 袁世凱, 戊戌日記 (戊戌變法 第一冊), pp.549-550. 36) 參見黃彰健, 論戊戌政變的爆發非由袁世凱告密 (戊戌變法史研究), p.524. 中國史硏究 第61輯 (2009.8) 192 本日接通永李鎮自榆關來電:“英兵輪六隻, 魚雷艇二隻, 均泊定遠砲台前 面, 離岸十里, 當派雷營管帶宋思鴻前往查問, 據稱來此遊歷. 後又有兵丁 二十餘人登岸, 欲入營, 已阻回”等語. 當即電行李鎮:“外國兵輪游弋海面, 勢 屬常有, 英與我現無交涉, 似不至有他意. 惟當督飭各營, 嚴密戒備, 處以鎮 靜, 勿得張皇擾亂. 至弁兵水手, 如登岸遊歷, 自難禁止, 祇可派人照料, 以保 護為名, 暗商防範. 倘彼欲入營遊玩, 應告以中國軍律, 非奉有上憲明文, 不能 接待. 但須婉言撫慰, 妥為勸阻, 斷不可嚴詞拒絕, 別釀釁端. 仍將該船動靜, 隨時電達”云云. 謹請查照. 榮祿. 支, 未. 37) 英國軍艦在山海關的動作, 可能會讓榮祿等中國官員一頭霧水, 八月初二還 說俄國來意不善, 要保護中國, 大有山雨欲來之勢;八月初四英國人則改說 是“來此遊歷”, 又有二十多名英國水手登岸, 要進入中國軍營, 而被阻回. 英國軍艦似乎是要中國的官兵不要忘記他們的存在, 但又不像是在向中國 挑釁. 八月初五, 總理衙門又收到榮祿八月初四晚間的電報: 頃又得李鎮大霆電:“有英輪內兵丁數十人登岸, 竟欲進營閱看, 經該鎮婉 言勸阻, 旋於下午六點鐘兵輪八艘一律開行”等語, 除仍飭該鎮及羅鎮嚴密瞭 探, 隨時電報外, 謹此奉聞. 榮祿. 支, 亥. 38) 英國的八艘軍艦終於在初四傍晚開走了. 到底英國的八艘軍艦出沒於塘沽、山海關等地的目的究竟為何? 這八 艘英國軍艦, 與盛京、金州等地的謠言, 竟然不約而同的表達了英國(與日 本)即將(或已經)向俄國開戰的訊息. 這些訊息, 不斷地隨著一封封的電報, 傳送到了北京. 3. ‘合邦’計畫的提出 37) 參見黃彰健, 論戊戌政變的爆發非由袁世凱告密 (戊戌變法史研究), p.524 -525. 38) 參見黃彰健, 論戊戌政變的爆發非由袁世凱告密 (戊戌變法史研究), p.524 -525. 失落的眞相 -晚清戊戌變法時期的‘合邦’論與戊戌政變的關係 (雷家聖) 193 八月初三當天, 就在譚嗣同夜訪袁世凱, 說以殺榮祿、兵圍頤和園等事的 同時, 一些變法派的官員在康有為家中聚會. 康有為自編年譜記載: 及夜, 楊漪川、宋芝棟、李孟符、王小航來慰. ······(吾)以李提摩太交來 瓜分圖 , 令諸公多覓人上摺. 39) 康有為 令諸公多覓人上摺 , 可見此為有計畫的集體行動. 在康有為的要求 下, 兩天後, 八月初五, 也就是伊藤博文晉見光緒皇帝的日子, 楊深秀(漪 川)上書主張與英美日‘合邦’. 楊深秀說道: 臣聞刑部主事洪汝沖所上封事中, 有遷都、借才兩說, 而其最要最要者, 莫 過聯結與國之一條, 蓋亦深恐新政不及布置, 猝為強敵所乘, 蹈波蘭之覆轍耳. ······今該主事所見與臣闇合, 而其語之痛切尤過於臣, 是誠按切時勢之言也. 昨又聞英國牧師李提摩太, 新從上海來京, 為吾華遍籌勝算, 亦云今日危局, 非聯合英、美、日本, 別無圖存之策. ······況值日本伊藤博文遊歷在都, 其人 曾為東瀛名相, 必深願聯結吾華, 共求自保者也. 未為借才之舉, 先為借箸之 籌. 臣尤伏願我皇上早定大計, 固結英、美、日本三國, 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 誠天下蒼生之福矣. 40) 楊深秀呼應了洪汝沖‘聯結與國’的主張, 並且指出英國牧師李提摩太、東瀛 名相伊藤博文, 也都主張或支持 聯結吾華 , 因此請求皇上“固結英、美、 日本”, 此處所謂的‘聯結’、‘固結’究竟所指何意? 有些學者認為這是變法 派主張‘聯日制俄’的外交結盟政策, 如果僅是‘聯日制俄’或‘聯英美日制俄’, 則是外交結盟上的選擇, 這種選擇見仁見智, 並沒有絕對的是非. 不過, 楊 深秀最後又言“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 可見所謂的‘聯結’, 其真意為‘合邦’而 非‘結盟.’ 楊深秀此一主張, 很明顯是在八月初三晚上由康有為授意而寫成. 楊深秀 在文中說李提摩太“為吾華遍籌勝算”, 伊藤博文“必深願聯結吾華”、“先為 借箸之籌”, 可見楊深秀的‘合邦’主張是得到了李提摩太、伊藤博文的支持, 甚至可以推測是李提摩太、伊藤博文在背後籌畫推動, 透過康有為的指示, 39) 康有為, 康南海自訂年譜, p.67. 40) 楊深秀, 山東道監察御史楊深秀摺 (戊戌變法檔案史料), p.15. 中國史硏究 第61輯 (2009.8) 194 而由變法派官員楊深秀正式提出. 楊深秀在戊戌政變後被殺, 是 戊戌六君子 之一, 在戊戌變法期間極為活 躍. 梁啟超戊戌政變記稱其“上書言定國是、廢科舉、譯日本書、派親王 遊歷外國、遣學生留學日本等事, 所條陳新政最多.”41) 可見楊深秀是戊戌 變法的決策核心人物. 八月初五, 光緒皇帝既然已經接見了伊藤博文, 對於‘借才’之事, 應該要 有所決定. 此外, ‘合邦’之事, 前有洪汝沖的議論, 後有楊深秀的建言, 而且 李提摩太、伊藤博文都在北京, 也應該要有所決定. 尤其根據前幾天電報, 英日與俄國似乎即將(或已經)爆發戰爭, 中國必須要在英日與俄國兩邊作出 選擇. 如果中國選擇站在英日這一邊的話, 那麼對‘合邦’之事也必須有所回 應. 因此, 在八月初六, 即政變發生的當天, 為了催促光緒皇帝對‘借才’、 ‘合邦’等事儘快做出決定, 變法派官員宋伯魯(芝棟)又上書說道: 又聞俄君在其彼得羅堡, 邀集德、法、英各國, 議分中國, 繪圖騰報. ······ 昨聞英國教士李提摩太來京, 往見工部主事康有為, 道其來意, 並出示分割圖. 渠之來也, 擬聯合中國、日本、美國及英國為合邦, 共選通達時務、曉暢各國 掌故者百人, 專理四國兵政稅則及一切外交等事, 別練兵若干營, 以資禦侮. ······今擬請皇上速簡通達外務、名震地球之重臣, 如大學士李鴻章者, 往見該 教士李提摩太及日相伊藤博文, 與之商酌辦法, 以工部主事康有為為參贊, 必 能轉禍為福, 以保乂我宗社. 42) 可見李提摩太交給康有為‘分割圖’的用意, 在於強調俄國的威脅, 以促使變 法派官員接受‘合邦’之議. 宋伯魯顯然支持李提摩太“擬聯合中國、日本、 美國及英國為合邦”的建議, 而合邦的內容是“共選通達時務、曉暢各國掌 故者百人, 專理四國兵政稅則及一切外交等事”, 亦即將四國的軍事、財 政、外交等權力, 交由四國共選的一百人來管理. 可見當時變法派官員所謂 的‘合邦’, 的確並非只是外交上的結盟, 而是交出國家大權的合併. 試問即 使中國同意, 日本、美國、英國願意為了防範俄國而交出各國的軍政大權 嗎? 李提摩太此一建議不是在誆騙變法派的官員, 借‘合邦’之名, 讓中國交 41) 梁啟超, 戊戌政變記 卷四, 第二章, p.6下. 42) 宋伯魯, 掌山東道監察御史宋伯魯摺 (戊戌變法檔案史料), p.170. 失落的眞相 -晚清戊戌變法時期的‘合邦’論與戊戌政變的關係 (雷家聖) 195 出權力, 而由英、美、日等國所控制嗎? 宋伯魯還要求光緒皇帝派遣大臣 (如李鴻章)與李提摩太、伊藤博文等商議, 不是正好證明了李提摩太、伊藤 博文是這項國際陰謀的推動者嗎? 根據英國人蘇慧廉(W. E. Soothill)所撰之李提摩太在中國(Timothy Richard of China)一書的記載:光緒皇帝原先預定於八月初八(9月23日) 召見李提摩太, 但是未及那日, 而政變已成. 43) 可見變法派官員還打算進一 步安排“擬聯合中國、日本、美國及英國為合邦”的主角李提摩太, 於八月 初八晉見光緒皇帝. 康有為、宋伯魯乃至楊深秀等這些戊戌變法的重要人物, 其外交常識竟 如此幼稚, 輕信李提摩太、伊藤博文等人的遊說, 幾乎將中國主權拱手相 讓. 若非慈禧太后斷然發動政變, 一旦光緒皇帝同意了變法派‘合邦’的主張, 則中國將不堪設想矣. 4. 先發制人:慈禧太后的政變 八月初四, 慈禧太后由頤和園返回紫禁城, 是受了楊崇伊奏摺的影響, 想 要瞭解光緒皇帝是否有意重用伊藤博文, 甚至交付大權. 以慈禧對於新政奏 摺掌握的程度, 加上慈禧受楊崇伊奏摺的影響, 相當重視‘引用東洋故相伊 藤博文’的問題, 慈禧‘有能力’也‘有意願’看到楊深秀奏摺, 楊深秀這篇奏摺 是逃不過慈禧法眼的. 八月初五這一天, 當慈禧太后看到伊藤博文晉見光緒 皇帝, 且由楊深秀的奏摺中得知, 伊藤與李提摩太都支持中國與英、美、日 ‘合邦’;而變法派的決策官員, 似乎也已經接受了這種主張, 並向光緒皇帝 正式上奏. 可見情況遠比慈禧太后所預期者嚴重許多, 只要光緒皇帝對重用 伊藤博文或與英、美、日‘合邦’做出任何決定, 聖旨一出, 則不可挽回矣. 如果說清朝在八月初五這一天已經危在旦夕, 應不為過. 因此, 慈禧太后即在次日, 八月初六, 發動政變, 軟禁光緒皇帝, 宣佈重 43) 蘇慧廉著, 關志遠、關志英、何玉譯, 李提摩太在中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 版社), 頁225. 中國史硏究 第61輯 (2009.8) 196 新訓政, 並且開始逮捕變法派官員. 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的名義諭令軍機大 臣:“工部候補主事康有為, 結黨營私, 莠言亂政, 屢經被人參奏, 著革職. 並其弟康廣仁, 均著步軍統領衙門拏交刑部, 按律治罪.” 44) 政變之後, 許多官吏紛紛上書彈劾康有為、梁啟超等人, 兵部掌印給事中 高燮曾於八月十一日上奏言:“從前朝鮮被倭人戕妃逼王, 其明證也.” 45) 福 建道監察御史黃桂鋆上奏:“大約康有為等, 內則巧奪政權, 外則私通敵國, 其主持變法之說, 皆欺人語也.” 46) 民間學者王先謙也批評康有為:“借兵外 臣, 倚重鄰敵, 以危宗社, 又兼崔胤、張邦昌而有之, 誠亂臣賊子之尤也 .” 47) 可見當時的官僚與士大夫, 已經將康有為等人的陰謀與朝鮮的 乙未事 變 作比較, 並發現了其中的相似之處. 不過, 政變之後, 慈禧太后為何不宣佈英、日的陰謀, 並譴責變法派官員 的賣國行為呢? 筆者以為, 這可能一方面是為了維持與英、日的邦交, 慈 禧自知中國當時沒有力量與英、日兩國為敵. 英國與日本的軍事活動, 始終 為清朝方面所顧忌. 八月初七, 總理衙門收到盛京將軍依克唐阿的電報: 昨吉林復電, 頃接琿春來電: 該處派員探葳(?), 並無軍務之說, 惟巖杵河 有馬兵五千前寓旅順 等因, 謹以奉聞. 依克唐阿. 陽. 48) 八月十一日, 總理衙門又接到護理直隸總督袁世凱(直隸總督榮祿於十一日 上午奉召進京, 旋改授軍機大臣)的電報: 頃據已革副將葉祖珪回津面稟, 遵派來復濟赴金、旅確查, 俄人安堵如初, 實無英俄開仗及俄船受傷各事云. 凱. 真. 49) 可見英日俄開戰的謠言, 到十一日才完全澄清. 若是慈禧太后貿然於政變時 44) 上諭 , 戊戌變法 第二冊, p.99. 45) 高燮曾, 兵部掌印給事中高燮曾等摺 (戊戌變法檔案史料), p.466. 46) 黃桂鋆, 福建道監察御史黃桂鋆片 (戊戌變法檔案史料), p.468. 47) 王先謙, 贈葉德輝奐彬 (王先謙, 虛受堂詩存(光緒壬寅三月平江蘇氏刻本, 台 北:文海出版社影印) 卷十五), p.15上、下. 48) 參見黃彰健, 論戊戌政變的爆發非由袁世凱告密 (戊戌變法史研究), p.525. 49) 參見黃彰健, 論戊戌政變的爆發非由袁世凱告密 (戊戌變法史研究), p.525. 失落的眞相 -晚清戊戌變法時期的‘合邦’論與戊戌政變的關係 (雷家聖) 197 就宣布英、日兩國的陰謀, 與英、日兩國對立, 不啻表明了在英日與俄國的 戰爭中, 中國是站在俄國這一邊, 這種表態對中國顯然沒有好處. 因此, 慈 禧太后雖將光緒軟禁於瀛台, 並且大舉搜捕變法派官員, 但對於事件本身卻 諱莫如深, 只以康有為等變法派人士 結黨營私, 莠言亂政 等含混的理由, 作為政變的藉口. 5. 英國與日本的角色 茅海建戊戌變法史事考一書, 根據日本外務省的檔案, 認為日本駐華 使館對於變法時期的新政內容, 對外務省做了詳細的呈報, 但是日本政府卻 反應冷淡, 沒有具體的指示與意見, 一直到政變之後, 日本政府的態度才有 了大轉變, 開始營救康有為、梁啟超, 並向清廷關切光緒皇帝‘廢立’的問 題. 50) 然而, 本人認為日本政府在戊戌政變之前, 即與康有為有密切的聯繫, 日本公使矢野文雄曾經與康有為計畫召開 合邦大會議 , 可見日本一開始 即有意透過康有為的影響力, 在中國推行‘合邦’計畫. 變法開始後, 更利用 伊藤博文訪華的機會, 推行‘借才’、‘合邦’的計畫, 企圖控制瓜分中國. 而這 一切, 在茅海建先生查閱的日本外務省檔案中, 卻完全看不出來. 本人以為, 由於現在開放供學者查閱研究的外交檔案, 都是經過‘整理’過的檔案(世界 各國皆然), 大概很少有國家會把策
本文档为【〈失落的真相-晚清戊戌變法時期的「合邦」論與戊戌政變的關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4482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0-21
浏览量: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