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_红楼梦评论_看叔本华哲学对王国维的影响

从_红楼梦评论_看叔本华哲学对王国维的影响

举报
开通vip

从_红楼梦评论_看叔本华哲学对王国维的影响 第 26 卷第 4 期 2 0 0 5 年 8 月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No. 4Vol. 26 Aug . 2 0 0 5 从《红楼梦评论》看叔本华哲学对王国维的影响 黄一斓 , 高 峰 (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 , 浙江 杭州 310028) 摘  要 : 王国维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深受叔本华的影响。非理性的悲观主义构成了叔本华的伦理学和美学的核心 , 也成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立足点。但王国维套用叔本华的“原罪 ———解脱”说和...

从_红楼梦评论_看叔本华哲学对王国维的影响
第 26 卷第 4 期 2 0 0 5 年 8 月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No. 4Vol. 26 Aug . 2 0 0 5 从《红楼梦评论》看叔本华哲学对王国维的影响 黄一斓 , 高 峰 (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 , 浙江 杭州 310028) 摘  要 : 王国维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深受叔本华的影响。非理性的悲观主义构成了叔本华的伦理学和美学的核心 , 也成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立足点。但王国维套用叔本华的“原罪 ———解脱”说和“第三种悲剧”说评论 《红楼梦》显得削足适履、自相矛盾。 关键词 :《红楼梦评论》; 叔本华 ; 王国维 ; 影响 中图分类号 : I20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 —0313 (2005) 04 —0058 —04 作者简介 : 黄一斓 (1978 - ) , 女 , 湖北武汉人 , 博士 , 从事明清小说研究。   王国维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深受叔本华的影响 , 他从叔 本华那里吸取的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 : 一是其“原罪 ——— 解脱”说 ; 二是“第三种悲剧”说。这两个方面都植根于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 是其在伦理学和美学上的延伸。王 国维在写作《红楼梦评论》时正醉心于叔本华哲学 , 他以 此分析《红楼梦》, 并从中找到了某种对应关系 , 进而宣扬 了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因此 , 解读《红楼梦评论》有助于 我们了解叔本华哲学对王国维的影响。 一、叔本华生存意志论及其在伦理学、美学 上的延伸   唯意志论主张意志是世界的本原和人的真正本质 , 意 志统辖理性 , 它由强调意志的非实体性、活动性而强调个 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的自由。 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叔本华极为关注“生存意志”, 他提 倡生存意志论 : “一切客体都是现象 , 唯有意志是自在之 物”① , 是一切客体和现象存在的根据。“意志自身在本质 上是没有一切目的 , 一切止境的 , 它是一个无尽的追 求”①。这就是说 , 意志是一种非理性的、永不满足的欲 求 , 其基本点是求生存 , 正是这种生存意志构成了世界的 本质 , 也构成了人的本质。 这种唯生存意志论在伦理学上的推演便是悲观主义。 叔本华认为作为“意志”的承载者 , 每个人都有生活欲望 , 这种欲望是盲目的、无止境的 , 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有限、 具体的时空里。这种无限欲望与有限条件之间的矛盾 , 注 定了人生不可避免的痛苦 ,“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 “那不断的追求挣扎构成意志每一现象的本质”① , 生命在 本质上就是痛苦。 据此 , 叔本华提出了他的“原罪说”。他多次引用西班 牙诗人加尔德隆的话说 :“一个人最大的罪过就是 : 他诞生 了。”①然而“这种罪的来源还是要溯之于犯罪者的意志。 这个犯罪者据说就是亚当 ; 而我们所有的人又都在亚当中 生存。亚当不幸 , 我们所有的人也在亚当中不幸。”①这是 “人类的绵延不绝的罪 , 既是罪 , 同时又是罚”① , 这种轮 回是“宇宙永远的正义”①。 与“原罪”相对应的是“解脱”。既然生存意志是人生 一切罪恶和痛苦的根源 , 那么人要怎样才能摆脱痛苦呢 ? 叔本华指出获得“解脱”的根本方法就是完全弃绝生存意 志 , 达到“无欲”境界。一旦没有了意志 , 也就没有了产 生欲望的自我或个体 , 当然也就不再存在痛苦。 收稿日期 : 2005 —03 —15 85   叔本华“原罪 ———解脱”说的关键一环是其所谓的 “男女之爱的形而上学”, 其根本原则就是个体从属于种族。 “以生命意志本身为内在本质的自然 , 也以它全部的力量在 鞭策着人和动物去繁殖。在繁殖之后 , 大自然所求于个体 的已达到了它的目的 , 对于个体的死亡就完全不关心了 ; 因为在它和在生命意志一样 , 所关心的只是种族的保存 , 个体对于它是算不得什么的”①。所以叔本华极力劝告人 们 , 特别是青年男女不要做“种族意志的傀儡”, 他号召人 们要从“种族的茎干”上脱离出来 , 放弃其中的生存 , 只 有这样 , 人类的万世不赦的原罪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救赎①。 人类完成了种族的灭绝 , 也就是从根本上得到了解脱。 叔本华唯生存意志论在美学上的延伸是他提出的“第 三种悲剧”说。这一美学理论与其“原罪 ———解脱”说是 一脉相承的。叔本华认为具有“取消欲求的清醒剂”作用 的艺术作品才算达到了一切艺术的最高峰 , 艺术的价值在 于使人摆脱生存意志的束缚 , 将人的精神提升到无欲忘我 的境界。由此 , 叔本华把悲剧视为文艺的最高级形式 , 因 为悲剧艺术效果最强烈 , 它是生活中可怕一面的再现 , 是 个体意志间的相互冲突与残杀 ,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人生的痛苦和无意义 是悲剧的目的 ,“写出一种巨大的不幸是悲剧里唯一基本的 东西”①。他将导致不幸的来源分为三种。一种是来自异乎 寻常的恶人 , 如《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奥赛罗》中 的雅葛 ; 一种是盲目的命运 , 如《罗密欧与朱丽叶》, 《俄 底浦斯王》; 还有一种是剧中人不同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 如 《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和奥菲莉娅 , 《浮士德》中的甘 泪卿兄妹。叔本华认为最后一类悲剧最有价值 , 因为它具 有普遍性 , 能使每个人感到自己就处于能造成巨大不幸的 复杂关系中 , 自己随时可能成为这种巨大不幸的制造者或 承受者。 显然 , 叔本华认为悲剧的价值就在于让人们意识到造 成世界和人生苦痛的是生存意志。悲剧好似清醒剂 , 使人 们明白了必须抛弃生存意志才能摆脱人生苦痛。悲剧产生 的审美效果与“力学上的崇高”相似 , 叔本华认为在一切 悲剧当中 ,“那种导向壮美的特殊倾向就在于这种认识的觉 醒 , 即这个世界、人生 , 不能给予我们真正的快乐 , 因而 也就不值得我们爱恋。悲剧的精神就在这里 : 它引向退 让”①。当人们在悲剧中感悟到这一切 , 就获得了“悲剧的 喜感”, 也就实现了对意志及其利害关系的超越。可见 , 叔 本华是把艺术的最终目标确定为“退让”, 即弃绝生存意 志。“悲剧的真正意义是一种深刻的认识 , 认识到‘悲剧’ 主角所赎的不是他个人特有的罪 , 而是原罪 , 亦即生存本 身之罪”①。所以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叔本华的美学体系 中的“第三种悲剧”说是对其“原罪 ———解脱”的艺术 佐证。   二、《红楼梦评论》与“原罪 ———解脱”说 《红楼梦评论》援引老庄开场 , 由老子的“人之大患 , 在我有身”②到庄子的“大块载我以形 , 劳我以身”② , 都是 把矛头指向了生存本身 , 印证了叔本华所宣扬的“原罪 说”。王国维继而对人生、社会作出本质性的界定 : “人有 生矣 , 则思所以奉其生。”②在王国维看来 , 人生问题从根 本上说是一个关于欲望的问题 , 个体生存的一切方面 , 都 与欲望有关 , 都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及种族的延续。正是在 这个意义上 , 王国维说 : “生活之本质何 ? 欲而已矣。”②生 活的本质是“欲”, 欲望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 王国维认为是 “苦痛”: “欲之为性无厌 , 而其原生于不足。不足之状态 , 苦痛是也。既偿一欲 , 则此欲以终。然欲之被偿者一 , 而 不偿者什佰。一欲既终 , 他欲随之。故究竟之慰藉 , 终不 可得也。⋯⋯故人生者 , 如钟表之摆 , 实往复于苦痛于倦 厌之间者也。⋯⋯故欲与生活、与苦痛 , 三者一而已 矣。”②可见 , 王国维认为生活之欲先于人而存在 , 人生只 不过是欲的表现。欲望决定着生命的存在方式 , 而人生不 过是欲望拨弄下不断挣扎的痛苦之旅。由此 , 我们不难看 出 , 王国维这种关于“欲望”“生活”和“苦痛”论证方式 其实脱胎于叔本华“人生本质是痛苦”的悲观主义人生伦 理观。王国维把人生喻为“钟表之摆”②也取自于叔本华 , 只不过“痛苦和无聊”①作为叔本华的人生钟摆的两端在王 国维的笔下成了“苦痛与倦厌”②。正是由于受到了叔本华 “唯生存意志论”的深刻影响 , 王国维进而指出 : “吾人之 堕落 , 由吾人之所欲 , 而意志自由之罪恶也”②。 既然人生是苦 , 什么才是人生苦痛的解脱之道 ? 受叔 本华“原罪 ———解脱”说的影响 ,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 中提出“自犯罪 , 自加罚”② ,“以生活为炉 , 苦痛为炭 , 而 铸其解脱之鼎”②的解脱理论。他在《红楼梦评论 ·红楼梦 之精神》一章中开篇就引用 18 世纪德国诗人裒伽尔的诗 , 诗中反复追问男女之爱“自何时始 , 来自何处 ?”②这首诗 正是叔本华的《男女之爱之形而上学》一书开篇所引。按 照叔本华的观点 , 生存意志的外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 它 极度强烈地表现在性爱的冲动中。性欲是生存意志的核心 , 是一切欲望的焦点 , 它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 , “人类也可说是性欲的化身”①。因此 , 解决了性欲所导致 的痛苦 , 也就解决了人生的中心问题。与叔本华相似 , 王 国维也认为 , 在人的各种欲求之中 ,“男女之欲”是比“饮 食之欲”尤为强烈和持久的一种深沉的欲望。这是因为 “男女之欲”是关乎人永远之生活即种族延续的 , 是无尽 的、形而上的。人世间不断发生又不断重复着的痛苦 , 均 与“男女之欲”密切相关。据此 , 王国维认定 , 能在哲学 上解决这个“人人所有”而“人人未解决”②的大问题的作 95 品 , 两千年间仅有叔本华的《男女之爱之形而上学》一书 , 而在中国只有一部《红楼梦》能当此大任。因为王国维认 为《红楼梦》的基本精神是 , 通过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展现 由生活之欲、意志自由所造成的种种人间痛苦 , 并向人们 昭示生活的本真面目以及只有拒绝生活之欲才能真正消除 痛苦的解脱之路。 论及具体的解脱途径 , 王国维说 :“解脱之道存于出世 而不存于自杀。出世者 , 拒绝一切生活之欲者也。”②“解 脱”有两种途径 :“一存于观他人之苦痛 , 一存于觉自己之 苦痛。”②他认为惜春、紫鹃的解脱属于第一种途径 , 而宝 玉的解脱则属于第二种途径。他还特别指出《红楼梦》所 写的众多人物为情所苦难 , 有的因经不住这种痛苦的折磨 而自杀 , 如金钏堕井 , 司棋触墙 , 尤三姐、潘又安自刎等 , 都不是解脱。因为这些人之所以自杀 , 并非看破了生活的 本质 , 而恰恰是“求偿其欲而不可得者也”②。可见 , 王国 维的解脱之道正是叔本华弃绝生存意志以求解脱的翻版。 其实叔本华弃绝一切生存意志 , 把否定爱情与生命当 作伦理的最高理想与艺术的最高境界与曹雪芹创作《红楼 梦》的本意并不相合。王国维因为深受其影响 , 在评论 《红楼梦》时就难免走入自相矛盾的死胡同中去。王国维把 惜春、紫鹃的出家作为天才者的解脱缺乏说服力。在大观 园中 , 惜春难说有才 , 更不用说是天才了。惜春出家实源 于胆小怕事 , 枯守青灯实为免祸 ; 紫鹃出家源于与黛玉虽 为主仆 , 却情同姐妹 , 紫鹃出家一为报恩 , 二为愤怨 : 愤 大观园处处制肘宝黛爱情 , 怨宝玉有负黛玉一片痴情 , 于 是“把一片酸热之心 , 一时冰冷下来”, 可以说黛玉的喜怒 哀乐就是她的喜怒哀乐 , 她同样也经历了黛玉风雨飘摇的 心境。此番心境出家与宝玉如出一辙 , 何谓天才之解脱 ? 与叔本华以种族灭绝为人类根本解脱相似 , 王国维在 《红楼梦评论 ·红楼梦之伦理学上之价值》一章中进而指 出 , 之所以有人降生 , 是因为我们“鼻祖之误谬”② , 作为 鼻祖的子孙 , “苟有一人焉 , 未入解脱之域 , 则鼻祖之罪 , 终无时而赎 , 而一时之误谬 , 反覆至数千万年而未有已 也”②。照王国维看来 , 宝玉出家的价值就在于“知祖父之 误谬 , 而不忍反复之以重其罪”② , 以出家为僧 , 不参与种 族繁衍的方式斩断延续这种罪孽的源头 , 以达到根本的 解脱。 但是 , 如果我们根据王国维的观点来考察宝玉出家就 会发现 , 这一做法并未达到人生的彻底解脱。一方面 , 他 的出家并不能让其祖辈解脱 , 因为他的祖辈还有其它的香 火延续 ; 另一方面 , 宝玉自己也难赎其罪。因为在宝玉出 家之前 , 宝钗已经孕育了一个小生命。这般的“反复”令 宝玉之罪实为难赎。   三、《红楼梦评论》与“第三种悲剧”说 王国维深受叔本华悲剧思想的影响。他在《红楼梦评 论》中对三种悲剧类型的划分和表述均来源于叔本华的哲 学和美学理论 , 而且基本是从叔本华的理论中照搬过来的。 对人生悲剧的构成 , 王国维认为有三种 : 一是悲剧的主人 翁 , 所蒙受的种种苦难是由极恶的人所造成的 ; 二是由某 种机遇或命运所造成 ; 三是由于巨大主角所处的位置、关 系而不得不然地构成悲剧的结局。前两种悲剧是偶然的 , 较为罕见的。因为在人的一生中 , 不是每个人都会碰到如 蛇蝎的恶人 ; 也不一定都遇到突然的变故 , 这两种悲剧不 足以解释人生悲剧的必然性和普遍性。第三种悲剧 ,“但由 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 , 逼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 , 交施之 , 而交受之。各加以力 , 而各不任其咎”②。是在人 日常生活相互制约之中而构成的悲剧 , 这种悲剧随时随地 有可能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 也随时会加诸人。他说 : “但在 第三种 , 则见此非常之势力 , 足以破坏人生之福祗者 , 无 时而不可坠于吾前。且此等惨酷之行 , 不但时时可受诸己 , 而或可以加诸人。躬丁其酷 , 而无不平之可鸣 , 此可谓天 下之至惨也。”② 据此 , 王国维在具体分析《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时 , 沿用叔本华的“第三种悲剧”说。他认为 , 《红楼梦》中 “金玉以之合 , 木石以之离 , 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 故 , 行于其间哉 ? 不过通常之道德 , 通常之人情 , 通常之 境遇为之而已”②。《红楼梦》中不仅每个人物都可能遭遇 这种悲剧 , 甚至每个人物都可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参与制 造这种悲剧。正是基于这一点 , 王国维一方面认为《红楼 梦》是第三种悲剧 , 是“彻头彻尾之悲剧”② ; 一方面也没 有指责宝黛爱情悲剧的制造者贾母、王夫人、凤姐一干人 , 反而认为他们也是按照通常之道德、人情、境遇来为人处 世的。这说明王国维已经清楚地看到当时的社会关系和伦 理观念。正如佛雏所说的 :“正是肯定了这个封建道德的一 般‘价值’, 他才有可能超乎这个普通道德之上而把悲剧之 因转到宝、黛本人身上去 , 转到宝玉那块‘衔玉而生’的 ‘玉’, 即‘原罪’, 也即生存本身上去。”③ 与此相适应 , 王国维把宝玉的解脱视为“壮美的”, 也 是源于叔本华的“悲剧精神在于引向退让”的说法。叔本 华曾引用吠陀教《邬波尼煞昙》中的一句话说 :“一切无生 之物总起来就是我 , 在我之外任何其他东西都是不存在 的”① , 认为“超然于本人的个体之上 , 就是壮美感”①。他 还引用《王子复仇记》中哈姆雷特的挚友霍内觉的一段话 来说明“壮美性格”是指“纯粹客观地观察世人 , 而不是 按这些人对他的意志有什么可能的来看他们”①。王国维以 此来解读《红楼梦》, 其结果就是宝玉以出家作为解脱的方 06 式正好符合这一“退让”精神的“壮美性格”。 然而王国维运用叔本华的这套“第三种悲剧”说和 “壮美”理论分析《红楼梦》同样也有其自相矛盾之处。譬 如他引了“宝黛最后之相见”一节当作《红楼梦》中最壮 美的一幕 , 但我们认为这样的壮美并不是以意志的消失 , 即叔本华所谓的“退让”为前提的。黛玉用死来执着地显 示着自己的意志 , 根本算不上达到了王国维所谓“自犯罪 , 自加罚 , 自忏悔 , 自解脱”的目的。所以无论从叔本华的 悲剧理论 , 还是从王国维以生命意志的消失为最终解脱的 理论来看 , 黛玉都不能说有“悲剧精神”。这样的结论与王 国维对黛玉在情感上的认同明显是相悖的。因为谁也无法 否定黛玉之死是一种以义无反顾、虽死不悔为表征的悲剧 , 谁也无法否定黛玉骨子里傲岸不屈的悲剧性格。宝黛悲剧 的实质也正是在于他们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那个蛇蝎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为 维护自身合理性的牺牲品 , 因为这个制度不能容忍这样以 “知己”相称、认为爱情高于一切的反叛者的存在。 综上所述 , 王国维借以解读《红楼梦》的观念都来自 叔本华 , 只不过对叔本华的体系有意无意地进行了选择和 变形。他在《红楼梦评论》中虽然有精辟的见地 , 但是因 为《红楼梦》一书的精神价值并不完全符合叔本华的哲学 , 把这样一部中国的小说完全套入德国哲学家的学说模式之 中 , 难免会显得牵强附会。 注释 : ①(德)叔本华著. 石冲白译.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M ]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1982. 556 , 427 , 486 , 352 , 545 , 452 , 453 , 538 , 350 , 355 , 353 , 289 , 287. ②王国维先生全集 ( 5) [ C ] . 台北 : 大通书局 , 1976. 1716 , 1718 , 1719 , 1732 , 1731 , 1730 , 1726 , 17432 1744 , 1741 , 1729 , 1737 , 1736 , 1738. ③佛雏. 王国维诗学研究 [ M ]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99. 73.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n Wang Guo2wei by the Philosophy of Schopenhauer from Comments on A Dream of t he Red Ma nsions H UA N G Yi2l an , GA O Fen g (College of Humanity , Zhejiang University , Hangzhou Zhejiang 310028 , China) Abstract : The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of Wang Guo2wei are deeply effected by Schopenhauer1 The irrational view of pessi2 mism makes the core of SchopenhauerÄs ethics and aesthetics1 It also becomes the stand point of Comments on A D ream of the Red M ansions1 But it is self2contradictory for Wang Guo2wei to commentate A D ream of the Red M ansions by using Schopen2 hauerÄs theory of“original sin2f reedom”and“the third t ragic”1 Key words : comments on A D ream of the Red M ansions ; Schopenhauer ; Wang Guo2wei ; affection 16
本文档为【从_红楼梦评论_看叔本华哲学对王国维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26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5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10-18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