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十大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国内十大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举报
开通vip

国内十大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国内十大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最近,在上海市委提出的“十五”规划建议中,突出强调上海“十五”’时期的发展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这一思路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从上海发展的历程看,这是上海继“八五”计划期间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九五”计划期间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在取得显著成绩后所确立的一个更高层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它将全面增强上海作为经济发展龙头的地位,并为上海真正成为具有世界的大都市打下深厚的基础。  一、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背景 上海作为全国的上海,其发展规划不仅要针对上海的经济实际发展状...

国内十大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国内十大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最近,在上海市委提出的“十五”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建议中,突出强调上海“十五”’时期的发展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这一思路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从上海发展的历程看,这是上海继“八五”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期间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九五”计划期间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在取得显著成绩后所确立的一个更高层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它将全面增强上海作为经济发展龙头的地位,并为上海真正成为具有世界的大都市打下深厚的基础。  一、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背景 上海作为全国的上海,其发展规划不仅要针对上海的经济实际发展状况,而且必须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向和内在要求。从这一角度观察,我们看到,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态势发生深刻变化条件下的重要应对战略,同时也是上海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趋势。 (一)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是增强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实力的内在要求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主要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幼稚期,加上我国原先的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层次较低,更因为在经济发展初期各地区以本地的社会经济繁荣为目的而进行自我扩张的发展模式,经济能量、产业结构比较分散、国民经济整体的化协作联系被割裂,各经济部门间的协调性差,产业的规模化和集中度存在缺陷,资源有效利用遭受阻碍,巨大的经济发展潜能被压抑。这些缺陷导致我国国民经济目前的主要特征是:发展速度不慢,经济总量不小,但经济质量不高,综合竞争力较弱。因此,如何有效调整产业、产品和结构,对我国现有经济能力进行全面整合,努力在目前已经具有的经济总量基础上增强国民经济质量,从而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在全球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就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 在以上探索过程中,以提高我国大都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核心,来构建有机的区域性、全国性的经济协调和运作体系,强化国民经济的化协作程度,从而带动周边地区或更大区域,乃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回经济增长质量、增强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思路,正越来越被接受和实施。我国的大都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正在成为地区、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辐射点,及重要的产业联系与分工协作架构的组织者。 (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是在全球化条件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战略性举措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出现新的格局。其特征是: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世界各国市场全方位开放,资源利用和全产体系愈益全球化配置。导致强国的竞争优势全面凸现,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获取更大利益,而弱势竞争力国家则陷入困境之中。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国民经济综自竞争力已成为在世界市场中取胜的重要法宝。适应这一国际大趋势及国内经济发展要求,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也从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以经济增长为基础,强调社会经济全面进步,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以有效应对我国即将加入WTO、进一步扩大开放后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一发展战略在我国“十五”计划建议中得到突出的体现。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础薄弱,水平较低。但中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整体上已成为世界舞台上的经济大国,但还远远不是经济强国,我们在人均水平方面还是很落后。进入世界竞争市场,我们将面对着强劲的竞争对手。如何取胜的重要策略是扬长避短,发挥我们的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实力,以整体力量迎接挑战。因此,我国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十分强调提高综合国力和综合竞争力。是有深刻背景的。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则是增强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健。 (三)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上海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为中国的特大型城市,也作为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一上海来说,如何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世界经济舞台中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是上海经济在新世纪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比较国内外城市经济的发展特点、城市经济功能的作用机制、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充分吸收国内外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加快上海经济发展,提高上海的综合竞争力,具有深刻的意义。 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中心、三个龙头”,特别是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环境中,上海经济所面对的问题十分艰巨。回顾上海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需要提高和完善的方面。上海在九十年代主要实施了快速的经济外延扩张,使得上海经济取得全面的长足进步,城市功能和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但问题在于这种发展还高限在比较浅显的层次,各种经济能量的增长还没有形成种强大的合力,形成为强劲的综合竞争力,使得上海经济的能力还没有在世界市场、甚至在国内市场中真正表现出来。上海经济存在着看看不错,用用可以,但在国内外市场中真刀真枪地进行竞争就暴露出很多弱点的状况。经过“八五”和“九五”时期上海经济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海正从外延的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转向深刻的似内涵增强为主的发展模式:有所为,有所不为,调整结构,招强实力,形成合力,提高综合竞争力、真正推动上海在更加开放的国内外市场中崭露头角,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涵及中国特色 (一)关于竞争力的一般阐述 竞争力的概念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含义,竞争力内涵在本质上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要求而不断发展、修正、完善的过程。今天我们强调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是有深刻的现实背景和明确目的的。因此,在提高综合竞争力的过程中,既要吸取国内外关于竞争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般理论贡献,更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有针对性、有效的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竞争力的概念主要有以下的大致归类: (1)市场性竞争力优势理论。在以实物生产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市场中的主要竞争是产品竞争。因此,早期的竞争力的焦点集中在这一方面,其代表者是亚当.斯密基于资源禀赋而建立起来的绝对成本优势与李嘉图的相对成本优势,及其马歇尔的集聚优势理论。在这些理论分析中,以市场竞争竞争是相同产品的竞争为依据,提出产品成本是竞争占优的决定性因素。时至今许,这一理论观点仍是建立市场竞争力优势的主要基础。当然,斯密和李嘉图的成本优势主要是基于资源禀赋,因此导致了认为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是否占有和控制世界上的资源产地,是否具有生产上的高效率技术和组织方式等。在这方面,马歇尔认为当企业集聚时,由于大量生产要素的集聚所产生的相互间积极影响,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竞争力。但今天的成本优势被认为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综合结果:如创新能力、管理水平、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因素、人力资源素质等。但在同类型产品的竞争中,成本高低仍是一个综合性的竞争力优势表现。 (2)体制性竞争力优势理论。在资源禀赋意义逐渐下降的情况下,竞争力优势的转向更深层的体制性层面,它们主要是以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观点为代表。认为竞争力是指一国的企业或企业家在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他们国内和国外的竞争者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与劳务的能力,或认为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这些观点主要是从市场竞争的基本体制性因素――国际化、政府管理、体制、公共设施、企业管理、技术、国民素质、服务水平等进行综合评判。 (3)其他有特色的竞争力优势理论。以熊彼特理论为基础的技术创新理论,认为竞争力优势主要是以技术及组织的不断创新为依托;以波特为代表的系统准竞争力优势理论,认为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更在于国内各方面经济资源和要素分工协作的体系化;以道格拉斯.诺思为代表的制度创新竞争力优势理论,认为竞争力在于通过制度创新营造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潜能发挥的环境,强调竞争力优势是制度安排的产物。 上述各种关于竞争力优势的理论和阐述,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发展演变的印记,不过它们从各个方面丰富了竞争力优势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城市竞争力的内涵 以上关于竞争力优势的各种理论主要是针对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而展开的,虽然对城市竞争力有所启迪,但是不能照搬。我们认为城市综合竞争力优势与国家竞争力优势既类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并且,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中国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又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比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究竟研究和比较什么?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什么含义?我们认为研究比较城市综合竞争力主要是比较城市经济功能的强弱。 竞争力是针对市场经济环境而言的,竟争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从市场微观角度观察,众多的现实生产者和潜在生产者都正在、或试图通过利用更多的、或更有质量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未谋取利润。竞争在现象上表现为产品和价格竞争,实质上是争夺资源的竞争。如在知识经济,作为科技能力载体的各类人才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因此对人才的争夺就成为这一发展阶段中竞争的重要。现代市场竞争的内涵是对最有价值的生产要素的争夺,只有在配置、利用生产要素方面占有优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类似的观点还有:认为城市竞争力是不同城市竞争者之间竞争相同资源的能力;认为城市竞争力就是比竞争对手生产更多财富的能力。但要生产财富,首先必须占有资源和要素,并且占有更多的优势要素和资源,才能在市场上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它们总的看法是认为城市综合竞争力优势与配置、占有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能力成正比。这一观点对提高城市综合竞争 但以上述观点来概括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不全面的。再深层分析,城市经济占有、配置、利用生产要素和资源主要靠什么?我们认为是凭借着城市经济实力、凭借城市经济所具有的高效配置、利用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能力,从而获取一种市场权利。因此,就城市经济来说,竞争力就体现为市场化占有、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权利的大小。竞争力弱,市场化配置资源要素的权利就小;竞争力强,市场化配置资源要素的权利就大。同样,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权利大。也反映了竞争力的优势。 (三)集聚和扩散功能: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本质体现 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权利是由城市经济实力为基础的集聚功能产生的。 什么是集聚?按照这一词的提倡者、哈佛教授波特的定义,集聚(Cluster)是指在地理上一些相互关联的公司、化的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相关的机构,如学校、协会、研究所、贸易公司、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机构等在某一地域、某一产业的集中,他们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的一种状况。 产生集聚的主要因素在于:一些企业在价值链上具有上下游的关系;企业间的横向联系十分密切;企业与其他机构、如高校、科研机构的紧密联系;政府在集聚中的作用发挥。 彼特认为集聚状况对经济发展产生良好的功能;首先,可更经济地获得化的投入要素和人力;其次,可更低成本地获取相关信息;第三,增强企业间的互补性;第四,低成本地获取公共产品;第五,提供更有效的激励。 而对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的城市来说,其特征在于以城市的优势环境和条件(服务能力、基础设施、信息交换、运输等)吸引着众多企业和机构及社会经济各部门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集聚,从而更突出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的集聚效应。同时,由于大量企业、机构的集聚,进而对各种资源要素产生着强大的吸引力,增强集聚能力。 从实际情况看,城市的集聚功能已表现的相当明显,尽管各城市在这方面的能力有大小之分: 第一,城市成为重要的资源转换中心。通过城市庞大的生产体系加工着资源、原材料及知识和信息,转换成各种产品。货物和信息知识产品。 第二,城市成为价值增值中心。在资源要素的转换过程中,城市创造出新价值,成为利润中心。 第三,城市成为物资集散和流转中心。资源要素的转换促进着城市必须运作资源要素、原材料的输入和产品货物的输出,成为实物分配的枢纽。 第四,城市成为资金配置中心。一方面,城市的生产体系对资金产生强大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实物流转和分配,同时进行着资金流转和分配。 第五,城市成为信息交换处理中心。由于重要的经济活动基本上在城市进行,因此,各种信息主要在城市产生、交换,然后进行扩散。 第六,城市成为人才集聚中心。城市的生产体系运作需要大量人才,同时,大量人才也被城市的活力和发挥环境所吸引。 第七,城市成为经济增长中心。综合以上各种活动,城市成大了主要的经济活动中心,成为了经济中心,也成为了经济增长中心。 但城市的功能仅仅在于集聚吗?我们认为,城市经济的集聚是为了进行扩散。如果仅仅为集聚而集聚,没有扩散,这种集聚是无法持续的。而且从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分析,集聚是手段,扩散是目的,集聚是为了扩散,而扩散则进一步增强集聚能力。 城市的扩散功能主要在于: 第一,扩张城市的市场性占有、配置和利用资源要素权利的作用范围。 第二,构筑更大空间的经济协作体系。 第三,扩散城市的优势能力,如技术、资金、管理、观念、加工体系等,提高和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从而更确立城市对周边地区的主导性作用,及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城市经济的集聚概念就是充分利用、吸纳城市本身、周边地区及国内外的各种资源要素和积极因素,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而扩散就是利用城市经济在各方面的优势,把这种优势有系统地渗入周边地区及更大区域,从而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并在这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因此,中国城市经济的主要功能在于集聚与扩散,而城市综合竞争力优势则集中反映为聚集和扩散能力的强弱。 (四)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特色 由于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还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随着中国化的迅猛推进,城市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中国区域辽阔,地区经济间差别比较明显,同时农业相对落后,人口占全国总人口70%以上。因此,提升城市经济的现代化程度,发挥城市经济的功能,把城市经济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及地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排头兵和扩散源,。是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战略性任务,也是被世界经济发展所证明的重要途径。 发展城市经济、提高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之所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有我国城市经济的特点决定的。我国城市经济的特点在于: (1)社会经济的现代化水平领先。城市经济在发展水平、基础实施、思想观念、人力资本、文化等因素和环境方面远远超越农村水平,是带动、拉升落后地区与农业经济,把落后地区和农业经济纳入现代化发展轨道,并通过城市经济发展来转移和吸纳农村劳动力的的重要经济力量。而我国中心城市的率先现代化更对全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2)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城市经济是缩小我国地区间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在短期内大幅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非常困难。但相对容易做到的是在各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方面大幅缩小差距,从而在不均衡发展的中国区域经济中布下发展相对均衡的辐射点―一城市经济。依托城市经济的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和区域的现代化发展,这是促进中国社会经济整体快速、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 (3)、城市经济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拉升和带动周边地区,更在于树立发展典范,灌输现代观念,对周边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方向和刺激。并且,通过市场、资金、文化、教育等经济发展基本因素的建设和推进,为周边地区的长期发展培育基础。 但必须强调的是,由中国城市经济的定位所决定,城市经济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市场中的竞争者,而更是区域经济活动及经济发展的组织者。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目的不是打垮国内其他的城市竞争对手,而是以其强劲的综合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去吸引各种经济资源,吸引其他的中小城市和广大周边地区,构筑有效的经济协作体系,实现一种竞争协作,并且主要以协作为主。但这种协作体系的建立不是行政方式的,而是市场内涵的。是因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吸引使得各种资源和竞争对手的主动融合。而一般的情况是,如果竞争对手处于同一层次上,那么融合是很难实现的。我们所要避免的是主要以竞争者为目的的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那么非常可能导致一种城市间的恶性竞争,破坏国民经济的整体协调性要求,同时无效耗费大量的经济能量。在研究城市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和正确把握这一问题。 三、比较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其指标体系 综上所述,如何加快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城市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科学、深入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努力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功能发挥提出较为完整、清晰的思路和理论。 (一)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比较指标设置 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比较当然要求全面。但由于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的关键是城市经济的集聚和扩散功能的比较,加上我们初次进行这方面的分析研究,因此,我们对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的指标体系的设置主要从集聚和扩散功能比较上着手,并把城市综合竞争力划分为总量、质量和流量三个一级指标,来基本涵盖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丰富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和各具体分类指标。 (1)总量指标主要突出体现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实际产出能力及发展状况。总量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城市经济发挥集聚和扩散功能的基础。如果缺乏总量支撑,那么质量再高,其综合竞争力也就受到阻碍,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质量指标深刻反映城市经济的发展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健康”状况,并且质量是决定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弱和集聚和扩散功能的主要因素。同样,如果总量浪大,但缺乏质量。就犹如是一个虚胖的巨人,无法进行有效竞争,无法发挥集聚和扩散功能。 (3)流量指标体现出城市经济集聚和扩散功能的发挥程度,通过指标比较可具体反映各城市在GDP流量规模、资本、技术、人力资源、对外开放、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集聚和扩散能力。流量是总量和质量的综合体现,只有总量和质量的相互协调,整体水平高,才能真正提高流量规模。 在以上三个一级指标下分列14个二级指标和79个三级指标。其中的二级和三级指标在今后研究深入的基础上将不断充实、修改和完善。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还将设计专门的指标体系进行城市综合竞争力方面的专项比较分析。 根据我国城市目前的实际发展状况,我们对三个一级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具体为:总量指标占30%,质量指标和流量指标各占35%。因我们考虑到在目前阶段,总量还是决定城市综合竞争力优势的重要因素,虽然质量和流量更能在本质上反映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能量和发展趋势。 比较分析指标体系的简要说明如下。 AI总量指标 BI经济实力: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指标的分析比较,反映该城市目前府达到的发展状况和实际水平。 B2金融实力:通过居民储畜存款、银行贷款余额、保险金额等指标,反映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及资金融通实力。金融实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力利器,缺乏这一手段,城市的聚集和扩散功能将无法发挥,特别是城市的扩散功能,它是以资金、技术和产品为主要手段的。 B3科技实力:以研究和发展投入金额、专利申请数、拥有科技人员数等指标,评价该城市在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和基础。  B4政府实力:由于数据收集因素,只设置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指标,反映政府对的一种主动性促进能量。 A2质量指标 B5发展水平:主要通过对GDP、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从动态角度考察该城市的长期发展水平及能力。 B6产业结构:主要对三次产业比重的比较,评价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 B7经济效益:通过对综合生产率、投资效果系数的比较,评价该城市的经济效率水平。这是质量指标比较中的核心项目,也是决定城市集聚和扩散功能债主要因素。 B8城市服务设施: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的比较,反映城市的化服务水平。 B9社会环境:从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空气质量等指标,比较各城市的环境状况。 A3流量指标 B10 GDP流量:由于数据收集,目前无法进行这方面的比较。 B11 人口流量:原主要比较人力资源的流量状况,如吸引人员数等,由于数据收集困难,现仅进行方面的流量状况,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吸引力和集聚能力。  B12资金流量。由于各城市情况不一,一些指标如外汇交易量、股票交易量等无法比较, 因此目前主要对吸引外资及变动状况的比较,反映城市在这方面的集聚能力。 B13实物流量i通过对货物运输、客运、集装箱运输能力的比较,评价城市在这方面的集散能力。 B14信息流量:原设计了举办大型国内外展览会、举办国际性重要会议等指标,由于数据缺乏,现仅为较狭义的信息流量方商的比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信息产品生产和信息化水平。 在数据处理方面,我们以上海1995年的各类数据为100,然后以此为基数,分别各城市1999年三类指标的相关数据(在这过程中,依据各数据的实际意义,分别赋予正负值),再乘以权重,得各城市的三类指标分值,乘以权重加总,得城市各二类指标的分值。二类指标加总,乘权重,得各一类指标的分值。对一类指标的分值进行加总,最后得出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分值 (二)综合竞争力比较中的城市选择 在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中的城市选择我们有这么几个标准:一,从城市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角度考虑,选择一些其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国内领先的城市;二,从地域角度考虑,由于明显的地区发展差别,因此不同地区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城市,以便通过比较能够得出有益的启示:三,从改革开放和发展角度而言,选择一些相对超前和滞后的城市,通过比较也能发现差距所在。 最后,我们选择如下十个城市进行比较研究,它们是: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代表中国的特大型城市及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领先城市);天津、武汉、苏洲、哈尔滨(代表具有社会发展较高水平和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不同区域的城市);重庆、西安(代表具有明显西部特色的大城市)。 (三)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比较目的 在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增强我国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各地纷纷提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强烈氛围中,通过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研究及各城市间综合竞争力的比较分析,能够勾勒出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支撑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框架结构,及目前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状况、水平和特点。同时,通过比较,能够发现各城市在综合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和缺陷,有助于发挥更大优势,修正缺陷,增强综合竞争力。也有助于各城市间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共同提高,我们的目的是提高中国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而提高中国的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们是初次尝试通过比较分析的来研究城市综合竞争力问题,因此在研究比较方法、、体系、手段及指标体系设置方面,存在着不足和缺陷。虽然我们的比较分析是以一种、认真态度进行的研究,但其比较分析的结果仅供。  四、国内若干大城市的比较结果及评价 (一)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的总体排序和分析评价 按照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指标体系,通过对十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各项指标数据的模型处理和比较,各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排序为: 通过对各城市指标数据的综合比较,对各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总体评价如下: (1)目前中国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城市主要是上海、深圳、北京和广州四大城市。这四个城市中三个是中国的特大型城市,这些城市主要特点是经济总量大,经济质量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股会环境等方面指标在国内领先。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中型城市,具有较前三大城市基本上不相上下、甚至更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潜力。只是深圳由于客观地理原因在一些总量指标方面具有较大差距,制约了深圳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经济的集聚和扩散功能进一步发挥。 (2)城市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城市其社会经济体系、结构比较协调、完整,特别是在总量、质量和流量指标方面均能获得较高的分值,没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加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几乎在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方面均位居前列,所以在综合竞争力总体排序和评价中理所当然地名次靠前。这也充分说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要求城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在总量、质量和流量方面必须均衡协调,互相促进,整体提高。 (3)在分析比较中,我们感到其他城市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同样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特别加武汉、苏州、天津、西安等城市,在某些指标方面有着突出的竞争优势。但总的来说,这些城市在竞争力的综合性、特别是在总量、质量和流量的协调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不足,即在某些社会经济领域及指标上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城市的社会经济整体协调性还不是十分成熟和完善。不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那样,社会经济各个部门和领域都相对发达,并且互相之间协调性好,从而产生较强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4)通过分析比较,一些西部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明显落后于特大型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发展指标上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和不足,从而导致其城市综合竞争力也相对较弱。虽然总体上这些城市通过改革开放发展比较迅速,但某些指标反映出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遭遇较大的困难。如重庆,1999年其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85.85%。重庆的第三产业这么发达吗?经过分析我们发现,1999年重庆的GDP比1998年增加了50亿元左右,但由于1999年重庆第一产业的增长出现负数,而第二产业增长缓慢,1999年仅增加了几个亿,因此重庆当年的GDP增长主要靠第三产业。这是一种无奈的第三产业的高贡献率,其背后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停滞。 (二)对城市综合竞争力各分类指标比较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比较分析,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序前茅的城市在一级和二级指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1)总量指标方面的排序和分析评价 在总量指标的二级指标中,上海在经济实力和政府实力方面排名第一,在实力方面排序第二,科技实力则排序第五。从三级指标来看,上海在GDP总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保险保费总额、财政收入方面名列第一,但在科技实力方面指标明显不突出,如每10万人专利申请数、拥有科技人员数均位居第五。 北京则在金融实力和科技实力方面排名第一,在经济实力和政府实力方面排序第二。在三级指标方面,北京在国内投资率、居民储蓄存款、研究与发展投入金额、技术市场成交额方面领先。 深圳在科技实力上排名第二,在经济实力、金融实力和政府实力方面均排名第四。三级指标方面,深圳在人均GDP指标上领先,特别是在科技实力上,在专利申请数、拥有科技人员数、人均事业费支出方面遥遥领先。 广州在经济实力、金融实力、政府实力方面均排名第三,科技实力排名第四。在三级指标方面,广州均处于3―4位名次,既不领先,也不落后,处于中上游水平。 其他城市在总量方面均不突出。在三级指标方面武汉和西安在每万人在校生数方面排名分列第一、第二。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各城市间的总量水平差距很大,如上海的GDP总量是排名第二位北京的将近一倍,是排名最末的城市西安的6.57倍。 (2)质量指标方面的排序和分析评价 在质量指标的二级分类指标中,上海在城市服务设施方面排名第一,经济效益排名第二,产业结构排序第三,发展水平排名第四,社会环境排序第六。从三级指标来看,上海在综合生产率、供水、供电总量、平均预期寿命、废水排放达标率方面位居第一。同时,在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第二产业处于结构转换、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的情况下,上海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在十城市中排序最低,这反映了上海城市经济正从传统计划经济的工业加工型城市转向科技、服务和贸易型城市。 但我们也看到,上海在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投资效果系数、人均公共绿地、空气质量等指标上排名靠后。 而深圳在产业结构、社会环境上排名第一,发展水平、城市服务设施排序第二,经济效益排名第三。在三级指标方面,深圳在GDP十年平均增长率、科技成果数量、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交运、仓储、邮电通讯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空气质量指标方面领先,特别是在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上非常突出。但深圳在第三产业发展、医疗卫生指标方面名次靠后。 广州在社会环境、产业结构方面名列第二,在城市服务设施排名第三,经济效益名列第五,发展水平排序第六、从具体指标分析,广州在社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千八医护人员数方面名列第一,但在空气质量指标上排序最低。 北京在发展水平和社会环境项目上排名第三,城市服务设施名列第四,产业结构排序第五,经济效益位居第七。在三级指标方面,北京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万人拥有床位数上排名第一。同时北京在供电总量、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等指标的得分也不错。但在失业率、投资效果系数方面较差,而北京的GDP十年平均增长率指标更居末尾。 其他城市在质量方面比较突出的指标是:哈尔滨的失业率最低,空气质量指标排名第二;武汉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指标排序第一;苏州的投资效果系数名列第一;西安在研究与发展投资资金占GDP比重上领先。 (3)流量指标方面的排序和分析评价 在流量指标的二级分类指标中,上海在资金流量上位居第一,信息流量名列第二,人口流量排序第三,实物流量排名第五。从三级指标来看。上海在股票市场交易额、国外对本地直接投资总额、国外对本地直接投资增长率、年货物运输量、年集装箱运输量、转口贸易量等指标方面遥遥领先,但在年客运量指标上明显落后,排序第九。 深圳在信息流量方面排名第一,实物流量和资金流量均名列第二,人口流量位居第四。在具体项目方面,深圳在人均邮电业务量上明显领先,体现出深圳社会经济的现代化水平,并在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拥有计算机数、进出口总额、股票市场交易额等方面位居前列,但国外对当地的直接投资总量还显偏小。 广州在实物流量方面高居第一,人口流量名列第二,资金流量排序第三,信息流量名列第五。广州在流量指标方面比较突出的项目是;进出口总额、境外旅游者人数方面领先,在国外对当地的直接投资总额、国外投资增长率、年客运量、年集装箱量、移动电话普及率指标方面也位居前列。 北京在人口流量方面排序第一,实物流量名列第三,信息流量上排名第四,资金流量方面居于第八。北京突出的指标是:进出口贸易总额、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收入、住宅电话普及率方面超前;但国外对本地直接投资增长率方面明显下滑,回落幅度较大,这一仅重较大的指标落后使得北京在资金流量方面名次靠后。 其他城市突出的指标表现如下:重庆在年客运量方面大大领先,超过第二名广州一倍多,这也反映出重庆作为人口大都市的特点;同时重庆在图书出版量指标上也明显领先。苏州的经济外向度也比较高,其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指标排序第二。 另一个重要的现象是,邮电业务总量和进出口总额指标明显表现出城市的发达程度。在人均邮电业务量指标方面,深圳、广州、上海、北京位居前四位,而重庆、西安这些西部城市排名最后,它们之间的差距相当大,深圳的人均邮电业务量将近重庆的61倍。在进出口总额方面,北京、广州、深圳、上海分列前四位,而重庆、西安位居末尾,北京的进出口总额是重庆的57倍多,是西安的40倍多。 五、对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分析评价及对策建议 (一)对上海综合竞争力的分析 (1)通过比较,上海在十个比较城市中以176.01分名列综合竞争力排序第一。但从分数情况看;基本上与深圳的175.26分不相上下,仅比其高出0.75分,与北京相比也距离不大。从二级指标分析,上海的总量和流量指标排名第二,质量指标排名第三,而深圳质量指标排名第一,高出上海31.59分,流量指标位居第二,总量指标排序第三。深圳只是由于在总量指标上落后上海47.33分,在综合竞争力总体排序中排名第二。上海应该看到各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能量,要有强烈的危机感。 (2)由于加大了产业结构和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上海在经济效益、产业结构的相关指标方面得分较高,进步明显。同时上海在城市服务设施、实物流量、信息化程度等指标方面也比较领先,这些因素将进一步扩张上海的综合竞争力优势。 (3)上海经济目前在总量上比较强,但应该看到在质量方面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在科技实力(专利申请数、拥有科技人员数等)方面。深圳的每10万人专利申请数是上海的2倍多,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也是上海的2倍多。而上海在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方面近年来逐步下降。同时上海在社会环境方面(主要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居住面积、空气质量等指标)也有差距。 (4)通过总体分析,对上海在国内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的评价是:总量方面:经济基础扎实,总体实力强劲;质量方面:效益水平较高,科技实力相对不足;流量方面;资金融通领先,集散功能增强。也即总量强劲、质量不错、流量扩张。 (二)提高上海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努力提高总量实力。 总量实力是上海综合竞争力优势的重要因素,也是上海发挥集聚和扩散功能的支撑点。因此,必须牢牢遵循发展这一硬道理,力保上海经济发展有一个长期的较快增长速度,进一步提升上海经济在国内外的力和综合竞争力。 (2)加快提高质量水平。 质量是上海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关键因素,也是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目前所存在的主要不足。具体分析,上海在硬质量方面还是不错的,加综合生产率水平。但上海在软质量方面,如科技创新能力、科技人员数量、社会环境等方面有缺陷。因此,首先必须大大加强上海的科技实力,具体措施是加快吸引国内外各类科技人员;推动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力量加快向经济发展主战场的转移;进一步制度创新,提高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意识,营造促进各类科技创新的激励环境。同时,进一步努力改善上海的社会环境指标。 (3)进一步提高流量规模。 从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角度分析,流量规模在实质上、也在内容上扩张城市的集聚和扩散功能。上海在过去不太注意流量指标,但近年来上海在这方面增长显著,特别是集装箱运输量。上海必须进一步提高流量规模。主要在提高实物流量、吸引国内外资金流量、吸引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员流量、吸引国内外旅游流量方面进行努力。 (4)加强上海社会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来说,关键在于综合性,即取决于总量、质量和流量方面、取决于社会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融合。各单项指标的突进,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作用不大,是事半功倍的效用。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社会经济整体的协调、协作,整体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
本文档为【国内十大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633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03-22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