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记忆心理学论文

记忆心理学论文

举报
开通vip

记忆心理学论文记忆心理学你能回忆起你上初中三年级的经历吗?好好回想一下,你在那里学了很多东西,在你身上也发生了很多事情。也许你不能回想起你所经历或所学过的东西,甚至一点都不能够,这些记忆怎么了?它们永远消失了,还是这些记忆过的事物仍然保持在某个地方,只不过由于你未找到一个合适的情景将它们重现在脑海里,所以你不能够主动地把它们回忆出来?有些事情即使你想把它们忘记都做不到,而另外一些事情却无论你多么迫切地想回忆起来也不可能。如果你的初恋是一个令人伤心的结局,那么你对此事的记忆将从初中三年级开始一直伴随你很长一段日子,直到以后发生的事...

记忆心理学论文
记忆心理学你能回忆起你上初中三年级的经历吗?好好回想一下,你在那里学了很多东西,在你身上也发生了很多事情。也许你不能回想起你所经历或所学过的东西,甚至一点都不能够,这些记忆怎么了?它们永远消失了,还是这些记忆过的事物仍然保持在某个地方,只不过由于你未找到一个合适的情景将它们重现在脑海里,所以你不能够主动地把它们回忆出来?有些事情即使你想把它们忘记都做不到,而另外一些事情却无论你多么迫切地想回忆起来也不可能。如果你的初恋是一个令人伤心的结局,那么你对此事的记忆将从初中三年级开始一直伴随你很长一段日子,直到以后发生的事使得它们退到记忆的深处而变得模糊,为什么?这就是记忆。这也是我今天想要谈的话题。记忆对发挥理性的所有作用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帕斯卡首先我想对这篇论文的章节做一下简单介绍:(方便读者从整体上把握论文的中心)1、记忆的概念,分类和特征2、记忆的起源3、记忆的发展4、记忆的产生5、记忆法6、记忆的影响及注意事项下面我将对上述章节做详细的介绍:1,记忆的概念,分类和特征记忆的概念记忆(memory)是原先的刺激不复存在时所保持的有关刺激、事件、意象、观念等信息的心理机能,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信息进行的编码、储存和提取。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和行动过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个体的经验。例如,从前见过的人,现在不在面前,我们能想起他的姿态相貌,见到他时能认得出来,这就是记忆。不仅感知过的事物能保持于头脑中,思考过的问题、理论,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练习过的动作也都能保存于头脑中。在生活实践中见过、学过、做过的事情以及体验过的情绪,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经验而保持在我们的头脑中,在以后适当的时候回想得起,或当它们再度出现时能认得出来。这些都是记忆。记忆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都有这一特点。识记是记忆的开初阶段,是获得知识经验的记忆过程。识记具有选择性。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只有被个体注意才能被识记。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识记是信息的编码(encoding)。在编码时,人试图将当前经验同某一名称相联系。这一过程通常是自动而迅速的,因而未被意识到。进一步的编码过程是使新输入的信息同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巩固过程,也就是信息的储存(storage)。储存也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储存的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回忆和再认是恢复经验的过程,也就是信息的提取(retrieval),是指在需要的时候将编码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予以解码输出并通过反应表现出来的历程。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称为回忆(recall)。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的过程,称为再认(recognition)。回忆和再认过程不是原先识记材料的简单再现,而是经历重建和重整的过程。记忆是指对过去已感知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其印象仍保留在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能重现的心理过程。记忆过程的规律是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和遗忘。识记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编码、组织并储存在记忆系统;保持是指对学习过的事物在脑中保留一定时间;再认和回忆均是对记忆的信息提取的形式,再认是指当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仍能重新再现出来;遗忘是对已感知过的事物提取时失败。提取失败由多种因素造成,但记忆痕迹的自然衰退和干扰是造成遗忘的主要原因。回忆是指己识记保持的事物不出现在眼前时仍能回想起。根据信息加工理论,记忆分为三个阶段。1.在感觉记忆阶段,记忆容量大,按物理特性编码,感觉信息保持~2秒。2.被注意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阶段,短时记忆贮存量小,为7±2个组块,以言语听觉形式编码,兼有视觉和语义编码,信息存留时间在1分钟以内,反复重复的信息进入第三阶段。3.长时记忆阶段,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容量非常大,其编码以意义为主或联想组合进行贮存。记忆的特点易变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对知识、经验、事件、物品等的记忆并不是原封不动的。其中的一些内容、形式或形象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一些原有经验在新经验的不断充实中逐渐丰富、完善和更新不可见性  记忆是不可见与非直观的。只要人们不肯将记在脑中的内容转录,以说、写或其他方式复制出来,别人就无法得到它。不完全可靠性  记忆的易变性导致了回忆时的不完全可靠性。回忆起来的知识、经验、事件、物品的形象等,不能确保是首次识记时的原型,随着时间的顺延,其中的一些可能更完备;可能出现残缺;可能走形或变样;亦可能整体或局部扩大或缩小。瞬捷性  据研究,在50毫秒至半秒钟的时间里,人脑可以记住4个不同的数据。正常人的大脑可在一眨眼之间记住感兴趣的知识、经验、事件等。  人们所记住的内容,取用时也具有瞬捷性。人们还能于短瞬间去比照记住的信息,如此事与彼事、过去和现在等。无穷性每个正常人的记忆潜力都无穷大。达尼尔·达宁形象地描述说:“我们的记忆力活像套娃(一种农妇装束的玩偶,一般以木质制作,最外边的一个个头最大):卸下一个,里头还有一个。”记忆的分类根据内容分(一)形象记忆形象记忆就是把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你看到大街上跑的汽车,就会对汽车的形状有记忆。(二)逻辑记忆 逻辑记忆就是把概念、公式和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你对数学公式、物理定理的记忆。(三)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就是把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你对和好朋友外出游玩时的高兴心情的记忆就是情绪记忆。(四)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就是把做过的运动或者是动作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你对游泳、骑自行车的动作的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这四种记忆形式不是单独存在的,是相互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的不同分:(一)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一分钟以内的记忆。例如,你从朋友那里听来一个电话号码,马上根据记忆来拨号,过后就记不住了。另外,听课时边听边记笔记,也是依靠短时记忆。(二)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从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保持的记忆。与短时记忆相比,长时记忆的能量非常大。其实,长时记忆是对短时记忆反复加工的结果。也就是说,对短时记忆进行重复,短时记忆就会成长时记忆。比如,你来记information这个单词.你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去记会很费劲,而且还容易丢掉字母。要是把这个单词分成四个部分in、for、mation就好记了。这是短时记忆。你要想长期的记住它,就要反复进行短时记忆(即复习),才能把这个单词记住,不会忘长时记忆又可以分为程序记忆和陈述记忆两类。程序记忆(proceduralmemory)是对习得行为和技能的记忆,包括基本条件反射和各种习得的动作,如打字、拼图、打球时的动作等,这些记忆以动作来表达,也称之为动作记忆。陈述记(declarativememory)是对事实信息的记忆,包括各种特定的事实如姓名人脸、单词、日期和观点等。陈述记忆以单词和符号来表达,它又可分为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根据记忆是否被意识到分:可以把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在我们的头脑里保留着许多记忆,有些是我们意识得到的,有些则意识不到。意识到的记忆称为外显记忆。例如,我们能记忆儿时背过的“九九表”,记得今天早餐吃什么,记得去年植树节的活动。而无意识的记忆称为内隐记忆,即我们没有意识到但确实存在着的过去经验或记忆。例如,人们能熟练地打字,但是要求他们立刻正确地说出键盘上字母的位置,许多人往往做不到,这说明他们有字母位置的内隐记忆。除此,记忆还可以分为视觉记忆型、听觉记忆型、嗅觉记忆型、味觉记忆型、肤觉记忆型和混合记忆型。①、视觉记忆型是指视觉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记忆类型。视觉记忆中,主要是根据形状印象和颜色印象记忆的。②、听觉记忆型是指听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③、嗅觉记忆型是指嗅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嗅觉记忆是常人都具备的一种记忆。④、味觉记忆型是指味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味记忆也是常人都具备的一种记忆。⑤、肤觉记忆型是指肤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⑥、混合记忆型是指两种以上(包括两种)感知器官在记忆过程中同时起主导作用的记忆类型。2,记忆的起源3,文艺复兴前很少有学者研究记忆。但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很重视记忆能力。人们创造了各种专司记忆的神灵。有古埃及的学习,记忆和智慧之神(公元前4000-前3000),古希腊的记忆女神(公元前1000)以及罗马的学习,记忆和智慧女神(公元前1000)。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帕蒙尼德认为,人的记忆是由明暗(或冷热)两种物质构成的混合体,只要混合体没有受到干扰,记忆就是完整的,一旦混合体发生变化就会出现遗忘现象。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迪奥泽尼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记忆是由使体内空气保持均匀分布的东西所组成的,与帕蒙尼德一样,他也认为一旦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出现遗忘现象。在记忆问题上提出重要概念的第一人是公元前4世纪的思想家柏拉图。他的理论被称为"蜡板假说"。他认为,人对事物获得印象,就象有棱角的硬物放在蜡版上所留下的印记一样。人对事物获得了印象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印象将缓慢的淡薄下去乃至完全消失。这就像蜡版表面逐渐恢复了光滑一样。所谓"光滑的蜡版"相当于完全遗忘。这种学说虽然也不完善准确,但还是影响了许多人。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等也提出了大型鸟舍模型和文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模型,大型鸟舍模型将每种记忆表征为不同类型的鸟,文书模型则假设每个个体内部都有一个私人秘书,记录自己的经历。公元前4世纪末,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一个较为科学的概念。今天我们所认为的一些的大脑的功能,在他那时主要被当作了心脏的功能。他认识到了心脏的部分功能与血液有关,而记忆则是以血液流动为基础的。遗忘的发生主要是血液流动减缓所致。他还提出了联想法则,这是他在记忆研究领域所做出的另一个重大贡献。直到现在,有些联想法则还在影响着我们。一直到公元17世纪,记忆研究几乎没有什么大的进展。????17世纪中叶,英国出现了以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联想主义"心理学派。霍布斯对记忆现象做了唯物主义的分析;洛克则在欧洲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重要的记忆现象--"联想"一词,此后"联想"便成了专门的术语了。有关人类记忆的实验研究始于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先驱,他相信实验心理学能不断发展并得以进行更高级的心理过程的研究,而绝不仅仅局限于研究感觉过程。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一是对记忆进行严格数量化的测定,二是对记忆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了着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1885年他出版了《论记忆》一书。从此,记忆成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艾宾浩斯艾宾浩斯的研究方法是客观的、实验的、通过细致观察和记录可以量化的。他的程序是把数据基础置于经过时间考验的联想和学习的研究之上。他推想出,对于学习材料的难度,可以用学习材料时所需要重复的次数来测量它,而计算起来的这个重复的次数也可以作为完全再现的标准。他发觉,用散文或诗词作为记忆材料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为各人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经验不同,且理解语言的人容易把意义或联想跟词形成联系,这些已形成的联想可以有助材料的学习,这样便不能在意义方面加以控制。为此,艾宾浩斯寻找一些没有形成联想的、完全同类的、对被试来说同样不熟悉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就不可能有任何过去的联想。这种材料便是无意义音节。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它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开始是很快的,学习结束不到一天,70%的内容已经想不起来,一天过后,遗忘的速度逐渐慢下来,而到了第二天,能记住的东西基本上就不大会忘记了。这也就是说,记忆或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着名的有关遗忘的“先快后慢”原则。正是依据这条规律,在对学习材料的记忆过程中,人们特别强调复习的重要性。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具体地说,遵照艾宾豪斯记忆曲线,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时间间隔安排复习,比如刚学习的材料第一次复习放在一两个小时后,第二次复习放在一天后,第三次复习放在三天后,依次类推,复习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下面介绍近代对于记忆研究所发现的一些成果。对短时记忆广度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米勒(JohnMiller)经过7年的反复测验,在一篇名为《奇妙的数字:7±2》的论文中指出,正常成年人记忆广度的平均数为7±2。多于7项内容则记忆效果不佳。这个“七”被称为“魔力之七”或“怪数七”。这个“七”即可是7个字符,也可是7个汉字,或7组双音词、7组四字成语,甚至于7句七言诗词。由此可知,短时记忆广度的大小不是取决于被记忆材料的意义,而是取决于被记忆材料的数目!对于记忆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研究,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请实验者按一定顺序学习一系列的单词,然后让他们自由地回忆,也就是说,想到哪个单词就说出哪个单词。结果发现,最先学习的单词和最后学习的单词,其回忆成绩最好,而中间部分的单词回忆成绩最差。据此,心理学家描绘出了关于记忆的“系列位置曲线”(serialpositioncurve),并将这种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serialpositioneffect)。系列位置效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开始部分的回忆现象称为“首因效应”(primacyeffect),结尾部分的回忆现象称为“近因效应”(regencyeffect)。对于记忆系统的基本结构的研究,有几位记忆理论家对记忆系统的基本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认为,根据记忆的时间长度,人类的记忆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三种形式:一种是“瞬时记忆”(sensorytermmemory),即那种时间极其短暂,甚至不到半秒钟就可以忘记的记忆,如各种一闪即逝的感觉;另一种是“短时记忆”(shorttermmemory),即那种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忘掉的记忆,比如你和陌生人打电话,你先看一下电话号码,然后再拨电话,等你打完电话,你可能就永远想不起它了;最后一种是“长时记忆”(longtermmemory),指那种可以保持时间超过一分钟,甚至一小时、一天、一个月或者一生的记忆。这三种记忆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并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对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的研究。长时记忆包含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心理学家很自然地假设,长时记忆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每一个子系统负责加工某些类别的信息。Tulving(1972)由此提出了“情景记忆”(episodicmemory)和“语义记忆”(semanticmemory)的区分。根据Tulving的观点,情景记忆指的是对发生于特定时间、特点地点的特定事件或情节的存储(或提取),而语义记忆则指的是关于客观世界的事实和概念的一般性知识。比如你去某地旅游(如重庆),你可能记得在这个山城走路的艰难情况以及那里的浓雾,这就是情景记忆;而由此你知道了重庆是中国的一个直辖市以及重庆所拥有的人口数量,这则属于语义记忆。据研究,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存在着重大区别:一是前者涉及对过去事件进行意识性提取时的主观经验,而后者则没有;二是大脑的前额皮质在参与前者加工时比后者加工时有更强的兴奋。但它们也表现出某些相似性:“信息贮存于情景和语义记忆系统的方式是高度相似的。如果不存放相关的信息至情景记忆中,那么尚无方法能把编码的信息贮存到成人的语义记忆之中,而且反之亦然。”4,记忆的发展50年代研究记忆现象的生物学基础理论认为,在记忆过程中有一种复杂的分子——核糖核酸,由它来充当化学介质。核糖核酸产生于一种决定着遗传物质的脱氧核糖核酸中。人的眼睛的颜色就是由脱氧核糖核酸决定的。人们已经对核糖核酸做了一些实验来支持核糖核酸与记忆很有关系的观点。例如人们发现,对动物进行一定的训练,其某些细胞中的核糖核酸就会发生变化。此外,如果动物体内的核糖核酸的产生被停止下来,它就会失去学习和记忆的能力。还有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实验:当把一只老鼠的核糖核酸取出来移植给另一只老鼠时,第二只老鼠就能“想起”第一只老鼠学过的而它本身从未学过的东西。80年代关于前瞻记忆的实验研究进行了许多尝试,但未能找到令人满意的范式。1990年Einstein和McDaniel发展了一种前瞻记忆实验室研究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实验开始时告诉被试短时记忆(回溯记忆)任务;接着告知前瞻记忆任务,即在完成一系列短时记忆任务时若碰到某个特定的单词(靶事件)就按下反应键;短时记忆任务开始执行前要求被试先完成一些干扰任务,以避免前瞻记忆任务保存在工作记忆中,并产生一定程度的遗忘;然后才执行嵌有规定靶词的短时记忆任务;最后根据按下反应键的正确率评估前瞻记忆任务的执行情况。其后的实验研究大都采用这种范式,不同的只是前瞻记忆任务、干扰任务、靶事件及所嵌入的回溯记忆任务的形式与内容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作了相应的变化。如前瞻记忆任务可能是简单地写一个词或作一个记号,也可能是完成某一动作;干扰任务采用喜爱程度评估或面孔再认等;靶事件可能是一个动作、一个符号甚至一个特定的间隔和顺序;回溯记忆任务则可能是阅读文章或短时记忆等。这种范式操作性强,各个变量的影响已较为人所熟知,非常适合基于事件(event-based)的前瞻记忆任务,即有外部线索可以引导提取先前意向的任务;对基于时间(time-based)的任务,如半小时后开会,提取过程没有外部线索引导而需要自己启动,则较难操作,现场情景摸拟法则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一位叫赫尔曼?艾宾郝斯的哲学家。他发现的那本书,是德国哲学和物理学家古斯塔夫?费希纳所着,内容包括研究感觉认知的物理学实验方法。1878年,艾宾郝斯在柏林开始了他的第一个学术职位,并开始研究从巴黎旧书店里发现的灵感。像感觉认知一样,记忆也可以用物理学方法来研究。艾宾郝斯花了七年时间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接下来的数十年中,他逐渐完善了自己1885年发表的文章。艾宾郝斯通过对数千个毫无意义的字母串(心理学家们称之为无意义的音节)的坚持不懈的学习再学习来研究自己的记忆,之后发现了造成记忆暂时性健忘的实验证据。完全记住了一连串无意义音节后,他对自己进行了六次测验,时间范围自一小时到一个月。最初几次测验后,艾宾郝斯发现记住的东西迅速遗忘。九小时后大约忘掉了所记住字母串的60%,之后遗忘速率就相当缓慢,一个月过后,艾宾郝斯就忘掉了75%的字母串,这比第九小时时的测试成绩差不了多少。1999年在美国世界记忆学大会上公布了一个成果,是“关于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定量性研究”这个这个研究终于找到抛物线的最高点了.艾宾浩斯是德国着名的实验心理学家,现代联想主义的开创者,他是第一个用实验法研究学习和记忆的心理学家,他的研究结果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艾宾浩斯从严格控制原因来观察结果,他提出记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过程,受许多因素影响。并对记忆过程进行定量分析。首先,他注意到识记材料有长有短、有难有易、有生有熟,必须严格加以控制。为了排除旧经验对识记的影响,使识记材料处于同等难易的程度,他创造了一种无意义音节(如xog,vij)。其次,在学习时间、诵读次数、识记间隔时间以及识记方式等这些因素中,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都加以严格控制。至于主观条件,艾宾浩斯以自己为被试,力求做到生活一律化,使主观条件保持一致。通过多年耐心细致的实验研究,他得到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音节组的长度与学习速度的关系(2)材料的意义性对学习的影响,艾宾浩斯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比学习无意义的材料速度要快得多(3)记忆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记忆保持越久(4)保持与遗忘和时间的关系(5)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优越(6)音节组内各项的顺序和记忆保持的关系。玛塞?沃克尔医生和同事们对28名年龄在18至3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岁)的健康成年人进行了研究。实验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令人焦虑的——鉴于整个社会对睡眠时间越来越多的挤占。”缺乏睡眠将损伤大脑的记忆功能20世纪90年代初期,心理学家查尔斯?汤普森和他的同事们,在堪萨斯州立大学从事了一项记忆学研究。他们对那些每天把特殊事件写进日记的大学生们进行了一个学期的研究。结果发现受试者对那些特殊事件的遗忘速率并没有艾宾郝斯报道的那样快,但是对那些日常事件的遗忘曲线和其他研究者在实验室观察到的相似。大学生们记录下来的和想记住的经历五花八门,少数事件还不乏个人情趣(“我和男朋友杰克分手了”)。大多数日记相当乏味(“晚8点至早3点45分在吉姆家看电影”,“我和马克想做点玉米糖,结果发现苏打放得太多”)。其他能记住的是每个人都很珍视的年度大事,如感恩节的晚餐等。学生们对这些事件的记忆,甚至比个人重要事件还要记得清楚。这些事件都躲过了健忘的缺陷,和艾宾郝斯遗忘曲线不太一致。对于神经生物学来讲,研究者们最关心的还是学习记忆相关的蛋白质以何种方式参与了学习记忆,这也将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一个主流研究方向。复旦大学李葆明的研究小组发现大脑ACC区的NR2B蛋白和恐惧记忆相关,文章发在2005年的《神经元》上研究证明大脑使用基本相同的机器来处理自传式记忆和实验室获得的记忆。但是,大脑功能在两种记忆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新的研究技术和新发现不但增加了人们对记忆过程本质的了解,而且新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因衰老所致的记忆退化以及记忆疾病将会有一定的帮助。5,记忆的产生我觉得心理学中以信息处理理论对于记忆的解释最为贴切,且这派理论的说法也和计算机相配合,所以在此就介绍这派的理论,辅以其它理论。信息处理的心理历程:环境中的刺激→感官收录→短期记忆(运作记忆)→长期记忆。感官收录:个体凭视听嗅味等感觉器官感受到外界刺激所引起的短暂记忆,在三秒以下。感官收录还保留刺激本身原来的形式(如照相和录音一样)。如果个体决定进一步处理时,就加以注意,并给予编码,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否则就放弃而遗忘。感官收录有选择性,和个体的动机需求和兴趣有关。短期记忆:感官收录后再经注意而持续二十秒以内的记忆。如查电话号码到去拨电话之间的记忆。如果个体认为不重要,短期记忆就会被放弃而遗忘,如果是重要的信息,个体就会使用复习等策略让他进入长期记忆。所以短期记忆又具有运作记忆的功能。长期记忆:保持信息长久不忘的记忆。长期记忆分成两种:情节记忆(生活情节的实况记忆)和语意记忆(有关语文所表达的意义)。加强短期记忆的策略:先从注意开始:全神贯注将资料听看得清楚,否则转眼即忘。多码并用原则:语文信息是经过编码处理。一个单字有声码形码和意码。短期记忆以声码为主,长期记忆以意码为主。意元集组:短期记忆一般人的记忆量为七个数字。如1472583,但是经过意元集组后可增为七个项目,如147,258,369,24,36,78,96。如果一下子要背几十个单字,就可以每几个组成一组,分成五到七组。要背十几项条文也可以分成几组来背。加强长期记忆策略:有计画练习:就像打字一样,不断练习就会熟悉。练习又分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刚开始时以分散练习为主,最后以集中练习为主。位置法:读书时记忆答案是在哪一页,读报时记忆在哪一版面,都可以增加回忆。关键词法:使用谐音来协助记忆。如cheese(气死)。主观组织法:依照自己的意思把要把的项目组合成一篇短文或故事。组合第一个字:这在欧美国家常用到,如IBM,FBI,WWW等字都是一些字词的缩写。要背十项条文时可以把第一个字取出来背。字勾法:这个方法是教材中最重要的,也是第四台教材中的重点。字勾法的意义是先在自己的脑海中准备后一些字勾,然后把需要记忆的事项就挂在字勾上。有人另外翻译成字拴。最常用的字勾是数字从一到十。首先你要把一到十的数字每一个都赋予其意义如下:(当然你要以自己的意义才不会弄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树 天鹅 耳朵 旗子 镰刀 蛇 峭壁 沙漏 烟斗 棒球然后你要把这十项事物记熟。记熟后,这十项东西就变成了字勾。比如说你要记忆十项东西:太阳,手,船,核桃,下雨,大象,纸币,头发,水,少女。你就可以这样组合:树上长满了太阳,天鹅啄你的手,耳朵听到船声,旗子插在核桃上???等等依此类推。组合时注意下列原则:意象单纯明显,你的脑海要能有影像出来。越夸张越好。越好笑越好。将抽象东西具体化,如描述爱情,可以使用一个大爱心。会动的东西比较易记。加上色彩可使想象丰富。不合理的事物容易记忆。使用五官。使用你自己的兴趣。(如有些人特别喜欢性方面的事物)除了数字之外,人体和家庭房间也常被使用。人体: 1 2 3 4 5  6  7  头发 眼睛 耳朵 鼻子  嘴巴  手  脚 比如说你要记忆:太阳,船,核桃。头发被太阳晒得发火,额头长了眼,耳朵被核桃塞住。等等。家庭: 1 2 3 4  5  6 大门 客厅 厨房 卧室  浴室  书房 大门挂了一颗太阳,客厅有艘船,厨房堆满核桃。使用家庭来记忆有个好处是家是每天生活的场所,所以用来记忆可以增加一些趣味,也很生活化。让你对于自己的家庭会有更熟悉的感受。当然你也可以使用电视电冰箱来记忆。不过在做一组字勾的时候,要很详细的考虑,决定后就不要再改变,否则就会混乱。第四台的教材还有使用英文字母,不过这部分比较适合英语系的国家,本来我想把他和字音符号结合,但是工程太大,不是我个人所能够做的,希望未来有能人做看看。人名记忆记忆人名是最好的人际关系法则。听到对方说出她的名字后,可以找一找她的特征,然后和她的名字来连结想象。她的名字也可以使用谐音或相似字等来想象。连锁记忆比如说你要记忆十项东西:太阳,手,船,核桃,下雨,大象,纸币,头发,水,少女。你可以把十项东西每两个之间结合起来,太阳烧到手,手摇船,船载满核桃等等。不过这个方式如果,中间掉了一些线索,就会影响到后面。照相式记忆看过雨人这电影的人会对其照相式记忆感到兴趣。有人说大多数儿童都具有照相式记忆,可是长大后就消失了。不过还是可以训练。你可以随时看一下周遭的事物,然后闭起眼睛,回想一下所看到和听到的事物。最好有另外一个人在你身旁,问你一些问题。记忆时不要刻意使用语文,如绿色的树,红色的屋顶等,如此做会让你失去很多资料,要整体看。6,记忆法人在感知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当事物不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并不随之消失,而能在人的记忆中保持一个相当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重现出来。例如我们从前看过一幅画,现在这幅画不在面前,还能把它的内容大致想起来。  记忆主要以回忆(再现)和认知(再认)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前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目前,把对它的反映重新呈现出来,叫做回忆;客观事物在目前,感到熟悉,确知是以前感知过的,叫做认知。例如我们以前听过一个曲调,若能不看乐谱把它哼出来,便是回忆;若别人演奏时能听出是以前听过的,便是认知。  回忆和认知所以可能,是由于过去的反映被保留着;过去反映得以保留,是由于经过了识记。识记通常是一种反复的感知过程,借以形成比较巩固的联系。例如识记外文单词,常是经过多次诵读,形成它的音、义、拼法间的巩固联系,从而记住它。也可能经过一次感知就能记住,例如有人对于一些曲调听过一次就能记住。  不仅感知过的事物能保持于记忆,而且思考过的问题、理论,接触事物时体验的情绪,经过练习做过的动作,都可能记忆。就内容来说,记忆可分为感知形象的记忆、语词概念的记忆、情绪的记忆和运动的记忆。例如游过北海公园之后,可以想起白塔的形象,就是形象的记忆;对于抽象概念,奴“逻辑”、“理性”等的意义的记忆是概念的记忆;第一次听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声时,如何感到兴奋鼓舞,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这是情绪的记忆;多年前学会打字、游泳,现在还都会做,这是运动的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中发生过的事物的反映。识记、回忆和认知都是记忆的过程。  记忆是反映机能的一个基本方面。由于记忆,人才能保持过去的反映,使当前的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使反映更全面、更深入。也就是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经验,扩大经验。记忆是心理在时间上的持续,有了记忆,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过程,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为统一的过程,并形成他的心理特征。不用说,没有记忆,一切心理的发展、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能的;就是记忆发生局部的或一时的障碍,如因脑受伤或精神病患而发生的对某一时间阶段以前的经验或某一类的经验的全部遗忘,心理活动也要发生极大的困难。记忆是做学问的基础,也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基本途径。它包括储存知识的能力,并能把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再现出来的能力。记忆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的高低。而科学的记忆方法,不仅能提高记忆效率,还能改善大脑的功能,挖掘大脑的工作潜力。以下介绍的是一些基本的记忆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可使你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希望从现在起,你就要尽最大努力地培养自己对记忆满怀信心、坚定一定能掌握科学记忆方法的信念!1.规定记忆任务法规定记忆任务、明确记忆目标、提出记忆要求,是提高记忆力的首要条件。那种认为“书上一切都有,何必去记”,当然什么也不会有意识地记住;相反,如果认为“一切都很重要,一切都要记住”,实际上做不到,全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也失去了记忆的目标;而对于“一次不可能记住,以后慢慢会记住的”,总把希望寄托在以后,眼下的时间却放弃了,记忆也是一句空话。提出了记忆任务,就要不折不扣地坚决完成。革命老人徐特立,43岁留学法国。刚去时,他对法文一字不识,于是他就计算,一天学记一个单词,一年就是365个,七年就是2555个,可以粗通法文。如果一天学两个词,46岁就可读通。他说;“纵然愚蠢,断没有一天学一两个字也不能的。”如果说提高记忆力有诀窍,那么老老实实地学,扎扎实实地记,这就是首要的“诀窍”。那种认为只要掌握某种神秘的“记忆术”,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记住一切的想法,显然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想。2.注意观察法注意观察是记忆的基础。人们不管通过眼、耳、鼻、舌、身和意那一种途径接触事物,注意力是记忆的关键。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的能力。注意力的指向是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把相应的感知器官朝向某种事物;而注意力的集中则是人们的心理活动深入到所朝向的事物中去,同时抑制其他无关的事物。观察是指人们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没有很好的观察就谈不上确切的记忆,而没有牢固的记忆又无法进行有效的观察。观察是为了保证信息的有效输入,记忆是观察结果的储存和检验,观察力很差的人,记忆力也决不会好。因此必须重视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养成注意观察事物的习惯。3.“第一印象”法努力使最初的印象完整、准确、鲜明,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讲的“第一印象”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不完整的知识不容易透彻理解,模糊的印象不能产生深刻的“痕迹”,这些都不利于记忆。为了使最初的印象完整、准确、鲜明,有效的办法是将要记忆的内容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就要求在学习和记忆时,一开始就精神集中,盯住目标,准确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马马虎虎,似学非学,似记非记,是牢固记忆的大敌。4.思考加强记忆法长久而反复的思考,会在大脑的特定部位造成神经细胞兴奋的固定联系,留下深刻的痕迹。有一段话说得好:“给学生现成答案,就像沙滩上的脚印;经老师点拔,同学自己寻找到的答案,如同巨石上的雕刻。”思考,要付出你的心血,特别是当你百思不得其解时,虽然这种思考是很辛苦的,但它所带来的,却是领悟的欢乐,那豁然开朗时的高兴是难以形容的。在一“苦”一“乐”,“苦尽甜来”之后,你所学的东西能遗忘吗!5.尝试回忆法曾有一位学生,他记忆东西非常快,一般三到五遍就可以记住一段文章。其中奥妙在哪里呢?其实很简单,每当他拿到所需要记忆的材料看过之后放到一边,试图回忆所记内容;接着再回过头来重点看一遍尚设有熟记的内容,这样反复两、三次就基本上完整地记住了所学的内容。这位同学采用了一个重要的快速记忆方法,这就是“不断地尝试回忆法”。研究和实践都证明,这确实是一种好方法,不要拿到材料就只顾没完没了地机械重复。学学这种办法,它会使你的记忆效果迅速改观的。不过,在每一遍尝试回忆时一定要给自己提出任务。带着任务去记,才会有的放矢。6.及时复习巩固法知识并非一劳永逸地保留在你的脑海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头脑中记着的内容只能越来越少,减少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这就是着名的艾宾法斯遗忘规律。我们每个人都面临一个与遗忘作斗争的任务,这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只有在遗忘之前,及时地复习巩固你所记的内容。一般来说,复习可以安排在下述时间:记忆后的两个小时,记忆后的第二天,记忆后的第一周末,记忆后的第二周,记忆后的一个月之后等,这样的复习巩固就会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7.交替记忆法它是指把不同性质的需要识记的材料,按时间分配、交替进行记忆的方法。心理学家们曾做过实验: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大脑的神经细胞,当大脑开始受刺激的时候,神经细胞反应很敏捷,反复刺激的时间延长了,神经细胞的反应就减弱了;改变电脉冲的频率或者休息一段时间,反应才又恢复正常。这就告诉我们,长时间单纯识记一门学科知识的效果不好,因为具有相同性质的材料对脑神经的刺激过于单调,时间一长,大脑的相应区域负担过重,容易疲劳,将会由兴奋状态转为保护性抑制状态,表现为头晕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这就不利于记忆。许多名人学者都善于遵循大脑的这一规律,交替学习各门知识,从而有效地发挥单位时间的最大作用。列宁曾说过,变换阅读或工作的内容,如翻译以后改阅读,写作以后改做体操,阅读有分量的书之后、改为阅读小说,是非常有益的。居里夫人也说:“我同时读几种书,因为专门研究一种东西会使我的头脑疲倦,若是在读书的时候觉得完全不能从书里吸收有用的东西,我就做代数和三角习题,这是稍微分心就作不出来的,这样它们就又把我引回正路去。”由此看来,交替学习和记忆是至关重要和非常有益的。8.形象(图表)记忆法这是在记忆过程中尽量运用直观形象和形象思维,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事物的直观形象给人的印象深刻,因而直观材料较那些枯燥抽象的材料容易识记。美国学者哈拉里说:“于言万语不及一张图。”鲁迅先生在任教时就常用画图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象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正因为通过直观实物形象,得到的知识比较真实和具体,记忆它们就比较牢固,所以在记忆时,应尽量运用模型、图象、照片、录像、电影、电视、幻灯等直观形象的方式,以增强记忆的效果。9.“自测”记忆法它是指通过自己测验自己来增强记忆的方法。任何一门知识学得如何,记得多少,都不是几次考试所能测定、量准的。在学校,教师只能组织几次有限的考试。要想知道自己记忆的正确性和牢靠性,就要用“自测”这种经常有益的方法。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切了解自己的“底数”。通过经常性的自测,我们就能知道还有哪些知识没学好,没记住,哪些地方易混淆,有误差,也就能马上核实校正,避免一误再误。其次,它可以培养我们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考试中,考题往往变换角度,与原来学习时大不一样;在工作中,也常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棘手问题。如果经常运用“自测”记忆法,对所学知识从多方面理解、消化,那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临阵不慌,即使遇到出乎意料的问题,由于平时训练有素,也会得到很好的处理。具体来说,“自测”记忆方法有如下几种:(1)定期自测从时间上可分为“当日自测”、“周日自测”两种。①当日自测:晚上睡觉前,应该将当天所学的知识择其要点复述一下或默想一遍。②周日自测:星期日休息,可将一周来所学课程的内容变换角度提出问题,写在一张纸上测验自己,发现存有疑难或模糊之处,马上解决,决不拖欠。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单元自测”、“全书自测”两种。①单元自测:一个单元学完后,可问问自己这个单元学了些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取得了什么收获。②全书自测:一本书学完后,可翻开目录,逐章回忆内容,并可挑选那些重要内容进行自测。(2)默写自测法一般人的记忆特点是形象记忆能力比抽象记忆能力强。所以,默写出文字符号比只看不记的记忆效果显着。这是因为默写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思维积极活动,必然使记忆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3)设问自答“假若我是老师,我希望学生掌握哪些问题呢?”如果经常对自己这样提出问题,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且设问自答,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设问自答,能使人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而这些都是增进记忆的有利因素。10.争论记忆法它是指通过与别人对识记材料进行争论、探讨,以强化记忆的方法。争论有助于记忆。因为在进行争论的时候,争论双方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方面全神贯注地听取对方的意见,同时分析其中的正误;一方面积极思维,评论对方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情况下,信息输入大脑容易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争论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记忆的准确性。俗话说:“智者于虚,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人们记忆的知识,因为个人的局限性,总免不了会有一些谬误。通过争论,错误的暴露出来,得以纠正,从而形成正确的记忆。而记忆正确的知识也得到了检验和应用,并得到了巩固和强化。争论还可以使争论双方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互相受到启发。在争论中,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无论是听到一个新观点,还是发现一个新论据;无论是自己被驳得体无完肤,还是被对方佩服得五体投地,都是一种强刺激,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还有兴趣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笔记记忆法,比较记忆法,概括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7,记忆的影响及注意事项在记忆心里学里面,记忆对人不好的影响主要是指错误记忆。(一)错误记忆的概念:是指人们会回忆或再认那些没有出现过的事件。错误记忆产生的原因:当人们体验了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信息之后,易于将一些和以前呈现过的信息相关的但实际上并未呈现过的项目判断为是发生过的。人受到情绪影响,尤其是受强烈情绪影响的时候,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注意。正因为如此,人们所注意的范围就会变得狭窄。从而,人们可能会对感兴趣的一些细节记得非常清楚,而另一些同样比较重要的细节就会完全忽略。这样,在不经意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记忆上的错觉。与此同时,人们在看到一些支离破碎的事物时,就会主观地、不自觉地将这些片断组合成一个很符合逻辑关系的、合理的画面。这被称为归因。"一件事是怎样产生的,在事件的整个过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存在人的主观因素。"对错误的分析有助于理解潜在的记忆过程,但二十世纪中期以前,绝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对正确记忆的报告上,仅把错误当作方法学矫正的对象。对于错误记忆的研究得益1959年Deese的实验,他描述了错误记忆(falsememory),但并未在记忆研究者中形成广泛的兴趣。直到1995年,Rodiger和McDermot的工作才使更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对错误记忆现象寻求更多的理解。(二)关于错误记忆的研究范型。???1集中联想程序范型???Rodiger和McDermott(1997)[1]复制并扩展了Deese的成果,形成了Deese-Rodiger-McDermott(简称DRM)研究范型,这是一种集中联想程序范型,学习阶段呈现的词表具有集中在未曾呈现的关键诱饵(criticallures)上的语义联想。例如,由“线、别针、缝纫、锋利、尖、刺、顶针、干草堆、痛、伤和注射”组成的词表,“针”就是关键诱饵。随后被试接受由学习词、关键诱饵、无关的未学习词组成的再认测验。对于学习词,研究者能观察到较高的正确再认率;对于未学的关键诱饵,也能观察到较高的错误再认率。2类别联想程序范型???还有一种类别联想程序的范型,学习阶段的词表是分属不同类别的名词范例。例如,词表上属于“阅读材料”这个类别的范例是“小册子、喜剧书、期刊、杂志”。正确再认和错误再认都随着在学习过程中同一类别范例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时候错误再认率甚至超过了正确再认率(Wickens和Hirshman,2000)。???错误记忆现象被研究者们复制了无数次,也引发了相当多的附加研究。包括被试变量、方法学变量、意识过程或自动化过程对于错误记忆的影响的研究;图片刺激材料的错误记忆的研究;对错误记忆的信号检测论分析;对错误记忆的神经过程研究等等。(三)被试变量对于错误记忆的影响???Schacter等人(1996)观察到,与正常的控制组相比,健忘症者只有极少量的词表项目再认,以及很少的错误再认。Norman和Schacter(1997)[2]报告说老年人(平均年龄68岁)比年轻人(平均年龄19岁)更容易产生错误再认效果。在Brainerd等人(1995b)用类别联想引发的错误记忆研究中,考察了儿童被试,发现小孩子表现出对未学过的类别名称的错误记忆,而大孩子则没有。此外,Brainerd和Reyna(1996)[3]发现幼儿园小朋友与三年级小学生相比,对于类别名称和类别范例的错误记忆更高,表现出了年龄差异(Brainerd等人,1995a)。1.学习和测验等方法学变量对错误记忆的影响如下???McDermott(1996)[4]发现学习词表的随机呈现比分组呈现所产生的错误记忆少,但这两种呈现方式都产生了错误记忆。Read(1996)让被试记住词序或者在学习期间详尽地复述,他发现集中于记词序的被试对关键诱饵的错误记忆最低,而其它三种编码条件都导致了高水平的错误记忆。Robinson和Rodiger(1997)发现错误记忆和错误再认随着联想学习次数的提高而提高。???Payne等人(1996)变化学习和测验之间的保持间隔,发现经过24小时的间隔后,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并没有降低。Brainerd和Reyna(1996)对儿童被试实施了立即测试和一星期间歇测试,发现如果未学过的类别名称和同一类别范例在立即测验中是作为分心物出现的,那么间歇测试中在这些词上就会出现错误记忆。???Tussing和Greene(1999)[5]发现在学习阶段增加类别成员的数量会导致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同时提高。???2。意识过程或自动化过程对错误记忆的影响???Gallo等人(1997)操作了学习时的指导语来判断是否对这种效果的预知可以减少错误再认。Gallo等人报告说预知减少了错误记忆效果,但是仍然产生了无数的错误再认。McDermott和Rodiger(1998)确认了这个发现,并假设错误再认只在“一个小的限度内”服从意识控制。???Seamon等人(1998)[6]操作了学习阶段的刺激呈现比率(2s/词或20s/词)和注意条件(完全或分散注意),发现有些被试甚至在不能再认出学习时呈现过的特定的词时,也描述了对未学习过的集中联想的错误记忆效果。在Seamon等人(2000)[7]的一个用类别联想程序所做的实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这些研究的一个解释是,对关键诱饵的错误记忆受到自动化的、无意识过程的强大影响。?3。对图片刺激材料的错误记忆研究???Israel和Schacter(1997)[8]从分别由图片(物体的素描画)和词组成的学习列表中都观察到了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图片编码条件与词语编码条件相比错误再认更少。Schacter等人(1999)用年轻人和老年人为被试报告了类似的发现,他们假设图片编码比词语编码可以产生更有区别性的呈现,因而导致较少的错误再认。???用图片刺激也描述过类别联想的错误记忆效果。???Strack和Bless(1994)给被试呈现了黑色和白色的幻灯片,这些幻灯片有的含有取自同一类别的多个物体(例如,铁锤,锯以及其它工具),有的含有取自不同类别的单个物体。在再认测验中,被试再认了以前学过的工具,拒绝了单个的未学过的物体,但再认出那些从未呈现过的工具的名称,表现出对类别范例的错误再认效果。???Koustaal和Schacter(1997)给年轻人和老人呈现分别取自小、中、大类别的图片范例以及无关图片。例如,一个学习列表包括不同的猫、椅子和鞋的多种图片,以及取自不同类别的单个图片范例。经过3天间歇后,对于相关未学习的图片范例产生的错误再认随学习阶段类别范例数量而提高,老年人的错误记忆效果比年轻人高。???以上结果以及Strack和Bless(1994)和Hintzman(1998)的结果表明,无论是以图片还是文字形式学习,均会揭示强大的错误记忆效果,而且这种效果可以通过不同被试的变量和各种学习或测验操作而减弱或提高。(四)对错误记忆的信号检测论分析???一些研究增加了进行信号检测分析的条件。信号检测分析需要对每个项目类型所作的“旧”的反应率,无论它曾经出现过还是没有出现过(击中和误报)。在DRM范型的三种项目类型中(关键诱饵,和关键诱饵有关的项目,以及和关键诱饵无关的项目),和关键诱饵有关的项目曾经出现过。???Miller和Wolford(1999)[9]认为错误记忆的证据可能反映了被试的反应标准的转换,因为他们的实验显示出在分辨力指标d'上的相对较小的差异和在反应偏向指标C上的较大的差异。尽管这个实验的证据和标准转换思想相一致,但这决不是最后的结论。因为如果被试的标准保持不变,也会出现同样的结果,但词表的呈现会产生一个在分布上的变化。Miller和Wolford同样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指出“我们观察到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这些转换的分布,而不是由于被转换的标准。”(五)对错误记忆的神经过程研究???错误记忆的神经过程研究发现,正确再认和错误再认可能具有类似的神经基础,因为二者发生时均伴随着类似大脑区域增加的血流量。Schacter等人(1996)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扫描技术)进行的实验发现,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和对学习词的正确再认
本文档为【记忆心理学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蒋辉
人民教师
格式:doc
大小:4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0-09-07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