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owerpoint 简报 - 当我生活在一起

powerpoint 简报 - 当我生活在一起

举报
开通vip

powerpoint 简报 - 当我生活在一起4-1當我ㄇ生活在一起宗教的意義宗教是指人類生活中重要的行為規範來源。人們藉著對宗教的信仰,去思索生前死後的問題,了解生命的意義。宗教信仰(佛教1)佛教-台灣現況佛教傳入台灣,始於明鄭時期,即鄭成功、鄭經、鄭克塽統治時代。到了清朝,不少官邸改為佛寺,又延請高僧自福建來台,佛教信仰自此萌芽。清朝中葉,由於純正的佛寺禪規有鬆弛的流弊,齋教於是漸漸取而代之。所謂齋教,即信徒不必剃渡,不須著僧袍,和一般世人打扮相同,且可營生,但須住齋堂持齋奉佛,早晚禮拜須課誦佛經,並依修行階位而決定婚嫁與否。齋教於明清之際先後崛起於山東、...

powerpoint 简报 - 当我生活在一起
4-1當我ㄇ生活在一起宗教的意義宗教是指人類生活中重要的行為規範來源。人們藉著對宗教的信仰,去思索生前死後的問題,了解生命的意義。宗教信仰(佛教1)佛教-台灣現況佛教傳入台灣,始於明鄭時期,即鄭成功、鄭經、鄭克塽統治時代。到了清朝,不少官邸改為佛寺,又延請高僧自福建來台,佛教信仰自此萌芽。清朝中葉,由於純正的佛寺禪規有鬆弛的流弊,齋教於是漸漸取而代之。所謂齋教,即信徒不必剃渡,不須著僧袍,和一般世人打扮相同,且可營生,但須住齋堂持齋奉佛,早晚禮拜須課誦佛經,並依修行階位而決定婚嫁與否。齋教於明清之際先後崛起於山東、北平、鄱陽,清初由福建傳到台灣。到了日治時代,由日本傳入8宗12派的佛教,並推行皇民化措施,禁止台灣本土的宗教,使不少齋堂為求生存,紛紛依附日式佛教,改堂為寺,齋教的傳承從此沒落。待台灣回歸國民政府統治後,日式佛教消退,高僧又再度自江蘇浙江經由上海或香港遠渡來台,將台灣導向中國叢林式的佛教。由於台灣在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多元發展,佛教在近十年來,也多紛紛以組織的方式成立,以便宣揚佛教,如在各地設立佛學院,吸收知識份子,提昇佛法的研究;及成立各種形式的基金會、佛學會,舉辦大型學術研討會、演講會、共修會、出版刊物、上電視藉各種傳媒弘法等,佛教已逐漸深入人民生活當中。宗教信仰(佛教2)經典教義原始佛教~從原始佛教的觀點來看,佛陀思想的主要內容有八正道、四諦、十二因緣、三法印。「八正道」為「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應中道的宣說而立;「四諦」為「苦、集、滅、道」,用以解釋人類生命現象,以苦諦為根本;「十二因緣」為「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生命循環過程;「三法印」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由緣起思想為基礎所發展出來。宗教信仰(佛教3)                                                                        佛教是中國人信奉的宗教之一,也是影響東方民族最深的信仰之一。它起源於西元前2000年至1500年間印度雅利安人的吠陀教(又稱婆羅門教),其後又演變成沙門主義與影響佛陀(即釋迦牟尼)最深的耆那教。佛陀也成為後世所推崇的佛教界鼻祖。佛教約在西元年初開始經由貿易之間的往返傳入中國,可說興起於東晉,而在唐朝開始進入它的黃金時代。唐代皇帝屢派僧侶前往西方印度取經並加以翻譯,像玄奘、義淨就先後自內陸、海路前往西方,隨後在中國更發展為天台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四個重要宗派。唐朝在當時成為世界文明的中心,遂吸引許多東亞國家前來效尤,其中,日本與朝鮮(今韓國)歷代均有使者絡繹不絕的前來中國,除帶回中國的藝術和技術,也載回不少革新的宗教觀念,並在日本、韓國發揚光大,成為兩國普及的宗教。其中,以日本兩位宗教改革者最澄(Saicho)創立的天台宗,與空海(Kukai)創立的真言宗,對日本佛教的影響最鉅。爾後,如教導人民淨土宗的法然上人(HonenShonin)與其弟子親鸞(Shinran),以及傳授民族主義佛教的日蓮(Nichiren),對日本後代佛教界的影響也很深。此外,佛教勝地西藏,是在西元600年間,於拉薩興起一位統治者松贊干布(SongtsenGampo),他曾派多位使者前往印度,將印度梵文經典翻譯成藏文;並在他統治期間,一位具有神力,名為蓮花生(Padmasambhava)的聖人,於拉薩興建第一座佛教寺─大昭寺,讓佛教得以在西藏紮根。此後發展出不同的宗派,其中最有名的是格魯巴派(Gelugpa)或被稱為黃教的達賴喇嘛,是由宗喀巴(Tsongkhapa)在15世紀初所建立。其門徒根敦珠(Gendun-drup)被稱為達賴喇嘛的第一代祖師,他的繼承者則被視為他本人與觀世音的化身,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中國驅離第14代達賴喇嘛為止。這樣從印度流傳,經中亞傳入中國、韓國、日本,以及由尼泊爾、西藏傳入蒙古者,稱北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而由印度流傳於東南亞一帶,包括錫蘭(斯里蘭卡)、緬甸、泰國、高棉、寮國等國者,稱南傳佛教,以上座部佛教為主。宗教新仰(佛教4)節慶儀式佛教的禮佛儀式源自於早期佛教徒對釋迦牟尼(釋尊)的崇敬,漸漸擴及對其他的佛、菩薩、諸尊與宗師的崇拜。經歷長久的演變,各宗派又發展出他們專屬的禮佛形式而有相當程度的宗派差異,但將各種儀式混合使用的卻也屢見不鮮,某些儀式甚至是所有教派所通用的。雖然供奉儀式因各宗派傳統習俗而有不同的表現,但這些儀式都是為了表達感念及超脫亡靈。舞蹈、樂聲、薰香和物品都被用來禮佛或當做供品;祈禱詞和經文則有助於禪定與開悟。不同宗派在不同國家的禮佛儀式,有著不同的慶祝方式。例如:盂蘭盆法會~每年農曆七月中旬在台灣舉辦的盂蘭盆法會,是佛教界的一大重要節日,又稱為中元普渡。它起源於印度佛教僧侶結夏安居的圓滿日,及佛陀弟子目犍連(目蓮)為救母親脫離地獄而設齋僧。後人為修持功德回向給現世父母,得以消除災難延長壽命,讓七世父母均能脫離惡道,從而往生淨土,所以舉辦這樣的法會,打齋供僧,使佛教弟子皆能遵循佛制。佛教界則將此日訂為「僧寶節」。佛牙節~斯里蘭卡第二大城坎迪(Kandy),在每年的七、八月間舉行為期10天的佛牙節活動,是該國最重要的佛教節慶。因為坎迪(Kandy)有一座著名的佛牙寺,所供奉的正是佛牙舍利,所以稱為佛牙節。節慶活動中有舞蹈、踩高蹺、耍火圈特技、旗隊和化妝表演,以及華麗的大象遊行等。佛誕日~佛誕日又稱浴佛節,由於信徒們相信,佛陀誕生、證得正覺以及去世的日子,均在不同年份的陰曆四月8日,佛教界便在這天舉行慶典儀式。一般佛教徒也在這天舉行浴佛儀式,慶祝佛陀的誕生。馬來西亞佛教團體則將這一天稱為衛塞節。宗教信仰(道教1)台灣的道教傳承福建、廣東正一派的傳統,其歷史可追溯到東漢末年張陵、張衡及張魯祖孫三代創教於四川,歷經關中、華北而布化於江南;到四代張盛於江西開創道業,歷代不絕,而有「火居道」;金元時期華北地區新興道派,有全真道出家修行,是為「出家道」。閩、粵兩省則以正一派為主,所以到了明末清初自泉、漳及粵東客籍移民來台者,均有正一派道壇道士隨之遷移。大致上的分佈,可說雲林嘉義以南,多為正一派道壇;雲林以北至台北縣市少數地區,以齋法拔度為主,有時亦能行吉慶性的醮典、作三獻,既度亡亦度生,故民間稱為「烏頭道士」;此外,南投竹山與彰化靠山地區,則有廈門系道法,亦以齋法為主;而北部如台北縣市、桃園,又連接新竹及苗栗客家區,及中部台中縣豐原、東勢一帶、彰化及雲林,東部宜蘭縣等這些區域內,則屬「火居道士」。這一系統屬於「道法二門」,過關度限,祭星改運;但若有寺廟慶成祈安或神明慶生,則以正一派的道法為主舉行醮儀、作三獻,故民間稱為「紅頭道士」。台灣道教以烏頭與紅頭的火居道為主,光復後自福州傳入禪和派,為近五十餘年來道教發展的新趨勢。道教-台灣現況宗教信仰(道教2)道藏~「道藏」是一部道教經書合輯,收錄大批重要的道教經卷、學術論述,以及史料文獻。現存的中文版本是「正統道藏」,於明代西元1444與1445年時分次編印完成。「道藏」之篇卷數量逾千,包含經文與靈修的訓練綱要,被視為道教依據,並歷經多次傳抄、繕寫、背誦以及修行演練。經卷文字則逐漸演變為現存的神明、修持誦唸之誥訣以及通往極樂世界的途徑。老子、莊子、文子以及列子分別撰寫的道德經、南華經、沖虛真經及文始真經四部道教基本重要典籍,奠定了道家哲學思想的礎石,而清靜經與度人經為自我修練的引導綱目,亦廣被傳誦。周易~較為人所熟知的周易(易經),為道教之占卜用經書,記載有五行八卦內容。金、木、水、火、土是為五行,認為世界分屬於這些相互關連的元素;人體也可與五行對應:「金」主西與肺臟,「木」主東與肝臟,「水」主北與腎臟,「火」主南與心臟,「土」主中與脾臟。此外,五行與世界的呼應亦可見諸於顏色、季節、情緒、感官、以及精神力量之中。八卦由八個卦象組成:天(乾)、地(坤)、水(坎)、火(離)、雷(震)、風(巽)、山(艮)、澤(兌)。這些卦象皆由三條一組的線段表示,整線為陽,斷線為陰,八卦本身亦可再分為六十四重卦。經長時間的演繹,八卦已成為宇宙、社會以及心理學上的向量,被應用於占卜、風水以及道教的儀式之中。道教-經典教義宗教信仰(道教3)三月媽祖生~媽祖為中國沿海各省的主要信仰之一,被奉為守護航海平安的女神。相傳媽祖是北宋福建興化府人,生於三月23日,自幼聰敏,後得道傳法,修得一身通靈驅魔的能力,並在收服千里眼和順風耳之後成仙。從此媽祖經常協助海上遭遇船難的船隻平安歸來,於是便成為閩南沿海居民的守護神。17世紀,隨著閩南地區移民到台灣來,為感謝媽祖的護佑,便在台灣沿海一帶建立廟宇,供信徒祭拜。農曆三月是媽祖聖誕的日子,俗稱「媽祖生」。近年來,台灣與大陸沿海地區的媽祖慶典更是交流頻繁。台灣從南到北,除了各地媽祖廟的慶典外,還有數個香火鼎盛的媽祖廟也舉行大型的祭典,並配合進香與遶境活動,儼然形成一個年度性的國家節慶。例如大甲媽祖進香,進香隊伍須徒步遶境中部沿海四個鄉鎮八天七夜;北港媽祖遶境,則有陣頭、神教、花車及眾多的信徒跟拜;澎湖媽祖廟也在每年舉辦媽祖巡海的慶典儀式。道教-節慶儀式宗教儀式(道教4)道教的歷史根源,起始於西元前六世紀中國哲學家老子的道家思想,隨著年代的演變,才變成兩種流派,一為人文學派的道家思想,一為現代人所祭拜的道教。道教以老子、莊子以及其他道家著作為思想基礎,並吸收了陰陽家、神仙家及周易的精神資源,在東漢末年(西元2世紀)形成宗教。道教在歷史上有許多的宗派,東漢時代(西元25-220年)有奉《道德經》為主要經典的天師道,與受《太平經》啟發的太平道在民間活躍。南北朝時(5世紀初-6世紀末)則有上清與靈寶派:上清派崇信《大洞真經》和《黃庭經》,以存思服氣為主要修行之法;靈寶則奉《靈寶經》為要典,較重齋儀、符籙科教與功德修養。宋元時期(10世紀初-14世紀末)更有正一、全真、大道等的勢力興起:正一派奉天師道張道陵後嗣為首領,以《正一經》為典,主要法術為畫符唸咒以祈福禳災;全真派則以清靜無為、性命修煉為法,出家潛修以成仙證道,具有豐富的教義教制體系;大道,即真大道教,以《道德經》為宗旨,發展出通俗之倫理信條,教人實踐道德規矩,同時也為人祈禱治病,驅役鬼神。但時至今日,較具影響力的教派是正一教和全真教。除此之外,還有不斷出現的民間形式道教。道教-歷史簡介宗教信仰(基督教1)台灣學界均以基督宗教一詞,來概括天主教(舊教)與基督教(16世紀改革後的新教)。基督宗教在台灣的佈教始於17世紀初,天主教由當時西班牙殖民地菲律賓傳入台灣,對象是北部的凱達格蘭族及噶瑪蘭族。後來,基督教荷蘭改革宗教會也傳入台灣,對象以南部的西拉雅族為主。前者佈教十六年(1626-1642),後者佈教三十五年(1627-1662),直到鄭成功打敗荷蘭人,佈教活動因而沒落,留下了一些西班牙及荷蘭文化。西元十九世紀中葉,基督宗教捲土重來,先是天主教再度由菲律賓傳入台灣南部,繼而英國蘇格蘭長老宗,也首次由廈門傳入,並以「醫療傳道」著稱,在府城台南市等南部地區展開佈教;此外,加拿大長老宗也於北部的淡水建立根據地,展開大甲溪以北的佈教工作。兩者均著手於西式醫療、教育及社會福利事業,對台灣社會現代化有很大的貢獻。至日本殖民台灣,日本天主教、聖公會、美以美會(衛理公會),及日本基督教團相繼來台,但信徒皆以日本人為主。1950年以後,台灣基督宗教既多元又複雜,時至今日,台灣基督宗教已有百個以上之宗派。其中以天主教會、長老教會、聖教會、信義會、衛理公會、聖公會、浸信會、門諾會、真耶穌教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以及摩門教(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較具規模。基督宗教是個宣教行動很積極的教門,往後的日子在台灣社會的發展自然不會間斷,並且將會更多彩多姿。基督教-台灣現況宗教信仰(基督教2)聖經~基督教為基督宗教的一種,在這裡的基督宗教教義以介紹基督教為主。基督教經典《聖經》分「舊約」與「新約」,共六十六卷,舊約三十九卷,新約二十七卷。舊約聖經包含五卷詩歌的書,和十七卷預言的書,共有摩西五經、歷史書、詩歌、大先知書及小先知書五部份;新約聖經包括四卷傳記、一卷歷史書、十三封保羅所作的書信、八封普通書信,和一卷預言書(啟示錄)。新約聖經也分為傳記書籍、歷史書籍、保羅書信、普通書札和預言書五大類。基督教以耶穌為信仰中心,信奉十字架的救贖,相信聖父、聖靈、聖子三位一體的神,主要相信世人都犯了罪,罪使人與神分離,耶穌為救世人,被釘上十字架,留下寶血洗淨世人的罪,只要相信祂,便能恢復與神的關係,得到永生。基督徒日常藉讀經、禱告、唱詩、默想等靈修方式來親近神,以明白神的旨意,尤其藉著禱告來敬拜、認罪、感謝和祈求。基督教-經典教義宗教信仰(基督教3)聖誕節~聖誕節是基督教教徒為了紀念耶穌誕生所訂定的一個重要節日。據聖經上記載,耶穌誕生在猶太區一個叫做伯利恆的小城,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是因聖靈的感動而懷孕,並在馬槽裡產下祂,神更派遣使者在夢中曉諭耶穌的父親約瑟,叫他不要因為瑪利亞未婚懷孕而不要她,反而要與她成親,把孩子取名為「耶穌」,則是要幫助人民從罪惡中解救出來的意思。耶穌誕生的時間已無從查起,學者推測大約是在西元前六至四年之間,教會團體便定每年的十二月25日為聖誕節,讓世界所有基督教會都能在這一天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至今則成為世人最流行最溫馨的慶祝節日。復活節~在歐美國家,復活節通常是在每年春天開始後的第一個禮拜天,是為了紀念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之後又復活的節日,也是一個為了迎接春天與新生命而誕生的一個節日。復活節有兩個代表性的吉祥物,一是兔子,因為容易繁殖,所以用來象徵豐富的生命力;彩蛋則象徵春天溫暖的陽光。基督教-節慶儀式宗教信仰(基督教4)歷史簡介基督宗教現今在世界上擁有將近20億的信徒人口。它的歷史背景源自於西元前1000多年,一個由大衛王和他的兒子所羅門所建立的以色列帝國的國家裡。當時的以色列國土,可說由北自美索布達米亞平原,經迦南古城耶路撒冷,再向南延伸到埃及,並發展出以「耶和華」為中心的神教。然而,在所羅門王死後,以色列的國運開始邁入艱辛坎坷的衰敗期,先後被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和羅馬等不同的殖民霸主所統治。這使得以色列本身所信仰的神學,遭受外來文化的威脅,於是有所謂的先知預言,一位出自大衛家族的女人,將會生下一個可以解救以色列帝國命運的兒子。這演變成後來以色列人組成反抗團體,計畫推翻當年統治的羅馬帝國,因為他們深信一位出身大衛家族的救世主(彌賽亞)終將出現,這個人相傳便是耶穌。耶穌出生於以色列境內,當時正受羅馬帝國統治,因為傳教為解救猶太人,被視為政治反動的精神領導者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死後,新舊信徒奉耶穌之名聚會,這些人因此被稱為「基督徒」。相傳耶穌在死後的第三天復活,被教徒視為天堂和人間的君王,至今仍然活在世上,為致力和平而賜福大地萬物。耶穌降世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教會組織散佈世界各地,並與各地文化相融並存,隨著時代傳承,也從單一宗教衍生成不同派系。一般說來,基督宗教包括東正教、羅馬天主教、基督新教或狹義的基督教。基督教會於西元1054年東西方教會分裂,成為東方教會(希臘正教),和西方教會(羅馬公教)。西元1517年羅馬公教再分裂,即今天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基督新教)。基督教因四處傳播又分出許多具世界性組織規模的宗派,例如長老教會、召會、浸信會、路德會、信義會、基督教救世軍等。宗教儀式(回教1)西元651年,伊斯蘭教分兩路傳入中國,一為沿絲綢之路傳至長安一帶,一為沿香料之路傳至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當時因大陸西北「回紇」族皆信奉伊斯蘭教,故又稱回教。十五世紀初期,穆斯林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登陸台灣,宣化島上居民,至明末清初,鄭成功及清將施琅先後率領不同族姓的穆斯林來台,始將伊斯蘭教正式帶入台灣;民國38年前後,大陸各地穆斯林則自行或隨同政府播遷來台。目前台灣穆斯林人口約有6萬,其中以大台北、桃園居多,其次是高屏、嘉南,中部地區次之。全台現計有台北市兩座,中壢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各一座清真寺,為中外教徒日常禮拜、聚會及宣揚教義的地方。伊斯蘭教在台灣的機構,目前有中國回教協會,是該教在台之最高領導機構。其他尚有中國回教青年會、中國回教文化教育基金會及各清真寺董、監事會,以及回教會刊等,致力於促進國內外各宗教間之相互尊重與族群融合。回教-台灣現況宗教儀式(回教2)古蘭經~伊斯蘭教徒認為,「古蘭經」是真主差遣天使,降其指示給穆罕默德,也是全人類最後一本天啟經典,在穆罕默德逝世19年後,始由第三代繼承人歐斯曼考證彙整成30卷。「古蘭經」共分30卷,114章,6236節,經文是以阿拉伯文撰寫,是伊斯蘭教義之根源。經文內包含真主給全人類的命令、警告與誡諭,教導信徒「認主獨一,行善止惡,堅忍考驗,善盡人責,得到今後兩世的吉慶與報賞」;經文中並明文宣示「宗教信仰不可強迫」。「聖訓」則是穆罕默德奉主命傳教後之言行記錄,一切均遵循古蘭經之規定,與「古蘭經」同是穆斯林生活之規範與榜樣。此外,信真主、信天使、信天經、信聖人、信後世及信前定,是伊斯蘭教的教義特色,也是伊斯蘭教要求穆斯林所需遵守的六大基本信仰:(一)信真主:「認主獨一」,即相信真主是造化、調養宇宙萬物,掌管今世與後世      最後審判的唯一主宰。(二)信天使:相信真主造化及差遣的天使,絕對忠誠順從真主,執行真主命令,且      是人們行善作惡的見證與記錄者。(三)信天經:相信真主降示給人們的經文和啟示,遵守唯一可信,且受真主保護而      完整之「古蘭經」。(四)信聖人:相信真主在不同年代,差遣至每一民族,以警告世人,並引領正道的      眾使者,始自「阿丹」,終至最後的先知「穆罕默德」。眾人應尊重      並聽從其教誨,但絕不崇拜。(五)信後世:相信人死後至世界末日來臨時將要復活,並接受真主公正的審判。在      今世時,歸信真主並行善者,將得到天堂樂園的報賞,不信真主而多      行不義者,將受到火獄的刑罰。今世是短暫的,而後世則是永恆的。回教-經典教義宗教儀式(回教3)開齋節~齋即齋戒,是伊斯蘭教五個主要功修之一,中國穆斯林又稱為「齋功」、「把齋」、「封齋」等,即成年的穆斯林自伊斯蘭教曆9月起,白天當中,戒飲食和房事一個月,但封齋有困難者,如病人、年邁者和出門旅行者、孕婦和哺乳者可以暫免,或日後再補,或納一定的濟貧施捨。齋月的起迄均以見到新月(弦月)而定,齋月結束的次日(10月1日)即為開齋節,穆斯林則製作佳餚、身穿盛裝,舉行會禮,走訪親友,以示慶祝。忠孝節~是為了紀念聖人布欣拉父子,對真主之盡忠、盡孝的忠貞精神。於教曆12月10日舉行「忠孝節會禮」,拜後宰牲畜予自家食用、救濟貧窮或分享親友,因此也稱為「犧牲節」。回教-節慶儀式宗教信仰(回教4)伊斯蘭教(Islam)的教名源自於重要經典《古蘭經》,而伊斯蘭一詞則源自於阿拉伯文,意思是歸順、服從、安寧、和平之意,其信徒則稱為「穆斯林」,亦出自阿拉伯文「歸信並順從真主命令的人」的意思。伊斯蘭教教法是根據「古蘭經」及「聖訓」所制訂的,信徒僅敬拜獨一無二的真主,不拜其他聖人、偶像或神祇。所稱的真主即阿拉伯文的「安拉」(Allah),是造化、調養宇宙萬物、掌管今後兩世、大仁大慈、全能全知的真神,目前在全世界的教徒約有10億左右的人口。西元第七世紀,伊斯蘭教於阿拉伯半島的西側興起,並迅速地擴展到整個中東地區。西元610年,原為商人的穆罕默德,在天使的召喚下,感應到真主的啟示,便將所得的啟示編寫成《古蘭經》,開始了他傳教的生涯。當穆罕默德在麥加傳教初期,因受異教徒的迫害,於西元622年遷移到麥地那繼續傳教,自此伊斯蘭曆法即以穆罕默德當時遷徙之日為教曆元年元旦。西元632年,穆罕默德於麥地那去世,以其23年的傳教時間,讓阿拉伯半島人民皆能皈依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約在唐玄宗時,因安史之亂傳入位在中國西北方的回紇民族並成為主要信仰,故又稱回教。在我國歷史上,「清真」二字原為各教所通用,到明末清初逐漸為伊斯蘭教的專稱,所以伊斯蘭教也稱為清真教。目前信徒主要分佈大致在中東、東南亞及非洲,歐美一帶較少。因無特定繼承者,穆罕默德在死後也分出許多宗教派系,主要有素尼派、什葉派和蘇非派。回教-歷史簡介宗教在社會上ㄉ功能1.可以幫助人們在遭受挫折或災難時,以平靜ㄉ心靈度過難關。2.強化人們心中ㄉ善念,約束人們ㄉ行為,對社會秩序ㄉ形成有重要影響。◎道德ㄉ意義1.是約束人們行為ㄉ社會規範〈內在規範〉。2.是判斷是非善惡ㄉ標準。例如:正義感、責任心。3.能引導人們表現良善的行為。4.違反道德者會受到良心及社會ㄉ譴責。5.ㄅ具有強制力。◎法律ㄉ意義1.是約束人們行為ㄉ社會規範〈外在規範〉。2.具一定標準,無論制定、執行、修改或廢止都要經過一定ㄉ程序。3.以國家ㄉ強制力來約束人們ㄉ行為。4.違反法律者會受到國家ㄉ制裁、懲罰。5.具有強制力。3Q收看六年三班29號陳芷晴做謝謝觀賞~~!!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本文档为【powerpoint 简报 - 当我生活在一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言言无悔一生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646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25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1-2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