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6 供给学派.doc

06 供给学派.doc

举报
开通vip

06 供给学派.doc06 供给学派.doc 第六章 供给学派 一、供给学派的含义与产生 1(供给学派的含义 供给学派(Supply-Side School)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失效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一种经济自由主义思潮。供给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症结在于供给不足,需求过旺。它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强调供给对经济的作用。认为政府应该采取降低税率、鼓励竞争等措施,刺激人们工作、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以增加供给,促进经济稳定增长。1981年,里根总统曾将供给学派理论当作美国的官方经济...

06 供给学派.doc
06 供给学派.doc 第六章 供给学派 一、供给学派的含义与产生 1(供给学派的含义 供给学派(Supply-Side School)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失效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一种经济自由主义思潮。供给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症结在于供给不足,需求过旺。它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强调供给对经济的作用。认为政府应该采取降低税率、鼓励竞争等措施,刺激人们工作、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以增加供给,促进经济稳定增长。1981年,里根总统曾将供给学派理论当作美国的官方经济学,对这一学派的重要人物及其支持者委以经济要职,并 1981年7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历史宣称以供给经济学为主要理论依据来制定美国的“经济复兴计划”。 上幅度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刻的减税。与此同时,政府还减少支出,并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该理论也曾受到撒切尔夫人的高度重视。 供给经济学的实质是强调供给。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瑟?拉弗声称,供给派经济学是一种“新经济学,即对个人刺激的新经济学”。伊文斯认为:“凯恩斯派的模型之所以不能处理好现行的经济问题,是因为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需求问题上。”他指出,我们所需要的经济模型必须强调供给方面,将“注意”力集中在调节生产率方面。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也指出:供给经济学家强调需要有新的税收刺激结构,去鼓励人们储蓄和鼓励企业在新的以及更有效率的工厂和设备方面进行投资。 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总是用来供给市场销售,供给等价于生产。所以“供给学派”又称“生产学派”。 供给学派并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不是一个成熟的经济学流派。它的政策主张总是走在其理论表述的前面。它所提出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主张,缺乏系统的经济理论基础。它是一种偏重于政策方面研究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托马斯?J?海尔斯通尼斯(Thomas J(Helstoniss,供给经济学导论,莱士顿出版公司,1982)曾这样说过:“供给经济学是通过商品和服务供给效应方面的多种手段措施,为了调节经济增长和促进物价稳定而提供的一种政策研究。”主要是它受到里根政府与英国政府的重视,才在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里根告别白宫后,该学派的影响逐渐衰弱。 2(供给学派的产生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流行于美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学派。供给学派崛起的主要原因是70年代,针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为推行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而出现的“滞胀”弊病,当时的凯恩斯主义者无法从理论上说明其产生的原因,实践上也拿不出解决的良策,需求管理政策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供给学派乘此机会,举起了反对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旗帜,掀起了一场所谓的“供给学派革命”,试图复兴古典经济学与萨伊定律。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爆发的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宣告了“萨伊定律”的破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取代了在西方占统治地位达一个半世纪的“古典经济学”,成为正统的占主流地位的经济学。凯恩斯对萨伊定律包含的“古典”经济思想, 1 进行了全面的批判,认为不是“供给创造需求”,而是需求创造供给,社会有效需求决定了总供给、产量和就业量。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由于“有效需求”的不足,资本主义经济有可能经常处于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低于充分就业状态,产生大量的非自愿失业。只有依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来刺激总需求,即实行“需求管理政策”,才能消除非自愿失业。 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推行凯恩斯主义,采取了一系列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与措施。在1970年以前,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实施,在推迟经济危机的爆发、减轻危机的破坏力和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美国战后60年代,经济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4.3,,大大超过了两次大战期 1916—1939年)1.8,的水平。在这段时期内,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比较低。其他主要资间( 本主义国家也出现了黄金般的经济增长时代。 但是,凯恩斯的“需求创造供给”的理论与萨伊定律一样,都没有正确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的症结之所在。因而,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需求管理政策由于人为地扩大需求,把生产同市场的矛盾掩盖起来,使得每次危机都没有起到强制缩减生产的作用,终于在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普遍出现生产增长停滞,同时物价持续上涨的“滞胀”局面。美国1973,1980年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只有2(4,,失业率高达6,7,,同时通货膨胀率年平均都在6,以上,其中3个年份曾高达两位数。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落后于日本、西德、法国等其他国家,使得美国商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严重削弱,对外贸易连年出现巨额逆差。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大大下降。面对严重的经济滞胀局面,凯恩斯需求管理政策宣告失灵:刺激需求则会使通货膨胀加剧,而抑制通货膨胀又会导致生产更加萎缩。事实证明,通货膨胀与失业并非是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为了摆脱这种需求管理政策的窘境,有些凯恩斯主义者以“收入政策”、“人力政策”等来补充需求管理政策,但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在资产阶级正统经济学出现重大危机、反凯恩斯主义风起云涌的历史条件下,供给学派就应运而生。 在供给学派看来,凯恩斯主义无非是与“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相对立的一种“需求创造供给”的理论。他们认为,凯恩斯主义不断人为地刺激需求,持续地损害了资本主义经济。当今的美国经济和大萧条的时代不同,需求的增长不一定会造成实际产量的增长,而是促进物价的上涨,引起储蓄率和投资率增长的放慢,并延缓技术变革。乔治?吉尔德断言:“在经济学中,当需求在优先次序上取代供应时,必然造成经济的呆滞和缺乏创造力、通货膨胀以及生产力的下降”(吉尔德:财富与贫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供给学派在批判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理论、否定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供给管理的政策主张,试图复兴“古典经济学”和萨伊定律。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供给学派还带着任何一种新学说都曾具有的幼稚、零散、肤浅特征的时候,美国里根政府就将它的经济政策主张加以实践。另外各种新版的教科书设章节专门介绍该学说,许多大学的经济系开设新课讲解,各种报刊杂志或 宣传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知识宣传1冬季预防流感知识宣传手足口病防知识宣传森林防火宣传内容 、或评论、或批评,纷纷发表意见,供给学派在当时成了美国极为时髦的经济学说。 3(主要代表人物 2 (1)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 供给学派的先驱者加拿大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1932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 24岁时获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蒙代尔先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研究部门、世界银行、欧共体(欧盟前身)的货币委员会、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财政部、加拿大政府工作,1974年至今一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因提出了“区域货币理论”,提倡欧洲货币统一而被称为“欧元之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蒙代尔教授对经济学的伟大贡献,一是有关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稳定政策的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二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蒙代尔教授敏锐地观察到,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中,一国的货币主权和财政政策效果更多的受到外部世界的制约,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下降。经济学越来越难以对经济前景进行预测,传统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学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临新的挑战。 尔对美国政府通过增加税收、抑制通货膨胀但同时放松货币供给量的做1971年4月,罗伯特?蒙代 法提出了批评,主张在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通过减税,增加对投资的刺激来促进经济增长。认为减税后,政府的税收量未必会减少。即减税不一定增加政府的预算赤字。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供给学派的基本经济思想。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罗伯特?蒙特尔被美国的报刊称为“供给学派的先驱者”。由于蒙特尔在有些方面接受凯恩斯主义,他没有成为供给学派引人注目的主要代表人物。但他在1999年因为货币理论方面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供给学派的其他重要人物,则没有一个获得此奖项。 其他主要代表人物有: 保罗?克雷格?罗伯茨(Paul Craig Roberts),其主要著作有《供给学派的革命》(1984年,这是一部在美国学术界颇有影响,系统论述供应学派的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著作)、《凯恩斯模型的破产》(1984年)等; 迈克尔?K?埃文斯(Michael E.Evans),其主要著作有《凯恩斯主义计量经济的破产》(1980年)、《供给学派的真理》(1983年)等; 阿瑟?拉弗(Arther B.Laffer,1941年出生),其主要著作有《税率、生产要素之运用以及市场生产》(1981年)、《政府的苛捐杂税与税收不足》(1984年); 其他还有《华尔街日报》的副主编和社论撰稿人丘德?万尼斯基(Judd Wanniski,1936)、乔治?吉尔德(George Gilder,主要著作有《财富与贫困》,1980年)、布鲁斯?巴特利特(Bruce Bartler)和蒂莫西?罗斯(Timothy Roth,主要著作有《供给学派解》,1984年)、哈佛大学教授、曾任里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马丁?费尔德斯坦(Martin S. Feldstein,1939)。 4(供给学派的理论渊源 供给学派经济学“不过是穿上现代服装的古典经济学”(《经济影响》,1982年第2期)。不仅局外人这样认为,就是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也这样承认。例如乔治?吉尔德认为,“自从斯密为供应学派经济学赢得首次胜利以后的两个世纪中,需求派经济学接二连三获胜”(吉尔德:财富与贫困,上海译 3 文出版社,1985)。吉尔德等供给学派成员竭力呼吁抛弃凯恩斯主义,重新返回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使经济趋于充分就业均衡。如果经济经常偏离充分就业均衡状态,一定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最低工资法)或私人垄断(工会)妨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古典经济学”建立在 “萨伊定律”基础之上。萨伊认为,供给会创造出对自己的需求,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生产和供应上。“所以一个好的政府以刺激生产为目的,而一个坏的政府则鼓励消费”。供给学派接受了萨伊定律,直接吸收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刺激储蓄与投资、提高生产率等强调供给的基本经济思想。乔治?吉尔德曾这样说过:“萨伊定律,它的各种变化,是供应学派理论的基本规则„„萨伊定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供应、刺激(工作、储蓄)的能力或资本的投资方面。它使经济学家们首先关心各个生产音的动机和刺激,使他们从专心于分配和需求转过来,并再次(将注意力)集中于生产手段。” 事物的发展总是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进行的,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同样如此。凯恩斯主义是对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否定,而供给学派则来了一个“否定之否定”,即对凯恩斯主义的否定。这一否定在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上绝不是对萨伊定律简单的复归。萨伊处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他主张完全的自由竞争,反对任何性质和形式的国家调节。供给学派则处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已经渗透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切领域的阶段,他们自然不可能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他们以萨伊的“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的理论为基础,着眼于刺激供给,制定了一系列较完备的“供给管理政策”。例如,减税、加速折旧、保持一定量的军事订货以刺激供给等政策。供给学派只是反对凯恩斯主义主张的国家对需求的干预。这是供给学派对萨伊定律的补充和发展。 当供给学派已经在美国经济学界形成一股强大势力时(1975年),供给学派还没有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名称,恰好他们的反对者中,有人撰文攻击他们的理论把供给与需求对立起来,单方面强调供给,讽喻他们是“供给学派财政学家”,于是拉弗等人也就公开地把自己称为“供给学派”。从此,“供给学派”这一名称开始流行于西方经济学文献中。有的经济学家把凡是强调供给,主张从刺激需求转为刺激储蓄和投资的人都列入供给学派。例如把里根政府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费尔德斯坦也算作是供给学派的成员。事实上,供给学派指的就是那些主张通过减税来刺激经济活动的人。 二、正统供给学派(激进供给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和主要经济理论 供给学派不是一个成熟的经济学流派,不仅缺乏严密的体系,而且内部存在较大的分歧。大体上可以将供给学派分成“正统的供给学派”或激进的供给学派和“中间的供给学派”或温和的供给学派两支。下面先介绍以拉弗、万尼斯基、吉尔德、罗伯茨等为代表的“正统的供给学派”提出的主要政策主张及其相关理论。 1(正统供给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 供给学派是一个偏重于政策的经济学流派,它常常是先提出政策主张,然后逐步提出一些理论来解释和论证这些政策主张。正统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主要有: (1)大幅度地和持续地削减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供给学派认为,个人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4 取决于税后净收入。减税可以增加人们从工作、储蓄与投资等活动所得到的收入,从而刺激人们工作、储蓄与投资的积极性。 凯恩斯主义认为,减税是一种刺激总需求的政策措施,会引起和加剧通货膨胀。但是,供给学派认为,降低税率由于会增加供给,增加税基,不仅不会减少税收量,而且会增加税收量,减少财政赤字,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率,最终解决滞胀的困境(拉弗曲线)。 (2)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和长期的经济增长潜力相适应。主张加强对中央银行的管制,约束货币当局的行为,恢复尼克松政府在1971年放弃的金本位制。 3)减少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管制,取消对特定行业的过度保护,提高市场竞争程度,改变( 国家干预的方向和内容(反对凯恩斯主义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忽略供给的做法),主张应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自动调节来促进经济增长。 (4)缩小政府开支,大规模削减福利开支,提高私人的投资能力。供给学派认为,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有排挤私人支出的趋势,而私人支出比政府支出具有更大的生产性,效率也更高。因此,法律应该规定实现财政预算平衡,以便对政府开支加以必要的限制;政府也应该减少转移支付等福利开支,因为它对低收入者的人力资本积累、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工作激励都有消极的影响。 在上述诸多政策主张中,减税是最主要的经济政策。 2(正统供给学派的主要经济理论 1)减税是最主要的经济政策的原因 ( 供给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政策是通过调节货币的供给量,降低利率,以增强投资的引诱力来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经过通货膨胀和税收调整后的利率已经是负数。现在适当的经济政策就不能再是降低利率来刺激需求,而是减税,刺激供给增长。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吉尔德指出,目前收入的高税率对投资所起的阻碍作用,已经大于过去利用利率扛杆所起的调节作用了。如果说过去持久不降的高利率是导致投资引诱不足的 “凯恩斯洼坑”,那么,今天政府的高税率则成了导致投资引诱不足的“新的凯恩斯洼坑”。因此,从“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的原理出发,供给学派把减税看成是使美国摆脱当前经济停滞困境的基本手段。吉尔德综合概括了供给学派的这一基本思想,他指出:“税收政策要能有效地影响实际收入,其唯一办法在于改变对供应者的刺激。用改变报酬的方式来使人们喜欢工作胜过享受闲暇,乐意投资胜于消费,使生产源泉胜过财富的洼坑,并使纳税活动胜过不纳税活动,这样政府能直接而有力地促进真正的需求和收入的扩大。这就是供应学派的使命”(财富与贫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在供给学派看来,正是美国日益增加的税收和政府开支这根 “楔子”,严重挫伤了储蓄、投资与工作的积极性,导致供给不足,引起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增长。他们还通过对高税率对美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危害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论证减税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2)高税率的危害性 第一,高税率持别是过高的边际税率是美国劳动者工作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5 供给学派指出,当税率提高时,虽然为了税后的收入不下降,人们有更加勤勉和工作更长时间的意。但是,如果进行边际分析,就会发现当税率提高时,尽管人们会更加卖力地工作,但他们的生产率愿 却下降了。因为,一方面,如果企业主是一个边际生产者(产量决定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水平上),税率的提高将使他停产或进行较低水平的经济活动,社会就将失去这个企业的全部或部分产品;另一方面,高税率对就业结构也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导致美国生产率下降:高税收和通货膨胀使人们的名义收入提高到更高的纳税等级,而实际的购买力却没有增加,其结果等于提高了税率的累进程度。供给学派推测,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人的边际税率已接近了50,。这样高的边际税率使单靠一个人的收入维持生活的家庭受到惩罚,从而把庞大的家庭妇女赶入劳动大军之中,去寻找工作。由于妇女的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于男子,因此,美国的生产率必然随着女性劳动者的增加而下降。吉尔德认为:“当家庭收入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增加的可能性减少时,已婚妇女会更加努力他工作,而已婚男子则恰恰相反。鉴于在美国赚取高薪的已婚男子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不难看出我们的、因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而提高的高度累进的税率,在劳动大军不断壮大的同时,只会使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 (财富与贫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另外,供给学派还认为,很高的边际税率会导致美国工人做出偏好于休闲、消遣、享受等方面的选择,这是使美国企业劳动生产率下降的又一重要原因。当边际税率很高时,多劳动所得的收入需要按照更高的税率纳税,到手的收入且很少,休闲变得相对有利,休闲的价格降低了。因此,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一般工人特别是男性工人宁愿少做工、多休息,不愿意加班加点努力工作、积极学习和提高技术以多挣工资收入。这导致美国工厂出勤率下降、劳动纪律松弛和劳动生产率下降。吉尔德认为,“正是这些情况给美国家庭生活罩上了一层阴影,而且在7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内使人们的经济受到损害,导致在劳动大军不断壮大的同时劳动生产率却不断下降。” 第二,很高的边际税率是导致美国储蓄和投资供给不足,经济停滞不前不能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 首先,很高的边际税率,消费的机会成本或价格相对降低,投资和储蓄的机会成本或者价格相对提高,从而鼓励人们多消费,少储蓄和投资。他们认为,这是美国近年来储蓄率和投资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吉尔德指出:“80年代伊始(这种发展给美国各个收入阶层和美国经济发展前景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劳动生产幸的增长陷于停顿,储蓄率降至百分之四以下。通常作为经济发展锋芒的上层阶级一一大部分投资的源泉——纷纷转向可以躲避税捐的非生产性活动,囤积黄金,购置不动产,从事投机买卖。” 其次,由于很高的边际税率,美国大多数家庭单靠一人的收入已难以维持生活,这使广大妇女和临时工等非熟练工充塞到劳动大军之中,导致了维持高生产率职位的新投资严重不足。现在各个公司不是把钱用在购买耐用的机器设备上,而是倾向于雇佣一些低薪工人,这些工人往往是季节工或者零活工。 第三,与高税率相联系的大规模的福利支出不能从根本上减少或消灭贫穷 供给学派认为,由于大规模的福利支出,阻碍了贫困的改善,导致美国的社会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吉尔德指出, “竭力从富人那里拿走他们的收入,就会减少他们的投资,而把资金给予穷人,这样就会减少他们的工作刺激,就肯定会降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并限制就业机会,从而使贫穷水远存在 6 下去。”所以,只有通过大幅度减税,刺激储蓄,提高投资率,增加产量,才能摆脱这种贫困。因为这不仅可以增加就业机会,而且将使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增加,愿意加班兼职,增加劳动供给,最终提高穷人的生活水平。 第四,过高的边际税率不仅阻碍了个人和企业的财富积累,更加重要的是它使个人投资者的革新、发明、创造的精神丧失殆尽,这是高税率对美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造成的最大危害。 吉尔德断言:“在任何经济制度中,创造性和主动性的主要来源都是个人投资者。经济不会自行增长,也不能靠政府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经济是由于对人们的事业心,即甘冒风险、把设想变成垄断、垄断变成工业等这种意愿做出反响而增长的。” 此外,高税率导致地下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避税和逃税更加盛行,家庭分裂、离婚增多和道德败坏等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3)拉弗曲线 ( 为了说明税率和税收之间的关系以及减税在刺激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供给学派理论家拉弗提出了著名的“拉弗曲线”,成为供给学派坚持减税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和分析工具。 第一,拉弗曲线的定义 拉弗曲线是一条描述税率与税收量之间关系的曲线(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商学院教授拉弗,1974任职于福特政府的联邦预算局期间,在华盛顿一家饭店与当时的白宫参谋长助理理查德?切尼Richard Cheney共进午餐(据说拉弗是为了劝说理查德?切尼议员通过减税政策,请他在餐馆里吃饭)时,拉弗向切尼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减税理论,可惜切尼经济学基础不好,听了半天仍然不知所云。为了使切尼理解税率与税收之间的关系,在餐巾上画了这条曲线)。 t 1 A C F E D T 0 B 第二、拉弗曲线的说明 1978年,“拉弗曲线”首先在一些报纸和裘德?万尼斯基的《通向成果的道路》一书中披露。在这里主要引用万尼斯基对“拉弗曲线”的解释来说明拉弗曲线(裘德?万尼斯基,赋税、收益与‘拉弗曲线’,《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第5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纵轴表示税率,横轴表示政府税收收益。税收量等于税率与税基的乘积。当税率为零时,人们能够 7 得到他们在货币经济中生产的全部成果,这意味着政府对经济生活不作干预,政府对生产也就没有阻碍 的收益等于零,作用,生产能够达到最大化。产量只会受到工人在闲暇和工作之间选择的限制。由于政府政府也就不可能存在,这时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丛林法则),这种经济显然是不可取的。 当税率上升到100,时,人们的全部收入都要作为税收上交给政府。这时无人愿意工作或投资,由于生产中断,就没有什么税源或者税基,因此,政府的收益也就为零。 实际税率总是介于上述两种极端税率之间。当税率从100,下降到A点,生产开始恢复,政府略有所得。在A点代表一个很高的税率和很低的产量,而在B点代表一个很低的税率和很高的产量,然而两者可以为政府提供同样多的收益。“拉弗曲线”告诉我们,政府可以通过进一步降低税率来增加税收量。例如税率从A点下降到c点,政府的收益增加;政府也可以通过提高税率来增加税收量,例如从B点提高到D点,政府的收益也增加。显然,税收量和产量在E点对应的税率上达到最大。在E点,如果政府降低税率,产量将增加,但收益会下降;如果提高税率,产量和收益都会下降。 第三、拉弗曲线的意义 拉弗曲线图中的阴影区域是禁区,在这个区域内的任何税率都是无效率的:因为只要降低这些税率,产量和政府税收都能增加。E点所对应的税率是最佳的税率,政府和政治家的主要经济任务就在于找到这样的税率。 “拉弗曲线”成为供给学派解释、宣扬他们的政策主张的有力的分析工具。他们甚至把“拉弗曲线”看成是理解整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秘密的一把钥匙。他们认为,美国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都是成功地停留在“拉弗曲线”禁区之外的。但是,一战以后的大部分时期中,美国的税率都一直处在“禁区”之中。因此,供给学派相信,当前美国首要的经济政策应该是减税、降低边际税率,在刺激工作、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的同时,增加政府收益。以往使用较高的税率对财富进行再分配,只会减少人们工作、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造成经济停滞。他们声称,凯恩斯主义是建立在将日益缩小的经济“馅饼”在富人与穷人之间进行有利于穷人的再分配基础之上的,而供给学派经济学的宗旨在于要不断扩大这块“馅饼”本身。 不过事实证明,这个理论有问题。虽然减税的确使里根时期的美国经济得到了极大的繁荣,不过财政收入并没有如理论所说的增加,而是使得政府债台高筑,赤字惊人。而且,事后有人说,其实减税并不是刺激了总供给,而是刺激了总需求,和凯恩斯主义的看法是一致的。 20世纪90年代之后,里根的减税政策受到更多的指责。老布什称之为一种邪教。经济学家曼昆则把减税增收的说法称为骗人的“新潮节食减肥计划”。另一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则称提出减税的经济学派“江湖骗子”,减税并没有什么刺激投资的作用,也不可能增加税收,只不过增加了政府财政赤字而已。 (4)劳动、资本“楔子”模型 阿瑟?拉弗等激进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还从理论上考察了税率与劳动需求、税率与资本形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所谓的劳动、资本“楔子”模型,用来说明税率变动对劳动需求函数和资本形成的影响。 8 第一,劳动“楔子”与资本“楔子”的含义(托马斯?海尔思通尼斯:供给学派经济学导论,莱士 ) 顿出版公司,1982 “楔子”是指政府税收。税收被认为是在要素的税前报酬与税后报酬之间打进了一个“楔子”,导致要素的税前报酬与税后报酬之间的差异。劳动“楔子”是指工资所得税,或者是指税前工资与税后工 w资的比例,该比例增大,称作劳动“楔子”增大;资本“楔子”是指资本所得税,或者是指税前资,w r本收益与税后资本收益之间的比例。该比例增大,称作资本“楔子”增大。 ,r 第二,劳动、资本“楔子”模型 假设平均雇佣每个工人的费用愈高,劳动需求越少(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从而就业机会就愈少。那么,高税率,特别是高的工资税,实际提高了雇主雇佣工人的成本,减少了工人就业机会。因为当工资税率提高时,劳动“楔子”增大,雇佣工人的实际总成本比实际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更高(两者的差额就是增加了的工资税)。 劳动“楔子”见下图:在没有劳动“楔子”打入的w。工资水平上,雇佣劳动的成本与工人实际得到的工资收入相等,劳动供求也相等。当工资税增加时,不仅会增加厂商雇佣工人的费用,而且由于工人也支付了一定量的税收,工人得到的实际工资也降低了。显然,劳动“楔子”导致了企业主对劳动需求数量的减少,以及工人劳动供给的减少。例如,劳动“楔子”增大,使得雇主雇佣工人的费用提高到w,工人实际得到的工资减少到w。劳动供求也都相应减少,而且它们的差距随着税收的增加而扩大。21 如果税收减少,市场的力量会向相反的方向作用于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如果拔掉了政府税收这根劳动“楔子”,就能使劳动供求相等。例如当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某些工作得到政府的津贴补助(转移支付),使雇主实际支付的劳动成本可能小于工人实际和应该得到的工资水平时,企业主可能得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的激励,从而有可能使就业量超过均衡就业量,例如N。 3 实际工资 Ns w2 w0 w 1 N d N 0 N N N 312 供给学派认为,与劳动“楔子”同理,对资本收益征税的资本“楔子”使资本的供给收益减少和需 9 求成本上升,从而严重地挫伤了储蓄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导致资本供给不足和对投资引诱的削弱,这是美国经济停滞增长的根本原因。 供给学派的劳动、资本“楔子”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减税同劳动、资本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实减税具有增加劳动就业、鼓励资本供给、增强投资引诱力的积极效应。在他们看来,“今天,资本主义前途所面临的危险一点也不减当年。在那时候,彻底的改革保存了资本主义。不过,这种改革虽然恢复了人们的希望,但也打入了楔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楔子耗竭了这个制度的创造性。现在应尽力抽出这根楔子,恢复独创性和生产率,只有这样,才能解救资本主义”(约兰?伊万斯,1983)。 斯坦的理论与政策主张 三、“温和的供给学派”经济学家——马丁?费尔德 1(马丁?费尔德斯坦的基本理论观点 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Martin S. Feldstein,1939)是不同于拉弗、万尼斯基等美国“正统供给学派”的“中间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曾任美国经济研究局主席以及里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在38岁时曾经获得美国经济学的J?B?克拉克奖章。 费尔德斯坦在其主要经济学论著《美国税收刺激、国民储蓄与资本积累》、《社会保障与财富分配》、《社会保证金与国民资本积累》、《失业的个人与社会的损失》、《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等书中,阐述了他的基本理论观点:“一个国家实际收入的演变有赖于其有形资本和智力资本的积累,并取决于其劳力的质量与所作的努力。”在当今已趋充分就业的美国经济中,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引起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上升以及资本形成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政府通过扩大社会福利计划使失业人数反而增多,个人的储蓄减少,也阻碍了资本的投资和经济增长。他认为,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的经济问题主要表现在供给方面,应当尽力提高供给能力。为此他特别强调增加储蓄的重要性。赞成激进供给学派提出的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率的观点。 2(马丁?费尔德斯坦的政策主张 (1)平衡预算收支,削减不必要的支出,尤其是要削减福利开支和价格补贴等,消除财政赤字。 (2)逐步改革税收体制,有“选择地”适度减税,特别是要削减公司所得税和资本收益税,放宽折旧条例,鼓励储蓄和投资,增加生产,加速资本形成。 (3)控制长期货币增长率,(货币年均增长率不超过6,,并至少坚持5—7年),采取有节制并可预期的货币供给政策。 (4)政府应该倡导废除束缚生产的一些规章制度,以刺激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在政策主张上,费尔德斯坦同“正统的供给学派”有明显的分歧。费尔德斯坦认为,“正统供给学派”为解决美国经济问题而提供的方法过于简单化,他尖锐地批评拉弗等人使里根政府醉心于减税的快速效应,误以为减税会自动地产生出政府的收入,并会消除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快速增长。费尔德斯坦认为,当前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平衡预算、稳定并降低财政赤字和降低通货膨胀率,创造—个刺激储蓄、投资的环境,求得一个较高的资本形成率。在费尔德斯坦看来,美国经济的病症不仅仅限于很高的边际税率,在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税收结构、社会保险制度等方面也有诸多弊病。 10 3(经济理论:“费尔德斯坦曲线” 费尔德斯坦为了使他的供给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含义更加充分地显示出来,提出了著名的“费尔德斯坦曲线”,说明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资本形成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费尔德斯坦模型假定一国的资产由货币、债券和私人有价证券三种形式组成。费尔德斯坦认为,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的背景已不是凯恩斯创立需求经济学时的非充分就业的情况,而是处于自然失业率的充分就业状态。他认为,在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条件下,财政赤字的增加可以表现为政府债券或货币供给的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货币供给的增加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政府债券的发行会引起债券利率和私人有价证券利率之间相对水平的变化,从而产生政府债券对私人有价证券的替代效应,导致私人有价证券需求的缩小,降低整个资本形成水平。费尔德斯坦认为(由于美国政府一直推行赤字政策,并且混合性地增加货币和债券的发行,导致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的并存,产生了对资本形成的长期抑制效应。财政赤字的增加不仅降低资本形成水平,而且也会提高通货膨胀率。 费尔德斯坦试图探索一条在财政赤字稳定或增长的条件下,消除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加速作用和对资本形成抑制效应的有效途径。 首先,使财政赤字的增加不影响通货膨胀率。要使通货膨胀率不变,只需要通过政府增加债券发行来平衡财政赤字,而不扩大货币供给量就可以达到。但是,这会导致政府债券和货币相对利率的提高,加强政府债券向私人有价证券的替代效应,从而会降低资本形成水平和实际国民收入。可见,避免高通货膨胀率的代价是资本形成水平和国民收入增长率的降低。 其次,使财政赤字的增加影响通货膨胀率。费尔德斯坦认为,在财政赤字增加的情况下,如果扩大货币供给量(央行购买债券,但不出售),就可以消除政府债券向私人有价证券的替代效应。货币供给量的扩大产生的通货膨胀引起名义利率的上升,但实际利率下降,提高资本的实际净收益,促使厂商增加投资,使扩大的货币供给的一部分被私人有价证券的投资吸收,最终提高资本形成率。 费尔德斯坦用一条曲线简明描述了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资本形成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这就是“费尔德斯坦曲线”。“费尔德斯组曲线”除了表示出现财政赤字条件下,通货膨胀和资本形成水平正相关以外,“费尔德斯坦曲线”本身还会随财政赤字水平的变化而相应地上下移动。如图所示: 通胀率 I II P2 III P 1 P 3 自然通胀率 P 0 资本形成率 11 当政府赤字增加时,曲线从I上升到II,这时为了保持原来的资本形成水平K,通货膨胀的代价增1加到P;相反,如果财政赤字减少了,曲线从I下移到III,这时用较低的通货膨胀率P的代价就可以23维持原来的资本形成水平。同时他认为,当财政赤字为零时,“费尔德斯坦曲线”就下移为一条和自然通货膨胀率重合的水平线,这种通货膨胀率独立于政府的财政变量,对资本的形成没有影响。 费尔德斯坦根据该模型,推断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浦所曲线所反映的通货膨胀率和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已经不能解释当时的美国经济现状。菲利普斯曲线的内容在于说明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其政策含义是指政府可以选择一个最优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组合。费尔德斯坦认为,菲利浦斯曲线所反映的这种替代关系在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和短期内是存在的、有效的,但是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菲利浦斯曲线的替代关系就消失了,并为“费尔德斯坦曲线”的替代关系所代替。 这时的经济问题就主要表现在供给方面,如果继续推行财政赤字政策,就会使费尔德斯坦曲线向上移动,不仅产生加强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会给资本形成水平的提高带来困难。因此,他认为,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凯恩斯的经济政策已经失效了,宏观管理政策应该从需求转到供给方面。政策主要的任务是平衡预算,推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刺激性(刺激工作、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的财政政策,逐步降低或消除财政赤字,使“费尔德斯坦曲线”向下移动转化为一条水平线,达到自然通货膨胀率的水平。 另外,费尔德斯坦认为,在这里,他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与“拉弗曲线”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他们都认为美国经济停滞的结症在于供给方面,特别是在于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较低。因此,他们都主张政策应该从刺激需求转到刺激供给。但是,他们在看待抑制通货膨胀的方法以及减税的效应等方面则大相径庭。费尔德斯坦完全不同意“拉弗曲线”所谓减税会自动地快速地增加政府的收入,抑制通货膨胀和导致经济增长的看法。他认为,减税主要是当作改善目前美国的税制结构,相应压缩政府开支,平衡财政预算一个重要手段,使“费尔德斯坦曲线”向下移动,来提高资本的供给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四、供给学派的理论实践和简要评价 1(供给学派理论的实践:里根政府的“经济复兴计划” 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曾是美国里根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1981年,里根上任不久,就向国会提出了具体的 “经济复兴计划”,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削减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率,其中个人所得税率自1981年7月1日开始每年削减10,,三年削减30,;纳税等级越高的人,得到的税收减免就越多。这是因为供给学派认为,减税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中高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因为只有这部分人才有增加储蓄与投资的能力,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对增加供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削减联邦开支,尤其是削减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减少预算赤字,逐年平衡预算。在削减预算法案中,计划1982年削减支出352亿美元,1983年和1984年分别削减440亿和514亿美元。从项日内容看,它们主要是停发食品券,使美国40万个家庭失去了在购买食品时的政府价格补助;减少儿童营养补贴相和对抚养儿童家庭的补贴;降低对低收入的青年人、盲人、残疾者等提供的医疗费用补助, 12 废除《全面就业训练法》,削减政府为职工教育和培训计划所负担的经费等等。供给学派认为,帮助穷人最好的办法,不是由政府给予救济,而是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做大能够供社会享用的收入馅饼。显然,供给学派经济学具有“劫贫济富”性质。 (3)放宽和取消政府对企业的一些限制性规章条例,鼓励自由竞争。例如,1981年,取消了工资和物价的“自愿限制”,以及国内生产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管制;;放宽《反托拉斯法》,鼓励合并和建立规模大的企业,淘汰效率低的企业,以提高生产率,加强美国工业企业的竞争能力;放宽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条例等。 4)控制货币信贷,推行有节制的稳健的货币供给政策。里根上台不久,就要求联邦储备委员会( 实施与他的“经济复兴计划”相协调的货币政策。联邦储备委员会从1980年起开始大力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1980年12月至1981年11月以M—B指标计算的货币实际增长率为4(1,,远远低于1 8.5,的增长率。 原计划的6%— 当然, “经济复兴计划”的思想基础,并不全部属于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里根政府看到,凯恩斯当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提供了被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的、解决需求不足的短期有效的药方。但是,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面临的经济问题已经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不足,经济衰退,以及实行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导致的“停滞膨胀”局面。因此,对里根政府来说,一方面要努力刺激供给,另一方面必须控制需求。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是以供给学派的政策对付经济停滞,用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关于严格控制货币供给星增长速度的理论来抑制通货膨胀,也吸收了其他经济学家关于强调财政平衡预算的观点。因此,所谓以“里根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经济复兴计划”,不过是供给学派理论、平衡预算论和货币学派理论的混合物。 2(对供给学派的简要评价 供给学派是对凯恩斯主义的直接否定,是适应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从需求不足到供给不足,出现经济衰退、停滞膨胀这一经济背景巨大变化的产物。 (1)供给学派的合理成份: 首先,供给学派对资本主义经济所面临的主要结症的看法和实施凯恩斯主义政策的结果的描述,比较符合当时美国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 其次,供给和需求、生产和消费是经济生活中相辅相成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供给学派鼓励人们储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强调增加供给、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把曾经被凯恩斯颠倒了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又颠倒过来,肯定了生产对消费的支配作用,继承发扬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中某些合理的成份。 最后,供给学派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调整政府干预的内容与作用方向,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2)供给学派的局限性: 首先,供给学派完全信奉萨伊定律。实际上萨伊定律至少在短期不一定总是成立的。 13 其次,在经济政策主张方面,供给学派与凯恩斯主义都承认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不能实现供给和需求的自动均衡,因此,他们都需要国家干预,他们的分歧在于这种干预的程度、内容以及作用的方向上。供给学派认为,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结症在于供给不足,需求过旺。国家必须通过减税政策(实际上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实行供给管理,刺激人们工作、储蓄与投资的热情投资,增加供给。然而,如果说凯恩斯主义通过扩张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增加总需求的办法没有解决供求矛盾的话,那么,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供给学派通过减税政策增加供给的办法也没有解决这一矛盾。 附录:负所得税(negative income tax) 1(“负所得税”的含义: 1962年在其《资本主义与自由》“负所得税”这个术语是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Capitalism and Freedom)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提出负所得税目的在于改革20世纪60年代的福利制度。围绕负所得税这个基本概念,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收入转移政策,过去受到、并且以后仍将继续受到这种新观念的影响。 负所得税,简称NIT,是指政府根据穷人的货币收入多少计算并支付给穷人的生活保障金。这与根据居民的货币收入总量确定纳税额的所得税十分相似(所得税是居民支付给国家,负所得税是政府支付给穷人)。弗里德曼将这种帮助穷人的方法称之为“负所得税”,目的是要强调它与现行的所得税之间,在概念与方法上的一致性。 Ye令某一家庭收支(政府给家庭的补贴与家庭的税收支出)平衡时的收入为,在这一收入点上,该 YT家庭不交纳税收,也不会得到政府补偿;表示该家庭的实际收入;表示负所得税税率,表示(负)t 所得税总量,则有: T,t(Y,Y)Y,YY,YT,0Y,0T,,tY,要求。显然,当时,;当时,。随着家庭的eeee YT实际收入的增加,负所得税总量相应减少,但家庭的总收入相应增加。 例如,按照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法律,一个4口之家1年有资格享受3000 美元的税收减免(即 Y,3000Y,3000);如果这样一个家庭的总收入是3000美元的话(即),那么他们一分钱的税也不e T,0需要交,当然也得不到政府的任何补贴(即负所得税总量)。 如果这个家庭的税前总收入是4000美元的话,那么,它有1000美元的、正的应纳税收入。在目前适用于这一等级的、14%的税率之下, 它一年应交税140美元,从而得到3860美元的税后收入。 如果该家庭的税前总收入是2000美元,那么它将拥有1000美元未曾使用的税收减免,或者说,它将拥有1000美元的、负的应纳税收入。在目前的正的税收体系下,从这些未曾使用的税收减免中,该家庭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但在负所得税制度下,它将有资格得到一笔补偿,其数额多少取决于税率。如果负所得税的税率与第一个等级的正税收的税率相同,即14%,那么,这个家庭将有资格得到140美元 14 的负税收,从而得到2140美元的税后收入。如果负所得税的税率是50%,那么,这个家庭将有资格得 到500美元的负税收,共得到2500美元的税后收入。 如果这个家庭的税前收入为零,那么它将拥有3000美元的、负的应纳税收入。在50%的税率下,它将有资格得到1500美元的负税收(或政府补贴),共得到1500美元的税后收入。 2(负所得税的好处: (1)提高了对穷人工作的激励 负所得税计划鼓励低收入者即使在工资很低时也积极工作。在目前的直接援助计划中,当人们的收入达到最低标准收入(例如1500美元)时,人们就选择不工作(如果工作,收入超过1500美元的话,该家庭以前得到的很多福利补贴将被取消。因此,边际税率过高,几乎为100%,即受援助者通过自身努力每增加一美元收入,社会对他们的援助支付将减少一美元)。而在50%的负所得税税率下,得到政援助的受益人能够保留额外挣得的每一美元中的50美分。当然,与能够将这一美元全部保留下来相府 比,这只是一种较小的动力了。但若与现行的1美分也留不下来的情况相比,这又是一种较大的动力。 从动力的角度出发,实行一种尽可能低的税率是最理想的。但是,这一目标不得不受到这样一种需要的制约:需要提供一个过得去的收入维持水平。在目前的所得税减免制度下,大大低于50%的任何税率,都会将负所得税支付减少到一个如此之低的水平,以至于使得负所得税无法成为对目前的援助计划的重要的替代方法。 (2)负所得税用现金支付救济金,以替代既用现金、又用实物的救济金支付的混合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提高了效率。由于仅仅用货币收入来考察,提高了调查穷人家庭生活状况的效率,节约了费用;用现金来支付救济金,让穷人根据自己的偏好自由选择购买商品,提高了穷人的福利。 (3)提高了公平程度 设有A、B两位个人。A的年工资收入低于1500美元(例如为1200美元),而B的年工资收入高于1500美元(例如为1800美元)。在传统的福利制度下,A可以获得政府发放的各种福利补贴,而B却不能获得任何福利补贴,最终导致A的实际收入水平超过B的状况。这是极为不公正的,不仅会导致那些一直在尽力争取自食其力的低收入者的、无可非议的反对,而且对穷人的自立行动也是一种负的激励。 负所得税的援助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比较公平:家庭的实际收入越多,家庭税后的总收入也相应越多。 (4)可以维持社会稳定 有了负所得税, “从事工作的穷人”家庭和没有养家糊口者的家庭都能得到同等的资助。过去把从事工作的能得到收入贫困线(1500美元)以上收入的穷人排除在政府援助之外,可能引起养家者故意抛弃他们的家庭(或表面上如此),从而使他们有资格得到福利补贴。负所得税的施行,可以有效地消除这种诱惑,维持社会稳定。 3(负所得税计划的命运 到现在为止,虽然负所得税还没有被充分采用,但负所得税的概念对收入转移支付政策的改革和如 15 何分析这些政策改革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们也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了负所得税的实验。这些实验表明,负所得税是可以实施的,行政管理费用也相对较低。 负所得税,作为—个研究收入转移问题的新方法,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至少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许多经济学家现在发现,福利改革和与之有关的分析在理论上都受到了挑战。负所得税,激发了理论和经验上的研究,使政策分析者现在有了更好的分析工具和证据。可能未来的收入转移政策会继续受到经济思想这个分支的重大影响。 16
本文档为【06 供给学派.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887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2KB
软件:Word
页数:2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