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认知和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认知和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举报
开通vip

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认知和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认知和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险决策中 框架效应认知与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摘要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 是指一个问题两种在逻辑意义上相 同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 决策判断,即决策者依据不同的描述或看待问题的角度形成的决策框架做出不同的选择。 它是描述性决策理论违背规范理论的经典“异像” ,该效应虽不庞杂,却反映了人们诸多 现实思维决策过程。 自从 Tversky 与 Kahneman 在 1981 年第一次发现框架效应, 众多领域 的研究都 证实...

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认知和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认知和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风险决策中 框架效应认知与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摘要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 是指一个问题两种在逻辑意义上相 同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 决策判断,即决策者依据不同的描述或看待问题的角度形成的决策框架做出不同的选择。 它是描述性决策理论违背规范理论的经典“异像” ,该效应虽不庞杂,却反映了人们诸多 现实思维决策过程。 自从 Tversky 与 Kahneman 在 1981 年第一次发现框架效应, 众多领域 的研究都 证实了这一现象 。 近年内, 对框架效应研究从证实其存在, 到研究情绪和认知的作用机制; 虽然很多 学 者对框架效应的内部机制及信息加工过程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不少有重大意义的结果, 也 提出了不少模型。 但由于研究条件的局限, 大多采用问卷法, 这很难采集到被试的无意识 的注意力分布及心理加工的数据。 本研究以此为背景,运用眼动技术来探索框架效应形成过程中情绪和认知的作用机 制,以此来打开 前景理论 中的“黑箱” 。本研究 包括三个研究,实验一通过眼动仪来收集 被试在不同框架下做决策时的眼动数据, 来探索不同框架下的认知努力是否平衡, 及信息 加工模式是否相同。 实验二在不同框架下加入反向情绪刺激图片, 即在积极框架下诱发被 试的积极情绪、消 极框架下诱发被试的积极情绪,来探索情绪在框架效应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三控制被试的认知努力程度,探索认知不平衡是否为框架效应出现的原因。 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 框架效应的产生伴随着认知努力不平衡的产生。 2. 被试在积极框架下产生积极情绪,在消极框架下产生消极情绪。情绪与框架的关系 可用倒 U 曲线来表示。 3. 框架效应与认知努力不平 衡并无实质关系。也就是说,认知努力平衡或不平衡都会 产生框架效应 。 4. 通过热点图的分析我们可知,积极框架和消极框架下的热点分布相同,也就是说信 息加工分布相同。 本 研究运用眼动技术, 总结了框架效应中情绪和认知的作用机制, 即 框架产生了不同 的情绪, 积极框架产生了积极情绪, 消极框架产生了消极情绪; 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的主观 认知难易程度, 积极框架个体主观上感觉认知相对容易, 消极框架个体主观上感觉认知相 对困难;二者共同作用决定对认知努力不平衡的方向,而作用的方式就是上面提到的倒 U I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险决策中 框架效应认知与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型曲线。 本文认为框架效应出现的原因是框架引发的情绪, 认知不平衡是伴随 框架效应产生的 现象, 由情绪和主观认知难易程度共同决定。 也就是说, 并非所有的肯定和风险选项二择 一问题都会出现框架效应, 只有能引发个体情绪的问题才会出现框架效应。 同 时, 只要问 题引发了被试的情绪,认知平衡或不平衡都不影响框架效应的形成。 关 键词 : 框架效应 ,情绪, 认知努力,眼动 II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险决策中 框架效应认知与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Abstract The framing effect, proposed by Tversky and Kahneman,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varying the presentations of the same problem can systematically affect the choice one makesSince Tversky and Kahneman in 1981 first found framing effect, Many areas of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is phenomenonRecently, the research of framework effect began studying emotional and cognitive mechanism; draw a lot of significant results. But because the condition limitations, mostly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that's hard to collect the data of the unconscious attention of distribution and psychological processingThe paper includes three experiments, using eye movement technology to explore the emotional and cognitive mechanism in framing effect The first experiment collecting eye move data through the eye tracking system in different framework made decisions, to explore the cognitive effort under different framework whether balanceThe second experiment adds emotional stimuli picture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mood in framing processesThe third experiment control the cognitive degree of efforts, explore the cognitive imbalance for framing effect whether the cause of the eventThe research of conclusion as follows1. Frame effect production with unbalanced cognitive effort2. Positive frame trigger positive emotions, negative produce trigger negative emotions. The relationships of emotion and framework may be expressed in stand upside down U curve3. Framing effect not caused by imbalance cognitive effort, cognitive imbalance just accompany with frame effect as a phenomenonThis paper argues that frame effect, according with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rationality, that people use mental shortcuts decisions Key words: framing effect, emotion, cognitive effort, eye movement III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险决策中 框架效应认知与情绪作用机制的眼 动研究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前言 1 1.1 问 题的 提出 1 1.2 研 究目 的. 2 1.3 研究意义. 2 第二章 文 献综 述. 3 2.1 标 准化 决策 理论. 3 2.2 描 述性 决策 理论. 4 2.3 进 化论 决策 理论13 2.4 框 架效 应的 由来16 2.5 框 架效 应的 解释 理论 17 2.6 国 内外 关于 框架 效应 的 主要研 究. 21 2.7 本 研究 构思 与设 计. 23 第三章 实 验一 :框 架与 认 知努力 关系 的研 究25 3.1 实 验目 的与 假设25 3.2 实 验方 法25 3.3 行 为数 据分 析与 结果 28 3.4 眼动数 据分 析与 结果 30 3.5 讨论. 32 第四章 实 验二 :情 绪与 框 架效应 关系 的研 究34 4.1 实 验目 的与 假设34 4.2 实 验方 法34 4.3 行 为数 据分 析与 结果 36 4.4 眼 动数 据分 析与 结果 40 4.5 讨论. 43 第五章 实 验三 :认 知努 力 不平衡 与框 架效 应关 系的 研究 48 5.1 实 验目 的与 假设48 5.2 实 验方 法49 5.3 行 为数 据分 析与 结果 50 5.4 眼 动数 据分 析与 结果 53 5.5 讨论. 57 第六章 结 论与 展望. 58 6.1 结论. 58 6.2 不 足与 展望. 60 参考文 献. 62 附录 66 在学期 间发 表论 文 79 致谢 80 IV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险决策中 框架效应认知与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第 一章 前言 1.1 问 题的提出决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时刻不停地, 每个人都在做各种各样的决策。 小到吃什 么饭、 穿什么衣服, 大 到是否结婚、 选择专业 。 对于组织而言,决策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发 生, 小到 是否录用应聘者, 大到公司的战略制定。 决策的重要性可以在对它研究的范围和 研究历史上得到体现, 在范围上, 各个领域都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在研究历史上, 在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决策,就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而早在300年前, 德 国数学家莱布尼兹曾经梦想建立一个 “普遍符号系统” , 来表示一 切理性思维。 当两个 决策者 发生观点分歧时, 不需要进行辩论, 只要运用这个系统的运算 工具, 就可以得出是非分明的结果。 虽然现在看来, 这个把人类 假设为绝对理性动物的设 想是如此荒唐,但这却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决策的重视。 决策是对备选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进行评估和选择的过程 (Simon ,1986) 。 该定义在 管理学、 行为决 策学等领域影响最大,使用也最为 普遍。 在实际生活中, 通常存在着两种决策情境: 一是确定性情境, 该情境中的几种方案 都 是确定的, 个体根据 客观 价值来判断, 做出决策; 二是不确 定性情境, 该情境中的几个方 案是不确定的,即每个方案的客观价值或获得概率是不确定的 也有可能 两者都是不确定 的。很显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 做出的更多是不确定情境中的决策 ,即风险决策 。 框架效应 是风险决策中的一个代表性 “异像”anomaly , 它是 2002 年由诺贝尔经济 学奖获得者 Kalulelnan 与合作者 Tversky1981 最早提出 的。 理性决策理论认为, 对于内容 一致备选方案, 其描述方式的变化不应改变决策者的判断。 但现实中人们常常会因为问题 的表达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 框架效应是 指一个问题两种在逻辑意义上 相同的说法却 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 即决策者依据不同的 描述或看待问题的角度或形式形成的决策框 架做出不同的选择。 并且二人 提出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并对框架 效应的原因作了最初 解释。 然而这一理论是从结果出发, 对于内在机制却没有深入研究。 之后, 很多学者开始 深入研究框架效应,在这期间认知和情绪机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获得了不少成果。 1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险决策中 框架效应认知与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1.2 研 究目的 虽然很多 学者对框架效应的内部机制及信息加工过程进行了研究, 得 出了不少有重大 意义的结果, 也提出了不少模型 。 在过去 由于研究条件的局限, 大多采用问卷法 , 然而让 被试来准确描述自己的认知努力程度比较困难, 基于自我报告的研究可信度低, 使采集 被 试的无意识的注意力分布及心理加工的数据 很困难 。 本研究以此为背景,运用眼动技术来探索框架效应形成过程中情绪和认知的作用机 制,以此来打开 前景理论 中的“黑箱” 。 1.3 研 究意义 框架效应是影响风险决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探 索框架效应的原因对于人们做出正确的 决策有重要影响。 在理论意义方面,框架效应 是描述性决策理论违背规范理论的经典“异像” ,该效应 虽不庞杂, 却反映了人们诸多现实思维决策过程。 对框架效应内部机制的研究, 可以让我 们了解其产生的过程 , 及在此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及其作用方式。 使我们对人的 心理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价值方面, 对框架效应机制的研究, 可以 能使我们对人们不同形式表述 问题做 出决策 形成预测; 同时对 效应本身的了解可以让我们在做决策时, 避免 其发生掉进此类信 息陷阱 。 2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险决策中 框架效应认知与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第 二章 文 献 综述 关于个体在不确定情境中如何 对现实环境做出推断和决策, 在决策学 研究历史上主要 经历了三种不同的研究范式: 从规范化研究范式到描述性研究范式, 再到进化论研究范式。 规 范 化 研 究 范 式 主 要 包 括 Von Neuman 与 Morgenstem1944 提 出 的 期 望 效 价 理 论 expected value theory ,EV 和 Savage1954 提出的主观期望效用理 论subjective expected utility theory ,SEU ; 描述性研究范式主要包括 Simon1957 提出的“有限理性” (bounded rationality 理论和 Tversky 与 Kahneman1981 提出的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 进化论研究 范式主要是 Gigerenzer1999 等提出的生态理性ecological rationality 决策理论 。 2.1 标 准化决策理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决策理论包括预期效用理论 (Expected Utility Theory )和主观 期望效用理论 subjective expected utility theory ,SEU ,这两 个理论都是在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 而来,基本命题是完全理性与最优化,包含了人是完全理性这一假设。 预期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 )是风 险决策的著名理论之一, 是理性决策理 论的代表, 该理论认为个人风险条件下的选择过程是理性的决策过程, 不确定情境下最终 结果的 效用水平是通过决策主体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加权估价后获得的, 决策者谋求的 是加权估价后形成的预期效用最大化。 这个理 论 包括有四个基本假设: 相消 (cancellation)、 传递性(transitivity ) 、 占优性(dominance ) 和不变性(invariance)。 相消性 (cancellation ) : 所谓相消性是指在两个 备选方案中如果包含了完全相同的成分, 那么个体 在对这两个方案进行选择时, 就应该忽略那些相同的成分, 只考虑那些不同的成 分。 也就是说, 两个方案中相同的部分不会影响个体的决策, 不同的部分才会做成决 策结 果的不同。 传递性(transitivity ) : 预期效用理论用序数代表效用分数 u 来表示偏好程度,如偏好 A 多于 B ,那不管什么时候都有 u(A )uB 。 具体说来,uB 的值 在与 u(A )和 uC 分别 比较时保持恒定,这样就具有了可传递性 。 即如果 u (A )uB ,uBuC , 则有 uAuC 。 占优性(dominance ) : 占优性假设 ,如果一 个 选项优于其 他的选项 , 那么这个优 的 选 3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险决策中 框架效应认知与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项应该被选择。这个假设是标准决策理论的奠基石。 不变性(invariance ) : 一 个 选 项 的 不 同 表 达 应该 获 得 相 同 的 偏 好 。 也就 是 说 , 在 选 项 之间的偏好与选项的描述形式无关。 预期效用理论认为每个决策者都有一个实值的效用函数 u,以财富值 w 为自变量。如 果方案 a 导致财富值 wii1 , ?,i 发生的概 率为 pi , 方案 b 所导致的事件发生概率为 qi , 那么, 当且仅当在方案 a 下该效用函数 u 的 统计期望值大于方案 b 下的统计期望值时,在 a 和 b 之间,决策者严格 偏好 a 。也就是说, 选择 a 而不选 择 b 的标 准为 :? ipiuwi ? iqiuwi 。 在其基础上, 主观预期效用理论认为决策应当遵循主观效用最大化原则, 即事件 发生的概率 pi 或 qi 非客观概率,而应 为主观概率。 可见, 在不确定决策的这两套规范理论中, 当市场已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了可选择方案的范围a 或 b , 决策过程就都被简化成了 形成预期和最大化问题。 决策者被假定有能 力正确地估计相关随 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并能合理地选择方案以将其效用函数的预期值最大化。但是很显然 , 这与人们的实际行为相去甚远。 实际上人并不是纯粹的理性人, 决策受到复杂的心理机制的影响, 包括在情况发生时 对情况的理解 如认知或思维模式; 决策者的心理状态 如内在激励;及与环境中某一现象相 联系的稳定的心理趋势 , 如情绪和态度; 还有对以前决策及其结果的记忆等。 根据认知心 理学的这些理论, 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局部受制于具体的环境。 一般情况下, 人的行为具有 适应性 ,决定于环境和变化着的认知 状态。 即使在经济学内部, 由于其解释力的有限, 完全理性一直以来也面对着不断的非议。 预期效用理论或是主观预期效用理论无法解释 可观察到的决策实践中的事实 , 诸如阿莱悖 论Allais Paradox 、偏好逆转等。 尽管如此, 作为经典的理论架构, 完全理性假说毕竟自亚当? 斯密时起统治了经济学 近两个世纪 ?? “斯密在他该成功的地方取得了成功, 首先是在人的行为方面提供了一个 几乎具有无限威力的原理, 他创造了在竞争环境 中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 这个创造就其普 遍 性 而言 可以 与牛 顿 的创 造 媲美 。 ” 斯蒂 格勒?? ? 直到 1947 年 Simon “ 有限 理 性 ” bounded rationality 的 提出。 2.2 描 述性决策理论 标准化决策理论 是来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去做, 但在现实中的很多决策事实与之推出的 4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险决策中 框架效应认知与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结果不符合。 描述性决策理论从决策事实出发, 着重于解释现实中的现象, 总结人们的决 策行为来形成理论,属于此类理论包括有限理性理论和期望理论。 2.2.1 有限理性理论(bounded rationality ) 经典的决策理论中, 理性一直被认为是 “ 完美的”perfect, 然而这 一假定, 已经越 来 越受到许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挑战。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N ?A ? 西蒙从心理 学 出发, 论证了人类行为的理性是在给定环境限度内的理性, 有限理性是由人的心理机制决 定的。 西蒙的有限理性行为理论构成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 它更加合乎现实生活中人们 的实际决策情况。 西蒙认为, 理性就是要用评价行为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 去选择令人满意的备选行为 方 案 。 在 《 现 代 决 策 理 论 基 石 》 中 , 西 蒙 对 理 性 做 了 更 为 概 括 的 定 义 : “ 广 义 而 言 理 性指 一种行为方式 :1 适合 实现指定目标 ;2 在给 定条件 和约束的限度之内。 ” 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 基本命题是完全理性与最优化原则, 即人的行 动 是理性 经济人 的假设占据了主导地位。 “经济人” 这一概念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第一次明确提出的, 而在经济学史上 这 一 思 想 则 首 先 是 亚 当 ? 斯 密 来 表 述 的 。 亚 当 ? 斯 密 在 《 国 富 论 》 中 这 样 写 道 : “ 我 们每 天所需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 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 ” 尽管他当时还没明确提出 “经 济人”这一概念 ,亚当 ?斯密关于“自私自利 ”的“经济人”的最初 阐述 ,也是经济学 史 上关于 “求自身利益的个人行为会导致整个社会丰裕” 这个命题的最初论述。 人们在从事 经 济 活 动 时 , 未 必 抱 有 促 进 社 会 利 益 的 动 机 , 但 在 自 由 放 任 的 社 会 里 , “ 他 受 着 一 只 看不 见的手的指导, 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 新古典经济学家继承和发 展了古典经济学家完全理性“经济人”的假定。他们认为, 价值最大化是 理性的代名词。 新古典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假定 有以下三点:1 个体 为 达 到 目 的 而选 择 的 手 段 、 行动决 定是合乎理性的 ;2 个 体可以获得足够充分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 , 即 完全信息假定;3 个体做出决策时遵循 利润或效 用最大化假定, 也就是说 个体根据所获得的各方面信息进行 计算和分析, 从而按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的 选择决策方案, 以获得最大利润或效用。 借 助边际分析的数理分析, 在理性的假设前提下 , 全面论证亚当? 斯密 的 “无形之手” 原理, 新古典经济学家逐渐构建了一个逻辑优美、结构严谨的经济大厦。 5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险决策中 框架效应认知与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20 世纪 40 年代,N ?A ?西蒙详尽而深刻地指出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不现实之处, 分析了它的两个致命弱点: 其一, 假定目前状 况与未来变化具有必然的一致性 ; 其二, 假 定全部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和“策略”的 可能结果都是已知的。而 在现实环境中, 这 些都是不 可能的。 西蒙 的分析结论 让 整个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与管理学理论失去了存在的基 础。 西蒙 认为, 现实中的决策者常常尽可能简化决策过程。 当他们面临不确定性时, 可能 会只考虑某一备选项是否在 “当下” 达到了自 己满意水平, 并据此 做出 抉择, 并不会考虑 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对自己效用的影响。 因此, 对于取值范围不限于两个不同值的一般报 酬函数 Ws 而言,可通过引进基数效用函数 Us 得到一个 Ws 的近似函数?: Vs V [Ws] 对于决策结果集 (S ) 中的所有结果 (s ) 来 说,V (s ) 只需取 (1 ,0) 两值之一, 或 取(1 ,0,-1)三值之一。根据具体情况可解释为“满意、不满意”或“胜、平、负” 。 这时决策问题就变为简单的二元选择, 即:V0 时接受,V0 时拒 绝。 可见, 西蒙的有限 理性行为模型 考虑了限制决策者行为的一些约束条件, 主要从决策者自身的特征出发, 尤 其是在信息处理和计算能力方面的局限, 从而决策者追求的是能力范围内的有限理性, 遵 循的只 是“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 2.2.2 期望理论 (prospect theory ) 继西蒙的有限理性之后, 很多学者在探索决策 理论时也发现了对效用理论及其基本假 设提出了挑战的决策实验结果。 其中影响最大 的是阿莱斯悖论 (Allais Paradox ) , 对效用理 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法国经济学家莫里斯? 阿莱斯 (Maurice Allais)在 1953 年揭示了一个现象: 人们在决 策时做出了一个违背预期效用理论的相消性原则的选择。题目如下: 问题 1:A.100% 的机会 你可以得到 100 万; B.10% 的机会得到 500 万,89% 的机会得到 100 万,1% 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 问题 2:C.11% 的机会得到 100 万,89% 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 D.10% 的机会得到 500 万,90% 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 在这一选择中,西方被试大 多数人选择了 A 和 D 。但由于问题 2 中 的两个选项(C 、 D )是问题 1 中的两个选项(A 、B )消去“89% 的概率得到 100 万”后形成的。 6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险决策中 框架效应认知与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 研究 具体说来: 选项 A 消去 “89% 的概 率得到 100 万” 等于选项 C。即 1 (100)-0.89 (100)=0.11 (100 ) 选项 B 消去 “89% 的概 率得到 100 万” 等于选项 D。即 0.1 (500)+0.89100 +0.010 -0.89 (100)=0.1(500 ) 按照主观期望效用理论中的相消性原则,人们如果选择了第一组实验中的 A 或者 B , 那么根据效用不等式可以逻辑地推导出在第二组实验中 人们应该分别选择 C 或者 D 。 阿莱斯在经过大量的实验后发现 ,虽然在第一组实验中,大多数个体确实选择了 A , 但是在第二组实验中, 大多数个体却选择了 D 。 这就产生了悖论: 在 问题 1 中 “风险规避” (risk-averse )者却在 问题 2 中成为了“风险追逐(risk-loving )者 。这样一来,阿莱斯发 现了一个问题:实际上,人们做出的决策与主观期望效用理论的结果不相一致。 鉴于阿莱斯悖论的出现, 沿着 Simon 所开创的 道路, 一些认知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 研究,发现人们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往往系统偏离了传统理性假设。 其代表是卡尼 曼Daniel Kahneman 和特韦尔斯 凯Amos Tversky ,他 们在对人们的不 确 定 条件 下 的风 险决 策进 行 了大 量 的实 验研 究基 础 上于 1979 年提 出的 前 景理 论Prospect Theory ,它强调人们 的行为选择要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 Kahneman 和 Tversky 的 早期研究中,他们 的基本主张为:人们通常而言,不具备 运用经济学和概率论的知识来全面地分析问题和做出判断的能力, 因此, 人们的决策通常 依 赖 于 一 些 捷 径short cuts 和直觉heuristics 做 出 判 断 , 因 而 可 能 出 现 一 些 系 统 性 偏 差 biases 。 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 偏差: 最常见的是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 偏差, 即人们总 是 倾 向 于 根 据 观 察 到 的 某 种 事 物 的 模 式 与 其 经 验 中 该 类 事 物 的 代 表 性 模 式 的 相 似 程 度 而 进行判断, 而对于先验概率、 样本大小等这样一些影响判断的关键因素却并不留意, 会产 生虚构的效度、向平均值回归等错误。 在 1974 年的一个实验中,他们设计了两个总体:一个是由 30% 的工程师和 70% 的律 师构成,另一个由 70% 的工程师和 30% 的律师构成。 从其中之一随机抽取一人, 将该人的性格特征及 所属的总体都告诉被试者, 要求被试 者估计这个人是工程师而不是律师的概率。 显然, 这个人若来自后一个总体, 他是工程师 而不是律师的概率较大,因为后一个主要由工程师组成,前一个主要由律师组成。 但结果表明, 被试者进行判断时, 并没有考虑判断对象所在总体中工程师和律师的比 7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险决策中 框架效应认知与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率, 而是直接依据有关判断对象的描述与工程师的 “代表性” 的相似程度来估计他是工程 师而不是律师的概率。 而在另一项实验中, 一些实验对象认为 , 如果伯格打入温布尔登网 球 公 开 赛 决 赛 , 那 么 他 输 掉 第 一 轮 比 赛 的 概 率 比 他 输 掉 第 一 轮 但 却 赢 得 整 个 比 赛 的 概 率 小。 这显然又违背了概率 论的联合法则 两个事件的联合概率应该小于其中任何一个事件单 独发生的概率 ,而非相反 。 小数定律law of small numbers :还有小数定 律law of small numbers 的运用,即将小 样本均值的统计分布等同于大样本均值的分布。Kahneman 与 Tversky 在 1974 年的一个著 名的实验中发现, 被试者普遍认为在特定的某一天中, 一所小医院 60% 的新生婴儿为男性 的概率等同于大医院同一事件所能发生的概率, 但正确答案是小医院记载的天数多。 按照 统计学的大数法则law of large numbers , 一个 随机变量样本均值的概率分布是以该变量的 期望值为中心的。 当样本量不断增加, 样本均值的方差才趋近于零。 然而人们似乎总误认 为一个小样本的均值也是以期望值为中心分布的。 现实生活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所谓 “赌 徒谬论”gamblers fallacy 。许多人都认为一 个随机变量连续两次取值的结果是负相关的, 但我们知道两次取值在统计学意义上是相互独立的, 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应该是零。 如果 我们连续几次抛硬币的结果都是正面, 许多人 都会认为下一次抛硬币的结果将很有可能是 反面,但统计学的答案应该是正面、反面同样可能。 信息易得性availability 偏差: 另外还有信息易得性availability 偏差??人们依靠容 易 得到的信息而非全部信息进行判断。 例如,Kahneman 和 Tversky 在 1973 年的实验中发现, 如果被试者私下里听人提起生活中的某个人曾经被犯罪分子侵犯, 尽 管他们可以接触到更 全面、 更具体的统计数 据, 但仍会高估其所在 城市的暴力犯罪率。 认 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 与不熟悉的信息相比, 一般是熟悉的信息更容易从记忆中提取出来, 被认为是更真实或合 适的。有关某一事件媒体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影响人们对它的回忆程度或容易 获得程度, 进而影响人们的判断。不管某一信息准确与否,在媒体中的单纯重复,使它更容易获得, 而且被错误地认为是更准确的。 铆定效应anchoring : 铆定效应anchoring 是 出现偏差的第三个重要原因 ???人们会 以最初的信息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的估计。例如,对两组被试者分别提出下列两个问题: 18 ×7×6×5×4×3×2×121 ×2×3×4×5×6×7×8要求被试者在 5 秒内估计出其乘积。 结果发现, 对第一道题的估计的中数是 2250,对 第二道题的估计的中数是 512。两者的差别很大,并都远 远小于正确答案 40320。可以设 8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险决策中 框架效应认知与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想, 被试者在对问题做了最初的几步运算以后, 就以获得的初步结果为参照来调整对整个 乘积的估计。 由于两道题的乘数数字排列不同, 第一道题的最初几步的运算结果大于第二 道的,因而其整个乘积估计也较大。在 1974 年的实验中,Kahneman 和 Tversky 要 求被试 者估计联合国中非洲国家成员占多大比例,要求被试者将其估计值与一个在 0 和 100% 之 间随机选取的数字相比较。 结果显示, 被要求 与 10% 比较的平均估计为 25% ; 而那些被要 求与 60% 比较的平均估计为 45% 。 虽然初值是 随意选取的, 但人们固 守于 无关的初始信息。 如此多的证据对传统理论的经验有效性提出了严重质疑 , 同时使得 Simon 有限理性的 轮廓更加清晰 ??人们的推理系统违背基本概率法则, 完全理性人不存在, 人的认知局限 性限制了理性的发挥。 那么, 怎样的决策机制才是超越预期效用理论, 更具现实解释力的 呢? 他们的贡献是 ?? 期望理论Prospect Theory 。 对比预期效用理论当且仅当 ? ipiuwi ? iqiuwi 时 其中效用 u 为财 富值 w 的函数 , pi 、qi 分别为方案 a 、b 可能导致结果 wi 的 概率 ,决策者偏好 a , 而 在期望理论中,有两 个实值函数 π 决策权重函数 ,为客观概率 pi 和 qi 的函数 和 v 值 函数 , 是财富值 wi 相对 于一个参考水 平 w0 的偏离值?wi 的函数 ,?wiwi-w0 ,当 且 仅当 ? i π piv ?wi ? i π qiv ?wi* 时,决策 者偏好 a 。与预期效用 理论相比 ,期望理论有以下特点:第一,决 策者关 心的 并不是 获益 的绝对 水平 ,是相 对于 某一参 考水 平的变 化。Kahneman 等认 为 这 与人类的认知心理规律有关。 人类的感觉机制是与变化及差别的估计相协调的, 而不是与 绝对量的估计相协调的。 当人们对像光、 声音 、 温度等做出反应时,过去和现在的经验确 定了一 个可接受的参考水平, 与此参考水平相对照, 目前所处环境中的刺激也就很容易被 察觉出来。 参考水平可以是决策者的现有的起始财富值, 也可以是决策者在现有财富和对 未来的预期基础上的渴望达到的财富水平。 Kahneman 和 Tversky 认为 决策过程基本上可以 细分为两个阶段:编辑阶段edit stage 和评估 阶段evaluation stage 。在编辑阶段中,人为 地将做出的选择建立适当的参考水平, 选择所 造成的结果大于参考水平的 部分被定义为收 益, 低于参考水平的部分被定义为损失; 评估阶段中, 人在编辑阶段的结果基础上, 按照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 进行相应的计算并做出最终的抉择。 第二 , 值函数以财富变 化为自变量, 形如 “S ” , 反映了敏感性递减和 回避损失的特征 。 期望理论用值函数value function 取代预期效 用值。 预期函数 u 通常是平滑的凹函数, 而值 函数以财富的变化为自变量,其形状是 S 型的 如图 2-1 。 前景理论认为价值函数为 s 形,在参照点上面 函数曲线是凸出的,在参照点下面的函 数曲线是凹入的。也就是说,收益 100 美元与收益 200 美元的差别在主观上比收益 1100 9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险决策中 框架效应认知与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美元与 1200 美元的差别大。损失情况也是如此。前景理论提出的函数体现了边际效应 的 特性, 即无论在哪个方向上距离参照点越远 则改变的效果越低。 与价值函数的经典图形相 关 的 那 些 假 设 可 能 不 能 应 用 在 让 人 破 产 的 重 大 损 失 及 特 定 的 量 对 个 体 有 特 别 意 义 的 情 景 下。 价值函数一个重要特点, 被称为损失规避。 所谓的损失规避是指, 人们对损失的反应 比对收益的反应更敏感,更过激。例如判断者在 A 、B 两事物之间进 行选择时,如果倾向 于选择 A , 那么根据偏 好顺序一致的推论, 他在转让 A 、B 这两事物 时 , 就应该对 A 的定 价高于 B 。但是实验表 明,人们的偏好并不存在这样一个一致的顺序,在决策时 ,往往存 在一种矛盾的现象:同一主体在 A 、B 两事物 中 任选其一时,他会选择 A ,但在让他转让 这两事物时, 他却倾向于 B 的价格比 A 更高 。 这也就是说, 人们对 “失去” 的权重要大 于 “得到”的权重,因而 当对价值进行估计时,因“失去”抑或“得到 ”的转换,偏好也发 生逆转,这就是著名的偏好逆转preference reversal 理论。 总体而言,价值函数的特性有以下三个 (如图 2-1) : 1. 把收益与损失区分开。 2. 一般情况下,收益函数的曲线是凸出的,损失函数的曲线是凹入的。 3. 损失函数的曲线相比收益函数的曲线更陡峭。 10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险决策中 框架效应认知与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图 2-1 价值 函数 第三, 决策权重是客观概率的 函数。 预期效用理论是以客观概率为权重, 而在期望理 论中,决策权重是客观概率的函数。决策权重函数 π 是单调递增的、非线性的,在 0 和 1 处不连续。它系统性地给小概率的权重过大,大概率的权重过小 如图 2-2 。 11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险决策中 框架效应认知与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图 2-2 决策 权重 函数 阿莱悖论Allais Paradox 由此迎刃而解。 具体 而言, 给定两个选择:a 是无任何风险的 3000 元收益;b 是参加一个抽奖,以 80% 的概 率赢得 4000 元,但 20% 的概率一无所获。 大部分的被试都会选择 a 而放弃 b。但是, 当被试面临另外两个选择:c 是 25% 概率获得 3000 元75% 的概率得 到零 ;d 是 20% 的概率得到 4000 元80% 的概率得到零 ,大部分人 却会选择 d 而放弃 c 。 被试者所做的选择明显地违背了预期效用理论中的相消性原则,因 为选择 c 和 d 相对于选择 a 和 b 仅对概率的取值进行了同比例的压缩 从 100% 到 25% 及从 80% 到 20% , 但人们却 做出了前后截然相反的抉择。 而答案就在于, 当概率较小时, 一定 程度的概率增加 从 d 的 20% 上升到 c 的 25% ,不会较大地改变人 们对这些小概率事件赋 予的选择权重,此时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报酬的多寡。 在 决 策 理 论 的 发 展 历 程 中 , 期 望 理 论 的 提 出 无 疑 是 一 项 开 创 性 的 工 作 。Tversky 和 Kahneman 关于不确定 状况下的判断和决策研究是 Simon 有限理性理念的延伸和具体化。 通 过 实 验 的 展 现 , 一 些 向 来 为 传 统 经 济 学 弃 之 一 旁 的 所 谓 异 常 现 象 被 重 新 拉 回 人 们 的 视 野,并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12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险决策中 框架效应认知与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2.3 进 化论决策理论 德国马普学会人类发展研究所的心理学家 Gigerenzer 领导的研究小组 (ABC , Adaptive Behavior and Cognition )就深受西蒙 和卡尼曼等人研究的影响,不过他们更推崇生态理性 (ecological rationality ) 的概念, 更进一步强 调人的认知局限性 是具有适应性。 他们认为人 脑确实可以做 出复杂的计算和记忆, 但生物和 社会进化使得我们具备了 一套做出快速反应 的工具,即 心理捷径。 在日常生活中 , 我们常利用适应性工具箱 adaptive toolbox 做出决策, 而无须做复杂的理性计 算。Gigerenzer 及其同 事发现了一些心理捷径 或曰工具并进行了实 验研究,他们发现这些心理捷径在做某些决策时非常有效。 他们对理性的最低要求是 : 能够与现实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要求相匹配。 从 生 态 学 角 度 看 当 理 性 能 够 做 到 这 一 点 时 , 就 已 经 足 够 了 。 这 种 理 性 被 称 为 “ 生 态 理 性 ” 。 这里包含了 一个重要的假设是 : 有机体是否有理性或其 做出的判断和决策是否合理 , 应该 用现实的外在标准来判断 ,而不是用经典理性论者所推崇的概率和统计标准来判断。 如果说人类和动物的理性具有生态合理性的话 , 那么也只有在他们 “精明地” 配置和 使 用 其 有 限 理 性 资 源 时 , 才 能 够 做 到 这 一 点 。 所 以 , “ 有 限 理 性 ” 和 “ 生 态 理 性 ” 这 两个 术语构成了 ABC 研究 方案的中心概念 ,它们双双携手使得有机体在现实环境中采用“快 速节俭的”Fast and frugal 的简 单启发式成为 必要。 2.3.1 基于无知的决策规则 好的决策不一定需要累积大量信息 , 它们也可 以基于知识的贫乏而制定出来。 一种基 本的认知适应机制是对面孔、 声音、 味道、 名 字 和其它环境特征的再认能力。 在 这个 基本 适应机制基础上 ,形成了一类非常简单的决策启发式。 这类启发式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再认启发式”recognition heuristic , 具体来说是在 面临双项或多项决策问题时 ,仅根据能否再认有关对象 做出选择和决策。在实验室之外 , 这种启发式在广阔的范围内影响着有机体的行为 , 诸如野生动物寻找 食物时仅选择能够再 认食物的行为、 人类决 定在哪个饭店用餐时选择自己熟悉饭店的行为以及悬挂同一招牌的 快 餐 连 锁 店 在 世 界 各 地 剧 增 的 潜 在 原 因 等 等Schlosser ,1998 。 还 能 够 把 它 推 广 到 从 一套 对 象 中 选 出 一 个 子 集 的 任 务 上 去 , 就 像 基 于 再 认 来 选 择 一 套 打 算 投 资 的 股 票 时 所 做 的 那 样。 通过分析和模拟再认启发式的成效 ,ABC 研究 组 做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预言,即 采用 此种简单决策规则 , 知识较为贫乏的人能够比知识更为丰富的人 做出更加准确的推断。 在 13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险决策中 框架效应认知与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 有关的研究中 , 他们表明这种 “少即多效应”Less-is-more effect 已经 得到了实验资料的印 证。 2.3.2 单一理由决策规则 单一理由决策规则 则需要寻找再认之外的线索或理由 , 或者到记忆库中去寻找 , 或者 到某种外部信息载体中去寻找。 但它们仅使用 一条线索或一个理由来 做出 一种决策??这 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因此 , 一旦找到了允许 做出 一种决策的第一条理由 , 就可以终止信息 搜索。ABC 研究组提 出并研究了隶属于该类别的多种启发式规则 : 2.3.2.1 最少化启发式The Minimalist 可以用下面的具体步骤来表述该种启发式 : 步骤 0:若可用, 则利用再认启发式。这就是说 ,如果只有一个对象得到再认 ,就预 言它具有较高效标值。如果无一得到再认 ,就猜测。如果两个均得到再认 ,就到步骤 1。 步骤 1?随机搜索: 随机地挑出一条线索, 审视两个对象的线索值。 步骤 2?终止规则 :如果一个对象有正线索值 ,而另一个对象没有或未知 ,那么终止 搜索, 到步骤 3。否则, 返回步骤 1,搜索另一条线索。如果未发现任何线索 ,就猜测。 步骤 3?决策规则: 选择有正线索值的对象。 2.3.2.2 采纳最近启发式Take The Last 它与最少化启发式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步骤 1,在那里它采用了一种类似于著名的“态 度定势”Einstellung set 策略的启发式搜索规则。Karl Duncker 和其 他格式塔心理学家早已 证明, 当人们解决系列问题时 , 每遇到一个新的、 看起来类似的问题 , 都倾向于用解决上 一个问题时 有效的策略来解决它 Dunker , 1935/1945 ; Luchins & Luchins ,1994 , 以此 建立一种可供以后尝试的态度定势。 对于第一个问题 , 采纳最近启发式像最少化启发式一 样随机地尝试一条线索
本文档为【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认知和情绪作用机制的眼动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92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2KB
软件:Word
页数:32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6-28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