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交换设备修订版V30

软交换设备修订版V30

举报
开通vip

软交换设备修订版V30软交换设备修订版V30 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XXXX-2003 代替YDC003-2001 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修订版)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oftswitch(Revised) (报批稿) 2003-XX-XX发布 2003-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发 布 YD/T XXXX-2003 i YD/T XXXX-2003 目 次 前 言 .............................

软交换设备修订版V30
软交换设备修订版V30 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4154012387_0 YD/T XXXX-2003 代替YDC003-2001 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修订版)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oftswitch(Revised) (报批稿) 2003-XX-XX发布 2003-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发 布 YD/T XXXX-2003 i YD/T XXXX-2003 目 次 前 言 ............................................................................................................................................. I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定义 ............................................................................................................................................... 3 4 缩略语 ........................................................................................................................................... 4 5 软交换在软交换网络结构中的位置 .............................................................................................. 8 6 软交换总体网络架构 ..................................................................................................................... 9 6.1 软交换网络总体框架 .............................................................................................................. 9 6.2 软交换与H.323网络互通的网络框架 .................................................................................... 9 6.3 软交换与PSTN/ISDN互通的网络框架 ................................................................................ 10 6.4 软交换与移动网(2G)互通的网络框架 ............................................................................. 11 7 功能要求 ...................................................................................................................................... 12 7.1 软交换功能结构 .................................................................................................................... 12 7.2 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 ............................................................................................................ 14 7.3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功能 ............................................................................................................................... 15 7.4 业务提供功能........................................................................................................................ 15 7.5 业务交换功能........................................................................................................................ 15 7.6 互通功能 ............................................................................................................................... 15 7.7 资源管理功能........................................................................................................................ 16 7.8 计费功能 ............................................................................................................................... 16 7.9 认证与授权功能 .................................................................................................................... 16 7.10 地址解析功能 ...................................................................................................................... 16 7.11 语音处理功能 ...................................................................................................................... 17 7.12 过负荷控制能力 .................................................................................................................. 17 7.13 与移动业务相关的功能....................................................................................................... 18 7.14 与数据/多媒体业务相关的功能 .......................................................................................... 18 7.16 利用黑白名单进行呼出过滤功能 ....................................................................................... 19 7.17 呼叫鉴权功能 ...................................................................................................................... 20 7.18 呼叫拦截功能 ...................................................................................................................... 20 7.19 多区号功能 ......................................................................................................................... 20 7.20 系统安全性 ......................................................................................................................... 21 8 业务要求 ...................................................................................................................................... 22 i YD/T XXXX-2003 8.1 业务总体框架........................................................................................................................ 22 8.2 业务要求 ............................................................................................................................... 22 9 操作维护和网管要求 ................................................................................................................... 34 9.1 配置管理 ............................................................................................................................... 34 9.2 故障管理 ............................................................................................................................... 35 9.3 业务量统计和测量 ................................................................................................................ 35 9.4 话务控制 ............................................................................................................................... 38 9.5 安全管理 ............................................................................................................................... 40 9.6 人-机系统 .............................................................................................................................. 40 10 接口要求 .................................................................................................................................... 40 10.1 10/100M BASET接口 ........................................................................................................... 40 10.2 ATM STM-1 接口................................................................................................................. 40 10.3 本地维护接口 ...................................................................................................................... 41 10.4 与网管中心接口 .................................................................................................................. 41 11 协议要求 .................................................................................................................................... 41 11.1 H.248协议要求 .................................................................................................................... 41 11.2 MGCP协议要求 .................................................................................................................. 41 11.3 SIGTRAN协议要求 ............................................................................................................. 46 11.4 SIP协议要求 ........................................................................................................................ 49 11.5 INAP/IP协议要求 ................................................................................................................ 49 11.6 BICC协议要求 .................................................................................................................... 50 11.7 ISUP和TUP协议要求 ........................................................................................................ 50 11.8 ISDN DSS1协议要求 ........................................................................................................... 50 11.9 V5协议要求 ......................................................................................................................... 51 12 计费要求 .................................................................................................................................... 51 12.1 概述 ..................................................................................................................................... 51 12.2 计费方式 ............................................................................................................................. 51 12.3 计费对象 ............................................................................................................................. 52 12.4 计费精度要求 ...................................................................................................................... 53 12.5 计费内容 ............................................................................................................................. 53 13 主要通信流程示例..................................................................................................................... 55 14 性能及可靠性指标..................................................................................................................... 55 14.1 系统容量 ............................................................................................................................. 55 14.2 系统处理能力 ...................................................................................................................... 55 14.3 .................................................................................................................. 55 14.4 时延 ..................................................................................................................................... 55 14.5 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 .......................................................................................................... 55 15 与现有IP电话网(H.323体系)的互通要求 .......................................................................... 56 ii YD/T XXXX-2003 15.1 互通方式 ............................................................................................................................. 56 15.2 互通协议 ............................................................................................................................. 56 15.3 通信流程 ............................................................................................................................. 58 16 与SIP系统的互通要求 ............................................................................................................. 61 16.1 软交换与SIP系统互通的功能要求 .................................................................................... 61 16.2 互通方式 ............................................................................................................................. 61 16.3 呼叫控制流程 ...................................................................................................................... 62 17 与现有智能网的互通要求 ......................................................................................................... 70 17.1 互通方式 ............................................................................................................................. 70 17.2互通协议 .............................................................................................................................. 71 17.3通信流程 .............................................................................................................................. 72 18 定时和同步要求 ...................................................................................................................... 78 18.1 同步方式 ............................................................................................................................. 78 18.2 外定时方式 ......................................................................................................................... 78 19 硬件要求 .................................................................................................................................... 78 20 软件要求 .................................................................................................................................... 79 21 机械结构和工艺要求 ................................................................................................................. 80 22 环境要求 .................................................................................................................................... 81 23 电源及接地要求 ........................................................................................................................ 84 23.1 电源要求 ............................................................................................................................. 84 23.2 接地要求 ............................................................................................................................. 84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主要通信流程示例.................................................................................. 86 A.1 概述 ...................................................................................................................................... 86 A.2 媒体网关注册流程 ............................................................................................................... 86 A.3 媒体网关注销流程 ............................................................................................................... 86 A.4 呼叫建立流程 ....................................................................................................................... 87 A.5 呼叫释放流程 ..................................................................................................................... 112 A.6 多媒体业务呼叫流程 ......................................................................................................... 121 iii YD/T XXXX-2003 前 言 本标准对YDC003-2001《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进行修订,其范围增加了直接利用ATM方式承载呼叫控制协议的技术要求及相关系统结构,软交换设备支持移动业务的技术要求,软交换设备支持多媒体业务的技术要求等。 由于软交换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相关技术、业务仍在研究过程中,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将不断完善标准的内容。 本标准为软交换设备的研究、开发、生产、引进、工程设计和维护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YDC003-2001《软交换设备总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广州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的起草人: 本标准于2001年9月首次发布,于2003年-XX月第一次修订。 iv YD/T XXXX-2003 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修订版)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了软交换在网络中的位置、网络框架结构、功能、通信接口、协议及其性能和业务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软交换设备的研制、开发、引进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D/T 1044-2000 IP电话/传真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YD/T 1046-2000 IP电话网关设备互通技术规范 YD/T 1109-2001 ATM交换机设备技术规范 YD/T 1123-2001 综合交换机技术规范 YD/T 1127-2001 No.7信令与IP互通的技术要求 YD/T 1128-2001 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补充件1) YD/T 1142-2001 IP电话网守设备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YD/T 1243.1-2002 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IP中继媒体网关 YD/T 1243.2-2002 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 ATM中继媒体网关 YD/T 1243.3-2002 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要求-综合接入媒体网关 YD/T 1191-2002 No.7信令与IP互通适配层技术规范——消息传递 部分(MTP)第二级对等适配层(M2PA) YD/T 1192-2002 No.7信令与IP互通适配层技术规范——消息传递 部分(MTP)第三级用户适配层(M3UA) YD/T 1193-2002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 YD/T 1194-2002 流控制传送协议(SCTP) YD/T 1203-2002 No.7信令与IP的信令网关设备技术规范 YD/T XXXX-2003 No.7信令与IP互通适配层技术规范——消息传递 部分(MTP)第二级用户适配层(M2UA) YD/T XXXX-2003 V5接口技术规范 YD/T XXXX-2003 IMT DS FDD/TDD移动软交换设备技术要求:移动 1 YD/T XXXX-2003 交换服务器 YDN 034-1997 ISDN用户-网络接口规范 YDN 065-1997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YDN-038-1997 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业务数字网 用户部分(ISUP) GF001-9001 中国国内电话网No.7信号方式技术规范及其补充规定 YDN 044-1997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 YD/T 1207-2002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智能网 (WIN)阶段1:预付费业务技术要求 YD/T 1038-2000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应用 部分(phase2+)技术规范 YD/T 901.3-1997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业务交 换中心与基站子系统间接口第二阶段技术规范 YD/T1031-1999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应用部分技 术要求 YD/T 1026—2001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接口技术要求:移 动交换中心与基站子系统间接口 YD/T 1037—2000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CAMEL应用 部分(CAP)技术规范 YD/T 1208-2002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智能网(WIN) 阶段1:接口技术要求 YD/T 1212-2002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NO.7 ISUP 信令技术要求 YD/T 1079-2002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NO.7 ISUP信令技 术要求 YD/T 016-1996 9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SC与PSTN接口 要求 YD/T 094-1998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交换中心与 PSTN网接口技术要求(暂行规定) ITU-T H.323(99) 基于分组的多媒体通信系统 ITU-T H.225.0(99) 用于不保证质量的业务本地网上的可视电话 系统的媒体流的打包与同步 ITU-T H.245(98) 多媒体通信的控制协议 ITU-T H.248 H.248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2 YD/T XXXX-2003 ITU-T Q.765.5 应用传送机制 ITU-T Q.1902.1 与承载无关呼叫控制协议功能描述 ITU-T Q.1902.2 与承载无关呼叫控制协议消息和参数的一般功能 ITU-T Q.1902.3 与承载无关呼叫控制协议的消息和格式 ITU-T Q.1902.4 与承载无关呼叫控制协议的程序 RFC2138(1997) RADIUS协议 RFC2139(1997) RADIUS计费协议 RFC2705(1999) MGCP协议 RFC3372 SIP-T协议 RFC2960 SCTP协议 RFC3057 ISDN Q.921用户适配层 TIA/EIA/PN-4289 无线智能网 TIA/EIA/IS-881 位置服务增强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软交换设备(Softswitch):是分组网的核心设备之一,它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并可以向用户提供基本话音业务、移动业务、多媒体业务以及其他业务等。 IP电话(IP Telephony):在IP网上传送的具有一定服务质量的语音业务。 信令网关(Signaling Gateway ): 连接七号信令网与IP网的设备,主要完成PSTN/ISDN侧的七号信令与IP网侧信令的转换功能。 网守(Gatekeeper ):H.323体系的一部分,它提供呼叫地址解析、接入认证、带宽管理、呼叫控制等功能。 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应用服务器负责各种增值业务和智能业务的逻辑产生和管理,并且还提供各种开放的API,为第三方业务的开发提供创作平台。应用服务器是一个独立的组件,与控制层的软交换无关,从而实现了业务与呼叫控制的分离,有利于新业务的引入。 媒体服务器(Media Server):是软交换体系中提供专用媒体资源功能的独立设备,也是下一代分组语音网络中的重要设备,提供基本和增强业务中的媒体处理功能,包括业务音提供、会议、交互式应答(IVR)、通知、高级语音业务等。 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媒体网关将一种网络中的媒体转换成另一种网络所要求的 3 YD/T XXXX-2003 媒体格式。例如:媒体网关能够在电路交换网的承载通道和分组网的媒体流之间进行转换、可以处理音频、视频或者T.120,也可以具备处理这三者的任意组合的能力、能够进行全双工的媒体翻译、可以演示视频/音频消息,实现其它IVR功能、也可以进行媒体会议等。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Integrated Access Media Gateway):综合接入媒体网关用于为各种用户提供多种类型的业务接入,如:模拟用户接入、ISDN接入、V5接入、xDSL接入、LAN接入等,并至少支持接入到IP网或ATM网之一。 ATM中继媒体网关(ATM Trunk Media Gateway):位于电路交换网和ATM网络之间,的网关,用来终结大量的数字电路。 IP中继媒体网关(IP Trunk Media Gateway):在电路交换网和IP分组网络之间的网关,用来终结大量的数字电路。 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媒体网关控制器对与媒体网关中的媒体通道的连接控制相关的呼叫状态部分进行控制。 移动媒体网关(Mobile Media Gateway):移动媒体网关位于移动电路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之间,终结大量中继电路;或位于移动网的基站子系统和分组交换网之间,为移动用户提供业务接入。 综合接入设备(IAD):软交换体系中的用户接入层设备,用来将用户的数据、语音及视频等业务接入到分组网络中,IAD的用户端口数一般不超过48个。 4 缩略语 ACF Admission Confirm 接入确认 ACK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认可消息 ACM Address Complete Message 地址全消息 ANM Answer Message 应答消息 ARJ Admission Reject 接入拒绝 ARQ Admission Request 接入请求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转移模式 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BICC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 DCF DisengageConfirm 退出确认 DRJ Disengage Reject 退出拒绝 4 YD/T XXXX-2003 DRQ DisengageRequest 退出请求 GK Gatekeeper 网守 GW Gateway 网关 IAM Initial Address Message 初始地址消息 ISUP ISDN User Part ISDN用户部分 M2PA SS7 MTP2-User Peer-to-Peer Adaptation 第二级用户对等层间适配 Layer 层协议 M3UA SS7 MTP3-User Adaptation Layer MTP3用户适配协议 MG Media Gateway 媒体网关 MGC Media Gateway Controller 媒体网关控制器 MGCP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MTP Message Transfer Part 消息传递部分 PSTN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公共电话交换网 RAS Registration, Admissin and Status 注册,接入和状态 RCF Registration Confirm 注册确认 REL Release 释放消息 RLC Release Complete 释放完成 RCF Registration Confirm 注册确认 RRJ Registration Reject 拒绝注册 RRQ Registration Request 注册请求 SCF Service Control Function 业务控制功能 SCTP 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 流控传输协议 SDF Service Data Function 业务数据功能 SG Signalling Gateway 信令网关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起始会话协议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RF Specialized Resource Function 专用资源功能 5 YD/T XXXX-2003 SS7 Signalling System No. 7 NO.7信令系统 SSF Service switching function 业务交换功能 UCF Unregistration Confirm 注销确认 URJ Unregistration Reject 注销拒绝 URQ Unregistration Request 注销请求 AC Apply Charging 应用计费 BSC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基站控制器 BSS Base Station System 基站子系统 CAMEL Customized Applications for Mobile 移动网增强逻辑的客户 networks using Enhanced Logic 化应用 CAP CAMEL Application Part CAMEL应用部分 CCF Call Control Function 呼叫控制功能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 CMIS 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公共管理信息服务 CON Continue DN Directory Number 地址簿号码 EIR 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 设备识别寄存器 FACDIR Facility Direction 设备指令 FTAM File Transfer Access and Management 文件传输访问和管理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 GMSC Gateway MSC 关口移动交换中心 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Communications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归属位置寄存器 IAM Initial Address Message 初始地址消息 IDP Initial DP IMEI 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Identity 6 YD/T XXXX-2003 IMSI International Mobile Station Identity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 IP Internet Protocal 因特网协议 IVR 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 交互式语音应答 IWF Interworking Function 互通功能 MAP Mobile Application Part 移动应用部分 MGCP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MGW Mobile Media Gateway 移动媒体网关 MIB Manage Information Base 管理信息库 MSC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MSISDN Mobile Station International ISDN 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 number MSRN Mobile Station Roaming Number 移动台漫游号码 MTP Message Transfer Part 消息传递部分 TUP Telephone User Part 电话用户部分 PLMN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公用陆地移动网 远程用户拔号接入服务 RADIUS Remote Access Dail-In User Service Release REL 释放消息 Release Complete RLC 释放完成 RRBE RequestReportBCSMEvent RTP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实时传送协议 SCCP Signal Connection Control Part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Service Control Point SCP 业务控制点 SG/SGW Signalling Gateway 信令网关 SGF Signalling Gateway Function 信令网关功能 SIP-T SIP for Telephones 用于电话的SIP SSP Service Switching Point 业务交换点 SUA SCCP User Adaptation Layer SCCP用户适配层 7 YD/T XXXX-2003 TCAP Transaction Capabilities Applications 事务能力应用部分 Part TDMA Time Division Multi Access 时分多址 TLDN Temporary Local Directory Number 临时本地号码簿号码 TMSC Tandem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汇接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Centre TMSI 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拜访位置寄存器 VMSC Visitor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拜访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Centre WIN Wireless Intelligent Network 无线智能网 5 软交换在软交换网络结构中的位置 下一代网络是融合语音、数据、多媒体和移动业务的网络,从网络层次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平面:接入平面、传送层面、控制平面、业务平面,如图1所示,其中软交换位于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层面,是软交换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 SCF 应用服第三方应业务层 务器 用接口 信令控制层 软交换 网关 分组传送网 传送层 综合接入 中继媒媒体服无线接智能接入层 媒体网关 体网关 务器 入网关 终端 图 1 软交换在下一代网络结构中的位置 接入层:提供丰富的接入手段,将各类用户连接到分组网络,并将信息格式转换成为能够在分组网络上传递的信息格式。 8 YD/T XXXX-2003 传送层:采用分组技术,提供一个高可靠性、端到端的QOS保证的综合传送平台。 控制层:实现呼叫控制和连接管理,支配网络资源。 业务层:采用开放的业务接口,提供传统交换机的业务和其他增值业务。 6 软交换总体网络架构 6.1 软交换网络总体框架 各运营商在组建以软交换为核心的软交换网络时,其网络体系架构可能有所不同,但至少应在逻辑上分为两个层面:运营商内部软交换网络层面和与其他运营商互通的软交换互通层面,见图2。 软交换互通点与其他运营商的互通 软交换网与运营商内非软交换网的互通 H.248MGCPH.323SIPMG 终端终端终端终端 图2 分组网中的网络框架 6.2 软交换与H.323网络互通的网络框架 基于H.323协议的IP电话网络已经覆盖了我国主要省市,因此在组建软交换为核心的网络时,应充分考虑与现有H.323网络的互连互通,互通协议建议采用H.323协议,互通方式见图3。其中,当软交换网与H.323网分别在不同运营商时,互通点设置在软交换互通点和顶级网守之间;当软交换网与H.323在网在同一运营商时,互通点由各运营商根据网络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9 YD/T XXXX-2003 网络H.323软交换网络 顶级网守软交换互通点 一级网守一级网守 软交换网 MGC二级网守 MGCPH.323H.323H.248SIPMGMG 终端终端网关终端终端 图3 与基于H.323网络互通的网络结构 6.3 软交换与PSTN/ISDN互通的网络框架 (1) 软交换位于端局/城域网时的互通框架结构 当软交换位于PSTN/ISDN本地网中端局的位置或城域网内时,软交换网与PSTN/ISDN的互通方式见图4。具体连接方式将随着运营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软交换 分组网 PSTN/ISDN 中继网关 SIP/H.248/MGCP 终端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 软交换网 电路交换网 图4 软交换位于端局或城域网时与PSTN/ISDN互通示意图 图中综合接入媒体网关用于为各种用户提供多种类型的业务接入,如:模拟用户接入、ISDN接入、V5接入,并接入到IP网或ATM网。当综合接入媒体网关与ATM交换机连接时,其间采用PVC或SVC。 (2) 软交换位于汇接局或长途网时的互通框架结构 当软交换位于汇接局或长途网时,与PSTN/ISDN网互通结构见图5。具体连接方式将随 10 YD/T XXXX-2003 着运营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软交换 PSTN/ISDNIP/ATM网PSTN/ISDN中继网关中继网关本地网本地网 软交换网电路交换本地网电路交换本地网 图5 软交换位于汇接局或长途网时与PSTN/ISDN的互通示意图 图5中中继网关应位于电路交换网和分组网之间,用来终结大量的数字电路。 ATM信元或IP包。此外,媒体层可以将信息选路至目的地。 3)控制层:包含呼叫智能,主要完成各种呼叫控制,并负责相应业务处理信息的传送。支持移动业务时,还需要完成移动性管理有关的功能。 4)业务应用层:在呼叫建立的基础上提供多种增值业务。 )互通的网络框架 6.4 软交换与移动网(2G 2G PLMN网通常采用二级网、三级网混合结构,有端局交换机(MSC)、关口局交换机(GMSC)、汇接局交换机(TMSC)。软交换网络与2G PLMN交换设备互通框架结构如下。 (1) 软交换位于端局或者城域网时与本地2G PLMN的互通框架结构 软交换本地网可以直接与2G PLMN本地网的MSC和GMSC连接,实现软交换网和与2G PLMN互通,如图5 所示,具体连接方式将随着运营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软交换 ISUP GMSC 信令网关 2G PLMN TDM 本地网 分组网 中继媒体网关 MSC SIP/H.248/MGCP终端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 软交换本地网 2G PLMN 本地网 图5 软交换本地网与2G PLMN本地网的互通 图中信令网关功能可以集成在MGW设备内部,也可以是独立的SG设备。软交换设备与2G PLMN本地网之间的信令传递采用基于TDM方式的7号信令网。 11 YD/T XXXX-2003 (2) 软交换位于汇接局或长途网时与2G PLMN本地网的互通框架结构 软交换长途汇接中心可以直接与2G PLMN本地网连接以实现互通,其组网形式如图6所示。图中信令网关功能可以集成在TMG设备内部,也可以作为独立的SG设备。软交换设备与2G PLMN本地网之间的信令传递采用基于TDM的7号信令网。 软交换 ISUP ISUP GMSC GMSC 信令网关 信令网关 2G PLMN 2G PLMN 本地网 TDM 本地网 TDM 分组网 MSC MSC 中继媒体网中继媒体网 关 关 2G 本地网A 软交换长途网 2G 本地网 B 图6 软交换长途汇接网与2G PLMN本地网的互通 (3) 软交换位于汇接局或长途网时与2G PLMN汇接局的互通框架结构 软交换长途汇接中心可以直接与2G PLMN汇接局连接以实现互通,其组网形式如图7所示。 软交换 2G PLMN ISUP ISUP 信令网关 信令网关 2G PLMN 汇接网 汇接网 TDM TDM 分组网 中继媒体网关 中继媒体网关 TMSC TMSC 2G 汇接局A 软交换长途网 2G 汇接局 B 图7 软交换长途汇接网与2G PLMN汇接局的互通 7 功能要求 7.1 软交换功能结构 软交换是多种逻辑功能实体的集合,提供综合业务的呼叫控制、连接以及部分业务功能,是软交换网络中语音/数据/视频业务呼叫、控制、业务提供的核心设备,也是目前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主要设备之一。 本标准规定软交换处理的协议及控制的媒体流可以基于IP承载方式,也可以基于ATM方式。 软交换 ISUP ISUP GMSC GMSC 12 信令网关 信令网关 2G PLMN 2G PLMN 本地网 TDM 本地网 TDM 分组网 MSC MSC 中继网关 中继网关 YD/T XXXX-2003 软交换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离,各实体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 连接和通信。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部分: 呼叫控制功能; - - 多媒体业务的处理和控制功能; - 业务提供功能; - 业务交换功能; - 互通功能; 过负荷控制能力; - - SIP代理功能; 计费功能; - - 网管功能; - 路由、地址解析和认证功能; - H.248终端、SIP终端、MGCP终端的控制和管理功能; - 软交换应具有多点控制功能(任选); - 七号信令(即MTP及其应用部分)功能(任选); - H.323终端控制、管理功能(任选)等。 图9为软交换的功能结构图。 APIs 业务创作 应用服务器 AAA 服务器 网管服务器 待定 SNMP 待定 H.323 H.323IP / 地址解析 路由功能 SIGTRAN 电话网 软 SIP 互 业务提供功能 SIP 系统 交 通 信 功 换 令 网管、计费功能 SIP/BICC 网 能 设 关 软交换 SSF 功能 备 INAP/IP 信 IN 呼叫控制功能 现有 令 NO.7 网 网络 H.248/MGCP 关 H.248 MGCP H.323 SIP 各种 媒体网关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13 YD/T XXXX-2003 图9 软交换功能结构示意图 7.2 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 软交换设备可以为基本业务/多媒体业务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 软交换设备应可以接收来自业务交换功能的监视请求,并对其中与呼叫相关的事件进行处理。接受来自业务交换功能的呼叫控制相关信息,支持呼叫的建立和监视。 支持基本的两方呼叫控制功能和多方呼叫控制功能,提供对多方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多方呼叫的特殊逻辑关系、呼叫成员的加入/退出/隔离/旁听以及混音过程的控制等。 软交换设备应能够识别媒体网关报告的用户摘机、拨号和挂机等事件;控制媒体网关向用户发送各种音信号,如拨号音、振铃音、回铃音等;提供满足运营商需求的拨号计划。 软交换设备应具有 a) 10秒; b) 20 c) 应答(久叫不应)时间监视: 60秒; d) 无应答转移时间监视: 20 e) 40 f) 听嗥鸣音时间监视:60秒。 软交换应具有连接到各种服务台的功能。 软交换设备在收到长途区号后再收到“0”时,不予接续以避免路由选择和计费的混乱。 软交换设备应支持用户预置网络运营商号码及选择长途运营商功能。 当软交换设备内部不包含信令网关时,软交换应能够采用SS7/IP协议与外设的信令网关互通,完成整个呼叫的建立和释放功能,其主要承载协议采用SCTP。 软交换设备应可以控制媒体网关/媒体服务器发送IVR,以完成诸如二次拨号等多种业务。 软交换可以同时直接与H.248终端、MGCP终端、H323终端和SIP客户端终端进行连接,提供相应业务。 软交换应具有重选路由的功能。 软交换设备可以可选支持话务员功能。 当软交换位于PSTN/ISDN本地网时,应具有本地电话交换设备的呼叫处理功能。 当软交换位于PSTN/ISDN长途网时,应具有长途电话交换设备的呼叫处理功能。 14 YD/T XXXX-2003 7.3 协议功能 软交换是一个开放的、多协议的实体,因此必须采用标准协议与各种媒体网关、终端和网络进行通信,这些协议可以包括:H.248、SCTP、ISUP、TUP、INAP、H.323、RADIUS、SNMP、SIP、M2UA、M3UA、MGCP、BICC、ISDN DSS1、V5.2、IUA、 V5UA、DIAMETER等等。其中对于H.248,软交换应既支持文本编码方式,也支持二进制编码方式。 7.4 业务提供功能 软交换应能够提供语音业务、移动业务、多媒体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可以与现有智能网配合提供现有智能网提供的业务;可以与第三方合作,提供多种增值业务和智能业务。 软交换机控制媒体网关或综合接入设备(IAD)为不同的业务和用户打上不同的业务等级。 7.5 业务交换功能 业务交换功能与呼叫控制功能相结合提供了呼叫控制功能和业务控制功能(SCF)之间进行通信所要求的一组功能。业务交换功能主要包括: (1) 业务控制触发的识别以及与SCF间的通信。 (2) 管理呼叫控制功能和SCF之间的信令。 (3) 按要求修改呼叫/连接处理功能,在SCF控制下处理IN业务请求。 (4) 业务交互作用管理。 7.6 互通功能 软交换应可以通过信令网关实现分组网与现有NO.7信令网的互通。 可以通过信令网关与现有智能网互通,为用户提供多种智能业务;允许SCF控制VoIP呼叫且对呼叫信息进行操作(如:号码显示等)。 可以通过软交换中的互通模块,采用H.323协议实现与现有H.323体系的IP电话网的互通。 可以通过软交换中的互通模块,采用SIP协议实现与未来SIP网络体系的互通。 可以与其他软交换设备互通互连,它们之间的协议可以采用SIP或BICC。 提供IP网内H.248终端、SIP终端、H323终端和MGCP终端之间的互通。 15 YD/T XXXX-2003 7.7 资源管理功能 软交换应提供资源管理功能,对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进行集中的管理,如资源的分配、释放和控制,资源状态的检测,资源使用情况统计,设置资源的使用门限等。 软交换可以根据业务类型或用户业务等级属性来控制相应的媒体流带宽分配, 能控制媒体服务器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为智能终端/媒体网关设备提供到所需媒体资源的承载连接, 如播放录音、通知、语音信箱等。 7.8 计费功能 软交换应具有采集详细话单及复式计次功能,并能够按照运营商的需求将话单传送到相应的计费中心。 当使用记帐卡等业务时,软交换应具备实时断线的功能。 对于点对点业务的多媒体业务: 1)可以按会话时长计费, 即可以对呼叫中每一媒体类型的会话时长分别计费; 2) 也可以按流量计费, 即按会话中每一媒体类型的流量分别计费; 3) 也可以进行组合计费, 即对话音按时长计费,对视频或数据按流量计费等。 对于点对多点多媒体业务业务: 1) 可以按会话时长计费, 即可以对多段分别进行计费,也可以对呼叫中每一媒体类型的通话时长分别计费; 也可以按通话中媒体的总流量计 2) 也可以按流量计费, 即可对多段分别进行计费, 费。 7.9 认证与授权功能 软交换应支持本地认证功能,可以将所管辖区域内的用户、媒体网关进行认证与授权,以防止非法用户/设备的接入。 软交换应能够与认证中心连接,并可以将所管辖区域内的用户、媒体网关信息送往认证中心进行认证与授权,以防止非法用户/设备的接入。 7.10 地址解析功能 软交换设备应可以完成E.164地址至IP地址、别名地址至IP地址的转换功能,同时也可完成重定向的功能。 16 YD/T XXXX-2003 对于号码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和存储功能,要求软交换支持存储主叫号码20位、被叫号码24位,并能扩充到28位号码的能力, 具有分析10位号码然后选取路由的能力, 具有在任意位置增、删号码的能力。 一个软交换设备对一个目标局可选择的最大路由数不少于5个。 软交换设备具有处理同一地区不等位长度号码的能力。 考虑到软交换初期的使用,建议软交换具有配置多区号的能力。 7.11 语音处理功能 软交换应可以控制媒体网关是否采用语音压缩,并提供可以选择的语音压缩算法,算法应至少包括G.729、G.723.1, 可选支持G.726。 软交换应可以控制媒体网关是否采用回声抵消技术。 软交换应可以控制媒体网关对语音包缓存区的大小进行设置。 7.12 过负荷控制能力 软交换应能在系统或网络过负荷时,具有对负荷控制的能力,例如限制某些方向的呼叫,或自动逐级限制普通用户的呼出等。 软交换能根据网络拥塞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级拥塞控制,具体要求待定。 软交换在发生拥塞时应完成以下功能:1)最少的帧舍弃;2)以高概率和最小变化保持服务质量;3)各用户端点之间公平的分配资源;4)限制拥塞扩散并能从严重拥塞状态得到恢复。 软交换能根据资源的使用情况和网络拥塞情况,动态地调整编码方式,并通知网关设备(可选功能)。 软交换机能够定义服务质量的门限值,并下发给网关设备。 软交换应能根据对话务统计数据和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分析,通过人机命令预定或立即执行话务控制命令。 软交换能按百分比根据来话的主叫类别、主叫号码、时间段、入中继群标识来限制至特定出中继、目的码的呼叫量。限制的目的码可以是国家号码、长途区号、局号、用户号码、特服号码;限制比例可连续调整。同时提供相应的解除控制命令。 软交换能根据来话的主叫类别、主叫号码、时间段、入中继群标识来限制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至特定出中继、目的码允许选择路由的最大试呼次数。限制数量可连续调整。 17 YD/T XXXX-2003 7.13 与移动业务相关的功能 软交换应支持基本用户数据管理, 包括HLR用户数据生成,向VLR提供用户数据,通知VLR改变用户数据等。 软交换应支持鉴权与安全性管理, 包括HLR/AuC鉴权用户数据以及鉴权算法等。 软交换应支持HLR的恢复功能。 软交换应支持移动性管理功能, 包括一般性位置登记、移动用户清除以及 周期性位置更新等。 软交换设备应支持同一移动媒体网关内不同BSC之间、移动媒体网关间、软交换设备(或MSC)间的信道切换。支持业务请求和寻呼功能等。 本版标准仅规定软交换支持2G的移动业务, 支持3G的移动业务的软交换要求在其它行标中规定。 有关软交换支持移动业务的详细要求参见附录B。 7.14 与数据/多媒体业务相关的功能 软交换应能支持通过H.323协议与H.323系统互通,并能完成SIP协议与H.323协议的转换。 软交换应能够透明传输终端与服务器、终端与终端间的所有信息,包括文本与话音等。 软交换应可以控制媒体资源来提供对网络终端的媒体业务, 包括网络录音通知、双方音频和视频的呼叫、会议呼叫等。 软交换应负责控制语音码型变换、混合、有效负荷处理, 并协商针对不同媒体类型的底层控制机制。 7.15 多点控制(MC)功能 多点控制(MC)功能可完成会议控制功能。MC支持多媒体会议功能,实现多方通信。提供动态修改呼叫与连接的能力; MC能够给申请发言的终端分配“令牌”,按照“令牌”持有者的指令来控制MP切换视频信号。MC可以在通信过程中随时增加或删除通信参与方,而不中断其它呼叫连接;还可以控制会议的结束。 MC具有信息交换的控制功能。它可以控制MP完成对各路音频、视频、数据信息的实时交换和传送;采用何种图像压缩编码和语音压缩编码。MC可以控制各种智能终端、音频网关、视频网关的实时信息交换。 软交换设备可以具有多点控制功能,支持以下功能: 18 YD/T XXXX-2003 1)支持呼叫处理功能: 实现终端加入和退出多媒体会议,包括Ad hoc方式和Non Ad hoc方式的会议;提供动态修改呼叫与连接的能力;可以在通信过程中随时增加或删除通信参与方,而不中断其它呼叫连接;应该能和视频多媒体终端进行语音/视频编解码的协商。 2)会议控制功能:能够控制MP和视频多媒体终端建立/关闭语音、视频、数据逻辑通道;应该能够支持主席会议控制方式, 包括观看会场、自动浏览、申请/释放主席、断开/添加会场、会场静音/取消静音、会场闭音/取消闭音、广播会场等;在主席控制时能够给申请发言的终端分配“令牌”,按照“令牌”持有者的指令来控制MP切换视频信号;应该能够控制MP在主席控制方式和语音控制方式之间进行切换。 3)资源控制功能:应能为视频多媒体终端请求MP上的各种媒体会议资源,包括语音编解码资源、多路语音混和资源、视频编解码资源、数据集中处理资源等;应能控制MP报告资源使用状况的信息,接收MP报告的由于故障、恢复或管理行为而造成的物理实体的状态改变,这些物理实体可以包括载体终结点、媒体资源等;可以向MP指示专用于某个会议的资源或资源集合。 4)QOS管理功能:应能控制管辖域内的MP报告其状态信息,如系统资源使用状况、状态信息,通断情况、编解码类型、带宽等;应能够控制MP对语音和视频的处理,如缓存大小,语音/视频编解码的类型,回声抵消,静音压缩,舒适噪音,速率等。 5)认证和授权功能:应能对其所管辖区域内的MP进行认证与授权,防止非法设备的接入;可以配合认证系统完成对多媒体用户的会议认证,对用户的认证包括:用户标识、帐号密码、用户类别、会议标识、会议密码、业务类型等。 6)协议功能:支持H.323系列协议、SIP、H.248协议、MGCP协议和多媒体终端之间通信;支持H.248协议控制MP和媒体服务器; 支持SCTP流控传输协议,可以用SCTP协议来传输H.248协议数据;支持H.248协议控制适配网关对于H.320终端和H.324终端的接入。 7.16 利用黑白名单进行呼出过滤功能 软交换应该具有黑白名单的功能,能够根据主叫用户号码或入中继标识码,禁止/允许某些主叫用户或从某一入中继的来话对一些目的码的呼叫。具体要求参见《关于程控交换机的补充规范》。 考虑到软交换大容量和跨地域的特点,对黑白名单的容量做进一步的增强,其中黑名单支持200000(暂定),白名单支持20000(暂定)。 19 YD/T XXXX-2003 7.17 呼叫鉴权功能 软交换应能够对域内用户和其他运营商网络来的呼叫进行鉴权的功能,判断用户是否有权限使用本网络的业务,具体要求参见YD/T 1128-2001《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补充件1)》。 7.18 呼叫拦截功能 软交换应能够根据用户属性和用户所拨号码对不允许的呼叫给予拦截并送相应的录音通知,具体要求参见YD/T 1128-2001《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补充件1)》。 7.19 多区号功能 7.19.1 功能描述 多区号功能指的是在一台软交换内部可以支持多于一个区号,不同区号间的呼叫在计费上按长途收费的功能。 支持这种业务主要是考虑到软交换及软交换网络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 软交换的容量较大,可以同时支持比较多的用户数 软交换网络承载在分组网上 分组网与电路交换网相比,不存在物理位置的限制。因此由一台软交换管理的用户之间的物理位置会非常分散。 其用户分布情况如下图10所示: 软交换 分组承载网 20 YD/T XXXX-2003 区号A 区号B 区号C 图10 软交换支持多区号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将区号A内的话务与区号A与区号B间的话务都按同一种计费标准进行收费是不合理的。也会由于用户没有位置的标识而使软交换在用户数据管理及维护上产生混乱。为了计费的合理性及数据管理的便利,需要软交换能够支持为不同的域分配不同区号并据此进行计费及相关维护操作。 7.19.2 功能提供 对多区号业务,软交换应提供以下功能: 1) 软交换应支持对不同区号的用户间有相对独立的业务属性,包括计费策略等。 2) 软交换在主叫号码显示时应能支持显示不同的区号。 3) 软交换最少应能支持100个区号(暂定)。 7.20 系统安全性 7.20.1 IPSEC 软交换应能完整支持IPSEC协议,包括AH(Authentication Head)及ESP(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 能够对所有通过软交换的消息进行加密。 7.20.2 防Dos攻击功能 软交换应该具有防Dos攻击能力,应该至少支持以下几种防Dos攻击的机制: -TCP同步洪泛攻击; -ping超大包攻击; -ICMP攻击; -IP分片; -分布式DoS攻击。 7.20.3 防非法攻击功能 软交换应该具有完整的协议检测功能,防止非法报文的攻击。 21 YD/T XXXX-2003 7.20.4 流量检测功能 软交换承载在分组网络上,其管理的终端都是通过分组网与软交换相连接。软交换为终端提供的业务不仅仅是话音业务,还有视频及数据业务。 对于视频及数据业务,在计费及管理上,都有进行流量检测的需求。 在计费上,除按时长进行计费外,还有按流量进行计费的需求。 在管理上,应该能够配置、检测及控制分组设备(分组终端、TG、AG、SG等)流量的功能。避免分组设备无限制使用承载网的带宽资源。 对流量检测功能,软交换应该能够提供以下功能: -支持对指定分组设备进行流量统计; -支持对分组设备可使用带宽上限的配置; -能够对已超过带宽配置上限设备在业务上进行限制。 8 业务要求 8.1 业务总体框架 (1) 能够管理多媒体/多方业务会话环境 软交换应具备管理多方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的功能,即 - 发起,悬置,重启业务会话; - 添加,删除,悬置参加方和媒体; - 管理会话中的多媒体的设置; - 通过将来自业务逻辑、业务代理和端点代理等各个组成部分的输入进行集成,从而 提供多种混合业务 (2) 应提供第三方可编程能力,以便灵活、快速地提供多种业务,如提供统一消息传递、IP智能网业务等,适应市场的变化。 (3) 新业务应能够与管理业务进行交互,使得在一个正在运行的系统上引入第三方业务的同时,不会引起业务的中断或瘫痪。 (4) 当设备的版本升级时,应保证与原有业务的兼容。 8.2 业务要求 软交换除了支持必备的语音业务外,还应该支持多媒体业务和/或移动业务以及上述业相关的补充业务、智能业务等。 22 YD/T XXXX-2003 8.2.1 现有电路交换机提供的业务 8.2.1.1 PSTN业务 当软交换位于端局时,除了支持基本的PSTN语音业务外,还应该提供以下业务: (1)缩位拨号 缩位拨号,就是用2位代码代替原来的电话号码(可以是本地号码、国内长途号码或国际)。当用2位代码代替原来的国内长途号码或国际号码时,应包含国内长途字冠和国际长途字冠。 该业务详细使用方法参见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附录)》?1.1。 )热线服务 (2 热线服务是指用户在摘机后在规定时间内不拨号,即自动接到某一固定的被叫用户。 该业务详细使用方法参见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附录)”?1.2。 (3)呼出限制 呼出限制是发话限制,使用该业务时,用户可根据需要,通过一定的拨号程序登记,要求限制该话机的某些呼出,呼出限制的类别至少包括三种: - 限制全部呼出,包括市内电话的呼出; - 限制国际长途和国内长途电话,不限制市内电话; - 只限制国际长途电话。 该业务详细使用方法参见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附录)》?1.3。 (4)免打扰服务 免打扰服务表示用户在某一段时间里不希望有来话干扰时,可以使用该业务。用户申请 该业务后,其呼出不受限制。 该业务详细使用方法参见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附录)》?1.4。 (5)查找恶意呼叫 查找恶意呼叫表示某一用户如果要求追查发起恶意呼叫的用户,则应向电话局提出申请,申请后,如果有恶意呼叫,则经过相应的操作程序后,即可查出恶意呼叫用户的电话号码。 23 YD/T XXXX-2003 该业务详细使用方法参见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附录)》?1.5。 (6)闹钟服务 按用户预定的时间自动振铃,提醒用户。 该业务详细使用方法参见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附录)》?1.6。 (7)无条件呼叫前转 无条件呼叫前转允许一个用户对于其呼入呼叫可以转到另一个号码。使用该业务时所有对该用户号码的呼叫,不管被叫用户是什么状态,都自动转到一个预先指定的号码(包括 。 语音邮箱) 该业务详细使用方法参见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附录)》?1.9。 (8)遇忙呼叫前转 对申请登记“遇忙呼叫前转”的用户,在使用该项业务时,所有对该用户的呼入呼叫在遇忙时自动转到另一个指定的号码(包括语音信箱)。 该业务详细使用方法参见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附录)》?1.11。 (9)无应答呼叫前转 对于申请“呼叫无应答前转”的用户,在使用该项业务时,对所有对该呼叫用户的呼入呼叫在规定时限内无应答时自动转到一个预先指定的号码或几个号码(包括语音信箱)。 该业务详细使用方法参见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附录)》?1.10。 (10)主叫号码显示 主叫号码显示表示交换机能向被叫用户发送主叫线号码,并在被叫话机或相应的终端设备上显示出主叫线的号码。 该项服务在申请时由电话局负责登记,用户在使用时不需要另外登记。 (11)主叫号码显示限制 主叫号码显示限制业务表示当主叫用户不希望在被叫终端上显示主叫号码时可限制显示。 该项服务详细使用方法参见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附录)》 24 YD/T XXXX-2003 (12) 呼叫等待 呼叫等待业务表示当用户A正与用户B通话,C用户试图与A用户建立通话连接,此时应给A用户一个呼叫等待的指示,表示另有用户等待通话。 该项服务详细使用方法参见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附录)”?1.18。 (14)遇忙回叫 遇忙回叫业务表示当用户拨叫对方电话遇忙时,使用此项目服务时用户可不用再拨号,在空闲时即能自动回叫接通。 该项服务详细使用方法参见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附录)》 。 ?1.14 (15)三方通话 三方通话业务表示当用户(可以是主叫或被叫用户)与对方通话时,如需要另一方加入通话,可在不中断对方通话的情况下,拨叫出另一方,实现三方共同通话或分别与两方通话。 该项服务详细使用方法参见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附录)〉?1.15。 (16)会议电话 会议电话业务表示可提供三方以上共同通话。提供的会议电话中最多会议方可达五方。 当软交换位于汇接局或长途局时,软交换除了支持基本的PSTN语音业务外,还应该转接以下业务: (1)查找恶意呼叫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具备传送主叫号码的能力。 (2)无条件呼叫前转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具有透明转接主叫号码、原被叫号码的能力。 (3)遇忙呼叫前转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具有透明转接主叫号码、原被叫号码的能力。 (4)无应答呼叫前转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具有透明转接主叫号码、原被叫号码的能力。 (5)主叫号码显示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具有完整转接主叫号码信息的能力。 (6)主叫号码显示限制 25 YD/T XXXX-2003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在转接其接收的号码信息的同时,应具备传送限制提供主叫号码标识的能力。 (7)呼叫等待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具有透明传递呼叫等待指示的信息。 (8)遇忙呼叫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具有通明传递被叫号码信息的能力。 (9)三方通话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具有传递主、被叫号码信息的功能。 (10)会议呼叫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具有传递主、被叫号码信息的功能。 8.2.1.2 ISDN业务 本标准暂行规定软交换应支持64kb/s语音和3.1kHz带宽音频信息承载业务。 当软交换位于端局应该提供以下业务: (1)主叫线识别提供业务 (CLIP ) 主叫线识别提供业务能够提供给被叫用户主叫方的 ISDN号码, 子地址信息。 当用户需要该项性能时,可预先向电话局申请,申请登记后即可实现该性能。 (2)主叫线识别限制业务 (CLIR) 主叫线识别限制业务能够使主叫用户限制将其ISDN号码和子地址提供给被叫用户。 该业务详细使用方法参见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附录)》?2.4。 (3)被接线识别提供业务 (COLP) 被接线识别提供业务能够提供给主叫用户被接线ISDN号码, 若有可能, 还包括其子地址信息。 当用户需要该项性能时,可预先向电话局申请,申请登记后,即可实现该功能。 (4)被接线识别限制业务 (COLR) 被接线识别限制业务使被接用户可以限制将其ISDN号码和子地址提供给主叫用户。 COLR业务提供有两种预约方式:永久预约方式和暂时预约方式。 该业务的详细使用方法参见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附录)》?2.6。 (5)子地址 (SUB) 26 YD/T XXXX-2003 子地址业务使被服务用户可以扩充其寻址能力, 不局限于一个给定的ISDN 号码。 当用户需要该项性能时,可预先向电话局申请,申请登记后网络即可透明传递子地址信息。 (6)遇忙呼叫前转 (CFB) 遇忙呼叫前转业务允许“被服务用户”在它的ISDN号码忙时,能够由网络将所有对“被服务用户”ISDN 号码(或只是与特定基本业务相关的)的呼入呼叫发送到另一个号码, 而不影响“被服务用户”始发的业务。“被服务用户”可以针对每个基本业务预约参数值请求不同的前转目的用户。 该业务的详细使用方法参见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附录)》 。 ?2.8 (7)无应答呼叫前转 (CFNR) 无应答呼叫前转业务允许“被服务用户”当所有对其ISDN号码的入呼叫遇到不应答时,能够由网络将这些入呼叫送往另一个号码。“被服务用户”的始发业务不受影响。 该业务的详细使用方法参见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附录)》?2.9。 (8)无条件呼叫前转 (CFU) 无条件呼叫前转业务允许“被服务用户”能够由网络将所有对其ISDN号码的入呼叫转往另一个号码,“被服务用户”的始发业务不受影响。 该业务的详细使用方法参见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附录)》?2.10。 当软交换位于汇接局或长途局时,应转接提供下列业务: (1)主叫线识别提供业务 (CLIP )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能够在呼叫建立阶段向被叫用户传送主叫方的全部号码信息、主叫子地址信息、号码显示信息等。 (2)主叫线识别限制业务 (CLIR)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能够转送主叫方的全部号码信息、主叫子地址信息、号码显示限制信息等。 (3)被接线识别提供业务 (COLP)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能够转接被接号码的全部信息、子地址信息和号码显示信息。 (4)被接线识别限制业务 (COLR) 27 YD/T XXXX-2003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能够转接被接号码的全部信息、子地址信息和号码显示限制信息。 (5)子地址 (SUB)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能够传送子地址信息。 (6)遇忙呼叫前转 (CFB)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透明传送相关信息,包括改发信息、改发号码、呼叫变更信息、通用通知、改发的号码等。 (7)无应答呼叫前转 (CFNR)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透明传送相关信息,包括改发信息、改发号码、呼叫变更信息、通用通知、改发的号码等。 (8)无条件呼叫前转 (CFU)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透明传送相关信息,包括改发信息、改发号码、呼叫变更信息、通用通知、改发的号码等。 (9)呼叫等待 (CW) 呼叫等待业务允许某个用户在有呼入呼叫时被通知,接口无空闲信息通路可用。用户对这个等待等待的呼叫可选择接受,拒绝或不理睬。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透明传递呼叫等待指示的信息。 (10)呼叫保持 (CH) 呼叫保持业务提供呼叫保持与恢复功能。保持功能用作释放一个连接的B通路,该保持呼叫参考将保留。恢复功能用作给该连接接上B通路。当调用呼叫保持业务时,B通路上的通信被中断,该B通路由网络保留给被服务用户以后重新使用。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具备透明传递相应保持和恢复指示信息的功能。 (11)会议呼叫 (CT) 会议呼叫业务允许用户能够建立多连接呼叫,即同时与多于两方通话。 信息传递:当申请了会议呼叫,会议呼叫资源(如桥路)要分配给被服务用户,并且业务请求时指定的呼叫将加到会议呼叫中。一旦会议呼叫激活,各成员可以加入,推出,隔离,重接或分割。控制者可以将其自己的连接保持,恢复,结束。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具有传递会议建立、各成员加入、隔离,分离、断开指示等信息的功能。 (12)三方业务(3PTY) 28 YD/T XXXX-2003 三方业务可使用正在进行通信的用户保持那个呼叫,而另外增加一个对第三方的呼叫,并可以请求将两个回叫结合成三方通话。当处于三方通话时,可以实现明确清除一方,结束三方通话,与其中一方建立单独的通信。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具有传递三方建立、断开指示信息的功能。 (13) 用户-用户信息业务(UUI) 用户-用户信令补充业务允许一个ISDN用户利用其与其它ISDN用户相关的信令通路发送或接收一些有限信息。对于网络,这些信息是透明传递的。 ,业务2,业务3三类。 UUS业务分为业务1 根据用户预约的业务种类,网络提供的与电路交换呼叫相关的UUS业务有以下三类: ,业务1:在呼叫建立及清除阶段,将用户-用户信息(UUI)装载在基本呼叫控制消息中 传递。 ,业务2:在呼叫建立阶段,使用独立于呼叫控制消息的消息传送UUI。 ,业务3:在呼叫运行阶段,使用独立于呼叫控制消息的消息传送UUI。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只是透明传递相应消息与信息,不做任何处理。 (14)终端移动性(TP) 终端可携带性业务允许在呼叫运行状态时在一个给滴定接入口内将一个终端从一个插口移动到另一插口。它同样允许在呼叫运行状态时在一个给定的接入口内将一个呼叫从一个终端移动到另一个终端。 使用该业务时,软交换应透明传送用户暂停和恢复的指示信息 8.2.2 现有智能网提供的业务 (1)被叫集中付费业务 被叫集中付费业务是一种体现在计费性能方面的电话业务,它的主要特征是对该业务用户的呼叫由被叫支付电话费用,主叫不付电话费用。 (2)计帐卡呼叫业务 计帐卡呼叫业务允许用户在任一部电话机(DTMF话机)上进行呼叫,并把费用记在规定的帐号上。 (3)虚拟专用网业务 虚拟专用网业务是利用公用电话网的资源向某些机关、企业提供一个逻辑上的专用网,以供这些机关、企业等集团在该专用网内开放业务。 (4)通用个人通信业务 29 YD/T XXXX-2003 通用个人通信业务是一种移动性的服务,用户使用一个唯一的个人通信号码(PTN),可以接入任何一个网络并能跨越多个网络发起和接收呼叫。通用个人通信业务分为来话业务和去话/管理业务。 (5)大众呼叫业务 大众呼叫业务提供一种类似热线电话的服务。它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在瞬时高额话务量情况下防止网络拥塞的能力。 (6)电话投票业务 电话投票业务是给社会上提供的一种征询意见或民意测验的服务。 电话投票(VOT)业务可以有三种形式,以适应不同的需要,即简单VOT、单选VOT和 。简单VOT只有投票,没有抽奖等任何其他活动。;单选VOT实际上是简单的VOT多选VOT 业务加上抽奖;多选VOT业务只有项目代码,没有意见代码,因此一个VOT号码代表一个项目,具体的意见需要用户根据系统的语言提示进行选择,业务用户可以申请有抽奖或没有抽奖。 (7)广域集中用户交换业务 广域集中用户交换机业务(WAC)就是把分布在不同交换局的“集中用户交换机”(centrex)组成一个虚拟的专用网路。同一个centrex交换局的WAC的用户的呼叫在该交换局内完成, 单机用户以及不同centrex交换局间的呼叫通过SSP和SCP完成。 (8)号码携带业务 “号码可携性”的含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更改地理位置后号码不变;更改运营者后号码不变;更改业务后号码不变; 号码携带业务具体参见YD/T 1124-2001。 对于以上的传统智能网业务,软交换应能够正确地触发业务,发送和接收相应的INAP操作,并正确地执行INAP操作所要求完成的功能,包括根据SCP的要求建立连接,监视接续中的事件,进行计费,发送计费结果等。 被叫集中付费业务、计帐卡呼叫业务和虚拟专用网业务的业务含义和流程参见GF016.1-95《被叫集中付费业务、记帐卡呼叫业务和虚拟专用网业务的业务含义和流程》;编号和拨号程序参见GF016.2-95《被叫集中付费业务、记帐卡呼叫业务和虚拟专用网业务的编号和拨号程序》。通用个人通信业务、大众呼叫业务、电话投票业务和广域集中用户交换业务的业务含义和流程参见YDN 030.1-1997《通用个人通信(UPT)、广域集中用户交换机(WAC)、电话投票(VOT)和大众呼叫(MAS)的业务含义和流程》;编号和拨号程序参见YDN 30 YD/T XXXX-2003 030.2-1997《通用个人通信(UPT)、广域集中用户交换机(WAC)、电话投票(VOT)和大众呼叫(MAS)的编号和拨号程序》。 8.2.3 IN新业务 软交换可以支持以下典型IN业务以及其它IN业务。 有关IN业务的详细要求参见相应的行业标准。 (1)Web800 Web800是指用户只需在浏览网页时按下特定的按钮就可以接通企业的800电话进行及时的语音沟通,被叫方甚至可以通过按动电话键调动主叫方正在浏览的网页从而达到互动功能。Web800业务由被叫付费。 )CTD业务 (2 在VoIP上提供CTD业务是指用户在在浏览WEB页面时,通过点击网页连接,在预先确定的两个用户间通过分组网络建立语音通信;这两个用户可以是IP电话终端(以IP电话终端号码标识)或者用户浏览WEB网页的PC机、也可以是通过分组网关与分组网络相连的普通PSTN用户(以普通的E.164电话号码标识)。 (3)CTF业务 在VoIP上提供的CTF业务是指用户在浏览WEB页面时,可以通过点击网页连接,将用户确定的传真信息通过VoIP网发送给被叫传真用户。 8.2.4 与数据/多媒体相关的增值业务 (1)Presence业务 Presence业务是指用户可以修改或释放自己当前的通信状态,甚至Presence业务中的情绪状态。除此而外,Presence业务可以使其他用户知道Presence业务用户的当前状态。当Presence业务用户的通信状态改变时,Presence业务将会通知相应的用户。 Presence业务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 业务用户具体状态订阅和通知 用户可以通过拨打电话或PC输入Presence业务用户的个人号码或别名订阅业务用户的具体状态。当业务用户的具体状态发生变化时,Presence业务将把变化通知到订阅用户登记的终端上,如电话,PC,或邮箱。 , 当Presence用户想登陆到服务器改变用户个人数据时,必须输入个人号码或别名 接收身份验证。 , 涵盖的业务终端 31 YD/T XXXX-2003 可以获取Presence业务的终端可以有很多种,包括: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2G/3G),SIP 电话, PC等等。除此而外,可以与短消息中心或门户通信提供给用户多种接入方式和丰富的信息。 用户可以拥有自己的一个好友列表或者公司的通讯录,此项功能可以作为选择其他通讯手段的基础。只有经过用户许可的其它用户才可以成为好友。只有好友能够向用户发送即时消息,才能获取用户的出席状态。在用户交谈时,可以通过Presence业务提供的状态信息,显示出各好友的出席状态。用户可以对好用列表进行管理,比如添加、阻隔、删除好友,分组等。 由业务概述可以看出,Presence业务是一种需要软交换、终端软件与外部服务器间相互配合完成的增值业务,复杂的业务功能应该由外部服务器向终端提供,但为完成此业务,软交换需要支持以下功能: -支持多种类型终端的接入,至少有以下的终端类型:SIP终端与基于SIP协议的软终 端。 -能够透明传输终端与服务器、终端与终端间的所有信息,包括文本与话音等。 -能够支持对终端进行流量统计并能提供按流量计费的功能。 -为了能够支持现有多媒体网络上H.323终端,建议软交换能够完成H.323终端与外部 服务器间协议的转换,使H.323终端用户也能够享受此业务。 (2)IPN业务 IPN是一个统一号码,它为NGN网络上的多种终端提供统一号码业务,用户只要用这个号码,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这个号码发起呼叫,同时别人也可以呼叫这个IPN号码,根据IPN的规则设置将呼叫继续到相应的目的地,从而使用户实现了近似漫游的功能。 软交换应完成以下工作: -IPN号码分配; 发; -IPN业务触 -IPN号码分析; -IPN计费; -支持主叫IPN应用; -支持被叫IPN应用; -支持IPN用户的顺序选择功能; -支持IPN用户的群呼功能。 32 YD/T XXXX-2003 (3)IP Centrex业务 IP Centrex是一种基于IP的Centrex业务,是在继承PSTN网中Centrex业务的基础上,融合了IP网的灵活性而产生的一种NGN增值业务。为完成此业务软交换需要支持的基本功能与PSTN网中的Centrex业务相同(参见YDN065-中的附录3)。 考虑到IP网相对于PSTN网在移动性及成本上的优势,及软交换相对于交换机上容量及处理能力上的优势,建议在原Centrex业务的基础上增加以下软交换必须支持的功能: -支持群内呼叫显示短号; -支持群内、群外呼叫区别振铃; -支持群内、群外呼叫区别计费; -同一群内的用户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且支持群内用户的移动性; -支持同一群内的用户终端的多样性,同一群内的用户终端可以是SIP、H.323、MGCP、H.248及软终端。 (4)即时消息 即时消息被定义为在一系列的参与者间实时的交换内容信息。通常这些内容信息是文本方式,这些信息是不需要存储。IM不同于一般的E-Mail,它增加了文字消息的实时传输特点,IM用户间的通讯仍然是基于文字消息的。 即时消息可以结合移动消息、Internet消息和固定消息,使移动用户、网上用户和固定终端用户通过多媒体进行聊天。 即时消息业务通过与Presence业务和好友列表业务合用,用户可以感知某个好友是否在线,并决定是否向该好友发送信息。 为完成此业务,软交换需要支持以下功能: -支持多种类型终端的接入,至少有以下的终端类型:SIP终端与基于SIP协议的软终端。 -能够透明传输终端与服务器、终端与终端间的所有信息,包括文本与话音等。 -能够支持对终端进行按流量计费的功能。 -为了能够支持现有多媒体网络上H.323终端,建议软交换能够完成H.323终端与外部服务器间协议的转换,使H.323终端用户也能够享受此业务。 (5)电子白板 电子白板功能是为所有与会者提供一张共享的“稿纸”,这张稿纸可以根据各个与会者 33 YD/T XXXX-2003 的需要以不同形式出现,可以是计算机屏幕上的一个窗口,使用鼠标或键盘进行输入,也可以是大型的电子白板设备,大小类似于教室中的书写板,使用电子笔输入,但不管是什么方式,各个与会者在白板上看到的是同一内容,所有人都可以在白板上随意画写,其他人能同时看到更新的内容。电子白板可以适用于许多场合,如远程教学、研讨会、技术交流等。 为完成此业务,软交换需要支持以下功能: -支持多种类型终端的接入,至少有以下的终端类型:H.323终端、SIP终端与基于SIP协议的软终端。 -能够透明传输终端与服务器、终端与终端间的所有信息,包括文本与话音等。 -能够支持对终端进行按流量计费的功能。 8.2.5 移动业务 有关软交换支持移动业务的详细参见附录B。 8.2.6 第三方提供的业务 本标准将不对通过API提供的业务及其定义进行具体规定。 9 操作维护和网管要求 操作维护系统是软交换设备中负责系统的管理和操作维护的部分,是用户使用、配置、管理、监视软交换设备的工具集合。 软交换应支持本地和远程两种方式进行维护。 软交换可以通过内部的SNMP代理模块与支持SNMP协议的网管中心进行通信。 远程维护可以采用支持拨号方式和IP方式。直接利用IP网络进行远程维护时需要充分考虑加密措施,解决安全问题。 9.1 配置管理 软交换应支持: - SNMP协议配置管理(待定); - 脱机、在线配置; - 远程配置; - 提供数据备份功能; - 提供命令行和图形界面两种方式对整机数据进行配置; - 提供数据升级功能等。 34 YD/T XXXX-2003 9.2 故障管理 软交换可以定期地执行系统自检,检测自身过载情况的发生及其严重的程度,采取合理协调内部工作,减小过载导致的不良影响。 软交换应具备完善的告警系统,并可以按照故障的严重程度分类,一般至少应分为两大类,即紧急告警和非紧急告警。 软交换设备告警的内容主要包括: 1)系统资源告警 系统资源告警包括: - 系统CPU占有率 - 存储空间占有率 - 设备倒换等。 2)各类媒体网关及连接状况告警 各类媒体网关及连接状况告警包括: - 媒体网关工作状态 - 媒体网关连接状态 - 媒体网关倒换重启等。 3)SS7信令网关告警 SS7信令网关告警包括: - 信号链路倒换 - No.7信号路由告警 4)传输质量告警 传输质量告警包括: - 丢包率告警 - 重发指标越界告警 - 事务处理出错告警等。 9.3 业务量统计和测量 9.3.1 概述 软交换设备应能够提供业务统计功能,以反映本设备的业务负荷信息和运行状况。 业务统计应以统计任务为基本统计单位,与统计相关的名词解释如下: 35 YD/T XXXX-2003 — 统计任务:用户或系统定义的一项统计工作 — 统计实体(测量项目):统计任务的统计内容项,如占用次数,应答话务量等 — 统计对象:统计任务中要统计的对象,如目的码、媒体网关等 — 统计周期:统计任务要重复统计的最小时间周期,如天、星期、月等 — 统计时段:统计任务在一天当中的统计时间段,如9:00-10:30 — 输出周期:统计任务进行结果输出的最小时间,如15分钟 9.3.2 一般要求 软交换应具有业务量测量和记录功能。系统以统计任务为基本单位,至少能同时登- 记和进行256个统计任务。 - 可以提前预先预定业务量的测量项目、设置测试时间,并在规定日期及时间自动开 始、停止测量,也可以取消预定的测量项目。 - 对预先规定的业务量测量项目,统计任务应支持每天四个以上统计时段。统计任务 应能向不同的终端和网管中心自动输出,输出的周期应可以设置,最小周期为5分 钟。 - 业务量的测量项目可根据需要组合,能单独测量一个项目,也可同时测量几个项目。 统计任务的统计实体(测量项目)数应可以不少于32项。对于各种统计对象(目 的码、媒体网关等)的数量,系统应至少支持1000以上。 9.3.3 呼叫次数测量 软交换应可以根据各类接续,进行呼叫次数的统计。 (1)接续类型包括: - 国际呼叫 - 国内长途呼叫 - 本地呼叫 - 域内呼叫 - 域外呼叫 - 各类终端(H.248终端、SIP终端、MGCP终端)的呼叫 - 各类媒体网关(IP中继网关、综合接入网关、ATM中继网关)的呼叫 - 补充业务呼叫 - 智能业务呼叫 36 YD/T XXXX-2003 - 增值业务呼叫 (2) 测量项目包括: - 试呼次数 - 摘机后久不拨号次数 - 占用次数 - 接通次数 - 应答次数 久叫不应次数 - - 被叫忙次数 9.3.4 业务量统计 软交换应可以按照?9.3.3中的呼叫类型、目的码、中继群等,对各类接续的业务量进行统计,这些统计应至少包括占用业务量、接通业务量、应答业务量。 (1)根据呼叫类型进行业务量统计的信息 - 试占次数 - 接通次数 - 应答次数 - 占用业务量 - 应答业务量 - 统计的起止时间 (2)软交换处理机占用率 - 处理机名称 - 处理机占用率 - 处理机忙时试占次数(BHCA) - 统计的起止时间 (3)按目的码业务量统计 软交换应可以按照目的码统计业务量,其中目的码包括:国际去话接续,即00+对端国家号码+后续一到三位;国内长途去话接续,即0+对端长途区号;本地接续,即本地区各局号;特服号,即1XY;目的网关,即网关标识或网关的IP地址;目的软交换,即软交换标识或软交换的IP地址。 - 目的码 37 YD/T XXXX-2003 - 接通次数 - 应答次数 - 占用业务量 - 应答业务量 - 统计的起止时间] (4)去话中继群业务量统计信息: - 试占次数 占用中继数 - - 接通次数 应答次数 - - 占用业务量 - 应答业务量 - 根据需要对相应中继群统计失败原因 (5)来话中继群业务量统计信息: - 占用中继数 - 应答次数 - 占用业务量 - 应答业务量 9.4 话务控制 (1)话务控制命令的基本要求 根据对话务统计数据和设备运行状态分析,通过人机命令预定或即时执行话务控制命令,以达到有效疏通正常话务,遏制超量话务对网络冲击的目的。话务控制命令可预定执行起止日期时间,如输入时省略执行日期时间参数和周期,则要求命令立即执行,直到输入解除控制命令。 (2)话务控制命令 (a) 目的码控制 按百分比限制从指定入中继群的来话至特定目的码的呼叫量。被限制的目的码可以是国家号码、长途区号、局号、用户号码或特服号码,号码最长20位,可以指定限制的用户类别,限制比例值可连续数值调整。同时提供相应的解除目的码控制命令。 38 YD/T XXXX-2003 命令基本参数: -命令执行起止时间; -限制的目的码; -限制百分比; -被限制的入中继群号; -被限制的主叫类别等。 (b)呼叫间隙控制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对指定入中继群至特定目的码的呼叫规定允许选择路由的最大试呼次数,使试呼次数不超过该规定的值。可以指定限制的用户类别,限制数量可连续数值调整。同时提供相应的解除呼叫间隙控制命令。 命令基本参数: -命令执行起止时间; -限制的目的码; -被限制的入中继群号; -被限制的主叫类别; -时间间隙长度等, (c)对“难以到达”的呼叫控制 软交换根据固定时间间隔内(通常为5分钟)到达某一目的码的试呼数及应答试呼比来判断到达此目的码的呼叫是否为“难以到达”的呼叫。当判定呼叫难以到达时,软交换按规定的百分比限制此类呼叫或软交换按固有时间间隔可通过的试呼数来限制该类呼叫。当判定此目的码的呼叫“非难以到达”时,呼叫限制自动解除,可以指定被限制话务的入中继群号码及限制的用户类别,指定比例值可连续数值调整,同时提供相应的解除控制命令。 命令基本参数: -命令执行起止时间; -限制的目的码; -试呼数; -应答试呼比; -控制的百分比或固定间隔可通过的试呼数; -被限制的入中继群号; -被限制的主叫类别等。 39 YD/T XXXX-2003 9.5 安全管理 软交换应对维护员的访问权限有严格的规定。维护员登录时要求帐户和密码,系统对每次访问做记录。根据维护员的需要,系统可以对其权限进行分类,如系统管理员、配置管理员、维护管理员等等。 人-机系统 9.6 1) 人机命令 - 软交换设备应提供人机命令接口,对设备进行维护、操作。 - 软交换设备的所有管理功能应能通过人机命令进行。 人机语言(MML)的语法、格式应符合ITU-T Z系列相关协议。 - - 应提供宏命令实现批量人机命令的操作。 2)权限管理 系统应提供区分功能类型和操作级别的权限管理功能,实现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操作员具有不同的人机命令集权限。 权限管理应能精确到人机命令的参数和参数值。 3)日志管理 系统应记录所有操作员的所有操作日志,内容至少应包括:操作时间、命令执行时间、操作员、操作终端、输入的命令内容、命令的结果等。 4)人机接口方式 交换设备应提供本地终端、远程维护中心等多种人机接口方式。 10 接口要求 10.1 10/100M BaseT接口 软交换系统应支持10Mbps/100Mbps自适应接口。 10Mbit/s 以太网接口应符合IEEE802.3, 物理层接口上采用曼切斯特编码,用0.85V和,0.85V分别表示“1”和“0” 。电缆可采用10Base-T。 100Mbit/s 以太网接口应符合 IEEE802.3u。100Base-T技术中可采用三类传输介质:100Base-T4、100Base-TX和100Base-FX。采用4B/5B编码方式。 10.2 ATM STM-1 接口 作为任选, 软交换系统可以支持ATM STM-1 (155Mb/s)接口。ATM 155Mb/s接口分光接口和电接口两种,电接口适用于局内, 干扰信号弱的情况。 ATM 155Mb/s接口的具体要求参见YD/T 1109-2001《ATM交换机设备技术规范》相应的 40 YD/T XXXX-2003 要求。 10.3 本地维护接口 软交换系统本地维护管理接口可以采用RS-232接口,或10BaseT和/或100BaseT自适应接口。 10.4 与网管中心接口 软交换系统与网管中心的接口采用10BaseT和/或100BaseT接口。 对于10BaseT以太网接口, 应符合标准IEEE802.3。 对于100BaseT 以太网接口,应符合 IEEE802.3u。 11 协议要求 11.1 H.248协议要求 本标准规定软交换设备与各种媒体网关之间的协议建议采用H.248协议。 有关H.248协议参见相应的行标。 11.2 MGCP协议要求 11.2.1概述 MGCP协议是软交换设备与MGCP终端,或软交换设备与综合接入设备(IAD)之间使用的协议。有关MGCP协议更详细的要求参见相应的行标。 MGCP的连接模型基于endpoint(端点)和conneticon(连接)两个构件。端点发送或接收数据流,它可以是物理端点或虚拟端点;连接由软交换控制的终端在呼叫涉及的端点间建立,可以是点到点、点到多点连接。连接按呼叫划分,一个端点上可以建立多个连接,不同呼叫的连接可以终结于同一个端点。 11.2.2 命令 MGCP命令包括连接处理和端点处理两种命令。共有9个,分别是EndpointConfiguration、NotificationRequest、Notify、CreateConnection、ModifyConnection、DeleteConnecation、AuditEndpoint、RestartInProgress。 (1)EndpointConfiguration EndpointConfiguration命令用于规定端点所收信号的编码方式。EndpointConfiguration 的内容包括: | | | | | |-(2)-INVITE---->| | | |<-(3)—TRYING---| | | | |-(4)-IAM----->| | | | |<-(5)-- ACM---| | |<-(6)--18x------| | |<-(7)--ACM-------| | | | | |--(8)-PRACK--, | | | |<-(9)—200 OK---| | | | | |<-(10)-ANM----| | |<-(11)200 OK----| | | |-(12)-ACK------>| | |<-(13)-ANM-------| | | | |====================Conversation=================| |-(14)--REL------>| | | | | |-(15)-BYE------>| | |<-(16)-RLC-------| | | | | | |-(17)REL----->| | | | |<-(18)-RLC----| | |<-(19) 200 OK---| | | | | | | 图 26 IP端到PSTN/ISDN端的呼叫建立和释放建立流程 其中各个步骤含义如下: (1)PSTN发端局向发端软交换发出呼叫建立请求IAM消息。 (2)发端软交换收到IAM请求,封装转换成INVITE请求,此INVITE请求将按照SIP 69 YD/T XXXX-2003 系统的路由方式路由至收端软交换。 (3)收端软交换同时回送100 Trying响应给发端软交换,表明已转发INVITE请求至 目的地,但尚在进行中。 (4)收端软交换将收到的INVITE请求转换成IAM消息发给PSTN收端局。 (5)PSTN收端局收到IAM消息,分析被叫用户号码,检查被叫的情况,向软交换发送 地址全消息(ACM),ACM消息中含有关被叫的当前状态等附加信息。 (6)收端软交换收到ACM消息,利用SIP-T协议生成SIP 18x 响应送给发端软交换。 (7)发端软交换收到18x 将其转换成对应的ACM消息发给PSTN发端局。 (8) 发端软交换回PRACK 响应给收端软交换。 (9)收端软交换发200 OK(PRACK) 给发端软交换。 (10)被叫用户应答呼叫,PSTN收端局收到被叫用户发送的连接消息,向收端软交换 发送应答消息(ANM)。 (11)收端软交换收到ANM消息,利用SIP-T将ANM消息转换成200 OK(ANM)响应后 发出,此消息将按SIP系统的路由方式发给发端软交换。 (12)发端软交换发送ACK消息给收端软交换。 (13)发端软交换将收到的200消息转换成ANM消息发给PSTN发端局。 呼叫成功建立。主叫被叫进入通信阶段。 (14)呼叫释放可由通信双方中的任一方发起,假定由PSTN发端局发出REL消息。 (15)发端软交换利用SIP,T协议将REL封装转换成BYE消息发给收端软交换。 (16)发端软交换收到REL消息后回送RLC给PSTN发端局。 (17)收端软交换收到BYE消息,将BYE消息转换成REL消息发给PSTN收端局。 (18)PSTN收端局向收端软交换回送释放完成消息(RLC),表明被叫释放呼叫。释放 完成。 (19)收端软交换向发端软交换回送200 OK消息。 17 与现有智能网的互通要求 17.1 互通方式 软交换与现有智能网互通时,与信令网关功能(SGF)直接相连。信令网关功能可完 成底层协议的转换和地址翻译功能。具体的互通点如图27所示。 70 YD/T XXXX-2003 传统智能网 SDF SCF注: 信令IF4承载 IF6' 软交换SRFIF5IF6 IF11S GF SSFIF5IF12 CCF MG CCF 呼叫控制功能 MG 媒体网关 SCF 业务控制功能 SGF 信令网关功能 SDF 业务数据功能 SRF 专用资源功能 图27 软交换与现有智能网的互通 软交换与现有智能网的互通主要体现在软交换通过SGF功能实体实现与现有智能网 功能实体SCF、SRF、CCF的信令的互通。 软交换应能够处理现有智能网上的各种智能业务的呼叫,这些呼叫可能是PSTN/ISDN 用户发起的,也可能是H.323终端发起的,还可能是SIP终端发起的。 17.2互通协议 图24中所示的各接口的规程如表1所示。 71 YD/T XXXX-2003 表1 各接口的规程 接口 功能实体 协议 底层协议 IF1 PINT服务器---SC-GF SIP(PINT) 协议 (TCP)UDP/IP 或 TC/SCCP/MTP IF2 SC GF---SRF FTP协议 TCP(UDP)/IP IF3 SC GF---SCF INAP+ TC/SCCP/MTP IF4 SCF---SRF INAP+ TC/SCCP/MTP IF5 SRF---S GF ISUP MTP CCF---S GF IF6 S GF---软交换 INAP(CS2) TC/SCTP/IP IF6’ SCF---S GF INAP(CS2) TC/SCCP/MTP IF11 S GF---软交换 ISUP SCTP/IP IF12 MG---软交换 H.248 TCP(SCTP)(UDP)/IP 其中与软交换相关的接口是IF6、IF11和IF12。 17.3通信流程 以800业务为例,描述PSTN/ISDN用户,或SIP用户发起IN呼叫的通信流程,假定该800业务为最简单的800业务。 17.3.1 PSTN/ISDN用户发起IN呼叫 17.3.1.1 用户媒体网关发起IN呼叫 本流程示例基于以下约定: ,用户媒体网关发起呼叫,即媒体网关直接连接用户,由该用户发起相应呼叫 ,主叫用户与MG1连接;主叫用户拨800号码; ,800号码翻译到的被叫用户与MG2连接; ,MG1与MG2属于一个软交换的管辖区域内; ,被叫先挂机。 具体流程如图28所示。 72 YD/T XXXX-2003 MG1S GF软交换MG2SCF MODIFY(1)MODIFYREPLYREPLYNOTIFY(2) REPLY MODIFY(3) REPLY (4)NOTIFY REPLYIDPIDP(5) AC,CONAC,CON(6) ADD(7) REPLY ADD(8) REPLYMODIFY(9) REPLYNOTIFY(10) REPLY (11)MODIFY REPLY MODIFY(12) REPLYNOTIFY(13) REPLY SUBSTRACTSUBSTRACTREPLY(14)REPLY(15)ACRACR 图28 用户媒体网关发起IN呼叫 (1) 软交换向MG1和MG2分别发送Modify命令,即在null context中建立一个termination,等待摘机事件。 (2)主叫用户摘机,MG1向软交换设备发送Notify命令,报告摘机事件。 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等待用户输入被叫号码,主叫用户听拨号音。 (4)MG1向软交换设备发送Notify命令,将被叫号码送至软交换设备。 (5) 软交换向S GF发送INAP/IP操作IDP,报告触发800业务,S GF向SCF发送INAP/TC操作IDP,向SCF报告触发800业务。 (6) SCF向S GF发送INAP/TC操作AC和CONNECT,要求软交换进行计费并接续,S GF将这两个操作转换为INAP/IP操作,然后向软交换发送。 (7) 在MG1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RTP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ReceiveOnly,并设置抖动缓存、语音压缩算法等。 MG1通过Reply命令返回其RTP端口号及采用的语音压缩算法。 73 YD/T XXXX-2003 (8) 在MG2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RTP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SendReceive,并设置抖动缓存、语音压缩算法等。 MG2通过Reply命令返回其RTP端口号及采用的语音压缩算法。 (9) 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告之远端地址。 (10)被叫拥护摘机,MG2向软交换发送Notify命令。 (11)软交换向MG2发送Modify命令,切断振铃音。 (12)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切断回铃音,Mode=SendReceive。 软交换发送Notify命令。 (13)被叫挂机,MG2向 (14)软交换分别向MG1和MG2发送Subtract命令。 (15) 软交换向SC GF发送INAP/IP操作ACR, S GF向SCF发送INAP/TC操作ACR,向SCF报告计费的结果。 17.3.1.2 由IP中继网关发起IN呼叫 IP中继媒体网关发起呼叫表示媒体网关通过电路交换网中的电路中继与用户连接,呼叫信令通过NO.7信令网关进入软交换设备。 本流程示例基于以下约定: ,主叫用户位于MG1、SG1管辖范围; ,被叫用户位于MG2、SG2管辖范围; ,NO.7信令以ISUP为例; ,MG1与MG2属于一个软交换的管辖区域内。 具体流程如图29所示。 74 YD/T XXXX-2003 SG1SG2MG1S GF软交换MG2SCF (1)(2)IDPIAMIDP AC,CON(3)AC,CONADD(4)REPLY(5)ADD REPLY (6)IAM ACM(7)ACM (8)MODIFY REPLY(9)ANM(10)ANM (11)MODIFY REPLY (12)REL ACR(13)ACRRELRLCRLCSUBSTRACT(14)SUBSTRACTREPLY REPLY 图29 IP中继网关发起IN呼叫 (1) 用户拨号,通过NO.7信令网关向软交换发送IAM。 (2) 软交换向S GF发送INAP/IP操作IDP,报告触发800业务,S GF向SCF发送INAP/TC操作IDP,向SCF报告触发800业务。 (3) SCF向S GF发送INAP/TC操作AC和CONNECT,要求软交换进行计费并接续,S GF将这两个操作转换为INAP/IP操作,然后向软交换发送。 (4) 在MG1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RTP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ReceiveOnly,并设置抖动缓存、语音压缩算法等。 MG1通过Reply命令返回其RTP端口号及采用的语音压缩算法。 (5) 在MG2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RTP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SendReceive,并设置抖动缓存、语音压缩算法等。 MG2通过Reply命令返回其RTP端口号及采用的语音压缩算法。 (6) 软交换通过NO.7信令网关向电路交换网发送IAM,电路交换网回送ACM,被叫振铃。 (7) 软交换向SG1发送ACM。 (8)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告之远端RTP端口号并通知发送回铃音。 (9) 被叫摘机,SG2向软交换发送ANM。 (10) 软交换向SG1发送ANM。 (11) 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切断回铃音,Mode=SendReceive。 75 YD/T XXXX-2003 (12) 被叫挂机,SG2向软交换发送REL。 软交换向SG1发送REL。 S GF向SCF发送INAP/TC操作ACR,向SCF(13) 软交换向S GF发送INAP/IP操作ACR, 报告计费的结果。 (14) 软交换向MG1、MG2分别发送Subtract命令。 17.3.2 SIP系统用户发起IN呼叫 在SIP系统中,如果与SIP终端相连的SIP代理服务器不具备SSF功能,无法触发IN业务,则可通过与该SIP代理服务器相连的软交换来完成IN业务的触发。如果软交换直接与SIP终端相连,则也由软交换完成IN的触发。 下面以与SIP终端相连的SIP代理服务器不具备SSF功能为例,说明互通流程。 本流程示例基于以下约定: - NO.7信令以ISUP为例; - 代理服务器为主叫用户即SIP终端的代理服务器; - 连接被叫用户的收端局发出的ISUP信令发给图中的软交换; - SIP终端指具有SIP用户代理功能的实体; 具体流程如图30所示。 SIP代理软交换S GFSCF收端局Client服务器 (1)INVITEINVITE(2)(3)100IDP(800,DN1)(4)IDP(800,DN1) (5)CON(ph1),RRBE(busy,noAnswer,Disconnect) (6)IAM(7)100(8)ACM(9) 183(10) 183(11) ANM (12) 200(13) 200 (14) ACK(15) ACK (16) 通话 (17) BYE(18) BYE(19) ERBERB (20) REL (21) RLC(22) 200(23) 200 图30 SIP终端发起IN呼叫 其中各个步骤含义如下: (1)IP侧的SIP终端向代理服务器发出呼叫建立请求INVITE消息。 76 YD/T XXXX-2003 (2)代理服务器收到INVITE请求,转发INVITE请求,此INVITE请求将按照SIP系统的路由方式路由至软交换。 (3)代理服务器同时向SIP终端发100 Trying响应,表明已转发INVITE请求,但尚在进行中。 ,报告触发800业务,S GF向SCF发送INAP/TC(4)软交换向S GF发送INAP/IP操作IDP 操作IDP,向SCF报告触发800业务。 (5) SCF向S GF发送INAP/TC操作RRBE和CONNECT,要求软交换监视遇忙、无应答和挂机事件,S GF将这两个操作转换为INAP/IP操作,然后向软交换发送。 (6)软交换收到INVITE消息,利用SIP-T协议将INVITE消息封装成IAM消息发出,此IAM消息将被送至被叫所在收端局。 )软交换同时向代理服务器回送100 Trying响应,表明已转发INVITE请求至目的地,(7 但尚在进行中。 (8)收端局收到IAM消息,分析被叫用户号码,检查被叫的情况,向软交换发送地址全消息(ACM),ACM消息中含有关被叫的当前状态等附加信息。 (9)软交换收到ACM消息,利用SIP-T协议生成SIP 183 Session Progess响应送给代理服务器,183消息含呼叫建立期间的状态信息。 (10)代理服务器转发183响应给SIP终端。 (11)被叫用户应答呼叫,收端局收到被叫用户发送的连接消息,向软交换发送应答消息(ANM)。 (12)软交换收到ANM消息,利用SIP-T将ANM消息转换成200 OK响应后发出,此消息将按SIP系统的路由方式发给代理服务器。 (13)代理服务器转发收到的200消息给SIP终端。 (14)SIP终端收到200响应,发ACK消息给代理服务器,表明其知道被叫应答呼叫。 (15)代理服务器将ACK消息转发给软交换,至此呼叫建立成功。 (16)主叫被叫进入通信阶段。 (17)呼叫释放可由通信双方中的任一方发起,假定由SIP终端发出,SIP终端向其代理服务器发出BYE消息,表明其释放呼叫。 (18)代理服务器收到BYE消息,将其转发给软交换。 (19)软交换向S GF发送INAP/IP操作ERB, S GF向SCF发送INAP/TC操作ERB,向SCF报告发生挂机事件。 77 YD/T XXXX-2003 (20)软交换收到BYE消息,将BYE消息转换成REL消息发给收端局。 (21)收端局收到REL消息,向软交换回送释放完成消息(RLC),表明被叫释放呼叫。 (22)软交换收到RLC消息,将RLC转换成200 OK响应发给代理服务器。 (23)代理服务器将200响应转给SIP终端,至此释放释放完成。 18 定时和同步要求 18.1 同步方式 采用主从同步方式。 18.2 外定时方式 软交换设备应设置外定时源输入接口, 从通信楼定时供给设备(BITS)获得定时。 同步接口可以为2048kbit/s 或 2048kHz, 优选2048kbit/s接口。 18.2.1 2048kbit/s接口 接口物理/电气参数特性应符合国家标准GB7611的要求,帧结构应符合ITU-T建议G.704的要求。 接口数量?2个。 18.2.2 2048kHz接口 根据工程需要,也可选择2048kHz接口,物理/电气参数特性应符合国标GB 7611的要求。 18.2.3 时刻同步 软交换应支持时刻同步(Time of Day-TOD),支持NTP(第三版)。时间精度为500ms(暂定)。 当需要高精度TOD时,通信楼定时供给设备应直接接受GPS同步。 19 硬件要求 19.1 1) 应采用模块式的硬件结构,便于扩充,并能容纳新业务和新技术。 2) 提供的设备,应全部采用经过老化测试和严格筛选的优质元器件,组装过程应有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长期使用的高稳定性,高可靠性。 3) 4) 当软件升级时,应不影响硬件结构。 78 YD/T XXXX-2003 19.2 1) 处理机系统要有冗余度,遇到处理机软硬件故障时,具有倒机、分级再启动及系 2) 3) 4) 处理机系统应具有软、硬件 19.3 对输入 1) 人机命令可采用图形界面(GUI)方式或命令行方式。 2) 各类告警信号除能在设备面板由上显示之外,还应能在显示屏上显示,且能用不同 软件要求 20 20.1 1) 要求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模块之间的通信应按规定接口进行。任何一层的任何一 2) 配置数据与处理程序应有相对的独立性,配置数据的任何变更都不应引起运行版本程序的变更,处理程序应与任何局 3) 4) 软件设计应有防护性能,某一软件模块内的软件错误应限制在本模块内,而不应造 5) 应具有软件运行故障的监视功能,一旦软件出现死循环等重大故障时,应能自动再 6) 在未达到设备的终局容量时,增加或减少设备容量时,只需变更配置数据,并仅需 7) —同种型号的软交换设备应采用同一种软件版本,同一型号软交换设备的不同时间的软件版本应能兼容。 20.2 1) 2) 3) 要求具有网管子系统及处理相应业务的功能,要求具有输入业务量、输出业务量控 4) 要求具有完善的系统结构控制功能,可以灵活地组合软交换设备,构成运行系统。 5) 要求具有对各 6) 要求具有对软件、硬件运行故障的监视功能,有完善的故障告警及障碍后处理 7) 79 YD/T XXXX-2003 8) 要求具有完善的维护管理功能,具有配置的维护管理,业务量观察管理、软件维护 9) 要求具有故障诊断和故障定位功能。故障中断定位后应能显示或打印,报告故障设备的物理位置等有关信息。 20.3 1) 2) 要求对于全部局数据和用户数据都可以在不影响呼叫接续处理的情况,用人机通信方式进行下述操作: a) 数据查询; b) 数据修改变更; c) 数据追加; d) 由磁带或其他媒介进行批量数据的引入运行; e) 3) 如对修改后软件不满意或将修改后软件引入系统后,对系统有副作用或发现新版本有问题,应能方便而迅速地(在1分钟内) 4) 系统软件能在线升级,不需重启动。 5) 要求故障诊断软件能对硬件故障进行诊断和定位,故障诊断定位后应能显示或打印,报告故障设备的物理位置等有关信息。 对硬件故障诊断定位的精度要求如下:对于各公共部件,如处理机、线卡、存储器、输出/输入设备等的硬件故障应能达到:100%的故障能自动定位至1块板。 21 机械结构和工艺要求 21.1 设备的总体机械结构,应充分考虑安装、维护的方便和扩充容量或调整设备数量的灵活性,实现硬件模块化。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设备的安装固定方式应具有防振 应提供设备的机械结构、品种规格及安装规程等方面的详细说明。 21.2 1) 设备在预防意外撞击部位、可接触至布线的部位和危险电压的部位,均必须提供 2) 3) 4) 应提供为安装该系统所必需的铁架、支撑件、电缆支架、电缆走道、底座、底盘 80 YD/T XXXX-2003 21.3 接插件必须接触完全可靠,结构坚实,借助手或简单工具易于插入或拨出,并有定位 21.4 布线及连接 1) 机架之间、机架内各机框之间采用接插件实现光/电连接。 2) 线缆在机架内排放的位置应设计合理,不得妨碍或影响日常维护、测试工作的进行。 3) 设备内的所有焊点不得有虚焊、假焊、漏焊和混线。厂方应保证不使用具有腐蚀性的助焊剂。 4) 应提供与设备有关的全部布线及电缆,电缆两端应有编号标志。应提供布线及电缆的详细说明及有关的规范。 21.5 1) 2) 活动部分(如门及指示、控制面板等)应动作灵活、位置准确。 21.6 1) 2) 所有喷漆(塑)零件的表面应光滑平整,色泽一致,不允许有划痕、斑疵、流挂、 3) 机架(盘) 21.7 1) 所有印刷电路板,均应有防霉喷涂层,如采用深色覆盖涂层,需要在涂层外加印 2) 3) 印刷板板面应平整,其翘曲的程度应以不影响印刷插件的顺利插拔或不造成插拔 4) 每一印刷电路板均应标出名称或代号。安装在印刷板上的部(器)件,应有明显的与图纸一致的标志。其标志应方便维护人员查看,并应将所有部(器) 5) 6) 7) 同一品种的印刷电路板应具有完全的互换性。 21.8 可闻噪声及震动 22 环境要求 22.1 环境温、湿度要求 软交换在以下温、湿度条件下的机房中应能正常工作,见表2。 81 YD/T XXXX-2003 表2 环境温度、湿度要求 设备名称及机房名称 温度 (?) 相对湿 度(%) 长期工作条件? 短期工作条件? 长期工作条件 短期工作条件 软交换设备及外围设15?,30? 0?,45? 40% —65% 20% —90% 备 注: (1)机房内工作环境温、湿度的测量点,指在设备机架前后没有保护板时测量,距地板以上1.5米和距设备机架前方0.4米处测量的数值。 (2)短期工作条件指连续不超过48小时和每年累计不超过15天。 (3)极端恶劣工作环境,一般指机房空调系统出现故障时可能出现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值。每次不应超过5小时能恢复正常工作范围。 22.2 机房地面要求 软交换要求机房的地面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性能。地板绝缘电阻应满足表3要求。 表3 绝缘要求 阻值要求分档 每档绝缘电阻值 说明 最小绝缘电阻 3 25×10欧 最大绝缘电阻 6 对新地板要求 1×10欧 最大绝缘电阻 10 地板寿命终了时 1×10欧 机架上、下应留空间,满足通风、防静电及布缆要求。当机房处在相对湿度较低的地区环境时,特别当相对湿度处在20% 以下的时间里,应加强其抗静电措施。 22.3 软交换设备对机房的防尘和对有害气体浓度的要求 22.3.1 对防尘的要求 (1)机房中应无爆炸、导电、导磁性及腐蚀性尘埃。 43 (2)灰尘粒子直径大于5,m 的浓度,应?3×10粒/米要求。20.3.2 对有害气体浓度的要求机房中应无腐蚀金属的和破坏绝缘的气体。 22.4 软交换设备抗电磁干扰的能力 1) 软交换设备 2) 软交换设备本身在0.01,10000MHz频率范围内,受到电场强度为140dBμV/m的 3) 在交流、直流电源线对和信号线对受到表4所示的0.01~100MHz频率范围的外界电磁干扰感应电流时,软交换设备 表 4 抗电磁干扰的能力 频率范围(MHz) 最大线路感应电流(dBμA) -21.051ogf+67.9 0.01,0.8 0.8,100 70 82 YD/T XXXX-2003 22.5 软交换设备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要求 1) 由软交换设备发射出的无线电电磁波干扰强度应满足表5 表5 无线电电磁波干扰强度 频率范围(MHz) 干扰电磁强度(dBμA/m) 148.6-60logd 0.01,0.024 116.2-60logd-20logf 0.024,0.8 118.2-60logd 0.8,1.59 126.2-60logd-40logf 1.59,47.7/d 59.1-20logd 47.7/d,88 63.6-20logd 88,16 216,10000 66.6-20logd 其中: (1) d为测试天线与靠近被测物间水平距离:单位为米,d限于30米内; (2) f为频率,以MHz为单位; (3) dBμV表示以dBμV 2) 由软交换设备进入交流馈电线的干扰电流限值,应符合表6 表6 进入交流馈电线的干扰电流限值 频率范围(MHz) 最大线路干扰电流(dBμA) I-20logf-84.4 0.000061,0.001 (124.4-I)logf+348.8-2I 0.001,0.01 -21.05logf+57.9 0.01,0.8 60 0.8,100 其中: (1) f为频率,单位为MHz (2) I (3) dBμA为以微安(μA) 3) 由软交换设备进入到直流馈电和信号线上的干扰电流限值,应符合表7 表7 频率范围(MHz) 最大导线干扰电流(dBμA) -21.05logf+57.9 0.01,0.8 0.8,100 60 22.6 软交换设备安装应有抗地震措施 软交换设备机架及设备需进行抗震加固,应能达到抗里氏7级(美氏9级)地震的能力。 83 YD/T XXXX-2003 22.7 运输和仓储要求 软交换设备应能适应不同的运输环境条件如防水、防震等,并应能在无空调条件下运输和仓储,而不影响装机开通之后的正常运行。 23 电源及接地要求 23.1 电源要求 23.1.1 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设备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应大于99.99,。 23.1.2 直流电源要求 23.1.2.1 额定电压 采用额定电压为,48伏的直流电源。 23.1.2.2 电压波动范围 电源设备供给软交换设备电压波动范围,在每一个机架的直流输入端子处测量,48伏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57v,-40v。软交换应当能在该电压变动范围之内正常工作。 23.1.2.3 杂音电压指标 -48v电源电压所含的杂音电压指标,在直流配电盘输出端子处测量的限值如下: 1)300,3400HZ(电话频带)杂音(衡重杂音)电压?2mv。 2)0,300HZ峰,峰值杂音电压?400mv。 3)3.4,150KHZ宽带杂音电压?100mv有效值。150KHZ,30MHZ宽带杂音电压?30mv有效值。 4)离散频率(单频)杂音电压: 3.4,150KHZ,?5mv有效值。 150,200KHZ,?3mv有效值。 200,500KHZ,?2mv有效值。 500KHZ,30MHZ,?1mv有效值。 23.1.3 交流电压要求 单相,额定电压220V,波动?15%,频率50Hz?5%,线电压波形畸变率小于5%。软交换设备应当能在该电压变动范围之内正常工作。 23.2 接地要求 23.2.1 接地方式 软交换设备所在机房应采取各类通信设备的工作地、保护地以及建筑防雷接地共同合用一组接地体的集中接地方式,即为联合接地方式。 23.2.2 接地要求 1)由联合接地体的垂直接地总汇集线上所接的水平接地分汇集线引入机房,路由器的 84 YD/T XXXX-2003 各个机架设备的接地线就近引入水平接地分汇集线上。 2)软交换设备各机架上的直流电源工作地应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入。 3)各机架设备做工作接地,机壳和机架应作保护接地。 23.2.3 接地线截面积 接地线(指各种需接地的机架、地线等设备与水平接地分汇集线之间的连线),其截面积应根据可能通过的最大电流负荷确定。接地线应采用良导体(铜)导线,并且不准使用裸导线布放。 23.2.4 接地电阻值 软交换设备所在机房的联合接地的接地电阻值要求,1欧姆。 85 YD/T XXXX-2003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主要通信流程示例 A.1 概述 本附录提供软交换的主要通信流程示例。 本附录中所列举的通信流程均以H.248为例。 A.2 媒体网关注册流程 媒体网关在运行初期阶段,需要事先向软交换设备进行注册,其注册流程图见图A.1。 媒体网关 软交换 ServiceChange (1) Reply (2) 图A.1 媒体网关注册流程 其中: (1)媒体网关向软交换设备发送ServiceChange进行注册,ServiceChange中的ServiceChangeMethod设置为Restart。 (2)软交换设备回送证实消息。 A.3 媒体网关注销流程 媒体网关在退出服务时,需要事先向软交换设备进行注销,其注销流程图见图A.2。 媒体网关 软交换 ServiceChange (1) Reply (2) 图A.2 媒体网关注销流程 86 YD/T XXXX-2003 其中: (1)媒体网关向软交换设备发送ServiceChange进行注销,ServiceChange中的ServiceChangeMethod设置为Graceful。 (2)软交换设备回送证实消息。 A.4 呼叫建立流程 A.4.1 由IP中继媒体网关发起的呼叫建立流程 由IP中继媒体网关发起的呼叫建立流程见图A.3。IP中继媒体网关发起呼叫表示媒体网关通过电路交换网中的电路中继与用户连接,呼叫信令通过NO.7信令网关进入软交换设备。 本流程示例基于以下约定: ,主叫用户位于MG1、SG1管辖范围; ,被叫用户位于MG2、SG2管辖范围; ,NO.7信令以ISUP为例; ,MG1与MG2属于一个软交换的管辖区域内。 SG1 MG1 MG2 SG2 软交换 1.IAM 2.Add,Add 3.Reply(Add,Add) 4.IAM 5 ACM 6.Add,Add 7.Reply(Add,Add) 8 ACM 9 ANC/ANN 10 ANC/ANN 11 Modify 12 Reply 13 Modify 14 Reply 注:图中未考虑媒体网关与SG之间的交互过程。 87 YD/T XXXX-2003 图A.3 采用SS7时的正常的呼叫建立流程 (1)用户拨号,通过主叫侧7号信令网关SG1向MGC发送IAM。 (2)MGC向MG1发送Add命令,指示创建一个新的Context,在当前context中加入语音 网络侧的物理Termination(即中继)并将其LocalControl模式设置为ReceiveOnly; MGC向MG1发送Add命令,指示在当前context中加入媒体Termination,其 LocalControl模式设置为ReceiveOnly。 (3)MG1向MGC发送应答并确认将选择了适当的语音中继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 加入当前context中,并向MGC报告本地媒体信息,如IP地址、RTP端口、语音算法 等。 (4)MGC向SG2发送IAM消息。 (5)SG2向MGC返回ACM消息。 (6)MGC向MG2发送Add命令,指示创建一个新的Context,在当前context中加入语音网 络侧的物理 Termination(即中继)并将其LocalControl模式设置为SendReceive;MGC 向MG2发送Add命令,指示在当前context中加入媒体Termination,其LocalControl 模式设置为ReceiveOnly,并向MG2通告远端MG1的媒体信息,如IP地址、RTP端口、 语音算法等。 (7)MG2向MGC发送应答并确认将选择了适当的语音中继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 加入当前context中,并向MGC报告本地媒体信息,如IP地址、RTP端口、语音算法 等。 (8)MGC向SG1返回ACM消息。 (9)SG2向MGC发送ANC/ANN消息。 (10)MGC向SG1发送ANC/ANN消息。 (11)MGC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将当前context中语音侧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 的LocalControl模式都设置为SendReceive ,并向MG2通告远端MG2的媒体信息, 如IP地址、RTP端口、语音算法等。 (12)MG1通过Reply命令确认。 (13)MGC向MG2发送Modify命令,将当前context中媒体Termination的LocalControl 模式都设置为SendReceive。 (14)MG2通过Reply命令确认。 A.4.2 由用户媒体网关发起的呼叫建立和释放流程 A.4.2.1 模拟用户发起的呼叫建立流程 由模拟用户发起的呼叫建立流程分别见图A.4、图A.5和图A.6。这些流程示例基于以下约定:主叫用户与MG1连接;被叫用户与MG2连接;MG1与MG2属于一个软交换的管辖区域内。 88 YD/T XXXX-2003 MG1 软交换 MG2 Modify (1) Modify Reply Reply Notify (2) 用户 Reply 摘机 Modify (3) Reply Notify (4) Reply (5) Add Add Reply (6) Modify Reply (7) Reply Notify (8) 用户摘机 Reply Modify (9) Reply (10) Modify Reply 图A.4 由模拟用户发起的正常呼叫建立流程 - IP方式 89 YD/T XXXX-2003 其中: (1)软交换向MG1和MG2分别发送Modify命令,即在null context中建立一个termination,等待摘机事件。 (2)主叫用户摘机,MG1向软交换设备发送Notify命令,报告摘机事件。 (3)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等待用户输入被叫号码,主叫用户听拨号音。 (4)MG1向软交换设备发送Notify命令,将被叫号码送至软交换设备。 (5)在MG1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RTP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ReceiveOnly,并设置抖动缓存、语音压缩算法等。 MG1通过Reply命令返回其RTP端口号及采用的语音压缩算法。 (6)在MG2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RTP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SendReceive,并设置抖动缓存、语音压缩算法等。 MG2通过Reply命令返回其RTP端口号及采用的语音压缩算法。 (7)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告之远端地址,并通知发送回铃音。 (8)被叫用户摘机,MG2向软交换发送Notify命令。 (9)软交换向MG2发送Modify命令,切断振铃音。 (10)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切断回铃音,Mode=SendReceive。 90 YD/T XXXX-2003 MG1 软交换 MG2 Modify (1) Modify Reply Reply Notify (2) 用户 Reply 摘机 Modify (3) Reply Notify (4) Reply Add (5) Reply Add (6) Reply Modify (7) Reply ATM UNI Setup (8) ATM UNI Connect Notify (9) 用户摘机 Reply (10) Modify (11) Modify Reply Reply 图A.5 由模拟用户发起的正常呼叫建立流程 – ATM SVC方式 91 YD/T XXXX-2003 其中: (1)软交换向MG1和MG2分别发送Modify命令,即在null context中建立一个termination,等待摘机事件。 (2)主叫用户摘机,MG1向软交换设备发送Notify命令,报告摘机事件。 (3)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等待用户输入被叫号码,主叫用户听拨号音。 (4)MG1向软交换设备发送Notify命令,将被叫号码送至软交换设备。 (5)在MG1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媒体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ReceiveOnly。 MG1向软交换发送应答并确认将选择的TDM 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加入 当前context中,并向软交换报告本地ATM媒体信息,如ATM地址、AAL类型等。 (6)在MG2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媒体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SendReceive,并向MG2通告远端MG1的媒体信息,如ATM地址、AAL类型等。 MG2向软交换发送应答并确认将选择的TDM 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加入当前context中,并向软交换报告本地ATM媒体信息,如ATM地址、AAL类型等。 (7)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告之远端MG2的媒体信息,如ATM地址、AAL类型等,并通知发送回铃音。 (8)MG1发送ATM UNI SETUP消息,建立ATM SVC连接。 (9)被叫用户摘机,MG2向软交换发送Notify命令。 (10)软交换向MG2发送Modify命令,切断振铃音。 (11)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切断回铃音,Mode=SendReceive。 92 YD/T XXXX-2003 MG1 软交换 MG2 Modify (1) Modify Reply Reply Notify (2) 用户 Reply 摘机 Modify (3) Reply Notify (4) Reply Add (5) Reply Add (6) Reply Modify (7) Reply Notify (8) 用户摘机 Reply (9) Modify (10) Modify Reply Reply 图A.6 由模拟用户发起的正常呼叫建立流程 – ATM PVC方式 93 YD/T XXXX-2003 其中: (1)软交换向MG1和MG2分别发送Modify命令,即在null context中建立一个termination,等待摘机事件。 (2)主叫用户摘机,MG1向软交换设备发送Notify命令,报告摘机事件。 (3)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等待用户输入被叫号码,主叫用户听拨号音。 (4)MG1向软交换设备发送Notify命令,将被叫号码送至软交换设备。 (5)在MG1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媒体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ReceiveOnly。 MG1向软交换发送应答并确认将选择的TDM 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加入 当前context中,并向软交换报告本地ATM媒体信息,如ATM地址、VP1/VCI值等。 (6)在MG2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媒体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SendReceive,并向MG2通告远端MG1的媒体信息,如ATM地址、VP1/VCI值等。 MG2向软交换发送应答并确认将选择的TDM 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加入当前context中,并向软交换报告本地ATM媒体信息,如ATM地址、VP1/VCI值等。 (7)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告之远端MG2的媒体信息,如ATM地址、VP1/VCI值等,并通知发送回铃音。 (8)被叫用户摘机,MG2向软交换发送Notify命令。 (9)软交换向MG2发送Modify命令,切断振铃音。 (10)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切断回铃音,Mode=SendReceive。 A.4.2.2 ISDN用户发起的正常呼叫建立流程 由ISDN用户发起的呼叫建立流程分别见图A.7、图A.8和图A.9。综合接入媒体网关透明传递ISDN DSS1第3层消息。 这些流程示例基于以下约定: 主叫用户与MG1连接; 被叫用户与MG2连接; MG1与MG2属于一个软交换的管辖区域内。 94 YD/T XXXX-2003 主叫 MG1 MG2 被叫 软交换 SETUP (1) Add CALL_PROCEEDING Reply (2) Add (3) Reply SETUP (4) CALL_PROCEEDING/ALERT (5) ALERT (6) Modify (7) Reply CONNECT (8) CONNECT (9) Modify (10) Reply 通话 图A.7 ISDN用户发起的正常呼叫建立流程 – IP方式 其中: (1) 主叫用户摘机,通过DSS1信令发出SETUP消息。 (2) 软交换在MG1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RTP termination,其中Mode设置为ReceiveOnly,并设置抖动缓存、语音压缩算法等。 MG1通过Reply命令返回其RTP端口号及采用的语音压缩算法。 软交换向主叫侧发送CALL_PROCEEDING消息(该消息可以不发送)。 (3) 在MG2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RTP 95 YD/T XXXX-2003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SendReceive,并设置抖动缓存、语音压缩算法等。 MG2通过Reply命令返回其RTP端口号及采用的语音压缩算法。 (4) 软交换向被叫侧发送SETUP消息。 (5) 被叫向软交换返回CALL_PROCEEDING消息(该消息可以不发送)和ALERT消息。 (6) 软交换向主叫用户发送ALERT消息。 (7) 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告之远端RTP端口号,并通知发送回铃音。 (8) 被叫摘机,向软交换发送CONNECT消息。 (9) 软交换向主叫用户发送CONNECT消息。 ) 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切断回铃音,Mode=SendReceive。 (10 96 YD/T XXXX-2003 主叫 MG1 MG2 被叫 软交换 SETUP (1) (2) Add CALL_PROCEEDING Reply (3) Add Reply SETUP (4) CALL_PROCEEDING/ALERT (5) ALERT (6) Modify (7) Reply ATM UNI Setup (8) ATM UNI Connect CONNECT CONNECT (10) (9) Modify (11) Reply 通话 图A.8 ISDN用户发起的正常呼叫建立流程 – ATM SVC方式 其中: (1) 主叫用户摘机,通过DSS1信令发出SETUP消息。 (2) 软交换在MG1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媒体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ReceiveOnly。 MG1向软交换发送应答并确认将选择的TDM 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加入当前context中,并向软交换报告本地ATM媒体信息,如ATM地址、AAL类型等。 软交换向主叫侧发送CALL_PROCEEDING消息(该消息可以不发送)。 (3) 在MG2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媒体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SendReceive,并向MG2通告远端MG1的媒体信息,如ATM 97 YD/T XXXX-2003 地址、AAL类型等。 MG2向软交换发送应答并确认将选择的TDM 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加入当前context中,并向软交换报告本地ATM媒体信息,如ATM地址、AAL类型等。 (4) 软交换向被叫侧发送SETUP消息。 (5) 被叫向软交换返回CALL_PROCEEDING消息(该消息可以不发送)和ALERT消息。 (6) 软交换向主叫用户发送ALERT消息。 (7) 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告之远端MG2的媒体信息,如ATM地址、AAL类型等,并通知发送回铃音。 )MG1发送ATM UNI SETUP消息,建立ATM SVC连接。 (8 (9) 被叫摘机,向软交换发送CONNECT消息。 (10) 软交换向主叫用户发送CONNECT消息。 (11) 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切断回铃音,Mode=SendReceive。 98 YD/T XXXX-2003 主叫 MG1 MG2 被叫 软交换 SETUP (1) Add CALL_PROCEEDING Reply (2) Add (3) Reply SETUP (4) CALL_PROCEEDING/ALERT (5) ALERT (6) Modify (7) Reply CONNECT CONNECT (9) (8) Modify (10) Reply 通话 图A.9 ISDN用户发起的正常呼叫建立流程 – ATM PVC方式 其中: (1) 主叫用户摘机,通过DSS1信令发出SETUP消息。 (2) 软交换在MG1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媒体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ReceiveOnly。 MG1向软交换发送应答并确认将选择的TDM 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加入当前context中,并向软交换报告本地ATM媒体信息,如ATM地址、VP1/VCI值等。 软交换向主叫侧发送CALL_PROCEEDING消息(该消息可以不发送)。 (3) 在MG2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媒体 99 YD/T XXXX-2003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SendReceive,并向MG2通告远端MG1的媒体信息,如ATM地址、VP1/VCI值等。 MG2向软交换发送应答并确认将选择的TDM 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加入当前context中,并向软交换报告本地ATM媒体信息,如ATM地址、VP1/VCI值等。 (4) 软交换向被叫侧发送SETUP消息。 (5) 被叫向软交换返回CALL_PROCEEDING消息(该消息可以不发送)和ALERT消息。 (6) 软交换向主叫用户发送ALERT消息。 (7) 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告之远端MG2的媒体信息,如ATM地址、VP1/VCI值等,并通知发送回铃音。 (8) 被叫摘机,向软交换发送CONNECT消息。 (9) 软交换向主叫用户发送CONNECT消息。 (10) 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切断回铃音,Mode=SendReceive。 100 YD/T XXXX-2003 A.4.2.3 V5 PSTN用户发起的正常呼叫建立流程 V5 PSTN用户发起的正常呼叫建立流程分别见图A.10、图A.11和图A.12。综合接入媒 体网关透明传递V5协议第3层消息。 这些流程示例基于以下约定: 主叫用户与AN1和MG1连接, 被叫用户与AN2和MG2连接; MG1与MG2属于一个软交换的管辖区域内; 被叫用户首先挂机。 主叫 AN1 MG1 MG2 AN2 被叫 软交换 ESTABLISH(Ss=摘机) (1) ESTABLISH ACK Notify 用户摘机 Reply ALLOCATION (2) ALLOCATION COMPLETE Modify 用户拨号 Reply Notify Reply (3) Add (4) Reply Add (5) Reply (6) ALLOCATION ALLOCATION COMPLETE ESTABLISH(Ps=初始振铃) (7) ESTABLISH ACK Modify (8) Reply (9) SIGNAL,断续振铃) (10) SIGNAL ,Ss=摘机, (11) Modify (12) Reply 通话 图A.10 V5 PSTN用户发起的正常呼叫建立流程 - IP方式 101 YD/T XXXX-2003 其中: (1) 主叫用户摘机,AN1向软交换设备发送ESTABLISH消息, 其中稳态信号Ss=摘机。软交换返回ESTABLISH ACK消息。同时软交换向MG1发送Notify命令,通知摘机事件。 (2) 软交换向AN1发送ALLOCATION消息,AN1返回ALLOCATION COMPLETE消息。同 时,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等待用户输入被叫号码,主叫用户听拨号音。 (3) MG1向软交换设备发送Notify命令,将被叫号码送至软交换设备。 (4) 软交换在MG1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RTP termination,其中Mode设置为ReceiveOnly,并设置抖动缓存、语音压缩算法等。 MG1通过Reply命令返回其RTP端口号及采用的语音压缩算法。 (5) 在MG2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RTP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SendReceive,并设置抖动缓存、语音压缩算法等。 MG2通过Reply命令返回其RTP端口号及采用的语音压缩算法。 (6) 软交换向AN2发送ALLOCATION消息,AN2返回ALLOCATION COMPLETE消息。 (7) 软交换向AN2发送ESTABLISH消息, 其中脉冲信号Ps=初始振铃。AN2返回ESTABLISH ACK消息。同时向被叫用户提供初始振铃音。 (8) 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告之远端RTP端口号,并通知发送回铃音。 (9) AN2向被叫用户发送完初始振铃后, AN2返回软交换SIGNAL(脉冲结束)消息。 (10) 软交换向AN2发送SIGNAL(断续振铃)消息, AN2向被叫用户提供断续振铃。 (11) 被叫摘机,AN2向软交换发送SIGNAL消息,其中稳态信号Ss=摘机。 (12) 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切断回铃音,Mode=SendReceive。 102 YD/T XXXX-2003 MG1 MG2 AN2 主叫 AN1 被叫 软交换 ESTABLISH(Ss=摘机) (1) ESTABLISH ACK Notify 用户摘机 Reply ALLOCATION (2) ALLOCATION COMPLETE Modify 用户拨号 Reply Notify Reply (3) Add (4) Reply Add (5) Reply ALLOCATION (6) ALLOCATION COMPLETE ESTABLISH(Ps=初始振铃) (7) ESTABLISH ACK Modify (8) Reply ATM UNI Setup (10) (9) ATM UNI Connect SIGNAL(脉冲结束) (11) SIGNAL,断续振铃) SIGNAL ,Ss=摘机, (12) Modify (13) Reply 通话 图A.11 V5 PSTN用户发起的正常呼叫建立流程 – ATM SVC方式 其中: (1) 主叫用户摘机,AN1向软交换设备发送ESTABLISH消息, 其中稳态信号Ss=摘机。软交换返回ESTABLISH ACK消息。同时软交换向MG1发送Notify命令,通知摘机事件。 (2) 软交换向AN1发送ALLOCATION消息,AN1返回ALLOCATION COMPLETE消息。同 时,)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等待用户输入被叫号码,主叫用户听拨号音。 (3) MG1向软交换设备发送Notify命令,将被叫号码送至软交换设备。 (4) 软交换在MG1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 103 YD/T XXXX-2003 和媒体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ReceiveOnly。 MG1向软交换发送应答并确认将选择的TDM 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加入当前context中,并向软交换报告本地ATM媒体信息,如ATM地址、AAL类型等。 (5)在MG2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媒体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SendReceive,并向MG2通告远端MG1的媒体信息,如ATM地址、AAL类型等。 MG2向软交换发送应答并确认将选择的TDM 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加入当前context中,并向软交换报告本地ATM媒体信息,如ATM地址、AAL类型等。 (6) 软交换向AN2发送ALLOCATION消息,AN2返回ALLOCATION COMPLETE消息。 (7) 软交换向AN2发送ESTABLISH消息, 其中脉冲信号Ps=初始振铃。AN2返回ESTABLISH ACK消息。同时向被叫用户提供初始振铃音。 (8) 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告之远端MG2的媒体信息,如ATM地址、AAL类型等,并通知发送回铃音。 (9)MG1发送ATM UNI SETUP消息,建立ATM SVC连接。 (10) AN2向被叫用户发送完初始振铃后, AN2返回软交换SIGNAL(脉冲结束)消息。 (11) 软交换向AN2发送SIGNAL(断续振铃)消息, AN2向被叫用户提供断续振铃。 (12) 被叫摘机,AN2向软交换发送SIGNAL消息,其中稳态信号Ss=摘机。 (13) 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切断回铃音,Mode=SendReceive。 104 YD/T XXXX-2003 MG1 MG2 AN2 主叫 AN1 被叫 软交换 ESTABLISH(Ss=摘机) (1) ESTABLISH ACK Notify 用户摘机 Reply ALLOCATION (2) ALLOCATION COMPLETE Modify 用户拨号 Reply Notify Reply (3) Add (4) Reply Add (5) Reply (6) ALLOCATION ALLOCATION COMPLETE ESTABLISH(Ps=初始振铃) (7) ESTABLISH ACK Modify (8) Reply SIGNAL(脉冲结束) (9) (10) SIGNAL,断续振铃) SIGNAL ,Ss=摘机, (11) Modify (12) Reply 通话 图A.12 V5 PSTN用户发起的正常呼叫建立流程 – ATM PVC方式 其中: (1) 主叫用户摘机,AN1向软交换设备发送ESTABLISH消息, 其中稳态信号Ss=摘机。软交换返回ESTABLISH ACK消息。同时软交换向MG1发送Notify命令,通知摘机事件。 (2) 软交换向AN1发送ALLOCATION消息,AN1返回ALLOCATION COMPLETE消息。同 时,)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等待用户输入被叫号码,主叫用户听拨号音。 (3) MG1向软交换设备发送Notify命令,将被叫号码送至软交换设备。 (4) 软交换在MG1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 105 YD/T XXXX-2003 和媒体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ReceiveOnly。 MG1向软交换发送应答并确认将选择的TDM 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加入当前context中,并向软交换报告本地ATM媒体信息,如ATM地址、VP1/VCI值等。 (5)在MG2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媒体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SendReceive,并向MG2通告远端MG1的媒体信息,如ATM地址、VP1/VCI值等。 MG2向软交换发送应答并确认将选择的TDM 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加入当前context中,并向软交换报告本地ATM媒体信息,如ATM地址、VP1/VCI值等。 (6) 软交换向AN2发送ALLOCATION消息,AN2返回ALLOCATION COMPLETE消息。 (7) 软交换向AN2发送ESTABLISH消息, 其中脉冲信号Ps=初始振铃。AN2返回ESTABLISH ACK消息。同时向被叫用户提供初始振铃音。 (8) 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告之远端MG2的媒体信息,如ATM地址、VP1/VCI值等,并通知发送回铃音。 (9)AN2向被叫用户发送完初始振铃后, AN2返回软交换SIGNAL(脉冲结束)消息。 (10) 软交换向AN2发送SIGNAL(断续振铃)消息, AN2向被叫用户提供断续振铃。 (11) 被叫摘机,AN2向软交换发送SIGNAL消息,其中稳态信号Ss=摘机。 (12) 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切断回铃音,Mode=SendReceive。 A.4.2.4 V5 ISDN用户发起的正常呼叫建立流程 由V5 ISDN用户发起的呼叫建立流程分别见图A.13、图A.14和图A.15。综合接入媒体网关透明传递ISDN DSS1第3层消息和V5协议第3层消息。 这些流程示例基于以下约定: 主叫用户与AN1和MG1连接, 被叫用户与AN2和MG2连接; MG1与MG2属于一个软交换的管辖区域内; 被叫用户首先挂机。 106 YD/T XXXX-2003 主叫 AN1 MG1 MG2 AN2 被叫 软交换 SETUP (1) ALLOCATION (2) ALLOCATION COMPLETE Add CALL_PROCEEDING Reply (3) Add (4) Reply ALLOCATION (5) ALLOCATION COMPLETE SETUP (6) CALL_PROCEEDING/ALERT Modify (7) (8) Reply ALERT (9) CONNECT (10) Modify Reply (11) CONNECT (12) 通话 图A.13 V5 ISDN用户发起的正常呼叫建立流程- IP方式 其中: (1) 主叫用户摘机,通过DSS1信令发出SETUP消息。 (2) 软交换向AN1发送ALLOCATION消息,AN1返回ALLOCATION COMPLETE消息。 (3) 软交换在MG1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RTP termination,其中Mode设置为ReceiveOnly,并设置抖动缓存、语音压缩算法等。 107 YD/T XXXX-2003 MG1通过Reply命令返回其RTP端口号及采用的语音压缩算法。 软交换向主叫侧发送CALL_PROCEEDING消息(该消息可以不发送)。 (4) 在MG2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RTP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SendReceive,并设置抖动缓存、语音压缩算法等。 MG2通过Reply命令返回其RTP端口号及采用的语音压缩算法。 (5) 软交换向AN2发送ALLOCATION消息,AN2返回ALLOCATION COMPLETE消息。 (6) 软交换向被叫侧发送SETUP消息。 (7) 被叫向软交换返回CALL_PROCEEDING消息(该消息可以不发送)和ALERT消息。 8) 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告之远端RTP端口号,并通知发送回铃音。 ( (9) 软交换向主叫用户发送ALERT消息。 (10) 被叫摘机,向软交换发送CONNECT消息。 (11) 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切断回铃音,Mode=SendReceive。 (12) 软交换向主叫用户发送CONNECT消息。 108 YD/T XXXX-2003 主叫 AN1 MG1 MG2 AN2 被叫 软交换 SETUP (1) ALLOCATION (2) ALLOCATION COMPLETE Add CALL_PROCEEDING Reply (3) Add (4) Reply ALLOCATION (5) ALLOCATION COMPLETE SETUP (6) CALL_PROCEEDING/ALERT Modify (7) (8) Reply ALERT (9) ATM UNI Setup CONNECT (10) ATM UNI Connect (11) Modify Reply (12) CONNECT (13) 通话 图A.14 V5 ISDN用户发起的正常呼叫建立流程- ATM SVC方式 其中: (1) 主叫用户摘机,通过DSS1信令发出SETUP消息。 (2) 软交换向AN1发送ALLOCATION消息,AN1返回ALLOCATION COMPLETE消息。 (3)软交换在MG1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媒体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ReceiveOnly。 MG1向软交换发送应答并确认将选择的TDM 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加入当前context中,并向软交换报告本地ATM媒体信息,如ATM地址、AAL类型等。 软交换向主叫侧发送CALL_PROCEEDING消息(该消息可以不发送)。 (4)在MG2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媒体 109 YD/T XXXX-2003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SendReceive,并向MG2通告远端MG1的媒体信息,如ATM地址、AAL类型等。 MG2向软交换发送应答并确认将选择的TDM 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加入当前context中,并向软交换报告本地ATM媒体信息,如ATM地址、AAL类型等。 (5) 软交换向AN2发送ALLOCATION消息,AN2返回ALLOCATION COMPLETE消息。 (6) 软交换向被叫侧发送SETUP消息。 (7) 被叫向软交换返回CALL_PROCEEDING消息(该消息可以不发送)和ALERT消息。 (8) 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告之远端MG2的媒体信息,如ATM地址、AAL类型等,并通知发送回铃音。 (9) 软交换向主叫用户发送ALERT消息。 (10)MG1发送ATM UNI SETUP消息,建立ATM SVC连接。 (11) 被叫摘机,向软交换发送CONNECT消息。 (12) 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切断回铃音,Mode=SendReceive。 13) 软交换向主叫用户发送CONNECT消息。 ( 110 YD/T XXXX-2003 主叫 AN1 MG1 MG2 AN2 被叫 软交换 SETUP (1) ALLOCATION (2) ALLOCATION COMPLETE Add CALL_PROCEEDING Reply (3) Add (4) Reply ALLOCATION (5) ALLOCATION COMPLETE SETUP (6) CALL_PROCEEDING/ALERT Modify (7) (8) Reply ALERT (9) CONNECT (10) Modify Reply (11) CONNECT (12) 通话 图A.15 V5 ISDN用户发起的正常呼叫建立流程- ATM PVC方式 其中: (1) 主叫用户摘机,通过DSS1信令发出SETUP消息。 (2) 软交换向AN1发送ALLOCATION消息,AN1返回ALLOCATION COMPLETE消息。 (3)软交换在MG1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媒体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ReceiveOnly。 MG1向软交换发送应答并确认将选择的TDM 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加入当前context中,并向软交换报告本地ATM媒体信息,如ATM地址、VP1/VCI值等。 软交换向主叫侧发送CALL_PROCEEDING消息(该消息可以不发送)。 111 YD/T XXXX-2003 (4)在MG2中创建一个新context, 并在context中加入TDM termination和媒体 termination, 其中Mode设置为SendReceive,并向MG2通告远端MG1的媒体信息,如ATM地址、VP1/VCI值等。 MG2向软交换发送应答并确认将选择的TDM 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加入当前context中,并向软交换报告本地ATM媒体信息,如ATM地址、VP1/VCI值等。 (5) 软交换向AN2发送ALLOCATION消息,AN2返回ALLOCATION COMPLETE消息。 (6) 软交换向被叫侧发送SETUP消息。 (7) 被叫向软交换返回CALL_PROCEEDING消息(该消息可以不发送)和ALERT消息。 (8) 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告之远端MG2的媒体信息,如ATM地址、VP1/VCI值等,并通知发送回铃音。 (9) 软交换向主叫用户发送ALERT消息。 10)被叫摘机,向软交换发送CONNECT消息。 ( (11) 软交换向MG1发送Modify命令,切断回铃音,Mode=SendReceive。 12) 软交换向主叫用户发送CONNECT消息。 ( A.5 呼叫释放流程 A.5.1 由IP中继媒体网关发起的呼叫释放流程 MG1与MG2属于一个媒体网关控制器的管辖区域内且SS7信令由SG处理时,流程示例图如图A.16所示(以ISUP,被叫先挂机为例): 软交换 SG2 MG1 SG1 MG2 1. REL 5. REL 2. Subtract,Subtract 6. Subtract,Subtract 3. RLC 7. RLC 4. Reply(Subtract,Subtract) 8. Reply(Subtract,Subtract) 图A.16 在软交换域内的呼叫释放流程 (1) 被叫先挂机,SG2向MGC发送REL。 (2) MGC向MG2发送Subtract命令,删除中继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并要求MG2报告对呼叫道统计信息。 (3) MGC向SG2返回RLC。 (4) MG2向MGC发送应答,确认删除中继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并向MGC报告呼叫统计信息。 (5) MGC向SG1发送RLC。 (6) MGC向MG1发送Subtract命令,删除中继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并要求 112 YD/T XXXX-2003 MG2报告对呼叫道统计信息。 (7) SG1向MGC返回RLC。 (8) MG1向MGC发送应答,确认删除中继Termination与媒体Termination并向MGC报告呼叫统计信息。 注:主叫先挂机的流程类似处理。 A.5.2 由IP中继媒体网关发起的呼叫释放流程 A.5.2.1 模拟用户的呼叫释放流程 模拟用户的呼叫释放流程分别见图A.17和图A.18。这些流程示例基于以下约定: 主叫用户与MG1连接,被叫用户与MG2连接; MG1与MG2属于一个软交换的管辖区域内; 被叫用户首先挂机。 MG1 软交换 MG2 Notify (1)被叫 挂机 Reply Subtract (2) Subtract SubtractReply Subtract Reply 图A.17 模拟用户的呼叫释放流程 –IP方式 (1)被叫挂机,MG2向软交换发送Notify命令。 (2)软交换分别向MG1和MG2发送Subtract命令, 删除Termination,要求MG1和MG2报告对呼叫道统计信息, 当前的Context恢复成Null Context。 MG1和MG2分别向软交换发送应答,确认删除Termination,并向软交换报告呼叫统计信息。 注:主叫先挂机的流程类似处理。 113 YD/T XXXX-2003 MG1 软交换 MG2 Notify (1)被叫 挂机 Reply ATM UNI RELEASE (2) ATM UNI RELEASE_COMPLETE Subtract(3) SubtractSubtract SubtractReply Reply 图A.18 模拟用户的呼叫释放流程 –ATM SVC方式 (1)被叫挂机,MG2向软交换发送Notify命令。 (2) MG2发送UNI RELEASE消息,释放当前的ATM连接。 (3)软交换分别向MG1和MG2发送Subtract命令, 删除Termination,要求MG1和MG2报告对呼叫道统计信息, 当前的Context恢复成Null Context。 MG1和MG2分别向软交换发送应答,确认删除Termination,并向软交换报告呼叫统计信息。 注:主叫先挂机的流程类似处理。 A.5.2.2 ISDN用户的呼叫释放流程 ISDN用户的呼叫释放流程分别见图A.19和图A.20。综合接入媒体网关透明传递ISDN DSS1第3层消息。 这些流程示例基于以下约定: 主叫用户与MG1连接; 被叫用户与MG2连接; MG1与MG2属于一个软交换的管辖区域内; 被叫用户首先挂机。 114 YD/T XXXX-2003 被叫 MG1 软交换 MG2 主叫 Disconnect (1) Release (2) Rel_Comp Disconnect (3) Release (4) Rel_Comp Subtract(5) Subtract Subtract(6) SubtractReply Reply 图 A.19 ISDN用户的正常呼叫释放流程 - IP 方式 其中: (1)被叫挂机,被叫侧向软交换发出DISCONNECT消息。 (2)软交换向被叫用户发送RELEASE消息,被叫用户以RELEASE_COMPLETE应答。 (3)软交换向主叫用户发出DISCONNECT消息,终止连接。 (4)主叫用户向软交换发送RELEASE消息,软交换以RELEASE_COMPLETE应答。 (5)软交换分别向MG1和MG2发送Subtract命令, 删除Termination,要求MG1和MG2报告对呼叫道统计信息, 当前的Context恢复成Null Context。 MG1和MG2分别向软交换发送应答,确认删除Termination,并向软交换报告呼叫统计信息。 注:主叫先挂机的流程类似处理。 115 YD/T XXXX-2003 被叫 MG1 软交换 MG2 主叫 Disconnect (1) Release (2) Rel_Comp Disconnect (3) Release (4) Rel_Comp ATM UNI RELEASE (5) ATM UNI RELEASE_COMPLETE Subtract(6) Subtract (7) SubtractReply SubtractReply 图 A.20 ISDN用户的正常呼叫释放流程 – ATM SVC 方式 其中: (1)被叫挂机,被叫侧向软交换发出DISCONNECT消息。 (2)软交换向被叫用户发送RELEASE消息,被叫用户以RELEASE_COMPLETE应答。 (3)软交换向主叫用户发出DISCONNECT消息,终止连接。 (4)主叫用户向软交换发送RELEASE消息,软交换以RELEASE_COMPLETE应答。 (5) MG2发送UNI RELEASE消息,释放当前的ATM连接。 (6)软交换分别向MG1和MG2发送Subtract命令, 删除Termination,要求MG1和MG2报告对呼叫道统计信息, 当前的Context恢复成Null Context。 MG1和MG2分别向软交换发送应答,确认删除Termination,并向软交换报告呼叫统计信息。 注:主叫先挂机的流程类似处理。 A.5.2.3 V5 PSTN用户发起的呼叫释放流程 V5 PSTN用户的呼叫释放流程分别见图A.21和图A.22。综合接入媒体网关透明传递V5协议第3层消息。 这些流程示例基于以下约定: 主叫用户与AN1和MG1连接, 被叫用户与AN2和MG2连接; MG1与MG2属于一个软交换的管辖区域内; 被叫用户首先挂机。 116 YD/T XXXX-2003 被叫 MG1 软交换 MG2 AN2 主叫 AN1 SIGNAL(Ss=挂机) (1) DISCONNECT (2) DISCONNECT COMPLETE (3) DEALLOCATION DEALLOCATION COMPLETE SIGNAL(Ss=挂机) (5) (4) SIGNAL(Ss=挂机) DISCONNECT (6) DISCONNECT COMPLETE DEALLOCATION (7) DEALLOCATION COMPLETE Subtract (8) Subtract SubtractReply (9) Reply Subtract 图A.21 V5 PSTN用户的正常呼叫释放流程-IP方式 其中: (1)被叫挂机,AN2向软交换发出SIGNAL消息, 其中稳态信号Ss=挂机。 (2)软交换向AN2发送DISCONNECT消息,AN2以DISCONNECT COMPLETE应答。 (3)同时,软交换向AN2发送ALLOCATION消息,AN2返回ALLOCATION COMPLETE消息。 (4)软交换向AN1发出SIGNAL消息, 其中稳态信号Ss=挂机。 (5)主叫用户听忙音,用户挂机,AN1发出SIGNAL消息, 其中稳态信号Ss=挂机。 (6)软交换向AN1发送DISCONNECT消息,AN1返回DISCONNECT COMPLETE消息。 (7)同时,软交换向AN1发送ALLOCATION消息,AN1返回ALLOCATION COMPLETE消息。 (8)软交换分别向MG1和MG2发送Subtract命令, 删除Termination,要求MG1和MG2报告对呼叫道统计信息, 当前的Context恢复成Null Context。 MG1和MG2分别向软交换发送应答,确认删除Termination,并向软交换报告呼叫统计信息。 注:主叫先挂机的流程类似处理。 117 YD/T XXXX-2003 被叫 MG1 软交换 MG2 AN2 主叫 AN1 SIGNAL(Ss=挂机) (1) DISCONNECT (2) DISCONNECT COMPLETE (3) DEALLOCATION DEALLOCATION COMPLETE SIGNAL(Ss=挂机)(5) (4) SIGNAL(Ss=挂机) DISCONNECT (6) DISCONNECT COMPLETE DEALLOCATION (7) DEALLOCATION COMPLETE (8) ATM UNI RELEASE ATM UNI RELEASE_COMPLETE (10) (9) SubtractSubtract Reply SubtractReply Subtract 图 A.22 V5 PSTN用户的正常呼叫释放流程-ATM SVC方式 其中: (1)被叫挂机,AN2向软交换发出SIGNAL消息, 其中稳态信号Ss=挂机。 (2)软交换向AN2发送DISCONNECT消息,AN2以DISCONNECT COMPLETE应答。 (3)同时,软交换向AN2发送ALLOCATION消息,AN2返回ALLOCATION COMPLETE消息。 (4)软交换向AN1发出SIGNAL消息, 其中稳态信号Ss=挂机。 (5)主叫用户听忙音,用户挂机,AN1发出SIGNAL消息, 其中稳态信号Ss=挂机。 (6)软交换向AN1发送DISCONNECT消息,AN1返回DISCONNECT COMPLETE消息。 (7)同时,软交换向AN1发送ALLOCATION消息,AN1返回ALLOCATION COMPLETE消息。 (8) MG2发送UNI RELEASE消息,释放当前的ATM连接。 (9)软交换分别向MG1和MG2发送Subtract命令, 删除Termination,要求MG1和MG2报告对呼叫道统计信息, 当前的Context恢复成Null Context。 MG1和MG2分别向软交换发送应答,确认删除Termination,并向软交换报告呼叫统计信息。 注:主叫先挂机的流程类似处理。 118 YD/T XXXX-2003 A.5.2.4 V5 ISDN用户发起的呼叫释放流程 V5 ISDN用户的呼叫释放流程分别见图A.23和图A.24。综合接入媒体网关透明传递ISDN DSS1第3层消息和V5协议第3层消息。 这些流程示例基于以下约定:主叫用户与AN1和MG1连接, 被叫用户与AN2和MG2连接; MG1与MG2属于一个软交换的管辖区域内;被叫用户首先挂机。 被叫 MG1 软交换 MG2 AN2 主叫 AN1 Disconnect (1) Release (2) Rel_Comp (3) DEALLOCATION DEALLOCATION COMPLETE Disconnect (4) Release (5) Rel_Comp DEALLOCATION (6) DEALLOCATION COMPLETE (7) SubtractSubtract SubtractReply Subtract Reply 图 A.23 V5 ISDN用户的正常呼叫释放流程- IP方式 其中: (1)被叫挂机,被叫侧向软交换发出DISCONNECT消息。 (2)软交换向被叫用户发送RELEASE消息,被叫用户以RELEASE_COMPLETE应答。 (3)同时,软交换向AN2发送DEALLOCATION消息,AN2返回DEALLOCATION COMPLETE 消息。 (4)软交换向主叫用户发出DISCONNECT消息,终止连接。 (5)主叫用户向软交换发送RELEASE消息,软交换以RELEASE_COMPLETE应答。 (6)与(5)同时,软交换向AN1发送DEALLOCATION消息,AN1返回DEALLOCATION COMPLETE 消息。 (7)软交换分别向MG1和MG2发送Subtract命令, 删除Termination,要求MG1和MG2报告对呼叫道统计信息, 当前的Context恢复成Null Context。 MG1和MG2分别向软交换发送应答,确认删除Termination,并向软交换报告呼叫统计信息。 注:主叫先挂机的流程类似处理。 119 YD/T XXXX-2003 被叫 MG1 软交换 主叫 AN1 Disconnect (1) Release (2) Rel_Comp (3) DEALLOCATION DEALLOCATION COMPLETE Disconnect (4) Release (5) Rel_Comp DEALLOCATION (6) DEALLOCATION COMPLETE (7) ATM UNI RELEASE ATM UNI RELEASE COMPLETE (8) SubtractSubtract(9) SubtractSubtractReply Reply 图 A.24 V5 ISDN用户的正常呼叫释放流程- ATM SVC方式 其中: (1)被叫挂机,被叫侧向软交换发出DISCONNECT消息。 (2)软交换向被叫用户发送RELEASE消息,被叫用户以RELEASE_COMPLETE应答。 (3)同时,软交换向AN2发送DEALLOCATION消息,AN2返回DEALLOCATION COMPLETE 消息。 (4)软交换向主叫用户发出DISCONNECT消息,终止连接。 (5)主叫用户向软交换发送RELEASE消息,软交换以RELEASE_COMPLETE应答。 (6)与(6)同时,软交换向AN1发送ALLOCATION消息,AN1返回ALLOCATION COMPLETE 消息。 (7) MG2发送UNI RELEASE消息,释放当前的ATM连接。 (8)软交换分别向MG1和MG2发送Subtract命令, 删除Termination,要求MG1和MG2报告对呼叫道统计信息, 当前的Context恢复成Null Context。 MG1和MG2分别向软交换发送应答,确认删除Termination,并向软交换报告呼叫统计信息。 注:主叫先挂机的流程类似处理。 120 YD/T XXXX-2003 A.6 多媒体业务呼叫流程 A.6.1 H.323终端之间的多媒体呼叫流程 终端终端软交换H.323 H.323 1) ARQ 3) SETUP2) ACF 4) CALL PROCEEDING 5) ARQ 6) ACF 7) Connect )能力交换、主从决定8H.245 )打开逻辑通道9 图 A.25 H.323终端之间的非快速呼叫建立流程 1) H.323终端向软交换发送ARQ消息,进行接入认证。 2) 软交换向主叫H.323终端返回ACF消息。 3) 主叫H.323终端发起呼叫建立请求“Setup” 4) 被叫H.323终端“呼叫进展”(Call Proceeding)消息 5) 被叫H.323终端同时向软交换发送ARQ消息 6) 软交换向被叫H.323终端发送认证通过消息ACF 7)被叫H.323终端向主叫H.323终端发送“连接”(Connect)消息 8) H.323终端之间进行能力交换,对双方终端能力集进行协商, 并作主从判定。 9) 打开逻辑通道。 在上述流程中, 软交换的功能类似网守, 完成对呼叫的认证、路由和计费。 121 YD/T XXXX-2003 A.6.2 H.323终端和SIP终端之间的多媒体呼叫流程 A.6.2.1 H.323终端和SIP终端之间的非快速呼叫建立流程 终端终端软交换H.323 SIP 1) Setup 3) INVITE2 Call Proceeding 4) 100 Trying 5) 180 Ringing6) Alerting 7) 200 OK 8) Connect )能力交换、主从决定9H.245 )打开逻辑通道1011) ACK 图 A.26 H.323终端和SIP终端之间的非快速呼叫建立流程 1) H.323终端向软交换发送呼叫建立请求Setup消息,消息中携带被叫SIP终端的H.323地址。 2) 软交换向主叫H.323终端发送Call Proceeding消息。 3) 软交换将被叫H.323地址解析为SIP地址,向被叫SIP终端发送邀请INVITE请求消息,消息携带主叫SDP描述信息。 4) SIP终端向软交换回送响应“100 Trying”。 5) SIP终端向软交换回送振铃响应“180 Ringing”。 6) 软交换向主叫H.323终端回送振铃消息Alerting。 7) SIP终端向软交换发送“200 OK”响应消息,消息携带被叫SDP描述信息, 包括音频、视频和数据等。 8) 软交换向主叫H.323终端发送呼叫连接Connect消息,消息中携带H.245通道信息。 9) H.323终端和软交换之间进行能力交换,对双方终端能力集进行协商, 并作主从判定。 10) 打开逻辑通道。 11) 软交换向SIP终端发送证实请求ACK消息。 经过1) - 11)的步骤,主被叫之间完成呼叫连接建立的过程。 在上述流程中, 软交换的功能作为SIP终端和H.323终端之间呼叫的互通单元, 同时完成对呼叫的进行认证、路由和计费。 A.6.2.2 H.323终端和SIP终端之间的呼叫释放流程 122 YD/T XXXX-2003 终端终端软交换H.323 SIP 关闭逻辑通道1) 2) End Session Command 3) Release Complete 4) BYE 5) 200 OK 图 A.27 H.323终端和SIP终端之间的呼叫释放流程 1) 如果已打开H.245通道,则H.323终端与软交换之间要先关闭逻辑通道。 2) 关闭逻辑通道后,H.323终端与软交换之间互送End Session Command。 3) H.323终端向软交换发送Release complete消息。 4) 软交换向SIP终端发送呼叫释放BYE请求消息。 5) SIP终端向软交换回送200 OK响应。 123
本文档为【软交换设备修订版V30】,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9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0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7-12-26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