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高考常见问题解析0402

中高考常见问题解析0402

举报
开通vip

中高考常见问题解析0402中高考常见问题解析0402 1、文体特长生到底是成才“捷径”还是新“独木桥”, 家长柳女士说~女儿今年刚上初一~成绩在班上中等偏下。但她喜欢绘画~也有一定基础。我们打算让孩子走艺术生或者特长生的路子。您看这样合适吗, 首先,我想说的是,幸亏中国有了艺术生和特长生这类考试制度。它让很多有艺术才华却不太适应文化课学习和传统考试制度的孩子,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最终也敲开了理想大学的校门,走进了让他们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有了人还有因此有了很高的成就,成为某些领域的精英和翘楚。 如果说中国的高考制度有一万个遭受诟病的...

中高考常见问题解析0402
中高考常见问题解析0402 1、文体特长生到底是成才“捷径”还是新“独木桥”, 家长柳女士说~女儿今年刚上初一~成绩在班上中等偏下。但她喜欢绘画~也有一定基础。我们打算让孩子走艺术生或者特长生的路子。您看这样合适吗, 首先,我想说的是,幸亏中国有了艺术生和特长生这类考试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它让很多有艺术才华却不太适应文化课学习和传统考试制度的孩子,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最终也敲开了理想大学的校门,走进了让他们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有了人还有因此有了很高的成就,成为某些领域的精英和翘楚。 如果说中国的高考制度有一万个遭受诟病的理由,那么,这种对艺术生和特长生的网开一面和降格以求还是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制度闪烁出的人性光芒。这至少说明,看似威严肃杀、铁面无情的人才选拔规则,还是在一定范围内承认了人的个性差异和智能差异。 按照“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大约有37种,而每个人最具优势的智能领域大约也就在5个左右。根据这个规律,也结合中国现行的考试制度,按孩子的潜能优势来设计孩子的学习和考试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其实就是现在所倡导的个性化教育。能做出这样选择的家长都是明智的家长。 所以,多少年以来,“艺术生”和“特长生”考试一直是被家长视作孩子进入大学殿堂的一条“捷径”。一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牵着他们的小手,去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有的孩子在家人的安排下,一个人“打两份工”,既要参加学校里的文化课学 特长班”的课,而且两边都是“刚性”要求,两手都不能软~这样年复一习,又要去赶“ 年的“两头忙”,不仅孩子疲于奔命,陪读、陪练的家长们也苦不堪言;一些孩子最初选择某个艺术或体育门类,大多是出于对这个门类的兴趣和爱好,但是,随着时间推移,随着负担、压力变成了不可承载之重,一些孩子对自己正在学习的艺术门类由爱生厌,由厌生恨,一位钢琴达到了10级的女孩说,她现在只要一看到钢琴就作呕,为了不再被妈妈逼着练琴,她恨不得剁断自己的手腕„„ 更让家长和孩子感到恐惧的是,原来拼死拼活去走“艺术生”、“特长生”道路,是看上了“艺特生”文化考试的门槛比较低,认为相比于千军万马挤“大文大理”的“独木桥”,这边还算得上一条“捷径”。但是,现在的情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家长惊讶地发现,当他们陪着孩子走进艺术生和特长生的考场时,所到之处也都是乌泱泱的“人潮”。一位湖北考生跟着她妈到了北京某著名院校的考场,还没开考就被黑压压的“人潮”吓哭了,拉着她妈的手说“我们不考了,回吧~” 有媒体报道说,现在艺术生的招生也快到千里挑一的程度,一些艺术院校的录取指标也就200多人,而报考人数往往会是20000人,甚至更多。被家长视为高考“捷径”的“艺特生”考试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一座新的“独木桥”,甚至是一条更加逼仄、风险更大的“独木桥”。 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因为社会发展,国民收入水平整体提升,导致有能力为孩子选择艺术教育的家庭越来越多。在10年—20年前,孩子要选择走艺术生和特长生道路,除了受孩子天分影响外,制约的因素和包括家庭经济收入,比如说学习钢琴,当时几千元一台的钢琴就会难倒很多人,还有高昂的学费,陪同孩子练琴差不多要耗用一个成年人的整块时间,这对于靠工薪收入维持开支的家庭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挑战„„而现在,这一切都不再是成为阻挡普通人家选择“艺特生”的门槛; 二是中国家长的“从众”和“扎堆”心态。左邻右舍孩子通过走“艺特生”道路,帮 助孩子敲开理想大学之门的成功案例给了更多的家长以巨大鼓舞。中国家长缺乏创新意识,但不缺乏模仿能力;“傻子过年——看隔壁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孩子前程的“宝”押在“艺特生”的考试上,生生地把曾经的“捷径”变成了一座人头攒动的新“独木桥”。这已经成为一个不能不引起家长关注的新动向。 现在,让我们把话题回到南昌家长柳女士的提问上来。到底应不应该为还在上初一的女儿选定“艺特生”的道路呢,我们觉得家长在明白了“艺特生”考试的新动向的前提下,家长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第一、带孩子去做项检测,先了解以下孩子的潜在智能的分布状态,看看孩子是不是有当画家的天赋。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喜欢并不完全等于有天分。过去在艺术生、特长生的培养上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请对了老师,只要肯投入时间,想培养孩子成为什么“艺特生”都不在话下。事实证明这种说法是反科学的,因为人确实是有“智能盲区”的,如果正好在孩子的“盲区”里下力气,那就真的会南辕北辙。这种“盲人骑瞎马”式的教育方式曾经使一些家庭走了很多弯路,最后发现孩子根本不是这块料时,已经是“赔了夫人折了兵”。 第二、家长在作出决定之前一定要与孩子进行认真的、深入的沟通,不要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大人做任何决定反正是为孩子好。家长一定要明白,不管你做出什么决定,最后要去实践这个决定的人都只能是孩子自己。如果这个选择正好是孩子的兴趣所在,那么孩子为自己的兴趣而学习,效果就可能事半功倍,如果正好相反,这个选择仅仅是家长的意愿,那就叫“强按牛头喝水”,最后品尝苦果的就肯定不止是孩子,也必然会包括大人。家长在和孩子谈话时,还要认真地提醒孩子,她自己选择的绝对不是一条“捷径”,而是一条甚至比普通高考更艰难的道路。孩子在学习中必须做好吃苦准备,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三、对于一个孩子初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不是要立马确定走“艺特生”道路还值得商榷。因为孩子还小,变化还比较大,可塑性还比较强。过早确定培养方式有很大风险。柳女士说是因为孩子成绩中等偏下,似乎走普通高考的路子没有多少希望,才想到为孩子另辟蹊径,那就更加需要小心。孩子成绩不好有很多原因,但期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孩子不刻苦、学习习惯不好,知识漏洞多,家长如果不引导孩子去克服这些缺点,反而主动去为孩子再找一条发展路径,这会给孩子一种暗示:这条路比原来那条轻松。如果在这条路上再遇到困难和挫折,孩子就会陷入无路可走的境地。这一点,必须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2、如何为孩子设计补课方案, 家长樊女士问~女儿今年上初一~数学成绩不好。孩子的数学老师在课余时间偷偷给班上的孩子有偿家教。老师还几次暗示我~孩子跟不上班~应该补一补。可是女儿很不喜欢数学老师~说就是她上课不负责任~班上好多同学数学都不好。我们该不该把孩子送到任课老师那里去补课呢,或者~我们应该怎样为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补习机构呢, 这是一个很“纠结”的话题。 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当孩子学习遇到了困难,家长要不要为孩子安排“补课”,说这个话题“纠结”是因为主流社会长期拿这件事做文章,认为现在孩子课业负担很重,家长再送孩子去外面补课,就是加重了孩子的负担,这和主管部门要求减轻孩子负担的呼吁是背道而驰的。我一直认为说这番话的人要么是故意“唱高调”,要么是家里没有孩子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不挑担子不知轻重。 伴随着工业革命而兴起的“大班教育”模式在中国盛行了上百年,它的千人一面的教育方式和无视个性差异的弊端在现行考试制度的作用下,已经愈演愈烈,甚至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只要这种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不变,就必然有学生(而且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不适应可能面临淘汰。为了防止“惨遭淘汰”的结局出现,家长安排为孩子补课就成了无奈但也必然的选择了。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要不要把孩子送到他现任的老师那里补课, 虽然我们知道,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在校中小学老师有尝为学生补课。但这种半“地下”状态的补课依然很盛行也是不争的事实。家长究竟要不要把孩子送到现任老师那里去补课,我认为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征求孩子本人的意见。如果孩子平时和老师的关系尚好,对老师的评价还比较正面。老师的水平和责任心也至少在正常范围内,孩子本人乐意或者至少没有异议,让孩子去自己的老师那里补课也无可厚非。毕竟老师对孩子的情况比外面的机构熟悉,沟通和了解的成本会比较小。 但是,如果像这位樊女士介绍的那样,孩子很反感自己的老师,认为正是她的不负责任导致全班同学数学成绩普遍不好,那么,决定孩子是否去现任老师那里补课就是一个不能掉以轻心的问题。我们的意见是,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无论这位老师怎样“暗示”,也不宜把孩子送到这样的老师那里补习。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例子,一些家长为了不拂逆老师的面子,坚持着把孩子送到自己的老师那里去补课,补课的结果常常是越补越糟。一些孩子甚至不惜用罢考,故意考零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并以此来提醒家长改弦更张。如果非要弄到这种地步,那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了。 不建议家长送孩子去现任老师那里补课,除了考虑孩子的情绪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局限。就一般情况而言,绝大部分老师都是敬业的,都是想让孩子们考出好成绩的。但水平和经验的局限是无法在短期内发生巨大改变的。选择让很熟悉孩子的老师为孩子补课,不太容易发现孩子学习问题中的症结,弄不好就会穿新鞋,走老路,时间和钱都花了,却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根据我们的经验,送孩子去那些有经验的校外补习机构去补习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但是,谈到这个话题,也必须提醒家长,最近一些年来,类似的补习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总体上看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家长如果没有一定的经验,很容易掉进“陷阱”,最后落得过“人财两空”的结局。 到底应该如何规避“风险”,我们认为首先家长自己一定要破掉一个错误的情结:即“名师崇拜情结”。一些家长一直认为,孩子的学习之所以不好,就是因为没有遇到“名师”,似乎只要有“名师”出手,孩子的学习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还有一种错误的情结就是认为为孩子补课,就是花钱买分数,买结果,似乎钱花出去了,孩子的状况就一定会好转。 经验告诉我们,凡是怀着这样的愿望去为孩子寻找补习机构的家长最容易落入“补习”陷阱。因为一些没有实力的不良机构就是习惯于顺着家长的心思往上爬,投其所好,你要什么承诺,他们都敢于表态、拍胸脯,等钱进了他们的腰包,家长发现孩子的状态根本没有发生改变时,一切已经晚矣~ 而正规的补习机构是有他们自己的教育理念,他们不迎合家长,而是要提醒家长,学习是孩子和老师双向互动才能达成效果的特殊服务。所谓“名师”也不见得适应所有学生,所以在老师的选择上“没有最好,适合就是最好。”好的教育机构不会盲目地按照教材进度为学生补课,而是像医院看病一样先要对学生进行诊断,通过考察、测评,查出孩子学习被动的原因,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原因,还要查出孩子具体学科、学段的 知识漏洞,然后根据孩子的现状,帮助制定符合孩子个性的学习(补习)方案„„ 正规的补习机构也不是只有一个老师给孩子补课,而是强调教育团队的集体作用,为孩子组成一个包括教育咨询师、学习管理师、任课教师、心理老师、陪读教师、考试专家在内的教育团队,分工合作来完成对孩子的辅导计划。 在这些机构里,细心的家长孩子能看到很多学校教育中看不到的新的教育形式:比方说,定期为孩子开学习状况研讨会,邀请家长、学生一起参加;比方说,如果孩子和家长 不合适”,都可以向机构提出申请对老师的教学状态不满意(或者仅仅是因为孩子觉得“ 更换老师,而且换了一次不行,可以换两次、三次„„ 细心的家长把孩子送到这样的机构补习,不需要等到下次考试出结果,就能看到孩子的变化。比方说孩子过去很讨厌学习、惧怕学习,现在变得热爱学习;孩子过去很少主动做作业,但现在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放下书包写作业;孩子过去和老师的关系很紧张,现在突然改变了对老师的评价,而且会告诉你,老师是他的哥们、朋友„„ 很多家长惧怕“上当”,如果你找到的机构能做到这样,你还担心上当吗, 3、中考过后怎样对待择校问题, 家长桂先生说~儿子今年参加中考~按照儿子平时的状态~不太可能考上重点高中。凭我们的经济实力和人脉关系~还是有可能为孩子“择”一所理想的高 择校”对于儿子来说~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中。但是我们不明白~这样的“ 于利, 中考是孩子人生中经历的第一次重要的考试,有人把它称为是“高考的预演”,也有人说,它就是一场“小高考”。这两种比喻都很贴切。 中考的出题原则和高考基本是一致的。但是,二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区别。中考有两个性质,第一是选拔,第二是分流,中考以后,学生有五大流向,第一个是普通高中,其次是中专、中技、职高,即我们所常说的“三类校”,另外一个是高职。 孩子向哪个方向流动,这完全取决于孩子的学习状态、兴趣、志向、家庭条件和人生规划。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社会里,“条条大路通罗马”,是金子到哪里都可以闪光发亮。所以,家长在决定孩子中考后的流向时,需要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充分尊重孩子意愿的同时,帮助孩子做好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的选择。 虽然有五个分流方向,但城市里的初中生,绝大部分都可能会选择考普通高中。而且最好是考一个好点的重点高中。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所能考取的高中的层次决定了未来高考时大学的层次。这是什么意思,因为中考考好了,意味着高中三年会轻松得多,会省很多劲,将来考上重点大学的概率也要大得多。形象地说,就是一只脚踏进了“重点大学的门槛”。 因为与高考的这种紧密关系,所以,中考实际上也演变成了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而且是两代人共同参与的战争。参战的主角是孩子,另一个主角是家长。这就是大家戏称的“七月份考儿子,8月份考(烤)老子”。 七月份的考试比的是儿子的成绩和分数,8月份的“考试”拼的是“老子”的关系与钱包。对于那些儿子不幸被挡在了重点中学门外而又心有不甘的家长来说,他们还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找关系,花银子,不惜代价,帮孩子“买”到一张进入重点中学的门票 „„ 这是很有中国特色的故事。我们不能妄加评论好与坏,对与错。对于中国家长为孩子的教育和前程,竭尽全力,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发自内心里致以敬意。 以这种方式跻身“重点中学”大门的孩子,也确有发奋努力,急起直追,后来居上,终于在三年后的高考中考上理想大学的例子。 但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择校”不成功,甚至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的例子。 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女儿前年参加中考,没有考上理想的重点高我有一位朋友, 中,而是被本区内的一所普通中学录取。在是否要选择择校的问题上,家长与孩子发生了分歧。家长主张“择校”,希望能够为孩子找一个“名师”资源相对集中,校园环境好,校风优良的学校,让孩子在之后的3年里“追”上去;但女儿不乐意,说她不如就呆在这所非重点的普通中学里,用女儿的话说“到哪里不是学习、考试啊,”但最后,父母的意见占了上风,孩子被送进了一所还不错的重点高中里。 女孩的父母为了孩子“择校“也费了很大的劲,花了不少钱,找了不少人。但女孩进校后的状况却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在全班45个学生中,女孩的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在第40——45名之间徘徊。按说,本来就是花钱”买“进去的。进校时的分数就低于那些”考“进去的学生,这并没有什么奇怪啊,但是,偏偏这位女孩的自尊心非常强,她实在无法接受这种“玩尾巴”的现实,每次考试,分数一出来,名次一公布,孩子就会非常痛苦,高一上学期时,女孩偶尔有奋起反击的愿望,但几次冲击失利之后,孩子的斗志彻底瓦解了„„因为当初她就不愿“择校”,仅仅因为“父命难违”,她才接受了这种“屈辱”的选择。所以,女孩现在和父母的关系也和紧张。 在选择是否择校的问题上,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既不能从这个案例看, “强按牛头喝水”,也不能逼着孩子做勉为其难的选择。 但是,下面一个案例却又告诉我们,即使“择校”完全是孩子的意愿,结果也不见得就皆大欢喜。这是南昌的一个案例。案例中的学生是一个男孩。中考失利后男孩很不服气,说他不过是考试失手了,甚至还认为是阅卷的老师算错了他的分数,如果家长能帮他“择”一所“好学校”,他只要三个月就能追上那些考进去的同学。为了帮助孩子实现理想,孩子父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帮孩子择校成功。男孩如愿进了当地不错的一所重点高中。最初的3个月,男孩还摩拳擦掌,斗志昂扬。但期中考试下来,男孩的名次不仅没有超越别人,反而垫了底。这之后,男孩的情绪一下子一落千丈,而且之后每况愈下。到了第二个学期,男孩又向父母提出了转学要求,说这个班上的老师、同学都看不起他,欺负他,他要转到一所非重点中学去,否则,他就不上学了。 男孩的父母万般无奈,一番折腾后,男孩被转到了一所私立非重点中学。没想到,这次转学的状态更糟糕。男孩只上了几周课就“宅”在家里不去学校里。理由是,这是一所垃圾学校,老师的水平差,校风差,班风差,根本不是人呆的地方„„ 孩子的父亲告诉我,儿子现在就每天呆在家里,也不出门,成天守在电脑上打游戏。 为什么家长千辛万苦为孩子择校会被迫咀嚼这样的苦果,其实问题不在于择校本身,中国的很多家长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有“名校崇拜”“名师崇拜”情结,一直认为,孩子之所以学习不如意,关键是因为没有上“名校”,没有遇到“名师”,仿佛天下“名师”都有点石成金的法术。家长在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择校时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孩子的学习是一个需要内因外因相结合才能达成的事情。孩子本身是内因,而老师、学校都只能是外因。内因才是决定孩子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家长应该明白,如果孩子的学习一直很被动,首先一定是孩子的内因出了问题。如果不消除内因的问题,任何的择校都可能是徒劳的。本文中两个孩子都存在明显的问题。其中,女孩的问题是过于敏感,抗挫折能力太差,这种孩子根本不适合放在那种如狼似虎的 重点中学的环境中去竞争。如果女孩的父母当初不逼着孩子择校,让她留在那所普通高中里,她的成绩可能还会占一定的优势,在那个小气候里,她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和尊重,将来的高考虽不能考重点,但考一个二类本科则完全有可能。而这次择校却彻底粉碎了女孩的自尊心,如果不及时与孩子沟通,这个损失是会远远超出高考本身的。 而那个男孩的问题更严重。孩子对自己缺乏基本的认识,志大才疏,眼高手低,不刻苦,缺乏担当,既骄且娇,习惯于把失败的责任归因于他人„„这样的问题肯定是由来已 还甘心被孩子的“指令”牵着鼻子久,但家长居然熟视无睹,不正视和改变孩子的缺点, 走。,应该说这个家庭教育的失败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 那么,中考之后,家长到底应该怎样为孩子“择校”呢, 我们的建议是,第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如果孩子在初中阶段成绩一直还不错,表现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中考时偶尔失误,孩子也有急起直追的主观动机,家长可以考虑为孩子择校;如果孩子整个初中学习就很被动,而且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次中考成绩也很差,则建议根本不要考虑择校; 第二、选择择校一定要征求孩子本人的意愿,不要有任何的勉强; 第三、家长不要认为,只要进了名校,孩子就进了保险箱了。一定要明白,送孩子进名校实际上是把孩子推到了竞争更激烈的环境里去了。家长必须和孩子谈话,让孩子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有吃大苦,打打仗、恶仗的精神准备,在孩子入校后的至少半年里,家长要严密监控孩子的表现和情绪变化,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 第四、要帮助孩子制定并实施补习计划。孩子的学习被动是因为初中阶段知识漏洞太多。而进入高中之后,学业负担和知识难度会成倍增长,如果不消除之前的旧债孩子在学习中就会新债压旧债,最后被压得透不过气来。 4、能否介绍一下近年高考的形势和与高考相关的基本知识, 北京海淀区的家长王先生说~儿子暑假过后就要升入高三。高考是孩子的人生大事~我们也想给孩子提供一点帮助~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些关于高考的形势和相关知识呢, 家有考生,一家人都会进入“临战状态”。因为高考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牵动全家人的头等大事。这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做家长的确实需要了解一些高考的政策和形势,掌握一些与高考相关联的知识,这样,给孩子提供帮助时才会有的放矢,不至于“帮倒忙”。 首先,家长需要了解一下现在高考的分类,目前国内的高考不外乎两种性质,一个是旧版高考,通常所说的大纲版的高考,统一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大纲版高考还‎‎是比较简单的,就是统一命题、统一试卷,而且是高考分数作为高考唯一的录取依据。 另一种就是现在正在逐渐扩大规模的新课标的高考。新课标高考目前在全国已经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实行,这是一个大趋势,所以,我们着重说一下新课标高考。 新课标的高考与传统的大纲高考有很大的不同,第一个不同在于,它由三部分组成:第一还是高考,高考的形式没有变,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核心依据,还有两部分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作为参考,叫做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学业水平考试一般等同于我们过去的高中会考(有些地方称为“小高考”),也就是高中学生按照模块化教学,针对不同版本的各个模块,不同科目的结业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包括了高考必考的科目,比如语数外、文综、理综,也包括了高考不考的科目,比如信 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理化生实验的技能课等等,都在这里面体现成绩。 学业水平考试怎么影响到我们高校招生的录取呢,举个明显的例子,比如说,甲和乙两个同学,同时都上了高考提档线,填报的都是计算机专业,跟计算机专业相关的课程,在学业水平考试里面有一个叫信息技术的课程,如果甲同学的信息技术课的成绩比乙同学好,那甲同学就具备了优先录取的可能性。什么意思,同样提档了,在专业录取的时候,和专业相关的的成绩,特别是在学业水平考试里面,与专业相关的科目的成绩,如果有优 它的作用体现在这。势,那甲同学就具备优先录取的可能,这就是高校招生的参考依据, 另外,高校录取时,要看这个学生整体成绩情况、平时成绩情况,因为高考毕竟是一次性发挥,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在里面,所以学业水平考试还是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孩子综合成绩的情况。 第三部分,综合素质评价。一般分为六个部分,如公民素养、团队协作、交流能力、思想品质、劳动技能、操行评语、获奖情况等,它怎么影响到高校招生录取呢,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有自主招生这条路,自主招生参照综合素质评价可能会多一些。另外,高校招生的时候,要想了解孩子除了成绩之外的其他情况,就要看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一般是电子档案,它怎么影响到专业录取呢,比如说,一个孩子,他在高中的阶段有没有担任过学生会干部,有没有评选过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那在综合素质评价里面都会有记录,如果有,那可能就优先录取。 以上就是新课标高考的三部分,与以往大纲版不同,这是第一个信息。 第二个信息,请大家了解,我们高中实行新课标教学是始于2004年,初中更早,初中从2001年就开始了,首批新课改启动的省份是海南、广东、山东、宁夏,第二年启动了一 是江苏省;首届新课标高考是在2007年,就是率先启动新课标教学的四个省,其个省, 中,海南、广东、山东都是自主命题,宁夏用的是全国卷。实行新课标高考的省份,再参照以往大纲版高考的试卷,没有什么借鉴意义,更多的要看曾经考过新课标高考的省份的试卷,比如海南、广东、山东、宁夏、江苏、北京等。 另外,家长还要注意到高中新课改的命题有一个重要特点叫“超量出题,限量做题”。这八个字怎么理解呢,也就是说我们以往大纲版高考的时候,比如数学,22道题,这22道题是你必做的,新课标高考中的必做题,对应我们高中规定必修的模块;针对选修模块,就叫选做题,超量出题主要体现在选做题上。比如2010年黑龙江或吉林在出选做题的时候,就出三道题,几何证明、坐标方程、不等式,出三道,只要求做一道,这叫做“超量出题,限量做题”。 家长要注意到,这里面有一个原则,有的考生三道题都会,都做了。但是,都做了没用,阅卷老师怎么给分,一般情况下只选孩子们选做的第一道题给分,不是像有的考生理解的,哪道题做得对,就给哪道题的分。 5、新课改后~中考、高考的考核目标有什么变化, 家长孙女士说~我们也是家有考生的家庭~女儿今年6月就要参加高考。听老师讲~新课标高考有 “三个考核目标”~很重要~但是我们不懂~能否给我们做一些讲解, 整个新课改,侧重考核三个目标,称之为“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就是新课标的核心,包括初中的新课标教学,高中的新课标教学,都是一样的。当前中考、高考命题必须依据和围绕新课标的这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知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础知识,技能就是基本技 能,也就是说你依据基础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够不够,除了考察你的基础知识扎不扎实之外,还要考察你的基本技能。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两点,第一点,我们平时所说的夯实双基,是哪双基,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点,这一块和我们大纲版老教材的共同之处就是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与否要重视。过去的大纲版,不同的地方的大纲版高考,侧重于知识立意,知识立意侧重于考察孩子对这个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有没有记住,换句话说,侧重于考察孩子的死记硬背,记 而今天的新课改,侧重考察后者,技能,这叫能力立意,所谓的能力立意,侧重于忆力。 考察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说考察的重点不一样,过去的知识立意,现在是能力立意,更着重考察孩子对基础知识灵活应用、创新应用和实验探究的能力,这都属于基本技能的范畴。 第二个维度,“过程与方法”。这个怎么理解呢,现在的高考、中考,都是按步给分的,比如解答题、计算题,正确的步骤要写五步,那必须将五步一步不落的写下来、写清楚,才能得分。有的孩子为了省时间,五步并作三步,三步并作两步,省下的步骤,其实省下的就是分数了。哪怕我们最终的答案没有推理出来,或者答案是错的,但步骤是对的,这个时候老师是要给步骤分的,这说明现在的阅卷标准,更注重考察孩子们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对不对,比如有的孩子,在草稿纸上可能都算对了,抄在答题纸上,每个步骤都写的非常清楚、正确,就是马虎把答案抄错了,这个时候他有没有分,是有分的。答案分可能丢失了,但重要的过程分是有的。举个方法方面的简单例子:“高中是否取消文理分科,请说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这道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分和不分都可以,关键是看孩子阐述的支持观点的理由,是不是有说服力,这是非常关键的。 第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新课标教学,更侧重于考察孩子们的价值取向,我们通常说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这里面会有体现。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青海省玉树地震,跟08年汶川大地震一样,党中央领导亲赴现场,坐镇指挥,玉树大地震发生了,很多人受灾受难,请你以此背景为材料,自命题写一篇作文,这篇作文所要考察的是什么呢,青海地震发生了,很多人受苦受难,党中央和政府号召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空前高涨的凝聚力、爱心爆发出来,有钱的捐钱,有物的捐物,当义工,当志愿者等等。这是这篇作文作文中要体现的中心思想。 但是,有的孩子这么写:他说,没必要号召全国人民,没必要举全国之力去支援他们,让他们自力更生好了,这是毛主席老人家说的话。我想问问大家,作文这么写,假如你是阅卷老师,你会给分吗,没分啊,一分没有~什么原因,就是作文当中体现的价值取向、情感与我们当今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相背离了,不一致,所以就导致他丢分了,而且不是星星点点的分,而是整个作文的分都没有了,彻底的跑题了,跑偏了,这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性。 另外,我们再举两个例子。比如说,请问,如何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这个问题难吗,难。为什么,这个题目给一个博士后去做论文,也够他忙一年的了。但是如果我们的孩子平时多关注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这个作文写起来也并不难。不难在哪,比如说,怎么解决老龄化问题,我们多修养老院、敬老院可不可以,我们适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条件下,允许生二胎,可不可以,我们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养老保险缴纳比例,可不可以,都是可以的。但是我们90后的一个考生,他怎么说呢,他说,我现在还小,没体验过老的滋味,我爸妈也还年轻,没有经过老的过程,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他说假如全世界来一场瘟疫,老年人抵抗力差,自然就消亡了。说到这里,很多家长都会笑,但如果这个就是你家的孩子,你还笑得出来吗, 从这个角度来讲,为了迎战中高考,家长要帮助孩子把握他的价值取向,告诉他哪些 是敏感、不能触碰的,不能写在卷面上的。 再举个例子,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郑板桥练书法”。郑板桥是非常有名的画家,他的书法最早是临摹王羲之的字,临摹了好长时间,就是不像,后来他凡字只学七分,自创三分,所谓的创新,他写的“难得糊涂”,后人称为为“板桥体”。请以此为背景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那么这篇作文要孩子们写什么呢,写创新。 但是,有个考生这么写:当我一动笔,我就知道,我这篇作文是零分了,老师,为什么通过一篇作文就能体现出创新,为什么通过郑板桥练书法就能谈创新,如果创新这么来的,岂不是太容易了,如果作文这么写,那么中国古代的八股文和现在的模式作文有什么区别, 注意,他在干嘛,抨击中国的教学体制。洋洋洒洒800字,到最后一段,他这样写:“老师,写至此,我800字已经凑够了,但我相信我的这篇作文肯定是零分了。”注意,他的作文结构很清晰,没有忘了首尾呼应。“但是老师,请您放心,我照样在其他科目的考试中,把这70分找回来。”注意,上海作文是70分,“我只不过借此一招发泄我心中多年积攒的怨气怨恨,痛快,痛哉~”讲到此你要说,孩子痛快痛哉了,他爸妈该痛苦了~问问您,家长,如果您是语文阅卷老师,这篇作文您给分吗,给多少分,如果说给分,对不起,您给的是同情分,一分没有。还有假如这个孩子是您家的孩子,您怎么办,有的家长也许会说:他敢,老子不要他小命才怪~但是家长您有能力把握了孩子的思想吗,可能是等你知道了,其实已经是结果了。怎么杜绝孩子的一时冲动毁掉他十几年苦读付出的辛劳,只能靠考试前与孩子的沟通,尤其是对于那些平常有逆反倾向,情绪冲动型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未雨绸缪,多敲警钟,做到防患于未然。 6、中考、高考题是怎么出来的, 家长裴先生问~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考试出题的基本原则, 高考、中考命题原则基本相同,简单地说,就是“六字方针”,哪六个字,就是“立意、情境、设问”。高考题、中考题怎么出来的,就是扣着这六个字出来的。 第一个,立意。之前我们讲到,大纲版侧重于知识立意,新课标侧重于能力立意。立意是什么,就是命题人究竟要考什么,就是考点,也就是命题方向,这就是立意。 第二个,情境。确定了考点之后,拿什么来考,这就是“材料”的问题,用专业的话说叫“情境”。比如同样考作文,记叙文,我是拿建国六十周年来考,还是拿西南大旱,或者拿青海玉树地震作为背景资料来考呢, 第三个,设问。也就是题型,考多难,同一个知识点,以不同形式来考,它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也就决定了考多难的问题。比如,两岸三通,“请问,两岸三通是哪三通,”填空题,这个简单;再比如,“请问两岸三通的意义,”简答题。相对来讲就要难一些。同样一个知识点,用不同方式设问,它的难度是不同的。 记住这六字方针:立意、情境、设问。 为什么要告诉家长这些,就是要让考生和家长明白,整个命题过程中,就是考生和命题老师博弈的过程,比如拿到试卷,一看有多少题,考生就要琢磨,这道题考什么,用的什么材料,怎么问的,是填空还是问答,让考生思考这个过程,也就是解题的过程。比如,思考考什么,就是审题;看看用什么材料来考的,就叫读题;看是怎么问的,就要着手答题了。其实,立意、情境、设问对应着审题、读题、答题。所以大家要清楚,事实上考试命题的六字方针,也就是考生答题的三个步骤。 接下来讲一下中高考命题趋势。 首先,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现在不是越来越难,而是越来越容易了。有个共同的趋势,就是稳定。中国的考试,特别是高考,首先是一件牵扯到千家万户敏感神经的一件大事,不允许出乱子,所以首先要求稳定,避免引起家长的不满。 其次,每年在难易程度上会有一个微调,但绝对不会大起大落,比如去年特别容易,今年特别难,那不会的,只会相对来说做一些微调。 第三是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就是考试出题会紧密联系生活,紧密联系生产科技实 中高考命题趋势大致如此,现在也更多联系时政热点问题践,紧密联系时政热点问题。 了,只不过占的分值比例不同而已,但命题的趋势是共通的,命题的立意、情境、设问也是一样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讲解的再详细一点。 接下来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每年的高考,涉及到的时政热点问题,2010年,是从上一年的4月份到当年的3月份发生的一些大事件。这期间最大的一件事是建国60周年,这个事件够大吧,这个热点会怎么考,作文会怎么考,有一道题就是这样出的:“建国60周年国庆大典,在检阅各个方阵的时候,其中有下列三个方阵,第一个奥运志愿者方阵,第二个农民工方阵,第三个抗震救灾方阵,请你任选一个方阵,自拟一篇解说词。”家长注意到了吗,如果我们的孩子,关注过这个事情,甚至十一当天,看过庆典的解说,写这篇作文并不难,那么没有关注过怎么办,想拿高分,那就不容易。所以,家长在指导孩子备考时一定要明白,不能让孩子死背书,死做题,更不能完全限制他们看电视,上网„„让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那是要吃亏的。 ,会的。政治会不会涉还是说建国60周年这件事,除了作文要考,历史会不会涉及 及,会的。阅读理解会不会涉及,也会的。 比如当今三大民生问题,房价、教育、医疗,了解不了解,还有2011年3月刚刚发生的大事件:日本发生里氏9.0级的大地震,又是海啸,又是核电厂爆炸„„像这样的事关乎人类安危的大灾难,考试会不会涉及,极有可能。至于怎样出题,那就另当别论了。所以,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关心这些新发生的热点问题。 再比如,家电下乡,为什么要实行家电下乡,家长对这个词耳熟能详,天天报纸新闻都能看得到。是因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对不对,最主要的是,让农村的老百姓能买得起高品质又便宜的家电,扩大消费,所谓的支持“三农”。注意,支持“三农”现在是国策。那“三农”是哪“三农”,我们今天都市里的孩子知道吗,家长可能之前可能从农村出来,或老家在农村都知道:农村、农业、农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农”。那问问孩子,他知道吗,不管考还是不考,考了固然好,不考,也算是关注社会问题。因为孩子是社会人,不是孤立的一个个体。 在此,我们要问问家长,您每天跟孩子有效沟通的时间段是在什么时候,一般的家长会回答,吃晚饭的时候。多长时间,一般是半个小时。前段时间,有个女同学,她告诉我,老师,我十分钟就搞定战斗了(把吃饭当打仗了)~我问怎么那么快呢,同学说,我一端起饭碗,我妈妈那张嘴就开始工作了,让我“快点吃~快点吃~吃完赶紧做作业去~”这是大多数家庭与孩子沟通的版本。 其实这是很可惜的。家有考生的家庭,每天父母就这点吃饭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在这么少的时间里,您跟他沟通什么内容呢,是跟他说,你大姨又离婚了~这跟孩子没关系;还是说他爸爸搓麻将挣了多少钱。这也跟孩子不搭界;还是问问孩子,这次考试怎么又下降了,将来怎么考重点,这些没用,而且犯忌,会增加孩子的焦虑,说不定孩子一不高兴,撂下饭碗说,“烦不烦啊,不吃了~”。 那能聊什么,就是和孩子聊一些有用的信息。哪些信息,就是紧密联系生活,联系生 产实践、科学实践的,联系时政热点的信息。如果碰巧考试考了,你就算帮助孩子提分了。如果考试没考,你也在无形中帮助孩子关注了社会,开阔他的视野,增加了他的阅历。通常情况下,家长老是觉得和孩子找不到话题,找不到共同语言,但如果聊这些,孩子是愿意跟你聊,愿意跟你沟通的。 我在此只给大家举一些例子。家长不是职业的教育工作者,不可能做得那么专业,但只要多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多做有心人,多关注一些新闻,总会有收获的。不懂的地方还 现在有一句话很流行:“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可以求助于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 ”。在陪护着孩子经历中考或高考的同时,父母也应该有收获,有长进。 7、如何让孩子在考试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 家长蒙女士问~我们儿子今年6月即将参加高考。孩子平时的学习成绩在中等水平。考试发挥也不太稳定。这让我们很担心。如何才能让孩子真正进入临考状态~并尽可能减少考试失误呢, 影响孩子考试成绩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是有五大原因。 第一是考生心态的调整不到位。 这里又因为个体的差异而出现不同状态。有的孩子紧张过度,考前吃不好,睡不香,考场上甚至会出状态,一些平时很熟悉的题型会突然间变成“陌生人”,就是家长常说的蒙了头”„„还有一种孩子正相反:火烧眉毛了还不着急,大考在即,“人家还没有进入状态,不紧张。 这两种情况都存在心态调整失度的问题。所不同的是,前者调整过了头,后者调整不到位。对于调整过头的孩子要给他降温、减压;对于调整不到位的孩子,要为他加压,创造条件让他“披挂上阵”。 但是,不管是那一种情况,家长都要帮助孩子共同制定临考计划,并监督他落实执行。如果家里面不具备这个学习氛围,或家长很难跟孩子沟通,家长要尽可能给孩子找一个适合他的学习氛围,找一个适合他的老师去叮嘱他,既帮助他去提升成绩,更帮他调整心态,还要帮助他系统地有步骤地落实考前复习计划。让孩子他尽快地进入临考状态。 经验告诉我们,一些孩子紧张不起来,是因为在熟悉的环境里形成了“依赖条件反射”,怎么办,比如说,有的孩子习惯于带着耳机,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说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状态。但是问题是,你不能也带着耳机进考场吧,要想孩子能快速进入临考状态,迅速适应考场氛围,就必须在行动上为孩子“断乳”,让孩子戒掉这些与考场环境不相适应的“毛病”。至少在考前1—2个月时间里,孩子的生活、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应该是与考场的环境、节奏同步的。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把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去应考 第二,考前复习分不清主次,陷入“题海”中不能自拔。 一些考生因为平时学习缺乏科学的思路和正确的方法,不会抓主要矛盾,临到要上考场了,觉得那道题都重要,都像要考的题型,所以,“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的复习状态不仅孩子很累,而且效果肯定不好,考试时很容易晕头转向,找不着“北” 家长要告诉孩子,古代兵法上有一句话用在考试复习中也挺管用,叫“擒贼先擒王”。这个王就是所谓的“典型题”,即:抓住典型题的训练进行查漏补缺。典型题一共有三种: 第一个,课本上的例题,所以要重视课本;第二个,高考试卷真题。近三年的高考真题。那么刚纳入新课标高考的省市怎么办,可以参考其他兄弟省份的高考试卷。这两种题都是属于真金白银的题,是经过命题专家、教材编写专家认真审定或实际检验过的题,含金 量极高,代表了共通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有些时候,当年的考试甚至就是照搬了之前的原题,不过就是条件变一下,设问变了一下,但是共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没有变,所以要重视。包括考试说明上的参考样题。第三个,要及时消灭错题,周周清。中高考前,时间不多了,哪怕头一天晚上,把错题本翻出来,看看还有哪些错题没有掌握的,这个知识点漏洞还没有补上,想办法再温故一下,再巩固一下,都是管用的。 第三,不该丢的分也丢了。这是一些孩子在考场上最常见的失误。 “要想多考分,先要少丢分”。北京四中赵康主任和海淀教研室的老专家的告诫是, 师帮助孩子总结出来的容易丢分的五大原因对家长指导孩子时会有很大帮助。掌握以下五大原因,你就能做试卷分析了,就能找准问题对症下药了。 首先,审题是孩子们最容易丢分的原因,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加强孩子审题方面的训练,先稳后快,别着急作答;其二,操作技能存在问题。也就是应试技巧,动笔的习惯,写字不清楚、不规范等等这些方面,不是因为不会,而导致的丢分就是操作技能存在问题;其三,基础知识漏洞太多导致丢分;其四,解题思路和方法存在问题造成的丢分;其五,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丢分。 最后一个问题只有通过典型的或大型的题来训练。但是要注意,适当控制它的难度,因为有的孩子,可能就奔着那些一般本科就够了,那些大题难题是为那些考一本重点的孩子准备的,没必要浪费时间,过多地抠,抠不出成效,那怎么办,要重视前面四个。如果家长自己分析有困难,可以请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的老师帮忙做试卷分析。怎么分析,你问问同学,第一道题你都错了,这是什么,审题失误,马虎。这个题怎么没得分,答的不够专业,虽然写对了,但是没有分。那属于什么,操作技能存在问题。 了解这五大原因,就能够帮助孩子家长要注意,所有孩子的问题不外乎这五大原因, 找出解决方案来。 第四,没重视性价比高的科目。 性价比高的科目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我们在文综、理综试卷里既有含金量高的科目,也有含金量相对较低的科目。理综性价比最高的科目是生物,首先,因为生物要求背的东西多,比较容易理解;其二,生物可命题的范围非常有限,也就涉及到六七十个知识点,但是同一张试卷的物理就不一样了,涉及到两三百个知识点,考察的范围要广得多;第三,从命题的难度系数来讲,在理综这张卷上,生物往往要容易得多,而大题难题往往都在物理上,所以从生物上得五分往往比物理上得五分要容易得多。 文综试卷,性价比最高的科目是地理,地理都是标准答案,把书看透就足够了,而且核心在于自然地理和自然现象,不像政治和历史,需要主观发挥的地方那么多,越是主观发挥论述的题,这个分数就越难拿捏,所以要告诉考生,重视性价比高的科目,孩子一般都不重视历史地理生物这样的小科目,其实,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认识误区。 中考里,除了体育之外,性价比高的科目主要一个是化学,化学学的时间短,考察的范围小,另一个,史地政治合在一起,越是开卷考试,越不容易拿高分,为什么,平时对课本看得少,想翻都不一定翻得到,这个时候怎么办,要找老师帮他归纳一下,划一下重点,这样考试的时候,他知道重点在哪,即使翻书,效率也比别人高,容易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到高分。 第五,不明白正确对待强弱科。 临近高考之前,很多家庭都会送孩子到校外补习机构补课。但是,到底是补孩子相对较强的科目,还是补相对较弱的科目,家长和孩子往往会产生分歧。大多数都主张替孩子补弱科,而孩子恰恰相反,大多数都愿意补强科,不愿意补弱科。这个矛盾不解决,家长白花钱不说,孩子不愿意学,没兴趣,提高不了学习成绩,也等于白搭。 这个节骨眼上,家长要弄明白一个道理,孩子的弱科是怎么产生的。中学阶段的孩子 大都是凭感性学习,感性学习是什么,就是由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他的学习态度,比如说,初一或高一的时候上数学课,老师提问,孩子答不上来,老师批评了几句,孩子的自尊心受挫,从此就不愿意听这个老师的讲课了,数学落下了,到期中考期末考成绩也掉下来了,因为不喜欢这个老师,弱科产生了。 当然,这只是打一个比方。只是想说,孩子出现弱科很少是因为这个孩子天生就不适合这门课的学习。弱科是软肋,但不一定是“死穴”。从考前补课策略来看,优先补弱科 弱科虽然底子薄,但“长分”的余地大。只要帮助孩子逐步胜于优先补强科。这是因为, 构建起对弱科的信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把分数提上来,哪怕提高几分,都不得了。家长要给孩子信心,一定不能放弃,哪怕考前只剩三天了,辅导一个知识点专题,也足够提分了,这是弱科。 那么强科呢,强科往往是孩子愿意补,家长不愿意补,父母的观点是 “我们家孩子英语很好了,高考150分能拿125,没什么好补的啦~”其实,这也是一个认识误区。如果孩子的时间还够支配,孩子也愿意补,“补强”也有必要。因为,高考的录取是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范围内竞争。常常是多五分都可能彻底改变孩子的命运。比方说在考试录取的时候,甲乙两个考生同样上提档线了,而且都报与英语相关的专业,但甲同学的英语成绩比乙同学多一分,甚至多五分,那甲同学就具备了优先录取的可能。所以“强科”也要补,能补几分是几分,能多补尽量多补,只要没有满分,就还有提分的空间。 8、大考前夕~家长应该提醒孩子做哪些事,家长自己应该注意哪些事, 家长朱先生问:儿子今年上初三~中考在即~家里的空气紧张的划根火柴就能点燃。我们不知道该提醒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也不知道家长的手脚该往哪里放,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请老师给我们一些指点。 这是回答中考家长的提问,但是内容也同样适合于高考考生。 初三或高三期中考试后,大考已经进入倒计时。对于考生家长而言,还有几件重要的事情要做: 第一个,提醒学生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基础知识的漏洞,借助考试说明帮助孩子回忆和梳理知识点,包括通过测评,到底还有哪些没有掌握,哪块还是空白,哪块应用不到位的,另外,重做错题,帮助他周周清,从错题上来解决基础知识的漏洞的问题。应试能力的漏洞,也就是操作技能的问题,着重解决审题和操作技巧,就是动笔的问题,坚持21天,养成好的习惯,帮助制定计划。家长要叮嘱孩子,按着这个计划去实施,对于综合能力的漏洞,针对不同水平的孩子侧重点不一样,针对成绩好的孩子,要把这个作为重点,针对大多数普通的孩子,关键把控好难度,不要把时间都花在这上面。这些问题很专业,家长如果帮不上孩子的忙,可以选择请专业机构的老师给予指导,如1对1辅导。 第二,考前的心理准备。保持适量的考试焦虑状态有利于抓紧复习工作。适度的紧张是好的,怎么保持,比如说,经常让孩子拿一张卷子,模拟考试环境,帮助孩子进入考试状态,这是第一,第二,结合志愿选择工作,确定适合自己水平的目标,不过高给孩子施压。第三,通过丢分分析,五大原因分析,给孩子提高成绩的信心。中高考还未成定局,只要努力,就可能改变现状。 第三,心理调整。让孩子不要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如果在家里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较 多,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把孩子送到有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补习机构去,如个性化辅导,那种大家相互比拼着学习的氛围有利于孩子学习。家长在考试前不给孩子制定分数,定指标,让孩子在没有心理负担的前提下,轻轻松松上战场。考题容易了不放松,考题难了不紧张。遇有不会做的题目也心态正常,只要把会做的题目都做对了,就一定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第四,帮助孩子确定适合自己的考试策略。其一,审题是答好题的关键,努力做到第 比如说检查试卷的时候,开始时选A,后来一检查发现B也一次审题不出理解性的错误。 对,这个时候你怎么办,相信第一感觉。因为你在回来检查的时候,你的大脑已经是混沌了,不清醒了,所以你初始做题的时候是清醒的,要保证第一次做题的时候不出理解性的错误。其二,把精力集中在会做的题上,规范答题,力争会做的题一分也不丢。其三,要学会放弃,遇有不会做的题时先暂时放过,把有限的时间用在会做的题上。其四,了解各学科试卷的结构,试题难易的分布,合理分配时间。 第五,帮助孩子做好考前三件事: 一是调整作息时间,孩子自主复习时间一定要与中高考考试时间一致。上午考语文,那就上午调整到语文复习的最佳状态。上厕所也要训练,能不能坐得住,在考试的时候,上厕所耽误时间,最主要的是,你的解题思路被间断了;二是查漏补缺,这个话题已经说的很多了;三是突击记忆:临阵磨枪,既快也光,包括基本的数理化的定理定义、化学方程式等等,语文的背诵篇目,英语单词,常用句型,政史地要求背诵的内容,关键在背的同时,要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要边背边写,特别是还没有掌握扎实的知识点内容。 家有考生的家庭家长的心态应该内紧外松。让家长不紧张是做不到的,但是,紧张不能写在脸上,更不能传导给孩子。家长在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既不要过度关爱孩子,也不要 见不得孩子不学习,动辄训斥孩子,干扰孩子正常学习。要多表扬、鼓励孩子,不要乱买课外补习资料,那种东西不仅费钱,而且会浪费孩子宝贵的时间。如果家长没有能力指导孩子,可以适当求助于专业人士或专业培训机构,如1对1辅导,针对性强,见效快。 接下来,我们要特别谈一下对中考考生家长的建议。 首先,中考是孩子人生当中第一次重大的选择,第一次大规模的选拔考试。中考有两个性质,第一是选拔,第二是分流,中考以后有五大流向,第一个是普通高中,其次是中专、中技、职高,我们所说的三类校,另外一个是高职。大多数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考普通高中,而且是普通高中中好点的重点高中,在很多家长看来,考取的重点高中就意味着一脚踏进了重点大学的门槛。中考考好了,意味着高中三年会更轻松,会省很多劲,未来考上重点大学的概率要大得多。 中考命题的原则和高考一样的,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出偏题、怪题、难题,着重考察创新和实验能力。 这里,我们给中考考生家长提两点建议: 第一、在初中阶段,孩子的学习不应该产生弱科的,否则到了高中会很惨,高中的知识量是初中的几倍,如果初中就有弱科,到了高中会更瘸腿。如果有弱科,必须利用暑假把弱科补上来,均衡发展,否则到了高中一开始就会掉队。 第二、不相信押题。不要迷信所谓的押题班、串讲班、大班、名师点睛班等等,因为我们承认有些题是可以押中的,但老师按范围押题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如果孩子重视这个小概率事件,而考试考了大范围,那孩子因小失大。另外,考试一发下试卷,孩子发现这道题老师讲过,老师押中题了,心中一阵窃喜,这个时候往往容易春风得意,导致审题失误,马虎丢分,所以就老老实实的夯实基础知识,训练考试技能,稳定心理素质,这才是考试应该坚守的正道。 9、怎样为孩子制定人生发展规划, 一些不同地区的家长来信问。孩子马上就要上大学了~过去~家长的心事全在让孩子考上一所什么大学上~对于上完大学干什么~不仅孩子“不知道”~家长也一片茫然。现在~我们意识到是该给孩子制定人生发展规划的时候了。可是~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制定适合于他的人生发展规划呢, 叫“生涯规划”。在这里,“生”就是“人生”,就是“活人生发展规划专业的表达方式 着”,“涯”就是“边际”。也就是说,一个人活着,一辈子,想干什么,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这都需要提前做一个规划。像盖房子一样,要有一个设计图纸。 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大事。而且这个规划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抓起。这是世界潮流。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有完备的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体系。但是在我国,真正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还处在起步阶段。一些家长和孩子对这个话题还很陌生。 所以,我们常常会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家长问孩子“长大了干什么”时,很多孩子一脸茫然,说“不知道啊~”“没想过~”当学生进入中考了,面临“分流”选择了,要决定是上普高,还是中专、中技或是高职了,家长在问孩子,回答依然是“不知道~”“没想过”,甚至到了高二,该文理分科了,高考结束要填报志愿、选定专业了,很多的家庭不仅孩子茫然,家长也不知道。很多人只能临时抱佛脚,要到处请教别 啊,” 人,“现在什么专业吃香,选文科好就业,还是理科好就业 孩子对未来没想法,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这不能完全怪孩子,因为引导和帮助孩子制定生涯规划这首先是家长的责任。 也有很多家长说,我们一直都很重视孩子的人生规划啊~包括上学前带他去上各种兴趣班,从孩子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在为孩子择校。我们要求孩子要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这不是给孩子做人生规划吗, 我们显然不能简单地说,家长现在所做的一切,不是在为孩子做人生规划。但问题恰好就在这里。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所谓规划也就是读书,如果有规划的也就是做到上大学。但是,上完大学后,孩子的人生之路怎么走,很多家长说,“还没想那么远。” 这种半拉子的生涯规划造成的后果是,很多的孩子错把上大学当做人生的终极目标,一旦考上大学后,就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可以高枕无忧了。加上我们的大学实行的是严进宽出的制度。很多孩子考入大学之后因为失去奋斗目标,所以放松对自我约束,把大学当做了混日子的“天堂”,有的甚至整天泡在网吧里,最后被大学除名。 家长应该理解,对孩子读书、考试的规划,只是孩子人生规划中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生涯规划图是指导孩子人生全过程的宏伟蓝图。人的不同人生阶段,生涯发展的任务都不同。人生规划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抓起,这样,孩子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能做到方向明确,目标坚定,不仅知道本阶段自己的任务,还明白下一段自己的人生走向。这样就不会像现在的一些大学生那样出现“校园迷途症”了。 专家提醒我们,抓“生涯规划”要趁早。这是因为这个规划不能是家长单方面设计,然后让孩子去实施。它只能也必须是由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来制定。制定规划的过程,也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梦想教育”的过程。当孩子开始用“我长大了要如何如何”的口气来表达对未来的展望时,家长对孩子生涯规划其实就应该开始了。 初中毕业时孩子生涯发展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因为这个时候,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完成。孩子们的发展走向会在这里出现一次分流:根据家庭供养能力、社会需求和孩子 自身发展的需要,一部分孩子会要选择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为普通劳动者的后备力量;一部分有继续深造愿望的孩子会选择考高中、上大学的发展道路,并按照未来社会管理者、领导者、高级技术人才的要求继续深造„„ 这个阶段的生涯设计会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在帮助孩子设计规划时,家长一定要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明白,做出这样的选择意味着选择了什么,放弃了什么,自己将要成为一个什么人,要干成什么事,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这个选择是不是适合自己的选择, 初中这个十字路口的选择对一些家长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当孩子的选择与家长内心的愿望相悖时,家长需要有更宽广的胸怀和更开阔的视野。比方说,有一位家长,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初中的成绩是中等偏上,家长的愿望是让孩子上普通高中,但女孩迷上了“花式调酒”。家长这之前甚至完全没有听说过还有这样一个行业。后来,女孩背着父母从家里偷出户口本为自己报了一所有“花式调酒”专业的职高。家长与孩子因此发生了很深的冲突。这个故事的结局大大出乎家长的意料。女儿在这个领域发展的非常好,25岁就拿到了这个行业的最高荣誉,在香港、美国等地表演时,出场费就是3—5万港币。而这个时候,孩子初中时的同学,有的大学毕业后还在忙着考研,有的还在到处递求职信,为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东奔西走。 当女儿在北京买了房,把父母接到北京来居住时,家长还没有弄明白“花式调酒”究竟是一个什么职业,为什么耍耍那种五颜六色的酒杯就会比一个大学生、研究生挣的钱还多。 我们举这个事例并不是说,哪条路就是好,哪条路就是不好。而是希望家长在帮助孩 毕竟时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孩子们子规划人生时不要拘泥于传统的观念和经验, 明天可以选择的路比我们这代人要宽阔的多。要尽可能尊重孩子们的意愿。不要把我们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高中阶段孩子也面临两次重要的选择,一是高二年级的文理分科。二是高考后升入学校的选择和专业的选定。这个阶段的人生规划也很重要。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孩子在大学期间的升造方向和未来的职业选择。这个阶段,家长更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因为进入高中段的孩子身心发育已经达到了成年人的水‎‎平,进入高三年级的孩子绝大部分年满18周岁,已经是标准的成年人。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规划较之初中毕业生更有发言权。这是其一。其二大多数高中的孩子对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有的孩子已经形成了自己初步的生涯规划。家长只需要认真地倾听孩子的意见,并给予他们必要的建议。切记不要以势压人,逼着孩子接受家长给他们的设计方案。 我在全国各地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家长不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按他们的意愿选文理科,报专业,结果选择的刚好是孩子的“短板”,孩子未来的发展因此受到很大的制约。孩子很痛苦,家长明白后也非常后悔。 高考过后,还有一部分孩子的生涯规划更加需要家长认真对待,这就是那些在高考中失利的孩子。或者没有考上预期的大学,或者就是“名落孙山”。这是孩子们在人生路途上经历的最大的一次挫折。家长无论内心多么失望、失落都不能因此迁怒于孩子,更不能忽视这一类孩子的生涯规划,要么帮他们选择复读,要么为他们进入职场安排培训和实践。最重要的是要告诉孩子,人生的路还很漫长,只要我们矢志不移,努力拼搏,同样可以创造人生的辉煌。 进入大学后,孩子离人生的职场只有一步之遥。家长要提醒孩子,上大学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驿站,而不是终点。绝不能认为进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对于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大学就是一个加油站,积累的知识、技能越多,未来职场的路就越宽广,反之,不求进取,无所事事,毕业之日,就是失业之时。 大学生必须提前为进入职场做准备,除了专业知识的准备外,还要对社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趋势、人才市场趋势、职场规则等有充分了解,要通过实习、兼职、参加社会活动等方式增加阅历,积累经验。 作为家长,这个阶段更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规划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在孩子毕业后是考研还是就业,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创业,是去国企还是民企等问题上,家长容易与孩子发生分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家长的选择还是一个:以孩子的意见为主,家长在这个阶段更加只能是孩子的参谋和顾问。不越位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本文档为【中高考常见问题解析040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542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3KB
软件:Word
页数:33
分类:
上传时间:2018-11-09
浏览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