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100练(1-40)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100练(1-40)

举报
开通vip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100练(1-40)(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100练(1-40)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5) 1(班昭续《汉书》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 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颂。时《汉书》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班彪:当时著名学者。?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100练(1-40)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100练(1-40)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5) 1(班昭续《汉书》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 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颂。时《汉书》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班彪:当时著名学者。?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译文】 班昭续《汉书》 扶风郡曹世叔,他的妻子是同郡(扶风郡)班彪的女儿,叫做班昭,字惠班。学识渊博文采很高。曹世叔去世的早,班昭守节讲究礼节法度。她的哥哥班固写作《汉书》,其中有八卷表记和《天文志》没有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命令班昭在东观‎‎藏书阁继承班固遗志完成《汉书》。和帝多次下诏让班昭进宫,并命令皇后和贵人们以老师之礼对待她,班昭因此号称“大家(gu)”。每当各地或外国有贡献来的奇异的东西,就下令让班昭写诗赋颂扬。当时《汉书》刚一发行,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同郡(扶风郡)的马融趴跪在楼阁下边,拜班昭为老师诵读传授《汉书》。 【思考与练习】 1(解释:?竞_________?辄_________ 2(翻译:?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师事焉 3、写马融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终?总是 2.?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就,到;踵,继续);?像跟老师一样向她学习。 3、衬托《汉书》精深。 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屯田都尉:职官名称。?当:判决。?文姬:蔡文姬。?使驿:使者。?文状:文书。?明公:对曹操的敬称。?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 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译文】 董祀作屯田都尉的官职,触犯法律被判决死罪。蔡文姬面见曹操请求(赦免)他。当时大臣、名士以及从远方外国来的使者坐者满满的坐在殿里。曹操对他的客人们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门外,今天我请诸位见一见。”蔡文姬进来的时候,头发凌乱,光脚走路,向曹操磕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话音非常酸楚哀痛,众人都被她感动了。曹操说:“就算真的像你说得那么可怜,但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下去了,怎么办呢?”蔡文姬说:“明公您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于是派人追回文书赦免了董祀的罪。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诣_________?徒_________?厩_________?虎士_________ 2(翻译:?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诚实相矜;?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参考答案】 1.?拜见?赤足?马棚?勇敢的士卒 2.?表露的思想极悲哀,听的人都因此改变了脸色;?确实同情你(相,你); ?救助将要被处死的人。 3.被动词。 (炳烛而学 3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呼?”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汉•刘向《说苑》) [注释] ?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炳烛:点燃蜡烛。 [文化常识] “师旷”及其他。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有个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有个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晋平公(1)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2)学,恐已暮(3)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7)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暮 ?安敢 ?善 2(翻译:?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上文“臣闻之”中的“之”属代词,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 【参考答案】 1.?迟、晚?怎么敢?好 2.?哪有做臣子的跟国君开玩笑的呢,?点燃蜡烛明行走跟在黑暗中摸索而行哪个好呢, 3.下面一段话。 4.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总比不学习好。 4( 薛奎识范镇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绾?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自谦退,每行步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也。及还朝,载以俱。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世。” (选自《宋史•范镇传》) [注释] ?范镇:宋朝人。?绾(wǎn):留。?帅客:此指太守的宾客。?伟人:不平常的人。 [文言知识] “阳”与“阴”。古代山的南面叫“阳”,山的北面叫“阴”。上文“华阳”,即华阳县,它当在华山之南;又,“华阴”,当在华山之北。而水的南面称“阴”,水的北面称“阳”,恰与山相反。江苏省的“江阴”市,当在长江的南面;“淮阳”县当在淮河的北面。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俾_________?益__________?退__________ ?趋_________?逾_________ 2(翻译:?薛奎守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还朝,载以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以文学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做蜀地的太守,一见面就很赏识他,留在自己的府中,使他和学生们们讲论学问。范镇自己更为谦逊退让,常到薛奎的府门就快步急走,过了一年,人们不知道他是太守的宾客。等到薛奎回到京城时,用车带他一起进京。有人问薛奎进蜀得到了什么,回答说:“得到一个不平常的人,将会以学问闻名于世。” 【参考答案】 4、薛奎识范镇 1.?使?更加?退让?到、前往?超过 2.?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等到薛奎回京城,便带着他一同走;?必然凭文学出名。 5(芮伯献马贾祸 周厉王使芮(ruì)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注释] ?戎: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名称。?晓:争吵。 [ [文言知识] 伯仲叔季。“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老大往往取名为“伯”。上文芮伯,看来是老大。老二叫“仲”。孔子排行第二,故取名仲尼,后人亦称之为孔老二。老三叫“叔”,老四叫“季”。上文“芮季”看来是芮伯的小弟了。月份是以“孟仲季”排列的,如春季第一个月为“孟春”,第二个月为“仲春”,第三个月为“季春”,夏、秋、冬以此类推。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帅_________?捐__________?厌__________ ?卒_________?逐_________ 2(理解:?“将以献于王”中省略了介词宾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荣夷公果使求焉”中省略了宾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以文学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子无以应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贾祸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遂谮诸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周厉王派芮作统帅军队讨伐戎,得到一匹良马,芮伯想把它献给周厉王。芮季劝阻说:“不如舍弃这主意。大王贪欲无厌,而且又好听信别人的谗言。现在因班师归来就献马给他,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认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求。你没有东西应酬他们,他们就会在大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这样做是招引祸患啊。”芮伯不听劝告,终于把马献给了周厉王。荣夷公果然派人来向芮作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诬陷中伤芮伯。周厉王大怒,将芮伯逐出。君子谈到这件事都说芮伯也有过错。你既然知道大王贪得无厌,却又诱导他的贪欲,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 【参考答案】 5、芮伯献马贾祸 1.?同“率”?抛弃?满足?最终?赶走 2.?以[之]献于王;?使[人]求焉。 3.?你没什么用来应付他们;?这会招致灾难的;?就在周厉王前诬陷他;?你明知周厉王贪财却开口,这是芮伯的过错。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6-10) 6(及之而后知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选自《魏源集》) [注释] ?一足:走一步。?估客:此指来往于海上的商人。?一啜(chuî):尝一口。 [文言知识] 说“及”。“及”是个会意字,本指后面的人伸出手抓住前面的人,因此它有“接触到”、“达到”、“够得上”的意思。上文“及之而后知”中的“及”,就解为“接触”,句意为接触它之后才能知道(它的情况)。成语“望尘莫及”,意为看着车后卷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比不上别人。科举考试中的“及第”,从字面上解释是指达到名次,意为及格、录取。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乌_________?披__________ 2(“五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座高山。 3(翻译:?履之而后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真相,实地做了然后才晓得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翻阅五岳的地图,以为了解山了,实际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趟;谈论大海的广阔,以为懂得海了,实际不如做买卖的人在海上望一眼;讲说各种珍品的食谱,以为知道美味了,实际不如厨师尝一口。 【参考答案】 1.?哪?翻阅 2.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 3.?走了之后才知道艰难;?通晓各种佳肴的菜谱,还不如厨师的尝一口。 4.实践第一。 7(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选自《韩非子》) [注释] ?布帛:泛指织物。?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戮:侮辱。 [文化常识] “棺椁”及其他。上文有“材木尽于棺椁”,意为优质的木材都用在做棺椁上了。“棺”即棺材,装敛死人的器具;“椁”即棺外的套棺,也就是说是棺材外再套一具棺材。古代的贵族,生前富贵荣华,极尽奢侈,死后也希望不朽,且能无穷享受,因此十分讲究丧葬。尸体穿绫罗绸缎,甚至金缕玉衣。棺之外要加椁,棺与椁之间存放金银财宝及生前用具,可惜这些都成了日后盗墓者的目标。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无以_________?对__________?为__________ 2(翻译:?齐桓公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禁之奈何?__________________;?非名之则利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上文的两个“夫”:?“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结果产的布匹都用在了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 棺材上。齐桓公很是忧虑,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怎样禁止呢,”管仲回答说:“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因为这件事可以带来名声,就是可以获得利益。”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的太高档,就屠戮那个死者,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没过多久,豪华葬礼的风气就止住了。 【参考答案】 7、管仲破厚葬 1.?没有什么用„„?回答?作为、行动 2.?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用什么办法禁止,?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 3.?句首语气词,无义;?那些 4.非名之则利之也。 8(董叔攀附权贵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得系矣,求援得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乎?” (选自《国语•晋语》) [注释] ?范氏:晋国正卿范宣子的女儿范祁。?叔向:晋国大夫。?系援:结交攀附。?董祁:范祁嫁给董叔后便称董祁。?范献子:范祁的哥哥。?纺:吊、悬。 [文言知识] 倒置句文言中有好几种倒置旬式。上文“不吾敬”是其中之一。“不吾敬”要按“不敬吾”理解,意为不尊重我。这是一个否定句,有否定词“不”表示(其他否定词如“未”、 ,另外它的宾语是代词“吾”(其他代词如“我”、“尔”、“之”等),“莫”、“毋”等) 因为有这两个前提,所以构成动宾倒置的句式。又如“勿之忘”,即“勿忘之”;“未之有”,即“未有之”。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他日_________?执__________ 2(翻译:?范氏富,盍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盍为我请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而得之,又何请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董叔快把范氏娶进门,叔向说:“范氏是富贵人家,何不放弃(这门亲事),”董叔说:“想要结交攀附他们。”往后的某一天,董祁(范氏)向(她的哥哥)范献子哭诉说:“(董叔)不尊重我。”范献子抓起(董叔)把他吊在槐树上。叔向经过董叔处,(董叔)说:“你为什么不替我(向范献子)求情呢,”叔向说:“(你)要结交的已经结交了,要攀附的也已攀附了,(你)想要的都得到了,又为什么要我替你求情呢,” 【参考答案】 8、董叔攀附权贵 1.?往后的某一天?抓起来 2.?范氏是富贵人家,何不放弃(这门亲事)~?你为什么不替我(这门亲事)~?(你)想要的都得到了,又为什么要我替你求情呢, 9(王昭君出汉宫 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宫人:宫女。?和:和亲。指异族之间用婚姻关系来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文化常识] 王昭君出塞。上文说的王明君,即西汉时的王昭君,她名嫱,字昭君。晋朝违避司马昭的名字,故改王昭君为王明君或明妃。王昭君出生南郡秭(z ǐ)归(今湖北境内)。史书上说,她早年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王单于来汉朝和亲,她自请出嫁。按当时规定,和亲者应是公主,而王昭君是普通宫女,故上文说“充行”(充当而行)。入胡后 )。阏氏是王后的意思。她对改善汉朝与匈奴的关系起了一定作用。今称宁胡阏氏(yānzhī 内蒙古大青山麓尚有昭君墓。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图_________?但__________?中__________ 2(翻译: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其中常者,皆行货赂”中“常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者”向_________________货赂。 4(理解:“但名字已去”中的“去”,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汉元帝后宫宫女很多,就让画工描绘下她们的相貌,元帝想找哪个宫女,就翻阅图像召唤。宫女中姿色平庸的,都向画工行贿。王明君容貌姿态非常美丽,但她不肯苟且求画工,画工就把她的容貌画得很难看。后来,匈奴前来和亲,向汉元帝请求赏赐美女,元帝就让王明君充当出行。召见以后,看到她那么美丽,又舍不得了。但是王明君的名字已经送往匈奴,不好中途更改,于是王明君就去了。 【参考答案】 9、王昭君出汉宫 1.?画?只是?中途 2.想要召哪个宫女,就翻看容貌图召唤她。 3.容貌平常;画工 4.报出。 10(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 ?商於(wù)子:作者虚构的人物。?豕(s h ǐ):同“猪”。?轭(â):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淖(nào):烂泥。?服田:驾牲口耕田。?牧:统治、管理。?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文言知识] 说“以”。“以”既可作动词用,也可作介词、连词用。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上文“子以予颠之倒之”中的“以”,作动词用,解为“认为”。有时“以”与“为”组合成“以为”或“以„„为”,也解为“认为”。上文“必以贤”中的“以”,解为“任用”,也作动词用。又,上文“无犊以耕”中的“以”,作连词用;又,“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中的“以”,作介词用,解为“把”。 [思考与练习] 1(解释:?犊_________?尤__________?过__________ ?应_________?几_________?顾_________?盖_________ 2(翻译:?既就复解,终曰不能破一畦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悯而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本文的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商於子家很贫穷没有牛耕田,就牵一头大猪日出而作。大猪不肯就范(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道:“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以牛得力气之大能够(耕)其土块,蹄子的坚硬(有力)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 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也。” 宁毋子先生说:“《诗经》不是有云(说)吗,‘向猪的祖先祭告,在猪圈中抓猪,’说的是要抓猪去杀了吃肉。如今您拿它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反而发怒还不搭理我,为什么啊,”商於子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以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毋宁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个人应该是(对现实)有激愤的(那种)人。” 【参考答案】 10、商於子驾豕 1.?小牛?责备?错?回答?近于?回头?大概 2.?好不容易套上了,可又挣脱了,整天不能耕一块地;?我同情你才告诉你;?你为什么不把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统治百姓的人呢, 3.抨击统治者不用贤人。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1-15) 11(魏收改武学文 魏收?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日:“魏郎弄戟(jǐ)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以文华显。 选自《北齐书•魏收传》 ( [注释] ?魏收:北齐人。?荥(xíng)阳: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调:嘲笑。(?夏月:夏季。?讽诵:背诵。 [文化常识] “戟”及其他。上文郑伯嘲笑魏收说:“魏郎弄戟多少?”其中“戟”泛指所有兵器。“戟”本是青铜制成的兵器,它将矛与戈结合在一起,既有“矛”直刺的功能,又有“戈”横劈的作用。杜牧在《赤壁》诗中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其中说到的“戟”就是这种兵器。除矛、戈、戟外,古代进攻的武器还有刀、斧、箭、炮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及__________?辍_________ 2(翻译:?颇已属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以武艺自达___________________;?积年,板床为之锐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文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折节读书”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_?就改变志向努力读书;?因此跟随别人读书;?于是埋头读书;?就斩断兵器致力读书。 【译文】 魏收十五岁,已经很能写文章。等到随同父亲到边关,爱好练习骑马射箭,想通过练习武艺求得功名。荥阳郑伯和他开玩笑说:“魏郎你用的戟多少重啊,”魏收很惭愧,于是回过头来读书。夏季,坐在木板床上,跟随着被树遮蔽的影子移动背诵书。经过好多年,板床因此磨损了很多而精力充沛不懈怠,(后来)他凭借凭文章华丽而闻名于世。 【参考答案】 11、魏收改武学文 1.?等到?停,此指懈怠 2.?很能写文章;?想通过练习武艺求得功名;?经过好多年,板床因此磨损了很多;?凭文章华丽而著名。 3.? 12(申屠敦之鼎 洛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斜错?,其文烂如?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 “是诚非真也。”敦不平,辨数?不已。众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也。”众宾次第咸曰: 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龙门子闻而笑日:“敦何见之晚哉?士之于文亦然。”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申屠敦:复姓申屠。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鼎:古代的炊具,三足两耳。后演变为工艺品。?云螭(chī)斜错:云与螭(兽名,外形像龙而无角)互相掩映交错。?其文烂如:它的花纹斑斓。?淬(cuì):金属烧热后浸在水中或油中。?辨数:多次争辩。辨,通“辩”。?折辱:挖苦。 [文言知识] 说“诚”。“诚”可指“诚实”、“诚心”。如“心诚则灵”,又如“无诚意则去”。上文“是诚非真也”中的“诚”,解为“确实”、“的确”,作副词用,句意为这的确不是真品。又,“吾诚章某之子”,意为我确实是姓章的儿子。它又解为“如果”,如“诚能如此,则王业可兴矣”,意为如果能这样,那么大王的功业可兴盛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布衣_________?焉_________?象________?穴________?略类________?第________?孰_______?次第________?已________?噤________ 2(翻译:?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形酷肖是__________________;?吾今然后知势足以变易是非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士之于文亦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题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洛阳有个平民叫申屠敦的有一个汉朝的鼎,是在长安的一个深深的山谷底下得到的。(这个鼎外形)云和螭互相掩映交错,花纹斑斓。西边有个姓鲁的人看见了这个鼎非常喜欢,找了铸金的工匠仿照它的样子铸一个鼎。铸的时候浸泡在稀奇的药水中冷却,还在地 下挖了个洞埋了三年。泥土和药水都腐蚀着鼎,铜的本质已经产生了变化,和申屠敦的大体相似了。一天,鲁生把鼎献给了一个有权势的贵人,贵人很珍视这个鼎,宴请宾客并赏玩这个鼎。申屠敦恰巧也在宴席上,心里知道这是鲁生的东西,于是就说:“我也有一个鼎,外形跟这个很像,只是不知道哪个是真的。”权贵的人请他把鼎拿来让他辨别,(权贵人)看了很久说:“不是真的。”那些宾客一个接一个地都说:“确实不是真的。”申屠敦忿忿不平,争辩个不停。大家都挖苦嘲笑申屠敦,敦就不敢说话了,回去感慨地说: ”龙门子听了笑着说:“敦认识的有什“我经历这事之后才知道权势竟可以改变是非了。 么晚的,读书人评价文章也是这样啊。” 【参考答案】 12、申屠敦之鼎 1.?平民?指代汉鼎?模仿?打地洞?大体相同?只是?哪个?依次?停?闭口 2.?那权贵把它当成珍宝,在招待宾客宴饮时欣赏它;?那开头极像这鼎;?我召集经历这事之后知道权势竟可以改变是非(颠倒是非);?读书人评价文章也是这样。 3.抨击社会上有权势就可颠倒黑白的现象。 13(强弱之辩 夫强不自强,因弱以奉?强;弱不自弱,因强以御?弱。故弱为强者所伏,强为弱者所宗,上下相制,自然之理也。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所谓弱者,岂怯懦之谓耶?盖在乎有德,不在乎有力。夫金者,天下之至刚也;水者,天下之至柔也。金虽刚矣,折之而不可以续;水虽柔矣,斩之而不可以断;则水柔能成刚,金刚不辍?其弱也。 (选自唐(罗隐《两同书》) ?奉:尊重。此指陪衬。?御:支配,此指显出。?辍(chuî):停。此指消除。 [注释] [文言知识] “然则”及其他。“然则”在文言中是个固定词组,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上文“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意为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强者,难道说的只是健壮勇敢的人吗?又,“虽然”,相当于“虽(这么说),然而„„”,如“虽然,其事有本有原”,意为虽这么说,然而那事情还有本源。又,“于是”,相当于“在这个时候”,如“于是暴雨,人皆避之”,意为在这时候突然下雨,人们都躲雨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夫________?宗________?金________?至________ 2(翻译:岂怯懦之谓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强的不是自己很强,由于依靠弱陪衬出它的强;弱的不是自己很弱,由于依靠强显出它的弱。所以弱被强制服,强被弱推崇,彼此互相制约,这是自然的道理。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强者,难道说的只是健壮勇敢的人吗,所谓弱者,难道说的只是胆小怯懦的人吗,可见在于有德,不在于有力。金属是天下最刚强的;水是天下最柔软的。金属虽然刚强,折断它却不可以续接;水虽然柔弱,斩断它却不可以使它断开;那么水的柔弱能成就它刚强的一面,金属的刚硬不会消除它柔弱的一面。 【参考答案】 13、强弱之辩 1.?句首发语词,无义?推崇?金属?极 2.难道说的只是胆小柔弱的人吗, 3.强与弱是相对的。 14(诸葛亮传略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 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章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八尺:汉时1尺约合今7寸。?扰乱:动乱。?魏武帝:曹丕称帝后追赠父亲 [注释] 曹操为魏武帝。?刘琮:刘表之子。?举州委质:意为把整个荆州送给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吴会:吴国。?江南: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文化常识] “九州”之说。我国古代历来有“九州”之说,意为中华大地由九州组成。但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上指冀(今山西一带)、兖(今河北一带)、青(今山东一带)、徐(今徐州一带)、扬(今长江下游地区)、荆(今湖北、湖南一带)、豫(今河南一带)、粱(今四川一带)、雍(今陕西、甘肃一带)。而《吕氏春秋》上有幽州而无梁州;《尔雅》上有幽州、营州而 无青州、梁州。上文所说的荆州与益州(今四川一带)是古代两大行政区划。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少________?逸________?殊量________?纳________?既_________? 拜________ 2(翻译:?时人异焉___________________;?众寡而无立锥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权既宿服仰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与武帝交战”其中“交战”是指__________之战。 【译文】 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英雄霸王的气概。身长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 ,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声望显达。这是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但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而且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非常雅致,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用兵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江南都平定了,后来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参考答案】 14、诸葛亮传略 1.?年轻时?超出?特殊的才能?交?已?任命 2.?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人数少而且没一块地盘;?孙权早就敬佩刘备。 3.赤壁 15(千轴不如一书 柳开?少好任气?,大言凌物。应举?时,以文章投主司?于帘?前,凡千轴?,载以独轮车。引试?日,衣襕?自拥车入,欲以此骇众取名。时张景?能文有名,唯袖一书帘前献之。主司大称赏,擢景优等。时人为之语曰:“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柳开:北宋人。?任气:任性气盛。?应举:参加科举考试。?主司:主考官。?帘:指主考官办公的地方。?轴:古人将文章写在横幅上,然后裱成卷轴。?引试:面试。?襕(1án):古代读书人穿的圆领大袖外套。?张景:柳开的学生。 [文言知识] 说“物”。宇宙中客观存在的都称“物”。山、水、书、衣、车等人们视为“物”。那么“人”是否是“物”呢?文言中“物”也可指“人”。上文“大言凌物”中的“物”,即指人,意为说大话傲视他人。“物议”、“物论”即为他人所议论批评,“物故”为人死。成语“待人接物”,其中“接物”也是“待人”的意思。小说、戏剧中的“人物”,并非“人”与“物件”,而是“人”,因为“人”与“物”同义,它是个双音同义词。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少________?凡________?擢________ 2(翻译:唯袖一书帘前献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理解:“千轴’’为什么不如“一书”,这中间存在一个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柳开年轻时很任性气盛,说大话傲视他人。参加科举考试时,在考官办公处的门前把文章投赠给主考官,一共有一千轴,用独轮车装着。面试那天,(柳开)穿着圆领大袖外套亲自围裹着车进入(考场),想要用这(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使其他人害怕来取得功名。当时(有个人叫)张景很能写文章而且有名气,(他)只袖藏了一篇文章在考官办公处的门前进献了它(指张景的文章)。主考官非常称赞欣赏(张景的文章),提拔张景为优等。当时有人为了这件事说:“柳开的一千轴书卷,比不上张景的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15、千轴不如一书 ?年轻时?共?选拔 1. 2.只用袖子装了一篇文章献给主考官。 3. 质与量的问题。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6-20) 16(答苏迈书? 辱书勤恳千万?,观所自道?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苏迈是苏轼的长子。?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自道:自己所说。 [文言知识] 说“顾”。“顾”解释为“看”、“回头看”、“拜访”等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它另外两个义项要特别注意:一、指“只是”、“但”。上文“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意为只是自身已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又,《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又,《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 上述两例中的“顾”,也解释为“只是”。二、指“反而”、“却”。《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病________?窃________?学问________ 2(理解:“从学就仕”是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 3(理解:“取诸鞍乘之间耳”中的“鞍”与“乘”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 4(翻译: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__________》是________所说。 17(蒲松龄之妻 五十余犹不忘进取?。孺人?止之日:“君勿须复尔!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矣。山林目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为快哉!”松龄善其言。顾儿孙入闱?,褊心?不能无望,往往情见 而孺人漠置之。或媚以先兆,亦若罔闻。松龄笑日:“穆如者?不欲作夫人?耶?”乎词, 答曰:“我无他长,但知止足。今三子一孙,能继书香,衣食不至冻饿,天赐不为不厚。自顾有何功德,而尚存觖望?耶?” (选自清(蒲松龄《述刘氏行实》) [注释]?进取:此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蒲松龄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不第。?孺(rú)人:妻子。?台阁:宰相。?以肉鼓吹:犹言一呼百诺。?入闱:参加科举考试。?褊(biǎn)心:私心。?穆如者:端庄的人。此指妻子。?夫人:此指贵夫人。?觖(juã)望:不满意。 [文言知识] 说“显”。‘‘显”是个多义词。一、指“明显”、“显著”。成语有“显而易见”。二、指“高贵”。上文“倘命应通显”,意为如果命运中应该通达显贵。所谓“显宦,’即是显贵的高官。三、指“显出”、“表现”。如“大显身手”。四、旧时对先人的美称。如“显考”(已死去的父亲)、“显妣”(已死去的母亲)。 [思考与练习] (解释:?快________?罔________?但________ 1 2(翻译:?君勿须复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松龄善其言乎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往往情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媚以先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上文的两个“顾”:?“颐儿孙入闱”中的“顾”,解释为______________;?“自顾有何功德”中的“顾”,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8(杭世俊喜博 先生?一岁必两归钱塘?。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望仙桥下。时钱文敏视学?浙中。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踏过桥下,文敏从舆?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文敏即出舆揖日:“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避,即回面话曰:“汝已见我耶?”文敏曰:“正诣宅谒前辈耳。”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始寻道反。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日:“汝何人?学使?见敬若此?”曰:“此我衙门中后辈耳。”遂不告姓名去。 (选自清•洪亮吉《洪北江诗文集》) [注释]?先生:指清人杭世俊,他官至翰林院检讨(即翰林院里掌管编修国史的人)。?钱塘:今浙江杭州市。?视学:职官名称。此指以视学身份视察学校。?舆(yú):轿子。?学使:即“视学”。 [文言知识] 说“固”。“固”是个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一、指“坚固”。如成语“固若金汤”。二、指“坚持”。上文“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其中两个“固”均指“坚持”、“坚决”。三、指“本来”、“诚然”。如《六国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四、指“岂”、“乃”,表反诘。如“仁者固如此乎?”意为有仁慈心肠的人难道会这样吗?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或________?博________?酣________?揖________?业________ ?却________?反________ 2(翻译:?张盖往访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诣宅谒前辈耳__________________;?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上文“学使见敬若此”中的“见”有以下解释,哪一项是正确的? _________ ?指代“你”;?看见;?被;?同“现”。 19(答李几仲书? 天难生于才?,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凡为足下?道者,皆在中朝?时闻天下长者之言,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这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给一位年轻人的信(摘录)。?天难生于才:天才是很难出现的。?足下:您,对对方的敬称。?中朝:朝廷中。 [文言知识] 说“就”。“就”在文言中多作动词用。上文“以就晚成之器”中的“就”,解释为“成”或“成为”。“就学”、“就业”、“就职”中的“就”,均作动词用,意为“走进学校”、“踏上工作岗位”、“走上职务岗位”等。成语“就地取材”,意为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事不就”,即事不成。 [思考与练习] (解释:?长者_________?然________ 1 2(理解:“学问琢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晚成之器”即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其自废惰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当继此有进于左右”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当继续给你写信;?要继承别人的精神才能前进;?当接到这信后要跟周围人商量;?要继续努力才能超过周围的人。 20(黄庭坚论书法 幼安?弟喜作草?,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来求法于老夫?。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无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较工拙与人品藻讥弹?,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幼安然吾言乎? (选自宋•黄庭坚《余家弟幼安作草后》) [注释] ?幼安:北宋著名文人黄庭坚的内弟,今江西人。?草:草书。?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想让草圣的名声满江西。草圣是古人对草书大家的敬称。?老夫:作者黄庭坚自称。?无万缘:意为没有一定的缘分。?蚋(rul):一种吸血的小虫。?品藻讥弹:评论好坏。?木人:木偶人。 [文言知识] 说“工”。“工”指“工作”、“工匠”、“工艺”,古今同义。而它在文言中又指“好”、“精妙”、“擅长”,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上文“亦不较工拙”与“人叹其工”中两个“工”,均指“好”、“精妙”或“巧妙”。成语“同工异曲"或“异曲同工”,是指曲调虽不同,但同样美妙,比喻所做的虽然不同,成绩却一样好。“工书"、“工画",即擅长书法及擅长绘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法 ?已 ?拙 ?中 2(翻译:?未尝一事横于胸中 ?幼安然吾言乎? 3(理解:“动辄龙蛇满壁”中的“龙蛇",是形容____ _ 【译文】 16、答苏迈书 您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看了(您)自己所说的从师学习和做官(的事), 就知道(您的)弊病的所在之处了。(我)体察了您学习询问的用意非常美好,只是自身已经在 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阅读书籍的时间又少,然而人的一生又什么时候能够自由自在, 有充分的闲适散淡呢,“三人同行,肯定会有我的老师”,这是担任州官或县官的拜求老师的 方法。阅读书籍的时间,也是从骑马乘车(出行)的时间中抽取的罢了。 17、蒲松龄之妻 (蒲松龄)五十岁还不忘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妻子劝止他说:“你不要再这样干了。如果命中应该通达显贵,那今天(你)已经做宰相了。山林中自有让人快乐的地方,何必以一呼百诺为快乐呢,” 蒲松龄认为妻子的话是对的,但当看到儿孙参加科举考试,私心总不能觉得自己没有希望,(追求功名的)思想往往表现在言语中,而妻子淡漠处之。(蒲松龄)有时候用未有的好兆头来讨好她,(她也好象没有听到一样。蒲松龄笑着问:“我的妻子难道不想做夫人吗,”(她)回答说:“我没有其它长处,只知道知足。而今我已有三个儿子,一个孙儿,能继香火,吃穿不至于受冻挨饿,老天所赐不可说不厚。自己回顾有什么功德,而仍有不满意呢,” 、《杭世俊喜博》 18 杭世俊一年必然回钱塘两次。归家以后无事,有时拿着数百铜钱与家乡中的少年在望仙桥下赌博。当时钱文敏以视学身份在浙江视察学校。一天正值酷暑,(钱文敏)正要到宅子去拜访杭世俊。踏过桥下,钱文敏从轿子里看见先生穿着短衣,手拿着芭蕉扇,与各位少年赌博兴致正浓。钱文敏立刻走出轿子拱手说:“前辈是在这里吗,”当时先生用扇子遮住自己,却已经知道不可以躲避了,立即转过脸说:“你已经见到我了吗,” 钱文敏说“正要到宅子去拜访先生。” (杭世俊)说:“我的家很小,不能容纳你跟随的人。” 钱文敏坚持想要前往,杭世俊坚持推辞他。(钱文敏)才寻找原路返回了。钱文敏离开后,各位一起赌博的少年从桥下走出,吃惊地问道:“你究竟是什么人,学使如此尊敬你,” (杭世俊)说:“这是我衙门中后辈。”就不告姓名离开了。 19、《答李几仲书》 天才不是天生的,但才子是需要仔细思考,潜心钻研,以成就相对较晚的大器不能成材的,不能去怨恨上天(现实世界需要人才,但是人才未必被任用,可君子不曾因为不被任用就荒废学问;那些自己荒废的人,就不能归咎于现实世界了(凡是能够被你称道的人,都是那些在中朝的时候有机会听到了那些年长的有学识与德行的官员的言论的人,你如果也觉得是这样的话,应该借这次机会把他们调到你的身边去帮助你。 20、《黄庭坚论书法》 我的弟弟幼安喜欢写草书,拿着笔到别人家里的墙壁上乱写乱画,把人家的墙壁差不多都写满了,因此大家都称他为“草圣”,名声几乎传遍了江西。他来向我请教写毛笔字的诀窍,但我平常写字本来是没有什么诀窍的。然而世间的万事虽然纷繁错杂,如同蚊子聚集起来又飞散开去,但我从来不让他们横亘在我的心中以乱了真气,所以我写字是不在乎笔墨的,碰到什么纸都可以写,把纸写完尽兴就可以了,也不在乎是写得好还是写得坏,不在乎别人的品评与讥讽。就如同木人舞和着节拍,人们都惊叹他的高超的技巧,结束后表演者和观众就又都一切如前。幼安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参考答案】 16、答苏迈书 1.?苦恼?谦词,私下?好学求问(指学习态度) 2.求学问; 3.骑马;坐车 4.人生到底何时能自由自在,并有充分的闲散时间呢, 5.《论语》;孔子。 17、蒲松龄之妻 1.?快乐?同“无”?只 2.?你不必再这样干了;?蒲松龄认为妻子的话是对的;? 思想往往表现在语言中(见,同“现”);?有时用未来有好兆头讨好她。 (追求功名的) 3.?看到?回顾 18、杭世俊喜博 1.?有时?赌博?兴致正浓?拱手?已经?推辞?同“返” 2.?坐轿子前去拜访杭世俊;?正要到宅子去拜访先生;?我的家很小,不能容纳你跟随的人。 3.? 19、答李几仲书 1.?德高望重的人?对的 2.求学好问与钻研磨炼 3.大器晚成 4.那些自暴自弃与懒惰(的人)。 5.? 20、黄庭坚论书法 1.?章程?停?差?符合 2.?事前从未在胸中有个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幼安弟(你)认为我的话对吗, 3.字写得好。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21-25) 21(李泰伯改字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范文正公:即范仲淹。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记:传记。?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瞿然:惊讶的样子。?握手:拱手。?溥(pǔ):大。?凝:注意力集中。 [文化常识] 严子陵。上文说的“严先生”,即东汉时的严光,他字子陵,今浙江余姚人。严子陵与刘秀早年是同学。刘秀击败王莽军队称帝后,邀请他到京城洛阳任谏议大夫(皇帝的顾问),可去后不久,发觉朝中多猜忌,于是隐居浙江桐庐附近的富春江边,常钓鱼赏景。今建有严子陵钓鱼台,并有严子陵传碑文。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守 ?泱泱 ?已 ?易 ?盛 ?扣 ?颔首 2(翻译:?既成,以示李泰伯 ?必将名世 ?殆欲下拜 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 4(理解:以“风"字换“德"字,它好在哪里?请说出一二点。 22(龚遂为渤海太守 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 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 中耳。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 约,劝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选自《汉书•龚遂传》) [注释]?二千石:年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吏。此指郡太守。?海濒:海边。?圣化:皇帝的教化。?潢池:即池塘。此比喻濒海的渤海郡。?钩:镰刀。?翕(xī)然:一下子平静下来。?齐:渤海郡古为齐地。 [文言知识] “饥"、“劝"及其他。“饥"本指灾荒,上文“渤海左右郡岁饥”,“岁饥”即荒年。又,《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大饥”即大规模灾荒。但“饥"后来也指“饥饿”,上文“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其中“饥寒"即指饥饿与寒冷。再说“劝”。上文“劝务农桑”中的“劝",解为“鼓励"、“勉励",句意为勉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劝学”即勉励(他人)学习。但后代也有将“劝”作为“劝阻”用的。文言中的这种词义现象要特别注意,一不小心就会搞错。再如“恨”,它既可指“怨恨”,又可解为“遗憾"。《前出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汉桓帝、汉灵帝是“先师表》:“ 帝”(刘备)的祖上,纵然他们昏庸,刘备也不可能“怨恨”他们,因此“痛恨”要解释为“痛心与遗憾”。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并 ?禽 ?举 ?副 ?恤 ?说 ?遣还 ?罢 ?得 ?躬 ?犊 ?课 2(翻译:?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臣胜之耶?将安之也? ?移书敕属县 ?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3(理解:“好末技"中的“末技”是指 23 里社祈晴文? 民之穷亦甚矣!树艺?畜牧之所得,将以厚其家,而吏实夺之。既夺于吏,不敢怨怒,而庶几偿前之失者,望今岁之有秋?也,而神复罚之。嘉谷垂熟,被乎原隰?,淫雨暴风,旬月唯作,尽扑而捋?之。今虽已无可奈何,然遗粒委穗不当风水冲者,犹有百十之可冀,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吏贪肆而昏冥?,视民之穷而不恤。民以其不足罪,固?莫之罪也。神聪明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民虽蠢愚,不能媚顺于神,然春秋报谢?以答神贶?者,苟岁之半,未尝敢怠;使其靡所得食,则神亦有不利焉。夫胡为而察之?民之命悬于神,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隐而不言,民则有罪;知而不恤,其可与否,神尚决?之! (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 [注释]?这是一篇祈求神灵使天放晴的文章。里社,古时村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树艺:种植。?秋:好收成。?原隰(xí):广平而低湿的土地。?旬月:一月。?捋(lǚ):本指手指弄顺某物,此指暴风雨打掉了谷穗。?委:剩下的。?昏冥:昏庸。?固:同“故”。?春秋报谢:指春季、秋季村民祭祀土地神。?贶(k uàn g):赐。?尚:希望。 [文言知识] 分数表示法。文言中的分数表示与现代汉语不同。上文“犹有百十之可冀",其中“百十"是指百分之十,而不是一百或几十。它不需要用分母、分子表示。又,“死者十九”,意为死亡的人十分之九。又,“年赋十三”,意为每年交纳赋税十分之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于 ?庶几 ?垂 ?淫 ?冀 ?苟 ?恤 2(翻译:?将以厚其家 ?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 ?民以其不足罪,固莫之罪也。 ?神聪明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 ?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 24(赞刘谐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选自明•李贽《李温陵集》) [注释]?道学:指崇奉儒家学说的人。?屐(jī):木底有齿的鞋,此指鞋底。?纲常:指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它是封建社会提倡的道德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人伦:为人的伦理道德。?纸墨:指儒家著作。?羲皇:伏羲氏,传说中 纸烛:灯笼。?李生:作者李贽自称。 的古帝。? [文言知识] 词类的活用。词类的活用,古今汉语中均有,只不过古汉语中稍多罢了。现代汉语中“铁了心"的“铁”,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上文“敢呼仲尼而兄之”中的“兄”,是名词作动词用,“兄之”意为做他的兄长。又,上文“李生闻而善”中的“善”,本为形容词,但在句子中要作动词用,解释为“认为好"。又,上文“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中的“昭”,本为形容词,指明朗,在句子中要理解为“照亮”天空。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的词性在句子中临时活用为其他词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哂 ?斯 ?易 2(翻译:?窃唇吻之三四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 ?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3(解释下列词组与句子中的“徒":?自谓真仲尼之徒焉(上文) ?徒劳无益 ?家徒四壁 ;?徒步当车 4(理解:“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是一个反问句,请用陈述句表示它的意思。 25(邴原戒酒 邴原?旧能饮酒,自行?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至陈留?则师韩子助,颖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选自《三国志•魏书•邴原传》注引) [注释]?邴(bǐng)原:三国时魏国人。?自行:此指出门游学。?苦身持力:凭体力支撑着疲乏的身体。?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贶(kuàng):赐与。 [文言知识] 互文见义。它是一种文字表达方法。《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其中“受任”与“奉命”、“际”与“闾”都是同义的词或词组,作者交叉运用,使句子有变化,这就叫“互文见义”。上文“至陈留则师„„,颖川则宗„„,汝南则交„„,涿郡则亲„„”,其中“师”与“宗”同义,“交”与“亲”同义,它们也属互文见义。又,《过秦 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心。”其中“席卷”、“包举”、“囊括”、“并吞”为互文见义,同时,“天下”、“宇内”、“四海”、“八荒”也是互文见义现象。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会 ?耳 2(翻译:?单步负笈 ?但以荒思废业 3(“因见贶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因为看见赐与酒席; ?乘着给我饯行的机会; ?因为你们赐我钱; ?乘着这次最后的见面跟大家吃一顿。 4(理解:文章为什么在最后要强调“终日不醉”? 【译文】 21(李泰伯改字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22(龚遂为渤海太守 汉宣帝即位后,过了很长时间,渤海郡及其相临地区闹饥荒,盗贼四起,太守不能制止。宣帝要选一个能胜任的人,丞相御史推荐了龚遂,皇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当时龚遂已七十多岁,皇帝召见时,见他身材矮小,宣帝见到后,认为龚遂并非像人们说的那样,不免对他有轻视之感。宣帝问龚遂:“渤海郡一片荒乱,我十分担忧,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使我不再忧虑呢,”龚遂回答:“渤海郡地处偏远,没有沾沐圣上的恩惠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迫,地方官不知加以救济,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池塘岸边需弄耍弄罢了。您打算让我去剿灭他们,还是去安抚他们,”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很高兴,说:“选贤良之臣前去,本来就是想对他们进行安抚。”龚遂又说:“我听说治理不守秩序的百姓,如同理顺乱绳一样,不能着急,只能慢慢来,才会达到目的。我希望到任后,丞相御史们对我的工作暂时不要按常规加以限制,一切事要允许我见机行事。”宣帝答应了这一要求,并特别赐给龚遂黄金,还为他增派了驿车。龚遂进入渤海郡的地界后,郡府的官吏们听说新上任的太守已到任了,便派兵迎接,而龚遂让他们都回去,并命令所属的县把专管追捕盗贼的官吏都撤除。那些手拿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属于盗贼。接着龚遂独自一人乘车来到郡府,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来,盗贼也停止了活动。渤海郡中还有一些结伙抢劫的人,听到龚遂的教令后,便自动解散,放下了手里的‎‎兵器而拿起了锄头和镰刀。这样偷盗抢劫之事便都平息了,老百姓开始安居乐业。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还选任了一些好官吏对百姓实施安抚管理。 龚遂发现齐地的民俗好追求奢侈的生活,喜欢从事工商之类的末技,不重视耕种田地。于是他便以身作则,追求俭仆的生活,鼓励老百姓务农,命令每人都种一棵榆树、一百棵薤、五十棵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母猪、五只鸡。老百姓有持刀带剑的,龚遂就让他们卖掉,购买耕牛,并说:“为什么不带牛佩犊呢~”于是春夏之季老百姓都要下地劳作,秋冬之季检查督促老百性收获,鼓励人们多积蓄农副产品。(龚遂)还巡视劝勉百姓努力耕作,(自此)渤海郡内,家家有积蓄,官民都富裕起来。老百姓也就不再打官司了。 23 里社祈晴文? 百姓困窘到极点了~植树和畜牧的所得,会使他们的家庭富裕,但被官吏们夺了。百姓还不敢怨,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也许可以补偿去年的损失。但神明又处罚我们。好的谷物成熟了,倒伏在田垅,淫雨暴风,连月不断,打掉了谷粒。现在,虽然无可奈何,但还有百分之十的谷子没被水冲掉,神明为什么不向天帝申明而遏止它,官吏又贪又昏,看着百姓困窘而不体恤。百姓没有罪,所以就不要加罪于他们了。神灵耳聪目明,为什么效法官吏们的所为而不想着救民活命,百姓虽然愚蠢,不能向神灵献媚,但能在祭祀之时报答神灵的恩赐,即使是没到一年,也不怠慢。如果让百姓不能得到粮食,对神灵也不利呀。 24(赞刘谐 有一位道学先生,脚穿宽大而高底的木屐,身上的服饰长袖阔带,俨然以纲常为冠、以人伦为衣,从儒家著作拣来了只言片语,又窃取到了一些陈词滥调,便自以为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这时他遇见刘谐。刘谐,是一位聪明博学的才子,见了他微笑说:“这是因为你不知道我是孔子的兄长啊。”那位道学先生顿时生气地变了脸色,站起来说:“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会千秋万代如在黑夜之中。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孔子的名字而以兄长自居,”刘谐说:“怪不得羲皇以前的圣人都是整天点着纸烛走路啊~”那人无言答对,但他又怎能理解刘谐一番话的深刻道理呢, 我李贽听说以后赞美道:“这句话,简明而恰当,概括性强而又启人思考,可以冲散云雾的遮蔽而使天空晴朗。他的言论这样,他的人品也就可以知道了。因为这虽然是出于一时的玩笑话,然而其中的深刻道理却是千百年不可改变的。” 25(邴原戒酒 邴原从前很能喝酒,自从出门游学之后,八九年里,酒不沾口,徒步背负着书箱,面对艰苦一直坚持下来,到了陈留向韩子助学习,到颍川 便师从陈仲弓,在汝南则结交了范孟博,在涿郡则亲近卢子干。分别的时候,师长朋友以为他不会饮酒,拿了米肉来为邴原送行。邴原说道:“我本是会饮酒的,但怕耽误了学习,就戒掉了。今天就要远别了,又是饯行,可以喝上一次。”于是和大家一起饮酒,喝了一天都没醉。 启示: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就要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因为能够战胜自己弱点的人,必定能自强。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邴原正是以极大的毅力戒了酒,才最终使自己自强,并走向成功。 【参考答案】 21(李泰伯改字 1(?做郡太守 ?水浩大的样子 ?停 ?改换 ?大 ?问 ?点头。 2(?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1“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22(龚遂为渤海太守 1(?同时 ?同“擒”?推荐?符合?周济、体谅?同“悦”?打发(他们)回去?撤去?能?亲自11小牛12督促 2(?你想用什么办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满足我的心意,?如今想要我战胜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发信告诫下属各县;?龚遂便打开粮仓 将粮食借给贫穷的百姓。 3(指工商业。 23(里社祈晴文 1(?被?希望?将?过分?希望?如果?无?体谅 2(?将用它来使家庭富裕;?神为什么不马上向天帝报告而阻止它,?百姓认为他们(昏庸)不值得怪罪,所以不去怪罪他们。?神耳聪目明而且仁慈,为什么要效法昏庸官吏的行为而不想拯救百姓并使他们活下去,?不像官吏暂在位置上,不久就有人代替他而不连续做下去。 24(赞刘谐 1(?讥笑?这?改变 2(?偷来三四句孔子的语录;?那人生气地改变了脸色并站起来;?然而怎么知道他说得这么深刻啊~ 3(?门生?白白地?只胡?空的 4(羲皇以上的圣人整天生活在黑暗中。 25(邴原戒酒 1(?聚集?了 2(?背着书箱步行;?只怕因此荒废学业。 3(? 4(说明邴在是能喝酒而且喜欢饮酒的人,不喝是强制自己。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26-30) 26(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道:正道。?卜:此指选择。?阙:同“缺”。?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文言知识] “感激”及其他。现代汉语中的“感激”指感谢,但在文言中它指“因感动而奋发”。上文“谧乃感激”,犹言因感动而奋发。又,《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形同而古今义异的词还有不少,如“卑鄙”,古指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交通”,古指互相往来;“妻子”,古指妻与子女;“烈士”指有志于功业的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度 ?或 ?辄 ?进 ?余 ?笃 ?涕 ?居 ?务 2(翻译:?目不存教 ?无以慰我 ?何尔鲁钝之甚也 ?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躬身稼穑 3(“就乡人席坦受书”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 就在同乡人席坦那里读书; ? ?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借书读; ? ?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去读书。 4(理解:?“孟母三徙”的故事说明什么? ?曾父烹豕(同“猪”)的故事说明什么? 27(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 [注释]?匡衡:汉朝人。?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大姓:大户。?文不识:姓文,名不识。?大学:很有学问的人。?解人颐(yí):让人欢笑。?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 [文言知识] 说“穷”。“穷”是个多义词。一、指“困窘”。如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意为处境艰难时只能自己管好自己。二、指“尽”、“极”。上文“穷矣”,意为没什么可说了。成语有“无穷无尽”,其中“穷”与“尽”为同义。三、指“贫困”。四、指“寻求到尽头”。《桃花源记》:“欲穷其林。”其中的“穷”即为寻求到尽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邑 ?怪 ?资 2(翻译:?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时人畏服之如是 ?衡从之与语质疑 3(理解:“邑人挫服倒屐而去”中“倒屐而去”是用来形容“邑人”什么的? 28(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仕为龙阳典史?。龙阳濒洞庭?,岁罹水患,逋赋?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十四年诏有司?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注释] ?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典史:县令的属官。?洞庭:指洞庭湖。?逋赋:拖欠赋税。?阙(quâ):宫殿外的望楼。此指宫门外。?疏:给皇帝的奏章。?不报:不答复。?诏宽:皇帝下令宽贷。?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万历:明神宗年号。?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 “登闻鼓”及其他。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 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仕 ?濒 ?具 ?悯 ?邑 ?祀 2(选择:?“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 (A)上告;(B)到;(C)登上; (D)责骂。 ?“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 (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岁罹水患 ?死者相踵 ?遂自经于鼓下 ?养以公田百亩 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 29(金农与苍头 寿门?“所得苍头?,皆多艺。其一善攻砚,所规模甚高雅。寿门每得佳砚石,辄令治之。顾非饮之数斗,不肯下手。即强而可之,亦必不工。寿门不善饮,以苍头故,时酤酒。砚成,寿门铭其背,古气盎然,苍头浮白? (选自清•全祖望《鲒琦亭集外编》 [注释]?寿门:清著名书画家金农的字。?苍头:仆人。?浮白:大杯喝酒。 [文言知识]说“攻”。“攻”是个多义词。一指“进攻”。如“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二指“治”。上文“其一善攻砚”,意为其中一个苍头善于治砚。“治”在这句话中要灵活解释为“雕刻”。三指“研究”。《师说》:“术业有专攻。”意为学问有专门的研究。 [思考与练习]1(解释:?辄 ?治 ?顾 ?以 ?铭 2 翻译:所规模甚高雅 30(康德涵救李梦阳 康海?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瑾拘梦阳?狱,必死之。客 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曰:“ 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海得书喜曰:“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明日辄赦出之。(选自清•查继佐《罪惟录•列传》) [注释]?康海:字德涵。?梦阳:李梦阳,明代著名文学家。 [文化常识] 太监。太监早在殷商时代就有,最早叫“寺”,本是割势后在宫中侍奉帝王及嫔妃的男子。至唐朝,统称为宦官。太监因为亲近帝王,有的深得帝王宠爱,因此掌握大权。历史上出了名的太监有赵高、高力士、魏忠贤、李莲英等。刘瑾是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权倾一时的太监。他掌握东厂、西厂特务机关,镇压异己,斥逐大臣,抢夺民间土地,是个无恶不作的家伙。 [思考与练习]1解释:?亲 ?脱 ?致 2(翻译:?海不与通 ?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 【译文】 26(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甫谧年龄到了二十岁,不爱好读书学习,到处游荡,不守规矩,有人认为他憨痴不懂事。曾经弄到瓜果,他总是进献给过继的母亲任氏。任氏说:“《孝敬》上说:‘只给父母牛、羊、猪的奉养,尚且是不孝。’你今年二十多了,眼不看一点教化人的书,心思尚未进入正道,你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宽慰的啊。”说到这里,任氏就叹息着又说:“唉,从前孟子的母亲三次搬迁居处而成就了孟子的大仁,曾子的父亲兑现对小孩杀猪的诺言来教育他,难道是我居家没有选择好邻居,对你的教育有所疏漏,为什么你竟这样愚钝不开窍呢~你修养自身,勤奋学习,是你自身的收获,与我有什么关系呢,”说着说着就对着皇甫谧涕泣起来。皇甫谧于是被感动而振作起来,跟着同村人席坦读书接受教育,勤勉努力从不懈怠。皇甫谧居家贫寒,他亲自在田间播种与收获,带着经书而种田,于是博览通晓各种典籍以及诸子百家之言。为人沈静,极少额外的欲望,这才产生了高尚脱俗的思想,以写书作为自己的要务,自号玄晏先生。写有《礼乐》、《圣真》之类论著。 27(匡衡凿壁借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 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 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 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 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 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28(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龙阳濒临洞庭湖,每年遭遇水灾,拖欠赋税几十万,受鞭挞之刑而死的人接连不断。青文胜情绪激昂的样子,来到宫门外呈上给皇帝的奏章,为百姓请命,再三上书,(皇帝)都不答复。青文胜叹息说:“我用什么脸面回去见父老乡亲们啊~”又一次准备了奏章,敲击登闻鼓来上诉,于是在鼓下上吊自尽。皇帝听闻(这件事)后十分惊讶,同情他为了百姓而牺牲了自己,下令宽贷龙阳赋税二万四千多石。乡里人建立了祠堂来祭奠青文胜。 29(金农与苍头 金农的仆人都多才多艺.其中有一个仆人就善于雕刻砚台,他所构思的砚台式样很高雅.金农每次得到好的砚石,就让那个仆人作成砚台.只是那个仆人要不是喝数斗酒,就不肯下手做砚台.即使勉强他,他也不愿做.金农不喜欢喝酒,然而以为这个仆人的缘故,常常去打酒.砚做成后,金农就在砚的背面刻字,这个砚台看起来古气盎然,那个仆人一边大杯喝酒一般观赏这个砚台. 30(康德涵救李梦阳 康海?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瑾拘梦阳?狱,必死之。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海得书喜曰:“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明日辄赦出之。(选自清•查继佐《罪惟录•列传》) 康海和太监刘瑾同乡,刘因为他的文才,想和他亲近,康海不与之来往。刘瑾把梦阳拘禁,想置死他。有宾客跟梦阳说,非康海不能救他。梦阳说:“我死不足惜,怎么能连累德涵,”宾客强迫梦阳给康寄去两句话:“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海得书高兴地说:“我屈服于一个刘瑾,而能使好朋友活命,天下与后世的人大概会谅解(同意)我的~”于是上门求刘瑾,第二天就放了梦阳。 【参考答案】 26(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1(?限制?有人?就?送给?超过?专心?泪?生活?工作、职业 2(?心目中没有接受教育(的念头);?没什么可以用来安慰我的;?你为什么十分的愚笨啊~?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亲自种田。 3(? 4(?小孩要有良好的环境;?对孩子不能 不讲信用。 27(匡衡凿壁借光 1(?当地?感到奇怪?借、助 2(?匡衡便给他做雇工而不求报酬;?当时的人就是如此敬畏匡衡;?匡衡便去跟他论理并追问。 3(临走时的狼狈相。 28(青文胜为民请命 1(?做官?靠近?准备?同情?县?祭 2(?(A)?(B) 3(?每年遭遇水灾;? ?便在登闻鼓下上吊自杀;?用公田一百亩来养家糊口。 4(统治阶级横征死者接连不断; 暴敛,不顾百姓死活。 29(金农与苍头 1(?就?雕刻?只是?因为?刻 2((苍头)所构思的砚台式样很高雅。 30(康德涵救李梦阳 1(?接近?使„„摆脱?转达 2(?康德涵不跟他交往;?我屈服于一个刘瑾,而能使好朋友活命,天下与后世的人大概会谅解(同意)我的~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31-35) 31(陈章侯蔑视显贵者 陈章侯性诞僻?,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笔也。一龌龊显者,诱之入 裸体,谩骂不绝。显者不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头? 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拂然?,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 [注释]?诞僻:怪僻。?搦(n uî):握。?科头:不戴帽子。?拂然:甩动(袖子)的样子。 [文言知识] 说“致”a“致”是个多义词。一、指“送”。上文“人所致金钱随手尽”,意为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面致”即当面送上。二、指“表达”。“致意”、“致谢”中的“致”即是。今人写信,末了常有“此致敬礼”,意为以此表达我的敬意。三、指“招引”。如“致百鸟至”,意为招来数百只鸟。四、指“尽”。成语“专心致志”中的“致”即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藉 ?索 ?虽 ?既 ?施 2(翻译:?好游于酒 ?周其乏 ?一龌龊显者 3(上文“笔墨”是指 32(李西涯与程篁墩 阁老?李西涯、学士?程篁墩,成化?间各以神童举于京。方朝见,适直隶?贡蟹至焉。帝即出一对试之云:“螃蟹浑身甲胄。”程对曰:“凤凰遍体文章。”李对曰:“蜘蛛满腹经纶。”后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程则终于学士,以文章名世。然偶尔一对,而终身事业见之也。 (选自明•郎瑛《七修类稿》) [注释]?阁老:指文渊阁大学士。?学士:指翰林学士。?成化:明宪宗年号。?直隶:京城地区。 [文言知识]说“举”。一、指“推荐”。上文“举于京”,意为推荐到京城。二、指“举起”。《赤壁之战》:“中江举帆。”三、指“攻占”。《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 四、指“全”。《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成语有“举国上下”。它还作“发动”、“聚合”、“行动”等解释。 [思考与练习]1(解释:?方 ?适 ?对 ?胄 ?名 2(翻译: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 3(“文章”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 4(“经纶”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 ;它跟李西涯后来的官职有什么关系? 33(杨万里忧国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释]?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偏:固执。?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 hân)。?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掖垣:泛指高官。?僭(jiàn):超越本分。?邸(d ǐ):此指官府。?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文言知识]说“见”。“见”是个多义词。一、指“看见”。这是古今相同的。二、指“召见”、“拜见”。如“秦王见韩非”、“韩非见秦王”。三、指“被”。上文“由此不见用”,意为由于这原因不被重用。四、指代“我”,如“见赠”,即赠送给我。 “现”。《敕勒川》:“风吹草低见牛羊。” 五、同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善 ?用事 ?属 ?恚 ?怏怏 ?遽 ?亟 ?社稷 ?言 2(翻译:?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 ?皆其柄国之日也 ?专权无上 34(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词学以浙中为盛,余少时尝效焉。一日,嘉定?王凤喈(jiē)语休宁?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选自清•姚鼐《惜抱轩集》)[注释]?余:本文作者清人姚鼐(nài)自称,他字姬传,是“桐城派”的杰出代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休宁:古县名,今浙江境内。 [文言知识] 说“少”。作为多少的“少”,古今相同。“少”在文言中还作“年轻”、“年轻时”解。上文“余少时尝效焉”中的“少时”,即为“年轻时”。贺知章诗“少小离家老大还”,其中“少小”指年轻时。古人年龄在30岁之内的都可指“少年”。岳飞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头”即年轻人的头发。古语有“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少年”也指年轻人。 [思考与练习]1(解释:?盛 ?焉 ?悚 2(翻译:?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东原以见告 3(“多所舍弃,词其一也”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很多爱好都抛弃了,只有词没放弃;?很多爱好抛弃了,词便是其中之一;?很多爱好没放弃,词便是其中之一;?很多爱好没放弃,只有词抛弃了。 4(理解:姚鼐感到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35(余文坼意外遂愿 余文坼(châ),浙人,少孤,寄居京江?,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恐不能遍览。喁喁?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而脚气?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选自清•张泓《滇南忆旧录》) [注释]?京江:古地名,今镇江市。?举业:参加科举考试的学业。?贷:办货。?浸:水。?諰諰(xǐ xǐ):恐惧的样子。?喁喁(yúyú):小声读书的样子。?脚气:指脚气病。 [文言知识]“常”与“尝”。“常”作“经常”、“平常”解,古今相同。但文言中“常”又同“尝”,作“曾经”解。上文“常云于湖州置贷”,意为曾经说是在湖州办货。又,《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意为汉高祖担任亭长时,曾告假回乡。“尝”,通“常”,又解为“曾经”。 [思考与练习]1(解释:?孤 ?寄居 ?甘 ?旨 ?贾 ?贮 ?膏 ?迄 ?匝 2(翻译:?方以阻行期为郁郁 ;?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 【译文】 31(陈章侯蔑视显贵者 陈章侯性格怪僻,喜欢游玩喝酒。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尤其喜欢为贫穷不得志的人作画,以周济他们的贫困。依靠他而生活的贫寒士人,一共有几十以至几百家之多。如果豪绅贵族等有势力的人向他要画,即使送他千金他也是不会提笔的。有一个人品卑劣的显达者,引诱他进入船内,正在让他鉴赏宋元人的笔墨。船开了以后,就拿出画绢强迫他作画。章侯摘掉帽子,脱掉衣服,大骂不止。那个显达者不听从他的。于是章侯自己从船上跳落入水。显达者非常生气,于是甩袖而去了。后来托了别人代为求画,章侯最终还是没有用一下笔墨。 32(李西涯与程篁墩 阁老李西涯、学士程篁墩,都是成化年间闻名京城的神童。他们上朝面见皇上的时候,正好直隶省上贡的螃蟹到了,英宗就出了上联考考他们二位:“螃蟹浑身甲胄”,程篁墩对道:“凤凰遍体文章”。李西涯对道:“蜘蛛满腹经纶”。后来李西涯官至承相掌管天下大事,程篁墩则终身作学士,以文章天下闻名。偶然的一个对联,就能看出他们的终身事业。 33(杨万里忧国 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宋孝宗当初爱惜他的才干,向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山峰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新国事情,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 34(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词学以浙中为盛,余少时尝效焉。一日,嘉定?王凤喈(jiē)语休宁?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词学以浙中为最盛,我小的时候曾经效仿过。一天,嘉定王凤喈对休宁的戴东原说:“我从前怕姬传,现在不怕了。”东原说:“为什么,”凤喈说:“他喜欢多才,见到有人有一个处便要和他一样。专心学一门则精,学杂了就粗了,所以不怕了。”东原见到我,把凤喈的话告诉了我,我感到震惊,于是把其他的爱好舍去,只功词一项。 35(余文坼意外遂愿 余文坼,浙江人,少年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和母亲寄居在京江这个地方。他是一个极其孝敬母亲的人。但是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读书(甘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读书的学费),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开始在苏州和扬州之间做起生意。虽然他的志向是读万卷书,但是却没有钱来买书,只能靠借书来读。人们说他有一次到湖州做生意的时候(置贷的意思翻译不是很确定)暂住在一个村子的旅店里面。恰巧春季发大水,村子被洪水包围,为了安全起见他移到主人的楼上暂住,刚开始还在为洪水阻碍了他的行程郁郁寡欢,突然看到楼上一侧有四架书,都是经史子集一类的书,非常高兴,于是夜以继日的读书,唯恐怕时间不够读不完这些书,到最后竟然连读了几个月的时间把做生意的时候都忘记了。洪水快要退去的时候,他又生病了(什么病不是很确定)只好在这里地方继续养病,住了几个月之后书架的书已经全部被他读完了~ 【参考答案】 31(陈章侯蔑视显贵者 1(?依靠?讨取?即使?已经?给 2(?喜欢跟酒打交道;?周济他们的穷困生活;?一个品质恶劣的显贵的人。 3(字画。 32(李西涯与程篁墩 (?正当?恰巧?对子?武士的头盔?著名 2(李西涯做了宰相而管理国家大事。 1 3(美丽的花纹 4(丝缕;引申为管理政事。 33(杨万里忧国 1(?好?掌权?托?忿恨?心里不快?立刻?立刻?国家?字 2(?想搜罗四面八方的知名人士来辅助他;?都是韩※胄掌权的日子;?专权无视皇上。 34(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1(?流行、盛行?词学?感到震惊 2(?他追求多种才能,看到人家有一项专长就也想兼而有之;?戴东原把凤喈的话告诉我(见,我)。 3(? 4(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35(余文坼意外遂愿 1(?幼时失父亲?客居?甜?美味?商人、买卖?藏?油?到?满 2(?正在因为行期被阻而闷闷不乐;?书架上的书全读完并化为腹中经纶。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36-40) 36(黄鲁直敬重苏轼 鲁直?晚年县东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曰“苏黄”者,非鲁直本意。 (选自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注释]?鲁直:即黄庭坚,字鲁直,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东坡:即苏轼。 [文化常识]“江西”及其他。上文有“今江西君子曰”,其中“江西”并非指江西省,而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长江由西向东,但自九江至南京,其流向为东北方向,因此出现了“江西”、“江东”的现象。“江西”古指长江以北的安徽、江苏一部分地区;“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苏及浙江一部分地区。由此可知,古人说的“江西”不等于今 之江西省。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县 ?门 ?耳 2(翻译:?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 ;?安敢失其序哉? 。 3(“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有以把谁上谁下问黄鲁直;?有人认为黄、苏两人的声望其实不相上下;?有人问两人 下。 在当时谁高谁低;?或者说在当时两人地位不相上 37(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庆历:宋仁宋年号。?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举进士:考中进士。 [文化常识]“总角”及其他。古人在说到年龄的时候,常常不用数字直接表达,而以某种称谓来代替。一、垂髫(tiáo)。它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孩子,男女不分。《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二、总角。它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上文“轼始总 意为苏轼才十来岁。三、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四、束发。指男子十五岁。角”, 五、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六、而立。指男子三十岁。七、不惑。指男子四十岁。其他还有“知命”、“花甲”、“古稀”等。 [思考与练习]1(解释:?京师 ?鲁 ?私 ?殁 ?既 ?涕 ?盖 ?有 2(翻译:?童子何用知之? ;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 ?时虽未尽了 。 3(“吾得其为人”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我知道范公的为人;?我见到范公的为人;?我听说范仲淹的人品;?我了解范仲淹的为人。 38(金农为盐商解窘 钱塘?金寿门先生农客?扬州。诸盐商慕其名,竞相延致。一目,有某商宴客于平山堂?,先生首坐。席间,以古人诗句“飞红”为觞政。次第至某商,苦思未得,众客将议罚。商曰:“得之矣,‘柳絮飞来片片红’。”一座哗然,笑其杜撰。先生独曰:“此元人咏平山堂诗也,引用綦切。”众请其全篇,先生诵之曰:“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以先生博洽,始各叹服。其实乃先生口占此诗,为某商解围耳。商大喜,越日以千金馈之。 (选自清•陆长春《香饮楼宾谈》) [注释]?钱塘:今杭州市。?金寿门先生农:即金农,字寿门,善诗、画、古文等,为“扬州八怪”之一,是当时著名的文人。?平山堂:扬州瘦西湖边的一座建筑。?廿四桥:指扬州二十四座著名的桥,另说是指一座桥。?桃花渡:扬州平山堂附近的地名。 [文化常识]“觞(shāng)政”及其他。觞政即“酒令”,它是旧时饮酒时助兴取乐的一种游戏。推一人为令官,其余的人听令轮流说诗词,或做其他游戏,违令或负者罚饮酒。上文金农与盐商在席间就是以说诗词为酒令的。另一种酒间游戏是“投壶”,即以盛酒的壶 口为目标,用箭投入,最后以投中多少决胜负,负者罚酒。民间以“辖拳”行酒令,以猜中对方出手(以手指表示数目)的数目为胜,负者罚酒。 [思考与练习]1(解释:?客 ?次第 ?杜撰 ?綦切 ?风 2(翻译:?竞相延致 ;?众以先生博洽 ;?越日以干金馈之 3(理解:?“江东”指什么地方? ?为什么柳絮会“片片红”? 39(张明善讥张士德 张士城?据苏府?,其弟士德,攘夺民地,以广园囿。侈肆宴乐,席间无张明善则弗乐。一日,雪大作,士德设盛宴,张女乐,邀明善咏雪。明善倚笔题云:“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万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书毕,士德大愧,卒亦莫敢谁何。 (选自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 [注释] ?张士诚:元末豪强,曾一度在江苏苏州称王,后为朱元璋所败。?苏府:苏州。 [文言知识]说“作”。“作”是个多义词。一、指“工作”。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二、指“兴起”、“出现”。上文“雪大作”,意为出现大雪。又,《石钟山记》:“如乐作焉。”三、指“激发”、“振作”。《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另外还作“起立”、“制造”、“写作”等解释。 [思考与练习] 1(解释:?瑞 ?毕 2(翻译:?攘夺民地,以广园囿 ?侈肆宴乐 ?张女乐 ?卒亦莫敢谁何 3(理解:“白占许多田地”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从上文中再找出一例。 40(蔡邕听琴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后汉书•蔡邕传》) [注释]?吴人有烧桐爨(cuàn)者:吴地有人用桐木蒸饭。?邕(yōng):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裁:制作。?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将命者:侍从。?怃然:惘然的样子。?足以当之:足以称为杀心了。 [文言知识]说“向”。“向”是个多义词。一、指“面对”、“朝向”。上文“方向鸣蝉”中的“向”即指“朝向”。二、指“接近”、“临近”。李商隐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向晚”即临近晚上。又,杜甫诗:“秋天漠漠向昏黑。”“向昏黑”即临近昏暗。三、作为时间副词,表过去,但其含义要随文而定。上文“蔡君向来”及“我向鼓弦”中两个“向”,均应理解为“刚才”;《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中的“向”,应理解为“早先”;《捕蛇者说》中“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中的“向”,应理解为“从前”。 [思考与练习]1(解释:?名 ?屏 ?潜 ?却 ?耸然 ?莞然 2(翻译:?比往而酒已酣焉 ?邕素为乡邦所宗 ?邕具以告 ?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3(理解: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则故事要说明 【译文】 36(黄鲁直敬重苏轼 黄鲁直晚年把苏东坡的画像挂在家中,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点上香,很供敬地作揖施礼.有人认为苏黄二人的声望其实不相上下,黄鲁直惊慌地离开座位说:“庭坚对于东坡而言,不过是学生罢了,我怎么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现在江西诸君子称“苏黄”齐名,并非黄鲁直的本意. 37(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三年,苏轼正是十二三岁的年龄,到乡里的私塾学习。有个来自京城的学者拿鲁人石守道的《庆历圣德诗》给私塾里的先生看。苏轼在旁边偷看,以便学习其中的诗词,苏轼问先生其中赞颂的那十一个人都是谁.先生说:“你为什么要知道他们,”苏轼回答说:“他们是天上的神仙,那么我不敢知道。若也是凡人,那为什么不能知道。”先生对他的话感到很惊奇,就把那些人都告诉他了。并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有生之年一定要认识他们。嘉佑二年,苏轼中了进士,到了京城。正赶上范仲淹逝世,入葬以后,立上了墓碑。苏轼读完碑铭。痛哭流涕,说:“我听说他的为人已经有5年了,可是却见不了他一面,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38.金农为盐商解窘 钱塘人金寿门先生,也就是金农,客居在扬州。扬州的盐商们仰慕金农先生的才名都争着邀请招待他。一天,某一位盐商在平山堂宴请宾客,金农先生被让在席上首座。酒席之间,众人以朗诵古人有“飞红”二字的诗句作为酒令,轮流作诗。一个个挨过来,到了一个盐商那里,他冥思苦想也想不出一句诗来,其他客人正要商量要罚他酒,这个盐商说:“有了,„柳絮飞来片片红?。”在座的人都哄堂大笑,说他杜撰。这时候唯有金农说:“这是元代人描述平山堂的诗句,引用得非常切题。”众人不信,便要让金农吟出此句所在的全篇,金农吟道:“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听到全篇,大家都觉得金农非常博学,这才又赞叹又佩服。其实金农是随口吟诵出了这首诗为这个商人解围而已。这个商人特别高兴,过了几天就拿了很多钱赠给金农。 39.张明善讥张士德 张士诚占据了苏州府后,(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抢夺百姓土地,用来扩大(自己的)园林。大肆挥霍设宴及娱乐,在宴席间如果看不到张明善就不高兴了。有一天,下了很大的雪,张士德摆下了丰盛的宴席,让歌女弹唱,邀请张明善提笔咏雪。张明善提笔写倒:“(大雪)漫天坠落,直望田地飞去,白白侵占了那么多田地。都是你,冻死了千万的百姓,你难道还能称做是国家的祥瑞之景吗~”写完之后,张士德感到非常惭愧,最终也不敢(对张明善)怎么样。 40(蔡邕听琴 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的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请人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效法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他,大家没有不吃惊的。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我内心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笑着说:“‎‎这 足以称为杀心了 ~” 【参考答案】 36(黄鲁直敬重苏轼 1(?同“悬”,挂?门生,即学生?罢了 2(?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点上香,很尊敬地打躬作揖;?怎么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 3(? 37(苏轼私识范仲淹 1(?京城?山东地方?私下、内心?死?已经?泪?大概?同“又” 2(?小孩子何必知道它呢,?那老先生认为苏轼的言论与众不同,所以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当时虽然未能全部弄清。 3(? 38(金农为盐商解窘 1(?作客?依次?编造?贴切?风景 2(?互相争着邀请(金农)前往;?众人人为金农知识广博;?第二天指导一千两银子赠送给金农。 3(?江南;?因为“夕阳返照”。 39(张明善讥张士德 1(?吉利?结束 2(?抢夺百姓土地,用来扩大(自己的)园林;?大肆挥霍设宴及娱乐;?让歌女弹唱;?最终也不敢(对张明善)怎么样。 3(双关;冻杀万民都地你。 40(蔡邕听琴 1(?命名?屏风后?暗暗地?退?惊动的样子?微笑的样子 2(?等到(他)去时对方已喝得酒酣耳热了;?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蔡邕一一把全部情况告诉对方;?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 3(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
本文档为【(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100练(1-40)】,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30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4KB
软件:Word
页数:64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2-23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