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6高考试题汇编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6高考试题汇编

举报
开通vip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6高考试题汇编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6高考试题汇编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选择题 1((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 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 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 族朝会的列位礼节?~还实行班爵制度规定诸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6高考试题汇编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6高考试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汇编 第1课 夏商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与西周封建 一、选择题 1((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 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 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 族朝会的列位礼节?~还实行班爵制度规定诸侯的等级~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即‚天子?~ 王以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与‚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三公……诸侯…… 诸伯……诸子……?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 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项错 误,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5?浙江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考点】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解析】‚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现是分封制~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故A项正 确~不符合题意,‚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体现家谱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故B现 正确~不符合题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体现是宗法制中世袭的特点~故C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说明不依靠亲族关系来选官~体现不出宗法 制影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3((2015?上海单科?32)“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 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 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1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考点】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礼乐制度 【解析】‚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上下关系既区别贵贱等级~又保持和睦关系~即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最能体现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故A项是最佳选项,‚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乐的职能是使人际关系内心感情融洽外表互相尊重~有助于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这只是礼乐主要社会功能的一部分~故B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礼强调区别贵贱等级~君子庶人不可能日趋平等~故C项错误,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是礼的社会功能~没有反映出乐的社会功能~故D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答案】A项3分,B、D项1分,C项0分 2014年题组 1((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礼乐制 【解析】结合题意可知周代的‚雅言?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答案】C 2((2014?上海单科?32)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考点】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 【解析】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是属于分封制的内容~但和题目联系不是太紧密~故A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题中不能反映~故B项错误,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不能全面反映题中的信息~故C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体现了分封是国家的意志~故D项是最佳选项。 【答案】D项3分~A、C项1分~B项0分 2 3((2014?广东文综?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汉字的起源演变——甲骨文 【解析】宗的本义指宗庙、祖庙~青铜兵器与宗的含义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甲骨文是商代文字~故B项错误,‚宗?~是一个会意字, 从宀示~示指神祇,宀指房屋~即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在甲骨文中‚ ?像宫室屋宇之形~则‚?表示祖先牌位~故C项正确,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才有了皇帝宝座~而甲骨文是商代文字~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3年题组 1((2013?广东文综?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 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 【答案】B 2((2013?山东文综?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解题信息~建造的王城大小~形状~门~路和设臵都清晰明确~体现中正有序~故选B。中央集权到秦朝才形成~排除,~材料中虽然有宗庙和社稷~但没有体现“法祖”排除C,材料仅仅是对王城的建造进行描述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明确 3 的提出君权神授是董仲舒。排除D。 【答案】B 3((2013?浙江文综?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禅让制 ?分封制 ?世官制 ?宗法制 A(?? B(?? C(??? D(???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宗法制?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也体现了‚?分封制?,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正确。禅让制是一种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政治制度~在这张‚谱系图?中无法体现。 【答案】D 4((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 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 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 4 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 瓦解~D项表述错误。 【答案】C 5((2013?海南单科?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 后世也 ( ) 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题目要求回答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我国大部 分朝代的皇位继承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故选B。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之前就已经 存在~排除A。宗法制分大宗和小宗~排除C。宗法制是协调家族内部关系~排除D。 【答案】B ((2013?上海单科?5)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6方国联盟 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 是( )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考点】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商王国时期的国家是一种方国与方国的联合 体~称为‚方国联盟?,西周建立后~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 各地~广建封国~称为‚封邦建国?,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度~加强中 央对地方的统治。故选D。 【答案】D 2012年题组 1((2012?浙江文综卷?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 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 5 的知识,能够判断( ) ?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 B(??? C(??? D(??? 【解析】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正确,燕国是姬 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 通婚~可知?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正确。 【答案】C 2((2012?上海单科卷?2)《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 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解析】材料反映了从夏到西周‚鼎?的迁移~‚鼎?被赋予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 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问鼎中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鼎?被作为国 家权力的象征符合题意。 【答案】D 2011年题组 1((2011?上海单科?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 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解析】本题考查商朝时期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商王控制着支配内外 服的 实际权力~外服就是附属国与盟国管辖的地区。商王与邦国既有平等的关系又是 附属国与盟国的关系~在对邦国的支配地位商王实质上是盟主身份。所以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2010年题组 1((2010?广东文综?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 6 【答案】A 2((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解析】熟悉西周封国~知道各省简称~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 【答案】C 3((2010?上海单科?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经济领域。各国之间不断开辟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所以根据材料叙述~应该是B。周朝~尤其是东周时期~正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答案】B 2009年题组 1((2009?江苏单科?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解析】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历商至周。所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09?北京文综?12)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井田制 7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从题干中的‚封黄帝之后于蓟?可以判断是分封制。 【答案】C 3((2009?广东单科?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下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解析】‚封建社会?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那么柳宗元所说的‚封建制?~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原意应该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并且我国古代把分封制称作‚封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就是西周采取分封制的目的。 【答案】A 4((2009?山东文综?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解析】从材料中信息可知林黛玉是贾母的嫡亲外孙女~被贾母视为‚外人‚~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是‚自己人?。贾母强调宝玉和黛玉的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反映的是宗法观念。 【答案】C 5((2009?天津文综?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解析】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在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 【答案】C 6((2009?辽宁、宁夏文综?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8 【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 【答案】A 7((2009?海南单科?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汉宣帝不同意‚纯任德教?‚周政?~可见他把‚周政?等同于‚德教?即道德教化~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008年题组 1((2008?广东单科?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解析】祠即宗祠~据此既可判断与之联系的制度是宗法制。 【答案】B 2((2008?上海单科A?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解析】‚封建?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因此这句话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答案】A 2007年题组 1((2007?上海历史B?1)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商姓来自于封地叫‚商?的地方。 9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2014?北京文综?37)(36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8分) 【考点】,1,西周的分封制,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解析】,1,材料一提到西周时期的‚天?~古希腊的主神宙斯~罗马的众神~反映出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周王认为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古希腊认为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古罗马认为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反映出各文明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西周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反映出各文明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答案】(1)共同: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2((2013?安徽文综?37)(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 姑侄 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 祔,新 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 见仁 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新唐书?狄仁杰传》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6分) 10 【考点】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 【解析】从武则天的继位问题到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小切口大跨度~第一问要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注意材料中的祭祀问题。 【答案】(1)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礼乐制度。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一、选择题 1((2015?江苏单科?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 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 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史学理论——史料使用 【解析】《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淮 南子》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的政治改革~材料未涉及‚贬抑 秦始皇?~故A项错误,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 项错误,颛顼是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淮南子》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而‚秦琅 邪石刻?是考古资料~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故C项正确,石刻与文献两者相 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上海单科?4)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 ) A(太尉 B(皇帝 C(郡守、县令 D(丞相 【考点】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体制,郡县制, 【解析】秦朝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与选用啬夫无关~故A项错误,皇帝直接任命地 方郡守和县令、县长~与选用啬夫无关~故B项错误,郡守、县令选用啬夫管理司法和 赋税征收~故C项正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与选用啬夫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5?海南单科?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 秦朝实行了( ) 11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解析】材料中‚罢侯臵守”指的是罢去分封制的“诸侯”~改行郡县制的“郡守”~因此材料是指秦朝实行郡县制~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设官分职~不与古同?可知不是分封制~故B项错误,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度~与题干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与题干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2014年题组 1((2014?四川文综?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行政区划演变 【解析】从表中可知~历代最低一级行政区划均为县~其他层级均有变动~故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图表可知州的行政区划层级有一级到二级甚至降到三级~因此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最高一级行政区划由州到路再演进为省~省残留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痕迹~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而不是促进地方的自主性~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秦汉以来各朝代均为二级或三级行政区划~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013年题组 1((2013?北京文综?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12 A(周 B(秦 C(汉 D(唐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依据石碑《九域守令图》中的‚守令?和‚并四海、为?县、灭陈、天下合一?等信息。反映了秦灭六国~统一全国~臵郡县的史实。可知?要求填的缺失的文字是秦。ACD三朝与题干反映的信息不符。答案选B。 【答案】B 2((2013?浙江文综?15)公元前221年,秦完 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 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 A(???? B(???? C(???? D(???? 【考点】秦朝统一六国 【解析】秦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最终灭了六国。所灭的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分别对应图中的序号是??????。最迟灭的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齐鲁大地?,~找到这一突破口~就可较快地找出正确选项。此外~可将‚韩赵魏楚燕齐?谐音为‚喊赵薇去演戏?~就可牢记这一顺序。 【答案】A 3((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 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 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 13 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 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 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 瓦解~D项表述错误。 【答案】C 4((2013?上海单科?5)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方国联盟 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 是( )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考点】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商王国时期的国家是一种方国与方国的联合 体~称为‚方国联盟?,西周建立后~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 各地~广建封国~称为‚封邦建国?,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度~加强中 央对地方的统治。故选D。 【答案】D 2012年题组 1((2012?重庆文综卷?13)《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 矣。” 其表现有( ) ?战乱频仍 ?民族矛盾尖锐 ?刑罚严酷 ?土地兼并严重 A(?? B(?? C(?? D(?? 【解析】本题实际是重现秦朝的暴政与封建社会弊端的理解。秦朝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 排除 ??,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出现刑罚严酷~而土地兼并现 象是封建社会无法根除的~导致阶级矛盾的尖锐~D项正确。 【答案】D 2((2012?海南单科卷?3)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14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皇帝之称是秦始王认为自己“功过五帝、德高三皇”~因此~把三皇与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说明他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而且其并不仅仅满足于作人间最高统者~还要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A项说法错误,BD项可体现~但与题意不符。 【答案】C 2011年题组 1((2011?海南单科?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解析】从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和国家的分裂战乱可以排除A。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排除B。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D。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 【答案】C 2010年题组 1((2010?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解析】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答案】C 2((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 15 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 【答案】D 3((2010?山东文综?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8.(2010年北京文综,12)下图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 控制加强 【解析】宋朝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 密院~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权~枢密院掌管军事~而三司使 掌管财权。通过这项制度~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A项宰相的权力是缩小了~一分为三,B项是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指清朝雍正帝时设臵军机处,D项材料不涉及地方。 【答案】C 4((2010?北京文综?12)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 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臵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所以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答案】C 16 2009年题组 1((2009?重庆文综?12)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 【解析】 秦始皇以武力统一天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思想文化~而采取了禁私学、焚书坑儒等极端措施~故D项错误。 【答案】D 2008年题组 1((2008?江苏单科?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解析】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分封了齐国、楚国、鲁国等。但是到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分封制被彻底打破。应选C项。 【答案】C 2((2008?上海单科共同部分?20) 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 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明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把握~最早推行郡县制的、建立中央集权制的是秦朝~所以B项正确。 【答案】B 2007年题组 1((2007?广东单科?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郡县制。A项与统一不符,B项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D项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明了。 【答案】C 17 2((2007?宁夏文综?27)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解析】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为“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全国 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汉承秦制~使这一制度得以沿袭。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2015?天津文综?12)(22分)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 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公元前5世纪,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前4世纪 ,前45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前270年左右, ?公元前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罗马强盛时期 公元2世纪 ,前202年,公元184年, ,前201年,公元192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 ?公元3世纪 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 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公元4世纪 东晋南迁,317,42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公元5,6世纪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至?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7分) (2)比较?至?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 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8分) 18 【考点】,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解析】,1,由材料?中古代中国商鞅变法和古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可以看出该时期的历史特征为两者都制定法律,由材料?阶段关键词‚统一?可以看出~该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国家统一,由材料?中关键词‚强盛?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进入强盛时期,由材料?中两个阶段‚混乱?到‚统一?~‚危机?到‚中兴?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由材料?中‚南下?‚十六国?‚入侵?‚分裂?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 ,2,第一小问现象~对第一设问的特征概括可以看出两者非常相似,第二小问发现~从纵向来看两者的变化轨迹类似~都呈现出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的轨迹,第三小问认识~由本题前两问可以得出认识~即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 【答案】(1)特征:?两者都制定了法律。?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两者都进入强盛时期。?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7分) (2)现象: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2分) 发现: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也十分相近。(4分) 认识: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2分) 2((2014?安徽文综?37)(28分)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19 中央集权 国 郡尊有科 县儒专举 制制营制 度度制度 度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图1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15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16分)(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国有专营制度, ,2,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 【解析】,1,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对四大制度分别加以叙述~如郡县制度关键点是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是西汉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是隋唐时期~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扩到了选拔人才的范围~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国有专营制度是在‚重农抑商?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2,观点的提取根据题干‚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进行加工~可以概括为‚制度创新有利于王朝的强盛?~可以举例唐朝的强大与制度创新如三省六部、科举制等有很大关系,‚制度的僵化必然导致王朝的衰落?~可以举例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闭关锁国?、‚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等都不能够创新结果导致了中国明清后被西方赶超。 【答案】(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尊儒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 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 20 基础。 (2)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等 次 论 述 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史实明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第一等 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第二等 表述清楚。 第三等 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 3((2014?上海单科?37)传国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 问题:(14分) (1)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4分) 【考点】,1,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 【解析】,1,根据材料中六枚御玺的名称~可以看出皇帝制度的特点以及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如何运作的~即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臵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 【答案】(1)水平1:从材料中提取完整的信息(4分) ?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 ?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 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完整(2分) ?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实行中央集权体制 其他答案:仅复述、摘抄材料中的信息或回答与史实不符(0分) 21 4((2011?福建文综?38)(37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 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图15、图16、图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图15 “没有开化得中国佬” 图16 “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 图17 “中国就要崩溃了” 材料四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 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个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22 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11分)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6分) (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12分) 【解析】第一问从关键句“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可以看出王夫之的观点是: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事事而制之。”可以看出顾炎武的观点是: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不难知道: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第二问~从图片显示的信息不难看出英国对中国的丑化~认为中国愚昧无知~任人欺负。成因和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有直接关系。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就和外国对中国的侵略~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有关。第三问~材料四表明~中国资产阶级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表现出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原因从经济上讲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造成政治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造成的。第四问~“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现为“同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国内外的环境注意分国外和国内环境作答。国内从经济政治方面作答~国际从冷战局面和美苏对中国的态度政策作答~中国采用一边倒的政策是明智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使新中国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一边倒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三条原则形成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答案】(1)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 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 (2)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 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 23 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 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 (4)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 敌视新中国。 意义: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 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选择题 1((2015?天津文综?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 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 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朝议制度 【解析】由材料内容‚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可知军国大事最终是由皇帝裁决 的~而不是由朝臣决定~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故B项错误, 群臣的议政并不能起到限制皇权的作用~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可知~群臣议政起到了 集思广益的作用~使皇帝在作出最终决策时能够更加科学~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5?安徽文综?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 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 我求之。”这体现了( )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 24 【解析】‚河南尹田歆?‚ 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说明地方是有选官权的~故A 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在选拔官员时主要由中正官按照家庭出身、才能、 品德等综合品评~这与材料中的‚孝廉?不符~故B项错误,‚推举孝廉?反映了西汉 开始的察举制~但是‚贵戚……相命?又反映了权贵开始干涉控制察举制~客观上反映 了察举制的弊端~故C项正确,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5?四川文综?2)“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 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 出( )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考点】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解析】根据题干中‚中书、尚书令……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这句话可知 其介绍的是少府属官中书、尚书令~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居真宰相之任?这句话可 知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的职权和宰相差不多但并不能代表他们就是真正的宰相~故B项错 误,根据题干中‚中书、尚书令……去公顷甚远……浸以华重……居真宰相之任?的描述 可知中书、尚书令的地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提高~故C项正确,题干中关于中书、尚 书令发展过程的描述并未表现出曲折的经历~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5?北京文综?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 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 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解析】根据材料~给事中的职权为封驳审议~加上当时有‚宰相?一职~可知给事中 隶属于唐朝门下省~故A项正确,宋朝的枢密院执掌军权~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 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当时不可能有‚宰相?一职~故C项错误,军机大臣 只能跪奏笔录而无权否决皇帝的诏书~军机处之下也未设臵下属机构~故D项错误。 【答案】A 25 5((2015?广东文综?13)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 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 内阁制度出现在明朝~明朝建国之初~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管理六部~不 可能出现‚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故B项错误,依据 材料中‚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信息可知~该朝臣认为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 部官员下达诏令是‚乱政?~他希望用中书省来牵制皇帝~即加强相权~故C项正确, 该朝臣主张加强中书省的权力~材料没有体现出他反对三省六部制~故D项错误。 【答案】C 6((2015?上海单科?33)《资治通鉴》载:高宗初即位,欲更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 ( ) 直恐宰臣异议耳。唐高宗所顾忌的宰臣,通常指的是 A(政事堂议事的宰相 B(御史大夫 C(三省六部的长官 D(谏臣 【考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 【解析】‚宰臣?是政事堂议事的宰相~他们参与国家重大事务~如更立皇后的决策~最 为准确~故A项是最佳选项,御史大夫是秦朝负责监察的官员~故B项错误,三省六 部的长官并非都能参与决策~故C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谏臣是指直言规劝的大臣~ 宰臣是谏臣的一部分~故D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答案】A项3分,C、D项1分,B项0分 7((2015?山东文综?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宋时期地方官吏任免制度 【解析】宗法体系在中国古代一直存在~而且占有重要地位~且与题干材料不符~故A 项错误,依据材料‚避亲?~可知~‚避亲?就是防止形成家族势力~进而造成地方割据~ 因此是为了防止地方势力膨胀~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地方机构的设臵 26 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并没有强调完 善监察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B 8((2015?重庆文综?4)《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 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 这表明金章宗( ) 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 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 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 【考点】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金代典章制度 【解析】材料‚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 治者矣。?可看出金章宗从礼乐、刑法、官制等方面着手~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治国 理政思路~故A项正确,明朝实行内阁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赞曰: 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可看出史家对金章宗不惜溢美之词进行 赞赏~故C项错误,材料‚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 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可看出金章宗在世宗的基础之上进行制度建设~并不是照搬~ 故D项错误。 【答案】A 9((2015?福建文综?15)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 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 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27 2014年题组 1((2014?四川文综?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行政区划演变 【解析】从表中可知~历代最低一级行政区划均为县~其他层级均有变动~故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图表可知州的行政区划层级有一级到二级甚至降到三级~因此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最高一级行政区划由州到路再演进为省~省残留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痕迹~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而不是促进地方的自主性~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秦汉以来各朝代均为二级或三级行政区划~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2014?北京文综?15)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28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天文学,《授时历》,,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西游记》,,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宰相制度,古代中国的商业——宋代城市的繁荣,扬州, 【解析】《授时历》只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一部分~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的整体水平~故A项错误,《西游记》只是明代文学成就之一~不能代表整个明代文学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从全国范围看~唐代宰相大部分来自北方~这说明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故C项正确,扬州只是南宋城市之一~扬州城市繁荣不能代表南宋整个城市化水平~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4?海南单科?3)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魏晋门阀制度 【解析】材料主要论及是择婿选定标准~不能说明女子地位低下~故A项错误,材料中‚太尉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遍观子弟’~以图被选?说明当时婚姻的选择是以门第为标准~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权势官宦家族选择女婿都是以选择男方为主~这里没有体现其独特的一面~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大臣拉帮结派?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B 4((2014?海南单科?5)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科举制 【解析】科举考试并不是当时唯一的选官途径~官员特权只是受到限制而不是否定~故A项错误,科举制是扩大官吏来源~对君主集权效果不明显~故B项错误,材料中‚分科 29 考试、差额录取?说明科举制注重才学~故C项正确,重视思想品德是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故D项错误。 【答案】C 5((2014?浙江文综?14)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 ?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 B(???? C(???? D( ????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王安石变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解析】由?中的‚选举?‚新军?可知应为辛亥革命前后~湖北新军发动武昌起义和临时约法确立选举原则的史实~故应为民国时期的浙江地方志,由?中的‚禁军?即可知此应为宋朝的浙江地方志,由?中的‚本路蒙古学?即可知此应为元朝的浙江地方志,由?的目录可知此时的政府注重科技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应为当代浙江的地方志~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013年题组 1((2013?福建文综?1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材料是对有的学子一直坚持科考的原因的分析。D选项表述错误,A选项‚功名利禄?在材料中是作者否定原因~并没有对其批判,B选项把学子的坚持等于愚昧无知 30 错误~因此选C。 【答案】C 2((2013?江苏单科?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 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 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考点】唐朝三省六部制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唐朝三省制下~中书省负责 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制下~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审议副署 才可以。由此可知BC表述错误。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 因此正确答案选A.。 【答案】A 2012年题组 1((2012?山东文综卷?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 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解析】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 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行宰相权~宰相的权力进一步被分割~这些措施都达到分割相权~加 强君主专制的目的。 【答案】B 2((2012?山东文综卷?12)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 表1 是( )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 A(汉朝 ?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B(唐朝 ?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1 ?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 C(宋朝 1 D(元朝 【解析】宋朝‚重文轻武?~文人阶层膨胀,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主要 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使军事将领们 31 失去了主动性~相互牵制导致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活字印刷术发明促进了书籍和知识的传播。 【答案】C 3((2012?四川文综卷?12)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 【解析】世袭制是的标准是血缘关系~排除A项,BD项是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科举制是用考试来选拨人才的一种制度~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促进了社会公平~C项正确。 【答案】C 4((2012?四川文综卷?14)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 ?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 B(?? C(?? D(?? 【考点】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题干中的‚输与官家事夷狄?体现了?项~‚汝生不及贞观中?体现了?项~而??无从体现~排除ABC项~D项正确。 【答案】D 5((2012?安徽文综卷?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言词刀笔?的含义~此处的‚言?指言辞辨正~也就是语言流利~能言善辩~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这是唐代选官的标准之一,‚刀笔?借指文章。‚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就是说仅凭语言 32 表达和文章选拔官吏~不注重德行。这样必然会有很大弊端~带来负面影响。因此D项正确。 【答案】D 6((2012?北京文综卷?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 图6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考点】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设臵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图片的观察和解读能力。从图中可以观察到‚中书省?这一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在元代只保留中书省~臵于都城之内~总理全国政务~为最高行政机构。唐代实行三省制~宋代设臵中书门下~明代废中书省~以六部分掌庶政~直接受命于皇帝~故选C项。 【答案】C 7((2012?广东文综卷?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考点】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题干中的现象说明了诸侯权力的削弱~其依据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正事。因此~C项正确,A BD项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C 8((2012?海南单科卷?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33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考点】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 【解析】题干主要反映宋代御史与宰相的关系变化~以此说明相权的削弱~皇权的加强~说明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御史掌握的是监察权~A项题干无从反映~ D项不符史实,宋代以前的历代统治者为了加强皇权~致力于削弱相权~如汉代的‚中朝?和‚外朝?制度、唐代的三省六部制~B项排除。 【答案】C 9((2012?上海单科卷?9)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解析】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忽必烈始臵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A项为元朝中书省。 【答案】C 10((2012?上海单科卷?10)右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该王朝是 (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解析】此王朝的疆域中通过河西走廊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作为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管理西域。 【答案】C 2011年题组 34 1((2011?广东文综?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解析】从试题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隋唐以前官府用人须查考谱籍~看祖上有何官爵~这实际上是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形成的。A项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崩溃~但其影响深远~故排除,B项察举制主要在汉朝实施~时间不符,C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此地关~故选D项。 【答案】D 2((2011?江苏单科?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解析】《唐书》所载的830名进士出身于士族、寒族以及小姓~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科举制选拔的不仅仅是士族子弟,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不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人才选拔的范围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A、B、C表述错误。 【答案】D 3((2011?江苏单科?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解析】‚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说明江浙行省获得了急事处臵权。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命。A、C、D表述错误。 【答案】B ((2011?山东文综?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4 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35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解析】 由于科举制使封建社会普通下层的老百姓也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机会~所以‚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科举制通过选拔人才~出任各级各地官员~效忠皇帝~从而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所以C符合题意。A项‚郡县制?不符合‚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的信息~排除A。察举制主要按门第和出身选拔人才~不符合‚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的信息~排除B。行省制虽然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但与‚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的信息无关~排除D。故选C。 【答案】C 5((2011?上海文综?9)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解析】示意图内容信息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隋唐建立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故选C。 【答案】C 6((2011?海南单科?4)《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 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 【解析】契丹~是活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辽阳行省辖地包括今库页岛~外东北~西伯利亚东部~中国的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据此可以判断契丹省应为辽阳行省~故选B项。 36 【答案】B 2010年题组 1((2010?福建文综?14)《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解析】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C均是正确的。B选项转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 【答案】B 2((2010?海南单科?4)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解析】考查学生对封建专制制度核心与本质的理解~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强化了君主集权~分割宰相权力目的是君权的强化~君主专制是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 【答案】B 3((2010?江苏单科?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 )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元朝中央机关的理解。根据材料中的提示土番~时间是元朝~而且跟佛教有关~应该理解为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宣政院~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 【答案】A 4((2010?上海单科?10)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 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37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解析】中书省管辖大都及其周围地区,伊犁将军,清朝设立,~管辖新疆天山南北的军务与民政。 【答案】D 5((2010?广东文综?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解析】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A君权‚不受制约?提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排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C项也不对。 【答案】D 6((2010?浙江文综?16)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解析】抓住时间信息‚唐朝?和关键信息‚科举制?。‚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指的是九品中正制~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荐举~排除A项。采用八股考试方式是在明清时期~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故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唐朝科举制的含义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7((2010?全国?卷文综?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文选》中选录了自先秦到齐梁时期的许多诗文作品。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解答:首先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故A不符合史实, 38 其次是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故C项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第三~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过牵强~应排除。唐太宗时期~实行进士科考诗文策论~符合题意。 【答案】B 8((2010?江苏单科?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是注重门第高低~而不看中才能~所以应排除A 、 B和D。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2009年题组 1((2009?江苏单科?1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解析】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故C项正确。 【答案】C 2((2009?海南单科?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解析】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答案】B 3((2009?海南单科?5)“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 A(什五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 【解析】A项创自商鞅变法~B项起自春秋战国~完善于秦~D项是秦始皇开创的~只有 39 刺史制度是西汉武帝是开始实行的地方监察制度。 【答案】C 4((2009?上海单科?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军功爵制盛行于战国秦朝~察举制盛行于两汉,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到明清盛行科举制。 【答案】D 5((2009?安徽文综?12)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图?为行省~应是元朝~图?为道~应是唐朝~图?为诸侯国~应是春秋~图?为郡县制~应为秦朝 ~故A项正确~B、C、D顺序错误。 【答案】A 2008年题组 1((2008?江苏单科?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解析】题干中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 40 决策的失误。因此应选A项。 【答案】A 2((2008?山东文综?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C( 【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唐朝中央官制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隶属于尚书省。三省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答案】 B 3((2008?宁夏文综?25)《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本质( )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材料体现了地方官王方翼消灭了大姓皇甫氏后~使这一地区的治安好转~由此可以看出~能否处理好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当时地方治理的关键。 【答案】A 4((2008?山东基能?27)下列词句?休养生息 ?杯酒释兵权 ?犯颜直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 ) A(????? B(????? C(????? D(????? 【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侧重于对文史基础知识的考查记忆。 【答案】C 5((2008?上海单科A?9)右图所示的是( ) A(秦朝的疆域 B(宋朝的疆域 41 C(元朝的疆域 D(明朝的疆域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中书省?和大量行省的设臵~结合所学知识~只有元朝时期才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 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2008?上海单科共同部分?21)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6 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引言~帖子关于科举开始和八股考试开始的时间是错误的~一概否定科举制也是不当的~A项明显错误~C项正确。 【答案】C 2007年题组 1((2007?宁夏文综?26)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解析】建立西汉的是汉高祖刘邦~为避讳刘邦名字中的‚邦?而改‚相邦?为‚相国?。唐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其职权范围,北宋改‚昌南镇?为‚景德镇?是表示在景德年间当地瓷器制造的发展,明初改‚大都?为‚北平?~是因为明政府面对蒙古族的威胁~希望北方平安的意思。 【答案】A 2((2007?广东单科?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 ?唐朝实行三省制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 B(?? 42 C(?? D(?? 【解析】‚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指的是削弱相权以加强君权。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了宰相的权利,宋朝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副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利。二者都有利于加强君权。 【答案】D 3((2007?宁夏文综?27)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解析】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丞相的主要职责就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西汉前期继承秦制~使这一制度得以沿袭。 【答案】A 4((2007?宁夏文综?28)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解析】宋初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官名~实际上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管理国家行政事务~这一点和唐朝是一样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与中书门下合称‚二府?,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称为‚三司?。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这些明显与唐朝不同。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2015?江苏单科?21)(12分)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 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 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 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 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 43 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 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 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6分) 【考点】,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解析】,1,第一小问因素~据材料一‚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 传统?得出充分保留传统~据材料一‚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得出合理 选官~据材料一‚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得出实行德政~据材料一‚中国的文字也比 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得出汉字文化延续功能强,第二小 问制度~据材料一‚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察举制,九品中正 制,、科举制。 【答案】(1)因素:充分保留传统;合理选官;实行德政;汉字文化延续功能强。(4分) 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2分) 2((2014?江苏单科?21)(14分)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 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 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请回答: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分) 【考点】,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解析】,2,结合材料二中‚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和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具体职责即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作答。 【答案】(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 3((2014?福建文综?38)(36分)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44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6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0分) 【考点】,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解析】,1,从材料一‚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说明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说明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2,材料二反映科举制被西方国家借鉴~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举制的影响。 【答案】(1)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答三点即可) (2)影响: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答五点即可) 4((2014?安徽文综?37)(28分)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45 中央集权 国 郡尊有科 县儒专举 制制营制 度度制度 度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图1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15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16分)(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国有专营制度, ,2,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 【解析】,1,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对四大制度分别加以叙述~如郡县制度关键点是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是西汉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是隋唐时期~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扩到了选拔人才的范围~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国有专营制度是在‚重农抑商?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2,观点的提取根据题干‚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进行加工~可以概括为‚制度创新有利于王朝的强盛?~可以举例唐朝的强大与制度创新如三省六部、科举制等有很大关系,‚制度的僵化必然导致王朝的衰落?~可以举例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闭关锁国?、‚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等都不能够创新结果导致了中国明清后被西方赶超。 【答案】(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尊儒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 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 46 基础。 (2)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等 次 论 述 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史实明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第一等 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第二等 表述清楚。 第三等 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 5((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考点】,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47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八股取士,,经典力学,近代科学技术 ,2,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八股取士,,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典力学 【解析】,1,第一小问中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依据材料一中‚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和‚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来分析~可归纳出注重传统经验技术的总结~缺乏创造~是传统科技的集大成,牛顿科技成果的特点结合近代科技的特点和牛顿力学的意义来分析~可概括出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第二小问中宋应星科技成果背景从材料一中‚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概括出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从‚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的信息~可归纳出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牛顿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从材料二中‚自幼喜欢钻研科学?的信息可概括出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科技的产生来分析~可归纳出近代科学研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形成~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 ,2,宋应星的原因从材料一中‚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的信息可概括出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固守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文化氛围等角度来分析即可,牛顿的原因可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牛顿力学体系的意义来分析。 【答案】(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2)原因: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6((2014?上海单科?37)传国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 48 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 问题:(14分) (3)唐太宗为什么要重新刻玺,与之相应唐太宗又做了何种制度建设,(4分) 【考点】,3,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科举制 【解析】,3,第一小问结合‚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可得御玺数量过多~不再正宗~需要重建皇帝权力的象征,第二小问结合唐太宗加强君权的举措即完善三省六部制、推行科举制。 【答案】(3)水平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合理的解释(4分) ?为了巩固统一的新政权,加强皇帝权威;完善三省六部制、推行科举制 ?御玺数量过多,不再正宗,需要重建皇帝权力的象征;完善三省六部制、推行科举制 其他答案:回答与材料无关或与史实不符(0分) 7((2013?四川文综?13)(28分)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臵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6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 国权 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6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 49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概括分析归纳、论证说明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说明、论证的能力。第,1,题‚特点?:采用语文层次划分和概括法。注意抓住材料的三个句号~即三个层次以及关键词语概括归纳。如从第一句‚西周就开始?可得出:时间早,从第二句‚大量相关法律?得出:有法律法规保障,从第三句自唐至明清相关法律的制定得出: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等。‚作用和局限?:结合材料一二及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下~建立监察制度的目的概括即可。 【答案】(1)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2分) 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4分) 8((2012?江苏单科?21)(13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分) 50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 【解析】,1,汉朝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形成。科举制‚能破朋党之私?‚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同时使‚士有应举之才?能够被举荐~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质。,2,科举制将选拔人才的权力由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以儒家思想为考试内容~保证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科举的创新之处在于给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流动性,~同时通过‚机会均等?的机制,公平性,~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激励作用,。 【答案要点】(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9((2012?全国大纲卷?39)(6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材料一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臵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 刘邦称帝之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南越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工具~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赵佗又以财物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遣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 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王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 51 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朝对岭南地区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平定南越的历史意义。(8分) 材料二 图6示意灵渠位置。 (3)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并说明原因。(12分) (4)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8分) (5)西汉王朝建立之后,立足现实,采取措施,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分析。(10分) 【解析】第,1,问‚刘邦称帝之后~遂封赵佗为南越王?实际上承认了它的半独立姿态~到吕后、汉文帝时期~双方多次交战~汉朝无力解决~再到汉武帝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最终在制度上得到解决。第,2,问西汉平定南越在当时结束了南越分裂~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设立郡县加强了对当地的管理~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 【答案】(60分) (1)变化:从承认南越国半独立状态到制度统一,从尽力维持和平到无力解决。 原因:汉朝社会经济状态从凋敝到繁荣;汉朝政治上从分封诸侯王到全面解决诸侯王问题,北方匈奴的威胁基本解决;南越国经济发展,分立的趋势明显。(12分) 52 (2)结束了南越的分立局面;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管理;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发展。(8分) 10((2012?广东文综?39)(27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对science的 翻译 阿房宫赋翻译下载德汉翻译pdf阿房宫赋翻译下载阿房宫赋翻译下载翻译理论.doc 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 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8分) (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3分) 【考点】本题以史学研究和史学观点为切入点~全面考查了学生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和论证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的‚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分析与其相关的选官制度,第,2,问~从材料一中的‚营制造者、讲求政艺?来分析变化~并通过时间信息~联系洋务运动、维新变化和新文化运动重要史实~分析原因。第,3,题~结合西方代议制的扩展与完善的相关事实分析。第,4,题~ 53 三个词语都与生活联系密切~任选一个~按时序述说含义或用法的变化过程即可。 【答案】(1)科举制度(2分);“究天理”(2分) (2)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2分) 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3分)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2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3分)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2分) (3)代议制度建立;(2分)代议制民主具有优越性,如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国家;(3分)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并扩展到更多国家。(3分) (4)本问总分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第(4)问,指出一个时期的含义或用法,给1分,指出两个及以上时期的含义或用法,给3分。 11((2012?上海单科?37)开国议政(14分) 假设你是宋初的决策者,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决策之前,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 唐末五代以来,藩镇佣兵自重, A 武将常篡夺皇位。 唐代设置科举,人才汇聚,享国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共定国是,提高士 三百年。 大夫的参政意识,王朝便能稳固了。 唐代参加科举考试者越来越多, 求官者多,得官者少,政府遂增B 设员外官,候补官。 唐代有人认为朝廷的显要官员必开国之初,国家百废待兴,亟需大量富 须是公卿的子弟,他们从小就有 有实干经验的官员来应对政治挑战,仅机会学得各种做官的知识,而以 科举入朝的布衣之士则缺乏此类通过科举制选官难以满足这个需求。 经验。 (1)请你在文本框内的A、B两处填上恰当的文字。(8分) (2)综合以上因素,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6分) 【解析】,1,A~借鉴宋太祖改革的内容回答~确立‚重文轻武?的政策~防止武人专权。B~科举考试得官者的不断增加~会导致人浮于事~增加财政困难。,2,回答科举制度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积极作用:科举制将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中央~扩大了官员的 54 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较武将更容易控制。消极作用:科举制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困难等难题。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加以说明~同时兼顾另外一种观点。 【答案】(1)A 答案l:根据历史情境进行合理推论 ?大力推行科举制可以提拔众多文官担任朝廷官职,形成一个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防止武将专权。 答案2:推论与历史情境之间缺乏有效关联 ?防范武将专权,削夺武将的权力。 其他答案。 B 答案l:根据历史情境进行合理推论 ?造成冗官、冗员,导致财政困难。 ?造成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 答案2:推论与历史情境之间缺乏有效关联 ?积贫积弱 其他答案 (2)答案l:能全面权衡科举制对中央集权带来的利弊,对决策作出合理解释。 ?我赞同大力推行科举制。科举制的推广可以说利弊互见,但是对王朝的稳固来说是利大于弊。它使得政权向士大夫开放,不但能以文官制约武官,更能增强士大夫对政权的认同感,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固。虽然由此可能带来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等弊端,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考核加以改善,澄清吏治。 ?我反对大力推行科举制。大力推行科举制虽则可以选拔大量人才组成一个文官政府,以防范武将专权,但同时也会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困难等难题,而且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可能缺乏行政经验,不善治理国家,对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巩固其弊远大于利。限制武将专权可以通过军事制度改革予以解决,不必以扩大文官队伍来解决。过度重文轻武会削弱国家的军事实力。 答案2:虽能合理说明自己的决策,但只注意到大力推行科举制利或弊的一面。 55 ?我赞同大力推行科举制。因为这样有利于选拨文官进入政府,利用文官对武将进行牵制,强化中央集权,防范唐末五代以来武将专权、藩镇割据的局面。增强文人士大夫对政权的认同感,巩固王朝统治。 ?我反对大力推行科举制。因为这会造成官僚机构膨胀,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引发财政困难;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可能缺乏行政经验,不善于治理国家。 其他答案。观点与证据不一致;决策与理由不一致。 12((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 56 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 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 【解析】第,1,题~考查秦至唐人才选拔的依据变化和原因。变化可从材料中概括~如‚官有能而禄有功?、‚个人品行?、‚唯才是举?、‚品德与任职态度?等角度概括~原因可从社会背景、官员选拔、传统思想影响等方面分析。第,2,题~首先注意从材料中归结出清末对德才的看法~然后综合前面的德才观进行评价~可从时代需要、人才培养等方式概括。 【答案】(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 ,分) 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8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7分) (2)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 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 13((2011?四川文综?12)(32分)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表2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2)表2中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呈现怎样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曹魏到北宋选拔人才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的理解。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变化直接归纳:从曹魏到东晋逐渐下降~其后逐步上升~北宋时达到高峰。第二问原因可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制度:首先魏晋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寒门子弟入仕受到限制,其次隋唐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度渐渐解体,再次北宋科举 57 制度进一步发展~录取名额大大增加加以概括。 【答案】变化:从曹魏到东晋逐渐下降,其后逐步上升,北宋时达到高峰。(3分) 原因:魏晋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寒门子弟入仕受到限制;(2分)隋唐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度渐渐解体;(2分)北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录取名额大大增加。(2分) 14((2011?安徽文综?36)(26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8分)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8分) (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10分) 【解析】本题以科举制与考察中国选官制度与雅典民主制。第,1,问~从材料卢商的仕途案例的信息的可以看出当时实行了科举制度~根据所学知识~是取代了原来的九品中正制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顾平时所学科举制度社会政治方面的作用就可以了作答。第,2,问~考查梭伦改革的内容~ ‚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可以从原来的权力来源和分配~参与权力群体的扩大角度作答~进步作用回顾梭伦改革措施的作用影响来作答。第,3,问~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要从两者所处的社会性质~选拔人才 58 的目的、对象、标准~政体等角度作答~注意规范答题~分前者和后者。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可从双方制度实行之后的行为差异来寻找答案。主要是两种制度导致了价值观念的不同。 【答案】(1)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2)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3)前者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拨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奴隶主任用官员的范围。前者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后者消弱了贵族世袭特权。前者依据才学选拨官员;后者根据财产授予权利。前者未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后者促使旧氏族贵族专制走向奴隶制民主政治。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西方人逐步形成追求财富的观念。中国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西方人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个性的发展。 15((2011?上海单科?35)选官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问题:(12分) (1)按示例填写表格。(6分) 西周 汉 唐 血统 德才 ? ? ? 科举制 (2)简要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6分)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如世卿世禄制、察举制、考试成绩。第,2,题~在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即推举制、科举制时一定要注意一分为二~即要看到积极~也要看到局限。如推举制可从其举荐优秀人才和结成特殊关系等角度入手,科举制可从统治基础和真才实学等角度分析。 【答案】(1) 答案1:回答符合史实。(6分) ?世卿世禄制;?推举制:?考试成绩 其他答案。(0分) 59 (2)论据(4分) 答案1:能全面评述两种选官制度的利弊得失。(4分) ?就推举制而言,推荐者若出于公心,举贤不避亲,也能选拔到优秀的人才,但它容易使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恩、报恩关系。就科举制而言,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参加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但若考试内容不恰当,也不能反映出真才实学。 答案2:单方面评述两种选官制度的利或弊。(2分) ?其他答案。(0分) 组织(2分) 答案l:叙述连贯成结构。(2分) 答案2;叙述较连贯。(1分) 其他答案:罗列论据。(0分) 16((2008?全国文综一)(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明经 《孝经》《论语》《尔雅》~ 每经帖十条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作诗、赋、文各一作时务策五道 进士 《尔雅》~每经帖十条。 篇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 60 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6分) (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10分) (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6分) (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10分) 【解析】此次材料题继续保持和发扬此前的全国卷风格。对同一材料反复利用,强调历史的比较能力,注重历史的原因分析,注重历史事物之间的关系认识,注重历史的积极作用,继续保持能力的考查。其答题的思路与风格与前三年的高考保持了一致。有所发展的是~每一问都综合了材料和所学知识~而不像过去有所分开~其综合性更强。 答案思路稳中有变。变化的是第4小问~推动社会进步~过去通常是从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有利文化繁荣等角度出发~但这次却重在社会公平、社会管理等角度~突出其社会性~贴近和谐社会~却对学生日常学习的历史本身的思维角度是一个打击。和去年强调迁都对都城地区影响一样~贴近时代~却与历史本身有了距离。 【答案】(1)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侧重对时务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选拔人才。(6分) (2)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5分);主要由国王遴选,对象主要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5分) (3)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6分) (4)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10分)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一、选择题 1((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 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61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地方吏治 【解析】从材料可知汉宣帝强调的是天子与称职郡守能维护天下稳定~后被历代帝王重 申~可知古代重视地方官吏的管理~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央和地方权力 关系的变化~故B项错误,‚良二千石,郡太守,?意思是称职的郡守~后来帝王采 用的是维护官吏清廉的观念~而不是采用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故C项错误,D项与 ‚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 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 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外戚干政 【解析】‚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因此外戚也可能掌握相权~与‚皇帝依 靠外戚抑制相权?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家天下?观念强调的父系血缘关系~与外 戚干政无关~故B项错误,外戚属于母族亲属关系~汉代外戚干政反映出母族亲属关 系受到重视~故C项正确,刘氏同姓诸侯王反映的是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 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5?浙江文综?15)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 A(汉代益州郡 B(唐代扬州 C(宋代扬州 D(元代顺宁府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区划 【解析】汉武帝发巴蜀兵临‚滇?~以其地臵益州郡,唐代扬州在蜀冈下筑起了南北十五 里、东西七里的‚罗城?,北宋初年~扬州成了隔江而治的边防,元初改宣德州为顺宁 府~宣化为顺宁府治所~很明显~唐代扬州和宋代扬州地位高于汉代益州郡~顺宁府低 于州郡~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4((2015?上海单科?9)“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 62 理体制(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考点】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 【解析】‚都省?即行省~是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为一级政区名称。隋朝地方行政 区划实行州县二级制~故A项错误,唐朝地方行政区划为道、州、县三级~故B项错误, 北宋地方行政区划设臵为路、州、县~故C项错误,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故D项正 确。 【答案】D 5((2015?浙江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 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 B(???? C(???? D(????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灌溉工具变革,古 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草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印刷术, 【解析】?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 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出现于元朝,?中 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出现在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顺序排列~选择 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6((2015?海南单科?7)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 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朱元璋的重刑治国思想 【解析】我国古代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 ‚吾治乱 世~刑不得不重?说明朱元璋在明初通过重刑以治理‚乱世?~故B项正确,中国封建 63 社会一直以儒家思想中的‚仁?为治国的根本~故C项错误,朱元璋实行重刑~但是‚执法无准、量刑无据?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4年题组 1((2014?天津文综?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君权至上, 【解析】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式~君权转移到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手中~君主专制没有被颠覆~故A项错误,宦官的专权与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表面上君主权力受到制约~但两千多年中无法杜绝~根源在于君权至上~君权缺乏监督控制~故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C 2((2014?山东文综?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地方行政区划演变 【解析】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属于中央权力机构~与题干地方制度演变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故B项正确,‚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属于经济信息与题干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64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强化,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君权神授? 【解析】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是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料中‚‘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统治者借助了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B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故C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政治统治~而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故D项错误。 【答案】B 4((2014?四川文综?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行政区划演变 【解析】从表中可知~历代最低一级行政区划均为县~其他层级均有变动~故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图表可知州的行政区划层级有一级到二级甚至降到三级~因此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最高一级行政区划由州到路再演进为省~省残留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痕迹~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而不是促进地方的自主性~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秦汉以来各朝代均为二级或三级行政区划~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5((2014?北京文综?14)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65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的集权措施,设知州, 【解析】‚为扭转这一局面?即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宋初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有利于改变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宋初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君主专制加强~故B项错误,设枢密院~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君主专制加强~故C项错误,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施行将兵法~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A 6((2014?广东文综?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 【解析】秦朝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是正式和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A项错误,汉朝丞相是三公之首~也是正式和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B项错误,唐朝的三省六部是国家的正式和法定官僚机构~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C项错误,‚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表明其地位不是法定的~其权力来自皇帝的宠幸~这与明朝内阁的地位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7((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废丞相~设内阁制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内阁不会削弱皇权~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内阁不是法定行政机构~其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即使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不会影响皇权~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内阁取代六部~故C项错误,内阁只是参与国家大政的顾问机构~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是受控于皇帝的~不会有失控局面~故D项错误。 66 【答案】B 8((2014?全国大纲卷?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C(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内阁是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处理政务~只是后来有些内阁首辅权势和地位提高‚俨然汉唐宰辅?~但这不是常态~故A项错误,唐代宰相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而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故B项正确,明代内阁没有官吏任免权~故C项错误,唐代和明代管理地方政务都是地方官员~明代内阁和唐代宰相都不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故D项错误。 【答案】B 9((2014?上海单科?33)根据右侧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 ) 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 A( 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 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 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 【考点】康乾盛世(上)——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军机处起到了跪授笔录~上传下达辅助皇帝的作用~但不能全面反映图中的信息~故A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军机处是隶属于皇帝下面单立的一个机构~其下并不包括内阁、六步等~故B项错误,军机处是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准确地反映了图中的信息~故C项是最佳选项,因为军机处起到了跪授笔录~上传下达辅助皇帝的作用~所以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但不能全面反映图中的信息~故D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答案】C项3分~A、D项1分~B项0分 10((2014?海南单科?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 【解析】材料反映是中央权力机构演变~‚清朝前期以武立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 67 错误,清朝六部一直在行使行政权~只是有的时候并不经过六部~故B项错误,清朝贵族特权不是在削弱~而是在加强~故C项错误,‚内阁宰辅~名存而已?是因为新的权力机构——军机处的出现架空了内阁~故D项正确。 【答案】D 2013年题组 1((2013?北京文综?13)读图7,判断下列各项 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在?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迁都到? C(?和?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废除了丞相制度 图7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 【考点】古代都城的变迁 【解析】本题是图片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根据选项提到的四个朝代。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地图判断图中四个地名分别是?长安,西汉都城,、?开封,北宋都城,、?平城,北魏初都城,~?杭州,南宋都城,。西汉的都城在长安~A项说法错误,孝文帝迁都是从平成迁至洛阳~B项错误,明朝建国之初都城在南京~D错误。因此正确答案选C。 【答案】C 2((2013?山东文综?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题目考查对历史趋势的的总体理解~从汉到元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国家行政权力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是在明朝废除宰相之后~排除B~元朝宰相位高权重~直到明朝末年宰相才被废除~排除C~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从秦朝就开始被打破了~排 68 除D,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对地方有效管理~汉朝时期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宋朝时期对地方的行政~经济~兵权都收归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所以A正确。 【答案】A 3((2013?山东文综?12)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嘉庆二十一年【解析】考查学生分析解读史料的能力~嘉庆二十一年在雍正之后~军七月初六日内阁奉 上谕:和世泰等奏,机处已经设立~军机处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有 口英咭唎国贡使连日皇帝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演习礼仪极为敬 谨,„„即派苏楞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故选C。从材料分析是内阁奉 额、广惠各载原品顶上谕~上谕不是内阁起草~排除B~清朝有中书科,但不具备中书省地戴沿途伴送,钦此 位,仅具有监察职能~排除D。 【答案】C 图5 4((2013?天津文综?1)右图为《岛夷志略》片段。从其内容判断, 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岛夷志略》~原作《岛夷志》~元代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所著记述海外诸国见闻的著作。共一卷~一百余篇纪略~涉及东西两洋周边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研究古代亚非等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同时依据图片中的‚万里石塘?这个说法出现在唐宋年间~据此应选C。 【答案】C 5((2013?重庆文综?5)《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 69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记忆和运用能力。从材料‚又仿宋制臵殿阁大学士?~可知在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内阁在明成祖时才正式设立~排除A,由‚‚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可知B正确,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一级决策机构和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咨询的内侍机构~无实权~内阁大学士也不是丞相~排除C、D。 【答案】B 6((2013?江苏单科?5)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材料信息‚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可知B正确。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扩大~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国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由此可知ACD表述错误。 【答案】B 7((2013?山东基能?55)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 纵有 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彻底改变‚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双重否定等于肯定完全君主专制开始于明太祖朱元璋废中书~权分六部。故答案C符合题意。 【答案】C 8((2013?海南单科?6)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 70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礼乐是治平的核心手段~刑政是辅佐礼乐的~排除A~而 选B。材料没有涉及休养生息和儒法的治国思想~排除C、D。 【答案】B 9((2013?上海单科?7)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 A(甲说、乙说 B(甲说、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 【考点】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题目的时间‚宋代?。宋代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从‚钱、 权、兵?等方面削弱地方与中央官制~所以甲、乙的说法符合题目要求。丙说的‚中书 省?‚行省?是元代的,丁说的‚军机房?是清朝的。故选A。 【答案】A 2012年题组 1((2012?广东文综卷?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 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题干所述的是相权与皇权的问题~题干中的‚如果宰相制度尚未废除?的假设是 其‚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的前提~说明事实上是宰相制度被废除~削弱了相权~君权 加强。因此~他的主张应是限制君权~B项排除,CD项无从反映。 71 【答案】A 2((2012?天津文综?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解能力。从材料‚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可得出军机处易于保密~而且便于皇帝宣召~故A B两项正确,‚行走?即临时任命之意~可见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遴选军机处官员的才德标准~故选C项。 【答案】C 3((2012?全国课标卷?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题干中的‚惟揣摹此样本为急?的这种依样画葫芦反映清代内阁官员拘泥规制~说明政治体制的僵化~B项正确,ACD项题干都无从反映。 【答案】B 4((2012?全国课标卷?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趋势 【解析】关键信息: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B项错误于‚产生的前提?,D项‚专制制度的基础?说法错误。 72 【答案】C 5((2012?江苏单科?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解析】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到嘉靖皇帝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C项错误。A项是科举制度~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B项错误,内阁地位虽有变化但始终是皇帝的咨询机构~职能基本未变。 【答案】D 2011年题组 1((2011?北京文综?1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西汉时期通过建立中朝~以削弱和对抗以丞相为首的外钞的权力。北魏实行三长制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从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故清朝没有丞相与皇权的斗争。 【答案】C 2((2011?北京文综?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73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支柱。通过官方建立文庙强化孔子在封建专制统治中的地位~以此强化对人民的统治。 【答案】A 3((2011?上海单科?7)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而导致新问题的产生?~秦朝灭亡后~汉代统治者认为秦短期而亡是因为郡县制~实行了结果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的产生。B、C、D三项~都使新王朝初期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并没有产生新的问题。 【答案】A 4((2011?海南单科?8)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 A(节度使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布政使 【解析】节度使是唐朝后期的地方武将~而非明朝官职~可排除A项,选项B~枢密使是北宋时期掌握兵权的官职~也非明朝官职~可排除B项,选项C~三司使是北宋时期掌握中央财政权的官职~也非明朝官职~可排除C项~故本题选D项。 【答案】A 5((2011?海南单科?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 【解析】对于朱元璋来说~他认为元朝破坏了汉族的礼仪文化~即‚圣道?~所以建国之初要恢复儒家文化~因此~朱元璋所说的‚先王?不是建立元朝的蒙古人~而应该是与他一样的汉族皇帝~是在明之前的汉族政权~因此~选项A可以排除,题干表明在明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令郡县皆立学?~因此选项D的周朝典制也可排除,题干要求选从实质上来理解~C项是具体朝代制度~排除C~华夏传统指汉族的农耕文明、政治制度和 74 文化传统等~所以实质是继承华夏传统~故本题选B。 【答案】B 2010年题组 1((2010?江苏单科?1)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汉朝由于刘邦采用郡国并行制度~结果引发后来的七国之乱~这都是因为封国制激化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项。 【答案】B 2((2010?上海单科?12)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 A(辛亥革命 B(商鞅变法 C(靖康之变 D(光武中兴 【解析】A是干支纪年,B是人名,D是谥号~只有C是宋钦宗的年号。 【答案】C 3((2010?浙江文综?19)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 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 【解析】本题注意时间信息‚清朝?。‚与吐蕃和亲、设臵羁縻府州?发生在唐朝~‚设臵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发生在秦朝~设立宣政院是在元朝~排除A、B、C项。清朝康熙帝时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4((2010?海南单科?2)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方式不尽相同。其中,在农民战争基础上创建的王朝是( ) 75 A(秦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解析】考查基本的史实~秦朝是诸侯秦国发展而来~隋朝是北周贵族杨坚所建立~宋朝是后周大将军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只有明朝是在元末农民起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答案】D 2009年题组 1((2009?全国文综一?13)“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 ) A(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 D(民族融合的结果 【解析】楚汉战争中项羽面临‚四面楚歌?~最终战败~西汉建立后~吸取教训~故‚楚歌?流行~所以选B项。 【答案】B ((2009?福建文综?13)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2 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解析】此题目考查文史常识中时间世纪的表述。一个世纪100年~第1个世纪百位数为零~第2个世纪百位数为1~依此类推~所以计算世纪要在公元年数中的百位数加1~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公元前3世纪离我们现在较近的几年故是该世纪晚期~故选D。 【答案】D 3((2009?四川文综?13)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 A(颁布附益之法 B(设置转运使 C(推行募兵制度 D(实施行省制度 【解析】北宋设转运使~掌握地方财政~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故选B。 【答案】B 4((2009?浙江文综?14)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 76 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解析】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臵为路、州、县三级~与题干图片相符合。另外~由图片中的‚知州?、‚通判?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B 5((2009?浙江文综?1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解析】设臵内阁制的是明成祖朱棣~A项错误。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B项说法正确。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C项错误。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取代之说不符合史实。 【答案】B 6((2009?辽宁、宁夏文综?28)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解析】明朝废除丞相后~由皇帝直辖六部~统理政务~故六部应掌管行政。 【答案】B 7((2009?广东单科?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77 【解析】从秦朝初创皇帝制度~到汉代实行内外朝制度~再到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和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以至于明代取消丞相~古代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但是这一过程并非一条直线~如清初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就严重威胁了皇权~属于特殊情况。 【答案】D 8((2009?广东文基?9)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清 B(明 C(汉 D(秦 【解析】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清朝以后不曾设臵丞相。 【答案】A 2008年题组 1((2008?海南单科?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解析】刘邦的话是两层意思:一是限定只有刘姓才能当诸侯王~二是没有刘姓皇帝的批准~非刘姓的人没有大功是不能被封侯的。很显然刘邦此举之目的在于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A 2((2008?上海单科A组?6)“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三藩之乱 【解析】前两句诗是说渔阳一带的叛乱发生~结束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奢糜无度的生活,因为‚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创作的,。因此反映的应是安史之乱。 【答案】C 3((2008?上海单科A组?7)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 78 A(西汉 B(隋朝 C(宋朝 D(清朝 【解析】中国历史上北宋为了解决地方藩镇割据的问题~采取了‚重文轻武?的策略~而且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剥夺了中央和地方大将的兵权。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4((2008?海南单科?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史实的能力。秦朝的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A错。汉朝的刺史是负责监察地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B错。唐朝的节度使是边境重地设臵的军镇长官~C错。宋朝在宰相之下增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所以选D。 【答案】D 5((2008?宁夏文综?26)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并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判?是宋始设的地方官,监督知州,与其相互牵制。因此,选D项。 【答案】D 6((2008?广东文基?2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削藩?~ ‚藩?是指地方割据势力或者地方存在的对中央构成潜在威胁的势力~C项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C 7((2008?广东单科?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 79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 【解析】这显然是明末清初的早期的民主思想~其政治主张是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主权。 【答案】C 8(( 2008?天津文综?13)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要全面掌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D两项明显错误。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题目中所列的是中央机构的变动~根据各机构职能变化的趋势可知它反映的是专制皇权的加强。故选A。 【答案】A 2007年题组 1((2007?山东文综?9)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五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解析】从名称‚一统河山?‚四方平定?‚六合一统?中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C 2((2007?宁夏文综?2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80 【解析】明初废丞相制度以后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 为了解决政事繁多的问题而设臵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职责与功能就是辅政的, 清初军机处初名军需房~是雍正年间为了方便对西北用兵而设臵的~地点在隆宗门内~ 成员都是皇帝亲信的臣子~或手握重权的人~军机大臣只对皇帝一人负责~皇权大大的 得到加强。 【答案】C 3((2007?广东文基?20)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 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解析】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势力属于地方割据势力~威胁的是中央集权~故宋代收藩镇之 权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2015?天津文综?12)(22分)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 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公元前5世纪,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前4世纪 ,前45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前270年左右, ?公元前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罗马强盛时期 公元2世纪 ,前202年,公元184年, ,前201年,公元192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 ?公元3世纪 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 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公元4世纪 东晋南迁,317,42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81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公元5,6世纪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至?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7分) (2)比较?至?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8分) (3)第?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7分) 【考点】,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 【解析】,1,由材料?中古代中国商鞅变法和古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可以看出该时期的历史特征为两者都制定法律,由材料?阶段关键词‚统一?可以看出~该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国家统一,由材料?中关键词‚强盛?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进入强盛时期,由材料?中两个阶段‚混乱?到‚统一?~‚危机?到‚中兴?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由材料?中‚南下?‚十六国?‚入侵?‚分裂?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 ,2,第一小问现象~对第一设问的特征概括可以看出两者非常相似,第二小问发现~从纵向来看两者的变化轨迹类似~都呈现出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的轨迹,第三小问认识~由本题前两问可以得出认识~即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 ,3,第一小问不同~由材料?中‚对峙?到‚统一?~‚灭亡?到‚小国林立?总结出其不同,第二小问原因~从主要政治制度角度考虑~即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答案】(1)特征:?两者都制定了法律。?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两者都进入强盛时期。?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7分) (2)现象: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2分) 发现: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也十分相近。(4 82 分) 认识: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2分) (3)不同: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欧洲走向分散。(4分) 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3分) 2((2015?重庆文综?14)(3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祖皇帝晚年手敕太子书:‚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及登基,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摘自,明,梅鼎祚编《两汉文纪》 (1)根据材料一,回答汉高祖对太子的要求及其原因。(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禁学”的具体表现。(2分) 【考点】,1,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承秦制,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秦始皇焚书坑儒 【解析】,1,第一小问要求~材料一‚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可得出刘邦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诫儿子应该多读书,第二小问原因~材料一‚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及登基,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得出秦焚书主张自己读书无益的思想~实践证明这是错误的思项~不希望儿子重蹈覆辙,第三小问表现~据材料一‚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说明秦始皇推行焚书坑儒政策~意在加强在思想领域的控制。 【答案】(1)要求:勤奋学习;自己写奏章。(4分) 原因:汉高祖对读书无益的反思。(2分) 表现:焚书坑儒。(2分) 3((2015?天津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臵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臵。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83 (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6分) 【考点】,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天朝上国自居,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1,第一小问内容~由材料一中‚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可以概括出双方争执的内容主要为座位次序,第二小问心态~由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当时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第三小问背景~根据所学知识~此时英国刚刚进行完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案】(1)内容:座位次序(外交礼仪之争)。(2分) 心态:以天朝上国自居。(2分) 背景: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国力强盛。(2分) 4((2015?广东文综?38)(25分)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课程设臵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课程设臵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 1904年颁布 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 取消读经讲经课 1912—1913年颁布 壬戊学制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哪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时期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6分) 【考点】,2,宋明理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科举制,八股取士, 【解析】,2,第一小问学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儒家思想,或理学,即可,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理学对儒学的新发展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这个角度阐述即可。 【答案】(2)学派:儒家。(2分) 原因:儒学已发展到理学阶段,更加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4分) 84 5((2014?江苏单科?21)(14分)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 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 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分)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3分) 【考点】,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削弱相权 ,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内阁的出现 ,4,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 【解析】,1,从材料一中的‚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可归纳为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从‚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可归纳为让宰相参与议政、奏事,从‚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可以归纳为大臣之间相互诘难辩论。 ,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中的‚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可以归纳为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根据‚……皆起草进画?和‚……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可以归纳为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 85 大臣奏章~根据‚……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可归纳为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第二小问结合阁臣与宰相的实质来作答~即阁臣只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并不能统领六部等。 ,4,第一小问结合古代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以及三则材料~特别是‚三省六部制?~得出策略为分散权力~权力制衡,第二小问结合皇帝制度中皇权至上的原则作答。 【答案】(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 (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 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 (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 原则:皇权至上。 6((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臵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捕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市镇。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安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 86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东北地区移民政策,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解析】,1,从材料一‚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臵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和‚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及材料二‚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可知清政府对东北地区的政策由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从材料一‚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可知开放之前的移民特点是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结合材料一、二总结移民的特点是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结合材料二清政府开放东北的原因可总结特点是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 ,2,结合东北地理位臵、人口来源及东北人口增加的影响等相关史实总结移民东北的作用 1)特点: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答案】( 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12分) (2)作用: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13分) 7((2014?浙江文综?38)(26分)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87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8分) 【考点】,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 1,第一小问‚政治形态?可根据设问中的时间提示‚明朝中后期?结合所学回【解析】, 答,第二小问‚重要原因?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万历皇帝……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内阁,?作答。 【答案】(1)形态: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予以牵制;原因: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8分) 8((2014?安徽文综?37)(28分)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中央集权 国 郡尊有科 县儒专举 制制营制 度度制度 度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图15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16分)(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2,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 【解析】,2,观点的提取根据题干‚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进行加工~可以概括为‚制度创新有利于王朝的强盛?~可以举例唐朝的强大与制度创新如三省六部、科举制等有很大关系,‚制度的僵化必然导致王朝的衰落?~可以举例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 88 步强化~‚闭关锁国?、‚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等都不能够创新结果导致了中国明清后被西方赶超。 【答案】(2)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等 次 论 述 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史实明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第一等 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第二等 表述清楚。 第三等 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 9((2014?安徽文综?36)(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10分) 【考点】,2,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早期西学东渐,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解析】,2,根据材料二中的‚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以及中国与西方在18、19世纪各自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背景作答。 【答案】(2)原因:东西方交流加深(欧洲人的认识趋于全面,改变了对东方认识的理想 89 化);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差异或西方发展迅速与中国发展缓慢(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思想解放与因循守旧)。 10((2013?天津文综?1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分)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依据材料一中‚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这句话~可以得出汉初实行的制度分别是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渊源的作答~考生联系教材~不难发现这些制度都是秦朝遗留下的制度~说明了汉初的制度是继承秦朝的。 【答案】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承袭秦制。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臵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矫秦县之失策?的意思是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材料认为秦朝灭亡在于实行郡县制~故汉初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又恢复了分封制。内容和后果的回答~只要结合教材知识即可。 【答案】措施:分封诸侯王国。 内容: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 后果: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 90 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分)并分析其意 义。(2分)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依据材料中‚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这句话~可以得出推恩令的答案。‚国除为郡?这句话可以得出剥夺封地、改郡县的答案。‚又颁布律令?这句话也可以得出答案。意义的回答可从削弱地方割据、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角度来回答。 【答案】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 加强对诸侯的防范。 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11((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7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图8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 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图片反映了清朝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太和殿和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从图片可以看出~太和殿高大雄伟~白金汉宫工整威严~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然后再结合中国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相关史实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予以解读~进一步提取出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政治 91 特点~例如中国的皇权至上~英国国王的统而不治、地位尊贵以及首相的民主政治。中英比较可从中英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 【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8分) 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4分) 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12((2013?上海单科?36)“无为”与“有为”(12分) 材料一 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欲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问题: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无为’之实则为‘因循’”的说法,(4分) (2)汉初七十余年的“无为”给汉武帝留下怎样的历史遗产,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汉武帝的“有为”,(8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解析】第,1,题~西汉建立后~‚汉承秦制?~例如‚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等,同时又有所变通~为维护刘氏天下的统治~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而且实行‚黄老之学?~休养生息等政策。第,2,题~通过实行‚黄老之学?~休养生息等政策~西汉迅速恢复了元气~经济得到发展~为汉武帝的‚有为?提供了经济基础。但是‚郡国并行?使王国力量逐渐强大~产生王国问题。为此~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设臵刺史~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92 【答案】36((1) 水平1:辩证全面且有史实依据。(4分) ?汉承秦制,如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等都是因循。但又不完全承秦制,如沿袭周朝的分封制,造成郡国并行的局面;且政令实施宽简舒畅,与秦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水平2:有史实依据,但不够全面(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其他答案。(0分) 36((2) 水平1:从材料中提取史实间的关联信息,并结合所学辩证看待汉武帝的“有为”。 (8分) ?汉初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复苏,财富日臻丰厚,为汉武帝的“有为”提供了经济基础。但汉初的王国势力依然膨胀,贫富分化、土地兼并等民生问题严重,有待汉武帝解决。针对王国势力,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大体解决了汉初郡国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设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有关汉初以来的民生问题,汉武帝未能“有为”,如未能采纳董仲舒的“限田”、官吏不得经商货殖等建议。 :提取的信息不充分或回答不完整,仅从单方面看待汉武帝的“有为”(按题意相水平2 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0分) 13((2010?上海单科?34) 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问题:(10分)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分)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6分) 其他答案:答案次序颠倒;其他制度。(0分) 三公九卿制 丞相(中朝) (2)答案1:归纳出两种方式、准确指出其作用。(4分) 93 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 成相互牵制。 答案2:归纳出两种方式,但对作用的描述只是题干的同义反复。(2分) 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加强皇帝权力;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削弱相权。 其他答案。(0分)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一、选择题 1((2015?福建文综?19)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ún)窄 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 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 ) 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不列颠文明 D(阿拉伯文明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在欧洲郇,xún,窄的一隅?、‚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 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古希腊 文明。古希腊地点在欧洲~多山多岛~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发展工商业~形成民主政治~ 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故A项正确,古罗马当时地跨欧亚非三洲~不符合材料 ‚在欧洲郇,xún,窄的一隅?~故B项错误,不列颠文明不符合材料‚却创造出了最 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故C项错误,阿拉伯不符合材料‚在 欧洲郇,xún,窄的一隅?~故D项错误。 【答案】A 2014年题组(备注:无) 2013年题组(备注:无) 2012年题组 1((2012?上海单科卷?3)对于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 ) A(《希腊史》(格罗特著) B(影片《特洛伊》 C(油画《帕里斯的裁判》 D(《荷马史诗》 94 【解析】格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史学家~他的《希腊史》是根据之前有关特洛伊战争的文献写作而成~属于第二手史料~BD项属于影视、艺术作品~有主观加工的成分,公元前12世纪末~特洛伊战争爆发。到公元前8世纪~荷马把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短歌、传说整理加工~创作了《荷马史诗》。因此《荷马史诗》作为记录特洛伊战争的作品更为可靠。 【答案】D 2011年题组(备注:无) 2010年题组(备注:无) 2009年题组 1((2009?福建文综?20)“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解析】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很显然是强调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各个方面影响深远~A、B、D三项都背离了原意。 【答案】C 2((2009?上海文综?7)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西,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 A(商业征服 B(文化同化 C(宗教皈依 D(财富侵蚀 【解析】‚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应理解为古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古希腊~但却被古希腊的文明所俘虏。故选B项。 【答案】B 2008年题组 1((2008?广东单科?16)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 95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以雅典的民主政治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 条件与结果的分析判断能力。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 追求民主权力。B项应出现在民主基础上,C项与题干要求不符, D项苏格拉底提倡智 者独裁反对民主制。 【答案】A 2007年题组(备注:无) 二、非选择题 1((2014?安徽文综?36)(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一(图14),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6分) (1 【考点】,1,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解析】,1,根据材料一图示中的‚爱琴海古代文明和西亚北非之间的关系?列举了五大 文化或地区~可以得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是并存的~另外信息‚商路?可 以的得出通过商业贸易进行交流~交流中存在借鉴其他文明。 【答案】(1)关系:通过商路交流;借鉴其他文明;与其他文明并存。 2((2014?北京文综?37)(36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96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8分) 【考点】,1,西周的分封制,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解析】,1,材料一提到西周时期的‚天?~古希腊的主神宙斯~罗马的众神~反映出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周王认为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古希腊认为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古罗马认为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反映出各文明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西周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反映出各文明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答案】(1)共同: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3((2013?北京文综?37)(34分)计时——记时——纪史 材料一 公元前431年~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提亚。关于此事发生的年代~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为:征服优波亚后缔结‚三十年和约?的第15年~即阿尔哥斯的克里西斯担任女祭司的第48年~斯巴达的埃尼希亚斯担任监察官之年~雅典的执政官皮托多鲁斯的执政任期内…… 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 (1)概括材料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2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6分) 【考点】综合考查古代希腊、中国历法, 【解析】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知识运用以及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特点? 从材料信息看出: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纪年。‚历史状况?主要是因为古代世界各地彼此孤立、隔绝。应从各区域之间的关系、交流、文化发展、社会要求等角度分析。 97 【答案】(1)特点:没有通行、统一的纪年方式。(2分) 历史状况:当时各区域政治分裂,邦国林立;(2分)经济交流范围相对狭小;(2分)文 化发展相对多元。(2分)社会缺乏对统一纪年的需求。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一、选择题 1((2015?安徽文综?19)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 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 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 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 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材料中说到的‚团体?是指凌驾于大众之上的‚门阀?~而‚公民团体?虽然提 及~但是并没有在下文表达他们关于社会地位平等的追求~故A项错误,材料以部分 城邦采用陶片放逐政策限制集权政治的史实为例~在最后进一步表达了亚里士多德的设 想~那就是在‚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前制定制度以防止而不是仅仅‚补救?~故B项 正确,材料侧重点在于表达关于如何防止、限制集权政治的方法~并不是着重介绍雅典 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而且材料第一句话虽然提及集权政治的可能性~但是集权政治 并不必然等于‚动乱?~故C项错误,按材料所述~特权阶层只是城邦制可能的产物之 一~完全可以通过适当制度预防与限制~不是‚必然产物?~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4年题组 1((2014?重庆文综?10)“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 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 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98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改革 【解析】注意审题‚正确反映上述观点?~即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兼顾了两个阶级的利益~体现了其改革中庸的特点~梭伦改革废除了平民债务~因债务抵押的土地一律归还原主~A项中‚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B项中‚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与题干中‚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梭伦改革建立了财产等级制~打破了贵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故C项错误,梭伦改革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体现了其改革中庸的指导思想~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4?山东文综?21)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依据材料中‚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信息说明体现公民的平等~故A项正确,‚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不是材料主要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宗教信仰问题~故C项错误,血缘不符合材料中‚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4?福建文综?18)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及其意义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公民大会由直接选举产生~故A项错误,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主要是陪审法庭~公民大会主要是处理政务大事~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公职人员要受到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督察监视~并没有反映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 99 庭等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故C项错误,公职人员要受到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督察监视~说明防止公职人员专制以维护民主~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故A项错误,注意题干信息‚申请?‚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也就说题干的主旨在于强调公民的行为需要得到批准~而不在于强调行为本身~这说明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故B项错误~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4?上海单科?1)“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5 簿中登记。”这一规定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中国 【考点】古代希腊城邦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古代埃及是君主专制的国家~不存在公民~故A项错误,古代印度实行的是种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因此也不存在公民~故B项错误,古代希腊民主制度比较发达~特别是伯利克里时期达到全盛~故C项正确,古代中国是封建制国家~皇帝权力最大~同样也不存在公民~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3年题组 1((2013?安徽文综?19)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 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 明( )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100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考查对材料的阅读解析能力~遭治罪的是对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对一切神明不同见解者~不是和伯利克里持不同见解者~排除D。材料没有涉及雅典公民权利的神圣不 ,材料强调对不尊神明和宗教的进行治罪并没有表明雅典公民只尊奉神可侵犯~排除A 明的意志~排除B.在雅典的民主制度下~公民的言论自由也不能得到保证。选C。 【答案】C 2((2013?广东文综?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 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 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不利于民主的行为才有可能被流放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是获取个人政治资本~对民主是不利的。故选C。“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是普遍存在的。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维护本邦的公民权利~是民主的。 【答案】C 3((2013?四川文综?8)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 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 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 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 ) ((( 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 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理解和所学知识运用能力。从材料时间‚民国四年?~即1915年~结合所学知识对应的历史事件是袁世凯称帝。材料中提到的教科书认为袁不能成为 101 ‚元首?的原因:一是不民主~二是无才干~三是不反抗日本~即不能反抗外邦的入侵。反之伯利克利能成为雅典领袖的原因在于:有才干、民主、敢于反抗外邦的入侵。因此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4((2013?重庆文综?10)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 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 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 A(直接民主 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 C(代议制民主 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从题干‚碎陶片或贝壳?和‚遭放逐海外?~可知是古代雅典的陶片放逐法~依据‚全体雅典公民集会?可知是一种直接民主形式~答案A符合题意。 【答案】A 5((2013?江苏单科?13)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 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表中数据看~A表述错误,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奴隶、妇女、外邦人都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由此可知CD错误。由此正确答案选 B。 【答案】B 6((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 102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旨在说明在在古代雅典实行公民政治~要想成为政治领袖必须具备出色的演说能力~才能获得公民大会大多数公民的认可。这一现象是雅典民主制这一政治体制的产物。故A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答案】A 7((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 按 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 女神) 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 雅典 (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解读材料信息~材料展现了雅典司法审批的流程~最终是陪审团投票确定当事人是否有罪~从中可看出民主原则贯穿了雅典的司法过程。在雅典~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雅典注重保护成年男性公民的利益~而且雅典拥有完整的司法审判程序~B、C、D表述均错误。 【答案】A 8((2013?海南单科?9)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材料讲山区、平原、海滨不同地区的的人有不同的政治主张~经济生活对政治生 103 活有影响~故选C,材料强调不同地区的不同政治主张~没有强调对立和不可调和~排除A,主张最激进的不是工商业者~排除B,各个地区的人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张~排除D。 【答案】C 9((2013?上海单科?4)如要撰写一篇有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文章,最恰当的标题是( ) A(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罗马帝国统治的兴衰 C(希腊城邦时代的来临 D(克利斯提尼改革始末 【考点】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这一阶段这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繁荣时期~故选A。罗马帝国的兴衰应该是从公元前27年至395年,希腊城邦时代开始是指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克里斯提尼改革是公元前6世纪进行的。 【答案】A 2012年题组(备注:无) 2011年题组 1((2011?广东文综?19)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所谓的‚非常不民主?~反映的是只有不数人~即城邦公民才能拥有民主的权利。而‚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正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性,‚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反映的陶片放逐法的局限~但这种方法仍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体现的是轮番而治~也是雅典民主的体现。故选B项。 【答案】B 104 2((2011?江苏单科?12)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解析】克里斯提尼改革在制定行政选区时以地域为基础~而不是以血缘为基础~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A、B与材料无关~D是伯利克里改革。 【答案】C 3((2011?山东文综?14)“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解析】从材料的信息来看~陪审团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这样的判决很难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排除C.这个司法程序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很难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所以还有改进的空间~不能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排除D。‚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说明雅典尊重公民的权力~‚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避免事先有人说情、贿赂等~所以公民的平等不仅仅是形式的~排除B。这种运作方式既体现民主也有不足之处~但确实是体现了当时雅典民主的运作方式~这是符合史实的~故选A。 【答案】A 4((2011?上海单科?1)一位古希腊人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在其著作中记述了希波战争的始末。他是( ) A(伯里克利 B(希罗多德 C(柏拉图 D(罗马 【解析】A项伯里克利是古希腊著名的政治学家,C项柏拉图为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D项罗马与希腊无关,希罗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会对历史进行记载。 105 【答案】B 5((2011?海南单科?9)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解析】梭伦的观点是他要保证平民的荣誉同时也使贵族不遭受不当损失~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他是主张政府需要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故选B项。 【答案】B 2010年题组 1((2010?天津文综?3)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解析】可从梭伦改革的影响,最大受益者,考虑。 【答案】D 2((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8)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解析】题目的条件是给出了亚里士多德所论述的两种平等——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的定义~题目的要求是运用亚氏的两种平等的理论分析‚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一现实,历史,现象。故首先必须理解两种平等的含义:根据题干材料~数量平等意味着不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一律按人头平均分配,比值平等意味着要考虑个体差异,实际价值~包括能力,~根据差异按照一定的标准,比例,进行分配。‚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就意味着有一个分配标准~故选B。当然学生完全可以直接从常识出发~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只能根据自己的成绩,分数,~被录取到相应的高等院校或不被录取~即‚分数面前 106 人人平等?。而成绩是考生实际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根据这一标准在上百万考生之间分配相应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与‚比值平等相?近的。如果按照‚数量平等?来分配~则意味着人人都上大学~甚至人人都上同一所大学,如北大,~前者目前还无法实现~后者显然荒谬~故选B。 【答案】B 3((2010?海南单科?9)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解析】梭伦是在平民和贵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出任最高执政官。其改革的具有很强的折中色彩~因此选B。 【答案】B 2009年题组 1((2009?上海单科?4)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 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解析】B项是罗马的特点和内容, 陪审法庭是审理各种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的机构,希腊的妇女、奴隶并不享有民主权利,因此B、C、D选项都是错的~从民主的原意——人民成为统治阶级看~强调的应该还是公民的广泛参与程度。 【答案】A 2((2009?天津文综?3)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设立五百人会议 ?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 B(?? C(?? D(?? 【解析】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都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克利斯提尼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并设立设立五百人会议~在希腊确立了民 107 主政治。而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的是梭伦~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的则是伯利克里。 【答案】B 3((2009?海南单科?2)在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绝大多数公职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且均为抽签选举产生,只有军事领导职务通过举手表决产生,一年一任,但可无限期连选连任。这是因为( ) A(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 B(雅典军人享有崇高威望 C(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 D(军职比行政公职更重要 【解析】雅典军事官员不同于行政官员~他们需要较高的军事才能~他们需要面对战场多变的环境~需要在战场上有更大自主权执行职务~需要承担起保家卫国、对外殖民的重任~而这些并不是能通过抽签就能选出理想的人选的~因此雅典的军事首领不是通过抽签而是通过举手表决产生~并且只要有足够的军功~就有可能连选连任。 【答案】C 4((2009?江苏单科?13)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 ?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 B(?? C(??? D(??? 【解析】?与史实不符~不是全体雅典人都能参与国家管理~妇女、奴隶、外邦人等则被排除在公民之外~?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不是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结果。 【答案】B 5((2009?安徽文综?17)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解析】解题关键是希腊民主本质上是奴隶主性质的民主~广大奴隶毫无民主权力~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未涉及到这一本质。 【答案】D 108 2008年题组 1((2008?广东文基?29)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500人会议 D(十将军委员会 【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是最高权力机关~B项是审判机关~C项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D项是雅典的最高军事机构。 【答案】A 2((2008?海南单科?7)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 ) 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解析】本题考查希腊民主政治特征的具体表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理解~ 人民主权也就是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轮番而治则是指官职不得连选连任~执政者退任之后成为被统治者。另外雅典绝大多数的官职~包括最高的执政官和最低等的小官吏都是由抽签选举产生的。这样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抽签选举三环相扣~就确保了民主权利的有效实行。A、D的说法与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史实不相符合~与会津贴制是保证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制度~可排除B项~所以选C。 【答案】C 3((2008?宁夏文综?28)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的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解析】本题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雅典公民的含义~公民只是城邦居民中一种特殊的身份团体。一般说来~只有纯属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才能成为公民。这样~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就被排除于公民团体之外了。因此符合题意的答案为C。 【答案】C 2007年题组 109 1((2007?宁夏文综?25)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 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 发生于( ) 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题干材料中的叙述正是克利斯提尼改革时的主 要内容:废除血缘部落而代之以地缘部落~并在此基础上设立500人会议~在铲除氏族 贵族势力的同时扩大了民主的范围~彻底肃清了氏族制度的残余~标志着雅典由氏族过 渡到国家的最后完成。 【答案】C 2((2007?广东文基?28)下列有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创了政党政治的先河 B(城邦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C(自由民和奴隶都享有公民权 D(公民通过代议制方式行使权利 【解析】A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C非公民,如外邦移民、奴隶和他国公民,没有享 受民主的权利,D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 【答案】B 3((2007?上海历史B组?2)在举行公民集会的那天,所有的男性公民纷纷涌向一个公共 场所,在那里选举与罢免公职人员,并决定是否判处某个公民的死刑。这样的场所应是 ( ) A(罗马的元老院 B(雅典的广场 C(美国的国会山 D(英国的法院 【解析】抓住关键词~公民~选举和罢免公职人员可以推断这种场景发生在古代希腊~他 们举行政治活动活动的场所是广场。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2015?上海单科?36)雅典的民主(12分)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历史情景剧。 公元前5世纪后期~一个外邦官员访问雅典~一天~他应邀旁听公民大会~为雄辩 滔滔的演说而激动~又为无情的陶片放逐而感慨~对此他既好奇又困惑。这时他巧遇一 位雅典智者~于是有了如下对话: 110 外邦官员:请问~你们的制度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雅典智者:回答A,4分, 外邦官员:我很好奇~这种制度何以能够产生,据我所知~在很多地方都没有这种制度。 雅典智者:回答B,4分, 听完智者的回答~外邦官员陷入了沉思~然后说道:看来~你们的制度真不错。不过它真的完美无缺吗, 雅典智者:回答C,4分, 请你扮演雅典智者,回答外邦官员的问题。(在空格A、B、C处填上内容) 【考点】古代希腊城邦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第一小问古希腊民主制度的主要特征~从城邦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民主和强调法治两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古希腊民主制度形成的条件~从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平民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和政治家改革的推动、城邦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分析。第三小问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局限性~从直接民主制的适用范围、公民素质对民主政治的影响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1)水平1:能较完整地提炼古希腊民主制度的主要特征(4分) ?我们实行的是民主政治,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而不是少数人手中,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与政治。而且这种制度是以法律为依据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水平2:能提炼古希腊民主制度的某一个主要特征(2分) ?我们实行的是民主政治,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而不是少数人手中,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与政治。 水平3:回答笼统。(1分) ?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其他答案。(0分) (2)水平1:能较完整、合理地进行解释(4分) ?我们的城邦面积小、人口少,有条件实行这样的制度;另外,我们还有像梭伦、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这样的政治家使民主制度得以奠定和发展。 ?奴隶劳动为我们提供了闲暇时间参与民主政治;另外,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也推动了民主制度的产生。 水平2:能从一个方面进行合理地解释(2分) 111 ?我们的城邦面积小、人口少,有条件实行这样的制度。 ?我们有像梭伦、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这样的政治家。 其他答案:解释不符合历史或不合理(0分) (3)水平1:能对历史进行批判性思考(4分) ?有的。我们的民主政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此外,这种制度看似给了公民平等的权利,但实际上对那些受过教育、有钱又有闲的人更有利。 ?有的。我们的民主政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此外,这种制度看似管理得很好,实际却有可能导致无政府状态。 水平2: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评价(2分) ?有的。奴隶、外邦人、妇女被排除在这种制度之外。 其他答案。(0分) 2((2011?天津文综?12)(19分)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壵 《世界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3分) 【答案】(1)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利利。 3((2010?上海单科?32) 苏格拉底案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于自己呢,? 问题:(8分) (1)苏格拉底案发生于雅典的什么时代,(1分) (2)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1分) 112 ?10岁雅典男童 ?雅典贵妇 ?40岁雅典男性公民 ?奴隶 ?来自波斯的商人 (3)通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1: 古典时代(或接近的意思)。(1分) 古典时代 雅典全胜时期 其他答案:公元前399年或公元前4世纪初(0分) (2)答案1:?或4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1分) 其他答案:多选或错选(0分) (3)答案1:从材料中提炼出雅典民主制的本质特征。(6分) 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表明,民主政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 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显示,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 答案2:未结合材料,但能指出雅典民主制的本质特征。(5分) 雅典民主制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答案3:能合理运用材料,从两方面作出判断。(3分) 好的地方在于,进行了抽签、自愿报名、辨论、两轮投票;不好的地方在于,只有雅典成年男子公民能够参与。 雅典民主制度是积极合理的,因为其程序严格规范;同样也存在弊端,因为并非所有人都有权参与。 答案4:仅从单方面作出判断,并有1个以上理由或事实说明。(2分) 答案5:只作简单判断。(1分) 其他答案:照抄材料、毫无关系的回答等。(0分) 4((2007?海南单科?26)(8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这里说的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足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 113 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材料一中“民主”和“民”以及材料二中的“任何人”分别是指什么?(3分) )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2 (5分)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1,注意从材料中读取信息~材料一中‚民之主?所指的是君主~材料二中所体现出民主政治~是在多数人手里。,2,注意从材料中读取信息~‚政权不足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任何人担任公职~是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答案】(1)最高统治者,被统治者,(2分)有限定的公民(除奴隶、妇女、未成年人、外邦人以外的居民)(1分) (2)人民主权,(2分)少数服从多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人唯贤。(3分)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一、选择题 1((2015?四川文综?9)《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 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 【考点】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与罗马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49年~说明其属于公民法~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114 2((2015?广东文综?18)《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 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考点】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奴隶没有公民权~不可能参与立法~故A 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习惯法的内容被摈弃? 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 效力?可知~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贵族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 释习惯法~贵族对法律的垄断的局面被打破~故C项正确,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罗马 法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 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 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考点】罗马法——司法公平原则 【解析】双眼蒙布所体现的是司法公正的原则。法官审案主要依据法律判断~而非道德 良知~故A项错误,法官审案侧重听取证人证言~并不能保证司法公正~故B项错误, 正义女神双眼蒙布体现出~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以洞察事实真 相~来作出公正的判决~故C项正确,法官审案遵从民众意愿~也不能保证司法公正~ 故D项错误。 【答案】C 115 4((2015?江苏单科?14)“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 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 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考点】罗马法——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万民法, 【解析】‚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表明在具体内容上没有完全继承~故A项错 误,万民法是适用于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随着版图的拓展~仅适用于罗马内部 的公民法己无法应对新变化~所以‚吸收了……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其他各民族 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故B 项正确,‚万民法……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这些内容的调整从 侧面证明了公民法没有‚忽略?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故C项错误,罗马法不断发展~ 3世纪~随着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 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因与‚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 规范?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5?重庆文综?9)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5 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 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不能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 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 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 ) 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D(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 116 6((2015?上海单科?3)“每一国的人民,一方面要遵守自身特有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习俗, 一方面要遵守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根据自然理性,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 法”。与此理论相关的法律实践是( ) A(汉穆拉比颁布了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法律之大成的法典 B(梭伦改革时期颁布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令 C(罗马共和国政府公布了“十二铜表法” D(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罗马帝国全体自由公民以公民权 【考点】罗马法体系——‚公民法?与‚万民法? 【解析】材料强调‚根据自然理性~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汉穆拉比法典》只适用于古 巴比伦王国~故A项错误,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隶的法令~只适用于雅典因欠债为奴的 平民~故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故C项错误, 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罗马帝国全体自由公民以公民权~罗马境内不同民族的一切自由 民也能得到罗马法的保护~故D项正确。 【答案】D 7((2015?海南单科?9)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117 【考点】罗马法 【解析】古希腊是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与题干古罗马不符~故A项错误,最早尝试实行民主政治的是古代雅典~不是古罗马~故B项错误,罗马法的某些原则为欧洲法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罗马帝国最终衰亡~因此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4年题组 1((2014?上海单科?31)罗马从共和体制向帝国体制转变的主要特征是( ) A(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B(最高决策权从元老院转入元首手中 C(平民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 D(版图从意大利半岛扩展至地中海沿岸 【考点】古代罗马政治制度——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 【解析】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的是公民法~罗马帝国时期实行的是万民法~从法律演变的角度来看随着罗马版图的不断扩大~公民法不断被万民法所取代~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是其特征~但不是最佳答案~故A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随着罗马帝国的建立~共和政体逐步被帝国体制所代替~实质是最高决策权从元老院转入元首手中~故B项是最佳选项,罗马从共和国体制转向帝国体制~公民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担任任何职务~故C项错误,从地理版图上来看~共和国体制向罗马体制转变也就是从意大利半岛扩展至地中海沿岸~但不是主要特征~故D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答案】B项3分~A、D项1分~C项0分 2((2014?广东文综?19)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考点】罗马法 【解析】《社会契约论》属于启蒙思想~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从‚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的信息可以看出~王权法没有丧失法律效力~故B项错误,‚君权神授?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从‚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的信息可以看出~皇帝的权力是法律 118 授予的~这说明古罗马法律的地位很高~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14?海南单科?9)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考点】罗马法 【解析】题干信息中没有反映出希腊司法制度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介绍是审判程序~标志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的是《民法大全》~故B项错误,司法程序的完备与政体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法定程序?‚ 审判团参与审判?等信息说明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性~故D项正确。 【答案】D ((2014?四川文综?9)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4 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 A(自然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 【考点】罗马法——自然法 【解析】据材料‚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 ‚正义……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可知‚大写的法?包含理性、正义等内涵~故其所指为自然法这种法学思想、法律精神~而非具体法律~故A项正确,材料所述为抽象的法律精神而非具体法律条文~故B、C、D项错误。 【答案】A 5((2014?北京文综?13)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罗马法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数学,《九章算术》,, 【解析】题干限定词是‚东汉?、‚大秦?,当时的古罗马帝国,~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升发 119 明~万有引力定律是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故A项错误,《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罗马帝国发展了罗马法~故B项正确,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但日心说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故C项错误,《春秋繁露》是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代表作~《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故D项错误。 【答案】B 6((2014?江苏单科?12)“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考点】罗马法——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公民法, 【解析】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为罗马共和国时期~当时实行的是公民法~结合题中‚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故A项正确,万民法要到罗马帝国时期才实行~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中不能体现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故C项错误,公民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居民并不等同于公民~故D项错误。 【答案】A 7((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考点】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解析】结合罗马法的实质可知是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故A项错误,结合题意可知~平民采取有效措施而不是用暴力抗争的方式争取自身利益~故B项正确,结合题干和史实可知法制的发展是顺应社会需求而变化的~‚决定作用?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平民与贵族有着不同的利益~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3年题组 120 1((2013?浙江文综?20)“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 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 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考点】罗马法 【解析】材料的主旨是罗马法中对于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原先有严格的限制~但随着罗马的发展~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突破了限制~越来越大。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法律有漏洞可钻~说明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是不够严密的。A项说法错误。因为‚罗马国家是一个由男人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罗马家庭制度是以男性家父的权力为核心的家庭制度~这就决定和影响了妇女在财产中的地位。?,参见王超《从罗马法看妇女在家庭中的财产地位》一文,虽然妇女的财产权有所增长~但其地位与男子相比~还远远称不上‚平等?。C材料表达的意思是妇女利用漏洞获继承财产~这种继承本身不符合公民法的本意~只是钻了程序的漏洞。而西方法学是十分注重程序合理的~甚至将程序合理臵于实际合理之上。西方的人人平等是建立在程序合理基础上的~因为基础不存在~所以也无法推演出C答案。D项表述错误。妇女开始占有大宗财产是在‚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之后~即罗马帝国时期~主要体现了‚万民法?的灵活性。 【答案】B 2((2013?山东基能?73)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弄伤了贵族的眼睛, 那么贵族依法可以弄伤这个人的眼睛„„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 刑。”上述规定反映了该法典的( ) A(同态复仇原则 B(阶级歧视原则 C(抑强扶弱原则 D(保护商业财产原则 【考点】《汉谟拉比法典》~虽不是考罗马法~但可以和《十二铜表法》相比较 121 【解析】此题考查对于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维护贵族和自由民利益~说明《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的利益~带有浓厚的阶级色彩~B项正确~应该排除C项,‚如果一个人弄伤了贵族的眼睛~那么贵族依法可以弄伤这个人的眼睛?说明保持着原始社会的同态复仇故A项正确,D项在题干中未体现。故答案AB符合题意。 【答案】AB 3((2013?上海单科?31)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称:“这里还有其他一些人(希腊人),„„将 铸造 出充满生机的铜像,造得比我们高明,„„在法庭上比我们更加雄辩,„„但是,罗马 人,你 记住,你应当用你的权威统治万国,这将是你的专长,你应当确立和平的秩序。”对此话 的最 佳理解是( ) 罗马人有自己的法律和政治成果 A( B(希腊人有着突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 C(罗马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胜于希腊人 D(罗马人比希腊人更擅长运用政治的权威 【考点】古代罗马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古代罗马人为统治广大国家制定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从题干材料‚,希腊人,~……将铸造出充满生机的铜像~造得比我们高明~……在法庭上比我们更加雄辩?~可以判断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的艺术和哲学成就~故A、B两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和‚用你的权威统治万国?可知D项最能够反映材料的主旨~所以D项最全面。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答案】D项3分~A、B项1分~C项0分 2012年题组 1((2012?安徽文综卷?19)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122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解析】审判官或仲裁官在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会偏袒行贿者~导致司法不公。因此《十二铜表法》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限制贵族担任的法官滥用权力~维护司法公正。 【答案】D 2((2012?全国课标卷?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 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解析】题干反映依据《十二铜表法》规定致使原告正当利益没得到法律的保护~说明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B项正确,AC与史实不符~D项容易错误~原因在于题干材料的表象认识。 【答案】B 3((2012?天津文综?7)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理解能力。罗马法是古代罗马人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从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到‚查世丁尼法典?~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法形成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人制度?‚协约自由原则?等司法理念。C项是在成文法之前所使用的。 【答案】C 4((2012?江苏单科?12)“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 ?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 B(?? C(??? D(??? 123 【解析】《十二铜表法》颁布时罗马处在共和国时期~?错误,罗马习惯法下~贵族担任的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成文法诞生~?正确,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正确,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错误。 【答案】B 5((2012?海南单科卷?9)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 【考点】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的意义。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成文法典~其制定说明罗马法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因此~D项正确,A项中的‚社会 各阶级?的说法错误,B项错误于‚立法主导权?,C项说法错误~此应是在习惯法时期~《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是限制了贵族的特权。 【答案】D 2011年题组(备注:无) 2010年题组 1((2010?福建文综?19)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解析】此题考查对《十二铜表法》准确把握~《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协调的是罗马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贵族和平民属于公民内部之间的关系~故选C。 【答案】C 2((2010?江苏单科?14)“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124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罗马法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罗马法是法律诉讼~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 【答案】A 2009年题组 1((2009?辽宁、宁夏文综?29)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说明A项错误,被告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并不是‚必须?~C项的说法错误,证据是法官判案的重要依据而不是‚唯一?~D项的说法错误~排除ACD三项~选B项。 【答案】B ((2009?广东文基?20)经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而指定,允许拥有奴隶、维护私有财产的成2 文法典是( ) A(罗马法 B(英国权利法案 C(美国联邦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解析】注意提示‚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拥有奴隶、维护私有财产?、‚成文法典?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法律只有罗马法。 【答案】A 2008年题组 1((2008?江苏单科?13)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A(??? B(??? C(??? D(??? 125 【解析】本题考查对罗马法?项奴隶处境并没有改善~主要是为了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C 2((2008?海南单科?8)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在调节社会经济关系方面的具体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正确解答及对选择题的对应和分析。材料是罗马法关于贷款利息的规定~调节和规范的是借贷双方的关系~因此可排除A、B两项,从‚百分之一?来看~谈不上高利贷~可排除C项。 【答案】D 3((2008?上海历史B组?3)下图表示的是( ) A(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 B(公元2世纪的罗马帝国 C(公元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 D(公元13世纪的蒙古帝国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地中海成为该帝国的内海~这是极盛时期的罗马帝国~故选B。 【答案】B 2007年题组 1.(2007?广东单科?19)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 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126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罗马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对近现代社会法律制订所起到的作用。故A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2015?北京文综?37)(36分)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一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异同。(8分) 【考点】(1)古代中国汉字的形成演变,古代罗马的政治——拉丁语 【解析】,1,第一小问相同~由材料一两段话的第一句可知~两种语言都历史悠久~经历了变迁,‚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可见它们是文明的载体~体现在典籍与文化教育中,‚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说明它们对周边国家民族语言产生了影响。第二小问不同~‚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说明拉丁语逐渐变为书面语言~而汉语一直作为通用语言使用至今。 【答案】(1)同: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历经变迁。都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在典籍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圈,对周边国家民族语言产生了影响。(6分) 异:汉语作为通用语言使用至今,而拉丁语逐渐变为书面语言。(2分) (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2015?天津文综?12)(22分)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127 ?公元前5世纪,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前4世纪 ,前45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前270年左右, ?公元前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罗马强盛时期 公元2世纪 ,前202年,公元184年, ,前201年,公元192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 ?公元3世纪 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 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公元4世纪 东晋南迁,317,42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公元5,6世纪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至?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7分) (2)比较?至?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 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8分) (3)第?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 主要原因。(7分) 【考点】,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 【解析】,1,由材料?中古代中国商鞅变法和古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可以看出该时 期的历史特征为两者都制定法律,由材料?阶段关键词‚统一?可以看出~该时期的阶 段特征是国家统一,由材料?中关键词‚强盛?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进入强盛时期, 由材料?中两个阶段‚混乱?到‚统一?~‚危机?到‚中兴?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都 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由材料?中‚南下?‚十六国?‚入侵? 128 ‚分裂?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 ,2,第一小问现象~对第一设问的特征概括可以看出两者非常相似,第二小问发现~从纵向来看两者的变化轨迹类似~都呈现出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的轨迹,第三小问认识~由本题前两问可以得出认识~即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 ,3,第一小问不同~由材料?中‚对峙?到‚统一?~‚灭亡?到‚小国林立?总结出其不同,第二小问原因~从主要政治制度角度考虑~即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答案】(1)特征:?两者都制定了法律。?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两者都进入强盛时期。?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7分) (2)现象: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2分) 发现: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也十分相近。(4分) 2分) 认识: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 (3)不同: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欧洲走向分散。(4分) 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3分) 3((2014?北京文综?37)(36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8分) 【考点】,1,西周的分封制,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解析】,1,材料一提到西周时期的‚天?~古希腊的主神宙斯~罗马的众神~反映出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周王认为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古希腊认为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古罗马认为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反映出各文明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西周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 129 认识的地理范围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反映出各文明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答案】(1)共同: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4((2011?上海单科?34)两张判决书 在古巴比伦和古罗马,法官对同一案件的判决会大相径庭。 案情 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 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 身亡。乙逃遁,甲将乙父子 告上法庭。 判决一 判决二 倘建筑师为自由民建屋而工程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不固,使房主之子因而致死,则应承,判乙之子无罪开释。在乙杀此建筑师之子,判处乙之子死刑。 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问题:(8分) (1)这两份判决分别依据下列哪部法律,(2分) ?《民法大全》 ?《汉穆拉比法典》 判决一: 判决二: (2)以今日之见,你觉得哪种判决较合理,说出你的理由。(6分) 【解析】第,1,题~通过材料可知判决一实行‚同态复仇?~较为野蛮《汉穆拉比法典》~应为,判决二体现了理性色彩~《民法大全》。第,2,题~从今天的角度看其判决二比较合理~其原因可以从‚罪行不能继承?、 严守证据、重视人的基本权利等角度分析。 【答案】(1) 答案1:填写正确的序号。(2分) 判决一:?;判决二:? 其他答案。(0分) (2)答案l:给出判断,并能从材料中提炼理由。(6分) 判决一合理。其一,新房是乙建造的,同乙之子无关,法官严守“罪行不能继承”的原则;其二,在乙未做自辩前,法官严守证据原则。视其无罪。这反映了讲理性、重证据的法治精神。 130 判决二合理。判决一依据同态复仇将乙之子处死,不如判决二重视人的基本权利。此外, 判决一在断案时也不如判决二那样重视证据。以今日的眼光来看,依据理性的原则而不 是习俗更加符合法治精神。 答案2:给出判断,并就案情本身进行分析。(3分) 判决二合理。新房是乙建造的,同乙之子无关,况且新房倒塌也不一定是乙的错误。 答案3:绐出判断,但未结合具体材料陈述理由。(1分) 判决二合理。它反映了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其他答案:只作判断而无理由或理由不符合题意。(0) 131
本文档为【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6高考试题汇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119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92KB
软件:Word
页数:182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12-12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