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类文明发展史 二

人类文明发展史 二

举报
开通vip

人类文明发展史 二人类文明发展史 二 简史(8):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战争 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信仰里边,万能的造物主只有一个,那就是上帝耶和华(安拉),结果在由谁代表上帝,来管理世间、拯救人类、建立天国的问题上,却出现了夺权的残酷斗争。上帝是以色列人(犹太人)的发明,声称上帝早就和他们有了约定,许诺给以色列人以大国和福祉,只是犹太教与民族性合而为一,族群的规模又很弱小,在现实中难成大业,所以上帝的代理人弥赛亚,也就从来没有降临过。倒是从犹太教脱胎出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由于历史性的原因,各自信仰的人群很多,规模比较的...

人类文明发展史 二
人类文明发展史 二 简史(8):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战争 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信仰里边,万能的造物主只有一个,那就是上帝耶和华(安拉),结果在由谁代表上帝,来管理世间、拯救人类、建立天国的问题上,却出现了夺权的残酷斗争。上帝是以色列人(犹太人)的发明,声称上帝早就和他们有了约定,许诺给以色列人以大国和福祉,只是犹太教与民族性合而为一,族群的规模又很弱小,在现实中难成大业,所以上帝的代理人弥赛亚,也就从来没有降临过。倒是从犹太教脱胎出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由于历史性的原因,各自信仰的人群很多,规模比较的大,有了力量就想统治世界,于是宗教战争不可避免。从伊斯兰教产生,并迅速建立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开始,与基督教之间的战争随之而来。当时的阿拉伯半岛荒蛮一片,不象现在知道开采地下的石油,为了信仰也为了获得财富,在宗教热情的鼓舞下,穆斯林们向着东罗马帝国,向着基督徒占领的地方,以及不信奉安拉的地方,进行兵戎相见的"圣战",造就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并取得了惊人的胜利,使阿拉伯帝国的疆域扩展到极限,所到之处均实行伊斯兰化,掠夺的财富更是成倍地增长。 其时在阿拉伯帝国的周边,有着两个大国,这就是东罗马帝国,和庞大的萨珊帝国。萨珊帝国是古波斯的最后一个王朝。波斯人属印欧语系的一支,约公元前2000年代末,从中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公元前558年,居鲁士率领波斯各部落,推翻统治他们的米堤亚王国,建立波斯帝国,以琐罗亚斯德教(袄教)为国教,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被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征服,亚历山大死后,其部将塞琉古继承部分领土,于公元前312年建立塞琉古王朝(公元前64年被罗马帝国庞培所灭)。公元前247年,从锡尔河流域迁徙到帕提亚,白匈奴人中的一支帕尔尼人,其首领阿萨息斯杀死塞琉西王朝的总督,以尼萨为都城建立帕提亚帝国(安息),后扩张占领波斯地区。224年,崛起于波斯西南部法尔斯的萨珊家族中,首领阿尔达希尔推翻帕提亚帝国,南征北战建立了萨珊波斯帝国,仍以祆教为国教,史称第二波斯帝国。萨珊帝国在亚美尼亚、小亚细亚、叙利亚等地,与罗马帝国及后来的东罗马帝国,展开了长达400余 年的拉锯战争,结果是两败俱伤,谁也没占到便宜。待到阿拉伯帝国兴起后,向东征服两河流域、波斯腹地,于642年彻底击败波斯军队,651年灭亡萨珊帝国,一举消灭祅教,改信伊斯兰教至今;664年占领阿富汗地区,然后攻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印度次大陆西北部。阿拉伯帝国向北征服中亚大部分地区,全部伊斯兰化。阿拉伯的商人沿海路到达东南亚,也带去伊斯兰教,当今人口最多的伊斯兰国家是印尼,概因通过海路的传播。 早在穆罕默德去世后的第一任哈里发伯克尔执政时期,在迅速平定内部叛乱后,随即向东罗马帝国治下的叙利亚,发动了惨烈的扩张战争。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执政时期,被称作"安拉之剑"的哈利德将军,在636年率军通过人迹罕至的叙利亚沙漠,到达雅穆克河畔,一举歼灭东罗马帝国5万大军,占领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耶路撒冷被穆斯林军队围困两年后,于638年请降归顺。面对阿拉伯人猛烈的攻击,东罗马帝国皇帝悲哀地说道:"叙利亚,如此美好的锦绣河山,还是归于敌人了~"640年,阿拉伯人攻入埃及,在科普特人支持下接连获胜,642年哈里发成为亚历山大的主人,整个埃及纳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649年至654年,阿海军攻占塞浦路斯等地中海岛屿。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继续扩张战争,阿拉伯帝国的铁骑征服非洲的利比亚等地区,并征服小亚细亚沿岸居民,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倭马亚王朝时期,穆斯林军消灭了东罗马帝国在北洲最后的的驻军,占领从突尼斯直到摩洛哥的广袤土地。阿拉伯帝国使非洲柏柏尔人归依伊斯兰教,并以他们为主力组成军队,于711年跨越直布罗陀海峡,进攻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征服了日耳曼人的西哥特王国。732年,穆斯林军队穿越比利牛斯山,进攻法兰克王国,在普瓦提埃附近被法兰克人击败,退回伊比利亚半岛,在那里与基督徒相争700年。为了消灭东罗马帝国,陆海军先后占领卡尔西登、基齐库斯半岛、塞浦路斯岛和罗得岛等地,形成对君士坦丁堡的合围态势,自669年起至718年间,兵锋多次直指君士坦丁堡,但由于东罗马帝国的顽强抵抗,使用一种"希腊火"使穆斯林军遭遇重创,才使东罗马帝国得以延续。东罗马帝国获得了喘息之机,后在马其顿王朝皇帝的统治下,于9-11世纪初达到顶峰,期间获得了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占领了意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亚的大部分,同时,基辅的俄罗斯国还为东罗马帝国,提供了一支重要的雇佣军。然而好景不长,新敌人开始出现:诺曼人征服了意大利,塞尔柱突厥进入了小亚细亚,1071年在曼齐刻尔特会战中,战败的东罗马帝国失去了小亚细亚,而塞尔柱突厥也是伊斯兰军。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亚历克 修斯一世,就向罗马天主教教皇乌尔班二世求援,是为西欧天主教徒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起源。 十字军东征是指在1096年到1291年间,由西欧天主教国家主要针对伊斯兰国家,发动的九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当时罗马天主教所谓的圣城耶路撒冷,早已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于是号召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背地里也想到东方掠夺财富,东征时教会授予战士们十字架,因此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1096-1099年第一次远征:参加人数10万,兵分4路,1097年在君士坦丁堡会合,渡海进入小亚细亚,占领塞尔柱突厥都城尼凯亚,一路上大肆掳掠,1099年7月15日占领耶路撒冷,在地中海沿岸占领区建立若干封建国;?1147-1149年第二次远征:1144年塞尔柱突厥占领爱德沙,法兰克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军远征,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击溃。法兰克十字军未能攻占大马士革,以失败告终;?1189-1192年第三次远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率军约10万,沿陆路东行,伤亡惨重,冲过了整个小亚细亚,腓特烈一世渡河时溺死,军队瓦解。法兰克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理查一世率军,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进,途中占领西西里岛。理查攻占塞浦路斯,建立塞浦路斯王国,后在1192年与埃及苏丹撒拉丁签约,从苏尔到雅法的沿海狭长地带,归基督教耶路撒冷王国所有,但耶路撒冷城由穆斯林手控制。?1202年-1204年第四次东征:由罗马天主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十字军主要由法国和意大利贵族组成,因没钱支付威尼斯人渡海到埃及的费用,十字军转而进攻扎拉城,并利用东罗马帝国内讧之机,转而攻克打君士坦丁堡,抢劫和破坏后,更血腥屠城三天,威尼斯占去东罗马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十字军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拉丁帝国和附属的雅典公国、亚该亚公国;?1214年-1221年第五次东征:由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发起,目标是占领埃及,先到达地中海东岸的基督教城市阿克开拔,一路掳掠到了达米埃塔,1219年11月攻克之,1221年9月穆斯林收复达米埃塔,十字军东征再次失败。此外,1212年罗马教皇和封建主哄骗3-4万儿童,组成一支儿童十字军,从法国马赛启程渡海东征,结果不是因风暴葬身大海,就是被船主贩卖到埃及。?1228-1229年第六次十字军远征: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军,于1229年占领耶路撒冷,1244年又被穆斯林夺回。?1248-1254年第七次远征: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动,在埃及攻取达米埃塔,经受瘟疫后进攻开罗,被穆斯林 奴隶骑兵打败,路易九世被俘,其弟阿图瓦伯爵被杀。1254年路易九世及其士兵被赎回。?1270年第八次东征: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率军进攻突尼斯,登陆不久流行传染病,路易九世丧命,其子腓力三世下令撤军。?1271年-1272年第九次十字军东征:由英格兰的爱德华王子领军,前去救援路易九世,因回天无力,在阿卡签定停战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后,1272年返回英格兰继承王位。十字军东征没有达到战略目的,使得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仇恨加剧;而东罗马帝国加速衰败,从天主教徒对东罗马帝国都城的进攻,可见天主教与东正教虽同属基督教,但相互之间也有很深的仇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直到今天还是如此。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战争正酣,未料,蒙古帝国兴起,蒙古人的西征,一时打乱了那里的局势,西方所谓的"黄祸"是也。在展开这段历史之前,其实更早还有一次"黄祸",即北匈奴的西迁,正是这次匈奴人的西迁,沉重地打击了罗马帝国及其基督教,并迫使北欧、东欧原有蛮族南迁,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进而改写了欧洲的历史。因此,在这里补上匈奴西迁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匈奴原是蒙古草原上的古老游牧民族,中国商朝时所称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概指此族,秦汉时则称为匈奴。由于人类迁移频繁,匈奴形成民族的起源,至今存在争议。据《史记》与《山海经》记载,称其为夏的后人,或与夏人同祖,是否成立不得而知。总之到了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匈奴一族已经发展起来,首领叫做单于,疆域东起辽河、西至葱岭、北起贝加尔湖、南抵长城,经常侵扰秦、赵、汉,三国修筑长城防御,赵国"胡服骑射"就是学习匈奴。秦统一六国后,继续修筑长城拒之,秦将蒙恬北击匈奴,收河套,"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西汉初,公元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白登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施计才得以逃脱,之后开始与匈奴和亲。汉武帝时,对匈奴转为战略进攻,公元前127年派卫青占领河套地区,公元前121年派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公元前119年分兵两路进攻漠北,西路军霍去病把匈奴赶到现在蒙古国境内的狼居胥山,东路军卫青消灭了匈奴王庭,单于逃走。公元前73年西汉与乌孙联合,出兵20万攻击匈奴。公元前57年匈奴内讧,郅支单于占据漠北,呼韩邪单于南下投汉,后郅支单于退至中亚康居,呼韩邪单于占据漠北。公元前36年,汉将甘延寿、陈汤远征康居匈奴,击杀郅支单于。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与汉修好。东汉初,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两部,呼韩邪单于的孙子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投汉,称 为南匈奴,被安置在河套地区,后来被同化吸收;留居漠北的部分称为北匈奴,89-91年,南匈奴与东汉联合夹击北匈奴,在漠北和阿尔泰山,先后将北匈奴打败,北匈奴被迫西迁,以后就从中国史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消失了,一时竟不知其所终。其实,匈奴一路西迁,先是来到锡尔河上游东部的地方,继续西行遇到了阿兰国,这个时候已经是公元350年了。阿兰人是古代占据黑海东北部草原的游牧民族,其建立的阿兰国在顿河流域,在大高加索山以北、黑海和亚速海以东的一带,跨顿河两岸的地方。匈奴骑兵猛攻阿兰,阿兰人以马拉战车作战,无法战胜精锐机动的匈奴骑兵,阿兰国被匈奴人毁灭,小部分阿兰人辗转存活下来,成为高加索地区奥塞梯人的祖先。原阿兰国以西,东起顿河、西至德聂特河、南起黑海、北至普利派特河的地方,是日耳曼人建立不久的东哥特王国,374年首领巴兰勃率领匈奴铁骑,联同阿兰人降兵,挥师攻入东哥特王国,东哥特人内乱战败,于375年投降。匈奴继续向西,攻入西哥特王国,匈奴军从德聂斯特河上游乘夜偷渡,包抄在河岸构筑工事的西哥特人,西哥特20余万人马溃败,干脆渡过了多瑙河,逃入罗马帝国境内。西哥特人于378年在阿德里雅堡,大败西罗马皇帝瓦伦斯,由此动摇了西罗马帝国的根基。此时,匈奴人则回到喀尔巴阡山以东的地方,进行休整后准备再战。395年,匈奴攻入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大掠而返,次年再次攻入色雷斯,后迫使东罗马帝国答应,每年向匈奴交纳贡税,并允许匈奴在东罗马帝国境内互市。400年,匈奴首领乌尔丁率领大军,攻入今匈牙利地区追击西哥特人,一直越过了阿尔卑斯山,进入了意大利,抢劫后返回。而这支西哥特人逃到法洛伦斯时,被西罗马军队消灭。匈牙利地区的原住民凡达尔人、瑞维人,以及从匈奴那里逃出的部分阿兰人,为躲避匈奴人,经高卢,于409年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建立起三个王国。408-410年,亚拉里克率领的一支哥特人,也为了逃避匈奴南下,三次围攻罗马,于410年攻入罗马城洗劫了一番,但亚拉里克不久暴毙,西罗马帝国夺回罗马城。乌尔丁死后,432年首领鲁嘉统一匈奴各部。434年鲁嘉死后,他的侄子阿提拉和布莱达,两个人共同治国,436年,阿提拉杀掉布莱达,独揽匈奴帝国大权。他在北欧打击盎格鲁-撒克逊人,最终迫其渡海,去到了大不列颠岛,在东欧收纳今俄罗斯南部草原的匈奴人,征服俄罗斯森林民族的斯拉夫人和芬人,斯拉夫人得以随军进入西欧。他还对波斯帝国发动突袭,并逼使东罗马帝国缴纳更多贡税,同时插手西罗马帝国外交事务。东罗马帝国无法满足贡税要求,阿提拉于441年向东罗马帝国宣战,大肆洗劫巴尔干半岛,442年被东罗马帝国的阿斯帕尔将军,阻截于色雷斯地区才后撒。443年,阿提拉 攻至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外,东罗马全军覆没,不得已签城下之盟,与匈奴订立和约继续纳贡。448-450年时,匈奴帝国的版图到达到极盛:东起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广大区域的附属国有自己的国王或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450年,阿提拉转而进攻西罗马帝国,率军约10万渡过莱茵河,洗劫了位于现今法国北部的大部分村庄,西罗马帝国的将军阿提纽斯,组织了一支高卢罗马军团,以抵抗正在围困奥尔良城的阿提拉,451年,两军在查隆丕尼的大决战中,阿提拉终于被打败,该战役被认为是史上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之一,它阻止了整个基督教的覆灭,以及匈奴可能控制欧洲的严重后果。453年,阿提拉在迎娶一位哥德或勃艮第后裔的日尔曼少女伊笛可的婚宴后,在睡梦中鼻腔血管破裂,血液倒流引致窒息而死,原因可能是由于饮酒过多。曾放言"被我的马践踏过的地方,都 的阿提拉终于死了,后世的西方把他称作"上帝之鞭",可见他不会再长出新草" 曾经带给西方的震动。阿提拉死后,他的指定继承人艾拉克、丹克兹克、艾内克三人,为了匈奴帝国的大权内讧,使匈奴帝国四分五裂。被征服的外族纷纷起义,组成反匈奴联盟,并在468年的尼达欧之战中击败匈奴人,杀死了艾拉克,匈奴帝国就此消失。而匈奴这个古老的民族,也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逝,或许他们的基因也有留传,进入了不知何人的身体,但作为一个民族而言,在世上确实是再也找不到了。匈奴差点摧毁过基督教,后来,同为黄种人的蒙古人西征,再次沉重地打击过基督教,当然也打击了伊斯兰教。只是象匈奴、蒙古这种游牧民族,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先进文明,单凭武力四处征服,即使一时建立庞大的帝国,最终还是会分崩离析,被别人抛在身后。所不同的是,蒙古民族没有消亡而已。 蒙古人是鲜卑人的后裔。中国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游牧部落,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退居辽东乌桓山、鲜卑山,形成乌桓族、鲜卑族。三国时期,乌桓族被曹操征伐后衰落消融,鲜卑族崛起,主要活动于辽东至内蒙东部哈古勒河附近。西晋时期,鲜卑族分裂为三支,即东、中、西鲜卑。东鲜卑主要有段部、慕容部、宇文部,段部被外族击溃融入中原,后来大理段氏出自此部;南北朝五胡乱华时期,慕容部曾建立大燕国,后被中鲜卑拓跋部所灭;宇文部曾篡立北周,后为外戚杨坚篡立隋朝。中鲜卑有拓跋部、柔然部,拓跋部曾建立北魏并统一中国北方,后分裂为东、西魏,之后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终被隋朝统一;柔然部曾与拓拔部多次交战,后被突厥击溃分成南北两支,南支逃到辽 河上游,系后来建立辽国的契丹人祖先之一,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后来室韦的祖先,而室韦是蒙古人的祖先。西鲜卑原系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从东北迁至青海一带,建立吐谷浑国,唐朝时被吐蕃攻灭。另,鲜卑与匈奴混血后代称为匈奴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曾建立夏国,为中鲜卑拓跋北魏所灭。中鲜卑柔然部北支的后人是室韦,室韦的后人是蒙古。 -12世纪,蒙古先后臣服于中国北方中国唐朝时,蒙古各部迁居蒙古高原。10 的辽、金二朝。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即蒙古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随即西征。1205-1227年蒙古铁骑灭西夏,1211-1234年灭金朝,1218年灭西辽,1219-1222年灭花剌子模(塞尔柱突厥人所建,中亚至伊朗一带),1223年成吉思汗派速不台继续西征,在现在的乌克兰境内,战胜基辅大公,后撤军。1227年成吉思汗在贺兰山病死。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继大汗位,1235年开始进攻钦察、俄罗斯,攻占莫斯科等城市。1240年成吉思汗之孙拔都攻占基辅,1241年入侵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一直打到多瑙河,但在奥地利的维也纳附近,受阻于奥地利、波西米亚联军,1242年窝阔台死讯传来,拔都率军东归争夺汗位。结果窝阔台之子贵由夺得汗位,不久生变,成吉思汗小儿子拖雷之子蒙哥继位。1252年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西征,1258年攻占巴格达,灭阿拉伯帝国;1259年征叙利亚,次年攻克大马士革,当年蒙哥汗进攻中国南宋,在四川合州的钓鱼城,就被宋军的乱箭给射死了,旭烈兀闻讯,立即回师争夺汗位,留下的少量蒙古军队,被埃及在大马士革战败,埃及占领叙利亚,蒙古帝国未能进攻非洲。东亚战局:窝阔台汗1231年进攻高丽王国,高丽王室退守江华岛,1234年灭金朝。1235年派忽必烈率领10万大军,分兵三路进攻大理,次年灭亡延续300多年的段氏大理国。1258年蒙哥汗亲率三路大军进攻南宋,1259年战死于四川合州的钓鱼城。前进到湖北鄂州的蒙哥之弟弟忽必烈,匆忙回师夺位,自称大汗,其阿里不哥也自称大汗,被忽必烈攻杀,1267年忽必烈定都中都(今北京),后改称大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1267-1279年灭南宋,1275年高丽臣服元朝,成为元朝属国。期间,蒙古对越南、缅甸、爪哇、日本,都曾进行过攻伐,因种种原因未能拿下。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后,蒙古先后发动三次大规模西征,并占领中国疆域,在亚欧大陆上,从东到西,建立起一个极为庞大的帝国。不过,蒙古素有瓜分家族遗产的习惯法,因此,所谓"大蒙古帝国"很快就在内部分裂,形成了以大汗匆必烈建立的"大元"为宗主国,以四大汗国为名义藩属国的松散结构,后来独立发展。四大汗国分别是:窝阔台汗国,1225年大汗窝 阔台所建,疆域包括原蒙古乃蛮部落属地和原西辽部分领土,即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1309年被察合台汗国吞并;察合台汗国,1227年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疆域最大时,东起吐鲁番、南越兴都库什山、西至阿姆河、北达塔尔巴哈台山,内部争权夺利,1369年被帖木尔帝国取代;钦察汗国,1219年拔都所建,疆域包括现在保加利亚、俄罗斯欧洲部分、北高加索,以及中亚、伊朗的一部分,罗斯诸公国为其藩属国,内部不断分裂,及到俄罗斯崛起,于1502年彻底消亡;伊儿汗国,1256年旭烈兀所建,疆域东起阿姆河,南抵波斯湾,西濒地中海,北至高加索,包括小亚细亚大部,12世纪末定伊斯兰教为国教,1388年亡于帖木尔帝国。元朝为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是推行汉法的体现。疆域最强盛时东临太平洋,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北达蒙古、西伯利亚,西北至新疆东部,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南临南海。国内实行等级制,分蒙古人、色目人、汉人、 一官二吏、九儒十丐"。1351年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南人四等,残酷统治以至" 逐渐成为首领,统一江南半壁后,1367年派徐达、常遇春北伐,次年攻陷元大都(北京),朱元璋则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残元余孽逃至漠北,1372年明将徐达率军进击哈拉和林,直捣蒙古黄金家族本部,1388年明将蓝玉率10万再次北伐,在合勒卡河和克鲁伦河之间,贝尔湖南岸,大败残元军队,残元王侯或俘或亡,残元去国号。此后,其他蒙古势力仍据漠北,源起贝加尔湖西岸的卫拉特部,取代原蒙古黄金家族的地位,与大明时亲时战,1470年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仅存的达延复辟称汗,其国直到1635年才被满清收服。1370年帖木尔自称埃米尔(意为受命者、掌权者),建立帖木尔帝国,此人于1336年出生在西察合台汗国,现在的乌兹别克境内,据称是突厥化的蒙古人,信奉伊斯兰教,1362年抢劫时被阿富汗人打成跛子,故称跛子帖木尔。他先将西察合台汗国据为己有,再将东察合台汗国收入囊中,后于1388年灭亡伊儿汗国;北上进攻钦察汗国时,听闻今伊朗境内民族叛乱,遂改变进军方向,将叛乱的撒拉伯卡屠城;1398年南下入侵印度,占领德干地区;1399年西征小亚细亚,进攻当时在那里的奥斯曼帝国,1402年俘虏奥斯曼帝国苏丹。1405年,帖木尔意图将伊斯兰教普及到中国,率领20万大军队进攻大明,途中因患感冒?而病死,其后帝国开始分裂,1500年终被乌兹别克人汗昔班尼灭亡。1526年,帖木尔的后裔巴布尔,南下印度建立莫卧儿王朝。随着蒙古高原的崛起,因梦想"蓝天之下都成为蒙古人的牧场",而实行急剧的扩张。兵法上注重骑兵高度机动,吸收中原攻城技术,所到之处劫掠屠城,虽然创造过战争史上的奇迹,但毁灭了许多 先进文明,造成这些地区历史的倒退。其西征重创了基督教的欧洲,打击了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势力,部分蒙古人则接受和传播伊斯兰教。其西征还造成了另外一个后果,就是迫使突厥人西迁后,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奥斯曼帝国,而奥斯曼帝国信奉伊斯兰教,日后继续与基督教的欧洲进行战争,并最终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最高统治者为苏丹,意即真主安拉的代表。奥斯曼土耳其人属突厥人的一支,原居中亚,信奉伊斯兰教。蒙古帝国西征时,战乱迫其西迁,于十三世纪初到达小亚细亚,附属于塞尔柱帝国,在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塞尔柱帝国的世鲁姆苏丹国,后来亦受蒙古军队打击,正处于瓦解之际,129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的酋长奥斯曼一世,趁机击败附近的部落和东罗马帝国,自称埃米尔,独立建国。1242年,罗姆苏丹国在蒙古人的打击下灭亡。1301年,奥斯曼侵占了富庶的卑斯尼亚平原。1324年夺取原属东罗马帝国的重镇布鲁萨,遂在这里定都,控制了马尔马拉海峡。奥斯曼一世之子奥尔汗在位期间(1326-1359年),帝国建立起常备军,并且吞并了原塞尔柱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又在1331年打伤东罗马帝国皇帝,攻占了尼西亚城;1337年夺取尼科克米底亚,距离君士坦丁堡已经很近,使东罗马帝国彻底丧失在小亚细亚的统治,奥尔汗改称"总督"。1349年,奥尔汗率2万骑兵,攻占了欧洲的塞尔维亚,占领哈德良堡,更名"埃迪尔内",并迁都至此。1354年,乌尔汗率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了加里波利半岛,作为进攻巴尔干半岛的桥头堡。奥尔汗之子穆拉德一世(1359-1389年)自号"苏丹",1362年攻陷亚得里亚堡,切断了君士坦丁堡与巴尔干半岛其他地区的联系,并迁都至此。1389年占领科索沃,打败巴尔干诸国联军,征服塞尔维亚。1393年征服保加利亚。欧洲各国为了拯救东罗马帝国,纷纷派出援军,1396年,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展开决战,奥斯曼军队大败匈牙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的联军,近万名十字军被俘,除了用巨款赎回300名贵族骑士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欧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帝国扩张,巴尔干半岛逐渐落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恰在此时,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强大起来,并开始向小亚细亚扩张,1402年,在安卡拉附近的一次大战中,帖木儿军大败奥斯曼军,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1389-1402年)被俘,奥斯曼帝国一度衰落。苏拉德二世(1421-1451年)时,奥斯曼国力恢复,1453年,苏丹亲率大军30万,进攻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经过53天的激战,于5月29日攻克君士坦丁堡,进城后大肆劫掠3天, 许多居民被杀或被掠为奴隶,著名的圣索菲亚教堂也被改为清真寺。奥斯曼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即伊斯兰教的城市。土耳其人攻陷该东罗马帝国灭亡是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意味着曾经辉煌的罗马帝国,在西罗马帝国灭亡近1000年后,从此彻底地走进了历史。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1463年征服波斯尼亚,1478年征服克里米亚汗国,1479年征服阿尔巴尼亚,1514年东征打败伊朗,1517年南征,消灭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随后占领麦加、 两个圣城之仆人",成为穆斯林世界的首脑哈里发。麦地那,苏丹因而自称为" 苏莱曼一世"大帝"在位时,国力达到鼎盛,1521年占领贝尔格莱德,1529年围攻维也纳,1555年进占两河流域,1574年占领的黎波里、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当时的疆域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南高加索、库尔德斯坦、叙利亚、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部分地区及北非大部,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但在1571年,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勒班多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这一事件标志着奥斯曼帝国由盛转衰。奥斯曼帝国的不断扩张,压缩了基督教欧洲的生存空间,激发了欧洲的图强和反抗。同时,奥斯曼帝国掌控东西方文明的陆上交通要冲,连年战争也使东西方贸易受阻。奥斯曼帝国对于过境商人,征收高额赋税,使得原产于东方的香料、茶叶等价格昂贵,极大地影响了欧洲人的生活。随着欧洲中世纪结束和文艺复兴大潮,地理、航海等知识大为提高,出于对东方财富的垂涎,和丰厚商业利润的追逐,促使欧洲人从海上想办法,寻找去往东方的新航路,进而促生了日后的地理大发现。而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宗教战争,仍然没有结束,直到… 简史(9):关于印欧语系与雅利安人 在述及伊斯兰教的渊源与传播时,提到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同祖,当时援引关于人类语系的划分,除了说明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均源出闪?含语系中的闪族,还一并罗列了其他语系。这些语系中的印欧语系、高加索语系、乌拉尔语系,再加上闪?含语系,与此四大语系对应者,正是白色人种。这里说明一下,现代人类都是非洲智人的后代,原本生而平等,故坚决反对种族主义。有时引用一些既有概念,只是为了说明有关问题的来龙去脉,请不要误解。本帖内容关于印欧语系和雅利安人,系在即将展开的古印度文明史部分,不得不涉及雅利安人,因而先作铺陈。现代智人走出非洲,遍及亚欧大陆、美洲、澳洲,占领了除南极之后的五大洲。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前后花了好几万年的时间,远远长于人类既有文明史的阶段。当初散落各地的人类,尚处在原始采集食物 时期,到了后来,彼此之间经常互不相知,特别是始于万年前的气候变暖,引发持续几千年的洪荒,不晓得又毁去几多生灵,待情况好转且趋于稳定,幸存者只有为数不多的据点,或者说是几片区域,演化出的黄、白、黑、棕四色族群,各自的规模也比较有限,好在后来逐渐壮大。随着文明的曙光照亮大地,人与人之间需要更多地交流,就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语言。总体看,人类的语言丰富多彩,语种繁多,最终却也分出几个大系。之所以需要分成大系,是因为在极为广袤的世界上,人类事实上被分隔于几大区域,各区域的人群最初只能独立发展,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过程中,包括语言等难免造成明显差异;之所以能够分出大系,概因其先祖生存地域的临近,以及血缘交流的融合,慢慢形成一种语言的根基,以后再怎么细化,还是会有相似之处。比如印欧语系中的11个语族,就有着某些相同及近似之处,从而组成一个大系,依此类推,就把人类现有语言,总计分出了11个大的语系。白人族群的语言对应四大语系,以印欧语系、闪?含语系规模较大,其他两个相对小些。闪?含语系又称亚非语系,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和非洲北部,包括阿拉伯语、马耳他语、亚述语、希伯来语、阿卡德语、阿姆哈拉语、豪萨语、塔马舍克语、卡比勒语、希尔哈语、贝扎语、索马里语、加拉语、克法语、姆布古语、姆布隆格语,以及埃及语族(已消失),其共同特征是属于一种屈折语,辅音除了有清辅音和浊辅音外,还有一种重辅音,动词有人称前缀,有格和性的区别,词根基本由辅音组成。乌拉尔语系是指,分布于从斯堪的纳维亚往东,越过乌拉尔山脉,直到亚洲西北部地区的一组语言,包括芬兰语、匈牙利语、爱沙尼亚语等20多个语种,其语言系统的基础,是名词都有数和格之分,格的平均数目为12个。高加索语系分布于高加索山脉南北、黑海和里海之间的高加索山区,包括格鲁吉亚语、车臣语、印古什语、阿瓦尔语、莱兹金语等30多个语种,主要语言采用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现在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藏语系,而印欧语系则分布最广。印欧语系的使用者,集中分布在欧洲、伊朗大部及印度部分地区。在美洲、澳洲、非洲的部分,是后来的欧洲殖民者直接带去。印欧语系具体包括:(1)拉丁语族。北支包括拉丁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南支有罗马尼亚语。(2)日耳曼语族。西支包括欧洲的英语、德语、荷兰语,南非的阿非利堪斯语、弗里西亚语;北支包括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冰岛语;东支哥特语已消失;(3)凯尔特语族。不列颠群岛上的语言,北支包括爱尔兰语、苏格兰盖尔语,南支包括威尔士语、布列塔尼语;(4)波罗的语族。包括立陶宛语和拉脱维亚语。(5)斯拉夫语族。主要在巴尔干半岛和东欧,西支包括波兰语、捷 克语、斯洛伐克语、卡舒比亚语、卢萨提亚语,东支包括俄罗斯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南支包括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保加利亚语。(6)希腊语;(7)阿尔巴尼亚语;(8)亚美尼亚语;(9)吐火罗语族。包括东、西两支方言,均已消失。(10)伊朗语族。包括波斯语、普什图语、俾路支语、塔吉克语、库尔德语、奥塞梯语;(11)印度语族。包括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旁遮普语、马拉提语、古吉拉特语、比哈尔语、奥里亚语和拉贾斯坦语、僧伽罗语、吉普赛语等。早期阶段的印欧语系语言,共同特征比较明显,后来出现了广泛面而明显的的差别,但共有的一些语言结构,还是能够找到,比如:语音方面都有较多的塞音,并有清浊对立,而擦音较少;元音系统较为严密,也有的既作元音又作辅音;鼻元音不普遍;没有声调,等等。语法方面名词有性、数、格的变化,区分自然性别;动词有人称、数、式、态的变化。词汇方面许多农业方面用词比较相似,大多来源于某个早期共同形式。至于印欧语所用的文字,因时间、地域的关系,就有很多种,欧洲部分多用拉丁字母、基里尔字母,是从古代腓尼基字母派生出来的;伊朗语族古代曾用过楔形文字,现在用阿拉伯文字;印度语族曾用梵文,等等。使用印欧语系的白人群体,所源出的祖先部族统称为雅利安人,原居于现在俄罗斯南部乌拉尔山及附近的草原地带,不清楚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部族有了语言,发展成今天的印欧语系。后来其部族中南侵印度的一支,曾自称"雅利安人",意思是"高贵的人"。可能近现代印欧语系的白人,觉得这个名字实在不错,就沿用来称呼他们共同的祖先部族,而非仅限于南侵印度的那一支。姑且如此吧,为了行文方便,我们也把印欧语系之祖先部族,取广义统称为雅利安人。当古两河流域、古埃及早已进入文明时代的时候,雅利安人仍在乌拉尔山附近的欧亚草原地带游牧。我们知道,原本整个人类都在游荡,那些最先找到好地方并定居下来,从发展种植业、蓄牧业、手工业入手,经过世世代代积累,等到能够建造城市、发明文字、创立邦国,进而开展各种科教活动,等等,才算正式进入自己的文明时代。约在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的游牧部族,为了寻找新的水源和牧场,为了寻找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开始分批分期地离开原居地向外迁移,形成了一次世界性的迁徙浪潮。其中,居住在黑海沿岸的一支,从俄罗斯南部的库班地区越过高加索山脉,进入小亚细亚的安那托利亚高原,与当地原居民杂居、融合,被称为卢维人、帕来人、西台人、吕底亚人;居于黑海沿岸的另一支,进入巴尔干半岛的东北部,接著陆续分批进入希腊,被称为希腊人,有很多分支。稍后,居于东欧草原西部的一批雅利安人,沿多瑙河向西迁 移,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被称为拉丁人、萨宾人、翁布里亚人;另有一些雅利安人继续向西、向北两个方向迁移,形成了西欧的塞尔特人和北欧的日耳曼人,也有很多分支。居于里海西岸的一批雅利安人分批南下,进入伊朗高原,被统称为伊朗雅利安人,分出两支进入两河流域,被称为米坦尼人、加喜特人;进入伊朗高原西北部的被称为米底人,进入西南部的被称为波斯人。约公元前1800年,又有一批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西北部,被称为印度雅利安人。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雅利安人部族所到之处,有许多与当地原有居民,或者其他外来部族混血,如最早进入南欧的两批与伊比利亚人有所混血;进入东欧、北欧、西欧、小亚细亚的部分,与匈奴、蒙古、突厥等阿尔泰语系黄种人有所混血;进入两河流域的部分与闪米特人有所混血,等等,因此,广泛散布的雅利安人,到后来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区别,已不都是所谓的"金发、碧眼"了。以雅利安人后裔为主体创造的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以及其他一些古文明,是在吸收当时、当地既有先进文明的基础上,融合其部族特性发展起来的,曾对所在地区文明发展做出过贡献。但后来西方出现过一种所谓"雅利安主义",鼓吹雅利安人优越于同为白种人的闪米特人,优越于黄种人、黑种人、棕种人,就属于搞种族主义了。二战时,希特勒把这种"雅利安主义"推上邪路,到处寻找所谓纯种的雅利安人,甚至一度鼓吹说,雅利安人系"亚特兰蒂斯"神族的后裔,满世界寻找具有神力的绝对纯种雅利安人,结果又在哪里呢?简史(10)古印度文明的更迭与延续 绵长高耸的喜马拉雅雪山,将南亚阻隔出一块次大陆,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构成古印度文明的地理范围。事实上,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之前,所谓印度多指一种泛称,那里人种混杂,文明更迭,邦国丛生,象是大熔炉一般,翻腾着人类文明的光华和炼狱。古印度地区北有喜马拉雅雪山,西有兴都库什山,古代的次大陆相对较为封闭,兴都库什山的开伯尔等山口,则成为从中东、伊朗进入其境的要冲,无论是远古人类,还是后来入侵古印度地区者,均利用过这一重要的通道。境内大致分为南北三大部分:北部山区,为喜马拉雅雪山的南坡;中部是印度河、恒河流域两大水系,所流经的平原;南部则是德干高原。温迪亚山脉东西横亘,成为南北交通的障碍,沿此线可以划分成北印度和南印度。印度所处的地理位置,应是远古人类迁徙过程中,从西亚向东那条路线上的一个集散地。约公元前8000年的时候,这里已经分布有棕色人种,包括蒙达人、奥朗人、比尔人、杰纠人、霍德人、孔德人、维达人等 等,算作最早的原住民;这时,从地中海一带陆续又迁来一批人,他们中的许多与原住民混血,操达罗毗荼语系,统称为达罗毗荼人,包括泰卢固人、泰米尔人、马拉雅兰人、坎纳拉人等等。新来的达罗毗荼人,首先通过开伯尔等山口,进入印度西北部印度河流域(现在巴基斯坦境内)的上游,既与原住民混血,又对原住民驱赶,逐渐占据了整个流域。到了约公元前3000年,可能还早一些的时候,达罗毗荼人开始建造城镇,约公元前2500年时,已经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广布在西起今伊朗边境、东到德里、北至喜马拉雅山麓、南临阿拉伯海,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的大三角范围里。在已知的200多座城镇中,尤以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两处规模最大,故称为哈拉帕文化。现在知道,他们所建城镇的街道布局整齐,纵横相交,房屋一般用砖建造,有的包括许多大厅和房间,有的属于两层建筑,特别是具有良好的排水设备,但基本上没有防御及宗教设施。生产生活方面,灌溉农业、蓄牧业、纺织业、青铜制造业、车船制造业及其他手工业,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印章文字尚未解读。该文明产生于古两河、古埃及之后,但明显与二者不同,完全是独立创造的文明,后期则与西边的文明区域有贸易往来。流域内的印度河及其支流,也象其他地方的河流一样,经常地泛滥、改道,毁坏农田和居所,他们进行过多次重建。由于城镇建造能力已处于同时代最高,就没有新的发展,而是不断地复制。再后来,由于地理气候发生变化,以及向自然过度索取的原因,慢慢地,印度河文明由盛转衰,农业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来源,人口不断地萎缩,生产生活水平不断地下降,为了生存相互争斗、抢掠,最终走向末路。约公元前1750年,印度河文明终于到了尽头。在今天看来,似乎消失得有些突然。从发掘情况来看,部分人是在瞬间,毫无准备地时候死亡,可能与某种高温有关,其中的谜团尚未破译。事实上,达罗毗荼人并没有灭绝,而是存留下来相当数量的后裔,直到今天仍在繁衍。相对于那个时代,面积广大而水平极高的印度河文明,除了留下些许痕迹,作为整体来讲是中断了,没有能够独立发展下去。假设达罗毗荼人迁出印度河流域,去到条件更好的恒河流域,再复制并发展其文明,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的。不过,他们没有那么幸运,因为就在这个时候,好战的雅利安人来了。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本文档为【人类文明发展史 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161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0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2-21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