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态势语言

态势语言

举报
开通vip

态势语言态势语言 一、态势语言的定义和分类 态势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以其姿态、表情和动作等来表达一定语义和进行信息传递的无声语言。在社会交往中,态势语言虽然只是一种伴随性或辅助性语言,但却是交往媒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语言学家和应用心理学家通常称之为无声符号、体态语言、人体语言、动作语言。 态势语言的类型多种多样,最具代表性的分类方法有三种。 其一,美国心理学家克特·巴克先生将其分为三类:一是动态无声的态势语言,如点头、手势、微笑、眼神等;二是静态的态势语言,如姿态、服饰、发型等;三是有声的态势语...

态势语言
态势语言 一、态势语言的定义和分类 态势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以其姿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情和动作等来表达一定语义和进行信息传递的无声语言。在社会交往中,态势语言虽然只是一种伴随性或辅助性语言,但却是交往媒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语言学家和应用心理学家通常称之为无声符号、体态语言、人体语言、动作语言。 态势语言的类型多种多样,最具代表性的分类方法有三种。 其一,美国心理学家克特·巴克先生将其分为三类:一是动态无声的态势语言,如点头、手势、微笑、眼神等;二是静态的态势语言,如姿态、服饰、发型等;三是有声的态势语言,如笑声、鼓掌、叹气等。 其二,我国一些学者将态势语言分为两大类:一是表情语,即通过面部和姿态来表现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态势语言,如坐姿、立姿、服饰、发型等;二是动作语,即通过全身或身体一部分的活动来表现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态势语言,如走姿、手势、点头、目光、鼓掌等。 其三,我国还有一些学者将态势语言分为首语、手势语、目光语、微笑语、姿态语、服饰语、界域语等。 二、态势语言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交往是人类的天性。而人们交往,则要依靠媒介来进行。“交往媒介”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达一定语义、表现思想感情、传递相关信 - 1 - 息的各种语言、表情和动作的总和。 交往媒介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分为“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二是分为“有声符号系统”和“无声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是指具有语法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言语。 “非语言符号”则是除具有语法规范的言语之外的所有交往媒介。 “有声符号系统”包括语言、辅语和类语三个子系统。 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 辅语——指人们说话时声音的轻和重、音调的尖锐和低沉、语速的快和慢,以及语气的变化、说话时的停顿和沉默等语言的物质外壳,因为它们的变化可能引起语义上的差异,故现代语言学家称之为“副语言”。 类语——指那些没有特定含义,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境去理解的声音,如哼一声、叹口气等。 “无声符号”是指除有声符号之外,所有能用来在社会交往中交流信息的符号,如手脚动作、身体姿态、面部表情和人际距离等。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是通过“平衡机制”把有声符号和无声符号有机地组合起来加以运用的。“平衡”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对交往媒介的选择和运用,要与双方所认可的“彼此关系的远近”相符合。如果交往双方认为他们的关系是“亲近”的,对交往媒介的选择和运用,就要把这种“亲近”表现出来。反之,如果双方认为彼此关系是“疏远”的,对交往媒介的选择和运用,也要把这种“疏远”表现出来。 二是所选用的各种交往媒介之间要平衡。这种“平衡”是以“跷跷板”的形式来实现的。即当某一交往媒介表示的彼此关系“太近”,那么另一种交往媒介就会表示彼此关系“疏远”。通过这些媒介组合后的“系统之和”来确保第一层平衡意义的实现。 在第二层平衡的过程中,无声符号媒介具有最灵活的应用意义。它可以表达言语不便表达的内容,起到口头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跨文化社会心理研究还表明,当一个人用无声符号传递的信息与他用有声符号传递的信息不一致时,人们一般会认为,用无声符号所传递的的信息才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通过实验,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这样一个公式:表现力(信息的总效果)=7%的语义+38%的副语言+55%的态势语言。无论这个公式里的百分比是否精确,都足以说明态势语言在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常见态势语言的判读 我们已经知道,观察人物,就是要具体地观察人物的外貌特征、言谈话语、行为举止、衣着打扮、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社交方式。态势语言作为人类语言的三大支柱之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态势语言),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对态势语言的观察和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有助于更加准确、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加简洁明了、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地描写人物。 1、面部表情 狄德罗《绘画论》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他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这就是说,人的与生俱来的七情六欲,无一不反映在面部表情上。 面部表情是通过面部肌肉的舒张与收缩的程度来表现的。面部表情传递的信息最丰富,也最复杂。由于人对面部肌肉的控制能力最强,面部表情的真实含义往往难以判断,判读时一定要参照其它符号。人的大脑分为两半,左脑主抽象思维,具体反映在右脸上;右脑主形象思维,具体反映在左脸上。因此,相对而言,人左脸的表情要真实一些,容易判读一些。 七情六欲: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动态,是人性基础的基础,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也是人间生活的最基本的色调。 七情——泛指人的心里情绪或动态。《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这是儒家的七情,欲被列为七情之一。 佛家的七情与儒家大同小异,是指“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 中医理论的七情略有不同,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 六欲——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吕氏春秋·贵生》说:“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 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 现代人更喜欢笼统地提“七情六欲”,而不把七情六欲作具体的区分。不过,情与欲毕竟不完全是一回事。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现,属于心理活动的范畴;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有一句谚语说:“情太切伤心,欲太烈伤身。”说明情与欲分别属于“心”与“身”两个联系密切但又不同的领域。此外,情与欲互动互补,相辅相成,情可以生欲,欲也可以生情;欲的满足需要情的投入,而情的愉悦也有赖于欲的满足。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并不一样,七情六欲的表现也就有五花八门,正所谓七情六欲人人有,千差万别各不同。正因为如此,如何表现人的七情六欲,就成了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和气象万千的话题。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最常见的面部表情主要是自然表情和微笑表情。 (1)自然表情 自然表情要给人一种平直、坦然的感觉,使对方感到可以接近。为此,目光要呈现自然状态,额头不要出现皱纹,面部两侧笑肌稍微收缩,使下唇方肌和口轮肌处于放松状态,嘴唇微闭。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对方感到你易于接近,另一方面还会让对方感到你愿意与其交往或乐于帮助对方。 (2)微笑表情 微笑表情,要给对方一种甜美、清纯的感觉,使对方感到和蔼可亲。 微笑时,要使眼轮肌放松,面部两侧笑肌收缩,口轮肌放松,嘴角含笑,嘴唇似闭非闭,以不露或只露出半牙为宜。正确运用好微笑应注意以下五点: 一是掌握微笑要领。面含微笑,但笑容不可太显著;微笑时,要使自己的嘴角微微向上翘起,嘴唇略呈弧形;在不牵动鼻子,不发出笑声,不露出牙齿的前提下,露出轻轻一笑。 二是整体配合协调。微笑是面部各部位的一种综合运动,除了要注意口型之外,还要注意面部其他部位的相互配合。整体配合协调的微笑,应当目光柔和发亮,双眼略微睁大,眉头自然舒展,眉毛微微向上扬起,从而达到“眉开眼笑”的效果。 三是力求表里如一。人们常说“面含微笑”,其实,微笑并不是仅仅挂在脸上,而是需要以良好的心境与情绪为前提,使其发自内心。否则,就成了勉强尴尬的“皮笑肉不笑”。 四是运用辅助技术。默念英文单词Cheese、英文字母G或普通话“茄子”等所形成的口型,恰好是微笑最佳的口型。 五是必须注意场合。进入气氛庄严的场所,遇到满面哀愁的对象,对方有某种先天的生理缺陷,对方出了洋相处境极其尴尬——在这些场合下微笑,只会使自己陷于十分不利,十分被动的境地。 (3)其它表情 蹙眉皱额:表示关怀、专注、不满、愤怒或受到挫折等。 双眉上扬、双目张大:通常是惊奇、惊讶神情的表现。 皱鼻:一般表示不高兴、遇到麻烦、不满等。 愉快的表情:嘴角拉向后方,面颊往上抬,眉毛平舒,眼睛变小。 不愉快的表情:嘴角下垂,面颊往下拉变得细长,眉毛深锁变成倒“八”字。 2、鼻子和耳朵 人的五官中,鼻子和耳朵是最缺乏活动的部位,但它们的变化同样与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活动有关。如: (1)鼻子胀大。人在得意、愤怒或恐惧时,由于处在兴奋或紧张的状态中,呼吸和心跳都会加速,从而产生鼻孔扩大现象导致鼻子胀大。 (2)鼻头冒汗。如非个人身体的原因,鼻头冒汗往往是心理焦躁、紧张或愧怍的结果。 (3)鼻子变色。人在畏缩不前、踌躇不定、犹豫不决或伤害自尊、尴尬不安时,可能出现整个鼻子泛白的现象。 (4)耳朵变红。如果不是因为剧烈运动或高烧不止所致,那就是极度紧张、惶恐不安或惭愧自责引起的。 3、气质与气色 (1)气质 气质是人的比较稳定和典型的反映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灵活性的心理特征。气质的判断主要通过观察行为和情绪来进行。在社会关系稳定,社会角色明确的条件下,人们为了适应社会,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掩盖自己的真正气质,而表现出某种伪装的气质。 气质主要与人的生理特点直接有关,因此,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中,都存在相同的气质类型。 社会心理学家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 A、胆汁质(兴奋型) 胆汁质属于神经活动强而不均衡型。这种气质的人兴奋性很高,脾气暴躁,性情直率,精力旺盛,能以很高的热情埋头于事业之中,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又一落千丈。 B、多血质(活泼型) 多血质属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灵活型。这种气质的人热情、有能力,适应性强,喜欢交际,精神愉快,机智灵活,注意力易转移,情绪易改变,办事重兴趣,富于幻想,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C、粘液质(安静型) 粘液质属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安静型。这种气质的人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事情分心,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真;但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因循守旧,对事业缺乏热情。 D、抑郁质(抑制型) 抑郁质属于神经活动弱型,兴奋和抑郁过程都弱。这种气质的人沉静,深含,易相处,人缘好,办事稳妥可靠,做事坚定,能克服困难;但比较敏感,易受挫折,孤僻、寡断,疲劳不容易恢复,反应缓慢,不图进取。 在现实生活中,属于某一种气质类型的人很少,多数人是介于各类型之间的中间类型,即混合型,如胆汁-多血质,多血-粘液质等。 此外,为了方便操作或记忆,人们往往采用一些自己觉得更实用的 分来方法来划分人的气质类型。比如有的人就把人的气质类型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在每种类型里又区分出聪明的和不聪明的两种小类型。这样也构成了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聪明的外向型、不聪明的外向型、聪明的内向型、不聪明的内向型。大致说来: 外向型的人服饰一般比较鲜艳;讲话比较快,性子比较急;有什么问题会立刻提出来,不会转弯抹角;遇事喜欢说干就干;活动范围大,行动节奏也快。这类人思考问题比较敏捷,但往往不那么全面。 内向型的人服饰一般比较暗,比较和谐;讲话比较慢,有时还会吞吞吐吐;提出问题之前先要察言观色;行动的节奏也比较慢,有那么一点四平八稳。这类人反应不够敏捷,但是思考问题往往比较全面,并且不太容易改变已经说出来的观点。 至于聪明与不聪明,则主要是看对事物认知能力的强弱。认知能力强,既注重眼前利益,又计较长远利益,那是聪明的。认知能力弱,只注重眼前利益,不顾及长远利益,那是不聪敏的。 气质是由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反应出的人格特征,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受到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的控制,是人格形成的原始材料之一。它的特点一般是通过人们处理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显示出来的,并表现出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由此可见,第一,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方面的动力特性。第二,气质具有天赋性。第三,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2)气色 人的气色是会变化的,而气色的变化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心态。比如有人总结了这么一段话: 忧惧害怕的颜色大都是疲乏而放纵,热燥上火的颜色大都是迷乱而污秽,喜悦欢欣的颜色都是温润而愉快,愤怒生气的颜色都是严厉而明显,嫉妒迷惑的颜色一般冒昧而无常。所以一个人,当其说话特别高兴而颜色和语言不符时,肯定是心中有事;如果其口气严厉但颜色可信赖时,肯定这个人语言表达不是十分流畅敏捷;如果一句话未发便已怒容满面时,肯定心中十分气愤;将要说话而怒气冲冲时,是控制不了情绪的表现。所有上述这些,都是心理现象的外在表现,根本不可能掩饰得了。即便企图掩饰遮盖,无奈人的颜色不听话啊。 4、头部活动 头部活动有点、摇、偏、转、俯、仰等,但最常见的还是点头和摇头。 (1)点头 在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点头表示肯定、同意、承认、认可、满意、理解、顺从、感谢等。 (2)摇头 与点头相反,摇头表示否定、不同意、不承认、不满意、不理解等。 但是,在印度、斯里兰卡、保加利亚、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或其中的一些地区,则是摇头表示同意,点头表示不同意。如印度,表示同意就是把头向左摇动。 (3)头部的其他动作 低头:表示谦卑、友善、害羞、厌倦。 仰头:猛然上扬然后回复常态,表示惊讶;头部后仰表示充满自信、地位优越、瞧不起人。 抬头:表示做好了投入准备;头部僵直,表示分量十足,毫不惧怕。 转头:猛力转向一侧,随即恢复,表示“不!”;头部向一侧半转半倾斜,表示友善;晃动头部,表示惊奇或震惊。 伸头:伸长脖子神情专注地凝视对方,表示爱意;瞪视对方表示毫不畏惧;伸长脖子探出脸,表示希望引人注意。 缩头:表示回避、不感兴趣。 偏头:依偎、依靠,或买弄风情。 5、眉毛动态 清秀油光、疏爽有气、弯长有势、昂扬有神,这是最完美的眉毛。清秀油光、昂扬有神,眉毛光亮,显示生命力旺盛;疏爽有气、弯长有势,感觉文明高雅。 皱眉:可以代表惊奇、错愕、诧异、快乐、怀疑、否定、傲慢、希望、不解、愤怒、恐惧等心情,若要确切了解,必须参考其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如是忧虑皱眉,大致是想逃离目前处境却又不能;大笑皱眉,表示心中有轻微的惊讶。 眉毛一条降低一条上扬:半是激越半是惊恐。 双眉同时上扬并相互趋近:如非因较为缓和的慢性疼痛所致,则表示严重的烦恼和忧郁。 眉毛连闪:表示意外而惊喜。 眉毛耸动:表示对说话要点的强调。 双眉上扬:表示非常惊喜或极度惊讶。 单眉上扬:表示不理解、有疑问。 谈话时皱起眉头:表示拒绝、不赞成或陷入困境。 眉毛迅速上下活动:表示心情愉快、内心赞同或亲切。 眉毛倒竖、眉角下拉:表示极端愤怒或异常气恼。 眉毛完全抬高:表示难以置信。 眉毛半抬高:表示大吃一惊。 眉毛半放低:表示大惑不解。 眉毛全部降下:表示怒不可遏。 眉头紧锁:表示内心忧虑或犹豫不决。 眉梢上扬:表示喜形于色。 眉心舒展:表示心情坦然、愉快。 6、嘴部动作 下嘴唇往前撇:对接受到的外界信息持不相信的怀疑态度,并且希望能够得到肯定的回答。 嘴唇两端稍微向后:如在交谈中,表明正集中注意力倾听其他人的谈话。 咬嘴唇或双唇紧闭:如在交谈中,表明正用心听另外一个人的讲话,并且在仔细分析对方的话或认真地反省自己。 说话时用手掩嘴:性格比较内向保守,经常害羞,不会轻易地或过多地将自己呈现在他人面前;做错了某件事或说错了某句话,进行自我 掩饰或表示后悔。 关键时刻将嘴抿成“一”字形:坚强、顽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7、下巴动作 下巴抬高:骄傲、优越、自信。 下巴缩起:小心谨慎。 伸长下颚:极度疲乏。 西方人突出下颚、东方人收缩下颚:预备攻击。 抚弄下颚:掩饰心态、自我安慰、自我亲密。 8、目光运用 目光传递信息是通过视线接触来进行的。 人的眼睛能最敏感地反映情绪的变化,因此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一个人的眼神,是他心理情感的反应,不同的眼神能反映出不同的情感,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比如: 傲慢的眼神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蔑视的眼神给人不屑一顾的感觉,和蔼可亲的眼神给人温暖亲切的感觉。 眼神主要是通过瞳孔的变化、视线接触的时间长短和视线方向反映出来。 瞳孔的变化表现为放大或缩小。瞳孔放大时,眼珠特别“黑”;瞳孔缩小时,眼光特别“尖”。 目光接触主要是看:目光接触时间的长短、目光接触次数的多少和转换频率的高低以及目光接触的环境。比如: 目光长时间对视:可以表示“亲密”和“敌对”这两种极端的人际含义。表示“亲密”时,表现为目光柔和,面部肌肉松弛;表示“敌对”时,表现为目光锐利,面部肌肉绷紧。在我国传统文化里,长时间对视,是很不礼貌和具有挑衅意味的。 目光接触反复出现“一触即离”:表明在陌生环境中对陌生同行者的不安。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的目光一般情况下应正视,即视线平行接触对方,表示理性、平等,给对方以自信、坦诚、认真、和蔼可亲的感觉。目光和眼神要始终表达出亲切、友好的整体信息。在目光运用中,要注意掌握以下三项物理指标: 第一,目视之处。与对方交谈时,不可便说话边看别处,否则会让人觉得你瞧不起他,或不愿意与他打交道。看对方时,目光应停留在对方双眼与鼻子之间的三角区,不可停留在人体某些不恰当的部位,否则会让人觉得你心术不正或存有邪念。 第二,对视时间。目光对视频率基本上应与对方的变换频率保持一致。对视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情况下每次对视时间不宜超过5秒(最长不得超过15秒),否则会变成逼视或盯视,从而引起对方的误解或反感。 第三,目光分配。同时面临众多交往对象时,要注意扫视到所有在场的人,不能有所遗漏;如果与某人交谈了较长时间,应及时与在场的其他人进行目光接触;如果不得已要将目光分配给一部分人,就应该增加与其他人目光对视的次数;如果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尊重时,应该用对视来表达;如果需要一位或几位听众帮助自己施加影响时,可在对大家 说话的同时,用目光来暗示或诱导自己所选定的对象。 9、眼睛活动 眼睛下垂,眉头略皱:正在深思熟虑。 眼睛上扬:假装无辜。如果望人时目光炯炯,上睫毛极力往上抬,几乎与下垂的眉毛重合,则表示惊怒。 斜视:羞怯腼腆、秘密关注或鄙夷蔑视。 眨眼:连眨——极力抑制,以免哭泣;如果连眨时振动睫毛,则是买弄花哨。超眨——惊异。 挤眼:关系密切者之间挤眼,表示某种默契;陌生者挤眼,则有强烈的挑逗意味。公众场合不宜挤眼,因为那是一种失态。 眼球转动:眼球向左上方运动——回忆以前见过的事物;眼球向右上方运动——想象以前见过的事物;眼球向左下方运动——心灵自言自语;眼球向右下方运动——感觉自己的身体;眼球向左或向右平视——弄懂听到的语言的意思;正视——庄重;斜视——轻蔑;仰视——思索;俯视——羞涩;闭目——思考或不耐烦;目光游离——焦急或不感兴趣;瞳孔放大——兴奋、积极;瞳孔收缩——生气、消极。 10、眼神变化 带着幸福、欣慰、欣赏等感情交织在一起的眼光不住打量对方:产生好感。 用一种不情愿,甚至愤怒的眼神轻蔑地进行嘲讽:表示拒绝。 用眼光从上到下不住打量:表示轻蔑和审视。 谈话时眼光不断地转移到别处:对话题不感兴趣。 谈话中眼神由灰暗或比较平淡突然变得明亮:所谈话题正合心意并已引起极大兴趣。 说话时既不抬头也不看对方,只顾说自己的:轻视对方。 说完话两眼盯着对方:期待自己想要的答复。 用非常友好而且坦诚的眼神看着,间或眨眨眼睛:对对方印象好,喜欢对方,并且还能宽容和谅解对方的小错。 用非常锐利的目光,冷峻的表情审视对方:警告。 11、身体姿态 身体姿态是以静态姿势或动态姿势来反映心理状态和传递信息的。常见的身体姿态有坐姿、站姿、步姿及胸腹部的朝向、身体的前仰后合等。 (1)坐姿 坐姿要根据凳面的高低及有无扶手与靠背来调整,并注意两手、两腿、两脚的正确摆法,以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在拜谒别人时,通常只坐座椅的三分之二,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①两手的摆法。有扶手时,双手轻搭或一搭一放。无扶手时,两手相交或轻握或呈八字形置于腿上;或右手搭在右腿上,左手搭在右手背上。 ②两腿的摆法。凳面高度适中时,两腿相靠或稍分,但不能超过肩宽(男性一般可张开双腿与肩平,以显示自信、豁达;女性一般双膝并拢,以显示庄重、矜持);凳面低时,两腿并拢,自然倾斜于一方;凳面高时,一腿略搁于另一腿上,脚尖向下。 ③两脚的摆法。腿跟脚尖全靠或靠一部分;也可一前一后(或靠拢或稍分均可)或右腿放在左腿外侧。 上述要求,适用于正坐、侧坐。此外,还有“S”型坐姿、叠膝式坐姿等。 “S”型坐姿:上体与腿同时转向一侧,面向对方,形成一个优美的“S”型。 叠膝式坐姿:两腿膝部交叉,左腿内收与右腿膝下交叉,两脚一前一后着地,双手稍微交叉于腿上。起立时,右腿向后收半步,然后站起。离开时,再向前走一步,自然转身离去。 坐姿切忌歪七扭八或翘起二郎腿。 (2)站姿 站姿要给人一种自然、谦虚、彬彬有礼的感觉。 男性要注意表现出刚健、潇洒、英武的风采,力求给人一种“阳刚”之美。站立时,头正肩平,立腰收腹,身正腿直,两臂自然下垂,也可相握叠放于腹前或身后,两腿并拢或分开与肩平。 女性要注意表现出轻盈、妩媚、娴静、典雅的韵味,力求给人一种“宁静”之美。站立时,头正肩平,立腰收腹,身正腿直,两臂自然下垂或相握叠放于腹前,两腿并拢或以一条腿为重心,双脚稍许叉开。 站立时不可两手叉腰或两手交叉抱于胸前,以免给人一种傲慢或漫不经心的感觉。 (3)步姿 不同的人走路的姿态不一样,给人的感觉也不同。比如有的人步伐 轻松、敏捷,显得富有弹性;有的人步伐稳健、端正,显得沉着、庄重;有的人步伐轻盈、迅疾,显得轻巧、欢悦;也有的人走起路来摇头晃肩,显得轻浮;还有的人则低头无神、步履蹒跚,显得压抑、疲惫。可见,步姿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所传递的信息也会不一样。 正确的步姿,要求轻巧、稳重、自然、大方,走路时上身正直不动,两肩相平不摇,两臂摆动自然,两腿直而不僵,步态从容平稳,步伐矫健利落。具体要求是: ①方向明确。必须保持明确的行进方向,行走时,脚尖正对前方,尽可能使自己走在一条虚拟的直线上。这样,才能给人一种稳重之感。 ②步幅适中。规范的步幅,应与本人一只脚的长度相近。即男性每步约40厘米,女性每步约36厘米。 ③步速均匀。一般情况下,步速应保持相对稳定。男性每分钟走80-100步,女性每分钟走60-80步。 ④重心前移。行进时,身体向前微倾,重心落在前脚掌上,并随着脚步的移动不断向前过度。 ⑤身体和谐。走动时脚跟先着地,脚落地时膝盖伸直,以腰部作为重心移动的轴线,双臂在身体两侧一前一后自然摆动。 ⑥体态优美。行走时昂首挺胸,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挺腰收腹,背正腿直,步伐轻松矫健。行进时,男性脚尖稍外展(不超过15度),两脚跟在两条平行的直线上交替前进,以显示奔放有力的阳刚之美;女性脚尖稍外展,两脚跟在同一条直线上交替前进,以显示妩媚优雅的阴柔之美。行走时要注意用眼睛的余光观察周围的动态,还得注意不要把 手插在裤袋里。 (4)胸腹部的朝向、身体的前仰后合 胸腹部的朝向、身体的前仰后合,最能表现出一个人当时的心境,表现出他在交往中是否有高于对方的社会优势和心理优势,以及他对对方是抱欢迎还是拒绝的态度。 12、手脚动作 手脚动作是以手的挥动和手指及脚部动作等来表达语义和传递信息的。其中手势包括握手、招手和手指动作等。手脚动作是用来配合口头语言的一个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强化口语的作用,不仅使用频率非常高,有时还能表达口语难以表述的内容。同时,手和脚还是人的肢体中最容易“泄露天机”的部分,手脚动作最能反映一个人是否在说真话(尤其是面对不太熟悉、不太了解的交往对象时),以及他的态度是否坚定。 (1)握手 握手的语义是见面致意或离别欢送,在某种场合下也表示祝贺、感谢等。通常,初次见面、送别、祝贺生日、互赠纪念品以及第三者引荐时,都会采用握手的方式。 握手时,上身要稍前倾,立正,目视对方,口带微笑;要摘帽、脱掉手套(女性和身份高者可例外);不要把另一只手插在口袋里;不要边握手边拍对方肩头(除非你的身份高出对方很多并与对方非常熟悉);不要眼睛看着他人或与他人打招呼;不要低头哈腰;无特殊原因不要用左手握手;很多人在一起时要避免交叉握手。 长时间握手表示亲热,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尊敬。一般情况下,尤其是初次见面时,双方伸手握一下即可。双方比较熟悉后,在送别时握手时间可以稍长一些。男士与女士握手时,稍握一下即可,长时间握手会引起误会或反感。 (2)招手 招手表示的意思是招呼、致意、理解、再见。招手一般用在朋友之间、同事之间或熟人之间。当双方比较熟悉之后,如遇对方问好,既可口头回答,也可招手致意,但招手时须面带微笑。在双方距离较远时,目光接触后也可招手致意。 (3)手指动作 手指动作是一种含义比较复杂的伴随性语言,在双方理解的情况下,可以起到有效的信息传递和互相沟通的作用。但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中,由于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不同,同样的手指动作可能表示不同或相反的语义。比如: 伸出食指往下弯曲:在中国表示数字“9”;在日本表示“偷窃”;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表示“死亡”;在墨西哥表示“钱”或询问价格、数量的多少。 用拇指与食指尖形成一个圆圈并手心向前:美国人表示“ok”;巴西人、阿拉伯人、希腊人表示“诅咒”;日本人表示“钱”。 伸出食指:在美国表示“让对方稍等”;在缅甸表示“请求”、“拜托”;在新加坡表示“最重要”;在澳大利亚表示“再来一杯啤酒”;在欧美国家则是很不礼貌的骂人动作。需要注意的是,清点人数时,不 少人有用食指指点的习惯,这个习惯很不好。 伸出中指:在美国、新加坡等表示“被激怒和极度的不愉快”;在墨西哥表示“不满”;在澳大利亚、突尼斯表示“侮辱”;在法国则表示“下流的行为”。 伸出小指:在日本表示“女人”、“女孩子”、“恋人”;在韩国表示“妻子”、“女朋友”;在菲律宾表示“小个子”;在泰国、沙特阿拉伯表示“朋友”;在缅甸、印度表示“要去厕所”;在美国、尼日利亚等则表示“打赌”。 翘起大拇指:在中国表示“好”,用来称赞对方干得好、了不起、高明,这个意思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相同的。但是,在有些国家还有别的意思,比如在日本,还表示“男人”、“您的父亲”、“最高”;在韩国表示“首领”、“自己的父亲”、“部长”、“队长”;在澳大利亚、墨西哥、荷兰等国表示“祈祷幸运”;在美国、法国、印度等国,表示“拦路搭车”。 13、服饰与发型 服装、饰品和发型,一方面可以起到美化容貌的作用,给人以美感;另一方面也能表达一定的语义和传递一定的信息。 (1)服饰 服饰既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更能显示一个人的气质、爱好、文化修养和精神面貌。“衣服是文化的表征,衣服是思想的形象”(郭沫若),服饰比姿态表情传递的信息更加引人注目,所以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三分长相,七分打扮”。 服饰有色彩、款式、质地三大要素。其中色彩是第一要素,因为色彩本身带有浓厚的感情成分,给人的感觉最为鲜明,人们对色彩也最为敏感。色彩既能表现一个人的爱好,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气质,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以不同印象和感觉。比如:红色热情炽烈,黄色华贵温暖,白色洁净淳朴,蓝色清爽恬静,黑色深沉庄重等等。 服饰有三个原则三个要求: 三个原则是指目前国际上公认的“TPO”衣着原则。“T”(time)指时间,衣着要符合时代、季节,还要照顾诸如特殊的纪念日等日期;“P”(place)代表地方、场所、位置、职位,衣着要随场合的变更而改换;“O”(object)目的、目标、对象,衣着要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不要标新立异,奇装异服,也不要鲜艳夺目,花枝招展。 三个要求,一是干净整洁,要常洗常换,衬衣的领口和袖口一定要保持干净,袜子不得有异味。二是符合规范,不可中西搭配;不可西式中穿;上衣、裤子、鞋子乃至袜子、帽子、围巾,在色彩、质地、样式、风格上要搭配协调,同时,服装必须与形体相称;女士穿裙子长短要适中(太长行动不便,太短显得轻佻);穿着不可过分华丽,饰物也不宜过多,以免给人炫耀、轻浮之感;佩戴饰物与化妆要美观大方,雅而不俗,只可化淡妆,切忌浓妆艳抹;服饰不可求新、奇、艳、浓。三是体现风度,不同样式、线条和结构的服装,组合起来会形成不同的风格,而风格跟人的气质有关,体现为一定的风度。 现代礼仪中,有职场着装六忌和佩戴首饰的四大原则。职场着装六忌是:一忌过分杂乱,二忌过分鲜艳,三忌过分暴露,四忌过分透视, 五忌过分短小,六忌过分紧身。佩戴首饰的四大原则是:数量原则,搭配原则,质地原则,随俗原则。 (2)发型 发型要跟自己的职业、脸型、身材、气质相协调。男性不要留长头发、大鬓角、长胡须,鼻毛要修短;女性不要梳怪异的发型,面部可施淡妆,但不要浓妆艳抹。 14、人体距离与私人空间 (1)人体距离 人体距离,在社会心理学中又叫“人际物理空间距离”,是人际距离的物化表现,它反映交往双方意愿的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的实验表明,人体距离在0-45公分之间,表明双方是夫妻、情人(密友)、兄弟、姐妹、小孩的关系;在45公分-1米之间,表明双方是知心朋友关系;在1米-2米之间,表明双方是同事、熟人关系;在2.5米以上,表明双方是公众关系。 (2)私人空间 人的私人空间大约在离身体45公分左右的范围之内。除了亲人、好友和孩童之外,人们是不会轻易让他人进入自己的私人空间的。他人要进入其私人空间,必须征得同意,如果强行进入,将被视为一种侵犯。 私人空间在一定的情况下还会扩张。比如私人房间、办公室、酒店客房等。这是由于人们通过购买或其它方式获得某一空间的使用权后,其私人空间就会扩张到使用权所辖的物理边界。
本文档为【态势语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7007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5KB
软件:Word
页数:22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3-24
浏览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