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西方礼仪文化对比

中西方礼仪文化对比

举报
开通vip

中西方礼仪文化对比中西方礼仪文化对比 08对外汉语本 4080606101 白文慧 1 中西方礼仪文化对比 摘要: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

中西方礼仪文化对比
中西方礼仪文化对比 08对外汉语本 4080606101 白文慧 1 中西方礼仪文化对比 摘要: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关键词:中西方,礼仪,演变,原因,差异性,方向 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为了更好的对外交流,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一、中国礼仪文化演变简史 自50万年前山顶洞人缝制衣服开始,文明同时也伴随着人类发展,“炎黄五帝礼理起于大一,礼事起于燧皇,礼名起于黄帝”之说。我国最早的秘书人员“史官”起,礼开始以正规的方式出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典”已足够说明当时礼仪的规范体系。 大约在夏商周三代,礼仪开始典制化。最早的秘书机构“太史寮”的建立,第一部记载‘礼’的典籍《周礼》的出现,“三礼”的盛行,标志着中国古代礼仪进入成熟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礼的大力推行,孔孟等思想家的礼仪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奠定了古代礼仪文化的基础。 形成于秦汉时期的封建礼仪及“三纲五常”的提出,清末至民国时期,科学、民主、自尊、平等的观念和与之相适应的礼仪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得到传播和推广。 五四以来,中国的礼仪更注重吸收目前国际礼仪的长处,为我所用。 二、西方礼仪文化演变简史 爱琴海地区和希腊是亚欧大陆西方古典文明的发源地。约自公元前6千年起,爱琴海诸岛居民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此后,相继产生了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公元前11世纪,古希腊进入因《荷马史诗》而得名的“荷马时代”。古希腊哲学家对礼仪有许多精彩的论述。例如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前500年)率先提出了“美德即是一种和谐与秩序”的观点;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认为,哲学的任务不在于谈天说地,而在于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培植人的道德观念。他不仅教导人们要待人以礼,而且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开始封建化过程,12至17世纪,是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中世纪欧洲形成的封建等级制,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将封建主与附庸联系在一起。此间制定了严格而烦琐的贵族礼仪、宫廷礼仪等。n14至16世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 17、18世纪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兴起的时代,尼德兰革命、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相继爆发。随着资本主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在欧洲的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逐渐取代封建社会的礼仪。资本主义社会奉行“一切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原则,但由于社会各阶层经济上、政治上、法律上的不平等,因此未能做到真正的自由,平等。不过,资本主义时代也编撰了大量礼仪著作。例如,捷克资产阶级教育家夸美纽斯(公元1592—1670年)编撰了《青年行为 手册 华为质量管理手册 下载焊接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ld手册下载 》等;英国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于公元1693年写作了《教育漫话》。 一直到近代,西方个方面实力的增长,对贫困国家的殖民,将他们的礼仪文化也带到被 2 殖民国家,开始影响着世界的礼仪文化,成为世界礼仪文化的典范。 三、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原因 (一)生存环境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个农业大国,靠天吃饭的思想根深蒂固,而中国所处地理环境相对优越,人们从大自然中获取耐以生存的资源,所以东方人将大自然定义为生存的依赖,对自然顶礼膜拜,事事模仿自然,顺应自然,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使发生自然灾害,人们都将其归咎于违背自然,从而受到自然的惩罚,仍然将自然定为了万物的主宰。而西方人则更注重自己对于自然的改造,他们将这种改造更多的归功于“独立于自然以外的人类的思维”,而非东方人的顺应自然,从而产生了“人物分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东西方自然观的不同,造成了两地文化的迥异。 (二)历史典故 中西方神话异同的影响 礼仪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分析其差异也必须从文化的源头讲起。现代意义上的西方文明有三大源头:一是古希腊神话和科学精神;二是古罗马政治法律文明;三是西伯来犹太人的宗教文明。 1、神的来源和政治文化 内部不同的思维差异导致哲学时代重大差异,这个神话的思维差异就是古希腊神话是人神同构,中国神话则是人神同一。从古希腊戏剧中我们可以了解,古希腊中的神和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人的七情六欲。宙斯,第三代神王,又称宙神,弑父篡权,性格极为好色,常背着妻子赫拉与其他女神或凡人私通。他们是虚构的,不似中国神话,神便是“得道”的人,死后的伟大的君王就成了神、三皇五帝等。但他们不是一般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强大的意志力,他们是人神同一的身。 这种差异就造成了古希腊人或说西方人的传统精神是不依赖统治者的个人道德,因为最高神和一般人都一样,所以他们依靠制度。而中国人则依赖统治者个人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也只有伟人才能统治天下,但也是无情的。自古帝王都以真龙天子自称,都与形成专制有关。 2、神话权利传承机制和文化机制 让贤机制是中国神话权利的传承,尧让舜,舜让大禹,古希腊以自我否定机制,宙斯不满父亲克洛诺斯的残暴,弑父夺位,其与阿尔克墨涅所生儿子赫拉克勒斯不满他残暴,他的权利同样被推翻,中国诸神通过禅位和让贤的和平方式实现统治权的转换,不仅将统治权交给接班人,伦理规范,道德体系,价值观念也传递下去,强调君贤臣良,形成一种传递性的、伸展性的、复制性的自我肯定机制,导致文化的凝固。希腊神界统治权的易手通过禁忌----放逐----反叛----取代的途径完成,暴力的反叛和否定的神系延续、进化和发展的契机,传达进化思想。 3、神系差异和宗教 中国神话模糊了神话与历史,缺乏一个完整的系统,没有主神和以他为核心的神际关系网,也没有一个全宇宙性的主神。而希腊神话较清晰,不仅有丰富、完整的系统,而且有确定的主神和以他为核心的神际关系网络。希腊的主神宙斯同时也是奥林匹斯神系的中枢和纽带。神系中的各式各样神话形象都与主神宙斯搭上关系。古希腊神话与希伯来犹太人的宗教相遇,融合为一神论的严格意义上的西方宗教。 由于中国乃至东方神论宗教,被很多学者从此判定没有宗教。中国上古思维影响,与多多神论的佛教一拍即合,和中国本土道教相互补充,形成中国特色的佛教,不能以西方宗教的某个特征来判定东方宗教。这就是神话对日后,对中西方政治文化乃至生活都影响深远的宗教影响。 (三)宗教信仰 3 1、一神与多神和中西方自然科学思维 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一神,一部经典,这位神是万物的主宰,至高的主权掌握者,无所不能,无所不在,而代表东方宗教的佛教则为多神,经典浩迭,虽有一主之神,却不是创世主,连中国本土的道教同样没有一个造物主的最高神。 希腊观念以一个永恒的第一动因或外在的造物主为特点,所以希腊自然科学的动力就是去发现造物主设下的宇宙秩序的规律。与之不同的是中国的有机世界有宇宙演化而不是第一动因或造物主,而且唯一的原则在功能上又等同于交易,主要动力是在系统内寻找有机联系,任何外在的原因是很难设想的,这也就导致了中国对自然变化有深邃的哲学理解,很不幸的是人们完全陷入了宇宙的有机论泥潭。 2、宗教与政权结合和反抗思维 公元五世纪时,基督教以政权合一的方式全方位统治思想、政治、经济、文化,教会成为“等级金字塔”的塔尖,不仅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还掌握着大量土地,此时的基督教钳制和禁锢一切进步思想,在残酷的压迫下,西方人不得不具有一种探索和反叛心理。自文艺复兴,这次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同时给钳制和禁锢一切进步思潮的教会沉重的打击,宗教改革彻底结束了天主教会一统西欧的时代,有这样一句说法,“压的越紧,反弹力越大”,天文学、生物学、近代科学、艺术随之而产生。 在中国,宗教从没有全方位统治,(西藏除外),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一度辉煌,成为国教,但也只是短暂的十几年,更没有发展到凌驾皇权之上的地步,纵观中国的历史,一直处在舒适的状态下,各种思潮和科学领域也是相当宽松,也就因由来已久的惰性而极为轻视,他们重视的是农业方面的生产,人际关系的维持,正所谓,“有什么样的压力就有什么样的动力”。 3、宗教信仰差异和哲学思想 基督教为西方人提供了统一的信仰,向心力,这也就导致他们的哲学任务是在上帝这一至高无上,不可替代的神设定下发现其奥妙处所在,强调秩序和制度,强调逻辑的严密性,对于没有统一信仰的中国而言,人的思想是分散的,没有共同的期盼,如同一盘散沙,强调沙粒与沙粒之间的融合,处理好沙粒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所谓的人伦关系。 余杰说“中国文化几乎把所有精力投注到人与人间伦理的厘定上,从孔孟,老庄到魏晋玄学,到佛教禅宗,到陆王心学,是一条从本心获取欢乐的重要线索,追求一种超稳定的人生哲学。这样,中国传统学术缺乏与现代文明接触的‘科学理性’,囿于无所不在的‘伦理理性’,最终沦为意识形态的奴婢。“ 正因为中国人的这种意识形态的沉沦,愈陷愈深而无法自拔,造成了中国特别注意人际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深邃哲学,而西方哲学则注重秩序的遵守和逻辑的规范。 4、宗教差异和艺术 基督教在其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有不少不朽的艺术作品,大多取材于圣经和宗教传说,基督教对逻辑美的追求对西方艺术影响巨大,广义西方艺术有在时间上的表现,也有在空间上的表现。前者如音乐、诗歌,后者有建筑、雕塑、绘画,在宗教教义的束缚下,后者远具有超教义的艺术价值。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最后的审判》,拉斐尔《西斯廷圣母》更是欧洲绘画艺术的顶峰。 中国的宗教哲学更倾向于类比和对称之美,与西方逻辑和分析之美完全相反,在《易经》中,类比大量使用,杨振宇则认为,“正是《易经》的类比思想,使中国没有出现近代科学。 比兴的大量出现,中国文学的又一特产----对联,说明中国对归纳、类比、对称美的追求,由中国的园林建筑对称美与西方园林建筑非对称美可以看出这点。中国的逻辑推理大多应用在象棋,围棋等娱乐活动中,自然科学中的运用十分少见。 我们从西方的油画,水彩,雕塑看东方的山水墨画,书法艺术,前者在上帝的秩序下追 4 求色彩,形态等逼真或说是接近真相的效果,在外形的细微刻画,逻辑运用上,深邃的天人宗教哲学使中国的艺术走向对意境的追求,将外在的形态忽略不计,直逼事物最根本的真相,从最深处体现禅诗,虚拟场景道具的喜剧均体现了这一点。 四、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性 1 交际语言礼仪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 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2 餐饮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3 商务礼仪差异 在两种不同观念的支配下,各种文化里的人对时间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比如说(在美国商人的眼中(时间永远是金钱。“开门见山吧”(他们愿意在第一次会见时就能得到口头的承诺。他们的线形观念只是注重现在、计划未来,所以为争取时间应该及早地进入正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中国人经商乐于感情投资,喜欢投其所好,送点小礼物,或通过宴请对手,边吃边谈。故商务活 5 动进展缓慢、重复。真正的决定是在会外做出,会议主要目的是搜集信息。在中国,谈判是培育双方关系并确定谈判桌另一方的人是否适合于长期合作的重要社交场合。主张在会议开始之时,双方先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交换看法。中国商人不喜欢美国人急于求成的态度。以生意为中心的美国人和欧洲人都认为应该在双方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好的一段时间内完成具体任务。中国人则更看重长远的相互信任。 国际商务活动中面对别人的赞扬和祝贺时,中国人常会说出一连串的“哪里,哪里”、“您过奖了”等自谦语。这往往使他们因为自己的话被直言否决而感到中国人不讲礼貌。在西方文化里,夸赞人家的人总是希望对方对他的赞扬做出肯定的评价和积极的反应。西方人在听到另一人的赞扬时,总是毫不犹豫地说声“Thank you”,这在中国人看来显然是堂而皇之的接受了别人的赞扬,是非常不谦虚的。 现代商务礼仪中最常见的非语言习惯首推握手。在西方国家,两人握手后马上松开,两人的距离也随即拉开;而中国人为了表示热情和尊重对方,常常握住对方的手久久不放,还十分满足的闲谈消磨时光,有时还往往拍打对方的肩和背,对此西方国家的入会觉得就窘迫不堪,他们认为体距太近会显得过于亲密。 在听别人谈话时,中国人总是习惯于默默地听着,并且认为此时提出问题打断别人讲话常不礼貌的,而西方国家的人则习惯于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不断做出各种反应,提出各种问题,沉默只会让他们认为你没好好听,或者是生气之类的情绪。 4 服饰礼仪差异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 5 婚俗礼仪差异 中国的婚俗崇尚喜庆、热闹,婚礼以红色为主色调。新嫁娘穿着红绣鞋,身着红嫁衣,头盖红喜帕,坐着红花轿,来到新郎家。新郎也穿着红色的礼服,并在家中则贴上红对联,挂上红喜字,欢迎新娘的到来。在中国传统婚俗中,红色不但令人感到喜气洋洋,吉祥如意,而且也预示着以后的日子会红红火火,幸福美满;西方国家的婚俗崇尚纯洁、浪漫,婚礼以白色为主色调。新娘子身穿白色婚纱,手戴白色手套,头顶白色纱巾,不但美丽端庄,而且也象征着新娘的纯洁高尚。西方人的婚礼喜欢用鲜花来装扮,很多人在婚礼鲜花的使用上,也偏爱白色,他们认为白色即纯洁无暇,又浪漫温馨,与唯美的爱情正吻合。归纳起来,西方的婚礼神圣、庄重、浪漫,而又相对简洁;中国的婚礼隆重、喜庆,然而仪式十分繁琐,并且显得铺张浪费,因而现在许多中国的年轻人都选择西方的结婚仪式。 6 禁忌习俗差异 中国人不喜欢说4,因为与“死”同音,认为8、6吉利,偏向于双数,追求成双成对。西方人不喜欢13。缘起基督教中的故事最后的晚餐,犹大出卖耶稣,有13个人。也不喜欢星期五。中国人尊老,而西方人忌老。 中国人喜黄色,有图腾为“龙”,视为龙的传人。而西方则认为龙是蛇,基督教中蛇就是撒旦、是魔鬼,黄色暗含断交之意。 中国人在馈赠送礼时不可“过时送礼,事后补礼”。与年长者不能送“钟”,乌龟有“王八”之称,亦不可。外国人在送礼时不求贵重,意到便可。送礼收礼时亦少有谦卑之词。但礼品包装要求精美。在与人交谈时,西方人忌谈论个人私事、年龄、婚姻、收入等。中国人则习惯称自己“礼不好,请笑纳” 6 五、发展方向与结论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文化必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但是在中西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中国人未免盲目热衷于西方,不自觉中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是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比如在青年中,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骛,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其二,是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要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礼仪就成了空洞的形式主义。 不可否认,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这一切与基督教的社会基础密切相关,因为礼仪是宗教的重要活动方式,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信仰,西方人从小就接受这种礼仪的教育与熏陶,使得礼仪能够自然地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精神与物质、政治与文化的高度契合,使得人们获得高度的自信与优越感,正是西方人的自信与优越感赋予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感染力,使其礼仪文化被视为世界标准。对照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状况,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是明显的。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是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是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民族的复兴不仅是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行于世界。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于语和,庚良辰:《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史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4.黄青龙,叶荭:《博通英语—英美文化篇》,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SAMOVAR:《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于建波:《西方婚礼习俗一瞥》,《大学英语》2003年03期 8.段淑萍:《中英婚俗文化及差异》,《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9.大勇:《中国传统婚庆礼俗与当代婚礼》,《现代交际》2001年11期 10.高春常:《世界的祛魅:西方宗教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11.何光沪:《多元化的上帝观-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慨览》,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12.牟仲鉴:《中国宗教与文化,巴蜀书社》,1989 8
本文档为【中西方礼仪文化对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29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2-13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