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53

【精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53

举报
开通vip

【精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53【精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53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 专题学习 一、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改革试点的十大任务,2-8, 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答记者问,8-13, 三、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试点方案,13-35, 四、专家文章,35-77, 1 一、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改革试点的十大任务 ,一,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试点地区 1、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辽宁省大连市~上...

【精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53
【精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53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 专题学习 一、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改革试点的十大任务,2-8, 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答记者问,8-13, 三、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试点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13-35, 四、专家文章,35-77, 1 一、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改革试点的十大任务 ,一,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试点地区 1、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辽宁省大连市~上海市闵行区~江苏省部分市县~浙江省部分市~安徽省合肥市~甘肃省部分自治州~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 2、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和制度~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云南省,。 3、改革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探索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途径~改进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模式,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县~贵州省毕节地区~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江苏省~浙江省部分学校,。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的试点地区 1、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北京市部分区县~天津市~山西省~黑龙江省部分县市区~江西省~安徽省~湖南省~四川省成都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多种途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晋中市~辽宁省部分市~吉林省通榆县~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嘉善县~安徽省~福建省部分市县~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部分市区~海南省~四川省部分县~云南省~甘肃省部分市~青海省部分自治州~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 3、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探索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随迁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保障制度,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广东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探索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县~贵州省毕节地区~甘肃省酒泉市~青海省海南州,。 4、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和评估制度,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云南省,。 ,三,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试点地区 2 1、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辽宁省盘锦市~江苏省南通市~安徽省~山东省~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部分市县,。 2、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北京市~广东省深圳市,。 3、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建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部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措施和办法,北京市~天津市~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陕西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 5、研究制定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标准~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探索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安徽省~湖北省~海南省~重庆市~云南省部分市州~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 ,四,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试点地区 1、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天津市~辽宁省~吉林省长春市~上海市嘉定区~江苏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市~四川省德阳市~云南省部分市州,。 2、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部分市~安徽省部分市县~福建省~河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开展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9+3?免费试点~改革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制~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毕节地区~云南省部分 3 市州~青海省,。 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督导体系,内蒙古自治区,。 4、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北京市部分区~吉林省长春市~上海市~江苏省部分市~浙江省部分市~山东省部分市~河南省商丘市~湖南省部分市~广东省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 5、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广东省~甘肃省部分市,。 ,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完善教学质量标准~探索通识教育新模式~建立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安徽省~广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北京大学等33所部属高校~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赣南医学院~海南大学~西藏藏医学院~青海大学藏医学院,。 设立试点学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北京大学等部分高校,。 2、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北京大学等17所部属高校,。 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探索和完善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体制机制,北京市~在沪部分高校及附属医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宁夏医科大学,。 3、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4、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济南市~广东省广州市,。 ,六,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探索高等学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办法~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北京市~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广东省~云南省,。 2、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北京大学等26所部属高校,。 4 建立健全岗位分类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改革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清华大学等8所部属高校,。 3、建立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完善高校内部财务和审计制度,黑龙江省~浙江省~厦门大学等3所部属高校~长春理工大学,。 、改革学科建设绩效评估方式~完善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学术评价4 机制,湖南大学等3所部属高校,。 5、构建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健全高等学校廉政风险防范机制,黑龙江省,。 ,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推进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探索中央高校与地方高校合作发展机制~建设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构建高校产学研联盟长效机制,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辽宁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江西省~湖北省~重庆市~甘肃省部分高校~北京师范大学等14所部属高校,。 2、发挥行业优势~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行业高等学校特色发展~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北京科技大学等15所部属高校,。 3、完善来华留学生培养体制机制~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北京外国语大学等5所部属高校,。 4、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国家紧缺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北京师范大学等12所部属高校,。 5、加强内地高校与港澳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探索闽台高校教育合作交流新模式,福建省~广东省,。 ,八,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办法,上海市~浙江省~ 圳市~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广东省深 2、清理并纠正对民办教育的各类歧视政策~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云南省,。 3、完善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公共财政资助民办教育具体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 5 学校,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广东省深圳市~云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4、改革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云南省~西安欧亚学院,。 ,九,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制定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从教的具体办法~探索建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创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模式~推进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多种措施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北京市~黑龙江省~江西省部分县市~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云南省~陕西省部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扩大实施范围,北京市~江苏省~湖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3、创新教师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探索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新模式~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建设支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资源平台,河北省~吉林省~浙江省~山东省~湖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部所属6所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4、完善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青海省部分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建立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和办法~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河北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5、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吉林省松原市~上海市~山东省潍坊市~广东省中山市~陕西省宝鸡市,。 ,十,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办法~完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广东省~重庆市~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探索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机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根据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研究制定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 6 安徽省~河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云南省~甘肃省)。 ,十一,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试点地区 1、重点领域综合改革的试点地区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明确政府责任~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探索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探索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系统改革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山东省、湖南省、重庆市, 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强化省、市级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促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加快基础能力建设。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推进城乡、区域、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天津市、辽宁省、河南省、四川省,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完善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黑龙江省、江苏省、湖北省, 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促进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兴办教育。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浙江省, 2、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的地区 7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督导机构独立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广东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圳市, 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确定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和试点单位~各地各校申报的国家级试点项目即将全面启动实施。针对社会各界广泛关心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有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1.请简要介绍一下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 今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这次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基本原则~也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根本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重视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规划纲要以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扩大教育开放为重点~对教育体制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并提出了本届政府启动实施的十大改革试点~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2.在新时期新阶段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程表明~每一次大的教育改革~都推进教育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当前~我们迎来了又一次推动教育改革的大好机遇~具备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从复杂性来看~教育改革既涉及体制机制~也涉及思想观念~还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期待高~有些方面认识不尽一致。从艰巨性来看~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任何一项重大教育改革的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教育政策措施的出台~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失误或失败~可能影响一代人或几代人。可以说~我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改革的难度大、压力大~矛盾也比较多~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少走弯路~避免折腾~使改革的收益最大化~改革的风险最小化~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改革~做到统筹谋划~系统设计~循序渐进。一是重视顶层设计~对各项改革都有一个前瞻性的通盘考虑和设计~明确目标任务和操作步骤。二是突出重点~抓住那些长期困扰教育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和社会充满期待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争取突破~不能全面铺开、平均用力。三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起来。按照这些要求~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从三个层面系统推进教育改革:一是重大标准、重要制度的改革~以及复杂、敏感、系统性强的改革~由国家层面进行统筹谋划~在做好整体设计的基础上统一组织实施,二是对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由省级人民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在国家指导下开展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总结推广,三是各地各校结合自身实际~根据规划纲要的要求~自行组织改革试验。 3.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是哪些,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多层次、多领域的体制机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教育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着眼于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突出矛盾~力争在4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教材、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二是在办学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落实高等学校 9 办学自主权~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三是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建立健全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深化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是在保障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4.开展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三条: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解决深层次矛盾~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把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作为检验教育改革的根本标准。二是坚持统筹谋划~确保改革协调有序推进。搞好总体设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专项改革与综合改革相结合~着眼于事关全局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确保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三是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各校大胆试验。充分考虑我国城乡差别大、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把整体部署和尊重基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方、学校和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各地各校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增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 5.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是如何确定的, 为做好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工作~从今年年初开始~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就结合规划纲要提出的重大改革~研究确定了近期启动实施的重点任务~并将这些重点任务公开发布~请愿意先行先试的地区和学校~选择一项或几项申报国家改革试点~按照‚自愿申报、专家评审、协商论证、综合平衡、统一部署?的原则~制定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在第一轮申报的时候~共有500多个改革项目~各地各校改革的积极性很高。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主要从科学性、合理性、操作性等方面~对所有项目提出修改完善建议~并将意见反馈给申报单位~进一步完善试点方案。试点方案再次上报后~教育规 10 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由教育部门、相关管理部门和专家组成的综合评审组~重点就试点方案的改革措施、配套政策、保障条件等进行研究论证~提出修改完善建议~反馈给申报单位。经过‚三下三上?的过程~总体方案不断完善~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听取了与会代表的意见。大家认为~总体方案体现了顶层设计、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原则。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大家所提的意见建议~又对试点总体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按程序审定。8月27日~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进行了统一部署。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明确了试点的重点任务和试点地区、试点单位。所有的试点项目~都是各地各校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改革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研究设计的。 6.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本内容为三大类~即专项改革试点、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专项改革包括10大试点任务:基础教育有3项~分别是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高等教育有3项~分别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另外4项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包括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和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旨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总的来看~试点任务涵盖了各级各类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每项任务在确定试点地区时统筹考虑了东、中、西部的布局。 7.在全国性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中如何搞好统筹协调, 这次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搞好统筹协调。一要做到‚上下结合?。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体现着国家意志~教育的大政方针和基本制度必须由国家统一制定。 11 但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管教育的是各级政府~办教育的是各个学校。学校的实际情况如何~教育改革的效果如何~包括校长、老师在内的一线教育工作者~还有学生和家长往往是最清楚的。任何一项改革~只有既得到学生、家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支持~又符合国家的要求~才能真正推行、取得成功。二要做到‚左右结合?。据初步统计~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涉及约60个部门和团体的合作。任何重大改革~只有加强统筹协调~得到各相关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帮助~才能凝聚改革的力量~减少阻力~形成合力。三要做到‚点面结合?。改革必然导致原有格局的调整、体制机制的创新~先在点上取得突破~才能减少和消除阻力~控制可能存在的风险~留出后续完善的空间。凡是涉及面广的重大政策~应该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先行先试~取得成功经验后~再由点及面推广。这样做可以减少改革成本~使改革收益最大化。四要做到‚远近结合?。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领域的许多矛盾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原因也比较复杂~解决起来需要一个过程。要对各种问题和矛盾进行科学分析~既要进行长远谋划~又要明确近期任务。对于反映突出的问题~要优先列入改革日程~及早启动改革~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五要做到‚软硬结合?。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我们在硬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今后在继续加快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软件建设~加强思想观念的更新、方式方法的转变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只有硬件软件同时建设、同步加强~才能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8.如何确保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取得成功,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20个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是审议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方针和政策措施~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统筹协调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由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织领导~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 二是加强检查指导。为加强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指导~已于11月中旬成立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对国 12 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及时向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提出报告。各地各校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都要经咨询委员会评审、完成备案程序后~才能启动实施。改革试点启动后~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按照试点实施的计划进度~开展跟踪调研~及时了解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试点方案。对于实施中需要突破的政策和规定~要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原则和精神~充分论证~积极探索~稳妥操作。对于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要深入分析和系统评估~做好预案~积极化解~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对于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妥善处理~避免出现大的偏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将根据试点进展情况对试点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和补充。对措施不具体、保障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试点项目~对以改革试点名义进行不正当办学行为的试点单位~将予以调整。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改革。对在改革实践中涌现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只要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都应给予保护和支持。对于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要及时总结~组织交流~加以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扎扎实实把改革引向深入。 三、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试点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工程人才新模式实施方案 来源: 教育部 上海交通大学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工程人才新模式的总体目标是:创新精英工程教育模式~建立‚能力建设+知识探究+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精英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以企业项目研究为主导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精英工程人才的‚双导师?制和项目资助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探索精英工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该项目具体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1.筹划启动阶段,至2011年,:在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面同时启动精英工程人才的培养计划,在校企联盟的基础上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探索校企联合精英工程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制订培养方案~启动具有上海 13 交大特色的精英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组织实施阶段,至2013年,:参与计划的首批本科生毕业;建立‚能力建设+知识探究+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精英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以企业项目研究为主导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精英工程人才的‚双导师?制和项目资助制,完成工程博士培养方案~启动工程博士的培养。 3.深化总结阶段(至2014年):参加计划的首批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完成以企业项目研究为主导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精英工程人才的‚双导师?制~创建以项目资助制为核心的校企联合培养精英工程人才新模式。 为实现上述目标~上海交通大学拟采取以下改革措施。 1.创建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精英人才的新模式:与企业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创新工程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通过与企业联合制定学生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共同负责学生的培养,确保学生有本科生阶段半年以上和研究生阶段一年以上的在企业学习培养时间~学生的本科生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下载毕业论文ppt模板下载毕业论文ppt下载关于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临床本科毕业论文下载 和硕士学位论文课题应紧密结合企业实际。 2.建立面向‚三位一体?目标体系的课程体系~实施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教育:通过跨学科课程的设计和创新项目~培养跨学科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国际化合作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合作能力,通过开设综合性课程、讲座等培养学生关心和领悟人类发展重大问题,如环境、能源、气候等,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建设面向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校级工程训练与创新中心~搭建面向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综合性、开放性、工程型的课程设计改革~加强系统化工程训练,改革毕业设计模式~强调面向工程实际~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结合企业工程项目的研发~培养研究生能够关注社会发展~捕捉社会需求~善于发现、凝练、解决企业重大工程问题的能力。 4.面向工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探讨将教师的科研与工程实践融会于工程教育教学之中的有效途径,发挥工程教育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采用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工程案例引用、工程实践与科学研究相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 5.建设国际化工程教育教学优质资源:逐步建设一批全英语示范课程、若干全英语工程专业课程,或系列英语教学的专业课程,,形成一批 14 高水平的工程教育全英语教材,进一步推进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办学。 6.建立面向工程专业本科人才能力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方法~包括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培养过程控制标准、毕业生质量评价等。 为完善改革措施~上海交通大学拟出台以下四项配套政策。 1.教师考核制度。改革教师考评制度~注重工科类教师工程能力的提升。由人事处负责~2011年出台。 2.教师聘任制度。就教师聘任、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等事宜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参与工程人才培养计划教师的待遇~鼓励在职教师到企业亲历工程实践或进修~了解企业需求~参与课程改革和工程项目研发。由人事处负责~2011年出台。 3.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制订企业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聘请资深工程师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加强学生在工业界实战能力的培养。由人事处负责~2011年出台。 4.制定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开放实验室以及相关学科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的政策。由教务处、研究生院、实验室与设备处、科研院协同负责~2011年出台。 该项目还通过以下保障条件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学校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总体协调该计划实施中的重大事宜,对于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学校将在经费投入上予以支持,加大实验条件建设力度~建设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建立鼓励教授吸纳学生参与其高水平科研项目的机制。 该项目的进度安排是:2010年~完成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完善~在六个优势工科专业启动试点~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开始培养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本科生和专业硕士研究生,2012年~启动‚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推出工程博士培养方案,2013年~首批参与计划的本科生毕业~在试点专业完成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2014年~首批参与计划的研究生毕业~全面完成以企业项目研究为主导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精英工程人才的‚双导师?制和项目资助制为核心的校企联合培养精英工程人才新模式的创建。 15 复旦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方案 来源: 教育部 复旦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在数、理、化、生几个基础学科开始实施‚望道计划?~构筑‚拔尖人才?培养平台~创新培养模式~努力使这些优秀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该项目将分以下几个阶段目标来完成:第一阶段~探索优秀学生的选拔机制,实行动态进出机制和自由选择专业机制~最终将最优秀的学生通过该计划地培养,脱颖而出,第二阶段~为优秀本科学生构建学习平台,通过聘请国际一流专家学者~采用最新进的教材~以及小班化的研讨与探究~使这些学生具备该领域深厚的理论知识以及思考和学习能力,第三阶段~为优秀本科学生参与某专业领域前沿研究搭建平台~形成从学校到院系直至实验室完整的、系统的学术研究培养体系,第四阶段~为优秀本科生的搭建国际化教育平台~通过聘请国际一流学者来校教学以及选派学生到国际一流学校进行交流~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第五阶段~在结束本科阶段学习之后~优秀学生将被选送到国际一流的研究小组进一步深造~使他们能在最优异环境下,培养成为一流科学家。 为实现上述目标~复旦大学拟搭建6个平台~集全校之力为拔尖学生的培养创造一切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研究活动中的主动性~同时实行动态进出机制和自由选择专业机制~将最优秀的学生选入计划进行培养。具体的改革措施如下。 1.在†培养方案‡内~拓展‚拔尖人才?的专业理论知识。 第一个平台:采用理科综合基地班模式~增设理科基础课程平行班,加强课程的深度或广度~为‚拔尖人才?后续参与研究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第二个平台:借助小班教学的培养模式,有计划地推进探究式,研讨式,课程建设。 第三个平台: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开设专业基础课,并直接与这些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与研讨。 2.在†培养方案‡外~鼓励‚拔尖人才?接触专业领域前沿研究。 16 第四个平台:以院系各研究领域为划分基础~开设若干前沿领域专题研讨班。学生可以自主有选择参加其中一个或几个研讨班~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长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与此同时加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为之后的科学研究构筑桥梁~并为申请和开展‚莙政?、‚望道?等大学生科创研究项目做准备。该平台是†培养方案‡内外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方案‡外三个平台的基础。 第五个平台:学术研究资助平台资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活动~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 第六个平台:国际交流平台资助学生赴海外著名高校进行个交流学习~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该项目需要以下配套政策来保障改革措施的进行。 1.制度建设。‚拔尖人才?计划的实施~涉及到系列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其中涉及到学籍管理、培养方案制定、导师制度、助教制度、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平台的建设、实验室及研究中心的开放制度等。另外~为配合‚拔尖人才?的选拔、参与‚拔尖人才?初、高中阶段的培养~为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而制定系列课程、丛书、科研见习计划。 2.条件支持。需要各个部门在各个环节中全力配合~图书馆、人事处、研究生院~乃至后勤部门都将制定配套方案。各试点院系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示范实验中心向参与计划的学生开放~并为学生科研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3.经费管理。培养经费单独立项~专管专用:年初由工作组做出经费的预算及分配方法~工作组配备秘书具体落实~年底工作组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核。 4.后期拓展。鼓励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从事基础学科研究~并建立相应后续培养方案。对于特别优秀的‚拔尖学生?~将推荐到国际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进一步深造。有些学生可以进入到‚望道计划?二期进行进一步的培养。 为保障该项目顺利完成~还应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学术带头人组成的专家组、由相关院系分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副系主任,及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另外还应该建立导师制~由各院系组织教授组作为入选‚望道计划?的学生的导师~并参与开设专题讨论 17 班的机会。同时名望高、学术造诣深厚的院士、专家就可以结合本研究领域的年轻学者一起来担任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完善大学治理结构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来源: 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是: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健全民主管理和决策机制~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健全科学发展保障体系~形成学校自主管理与政府、社会监督并举的体制机制。 该实施方案的阶段目标如下:,1,做好大学治理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确立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2,深化行政管理的大部制改革和学科资源整合的学部制改革~加强各类学术组织在学校决策和管理中的作用。,3,通过共建平台建设~吸引多种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探索资源薄弱型研究型大学拓展办学资源、提升办学水平的新模式。,4,围绕教育规划纲要规定的7项办学自主权限~开展试点研究和探索~建立健全推动科学发展的配套管理制度体系。,5,推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有机结合和规范运行~从内部管理体制上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创新举措、提供案例、推广经验。 为了做好这项试点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出台了七项改革措施和四项配套政策。这七项改革措施是:,1,对国内外知名大学制度建设成果进行比较研究~向校内外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并完善章程~报学校党委批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按章程规定对学校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和清理~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规范大学治理行为。,2,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为试点~建立科学精简、权责明晰、运行顺畅、强化服务、优质高效的机构和职能体系。,3,以教育学部为试点~理顺学校与各建制性学术机构以及相关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搭建以学科为基础的数量适当、分布合理、运行高效的学部制实体单位布局。,4,推进各项办学自主权在大学的落实~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落实现代大学制度要求。探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校务 18 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在学科建设、学术事务中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包括人事管理、质量保障、科研评价、资源配臵、资金筹措等方面与现代大学制度相匹配的制度体系。,5,深入研究借鉴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成功经验~认真分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组织创新的实践~研究以校、院两级管理为基础~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与基层组织创新的方法、途径与措施。,6,创新高等学校与其他资源主体合作共建的模式~探索高校发挥学科人才优势~与各类资源主体合作办学、联合科研、协同服务~建立健全高校民主管理体系~通过设立理事会形式~吸引多种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实现资源拓展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7,重视案例研究~如以珠海分校、教育学部、共建机构等为个案汇编‚体制改革试点成功案例集?~提高改革试点成果的推广价值。 四项配套政策是:,1,在教育学部、部分学院和研究院,所,开辟试验特区~在经费支持、资源配臵、人员聘用、业绩考核等方面给予倾斜~在昌平沙河高教园区新校区为改革提供试验空间。,2,研究制定学校‚十二五?规划~将其作为关系学校改革发展全局、保障学科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并作为重要专项统筹设计和实施。,3,推动教育主管部门尽可能为试点单位下放办学自主权限~加大对部属高校基本建设支出拨款占总拨款的比重,改变主管部门直接控制学校人员编制的办法~以经费间接调控学校人员规模,加强宏观调控~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在设臵行政管理机构方面给予充分的自主权力。,4,推动教育主管部门对攻坚难度大、风险成本高、应用范围广的改革~进行科研项目或建设项目立项~给予一定的规划指导和经费支持。 为保证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展开~北京师范大学从组织和经费上提供了保障措施。,1,党委书记担任改革项目的负责人~重要职能部处负责人和试点单位负责人参与~参与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的专家、高等教育专家、行政管理专家以及大学管理者提供咨询~学校政策研究室协调实施。,2,学校将该项目列为课题专项或改革专项~从‚985工程?建设经费中给予配套支持。 湖南大学深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 19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来源: 教育部 湖南大学深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是:制定大学章程~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学校、学部、学院三级学术委员会的学术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改革~形成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对独立、相互支撑、相互制衡的治理格局~建立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提高执行力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该方案分三个阶段目标。第一阶段,2010—2011年,:研制†湖南大学章程‡,建立和明晰学校、学部、学院三级学术委员会的学术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以分配制度和资源配臵改革为切入点~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落实学院的责任、义务和权利。第二阶段,2012—2013,:确定†湖南大学章程‡~形成上承国家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下启学校内部管理的治校总纲,完善学术管理和学术决策机制~理顺三级学术委员会系统内部及其与校院两级行政系统之间治理关系,完善分配制度和资源配臵改革~形成‚宏观有序、微观搞活?的校院两级管理局面。第三阶段,2014—2015,: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对独立、相互支撑、相互制衡的治理格局~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为了做好这项试点工作~湖南大学出台了五项改革措施和四项配套政策。这五项改革措施是:,1,制定†湖南大学章程‡。明确学校的价值追求与办学愿景~确立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明晰内部组织及其人员的权利、责任及行为规范。,2,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书记办公会的议事规则和程序~进一步明确权利边界~规范决策行为~提高决策水平~建立健全决策、指挥、执行与监督相对分离、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3,建立和完善学校、学部、学院学术委员会。明确各级学术委员会的职责与权限~分离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责权~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和考核评估制度~形成科学民主高效的学术管理体系。,4,完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降低管理重心~调动学院积极性~提高执行力~形成责权利相统一、党政部门与学院协调配合、 20 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有机衔接的管理运行机制。,5,统筹推进人事、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创新。客观分析学校人财物的运行效力以及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改进管理方式~建立以人才培养和学术贡献为主要依据的资源分配机制和动态投入机制。 四项配套政策是:,1,组建相关管理机构。成立并完善校学术委员会常设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成立湖南大学编制委员会~推进科学设臵岗位~统筹人力资源的宏观配臵,成立湖南大学预算委员会~分类型、分阶段、分项目统筹考虑财力资源配臵,成立湖南大学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成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信息平台和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2,改革教师管理和聘用制度。按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为主型分类~明确教师的岗位任务和发展目标~明确相应的评价体系,实行有限期聘任、有限次晋升~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通过无限期聘用~稳定骨干和高层次人才队伍。,3,进一步推进学院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学校对学院办学经费的分配模式~强化学院责任~落实学院自主权,积极探索员工薪酬体系改革~激发学院不断探索人员管理和办学运行的长效机制。,4,制定和完善各种制度规范和程序规范。明确规章制度的制订、修改、废止程序~以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为依据~按公开、统一、透明的原则~重点对人财物资源管理制度进行清理、修订~强化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为保证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湖南大学将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相关工作分管校领导为成员的改革试点项目领导小组。学校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常设工作机构~负责联络、协调以及项目进展情况的跟踪和督办。另外学校拟投入100万元整体推进本项目改革试点。 天津大学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来源: 教育部 天津大学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系统性产学研合作机制,包括资源共享机制、人才流动机制、利益和风险分担机制、 21 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对学校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支撑。建立高水平产学研合作高地,依托滨海工业研究院~打造立足滨海新区~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实体性、开放式产学研示范基地。培养过程拔尖创新人才,围绕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藉助产学研深入合作~搭建培养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的平台~形成系统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吸引一批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来校参与教学工作。 为实现方案目标~天津大学制定了五项改革措施。,1,建立产学研组织运行机制。以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为产学研深度合作改革试点平 ,优化科技资源配臵。在学台~探索建立完整的产学研组织运行机制。,2 校整体发展规划指导下~以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壮大发展为目标~实现智力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设备资源、房产资源的优化配臵~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建设~探索基于知识产权的收益分配制度和产权使用管理模式。健全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机制。,3,促进人才流动。试点建立有利于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有利于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人才评价机制。鼓励具有工程能力和市场意识的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鼓励教师投身学校举办,参股,的科技企业。积极引进业界师资加入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以弥补现有师资工程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在滨海工业研究院的产学研实体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吸纳高层次的研发人才,在学校设立企业特聘教授岗位或者讲席岗位~吸引优秀的企业人员到学校任职。,4,创新财务管理制度。以促进产学研合作为目的~强化成本核算~合理使用财务资源~使资金效益最大化。,5,创新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建立依托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的产学研合作组织~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相结合~探索‚1+X+0.5?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和‚3+X+1?的本科生培养机制,X=1-2年,~着力提高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保障试点的顺利实施~该方案制定了四项配套政策~出台了两项保障条件。四项配套政策是:,1,学校的配套支持政策。天津大学以滨海工业研究院为产学研深度合作试点平台~给予政策优惠~相对封闭运行。除建设资金支持之外~学校还将在人事、财务、资产等方面~允许滨海工业研究院根据产学研合作的要求~制订与校内科研项目有所不同的政策~确 22 保改革试点项目获得预期效果。,2,地方政府配套支持政策。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已列入天津市滨海新区建设的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区政府已为此类平台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无偿支持在滨海工业研究院内实施产学研合作的项目~每年的总额度为1000万元左右。,3,基础设施配套。滨海工业研究院首批用于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建筑物将于2011年6月投入使用~其中用于科技项目试验、开发和产品化前期研究的科研用房约4.3万平方米~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办公用房约1.2万平方米。,4,邻近合作企业。滨海工业研究院坐落于天津市临港工业区~该区是港口与工业一体化产业区~是‚中国北方以重型装备制造为主导的生态型临港工业区?~是滨海新区的重要功能区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两项保障条件是:,1,政策保障。滨海新区与天津大学、临港工业区签署了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的共建协议~并给与了资金和政策支持。,2,条件保障。在教育部、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大力支持下~滨海工业研究院一期建设项目共55638平方米正在建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 办学新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来源: 教育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新体制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是:按照‚以贡献为宗旨~在服务中发展?的办学方针~立足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构建农业高校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新体制。在人才培养上以培养农业产业发展亟需的创新性拔尖人才为主体~在科学研究上以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为主体~在社会服务上以面向区域主导产业的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为主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支撑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 该方案的阶段目标是:2010—2013年~基本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支撑条件保障和管理服务模式,2014—2015年~全面完成总体目标任务~对形成的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体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总结经验~提升水平~为我 23 国同类高校的办学体制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经验。 为实现试点目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制定了三项改革措施。,1,不断优化办学方向~促进学校与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分类培养体系。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强化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凝炼研究方向~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加速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紧密结合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在学校内部组建若干个跨学科、跨学院的研究中心~加强技术集成和科技攻关。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在北方旱区农业产业中心地带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试验示范站,基地,~形成‚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的示范推广格局~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2,加强与杨凌示范区及北方旱区涉农科教单位、企业的合作~提升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与杨凌示范区的合作。以杨凌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通过产学研合作办学~建成50余个能反映本专业领域最新发展趋势、学科覆盖面广、实践教学功能完备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学校牵头组织的‚西北农业科技协作联席会?作用~强化学校与各省区农科院的科技合作。深化与企业合作~共建高水平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促进学校与企业人才、技术的交流。,3,优化学校内部办学机制~促进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有机互动和紧密结合。完善科研~推广育人机制。重点建立科研项目、科研平台和推广基地向学生开放机制。完善教师服务农业产业机制~引导教师积极承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完善学生科研助理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生力军作用。强化农业技术培训服务。深入开展县乡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培训~提升培训水平~增强培训实效。 为保障试点的顺利实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制定了五项配套政策和两项保障条件。五项配套政策是:,1,设立科技推广中心,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作为学校层面加强校地,企,合作、实施科技推广项目的平台~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2,推进岗位设臵改革。设臵一定的专职科研岗位和专职推广岗位~建立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科研和技术推广队伍~提升学校的整体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3,建立人才分类评审办法。根据业绩、贡献、成果和效率~分类建立科研、推广人员的职务评审办法~不 24 断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4,出台青年教师到生产实践一线锻炼的规定~提高实践能力。建立科研基地向学生开放的机制~不断提高其创新和实践能力。完善各类人员的评价、激励机制~注重专利、成果和技术的转化。,5,探索以产业为主导的科研组织模式建设~围绕农业产业链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协同攻关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两项保障条件是:,1,学校成立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共同担任组长。同时成立项目实施工作组~党委校长办公室、政策研究室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组织实施。,2,设立专项资金~从‚985工程?建设经费中列出专项~保证该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江苏省高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来源: 教育部 江苏省高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是: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体制及成本分担机制。推进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创新~提升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改变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等不同类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要求~形成科学、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评价体系。 该方案的阶段目标是:构建高-中等职业教育、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等各层次技能型人才、职前-职后教育、普通教育-远程继续教育相互衔接沟通的立交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质量标准,探索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三类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体制机制,探索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的规律和发展道路,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加强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为实现方案目标~江苏省制定了六项改革措施。,1,基于区域的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园区内职业院校共同实施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整合高职园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区企业人才资源~建设共享的、专兼结合的高职师资队伍。创新公共资源平台建设模式~探索资源共享、 25 学分互认新机制。探索形成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2,基于行业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大交通?专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改革培养体制,由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及交通运输骨干企业组成‚3+1+N?教学联合体~培养‚大交通?复合型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相关院校中选择具有各自运输方式特点的专业进行共建。共同制定‚大交通?高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共建共享就业市场~共同开展科研攻关和社会服务~联合打造交通职教品牌。,3,依托职教集团构建纵横贯通、立体型、‚大职教?人才培养立交桥。开展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等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衔接贯通试点~中职、高职教育衔接贯通试点~职前/职后、普通/成人教育衔接贯通试点。,4,以若干专业大类为突破口深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基地~支撑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筑类专业工学交替、校企分担培养成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诚信、善沟通、会经营、能创业?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商融和、能工会商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以深化学分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制度创新~以提高课程结构化水平为重点全面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第一批在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开展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改革试点~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开展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改革试点~在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扬州大学开展第一批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改革试点。 为保障试点的顺利实施~江苏省制定了两项配套政策和两项保障条件。两项配套政策是:,1,建立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出台†江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建立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项经费。,2,国家鼓励各试点单位在学位授权单位与学位授权点审核、招生、培养、课程设臵、考核评价、学位授予等方面积极探索~予以政策支持。两项保障条件是:,1,组织保障。一是成立江苏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省各有关部门、各省辖市政府人才培养会商机制。二是强化省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规划与统筹~加强对地方高校发展的总体设计和分类指导工作。,2,经费保障。研究制定加大高校教学投入的办法~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的重点。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在江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专项经费中专门划拨专项 26 经费支持试点工作。 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来源: 教育部 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目标是:积极探索多元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国际化的办学道路~力争把江苏省建设成为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先导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先行区。 到2015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各类高校基本办学条件合格率达到100%~争取有20所高校进入全国先进行列。高校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占全国总数的10%以上~部分优势学科进入国际同类学科排名前列。建成40所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全省本专科院校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比例分别达95%、50%以上~师生比例不低于1?15~其中研究型大学师生比例不低于1?12。高校应用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率达80%以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70%以上~年终就业率达90%以上~学生和社会对高校的满意度达90%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江苏省拟实施十大改革措施: 1.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高校分类体系~实施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协作改革和联动发展机制。成立省教育发展咨询委员会。 2.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健全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完善公办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探索建立绩效拨款制度~实行财政拨款与高校绩效评价挂钩。建立省属高校拨款咨询委员会。 3.着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臵~建立‚江苏区域高校联盟?。支持苏北高等教育发展~探索独立学院到苏北、到市县办学等多种办学途径,力争每个省辖市至少拥有一所普通本科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建设一批与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优化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到2015年~全省高校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比例保持在8?54?38左右。 4.大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研究性、实践性教学~全面推行 27 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探索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学分与本科院校学分互认制度。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拔尖人才、创新人才和特殊人才的培养模式。推行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继续做好‚985工程?、‚211工 5. 程?高校部省共建工作。遴选一批符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省属重点高校进行特色大学建设。实施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6.不断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将产学研合作成效纳入对地方政府和高校的考核内容。健全产学研合作受益共享机制~健全高校服务科学发展工作机制~健全高校科技工作管理考核机制。推进高校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7.努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完善高端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做优做强高校‚青蓝工程?。实施‚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留学计划?。创新高端人才管理和使用机制~鼓励并支持高校创设‚学科特区?。探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校校长~大力实施‚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 8.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创办三至四所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水平大学。建立江苏国际高等教育园。引进国外通用职业资格证书~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与学位互授~探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合作培养。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设立招收留学生的‚茉莉花?政府奖学金~做强‚学在江苏?品牌。 9.积极推进招生考试改革。试行分类入学考试~完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把测试评价结果作为不同层次高校入学资格的必要因素。改革高校招生录取办法~增加考生选择机会~完善特殊人才选拔机制。试行专科学校注册入学。改革研究生招考制度~扩大有资格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院校数量。 10.探索建立科学分类评价机制。建立健全高校分类评价体系~培育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构建分类评价激励和导向机制~开展对民办高校社会评价试点。建立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家长和中介机构多方参与的高校评价制度。建立高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28 为确保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江苏省拟制定五项配套政策~并从四方面加强保障条件建设。 配套政策主要包括:1.对具备条件的高校~下放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权。2.根据实际~优化教育专项经费设臵办法。3.增设优秀在校大学生公派留学资助项目。4.优先将‚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列入当地科技计划~优先给予经费支持。5.制订†江苏省校企合作促进条例‡。 保障条件主要包括:1.成立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定期通报制度。2.进一步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3.建立高教综合改革专项经费。4.建立定期考核评价制度~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深圳市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文章来源: 教育部 深圳市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是:加大市政府对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强力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多元化、国际化、全民化、信息化发展~建成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高水平学习型城市和人力资源强市~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贡献。 为保障总体目标的实现~深圳市还制定了分阶段目标: 2015年目标: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初步成效~居深人口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财政对学前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达到5%以上~全市95%以上幼儿园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高标准普及15年教育~新建1-2所普通高校。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国际教育~新建1-2所国际学校。 2020年目标:全面完成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各项任务。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适应每个学生发展需要~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建成具有深圳特色的地方高等教育体系~户籍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职业教育与城市产业发展相适应~中、高职教育相互衔接~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国家教育 29 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创造经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深圳市拟组织实施以下七项改革措施。 1.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统筹规划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统一全市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统一实行中小学生均拨款制度~统一实施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加快教育立法进程~用10年时间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特区教育法规体系。探索建立高校理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高校去行政化管理和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构建以学术为导向的高校运行机制。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试点~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探索实行民办学校分类管理。 2.高水平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完善居深人口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实行非深圳户籍和深圳户籍适龄人口按统一程序网上申请免试就近入学~确保符合入学条件者大部分安排入读公办学校~选择就读民办学校的也按统一规定实行义务教育免费。探索完善居深人口接受高中教育政策。凡符合入学条件的本市初中毕业生~均可在深报考高中阶段学校。探索多形式提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 3.探索多途径构建区域高等教育体系新路。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南方科技大学。发挥市校合作优势~办好深圳大学城。加快建设优质公共研发平台和创新服务平台~聚集国内外知名高校。支持园内知名高校与企业联合建设特色学院。支持办好现有民办高校~鼓励新办民办高校。制定优惠政策~调动行业企业参与产学研用合作积极性~探索产学研用结合新机制。 4.统筹协调发展职业教育。组建由政府统筹~以职业院校为主体~行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联盟。探索中、高职院校对口专业直接对接的有效途径~在有条件的中、高职院校推行‚3+2?直升的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及以上层次应用型技术教育~构建起中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齐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5.打造教育国际化先进城市和区域教育合作枢纽城市。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共建学科专业、实验室和研究机构~联合培养本科及以上专门人才。探索完善教育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制定10年援疆工作规划~规划建设‚深喀教育园区?。完善西藏墨脱和贵州黔南、毕节等地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机制~提高教育自身‚造血机能?。 30 6.优化教育保障机制。探索教师增配、优配和均衡配臵机制。完善教师招聘用制度~探索提高教职工编制标准和高级职数比例的途径与办法。实施境外优秀教师引进战略~完善从行业、企业引进师资的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保障力度~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建立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经费投入考核机制。建立教育领域各类资本进入与退出机制~优化各类资本投入教育领域的制度环境。 7.构建开放灵活的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探索高水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途径。探索构建和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探索健全以信息化为特色的终身教育网络。打造研发、创新和应用紧密结合的教育信息技术高地。 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来源: 教育部 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目标是:积极探索多元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国际化的办学道路~力争把江苏省建设成为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先导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先行区。 到2015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各类高校基本办学条件合格率达到100%~争取有20所高校进入全国先进行列。高校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占全国总数的10%以上~部分优势学科进入国际同类学科排名前列。建成40所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全省本专科院校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比例分别达95%、50%以上~师生比例不低于1?15~其中研究型大学师生比例不低于1?12。高校应用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率达80%以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70%以上~年终就业率达90%以上~学生和社会对高校的满意度达90%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江苏省拟实施十大改革措施: 1.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高校分类体系~实施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协作改革和联动发展机制。成立省教育发展咨询委员会。 2.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健全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完善公办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探索建立绩效拨款制度~实行财政拨款与高 31 校绩效评价挂钩。建立省属高校拨款咨询委员会。 3.着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臵~建立‚江苏区域高校联盟?。支持苏北高等教育发展~探索独立学院到苏北、到市县办学等多种办学途径,力争每个省辖市至少拥有一所普通本科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建设一批与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优化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到2015年~全省高校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比例保持在8?54?38左右。 4.大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研究性、实践性教学~全面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探索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学分与本科院校学分互认制度。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拔尖人才、创新人才和特殊人才的培养模式。推行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5.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继续做好‚985工程?、‚211工程?高校部省共建工作。遴选一批符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省属重点高校进行特色大学建设。实施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6.不断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将产学研合作成效纳入对地方政府和高校的考核内容。健全产学研合作受益共享机制~健全高校服务科学发展工作机制~健全高校科技工作管理考核机制。推进高校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7.努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完善高端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做优做强高校‚青蓝工程?。实施‚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留学计划?。创新高端人才管理和使用机制~鼓励并支持高校创设‚学科特区?。探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校校长~大力实施‚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 8.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创办三至四所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水平大学。建立江苏国际高等教育园。引进国外通用职业资格证书~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与学位互授~探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合作培养。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设立招收留学生的‚茉莉花?政府奖学金~做强‚学在江苏?品牌。 9.积极推进招生考试改革。试行分类入学考试~完善高中学业水平测 32 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把测试评价结果作为不同层次高校入学资格的必要因素。改革高校招生录取办法~增加考生选择机会~完善特殊人才选拔机制。试行专科学校注册入学。改革研究生招考制度~扩大有资格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院校数量。 10.探索建立科学分类评价机制。建立健全高校分类评价体系~培育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构建分类评价激励和导向机制~开展对民办高校社会评价试点。建立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家长和中介机构多方参与的高校评价制度。建立高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为确保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江苏省拟制定五项配套政策~并从四方面加强保障条件建设。 配套政策主要包括:1.对具备条件的高校~下放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权。2.根据实际~优化教育专项经费设臵办法。3.增设优秀在校大学生公派留学资助项目。4.优先将‚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列入当地科技计划~优先给予经费支持。5.制订†江苏省校企合作促进条例‡。 保障条件主要包括:1.成立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定期通报制度。2.进一步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3.建立高教综合改革专项经费。4.建立定期考核评价制度~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深圳市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文章来源: 教育部 深圳市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是:加大市政府对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强力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多元化、国际化、全民化、信息化发展~建成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高水平学习型城市和人力资源强市~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贡献。 为保障总体目标的实现~深圳市还制定了分阶段目标: 2015年目标: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初步成效~居深人口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财政对学前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达到5% 33 以上~全市95%以上幼儿园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高标准普及15年教育~新建1-2所普通高校。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国际教育~新建1-2所国际学校。 2020年目标:全面完成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各项任务。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适应每个学生发展需要~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建成具有深圳特色的地方高等教育体系~户籍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职业教育与城市产业发展相适应~中、高职教育相互衔接~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创造经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深圳市拟组织实施以下七项改革措施。 1.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统筹规划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统一全市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统一实行中小学生均拨款制度~统一实施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加快教育立法进程~用10年时间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特区教育法规体系。探索建立高校理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高校去行政化管理和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构建以学术为导向的高校运行机制。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试点~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探索实行民办学校分类管理。 高水平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完善居深人口平等接受 2. 义务教育政策。实行非深圳户籍和深圳户籍适龄人口按统一程序网上申请免试就近入学~确保符合入学条件者大部分安排入读公办学校~选择就读民办学校的也按统一规定实行义务教育免费。探索完善居深人口接受高中教育政策。凡符合入学条件的本市初中毕业生~均可在深报考高中阶段学校。探索多形式提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 3.探索多途径构建区域高等教育体系新路。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南方科技大学。发挥市校合作优势~办好深圳大学城。加快建设优质公共研发平台和创新服务平台~聚集国内外知名高校。支持园内知名高校与企业联合建设特色学院。支持办好现有民办高校~鼓励新办民办高校。制定优惠政策~调动行业企业参与产学研用合作积极性~探索产学研用结合新机制。 4.统筹协调发展职业教育。组建由政府统筹~以职业院校为主体~行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联盟。探索中、高职院校对口专业直接对接的有效途径~在有条件的中、高职院校推行‚3+2?直升的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 34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及以上层次应用型技术教育~构建起中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齐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5.打造教育国际化先进城市和区域教育合作枢纽城市。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共建学科专业、实验室和研究机构~联合培养本科及以上专门人才。探索完善教育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制定10年援疆工作规划~规划建设‚深喀教育园区?。完善西藏墨脱和贵州黔南、毕节等地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机制~提高教育自身‚造血机能?。 6.优化教育保障机制。探索教师增配、优配和均衡配臵机制。完善教师招聘用制度~探索提高教职工编制标准和高级职数比例的途径与办法。实施境外优秀教师引进战略~完善从行业、企业引进师资的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保障力度~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建立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经费投入考核机制。建立教育领域各类资本进入与退出机制~优化各类资本投入教育领域的制度环境。 7.构建开放灵活的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探索高水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途径。探索构建和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探索健全以信息化为特色的终身教育网络。打造研发、创新和应用紧密结合的教育信息技术高地。 四、专家文章 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朱高峰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提高质量要坚持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面对广大学生~从知识、能力和品德三个方面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是知识方面~学生要学到前人已有的、总结出来的东西~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发展。而学校传授的知识体系中的问题主要是陈旧~跟不上社会发展~知识结构框架也缺乏针对性~需要改进。其次是能力方面~学校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做的还很不够~实践环节、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大力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得也不够~比如逻辑 35 学~在大学教学中基本没有这个内容。因此~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最后是品德方面~现在在学校对学生品德的教育中主要存在形式主义~而不是全面贯彻到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从根本上改进。 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深化评价体系改革~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在高校~如果教师课上得很好~受到学生欢迎~但是没有发很多文章~就很难评上教授。而从小学、中学开始~对学生的评价总以高分为唯一标准~应该充分考虑其综合素质如思想道德状况、学习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等。另外还存在课程设臵上的问题。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而高校中工科教育与理科教育模式趋同。高等教育的改革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理工农医、文法经史进行区别研究。从科学技术领域来讲~要区分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工科教育实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在课程设臵上增加实践环节~并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联系。 提高教育质量要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狭义的创新人才或者说拔尖人才是少量的~在中国能有多少领军人物,这种人才的成长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天赋~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当然不同的人会具有不同的天赋,不要拔苗助长~不要强迫孩子们学没有兴趣的各种课外班等,第二是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有天赋的人需要有相应的环境使其能脱颖而出,第三是个人努力。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学校环境这个层面上~很多高校的硬件环境已经很好了~需要改善的是学校软环境~探索有利于开发个性和潜能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 对创新人才的广义理解~是使培养对象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发展~有改进~并且具有正确思考问题的能力。换个角度讲~为什么德国的产品~比如电梯~其质量会比中国的好~甚至同样的组件~德国人装的就比中国人装得好。电梯的原理是一样的~我们和德国人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德国的工程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丝不苟的按照规程做~所以机器的装配质量好。我们国家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在自己岗位上~是不是态度很好的去工作~会不会把工作做好,这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态度问题~另一个是本领问题~这两个方面都需要教育。态度和本领的改善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大学的根本在于育人 36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原校长 杨福家 在†教育规划纲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中~‚育人为本?是核心。这里包含三个问题:1)对‚大学的根本是育人?的认识,2)育怎么样的人,3)如何育人。 问题1,对‚大学的根本是育人?的认识。 大学的根本在于育人。中央领导已讲得很清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胡锦涛,2010.07.13,,‚把培养人才作为高等学校的第一职责?,温家宝,2010.07.13,。但真正做到并不很容易。其必要条件之一是:要有一批全心全意为育人尽责尽力的优秀教师。 问题2,育怎么样的人。 胡锦涛总书记讲的‚八荣八耻?中提到的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是国际标准、普适价值。素质教育在一系列的中央文件中都已讲得很清楚~在2006年的文件中甚至提到这样的高度:‚素质教育已从实践探索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法律规定~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又明确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2010.07.13,。 爱国、诚信、求真、勤劳等价值观的缺失~不仅造成社会风气日下~更会使国家与民族发展缺乏后劲。 问题3,大学如何育人。 ‚‘人之云~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知道不是最难的~行动才是最难的~不仅行动是最难~善始善终才是最难的。?,温家宝.2007.05.04,。 在提出如何行动之前~先看看国外的经验。 纵观世界名校~无一不将‚育人?作为办校的头等大事。早在1828年~耶鲁大学阐明办学宗旨的报告中就这样写道:‚一个人除了以职业来谋生以外就没有其他追求了么,难道他对他的家庭、对其他公民、对他的国家就没有责任了么,为了让学生完成本科教育~他的专业教育有可能会有所推迟~可是这种牺牲难道是不值得的么,它所换来的是全面教育与片 37 面教育之间的巨大差别。?人的素质培养远比技能培养重要。 哈佛大学最近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是‚幸福课?:许多学生向学校反应~这门课‚改变了他们的一生?。这门课的主题是:‚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斯坦福大学要求学生到大学第三年时再选择专业,它要求学生花一年时间阅读各种文化经典~帮助学生们认识了‚做人第一、修业第二?的道理。?日本要求各所大学推广‚博雅教育?:‚博?指广博~既要学文~也要学理,‚雅?指素养~培养出的学生要有修养。它的核心是让学生懂得‚人何以为人?~它培养的是才智~发展的是思考和理解能力。 对我国教改的建议如下: 1.实行住宿学院制度~建一批真正的住宿学院~这是素质教育的载体~实行博雅教育的保证。 在大学教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无后顾之忧?的前提下~应当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育人尽心尽责。在住宿学院中~两三百名学生与一批导师同院而居、同桌而食~能经常听到不同领域的精彩讲座~随时能与名师讨论任何问题。 有深厚学识与素养的导师每天与学生零距离交流~引导年轻人发现自我~找到头脑中的火种~并使不同火种碰撞~‚润物细无声?地培育着高素质的国民~以及充满好奇心、愿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人才。 2.实行小班课为主的教育方法。‚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讨论;训练学生批判思辨是关键。 3.扩大中外合作大学试点。一所理想的中外合作大学应该有如下特点: 1)把育人为本放在首位,并有相应措施,如住宿学院,。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尽责尽力。 2)以小班课(20人以下)为主。 3)引进的应该是名校中的名专业~名教授要到位。 4)大部分资金靠非政府资助,投资方不求任何回报。建立‚教育基金库?,使学校能持续发展,又能使录取新生与家庭的贫富没有关系。政府应给政策支持~一定的财政支持~使中外合作大学在很多方面享受国民待遇。 38 关于提高大学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点看法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乐 近年来~学术界与社会上都十分关注高等教育的质量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钱学森教授关于为何未能培养出大师级人才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热烈讨论~正是这种关注的集中体现。 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基本上是‚应试教育?~同学学习负担沉重~没有很好地启发同学的思维与培养同学对科学的浓厚兴趣等等~固然都对后来人才的培养形成了不利的因素~当前高等教育的情况与人才培养模式~则有着更大的和直接的影响。 大学本科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关键阶段~尤其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课程~更是十分重要。几乎每一位专家、学者都有这样的体验:大学一、二年级打下的基础和受到的训练~对以后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中学有着根本的区别:中学每门课程都有教科书~老师基本上都按教科书讲,大学的课程很多没有教科书~老师可能参照若干本参考书按自己确定的内容讲解。中学一堂课教的内容很少~一般只是书本上一、两页,大学教学进度很快~常常一堂课教十多页内容。中学课程里理论性的、概念性的内容很少,大学里这种内容则多得多。如此等等。即使国际一流大学录取的非常优秀的新生~刚进大学时也常常感到不适应~与中学存在鸿沟~必须做出较大努力。 现在刚迈进大学的新生并不了解这些情况~而且他们刚结束了为升大学极其紧张、忙碌的高中学习生活~又常常脱离了家长与中学老师十分严格的监督与管理~觉得进入大学后可以松一口气了~没有思想准备~学习上没有抓紧~大学基础没有打好。 许多大学现在片面强调教师的研究工作~追求成为研究型的大学~使得很多学有专长的教授、学者愿意教研究生的课程和指导研究生的论文~轻视本科教学~尤其是不愿教一、二年级的基础课程。如果这些基础课的教学与训练不够理想~对同学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会造成重大影响。国外的优秀大学与过去国内的大学常常安排高水平、富有经验的教授担任一、二年级重要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 39 对大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与内容~不宜作很多统一规定~而要鼓励各学校与老师发挥各自的专长~参考与综合国际上同类课程教学与参考用书的优点~加以揣摩、消化并添加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引起同学的兴趣~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 同学们在大学一、二级阶段不仅要学好基础课的内容~受到严谨的训练~同时还要逐步适应大学里的学习模式。大学课程里概念性、理论性的内容很多~我们就要认真思考、刻苦钻研、领会实质~让学习带上研究的性质。大学课程不按一本教科书讲~我们就要记好笔记和自己找参考书阅读~增强自学能力。在学习与钻研中~我们要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当我们学习中还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时或者在暑假中~还可以选修一些课程~可以去听有关的学术讲座~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活跃思想~起到借鉴作用。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现在研究生的发表论文压力太大~往往在一年级开始时就想到要做研究~这时能做的往往是比较狭隘、意义不大的问题~不需要许多预备的知识与工作。另一个较普遍的问题是一些老师带的研究生人数很多~主要把他们作为科研的辅助人员使用~而从培养的角度考虑不够~更缺少一对一、耳提面授的深入交流与培训。 其实~每门现代科学都有了飞速发展~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每一分支学科或研究方向都有自身以及相关的一些课程。在学校里学术造诣很深的专家、学者讲授这些课程~这是十分难得的机会。在研究生阶段~应该多修一些课程~将基础打得更加宽阔与扎实~这样以后才能做出涉及面较广、意义重大的研究成果。 研究生的研究工作~应该是在导师指导下经历选择课题、阅读文献、刻苦攻关、扩大战果、撰写论文等环节的一整套培养与训练过程。课题应该选择得较宽大一些~同学要把这方面以往的重要文献与最新文献认真地进行钻研与掌握~领会其实质。这样~就能对该研究领域有较全面的认识~将其精髓化为自己的思想、知识和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为刻苦攻关与创新作了很好的准备。这样~可能需要阅读上百篇文献。不过~经历了这个阶段后~同学对该研究方向有了很好的掌握~不仅可以做学位论文~而且今后能继续在这方面做出系统的、有意义的研究工作~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40 在学位论文中~真正做出创新的、颇有价值的成果~当然是不容易的~必须克服许多艰难险阻~常常会有‚食不甘味、寝不安枕?的全力攻坚的阶段~坚持不懈往往是最后取得成功的重要武器。这也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做学问的三种境界里所描述的那种情况。 如果我们能这样认真地改进大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高水平的专家和学者就会成批的涌现出来。其中十分突出的学者~伴随着所在研究领域与课题的机遇~可能成为大师。 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原副部长 吴启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用十六个字表达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构建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国际化大趋势下高等院校必然的选择。 一、完善高等教育立法~健全运行体制与决策机制 高等教育法制建设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和保障。现行的法律已有†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等~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情况已发生了变化~法律体系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如高等教育的投入问题、学位授予问题、教育质量评鉴问题、聘任教师问题等~都是直接影响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要进一步明确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大学及其它相关部门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保障大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权~保护教师、学生、家长的权益~规定这些权利、义务、权益最终实现的有效途径等。†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即: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在大学建立重大决策的咨询制度~尝试设立有中国特色的理事会制度。这将引导和鼓励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在运行体制和决策机制上的探索和创新。 二、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克服大学行政化倾向 在大学治理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始终同时存在~并共同对大学的建设 41 和发展产生影响。大学行政管理是必要的~但在大学内部存在着行政化的倾向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实现‚教授治学?~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改善学校的学术氛围~是值得仔细研究和设计的一件大事。解决方案应是自下而上~而且应是灵活多样的。另外~在高校之外行政化的表现~如把大学领导的职位当作一般的组织资源来使用~这也是应当注意避免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可能为本次改革试点单位下放办学自主权限~加强宏观调控~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在设臵行政管理机构方面给予充分的自主权。 三、转变政府职能~改进高等教育质量评鉴方式 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对高校的管理方式~从直接的行政管理、行政审批~转向应用法律、政策、信息发布、监督等方式实行宏观管理~支持学校自主办学。针对当前高校质量评估中的现实问题~拟对高等教育评鉴中如何转变政府职能的问题进行探讨。†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在高校推进专业评价~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以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工作组将把发挥地方评估机构、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等第三方力量的作用~促进管办评分离列为重点~并结合对国际质量评鉴的调研~就在我国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综合使用评估、认证、审核等不同方式的评鉴体系~以及促进高校内部建立自我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咨询意见。 四、以人为本~建立更为积极有效的用人机制 2006年以来国家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整体改革~为高校进一步深化用人机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高校中教师的聘任、考评和激励机制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学校‚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除了教师外~职工的积极性也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学校运转的支撑环境。如何建立合理而有效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用人机制~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点之一。我们看到本次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中数所高校在岗位资源配臵、人才选聘、人才评价、人才激励、人才流转与退出、权益保障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这是值得支持和鼓励的。 五、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加大对地方高校的关注 从大学在校生比例来看~90%以上学生在地方高校~因此地方高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目前~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试点较多地集中在部属高校。作为较全面和中长期的考虑~应加大对地方高校的关 42 注。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不违反教育规律和大学发展原则的前提下~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加强部属院校、本地优势行业与地方院校的交流~鼓励地方院校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使得学校制度更完善、办学特色更鲜明、学科建设目标更清晰。 对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思考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原校长 许智宏 为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中国现代大学的建设历史只有一百多年~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的制度建设明显滞后。在过去十年中~我国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反思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无不与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设有关。因此~我想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是全面完成上述目标和发展任务的根本制度保障。 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规划纲要对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提出了三条: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下面谈谈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首先~各级政府要明确政府的管理权限和职责~政府应更多地在宏观层面和政策层面对教育工作和学校进行指导和管理~对不同性质的高校应实行分类指导和分类管理~避免千校一面的情况出现。要改变一些地方不考虑条件和基础~盲目追求办综合性大学、研究型大学~到处找关系争取硕士点、博士点的情况。大学应没有高低之分~而只有培养目标、办学特色的差异。政府的政策应激励各类学校办出特色~均衡发展。 关于扩大办学自主权~多年来不少大学校长作过不少呼吁。依我个人的经历~觉得这无非是指在人、财、物的管理上政府各有关部门统得太多~管得太死~使学校办学的很多方面(教学科研、招生和学生管理、人才培养和使用、经费使用、行政管理等)缺少自主权~导致效率低下。 对于大学本身的治理~我想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治理结构~避免在管理 43 领导层上出现多中心的情况。学校行政领导的重要职责~一是确保校内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平衡~实行‚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确保师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二是在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平衡~确保大学作为一个学术机构的学术自由。在这方面~大学校长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极需改进校长选拔任用的办法~在实践中培养出一批有教育理念的教育家。 大学的内部管理~例如院系的构建和管理权限~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体制~总会计师制度和审计~教学和科研的绩效评估等~不少还在探索之中。但都应把大学章程和相关的制度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一个大学的章程~应该是该大学的宪法。一旦经过实践总结~成为章程~就具有学校大法的作用~不应因校领导的变更而随意改变。师生对学校各部门的职权、学校学术委员会等机构的组织和职责、院系的设立与运转等~也就一目了然。现在部分院校~比如在新的院系和学科的设立上太随意~所以在谈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同时~学校也应有一种自我约束的机制和必要的监督。 目前由于各种评估太多过滥~大大削弱了评估的价值和作用。各种大学排名~已成为不少中学和高考生择校的标准。记得哈佛大学的学生去年初在哈佛学生杂志上发表题为†最后一次排名第一——哈佛大学应当退出大学排行榜‡~他们认为~‚哈佛应该利用它的名气和影响力~通过退出排名的行动来削弱排名的重要性?~并指出‚高等教育领域是非常多元化的~根据一个标准化的体系为大学排名不能提供学校的准确信息?。我们应推进的是科学的专业评价~以促进大学教学科研质量的提高~把办学质量放在第一位。须知~大学本身的不少方面是很难量化的。 大学的一切制度建设都必须围绕大学的核心任务进行构建。在当前社会上充斥急功近利、浮躁作假、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情况下~让教育回归它的本意~使受教育者不光有知识~而且有完善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大学的制度应确保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倡导优良学风~弘扬大学精神。大家都在讨论‚钱学森之问?~每年诺贝尔奖揭晓之时~媒体会有不少文章讨论中国何时能在本土产生诺贝尔奖得主~我对媒体说过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须知~诺贝尔奖不是钱堆起来的~孕育它产生的良好的学术环境恰恰为我们不少大学和科研院所所忽视~或至少重视不够。我们现在大学的‚土壤?不够肥沃~施用了太多的‚化肥?和‚农 44 药?~教育者或领导的责任就在于要好好改良‚土壤?~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使老师能安心教学和从事科研~学生能刻苦学习~培养才能。也就是说学术界要在制度上重视软环境的建设~注重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培育。你也许很难预测第一个诺贝尔奖在哪所大学或哪个研究所出现~但如果学术界不再如此追求短期的成果~不再满足于出几篇SCI论文~真正能静下心来探索科学、做学问之时~诺贝尔奖在中国出现只是迟早的事。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政策涵义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张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用了专门一章~系统阐述‚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这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文件中还是第一次。综观国内外教育法律及法规的基本框架~所谓现代学校制度~一是学校举办的制度~二是政府管理学校的体制~三是学校内部管理,治理,结构。前两方面涉及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最后一方面还包括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我国教育部文件首次对现代学校制度概念的认定~当属2004年国务院批转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34条~‚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这一政策涵义同样适于理解‚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在我国政策话语的一般规律中~凡属‚建立?、‚设立?等~基本的指向是创建、创设,‚建设?则表示对既有系统体系进一步推进,而‚完善?表明的是对现有制度、体制机制的显著改进。 从†教育规划纲要‡部署政策的前后连贯性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并非创立一项新的制度~而是以按照†高等教育法‡运行已久的制度为基础~沿着新确定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方向~进行深刻反思与全面改进。其政策涵义就是要立足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这一核心环节~重点解决好三大问题~即政府怎么依法管学校办学校~学校怎么形成好的治理结构~社会怎么对学校参与和监督。 45 为此~†教育规划纲要‡从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思路~强调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围绕政府宏观‚管学?、学校自主‚办学?进行制度创新~对于公办高校~重申了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基本要求~同时~提出所有高校都要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章程建设~扩大社会合作~推进专业评价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其中~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模式~探索建立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形成中国特色学校评价模式等等~都是非常突出的政策新亮点~都需要不同类型的高校创新实践。 与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相关~还有如何克服社会热议的高校管理行政化倾向~也被纳入†教育规划纲要‡文本之中。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解决这一问题~至少有三层意思~一是必须做~这是大势所趋~是国家确定的今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向~需要进行新的制度设计。二是怎么做~应是‚先立后破?~‚立?就是要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破?就是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三是什么时候做~应从容易地方做起~逐步向难点推进。所以~国家要求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再作推广。 由此得到的启发是~关于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要本着试点先行的路径推进。近年来~围绕这一问题~国内专家讨论和局部尝试都比较活跃~部分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探索。今年†教育规划纲要‡公开征求国内各界意见时~同时也征求部分国际组织的意见~其中欧盟委员会认为~中国对大学自主权、治理结构等目标的政策设计~与欧盟教育政策进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换句话说~作为公立大学占多数的欧洲高等教育系统~同样面临着完善治理制度的问题。任何理论探讨及其政策成效~都需要放在实践中去检验~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在进入改革‚深水区?之后~重要的是试探‚水的深浅?~预设一些‚立脚桩?~当前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的现代大学制度试点~将成为我国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一定要为这一制度的改革试点提供积极的支持。 46 办学模式的改革与选择带有全局性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党委书记 郭传杰 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通常是指办学目标、投资和办学方式、教育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内容~它是在特定经济社会环境中~在某种办学理念支配下逐步形成或经过选择的产物。广义的办学模式涉及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由于它事关学校的总体框架~所涉及的元素丰富且重要~因此~从结构与功能的关联性考量~办学模式是举办大学最要紧的制度安排之一~对办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在高等学校的管理中具有全局性意义。 刚刚启动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已将办学模式列为其中十大改革专项之一。办学模式改革的目标~一是要根据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的实际~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公办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要增强学校创新发展动力~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三是根据不同类型学校的发展规律和自身特点~探索各类学校特色发展的道路。 鉴于办学模式所具有的全局性、重要性~以及模式探索与选择的艰巨性、复杂性~办学模式的改革试点工作必须深入过程研究~加强宏观指导~保证健康推进。在以下几个问题上~尤其需要予以特别关注: 一是模式与理念。要坚持在正确理念指导下的模式探索与选择。理念是模式的灵魂~模式是实现理念的载体~模式必须体现办学理念。没有理念指导的模式~只能是一个空壳。同时~合适的模式对促进理念和目标的顺利实现又起到决定性作用。高等学校无论选择哪种办学模式~都不应离开育人这个根本~不能偏离大学精神这个核心~不能脱离现代大学培养人才、创新知识和服务社会的三大使命。 二是模式与国情。模式的改革与选择必须受一定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脱离具体条件的模式设计~是无法操作的空想。从世界范围来看~高等学校的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一流大学的标准是客观一致的~但是~各国大学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不会千篇一律~一定会因国家、地区而各呈千秋。我们在进行办学模式的改革探索过程中~一定不能忘记要结合国家或区域发展的需求与条件。 三是模式与发展阶段。大学的办学模式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结 47 果~它必然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世界上~中世纪在意大利诞生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大学模式~到了近代和现代~一直处于演变、迁移与发展的进程中。同样~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也是在不断演变的。上世纪50年代开展的两次大学及院系调整~目的是改变高等教育的地区和学科布局~形成我国独立的高教体系。此后~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了高度计划性的大一统局面。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在办学的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了影响深远的改革和探索。当前这一轮办学模式的深化改革试点~需要认真面对过去的基础与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有的放矢的改革。 四是模式的多样性。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具有多样性、多元性特征~这不仅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人民群众需求多元化的现实需要~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前些年~在高校规模扩张的过程中~由于忽视了这一基本规律~使得千校一面的局面至今仍是影响高教质量的障碍之一。任何一所一流大学~一定会有自己无可替代的特色。没有特色~难成一流。要走出只有综合性大学才有资格成为‚一流?的认识误区。其实~‚一流?并非是研究型大学独享的专利~任何类型的高等学校~无论是研究型、教育型~还是高职、高专~都应该有本类型的一流。对办学模式的改革试点~很重要的一点是~再不能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的学校~‚一刀切?的评价体系是扼杀大学办学特色的最大杀手。 五是试点实施过程中~思想要解放~操作需慎行。高校模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环不当~会影响全局~不能因盲目‚折腾?而造成损失。因此~在具体的探索、实践过程中~一要充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问题要害,二要注重调查研究~遵循规律~做好系统设计,三要加强总结交流~及时建章立制~形成他人可资参照的示范模式。 高校办学模式应多样化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刘海峰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推进改革试点的过程 48 中~应注意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改革高校办学模式包括许多方面~有推进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探索中央高校与地方高校合作发展机制~建设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构建高校产学研联盟长效机制,有发挥行业优势~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行业高等学校特色发展~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有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国家紧缺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有加强内地高校与港澳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探索闽台高校教育合作交流新模式,等等。 由于过去学习苏联等历史原因~中国高校改革办学模式过于整齐划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办学模式逐渐出现变化~但有些方面还是有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问题。 曾几何时~我国的许多大学与地方和企业联系不多。后来提倡走出象牙塔~中央高校要顶天立地~除了要培养高层次人才、立足科技前沿以外~也要经世致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总体而言~目前高校参与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程度还需提高~应大力推进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构建互动多赢的产学研联盟。但在引导这一大趋势的时候~若有少数大学能够坚守象牙塔~保持较小的规模~坚持特立独行的风格~专注研究高深学问~培养精英人才~是否应允许,美国既有上10万学生的州立巨型大学~也有像地处沙漠绿洲的深泉学院那样只有26个学生的迷你高校。在众多大学追求大而全、综合化的潮流中~中国如果真有哪所高校能够保持小而美的特色、形成与众不同的办学模式又有何妨, 这里以促进行业高等学校特色发展为例~来看办学模式多样化问题。过去中国曾广泛实行部门办学体制~这既是全面学习苏联的结果~也有中国古代教育传统因素在起作用。隋代律学即不归国子监而由详刑寺(大理寺)管辖~唐代在国子监所辖六学的直系高校以外~还有许多由中央各业务行政部门开办和主管的旁系高校,如崇文馆由东宫主办~弘文馆由门下省主办~集贤书院由中书省主管~太常礼院由太常寺主管~医药学院由太医署主管。这种学校管理体制在当时世界上独具特色~而且一直影响到近现代。 1862年创办的中国第一所近代性质的高等学校京师同文馆~便是由清 49 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即外交部,及海关开办和支持的~此后的洋务学堂多数也属于部门办学。20世纪初~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还一度改为‚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从校名便可知是部门所办高校。正是有长期的部门办学传统~所以我国在50年代学习苏联时很方便而顺当地大量采用部门办学体制。到2000年前后~为解决大学行政条块分割问题~大量减少各级政府部门所办大学而转由中央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管理。 过去部门或行业办学~出现了许多以行业或产业命名的高等学校~不仅有煤炭学院、钢铁学院、冶金学院、汽车学院等~甚至曾经还有‚拖拉机学院?。这种办学模式确实存在培养路径较为单一、专业适应面过于狭窄等问题~因此后来这些高校多数都改掉了行业的名称。但行业高等学校也有其自身特点和优势~有的高校在改掉行业名称之后~发现办学特色和争取行业支持也受到了影响~经历过一段反思和反复~于是又将行业名称用上了。典型的例子是过去的武汉纺织学院~曾经改为武汉科技学院~2010年初在更名为大学时又改为武汉纺织大学。 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国~中国的大学理应具有自己的一些特色~部门办学或行业办学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管理体制多少也有其存在的理由。那些与行业联系紧密的高等学校~往往更能得到行业的支持~更能做到学用一致~也较能发挥行业优势。改革切忌一刀切~齐步走。如果我们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能够促进各类高等学校朝特色办学方向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就会出现一个多彩多姿的繁荣局面。 扩大开放、多元发展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男星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我国高等学校办学主体单一、投资渠道单一~自成体系~封闭办学~表现为主要由国家投资、举办、管理高等学校~社会力量参与不多~从而导致高等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不同层次类别的学校日益趋同~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改革开放以后,高等学校办学模式不断改革,办学活力不断增强。但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全球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带来 50 的冲击~深化学校办学模式改革的要求仍然很迫切。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我国经济社会领域将迎来一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的深刻变革~其中调整经济结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为此~高等学校必须深化办学模式改革~继续扩大改革范围、加深改革力度、提升改革效益~更好更快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及其对人才的需求。 高等学校办学模式改革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从宏观的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出发~改革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二是从微观的高等学校发展出发~改革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组织管理结构与运行机制。但无论从哪种维度进行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都要立足国情~应尽可能在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性和主观条件的选择性之间取得平衡~例如~我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文化传统与国民教育意向、教育体制与教育政策、办学理念与办学基础等都是值得考虑的因素。高校办学模式的改革应有利于加强高等学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联系~有利于形成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合理定位与特色~有利于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效益~有利于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目前~高等教育实践中已经形成的各种‚共建模式?、‚合并模式?、‚联合模式?、‚民办模式?、‚国有民办模式?、‚一校两制模式?、‚多校区办学模式?等~为深化高等学校办学模式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基础。 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充分有效地实现高等学校办学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创新高校办学体制、办学形式、办学途径与管理体制~扩大投资渠道等。办学模式的开放性集中表现为高等学校的办学成为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其他机构共同参与的活动~包括多种主体办学~如民间资本投资举办高校、中心城市办大学,包括合作共建高校~如~部省共建、省部共建中央高校或地方高校,包括联合办学~如~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以及高校与国外优质教育机构的广泛合作。办学模式的多样性集中表现为高等学校的办学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方式、形式、途径~包括以产业方式运作高校、异地办学、远程开放办学等。 为了推动高等学校办学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加强三方面的工 51 作。一是国家分类管理高等学校~促使高校走不同的办学之路。通过分类管理和评价~国家引导不同层次与类别的高校正确定位、合理取向、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国家需要、满足地方需求、适合学校特点的办学模式~形成不同的高校办学特色。二是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促使高等学校加大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包括与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各种利好政策~例如~通过完善税收法规~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改善高校投资环境~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参与高校办学~探索公有民营、组建董事会、网络远程协助、异地合作、农村社区联合办学等多种模式~形成改革办学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环境与氛围。三是推动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促使高等学校以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办学模式。高等学校要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关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调整专业设臵以及学科结构~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以制度创新为重点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谈松华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实践~我国办学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公办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打破~多元主体办学的局面初步形成。至2009年底~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10万余所~在学学生3000多万人。办学体制改革面临着新的供求关系和改革发展任务。在新的发展阶段~†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的任务:‚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这既对民办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更对办学体制中的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所确定的办学体制改革的试点项目~正是从多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的探索。 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52 政府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若干具体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需要通过不同地区的试点~把已经实行并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进行总结研究~同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做更为系统的试验~逐步形成正式的法规和制度。例如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招生就业、学位学历管理等需要在法律框架内制定 实施细则 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实施细则公司办公室6S管理实施细则国家GSP实施细则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大体积混凝土实施细则 。又如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扶持~也需要制度保证~包括对承担义务教育学位的民办学校的经费补偿办法~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委托服务的支持办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 政府对民办教育的规范管理~要以法律规章为依据~更需要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这是不言而喻的。这里所说的制度既包括具有指向性的基本制度~也包括具有操作性的规则、章程以及实施细则。其中关于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分类管理的制度设计~是带有指向性的重要制度~在试点中既要参照国际经验~又要研究中国国情~特别是对于如何实施分类及其相关办法进行具体而细致的试验。上海市进行的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的试点~很有前瞻性~这是政府规范管理和学校科学民主管理的基础。还有资产过户、产权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等都需要在试点实践中~形成比较成熟的规章制度。至于以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学校制度建设~需要在大、中、小学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学校中进行试点~使民办学校率先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 公办学校办学形式多样化、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改革~是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扶持薄弱学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这是在前一阶段公办学校进行体制改革探索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改革思路和要求。行业、企业参与的合作办学~学校之间的联合办学~将促进办学形式多样化和办学主体多元化~公办学校委托管理、非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改革将增强公办学校的压力和活力~提高公办学校的质量和效益。在这些试验中~将会涉及公私合作形式、产权混合型的机构或者产权变更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周密地进行制度设计~既要突破非公即私的简单的制度分析和制度设计的思维框架~又要在制度设计中体现产权和利益关系的清晰~在确保公益性的前提下~探索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和 53 公共教育机构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中外合作办学也属于办学体制改革范畴~对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紧缺人才、促进教育国际化具有积极作用。这次有多个省市进行这方面试点~侧重点各有不同~但要区别国际交流合作与校际合作办学~要把试点放到合作办学这个基点上,合作办学也不是一般地引进境外教育资源~而是着眼于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实质性的~真正有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实质性地参与。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生源不足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瓶颈?。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生源市场~正在成为国际上争夺教育资源的重点地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从合作办学中发挥优势~把我国顶尖学生留在国内~吸引国际优秀学生~办出世界一流水平的教育~这应该是我国今后努力的方向。因此~这项试点不仅要有国际视野、改革胆识~还需要有对未来教育的前瞻眼光和对教育制度的创新精神。 立足社会公益目标~实现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部长 葛延风 不久前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主要措施之一是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并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民办教育意义重大。加快发展民办教育~可以对政府主导的公立教育体系形成有益的补充~全面提升教育服务能力,通过发展民办教育~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办学形式多样化~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通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有利于推进教育领域多方面的体制和机制创新。在欧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民间和社会力量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经济能力迅速提升~对支持教育发展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加快推进社会力量办学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社会基础。 民间和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发展~除以不同方式参与相关领域的公 54 共决策、质量与目标监督以及捐资、捐赠外~主要是直接办学~方式有两种:一是出于社会公益目标~捐资、出资兴办各种类型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学校,二是以获得经济收益为目标~投资举办相关教育培训机构~以企业方式运作。从欧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看~两种形式都有~但以前者为主。比如在欧美的大学中~有很多私立大学~但大多数都属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营利机构。私立中小学大都也是如此。营利性教育机构主要集中在针对个性化需求的培训领域。形成这种局面~影响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基于教育公益属性的公共政策选择结果。国际上~也有些国家~如南美诸国~私立民办学校以营利性为主~其结果是中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被广泛排斥~导致严重社会分化。近年来~相关国家政府也开始调整政策~在大力发展公立教育的同时~更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营利机构~以追求教育的公益性~突出公平目标~防范社会分化过度。 在欧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社会力量办学大都建立了比较严格的支持和约束政策体系~且对两类办学方式有着截然不同的规范方式。对于民间和社会力量出资兴办非营利学校~一方面是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主要是对出资捐资者给予相应的应纳税款减免或低扣~对非营利学校日常运行和资金往来减免税收~免费或低价供给土地~通过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方式让有关机构参与公共服务等等。在强化支持的同时~也有非常严格的约束手段~主要是控制资产处臵权和剩余分配权。非营利学校一旦建立~就要明确法人财产权~包括出资人在内的任何个人都不可随意处臵和转移资产。同时~也不可随意对剩余进行分配。有关财务收支、人员薪酬等要全面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营利性学校按照企业登记~产权私有、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 鉴于教育发展必须坚持的公益属性以及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未来民办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非常明确的:鼓励民间资本以不同方式办学~重点是办公益性教育事业。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都要关心教育事业~把支持教育事业作为自己光荣的社会责任~办教育不以赢利为目的。?在这方面~我国有优良传统~古有孔子、伍训等伟大历史人物~近有陈嘉庚等一批仁人志士。 为更加有力地动员社会力量发展公益性教育事业~完善制度建设是关键。近些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发挥了 55 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有关政策的支持力度还不足~有些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影响了民间资本办教育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规范性政策建设也相对滞后~致使部分领域民办教育发展不规范~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因此~明确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办学方式~采取不同支持和管理方式~尤其是对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学校强化支持、合理规范~是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对于有关制度建设问题~†规划纲要‡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思路~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社会力量会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 徐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十分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明确指出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和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必须坚持四个‚有利于?的基本原则。 一是有利于‚促进公平?这一国家教育基本政策的贯彻落实。由于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育乃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教师管理制度的改革必须有利于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队伍的稳定、充实和优化。因此~必须创新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补充机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继续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并完善高校毕业生代偿机制~鼓励他们去农村和边远地区从教。同时~国家对长期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和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应该实施待遇倾斜政策并改善其基本工作及生活条件。 二是有利于完成‚提高质量?这一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提高教师质量,只有建立了良好的管理制度~才可能涌 56 现出大量的优秀教师。要提高教师的水平与质量~关键是要大幅度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因此~必须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制定并严格执行教师资格标准~完善教师资格考试、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管理~严把教师的入口关和使用关。校长的任职资格也应该标准化和专业化~以利于提升校长的管理水平。 三是有利于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完善教师职务或职称制度方面~不仅应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或职称系列~而且应设臵正高级教师职务或职称,职业学校也可探索此项改革,~为高水平教师脱颖而出、激励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创造条件。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自身应该加强教师管理~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规范用人行为~完善退出机制。 四是有利于学校的改革创新~形成不同学校不同的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和教学名师。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年轻一代~教育工作和教育活动本身必须不断创新~而不是墨守成规。教师管理制度的设计与推行~也必须考虑到有利于形成创新氛围和创新机制~有利于造就一批教育家和教学名师~形成一种千帆竞秀~百舸争流的局面。 一些地方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比较好地体现了上述基本原则。例如~北京市关于†城镇优秀教师赴农村学校任教的政策研究‡~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试图通过教师管理制度方面的一系列创新工作,涉及教师编制、人事关系、工资待遇、考核评价、住房交通、专业发展等多项内容,~吸引城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到远郊区县农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发挥高水平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以期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和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再如广西试图通过开展教师资格考试和注册制度试点~建立比较科学和有效的教师资格考试机制~严把教师入关口~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及5年一轮的教师资格注册制度~同时通过建立能进能出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上海市†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改革‡的试点方案也比较有特色。该方案着眼于培养一大批懂教育、精管理的校长队伍~通过建立校长专业标准、校长准入制度、校长职级制度、校长培训制度~完善校长过程培养机制、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和 57 校长激励机制~构建上海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动校长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史宁中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管理制度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制度保障~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可以说~教师管理制度的改革不但事关教育体制改革的成败~而且事关整个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目前具有良好的时机和现实条件。一方面~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另一方面~当前全国师范专业毕业生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整体上看~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矛盾已由数量不足转向质量提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同时~要造就一批教育家、一批优秀的校长~实现总理所描绘的‚中国得有成千上万的教育家来办学?的蓝图。 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师管理体系~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制度支撑。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现行教师管理制度也逐步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教师入口把关不严、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等问题。健全教师管理制度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主要工作。 第一~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局面有了很大改观~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要完善并严格教师准入制度~特别是在现有教师任职资格标准的基础上~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促使现有教师队伍中未达标教师努力达标~且不再接受未达标者加入教师队伍。 58 第二~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认证制度。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我国现行发放的教师资格证书并无时限的规定~已不能满足教育实践发展对教师职业能力不断提升的要求。为此~要在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加强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制度。 第三~完善中小学编制标准。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现状~传统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城市高于城镇、城镇高于农村的现象还仍然存在。因此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筹和推进城乡教师队伍的合理配臵、均衡发展~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同时~高度重视农村教师编制及其对农村教育发展的影响~对农村边远地区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实行政策倾斜。 第四~健全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职称,系列。职务,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现有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制度建立于1966年~1983年改革开放之初对其进行了恢复调整~需要改革和创新我国教师职务,职称,制度~在中小学设臵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在职业学校设臵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完善中小学、职业学校教师的职称结构~提高中小学、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并吸收更多优秀人才从教。 第五~完善教师退出机制。要在健全和完善教师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完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通过正常的教师引进和退出机制~可以清理出不适应教育教学的工作人员~让愿意从教、有能力从教且热爱教育的优秀人才能够进入教师队伍并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第六~加强校长队伍的管理制度建设。校长在教师队伍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当前需要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另外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的流动机制~建立中小学校长定期交流制度~探索实施校长特设岗位和对口支援制度~鼓励优秀校长或管理人才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地区学校任职。 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此~要深入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可先行在不同类型学校中分批次、有步骤地开展试点~将前期试点的经验成果推广应用到全国。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改革中发挥好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的作用~为改革提供 59 坚实的配套制度支持和条件保障~确保改革工作的扎实推进~以探索出更加符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管理体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大方向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王本中 ‚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教育?千真万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在六大保障措施中首要提出的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明确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总体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影响深远。 为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突出了制度建设.仅对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就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机制: 1.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2.完善培养、培训体系~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3.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当教师。 4.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加强校长培训~重视辅导员和班主任培训。 5.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 6(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制定幼儿园教师配臵标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在中小学设臵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制定 60 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推行校长职级制。 其基本目的就是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方法~形成中国特色、时代特质的办学与教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不拘一格育人才。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中~要牢牢把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总要求。道理很简单:一、教师培养培训是为促进学生发展~培养人才服务的,二、教师培养和培训是教育专业人才的发展~自然要遵循人才成长~人才培养的总规律。偏离了这一国家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教师的成长同样存在着助推应试教育、分数教育的危险。教师的人才观、质量观不摆脱旧教育的轨道~教师队伍建设不遵循人才培养体制改制的大方向,我国的教育就难以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强调的说: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育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特质发展奠定基础~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视个性差异为巨大的潜在资源~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人人不同~人人都成长~人人都成才。应当成为每位教师的价值追求~事业目标。在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推进的完善的全过程中~‚好教师?、‚好教育?的内涵自然应是上述人才观~质量观的践行与体现~这才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文化内驱力~文化生命力。这种教师发展的文化自觉既要在制度建设、制度完善的全过程中~更要在教师建设改革试点的探索中生根结果。期盼着教师发展之花在祖国教育百花园中~在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中竞相绽放。 尽快制定生均经费标准~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邵鸿 教育投入问题是长期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教育界非常关心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提出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以下简称4%目标,~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 61 和发展的坚定决心~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随着教育经费的大幅增加~如何分配好使用好新增经费、特别是抓住这一契机推进和深化体制改革~推动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值得高度关注和认真思考。 首先~实现4%目标需要长久的保障机制。在2010至2012年期间~†规划纲要‡主要以组织实施十个重大项目为主要抓手~来落实达到4%目标。应该说这些重大项目对于加强教育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确有必要~但是~这些重大项目大多为短期建设内容~而到2012年这些项目结束后~如何长久地保障†规划纲要‡对财政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要求~并保持稳步增长~目前尚缺乏长效机制。 其次~实现4%目标应该更加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我国教育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以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例~2008年~最高的北京市为24380.40元~而最低的湖北省为3713.46元~两者相差达6.6倍。这次†规划纲要‡计划的重大工程以及改革试点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都设计了专门的内容。但是重大工程中的内容大多不是普及型教育项目~而更多是‚锦上添花?内容~对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用有限。 再次~实现4%的目标应该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克服行政化倾向。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高等教育领域~多年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名目繁多的各种专项经费的设立和审批~不断强化了项目式拨款在教育经费分配中的地位~从而不断强化政府对大学的行政干预~弱化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这是导致高校行政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和体现。我们可以理解以往教育行政部门以项目方式争取资金投入~促进教育发展的苦衷~但在4%的目标实现后~则理应改进资源分配方式~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不是继续维持甚至强化带有显著计划经济特征的立项审批拨款方式。 最后~实现4%的目标要杜绝教育领域腐败的滋生。大量经费、项目的审批~有可能为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寻租空间~产生腐败的土壤。†规划纲要‡是中国教育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件~而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如果在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一些腐败大案、要案~则会对†规划纲要‡的执行和目标完成产生负面影响。 62 落实好†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12年实现4%的目标~切实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当前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必须尽快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制定各级各类高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并逐步减少各类教育审批项目。 制定生均教育经费标准~看起来只是一个技术层面的工作~但对解决上述四方面问题意义重大。由此~有利于约束各级政府从而制度化地保证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和稳步增长~有利于提升教育公平、促进不同区域各类高校的相对均衡的发展~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教育家办学、特色办学创造条件~也有利于改革教育行政管理方式、促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廉政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要之~ 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人均经费标准具有全局性的意义~把这些标准制定并实施好~不仅可以使大幅度增加的教育经费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更可以为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多方面问题创造良好条件。因此~应将这项工作作为适应实现4%目标的关键举措着力抓好~切实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健康发展。 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善迈 提供公共教育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教育投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物质保障~也是公共教育财政的重要职能。在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如何从机制和体制上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部分省市地方政府为实现纲要规定即将进行试点。 第一~制定各级教育办学的基本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测定各级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这种标准既要有国家层次上的~也要有省级层次上的~并伴随社会经济、科技和教育的发展逐步提高。这三项标准既是各级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基本保障~也是评价、监测教育投入、政府教育投入是否充足的基本依据。目前~我国这些标准或是缺失~或是有待完善~上述标准的确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也是教育发展和 63 教育改革基础性的工作。部分省市政府选择了这些标准制定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项目~必将推动各级教育和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的制定工作。 第二~继续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的比重。†规划纲要‡规定~2012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百分之四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可操作的基本途径是逐步提高各级财政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同时~要按照国家规定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国家已规定内外资企业按统一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也必须缴纳城市教育费附加。在部分省市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还提出了在政府非税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城建收入等,中规定一定比例用于教育支出~这将增加政府教育投入。 第三~努力增加非财政的社会对教育的投入。社会对教育投入是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增长的潜力。‚纲要?已提出通过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民办教育发展以及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投入。‚纲要?提出的各项激励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投入的政策~有待通过试点具体化~部分地方和学校改革试点中~已将如何增加非财政的社会教育投入纳入试点范围。 第四~加强教育经费的监管。这是保证教育经费筹集、分配、使用规范和有效的重要制度保障~它涉及教育预算的编制、分配、执行和管理各个环节~还包括学校国有资产和学校收费的管理等。对此~‚纲要?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教育经费的监管既需要从制度上规范~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部分地方政府和学校在改革试点项目中~将对此进行试点~以期从制度上对教育经费进行监管。 第五~从财政发展与改革的角度来讲~增加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有赖于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同时~要按照国家既定的财政预算改革方向和目标~在财政收入方面将预算内外财政资金统一纳入政府控制和预算范围~以解决财政收入体外循环和流失浪费问题。在财政支出方面按照政府职能的界定~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服务支出。 64 关于完善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的若干重要问题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 王蓉 关于完善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当前应关注下述问题。 第一~必须坚持不懈地强调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十七大报告将教育放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要位臵。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促使各级政府从解决社会的基本民生权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教育促进GDP增长的角度深化对于教育基础性地位的认识。 第二~加大通过财政手段激励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我国过去三十年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来自地区之间的横向竞争。各个地区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政府服务质量等措施~千方百计吸引生产要素~实现经济增长的政绩目标。这种加大地方自主权的改革使各个地区成为优质制度和劣质制度的载体~它们彼此之间的制度竞争促进了经济持续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教育领域进行了相应的体制改革~这包括逐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以省级政府统筹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新体制,逐步突破了单一政府包办的教育举办体制~学校在办学体制上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等。 从教育发展全局来看~教育体制改革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正如个体民办学校的壮大不是目的~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创新制度的承载~依托公私立学校之间的竞争~达成制度间竞争的目的~从而实现我国整个教育体系发展的总体目标。但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体制改革的制度性竞争效应没有充分实现~教育制度竞争的得胜者的回报机制没有能充分建立起来。 第三~要把教育财政机制体系自身的全面改革和完善放到重要地位上来。教育体制是谁出钱的问题~教育机制是有了钱、怎么给钱的问题。我国教育财政机制体系自身是不发育、不完善的~这和长期以来教育经费短缺的症结有关~但是也和主管部门过多以专项和项目方式使用和配臵资金的做法有关。这实际上阻滞了教育财政机制体系自身的完善和改革~导致财政机制的手段不精细、导向不明确~不能对学校实现分类支持和引导~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缺乏对于教育机构的绩效监测和考评~资金配臵和 65 使用的效率效益问题突出。 第四~随着各级教育入学率的提高~教育的质的分化已经取代了教育的量的不平等。在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分化中~在普通教育中又体现为校际间质量差异的持续拉大。在技术进步压力带来的教育扩张中~课程的分化、学校质量的分化成为需要关注的新内容。 在未来的十年中~集中体现在我国农村人口,包括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得到的基础教育机会。在大量农村人口在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主要由城镇人口享有就读高中和大专院校的机会从而取得社会优势地位的局面不会受到严重的挑战。这种没有受到挑战的局面归根结蒂也在于我国城乡分割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我国当前实际上必须直面各级各类教育机会在全社会层面的重新分配的问题。 推进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关键是政府到岗履职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 王湛 提出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最初起源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目前已远远超越这一范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调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省级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这成为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新时期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新思路。 当前~我国教育已经走到了以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为目标的新阶段。提出质量是核心任务~注重内涵发展是发展的基本途径。在新形势下~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加大省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力度~以破解重大难题为突破口~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统筹推进区域内教育现代化的总体布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扬长避短~优化教育结构,拓展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臵。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 第二~统筹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合适的教育~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 66 养体制和机制。 第三~统筹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发展。教育既要适应和服务城市化进程~又要坚持促进教育公平。在城市化进程中~要避免形成新的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教育不均衡和不公平。要积极破解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难题。 第四~统筹推进投入保障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省域内形成教育投入不断增长的长效机制。统筹安排各级各类教育投入的合理分配~促进均衡发展。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办学~鼓励和支持社会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形成国进、民也进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第五~统筹推进扩大教育开放。省级政府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积极探索、开拓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多种渠道~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实现高水平的合作办学。 目前~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在新的起点上~加强省级教育统筹的综合改革工作已经展开~一些地方制定了改革方案~并正准备启动实施。改革方案中有许多新的突破和亮点~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的任务不够清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也不够明确。对已经启动和即将启动加强省级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地方~我们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实施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及各个部门职责到位是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要建立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联动的工作体制~切实将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内容的确定要坚持从本地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破解重大难题为突破口。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研究制定能够推动和影响教育全局发展的改革任务。 第三~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推进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各地先行先试。充分尊重和鼓励地方的首创精神~积极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和创新~对改革效果明显的地方给予支持和奖励。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宣传和推广各地好的改革经验~在全国营造一种鼓励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 67 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是历史阶段的新要求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袁振国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分为三个层次:专项改革试点、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突出内容。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重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加强省级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统筹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法落实财政责任,统筹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普职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和办学模式~促进资源共享~提高服务能力,统筹高等教育优化省域内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二是强化教育发展保障机制~通过完善省对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快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教师编制等实施标准~依据标准落实教育资源配臵。三是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区域协作~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四是支持和督促市,地,、县级政府履行职责~发展管理好当地各类教育。 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把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作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以义务教育为例~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乡财政收入应主要用于教育。1994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对地、市政府提出了统筹义务教育的要求~县级政府在经费、人事等方面负有主要责任。2001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要求~明确提出‚省级和地,市,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教育统筹规划~搞好组织协调。?反映了不断加强上一级政府发展教育责任的历史要求。截至2009年底~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7%~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把均衡发展作为今后义务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率先在县域内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省域内的均衡发展~努力做到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68 为了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差距~必须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臵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省内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这就必然要求加强省级政府统筹的责任。 同样~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促进资源共享~推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都需要在省域内统筹协调。 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教育规划纲要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强调了六个方面~为贯彻落实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各省、市、自治区陆续制定颁布了本地区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的改革的内容和措施。 一是注重全省规划~提出建设教育强省战略。如江苏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着力建设人力资源强省~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深圳市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是:加大市政府对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强力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多元化、国际化、全民化、信息化发展~建成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高水平学习型城市和人力资源强市。 二是加强各级各类教育统筹安排~促进协调发展。比如上海市未来十年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目标是~全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普遍开展~3,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9%,适龄少年儿童都能接受公平而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9%~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和均等化,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9%~教育的选择性、优质性和特色性更加明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渗透,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每10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人数将达到5200人~建成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高质量的特色高等学校。 三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教育投入和教育资源统筹。比如广东省提出不断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按照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要求~合理划定省、市、县,市、区,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逐年提高~到2020年各级财政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 69 比例达到25,以上。 四是统筹解决各类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比如云南省~将在省政府领导下~在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办学体制、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发展、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等方面开展改革试点~着力推动本省教育跨越式发展。 相信这些将推进我国教育整体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推进教育科学发展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 胡瑞文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发展和管理教育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我国是世界上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拥有50多万各级各类学校和2亿6千万学生~面对如此庞大的教育体系~中央政府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全国教育事业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包括制定国家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基本标准~对经济困难地区给予财力上的资助,而教育发展目标、方针、政策的实施和日常事务管理则主要由省及省以下各级政府承担主要责任。 首先~省是我国地方行政建制的最高层次~是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单位~省域内教育体系又相对完整~加强省级教育统筹~有利于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次~省级政府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资源调配能力和管理能力~而市,地,、县,区,政府的财政支撑能力和管理水平有限~也不可能形成自给自足的教育体系~为实现区域内教育事业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就必须加强省级政府的教育统筹,第三~我国地区间经济、社会、教育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力需求结构、教育发展目标、办学条件标准和经费支撑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必然要求各省级政府从本地区实际出发~提出适应自身特点的教育体制改革目标、具体模式和相关的政策举措,第四~我国财政实行中央和地方的分税制~辅之以中央政府对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鉴于省域内市、县之间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差异较大~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管理~有利 70 于保障财政薄弱市、县的基本教育经费需求。 省级政府对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均有统筹的责任:一是统筹管理义务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市、县间教育差距,二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扶持困难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三是促进省域内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支持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四是完善省级政府为主管理高等教育的体制~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办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为了加强对省域内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管理~省级政府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提供服务和指导:一是完善省对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市、县的支持力度,二是根据国家基本标准~结合本地区实际~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教师编制、生均公用经费等实施标准,三是指导教育改革试点和实验项目~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区域协作~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四是统筹协调好省级政府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各部门的职能分工~扎实做好各自责任范围内的工作~齐心协力推进教育科学发展,五是支持和督促市、县政府履行职责~发展管理好当地各类教育。 加快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战略主题~有着重大的意义~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也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只有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培养大批具有社会责任心、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各类人才和一批能够引领先进科学技术、引领先进文化的杰出人才~我国才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才能在国际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年来~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步转化为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创造了很多宝贵经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的阳光体育和科技艺术活动~以及招生考试制度等环节正在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革。 71 但是必须看到~推进素质教育虽然在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但是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当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和心理负担过重的情况,存在着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的情况,存在着只重视考试成绩~抑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就业的竞争、有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有考试制度的制约等等。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社会矛盾在教育上的集中反映。因此~推进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就教育本身来讲~需要通过改革创新~特别是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规划纲要‡序言说到我国教育的问题是:教育观念相对陈旧~内容方法比较落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行困难。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深化教育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人人成才的观念、多样化人才的观念、终身教育的观念、系统培养的观念。教师相信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什么是人才,只要热爱祖国~有社会责任心~勤奋努力~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就是人才。当然因为社会分工不同~人的能力不同~人才是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天才是人才中的精英~是极少数人才能达到的。我们的校长、老师~包括家长都想培养英才~杰出的人才。这种追求卓越的思想可以理解。但杰出人才从哪里来~是从群众中来~是从众多的普通人才中来。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要发现有特别天赋的人才~因材施教~特殊培养。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英才才能脱颖而出。 其次~要改善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习。要做到这一点~也还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树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老师要放开让学生去思考~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探索。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创造‚先学?,预习,、‚同学?,师生共同学,、‚再学?,再思考,、‚都学?,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不同地学, 的经验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当然教师仍然要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启发学生的 72 主体性、积极性~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动力~历史上很多科学家、文史学家都是从小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很有兴趣~然后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成功。所以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一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二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有了这两样~可以无往而不胜。 第四~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有时间参加喜爱的科技文体活动。†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因此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志愿者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树立爱心~增强社会责任感。这就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讲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纲要中指出~政府有责任、家长有责任~当然学校更有责任。学校的责任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对教师来讲~就是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如果每节课都能让每一个学生学懂学会~课外的作业负担就可以减轻~就可以腾出时间来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第五~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育规划纲‡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还提出要因材施教。要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提出采取多种方式来培养人才。因材施教早在孔子就提出来了~是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学记‡中就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就是说教师要懂得教育规律~什么能教~什么不能教。又说: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学生学习的时候会有4种失误:或者贪多~或者不求进步~学得太少~或者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或者遇到困难即停止。教师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学习的不同~才能扬其长~避其短~所谓‚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所以我们提出: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 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当然还涉及评价制度、考试制度的改革。但最最 73 关键还在于我们的校长、教师~当然还有家长和全社会都要更新教育观念。家长和社会观念更新了可以减少对学校的压力。学校校长、教师观念更新了就能创造出许多办法来培养人才。学校通过改革创新~教育质量提高了~反过来会教育家长和社会。学校要起主导作用~引领社会舆论和教育家长。 我相信~通过改革创新一定能出现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提高科学素质 培养创新人才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 王渝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的工作方针。‚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落实~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制定†规划纲要‡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规划纲要‡在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中强调~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是今后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其目标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与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高度契合。 †规划纲要‡在第二部分‚发展任务?中,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教育~提出了不同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如对小学初中阶段~要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对高中阶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针对高等教育~则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些都是分层次、可实现的目标。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并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探索中创造了很多宝贵经验。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结合†规划纲要‡ 74 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国家启动了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各校大胆试验。针对推进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安徽省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入手~建立起稳定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秩序,江苏省南通市重点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山东省则根据自身情况~全面推行基础教育改革~实现各学段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这些改革试点项目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将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提供宝贵的经验。 作为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我认为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拔尖的科技人才~更强调推广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以及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科学教育体系可划分为正规教育,学校系统教育,、非正规教育,组织化的校外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融于生活中的教育,三类。如果以学校为分界点~则又可分为学校科学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学校科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的主渠道~社会科学教育强调实践能力~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成为科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学校科学教育由教育部门负责~主要是课内科学教育和课下科技活动。社会科学实践教育由不同的部门、组织承担~主要包括科技团体、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人民团体等~形式上有科学实验室、科技俱乐部、少年宫、科技馆、科学中心等等。掌握这些社会实践资源的部门和单位应充分意识到育人的责任~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类活动~紧密结合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亲身感受、实地体验、促使其激发出对科学的探究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之~根据†规划纲要‡的精神~我们必须在加强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营造创新环境上多下功夫~尤其要在开拓科学教育的社会实践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张民生 75 今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描绘了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伟蓝图, 下一步的任务就是要认真落实†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各项要求, 其中作为战略主题的‚素质教育?更是落实中的重点。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动态发展、与时俱进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较为普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提出了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而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促使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提出了素质教育,当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来袭~经受住考验的中国清醒地意识到~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要求为素质教育赋予了清晰的育人内涵,而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人为本~提供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成为素质教育内涵的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是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中国教育实际问题的实践和理论创新。 对于素质教育~目前社会上的共识已经基本形成, 但其推进仍然是困难重重。这首先是片面的人才观~传统的用人制度~唯学历~唯名校~加剧了升学竞争。第二是在社会和教育中, 重育分轻育人的应试教育势头不减~单一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思维受束缚~课业负担过重, 第三是全国虽然有山东等省市和不少学校的改革经验~但聚焦内涵的突破动力不足。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还需继续加大力度。 为此, 在†规划纲要‡中, 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并提出了‚三个坚持?, 进一步深化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坚持德育为先~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当今我国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之中~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要明确不同学段德育的重点~以形成相互衔接的内容体系。第二~把德育贯穿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第三~不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76 坚持能力为重~必须在观念的提升中突破。 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以兴趣为起点~以能力为目标~在不同学段突出不同的重点~上下联系~相互衔接。 学前教育重点在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培养好习惯。义务教育阶段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认识和激发自身潜在的创造能力, 乐学、喜学、会学。高中阶段要增加课程的选择性~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的兴趣深入发展~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高校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让学生充分选择课程~既注重基础,又保证时间和精力用于有志领域的学习、实践和研究~增长学生的见识和才干。要让有潜力的学生参与一流的研究工作~要加强创业教育。 能力为重就是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改进教学方式, 强化能力培养。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必须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促进德、智、体、美诸育有机融合, 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 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全面发展是科学质量观的核心, 要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负?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责任, 特别是各级政府更应把‚减负?作为自已的重要任务予以落实。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温家宝总理指出:‚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要创造各种条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这是落实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自国家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各地创造了丰富经验。这些勇于改革的地区和学校, 已成为众所瞩目的学习榜样, 他们为我们探索了改革之路,也增强了我们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推进素质教育是各级政府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推进教育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坚持改革、勇于改革、智慧改革~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77
本文档为【【精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5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773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10-07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