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模具

1模具

举报
开通vip

1模具1:行位 行位设计的原则:1). 动作简单2). 定位准确3). 压制可靠4). 强度足够5). 加工方便 常用抽芯机构--行位的结构组成: (1)滑动成型零件--行位(本体) (2)行位固定零件--铲基 (3)行位抽芯零件--斜导柱或拨块(狗腿)或T形块或油缸 (4)行位导向零件--压块 (5)行位限位零件--波仔螺丝或波仔螺丝+杯头螺丝或弹簧+杯头螺丝 行位常见类型: 1).水平滑动行位。2). 斜滑动行位。3). 内滑动行位。4).爆炸式行位。 行位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抽芯距...

1模具
1:行位 行位设计的原则:1). 动作简单2). 定位准确3). 压制可靠4). 强度足够5). 加工方便 常用抽芯机构--行位的结构组成: (1)滑动成型零件--行位(本体) (2)行位固定零件--铲基 (3)行位抽芯零件--斜导柱或拨块(狗腿)或T形块或油缸 (4)行位导向零件--压块 (5)行位限位零件--波仔螺丝或波仔螺丝+杯头螺丝或弹簧+杯头螺丝 行位常见类型: 1).水平滑动行位。2). 斜滑动行位。3). 内滑动行位。4).爆炸式行位。 行位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抽芯距至少应大于倒扣深度2mm。2). 行位必须设计有碰数平面。3).后模行位的胶位面如果有外观夹口要求时,行位必须伸入前模作管位,以便于后续的省模。4).后模行位封胶位斜度的处理。5).当后模行位有伸入胶位的情况时,其伸入部分有必要作斜度。以利于FIT模和减小摩擦. 6).行位及其配件应安装、拆卸方便。7).行位应避免利角的产生8).前模行位或后模行位伸入前模的部分要做斜度,对于后模行位前模模胚处,直接采取避空方式即可。 2:斜顶 斜顶是模具的机构之一, 设计前先对产品结构作一系統分析, 根据产品结构, 为处理一些倒勾而引入的机构(处理倒勾的机构还有行位)那么行位与斜顶的不同在哪里呢? 斜顶与行位的基本原理都是将模具开模时垂直方向的运动换为水平方向的设计, 其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动作的驱动力来源不同:斜顶主要靠顶针板运动而动作﹐并非像行位是靠公母模开闭的设计而动作. 因此斜顶的设计与顶针板行程有关系, 这就是斜顶设计与行位设计最大的不同点。 斜顶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斜顶不单止起到抽芯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顶出的作用。2). 斜顶必须设计有一段5-10MM 长的直身位作为封胶位以及作为碰数平面。3). 抽芯距至少应大于倒扣深度2mm。4).斜顶在产品胶位面滑动的方向,要有足够给斜顶滑动的空间,不能出现铲胶或者与其它零件出现干涉的现象。 二. 顶出机构——啤件硬化到一定的程度,动模打开后,将啤件和流道从型腔中顶出的机构。顶出机构的顶出方式一般都是顶针、推块、推板、吹气钉,以顶针最为常用。 顶针顶出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首先考虑在产品四个角位下顶针。2).平衡性3).根据热涨冷缩的原理去考虑在产品粘模的区域下顶针。4)尽量使用直径3毫米以上的顶针。5)顶针尽量使用同一种大小规格。 A. 顶出装置的相关零件: 1. 回位杆: 顶针在將制品顶针出后,其顶端位置会高于公模面许多,在下一次合模时(模具合 聚之前)必须使其退回到顶出前的初始位置,以免顶针碰坏母模面,所以必须有 回位杆帮助顶针回位。 PS:有时我们亦会在回位杆底部钻圆孔放弹簧或弹力胶开模时回位杆先弹出, 合模時回位杆早一步先顶住母模PL 面,以免顶针碰坏母模成品面。 2. 弹簧 辅助回位杆使顶针快回位。 弹簧自由长(L)/压缩量=压缩比(轻负荷弹簧一般为百分之35至45) 顶出行程(S) + 预压量=压缩量 3. 顶出导杆(中托司): 当制品量大,顶出行程长,有较细的顶针或套筒时为确保顶出过程顶针的动作平稳须设置导向装置,并且导杆要深入公模板底部至少15mm 以确保位置精度。 4. 支撑柱: 当成型较大制品时由于顶板的尺寸较大,使得间隔板之间的跨度随之增大,当射 出压力较高时公模板可能会变形而导致制品结合线处会溢料,甚至发生顶针动不 畅或卡死,为解決此一问题除了增加公模板的厚度外,还可在公模板和下固定板 间用支撑柱来防止在成型过程中公模板的变形。 5. 停止销: 在下顶出板与下固定板间设置停止销是为防止成型中有异物杂质进入或顶出板 翘曲变形而导致回位不确实成型不良,所以使用停止销来减少接触面积以确保回 位确实。 6. KO 孔: 在下固定板间开口使射出机的打击杆能直接进入下顶出板顶出其位置 当成型较大制品时,由于模具体积大如果以一般的方式如设计会导致射出厂工作 人员架模不方便,因此改改为套筒式由打击杆强制将顶出板拉回。 B. 顶出行程: 顶出行程一般规定被顶出的制品脱离模具5-10mm。 在成型一些形狀简单且脱模角度较大者的桶形制品也可使顶出行程为成品深度的2/3 值得注意的是 顶出行程过长,因为有些模具要求顶出制品的顶杆很细,如果顶出行程设计的太长就容易损坏顶杆且增加成型时间使成本增加,所以考虑用双节的顶针来增加顶针的强度。 C. 顶出位置的设定: 1.冷却后由于塑料会对钢件产生收缩的应力,而有抱紧的现象所以正确的顶出应设置 在制品脱模有困难。 2. 顶针设计时应尽量排在成品垂直之壁厚之正下方,可获得较大之顶出力量。 3.当在斜面或曲面上配置顶针时,需考虑沉头定位问题及顶出时顶针先端會有顶滑现 象见图。 4. 顶针配置时在允许范围內直应尽量加大且为标准规格品,相对也需考虑顶针(异材质)散热问题否则将来成品表面会留痕迹。 5.每一套模具顶针直径尺寸不宜太多种,否则加工时需频频换刀既浪费时间及易出错。 6. 顶针孔配合公差,模仁孔为(ψXX.XX +0.02,+0.01) ,XY 方向位置度±0.1 內即可顶管XY 方向位置度公差需在±0.02 。 7. 顶针在配置时需考虑顶出时力量分布是否平均成品深度是否一致。 若不一致需考虑增扁顶在侧面咬花或局部增加顶出。 8.在排气不良场所可考虑加顶针以利排气。 9.在凸出模仁排布顶针需注意其模仁强度之限制。 顶针打在垂直壁厚之正下方比较不会顶白 顶针尽量不要打在活动面上 考虑顶针与模仁侧壁的强度 顶针尽量不要设计在行位下面 如果无法避免则必须装置急回机构 令顶针在合模时先回复原位 D. 顶出装置的种类 圆顶针、扁顶针、套筒、顶出块、斜顶、气顶 1. 圆顶针: 为最普遍最简单的顶出装置圆顶针及顶针孔都易于加工,因此已被作为标准件而 广泛使用,在加工较长的顶针孔时可采用距公模入子表面一段距离后改为扩孔的 方式来減少顶针与模具接触面,避免发生咬蚀以简化模具制造,顶针需淬火处 理,使其具有足夠的强度和耐磨性。 2. 扁顶针 在成品內部有RIB 時常需采用扁顶针的方法比较有效。 R 角处是为增加顶针强度。 3. 套筒 在成品中出现boss 時采用顶针套筒是非常有效的,这种方式可以将boss 的脱模 角度減小到0.5°,同時为使顶出顺畅平稳应设置顶出导杆。 4. 顶出块 在中大型的模具中为使成品易于脱模经常使用顶出块配合顶针的顶出结构 当顶出块上有滑块时为防止干涉,应在顶出块的端面设有角度,以防止当 顶出块回位不彻底时影响滑块的运动。 PS:若成品在顶针处有顶白现象时,可配合延时顶出装置来解決。 5. 斜顶: 当制品侧壁內表面出现凹凸形状或制品顶端內表面出現L 型倒勾等情況时采用 成型斜顶杆是非常有效的。设计成型斜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为避免成型斜顶在运动时受翻转力矩的作用而发生卡死现象,斜顶的角度 通常采用(5° 2. 为使斜顶杆在顶出过程中顺畅在设计时应使斜顶顶端低于公模表面0.05MM。 3. 为保证成型斜顶的强度与耐磨性应进行表面淬火处理(HRC50)以上或表面渗氮硬化。 继续阅读
本文档为【1模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573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9-09-11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