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当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当代文学知识点整理中国当代文学三十年一、运动中的新文学1917——1927)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内容到形式的全面革新,中国—世界文学的交互进程标志:1917·1·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2·1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1、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2、晚期文学改良运动的发展【世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3、外国文学的启蒙和影响【大规模...

中国当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三十年一、运动中的新文学1917——1927)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内容到形式的全面革新,中国—世界文学的交互进程标志:1917·1·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2·1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1、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2、晚期文学改良运动的发展【世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3、外国文学的启蒙和影响【大规模的翻译活动】文学革命的基本主张: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现代语言形式的建构现代思想观念的确立胡适·八不主义:1、“须言之有物”4、不作无病之呻吟7、不讲对仗2、不摹仿古人5、务去滥调套语8、不避俗字俗语3、须讲求文法6、不用典陈独秀·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其他:钱玄同刘半农“双簧信”;刘半农《我的文学改良观》;周作人《思想革命》反对力量:1、林纾琴南)1919《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致蔡鹤卿太史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2、学衡派1922:梅光迪吴宓胡先啸3、甲寅派章士钊《评新文学运动》文学翻译活动:1新青年社与《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创刊至1926年7月终刊。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nc)、民主“德先生”,Dmocracy)和新文学;1920年9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决定以《新青年》杂志为机关刊物,成立新青年社,是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公开的出版发行机构。2、1918《新青年》易卜生专号《小说月报》、《新潮》、《少年中国》、《文学周报》第一章鲁迅1、小说:1918·05:《狂人日记》【第一篇现代意义上小说;新文学运动基石】《呐喊》《彷徨》【“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题材格式特别表现深切批评剖析刻画】“孤独者”形象2、散文:《朝花夕拾》【闲话散文】《野草》【独语散文】前者记人记事,后者表现丰富而痛苦的精神世界;前者“谈话风”,后者“自言自语”;同为心灵的诗性书写,后者有着“彷徨”的反复咀嚼和对绝望的决绝反抗3、杂文:《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后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构建一个多学科丰富的宏富世界,时代的记录着,诗性与政论性的完美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有情的讽刺以及一束花的语言魅力,体现着巨大的思想潜力。第二章白话新诗的创立发展与郭沫若第一节白话新诗的创立发展古典诗歌的僵化黄遵宪梁启超“诗界革命”【旧体装新意】胡适现代白话诗郭沫若1、地位:白话新诗标志着中国诗歌历史进入现代社会的新诗里程2、历程:1918·01《新青年》白话诗九首胡适、沈尹默、刘半农中国现代诗歌诞生3、“五四”运动前夕,新诗形体初具雏形【诗人诗作的涌现】,新诗运动声势颇大4、20C20S有了较稳固的历史地位5、代表人物:胡适、刘半农、康白情、俞平伯胡适:字适之,诗集《尝试集》【第一部白话诗集胡适之体开拓之功】、《后尝试集》。诗歌理论《谈新诗》,代表作《老鸦》刘半农:诗集《扬鞭集》、《瓦釜集》。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她》【诗体大解放吸收歌谣雅俗共赏】康白情:创办《新潮》月刊,1919与李大钊办《少年中国》诗集《草儿》《河上集》6、贡献与局限:1大大拓展了诗歌的表现内容时代精神先进思想2从白话诗的实践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创作主张。《谈新诗》:白话;诗体大解放;革除格律;倡导具体做法;强调时代精神。构成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早的诗歌理论体系,为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奠定了基础白话诗的艺术特征:白话入诗、实体多样、自然的音节、具体的做法。3与古典诗歌的割离;严重的“非诗化”倾向,重叙述和说理,忽视诗意和诗艺;不成熟。第二节郭沫若的《女神》及其他诗歌1、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代表作《女神》1921、《星空》1923、《瓶》1927《新华颂》19532、《女神》1921:1彻底反叛旧世界的精神:对黑暗现实的强烈反抗、叛逆和对光明理想的热烈向往;追求个性的解放和自由;爱国情思、颂扬新生的深情。2强烈的浪漫主义审美意识:重主观抒情,强调自我表现,想象夸张,恣意喷发3独特的诗歌创造才能:语言热烈奔放,具有雄奇的风格;诗歌形式是对自由体诗的大胆创造,音节诗行自由发挥。问题:形式和内容的绝端自由强调到极端;感情缺乏必要的节制,直抒胸臆而直白浅露3、《瓶》1927:组诗表达爱情的专集率真浪漫热衷革命和追求爱情的“两重人格”的表现诗歌形式基本是自由体新的尝试节制克制新诗形式的兼容和更新郭沫若对政治与艺术的失败处理文艺充当政治的“留声机器”世界和艺术观的极端变化第三节前期新月派诗歌早期新月派:1923北京新月社成员:徐志摩、胡适、梁实秋、闻一多、朱湘、孙大雨、饶孟侃等【社交型团体诗人群体】刊物:1926·04《晨报》副刊《诗镌》思想: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感情过分泛滥不加节制的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提倡新格律诗,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和谐”和“匀称”成为新诗重要的审美特征创作实践和理论主张为“新诗规范化”作出努力形式和内容进一步成熟转向关注“诗”自身的本质和形态诗人群体自觉地时期三美:闻一多在《诗的格律》提出诗歌“三美”。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音乐美指的是诗歌的音节,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建筑美是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绘画美指的是诗歌的词藻,用词注意色彩,形象鲜明。闻一多:《红烛》1923《死水》1928诗论《律诗底研究》、《诗的格律》代表作《太阳吟》情感强烈深沉想象丰富而意象繁复三美原则徐志摩:《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云游》1931轻灵飘逸、气质优柔单纯信仰追求的破灭感伤彷徨第四节早期象征主义诗歌1、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和理论的影响东西方诗歌的沟通“象征”2、修整和超越初期白话诗的缺乏想象、直白浅露与新月派偏重外在形式3、1926穆木天《谭诗——寄莫若的一封信》:“纯诗”概念4、诗歌是对内心感觉世界、潜意识的自我关照;艺术上强调象征按时与朦胧新奇,忌讳明白外向;刻意破坏习惯的语言规范,追求含蓄内敛更耐人寻味的效果。5、强调表现内心感觉;在远距离的事物中发现诗的联系;突出“暗示”的效果;重视读者在欣赏过程中的能动作用6、代表作家:李金发、王独清、穆天木。冯乃超、胡也频等李金发:《微雨》1925一种巨大的冲击《弃妇》)7、丰富和提升新诗艺术20C80S“朦胧诗潮”颓废消极内容和艰深晦涩艺术表现第五节其他诗人的创作1、1922·04湖畔诗社: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湖畔》1922《春的歌集》1923《蕙的风》1922汪静之)《寂寞的国》1927大多爱情少数自然与社会抒情自然率真、语言质朴清新、诗形短小活泼生活阅历浅诗歌格局较小直抒胸臆和勉强做作2、1921—1923小诗流行的时代:日本俳句和泰戈尔哲理诗影响冰心:《繁星》《春水》1923宗白华《流云》1923即兴式短诗;形制短小多三五行;表现刹那情绪和感触,寄托人生哲理和理想;言简意赅新的形式VS内容贫弱、纤弱空泛3、1925蒋光慈赤)《新梦》无产阶级诗歌极端“平民化”的五四新诗左翼诗歌前驅诗意诗艺弱4、冯至:《昨日之歌》1927)鲁迅“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叙事诗融抒情和叙事为一体,注重艺术表现形式,现代叙事诗创作新水平隐喻和象征的独特抒情能力;语言的内敛和张力《十四行集》1941):走向现实更真实的生命体验集中表现生命主题战争、人生、生死拥有丰富的内容和相对完美的艺术第三章现代小说的新探索梁启超小说界革命提升小说地位—鲁迅《狂人日记》—20S探索现代小说两大方向:1、社会问题小说乡土小说: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文学研究会2、浪漫抒情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强调内心要求重视自我情绪抒发和表现前创造社第一节社会问题小说1、多以知识青年生活为题材,探索各种社会人生问题2、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需要和结果外来文化思潮【易卜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进步倾向】3、进程:前期1919上半年《新潮》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叶圣陶《这也是一个人》1919下半年冰心《两个家庭》第一篇)《斯人独憔悴》等形成风气后期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创作推向高潮4、代表作家及作品:冰心《斯人独憔悴》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王统照《沉思》许地山《命命鸟》庐隐《她的灵魂可以卖吗》《一封信》5、为人生的目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只问病源,不开药方问题意识与启蒙文学研究会:1921·01北京成员: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周作人等人。文学观念:“为人生而艺术”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文学旬刊》和《诗》月刊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第二节自叙传抒情小说1、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一种体式;侧重于作家的自我流露,“自叙传”色彩浓厚;不以构筑情节为重点,重在个人生活和心理描写,表现情绪和心理感受;有时明显的散文或诗化倾向;浪漫主义的感伤抒情色彩2、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和日本“私小说”的影响3、别称:自我写真小说身边小说情绪小说情调小说4、1921郁达夫《沉沦》开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5、创造社成员:张资平《约檀河之水》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1922陶晶孙《木犀》非创造社成员:庐隐《海滨故人》冯沅君《卷葹》创造社:1921·01日本东京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等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后期《创造月刊》、《文化批判》主张:前期“为艺术而艺术”1925年“五卅”后期转向革命文学第三节乡土小说1、指形成与20C20S中期,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2、成员: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语丝社、未名社部分青年作家3、体裁和主体最早由鲁迅开创1935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提出这一批乡土小说家大多直接受鲁迅影响并有意识地模仿鲁迅的创作;师承鲁迅小说批判国民性特点,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见习,对蒙昧落后的乡村文化给予讽刺与批判;写实的技巧,笔含乡愁的情调,讽刺与哀怜,同情与批判,形成乡土小说戏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4、代表:台静农《地之子》1928、王鲁彦《菊英出嫁》、蹇先艾《水葬》许杰《惨雾》《赌徒吉顺》、许钦文《疯妇》、彭家煌《怂恿》第五章现代话剧的萌芽西方舶来品:传统戏曲文明新戏现代话剧1、1907春柳社《黑奴吁天录》,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2、“五四”运动爆发带来的发展机遇:社会问题剧写实VS抒情;戏剧VS诗剧VS历史剧3、“五四”时期的话剧探索为现代话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节社会问题剧与早期写实戏剧1、起源:19C末“文明新戏”【宣传新的思想、反映新的生活与人物为人物写实性语言和动作冲破戏曲程式束缚】2、“五四”运动易卜生社会剧影响变革期社会现实问题3、欧阳予倩《泼妇》、丁西林《压迫》4、特点:思想内涵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很大,文化冲击之后出现的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社会问题剧“写实”强电戏剧反映社会问题的现实性,强调表演者的言行符合角色身份,娱乐性和改造社会的工具;早期写实话剧具有鲜明的倾向性,是其发展动力也决定了它们在艺术上的限度第二节创造社戏剧与中国现代话剧的抒情传统创造社话剧是一个含混的概念:田汉、郭沫若等与创造社的紧密联系,相通的艺术主张。強化劇作家自我感情的張揚1、田汉:1927南国社1926南国电影剧社1924《南国》半月刊同人刊物《获虎之夜》强烈的戏剧性悲剧性人物塑造乡土气息与传奇色彩可观赏性強調感情宣洩忽視抒情性和現實性的統一2、郭沫若:《卓文君》、《三个叛逆的女性》历史剧现代精神诗人气质剧烈的矛盾冲突、鲜明的人物性格和痛快淋漓的戏剧语言问题:历史失真的可能创造社话剧在写实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抒情传统A、戏剧情节安排上,比较注重整体情感的渲染和铺垫,集中爆发B、戏剧中人物的个性鲜明,情感丰富,戏剧高潮处,个性特征得以集中展示,积累的大量感情得以宣泄,获得巨大的艺术张力C、戏剧具有诗性的精神,情节安排人物性格塑造语言形式,剧和诗的结合【最大特色】第二编革命的文学1927——1937)后期革命文学:倡导者: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李初梨、冯乃超、郭沫若、蒋光慈、钱杏邨基本主张:1、革命文学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2、强调文学的阶级性;3、强调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4、接近农工大众的语言。初步论述了革命文学的性质、任务,指出把文学活动同无产阶级革命结合起来,把革命文学运动引向深入强调“文学是宣传”,忽视文艺本身特点,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不等于世界观改变革命文学论争:1928初——1929末;李初梨鲁迅李初梨时代认识:激烈没落论文学“生活组织论”和“宣传工具论”鲁迅:反对上面观点坚持“五四”新文学传统,鞭挞国民性弱点否定盲目乐观态度翻译普列汉诺夫《艺术论》:强调文艺是揭示与认识生活的一种特殊现象中国作家左翼联盟左联):1930·03·03年初上海代表:鲁迅、冯雪峰、柔石、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田汉、沈端先等人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文艺运动实践相结合主要文学活动:1、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其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2、自觉地加强与世界文学,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3、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4、积极推行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集体主义意识创作公式化、概念化】革命文学革命文学运动茅盾【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代表作家作品:茅盾《子夜》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叶绍钧《倪焕之》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夏衍《包身工》李健吾《这不过是春天》左联解散:1936年初左翼作家周扬、夏衍全民族救亡运动重点作家:巴金老舍曹禺京派作家与沈从文东北作家群与萧红海派·中国新感觉派第六章革命文学时代的小说第一节茅盾和巴金的小说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从事理论批评和译介小说创作革命文艺运动领导代表作品:《蚀》【《幻灭》《动摇》《追求》】《子夜》、《锻炼》、《霜叶红于二月花》《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最重要作品:《子夜》1933年开明书店出版1、题材和主题地重大性、时代性、史诗性广阔的社会现象与都市生活2、30S初中国社会多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与斗争3、揭示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4、人物塑造:代表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社会关系尤其经济关系中现实主义典型形象5、艺术表现出色,尤其心理刻画:剖析社会历史和人心理的统一6、结构上追求宏大严谨的布局,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复杂又严密完整蛛网式结构7、问题:生活体验不足工人农民形象单薄;农村线索的游离粗疏;整体结构的伤害创作特点:新的小说叙事模式和结构方式“社会剖析小说”40S“社会剖析派”内容重大结构宏大线索繁复典型形象与性格心理描写民族资本家时代女性巴金,原名李尧棠,字沛甘: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20C30S: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众多小说;“青春写作”叛逆的个性、青春的激情抗战时期:《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火》;沉郁内敛、余韵无穷小说技法纯青80S:《随想录》反思“文化大革命”和“极左”思想带来的精神创伤代表作:《家》1、对封建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尤其是家庭伦理的抨击;系统性深刻性艺术性地剖析描写和抨击;强烈的反抗精神;觉新形象;【思想性的艺术表现和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2、问题:语言不够精炼优美结构不够精巧圆融叙事过于激情不够内敛创作特征:反抗是重要主题和题材;语言激情洋溢、痛快淋漓排比反复尽情评论;结构上以情导篇自由奔放,以情感为小说结构主要依据【损害其内在丰富性】第二节老舍与沈从文的小说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1924年后英国《二马》、《老张的哲学》;1936年后《老牛破车》、《骆驼祥子》抗战时期《火葬》、《四世同堂》前两部);1949年后《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20C60S《正红旗下》未完成自传体小说)《骆驼祥子》:农民精神世界剖析最深刻坚韧与狭隘城市背景京味小说:北京口语北京城市日常生活北京人讲故事的叙事方式市民阶层生活与心理浓烈的个人特色和独特韵味丰富了现代文学语言选择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字崇文1922到京郁达夫、徐志摩鼓励创作30S创作成熟代表作品:早期:《神巫之爱》成熟:《龙珠》、《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新与旧》、《边城》、《长河》《湘行散记》、《从文自传》、《烛虚》强烈的个人风格:“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京派小说”代表作家京派:20C20S末期—30S,文学中心南移上海,京津地区和其他北方城市的自由作家群,亦称“北方作家”派。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中融入浪漫主义及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边城》:爷爷翠翠狗完美和谐的世界完美现在和即将破碎的将来美丽并忧伤根源:自然文明VS现代文明文化理想VS社会现实自然美人性美城乡二元对立结构身心分离状态完美主义倾向人性的召唤第三节左翼作家与东北作家群的小说1、左翼作家及代表作蒋光慈《野祭》革命恋爱艾芜《南行记》《山峡中》边地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典妻”丁玲《韦护》《一九三0年春上海》革恋张天翼《包氏父子》讽刺小说吴组缃《樊家铺》《一千八百担》非左联叶紫《丰收》沙汀四川农村生活讽刺色彩2、东北作家群及代表作东北沦陷后,流亡到北平、上海等的一批东北青年作家,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抒写对故土的刻骨铭心的思念,表达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故乡人民誓死保卫家园的激赏之情。创作事实构成左翼文学的一部分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3、文学史价值A、左翼小说经历了从浪漫到写实的转变B、早期左翼作家浪漫情怀投入革命浪漫精神“革命+恋爱”叙事模式代表:“浪漫派”蒋光慈【观念大于形象文学“组织生活”的社会实践功能夸张】C、向写实的转变:阶级斗争现实生活素材)文学的沉重使命描写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叙事时代多元艺术创造左翼小说的健康发展使左翼文学逐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主导力量之一D、东北作家群:张扬了东北的生命强力;鲜明的地域色彩;抗日文学的先声;丰富了现代文学的组成第四节新感觉派及其他作家小说1、日本新感觉派1924法国都市主义文学影响2、1928·09刘呐鸣《无轨列车》半月刊【最早尝试】3、代表作家作品:A、刘呐鸣,《都市风景线》、《赤道下》解剖现代生活现代社会意象B、施蛰存,《梅雨之夕》:把心理分析、意识流、蒙太奇等新兴创作方法现实主义轨道C、穆时英,《南北极》《公墓》《生处女的感情》:新奇VS做作“穆时英笔调作风”4、新感觉派的文学史价值:A、促进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发展丰富现代小说的表现手法【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的创新】B、表现了中国大都市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展现了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半殖民都市的真是画面,揭示了社会黑暗及任性的戕害。C、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引入中国表现主义、印象主义、意识流、精神分析等)VS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悲观主义倾向蔓延第七章左翼文学时期的诗歌第一节中国诗歌会诗人群1、1932·09上海中国诗歌会《新诗歌》左联领导群众性诗歌群体2、成员:穆木天、蒲风、杨骚、殷夫、田间、王亚平殷夫【前驱】蒲风【中坚诗人】臧克家与中国诗歌会相通3、主张:A、捉住现实诗歌大众化B、承续蒋光慈等早期无产主义诗歌传统三十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重要部分C、反对后期新月派、现代派诗人避现实、狭隘表现自我情绪的创作态度D、及时迅速反应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大众的受压迫和反抗斗争;鼓舞人民的革命斗争;促进无产阶级革命运动4、创作特征:探索新诗大众化道路,“歌谣化”主张,诗歌要走入工农大众形式探索:方言土语入诗新诗 朗诵 朗诵比赛活动流程诗朗诵英雄英雄碑颂朗诵稿听听秋的声音配乐朗诵载着使命前行朗诵稿 运动叙事诗、诗剧、大众合唱诗忽视诗歌本身艺术特质艺术性让位于大众化诗歌成为宣传工具急就篇艺术粗糙只重视重大题材,创作局限第二节后期新月诗派1、1928《新月》;1930《诗刊》2、成员:前期新月派徐志摩、孟饶侃、孙大雨、林徽因;陈梦家、卞之琳、邵洵美等3、徐志摩闻一多的影响4、创作题材领域没有拓展:自我表现的个人愁绪爱情的感受都市病态现代人精神异化与现代派作品类似5、艺术形式:突破前期新月诗派重格律;注重诗意的自由发挥;形式上不拘囿于“格律”限制;自由诗发展的趋向。【前期新月派的持续影响】6、诗意的表现:非“透明”,注重暗示和象征运用陈梦家以及后期新月派在实践中的内容形式的不断改变,适应时代的审美要求第三节现代诗派1、后期新月派20C20S象征诗派现代诗派2、1932·05—1935·05《现代》3、诗人: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废名、施蛰存、金克木、李广田、林庚4、观念:纯诗现代的诗象征派已有的实验)现代社会和生活中的新的情绪与新的诗歌形式吸取早期象征诗,融化西方象征派、意象派和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丰富中国新诗的现代词汇进一步实验了现代诗型提高新诗的创作艺术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5、主张现代表现手法吸收传统散文化自由体尝试半格律新格律诗歌多现实人生的自我情绪与感悟:理想破灭、躲避现实、都市怀乡病、青春迷茫伤感表现艺术:反直接抒情与陈述;象征的审美原则意象叠加非逻辑观念暗示与隐喻问题:避现实、不关心民族命运,狭隘地表现个人消极颓废情绪第九章革命文学时代的戏剧创作第一节曹禺的戏剧剧作1、中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革命文学时期曹禺话剧出现《雷雨》、《日出》、《原野》)2、193323岁处女作《雷雨》《日出》1936《原野》1937《北京人》19413、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意义上的奠基者,文学史意义:A、独特的艺术结构:构思精巧戏剧冲突紧张国外话剧结构方式运用B、立体式人物形象塑造:个性鲜明而复杂;每个人物都有独特意义和内涵C、语言色彩浓厚,风格明快,强烈的舞台表演性精炼含蓄,意蕴深厚,诗意D、动作台词具有内在依据性,建立在性格与冲突的统一基础E、关注人的命运神秘色彩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第二节左翼戏剧和广场戏剧1929:田汉南国社;洪深复旦剧社;应云卫上海戏剧协社;朱襄丞、朱端钧辛酉剧社1929冬:艺术剧社中共党组织推进革命文学组织成员:夏衍、冯乃超、郑伯奇、陶晶孙、钱杏邨、孟超等1930年:艺术剧社领导加入左联。左翼话剧:极强的政治性;艺术服从政治,艺术为政治服务。政治斗争武器坚持话剧和群众结合,话剧跳出市民圈,流动剧演队到工厂农村洪深《五奎桥》街头剧广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广场话剧:戏剧从剧场走向广场;演员和观众没有界限,戏剧成为演员+观众的共同物作为革命文学的产物:1、强调对社会阶级矛盾的反映和表达2、强调话剧的鼓动性3、左翼话剧的创新在思想上,也表现在艺术上,极大丰富了话剧艺术表达的手段和方式第三编战争格局中的文学1937——1949)时代内容与主题:全民族抗日战争全国革命解放战争第十章战争时代的小说文学与战争、救亡紧密联系思维模式、审美取向和创作风格呈现战时风貌小说:抗战初期的停滞倒退中后期异彩纷呈新小说的现代性与旧小说的通俗性在战争背景下深度融合第一節张爱玲与李劼人的小说沦陷区:上海为首的海派小说张爱玲的新市民小说张爱玲:原名张瑛,没落满清贵族主要作品:中短篇《金锁记》、《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红玫瑰与白玫瑰》长篇:《半生缘》、《小团圆》现代文学一个奇异存在新旧文学对峙互渗的结果20C40S海派新市民小说主要代表作家学界公认20C中国最优秀女性作家之一20C初叶,上海都市现代化发展新市民群体迅速崛起20C40S新市民小说张爱玲与战争的时代主潮保持距离,另一种人性高度,致力于抒写都市市民的凡俗人生。突破了新感觉派专注于现代都市的声色感觉摹写和性心理发掘的局限;衰落的封建文化背景下,深入市民现实生存与精神困境的深处,暴露都市人性的灰暗与软弱,基调阴郁而苍凉。天赋和盛世阅历:一种古今中西雅俗杂糅的新小说文体【叙述魅力】李劼人:原名李家祥,笔名老懒独立作家国统区个性明显大河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作品:《编辑室的风波》、《同情》、《儿时影》大河小说:19C中期以来法国长篇小说重要体制;特点:多卷体,长篇幅,描写年代长,人物多,背景广阔,容量极大,重风俗民情,最适合于历史叙事,能够真实而全面地再现某个特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全貌李劼人第一个尝试以“大河小说”体制反映时代转折点——中国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生活《死水微澜》:大河三部曲中最富有魅力的作品,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精致、最完美的一部历史长篇小说!1、史诗性质与蜀地习俗的紧密结合【风俗展现】2、人物形象的塑造:固有的民间本位思想“非英雄”化的审美追求【圆形人物】3、语言形式的开拓创新:中国传统文言川西民间方言欧化的书面白话形成:雅俗共赏、中西合璧、极富地方特色的现代白话文;与地方人物和民俗见习描写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特殊的艺术效果和美感,提升小说语言的艺术表现力4、时代性现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大河小说风貌作者坚定的民间立场;强烈的乡土文化意识以及对法国文学的学习。表现在小说的情节结构、历史叙述、人物形象和语言形式各方面。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手法上融中西文学之长,有自然主义倾向。第二节赵树理的小说解放区文学代表1943《小二黑结婚》:创作成熟期作品:《传家宝》、《“锻炼锻炼”》、《李有才板话》、《三里湾》【农村题材小说】山药蛋派:20C40S滥觞——50S60S中期形成主要作家: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山西农村群体农村生活的深入体验毛泽东文艺思想切实的理解赵树理为中心山西乡村生活题材写农民给农民看宗旨【民族性地域性通俗性】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小说创作反映解决生活矛盾语言朴实土气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赵树理小说文学史价值:1、赵树理是真正熟悉农村生活、热爱人民大众的“文摊文学家”真正的“农民文学”2、党的政策指导下,再现20C30S—60S太行山农村生活的巨大变革,革命政党立场上的“问题小说”引导农民思想转变;政治文化色彩,革命文艺服务于工农大众的方向3、农民为中心的文学形象,以民间文化和农民利益为本位,代民立言、忠于现实,蕴含农民思想文化深层内在的诉求。4、民粹立场使小说自如地融合中国古典文学和“五四”以来新文学长处,民族文学新形式: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民族化和大众化的艺术风格,本色美,一种新型文学的发展方向。【五四新文学建设根本问题之一——文学大众化、民族化问题较为完美的解决】第三节其他小说国统区小说:盛行暴露讽刺小说大量体验和追忆型小说前者针对国民党统治日益暴露出的腐败黑暗一面,茅盾《腐蚀》;巴金《寒夜》;萧红《马伯乐》;张恨水《八十一梦》;钱钟书《围城》集大成者后者代表:“七月派”小说—体验现实主义【前期直面人生峻急后期呼唤战斗热情】路翊《财主底女儿们》、《饥饿的郭素娥》陀思妥耶夫斯基气质)丘东平《通讯员》冯至《伍子胥》萧红《呼兰河传》沦陷区小说: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1、新文学家向通俗小说方向靠近,如新市民小说苏青《结婚十年》予且《女校长》2、通俗作家向新的现代小说跟进,如北派武侠小说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王度庐“鹤一铁系列”解放区小说:毛泽东《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相当繁荣1、孙犁抒情小说:1944年后《荷花淀》系列小说2、荷花淀派,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小说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且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重富有诗情画意,亦称“诗体小说”其他作家作品:丁玲《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柳青《种谷记》刘白羽《战火纷飞》第十一章战斗时期的中国诗歌第一节艾青、田间和七月诗派现实主义诗歌写作潮流艾青:土地与太阳意象爱国情感1、诗作的气质型忧郁;引向庄严崇高的境界独特的忧郁抒写方式2、诗作追求散文美,遵从内在的情绪节奏不依靠外在的韵律排比复沓句式形成的统一感3、以现实主义为底色,感受和表现方式上,较多地借鉴了现代主义技巧,实现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结合田间:诗歌洋溢着火一样的热情,充满着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富有鼓舞人心的战斗力量。闻一多赞赏其为“擂鼓诗人”和“时代的鼓手”七月派:1937·09胡风《七月》周刊胡风、艾青、田间、绿原、阿垅、鲁藜、冀汸继续20C30S中国诗歌会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强调主观精神突入现实生活,发现客观对象的主观精神与个性,使主观与客观、历史与个人统一在作品中第二节穆旦和中国新诗派战争时代中国新诗最大的收获穆旦,本名查良铮,《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39—1945)》1945《旗》19481、接通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潮流:体验生存痛苦,思索生命意义的诗歌创作。题材选择的新异性和处理题材的深刻性2、诗歌对苦难的所有表达都建立在对中国现代人特殊遭遇的基础上,思考现实生存的困境。现实性极强3、诗歌艺术上探索了以严密逻辑蕴含诗意的新的汉语抒情方式,推动中国诗歌抒情方式的现代变革。中国新诗40S历史转换的一种要求一个时代诗歌发展的身后背景)中国新诗派九叶诗派):穆旦辛笛杭约赫陈敬容杜运燮唐湜唐祈郑敏袁可嘉诗歌合集《九叶集》《中国新诗》期刊新的现代主义诗歌追求:思想倾向个人意识与社会关怀相结合,艺术上感性与知性相结合,相当自觉地“新诗现代化”主张【现代生活意象语言美学】第三节其他诗歌创作一、国统区诗歌1、抗战时期,“文协”精神,注重深入群众,提倡诗朗诵运动。2、内战时期,反映广大群众对国民党残暴统治的不满冯至《十四行诗》“中年写作”时代二、解放区诗歌广泛地群众化诗歌运动大量叙事诗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男女相爱—经受磨难—男女团圆;陕北民歌信天游格调三、沦陷区诗歌1、抒写着沉重的独语,倾心于哲理的沉思,显示出主知倾向闻青、刘恩荣、路易士2、新古典主义诗风吴兴华新古典主义特征浓厚的世界吴兴华、黄雨、沈宝基、查显琳等校园诗人第十三章战争时代的话剧黄金时期最昌盛的艺术形式大后方话剧国统区)VS解放区话剧VS沦陷区话剧第一节历史剧的中兴大后方话剧尤其是历史剧中兴根本原因:1、民族危亡下,剧作家需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中寻找挽救民族危机的文化资源2、出于避政治审查的需要,历史剧借古讽今,避免与当局文化体制的正面冲突特征:源于历史又不拘于历史借古讽今的针对性;气势恢宏风格各异;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准,政治性与艺术性兼备,反对侵略和专制暴政,反对卖国投降,颂扬爱国爱民高扬坚守气节的民族精神代表作家作品:郭沫若《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阳翰笙《李秀成之死》、《天国春秋》阿英《碧雪花》、《海国英雄》第二节大后方话剧的多重奏题材、类型、风格:多元化1、主题多元化:抗战反应普通人命运剧作;救亡与启蒙2、风格多元化:多为爱国主题地正剧,审美风格倾向崇高严肃;不少优秀喜剧讽刺针砭)3、抗战形势变化,戏剧相应变化:早期激情澎湃中期庄严沉郁后期表现人普通人世沧桑代表:吴祖光《风雪夜归人》陈白尘《升官图》第三节解放区戏剧及其他解放区戏剧特色:1、注重戏剧形式的民族化和本土化,解放区艺术家将舶来品现代话剧与中国传统艺术进行“嫁接”,开创秧歌剧、新歌剧等戏剧新品种;话剧排演力图与地方特色联系清新自然2、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艺术性与通俗性结合,“老百姓喜闻乐见”3、政治性极强,主题选择和情节安排与现实政治直接联系,特色VS艺术束缚秧歌剧:改良的秧歌舞蹈与民歌、话剧对白融为一体,清新自然,形式活泼。作品:《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十二把镰刀》新歌剧:西洋歌剧形式和中国民族歌曲融合一起,穿插各种曲艺,中国特色极强作品:《白毛女》话剧作品:《抓壮丁》、《流寇队长》
本文档为【中国当代文学知识点整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827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8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4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2-21
浏览量: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