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睾丸微石症

睾丸微石症

举报
开通vip

睾丸微石症睾丸微石症 孟庆欣 王炼 睾丸微石症(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TM)是弥散分布于睾丸曲精小管内、直径<3 mm的众多钙化灶形成的综合征,由Priebe等于1970年首次报道。TM 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及超声表现,特别是与肿瘤及男性不育的相关性,已引起学者的重视,但关于TM 的预防及治疗目前尚鲜见报道。 一 TM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TM 多与其他疾病同时被发现,然而TM 与它们的因果关系尚不确定。已发现TM 可与下列睾丸内外病变相伴:男性不育症、隐睾、萎缩性睾丸、睾丸发育不良...

睾丸微石症
睾丸微石症 孟庆欣 王炼 睾丸微石症(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TM)是弥散分布于睾丸曲精小管内、直径<3 mm的众多钙化灶形成的综合征,由Priebe等于1970年首次报道。TM 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及超声表现,特别是与肿瘤及男性不育的相关性,已引起学者的重视,但关于TM 的预防及治疗目前尚鲜见报道。 一 TM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TM 多与其他疾病同时被发现,然而TM 与它们的因果关系尚不确定。已发现TM 可与下列睾丸内外病变相伴:男性不育症、隐睾、萎缩性睾丸、睾丸发育不良、睾丸肿瘤、睾丸囊肿、睾丸一附睾炎、睾丸或睾丸附件扭转、附睾炎、附睾或精索囊肿、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艾滋病、神经纤维瘤、Klinefelter’S综合征、Down’S综合 征、男性假两性畸形、腮腺炎后[3_1ll。也有仅发现TM 而无睾丸其他内外病变的报道 。有人根据在肺部及神经系统发现多发广泛的微石,提出TM 可能是系统性疾病。 Peterson等调查一组参训军官后,得出TM 的发生率为5(59, ,明显高于其他学者所做的调查;Frauscher等[15]调查一组山地自行车运动员后,发现他们患阴囊疾 病(包括TM)的机率较普通人群高。山地自行车运动员及参训军官平时运动量大、特殊的运动及训练方式,导致会阴部(特别是睾丸)受到损伤的机率较普通人群高。因而可以把TM 简单看作睾丸受到不同程度损伤的标记,睾丸内外不同疾病病变的过程也许伴随或诱发TM 发生 。 微石起源于功能不全的足细胞吞噬退化的曲精小管上皮细胞。Vegni—Talluri等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一组伴有TM 的隐睾患者的睾丸活检标本,首次详尽描述了TM 的组成及发生。光镜下可见众多层状排列的非晶体物质环绕着钙核,周围是退化中的细胞,偶可发现一些囊泡。电镜下见到两种主要物质— — 中心是密集电子形成的核,周边被层状物多层包绕,层状物由沉积在囊泡中的细胞碎片(退化中的线粒体)构成。电子探针微量分析提示微石中心仅有钙而无其他元素。Vegni-Talluri等认为微石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含有固缩核和囊泡的退化细胞沉积在曲精小管内,形成钙核:第二阶段胶原纤维样组织层层包绕钙核。Kessaris等[4]观察了一组伴有TM 的不育症患者的睾丸活检标本,所观察的现象与Vegni-Talluri等发现的相似。而Nistal等[13]提出的微石形成过程,首先是细胞碎片聚集于曲精小管内形成核团,接着胶原纤维样组织环绕核团沉积,最后出现钙化。 二、TM 的流行病学 关于TM 的发生率学者已做了大量的调查。综合分析这8次调查,TM 的发生率为1(95, ,平均年龄31(86岁(年龄范围2-74岁)。TM 患者睾丸肿瘤的发生率在31,,46,,而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 30,:其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3(2,21(6倍,但老年患者发生肿瘤的危险性低[。特征性TM(classicTM,CTM)与睾丸恶性肿瘤的相关性较局限性TM(LimitedTM,LTM)更密切,但在短期的随访中,TM 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危险性低_2ll。与TM 伴发的肿瘤中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生率高,多为精原细胞瘤,这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Berger等回顾分析了文献,发现与TM 伴发的44个睾丸肿瘤中精原细胞瘤24个(55,)。现在已有与TM 伴发的胸部生殖细胞肿瘤的报道[9,23]。因而Cast等认为TM 也许是生殖细胞肿瘤发生前的标志。以往多认为TM 与睾丸肿瘤同时发生,但对TM 长期随访后,发现8例发生在TM 诊断后,其中最长时间为11年,最短6月。尽管如此,TM 与睾丸肿瘤哪个发生在先仍然不确定。Derogee等 提出TM 是一种癌前期病变,但是目前仍未发现肯定的证据,就是因为TM 与睾丸恶性肿瘤的这种相关性,故不能简单地视TM 为一种良性病变[。TM 患者男性不育症的发生率在17, ,23,,男性不育症患者中TM 的发生率为1(3,,3(1,。伴有TM 的不育症患者睾丸活检显示曲精小管萎缩,30, ,40, 曲精小管中存在细胞碎片。退化的曲精小管影响精子的产生,而萎缩的曲精小管、细胞碎片和微石妨碍了精子的运动,这可能是男性不育的原因。TM 患者睾丸扭转的发生率为17(2,,附睾炎1O(3, ,精索囊肿6(8,,隐睾6(7,。与TM 伴发的其他疾病,多以个案报道或讨论很少。 三、TM 的超声表现 80年代随着超声高频探头(5,10 MHz)在阴囊的应用,较多的TM 被发现,并引起学者的注意。Doherty等于1987年首次详细描述了TM 的超声表现,TM 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多数为双侧睾丸实质内弥散分布着直径<3 ITIITI的点状强回声,后方无声影,类似暴风雪,也有单侧的,还有累及附睾者[24 ;文献报道TM 在随访期间多数发展缓慢,但有单侧病变发展为双侧或双侧演变为单侧的病例报道。Kutlu等[33]用多普勒对3位TM 患者进行了2年多随访观察,没有发现特征性血流改变。薛恩生等对7例TM 患者的睾丸行彩色多普勒检查,睾丸内可见点状或条状血流信号,睾丸内动脉最大流速0(08-0(12 m,s,阻力指数0(45,0(54,与正常睾丸血供无明显差别。Backus等首次对TM 超声图像中微石的数目、形态及分布进行了详细观察,描述CTM 应为:每个切面均能发现5,6O个以上直径<3 HuI1的点状强回声,后方无声影,这些点状强回声是相互独立的,多数为弥散性对称分布于整个睾丸实质内,也有仅分散于睾丸周边的。睾丸内外很多疾病可以形成钙化灶,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强回声病灶,它们的形态、大小、数目及分布与TM 有区别。Bushby等详细描述了睾丸内外钙化灶的超声表现。睾丸内的钙化灶多为静脉石、精原性肉芽肿、血管壁钙化或来源于睾丸肿瘤。静脉石、精原性肉芽肿或血管壁钙化多为孤立的点状强回声,后方可有声影,少数可成簇状排列,但数目较TM 少,局限于睾丸某个部位。睾丸内团块状强回声病灶可以发生在 睾丸肿瘤、慢性梗阻性病变、睾丸炎、肉瘤样病、肉芽肿或为瘢痕组织,这些团块状强回声可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但比TM 大,后方多伴声影,孤立或数目很少,局限于原发病灶内或睾丸某个部位。表皮样肿瘤的强回声团块具有特征性,可以分布在肿瘤边缘或呈葱皮样分布。单纯性囊肿壁钙化多为斑片状强回声,位于囊肿周边,呈弧形排列,后方可有声影。睾丸外钙化灶发生的机率较睾丸内高,多位于附睾,也见于睾丸鞘膜内,呈珍珠状、点状或线状强回声,后方可有声影,数目较少,多继发于慢性附睾炎,也可发生于睾丸鞘膜积液、精原性肉芽肿、外伤等。 目前没有发现与TM 超声图像相似的其他疾病报道。国内外学者以超声检查作为发现TM 的首选方法,CTM 的诊断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为:?每个切面均能发现5个以上直径<3 rnnl的点状强回声,后方无声影:?这些点状强回声是相互独立的,弥散分布于睾丸实质内 ,n J。LTM 为在多数切面上发现微石的数目少于5个。学者多主张TM 患者间隔6,12月有必要进行一次超声和常规胸部检查。
本文档为【睾丸微石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0-19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