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数学课本基础知识

初中数学课本基础知识

举报
开通vip

初中数学课本基础知识初中数学课本基础知识 第一章 有理数 七年级上 1.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的数。 2.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仍是0。 3.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4.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初中数学课本基础知识
初中 数学 数学高考答题卡模板高考数学答题卡模板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测试卷数学作业设计案例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课本基础知识 第一章 有理数 七 年级 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上 1.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的数。 2.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仍是0。 3.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4.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6.有理数加法交换律:a+b=b+a,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7.有理数加法结合律:(a+b)+c=a+(b+c),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8.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9.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0.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1.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12.有理数乘法交换律:ab=ba,即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3.有理数乘法结合律:(ab)c=a(bc),即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4.有理数乘法分配律:a(b+c)=ab+ac,即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15.有理数除法法则:a?b=a(b0),即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b 16.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7.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18.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n19.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1 n20.科学计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七年级上 1.单项式:数或字母的积。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4.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5.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7.将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8.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9.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上 ,,1.等式的性质1:如果a=b,那么ac=bc,即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ab,2.等式的性质2: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即等式两边同乘一个数,或除以同,cc 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3.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七年级上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3.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 4.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七年级下 ,,,,1.邻补角:1和2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和2互补)。 ,,,,2.对顶角:1和3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1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3.对顶角相等。 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 5.垂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6.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7.同位角:1和5分别在直线AB,CD的同一方(上方),并且都在直线EF的同侧(右侧)。 ,,,,8.内错角:3和5都在直线AB,CD之间,并且分别在直线EF两侧(3在直线EF左侧,5在直线EF右侧)。 ,,9.同旁内角:3和6都在直线AB,CD之间,但它们在直线EF的同一旁(左侧)。 10.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11.如果a//b,b//c,那么a//c,即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12.两条直线平行判定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3.两条直线平行判定方法1:内错相等,两直线平行,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4.两条直线平行判定方法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5.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七年级下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和b组成的数对,记作(a,b)。 第七章 三角形 七年级下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o4.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5.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 6.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o7.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 o8.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七年级下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 4.代入消元法,即代入法,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加减消元法,即加减法,是当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6.三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三个相同的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的方程组。 消元 7. 消元 三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七年级下 ,,1.不等式的性质1:如果a>b,那么ac>bc,即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ab2.不等式的性质1:如果a>b,c>0,那么a,c>bc(或>),即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cc 号的方向不变。 ab3.不等式的性质1:如果a>b,c<0,那么ac0时,直线y=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 的增大y反而减小。 3.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个单位长度而b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4.一次函数y=kx+b(k为常数,k0)的性质: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画出 选取 满足条件的两定点一次函数的图像函数解析式 (x,y)与(x,y) 直线l 1122y=kx+b 选取 6. 解出 ,7.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一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像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8.由于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不等式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 9.一般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可以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 6 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八年级上 mnm+n,1.aa=a(m,n都是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mnmn2.(a)=a(m,n都是正整数),即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nnn3.(ab)=ab(n为正整数),即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52525+27,,,,4.acbc=(ab)(cc)=abc=abc,即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5.m(a+b+c)=ma+mb+mc,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6.(a+b)(m+n)=am+an+bm+bn,即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27.平方差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a+b)(a-b)=a-b,即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222228.完全平方公式:(a+b)=a+2ab+b,(a-b)=a-2ab+b,即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 9.添括号法则:a+b+c=a+(b+c);a-b-c=a-(b+c),即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mnm-n,10.aa=a(a0,m,n都是正整数,并且m>n),即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0,11.a=1(a0),即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32322312.12abx3ab=4ax,即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13.(am+bm)m=amm+bmm,即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14.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ma+mb+mc分解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其中一个因式是各项的公因式m,另一个因式(a+b+c)是ma+mb+mc除以m所得的商的分解因式的方法。 2215.a-b=(a+b)(a-b),即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22222216.a+2ab+b=(a+b),a-2ab+b=(a-b),即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第十六章 分式 八年级下 7 A1.分式:式子,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 B A,2.分式的分母表示除数,由于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即B0时,分式才有意义。 B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aca,c4.分式的乘法法则:,,,即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即的分母。 bdb,d acada,d5.分式的除法法则:,即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bdbcb,c 乘。 nana6.分式的乘方法则:()=,即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nbb aba,bacadbcad,bc7.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即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cccbdbdbdbd 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mnm+n,8.aa=a,m,n是任意整数。 1-n-nn,9.a=,n是正整数,即a(a0)是a的倒数。。 (a,0)n a 10.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 11.解分式方程应如下检验: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八年级下 k1.反比例函数:形如y=的函数。 (k为常数,k,0)x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 3.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4.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八年级下 222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b=c。 222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一般地,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也是正确的,它也是一个定理,称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 第十九章 四边形 八年级下 8 1.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5.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6.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7.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8.矩形的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9.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10.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1.菱形的判定定理: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1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既具有矩形的性质,又具有菱形的性质。 13.梯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14.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15.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16.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17.线段的重心是它的中点;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第二十章 数据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八年级下 ,,...,xwxwxw1122nn1.若n个数的权分别是,则就是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xxxwww12n12n,,...,www12n 2.若出现次,出现次,...,出现次(这里++...+=n)那么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ffffffxxx12k12k12k ,,,...,fffxxx12k12k,,...,数=,也叫做这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分别叫做,,...,fffxxxx12k12kn 的权。 ,,...,xxx12k 9 3.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种数据的中位数。 4.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5.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122226.方差:S=[(-)+(-)+...+(-)],为平均数。 xxxxxxx12nn 222,,,,,...,(,)(,)(,)xxxxxxn127.标准差S= n 8.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 ,,,,...,,xxxxxx12n 9.平均差= n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九年级上 22,aaa,a,a,1.0(0);()=a(0);=a(0)。 a 2.二次根式的乘法:,。 a,b,ab(a,0,b,0)ab,a,b(a,0,b,0) aaaa3.二次根式的除法:,(a,o,b,0),,(a,o,b,0)。 bbbb 4.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不含字母;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5.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a,b,c6.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设p=,则三角形的面积2 22221,,22abcS==。 p(p,a)(p,b)(p,c)[,]()ab42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九年级上 1.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 2.配方: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2223.一般地,式子b-4ac叫做方程ax+bx+c=0()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它,即=b-4ac。 ,,a,0 224.当>0时,方程ax+bx+c=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ax+bx+c=0()有两,,a,0a,0 10 2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ax+bx+c=0()无实数根。 ,a,0 2,b,,4ac2b,5.当0时,方程ax+bx+c=0()的实数根可写为x=的形式。 ,a,02a 6.公式法:把各系数直接代入求根公式,可以避免配方过程而直接得出根的方法。 7.因式分解法:不是用开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 bc28.方程ax+bx+c=0()的两个根x,x,和系数a,b,c有如下关系:x+x=,xx=。 ,a,0121212aa 第二十三章 旋转 九年级上 第二十四章 圆 九年级上 1.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等圆;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2.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3.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4.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5.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 6.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7.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8.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也相等。 9.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 10.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相等,它们所对的弧一定相等。 11.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01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3.若一个多边形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圆上,这个多边形叫圆内接多边形,这个圆叫这个多边形的外接圆。 14.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15.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 ,圆内dr;直线l与圆相切d=r;,, dr+r;两圆121212外切,,,,d=r+r;两圆相交r-r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大。 225.抛物线y=a(x-h)+k与y=ax形状相同,位置不同。把抛物线向上(下)向左(右)平移,可以得到抛 2物线y=a(x-h)+k。平移的方向、距离要根据h,k的值来决定。 26.抛物线y=a(x-h)+k有如下特点: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h,顶点坐标是(h,k)。 224ac-4ac-bbb22bb,7.抛物线y=ax+bx+c=a(x+)+(a0)对称轴是x=-,顶点坐标是(-,)。 2a2a2a4a4a 228.从二次函数y=ax+bx+c的图像可知,如果抛物线y=ax+bx+c与x轴有公共点,公共点的的横坐标是x,0 2那么当x=x时,函数的值是0,因此x=x就是方程ax+bx+c=0的一个根。 00 29.二次函数y=ax+bx+c的图像与x轴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没有公共点,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这 2对应着ax+bx+c=0的根的三种情况:没有实数根,有两个相对的实数根,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2210.一般地,因为抛物线y=ax+bx+c的顶点是最低(高)点,所以当x=-时,二次函数y=ax+bx+c有最2a 24ac-b小(大)值。 4a 第二十七章 相似 九年级下 1.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 2.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3.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 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相等的比相等。 5.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6.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7.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8.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3:若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相应的夹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9.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4: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13 10.相似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1: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11.相似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2:若两个直角三角形两组直角边的比相等,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1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13.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1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15.位似图形: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的两个图形。这个点叫位似中心。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 九年级下 10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一个锐角等于30,则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 2 202.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一个锐角等于45,则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 2 ,A的对边a231000,,3.A的正弦sinA=,sin30=,sin45=,sin60=。 22斜边c2 ,A的邻边b321000,,4.A的余弦cosA=,cos30=,cos45=,cos60=。 22斜边c2 ,A的对边a3000,3,5.A的正切tanA=,tan30=,tan45=1,tan60=。 3,A的邻边b ,A的邻边b3000,3,6.A的余切cotA=,cot30=,cot45=1,cot60=。 3,A的对边a 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九年级下 1.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上得到的影子叫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投影面。 2.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是中心投影,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投影是正投影。 3.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4.一个物体在三个投影面内同时进行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左视图。 5.画三视图时,三个视图要放在正确的位置,并且使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对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 14
本文档为【初中数学课本基础知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519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0-27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