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北联大工学教育源流与兴学强国实践

西北联大工学教育源流与兴学强国实践

举报
开通vip

西北联大工学教育源流与兴学强国实践西北联大工学教育源流与兴学强国实践 西北联大工学教育流变与兴学强国实践 [摘 要] 抗战时期,国立北洋工学院、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先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工学院,继而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随后又汇聚了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的精华合组为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承袭以上四部分工学教育的底蕴,在物质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开启了西北地区工学教育的先声,奠定了抗战时期、战后及新中国成立之后西北地区工学教育的基础。西北联大工学教育沿袭了兴学强国的优良传统,并在抗战期间发扬光大,在校内积极培养人才、开展...

西北联大工学教育源流与兴学强国实践
西北联大工学教育源流与兴学强国实践 西北联大工学教育流变与兴学强国实践 [摘 要] 抗战时期,国立北洋工学院、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先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工学院,继而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随后又汇聚了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的精华合组为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承袭以上四部分工学教育的底蕴,在物质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开启了西北地区工学教育的先声,奠定了抗战时期、战后及新中国成立之后西北地区工学教育的基础。西北联大工学教育沿袭了兴学强国的优良传统,并在抗战期间发扬光大,在校内积极培养人才、开展学术研究,在校外进行工学技术推广工作,造福社会,服务抗战。 [关键词] 西北联大 西北工学院 工学教育 兴学强国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成立之初延续了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时期的院系设置,计有文理学院、法商学院、教育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等六个学院二十三学系,其中工学院是由国立北洋工学院和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合并而来的。1938年7月,奉教育部令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与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合并组建了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融合了四大组成部分的精华,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工学教育专业最为齐全的工学院,在西北大地上开创了工学教育的新纪元,在抗日战争时期、战后及新中国成立后依然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兴学强国的典范。本文拟以现有资料为基础,梳理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合称为“西北联大”)时期工学教育的渊源及分化组合,讨论国难时期西北联大工学教育兴学强国的理论与实践。 一、西安临时大学工学院、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的成立是西北地区工学教育的起点 民国时期,中国高校的布局以沿边、沿江、围绕政治经济中心而建,而广大的西北地区鲜有高校。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西北地区仅有甘肃学院(系由创办于1909年的甘肃法政学堂演化而来)、新疆学院(系由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演化而来)、及创办于1934年的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这三所专科性学校规模小,师资力量弱,办学经费多以省筹为主,且以法律、政治、农学为特色。囿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办学经费等问题,西北地区尚无开办工学教育的基础条件,工学教育尚属空白。1936年初,从河南洛阳迁来的东北大学工学院在西安办学,因初来乍到,办学的影响力尚未显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位于平津的高校纷纷南迁,以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1937年9月10日,教育部训令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 1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三所性质各异、办学风格均不相同的大学因为战时的关系暂时 1 教育部训令(1937年教第16696号令),转引自天津大学编《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资料选编》,天 联合在一起,共赴国难。三校的联合自然涉及到相同院系的合并问题,几经讨论最终将北平师范大学的院系整合为西安临时大学教育学院(另有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成建制编入教育学院,为教育学院家政系),北平大学的女子文理学院、法商学院、农学院、医学院都保持了相对独立性,分别改编为西安临时大学文理学院、法商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则合组为西安临时大学工学院。从此,工学教育从经济发达的平津地区播迁到了经济落后的西北地区,首开西北地区工学教育的先河。 1.国立北洋工学院工学教育简况 国立北洋工学院是由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堂发展演变而来的。北洋大学堂初设时分为头等学堂和二等学堂,头等学堂分为四门:法律学门、土木工学门、采矿冶金学门、机械工学门,学制四年;二等学堂为预科,四年毕业后升为头等学堂。北洋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也是中国建校历史最长的大学。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改为北洋大学校;1913年奉令改称国立北洋大学;1920年奉教育部令法科移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科移入北洋大学,北洋大学进入专办工科阶段;1928年7月,在国民政府实行的大学制下,国立北洋大学并入国立北平大学,成为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1929年大学区制废止后,独立设置,改称国立北洋工学院;1935年北洋工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从1920年起,国立北洋大学专办工科,几经演变,至1934年时设有土木工程、采冶工 2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四系。根据1936年3月修订的《修正本学院暂行组织规程》,北洋工学院分设四系,系下设组。如土木工程学系,第四学年分为铁路道路工程组、构造建筑工程组、市政卫生工程组及水利工程组;矿冶工程学系,第四学年分为采矿工程组、冶金工程组及应用地质学组;机械工程学系,第四学年分为机械制造工程组及特别机械工程组;电机工程学系,第四学年分为电力工程组及电信工程组。同时,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增设建筑工程学系、化学 3工程学系、航空工程学系及工程管理学系。 2.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工学教育简况 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的前身是京师高等实业学堂,1903年筹建,1904年正式开学。学堂最初设立机械、电机、矿冶、应化四科,修业年限为三年;1907年开办本科。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京师高等实业学堂改组为北京高等工业学校,后改名为北京工业专门学校,隶属于教育部,学制4年。因北京大学及北洋大学均设有矿科,故停办矿冶科,并于1913年增设机织科。1923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名为北京工业大学,学制为本科四年,预科2年,并在机械、电机、应化、机织4科的基础上增设了土木专修科及机械专修科。1926年因经费问题不再招收土木工程班。1927年9月北京各国立大学改组为京师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改名为京师大学工科。1928年,在国民政府的大学区制改革中,成为国立北平大学第一工学院,1929年6月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抗战前夕,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机织工程系、应用化学系。 3.融合后的西安临时大学工学院 成立西安临时大学之时,北洋工学院设有土木工程、采冶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等4个学系,北平大学工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电机工程、机织工程、应用化学等4系。西安临时大学通过合并同类项的办法将机械工程学系、电机工程学系分别予以合并,不同的学系则保持了原状。对于这样的合并,教育部表示异议。教育部在给西安临时大学的指示中以“该临时大学开办伊始,设备缺乏,需款殊多”为由,要求西安临时大学“教职员人数应以绝对必要为限度。学系之可暂并者应暂并。如机械工程电机工程两系,可暂并为机械电机工程系, 津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50页。 2 国立北洋工学院(1934年5月调查),摘自《全国文化机关一览》。转引自天津大学编《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资料选编》,天津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30页。 3 修正本学院暂行组织规程,载《北洋周刊》第99期。转引自天津大学编《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资料选编》,天津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5、146页。 纺织工程系亦暂可并入。”教育部的指示主要是从节约经费、因陋就简地利用设备方面而言的,校方则从专业性质、课程内容等方面考虑,未将机械工程、电机工程与纺织工程合并办 4理。最终西安临时大学工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系、矿冶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5化学工程系、纺织工程系。 依照北洋工学院的办学实践,西安临时大学工学院在四个学系的三四年级中再各分为两组。其中,土木工程系在四年级分为土木工程组、水利及卫生工程组;矿冶工程学系在四年级分为采矿工程组、冶金工程组;以上两组在1938年暂不分组。机械工程学系,在三四年级时分为机械工程组、航空工程组;电机工程学系在四年级分为电力工程组、电讯工程组;化学工程学系、纺织工程学系均不再分组。合并后的工学院学生人数为全校各学院之首,有 6440人,占全校人数的1/4到1/3。 西安临大时期,工学院教授大都由原北洋工学院、原北平大学工学院原有人员充任,同时为扩充师资,工学院也外聘一部分师资。至1938年初,西安临时大学工学院各学系师资如下: 工学院院长:李书田 土木工程学系 主任:周宗莲;名誉教授:李仪祉;教授:赵玉振、刘德润;专任讲师:孟昭礼、黄秉鉴;讲师:崔宗培、徐宗溥;助教:李登奎、梁锡伯。 矿冶工程学系 主任:魏寿琨;教授:张伯声;讲师:孙镜清;助教:李荫深、周同藻。 机械工程学系 主任:潘承孝;教授:何绪缵、李酉山、李廷魁;讲师:李良玺、梁锡琰;助教:赵正权、张洪锡。 电机工程学系 主任:刘锡瑛;教授:王翰辰、余谦六、樊泽民;讲师:黄苍林、王际强、张恒月;助教:王钦仁、韩幕乾。 化学工程学系 主任:萧连波;教授:李仙舟;助教:罗素一、毕淑英。 7纺织工程学系 主任:张汉文;教授:崔玉田、张佶、郭鸿文;助教:李金铸。 4.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的工学情况 国立西安临时大学从1937年11月1日正式开学,15日上课;因受战事影响,1938年3月,校方决定从西安迁至陕南汉中继续办学。1938年4月3日,根据教育部令,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成立之初延续了西安临时大学时期的院系设置,依然为六院二十三学系,其中工学院也没有变化,仍为六个学系。 二、国立西北工学院代表战时西北地区工学教育的最高点 1.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工学教育简况 国立东北大学成立于1923年,校址位于沈阳。当时东北三省的主政者张作霖利用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及公立文学专门学校的校址创办了东北大学。1923年东北大学开始招收预科生,共招收预科九班,其中工科招收预科三班。1925年工科预科生毕业后升为本科,分别进入机械学系、电工学系、土木学系学习。1926年起,工学院增设采冶学系并开始招生。后陆续新增建筑学系、纺织学系。经过多年的发展,东北大学逐渐形成了具有文、理、农、工、法、教育六个学院的综合性大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大学迁到北平西直门继续办学。1934年7月,根据教育 4 关于西安临大聘用教职员及设立各学系的请示(1937年10月),转引自天津大学编《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资料选编》,天津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51、352页。 5 西安临时大学组织系统图,载《西安临大校刊》第2期。转引自西北大学西北联大研究所编《西北联大史料汇编》,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5页。 6 工学院系组编制状况,载《西安临大校刊》第6期。 7 本校教职员录,载《西安临大校刊》第4期。 部指令东北大学进行整理,暂设文、法、工三个学院;工学院暂设土木、机电二系,将机械、电工两系合并为机电系,纺织系停办。1935年国立东北大学迁设河南开封,工学院从1936年2月起迁西安办学,开始增建校舍,1937年6月西安校舍竣工,文、法两学院员生由河南开封迁西安办学。1937年5月,东北大学改为国立大学。 东北大学工学院曾开办过机械学系、电工学系、土木学系、采冶学系、建筑学系、纺织学系等。其中机械学系于1925年开班至1935年停办,电工学系、土木学系于1925年开班,采冶学系1926年开班至1932年停办,建筑学系1928年开班至1933年停办,纺织学系1928 8年开班至1934年停办。故在全面抗战前夕,东北大学工学院仅有电工学系、土木学系等两学系仍然坚持办学,当时王文华任工学院院长。1936年东北大学工学院教授有:王文华、王际强、施仁培、郭彬、樊泽民、卫梓松、顾忠尧,同时聘请李仪祉、雷宝华为工学院名誉 9教授,朱良玺为工学院副教授。 东北大学工学院结构工程教授金宝桢、测量学副教授傅维钧被聘为西北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教授;东北大学工学院水利及卫生工程教授田鸿宝被聘为西北工学院水利工程系教授;电力工程教授王际强、电讯工程及物理学教授黄苍林、电机工程及物理学教授徐庆春被聘为西北工学院电机工程系教授;东北大学工学院的书法几何副教授朱良玺、数学副教授王丕拯、 10工程图画副教授关绍宗亦被西北工学院相关系科所聘任。 2.私立焦作工学院工学教育简况 私立焦作工学院起源于1909年创办的河南焦作路矿学堂。最初焦作路矿学堂是由英国福公司出资创办的,后于1913年12月停办。1915年6月焦作路矿学堂恢复办学,校址迁往河南开封,并改校名为“福中矿务学校”,学校也从外资兴办改为中外合资私立高校。1919 920年学校又迁回焦作。1921年学校再更名为“福中年,改校名为“福中矿务专门学校”,1 矿务大学”,开始招收本科学生。1932年起,学校的经费来自于中国的公司及社会资助,校名亦变更为“私立焦作工学院”。 在科系设置上,私立焦作工学院设采矿冶金和土木工程两科,分为采矿、冶金、路工、水利四系。自1935年起,全校有两系八班,在校学生158人。至抗战前夕,学校集中了一批高水平的师资,如地质教授张伯声,采矿冶金教授马载之、石心圃、任殿元,机械教授邓曰谟,土木教授李钟美等。 私立焦作工学院因系有计划搬迁内地,所以不仅仪器设备损失较少,而且原有教职员大都随校有序迁来。焦作工学院土木工程教授余立基、谢先华被聘为西北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教授;冶金工程教授兼系主任任殿元、采矿工程教授马恒曧、地质学教授李余庆、矿冶工程教授石心圃被聘为西北工学院矿冶工程系教授;水利工程教授彭荣阁被聘为水利工程系教授; 11焦作工学院党义专任讲师马炳亮、体育教员王允升等也被西北工学院相关系科聘任。 3.国立西北工学院工学教育的新发展 国立西北工学院融合了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的原有学系,依然设六学系。其中土木工程学系由东北大学工学院、北洋工学院、焦作工学院之土木系合组;矿冶工程学系以原北洋工学院、焦作工学院之矿冶系合组;机械工程学系以原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工学院之机械系合组;电机工程学系以原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北洋工学院之电机系合组;化学工程学系、纺织工程学系为北平大学工学院原有 8 东北大学史志编研室编,东北大学校志第1卷上 1923.4-1949.2,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177页。 9 1936年东北大学工学院教师姓名录,东北大学史志编研室编,东北大学校志第1卷上 1923.4-1949.2,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227-229页。 10 布告年度聘任教师由(1938年11月29日),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案卷号:61-1-11。 11 布告年度聘任教师由(1938年11月29日),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案卷号:61-1-11。 12学系。 筹备阶段,西北工学院筹备委员会关于学系的设置也曾专门开会研究过。在原有六学系的基础上,李书田、张清涟提议添设水利工程学系及航空工程学系,并计划将矿冶工程学系13分为采矿工程学系和冶金工程学系。但最终教育部通过了设立水利工程学系和航空工程学系的,矿冶工程学系最终未能分成采矿和冶金两学系。新增的水利工程学系、航空工程学系,是由原北洋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机械系航空机械组分立组成的。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到 学系开始招生,在全国各大学之中为工学院招生专业数最多的1939年招生之时已经有八个 学校,也表明了西北工学院在全国工学教育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纺织工程学系为全国唯一。141941年3月,经西北工学院申请、教育部同意自1942年起在西北工学院内增设工业管理学系。至此,西北工学院共设九个学系,另在校内设置工科研究所,招收相关系科的硕士研究生。 筹备时期的国立西北工学院聚合了四个组成部分的精英,形成了阵营庞大的工学教育师资。各学系主要师资如下: 土木工程学系:结构工程教授兼系主任金宝桢,测量学教授赵玉振,董钟林,结构工程及弹性力学教授李梦萝,土木工程教授谢光华,王昭礼,测量学副教授傅维钧,土木工程师兼测量仪器管理员黄秉鉴,构造工程助教杨大全,测量助教赵振勋,工程力学助教关景杰、马书润。 矿冶工程学系:任殿元,钢铁冶金教授魏寿崐,地质学教授张遹骏,采矿工程教授雷祚雯,采矿工程教授马恒曧,地质学教授李馀庆,矿冶工程教授石心圃,矿冶工程助教兼矿冶研究部助理研究员李荫深,矿冶工程助教周同藻;采矿及地质助教张卯均。 机械工程学系:机械工程教授兼系主任潘承孝;机械设计及热力工程教授李酉山,机械工程及工程力学教授竺家骁,机械制造及国防机械工程教授兼实习工厂主任张文冶;热机工程教授何绪缵,汽车工程及机械制图教授李廷魁,机械工程副教授朱良玺,梁锡琰,机械工程助教杜春山,热机工程助教杜鸿年,机械设计及热力工程助教张洪锡。 电机工程学系;电机工程教授兼系主任刘锡瑛;电力工程教授余谦六;电力工程教授王翰辰,王子香,电力工程教授王际强,电讯工程教授吴兴吾,电讯工程教授黄苍林,樊泽民,电机工程及物理学教授余庆春,刘朴;电机工程助教王钦仁,电机工程及高等数学助教韩慕乾,电力工程助教郑恩德,电讯工程助教叶培大,无线电台技术员兼无线电工程助教高维荣。 化学工程学系:工业化学及国防化学教授兼系主任萧连波,虞宏正,窑业工程及分析化学教授陆宗贤,无机化学及化学工程教授杨同德,有机化学及酿造工业化学教授朱宝镛,制革学及油脂工业化学教授李仙舟,化学助教唐绍宗,化学工程助教毕淑英,化学工程助教罗素一,化学助教黄淑麟,化学助教朱学程。 纺织工程学系:毛纺工程教授兼系主任张汉文,纺织机械及英文教授张佶,棉纺织工程教授任尚武,张承洪,纺织工程教授郭鸿文,纺织工程教授崔玉田,纺织工程助教李金铸。 水利工程学系:李书田,水利工程及军事工程教授周宗莲泽书,水力学及水利工程教授刘德润,水利及卫生工程教授田鸿宝,水利工程教授彭荣阁,水利工程助教李登奎,水利工程助教梁锡伯。 航空工程学系:罗明遹,空气动力学及物理学教授张国藩,飞机发动机教授张创,航空15工程助教谭振华。 12 国立西北工学院要览(1939年6月),转引自天津大学编《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资料选编》,天津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85、386页。 13 国立西北工学院筹备委员会第12次会议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1938年8月26日),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案卷号:61-2-39。 14 二十八年度国立各院校统一招生简章,清华大学档案,转引自西北大学西北联大研究所编《西北联大史料汇编》,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73-475页。 15 国立西北工学院教职员录,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案卷号:61-2-15。 三、西北联大工学教育兴学强国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的工学教育不是自发产生的,它是在洋务运动期间受到启发,在遭受到列强多次凌辱、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产生的,所以一经产生就担负了挽救中华民族命运、抵御侵略、强盛国家的重任。正如北洋工学院院长李书田在论述工学教育以采矿冶金为首时所说的:“我国宝藏遍地,富源无穷,宜其国家之强,与其矿厂多成正比。顾乃启发极少,迄今埋没而有待发见之矿产,恐尚不可限量。而普通应用及国防上急需之矿产品,反多仰赖于外国。不惟国富无由增加,抑且国防无由自主。非国人对于矿学知识丰富及技术精良,不足以挽救此垂危16之国势。” 中国的工学教育产生于民族危亡之际,而西北联大的工学教育除以上的因素之外,还加入了平衡中国高校合理分布的因素。国民政府教育部在《调整国立专科以上学校办法》中所说的:“查我国国立专科以上学校之设置,过去缺乏一定之计划,故各校地域之分布,与院系之编制,既未能普遍合理,又未尽适合需要。自抗战军兴,各校多迁移后方,师生精神虽17能力自振奋,但设备简陋,院系不免重复,实有积极改进之必要。”长期以来,广大西北地区鲜有大学,更没有工学教育的基础,工业建设也很不发达,这与抗战期间西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矿产资源的丰富性极不相称,故教育部给西北工学院的任务即是“树立西北工程 18教育之基础与推进西北工业之建设”。 西北联大工学教育是按照国家强盛需要强大的工业、强大的工业需要大批工程技术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良好的工学教育这个逻辑来运行的,这说是“兴学强国”的理念。因此上至大学校长,再至师生员工,都将努力教学、研究学问当成了与士兵上阵杀敌同等神圣的事业。在西北联合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北平大学校长、联大校常委徐诵明曾教导学生说:“在抗战期间,最高学府学生应如何救国,不一定非拿枪杆到前线去才是救国,我们 19在后方研究科学增强抗战的力量,也一样是救国。” 北洋工学院院长、西安临时大学校常委、西安临时大学工工学院院长李书田针对抗战开始后工业发达地区相继沦陷,厂矿企业相继内迁,缺乏相应的工程人才的现状,指出了工学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全国各大学工学院之专门教授,责任綦重,应如何以最经济之时间,与极贫乏之设备,为最有效之训练,是乃工程教育家最值得筹思而力行者。针对这种情况,西安临时大学工学院对各学系的课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保留原订课表最切要课程之十五学分,而另任学生选习技术训练四组课程之一组,即一军事工程组,二军事机械组,三军事电讯组,四军事化学组。”李书田提出,“工程学术工程教育,与交通运输及厂矿生产,须为密切协调之联系,相跻相需,遇新问题之发生,由出其工程学术以解决之;遇人才之缺乏, 20则出其所造就者以担当之;遇生产部门之待加强增置,则设计创置并厘定运用之方。”李书田作为中国一流工程教育家,他将这些理论直接运用到西安临时大学工学院、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乃至西北工学院的办学实践中去,影响到整个西北的工学教育。 在抗战的背景下,在重任面前,西北联大工学院在艰苦的条件下,在校内“树立西北工程教育之基础”、努力培育工学人才,另外专门设立工科研究所从事工程事业的调查及研究工作,在校外通过设立的工程学术推广部与工科研究所密切配合,努力“推进西北工业之建 21设”,直接为社会服务。 16 李书田,工程学者所应树志之标准,载《北洋理工季刊》,1935年第3卷第3期,第139页。 17 教育部训令(汉教第5942号),令知自下年度起各院系调整办法(1938年7月21日),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案卷号:61-2-306.1。 18 国立西北工学院概要目录(1940年10月),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案卷号:61-2-247.2。 19 徐诵明,战时最高学府学生应如何救国,西北联大校刊第1期。 20 李书田,适应抗战时期之生产建置与工程教育,西安临大校刊第2期。 21 赖琏,发刊词,西北工学院季刊,1939(1)1。 1.为广大的西北地区培养工学人才 西北联大迁设西北,成为西北地区的最高学府;西北联大工学教育成为西北地区工学教育的开端,不仅吸引了大批西北地区的学生入学,而且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均安心在西北地区工作,长期从事基础研究工作,为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化工产品开发利用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西北联大工学教育八年间,共招收学生2330人,毕业学生1457人。西北联大工学教育继承了北洋大学“严进严出”的原则,在入学考试中百里挑一,在日常教学中严格要求,西北工学院在筹建时期就确立了“一门不及格者准予补考,补考不及格者留级,补考后不及30分者退学;二门不及格者准予补考,补考不及格者留级,补考均不及四十分者退学;三门不及格者留级;四门或十学分及以上不及格者退学;三门不及五 22十分者退学,二门不及四十分者退学”的考试制度。严酷的考试制度使得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练习题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练习题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新生的过关率不到一半。师昌绪回忆说:“学校要求非常严格。每年都有1/2的学生留级或补考,同学们学习非常用功刻苦”。以至于出现了在同一班级、同一宿舍中学习至深夜的师昌绪和凌晨去学习的高景德在宿舍一学期没有见过面的逸闻。“七星灯火”“坝上长夜”成了西北工学教育的象征。在这样的氛围里,许多学生以“兴学强国”“为国请命”为已任,努力学习成为一流人才,如师昌绪、叶培大、史绍熙、吴自良、高景德、张沛霖、李恒德、陈秉聪等,他们在各自领域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成为国家建设的领军人物,他们将西北工学教育“兴学强国”的理念阐释到了极致。 在本科工学人才培养的同时,西北工学院也开始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1938年7月,西北工学院成立之时就设立了工科研究所,从1939年5月起开始招收矿冶研究生。工科研究所设所主任一人,每部各设部主任一人,由院长就本院教授中聘任。工科研究所所主任为刘锡瑛,矿冶研究部主任为雷祚雯。工科研究所以工程事业调查及研究实际问题为宗旨,与学校设立的工程学术推广部及院外研究机关合作推行研究工作,并接受公共机关或私人企 23业的委托担任特殊研究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因受战事影响,西北工学院工科研究所每年招收研究生名额有限,同时因工学毕业生很受社会需要,西北工学院难以吸引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为解决师资问题,西北工学院提出了过渡办法。1940年5月,刘德润代拟了《西北工学院工科研究所拟增设部门过渡办法》,以解决工学院师资缺乏及吸引优秀毕业生充任助教并有研究高深学问的机会,在已设矿冶研究部的基础上另在其他七个工程学系中各设研究部,在三四年的过渡期内暂不招收普通研究生,先招收各学系助教中有研究志趣者录为助24教兼研究生,研究时间至少三年,学分修满后经报教育部核准,可授予硕士学位。此后,西北工学院给教育部上报了拟增设各学部之经费、人才、设备等项。 2.设立工程学术推广部,勘探矿产资源、从事地方建设工作,直接为社会服务 1938年9月西北工学院根据教育部的指令,拟定了《西北工学院工程学术推广部规程》,目的是为了“推广工业社会教育及工程学术事业并协助西北各省区地方建设及生产事业”,职责是:1.办理各种技术训练班;2.倡导协助各种有关经济建设事宜;3.协助各机关办理地方建设事宜;4.协助西北各地改进原有手工业;5.承办公私机关团体工业咨询及受人委托计划实施或经营事宜 ;6.办理技术人才职业介绍事宜;7.其他有关工业之实地调查统计事宜。25 西北工学院各教授根据《工程学术推广部规程》的职责,主动联系或是积极接受地方政府、厂矿企业乃至国家资源委员会的勘探、建设工作。 (1)接受地方政府委托,开展各项工作 22 国立西北工学院筹备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记录,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案卷号:61-2-39。 23 呈为遵令编送本院工科研究所报告祈鉴核由(1940年5月2日),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案卷号:61-2-124.2。 24 呈送本院工科研究所增设部门过渡办法请鉴核由(1940年5月22日),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案卷号:61-2-124.2。 25 呈报工程学术推广部规程请备案由(1938年9月7日),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案卷号:61-2-29.1。 西北工学院地处陕南的城固县,城固县政府将一些民用、军用工具的改进及物产的开发、利用工作交由西北工学院加以改进。比如城固县政府“抗战期内军运至繁,所需车辆为数不少,敝府拟添造手车多辆以应急需,惟旧式手车尚待改良素仰贵大学师生才艺超载,工程精26妙,特送上手车一辆,敬祈俯赐研究详为改良,俾便全县遵照改造藉利军运”。最终,西北工学院将手推车的改进工作交由潘承孝、李海文研究改良。化学工程系教授李仙舟承担了研究蜡烛的工作,土木工程系教授常锡厚、助教李登奎代为设计城固县民众教育馆讲演亭。27陕南城固、洋县两地利用湑水河进行灌溉的历史已经很久,由于堤坝年久失修,灌溉效率不高,故陕西省政府、城固县政府委托西北工学院教授进行湑惠渠的测量、整修工作,水利28工程教授刘敬修率领学生进行了湑惠渠测量工作,并代为设计五门堰灌溉工程。 陕南汉中、安康、甘肃甘南等地矿藏丰富,但因之前缺乏调查工作,故详细情形不为人知,西北工学院大批专家的到来使得资源委员会、地方政府有了勘探当地矿产资源的可能性,于是纷纷请求西北工学院派出教授参与调查工作。陕西省建设厅于1939年3月22日函西北 29工学院,请求工学院师生在勘查华亭煤矿时顺便将泾川会子山煤矿也代为勘测;甘肃省建30设厅也请西北工学院派员勘查两当硝矿,西北工学院函复应允准备于8月底前往勘探。西 31北工学院派雷祚雯教授参加黎坪垦区调查团。 经过各位教授的辛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他们写成调查报告,上报相关机关,以作为国家经济部门开发利用的依据。比如石心圃、马恒曧两位教授经过多年对佛坪县铁矿实地考察与研究,写成《佛坪县铁矿调查报告》,得出结论“矿质纯洁,硫磷极低,为炼钢32之上品,含铁成分为陕南之冠,矿砂二斤约出生铁一斤”。魏寿琨、雷作雯、张遹骏所著《勘察安康行政区砂金矿报告》获得好批,翁文灏称“奉读之余甚以内容翔实,足为参考之最好资料”;经济部地质调查所黄汲清来函也称赞道:“当此非常时期贵校师生于努力学理研讨而外,仍不忘实地工作,俾益国家,实非浅鲜”;经济部矿冶研究所朱玉仑认为该报告“内 33容甚祥,诚为开发该区金矿之南针,将来吾国黄金产量或竟赖此日益充裕也”。 西北工学院为国防工业做贡献,互利互惠,为增强抗战建国力量做物质准备。1946年5月,军政部第六燃料厂与西北工学院达成了技术合作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燃料厂在不影响西北工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借院方的图书、仪器,厂方在院方实验室做研究工作时,院方提供普通燃料,厂方每月供给院方酒精五加仑,每年供给杂醇油二加仑以做研究之用。院方于每 34年暑假期间得选派学生5-10名到厂方实习。 (2)拟定工学推广部工作大纲,努力服务社会 1939年1月,西北工学院向教育部函送了《西北工学院工学推广部志趣及工作大纲》,大纲详细拟订了推进西北区工业职业教育部、土木水利及军事工程部、地质矿冶部、机械工程部、化学工程部、纺织工程部等推进社会事业的计划。其中推进西北区工业职业教育部,由李书田拟定了《协助陕甘宁青四省推进工业职业教育实施办法》《创立甘肃省立秦安初级实用工业职业学校办法》;土木水利及军事工程部,由周宗莲教授拟定及主持了《西京飞机场扩充计划及 施工 文明施工目标施工进度表下载283施工进度表下载施工现场晴雨表下载施工日志模板免费下载 》《陕西省咸榆公路之监修》《陕西省汉白公路图案之整理》,刘德润教授 26 见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案卷号:61-2-26.2。 27 见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案卷号:61-2-26.3。 28 见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案卷号:61-2-26.1。 29 陕西省建设厅函请于勘查华亭煤矿时顺便将泾川会子山煤矿代为勘测见复由(1939年3月22日),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案卷号:61-2-76.1。 30 甘肃省建设厅函请派员勘查两当硝矿由(1939年3月26日),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案卷号:61-2-76.1。 31 见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案卷号:61-2-26.3。 32 石心圃,马恒曧。佛坪铁矿调查报告(1942年6月1日),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案卷号:61-2-213.5。 33 见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案卷号:61-2-26.1。 34 军政部第六燃料厂、国立西北工学院技术合作办法(1946年5月7日),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案卷号:61-2-299.1。 拟定《陕西省商洛公路之蹈勘及初步计划》《陕西省湑水河灌溉区测量及扩充改进计划》,赵玉振教授拟定《陕西省南郑市区测量及市政工程计划》;地质矿冶部,由魏寿崐、张遹骏、雷祚雯合作完成《陕西省安康行政区砂金矿之调查及试探》,雷祚雯完成《陕西省石泉县长岭岗砂金矿探采计划》《川陕黎坪垦区矿产调查》,魏寿崐、张遹骏完成《陕西省凤县黄牛铺铁矿及甘肃省两当县亮池寺煤矿调查》;机械工程部,李酉山教授《陕西省城固县军运手推车改良计划》;化学工程部,李仙舟教授完成《陕西省城固县平民工厂蜡烛改良办法》,萧连波教授完成《陕西省城固县油脂工业合作社缘起设厂计划及营业状况》;纺织工程部,由崔玉田教授完成《改进西北土产纺织品意见书》《设置陕南模范土布工厂计划》《改良毛巾织机35设计》。这份《工作大纲》的制订,部分采纳了地方政府主动提出的改良要求,另外也有西北工学院教授主动请缨而争取到的调查项目。因囿于研究资料的限制,不能确定这些工作大纲都得到了落实,但总体上来看大部分项目均如期完成,并产生了相当好的社会影响。 同时,西北工学院根据教育部的指令拟定了《协助陕西省推进工业职业教育实施办法》,计划在校内设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另在泾阳、凤翔、宝鸡、南郑设立四所初级实用职业学校。在灌溉水利发达、棉产繁盛的泾阳设立陕西省立泾阳初级实用工业职业学校,开办水利、棉纺、染织等三科;在凤酒、漆器闻名西北的凤翔,设立陕西省立凤翔初级实用工业职业学校,开办酿造、漆器两科;在铁路、公路会集的宝鸡设立陕西省立宝鸡初级实用工业职业学校,设机械、应用化学、纺织三科;在水利发达、物产丰富的南郑设立陕西省立南郑初级实 36用工业职业学校,设水利、机械、应用化学三科。利用西北工学院的优良师资,在各物产集中地方办理相关的职业学校是国民政府、教育部及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提高民生、为国储才的有效办法,但受到相关条件的限制,此份《实施办法》没有能够全面实现。 3.西北工学教育中的爱国教育,加深了师生兴学强国的理念,逐渐形成“公诚勇毅”的校训 兴学强国理论引发了工学教育的大发展,同时在工学教育的实践中校方有意识地结合抗战需要开展各种有益于抗战的活动,以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对社会奉献、为国贡献的精神。1940年7月7日,西北工学院借七七事变三周年之际,在古路坝教堂后立有一通“七七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以纪念抗战以来的阵亡将士,借以鞭策西北工学院师生努力为国奉献。 西北工学院为中国工学教育的顶梁柱,在办学的过程中逐渐吸收了北洋大学“实事求是”的校风,融入了北平大学博大精深的元素,渗入了东北大学在颠沛流离中形成的“自强不息”精神,注入了焦作工学院“开拓创新”的勇气,逐渐形成了“公诚勇毅”的校训。将“公为天下,报效祖国”作为学校的立校之本,将“诚实守信,襟怀坦荡”作为师生们为人处世的准则,以“勇猛精进,敢为人先,毅然果决,坚忍不拔”作为探求科学知识、追求救国真理的要求。西北工学院培养出的人才都继承了这种爱国精神,全面地阐释了兴学强国的内涵精神。 四、抗战胜利后工学教育在西北地区的大发展 抗日战争胜利后高校复员工作提上了日程,各内迁高校各显神通,纷纷为复员做努力。西北工学院的四个组成部分也在积极准备复员中。 私立焦作工学院于1946年夏在河南洛阳关林复校,后历经国立焦作工学院、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四川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学院阶段,1988年正式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学校在江苏徐州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及东北大学工学院顺利复员,回到沈阳原址 35 公函 函送推广部志趣及工作大纲由(1939年1月24日),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案卷号:61-2-29.1。 36 西北工学院呈教育部函。呈送协助陕西省推进职业教育协助由(1938年12月20日),陕西省档案馆档案,案卷号:61-2-29.1。 办学;东北解放之后,以东北大学工学院的基础上建立了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与抚顺矿专、鞍山工专合组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复名为东北大学。抗战胜利后,西北工学院北洋工学院部分、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等部分返回天津参加复校;1945年10月22日,北洋大学正式复校开学;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改称天津大学。北平大学工学院的复员工作因涉及到北平大学的方方面面,最终因力量分散而没有成功。 国立西北工学院在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等四个组成部分迁回原址办学后,还保留了相当规模的师资和学生,这部分师生迁至陕西咸阳办学,后再迁西安,学校名称依然为国立西北工学院。1950年学校改名为西北工学院,1957年与西安航空学院合并组建为西北工业大学,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整体并入西北工业大学。 抗战时期,国立西北工学院的纺织工程系、矿冶工程系均为当时全国工科院校中唯一开设的专业,在抗战胜利后及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学科均在西北地区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成为西北地区工学教育的根基。以西北工学院纺织工程系为根基设立的西北纺织工程学院,现改名为西安工程大学;以西北工学院矿冶工程系为根基成立的西安矿业学院,现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以西北工学院的土木工程系为根基,现发展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联大工学院的水利组几经演变,现成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系。 自此,以西北联大工学教育为基点,将平津等地的先进的工学教育体系植入到西北地区,为西北地区留下了宝贵的工学教育的火种,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得以燎原,成为当今中国工学教育的重阵,现今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为【西北联大工学教育源流与兴学强国实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96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2-08
浏览量: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