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谈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的艺术特征

浅谈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的艺术特征

举报
开通vip

浅谈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的艺术特征浅谈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的艺术特征 浅谈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的艺术特征 作者:孙琳 关键词:宜兴均陶 堆贴花 装饰 地域 民间 宜兴均陶堆贴花是宜兴独具特色的陶瓷装饰技法,以前俗称堆花或贴花,以大拇指做笔以不同于坯体的泥料为墨,在器物光滑的坯体表面上或堆或贴形成各种装饰画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间趣味。 早期的堆贴花技法主要是以堆塑为主,西晋时期(265,316年),江苏地区已有堆塑的青瓷器物出现。到唐代(618,907年)又有所发展。陶器上堆塑人物、楼阁或龟、鱼、蛇、犬等动物。陶胎大都为红色,外涂一层极薄...

浅谈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的艺术特征
浅谈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的艺术特征 浅谈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的艺术特征 作者:孙琳 关键词:宜兴均陶 堆贴花 装饰 地域 民间 宜兴均陶堆贴花是宜兴独具特色的陶瓷装饰技法,以前俗称堆花或贴花,以大拇指做笔以不同于坯体的泥料为墨,在器物光滑的坯体表面上或堆或贴形成各种装饰画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间趣味。 早期的堆贴花技法主要是以堆塑为主,西晋时期(265,316年),江苏地区已有堆塑的青瓷器物出现。到唐代(618,907年)又有所发展。陶器上堆塑人物、楼阁或龟、鱼、蛇、犬等动物。陶胎大都为红色,外涂一层极薄的棕黄色釉。到了宋代日用陶器在宜兴得到了较大发展,南宋时(1127,1279年),陶工开始采用白泥在缸器的表面堆贴半浮雕形图案,因施赭色釉,光泽不够鲜明。至明初,堆花陶器的画面讲究工整,边框纹饰稍有立体感。如容水量约有600公斤的堆花大缸,其外壁堆贴菊、莲、梅等花卉,枝叶茂美,釉色也较莹润,改变了宋时的粗糙、堆砌现象。永乐年间(1 403,1424年),宜兴窑场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堆贴花技法,即在陶器的坯体上,运用右手大拇指,堆贴各式图案,主要技法有摊、撕、行、绕等等。(图一)另用竹片、木片、牛角等小工具进行装饰加工。清代宜兴均陶堆贴花艺术进入到了成熟阶段,图案已从花卉、飞禽、走兽、人物发展到文字书法等。 随着宜兴均陶堆贴花技法的不断发展,其艺术魅力越来越得到显现。总的来说可以体现在两大方面。一个是地域特色;一个是民间特色。 一(宜兴均陶堆贴花的地域特色: 宜兴位于江浙皖三省交界的江苏南侧,盛产竹、木、茶,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宜兴陶土资源有矿点55处,陶土矿占全省总储量的95,以上。主 要种类有白泥、甲泥、嫩泥等。这使得均陶堆贴花装饰技法有独天独厚的原料来表现画面,它不需要向其他窑口那样借助泥浆把塑造好的装饰形体粘接到坯体上,而采用大拇指直接将泥运作到坯体上。因为白泥虽然色白但仍属陶泥,与坯体的陶泥性质接近,只要掌握好干湿就不会产生开裂。而制坯用的泥料适于做大件器物,为堆贴花装饰提供了较大的装饰面。同时美丽的自然风光也为堆贴花艺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形象来源。 二(宜兴均陶堆贴花的民间特色: (一)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产生于民间,制作者大都是普通的陶工,虽然许多陶工的姓名谱志不祥,但并不影响他们的作品成为优秀的艺术品。正应为他们来自民间,代表着人民群众的下层文化,反映出有血有肉的真实情感和现实世界,所以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反映的是更接近物质生活的下层文化。 (二)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的器型都是民间广为流行并与劳动者朝夕相伴的极为平凡的生活用品,如:水缸、面缸、花盆、火钵、酒坛等等。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是在器物本身满足了基本的功能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装饰美化,使器物成为具备一定审美意义的民间美术品。高尔基说过“艺术的创始人是陶工、铁匠、金匠、男女织工、油漆匠、男女裁缝,一般地说,是手艺匠。这些人的精巧作品使我们赏心悦目,它们摆满了博物馆。”劳动者是艺术的奠基人,同时也是生活的创造者,蕴藏在劳动者内心的美好情感则是艺术与生活的生命基础。有了来源于生活的创作源泉和真实情感,艺人们发挥个人所长,将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的技法不断创新。表现出写意自然、兼堆带贴的技术特点。 (三)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在装饰纹样的造型上,采用抽象、夸张的艺术手法大胆表现现实生活,体现出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民间趣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着重写实,但又不是客观形象的重复。2。着重表意,以简练粗犷的手法表现物象的意态。3。着重虚构,将许多美的形象集中起来,创造一个新的形象。4。着重对材料本身特性的运用。装饰纹样的外形大胆简化、夸张变形,这是与材料的特点、创作者的立意紧紧相连的,同人民群众的审美经验相一致。堆贴花装饰的画面注意物象神态的描写,匠心独运,神思妙想,耐人寻味,具有艺术魅力。 (四)从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的题材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装饰画面采用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题材内容。 比较明显的是戏文类题材的作品,如“狸猫换太子”等。(图二)这种题材的产生与时代的历史发展有关。元、明、清时期,中国的戏曲从成熟走向普及,在民间广为流传,与此同时宜兴均陶的堆贴花装饰技法也逐渐发展成熟,因此就有了供人们欣赏和回味戏曲故事人物的堆贴花作品的产生。中国戏曲源于民间,民间观众主要是农民、市民及其他下层人士,它们构成了中国古代戏曲观众的主体,他们对待戏曲表示欣赏和再创造一个重要形式,就是在民间美术的各种艺术形式中再现与重塑戏曲场面,戏曲故事和戏曲人物,因此这种题材在同时期的剪纸、木雕、石刻中也有出现。“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这句在民间流传的谚语,说出了中国民众的审美习惯和民间美术的造型特色。作为民间美术一种的宜兴均陶堆贴花,在表现戏曲题材时联系着民间的欣赏习惯和生活风俗,并在内容上多取材于当地民众所熟悉的地方戏曲剧目,从而形成了宜兴均陶堆贴花强烈的地方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地域性文化的具体表现。 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中还有许多是以神话、宗教有关的装饰题材。这些题材的画面多见于具有特定功能的器物上。如为僧人制作的寿缸。(图三)常州天宁寺主持僧曾订购1件抽角八方堆花寿缸,由名工杨耀生承制。杨耀生采用色泥在八角抽角处堆贴“暗八仙”,八方堆贴“明八仙”,上盖堆贴“四大金刚”,并辅以琪树瑶草、飞禽走兽,结构严谨,布局合理,人物形态各异,形象生动自然。住持僧以100银元酬谢,其价值相当于一般堆花寿缸的10多倍。 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还有大量的题材是具有吉祥含义的画面或图案,以此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情意。如,鱼磐表示“吉庆有余”;葫芦表示“万寿绵长”;喜鹊、梅花表示“喜上眉梢”;鸳鸯、荷花表示“夫妻和气”。这些比喻、谐音的手法是一种艺术语言,如写诗一样,如不懂得比喻只是平铺直叙,就会使人感到平淡乏味,不胜其繁,收不到好的艺术效果。运用题材的另一个特点,是反映人民生活所熟悉的,如:牛马、飞鸟、荷花、螃蟹等等。但是,绝不等于凡是日常生活中有的,都可以加以表现,不加选择的反映到艺术创作中去。在纹样造型上,创作者们注意描绘自然物象,去掉不必要的东西,保留其特征,按照自然物象,但又不被它限制,如牡丹花形象强调丰满富贵;喜鹊 强调活泼跳跃的性格等等。堆贴花装饰的物象表现与花鸟画是有区别的,再加上生产制作的原因,所以纹样造型多是变形的。经过艺术提炼简化,叶子边缘、花瓣的边缘外形规律化了,变了形的动物身上或在比较大的面积的形象上,再加以小装饰,使其生动而富于变化,如桃形上加小花或用桃叶遮盖桃身一角,在小牛小马身上加小花朵,使其具有装饰效果,并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志?陶瓷工业志》 江苏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2(《宜兴县志》 韩霞辉主编 江苏省宜兴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3(《宜兴陶器堆贴画艺术浅谈》 方卫明 《景德镇陶瓷》2001年第11卷第2期 4(《陶都——宜兴大拇指堆贴画的个性》 方卫明 《景德镇陶瓷》2003年第13卷第1期 5(《均陶堆花的沿革与展望》 方卫明 《江苏陶瓷》1999年12月第32卷 6(《宜兴——陶都大拇指“堆贴画”艺术初识》 方卫明 《江苏陶瓷》2001年6月第34卷 7(《谈民族民间美术》 李绵璐著 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3年9月第一版 8(《中国民间美术的历史与文化寻绎》 孙建军 《保护与弘扬——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6月第一版
本文档为【浅谈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的艺术特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37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2-18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