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微观经济学重点案例研究[指南]

微观经济学重点案例研究[指南]

举报
开通vip

微观经济学重点案例研究[指南]微观经济学重点案例研究[指南] 宏观经济学重点案例研究 宏观经济学案例1:我国居民旅游消费10年来快速增长 旅游消费是居民消费的组成部分。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增加。从国内旅游消费看,国内旅游规模从1994年的5.24亿人次增加到2004年的11.02亿人次,平均每年增长8.0%,由此带来的旅游收入从1023.5亿元增长到4710.7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7.3%。从1994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长期保持在13%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支出...

微观经济学重点案例研究[指南]
微观经济学重点案例研究[指南] 宏观经济学重点案例研究 宏观经济学案例1:我国居民旅游消费10年来快速增长 旅游消费是居民消费的组成部分。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增加。从国内旅游消费看,国内旅游规模从1994年的5.24亿人次增加到2004年的11.02亿人次,平均每年增长8.0%,由此带来的旅游收入从1023.5亿元增长到4710.7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7.3%。从1994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长期保持在13%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也从90年代中期的5%上升至21世纪初的10%左右。2006年国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更是分别达到15.0%、17.9%,出境旅游消费日益成为新亮点,中国出境旅游总人数从1995年的452万人次增征到2003年的2022万人次,年均增长超过20%,因私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更超过28%以上。虽然2003年由于“非典”影响,但仍有2298万人次因私出境,比2003年增长了55%。2004年以来,中国旅游目的地开放工作全面推进,范围进一步扩大,近几年出境游发展更快。2006年出境游人数同比增长11.3%,较2005年增速上升了3.8个百分点。其中,因私出境仍为出境游的主体(2006年占比为83.4%,较2005年上升2.4个百分点),2006年同比增长14.6%,增速仍高于出境游总体增速。 在总量增长的同时,居民旅游消费渐趋个性化,“红色旅游”、“民俗游”、“农家乐”等成为新近的旅游消费热点,相关的旅游产品生产渔销售也获得快速发展。以“红色旅游”为例,据专家估计,各类“红色旅游”接待点数以万计,每个景点接待规模差距较大,小的数以千计,中型的以万人计,大型的几乎就是一个城市全部接待的人数,如延安、井冈山等,如果遇到大的纪念周年,接待人数可能达到数百万。在2005年春节旅游黄金周的七天中,中共一大会址接待游客3336人次,井冈山每天接待游客4000多人次,延安整个黄金周接待游客达11万人次。 居民旅游消费增长的原因之一在于收入的增长,从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看,当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至3000美元时,一般会出现“排浪式”的旅游消费热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增长率达到8%以上,2003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2006年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这期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有了较大增长,人均GDP已经达到国内游兴旺的临界点。尤其是农村居民出游欲望强烈。伴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我国居民出游欲望十分强烈,尤其是农村居民,随着其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有效激发其旅游需求,农村居民国内游市场得到启动。2006年全国出游率为106%,其中农村居民出游率达到110%,高出城镇居民10个百分点。未来我 国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出游率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缓慢增长。2006年国内旅游人均花费达到446.9元,同比增长2.5%,其中,城镇居民同比增长4.0%,农村居民同比下降2.5%。预计2007-2008年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未来出境游将继续加速增长。首先,部分区域人均GDP已达到出境游临界点。通常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将掀起出境旅游的热潮,不过此时主要以周边国家为目的地,而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5000美元时,跨洲际的出境旅游则明显加快。日本、韩国人均国民收入在3000-5000美元附近时,其本国的出境旅游人数都有较明显的增长。而从我国来看,尽管目前我国人均GDP仍低于3000美元,居民旅游整体仍主要以国内游为主,但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区域的一些城市人均GDP早已超过了3000美元,甚至有的城市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这些城市的居民正面临着旅游消费升级,从而导致出境游需求相当旺盛。其次,出国旅游的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开放速度将有所加快、范围进一步扩大。2006我国新开放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15个,总量达到132个,其中已正式开展出境游业务达到86个。未来我国出境旅游目的地的还将继续加速开放、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这将有助于居民实现其旅游消费升级,并进一步引爆我国的出境游市场。第三,人民币升值的继续升值有望进一步加速出境游。本币汇率升值,意味着国内居民对外的购买力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因而汇率升值将对出境游形成直接的利好刺激,进而导致出境游规模扩大。如日本升值过程中出境游出现 明显上升。而我国来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与日剧升,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我们认为,未来3年人民币至少仍有10%的空间。人民币升值在很大程度上也激发着居民旅游消费升级的热情,从而促进了我国出境游市场的发展。 旅游消费的增长体现了人们消费习惯、消费结构的变化,表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以实物消费为主转向食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的发展阶段。消费结构的变化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结构升级,拉动新兴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进而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思考:从我国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看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如何,这种变化对国民经济会产生怎样影响, 宏观经济学案例2:中央银行运用紧缩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7.5,。现执行7%存款准备金率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有关外资金融机构,将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根据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要求,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将执行8%的存款准备金率。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暂缓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仍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7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上调,继续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但当前经济运行中仍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增长偏快、对外贸易顺差扩大等突出矛盾和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此次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主要是为了抑制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上调,继续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1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大力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流动性过剩状况有所缓解。但是,当前国际收支顺差矛盾仍较突出,银行体系新的过剩流动性仍在产生。根据流动性的动态变化,人民银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巩固流动性调控成效。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 单位: 年利率% 调整时间 活期存款 定 期 存 款 三个月 半年 一年 二年 三年 五年 2004.10.29 0.72 1.71 2.07 2.25 2.70 3.24 3.60 2006.08.19 0.72 1.80 2.25 2.52 3.06 3.69 4.14 2007.03.18 0.72 1.98 2.43 2.79 3.33 3.96 4.41 2007.05.19 0.72 2.07 2.61 3.06 3.69 4.41 4.95 2007.07.21 0.81 2.34 2.88 3.33 3.96 4.68 5.22 2007.08.22 0.81 2.61 3.15 3.60 4.23 4.95 5.49 2007.09.15 0.81 2.88 3.42 3.87 4.50 5.22 5.76 2007.12.21 0.72 3.33 3.78 4.14 4.68 5.40 5.85 2008.10.09 0.72 3.15 3.51 3.87 4.41 5.13 5.58 2008.10.30 0.72 2.88 3.24 3.60 4.14 4.77 5.13 2008.11.27 0.36 1.98 2.25 2.52 3.06 3.60 3.87 2008.12.23 0.36 1.71 1.98 2.25 2.79 3.33 3.60 思考:如何看我国政府实施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案例3:近年来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大幅度扩招,同时也面临一个严峻问题,就是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越来越低,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引起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了解大学生招生、毕业及就业情况变化,分析就业难的原因、特点,能更好地掌握劳动力市场变化特点及就业形势。 从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于就业的变动情况看,1996年至200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招生、毕业、就业情况有了很大变化。 1996-200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招生、毕业、就业率 年份 研究生和本专科 招生人数(万人) 增长率 (%) 研究生和本专科 毕业人数(万人) 增长率 (%) 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 1996 102.52 -- 87.83 -- 93.7 1997 106.41 3.79 87.56 -0.31 97.1 1998 115.61 8.65 87.69 0.15 76.8 1999 168.90 46.09 90.23 2.90 79.3 2000 233.46 38.22 100.86 11.78 82 2001 284.80 21.99 110.41 9.47 90 2002 340.76 19.65 141.81 28.44 80 2003 409.06 20.04 198.86 40.23 70 2004 479.97 17.33 254.20 27.83 73 资料来源:《1996-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经济参考报》2004-01-30,教育部长在2004年和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来看,1996—2004年净利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8年以前,高校毕业人数较少,且从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毕业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第二阶段是1998--2002年,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其他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趋势,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出现大幅度下滑。第三阶段是2003年以后,由于毕业生大幅度增加,而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却在不断下降,因此毕业生就业率降低。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出现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其一,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低。大学生就业难是全国就业难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经济学分析中,一般用就业弹性分析就业的难易程度, 就业弹性是指就业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从整体看,我国就业弹性存在一定波动,但呈现相应的规律性。第一个阶段属于高经济增长与高就业增长,1978年,1989年期间,GDP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为0.315。第二阶段是高增长与低就业增长模式,1991年以后直至2004年,就业弹性系数降为0.112,这反映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高就业增长转向低就业增长,这与同期国际比较,悬殊较大。 1990—2000就业弹性的国际比较 国家 就业弹性 国家 就业弹性 美国 0.4 以色列 0.81 加拿大 0.4 马来西亚 0.48 日本 0.25 菲律宾 0.74 韩国 0.25 新加坡 0.4 印度尼西亚 0.4 其二,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就业率具有显著差异。根据北京大学“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的调查,2003年样本调查中,专科毕业生就业落实率为34.7%,本科毕业生落实率为77.9%,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的就业落实率分别为90.4%和80.5%。 其三,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不同。 2001—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11个一级学科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年份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管理学 2001 86.58 85.95 82.23 76.40 85.93 89.70 91.53 92.10 85.41 89.11 87.14 2002 83.92 82.02 80.01 89.37 80.06 84.53 87.70 88.59 81.74 89.62 83.19 2003 79.20 81.14 75.20 81.13 79.16 82.42 85.78 88.05 83.81 91.11 81.30 2004 85.59 85.74 79.10 81.40 87.37 89.60 88.68 91.55 91.08 86.92 86.66 在各年中,理学、工学类一直就业率较高。 其四,毕业生流向呈现地域性差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对人才需求旺盛,能吸引大量的毕业生,而毕业生就业选择过度集中,也造成这些地区就业压力明显增加。2004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部属院校到东部11个沿海省市就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44%(2003年为45%),其中仅到北京、上海、广东、江苏4省市的就占29.1%(2003年为29.3%),到西部12省市的占比只有11.3%。 思考:大学生就业难是结构性失业还是周期性失业,政府有关的宏观调控政策对调节大学生就业能否发挥有效作用, 宏观经济学案例4:中央明确的十大振兴产业 (1)纺织业 纺织业是国内制造业中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一个部门,就业人数在2000万人左右。全国纺织企业总数在20万—30万家左右,处于高端的骨干企业约1万家,是拉动行业利润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中间的约2万—3万家企业利润大多微薄,基本处于零利润状态;而最下层的约30万家企业,从业人数约1000万人,产值和出口金额分别占全行业的30%和40%,也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关停或倒闭的重灾区。 纺织业振兴规划“扶强弃弱”。纺织业振兴规划将加大对纺织业的财税金融支持。 纺织业调整振兴规划从五个方面指明了未来纺织行业的发 展方向,除了指出自主创新,技术改进,振兴规划也提出将加大对纺织业的财税金融支持,并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由14%提高至15%。 调整振兴规划指出,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尝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要求”指明方向 调整振兴规划五个方面包括: 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常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二要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三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和完善准入条件,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对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困难企业给予优惠支持。 四要优化区域布局。东部沿海地区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建设新疆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 五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中央、地方和企业都要加大棉花和厂丝收购力度。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有助产业升级 “作为一个传统行业,纺织业此前没有像金融、科技行业一样受到足够的重视,不过振兴规划的出台,不仅表明了政府对整个纺织行业的支持力度,同时也重新定位了纺织业。”郑永刚认为,从振兴规划来看,加大对纺织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可以为相关企业减负,并缓解目前企业面临的困境;此外,振兴规划也表明,未来纺织行业将侧重向高技术,品牌化发展,虽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竞争力不足的企业倒闭,不过整个纺织行业可通过这次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纺织业振兴规划总体目标是确保产销稳定增长,巩固和扩大就业规模,通过调整推进节能减排,提高科技和品牌水平。 (2) 钢铁业 汽车、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制定实施汽车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对于推进汽车、钢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钢铁产业调整振兴,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 一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落实扩大内需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二要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 三要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 四要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 五要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 (3)汽车业 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一要培育汽车消费市场。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从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增加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并清理取消限购汽车 的不合理规定。 二要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 三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今后3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 四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 五要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完善汽车消费信贷。 (4)船舶业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 代综合性产业,对钢铁、化工、轻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于巩固和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加快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必须采取积极的支持措施,稳定造船订单,化解经营风险,确保产业平稳较快发展;控制新增造船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大型企业综合实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加快自主创新,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培育新 的经济增长点。 一要稳定船舶企业生产。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支持大型船舶企业和航运企业按期履行造船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采取鼓励措施支持购买弃船。指导船舶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保持生产连续性。 二要扩大船舶市场需求。加快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和单壳油轮淘汰,积极发展远洋渔船、特种船、工程船、工作船等专用船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国际市场份额。 三要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支持造船企业研究开发新型自升式钻井 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鼓励开发海洋工程动力及传动系统等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 四要积极发展修船业务。鼓励造船企业利用现有造船设施开展修船业务,增强大型船舶、特种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修理和改装能力。规范发展拆船业。 五要支持企业兼并重组。鼓励骨干船舶制造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推动大型船舶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引导中小船舶企业调整业务结构。六要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进行优化升级,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设计开发能力,支持填补国内空白、节能环保效果显著及产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和配套产品研发。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将现行内销远洋船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延长到2012年;抓紧研究出台鼓励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和单壳油轮强制淘汰政策;今后3年暂停现有船舶生产企业新上船坞、船台扩建项目;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支持高技术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重点配套设备研发。 (5)装备制造业 目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基础零部件依赖国外进口,受制于人。国外供应商企业在基础零部件供给、价格、供货期、规格等多方面陆续开始对我国采取限制,同时,一些政策的制订和执行中存在问题,影响产业的正常发展和做大做强,约70%的行业利润被进口零部件吃掉。 与汽车振兴规划相比,装备制造业的振兴规划没有特别具体的刺激措施,主要是方向性和政策性的调整方案。“规划意见稿中印象最深的涉及重大装备和基础零部件,尤其是基础零部件首次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是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抓住机遇促进产业升级;二是加强自主创新支持力度,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产品升级;三是从政策层面支持企业重组兼并,少铺摊子,促进企业从“做大做强”到“做强做大”转变;四是加快首台(套)政策落实,鼓励用户采用自主化国产设备;五是加强关键基础件的政策支持,促进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 应由政府部门出面支持、引导工程机械行业突破基础零部件的研发薄弱环节。即政府部门应对基础零部件技术研究给予减息贷款等经 费支持或优惠政策,由有关部门出面联合高校等科研力量,重点突破中高端液压元器件、发动机等研制难题;其次,主机企业与配套件企业组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主机企业集团向基础零部件企业投入资金和技术支持,增强配套企业生产能力;同时,政策引导、扶持,通过资产重组或并购组建数家大型基础零部件企业集团,增强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市场开拓及研发能力。 国家也将在这些重点升级研发领域给予类似钢铁业那样的资金支持。而在核电、新能源等重大装备制造业方面,对企业购置高端、环保设备在税收上给予优惠;以及对国内用户采购国产机械装备也可能给予一定优惠。 (6)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在当前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调整的形势下,振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必须强化自主创新,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着力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突破,以新的应用推动产业发展。 会议确定了今后3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产业体系,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着重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 二是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 三是以应用带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着重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为此,一要落实内需带动,拓展电子信息产品应用和产业发展空间。二要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实施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新跨越、数字电视推广、计算机提升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六大工程,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电子信息产业。三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实施相关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四要促进发展服务外包,支持企业“走出去”建立研发、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五要加强政策扶持。加大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 策实施力度。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推进“三网融合”。调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录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继续保持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退税力度,进一步发挥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的支持作用。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试点。 (7)轻工业 轻工业是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产业,承担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振兴轻工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扩大城乡市场需求,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自主创新,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走绿色生态、质量安全和循环经济的新型发展之路。 一要积极扩大城乡消费,增加国内有效供给。改善外贸服务,保持出口市场份额。 二要加快技术进步。重点推进装备自主化和关键技术产业化,加快造纸、家电、塑料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建立产业退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三要强化食品安全。整顿食品加工行业,提高准入门槛,健全召回和退市制度,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四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五要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推动产业转移,培育发展轻工业特色区 域和产业集群。 六要加强企业管理,全面提高轻工产品质量。会议决定,对部分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高、节能环保的产品取消加工贸易限制。进一步提高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加大对中小轻工企业的财税和信贷支持。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补贴品种,将微波炉、电磁炉两类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并将每类产品每户只能购买一台的限制放宽到两台,中央财政加大对民族地区和地震重灾区的支持力度。 (8)石化产业 石化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对促 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振兴石化产业,必须在稳定石化产品市场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 一要保持产业平稳运行。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振兴重点产业和粮食增产等综合措施,拉动石化产品消费。加强进出口监管,完善能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二要提高农资保障能力。调整化肥农药生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增加供给。完善化肥淡储制度,加强农用柴油供应网络建设。 三要统筹重大项目布局,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抓紧组织实施在建炼油、乙烯重大项目,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四要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坚决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 五要加大政策扶持。抓紧落实成品油储备,完善税收政策,增加技改投入,加大对石化企业的信贷支持。 六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科学决策,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提高石化企业管理水平。 (9)物流业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但是我国物流业总体水平落后,严重制约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 一要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 二要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 三要推动能源、矿产、汽车、农产品、医药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四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 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 确定振兴物流业的九大重点工程,包括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科技攻关及应急物流等。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深化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物流人才培养,促进我国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 (10)有色金属业 有色金属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关联度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要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一要稳定和扩大国内市场,改善出口环境。调整产品结构,满足电力、交通、建筑、机械、轻工等行业需求。支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 二要严格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三要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力度,推动技术进步。开发前沿共性技术,提高装备工艺水平和关键材料加工能力。 四要促进企业重组,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企业管理和安全监管,提高产业竞争力。 五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六要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会议决定,国家安排贷款贴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抓紧建立国家收储机制,调整产品出口退税率结构。
本文档为【微观经济学重点案例研究[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11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1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18
浏览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