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燃料及其利用(含解析)

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燃料及其利用(含解析)

举报
开通vip

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燃料及其利用(含解析)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燃料及其利用(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一般情况下,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必需具备的条件是(  ) A.物质必需具有可燃性 B.物质必需含有碳元素 C.物质必需与氧气接触 D.温度必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下列及其解释不相符的是(  ) A.金属镁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可燃物的性质不同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 C.蜂窝煤比煤块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与氧气接触面积不同 D.火柴头向下比向上放置燃烧个剧...

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燃料及其利用(含解析)
2019年中考化学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练习 燃料及其利用(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一般情况下,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必需具备的条件是(  ) A.物质必需具有可燃性 B.物质必需含有碳元素 C.物质必需与氧气接触 D.温度必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下列及其解释不相符的是(  ) A.金属镁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可燃物的性质不同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 C.蜂窝煤比煤块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与氧气接触面积不同 D.火柴头向下比向上放置燃烧个剧烈﹣﹣﹣﹣﹣﹣﹣火柴头向上放置与氧气接触面积小 3.下列灭火的方法及其所依据的原理不相符的是(  ) A.房屋着火时,用水灭火;﹣﹣﹣﹣﹣水能够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隔绝空气 C.油锅着火时,倒入准备好的凉菜;﹣﹣﹣﹣﹣﹣﹣﹣降低油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D.森林着火时,及时在火焰蔓延的方向砍倒一些树木形成隔离带;﹣﹣﹣﹣﹣隔离燃烧物 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5.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 6.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必要条件的环保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是(吸入P2O5对人体健康有害)(  ) A. B. C. D. 7.下列图标中,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8.煤、石油和天然气是我们目前生活、生产使用的主要能源.关于对这些燃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属于混合物 B.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燃烧后的生成物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和造成温室效应 D.它们燃烧都将热能转化成化学能 9.下列产品是以石油为原料制得的是(  ) A.焦炭 B.染料 C.塑料 D.煤气 10.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从发展的角度看,你认为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氢气 B.天然气 C.石油 D.煤 1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与温度达到着火点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A.A B.B C.C D.D 12.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都转变为生成物).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 A.甲醇 (CH4O) B.甲醛 (CH2O) C.乙醇 (C2H5OH) D.乙酸 (C2H4O2)   二、填空题 13.能源与我们生活、生产关系非常密切;物质①氢气 ②一氧化碳 ③、天然气④石油 ⑤酒精是我们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它们都可以用作燃料,这是因为  . (2)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目前并没有推广使用;原因是  . (3)比较洁净的化石燃料燃烧的方程式:  . (4)将石油在不同温度下加热能够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下列物质的制取方法和上述原理相同的是  . A、分离液体空气制取氧气 B、电解水制取氢气 C、隔绝空气加热煤制取煤焦油. 14.可燃物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 (1)写出铁丝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从燃烧条件的角度考虑,火柴的作用是:  . (3)将铁丝绕城螺旋状的目的是  . (4)流程C中铁丝没有全部燃烧完将熄灭了;从灭火的原理角度考虑,这是因为:  . 15.煤中含有C、H、O、S、N等元素,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  ;通常利用石灰浆吸收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书写该反应的方程式:  . 16.如图是探究甲烷中含有碳元素的实验;回答: (1)烧杯内壁涂抹的物质是  . (2)在烧杯内壁上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  . (3)验证甲烷中含有碳元素的理论依据是  . 17.图书、精密仪器着火时,通常利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射出来的液体二氧化碳能够使燃烧物火焰熄灭.该灭火过程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   三、简答题 18.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等,它们化学性质即相似也相异;如图是鉴别这几种气体的实验方法: (1)它们的化学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原因是  . (2)根据流程,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D   (3)写出物质C燃烧的反应方程式:  . 19.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某同学在探究过氧化钠性质时,做了如图实验:用棉花包住少量的过氧化钠固体放在石棉网上,然后向棉花上滴加3~4滴水;发现:棉花剧烈燃烧起来.小明根据燃烧的条件,对该反应做出了大胆猜想: (1)该实验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属于  (吸热或者发热)反应.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一定有  生成,所以棉花燃烧得剧烈. (3)取反应后的固体少许溶于水中,然后滴加2~3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成了红 色;据此小明推断出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方程式:  . 20.冬季来临,康康家使用电暖器取暖时,却不幸遭遇了火灾.火灾初期,楼道、走廊没有被大火完全封住时,康康用如图所示的方法逃生. (1)请指出康康逃生的策略及原因.(至少3条) (2)据查,这场火灾是由电线老化引起的.请指出扑灭这场火灾时的注意事项(答出1条). 21.目前,能源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使燃煤充分燃烧,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并说出你采取该措施的理由.   四、综合 应用题 小学应用题 下载一年级应用题应用题一年级一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一年级下册应用题 22.2011年3月12日,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松河乡已公告关闭的金银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共造成19人死亡、15人受伤,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 (1)请从燃烧的条件着手分析这次爆炸发生的原因.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简要的说说如何预防矿井内瓦斯爆炸.(答出2条即可) 23.已知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其中A、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试回答: (1)写出D、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D  ,E  . (2)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B和E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4.我国是世界上少数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70%左右的能源要靠煤来供给.燃烧含硫的煤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SO2,导致酸雨的发生. 目前全世界的燃煤工厂和发电厂都普遍应用湿净化器对煤燃烧后产生的烟气脱硫,主要反应原理为:2SO2+2CaCO3+4H2O+O2=2CO2+2CaSO4+4H2O.某厂现有125t含杂质20%的石灰石,若运用上述反应原理吸收SO2气体,则最多可以吸收SO2气体多少吨?(杂质不参加反应)【C:12 O:16 Ca:40 S:32】  燃料及其利用 参考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一般情况下,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必需具备的条件是(  ) A.物质必需具有可燃性 B.物质必需含有碳元素 C.物质必需与氧气接触 D.温度必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与氧气接触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答】解:根据燃烧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与氧气接触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知,物质燃烧与含碳元素无关,例如氢气不含碳元素,可以燃烧;因此A、C、D正确,B不正确. 故选B. 【点评】该题重点考查学生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并将知识灵活应用.   2.下列及其解释不相符的是(  ) A.金属镁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可燃物的性质不同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 C.蜂窝煤比煤块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与氧气接触面积不同 D.火柴头向下比向上放置燃烧个剧烈﹣﹣﹣﹣﹣﹣﹣火柴头向上放置与氧气接触面积小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根据燃烧剧烈程度与可燃物的性质、氧气含量、与氧气接触面积等有关分析. 【解答】解:A、金属镁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由于可燃物的性质(种类)不同,故错误; B、物质的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正确; C、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故正确; D、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时,火焰能够给火柴梗充分的加热,很容易使温度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而火柴梗竖直向上放置时,火焰不能给火柴梗充分的加热,不容易使温度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不容易燃烧,故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下列灭火的方法及其所依据的原理不相符的是(  ) A.房屋着火时,用水灭火;﹣﹣﹣﹣﹣水能够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隔绝空气 C.油锅着火时,倒入准备好的凉菜;﹣﹣﹣﹣﹣﹣﹣﹣降低油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D.森林着火时,及时在火焰蔓延的方向砍倒一些树木形成隔离带;﹣﹣﹣﹣﹣隔离燃烧物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灭火的方法有: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使用冷却剂,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解答】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改变,房屋着火时,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故方法与原理不相符; B、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不具备燃烧的条件而灭火,故方法与原理相符; C、油锅着火时,倒入准备好的凉菜,使可燃物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故方法与原理相符; D、森林着火时,及时在火焰蔓延的方向砍倒一些树木形成隔离带,隔离燃烧物灭火,故方法与原理相符; 故选A. 【点评】熟记灭火的方法: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   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 【解答】解: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故不符合题意; 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符合题意; 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 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而不是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进行对比试验验证物质的某种性质时要注意控制的变量要相同,否则无法比较验证.   5.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A、根据防止触电的情况判断; B、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 C、根据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及防护措施判断; D、根据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入手; 【解答】解:解:A、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水灭火,故A正确; B、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相当于增加空气,使燃烧更加旺盛,故B错误; C、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流动,可以降低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爆炸极限,故C正确; D、酒精失火,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用湿抹布盖灭,这样既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6.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必要条件的环保方案是(吸入P2O5对人体健康有害)(  ) A. B. C. D.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解:A、实验过程中,白磷燃烧起来,红磷不能燃烧,能够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不能证明燃烧是否需要氧气,同时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B、实验过程中,烧杯上面的白磷燃烧起来,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能够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参加,不能证明是否需要达到着火点,同时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C、实验过程中,白磷燃烧起来,红磷不能燃烧,能够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不能证明燃烧是否需要氧气,同时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能扩散到空气中,比较环保. D、实验过程中,Y形管中的白磷燃烧起来,红磷不能燃烧,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Y形管中的白磷能够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参加. 由分析可知,D选项既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必要条件,又比较环保. 故选:D. 【点评】通过对比实验,可以判断可燃物燃烧需要那些条件,因此要重视对比实验,学会分析实验,为培养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7.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公共标志型. 【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鞭炮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煤、石油和天然气是我们目前生活、生产使用的主要能源.关于对这些燃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属于混合物 B.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燃烧后的生成物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和造成温室效应 D.它们燃烧都将热能转化成化学能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可再生. 【解答】解:A、煤、石油、天然气它们都属于混合物,故说法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故说法正确; C、化石燃料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和造成温室效应,故说法正确; D、化石燃料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故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石燃料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下列产品是以石油为原料制得的是(  ) A.焦炭 B.染料 C.塑料 D.煤气 【考点】石油加工的产物.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根据煤和石油综合利用制成的产品解答本题,焦炭是煤加工的产品,塑料、药物、汽油是石油的加工产品. 【解答】解:化学科技工作者将石油进一步加工制造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药物、农药、炸药、化肥、染料、供动物用的蛋白质、洗涤剂等.煤可以加工制成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了煤和石油加工的产品,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0.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从发展的角度看,你认为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氢气 B.天然气 C.石油 D.煤 【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A、根据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判断. B、根据天然气的形成和燃烧产物判断. C、根据石油的形成和燃烧产物判断. D、根据煤的形成和燃烧产物判断. 【解答】解:A、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①热值高,②可再生,③产物是无污染的水,所以正确. B、天然气是古代的海洋生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少量空气污染物,所以错误. C、石油是古代的海洋生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所以错误. D、煤是古代植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所以错误. 故选A. 【点评】能源、信息、材料、环境是当今世界四大首要问题,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特别是氢能的分类、优点、制取方法、方案评价、技术困难和前景等.   1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与温度达到着火点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电解水实验;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及碳酸的酸性证明方法分析, B、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析; C、要研究燃烧的条件,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做对比实验; D、证明铁生锈的条件,还缺少一个没有水存在的对比实验. 【解答】解:A、将二氧化碳倒入盛水的塑料瓶中,拧紧瓶盖后瓶子变瘪,只能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和水反应,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应该通过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证明,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只能证明燃烧与温度是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关,不能证明是否需要氧气,需要在盛热水的烧杯里放适量的红磷,故不能达到目的; D、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图示实验只能说明铁在水中不易生锈,应补充一个铁钉不与水接触的实验即在干燥的空气中,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验证实验的设计成功的关键,以及控制变量法的正确应用,难度较大,关键是明确各实验的原理.   12.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都转变为生成物).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 A.甲醇 (CH4O) B.甲醛 (CH2O) C.乙醇 (C2H5OH) D.乙酸 (C2H4O2) 【考点】绿色化学.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微观模型的类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合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判断,主要是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其数目比保持不变分析判断. 【解答】解:“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也就是说反应类型一般是化合反应,且反应后产物中的各原子数目比不变,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反应,可假定反应时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m:n,则只要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能化为形式(CO)m(H2)n,都是正确的. A、甲醇(CH4O)可变为(CO)1(H2)2,所以正确. B、甲醛(CH2O)可变为(CO)1(H2)1,所以正确. C、乙醇 (C2H5OH)不能化为形式(CO)m(H2)n,所以错误. D、乙酸(C2H4O2)可变为(CO)2(H2)2,所以正确. 故选C. 【点评】“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消除污染,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也就是说反应类型一般是化合反应,唯一的生成物即是产品.   二、填空题 13.能源与我们生活、生产关系非常密切;物质①氢气 ②一氧化碳 ③、天然气④石油 ⑤酒精是我们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它们都可以用作燃料,这是因为 它们具有可燃性 . (2)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目前并没有推广使用;原因是 制造成本高、贮存困难 . (3)比较洁净的化石燃料燃烧的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4)将石油在不同温度下加热能够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下列物质的制取方法和上述原理相同的是 A . A、分离液体空气制取氧气 B、电解水制取氢气 C、隔绝空气加热煤制取煤焦油.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1)①氢气 ②一氧化碳 ③、天然气④石油 ⑤酒精都具有可燃性. (2)根据现在制取氢气的成本和贮存条件考虑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 (3)比较洁净的化石燃料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4)常温下的石油是液态的,汽油、柴油、煤油等的沸点不同,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利用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分馏出汽油、柴油、煤油等许多石油产品. 【解答】解:(1))①氢气 ②一氧化碳 ③、天然气④石油 ⑤酒精都具有可燃性,都可以用作燃料.故填:它们具有可燃性. (2)现在制取氢气的成本较高,氢气贮存、运输不安全,这都是导致氢气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故填:制造成本高、贮存困难.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填:CH4+2O2CO2+2H2O. (4)将石油在不同温度下加热能够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是利用沸点不同. A、分离液体空气制取氧气,主要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加压、降温的方法使空气液化,然后再蒸发掉氮气,就能得到大量氧气,故正确; B、电解水制取氢气是利用化学变化得到氢气,故错误; C、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也叫煤的焦化.煤隔绝空气受强热时,有气体生成,其成分为煤焦油、焦炉气、氨水等物质.反应完毕后的黑色固体物质叫焦炭.因此此过程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察的知识的较多,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解答.   14.可燃物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 (1)写出铁丝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Fe+2O2Fe3O4 . (2)从燃烧条件的角度考虑,火柴的作用是: 引燃铁丝 . (3)将铁丝绕城螺旋状的目的是 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4)流程C中铁丝没有全部燃烧完将熄灭了;从灭火的原理角度考虑,这是因为: 缺少氧气 .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结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灭火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3Fe+2O2Fe3O4;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一端绕一根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故填:引燃铁丝; (3)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便于铁丝燃烧,可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故填: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铁丝燃烧耗尽了集气瓶内的氧气,所以铁丝没有燃尽就熄灭了;故填:缺少氧气. 【点评】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灭火时,只要消灭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15.煤中含有C、H、O、S、N等元素,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 酸雨 ;通常利用石灰浆吸收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书写该反应的方程式: Ca(OH)2+SO2═CaSO3↓+H2O .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溶于水后会形成酸雨;根据信息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解:煤燃料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污染物,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石灰浆(氢氧化钙)吸收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a(OH)2+SO2═CaSO3↓+H2O. 故答案为:酸雨;Ca(OH)2+SO2═CaSO3↓+H2O. 【点评】本题主要从环保的角度对化石燃料使用造成的危害进行了考查,难度不大,需要多加记忆.   16.如图是探究甲烷中含有碳元素的实验;回答: (1)烧杯内壁涂抹的物质是 石灰水 . (2)在烧杯内壁上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 . (3)验证甲烷中含有碳元素的理论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 . 【考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进行分析及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甲烷燃烧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为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烧杯内壁涂抹的物质是石灰水. (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3)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CH4+2O2CO2+2H2O,因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碳含碳元素,反应物为氧气和甲烷,即可推知甲烷中含有碳元素,所以验证甲烷中含有碳元素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 (1)石灰水. (2)CO2+Ca(OH)2═CaCO3↓+H2O. (3)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燃烧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7.图书、精密仪器着火时,通常利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射出来的液体二氧化碳能够使燃烧物火焰熄灭.该灭火过程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笼罩在可燃物的表面,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灭火 .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根据液态二氧化碳气化需要吸收热量和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并且不支持燃烧分析. 【解答】解: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笼罩在可燃物的表面,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答案为: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笼罩在可燃物的表面,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灭火. 【点评】解答此题时应用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或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灭火的方法都是根据这三点分析解决.   三、简答题 18.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等,它们化学性质即相似也相异;如图是鉴别这几种气体的实验方法: (1)它们的化学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原因是 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 . (2)根据流程,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O2  D CO  (3)写出物质C燃烧的反应方程式: 2H2+O22H2O .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物分别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水,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氧气能支持燃烧,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物分别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水,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A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A为二氧化碳;E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则E为氧气;BCD能燃烧,说明BCD是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中的一种;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无水珠生成的是一氧化碳;有水珠生成的是氢气和甲烷;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气体是甲烷,不变浑浊的原气体是氢气. (1)它们的化学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原因是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2)A为CO2,D为CO. (3)物质C燃烧,即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故答案为:(1)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2)CO2;CO;(3)2H2+O22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19.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某同学在探究过氧化钠性质时,做了如图实验:用棉花包住少量的过氧化钠固体放在石棉网上,然后向棉花上滴加3~4滴水;发现:棉花剧烈燃烧起来.小明根据燃烧的条件,对该反应做出了大胆猜想: (1)该实验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属于 放热 (吸热或者发热)反应.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一定有 氧气 生成,所以棉花燃烧得剧烈. (3)取反应后的固体少许溶于水中,然后滴加2~3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成了红 色;据此小明推断出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分析; (2)棉花燃烧得剧烈,说明有助燃性的物质生成; (3)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进行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棉花包住少量的过氧化钠固体放在石棉网上,然后向棉花上滴加3~4滴水;发现棉花剧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填:放热. (2)棉花燃烧得剧烈,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一定有氧气生成,故填:氧气. (3)取反应后的固体少许溶于水中,然后滴加2~3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说明生成了显碱性的物质,因此可推断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据此可知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故填:2Na2O2+2H2O═4NaOH+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题中所给的知识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0.冬季来临,康康家使用电暖器取暖时,却不幸遭遇了火灾.火灾初期,楼道、走廊没有被大火完全封住时,康康用如图所示的方法逃生. (1)请指出康康逃生的策略及原因.(至少3条) (2)据查,这场火灾是由电线老化引起的.请指出扑灭这场火灾时的注意事项(答出1条).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火灾的特点和现场的情况分析解答; (2)根据火灾是由电线老化引起的分析解答. 【解答】解:(1)火灾初期,楼道、走廊没有被大火完全封住时,逃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有害气体吸入鼻孔;把棉被披在身上,防止火烧伤自己;高处的有害气体较多,所以要匍匐前进. 故答案为:首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有害气体吸入鼻孔;把棉被披在身上,防止火烧伤自己;高处的有害气体较多,所以要匍匐前进. (2)因为这场火灾是由电线老化引起的,为防止触电,要先关闭电源后,在用水扑灭. 故答案为:关闭电源后才能用水扑灭.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实际相联系的考题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   21.目前,能源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使燃煤充分燃烧,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并说出你采取该措施的理由. 【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知识生活化. 【分析】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为了使燃煤充分燃烧,我们可以采取将煤粉碎或做成蜂窝煤,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鼓入空气,增加氧气的浓度,都可以使煤充分燃烧. 故答案为:将煤粉碎或做成蜂窝煤,原理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鼓入空气,原理是增加氧气的浓度.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综合应用题 22.2011年3月12日,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松河乡已公告关闭的金银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共造成19人死亡、15人受伤,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 (1)请从燃烧的条件着手分析这次爆炸发生的原因.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简要的说说如何预防矿井内瓦斯爆炸.(答出2条即可)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化学与社会突发事件. 【分析】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解答本题. 【解答】解:(1)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瓦斯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当它与氧气混合到一定程度,一遇明火,使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它就在矿井这个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体积迅速膨胀,从而发生爆炸; (2)预防矿井内瓦斯爆炸:保持矿井内良好的通风,减小瓦斯的浓度;矿井区严禁一切烟火;等. 【点评】本题通过瓦斯爆炸的事件,考查了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的应用及防范措施.   23.已知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其中A、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试回答: (1)写出D、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D CO2 ,E CH4 . (2)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3)写出B和E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本题的解题突破口是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故E是甲烷;A是液体,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能生成液体C和B,故A是过氧化氢,C是水,B是氧气;甲烷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D是二氧化碳,据此解答. 【解答】解: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故E是甲烷;A是液体,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能生成液体C和B,故A是过氧化氢,C是水,B是氧气;甲烷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D是二氧化碳,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D是二氧化碳,E是甲烷,故填:CO2,CH4;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填:2H2O22H2O+O2↑; (3)甲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H4+2O2CO2+2H2O.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题干叙述结合物质的性质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24.我国是世界上少数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70%左右的能源要靠煤来供给.燃烧含硫的煤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SO2,导致酸雨的发生. 目前全世界的燃煤工厂和发电厂都普遍应用湿净化器对煤燃烧后产生的烟气脱硫,主要反应原理为:2SO2+2CaCO3+4H2O+O2=2CO2+2CaSO4+4H2O.某厂现有125t含杂质20%的石灰石,若运用上述反应原理吸收SO2气体,则最多可以吸收SO2气体多少吨?(杂质不参加反应)【C:12 O:16 Ca:40 S:32】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由石灰石的质量、杂质的质量分数,根据脱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列式计算出最多可以吸收SO2气体的质量. 【解答】解:最多可以吸收SO2气体的质量为x, 2SO2+2CaCO3+4H2O+O2=2CO2+2CaSO4•2H2O 128 200 x 125t×(1﹣20%) x=64t. 答:最多可以吸收SO2气体64t.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注意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本文档为【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燃料及其利用(含解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沙漠骆驼
一线教师,从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
格式:doc
大小:294KB
软件:Word
页数:24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5-30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