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1招教及特岗复习资料大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教育法规)下.doc

2011招教及特岗复习资料大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教育法规)下.doc

举报
开通vip

2011招教及特岗复习资料大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教育法规)下.doc2011招教及特岗复习资料大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教育法规)下.doc 教育学 试题库 绪论 一、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 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 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 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A(培根 B(格斯纳 C(洛克 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A(...

2011招教及特岗复习资料大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教育法规)下.doc
2011招教及特岗复习资料大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教育法规)下.doc 教育学 试题库 绪论 一、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 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 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 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A(培根 B(格斯纳 C(洛克 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A(卢梭的《爱弥儿》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礼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 三、材料分析题 “所谓现代教育学就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四、论述题 1(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你认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一章 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 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4(教育起源于 。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在 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 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 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 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 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 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 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 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教育漫话 D(大教学论 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教育漫话 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 》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 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库恩 D(柏拉图 二、多选题 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沛西?能 D(杜威 2(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这一命题包括 。 A(对生活的理解 B(生活与教育的关系 C(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 D(教育即生活 3(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 。 A(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B(形成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 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 C(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D(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E(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4(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 。 A(梅伊曼 B(拉伊 C(杜威 D(克伯屈 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梅伊曼 B(拉伊 C(杜威 D(克伯屈 6(古代教育的特点是 。 A(鲜明的阶级性 B(鲜明的等级性 C(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教育形式简单 7(关于现代教育本质,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 。 A(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B(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方法。 C(教育概念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更是规范性和表达性的。D(教育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 8(美国教育学者索尔蒂斯认为定义的形态为 。 A(规定性定义 B(描述性定义 C((叙述性定义 D(纲领性定义 9(关于教育本质的探索的基本学说有 。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社会实践说” D(“教育文化说” 10(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 A(生活与教育 B(教育即生活 C(对生活的理解 D(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 ) 2(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 ) 3(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 ) 4(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 ) 5(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 6(通过对生活世界中交往活动的探讨,胡塞尔确立起在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交互主体论。( ) 7(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 ) 8(通过揭示教育内在的矛盾性质特征来说明教育的本质是“特殊范畴说”的观点。( ) 9(对教育进行事实描述的同时不能缺乏价值的追求。( ) 10(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上山下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型表现。( ) 四、材料分析题 1(当非洲南部狮的数量还很多并容易加以观察的时候,人们已发现,非洲南部狮通过一种有意识的体操动作进行自我训练,把树桩当作猎物练习猛扑。一头狮子由于距离判断得不准致使一匹斑马逃脱,或者不能正确地跃到悬岩顶部,从那里轻易地扑向猎物,此后,这头狮子便多次重新开始仅仅是独自的练习。接着,在这头狮子练习时会有两头狮子突然来到,这头狮子先引着到来的两头狮子围着悬岩转,使后者了解困难所在;当两头狮子被领回起点时,这头狮子便跃向悬岩以结束其演习。目睹这种情景的本地人曾指出,在这种奇怪的情景的全过程中,狮子不断地吼叫,不断地“交谈”。多亏了这种自我教育,才使那些会从事技巧活动的动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能干。 这则故事说明动物界中的教育与人的教育其本质是一样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2(古代印度的教育: 全社会分为僧侣祭司、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只有第一、二种姓的人可以接受教育。《吠陀》是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请结合材料,谈谈对古代教育的认识。 五、论述题 1(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3(谈谈对现代教育本质的认识。 第二章 现代教育目的 一、单选题 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 A(教育性质 B(教育目的 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D(培养目标 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 )。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现代 D(社会本位 4(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 A(多元化 B(个体本位 C(完满生活 D(社会本位 5(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 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 7(中国实施新教育最早称教育目的为( )。 A(教育宗旨 B(培养目标 C(教育指南 D(教育方案 8(教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 )。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标 C(课程目标 D(课堂目标 9(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 )。 A(社会需要 B(人的需要 C(人的情感 D(人的个性 10(教育目的价值观的“客体论”转变所导致的是( )。 A(占有性个人主体 B(共存的类主体 C(交互主体性 D(主体论 二、多选题 1(按照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 )。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指令性 D(社会本位 2(教育方针一般包括的内容有( )。 A(教育制度 B(教育工作总任务 C(培养人才总目标 D(培养人才途径 3(德国的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代表人物有( )。 A(席勒 B(裴斯泰洛齐 C(康德 D(赫尔巴特 4(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 )。 A(激励 B(指导 C(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D(指令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A(体现人类发展历史进程 B(真正的结合点是科学技术 C(在我国现阶段还受限制 D(是我国的教育目的 6(教育目的是( )。 A(教育行动的先导 B(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 C(只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发挥作用 D(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 7(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所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是( )。 A(商品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性生产 B(市场扩大的普遍性 C(自由时间增多 D(新产业不断兴起 8(教育目的的限定必须要说明的因素有( )。 A(主体性因素 B(价值倾向因素 C(存在方式因素 D(客体性因素 9(教育目的具有的特点是( )。 A(强制性 B(宏观性 C(历史性 D(理想性 10(教育目的的内容表述必须要说明的要素有( )。 A(定性 B(定向 C(定位 D(定点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抽象规定,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现实体现。( ) 2(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特殊,总与分的关系。( ) 3( 我国教育应当有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也是一致的。( ) 4( 教育目的应该是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 ) 5(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教育目的唯一依据。( ) 6( 现代教育目的应该体现人发展的多方面需求。( ) 7( 现代人的终极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 ) 8( 全面发展教育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矛盾的。( ) 9( “占有性个人主体”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目的追求的一个方面。( ) 10(教育目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实践方面。( ) 四、论述题 1( 试论述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 2( 试论述教育目的的内容构成。 五、材料分析题 1(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工作要求,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对新世纪新阶段教育工作具有长期而深远的重要指导意义。 对比教材里《教育法》中的我国教育方针的表述, 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有何重要意义? 2(一名初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了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这名学生先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这位老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学生的字典后面一页写了个“璧”字,而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老师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但老师并没有表现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品德很好,但她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的字典对她来说是很难买得起的,而老师当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了解这些情况后,老师自己花钱买了一本字典,并在最后一页精心地摹下了一个“玉”字。然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宣布说,某某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他班的同学捡到的。数年后,学生们毕业了,有一天这位老师受到一封信,里面夹着11元钱。信里,这名学生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衷心地感谢老师对她的爱护。„„ 请用教育目的理论的有关知识,对这个材料进行分析。 第三章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现代化是以( )的现代化为主体的社会整体性变迁。 A(政治 B(经济 C(教育 D(人 2(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政治性 B(文化性 C(主体性 D(群体性 3(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教育 4(第一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是( )。 A(空想社会主义者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二、多选题 1(马克思和恩格斯从( )方面来说明其“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A(道德原则 B(劳动能力 C(社会关系 D(全人类解放 2(影响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因素有( )。 A(生产力 B(社会关系 C(环境 D(教育 3(学生的个性发展中,主要有( )三种心理内化形式。 A(道德内化 B(知识内化 C(智力内化 D(语言内化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的发展只是人的成长和才能在时间上变化的过程。 2(教育的发展最终要服务和归结于人的发展。 3(人的现代化是在某一历史阶段出现的普遍的人类特性,因此其标准适用于各个国家。 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 5(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中的人。 6(教育等于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有这样一句话,“像拉斐尔这样的个人是否能顺利地发展他的天才,这完全取决 于需要,而这种需要又取决于分工以及由分工产生的人们所受教育的条件。” 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句话。 2(某小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我们班的××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第一,真不愧是工程 师的儿子。”乙教师说:“我班的××和上次一样,又没及格,没办法,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甲教师说:“龙 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就是这个理儿。” 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段对话。 四、论述题 1(素质教育为什么对人的现代化起着巨大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现代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有哪些作用, 第四章 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我国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 ) A.教育投资水平偏低 B.教师工资偏低 C.教育投资与教育事业发展不相适应 D.教育投资接近世界平均发展水平 2.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 )因素决定的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人口 3.经济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表现在() A.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专业结构 B.劳动技术结构制约着教育类别结构和教育程度 C.地区经济结构制约着 教育的布局 D.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类别结构。 4.教育具有()功能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军事功能 5.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 A.促进政治民主化 B. 加工政治信息C.决定教育领导权 D.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 6.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 A.选择文化 B.整理文化 C.创新文化 D.促进多元文化发展 7.教育对科技的影响() A.促进科学知识再生产 B推动科学的体制化 C.科学研究功能 D.阻碍科学技术转化 8.校园文化包括()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教师文化 9.现代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A.属性与本质 B.相互制约 C.相互促进 D.二者具有共同性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B.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C.有跟社会发展进程不相适 应的一面 D.教育总是具有阶级性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历史时期,教育都应先于经济而发展。( ) 2.教育创新一定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 3.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因此教育影响都是正面的。( ) 4.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因此,教育机械地被生产力所制约。( ) 5.学校教育就是文化教育。( ) 6.现代教育与文化是本质与属性关系。( ) 7.在不同阶级中,教育具有“提升机”的作用。( ) 8.教育是制造社会舆论的有力阵地。( ) 9.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10.教育总是具有相对独立性。( )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1:马克思认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传授和积累。” 材料2: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也称质量和素质,主要是指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把一个非熟练的劳动力提高成为一个熟练劳动力。而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主要指其教育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其中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又是主要的。 上述材料蕴涵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材料1: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中应当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融合中不失其相对独立,在对峙中体现超越。因此,不难看出,教育既可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樊篱,也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器,归根结蒂要看教育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但不管怎样,教育地位的合法性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2: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的自觉实践,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说它独特,是因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另外一种活动像教育这样以明确的目的、精选的内容、系统的方法去培养人的,人才的成长有自身规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品德的提高、身心的健康必须遵从认识活动的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科学”作为一个学科群,就是探讨教育活动的内外规律性特征的。承认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就是把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活动来看待,它有相对独立的“问题域”与观念系统,因此,必须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前几年关于市场经济与教育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就是要让经济规律来取代教育规律,让教育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自生自灭,持这种观点的人如果不是有预谋地残害教育,也是出于对教育的无知。 材料3: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师有自己的职业规范、职业知识技能、职业道德。他们依靠对学生知识、思想的影响,主导着社会的智力状况和思想走向,是一股特殊的不客忽视的力量;学生是社会上一种特殊的群层,并有着独特的文化;教育设施是标志教育存在状态的一类独特存在;教育活动是一类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有自身运行的规律;学校中的课程虽来源于社会文化,但自有内在规律,并自成体系。 上述材料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四、论述题 1.试论“教育先行” 2.试运用教育学相关理论阐释“科教兴国”提出的战略意义。 第五章 现代教育与生活 一、单选题 1( 教育原初的存在状态是_____。 A. 生活式教育 B. 学校式教育 C. 科学式教育 D. 灌输式教育 2( 最早提出“生活世界”的人物是_____。 A. 哈贝马斯 B. 胡塞尔 C. 杜威 D. 海德格尔 3( 生活世界是一切事物存在的背景,是“没有人能够任意支配的背景知识”。这句话是谁的观点。 A. 哈贝马斯 B. 胡塞尔 C. 杜威 D. 海德格尔 4( “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是_____。 A. 科学世界源于生活世界 B. 科学世界独立于生活世界 C. 科学世界先于生活世界 D.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同时产生 5( “课题化”的教育是指_____。 A. 生活世界的教育 B. 科学世界的教育 C. 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教育的总称 D. 一种基于“课题”解决 的教育 6( 以下哪个不是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_____。 A. 自发性 B. 异质性 C. 创造性 D. 自为性 7( 以下哪个不是非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_____。 A. 自发性 B. 同质性 C. 创造性 D. 自为性 8(科学世界的教育是对生活世界_____的删除。 A. 系统性 B. 抽象性 C. 结构性 D. 琐碎性 9(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______。 A. 追崇科学世界 B. 回归生活世界 C. 更多的科学世界,较少的生活世界 D. 都不是 10(现代教育主要缺乏______。 A. 生活世界教育 B.科学世界教育 C. 两者都缺乏 D. 知识教育 二、多选题 1(通常情况下,教育由哪几种组成 A. 生活世界的教育 B. 科学世界的教育 C. 知识教育 D.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2(以下人物中,有谁提出过“生活世界”的概念 A. 胡塞尔 B. 杜威 C. 阿普尔 D. 哈贝马斯 3(生活世界的教育特点是 A. 感性的 B. 自发的 C. 实然的 D. 组织性 4(科学世界的教育的特点是 A. 理性化 B. 结构化 C. 技术化 D. 课题化 5(现代教育的生活意义的失落表现在以下哪个方面 A. 自我的迷失 B. 关系的异化 C. 理解的缺失 D. 情感的疏远 6(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历史考察中,有哪几种观点 A. 教育即生活 B. 教育与生活若即若离 C. 教育非生活 D. 教育即成长 7(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 传统性 B. 自发性 C. 异质性 D. 自为性 8(非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 创造性 B. 自发性 C. 同质性 D. 自为性 9(现代教育的多重疏离只要体现为 A. 现代教育与自然的疏离 B. 现代教育与人的疏离 C. 现代教育与社会的疏离 D. 现代教育与自我的疏 离 10(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 A. 由过于注重“科学世界”转向更多地关照“生活世界” B. 在“生活世界”中认识“科学世界”C. 只 要求“生活世界”,不关心“科学世界” D. “科学世界”不利于学 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生活世界是一个非课题性的世界,是一个自然存在的、不言自明的世界。( ) 2(科学世界是一个由抽象的概念、逻辑性的程序、客观的话语的世界。( ) 3(回归“生活世界”就是意味着抛弃“科学世界”。( ) 4(生活世界的教育的特点是感性的、自发的,并充满逻辑的。( ) 5(科学世界的教育的理性化的教育。( ) 6(现代教育重视“科学世界”的教育,而往往忽视“生活世界”的教育。( ) 7(日常生活的教育是一种自为的教育。( ) 8(非日常生活的教育是一种自发的教育。( ) 9(科学世界的教育是对生活世界的系统化、抽象化和结构化。( ) 10(科学世界起源于生活世界。( ) 四、材料分析题 1(“科学因人的生活需要而登上教育的舞台,并获得发展,甚至使传统的人文学科教育都失去了往昔的辉煌。但科学教育自产生之日起也潜隐着遗忘生活世界的可能性。这既有科学自身的局限,也有科学教育的不当。瓦托夫斯基曾指出过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分离和对立。他说,科学与常识、科学活动与人类基本活动、科学理解和平常理解的连续性被打破了。胡塞尔认为科学对生活世界的客观性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远离生活世界的过程。科学世界一旦诞生获得了自身的独立性,就隐含着对生活世界这一母体遗忘的可能。胡塞尔说:“自伽利略起,理念化了的自然就不知不觉地取代了前科学的直观的自然。”在胡塞尔看来,伽利略及其后继者以理念世界代替了人的生活世界。所以当他说,伽利略既是发现的天才,又是掩盖的天才时,就道出了生活世界被遗忘的现实。针对科学丧失生活世界的意义危机,胡塞尔提出要把原初的直观的生活世界提到首位的观点。应该说胡塞尔的观点对科学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有启示的。??????” 摘引自集美大学刘德华的《科学教育对学生个体生活世界的超越与回归》(河南教育科研网)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生活世界的教育与科学世界的教育的关系。 2(沈从文在自传中说:“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分离 ”(他经常偷偷下河洗澡)、“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找寻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时就有点发愁。就为的是白日里太野,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若把一本好书同这种好地方尽我拣选一种,直到如今,我还觉得不必要看这本弄虚作假千篇一律用文字写成的小书,却应当去读那本色香具备、内容充实、用人事写成的大书”、 摘引自《沈从文散文选》,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尽管沈从文所受的教育跟当今的教育大不相同,但其中所蕴涵的道理仍然富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应用教育与生活的理论试做分析。 五、论述题 1(论述生活世界的教育的主要特征 2(论述科学世界的教育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一、单选题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公共性 D(模糊性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 )的特点。 A(教育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3(我国的《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 )。 A(1986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9年 4(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5(“内发论”学生观的代表是( ) A(柏拉图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6(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7(以下哪种观点不符合“主体教育观”的内涵( ) A(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B(只有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所以必须提升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C(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交往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D(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 8(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9(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10.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 A.课外活动 B.课堂 C.游戏 D.提问 二、多选题 1(美国霍姆斯小组发表的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有( )。 A(《明天的教师》 B(《明日之学校》 C(《明日之教育学院》 D(《教师专业标准大纲》 2(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学者弗朗西斯?富勒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划分为以下( )。 A(教学前关注阶段 B(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C(教学关注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3(“外塑论”学生观的代表有( )。 A(洛克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卢梭 4(行动研究的倡导者有( )。 A(勒温 B(斯腾豪斯 C(埃利奥特 D(凯米斯 5(美国学者伯顿认为教师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 A(求生存阶段 B(调整阶段 C(专家生涯阶段 D(成熟阶段 6(现阶段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有( )。 A(教学研讨 B(案例分析 C(专题讲座 D(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交流 7(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 )。 A(主体性 B( 发展性 C(完整性 D( 个性化 8(教师在教学中作为促进者的角色的特性( ) A(积极地旁观 B(给学生心理支持 C(知识传授 D( 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 9(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 )。 A(加工和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 B( 自我调控能力 C(教学实验与研究能力 D( 教学直觉与想象能力 10(历史上曾经提出学生是完整性的人的教育家有( )。 A(苏格拉底 B( 西塞罗 C(亚里士多德 D(马克思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 ) 2(世界上正式的教师评价制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 ) 3(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我教育的客体。( ) 4(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它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非智力因素。( ) 5(英国的表现管理是国外的一种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 ) 6(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 7(在美国所有州于1901年均实施了教师资格制度。( ) 8(司德菲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教师生涯的人文发展模式,他将教师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 9(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于20世纪70年代最先在我国产生。( ) 10(美国霍姆斯小组在一篇报告中最先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 四、分析题 1(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教师:“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钻些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学生脸胀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 请运用学过的课程与教学原理来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妥当,并为他设计处理办法, 2(某学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请联系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并运用有关教师角色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理论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 五、论述题 1(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存问题以及现实途径, 2(我国当前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可能途径, 第七章 现代课程 一、单选题 1(“文化课程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布鲁纳 B(胡塞尔 C(杰特 D(惠勒 2(科学教育与人本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 A(学会生存 B(学会关心 C(学会学习 D(学会做事 3(回归生活世界的课堂生态观的本质:( ) A( 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有机统一;B(强调与自然界融为一体 自然即课程;C(强调同社会融为一体 生活即课程; D(强调向自我开放 自我即课程 4(课程实际的目标模式最初源于:( ) A(泰勒的目标模式 B(惠勒的过程模式 C(塔巴模式 D(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 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 ) A(者“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 B(者忠于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课程; C(者以社会目标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D(者以教参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6(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人是:( ) A(布鲁纳 B(阿特金 C(斯腾豪斯 D(斯基尔贝克 7(课程设计的取向即:( ) A(课程设计的方向 B(课程设计的标准 C(课程设计的模式 D(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 8(课程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 ) A(课程设计 B(课程实施 C(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 D(课程管理体制 9(《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以______为中心内容:( ) A(终身学习 B(全民教育 C(和平文化 D(人文文化 10(过程模式的思想最初可以追溯到______:( ) A(皮压杰 B(布鲁纳 C(斯腾豪斯 D(卢梭 二、多选题 1(自然设计模式的要素有:( ) A(目的 B(立场 C(慎思 D(设计 2(要探讨课程的本质问题,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 A(课程从本质上讲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B(课程是系统知识、经验体系的计划,还是一种目标体系C(课程是预设的还是结论性的D(课程是有意的、客观的,还是无意的、主观理解的 3(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有:( ) A(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观B(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C(回归生活的课堂生态观D(均衡化的课程设计观E、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F、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4(课程目标一般包括:( ) A(认知类 B(技能类 C(情感类 D(价值类 E(应用类 5(课程要素一般包括:( ) A(目的 B(教材 C(教与学的方法 D(教学评估 E(内容 6(生态主义课程的表现形式有:( ) A(多元文化教育课程 B(生态政治课程观 C(国际理解教育 D(开发教育 E(后现代课程观 7(泰勒认为课程资源的类型有:( ) A(目标资源 B(素材性资源 C(教学活动资源 D(组织教学活动资源 E(制定评估方案的资源 8(现代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有:( ) A(共享策略 B(需求导向策略 C(增强特性策略 D(因地制宜策略 E(全员参与策略 9(现代课程实施的取向有:( ) A(忠实取向 B(创生取向 C(相互调适取向 D(缔造取向 10(兰德变革模式的阶段有:( ) A(启动 B(实施 C(合并 D(评价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课程与作为客体的学生之间需要关系的反映。( ) 2(美国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回归基础”的教育运动。( ) 3(科学主义是科学文化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它的核心是“科学崇拜”和“工具理性”。( ) 4(人本主义认为只有人的非理性因素,诸如人的情感、意志等,才是人的存在、人的本质,而理性和科学不过是意志的工具。( ) 5(科学人文性就是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结合成一个整体。( ) 6(自我即课程,意味着以我为中心设计课程,关注自我的知识和文化。( ) 7(课程设计主要是一个理论研究过程,以理念来统领实践。( ) 8(课程结构主要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与配合,它涉及课程的基本学习范畴的确定。( ) 9(在从事课程设计时,教师是最主要的资源开发主体,学生应该服从并顺应教师资源开发的要求。( ) 10(建国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主要是采取的自上而下的策略。( ) 四、材料分析题 1(某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请用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管理等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 2(某人认为,课程设计是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和学生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将课程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学生的职责就是如何运用有效的办法学会课程的内容。 请结合课程设计的知识、课程实施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 五、论述题 1(试论述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 2(试论述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及新的发展特点。 第八章 现代教学 一、单选题 1( 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教学的初步形成。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 洛克《教育漫话》 D(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2(《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提出新的教学制度是 。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合作学习 3(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 、联合、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A(分析 B(综合 C(明了 D(统合 4(教学过程是实现现代教学目的、 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A(任务 B(内容 C(方法 D(策略 5(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 B(交互主体性 C(学生主体性 D(教师主体性 6(教学活动既要有动力来发动和维持,又要有一定的程序、方法、 来具体操作。 A(形式 B(策略 C(模式 D(内容 7(在教学活动中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是 。 A(教学原则 B(教学策略 C(教学设计 D(教学模式 8、设计教学评价时应遵循全面、客观、公正、 的基本准则。 A(平等 B(民主 C((合理 D(及时 9(先行组织的设计是针对教授内容之间的联系,起着教学 的作用。 A(辅导 B(定向 C(目标 D(方式 10(教学管理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组织、规划、 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处理好教学 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A(设计 B(协调 C(评价 D(反馈 二、多选题 1(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一书中提出的教学方法有( )。 ,(叙述教学法 B(分析教学法 C(综合教学法 D(直观教学法 2(狭义的教学特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一切学习活动。其中,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以引导学生 学习知识,形成( ),使其获得发展。 A(技能 B(情感 C(态度 D(能力 3(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 )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 A(合作的 B(动态的 C(平等的 D(民主的 4(教学动力的主要特征是( )。 A(方向性 B(转化性 C(强度性 D(多样性 5(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是( )。 A(指导性 B(系统性 C(操作性 D(预演性 6(现代教学策略具有的特点是( )。 A(指向性 B(灵活性 C(多样性 D(创造性 7(教学目标一般分为( )。 A(认知领域 B(心理动作领域 C(情感态度领域 D(人际交往领域 8(教学监控策略是指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 ( )、控制和调节嗦采用的教学谋略或措施。 A(计划 B(检查 C(评价 D(反馈 9(师生互动策略指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的诸多教学策略的统称,主要有( )。 A(规范约束策略 B(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策略 C(多向交往与合作学习策略 D(行为矫正策略 10(教学活动中,反悔方式一般分为( )。 A(现场言语反馈 B(专家反馈 C(摄像反馈 D(测验反馈 三、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主要是从目的和内容、方法和原则、形成和制度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其教学理论与思想。( ) 2(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育者指导学习者所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 3(从教学的存在形态上看,教学是以交往为一般形态存在的,所以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般交往形式。( ) 4( 现代教学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温故知新等教学原则都是对传统教学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 5( 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出发,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过程。( ) 6(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活动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客体地位。( ) 7( 教学动力来源与教学主体自身、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本身和社会系统。( ) 8( 史密斯和瑞根把教学设计模式划分为分析、策略、实施和评价阶段。( ) 9( 教学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我们只需在教学完结的时候进行评价。( ) 10、 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综合教学过程的诸要素,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方法。( ) 四、材料分析题 1(现代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以交流、对话、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 2(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 五、论述题 1(试论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基本关系。 2(试析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3(试论现代教学过程的主要教学策略。 第九章 现代德育 一、选择题 1.现代德育建立的基础是( ) 。 A.农业经济 B.现代信息社会 C.现代工业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现代德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 B.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C.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明显 D终身化和全民化 3.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德育的内容及其简单 B.德育的方式是和劳动、生活相结合 C.德育是平等的 D.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 )。 A.交往的发展 B. 个性的发展 C. 思维的发展 D.情感的发展 5.提出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 A.皮亚杰 B.杜威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6.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对这句话的启示应: A.德育不能背离教育者的道德认知规律B.德育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 C.舍弃情感,仅靠理推理而来的道德是毫无意义的。D.德育应寓于情感教育之中 7.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 )。 A.德育任务的制定 B.德育内容的确立 C.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的选择 D.德育途径的实施 8.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这段话强调德育的过程具有以下哪种特点( )。 A.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 B.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 D.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 9(下列那种德育模式主张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中所看到、发现的现实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价,自己做出价值选择。( ) A.体谅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行动模式 D.榜样学习模式 10.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 )。 A.灌输 B.疏导 C.模仿 D.奖惩 11. 德育方法是( ) A. 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B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C. 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 D. 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 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3.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马卡连柯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14.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A.提高品德认识 B.陶冶品德情感 C.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15. 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己修养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强调是以下哪种方法的重要性。(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7(教育者自觉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和陶冶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8.成长记录袋法是属于下列哪种德育方法。( ) A.说理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 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9(纽曼认为公民社会行动模式的过程包括( )。 A.制定政策目标 B.争取目标支持工作 C.解决心理哲学难题 D.让学生掌握理论 20(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的70年代的英国,后来广泛流行于北美各国。代表人物为( ) A.彼得?麦克菲尔 B.路易?拉斯思 C.弗雷德?纽曼 D.科尔伯格 二、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德育这个概念是个历史的范畴,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步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 ) 2. 德育是阶级社会才有的教育。( ) 3. 德育要以灌输为依托,知、情、行的教育道应植根于道德知识灌输之中。( ) 4心理健康教育不属于德育的内容。( ) 5.社会的道德规范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基础的矛盾构成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动力。( ) 6(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 ) 7. 学校德育的任务、内容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 ) 8(生活德育模式强调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主动积极的道德素质与能力,即道德上的自律能力或道德上的自律素质。( ) 9. 陶冶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文艺熏陶三种。( ) 10. “榜样”模仿是学生进行自我修养的基础。( )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2.联系实际,如何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3.试述我国当前德育的基本任务包括哪些方面,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1 材料1: 在虹桥小学,三(1)班班主任王老师对学生张明近期的表现感到不安。为了了解张明在家中的情况,王老师主动到张明家家访。在同张明父亲交流情况时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偏偏张明的父亲也比较较真,便对王老师说:"王老师,您这话欠妥。'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说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孩子送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张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问题:王老师和家长的说法正确吗?试用合力教育理论加以分析说明,并联系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材料分析题2 材料2: 摘自董德中《四国道德教育管窥》,河南日报,2004年7月23日。 韩国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训练教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仅礼节教育方面就具体包括: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4.社会生活的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5.国家生活礼节,如国旗、国歌的礼节等。 谈谈阅读这段材料之后,你认为对我国如何抓好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的教育有哪些启示, 第十章 现代教育评价 一、单选题 1.从教育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 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 B. 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C.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D. 正确评价与错误评价 2. “矮子里找高个” 、“水涨船高” 是一种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定性评价 D. 定量评价 3. 有“现代教育评价之父” 之称的是 A. 杜威 B. 桑达斯 C. 泰勒 D. 布鲁姆 4. 现代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是 A. 智力测验 B. 分等排序 C. 选拔人才 D. 调节改善 5. 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是按评价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划分的 A. 评价的对象 B. 评价的功能 C. 评价的价值标准 D. 评价的运用方式 6. 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是一种 A. 表现性评价方法 B. 形成性评价方法 C. 定性评价方法 D. 相对评价方法 7. 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是指测验的 A. 效度 B. 信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8(诊断性评价往往在教育活动的 A. 过程中进行 B. 开始前进行 C. 结束后进行 D. 各阶段中进行 9(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0(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二、多选题 1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1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13.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 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14.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三、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考试和教育测验是一回事。( ) 2(教育评价的实施方法就是考试。( ) 3(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序分等。( ) 4(教育评价主要是在教育过程的终结阶段进行。( ) 5(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 6(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 7(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 8(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 四、材料分析题 新课程推进中的教育评价及其案例 1.你用你心爱的小手工作品表达了对数学和老师的热爱。谢谢你~你的语言清晰、简洁。你的剪贴拼图做 得那么漂亮,可以看出你对图形的理解很深,操作能力很强。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你能认真和勇敢地克 服暂时的困难,重新找回自信,祝贺你,亲爱的小女孩,这比,,,分更值得骄傲~ 你经常看书,表演课文时也非常出色。认字表上,,,个字全会认,查字表上,,,个字会认,,, 上,很不错。你的字写得越来越漂亮。阅读课上,你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并能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你讲 的故事很吸引人。 这是一位教师给学生的评语,你以为他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评价观念? 2. 语文课上,同学们正在热烈地讨论着,大家都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这时,刘佳欣站起来说:“我有一个记‘全’的好办法。”停了停之后,她接着说:“以前,我们记‘金’字 时,有的同学用猜字谜的方法来记的,我记得是‘一个人,她姓王,腰里别着两块糖’,这回我还用这个字谜来记,只是把它稍稍改一下。‘一个人,他姓王,腰里丢了两块糖’。”听了她的介绍,同学们好像恍然大悟。这时,我并没有对刘佳欣的发言做评判,而是转过头来说:“刘佳欣这个方法好吗,”同学们纷纷点头。“那么好在哪里呢,请你来评价一下。”这时,田宇站起来说:“刘佳欣用上个学期学习‘金’字的方法来记这学期的字从这儿看出她以前学习就很认真,记得也很牢。”郑中一接着说:“我觉得她的方法很巧妙,而且很有效,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还有,还有,”邓聪接着说“我觉得刘佳欣很会动脑筋,我就想不出这样的方法。”听了同学们的评价,我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同学们说得很好,让我们用掌声对刘佳欣这种富有创意的想法表示鼓励。”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教学继续进行着,在后面地讨论中,大家更加积极。在记“先”字时,有几位同学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同学说:“我可以用去偏旁的方法来记。‘洗’字去掉‘氵’就是‘先’。”有的同学说:“我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把‘告’字下面换成‘儿’就是‘先’。” 接着,有的同学用“元”字加“义”和“丨”(加笔画)的方法记。还有的同学把“牛”字的“丨”变短再加“儿”的方法记住了“先”。在大家说完这些识记的方法之后,我及时给予了肯定,“这些同学都能积极开动脑筋,想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识记生字。”这时,我觉得还不够,于是我又说“请同学们说说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这时,有的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第一种方法最好,因为这种方法最简单,也很方便。”有的学生说:“用‘告’自己也挺好的。”还有的学生说:“第三种和第四种方法虽然也能记住,但是不是太好记。”听到同学们的这些评价,我感到比较满意。 这是一节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叙述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其中你能感悟到评价方式的特点吗? 五、论述题 1(评析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差异评价法的优缺点。 2(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 3.根据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你对教育评价模式的构建有哪些体会与认识, 第十一章 现代教育制度和管理 一、单选题 1( 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下列哪一个学制, A(“壬戌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寅学制 2(下列哪一个学制,把女子教育列入学制,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内容,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哪一年颁布的, A(1985年 B(1986年 C(1995年 D(1997年 4(现代教育制度最早诞生于, A(我国唐代 B(美国 C(日本 D(西欧 5(现代教育制度诞生是以下列哪种教育制度的出现为标志, A(教会教育制度 B(行会教育制度 C(国家教育制度 D(中等教育制度 二、多选题 1(义务教育中的“义务”是指哪些义务, A( 就学义务 B(设置义务 C(保障义务 D(避止义务 2(义务教育具有哪些特点, A(强制性 B(普及性 C(免费性 D(普通性 3(历史上,学校教育制度呈现出哪几种形态, A(双轨制 B(单轨制 C(综合制 D(分支型学制 4(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终身教育并非一种全新的教育 B(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 C(终身教育持一种民主的教育观 D(终身教育持一种大教育观 5(下列哪些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缺点, A(开放性 B(过分制度化 C(霸权性 D(一次性 二、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普职之争的实质是现代中等教育中的教育分流问题。它不同于文实之争,文实之争涉及的是教育平等问题。( ) 2(目前,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趋势是由相互独立的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向综合中学发展。 3(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它不过是某种意念。( ) 4(西欧最初普及义务教育主要是国家基于民主要求而给每一个儿童提供了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 ) 5(大学是研究高等学问的专门机构,主要从事教育和研究,因此大学并不直接为经济服务。 6(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最基本的特点。( ) 7(我国唐代已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 ) 8(终身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 ) 9(近代欧洲出现的双轨学制中,上延型系统主要是为升大学做准备的。( ) 10(国外的校本管理和我国的校长负责制一样,都是为了明确校长在学校中的权力和地位的。( ) 四、材料分析题 1(“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学校就是工厂。原始产品(儿童)被造成成品以满足各种生活需要。20世纪的文明对产品制造的规格提出了要求,根据规格的规定来塑造学生是学校的职责。” 试用所学过的教育学知识对这段话做出分析。 2(请阅读以下材料: 1984年4月,美国“全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在提交白官发表的题为“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指出,为了寻找教育问题的答案,必须致力于终身教育,开创一个以学习化社会为目标的教改起动。]991年4月18日布什总统发布的《美国2010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又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身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身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美国的这一改革方向体现了当代教育学在哪些方面的发展 ? 五、论述题 1(校本管理的理念及其对我国教育管理的启示 2(面对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存在哪些局限,其改革方向是什么, 第十二章 现代教育研究与方法 一、单选题 1(教育研究人员利用应用研究的結果,透过实际教育行动解決实际教育问题是属于哪一类型的研究, A(基础研究 B(量的研究 C(行动研究 D(质的研究 2(有关人种志研究的敘述何者为非, A( 在研究設計上采用个案研究设計 B(在自然情境中探讨人类行为 C( 資料分析采三角互证法并做交叉比較 D(研究結果具代表性 3(对于行动研究的描述,何者为非, A( 行动研究可使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結合 B( 行动研究中“问题”的性质和范围应为教育工作者能力可解決者 C( 行动研究的結果具有普遍性 D(行动研究中的研究者须具有共同的教育典范 4(量的研究遵循的基本研究范式是 A(逻辑—演绎的研究范式 B(自然类比范式 C(逻辑—实证研究范式 D(人文理解研究范式 5(叙事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A(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结合B(人文主义 C(科学主义 D(以上皆不是 6(质的研究强调研究的 A(科学性 B(自然性 C(精确的量化结果 D(人为控制 二、多选题 1(教育研究是事理研究,它包含两大类型的研究: A(理论研究 B(应用研究 C(叙事研究 D(人种志研究 2(现代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 A(研究范式的整合性 B(研究关系的互动性 C(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D(研究过程的动态性 3(依据教育研究的性质或使用的手段的不同,现代教育研究可分为: A(量的研究 B(应用研究 C(质的研究 D(基础研究 4(质的研究的特点: A(自然性 B(解释性理解 C(归纳方法 D(复杂性 5(教育人种学研究遵循的是“现象—解释”的研究范式,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A(对现象进行仔细描述 B(实地研究 C(应用演绎法 D(量化分析 6(在人种学研究中,研究者应遵循的原则是: A(避免先入为主 B(接受对现象的不同理解 C(臆想理论 D(现实被整体看待 7(叙事研究中研究者获取现场文本的主要途径有: A(经验故事 B(现场观察 C(访谈 D(自传或传记 二、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教育研究仅是对事实的研究,不涉及对价值的研究。( ) 2(现代教育研究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是人—物关系或我—他关系,他们之间是无法沟通和交互作用 的。( ) 3(质的研究是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假设或理论。( ) 4(叙事研究的研究成果——研究文本就是现场文本,即仅表述现场经验。( ) 5(在行动研究中,教师是研究教育实际问题的“局内人”。( ) 6(叙事研究以研究教育理论为主。( ) 7(建构主义者看来,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都是一种“参与式观察”,真正意义上的“局外人”是不存在的。 ( ) 8(在人种学研究中,研究者应避免对现象的不同理解。( ) 9(叙事研究仅仅是讲故事和写故事。( ) 10(行动研究主要在追求普遍的知识与原理原则。( ) 三、案例分析题 1(某老师发现他班上的一名学生在校外对父亲的态度十分恶劣,全然不同于平时在学校里那副胆小怕事的 样子。为什么该学生在学校与在校外的表现差异会如此之大呢,经了解知道该生在幼儿园时曾因与一小朋 友发生争执,而被老师惩罚关在厕所达两小时之久,这之后性情开始发生变化。这位老师猜想:可能是幼 年这段不正常的经历深深地刺激了她,导致现在她对学校和老师心怀恐惧。她爱在家里发脾气,也许跟她 在学校里过得不愉快有关。 为了要改变这种状况,这位老师认为关键是老师要体贴她、关心她、信任她,让她真正感受到师爱。因此, 这位教师打算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步消除她对教师的成见,对学校生活的恐惧。第一步是设法使该生相信老师,在老师面前抬起头来;然后设法使她在该教师任教的英语课上主动开口进行对话练习,在课堂上轻松起来;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她体会其他老师的关爱和信任,在学校里轻松快乐地学习。 这之后这位教师寻找各种机会运用辅导性谈话、英语对话练习、教育性对话等措施逐步实施他的计划,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该生同以往大不一样。 事后这位教师认识到在辅导、教育和转变该生的这一工作中,之所以取得如此成效首先得益于对学生的行为问题的归因分析,其次得益于事先经过设计。不过,这位教师也感到有一些遗憾,即对该生进行的一次教育性谈话效果不明显,她在关心和体贴父母方面似乎没有实质性的进步。为此,这位教师准备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如让学生写《爸爸妈妈的一天》的观察日记或让家长与学生“交换角色”进行换位思考等,以进一步疏导该生。 问题:(1)该案例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2)试分析该研究的基本过程。 2(有研究者欲探讨山村小学教师心理需要和影响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相关因素,以及如何满足他们的需要等问题,确立了永嘉县北山乡北岙小学的李老师作为研究对象。从2002年6月起至该年11月中旬在不同的场合如李老师办公室、家里等工作或生活的地方以及回城的路途中,采取了结构性访谈、非正式交谈、现场笔记、实物收集、口述历史等五种方法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面临收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研究者综合运用了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的方法。在类属分析时借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山村小学青年教师的需要也分成五个层次。然后把相关资料归入相应的层次里。与此同时,结合情境分析——山村小学青年教师每个层次需要下面,穿插一些访谈片段、观察事件、日记书信、采访札记等,让这些故事性、情景性的描述对该层次需要加以展示和说明。 问题:试问该研究者关于山村小学教师需要的研究主要运用了何种研究,试述这种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四、论述题 1(试述现代教育研究性质及主要特征。 2(试比较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不同之处。 3(教育人种学研究区别于其他研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 绪论 一、单选题 ,(D ,(A ,(C ,(B ,(C 二、判断题 1(× 2(? 3(? 三、材料分析题 要点:现代教育学这一说法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时间概念即是现代时期的教育学,所注重的是教育与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关系。二是价值概念,将教育学理解为“现代教育”之学,也就是指教育学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性,如理论基础的多元化,理论系统化和多元化,元教育理论的产生等等。 四、论述题 1、要点:前教育学阶段,特点: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对教育的论述散见在其他著作当中。独立教育学形成阶段,特点:教育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成立了教育学的研究机构;教育学家和教育学论著的大量出现;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学话语体系。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不同教育学派的涌现;教育学研究范式的丰富。 2、要点: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教育问题(可展开论述,只要言之有利,鼓励观点创新)。 第一章 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A 5、A 6、D 7、B 8、B 9、C 10、D 11、D 12、A 13、C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BC 3、ABCDE 4、AB 5、CD 6、ABCD 7、ABC 8、ABD 9、ABCD 10、ACD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材料分析题 1、这则案例涉及到对教育的本质认识的基本问题,基本上与论述题3相同。只有对人的教育本质有了一个 清醒的认识,才能真正区分人的教育和动物的教育。 2、反映了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等级性、教育脱离生产劳动,教育形式简单。 五、论述题 第1题 1、 以大工业生产为背景,科学技术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2、 普及教育受到重视; 3、 教育愈加被利用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4、 资本主义国家把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其经济发展的一种国策; 5、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产生和传播。 第2题 1、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趋紧密; 2、 现代教育的普及性与专门性日趋结合; 3、 现代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 4、 现代教育具有商品性; 5、 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6、 现代教育具有发展性; 7、 现代教育具有民主性; 8、 现代教育的主体性; 9、 民族性与国际性日益结合; 10、现代教育的生态意识在增强。 第3题 1、对于各种教育本质观进行简单的述评; 2、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3、从关系角度看,考察教育本质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方法; 4、从教育的概念看,不仅仅是描述性的,而且更是规范性和表达性的。 第二章 现代教育目的 一、单选题 1(C 2(B 3(D 4(C 5(A 6(C 7(A 8(C 9(B 10(D 二、多选题 1(AD 2(BCD 3(ACD 4(ABC 5(ABC 6(ABD 7(BCD 8(ABC 9(ABCD 10(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论述题 1( 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和评价功能。 (1)激励功能。教育目的蕴涵着观念价值,与期望值形成合力,吸引实践者采取行动。 (2)指导功能。首先体现在指导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其次调节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向。 (3)评价功能。首先是看教育实践是否与教育目的吻合;其次是看教育目的是否切合实际。 要明确的是,教育目的功能的发挥是有条件的。 2(教育目的内容通常包括对教育目的的性质与价值取向、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与人才规格作出具体规定,要给教育目的明确地定性、定向、定位和定点。 (1) 定性。指明教育目的性质,提示教育目的本质; (2) 定向。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作出概括提炼。 (3) 定位。确定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要求。 (4) 定点。对受教育者的人才规格作出简洁明确的具体规定。 定性、定向、定位和定点是教育目的表述中内容结构的四大要素,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五、材料分析题 1(《教育法》第五条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显然,十六大报告对党的教育方针有新的发展: (1)是提出了新观点,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纳入教育方针,写到教育的旗帜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文关怀精神; (2)是明确了新要求,突出强调教育要努力促进人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走与经济社会相结合的道路。 新的教育方针具有这样几个特征: (1)是科学性。表述涵盖了教育的方向、培养目标和实施途径,明确回答了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等问题,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方针内涵。这一表述集中反映了教育的外部关系与内部关系规律,因而是科学的、严谨的、全面的; (2)是时代性。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相对于“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言,更明确、更直接地突出了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宪法原则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首次完整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美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美育在教育方针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也表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培养对象的基本素质有 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表述立足国情,着眼素质教育,放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洋溢着时代精神; (3)是实践性(或称可行性)。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较之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方面拓宽了对培养人才途径的认识。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但不是惟一的实践活动,我们培养人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结合,更要坚持教育同整个社会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拓宽了对教育功能的认识。 2(语文老师的做法是妥当的。因为: (1)对于拿别人字典的女生,老师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事出有因(因家境贫寒,母亲抱病,无钱买来字典),便没有当众“杀鸡儆猴”,而是自己掏钱为学生弥补 了过失,表现了崇高的师德,令人敬佩。 (2)体现了教育目的的人道精神和人文关怀。在整个时间的处理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超越简单道德说教的束缚,对学生的品德影响深远而长久,教育效果是可靠的。 (3)既是现代教育目的价值观中“客体论”向“主体论”转变,也是教育目的中由“占有性个人主体”向“共存的类主体”转变的集中体现。老师没有简单的息事宁人的态度,而是将个别的问题进行个别的处理,通过心灵的交流,给学生以自我觉悟的机会,表现出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和对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信任,同时又利用集体的心理氛围的影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着无声的引导。 第三章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D 2、C 3、B 4、A 二、多选题 1、BCD 2、ABCD 3、AB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材料分析题 1、环境、教育对人的影响。 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受遗传素质的影响,也受到社会需要、分工等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的 影响和制约。 2、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教育、环境等也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共同作用于人的发 四、论述题 1、素质教育对人的现代化所起的巨大作用,是由素质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和明确的目的性。 ?素质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终身性与开放性。 这种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素质教育是实现主体发展目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人的主体性,追求并实现人的价值理想的过程。 ?素质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过程。 ?素质教育是完成人对现实思想道德水平超越的重要手段。 2、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和其它才能、兴趣和爱好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教育对人的道德面貌也有影响作用。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 ?从教育本身而言,教育是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 人才的重要摇篮,是提高全民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第四章 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ABC 2. B 3. ABCD 4.ABC 5.ABCD 6. ABCD 7.ABCD 8.ABC 9. ABCD 10. AB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题1: 答: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 (2)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 材料题2: 答: (1)教育存在是合法的、合理的。 (2)教育活动具有相对独立观念系统及运行规律 (3)教育受社会因素影响,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紧密相联,但教育是相对独立的。 四、论述题 1.答: (1)教育可以先于经济而发展。 (2)教育不能无限制的先于经济而发展。 (3)教育先行总是由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所决定。 2.答: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2)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3)教育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全球化。 第五章 现代教育与生活 一、单选题 1、A 2、B 3、A 4、A 5、B 6、C 7、A 8、D 9、B 10、A 二、多选题 1、AB 2、AD 3、ABC 4、ABCD 5、ABCD 6、ABC 7、ABC 8、ACD 9、ABCD 10、AB 三、辨析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材料分析题 要点:1、生活世界的教育是科学世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科学世界教育来源于生活世界教育,它是对生活世界教育的提炼和升华。 2、儿童在生活中才能发现真、善、美,因此生活是教育的基础;儿童生活中形成的认知、情感、意志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儿童在生活中所激发的疑问会成为他们在学校教育里继续学习的动机,因此,生活是教育的最终源泉和归宿。 五、论述题 要点:1、生活世界教育是感性的、自发的、混杂的;生活世界教育的本体性的、价值性和意义性的;生活世界教育是实然的、领域的和表象的。 2、科学世界教育是理性化的教育;科学世界教育是结构化的教育;科学世界的教育是技术化的教育;科学世界教育是课题化的教育。 第六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一、单选题 1、B 2、B 3、C 4、C 5、D 6、D 7、B 8、D 9、C 10、B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 4、ABCD 5、ABD 6、ABCD 7、ABCD 8、ABD 9、ABCD 10、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9、× 10、? 四、材料分析题 1、答:该案例中教师表现出的行为,从课程、教学原理的角度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的处理方法简单粗暴,伤害学生自尊。 (2)教师仍然把自己视为教学活动中唯一的权威。 (3)教师把传授教材内容当作教学唯一取向,忽视学生反思、批判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建议处理策略:鼓励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此为契机与学生探讨文学语言的特点、比喻的特点;运用教学的语言艺术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人格的发展。 2、(1)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统称为课程资源,它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对于课程资源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二是课程资源的适合性。三是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四是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 (2)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 (3)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 (4)教师不仅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还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五、论述题 1、 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存问题以及现实途径, 答 (1)现存问题 理论层面:当前,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大多基于这样的理论假设,即个体专业发展就是将优秀和骨干教师带有经验性、典型性的“特征”传递给师范生或新任教师的过程。这种假设暗含着两个前提,即优秀教师的成功做法具有普适性,同时,属于教师专业领域内的职能素质信念与能力系统都是可以言传、外显的。而实际的情况是,一部分专业素质是缄默的、隐性的,属于个人化的。 机制层面:由于受当前学术研究中部分人浮躁、投机与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一些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教育者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中表现出很强的“目标—动力”导向,过于强调发展计划对教师晋级、评优等方面的价值和影响,或依靠硬性指标、外部利益驱使教师参与各种专业进修和培训,忽视从专业本身引导教师内在的自觉意识。 观念层面:部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漠,对职业规范、周期及专业发展规律、价值等认识不清,影响了长远的专业发展。 物质层面:由于我国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有限,加之有些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很多理论上可行的计划在实施时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专业发展行为流于形式。 (2)现实途径 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基础环节; 加强教师培训是客观要求;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保障机制; 教育行动研究是有效途径。 2、我国当前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可能途径, 答:(1)现存问题:师生关系的疏远与冷漠;师生关系的实用与功利;师生关系的对立与冲突 (2)原因分析:历史文化因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自身主观的因素;教师不良的教育手段;个别教师师德滑坡。 (3)可能途径:确立生命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七章 现代课程 一、单选题 1—5 CBADA 6—10 CDCCD 二、多选题 1、BCD2、ABCD3、ABCDEF 4、ABCE 5、ACDE 6、ABCDE 7、ACDE 8、BCDE 9、ACD10、ABC 三、辨析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 四、材料分析题 1、 (1)课程资源的类型:自然环境资源;社会环境资源;文化资源;教师、学生及家长等人力资源 (2)对资源的评价: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课程资源的适合性;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3)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些都是传统教科书无法替代的。 (4)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功能也未被充分认识和利用。 (5)教师不仅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而且是充分运用、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2、 (1)课程设计主体多元化 (2)课程设计取向多元化 (3)教师教授课程的过程既是一个领会专家设计的课程,同时也是一个在课堂层次设计的过程,学生就是在这两个交互的过程中建构的过程。 (4)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先后顺序和继先承后的行动过程,每一个过程中,都是课程设计主体的相互交流的过程,都有不同的设计主体的参与。 五、论述题 1、 (1)两极之间的对立: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与人本主义课程文化观点的矛盾冲突 (2)寻求两极之间的平衡: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与人本主义课程文化观的融合趋势 (3)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的确立 2、 (1)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课程价值取向 A、突出伦理政治的课程价值取向。 B、适应社会生活的课程价值取向 C、强调个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 (2)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3)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4)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 (5)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6)强调国际意识的培养 第八章 现代教学 一、单选题 1,5 BACAB 6-10 ACDBB 二、多选题 1、ABC 2、ACD3、BCD4、ABCD5、ABCD6、ABC7、ABCD8、ABCD9、ABCD10、ACD 三、辨析题 1、?2、×3、×4、?5、?6、×7、?8、×9、×10、?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摘要:长期以来,我们将教学视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遵从“知识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倡导“教师权威”的价值取向。整个教学注重科学世界的教育,是教学和生活相分离,人和自然相分离,培养的是知识化、理性化的人才,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剥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追问。批判和 反思的资格和权利,剥夺了学生创造未来社会文化的资格和权利,最终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得不到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师生交往。这种交往在教学实践中以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对话构成了新的师生关系,“我,你”关系。在这种关系里,师生双方并不把对方看作一个对象,而是一个跟“我”讨论共同“文本”的对话的“你”,师生双方都是作为真实的完整的人存在的。现代教学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2、答案摘要:这是以为中国教育界对“教学”一词较为普遍的观点。王策三先生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李秉德先生也认为,教学就是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 五、论述题 1、答案摘要: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这种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师生关系是对话交往的关系,是双向和交互作用的,是互惠式的。2、教与学的关系。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平等的、民主的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3、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现代教学需要对知识进行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留有适当的余地,并且能够规范和引导学生进行各种主动的学习,促进他们去积极地形成概念,发现规律,总结法则等。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将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起来。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现代教学应努力克服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割裂开来的偏向,在强调从书本中系统掌握间接经验的同时,给予学生实验、操作、探索、发现的机会,让学生从中体验掌握直接经验的乐趣,以实现现代教学的目的。5、动力与操作的关系。现代教学的良性循环需要教学动力和教学操作的良性协作,以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6、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现代教学发展观应建立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将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教育需要融合在现代教学中。 2、答案摘要: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2、进行教学分析;3、确定起点行为;4、编写教学具体目标;5、设计标准参照试题;6、开发教学策略;7、开发 与选择教学材料;8、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评价;9、进行教学调整;10、设计与实施终结性评价。 2、 答案摘要:1、准备策略。这一阶段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之前所做的有关各项准备工作的策略。教师需要从学生、教学目标、检测及候课几方面做准备。2、实施策略。是指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的导入、课中及结束等过程的不断调控,顺利实施教学设计方案,以达成预定教学目标。常用导入方法有直接导入、联想导入、设疑导入等;课中策略主要有先行组织策略、问题教学策略、反思教学策略、联系策略等;结束的方法主要有系统归纳、比较异同、巩固练习等。3、管理策略。指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主要策略有指导及诱导策略。4、监控策略。是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所采用的教学谋略或措施。包括应付课堂偶发事件的策略、主体自控策略、课堂互动策略、教学反馈策略等。 第九章 现代德育 一、选择题 1. BC 2.ABCD 3.D 4.C 5.C 6.CD 7.ABCD 8.A 9.B 10.AB11.D 12.A 13.D 14.D 15.D 16.B 17.C 18.D 19.ABC 20.A 二、是非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三、论述题 1.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学生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质、高尚情操,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需要长期的塑造和影响的过程。同时德育过程又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这是由于一方面学生在逐步健康地成长过程中,初步形成起来的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还可能受到不良思想和坏的道德品质的影响和侵蚀,出现优良思想与不良思想曲折斗争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思想上已有的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在前进中产生新的矛盾,有些已经改正的缺点和纠正的错误,在新的环境下又以另外的形式表现出来,出现重犯或反复现象。但是这种反复往往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存在着点滴进步的反复。可见,德育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针对德育过程的渐进性和反复性的特点,首先,德育工作者应对德育充满信心和耐心,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对有不良品行的学生更应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其次,德育工作者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多次反复,不能误认为屡教不改,不可救药,而应积极地采取教育措施,做到反复抓,抓反复,使学生每反复一次,就受到一次教育,得到一次提高。 2. 说服教育法是教育者通过说理传道,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以培养学生道德认知的方法。 说服方式有灌输和疏导两种。灌输是指教师通过讲解、报告等形式,系统地讲授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原理原则和行为规范。这种方法多用于政治课与思想品德课的讲授和德育方面的专题讲座,主要解决学生“懂不懂”的问题。疏导指教师通过讨论、对话形式,引导学生辨别真假、善恶和美丑,培养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旨在解决“信不信”的问题。 说服教育的关键是说理,以理服人。其实,说理的过程就是证明理论、观念、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运用证据进行论证并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合理的论证以及合乎逻辑的推理。 在对青少年进行说理教育时,首先,说服教育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取得教育实效的前提。教师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要用平等的态度,而不能以教育者自居。要耐心地灌输和疏导,反对居高临下的态度、强制的方法。否则,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抗拒心理。其次,要做到说理的内容真实,要从学生的生活、学习出发,善于联系他们的思想实际,切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反对用假话、空话、套话来教育学生。假话、空话、套话只会使学生产生怀疑和厌烦,不相信教师所讲的道理和理论。再次,说理教育具有情感性,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对学生的无限厚爱来唤起他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增强说理教育的感染力。(联系实际略) 3. 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我国德育的基本内容: (1)政治思想理论教育 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长期政治思想理论的教育,培养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健康的价值观,来提升他们的政治思想品位。特别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树立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思想。 (2)爱国主义教育 爱祖国,一方面表现为对自己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勤劳人民的无限热爱;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心,对祖国的无比忠诚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爱国主义既是重要的政治原则,又是重要的道德规范。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首先要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祖国可爱的感性观念,使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文明古国里,是无比的自豪和骄傲的。在此基础上,逐渐上升为爱国的理性认识。最后,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情感相结合,升华为爱国的信念和报效祖国的行动。总之,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是使青少年学生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建国之才和效国之行。 (3)理想教育 马卡连柯曾指出: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理想是人们以现实为基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一个人生活的目的和为之奋斗的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教育的实质在于树立青少年远大的理想,因此,理想其实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通过理想教育,使青少年懂得生命的意义不是索取,而是默默地奉献,要从“自我”的枷锁中解脱来,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前途、社会的未来紧密联系起来。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而奋斗是当代青年的最崇高的使命和荣誉。” (4)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教育是使青少年学生形成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感情和善于在 集体中生活。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逐步形成集体主义的观念,反对自私自利的思想。树立关心集体,热爱集体,自觉地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并在集体生活中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和为集体服务的工作能力。 (5)劳动教育 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应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首先,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教育他们积极地参加体力劳动,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以劳动为光荣,以懒惰为可耻的品质,自觉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的恶习的影响。其次,劳动教育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第三,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劳动,爱惜劳动成功和爱护公共财产。 (6)纪律教育 纪律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对一定集体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章程和制度等。纪律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教育学生履行《学生守则》,遵守校规校纪,自觉维护学校的秩序,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和作风。 (7)民主与法制教育 民主的发扬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体现,行使公民民主权利力是法律赋予的权力。民主教育应使青少年学生了解民主的本质与形式,在他们日常民主生活实践和熏陶中,培养他们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学会民主方法,养成民主习惯和民主作风。 法制是一个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法制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说:“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们的中小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让青少年学生对基本的法律常识有一定了解,知法而后守法。 民主教育和法制教育是相辅相成。因为民主是法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而法制又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民主教育、法制教育相互依存,殊途同归。 (8)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最基本的内容。因为文明行为习惯是一个国家社会风尚的现实反映,也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文化修养的反映。对青少年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就是让他们逐步掌握基本的道德礼仪和规范,学会为人处世,接人待物。 (9)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优良思想和品德发展的基础,一些不良品德行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健康的心理。像偷窃癖、性变态、暴力狂等常常是由于某种心理变态所导致。可见,要培养优良思想品德,必须有健康的心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方面教育青少年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健康情感,善于调控不良情绪。另一方面教育他们学会面对挫折,正视现实,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1:答案要点 (1)王老师和家长的说法都是片面的。 (2)分析说明: ?他们的说法违背了学校、家庭共同做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教育原则。 ?合力教育原则的提出,是因为影响学生品德的因素既有学校的、家庭的,也有社会会的。养成孩子的良好品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贯彻合力教育原则,必须遵循相互尊重的原则,而王老师和家长的做法显然都违背了相互尊重的原则。 (3)结合实际分析说明。 材料分析题2:答案要点 (1)韩国养成教育的做法应给予肯定,德育要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2)分析说明: ?道德行为是基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等因素表现出的实际行动,也是道德形成过程的目的。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人的道德面貌是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展现,也是在实际行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必须加强道德行为教育。 ?分析我国当前忽视学生养成教育的错误。 (3)如何借鉴借鉴韩国抓学生的道德行为的方法。 ?应从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抓起。 ?从中小学生实际出发。 ?要特别强调训练和强化。 第十章 现代教育评价 一、单选题 1. C 2.A 3.C 4. D 5. D 6. A 7 .B 8. B 9.D 10.C 二、多选题 11. ABCD 12.ABC 13. BCD 14.BCD. 三、1. ×。考试是教师凭自己的经验进行命题和评分的一种测试;而测验则是指经过比较细仔的科学分析来编制试题,按严格程序进行的一种测试。严格意义上说它们是有区别的。 2. ×。考试仅仅是一种方法,另外还有如象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档案袋评定法等等方法。 3. ×。除了对学生进行排序分等外,更重要的是起到反馈、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4. ×。除了进行终结性评价外,更重要的是应重视过程性评价,另外还有形成性评价。 5. ? 6. × 7. ? 8. ? 四、材料分析题 1. 日常评价的改革目标是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新课程在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过程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多元主体参与评价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教师给学生的评语体现了树立育人为本的评价观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1)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其自信心; (2)重视学生的优势和进步,并依据事实提出成长期望; (3)关怀学生,体谅学生的处境,与学生进行真诚、温暖的交流。 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们之间的评价便是其中一种。这样做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1)学生们互相评价时往往是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问题, 这样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2)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甚至是对问题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3)这样做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4)在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当然,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评价只能是评价的一种,而且有时学生的评价会比较费时,或者有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到“点”上,这时候教师就要把握一个“度”,合理地运用这种评价方式,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五、论述题 1. 答:相对评价法是根据所要评价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准,以被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 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位置的一种评价方法。最大优点是评价的客观性。不足之处无法给被评价对象以绝对的水平评估,正态分布的原则不易满足学生上进的要求。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最大优点是易于被评价对象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明确目标,主动学习。不足之处是评价标准难以达到绝对的客观、公正和有效。 个体差异评价法是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最大优点是充分体现了尊重个体差异,能减轻被评价对象的压力。不足之处是由于评价本身缺乏客观标准,不易给被评价对象提供明确的目标。 总之,三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一般应相互结合起来使用。 2. 答:其基本内涵表现为如下六个方面:? 第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体现了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最新 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保障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例如,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第二,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第三,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第四,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第一,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第六,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3.答:现代教育评价发展趋势的五个方面:从选拨转移到发展;从他评转移到自评;从智育转移到五育;从终结转移到过程;从定性转移到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从相对标准转移到绝对标准与个体标准相结合。 现代教育评价模式的构建的体会与认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育评价模式的发展都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教育评价模式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特定范围的评价轮廓;各 种教育评价模式必然都有会反映某种基本的价值取向;各种教育评价模式都有自已特定的目标;各种教育评价模式的实施,必须有教育评价制度作保证。 第十一章 现代教育制度和管理 一、单选题 1、C ; 2、B ; 3、B ;4、D ;5、C 二、多选题 1、ABCD;2、ABC;3、ABD;4、ABCD;5、BCD;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材料分析题 1、把学校视作工厂,这是一种科层组织观。 科层组织观强调组织内部的秩序 重视提高学校组织的效率 忽视了学校中人的维度 过分简化了教育过程的复杂性。 2、反映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学习化社会的对人的素质的要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弊端。 终身教育制度的特点 五、论述题 1、校本管理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学校自主、共同决策 校本管理与我国校长负责制异同 校本管理对我国教育管理的重要启示在于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一是校长与教职工、学生、家长、社区的关系。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局限表现在过分制度化、一次性、霸权性、封闭性。 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 第十二章 现代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一、选择题 1、C 2、D 3、C 4、C 5、A 6、B 二、多选题 1、AB 2、ABCD 3、AC 4、ABC 5、AB 6、ABD 7、ABCD 三、判断题 1(×。教育研究属事理研究,不仅是对事实的研究,也涉及对价值的研究。 2(×。现代教育研究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是人—人关系或我—你关系,强调他们两者之间的对话、交流和沟通。 3(×。质的研究采用的归纳法,从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发展和归纳概念、理论,而不是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假设或理论。 4(×。叙事研究的研究成果——研究文本跟单纯的现场文本不同,既要表述现场经验又要解释现场经验的意义。 5(?。 6(×。叙事研究以研究教育故事或教育事件为主。 7(?。 8(×。在人种学研究中,研究者应接受对现象的不同理解,这可能产生另外的观念或改变对现实的观念。 9(×。叙事研究仅有叙事是不够的,研究者需要理解经验叙事意义和对他人及社会问题的意义。 10(×。行动研究是在具体情境中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不具有普适性。 四、案例分析题 1(分析:该案例研究采用了行动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的研究,是以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它是由社会情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关于行动研究的过程,凯米斯在继承勒温的思想基础上,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着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本案例中某教师发现他班上一位学生在学校与在校外的表现差异非常大,由此形成研究假设:幼年时期不正常经历的刺激导致该学生对学校和老师心怀恐惧,并确立用师爱来感化学生的行动研究计划:第一步是设法使该生相信老师,在老师面前抬起头来;第二步设法使她在该教师任教的英语课上主动开口进行对话练习,在课堂上轻松起来;第三步引导她体会其他老师的关爱和信任,在学校里轻松快乐地学习。这之后这位老师逐步实施他的行动计划,并进行多方面的考察。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一定成果。事后这位教师又对其行动成败进行了反思并提出进一步改革措施。 2(分析:该研究者运用了质的研究中的叙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叙事研究是一种研究人类体验世界的方式。经验叙事强调的不是形式、规律,而是经验的意义。其尊重每个个体的生活意义,主要通过有关经验的故事、口述、现场观察、日记、访谈、—自传或传记甚至书信及文献分析等,来逼近经验和实践本身。它对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把有关生活性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并通过生活(如教与学)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教育叙事研究表现出以下特点:1。以研究教育故事或教育事件为 主。在该研究案例中研究者所研究的主要是被研究者——某山村小学教师的故事,即他日常生活、教育教学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反映出了他的内心体验及人生观价值观。2。由研究者描述和解说故事。在这一叙事研究中,叙事主体即研究者通过描述正在发生的故事,使山村小学教师的需要逐一呈现出来,并通过研究者的解说或解读使所叙之事具有特殊的意义。3。以意义诠释为核心的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叙事研究不仅仅是讲故事和写故事, 对于叙事的探究实质上在于寻找一种能够更好呈现乃至穿透经验的语言方式或理论方式。 五、论述题 1(答: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而由于教育研究最原始、基本、具有原生性的对象——教育活动性存在具有特殊性,这决定的教育研究的性质。教育研究是“事理”研究,即探究人所做事情的行事依据和有效性、合理性的研究。它包含两大类型的研究:作为行事依据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作为有效性、合理性改进的应用研究。 现代教育研究具有如下一些特点:研究范式的整合性、研究主体的复合性、研究关系的互动性、研究方法的多元性或综合性、研究过程的动态性。 2(答:量的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部分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某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这是两种不同的研究,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质的研究与量化研究所遵循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基础有着明显的差别。量的研究遵循的是逻辑—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质的研究遵循的是现象学的解释主义。 第二,量的研究强调研究的科学性,因而研究往往要对研究环境进行人为控制,而质的研究在自然环境而非人工控制环境中进行研究,具有自然性的特点。 第三,量的研究按照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即运用抽样与数理统计的方法验证所提出的假设或检验理论,注重对研究结果的量化处理。质的研究不是去验证一个预先设定的学说或假设,而是应用与研究对象的对话和观察等方式,在尽可能自然的环境下,了解人们的想法和做法,了解研究对象的心声。 第四,量的研究以逻辑演绎的分析方法由上而下去验证研究假设或理论,而质的研究采纳的是自下而上的归纳方法,从资料收索的过程中发展和归纳概念、理论或洞察力,而不是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 3(答。人种学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主要对个体文化进行科学描述。人种学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产生了教育人种学研究,即为特定情境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象提供完整和科学的描述。教育人种学研究遵循的是“现象—解释”的研究范式,具有如下一些特征。一是现象学的特征,强调对现象进行仔细描述。二是自然主义的特征,人种学研究总是在某一自然情境(如一个教室、一所所学校等)中进行,研究者观察在自然情境下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不用控制变量或情境,它具有实地研究的典型特征。三是具有整体性与全局性特征。 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7、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8、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 A、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B、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C、凯洛夫《教育学》 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9、主张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 ) A、杜威 B、加德纳 C、布卢姆 D、布鲁纳 10、学校产生于( ) A.原始社会时期 B.奴隶社会时期C.封建社会时期 D.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 ) A.政治思想素养之一 B.职业道德素养之一C.知识素养之一 D.能力素养之一 13(进行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是( ) A.确定教育目的 B.确定教育内容C.确定教育方法 D.确定教育形式 1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现场教学 B.课堂教学C.个别教学 D.分组教学 15.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6(班主任做好班级教育工作的前提是( ) A.了解与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 D.协调各方面教育影响 17(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 A.人类的本能活动 B.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活动 C.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8(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经济.政治制度C.社会文化 D.社会人口 1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 20(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二、判断题 1、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占代教育与生产实践相分离和对 立的特点。( )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夸美纽斯。( ) 4、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 5、生产力对教育起决定作用. ( )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 )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了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赫尔巴特的《大教学论》。( ) 8.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 ) 9.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问题。( ) 10.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的特点所决定的。( ) 11.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品德评价法。( ) 12.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榜样法。( ) 13.“大有大成,小有小成”体现的是循序渐进的原则。( ) 14.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 15.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个别教学。( ) 16.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单一课,它适用于比较容易的课程。( ) 17.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 )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指导学生学习。( ) 1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属于隐性课程。( ) 20.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而遗传才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 ) 教育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0 DBACBCDAAB 11-20 CBABAADBBA 二.判断题 1-10 ×?××??×??× 11-20 ??×?××?×?? 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下列答案中选择唯一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1、(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1876 B、1877 C、1878 D、1879 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 ) A、俄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3、(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魏特海墨 B、费希纳 C、冯特 D、韦伯 4、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 A、心理的发生、发展 B、社会对心理制约 C、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D、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 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 )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说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 A、活动 B、客观现实 C、主观能动性 D、意志的努力 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 ) A、情感过程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 7、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是( ) 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 B、人格和认识过程 C、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和个性 8、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是利用了人的( ) A、知觉 B、感觉 C、对比 D、后像 9、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给以反映的特性被称为(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0、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被称为(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1、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 为(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2、知觉过程中以过去经验来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某种意义的特性被称为(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3、记忆过程包括( )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4、保持时间为0.25-2秒钟即消失的记忆为(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无意识记忆 15、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16、1956年,英国心理学家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 )个组块 A、5-9 B、7-9 C、5-7 D、9-11 17、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理解的思维过程称之为( ) A、概念 B、问题解决 C、具体思维 D、抽象思维 18、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 ) A、后像 B、表象 C、想象 D、复述 19、( )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思维的形式 A、概括 B、概念 C、推理 D、抽象 20、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的( )能力强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映。 3、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5、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6、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7、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能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得益于哲学本身的发展。 8、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一旦有观察机会,观察时间应尽可能长。 9、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10、调查法是直接对研究总体的全体进行调查。 1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12、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脱离出来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具有重要作用。 13、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14、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任何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本性和尊严。 15、行为主义的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强调人已有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16、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被称为第一次革命。 17、人本主义的兴起被称为第二次革命。 18、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19、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20、绝对阈限是衡量感受器灵敏性的唯一指标。 一、选择题 1-10 DBCDBBDDAD 11-20 DBDABADBBD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错 2、错 3、错 4、错 5、错 6、对 7、错 8、错 9、错 10、错 11、对 12、错 13、错 14、错 15、错 16、错 17、错 18、对 19、对 20、错 《教育学》模拟试卷《教育学》模拟试卷(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l、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_____________。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_______、教育的生源起源说、_______、_______。 3、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_______、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_______。 4、_______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6、1902年通过的“_______”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 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_______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家长会、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 A(系统性B(制度性C(无阶级性D(等级性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__。 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法 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 A(随意性B(娱乐性C(自觉性D(系统性 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B(卢梭C(赞科夫D(福禄倍尔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教育学》第一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1、教育问题2、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源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的起源说3、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4、上课5、遗传;环境;教育6、壬戌;六、三、三7、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8、孔子;苏格拉底9、学生发展10、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 lB 2C 3B 4D 5D 6A 7B 8D 9C 10B 三、判断并改错 1、错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2、错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错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 4、错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5、正确。 《教育学》试卷(第二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l、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_____阶段、-_____阶段和_____阶段。 2、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_____实现的。 3、发现学习模式是_____提出的。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和_____。 5、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_____出现。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902年通过了“_____学制”,它基本是参照_____的学制制订的,通常又称“_____”新学制,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8、教学过程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发展阶段。 9、好的测验都应当符合一定的要求,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指标衡量测验的质量。 10、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即要发挥_____的骨干作用和抓好_____的转化工作。 1l、学校咨询与辅导一般可分为、、问题预防与发展指导三种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 A发展方向B发展阶段C发展结果D发展进程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 A思想品德教育工作B教学工作C校外活动D教师的培养工作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C发展的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 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 A教育目的B生产力发展水平C儿童的年龄特征D教师实际水平 5、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 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A《论语》B《理想国》C《学记》D《大教学论》 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 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团结互助 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 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 9、课的类型是根据( )来确定的。 A教学目的B课的具体任务C学科特点D教学内容 10、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电化教学B复式教学C课堂教学D现场教学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3、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4、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5、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教育学》第二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 1、萌芽、创立、发展2、教学活动3、布鲁纳4、遗传、环境、教育5、奴隶社会初期6、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7、壬戌、美国、“六三(三”8、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9、实用性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10、优秀生、差生11、缺陷矫正早期干预 二、不定项选择1AC2B3ABCD4ABCD5A6C7C8A9AB10C 三、判断并改错 1、错。动物能哺育幼仔,是动物的本能,它不存在教育。 2、正确。 3、错。形成技能、技巧是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 4、错。集体形成的条件是:?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要有健全的组织和积极分子骨干;?要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开展有教育意义活动。仅仅有了班级组织,不能标志集体已经形成。 5、错。读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无教师指导的阅读只能是学生的自学法。 《教育学》试卷(第三套)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学校美育的内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2、咨询的主要方法有:1) _____;2) _____;3) _____。 3、旧中国首次制订现代学制是_______年,称为_______学制。 4、课程结构最常见的结构形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范例教学中范例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儿童从出生到青年期有三次身心发展的高峰,第一次是_______,第二次_______,第三次_____。 7、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的_______,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社会的_______,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_______。 8、备好课是对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一个检验,因此教师备课必须做好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等三方面的工作。 9、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_______问题。是教育的依据和评判标准______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 10、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特殊认识过程C发展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 4、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 A谈话法B复习课C单一课D综合课 5、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斯多德C孟子柏拉图D朱喜苏格拉底 6、“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巴班斯基D赞可夫 7、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共同的活动 8、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 A审美教育B五讲四美教育C美好生活教育D美好思想教育 9、“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这话是说的。 A周恩来B毛泽东C蔡元培D王国维 10、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训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教育学》第三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题 1、自然美育、社会美育、艺术美育、教育美育2、侧重调整情感的方法;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侧重改变认知的方法。3、1902、壬寅4、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5、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6、出生的第一年、六、七岁、青春期(14、5岁)7、核心、纽带、具体执行者8、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9、核心、出发点、归宿10、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发展阶段 二、不定项选择lB2C3AD4CD5A6C7A8A9BiOC 三、判断并改错 1、错。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错。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3、正确。 4、错。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错。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题库 名词解释: 六经:是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时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学记:是战国末期乐正克的作品。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基础,系统地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 亚里斯多德:是古代希腊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道德、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历史研究法:是通过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进行发掘和考察,认识教育现象机器发展规律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是借助样本分析,达到弄清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方法。 实验研究法:是通过对实验对象施加新异实验变量,并对环境干扰因素加以控制,然后观察实验对象变化的方法。 广义教育:是泛指一切有意识地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在不同程度上都可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或影响人的情感、个性的发展。 狭义教育: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所谓学校教育,是由社会专门组织的,对青少年一代身心成长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期把它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指教师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动作等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遵循的行动规范。 教育机智:教师在处理各种突发的教育问题时,要有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进行快速反映的能力。 教师资格:是指教师任职所需要的学历与道德修养及能力标准。 《大教学理论》:被19世纪英国哲学家的约翰穆勒称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文化(广义和狭义):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文化,是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 文化融合:将不同质,不同源的文化综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法则之一。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 年龄特征: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木质的共同特征。 遣传(遣传素质):指个体从先代那里继承下来的解剖的生理特点。 环境(广义和狭义):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两方面。是指个体生活在其中并受其影响的客观世界。 德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智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育。 美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的审美观点。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双轨制: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 单轨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 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等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它包括讲解、讲读、讲演、讲评五种方式。 学前教育:是指社会和家庭对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智育: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的活动。 知识: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发展规律的系统认识。 技能:指学生通过练习获得的能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行为方式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人员运用一定的手段方法,组织协调学校办学资源,引诱师生员工以正确的方向,游戏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法国管理实践家法约尔说过:"管理过程是管理的职能活动过程。" 学校管理过程有别于一般管理过程就在于它以育人为根本目的。 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包括教育工作目标和管理工作。 美国"PDCA循环说"(戴明)学校管理过程运行的基本环节包括计划决策、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总结评价。 组织实施:按照计划决策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将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各种管理要素组织运转起来,将计划决策付堵行动的活动。 组织实施环节包括:组织、指挥、协调、指导和极力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学校管理原则:是开展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它是学校管理规律的反映,是学校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也是教育管理思想的体现。 学校管理原则是知道学校管理工作的思想准绳。 民主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工作要尊重、信任广大教职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作风。激发他们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并为他们参与学校管理创造条件。 学校管理方法:是指为顺利开展管理活动、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和措施。 学校管理方法从层次上分为:学校管理哲学、一般方法、具体方法。 行政方法:是指学校管理者依照组织系统。运用行政命令对被管理对象实施管理方法。 行政方法是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其实质是以学校组织中的行政关系为手段实施管理。 行政方法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直线性。 法规方法:是指学校管理者运用国家机关指定的具有法律性质的有关驾御的规范性文件进行管理的方法。 法律方法包括法律、法令、条例、规定、规划、决议、命令等。 法律方法在学校管理的运用有两方面:指定学校规章和依法治校,这两方面相辅组成,缺一不可。 法律方法的特点:权威性、规范性、严肃性。 经济方法:是指学校管理者运用工资、奖金等经济手段或措施进行管理的方法。 经济方法的手段主要包括:工资、奖金、补贴加薪、待遇、实物、罚款以及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等等。 经济方法的特点:利益性、公平性、即效性。 教育方法:是指学校管理老通过说服教育、启发觉悟使受教育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方法。 教育方法是实施各种管理方法的先导,它为人们的工作行为提供了思想基础。 学校管理体制:是指学校内部实行领导和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它规定了学校领导和管理力量的地位、作用、职权范围、彼此关系,规定了组织机构。 校长负责制:是指学校工作有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起保证监督作用,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校内领导体制。 校长负责制度:是指学校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其保证监督作用,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校内领导体制。 校长负责制的制约机智是党支部的保证监督以及职工参与民主管理。 学校组织机构系统:是指为了实现管理目标的学校各部门、各单位的有机组合,是将学校的职位任务、人员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去来的完善的结构体系。 教育立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会依照法律程序制定有关教育法律的活动。 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以《教育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规体系, 《教育法》:即教育基本法,是依据宪法制定的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其本法律准则,被称为"教育的宪法"或教育法规体系的"母法",1995年3月18日由8届人大3次会议通过的《教育法》是我国教育 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法。 《教育法》:确立了我国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 《教育法》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是由国家授权或批准的,有实施教育考试机构承办的一种考试制度。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 《教育法》:第五十三条对教育投入的体制做了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教育法》对教育投入规定了"两个提高""三个增长"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简称《教育法》)于1993年10月31日届入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1994年1月日起,实行。它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重视,对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队伍的社会地位,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聘任制:是学校与教师在道德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下,签定聘任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一种制度,它是当前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教师任用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即德、能、勤、绩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当免收学费,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助学金的发放办法。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校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事实义务教育的阶段与步骤: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可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第二阶段,在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教育评价:是运用专门的技术手段对教育活动的价值作出平定的活动。 教育评价: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和成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根据教育评价的对象范围可将教育评价分为宏观教育评价、中观教育评价和微观教育评价三种类型。 宏观教育评价是以教育的全领域为对象。 微观教育评价是以学生为对象。 根据教育评价的目的可将教育评价分为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某项工作开始前,某一决策出台前或评价活动前所进行的准备性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评价对象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包括对评价对象的各种优势、优点和特殊性的识别,为制定符合评价对象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案和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各方面工作做准备。 形成性评价:是在学校工作方案、计划实施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对照学校工作目标经常地检验学校工作状况和学生各方面发展水平关况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工作过程中的状况,以便及时 调节器整工作的状态,因而,这种评价将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方案作出适当的调整。 总结性评价:是指在学校工作进行到一个阶段,或者说完成某一阶段性工作时进行的评价,其目的主要是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明确方向。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即社会本位思想;一种是为个人的生存和发燕尾服服务,即个人本位。 动态评价:是指对于评价对象的发展状态的评价,动态评价的特点是着重纵向比较,考察其历史情况,注意其发展的潜力和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与事物的质的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与事物的量的方面。 指标权重:是指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程度,并赋予相应的值,这个数值叫做对应指标的权数,或叫权重。 专家意见平均法让一些具有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实际经验的专家门,分别给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分配权数,然后求出各个指标所的权数的算术平均数,以这一平均数作为该指标的真正权数 通过观察法收集信息的方法: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 客观性试题的常见的形式有: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 统计分析法: 如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有平分数、众数、中位数:反映数据资料离散趋势的有标准差、方差、平均差等特征值。 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和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或者是用某种方法排比成顺序。 个体内差异评价的结论表示方式有数值和评语两种。纵向评价主要采用评语方式指出个体的有时和不足。纵向评价多采用数值方式来反映个体发展的趋势和进步程度。 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德育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填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教育漫画) 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 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 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30、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31、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32、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33、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34、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 36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学校的产生) 37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师氏、保氏、大司乐、大司徒) 38、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是时称为(校、庠、序) 39埃及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前21世纪的(宫廷学校) 40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发展有两个典型时期(西周教育)(唐代教育),外国的典型代表则有(古代希腊教育)(欧洲中世纪教育) 41学习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42、(西周)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为(国学)和(张学教育) 43、希腊6世纪形成了著名的(雅典)(斯巴达)教育体系 44、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一一(文法、修辞、辨证法、几何、天文、音乐、算术)为自由七艺。 44唐代教育有(言学)(么学)。言学分为(中央官司学)和(地方言学) 45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学校典型(言学)(私学)(书院) 46(唐代)教育是封建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 47五世纪后欧洲的教育掌握在教会手中,(教会学校)是教育制度的主题,称(骑士教育) 48、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 49、"骑士教育"的内容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称"骑士七技"。 50有历史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学业校(是夏朝) 5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士)独立阶层是我国第一代教师群体. 52.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 53.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54.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55、(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 56、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加里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7、1985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58、《中华人民铬镍钢和国教师法》又时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做出了全面的规定。 59、教师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 60、教师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三种。 6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63、教师职前教育分为(非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开方式师范教育)和(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封闭师范教育) 64、我国师范教育分为两级四个层次(中等师范教育)和(高等师范教育)两级。分(中考、专科、本科、研究生)四个层次。 65、教师职后教育有(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岗位锻炼)。 66、脱产学习包括(读研、读博、访学、进修) 67、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建立教师资格考核)1986年颁布的。 68、1995年12月12日颁布《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持有国家颁布教师资格证书者才聘任。 69、经济的发展与下列那些因素有依存关系:(教育人口数量)(教育程度、教育年限)(教育资金支付)(学科专业设置)。 70、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 7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地方(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教育内容)。 72、教育通过对文化的(传递)(选择)(融合)(创造)来促进文化的发展。 73、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简称。 74、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心理的发展)(社会适应性) 75、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身心发展的协调统一性)(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 性)(发燕尾服速度的不均衡性)(发展内容和程序的差异性) 76、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前提作用的因素是(遗传)因素。 77、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影响(不起决定作用) 78实践活动在作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79、教育在儿童发生应该起(主导作用) 80、广义上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81作为人们在观念中存在的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是(教育目的) 82、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是(因果关系)后因前果 83、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是由(教育价值)决定的 84、教育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个人价值) 85在近现代西方(康德)(卢梭)(杜威)等人,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86在西方教育历史上(尔 干)(孔德)(凯乐斯仄德纳)等人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 87、(个人与社会发展统一性)是马克思的代表总结 88、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是(教劳结合) 89、德育教育是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90、美育是对受教育者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的教育 91、乳儿期(出生至一岁)婴儿期(一至三岁)幼和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 15)青年期(14,15-17,18) 92、1999.6.13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93、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 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94、我国近年学制的开始是由(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95、壬寅学制又名(钦定学堂章程) 96、癸卯学制又名(奏定学堂章程) 97、壬寅和癸卯学制的制定参照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 98、首次规定男女同校的学制是(壬子一癸丑学制) 99、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一第一个学制) 100、壬戌学制借鉴的是(美国学制) 101、近代颁的两个学制是(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 102、我国现代阶段初中毕业后,进入高一般采用的是(统一考试)制度。 103、我国学制体系由哪几部分构成(学前教育系统)(初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系统) 104、学前教育的任务是(根据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向幼儿进行粗 浅和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发展他们的思想,想象和言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求知俗望和良好 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05、幼儿园一般分为(一年)(二年)或(三年)制。 106、初等教育又称(小学教育) 107、国家学制系统中学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小学) 108、《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入学的年龄是(6-7岁) 109、中等教育分为二级(初级中等教育)(高级中等教育) 110、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向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培养合格的后备力量) 111、普通中等教育包括(初中)(高中) 112、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术)(持工学校) 113、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型学制) 114、高等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三个阶段。 115、现已开办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种类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行政管理硕士MPA)(教育硕士)(在职攻读同学学历硕士研究生教育)等 116、古德莱德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分析课程分(理想课程)(正式课程)(感知课程)(动作课程)(体验课程) 117、学科课程有(科目本位课程)(综合学科课程)(学术性学科课程) 118、我国课程改革未来的走向是(以学生为本) 119、我国在教学研究上二种理论观点是(认识教学理论)(系统论教学理论) 120、系统论教学理论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及时反馈原则)(教学民主原则)(主体性原则) 121、结构主义教学论的代表人是美国心理学者(布鲁纳) 122、什么是学校中心工作(教学工作) 123、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辅导答疑)(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环节。 124、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卡尔罗杰期) 125、合作教育学派,数学理论以(雷先科娃)(沙塔洛夫)(阿莫纳什维利)为代表 126、教师直接备课要写好三个计划是(单元教学进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 127、(上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 128、(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29、三项工作(了解和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准备各种教学用具和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30、语言性教学法有(讲授法)(讹诈法)(读书指导法) 131、学生学习结果检查与评价方法(观察)(调查)(考查)(考试) 132、参观与讲解相合我们称其为(现场教学) 133、评价教师的工作质量是人(目标)(过程)(效果)三个方面 134、课堂教学检查与评价的基本内容(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的形式和结构)(教态自主)(教学基本功) 135、现代儿童观与近代相比有新发展,表现在(儿童权利观念)(儿童至上观念)(儿童智能开发观念) 136、最早的学前机构的出现在(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工厂建立幼儿学校) 137、德国教育家(福禄内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1中学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具有承上启下特点的并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部分,它的任务是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实施教育。 2中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不要过早定向)。 3中学教育一般具有双重任务:为上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后备力量。 4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初中阶段的三年属于义务教育 5在1993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小学德育纲要》,成为小学德育最重要的政策法规文件。 6在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了(《中学德育大纲》)。 7中学生品德评定依据为:(《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8中学智育的目标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智力目标)。 9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 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10体育课教学包括(体育基础知识、身体锻炼)两部分。 11中学卫生保健工作包括(教学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疾病防治)四部分。 12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目的是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13智育的目标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智力目标)。 14智、德、美三育提出在(1906)年(王国维)的《论教育之宗旨》;五育提出在(民国时期)。 1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它是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之上,对(六到十一二)岁的儿童实施的学校教育。 2小学学习的技能主要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人际交往技能)。 论述资料节选自中国教考论坛 三、简述题 1、简述教育学功能, 答:1)可以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教育现象。2)可以使教师上有完备的知识结构3)可以为进一上学习教育学理论打下基础4)可以形成规范化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实践工作的理性水平。 2、教育学的研究经历那些阶段, 答:1)古代:教育学的萌芽2)近代,教育学的形成3)现代,教育学的繁荣发展4)20世纪50年代后教育走向成熟。 3、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答:1)了解教育学的知识特点2)一功夫读书3)善于独立思考4)坚持用于实践。 4、简述原始教育的特点, 答:主要是教劳结合1)是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的教育2)是普及平等的教育3)教育的内容是社会的生产、生活需要要适应的4)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极为简单。 5、简述中外古代教育的特点, 答:1)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等级性2)与生产劳动要脱离3)个别施教与师生关系的不平等。 6、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答:1)反映生产发展的需要2)与生产劳动日益结合3)教育得到普及和发燕尾服4)教育形式多样化 7、简述教师职业的功能, 答: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2)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领导者3)教师是社会所需人才的造就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引路人。 8、简述教师应具备那些教育能力, 答: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对教材、大纲的分析、理解、运用能力2)组织学生活动的能力3课堂监控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4)板书能力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6)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的能力。 9、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教师的劳动具有师范性、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和迟效性。 10、简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创造性2)教育改革中的3)思想品德教育中拭)教师的劳动虽然是创造性的,但教师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却不是一蹴而就的。 11、简述我国教师的职后教育, 答:是指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教师或因某种原因承担了教师工作任务的教师,但没有达到新的岗位要求,因工作或进一步发展需要而必须进行的教育与训练,又称教师培训,又三种形式,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和 岗位锻炼。 12、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1)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2)经济决定着教育权利,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手段3)经济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4)经济决定教育发展的体系和结构。 13、简述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答:1)教育是实现国家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保障2)教育推动经济增长3)教育通过与人口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 14、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1)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决定着教育目的性质和德育的内容。 15、教育对政治的影响作用,76页 一、教育通过培养政治人才来影响政治的稳定和发展。二、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借古舆论,影响政治的稳定发展。 16、论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哪些方面787-90页 1)、儿童身心发展的协调统一性;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要求工作必须注意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开展和谐的全面的教育。2)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要求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上的年龄特征开展教育工作。3)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儿童身心的阶段,顺序和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及速度大体相同但又是可变的,它表现在同一年龄的儿童,其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同时又是可为的,另外,教育还应该重视儿童身心迅速,健康地发展。 4)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者必须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以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发展。5)发展内容和程度的差异性: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要求教育者必须学生实示,观察,了解其身心方面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倾向,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地开展教育工作 17、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为什么,94页 1)环境因素是对儿童的影响是广泛的,但常常是偶然的,片断的,分散的,它没有既定的目标,也不能按着一一的方向持续,系统地产生影响。2)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其发的,盲目的,既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也有不利的消极的影响。3)随着儿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其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常常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 18、实践活动的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什么,95页 一、实践活动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根本活动。二、儿童在改造周围环境的实践过程中发展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19、简述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意义,103页教育目的名词和以下四条 一、教育目的能规范教育者的行为,指导教育者按既定的目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二、教育目的能激励受教育者,强化其成就动机和学习动力,满足其身心发展方向的客观要求。三、客观的,切实可行的教育目的,能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四、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是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政权意志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2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本观点有,108页 答:1)个人片面发展是旧式分工造的,个人全面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燕尾服提供了可能性和条件2)个人片面发展是同共产主义任务相一致的,也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3)改变旧的生产方式,消灭旧式的社会分工,努力缩短劳动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21、我国当前教育盲目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113页 答:内容: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美、体等方面全世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2、简述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99页见论述题 答: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自发、自然而然而出现的,而是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2)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能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协调一致,并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工作。4)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23、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趋势,139页 答:1)重视学前教育的普及以及初等教育的衔接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前入学年龄3)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立交桥4)发展多类型、多层次的高等教育5)建立立体开放的学校教育系统 24、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1)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技术课程的开发和统一2)内容上加经科学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科技知识3)课程结构上注重设置综合性课程4)在课程类型上强化全国统一设置的必修课和核心课程5)注重课程实施研究,动员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6)注重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专家咨询机构。 25、简述当代外国最有影响的教学理信纸有哪些, 答:1)发展性教学理信纸2)最优化教学理论3)结构主义教学理论4)人本主义教学理信纸5)综合教育学派教学理信纸。 26、简述中小学教学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一、语言性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读书指导法二、直观性教学方法;1)演示法2)参观法。三、实践性教学方法1)实验法2)实习法3)练习法4)研究性教学方法:1)讨论法2)发现法 27、简述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为何起主导作用,97页 答:1)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机关,其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而一般的环境影响往往是无意识的,自发的,盲目的、零散的,偶然的、片断的。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工作-教育所承担的,教育有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施以全面,系统的,教育,并保证教育发展的方向。3)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也是其知识、技能、能力、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重要时期。4)学校教育还能来自遗传,家庭和社会方面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协调,取含克服其消极的,不良的因素及其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8、简述智育是指什么, 答:是指知识和智力。 29、小学教育的特点, 1)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2)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3)小学教育是义务性教育。 29、小学教育的目标, 1978年《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中规定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拥护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写作和计算的能力、具有初步的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正常发展,具有健康的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 30中学德育的原则, 中学德育要遵循1)坚持正确方向的的原则;2)热爱学生的原则;3)正面教育的原则;4)有针对性的原则;5)道德认识和行为训练的原则;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的原则;7)言教和身教结合的原则;8)保持教育连续性和一般性的原则。 31中学体育的内容, 1)体育课教学;2)活动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3)卫生保健活动;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2中学美育的目标, 1)掌握初步的理解美的知识;2)学习初步的表现美的技能;3)形成初步的辨别美的能力;4)培养学生创造美的兴趣;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6)促进学生完美个性的形成。 33中学教育的特点, 中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是全面性的教育,是全民性教育。 34初中阶段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3)社会主义教育 4)理想教育 5)道德教育 6)劳动教育 7)民主与法制教育 8)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35、简述学校管理活动的本质特征, 答:1)学校管理是动态的管理职能的运动过程2)学校管理是以实现教育目标为根本的运动过程3)学校管理是以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为核心的活动过程4)学校管理是追求效益资源的活动过程。 36简述学校管理原则的基本内容, 答:1)方向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民主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5)规范性原则6)效益性原则 37、简述学校管理的一般方法, 答:1)行政方法2)法规方法3)经济方法4)教育方法 38简述行政方法实施要注意的问题, 人:1)慎重运用行政方法2)建立通畅的信息系统3)避免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 39简述学校组织机构设计原则, 答:1)有效性原则2)统一指挥原则3)权贵相称原则4)相协相约原则5)因校制宜原则。 40简述学校组织机构及其性质, 答:1)决策组织,校务委中会,学校行政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2)执行组织,学校行政会议,教务处,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教研组,年级组,教研组会议,班主任会议3)审议咨询组织,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行政会议4)监督组织:党支部、教职工人代表大会5)反馈组织:共青力、少先队、工会、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 41简述教育立法的社会特征, 答:1)教育立法的历史性2)教育立法的国别性3)教育立法的层级性。 42简述教育法规的纵向结构, 答:1)与国家宪法相配套、对整个教育全局起主观调控作用基本法,即《教育法》2)与《教育法》相配套的单行教育法律以及其他与教育相关的法律中的条款3)与教育法律和其他法律相配套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发布的教育行政法规4)部门教育规章5)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教育规章。 43简述《教育法》颁行的意义, 答:1)《教育法》对于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提供了法律保障2)《教育法》对保证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提供了法律依据3)《教育法》对维护教育主体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4)《教育法》对巩固教育改革成果,促进教育改革深化,提供了法律保障。 44简述《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答:1)我国教育的性质与方针2)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3)教育管理体制4)教育基本制度5)教育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6)教育与社会的关系7)教育投入8)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45简述教育基本制度, 答:1)学校教育制度2)义务教育制度3)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度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5)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6)扫除文盲制度7)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 46简述《教育法》是二十八条规定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权利, 答: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权利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3)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的权利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事实奖励或者处分的权利5)对受教育者办法相应的学业证书的权利。6)聘任教师及其他员工,事实奖励者处分的权利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的权利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的权利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47简述履行的义务, 答:1)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的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 义务3)维护,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利益的义务4)以适当的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按照国家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社会监督。 48简述两个提高,三个增长, 答:《教育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当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全国各级财政指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教育法》第五十五条规定1)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3)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49简述《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答:1)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教师的资格和作用3)教师的培养和培训4)教师的待遇5)教师的考核与奖励。 50简述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答:一、教师的权昨(第七条)1)教师教学权2)科研权3)指导评价权4)获得报酬权5)参与学校管理权二、教师的义务(第八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2)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义务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的义务4)热爱学生、组中学生的人格的义务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的义务6)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水平的义务。 51简述教师资格的构成要素, 答:1)国籍2)思想品德3)学历4)教育教学能力5)程序。 52简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的意义, 答:《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使我国普及义务教育事业开始走上依法汉教的轨道。 53简述《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答:1)义务教育的主体2)义务教育的就学3)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4)义务教育的实施步骤5)义务教育的实施保障。 54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 答:1)鉴定功能2)改进功能3)激励功能4)管理功能5)研究功能。 55简述教育评价过程。、, 答:一、准备阶段1)建立评价组织机构2)进行有关教育评价理论的学习3)制定教育评价方案4)制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5)准备工具和资料二、实施阶段1)搜集评价信息2)整理评价信息(归类、审核、建档)3)对评价对象水平作出判定4)作出综合评价三、评价结果的分析处理:1)教育评价结果的检验2)评价结果的分析诊断3)评价结果的信息反馈4)评价工作的总结。 56简述确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步骤, 答:1)明确评定对象2)制定评价指标3)对教育评价目标进行分解4)设计教育评价标准5)对初步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论证、征询意见、试行。 57简述教育评价的方法, 答:1)专家意见平均法2)特而斐法3)两两比较法 58简述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 答:1)观察法2)测验法 59简述价值判断的方法, 答:1)绝对评价2)相对评价 60简述学生品德评价的模式重要有三种, 答:1)特设情景测卷模式2)自然观测模式3)综合评价模式 61简述学校管理评价的内容包括, 答:1)学校管理过程和职能2)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3)学校人员的管理4)学校管理的效益 62学生品德评价的模式重要有三种, 答:1)特设情景测卷模式2)自然观测模式3)综合评价模式。 四、论述题 1、论述教育的起源,27页 答:(一)本义教育起源论 本义教育起源论有四种代表性观点: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2)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4)社会实践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需要。(二)科学教育起源论:学校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初期的"男女儿童、少年和老人群"的共同活动。(三)民族文化起源论:教育就是起源于民族文化的。 总之,心理起源论把教育的发生归因于人的心理原因,不妥当,劳动起源论和社会实践起源论这两种观点实质并没有根本的分歧。给予肯定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起源论只是把它们作为研究教育起源问题的存案即可。 2、论述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43 答:1)走向国际化,在当今这种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趋势下,各国必须实行开放性教育,开展国际间教育合作和交流;实行人才交叉培养;开设各种程度的国际政治、经贸、文化、外交、经济技术合作、风俗与礼仪教育课程,加强外国语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教育的国际化。总之,当今和未来世界的主流仍然是和平、合作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教育走向国际化,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2)世纪是信息社会时代,各种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转的神经中枢,计算机极其软件系统走进家庭、学校、教室,各级学校的课程软件将会开发出来,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将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络。3)科学成为主导课程;21世纪世界竞争将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更新速度的竞争,因此科学课程将成为主导课程。4)体现新人文精神:是指60年代以来形成的人类生存环境意识和平与民主及人伦道德等等。各国课程内容增加了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国际文化交流课程、新的道德哲学和伦理教育课程,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未来的社会这些课程将会开设的更普遍,内容更丰富。 3、论述教师的合理知识结构,50 答:1)粗深的专业知识:对本专业知识要达到精深的境地,还要站在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用最新的知识武装和丰富自己,成为该学科领域的专家。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专业知识的狭小天地,必须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助于发燕尾服自己的专业知识。3)多方面的教师理论知识:作为21世纪学校的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发展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学校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4)科学的方法论知识:教师具备方法的知识,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完成,也有利于指导学生。 4、论述教师的最佳智能结构,52 答:教师的智能结构是指为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表述如下:1)一般知识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2)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三种即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3)组织管理能和:教师只有具备计划、组织、决策、协调、监督、指导、激励等方面的能力,才具备了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4)教育能力:(见简述题)5)教育科研能力:包括本专业领域的专门研究、学术讨论,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与探讨。6)信息处理能力:信息选择与加工能力7)创新能力8)人际交往能力。 5、论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答:见简述题12、13题 6、试结合当今素质教育的含义及意义, 答:含义:1)培养与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的、优良的素质,而不是片面的不良的或低劣的素质。2)素质教育是在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以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为背景的现代教育。3)素质教育必须面向社会全体学生,致力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意义:(1)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2)素质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战略举措。3)素质教育是儿童身必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促进儿童个性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7、试运用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谈谈多元化文化中教育发展, 答:(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的产生。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发展。(二)教育文化的影响作用1)教育影响文化的传递2)教育影响文化的选择3)教育影响文化的融合4)教育对文化的创造,师生共同搞科研是教育对文化的创造。 8、全面发展的五育是什么,五育关系, 是指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关系:是统一的整体,各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各自相对独立,不可替代,缺一不可。 9、试比较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不同, 答: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以学校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有:一、科目本位课程,其特点是,强调知识的炎夏别性和安排学校的计划性,注重学科的不同价值,主张以不同学生的要求,强调区分和适应学社感的个别差异。 二、术性学科课程:特点是科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客观世界,培养学生符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符合小学,中学认识发展的特点。 三、学术性学科课程:特点是精选传统的学科内容,更新教材,引进现代化的成果以培养升大学的学生为目的,突出基本概念和事物的内部联系;学科的划分更细,内容更抽象。 活动课程是以活动为主设置的课程,影响深远而广泛的社威,其特点是,以儿童为"生活"或经验为课程的中心,课,课程内容的选择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局限于儿童日常的生活经验,变分科的组织形式为综合作业的组织形式,强调儿童学习的主动性,特别重视儿童能力的培养。 10、论述发展性教学理论,164页 答:一、基本观点:发燕尾服性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 前苏联的教育家赞科夫,其发展性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如下:1)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应推动学生的发展,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2)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把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和安排,不能满足于仅仅改革各学科的教学方法或教学过程中的个别方面,要把各个教学科目、教学方法,教学原则作为一个教学整体,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原则:1)高难度原则2)高速度原则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生过程的原则5)使全班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11、试论教学组织形式和历史发展趋势,177页 答:一、古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1)个别教学:是古代最基本的教学形式。2)班组教学。 二、现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为主还有:班级授课制与个别教学或班组教学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具有高效、快速、大量、经济、规范、程序等优点,更有利于学生个体社会化,因而适应社会需要。三、当代学校的教学组织朝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苏联坚持并完善了班级教学,西方则在教学个别化方面大胆尝试,双方均力图多快好省的最佳教学组织形式,都取得了成绩,表现在:分组教学、不分级制;特朗普制;开放教学;小队教学;程序教学;复式教学;现场教学。在当代,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也呈现了多样化,综合化,个别化等趋势。随着高新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组织还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12、论述教育在人(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何作用,97页3条(该题包含两个小简述题) 答:一、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单独是简述题) 1)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机关,其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而一般的环境影响往往是无意识的、自发的、盲目的、零散的、偶然的、片断的。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工作-教师所承担的;教师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施以全面,系统的的教育,并保证教育发展的方向。3)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也是其知识,技能,能力,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重要时期。4)学校教育还能对来自遗传,家庭和社会方向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协调,取舍克服其消极的,不良的因素及其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简述题) 答: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并有是自发、自然而然而出现的,而是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完成的。1)教育目标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2)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能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协调一致,共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工作。4)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或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13、论述学校管理过程运行原理, 答:1、导向原理:学校管理目标与学校管理效能之间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关系,目标正确,效率越高,所获得的成s效越大目标错误,效率再高,也只能是负效益。2、循环原理:学校管理过程的运行表现为循环式向前推进的状态,学校管理过程各个基本环节一环扣一环,循环运转,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管理周期。3、动力原理:学校管理在向目标推进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动力和助动作用,而激发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则是启动学校管理系统市郊运行的关键。4、反馈原理:学校管理过程是通过主动调节实际工作状态和目标值的偏差,以使管理活动始终保持既定的管理方向,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控制过程。5、功效原理:管理活动就是放大所管理系统的功效,一方面要提高构成管理对象系统的各种要素的功效;一方面要提高整个管理投入与管理工资之间并非必然的等量关系,即管理事功是不守恒的。 14、论述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几个关系,P270 答:11、校长要正确处理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2、校长要正确处理好与学校党组织的关系(论述校长书记的关系)3、校长要正确处理好与学校领导班子的关系。4、校长要正确处理好与教职工的关系。 15、教育立法的意义,P279 答:1、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要求,2、教育立法是教育权社会化、国家化的要求。3、教育立法是现代学校活动日趋复杂化的要求。4、教育立法是现代国家法制化的要求。 16、论述教育评价的功能,P312 答:1、鉴定功能。2、改进功能。3、激励功能。4、管理功能。5、研究功能 17、论述教育评价的原则, 答:1、方向性原则: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教育评价的监督、调控来保证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应以社会主义方向为总原则。方向性原则还以为替教育评价应体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即教育评价的服务方向。教育评价的价值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即个人本位。教育评价必须把为社会和个人相结合的服务方向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2、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评价时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有能主观臆断或搀杂个人感情,要做到以下几点:1)客观地确定指标和价值标准。2)评价方法要客观。3)信息收集与评价舆论要客观。3、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评价时,必须有一致的标准,无论是对集体还是对个人的评价必须使用同一的标准。一致性原则一方面是指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是指在同一范围内,对旬同的对旬必须用同一的标准。4、全面性原则:创面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评价的过程应当具有全面性,评价的标准不能只突出一个项目,评价的过程也要尽可能地收集各个方面的信息,不能偏听偏信,在没有搜集到有关的信息时就进行判断。全面性原则不是让我们在评价时对标准中的各个项目不分主次,等量齐观,要赋予主要项目一定的权重。但也不能忽视非主要项目。5、目的性原则:教育评价实际上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有目的的活动,只有确定了相应的评价目的后,才能选择有效。适当的方法来进行。6、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评价中必须促进被评价者积极上进,从而发握手优点改正缺点。应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尊重和信任评价对象。2)要正确处理评价结果,成绩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问题以解决问题为主,不要过多地斥现和批评。7、单项评价与综 合评价结合的原则:单项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从某个侧面进进行的评价,综合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进行完整的系统的分析。单项评价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或手段,综合评价并有是单项评价结果的简单相加。8、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就是对评价对象已经达到的水平或已经具备的备件进行判断。动态评价是指对于评价对象的发展状态的评价。9、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与事物的质的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的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与事物的量的方面。 试论中学教育目标的三次提出,P226 建国以来,国家对中学教育目标有三次正式表述:第一次1951年规定,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是使年轻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 第二次1963年规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 第三次1978年教育部发布通知,试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对1963年《条例》修改而成。 三点认识:1)中学教育目标的规定总是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紧密联系2)有两点没有变,一点是使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二点是培养的人才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新人3)对人才的质量规格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提高。 五、辩析题 1、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答:错。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部分. 2、个别施教、效率底、效果差、为什么存在那么长时间, 答:1)生产力不发达。2)阶级统治严格。3)受教育人少。因此适合当时的实际。 3、教师劳动是个体和集体性劳动的结合,观点对吗, 答:对,教师劳动具有协作性。 4、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技术职务,对吗, 答:对,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当教师。 5、教师的职责是传授文化知识, 答、不对。教书还要育人。 6、科技兴国的观点是科学技术振兴国家,科学和经济,经济起决定性作用。 答:对 7、分析颜 的"人才为政事为本,而学校尤为人才之本也"是否正确, 答:对。(76页)充分反映了教育对政治的巨大影响作用。 8、遗传决定论和遗传无用论, 答:错.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个体遗传在儿童发展中作用,否定环境对人的客观影响贬低教育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错误的. 9、"盂母三迁"反映的是什么, 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 10、美国行为主义华生"给我一打健康儿童,我可任意改变,使之成为医生、律师等"。对吗, 答:错。环境决定论不起决定作用。 11、法国爱尔修"教育是万能的,甚至能创造天才" 答:错。夸大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只是主 作用而已。 12、康德说:"人只有能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答:错。没有教育的人也能成为有用之才。 13、机器大工业生产一方面加剧了生产中的脑体分离,使劳动者片面发展走向极 。所以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 答:错。虽片面,但又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14、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个人的发展才能实现,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必要提这面发展教育。 答:错。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一个社会备件,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到共产主义才进行,它是一个历史过程,所以社会主义社会也可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15、我国教育的目的实质包括五育, 答:错。表述出,五育并举人才,但不全面,我们培养的是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身心和社会价值全面发展的人才。 16、德、智、体全面发展意味着均衡发展, 答:错。是指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有是每科都行60分,是指协调的统一的发展。 17、将全面发展教育称为平均教育,对否, 答:错。互相储存,联系的,但并不意味平均发展。 18、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制系统。 答:对。学制建立受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是学制建立的一个依据,我国呈现多层次、多类别、多系列的开放的学校系统。 19、高等学校是培养单一的精英的教育。 答:错。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发展。 20、"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有无道理, 答:有。知识应不断更新。 21、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教师。 答:错。教师要参与,但不是全部,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为主,学生家长参与进行的课程规划、实施与评价。 22、教学有法,教有定法是否正确, 答:对。使用不同的方法也可以达到目的。 23、考试试题中主观性试题越少越好, 答:不一定,客观性试题多利于阅卷、评定成绩应分清考试目的何在,主观试题充分考察考生的观点、能力、发恽人的创造力。 24、19世纪霍尔的"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答:错。夸大了遗传的作用。 教育学试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D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B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C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B )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C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C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D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D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B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C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ABCDE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CD)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CDE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BCDE)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ABC)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BCE )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CE )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BDE)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BDE )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BCDE )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儿童个体发展: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4.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1(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简述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1.(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 ?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忠诚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2.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4(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分支制学制。 6(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 “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 7(中国早在四千多年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8(西周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9(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 10(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11(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12(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 13(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 14(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15(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16(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17(古希腊的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泉,其城邦国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则成为两类不同教育的典型代表。 统治阶级 和谐教育 斯巴达,军事< 雅典,民族政治< 军事教育 政治家培养 18(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9(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20(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21(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主要措施: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实施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立法。 22(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3(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 24(实现终身教育基本条件:学习化社会的建立。 25.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 26(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27(教育是研究教员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28.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育内容上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29(我国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战果后期出现的《学记》。其中教学相长、启发教学、师严而道尊等思想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30(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教育思想是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 31(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对教育学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于1623年首次提出;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2.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是法国启蒙注意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人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则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地一切天赋力量,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地一体化,使头、和心和手得到发展。 33.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认为绅士教育使最重要的,甚至反对资产阶级的子弟同劳动人民的子弟共同在学校礼接受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应该在家庭中实施。洛克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当中。 34.规范教学的形成,以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对规范教育学的发展则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5(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建构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必须把论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培养真正善良的人。四段教学法:了解、联想、系统、方法。后来他的学生把了解分为预备和提示两部分。 36.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37(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教育观点“做中学”,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的教学思想。 38(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 39(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教育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展学习的理论。 40(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中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知道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41.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42(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1960年12月,他在美国经济学第78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是“人力资本”。 2(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1932年,《教育社会学》。 3(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的结晶。 4(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三部分构成。 5(观念文化,也叫“精神文化”,包括办学指导思想、教育观、道德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校风、行为习惯等。 6(规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种确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角色与职责,规范成员行为的文化,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7(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A.学校环境文化B.设施文化。 8(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想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 9(学校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规范功能。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1(身体的发展包括肌体的发育和本质的增强两部分。 2(心里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 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4(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 5(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美国的华生 6(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 第四章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个体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西方有卢梭和裴思泰洛齐;二是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西方有柏拉图和康德。 2(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1957年,毛泽东同志再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我过提出的第一个教育方针。 4(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就是“四有、两爱、两精神”。 5(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德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全面、完整、系统地表述教育方针。 7(1997年10月29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地教育”。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1(教师职业经历了非专业化兼职教师、非专业化专职教师到专业化专职教师三个阶段。 2(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地《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设》中指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它是一种要求教师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地学习研究,才能活的并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还要求对其管理下的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的和公共的责任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这是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4(教师的一般角色:a.传道者 b.授业、解惑者 c.榜样 d.管理者 e.朋友 5(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6(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和创造性、示范性、系统性。 7( 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中。 8(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9(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坚持正确方向,热爱职业教育,关心爱护学生,刻苦钻研业务,善于团结协作,自觉为人师表。 10(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宽厚的教育科学、心里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11.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包括: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体态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教育科研能力。 12. 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9月,教育部又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13(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14(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在我国体现在《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 15(学生的合法权利:受教育权、人身权。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人身权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16.师生关系的两种对立观点:教师中心论,其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儿童中心论,其代表人物是杜威。 第六章 课程 1(课程的核心:各门学科设置的顺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2(课程的分类,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按学生选择课程的主动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按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按课程制订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3(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社会、知识和学生。 4(我国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朱熹。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著作《什么只是最有价值》之中,罕有引导学生继续前进并达到预期培养目标的意思。 5(美国学者博比特确定了现代课程领域的范围和研究取向,提出了研究课程的“活动分析法”。 6(拉尔夫?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之作。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被称作“目标模式”):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 7(现代课程理论影响较大的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和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美国学者布鲁纳和课程论专家施瓦布。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又分为三个流派:卢梭,自 然主义课程论;杜威,儿童经验主义课程论;罗杰斯,人本主义课程论。社会改造课程理论代表人物:美国学者布莱梅尔德和巴西学者弗莱雷。 8(课程设计主要涉及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三个方面。 9(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周学时安排构成。 10(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则以分科课程为主。 11.课程标准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 12(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直线式和螺旋式。 13(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14(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原因:第一,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 第二,交流与合作。 第三,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第四,教师的培训。 第五,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15(课程评价是对指课程计划及其实施实际达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 16(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第一,目标评价模式。这一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 “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7个步骤P74页。 第二,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这一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提出来的。他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第三,CIPP评价模式。包括背景评价(context)、输入评价(import)、过程评价(process)、成果评价(progeny) 。第四,CSE评价模式。包括需要评定、方案计划、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17.课程评价的基本步骤:一是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二是搜集信息;三是组织材料;四是分析资料;五是报告结果。 18(2001年6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3年3月,教育部又出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以及高中各科的《课程标准》,并从2004年秋季开始,启动高中新课程。 19.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 20.义务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指定性内容和非指定性内容两部分。 21(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2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 第七章 教学 1(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2(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中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 3(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他根据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论。后来他的学生席勒又将“明了”分为“预备”和“提示”两部分。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过程,提出了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教学法。 4(教学过程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为: (1)间接性与简捷性。2交往性与实践性。3教育性与发展性。4引导性与指导性。 5(教学过程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最典型的是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发展学生智力)。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教授学生生活常识)。 (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最早明确阐述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的教育性”观点。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 6(教学过程的结构:一是引起学习动机。二是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三是巩固知识。 四是运用知识 。五是检查知识 7(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有“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预”“时”“孙”“摩”“长善救失”。夸美纽斯提出了影响后世的“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五大教学原则。 8(我国,目前中学教学原则主要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 9(直观教具可分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模象直观。 10(中外教育教都很重视启发性原则。在中国,孔子提出了“不愤不起,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教求。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形成著名的“产婆术”。第斯多惠也有一句明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 11(巩固性原则。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提出了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俄国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时学习之母。 12(循序渐进原则。《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朱熹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夸美纽斯提出“系统性教学原则”。 13(因材施教原则。朱熹“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14.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方式有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5)演示法(6)参观法(7)练习法(8)实验法(9)实习法。 15(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完成特定的教学人物,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6.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机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和特朗普制。 17.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有现场教学和个别教学。 18.一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组织有效、体验积极。 19.教学评价的种类:根据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布鲁姆提出)。根据评价对象分为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分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20(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自我评价法等。 根据测验的题目和性质为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式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情景测验和标准化测验。 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 21(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考察和考试。 考察的方式主要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书面测验等。 22(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 第八章 德育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地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 1(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地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地品德地教育活动。 2(德育是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构成。 3(德育地特点:社会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4(1995年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规定了我国中学德育的目标。 5(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地统一过程。 6(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7(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8(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如: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 和社会实践、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校园环境建设等等。 9(德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包括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两种。语言说服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和指导阅读等。事实说服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等。(2)情感陶冶法。(3)实际锻炼法。两种形式:常规训练和实践锻炼。(4)榜样示范法。(5)评比竞赛法。(6)奖励与惩罚。 第九章 班级管理 1(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也是开展其他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 2(班级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而由学校按学生的发展水平所组成的、进行教育教学和学校生活的基层学生组织。 3(班级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满足学生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校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 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爱拉斯莫斯。 5(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是根据学胜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划分等级,对进度相同的学生系统性地开设科目,编制班级,实施同步教学;并且除教师之外还配备“导生”,他们在教师地指导下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与管理。 6(陶行之“小先生制”。 7(班级管理的功能:(1)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8(班级管理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9(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自觉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10(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11(学习指导:(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2)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12(生活指导:(1)对学生进行礼仪常规教育。 (2)指导学生的日常交往。(3)指导学生搞好生理卫生。(4)指导学生遵纪守法。(5)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13(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办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 14(班会的特点: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 15(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会和主题班会。 16(主题班会的形式:主题报告会、主题汇报会、主题讨论会、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主题竞赛、主题晚会等。 17(主题班会的组织: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 18(组织主题班会注意的问题:主题不能过杂;要有的放矢;办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19(班主任与家长通讯联系方式主要有:书信联系,《学生手册》或《学校家庭联系手册》联系,电话联系,网络联系等。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仿真试题之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问题 B.教育价值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2.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 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3.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D )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培根 D.夸美纽斯 4.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5.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制 7.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8.“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9.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 )聘任。 A.国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 C.地市一级教育局 D.县级教育局 10.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12.体育是以(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13.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 A.德育的政治功能 B.德育的生存功能 C.德育的发展功能 D.德育的享用性功能 14.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 )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夸美纽斯 D.亚里斯多德 15.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 )的论争。 A.知识与能力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 16.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洛扎洛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 ) A.信号图式法 B.探究—发现法 C.暗示教学法 D.五段教学法 17.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践法 1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批改作业 D.成绩考评 19.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 ) A.形成性测验 B.诊断性测验 C.总结性测验 D.安置性测验 20.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现代教育的科学性指的是( ) A.实施精英教育 B.强调价值取向的社会和个体发展要求 C.注重手段的更新 D.进行科学教育 E.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遵循教育规律 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 ) A.教育场地 B.教育者 C.教育管理 D.受教育者 E.教育影响 3.学校制度文化的形式大体可分为( ) A.教育方针政策 B.学校传统 C.学校仪式 D.学校物质硬件 E.学校规章 4.下列哪些观点是持遗传决定论认识的 ( ) A.洛克的“白板”论 B.高尔顿的血统论 C.柏拉图的三等论 D.基督教的“原罪说”E.中国的性善性恶论 5.衡量教师社会地位高低的指标性因素有( ) A.教师的权威 B.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C.经济地位 D.政治地位 E.文化地位 6.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 ) A.生存性 B.娱乐性 C.竞争性 D.技能性 E.教育性 7.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坚持( )原则。 A.统一要求 B.因地制宜 C.分类指导 D.按需施教 E.学用结合 8.课程设计的方法大致有( ) A.主观法 B.客观法 C.实验 D.经验法 E.活动分析法 9.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凯兴斯坦纳 B.卢梭 C.福禄倍尔 D.小原国芳 E.裴斯塔洛齐 10.属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 ) A.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图画型教科书 B.裴斯泰洛齐的“算术箱” C.幻灯机、电影、录音机 D.福禄贝尔的“恩物” E.粉笔、黑板、模型、标本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文化2.美育3.教学大纲4.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5.法律责任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简述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中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素养 4.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 5.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儿童身心发展有什么样的特点 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应如何把握 2.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试述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意义。 资料节选自中国教考论坛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教育学仿真试题之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2.( )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4.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 A.教学 B.教学原则 C.教学模式 D.教学方式 5.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6.课程的一般结构( )。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知识-经验-活动 7.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8.蔡元培所倡导的美育是( )。 A.艺术美育 B.哲学美育 C.超美育 D.社会美育 9.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 )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10.德育要赋予每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 )。 A.文化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11.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的是( )。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12.受聘教师主动请求用人单位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属( )。 A.解聘 B.不聘 C.续聘 D.辞聘 13.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A.热爱教育事业 B .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1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5.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6.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 B.洛克 C.华生 D.杜威 17.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称之为(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五四制 18.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个性、需要对组织的重要性,认为人际关系的协调对组织的工作有决定性影响的思想是( )的观点。 A.科学管理学派 B.官僚科层制 C.行为分析理论 D.系统权变理论 19.“出自选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的。( ) A. 洛克《教育漫话》 B.卢梭《爱弥儿》C.康德《论演说家的培养》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0.被公认的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 A.《学记》 B.《雄辩术原理》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属于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教育社会学者有( )。 A.夸美纽斯 B.柏拉图 C.涂尔干 D.诺笃尔普 E.凯兴斯坦纳 2.下列哪些政策文献作了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的规定 (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育法》 C.《宪法》 D.《教师法》 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3.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包括(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道德领域 D.动作技能 E.美学领域 4.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 )。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B.有硕本学历 C.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D.具有公认的权威和影响力 E.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5.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中范例的基本特征有( )。 A.基本性 B.基础性 C.差异性 D.范例性 E.可控性 6.智育的任务为( )。 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形成技能 D.有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E.培养自主和创造性 7.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具备其资格的特定要求有( )。 A.要有较好的政治背景 B.要达到规定的学历 C.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D.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 E.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8.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有( )。 A.保护子女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B.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C.做好参加公益活动和安排好寒暑假及节假日活动 D.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 E.制定家教计划,配合学校教育工作 9.学校文化的形成来自于二方面,即( )。 A.传统文化 B.外来文化 C.社会特定要求的和主流的文化 D.年轻一代的文化 E.以上都不是 10.现代教育的公共性指的是( )。 A.为全体人民服务 B.公平性 C.大众性 D.公益性 E.免费服务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德育的教育性功能2.启发性原则3.教学模式4.教育5.学生集体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途径有哪些 2.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3.学校事故侵权行为的特征。 4.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5.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 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 2.请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现今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教育学仿真试题之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2.( )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4.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 A.教学 B.教学原则 C.教学模式 D.教学方式 5.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6.课程的一般结构( )。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知识-经验-活动 7.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8.蔡元培所倡导的美育是( )。 A.艺术美育 B.哲学美育 C.超美育D.社会美育 9.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10.德育要赋予每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 )。 A.文化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11.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的是( )。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12.受聘教师主动请求用人单位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属( )。 A.解聘 B.不聘 C.续聘 D.辞聘 13.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1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5.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6.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 B.洛克 C.华生 D.杜威 17.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称之为(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五四制 18.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个性、需要对组织的重要性,认为人际关系的协调对组织的工作有决定性影响的思想是( )的观点。 A.科学管理学派 B.官僚科层制 C.行为分析理论 D.系统权变理论 19.“出自选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的。( ) A. 洛克《教育漫话》 B.卢梭《爱弥儿》 C.康德《论演说家的培养》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0.被公认的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 A.《学记》 B.《雄辩术原理》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 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属于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教育社会学者有( )。 A.夸美纽斯 B.柏拉图 C.涂尔干 D.诺笃尔普 E.凯兴斯坦纳 2.下列哪些政策文献作了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的规定?(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育法》 C.《宪法》 D.《教师法》 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3.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包括(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道德领域 D.动作技能 E.美学领域 4.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 )。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B.有硕本学历 C.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D.具有公认的权威和影响力 E.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5.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中范例的基本特征有( )。 A.基本性 B.基础性 C.差异性 D.范例性 E.可控性 6.智育的任务为( )。 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形成技能 D.有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E.培养自主和创造性 7.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具备其资格的特定要求有( )。 A.要有较好的政治背景 B.要达到规定的学历 C.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D.要符合与其职业相 称的其他有关规定 E.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8.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有( )。 A.保护子女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B.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C.做好参加公益活动和安排好寒暑假及节假日活动 D.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 E.制定家教计划,配合学校教育工作 9.学校文化的形成来自于二方面,即( )。 A.传统文化 B.外来文化 C.社会特定要求的和主流的文化 D.年轻一代的文化 E.以上都不是 10.现代教育的公共性指的是( )。 A.为全体人民服务 B.公平性 C.大众性 D.公益性 E.免费服务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2.启发性原则 3.教学模式 4.教育 5.学生集体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途径有哪些?2.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3.学校事故侵权行为的特征4.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5.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 2.请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现今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 教育学试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D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B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C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B )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C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C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D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D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B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C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ABCDE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CD)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CDE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BCDE)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ABC)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BCE )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CE )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BDE)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BDE )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BCDE )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儿童个体发展: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4.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1(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简述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 ?忠诚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资料节选自中国教考论坛
本文档为【2011招教及特岗复习资料大全&#40;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教育法规&#41;下&#46;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7-17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