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兆芝老中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学术思想探讨

白兆芝老中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学术思想探讨

举报
开通vip

白兆芝老中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学术思想探讨临床研究与经验盛lI=爹阮学诼2014年第15卷第3期白兆芝老中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学术思想探讨StudyofacadmicthoughtsonchronicnonspcificulcraticolitistratdbyBaiZhaozhi王健,邓立香(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关键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少腹逐瘀汤;参苓白术散;升阳益胃汤;学术思想;白兆芝中图分类号:R259;R73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258(2014)03—0057&mdas...

白兆芝老中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学术思想探讨
临床研究与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盛lI=爹阮学诼2014年第15卷第3期白兆芝老中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学术思想探讨StudyofacadmicthoughtsonchronicnonspcificulcraticolitistratdbyBaiZhaozhi王健,邓立香(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关键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少腹逐瘀汤;参苓白术散;升阳益胃汤;学术思想;白兆芝中图分类号:R259;R73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258(2014)03—0057—03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肠道疾病根据其典型的临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属中医学“痢疾”范畴白兆芝老中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博采众长,重视脾胃后天之本,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内科疑难病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尤其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白兆芝老中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病机属本虚标实,以脾虚为本,湿热邪毒为标,瘀血阻络贯穿始终,而湿热邪毒蕴结,壅滞肠中,脉络失和,血败肉腐,内溃成疡是其病理变化对本病的治疗,白兆芝老中医将其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进行治疗,吾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型的病因病机、病理特点、临床表现、选方用药及加减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1发作期肠道湿热证和痰浊瘀血证是发作期常见的证型,现将白兆芝老中医的辨治思路总结如下1.1肠道湿热证肠道湿热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里急后重,便下鲜紫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肠道湿热证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方面外感湿邪,郁而化热,留滞肠道,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或肠道自身功能失调,水湿内停日久化热,皆可导致湿热之邪内蕴肠道,而成肠腑湿热证湿热阻滞气机是其基本病机,湿热熏灼肠道,与气血相搏结,肠络受伤,化为脓血,故便下鲜紫脓血湿热下注,则肛门灼热,热移膀胱,则小便短赤舌脉均为湿热壅[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01156)[作者简介]王健,副主任医师,副教授,E—mail:sy17899@163.corn盛之象对于肠道湿热证的治疗,宜清肠化湿、理气止痛,方用清肠化湿汤(自拟方)治疗药用广木香、黄连理气化湿兼清热;葛根、黄芩清化湿热而止泻;秦皮、苦参清热燥湿;又以生地榆、马齿苋、败酱草、生苡仁增强清肠化湿之力;川朴燥湿散满;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兼能敛阴,防止湿热伤阴;方中炮姜为“反佐”之意,一方面能防止黄连、黄芩苦寒伤阳,另一方面配伍血药,增强和血行血之功若便血量多者,加槐花、银花炭、丹皮、三七参以凉血止血;热毒重者加银花、大黄、败酱草以清热解毒;湿热蕴结肠道致便血,日久不愈,湿热未尽而营阴已亏,加乌梅、麦冬、石斛以养阴护液1.2痰浊瘀血证痰浊瘀血证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腹痛,按之痛甚,泻下不爽,大便呈紫黑色或兼有黏冻样物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凡久痢每多夹瘀,所谓“久病人络”除与“瘀”相关外,尚与痰湿阻滞关系密切因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以脾胃虚弱为本,脾胃虚弱则运化无权,津液不得输布而致痰湿停聚痰瘀互阻,以致病情反复发作;瘀血阻滞,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故腹痛;瘀血阻络,血不循常道,故见大便呈紫黑色;痰浊瘀血内阻,大肠传导失司,则泻下不爽兼夹黏冻物;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均为瘀血痰浊内阻之象痰浊瘀血证治宜活血化瘀兼祛除痰湿,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可随证加陈皮、半夏等行气化痰;粪便如赤豆汤或猪肝色,腐败腥臭,加茜草根、侧柏叶以凉血止血;若腹胀甚者加厚朴、炒菜菔子理气除胀;腹痛者加白芍、元胡活血和营止痛2缓解期缓解期以脾虚湿盛证,肝郁脾虚、寒热错杂证和..牟fi}防学诼临床研究与经验2o14Vo1.15NO.3脾肠虚寒证最为常见,辨治思路如下2.1脾虚湿盛证脾虚湿盛证多见下痢时发时止,迁延不愈,面色萎黄,纳呆食少,倦怠嗜卧,常因饮食不当、劳累而加重,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夹有赤白黏冻,舌质淡,苔腻,脉细病久伤正,邪恋肠腑,肠胃传导不利,故下痢时发时止,迁延不愈;脾胃虚弱,中阳失于健运,故纳呆食少;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故面色萎黄,倦怠嗜卧;湿邪留恋不去,余邪未去,又遇饮食不当、劳累而发,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夹有赤白黏冻;苔腻为湿邪未去,脉细为湿邪未尽,正气虚弱之征该证以温中清肠、调气化滞为治法,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若久痢兼见肾阳虚衰,关门不固者,宜加四神丸温肾暖脾、固肠止痢;若脾阳虚极,肠中寒积不化,遇寒即发,症见下痢白冻,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沉者,用温脾汤加减,以温中散寒、消积导滞2.2肝郁脾虚、寒热错杂证肝郁脾虚、寒热错杂证临床亦属多见,泻下迁延日久,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大便次数增多,夹有赤白黏冻,腹痛伴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腹中畏冷,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泻下迁延13久,病久伤正,脾阳虚弱,失于健运,脾气不升,气滞腹中,导致脾虚肠寒,出现腹痛、腹中畏冷、大便溏薄等;肝失疏泄,故胸胁胀闷,暖气食少;肛门重坠,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数,皆属湿热内蕴之征治以调和肝脾、寒热并用,方用连理痛泻汤(自拟方)加减治疗药用太子参15g,茯苓15g,炒白术10g,广木香l0g,陈皮10g,防风10g,黄连6g,炮姜6g,炒白芍12g,甘草6g,生姜3片如腹痛重者,加甘草以缓急止痛;大便见脓血者,加生地榆、秦皮、侧柏叶清热止血2.3脾肠虚寒证脾肠虚寒证患者多见下痢日久,脐腹冷痛,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甚则滑脱不禁,肠鸣即泻,腹部喜按,喜暖恶寒,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脉沉细下痢日久,脾虚运化失常,加之湿邪未能尽去,故见肠鸣腹泻,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甚则滑脱不禁;脾阳不足不能温煦机体,故腹部喜按,喜暖恶寒,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脉沉细,为脾肠虚寒,气血运行无力的表现治法为温补脾肠、涩肠止泻,方选香砂温肠汤(自拟)加减治疗药用党参15g,炒白术12g,茯苓15g,桂枝10g,炒白芍12g,炮姜10g,广木香10g,砂仁6g,乌药l0g,小茴香l0g,川椒10g,甘草6g,生姜3片阳虚寒甚者,加附子以温阳散寒;若便血较多出血不止者,可酌加炮姜、三七参温中止血;大便滑脱不禁者,加赤石脂固涩止泻3讨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复杂,病程多迁延13久,存在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白兆芝老中医治疗本病尤其重视病机及其转化,立法严谨,灵活多变常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不拘泥于一法一方,辨证与辨病结合,随症加减,常收显效3.1重视健脾升清痢疾日久,耗伤正气,致脾胃虚弱,患者常表现为形瘦困倦、肛门下坠感脾为后天之本,脾气健旺,则机体的抗病力就强,即“四季脾旺不受邪”治疗时,白兆芝老中医强调健脾升清,顾护正气脾阳虚衰,合理中汤加减治疗久泻脾虚,症见纳少便溏,肠鸣腹痛,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或濡,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脾虚湿困,脾气下陷,宗“下者举之”之意,白兆芝老中医多用羌活、葛根、防风、升麻,因风药既有胜湿止泻作用,又能鼓舞胃气,振奋脾阳,健脾升清3.2擅于寒热并调正虚邪恋之寒热错杂证,处方用药,常顾此失彼若予以清热,恐伤脾阳,单用温补之法,则湿热不去,治疗颇为棘手白兆芝老中医用椒梅宁肠汤(自拟)寒热并用,药用当归12g,白芍12g,元胡15g,川楝子10g,川椒10g,广木香10g,乌药10g,黄连6g,炮姜6g,乌梅10g,太子参15g,甘草6g,生姜3片该方集温、清、补、涩诸法于一炉,故能解决复杂多变的病情,而无温燥腻滞之虞3.3注重清肠化湿中医学认为,湿热是导致UC的主要致病因素《类证治裁》认为:“症由胃腑湿蒸热壅,致气血凝结,抉糟粕积滞,进人大小肠,倾刮脂液,化脓血下注”⋯从文献报道和临床实践来看,大肠湿热证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的出现率在治疗上,注重清肠化湿法的应用[2]3.4常须调气和血痢疾的治疗,刘河间提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的调气和血之法,可用于该病的多个证型痢下滞而不爽,加木香、厚朴、槟榔等调气之品《医林改错》日:“久病必有瘀”血瘀肠络为局部病理改变,肠间气血凝滞,血败肉(下转第60页).膏詹隧学诼2o14Vo1.15NO.3临床研究与经验⋯⋯⋯⋯⋯⋯⋯⋯⋯⋯一一10g,炙甘草10g10剂,水煎,早晚分服配合柳氮磺吡啶lg,口服,每日3次10d后复诊,上述症状明显减轻,腹泻每日23次,精神好转,上方加熟地15g,五味子6g,继服10剂病情明显改善按:脾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气血生化之源《类经·藏象类》日:“脾主运化,胃司受纳,通主水谷”《医宗必读》日:“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人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脾虚则运化无力,气血无源,气虚则摄纳无权,血虚则滋养无力脾气亏虚,运化无力,出现平素纳差、食后腹胀、精神萎靡;脾胃亏虚,气血无源,血不养肝,肝失调达,血行不畅,木克脾土,故而腹痛、腹泻不止治当补中益气、柔肝止泻,方用痛泻要方合补中益气汤,共奏补中益气、柔肝止泻之功方中太子参、黄芪、炒白术、陈皮、芡实、山药、当归、莪术、生白芍补脾益气、活血止痛;升麻、柴胡、片姜黄益气升阳;肉豆蔻、补骨脂温阳止泻全方补益中焦为主,兼以行气活血、温阳止痛溃疡性结肠炎病因虽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障碍、感染及精神因素等有关,所以导致溃疡性结肠炎没有特效方法目前治疗的目标就是减轻症状,延缓发展,最常用的药物分为3类,其中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其副作用较多,不推荐作为长疗程治疗或维持治疗;免疫调节剂,适用于对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使用无效或部分有效的患者,也是目前维持治疗最好的药物之一目前的药物治疗周期长,副作用大,我们积极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不仅缩短了病程,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是近l0年来本病的就诊人数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的常见病2007年对炎症性肠病制定过共识意见,对于提高本病的诊治,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突出的优势痛泻要方补脾柔肝、祛湿止泻,对于脾虚肝旺之痛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方中白术补脾燥湿以治土虚,为君药;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为臣药,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陈皮理气燥湿、醒脾和胃,为佐药;配伍少量防风,与白术、白芍相伍,辛香以疏肝脾,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药,为佐使之用四药相合,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令脾健肝柔,痛泻自止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痛泻要方具有松弛胃肠平滑肌作用,痛泻要方水煎液可显著抑制家兔离体及在体肠运动,对氯化乙酸胆碱、毛果云香碱、水杨酸毒扁豆碱及氯化钡所致的肠痉挛有显著的解痉作用;痛泻要方对大鼠胃酸分泌量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胃酸酸度没有影响;痛泻要方对大鼠幽门结扎性溃疡有显著抑制作用;痛泻要方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经临床观察发现,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仅缩短了病程,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参考文献[1]王吉耀,廖二元,黄从新.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60—461.[2]贾林,李瑜元.消化内科临床备忘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09—110.[3]葛冬,顾煜琛.“痛泻要方”对消化道疾病的治疗E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3(9):12—14(编辑:翟春涛)(上接第58页)腐,肉溃成疡,应酌情加入和血活血之当归、白芍及祛腐生肌之白及、三七粉3.5内治外治结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治疗本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药物可直达病所,避免了长期口服中药带来的不良反应中药灌肠所选中药也应根据患者不同证候,有针对性选择药物进行治疗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复杂,临床以复合证型居多,因此,要灵活运用,法随证立,方据法拟,不可拘泥于一法一方参考文献[1]林佩琴.类证洽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0.[2]宋银雪.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57(编辑:翟春涛)
本文档为【白兆芝老中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学术思想探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860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5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4-21
浏览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