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摇摆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亚里士多德

摇摆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亚里士多德

举报
开通vip

摇摆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亚里士多德摇摆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亚里士多德——对亚里士多德质料与形式范畴的探析 【论文摘要】质料与形式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中的两个重要范畴,它们同一般与个别、潜能与现实、实体、本质等范畴交织在一起共同组成了亚里士多德本体论的框架。但是,与亚里士多德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近似,他对质料与形式这对范畴的论述也表现出“陷入稚气的混乱状态, 陷人毫无办法的困窘的混乱状态”。 ①①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质料与形式思想的梳理,用“管中窥豹”的方式探析亚里士多德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摇摆。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质料形式本体...

摇摆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亚里士多德
摇摆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亚里士多德——对亚里士多德质料与形式范畴的探析 【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摘要】质料与形式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中的两个重要范畴,它们同一般与个别、潜能与现实、实体、本质等范畴交织在一起共同组成了亚里士多德本体论的框架。但是,与亚里士多德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近似,他对质料与形式这对范畴的论述也表现出“陷入稚气的混乱状态, 陷人毫无办法的困窘的混乱状态”。 ①①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质料与形式思想的梳理,用“管中窥豹”的方式探析亚里士多德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摇摆。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质料形式本体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他以前的哲学家虽然提出了关于世界的本原是某种物质、某种有形的东西,例如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阿娜克西美尼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赫拉克特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但是他们并没有在事物如何变化运动这个难题上自圆其说。因此,亚里士多德把哲学的中心任务定位于研究实体以及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原因。形式与质料这两个概念也正是在这个大问题下提出的。 一、四因说 事物如何产生、变化、发展及消失?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四因说,即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灭亡是由于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四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在房屋的建造中,一个房屋的质料因是建造房屋用的材料石头、砖瓦等,它的形式因是建造房屋用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图或建造者心里的房子的样式,房屋的动力因则是房屋的建造者即房屋形成的推动者,最后房屋建造的目的就是房屋的目的因。他的四因说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就是事物的形成、运动、变化、发展和灭亡的最普遍的原因。 形式、动力、目的这三种原因常常合而为一,“因为事物之所以为事物的那个原因(形式因),常常和事物所追求的目的是同一的, 运动的最初源泉也和它们相同②②。在他看来, 形式和质料是结合在个体事物中统一而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形成事物。 二、三种本体 在希腊文中,基质(本体)这个词, 就是“在后面”或“在底下”的意思。从逻辑上说, 它是主词, 别的东西都是表述它的, 而它是不表述任何其他东西的; 从本体论上说, 它就是基础、基质。亚里士多德认为本体作为主体有三种:一是质料。他说,一切对立的变化中,在那个变化后面总有某个东西(基质)的存在。这里所说的“变化后面的基质”就是质料,质料属于“第一物质”,是每一物体的最后的基体,是不完备的、未加工的、还没有自己的属性的“质料”,一切物体都是由质料产生出来的。因此,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就是构成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最基本的东西。例如,当时已经认识到的金、银、铜、铁、石、木、水、 ①①列宁. 哲学笔记.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4.416 ②②谢贤聪白杰. 试论亚里士多德形式与质料的思想.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 土、火等,都是构成事物的质料。铜像是铜造成的、银碗是银造成的。 二是形式。亚里士多德认为,它虽然是非物质的、观念的、精神的本原,但它却是积极的、能动的本原。为了使质料结合起来,需要通过“形式”给以“质料”以运动和发展。例如,一个动物,不仅要有肉和骨等质料,而且还必须有它的形式,否则动物就不成其为动物,宇宙中的事物不是质料使它们发生分别,而是形式才使他们彼此区分开来。所以,形式就是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的东西,形式也常常被他称为事物的本质 ..。 三是质料和形式的结合,即个别的事物。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说明,每个事物的本质就是它存在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去寻找那作为每一个事物的存在原因的差异性;而这样的差异性就是说明质料(它只是潜能)的现实性。质料是“潜在的”(可能的)本体,把形式赋予质料所形成的个别的事物则是“现实的”本体。例如,一件雕像,它的质料是青铜,形式是模型,两者的结合是雕像。同时,这些事物又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界本身就具有的,如山石草木等;另一类是经过人工加工而成的、技术制造的产物,像亭台楼阁等。 三、第一本体 质料、形式以及由质料和形式组合而成的具体事物都是本体,那么,哪一个才是事物的第一本体呢?或者说三者谁的本体性最高呢?这个问题的回答,关系到亚里士多德是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 亚里士多德认为,判断本体的标准有三个: 1. 不表述任何别的东西,而是别的东西表述它; 2. 分离性,独立性; 3. “这一个”,个体性。 按照这个标准,质料的本体性遭到了质疑。首先,质料不表述任何别的东西,别的东西都表述质料,绝不能反过来,即满足了第一个条件。但是,质料不具有分离性和独立性,质料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东西,更不能称为“这一个”,不具备“个体性”的条件。所以单独的质料不是本体。或者至少可以说,质料在本体性上最差。 与质料相比,形式和具体事物则明显更具有本体性的优势。除了满足第一个条件,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和具体事物能够具备独立性和个别性,比质料更具备本体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所谓本体,与其认为之为物质,毋宁是形式与形式和物质的组合”。 但是亚里士多德强调,形式才是事物的第一本体 ...........。亚里士多德认为: 本体是不能和可感事物分离的, 一般只存在于个别中。这是他的基本看法, 可是另一方面, 他又承认, 在一种意义下, 本体和可感觉事物是不同的, 是可以分离存在的。这里, 亚里士多德是从原因的角度来分析讨论的。他说, 在探求事物的原因时, 如果说: 这个事物的原因就是它自身, 即“甲是甲”, 那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事物已经这样明显的存在着, 正像月亮已经蚀了一样。(如果说, 月蚀的原因就是月亮蚀了,那就等于什么也没有说。) 如果说, 事物的原因就是它自身, 只是说明了简单的事实, 说“人是人“有教养的就是有教养的”, 并不能说明更多的东西。所以, 我们应该研究的是: 为什么人是有如此这般的性质的动物呢? 因此也就是要寻求它的原因, 而这原因就是本质。砖瓦之所以构成了房屋,就是由于房屋的本质(房屋之所以成为房屋的原因)出现在这些质料中。因此,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寻求事物的原因, 就变成为: 为什么这些质料能够成为这样的事物? ——原因在于这个事物的本质,即它的形式。他认为组成事物的质料因, 并不是使事物成为这个事物的原因, 决定一事物的第一原因是它的形式或本质。亚里士多德正是从这个角度论证了只有形式才是事物的本体。 四、对形式与质料学说的评价 “亚里士多德关于质料与形式的这对范畴的论述,在逻辑学上的新颖之处在于:他处处探索如何通过思维形式、范畴来回答认识论中的最根本、最普遍的问题,并流露出不少活的、辩证法的因素。”③③ 首先,亚里士多德试图用质料和形式之间的矛盾来说明现实世界的事物的千差万别。据他看来,一方面宇宙万物是统一的,因为它们都是由质料组成的;另一方面,宇宙万物又是彼此不同的,因为它们的组成方法差别很大。正是由于千差万别的形式构成了各个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的“原理”。 其次,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试图通过质料和形式之间的矛盾来说明事物变化的依据和方向。每个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事物变化、生成的可能性即他所谓的“潜能”,在这个方面,质料是潜在的个体(“这个”),它具备了变化的可能,是一切变化的依据。但是只有这方面是不够的,为了是事物由“潜在”成为“现实”,还必须有第二个方面即变化的动力、变化的方向,这就是形式。 在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质料和形式这对范畴中,虽然包含着一些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古希腊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的某些缺陷。但是,由于他的观点的动摇性、不彻底性,归根到底,他最后还是回到唯心主义的立场上去。 第一,一方面亚里士多德明确地认为,像早期哲学家那样,只提出“质料”是不够的,他不能解释事物何以变化运动、生成毁灭,因为他认为质料本身不能使自己变化。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只是认识到质料是事物的一切变化和生成的主体是不够的,还必须探明“质料”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的原因。他提出这个问题和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他没有从事物的内部即“质料”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去寻找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而是从“质料”之外去寻找变化的原因。在他看来,质料不是创造者,就这点来说它包含了唯物主义的因素。但是,他认为质料是被动的、是脱离形式而独立存在的“原始物质”。至于能动的东西,他从先验的原始原则出发假定出了形式的根源“形式的形式”——“原动者”,从而使得他的哲学最后回到了“神”的怀抱中去。在这里,由于把质料和形式割裂,把形式看作运动的根源,从质料之外而不是本身来找出运动的原因,也就是没有把运动看作是质料本身的的基本属性,亚里士多德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合理地指出了,“企图将一切事物归结为形式而消除质料,这是徒劳无益的工作”。因为任何事物都必须是形式和质料的统一,形式和质料只能在思维中区分。但是,他却片面夸大了形式的作用。他设想有“一般形式”的存在,它是不以质料的存在变化为转移的,也就是,他实际上认为形式是以实体的形态出现的,是和个别的事物一样的独立存在物。结果,形式实际上和柏拉图的“理念”没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一方面,在关于世界的本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亚里士多德继承了米利都学派的唯物主义路线,而且还比他们达到了进一步的抽象和概括。关于这点主要表现在:他企图从“质料”这个基础来回答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宇宙的万 物都是由“质料”这种物的材料形成的,“质料”本身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因此它是永恒的、普遍的,在这里表现了唯物主义的方面。另一方面,他不能区分哲学中的物质范畴和具体科学所研究的物体。他既然要探索的是世界的本质问题,回答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那么与“质料”这个范畴对立的应该是精神、意识的范畴,而不是“形式”这个范畴,他实际上是把“形式”的范畴和精神、意识的范畴加以等同。而且,当他认为形式是能动的,质料是被动的,是形式决定质料,形式给以质料运动时,就回到了精神、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的路线上去。 综上所述,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质料和形式这对范畴,特别明显地表现出他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困惑,也特别明显地表现出他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摇摆。
本文档为【摇摆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亚里士多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9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法学
上传时间:2019-08-26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