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史料学详细复习资料

史料学详细复习资料

举报
开通vip

史料学详细复习资料1.史料 : 也称历史资料,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材料,广义的史料应包括人类 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一切痕迹。狭义的史料是指文字史料。 2.史料学 :是研究史料的潮流、价值和利用方法学科。 3.五经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4.十三经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5.《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作者西汉淮南王刘安门客。是一部以道家思想...

史料学详细复习资料
1.史料 : 也称历史资料,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材料,广义的史料应包括人类 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一切痕迹。狭义的史料是指文字史料。 2.史料学 :是研究史料的潮流、价值和利用方法学科。 3.五经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4.十三经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5.《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作者西汉淮南王刘安门客。是一部以道家思想总结先秦诸子学说的著作。从中可以了解汉代前期分封势力的政治活动和思想特点。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书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6.《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撰。他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墨显学的“天命”思想,又与阴阳五行学说结合,从而构造出一整套以“天人感应”为中心主义体系,此书即是阐发他思想的代表作。在西汉中期,战乱频仍的诸侯王国割据局面基本结束,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中央集权得到巩固与加强,出现了经济繁荣和政治大一统的局面。为适应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的神学唯心哲学思想便应运而生。他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所着的《春秋繁露》中。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4116007232_2,奠定了理论基础。 7.《盐铁论》西汉后期政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集。原为汉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献,后经桓宽整理而成此书.详细记载了在西汉昭帝始元六年间召开“盐铁会议”,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与民争利”问题展开辩论。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在经济方面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武器,讲道德,说仁义,反对“言利”,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会议结果,废除了全国的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盐铁论》的议论从实际出发,针砭时弊,颇中要害;语言简洁流畅,浑朴质实。另外《盐铁论》采用对话体的写法,并且各篇之间互相联系,在古代散文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8.《魏书》: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北齐魏收撰。由于诸家北魏史亡佚,故此书为研究北魏史的基本资料。志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价值较高,首创《释老志》,记载有关佛教、道教的源流和北朝的宗教活动,以记佛教为主。它叙述了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详细记载了它在北魏的兴衰史。重姓族,崇佛教,这正是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历史特点。是研究宗教史的史料。《魏书》被有些人称为“秽史”。评为“秽史”主要还是因为魏书考证引用之不精确治学不严谨的缘故。此外魏书多取不可信之言论,魏书十志内容疏略不管纪传和志,魏书都载入大量无关重要的诏令、奏议,以致篇幅臃肿。 9.《清史稿》:民国赵尔巽、柯劭忞等主修。对清代的大量史料进行了初步整理,反映了清代重要史事为后人研究清代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应该肯定的。。但参与修史者多为清朝遗老,他们站在清朝统治者的立场叙述清朝历史,书中贯穿着反对民主革命,颂扬清朝的封建正统思想。其次,当时清朝的档案尚未清理,修史者只能根据原国史馆中的稿件和有关史籍,不能直接利用原始档案,故价值较逊。再次,《清史稿》成书时,国民党的北伐军即将入北京,仓猝付印,未能对全书统一修改和认真校勘,故史实、人名、地名、年月日的错误遗漏比比皆是。 10.《东观汉记》:东汉正统史家班固等人撰。曾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 唐以后失传。范晔《后汉书》以此书为基础写成,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部分佚文。《东观汉记》经四次修订成于众人之手,经几代人不断递修才成书。直至东汉以后,仍有续补。但无一人对此从头至尾进行整理加工,形成“著述无主,条章靡立”的现象,所以各篇之间,详略不一,笔调不一。但由于《东观汉记》是官修当代史,修史者拥有丰富的材料来源,从起居注到私家著作,都可以直接取材,故保留大量原始材料。 11.类叙法:史书比类叙事的方法。即类叙数人于一传。始于班固《汉书》﹐如《鲍宣传》后历叙一代清名之士纪逡﹑薛方﹑郇城……曹竟等。其后史书多采用此法叙事。 12.《国榷》: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明末清初谈迁撰。本书以实录为本,但对实录中避而不谈的重要史实进行补充。对一些重要事件﹐常以个人和诸家的评论并列于后。其史实注意考订精审﹐材料有相当的可靠性或参考价值。万历以后七十多年的历史﹐以及建州女真的发展和后金同明的关系的记载﹐尤为他书所少见但书中叙事有的过于简略,有的事件前后记叙重复且说法不一。另外,封建正统史观、儒家天命论、佛道等迷信思想,在书中也有浓重反映。由于书中对满清颇多贬责,当时成为禁书。 13.实录:按照年月日编排史料而兼载人物传记的史属于最基本的编年体书籍。 14.《通鉴纪事本末》:南宋袁枢撰。文字全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只是撰写方式改易。取《通鉴》所记之事,区别门目,分类编排。专以记事为主,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开“纪事本末体”之先河。因改编自《通鉴》,所以史料分布情况大致相同,且保持了《通鉴》作为一部政治史的特点。《通鉴纪事本末》也有它的缺点。首先表现在取材上,因《资治通鉴》本来就是一部政治史,关于经济、文化方面的记载比较少。总之,《通鉴》有的,它不一定都有,《通鉴》没有的,它也没有。其次,《通鉴纪事本末》记述的事与事之间没有联系,对于整个历史不能勾画出一个发展的线索,因此,它只能记述了“治乱兴衰”的现象。还有,《通鉴纪事本末》具有明显的敌视农民起义和大汉族主义的思想 15.《蜀鉴》 :南宋郭居仁撰,记事上起秦取南郑下迄明中叶有关用兵之事,总结军政得失,地形之险易,叙次特详。书名《蜀鉴》者,盖鉴古戒今之意。从这一点来看,本书又可作为战争史来读,是治军事史者可贵的资料。 16.《滇考》 :清冯苏撰。记云南地方史,上起战国庄王滇,下迄清初平定云南。 17.《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南朝梁萧统编,全书分类选录先秦至梁各种诗文,除诗赋外又有诏、册、奏记、铭、墓志等大量应用性文章,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全书的分类体现了萧统对古代文学发展、尤其是对文体分类及源流的理论观点,反映了文体辨析在当时已经进入了非常细致的阶段。但由于分类过于碎杂,因而也遭到后世一些学者批评。《文选》的选录标准,以词人才子的名篇为主,这一标准的着重点显然不在思想内容而在于讲究辞藻华美、声律和谐以及对偶、用事切当这样的艺术形式,但它为文学划定了范畴,是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对文学的独立发展有促进作用。从选录的技术角度来说,《文选》也存在缺陷。书中入选了一些伪作同时,书中还有不少误标序文以及误标题目的情况。 18.总集:记录各家作品的著作集,它即可包括一种体裁,也可包括多种体裁。 19.十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通志》、《清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 20.会要:分类记载某一时期或某一朝典章制度的专书。 21.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 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22.别集:它是汇集私家作品的著作集,它的作者一般仅限于一人。 23.涉及南明政权的史料:明季南略罪惟录南疆逸史小腆纪传永历实录 简答 1、史料的特点: a非有意保存者占大多数 b 史料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c史料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主要看人们的需要和远见 d残破而不完整,失去了远多于保存者 e散乱杂糅,真伪并存 2、史料的分类 实物史料:指一切与人类有关的实物遗迹。如古代建筑、衣物、器皿、饰品口传史料如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史诗歌谣。文字史料如官修史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说,谱牒,野史笔记图像史料如新闻图片,照片,漫画,纪录片。 3、文字史料根据载体不同的分类: 甲骨文史料金文史料帛书史料简竹史料石刻史料典籍史料。 甲骨文史料:传统上主要是指以甲骨为载体的文字史料。因这种文字锲刻或书写在龟甲兽骨上面,故过去又称甲文。它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文字资料。 金文史料;即以金石为载体的文字史料,金文指铸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石文多指碑刻,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秦国的石鼓文和秦始皇颂扬功德的刻石。金石史料是我国古代史料的一个重要构成。 帛书史料和简竹史料:即以竹木简牍和丝织的缣帛为载体的文字史料,它是我国古代史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纸未发明或者未普遍流行以前,书写材料主要为竹木简牍和缣帛。简帛之书在中国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曾起过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材料易于朽烂,难以保存,因而从前没有寸帛片简考辗转流传下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简帛都是近世以来依赖考古发掘得到的。例先秦时期代表有银雀山汉墓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 石刻史料:包括石经墓志铭和木崖石刻大足石刻 典籍史料:一种纸质文献。史记 4、《诗经》的史料价值 《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时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内容包含体裁“风”“雅”“颂”和修辞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风、雅、颂,是诗经的体裁,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修辞。“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描写了劳动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生活处境和人间疾苦。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诗歌,表现妇女受到的压迫。也有一些诗描写劳动人民和谐欢乐生活。 雅:分大雅、小雅。大雅是西周贵族作品,反映多是西周王朝兴起的事和农业生产方式,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小雅除贵族作品外,有部分民间歌谣,反映的都是西周末期统治者昏庸,人民的悲怨。 颂:都是贵族作品,内容主要是歌颂祖先神灵和统治阶级功能的,其中有些诗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 时代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语言大胆而清丽,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虽然,由于特殊的社会生存条件,《诗经》缺乏浪漫的幻想,缺乏飞扬的个性自由精神,但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它是无愧于人类文明的,值得我们骄傲的。 5、列举宋明理学及反理学著作。 理学:《河南二程全书》、《朱子语类》、《王文成全书》反理学:《陈亮集》、《习学记言》(南宋叶适撰)、《焚书》、《续焚书》(明李贽)、《明夷待访录》(清黄宗羲)、《读通鉴论》(清王夫之)、《孟子字义疏证》(清戴震) 6、论述前四史史料价值。 《史记》史料来源有当时流传的大量典籍、宫廷档案和司马迁采访的材料。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的方法为后代历来正史所传承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汉书》其中武帝中期以前的部分基本移用《史记》,但有取舍增补。武帝以后的部分以多载诏令和奏疏为特色,类传中补进了汉中期以后的一些任务,少数民族和邻国的传记也增加了许多资料。首先汉书开创了断代史的叙史方法体例为后代所沿袭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其次在编撰体例方面继承而又发展了史记的编撰形式使纪传体成为一种更加完备的编撰体例。《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扩大了历史研究的领域,书志体创立于史记汉书加以发展后代正史的志大抵以汉书十志为依归,开创了 目录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目录1类医疗器械目录高值医用耗材参考目录 学,保存了重要的历史文献班固生活的时代封建神学思想已经发展成当时的统治思想,所以篡改了史记的观点使汉书更加符合封建正统思想。 《后汉书》的写作主要依据东汉官修的《东观汉记》,并参考了诸后汉书亡佚,故此 想、文化艺术、医卜星算等方面有影响的人物立传,涉及到很多特殊的社会问题。《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 7、比较《新唐书》、《旧唐书》史料价值 《旧唐书》五代后晋刘昫撰,主要依据当时得到的唐代实录,国史及搜集的其他史料写成。《旧唐书》里,保存了唐朝的第一手史料。记录了大量的我国少数民族的史料,以及他们和中原的唐王朝相互交往的亲密关系。邻国日本、朝鲜、印度的关系史方面,《旧唐书》记载也较为详细。其分量比起别的同类正史来要多得多,史实也较可靠。《旧唐书》的优点是史料比较充实而清楚。具体言之:利用国史实录,保存原始史料文字条理清楚,传记工于叙事《旧唐书》的缺点是有曲笔,歪曲历史事实《新唐书》北宋欧阳修宋祁奉敕撰主要依据《旧唐书》还有新发现的唐代史料《新唐书》的优点增列表系创新体例志书详细。《史记》有八书,《汉书》有十志,新书扩大为十三志。志书是记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史书,新书志书详细,能反映唐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列传充实新书列传较旧书多六卷 《新唐书》的缺点一,本纪文字太略,有时不载年月。(文字多移入列传)。 二,欧阳、宋祁不喜骈文,而爱韩柳古文;唐代诏敕章奏,例为骈文;新书凡遇此 类文字,尽行删去,有损史料的原貌。多录韩柳古文,亦有失史家的公允。 因此,虽有新书,旧书仍不能废。使用两唐书,则不可偏废,两书皆有的内容,以 旧书为主;旧书无、新书有,则从新书。 8、比较《元史》、《新元史》史料价值。 《元史》主要依据元十三朝实录撰成,写得文字比较浅显,叙事明白,据事直书, 具文见意,使其善恶自见,有别于其他官修正史的一般体例,由于仓促成书,又出 于众手,编纂方面有不少谬误,例如前后重复,时见抵牾,本纪或一事而再书,列 传或一人而重出,译名不一,史实乖误,纪年失次等,毛病相当多,受到后人众多 非议和责难。 《新元史》以《元史》为底本,参考蒙语史料、西方史料撰成纠正了《元史》的不 少错误,并且对明清以来关于元史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性整理。对《元史》原有 的各种错误缺点做了大量的修订、改正、补充和调整的工作,把新旧史料重新汇编 组织为一部比较系统严密的专书。《新元史》取材未出旧学者的范围,其体例和观点一仍旧贯。作者虽入民国,仍以清代遗老自居,其立场与史学思想均相当陈旧。由 于其据以修订补充《元史》的原书俱在,其史料价值反不如旧《元史》多为原始资 料来得珍贵。这也是《新元史》无法取代《元史》的根本所在。 9、《资治通鉴》在史料处理上的优点。 a史料的选择侧重于政治史料,而经济和文化史料相对匮乏且分散。 b史料的 剪裁略古详今,具体材料一般是乱世多,治世少。 c史料的鉴别有严格的考证。作者将考辩的结果编成《通鉴考异》一书,开创史家自注其书的新体例。 d史料的编排并不局限于编年体例,而是广泛吸收纪传体史书写人物传记的经验,弥补了编年 体的短处,增强了史料的完整性。e 自编目录,以便使用者易于检索。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 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外,几乎都 不可以和《资治通鉴》媲美。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 北宋时代,在中唐以来长期混战之后,实现了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繁荣了学术文化;同时,内政多弊,御戎不力,“积贫积弱”,局势不稳。掌 握文化知识的人们,特别是历史学家,如欧阳修、司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对现 实而回顾历史,企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鉴历史,为了有助于治国安邦,更好地 解决现实矛盾。其中,司马光主编《通鉴》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它是由“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而得名。 10、司马光的史学思想和历史观。 鲜明的取鉴思想。为使封建统治者鉴古察今,《通鉴》大量记载了历代农民战争过程,重点在揭露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和统治者不体恤人民的后果。传统的礼教思想观念。在宣扬儒家纲常礼教方面反映出作者的正统观念。他主张历史著述必须在儒家思想 指导下进行。突出的英雄史观。出于“御览”的需要,作者用很多材料论证了贤君明主对治乱兴衰的主导作用。保守的政治思想。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因此书中有些结合具体材料的议论是针对变法而发的。 11、列举农业、医学、学术类著作各两种。 农业类 :《氾胜之书》(西汉氾胜之撰)《四民月令》(秦汉崔寔)《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四时纂要》(唐末韩鄂) 医学类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洗冤录》(宋宋慈) 学术类:《明儒学案》、《宋儒学案》(明黄宗羲)《儒林宗派》(明万斯同)《清代学术概论》(清梁启超) 12、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 卷子装:一个卷子包括轴、卷、褾、带四个部分。经折装:大约在唐代后期,出现了经折装。旋风装:实为介于卷轴和经折装之间的一种装订形式。蝴蝶装:蝴蝶装是由经折装变来的,但每页纸只有一面有字。包背装:包背装一般认为起于元代,到明中期以前多用此法。线装:大约明中叶兴起,沿用至清末民初,被洋装书取代。 13、古代史料讹误类型 误字:错字别字、脱文:简称“脱”也叫“脱字”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文字的现象脱文的原因一是因上下文字相同以致抄写误漏二是有时下文与上文字句相同抄写者误以为已经抄过以致脱漏、衍文:因缮写刻版排版等错误而多出来的字或句子,原因因两字形似而衍有时因涉及上下文造成衍文有时传写人误把前人在古书上旁记的字当成衍文、倒文:是指古文句在传抄刻印中颠倒误置的字、重文:一般认为重文就是异体字、错乱:指古书的文字句子甚至段落错乱颠倒,古书多将文字写于竹简以绳依序编联,绳断简脱乃有错简。 14、校勘的方法(陈垣“校书四法”) 陈垣在《校勘学释例》中提出,将历代校勘估计的方法归纳概括为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第一次勾勒出古籍校勘的方法论体系。对校法: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其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此法最简便最稳当,纯机械法其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故其短处在不负责任虽祖本或别本有讹,亦照录之而其长处则在不参己见,得此校本可知祖本或别本的本来面目故凡校书必须先用对校法然后再用其他校法 本校法 以本书前后互证,则知其中之谬误。此法于未得祖本或别本以前最宜用之。本校法师在对全书内容体例包括作者情况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在没有别的版本可以可供校勘的情况下采用本书前后互证以发现矛盾之处。 他校法:以他书校本书,凡有他人引用本书者,可以其书校之。此校法范围较广用力较劳而有时非此不能证明其讹误不过古人引书不一定会引原文有时节录或转引大意这是利用他校法时必须注意的。 理校法:运用分析、综合手段,根据事理校之。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者此法,理校法的依据是义理而不是版本等其他材料的依据,陈垣认为理校法也是科学的校勘方法但是慎重掌握分寸。 15、近代史料考证的新方法。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纸上材料地下材料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积极打破了封建迷信消极加重了形而上学的方法论和违反时代的偏见。 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法 顾颉刚“层累式”考证方法时代越往后传统的古史期越长。时代越往后,传统中的人物越放大对千古史虽不能知道某一事的真实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事件在传说中最早状况。 16、伪书产生的原因 尊古、在封建社会中存在厚古薄今迷信古人崇拜圣贤的心态所以一些人宣扬自己的学说便采用托古的方法 争胜、才学相当的学者相互轻视彼此攻击为维护学派的学说争胜对方所以伪造古书射利、每逢朝廷下令求书献书之时总有些人为求利禄冒险作伪 嫁祸、因为恨某人就假托其姓名造伪书来陷害他 诽谤、为泄私愤却又不敢署自己姓名常假托他人之名或以无名氏方式作伪 自耻、自耻署名而造伪名 借重、借重名家以传其书用后世名家的声望来提高自己书的影响 好事、世间好事之徒他们或出于兴趣或由于技痒或出于游戏而造伪书 求名、盗窃他人之书占为己有 误题、有些古书无撰人后人认为它与古代某人有联系遂题某人撰有些书原作者以亡佚后人伪题主名后写书门人总辑而成后人以为本人所作。 逃禁、由于政治原因有些书不能以真正作者姓名流传不得不该题作者 避嫌、一般人对名誉都十分爱惜有些作品虽然能被普通百姓接受但为正统所不容17、会要和会典的区别 专门记载某一历史朝代的典章文物制度和法令规程的政书,主要有“会要”和“会典”。“会要”是断代政书的总称,就是把一代的典章制度集中在一起,扼要叙述。性质与上述的“典”、“志”、“考”类似,特点是断代。“会要”曾是官修政书的名称,到后来,因为私人编撰的很多,就成为私人编撰的政书的通称了。 “会典”是明、清两代官修政书的名称。在明代以前,只用“典”来命名,如《唐六典》、《元典章》等。“会典”是专门记载法令规章等方面资料的,体例与“会要”相近,但是以六部(当时中央行政机构中礼、吏、户、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分述行政机构的职掌事例。
本文档为【史料学详细复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4-26
浏览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