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国中草药汇编》重点资料x小茴香《全国中草药汇编》

《全国中草药汇编》重点资料x小茴香《全国中草药汇编》

举报
开通vip

《全国中草药汇编》重点资料x小茴香《全国中草药汇编》小茴香《全国中草药汇编》:小茴香 【拼音名】 Xiǎo Huí Xiānɡ 【英文名】 FRUCTUS FOENICULI 【别名】茴香、香丝菜、蘹香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叶和全草也可药用。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全草和叶夏秋可采,根四季可采,洗去泥土,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株表面有粉霜,具强烈香气。茎直立,上部分枝。基生叶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柄基部扩大呈鞘状抱茎,三至四回羽状复叶。夏季开...

《全国中草药汇编》重点资料x小茴香《全国中草药汇编》
小茴香《全国中草药汇编》:小茴香 【拼音名】 Xiǎo Huí Xiānɡ 【英文名】 FRUCTUS FOENICULI 【别名】茴香、香丝菜、蘹香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叶和全草也可药用。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全草和叶夏秋可采,根四季可采,洗去泥土,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株表面有粉霜,具强烈香气。茎直立,上部分枝。基生叶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柄基部扩大呈鞘状抱茎,三至四回羽状复叶。夏季开金黄色小花,为顶生或侧生的复伞形花序,无总苞或小总苞。双悬果卵状长圆形,长4~8毫米,分果常稍弯曲,具5棱,具特异芳香气。 【性状】本品为双悬果,呈圆柱形,有的稍弯曲,长4~8mm,直径1.5~2.5m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两端略尖,顶端残留有黄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有细小的果梗。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而较宽。横切面略呈五边形,背面的四边约等长。有特异香气,味微甜、辛。 【鉴别】 (1)本品分果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扁平细胞,外被角质层。中果皮纵棱处有维管束,其周围有多数木化网纹细胞;背面纵棱间各有大的椭圆形棕色油管1个,接合面有油管2个,共6个。内果皮为1列扁平薄壁细胞,细胞长短不一。种皮细胞扁长,含棕色物。胚乳细胞多角形,含多数糊粉粒,每个糊粉粒中含有细小草酸钙簇晶。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茴香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7:2.5)为展开剂,展至8cm,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红色斑点。 【炮制】 小茴香:除去杂质。 盐小茴香:取净小茴香,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至微黄色。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肝、肾、脾、胃经。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睾丸鞘膜积液。盐小茴香暖肾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经寒腹痛。 【用法用量】 3~6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辞典》:小茴香 【拼音名】 Xiǎo Huí Xiānɡ 【英文名】 Fructus Foeniculi 【别名】谷茴香、谷茴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果实。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有时盐炒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0.6~2m,全株有粉霜,有强烈香气,茎直立,上部分枝,有棱。叶互生,2~4回羽状细裂,最终裂片丝状,长0.4~4cm,宽约0.5mm;下部叶具长柄,基部鞘状抱茎,上部叶的柄一部或全部成鞘。复伞形花序顶生,无总苞和小总苞;伞幅8~30,不等长;花梗5~30;花小,金黄色。双悬果矩圆形,果棱尖锐,具有特异芳香气。花期6~7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各地有栽培。主产山西、内蒙古、甘肃、辽宁。 【化学成份】含茴香醚、α-茴香酮、甲基胡椒酚(methylchavicol)、茴香醛等。 【性味】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摘录】《*辞典》 页首 《中华本草》:小茴香 【出处】 1. 2.《新修本草》名蘹香子,云:“叶似老胡荽极细,茎粗,高五六尺,丛生。”3.《本草图经》云:“七月生花,头如伞盖,黄色,结实如麦而小,青色。”4.《本草蒙筌》云:“小茴香,家园栽种,类蛇床子,色褐轻虚。”5.其后《纲目》亦有“茴香宿根,深冬生苗作丛,肥茎丝叶。”等记载。 依据上述植物特征,再参考《本草图经》所附"蘹香子"及"筒州蘹香子"图的形 【拼音名】 Xiǎo Huí Xiānɡ 【别名】蘹香、蘹香子、茴香子、土茴香、野茴香、大茴香、谷茴香、谷香、香子、小香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oeniculum uulgare Mill 采收和储藏:8-10月果实呈黄绿色,并有淡黑色纵线时,选晴天割取地上部分,脱粒,扬净;亦可采摘成熟果实,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0.4-2m。具强烈香气。茎直立,光滑无毛,灰绿色或苍白色,上部分枝开展,表面细纵沟纹。茎生叶互生;较下部的茎生叶叶柄长5-15cm,中部或上部叶的叶柄部或全部皮鞘状,叶鞘边缘膜质;叶片轮廓主国阔三角形,长约30cm,宽约40cm,四至五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丝状,长0.5-5cm,宽0.5-1cm。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径3-15cm;小伞形花序有花14-30朵,花柄纤细,不等长,长0.3-1.2cm;花小,无萼齿;花瓣黄色,倒卵形或近倒卵形,淡黄色,长约1.5mm,宽约1mm,中部以上向内郑曲,先端微凹;雄蕊5,花丝略长于花瓣,花药卵圆形,淡黄色,纵裂;子房下位,2室,花柱基圆锥形,花柱极短,向外叉开或贴伏在花柱基上。双悬果长圆形,长3.5-6mm,宽1.5-2mm,主棱5条,尖锐;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胚乳腹面近平直或微凹。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资源分布:原产地中海地区。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湿润凉爽气候,耐盐,适应性强,对土壤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不严,但以选地势平坦、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轻碱性黑土为宜。前茬以玉米、高粱、荞麦和豆为好。 栽培技术 多用种子繁殖。春播3-4月:秋播9-10月,条播,按行距25cm开沟,沟深5-7cm;亦可穴播,按行株距30cm×30cm开穴。种子拌细土后均匀散入沟或穴中,覆土1.5-2.5cm,稍镇压。每1hm2用种量15-30kg。10-15d出苗。 田间管理 苗高10-12cm间苗,每穴卵苗2株,苗高20-23cm时,每穴留苗1株。生长初期中耕宜浅,施氮肥为主;开花前期增施磷、钾肥,促进开花结实。天旱要适时灌溉。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灰斑病,可于播种前将种子用50℃水浸3-5min,晾干后播种。虫害有黄翅茴香螟为害果实,可用7216微生物杀虫剂粉喷撒,防治幼虫,效果可达87%-99%。 【性状】 性状鉴别 双悬果细圆柱形,两端略尖,有时略弯曲,长4-8mm,直径1.5-2.5mm;表面黄绿色至棕色,光滑无毛,顶端有圆锥形英杰棕色的花柱基,有时基部有小果柄,分果长椭圆形,背面隆起,有5条纵直棱线,接合面平坦,中内色较深,有纵沟纹。横切面近五角形,背面的四边约等长。气特异而芳香,味微甜而辛。 以粒大饱满、黄绿色、气味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分果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切向延长的扁平细胞,外被角质层。中果皮为数列薄壁细胞;有6个油管,果棱间各1个,接合面2个,内含红棕色油脂;维管束位于果棱部位,周围有大形网纹细胞,韧皮部位于木质部两侧上方。内果皮为1列细胞。种皮细胞扁平,蚋含棕色物质。种脊维管束位于接合面的内果皮与种皮之间。胚乳细胞含糊粉粒和少数脂肪油,糊粉粒含细小草酸钙簇晶。胚小,位于胚乳中央。 【化学成份】果实所含挥发油的组成很复杂,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trans-anethole 63.4%),其次为柠檬烯(limonene13.1%),小茴香酮(fenchone l2.1%),其他有爱草脑(estragole4.7%),γ-松油烯(γ-terpinene 2.7%),α-蒎烯(α-pinene 1.9%),月桂烯(myrcene 0.7%),β-蒎烯(β-pinene 0.4%),樟脑(camphor0.2%),樟烯(camphene 0.1%),甲氧苯基丙酮(methoxyphenyl acetone 0.1%)及痕量的香桧烯(sabin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1,8-桉叶油素(1,8-cineole),4-松油醇(4-terpineol),反式-小茴香醇乙酸酯(trans-fencho- lacetate),茴香醛(anisaldehyde)等。果实脂肪油中经鉴定的十六种脂肪酸组成有:10-十八碳烯酸(10_octadecenoic acid 38.0%),花生酸(arachic acid 31.4%),棕榈酸(plmitic acid 21.2%),山嵛酸(behenic acid 2.8%),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 2.2%),硬脂酸(stearic acid 2,2%),月桂酸(lauric acid 0.2%),十五碳酸(pentadecanofc acid 0.2%),二十一碳酸(henicosanoic acid 0.2%)等。果实还含豆甾醇(stigmasterol),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由棕榈酸、花生酸、山萮酸与大于十八碳的高级醇所成的蜡混合物,β-谷甾醇(β-sitosierol),花椒毒素(xanthotoxin),α-香树脂醇(α-amyrin)欧前胡内酯(imperatorin),香柑内酯(bergapten)及印度榅桲素(marmesin)。 【药理作用】 1.对消化道系统的作用:1.1.对胃肠运动的影响:小茴香对家兔在体肠蠕动有促进作用。茴香脑2.5×10(-5)g/ml对小鼠离体肠管有兴奋作用,浓度增高则出现松弛作用,松弛的肠管对乙酰胆碱亦无反应。小茴香挥发油对小鼠离体肠管初期为兴奋作用,随后则使之弛缓,此松弛作用约为罂粟碱的25%,茴香脑约为28%,茴香酮约3%,茴香醛约为4%,柠檬烯约为2%,桉叶油素约为1%。挥发油作用于豚鼠回肠纵行肌肌束,增强其收缩,EC50为6-7μg/ml。小茴香丙酮浸出物对鹌鹑离体直肠有兴奋作用,有效成分是茴香脑,收缩反应是组胺样作用。将充水的微小气球植入兔幽门括约肌层,记录气球内压的变化观察胃运动,在静注戊巴妥钠抑制胃运动的状态下,口服小茴香24mg/kg,可使胃运动出现有意义的恢复,尤以给药后30分钟和35分钟时,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着差别。 1.2.抗溃疡作用:小茴香600mg/kg十二指肠或口服给药,对大鼠胃液分泌的抑制约38.9%,对Shay溃疡胃液分泌的抑制为34.9%,而对应激性溃疡胃液分泌的抑制为33.8%。但小茴香末口服或十二指肠给药,不论对阿司匹林诱发的大鼠溃疡或应激性溃疡均无明显效果。 1.3.利胆作用:小茵香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并使胆汁固体成分增加。 2.对气管的作用:小茴香挥发油对豚鼠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将挥发油溶于12%乙醇给麻醉豚鼠灌胃,可使气管内液体分泌增加,切断胃神经不产生影响,认为此作用不是通过胃反应引起。 3.对肝的作用:对部分肝摘除大鼠,给小茴香挥发油10天,肝组织再生增加,肝的重量比对照组增加。 4.性激素样作用:雄大鼠给小茴香丙酮浸出物15天,睾丸、输精管的总蛋白含量减少,精翼和前列腺的总蛋白则明显增加,这些器官的酸性、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雌大鼠用丙酮浸出物10天,出现阴道内角化及性周期促进,乳腺、输卵管、子宫内膜、子宫肌层重量增加,认为小茴香有雌激素样作用。另有报道,认为有效成分为茴香脑及其聚合物如二聚茴香脑。 5.其他作用:小茴香挥发油、茴香脑对青蛙都有中枢麻痹作用,对蛙心肌开始稍有兴奋,接着引起麻痹。对神经肌肉呈箭毒样麻痹,肌肉自身的兴奋性减弱,由小茴香提取的植物聚多糖有抗肿瘤作用。挥发油对真菌孢子、鸟型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灭菌作用。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加已醚适量,冷浸1h,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加7%盐酸羟胺甲醇液2-3滴,20%氢氧化钾已醇液3滴,在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3-4,再加1%三氯化铁已醇溶液2滴,显紫色。(检查香豆素)(2)取本品粉末0.5G,加已醚适量,冷浸1h,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加0.4%-2,4-二硝基苯肼2mol/L盐酸溶液2-3滴,显橘红色。(检查茴香脑)(3)薄层色谱 取木品粉末(60目)2g,加已醚6ml,冷浸4h,滤过,滤液浓缩至干,残潭用氯仿溶解至1ml作供试液;另取茴香脑氯仿溶液为对照品。分别上点样于同一硅交G-1%CMC薄层板上,以石油醚-醋酸已酯(8.5:1.5)展开,用2,4-二硝基苯肼试剂显色,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液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色斑。 【炮制】 1.1.小茴香《朱氏集验方》:“去土石。”1.2.《卫生宝鉴》:“捣细用。”1.3.《仁术便览》:“去枝梗。”1.4.《本草述》:“淘净。”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梗及杂质,筛去灰屑。 2.1.炒小茴香《博济方》:“炒。”2.2.《苏沈良方》:“微炒。”2.3.《本事方》:“炒令香。”2.4.《医学启源》:“炒黄色,捣碎用。”2.5.《本草乘雅半谒》:“隔纸焙燥。”现行,取净小茴香,用文火炒至微黄色,略具焦斑,或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 3.1.盐制小茴香《朱氏集验方》:“盐炒,去盐。”3.2.《仁术便览》:“青盐水拌炒。”3.3.《良朋汇集》:“加盐炒黑。”现行,取净小茴香,用盐水拌匀,吸尽后,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每小茴香100kg,用食盐2kg。 4.1.制小茴香《普济方》:“青盐酒炒。”4.2.《医学入门》:“酒浸一宿,取出炒黄色,捣碎。”现行,将大青盐加入黄酒、醋和童便的混合液中化开,投入净小茴香,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每小茴香100kg,用大青盐1.7kg,黄酒、醋及童便各6.25kg。 饮片性状:小茴香参见“药材鉴别”项。炒小茴香形如小茴香,表面微黄色至棕黄色,具焦斑,香气更浓。盐小茴香形如小茴香,表面淡黄色,香气更浓,略有咸味。制小茴香形如小茴香,表面淡黄色,具香气,略有酒、醋气,味微咸。 贮干燥容器内,盐小茴香、制小茴香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肝;肾膀胱;胃经 【功能主治】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胁痛;肾虚腰痛;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 【注意】 阴虚火旺者禁服。 1.《本草汇言》:“倘胃、肾多火,得热即呕,得热即痛,得热即胀诸证,与阳道数举、精滑梦遗者,宜斟酌用也。”2.《本草述》:“若小肠、膀胱并胃腑之证患于热者,投之反增其疾也。”3.《得配本草》:“肺、胃有热及热毒盛者禁用。” 【各家论述】 1.1.《本草图经》:“《本经》不载所出,今交、广、诸番及近郡皆有之。入药多用番舶者,或云不及近处者有力。三月生叶,似老胡荽,极疏细,作丛,至五月高三四尺;七月生花,头如伞盖,黄色,结实如麦而小,青色,北人呼为土茴香。茴、蘹声近,故云耳。八九月采实,阴干,今近道人家园圃种之甚多。”1.2.《本草衍义》:“蘹香子,今人止呼为茴香。《唐本》注似老胡荽,此误矣。胡荽叶如蛇床,蘹香徒有叶之名,但散如丝发,特异诸草。”1.3.《救荒本草》:“今处处有之,人家园圃多种,苗高三四尺,茎粗如笔管,旁有淡黄挎叶,抪茎而生。袴叶上发生青色细叶,似细蓬叶而长,极疏细如丝发状。袴叶间分生叉枝,梢头开花,花头如伞盖,结子如莳萝子,微大而长,亦有线瓣。采苗叶炸热,换水淘净,油盐调食。”1.4.《纲目》:“茴香宿根深,冬生苗,作丛,肥茎丝叶,五六月开花如蛇床花而色黄,结子大如麦粒,轻而有细棱,俗呼为大茴香,今惟以宁夏出者第一。其他处小者,谓之小茴香。自番舶来者,实大如柏实,裂成八瓣,一瓣一核,大如豆,黄褐色,有仁,味更甜,俗呼舶茴香,又曰八角茴香(广西左右江峒中亦有之),形色与中国茴香迥别,但气味同耳。北人得之,咀嚼荐酒。”1.5.《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按胡荽结子时,极与茴香相类,《衍义》未细考老胡荽形状,以斥《唐本》注,殊误。但力稍缓耳。”(《医林纂要·药性》)2.论小茴香治疝之功:刘若金:“茴香之主治在疝证,世医漫谓(疒颓)疝有湿热不宜用,殊不知疝之初起,皆由于寒水之郁,而气化不宣,乃有湿,由湿郁不化,乃有热,是初起之疝,固即宜用之矣。至湿郁不化而为热,虽曰宜酌,然热之成者,因于湿也,湿之为病者,由于阳虚也,就外淫而论,固未有不因于寒以郁热者,即不因于外受,亦必由肾中之阳虚,乃致阴不得化而邪盛,令阴中之阳转郁,遂病于肝以为疝也。试参滑寿及杜名医之治案,俱用楝实、茴香,盖别有利湿热之味以助其奏功,断不能舍此温散的剂能致火于水者,俾正入膀胱寒水之经以责效也。至于专属小腹,或膀胱,非病于疝者,则此二腑若因热以为患,又能不切切致慎乎哉。或曰,此味所疗,如腰痛、泄泻、积聚、虚劳 HYPERLINK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neikexue/76-5-3.html" \l "m0-0" \o "书籍相关:腹痛" \t "_blank" 腹痛种种诸证,亦藉其致火于水,以益肾中之元阳乎?曰,诸证投此味,或辅或使,种种不离前义,然不如治疝之专而且多者,以其为功于寒水之经有最切耳,第与附子补阳除湿之义,各有攸当也,须细审之。”(《本草述》) 【摘录】《中华本草》
本文档为【《全国中草药汇编》重点资料x小茴香《全国中草药汇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418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8-09-06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