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廖二元内分泌学第3篇第8章 周期性瘫痪症

廖二元内分泌学第3篇第8章 周期性瘫痪症

举报
开通vip

廖二元内分泌学第3篇第8章 周期性瘫痪症第八章 周期性瘫痪症 病因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理 治疗 临床表现 周期性瘫痪 XE "周期性瘫痪" (periodic paralysis)又称周期性麻痹,是一组以周期性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多伴有血清钾离子代谢异常。临床上根据肌肉瘫痪发作时的血清钾浓度水平,可将周期性瘫痪分为低血钾、高血钾和钾敏感性三种类型,其中以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最为常见。 【病因】 目前认为,周期性瘫痪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离子通道性疾病,...

廖二元内分泌学第3篇第8章  周期性瘫痪症
第八章 周期性瘫痪症 病因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理 治疗 临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 周期性瘫痪 XE "周期性瘫痪" (periodic paralysis)又称周期性麻痹,是一组以周期性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多伴有血清钾离子代谢异常。临床上根据肌肉瘫痪发作时的血清钾浓度水平,可将周期性瘫痪分为低血钾、高血钾和钾敏感性三种类型,其中以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最为常见。 【病因】 目前认为,周期性瘫痪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离子通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Ca2+通道或Na+通道发生突变所致,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是由于L型Ca2+通道的活化性与灭活性突变或功能障碍所致[1~4]。控制Ca2+通道α1亚基(calcium channel alpha 1-subunit, CACNA1S XE "CACNA1S" )的基因定位于第1号染色体的q31-32。在CACNA1S基因的突变中以Arg528His最为常见[5,6]。该突变可导致通道蛋白质穿膜段D2/S4区对电压的敏感性发生改变,从而使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受到影响,导致肌无力的发生[6]。此外,Arg1239His和Arg1239Gly突变也与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发病有关[5]。近来Bulman等发现,钠通道α亚基(sodium channel alpha-subunit, SCN4A XE "SCN4A" )基因的Arg669His突变亦可引起低钾型周期性瘫痪[7]。胰岛素可诱发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发作,这是因为胰岛素可减少内向性K+的传导,使肌膜处于去极化状态[8]。 此外,尚有部分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是继发于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小管性酸中毒、失钾性肾炎等。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由于肌细胞膜Na+-K+ 泵兴奋性增加,大量的K+ 离子从细胞外移至细胞内,引起细胞膜去极化和对电刺激的不应性,而导致肌无力或瘫痪发作。 高钾性周期性瘫痪的发病主要是由于编码Na+通道α亚基的基因SCN4A发生突变所致[9~11]。该基因位于染色体17q35,呈显性遗传。常见的突变包括:Thr698Met、Thr704Met、Ala1156Thr、Thr1306Met、Thr1313Met、Met1360Val、Ile1495Phe、Met1585Val、Met1592Val等[12~15]。其中60%为Thr704Met突变,Met1592Val突变约占30%左右。SCN4A突变导致Na+通道的部分失活及Na+流改变,造成肌纤维膜处于持续的去极化状态而引起肌无力的发生[16,17]。钾敏感性周期性瘫痪亦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尚未明确,但与前两种周期性瘫痪没有联系。 周期性瘫痪的分类与病因见表3-3-1。 表3-3-1 周期性瘫痪的分类与病因 病因及诱因 低血钾性 离子通道突变(L-型Ca2+通道突变,Na+通道突变),甲状 腺功能亢进症,肾小管性酸中毒,失钾性肾炎,原发性醛 固酮增多症,Bartter综合征,17α-羟化酶缺乏症,棉酚中 毒,钡中毒,成人乳糜泻,严重呕吐、腹泻或胃肠道引 流,食用甘草过多,过量饮茶 高血钾性 Na+通道突变,尿毒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钾摄入过多 钾敏感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病理】 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肌浆网的空泡化。肌原纤维被圆形或卵圆形的空泡分隔,空泡内含有透明的液体和少量的糖原颗粒。电镜下可见空泡由肌浆网和横管系统扩张而形成。低血钾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肌纤维溶解,肾远曲小管细胞空泡变性,严重者可发生细胞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心肌受累时轻者出现肌纤维横纹消失,严重者可发生心肌坏死及纤维化。 【临床表现】 一、低血钾性周期性瘫痪 XE "低血钾性周期性瘫痪" 临床上以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最为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发病多见,40~50岁以后发病者较少。男性患病明显多于女性,一般为女性的2~3倍。 典型的表现为饱餐后睡眠时或清晨突然发生对称性的肌肉瘫痪。病情较轻者仅表现为肌肉软弱无力,严重者可以全身完全瘫痪。肌无力症状多由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近端重于远端。发作时肢体呈弛缓性瘫痪(又称软瘫),患者行走不便,不能持物、起床,甚至连翻身都感到困难。低钾型瘫痪一般不伴有肌强直[18]。严重者可累及躯干肌肉,甚至可因膈肌和呼吸肌瘫痪而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伴有肢体酸胀、麻木感以及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嗜睡,并可出现心悸、口渴、多饮、夜尿增多、恶心、呕吐、厌食、腹胀等症状。通常无神志障碍,吞咽、发音、眼球活动等均不受影响,膀胱及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血清钾浓度下降的速度。血钾下降缓慢者,即使体内钾缺乏严重,但症状较轻微。如果在短时间内血钾显著下降,则临床症状明显而严重。饱餐、食盐过多、饮酒、剧烈运动、受寒、情绪激动、感染等均可诱发瘫痪发作,某些药物如大量使用胰岛素和葡萄糖、肾上腺素、泼尼松等亦可引起症状发作。 症状发作常在数小时之内达到高峰,持续数小时至数天,通常在一周内完全恢复。发作间歇期自数天至1年不等,发作间期患者各方面情况完全正常。少数发作频繁者可出现持续性肌无力,甚至发生肌肉萎缩。多数病人中年以后发作逐步减少甚至停止。 体格检查可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一般无颅神经、感觉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无病理反射。电刺激动作电位及肌肉收缩减弱或消失。发作期血清钾浓度常<3.0mmol/L,严重者可低至1.0~2 .0mmol/L。低血钾的程度与瘫痪程度可不呈比例。24小时尿钾排出正常或减少。此外,发作时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心电图呈低钾性改变,包括心动过速、P-R间期及Q-T间期延长、T波低平或倒置、S-T段降低、U波明显、心律失常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引起低钾性瘫痪。这种情况在亚洲地区较为常见,患病率约为2%左右。而北美地区相对少见,一般为0.1%左右。患者多于20~40岁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见,约占83%~95%。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近端肌无力,一般以下肢较为常见,可选择性地累及活动较多的肌肉,严重者可影响到呼吸肌,但括约肌通常不会受累。发作持续时间为数小时至数天。夏季发病较为多见。饱餐、受凉、运动后的休息以及使用胰岛素等可诱发肌无力发作,适当的运动可终止症状发作。通常,瘫痪的严重程度与甲状腺功能之间并无相关性,但甲状腺功能得到控制后肌无力的发作次数随之逐渐减少。 二、高钾性周期性瘫痪 XE "高钾性周期性瘫痪" 临床上较为少见,主要见于北欧国家。一般发病年龄较早,常在10岁左右开始起病。男女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发作时钾离子从肌细胞内逸出,引起内膜去极化而导致瘫痪发作,同时伴有血清钾浓度升高。肌无力发作以近端肌肉为主,呈对称性,偶可表现为非对称性的远端运动肌肉瘫痪。肌无力常从下肢开始,逐渐累及躯干和上肢,严重者可影响颈部肌肉和眼外肌。症状多在清晨至早餐前或运动后休息时出现,瘫痪程度常较轻,可伴有肌肉酸痛。持续时间较短,约为10~60min,个别患者可长达数小时至数天。适当运动可促进症状的缓解,但休息后瘫痪又可复发。发作次数较多,且发作频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剧烈运动、饥饿、受凉、情绪激动、酒精、大量补钾、妊娠、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均可诱发症状。进食高糖类食物及轻微运动可使症状缓解。部分患者可出现肌强直,以眼肌较为多见,表现为眼睑后缩,闭眼困难,闭眼后眼睑张开缓慢;亦可累及手、面部肌肉及舌肌。肢体置于冷水中容易引起肌肉僵硬,因此又称肌强直性周期性瘫痪。个别患者可因血钾升高所致的心律失常而发生突然死亡。SCN4A基因的Thr704Met突变者可发展为持续性肌无力,并导致肌萎缩。 发作期间血清钾浓度升高,多超过5.5mmol/L以上。可伴有血清钙水平降低。血清肌酸激酶可正常,最多不超过300U/L。24h尿钾排出亦增高。心电图呈高钾性改变,T波高尖,严重者可发生心律失常。 三、钾敏感性周期性瘫痪 XE "钾敏感性周期性瘫痪" 又称Andersen 综合征或反应性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此症非常罕见。患者大多在10岁之前开始出现症状。常于夜间或清晨发生肢体瘫痪,近端和远端肌肉均可受累,甚至可引起发音不清、呼吸困难等。症状持续时间多为1~36h,有的可长达10d左右,偶有患者呈持续性发作。运动和补钾可诱发瘫痪,部分患者可因食盐量减少而导致症状发作。发作时可伴有轻度的感觉障碍,一般无肌强直。患者常有体格及容貌方面的缺陷,如:身材矮小、曲指(趾)畸形、脊柱侧凸、眼距增宽、低位耳、前额增宽、下颌骨发育不良等。心律失常是本型周期性瘫痪的一个重要临床特征,心悸症状很常见,体格检查可发现二联律等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除了心律失常以外,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特征,即Q-T间期延长,故又称为Q-T间期延长综合征。且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不佳。症状发作时血清钾水平不定,可为正常、升高或降低。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间歇性肌无力发作的特点,结合发作时腱反射、血清钾浓度及心电图改变,一般不难作出诊断(表3-3-2)。 疑为低钾性周期性瘫痪者,可予以氯化钠2~4g或葡萄糖50~100g口服,并剧烈运动15~20min;或在口服葡萄糖的同时,皮下注射10~20U普通胰岛素,以诱发症状发作,协助诊断。 表3-3-2 三种原发性周期性瘫痪的鉴别 低钾性 高钾性 钾敏感性 患病情况 最常见 少见 少见 性 别 男性患病较多 男女患病相似 男女患病相似 发病年龄 青壮年 10岁左右 <10岁 诱 因 受凉,劳累,暴饮暴食,高 碳水化合物饮食,使 用葡萄糖和胰岛素、 肾上腺素、氯化钠、 ACTH、甲状腺素、 麻黄素等 补钾、螺内酯,剧烈运 动,饥饿等 低盐饮食,补钾 发作时间 夜间睡眠后或清晨 清晨及运动后休息时 夜间或清晨 瘫痪情况 四肢和躯干肌均可瘫 痪,由下向上发展 肌无力症状相对较轻, 伴有肌肉酸痛 近端与远端肌肉均可受累 持续时间 数小时~数天 10~60min 1~36h 肌 强 直 罕见,仅限于眼睑 可有眼、面、舌肌强直 无 体格容貌 正常 正常 身材矮小、曲指(趾)畸形、脊柱侧凸、眼距宽、低位耳、宽额、下颌发育不良 钾 代 谢 血清钾降低,尿钾排泄 正常或减少 血清钾增高,尿钾排泄 增多 血清钾可升高、降低或正常 心 电 图 低钾性表现 高钾性表现 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 诱发试验 葡萄糖 + 胰岛素 氯化钾负荷 氯化钾负荷 治 疗 补充钾 葡萄糖酸钙 氯化钠 预 防 多吃富含钾的食物,服 用氯化钾、螺内酯、 乙酰唑胺、二氯磺胺 少运动,多吃糖,口服 噻嗪类利尿剂、乙酰 唑胺、二氯磺胺 少运动,多吃钠盐,口服乙酰唑胺 对诊断不明者,若患者的肾脏和心功能以及血清钾浓度均正常,可行钾负荷实验,将氯化钾0.05g/kg溶于无糖的液体中,于3min内一次性口服,每20min观察血钾浓度、心电图及肌张力情况。如果患者于服钾后90~180min内出现血钾上升和肌无力,即可诊断为高钾性周期性瘫痪。如不能诱发症状出现,可将氯化钾剂量增至0.10~0.15g/kg。试验期间一旦患者出现严重肌无力、血钾显著升高、心律失常等情况,应立即终止试验,并予以对症治疗。亦可行运动试验,嘱患者进行踏车运动30min,要求脉搏达到120~160次/min,然后绝对卧床休息。正常人运动时血钾浓度升高,运动后逐渐降至接近于运动前的水平。高钾性周期性瘫痪患者则于运动后10~20min出现第二次血钾升高和肌无力症状。 由于钾敏感性周期性瘫痪患者在体格和容貌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一般不容易误诊。对诊断确有困难者,可通过钾负荷试验诱发症状出现,或通过补充氯化钠使症状得以改善。 周期性瘫痪应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等所致的肌无力相鉴别。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发病前多有非特异性感染史,表现为四肢对称性软瘫,症状持续时间可达数月,常伴有“手套-袜套”型感觉异常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颅神经受累较常见,脑脊液检查常有蛋白质-细胞分离现象。急性脊髓炎患者常有感染和低热史,肢体肌无力自下向上发展,伴有感觉减退或消失、尿潴留、大便秘结等,腱反射亢进,病变部位较高者可有吞咽困难、发音不清、呼吸肌瘫痪等,脊髓腔部分梗阻时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可高达2g/L,脊髓造影可见病变部位脊髓增粗。此外,周期性瘫痪还应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表3-3-3)。 表3-3-3 周期性瘫痪的鉴别诊断 临床特征 辅助检查 多发性肌炎 持续性肌无力,四肢近端较重,伴 肌痛、肌萎缩 血清肌酶(CPK等)、血 沉、肌电图、肌活检 重症肌无力 颜面(尤其是眼肌)、四肢和躯干肌无 力,反复运动加重,易疲劳 抗胆碱酯酶测定、诱发 试验、诱发肌电图 癫 痫 短暂性的活动中止,发作时间短(半 min左右),伴意识丧失 脑电图 【治疗】 一、发作期 (一)低钾性周期性瘫痪 发作时给予10%氯化钾20~40ml口服,每2~4h一次,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病情严重者可将10%氯化钾30ml加入生理盐水1 0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滴速为5ml/min),需要时可重复,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补钾。有呼吸肌瘫痪者,应及时予以吸痰、吸氧,必要时行辅助呼吸。有心律失常者可用10%氯化钾30ml、胰岛素10U加入5%葡萄糖液1 000ml中静脉滴注。 平时应注意少食多餐,避免过劳、进餐过饱、受寒、过量饮酒等诱因,如发作频繁者,可于晚上睡前常规性服用氯化钾1~2g。 平时应尽可能地注意避免各种诱因,以减少发作的次数。在有诱因存在的情况下,服用乙酰唑胺0.25g,每日3次,可预防症状发作。乙酰唑胺是一种来源于噻嗪类的碳酸酐酶抑制剂,其治疗周期性瘫痪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推测其可能是通过激活Ca2+敏感性K+通道而发挥作用[19]。但少数患者长期使用乙酰唑胺可诱发肾石病[20]。此外,也可应用螺内酯(安体舒通)、氨苯喋啶或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预防。近来有资料显示,碳酸酐酶抑制剂二氯磺胺亦可有效地预防患者肌无力的发作[21]。 对系统性疾病所致的周期性瘫痪,治疗上除应及时纠正血清钾紊乱以外,尚需对原发疾病进行积极的治疗,以减少症状的发作。此外,一般不宜使用乙酰唑胺。 (二)高钾性周期性瘫痪 轻微的肌无力可通过进食和适当的肢体活动使症状缓解,无需进行药物治疗。病情严重者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或用5~10%葡萄糖溶液500ml加入胰岛素6~12U静脉滴注,使过多的钾进入到细胞内。也可使用速尿,通过利尿而增加钾的排泄。舒喘灵喷雾吸入可增加钾向细胞内转移,需要时亦可选用。乙酰唑胺和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都有排钾的作用,可用于预防症状的发作。常用剂量分别为乙酰唑胺0.25~1g,每日一次;氢氯噻嗪25mg,每日3次。 (三)钾敏感性周期性瘫痪 治疗和预防基本上与高钾性周期瘫痪相同。除此之外,症状发作时可口服含10~15g食盐的溶液,或静脉滴注氯化钠溶液。 二、发作间期 平时应尽可能避免各种已知的诱因,以减少症状发作的次数。低血钾性周期性瘫痪者应食用富含钾的饮食(如榨菜、桔子水等),亦可口服氯化钾3~6g/日。高血钾性周期性瘫痪应限制钾盐的摄入,平时宜进高碳水化合物食物。钾敏感性周期性瘫痪平时宜减少运动。 【参考文献】 1. Lehmann Horn F, Sipos I, Jurkat Rott K, et al. Altered calcium currents in human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myotubes expressing mutant L-type calcium channels. Soc Gen Physiol Serv(Abstract) 1995; 50: 101-113. 2. Jurkat Rott K, Uetz U, Pika Hartlaub U, et al. Electro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hypokalaemic periodic paralysis mutation (R528H) of the skeletal muscle alpha 1 subunit as expressed in mouse L cells. FEBS Lett 1998; 423: 198-204. 3. Morrill JA, Brown RH Jr, Cannon SC. Gating of the L-type Ca channel in human skeletal myotubes: an activation defect caused by the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mutation R528H. J Neurosci 1998; 18: 10320-10334. 4. Morrill JA, Cannon SC. Effects of mutations causing hypokalaemic periodic paralysis on the skeletal muscle L-type Ca2+ channel expressed in Xenopus laevis oocytes. J Physiol(London) 1999; 520: 321-336. 5. Sillen A, Sorensen T, Kantola I,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mutations in the CACNL1A3 gene in 13 families of Scandinavian origin having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and evidence of a founder effect in Danish families. Am J Med Genet 1997; 69: 102-106. 6. Jurkat Rott K, Lehmann Horn F, Elbaz A, et al. A calcium channel mutation causing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Hum Mol Genet 1994; 3: 1415-1419. 7. Bulman DE, Scoggan KA, van Oene MD, et al. A novel sodium channel mutation in a family with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Neurology 1999; 53: 1932-1936. 8. Ruff RL. Insulin acts in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by reducing inward rectifier K+ current. Neurology 1999; 53: 1556-1563. 9. Fontaine B, Khurana TS, Hoffman EP, et al. Hyper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and the adult muscle sodium channel alpha-subunit gene. Science 1990; 250: 1000-1003. 10. Rojas CV, Wang JZ, Schwartz LS, et al. A Met-to-Val mutation in the skeletal muscle Na+ channel alpha-subunit in hyperkalaemic periodic paralysis. Nature 1991; 354: 387-389. 11. Lehmann Horn F, Jurkat Rott K. Voltage-gated ion channels and hereditary disease. Physiol Rev 1999; 79: 1317-1371. 12. Plassart E, Reboul J, Rime CS, et al. Mutations in the muscle sodium channel gene (SCN4A) in 13 French families with hyper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and paramyotonia congenita: phenotype to genotype correlations and demonstration of the predominance of two mutations. Eur J Hum Genet 1994; 2: 110-124. 13. Bendahhou S, Cummins TR, Tawil R, et al. Activation and inactivation of the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role of segment S5 revealed by a novel hyperkalaemic periodic paralysis mutation. J Neurosci 1999; 19: 4762-4771. 14. Hayward LJ, Brown RH Jr, Cannon SC. Slow inactivation differs among mutant Na channels associated with myotonia and periodic paralysis. Biophys J 1997; 72: 1204-1219. 15. Said B, Theodore RC, Angelika FH, et al. A double mutation in families with periodic paralysis defines new aspects of sodium channel slow inactivation. J Clin Invest 2000; 106: 431-438. 16. Lehmann Horn F, Küther G, Ricker K, et al. Adynamia episodica hereditaria with myotonia: a non-inactivating sodium current and the effect of extracellular pH. Muscle Nerv(Abstract) 1987; 10: 363-374. 17. Cummins TR, Sigworth FJ. Impaired slow inactivation in mutant sodium channels. Biophys J 1996; 71: 227-236. 18. Lehmann Horn F, Engel A, Rüdel R, et al. In: Myology, et al(eds). Engel AG & Franzini-Armstrong, Co. (McGraw-Hill, New York) 1994; p1304-1334. 19. Tricarico D, Barbieri M, Camerino DC. Acetazolamide opens the muscular KCa2+ channel: a novel mechanism of action that may explai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drug in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Ann Neurol 2000; 48: 304-312. 20. Tawil R, Moxley RT 3rd, Griggs RC. Acetazolamide-induced nephrolithiasis: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of neuromuscular disorders. Neurology 1993; 43: 1105-1106. 21. Tawil R, McDermott NP, Brown R Jr, et al. Randomized trials of diclorphenamide in the periodic paralysis. Working Group on Periodic Paralysis. Ann Neurol 2000; 47: 46-53. (唐炜立)
本文档为【廖二元内分泌学第3篇第8章 周期性瘫痪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684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8-09-10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