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单元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单元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举报
开通vip

第一单元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单元 细胞的基本功能 考情分析 2006 2005 2004 合计 ZY 1 3 3 7 ZL 1 1 3 5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 该模型的基本内容: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并连有一些寡糖和多糖链。 特点: (1)脂质膜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流动的。 只要是活的,运动是绝对的! (2)细胞膜两侧是不对称的,因为两侧膜蛋白存在差异,同时两侧的脂类分子也不完全相同。 离子也是不对称的,内负外正;内钾外钠 (3)细胞膜上...

第一单元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单元 细胞的基本功能 考情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2006 2005 2004 合计 ZY 1 3 3 7 ZL 1 1 3 5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 该模型的基本内容: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并连有一些寡糖和多糖链。 特点: (1)脂质膜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流动的。 只要是活的,运动是绝对的! (2)细胞膜两侧是不对称的,因为两侧膜蛋白存在差异,同时两侧的脂类分子也不完全相同。 离子也是不对称的,内负外正;内钾外钠 (3)细胞膜上相连的糖链主要发挥细胞间“识别”的作用。 (4)膜蛋白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如发挥转动物质作用的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离子泵等,这些膜蛋白主要以螺旋或球形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并且以多种不同形式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如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这是内外不同原因 (5)细胞膜糖类多数裸露在膜的外侧,可以作为它们所在细胞或它们所结合的蛋白质的特异性标志。 第二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具有较为复杂的物质转运功能,常见的转运形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 转运、出胞和人胞作用。从能量消耗角度可分为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被动转运是指物质顺电-化学梯度、不消耗能量的跨膜转运过程,而主动转运则是指物质逆电-化学梯度、消耗能量的跨膜转运过程。 一、单纯扩散=纯扩散 (一)概念 指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单纯扩散的多少 取决于膜两侧该脂溶性物质的浓度差及其通过细胞膜的难易程度。浓度差 决定 郑伟家庭教育讲座全集个人独资股东决定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关于成立临时党支部关于注销分公司决定 着物质能否扩散、扩散方向及扩散速率。 (二)转运对象 CO2、O2、N2、乙醇、尿素等 (三)特点 简单的物理扩散,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其能量来源于浓度差形成的势能,是一个被动过程。我称作——水往低处流。 二、易化扩散 易化扩散是指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较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上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 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它包括两种方式,即经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和经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易,自己通过费劲,要靠中介帮助!越多 (一)经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 1.概念 许多重要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在膜上载体蛋白的介导 下,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 易化+扩散要靠专门中介——载体!本质扩散: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 2.特征 ①结构特异性高;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④顺浓度梯度。 (二)经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 1.概念 溶液中带电离子,借助于离子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差的跨膜 转运过程。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中央带有水性孔道的跨膜蛋白。以通道中介的易 化扩散引起的跨膜转运是细胞生物电现象发生的基础。 公理——都是分子量较小离子通过通道,为大分子营养物质开个大洞实在麻烦! 2.转运对象 带电离子,如Na+、K+、Ca2+、Cl-等。 3.特征 ①结构特异性不如载体严格;②无饱和现象;③通道具有静息、激活和失活 等不同功能状态;④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 铁道运输——把平时比作静息,那么春运高峰激活,雪灾时失活。 三、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是细胞通过耗能的过程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过程。可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两类。我称作——人往高处走! (一)原发性主动转运 1.概念 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 过程。 2.转运对象 通常是带电离子。 3.特点:①直接利用细胞代谢产生的ATP;②介导转运的膜蛋白称为离子泵(ATP酶),如钠泵、钙泵、氢泵等。 钠-钾泵是在细胞膜上普遍存在的离子泵,简称钠泵。钠泵具有ATP酶的活性,又称为 Na+-K+依赖性ATP酶。Na+泵的活动对维持细胞正常的结构及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膜内外Na+和K+浓度差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前提,其生电性活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静息电位的数值;②钠泵活动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胞质渗透压、体积、pH、 Ca2+浓度的相对稳定;③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细胞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的条件;④钠泵活动所造成的膜内外Na+浓度势能差(势能储备)是其他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原发性主动转运是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 1.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与维持是由于(2005)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细胞膜上Na+- K+泵的作用 E.细胞膜上ATP的作用 答案:D(2005) 5.Na+通过离子通道的跨膜转运过程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 E.入胞作用 答案:B 1 形成Na+、K+ 在细胞内外不均衡分布的原因是 2004 A安静时K+ 比Na+ 更易透过细胞膜 B兴奋时Na+ 比K+ 更易透过细胞膜 C K+ 的不断外流和Na+的不断内流 D膜上载体和通道蛋白的共同作用 E 膜上Na+ - K+ 依赖式ATP酶的活动  答案:E 1.       有关钠泵的叙述,错误的是(2000)ZL A. 是细胞膜上的镶嵌蛋白质 B. 具有ATP酶的活性 C是逆浓度梯度或电位传递梯度 D. 当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增多时被激活 E当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增多时被激活 答案:D(2000) 2.       关于Na+泵生理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2004)ZL A Na+泵活动使膜内外Na+ 、K+ 呈均匀分布 B. 将Na+ 移出膜外,将K+ 移入膜内 C 建立势能储备,为某些营养物质吸收创造条件 D. 细胞外高Na+ 可维持细胞内外正常渗透压 E 细胞内高K+ 保证许多细胞代谢反应进行 答案:A(2004) (二)继发性主动转运 1.概念 多种物质在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不直接来 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 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为什么叫继发性——就是以原发性主动转运为动力。 1.转运对象 ①葡萄糖和氨基酸在小肠粘膜上皮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收、重吸收;②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神经末梢重吸收;③甲状腺上皮细胞的聚碘;④肾小管上皮细胞的Na+—H·交换、Na+-Ga2+交换等。 3.特点 ①间接利用细胞代谢产生的ATP能量;②介导转运的膜蛋白为转运体。如果 被转运的离子或分子都向同一方向运动,称为同向转运,相应的转运体称为同向转运体;如 果被转运的离子或分子彼此向相反方向运动,则称为反向转运或交换,相应的转运体称为反 向转运体或交换体。联系——与经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比较。 四、出胞和入胞 (—)概念 出胞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入胞指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如细菌,病毒、异物、脂类物质等)进入细胞的过程。 (二)转运对象 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 (三)特点 均属于耗能的主动转运过程。 第二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兴奋一般是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而兴奋性则是指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时, 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统称为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腺细胞等。三个连起来一起念——三百万。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一)静息电位及其特点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为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一般在—100——lomV之间。其特征是①在大多数细胞是一 种稳定的直流电位;②细胞内电位低于胞外,即内负外正;③不同细胞静息电位的数值可以不同。 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膜两侧不同极性的电荷积聚的结果,通常把这种静息时位于膜两 侧电荷(外正内负)分布的状态称为极化。当膜电位绝对值增大时,称为超极化;反之,称为去极化;细胞在发生去极化后,膜电位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二)静息电位产生机制 静息电位主要由K+外流形成,接近于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1.细胞内外Na+和K+的分布不均匀,细胞外高Na+而细胞内高K+。 2.安静时膜对K+的通透性远大于Na+,K+顺浓度梯度外流,并达到电-化学平衡。 3.钠—钾泵的生电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离子不均匀分布,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参与静息电位生成。 (二)影响因素 1.细胞外K+浓度的改变 当细胞外K+浓度升高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流出的多) 2.膜对K+和Na+的相对通透性改变 对K+通透性增高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对 Na+通透性升高时,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3.钠-钾泵的活动水平。 生理学;2006-2-008.关于细胞静息电位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处于极化状态 B.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内流形成的 C.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高 D.细胞在静息状态时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 E.静息电位与膜两侧Na+-K+泵的活动有关 B 2.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最大(2005) A.Na+ B.K+ C.Cl- D.Ca2+ E.Mg2+ 答案:B(2005) 解析:《生理学》(高教版)P28第三段:“一般认为膜对K+通透性至少是Na+的50倍。……静息电位仍然非常接近K+的平衡电位。”。正确理解和体会这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可以深入了解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4.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的K+浓度,则该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和动作电位的幅度将 A.均增大 B.均减小 C.前者增大后者减少 D.前者减少后者增大 E.前者减小后者不变 答案:B 外面K+ 虽然多了,但里面K+ 流出来却少了! 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A.钾平衡电位 B.钠平衡电位 C.静息电位绝对值与局部电位之和 D.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差 E.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 答案:E 7.根据Nernst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K+平衡电位与细胞内、外K+浓度比值有关。在实验中,改变神经细胞外液中哪一项因素不会对静息电位的大小产生影响 A.K+浓度 B.Cl-浓度 C.温度 D. pH E.缺氧 答案:B 10.形成Na+、K+在细胞内外不均衡分布的原因是(2004) A.安静时K+比Na+更易透过细胞膜  B.兴奋时Na+比K+更易透过细胞膜 C.K+的不断外流和Na+的不断内流 D.膜上载体和通道蛋白的共同作用 E.膜上Na+-K+依赖式ATP酶的活动 答案:E(2004) 公理:不均衡分布的,肯定是费了事的——耗能!泵是与势能有关的,人类制造水泵,就是使水向高处流! 11.当低温、缺氧或代谢障碍等因素影响Na+ - K+泵活动时,可使细胞的(2004) A.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E.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幅度均不变 答案:D(2004) 泵又是耗能的,没能量、没劲了了当然都要变小。 3.       静息电位接近于(2005)ZL A.钠平衡电位 B.钾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E锋电位与超射之差 答案:B(2005)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一)动作电位及其特点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 所发生的迅速、—过性的极性倒转和复原,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共同形成的—个短促、尖峰状的电位变化,称为锋电位,锋电位在恢复至静息水平之前,会经历一个缓慢而小的电位波动称为后电位,它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 细胞的动作电位具有以下共同特征:①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动作电位是由 刺激引起细胞产生的去极化过程。而且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使去极化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发动作电位。对于同一类型的单细胞来说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形状和幅度将保持不 变,即使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幅度也不再增加,这种特性称为动作电位的全或无(all or none)现象,即动作电位要么不产生要产生就是最大幅度;②动作电位可以进行不衰减的传导,动作电位产生不局限于受刺激的部位,而是迅速沿细胞膜向周围扩布,直到整个细胞都依次产生相同的电位变化。在此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的波形和幅度始终保持不变;③动作电位具有不应期。细胞在发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绝对不应期大约相当于锋电位期间,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相当于负后电位出现的时期:低常期相当于正后电位出现的时期(表1—1—1)。 表1—1—1 神经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特点及其机制 分 期 与动作电位的相应关系 兴奋性 持续时间(ms) 机 制 绝对不应期 锋电位 降至零 0.3—0.5 钠通道开放后完全失活,不能立即再次被激活 相对不应期 负后电位前期 逐渐恢复 3 钠通道部分恢复 超常期 负后电位后期 超过正常 12 钠通道大部分恢复,而膜电位靠近阈电位 低常期 正后电位 低于正常 钠泵活动增强,使膜电位值加大,膜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加大 8.在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2002) A.Na+ B.K+ C.Cl- D.Ca2+ E.Mg2+ 答案:A(2002) 12.组织细胞在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2001,2002) A.为零 B.小于正常 C.大于正常 D.无限大 E.正常 答案:A(2001,2002) 医学中不多的绝对之一,绝对不应——怎么都不理你,兴奋性0。哄女孩子千万别赶上绝对不应期。 (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上升支主要由Na+内流形成,接近于Na+的电— 化学平衡电位。 1.细胞内外Na+和K+的分布不均匀,细胞外高Na+而细胞内高K+。 2.细胞兴奋时,膜对Na+有选择性通透,Na+顺浓度梯度内流,形成锋电位的上升支。 3.K+外流增加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在不同的膜电位水平或动作电位发生过程中,Na+通道呈现3种基本功能状态:①备用 状态:其特征是通道呈关闭状态,但对刺激可发生反应而迅速开放,因此,被称作备用状态;②激活状态:此时通道开放,离子可经通道进行跨膜扩散;⑧失活状态:通道关闭,离子不能通过,即使再强的刺激也不能使通道开放。细胞在静息状态即未接受刺激时,通道处于备用状态。当刺激作用时,通道被激活而开放。多数通道开放的时间很短,如前述产生锋电位上升支的Na+通道开放时间仅为1-2ms,随即进入失活状态。必须经过一段时间,通道才能由失活状态恢复至静息的备用状态。上述有关通道的功能状态,决定着细胞是否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与不应期有密切联系。 13.影响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幅度的主要因素是(2001) A.刺激强度 B.刺激时间 C.阈电位水平 D.细胞内、外的Na+ 浓度 E.神经纤维的直径 答案:D(2001) 1 在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 2002 A Na+  B K+  C Cl- D Ca2+ E Mg2+ 答案:A ZL生理学;2006-1-037.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外正内负 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D.动作电位的大小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三、兴奋的引起 (一)阈值 能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刺激的阈值。刺激强度为阈值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二)阈电位 能使钠通道大量开放而诱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其 数值通常较静息电位绝对值小10~20mV。 (三)锋电位的引起 较弱的刺激会激活细胞膜上一部分钠通道,使膜出现去极化,产 生局部反应。较强的刺激,如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则可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及电位梯度内流,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使大量Na+通道开放,出现Na+通道的激活对膜去极化的正 (Na+的再生性循环),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并达到N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然后,Na+通道失活,而K+通道开放,K+外流,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最后,钠泵将进入膜内的Na+泵出膜外,同时将膜外多余的K+泵入膜内,恢复兴奋前的状态。 细胞受到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可以引发动作电位。阈下刺激虽然不能引起可传导的动作电位,但也可引起少量Na+通道开放,少量Na+内流,在受刺激的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膜的除极化反应,称局部电位或局部兴奋。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相比,其基本特点如下:①不是“全或无”的,局部电位去极化幅度随着阈下刺激强度的大小而增减,呈等级性;②电紧张扩布。局部电位仅限于刺激部位,不能在膜上远距离扩布,随着扩布距离的增加,这种去极化电位迅速衰减以至消失;③可以总和,互相叠加。先后多个或细胞膜相邻多处的阈下刺激所引起的局部电位可以叠加,产生时间性总和、空间性总和。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比较如表1-1-2。 表1—1—2 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比较 项 目 局部反应 动作电位 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 阈刺激或阈上刺激 开放的钠通道 较少 多 电位变化 ①     小(在阈电位以下波动) ②     等级性反应,随阈下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①     大(达阈电位以上) ②“全或无”现象;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幅度相等 不应期 无 有 可总和性 有(包括时间性或空间性总和) 无 传播特点 呈电紧张扩布,随时间和距离延长迅速衰减,不能连续向远处传播 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延续,而不衰减地向远处传播 四、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机制和特点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机制 可兴奋细胞的特征之一是在细胞任何一个部位产 生的动作电位,都可沿着细胞膜向周围传播,使整个细胞都经历一次同样的跨膜离子移动, 表现为动作电位沿整个细胞膜的传导。运动场上欢呼的人浪。 以无髓神经纤维为例,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该处出现了细胞膜两侧电 位的暂时性倒转,即内正外负的电位变化,使其与相邻安静的膜电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在这两个邻接部位便产生了局部电流。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正到负,在膜内通过未兴奋部分的电流是外向刺激电流,从而对未兴奋部分形成有效刺激,使膜去极化,当占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Na+通道被激活大量开放,产生Na+再生性循环,导致动作电位的出现,造成邻近未兴奋部分膜发生兴奋,膜外电位变负,膜内电位变正;继而,在新的兴奋部位与其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又出现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的刺激作用而导致动作电位的出现,如此反复连续进行下去,则表现为动作电位在整个细胞上的传导。由于动作电位产生期间的幅度和陡度都相当大,产生的局部电流的强度超过兴奋所需的阈强度数倍,因而,以局部电流为基础的传导是非常安全的,不易产生传导阻滞,这与—般化学性突触的兴奋传递有明显的差别。 在有髓神经纤维,其轴突外面包有一层相当厚的具有电绝缘性的断续髓鞘,两段髓鞘之 间为郎飞结。该处膜上的电压门控Na+通道密集,容易产生动作电位。而由于结间髓鞘高电阻和低电容,当某一结外产生动作电位时,局部电流将主要在两个结区之间发生,只有很少电流从髓鞘漏过,这—过程在郎飞结处重复,好像动作电位由一个结区跳到另一个结区,动作电位的这种传导方式称为跳跃式传导。在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上快得多,最高传导速度可达100m/s。由于单位长度内传导涉及的跨膜离子数目较少,所以跳跃 式传导是一种节能的传导形式。人体是最环保绿色的。 (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特点 2电线 1.生理完整性 包括结构完整性和功能完整性两个方面。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损伤, 其结构完整性便遭到破坏;在应用麻醉药或低温状态下,可使离子跨膜运动发生障碍(如普鲁卡因阻断钠通道),会使神经纤维功能完整性被破坏,在这两种情况下,局部电流均不能扩布,神经冲动的传导便会发生阻滞。 2.绝缘性 一条神经于中包括有大量粗细不同,传导速度不一的神经纤维,诸多纤维各自传导其冲动,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传导的绝缘性。绝缘性的形成主要与局部电流在 一条神经纤维上形成回路以及神经纤维之间存在结缔组织有关。神经纤维的绝缘传导使神经 调节表现出精确的特点。但是,绝缘性不是绝对的。在冲动传导过程中,并行纤维之间相互影响兴奋性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所谓基本上互不干扰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一根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不足以引起邻近的另一神经纤维的兴奋。 3.双向传导 神经纤维上某一点被刺激而兴奋时,其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同时向两端传导。但在整体情况下,突触传递的极性决定了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单向性。 公理:整体同局部不一样。 4.相对不疲劳性 与突触传递相比较,神经纤维可以接受高频率、长时间的有效电刺 激,并始终保持其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为相对不疲劳性。 4.       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2004)ZL A.呈单向传导 B.呈双向传导 C呈衰减性传导  D.电位幅度越大,传导越远 E刺激越强,传导越远 答案:B(2004) 5.       实验中刺激神经纤维,其动作电位传导的特点是(2004)ZL A呈衰减性传导 B呈双向传导 C连续的多个动作电位可融合 D电位幅度越大,传导越慢 E刺激越强,传导越快 答案:B(2004) 9.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是[HTK] ZL A相对于突触传递易疲劳 B易受内环境因素影响 C衰减性 D非“全或无”式 E双向性[HT]〖KG*2〗 答案:E 【解析】 本单元题考查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概念及动作电位特点,属记忆题。考生应熟记钠泵特点。〖FL)〗 第三节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一、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神经—骨骼肌接头由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肌细胞接触形成,是运动神经将兴奋传递给所 支配的骨骼肌所必需的结构。运动神经末梢达到神经末梢时,先失去髓鞘,以裸露的轴突末 梢嵌入到相对应的肌细胞膜上,这部分肌细胞膜称终板膜或接头后膜,与其对应的轴突末梢 称接头前膜,轴突末梢内有大量的含有乙酰胆碱(ACh)的囊泡,接头前膜与接头后膜之间约有50nm的距离相隔,称为接头间隙,其中充满细胞外液。接头后膜上分布着高密度的乙酰胆碱受体即N2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肌纤维膜卜有一层称为基膜的结缔组织,其中含有能使ACh分解的胆碱酯酶。公理:什么没没什么,什么酶就是分解什么的。 当神经冲动沿轴突传导到神经末梢时,使接头前膜去极化,膜上的电压门控ca2+道开 放,Caz+流入神经末梢内。—次动作电位引起的Ca2+内流,可导致200-300囊泡几乎同步地释放人接头间隙。ACh释放后,扩散至接头后膜并很快与ACh受体结合,使受体-通道分子的构象改变通道开放,引起Na+和K+跨膜转运,其中以Na+内流为主,导致接头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终板电位具有局部电位特征,不表现“全或无”特性,其大小与接头前膜释放ACh的量成正比例,无不应期,可表现总和现象,并可通过电紧张电位刺激周围肌膜产生动作电位,传播至整个肌细胞,完成了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①单向传递,兴奋只能从神经末梢传给肌纤维,而不能反 方向进行;②有时间延搁,从神经末梢的动作电位到达至肌膜产生动作电位,大约需要0.5 —1.Oms;③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如美洲箭毒、a银环蛇毒可与Ach竞争终板膜 ACh受体,从而阻断接头传递,使肌肉失去收缩能力;有机磷农药及新斯的明可选择性抑制肌碱酯酶,造成ACh积聚,引起肌肉纤颤和其他中毒症状;重症肌无力则由于体内产生N型ACh受体的抗体,造成ACh受体的功能障碍;④保持一对一的关系。正常情况下,一次神经冲动引起的终板电位大小超过引起肌细胞膜动作电位所需阀值3-4倍,而且每次神经冲动释放的ACh又可被迅速清除,所以每一次神经冲动到达末梢,都能使肌细胞兴奋和收缩一次,保持一对一的关系。 9.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2003) A.腺苷酸环化酶 B.ATP酶 C.胆碱脂酶 D.单胺氧化酶 E.Na+-K+依赖式ATP酶 答案:C(2003) 公理:什么没(酶),没什么。 14.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物质是(2001)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谷氨酸 E.多巴胺 答案:C(2001) 5.躯体运动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2000)ZL A.乙酰胆碱  B.多巴胺 C去甲肾上腺素 D.甘氨酸 E肾上腺素A 答案:A(2000) 15.触发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离子是(2001) A.Na+ B.K+ C.Ca2+ D.Mg2+ E.Cl- 答案:C(2001) ACh Ca2+ 3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2005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 5-羟色胺 E γ-氨基丁酸 答案:C 二、骨骼肌兴奋-收缩鞲联 (—)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 兴奋-收缩耦联是指将电兴奋过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其中介因子是Ca2+,结构基础是三联管结构。 (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1.肌膜动作电位沿横管传向肌细胞深处,并激活三联管上的L型钙通道。 2.L型钙通道的变构或Ca2+的内流?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池,激活终末池RYR-Ca2+释放-胞质中Ca2+浓度升高近百倍-与肌钙蛋白结合-肌肉收缩。 3.胞质内Ca2+浓度升高的同时激活肌质网上的钙泵-回收Ca2+。Ca2+浓度降低—肌肉舒张。 3.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2005)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5-羟色胺 E.γ-氨基丁酸 答案:C(2005) 【总结】本章主要考查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概念和产生机制及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本文档为【第一单元 细胞的基本功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531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1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8-09-11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