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质量手册2013-9-8

质量手册2013-9-8

举报
开通vip

质量手册2013-9-8 北京斯凯斯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质 量 手 册 依据GB/T19001-2008标准 编 号:QM-01 版 本:A/0 受控状态:受 控 分 发 号: 编制 :综合部 审核:李超权 批准:李超权 20111-07-25发布 2011-08-1 实施 质量手册发布令 本公司依据GB/T19001-2008 / ISO9001:2008标准编制了《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概括描述了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外,它...

质量手册2013-9-8
北京斯凯斯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质 量 手 册 依据GB/T19001-2008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编 号:QM-01 版 本:A/0 受控状态:受 控 分 发 号: 编制 :综合部 审核:李超权 批准:李超权 20111-07-25发布 2011-08-1 实施 质量手册发布令 本公司依据GB/T19001-2008 / ISO9001:2008标准编制了《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概括描述了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外,它是我公司的质量承诺,是审核我公司质量管理的依据;对内,它是各部门、以至全体员工必须遵循的质量管理要求。它阐明了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对各部门的职责权限、相互关系、管理工作要求等内容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表述,是指导公司在为顾客服务全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 本《质量手册》经有关部门精心编写,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现批准发布实施。公司全体职工必须认真学习,深刻理解,遵照执行。 总经理:李超权 公司简介 斯凯斯特:是一家集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工程方案设计及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技术企业。注册资金100万人民币,现有员工26人,其中技术人员11人,生产人员15人。目前已研制成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拥有全部产品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目前我公司拥有计算机、仿真器、示波器等开发设备,拥有环境试验、单板调试、安全检测、电参量测量等测试设备以及生产所需的焊接、组装、搬运等设备。 斯凯斯特:与全球领先的公司展开合作和建立联合实验室,把领先技术转化为客户需求快速响应,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多赢的、共同生存的发展模式。 斯凯斯特:秉承“用之于民,服务社会”的宗旨,深化“以顾客为中心,诚信至上”的企业文化内涵,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全方位履行应尽义务,承担社会责任。 中关村科技园石景山园(Z-PARK) 北京市石景山区双园路一号宏昌商务园北二楼 北京斯凯斯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客户服务部 邮政编码: 100043 电     话:     010-82895539 传     真:     010-51265103 网    址:   www.china-skst.com.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发布令 为追求公司的宗旨,指明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方向与追求,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特依据GB/T19001-2008/ISO 9001:2008标准的要求,制定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科技创新、一流品质、持续改进、完美服务、客户满意。 质量目标: 1. 合同履约率100﹪ 2. 客户满意率90﹪ 3. 产品销售部、技术部一次通过率 95%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现批准实施,全公司职工要充分理解,并全面贯彻执行。 总经理:李超权 管理者代表任命令 为贯彻执行GB/T19001-2008/ISO9001、2008标准,加强公司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领导,特任命 李超权 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职责: 1、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在公司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2、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3、确保全员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4、就质量管理体系中相关事宜,对外进行协调及联络。 总经理:李超权 公司质量管理机构图 备注:财务部不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范围之内. 产品实现流程图 部门职责分配表 职能部门 体系要求 总经理 管理者代表 销售部 生产 部 综合部 技术 部 4.1 总要求 ▲ ▲ 4.2.1文件 ▲ 4.2. 2 质量手册 ▲ 4.2.3 文件控制 ▲ 4.2.4 记录控制 ▲ 5.1 管理承诺 ▲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5.3 质量方针 ▲ 5.4.1 质量目标 ▲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 5.6 管理评审 ▲ 6.1 资源提供 ▲ 6.2 人力资源 ▲ 6.3 基础设施 ▲ 6.4 工作环境 ▲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 7.3 设计和开发 ▲ 7.4 采购 ▲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 ▲ 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 7.5.4顾客财产 ▲ 7.5.5产品防护 ▲ 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 8.1 改进 ▲ 8.2.1顾客满意 ▲ 8.2.2内部审核 ▲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 8.3不合格控制 ▲ 8.4数据分析 ▲ 8.5.1持续改进 ▲ 8.5.2纠正措施 ▲ 8.5.3预防措施 ▲ 1 范围 1.1总则 本手册规定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a.证实本公司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 b.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如:消防应急产品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以增加顾客对本公司的满意程度。 1.2应用 本公司根据GB/T 19001-2008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本公司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智能灯光(设备)控制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研发、组装及服务管理全过程,应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第三方认证。 本公司全面按GB/T 19001-2008标准要求进行质量管理,不删减任何条款。 2 引用标准 《质量手册》的引用标准为: GB/T 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B/T 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本《质量手册》采用GB/T19000-2008中所规定的术语和定义。 4 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本公司按GB/T 19001-2008标准的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了文件,此体系对本公司各项服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并通过体系的实施和保持,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a.为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进行确定; b.用组织结构图、职能分配表和产品实现流程图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进行描述,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为确保这些过程有效运行和控制,制定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岗位职责,检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产品标准,服务规范,表格,适用时采用外来标准、规范和文件等,作为确保体系内过程有效运行和控制的准则和方法; d.为确保过程的有效运行和对过程的监控,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信息; e.对这些过程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 f.通过实施必要的措施,使这些过程达到预期的要求,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我公司外包过程:电路板焊接、机壳加工。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a.“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 b.质量手册; c.程序文件; d.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编制的各岗位工作职责、规程、规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等; e.各项质量记录。 4.2.2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是本公司最高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具有唯一性、适用性和可检查性;公司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内容包括: 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及适用的过程及标准; b.程序文件的相关内容; c.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的表述,如:流程图。 4.2.3文件控制程序 1 目的 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适用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都能得到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防止失效文件的误用,公司制定并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我公司一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08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公司《质量手册》中的术语和定义。 4 职责和权限 4.1总经理负责批准质量手册及其他重要文件(如:公司级的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考核制度等),并颁布实施。 4.2总经理负责批转外来文件。 4.3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的批准。 4.4综合部负责组织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 4.5综合部负责文件的归口管理(包括收文签收、登记、传阅、归档、销毁和发文登记、打印、分发、归档、销毁等)。 4.6各部门负责人审批本部门自编文件,并报综合部。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文件的管理。 5 工作程序 5.1文件分类 公司文件分为内部文件和外来文件。内部文件包括:质量手册(含程序文件)、操作规程、服务标准、管理制度、记录等;外来文件包括: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等。 5.2文件编号 质量手册(含程序文件):QM-01 其他文件:QM-03-XXX(顺序号) QM-03- X XX(顺序号) 1:综合部;2、技术部、3、生产部、4、销售部 外来文件: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等外来文件使用原编号。 5.3 文件的编制、审批. 5.3.1质量手册(含程序文件)由综合部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 5.3.2作业类文件由各职能部门编写,部门经理审核,副总经理审批。 5.3.4 外来文件(如法律、法规、产品标准等)由各部门识别,公司领导层批转。 5.4文件的发放和使用 5.4.1 质量手册(含程序文件)由综合部按管理者代表确定的发放范围登记发放,并注明分发号。 5.4.2 其他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包括外来文件),由各部门按工作需要登记发放。 5.4.3所有文件发放均应填写《文件发放、收回登记表》,并由接收人签字后领取。 5.4.4各部门文件管理岗位应确保各使用场所能及时得到有效版本。各文件使用部门应爱护文件,不乱写乱画乱拆,确保文件清晰、易于识别。 5.4.5若文件丢失,应填写《文件补领申请表》,向发放部门说明丢失原因,经批准后,方可补领。申请补发.补发的文件应给予新的分发号,并注明原文件分发号作废。 5.5文件的评审 每十二个月由综合部组织相关文件的编制部门和使用部门对文件进行评审,决定继续使用、修改或作废,确保文件的有效性、适用性和协调性。 5.6文件的修改 5.6.1当文件内容不能正确指导工作时,由文件编制部门填写《文件更改单》,批准后实施更改修订。 5.6.2文件的局部修改可采用换页方式,全面修改可采用换版的方式。 5.7受控文件不得擅自外借、翻印或复印。 5.85.9文件的处置 5.9.2 处置的方式有作废留存和销毁两种。为法律积累或知识积累目的而所保留的任何已作废的文件,应加注“作废留存”标识并妥善保管;销毁的文件应登记(文件销毁清单),然后销毁。 5.9.3 留存的失效、作废文件,除应作好标识外,还应与有效文件分开保管。 6 相关文件 6.1《记录控制程序》 7 记录 7.1《文件清单》 7.2《文件发放、收回登记表》 7.3《文件更改单》 4.2.4记录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记录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发挥证明产品、过程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作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记录的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08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公司《质量手册》中的术语和定义。 4 职责和权限 4.1综合部为记录的归口管理部门。 4.2各部门按要求负责设计、填写、传递、保管与本部门有关记录。 4.3记录填写人员对记录的真实、准确、清晰和完整性负责。 5 工作程序 5.1确定记录的范围 凡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记录、报告及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等均属于记录范围,包括: 5.1.1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记录:管理评审记录、内部审核记录、文件控制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人力资源管理记录、基础设施管理记录、产品和过程监测记录等。 5.1.2与质量活动有关的记录:评审记录、设计和开发记录、产品标识记录、顾客财产记录、生产记录和供方记录等。 5.2记录的设计 5.2.1适应产品实现的需要及质量管理的需要,各部门根据其职责确定本部门需建立的记录种类。并规定每种记录的内容、格式和编号等要求。 5.2.2记录格式等经批准后报综合部备案。 5.2.3记录作为特殊的文件,其设计、使用要符合《文件控制程序》。 5.2.4综合部编制全公司的《记录清单》,各部门编制本部门的《记录清单》。 5.3记录的编号: JL-XX(条款号)-XX(顺序号) 记录的编号由综合部统一管理;外来记录有编号则使用其原编号,若外来记录无编号,可由企管部和记录填写部门共同确定其编号。 5.4记录的填写和确认 5.4.1记录必须及时、准确、全面、清晰。 5.4.2记录应有填制人、审核人和填制日期,必要时要有批准人。 5.4.3记录不得随意涂改,确需更改时,采取划改的方式,并在划改处盖章或签名。 5.5记录的贮存保护 本部门形成的记录由本部门负责保管。各部门应将收集的各种记录分类分期整理、装订和保管。保管要确实做到防火、防盗、防潮、防蛀等。 5.6记录的保存期 管理类记录保存期为三年,证实产品符合要求类记录的保存期与产品理论寿命期同。 5.6.3记录的归档、保管、检索和处置按《文件控制程序》的相关要求。 5.7记录的处置 对记录的处置应符合《文件控制程序》的相关要求。 6 相关文件 6.1《文件控制程序》 7 记录 7.1《记录清单》 5 管 理 职 责 5.1 管理承诺 公司领导层承诺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为此,应能提供证据,证明已做好如下工作: a向全体职工传达满足客户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总经理制定质量方针(见手册5.3的内容); c.确保公司和各部门质量目标的制定(见手册5.4.1的内容); d.总经理主持进行管理评审(见手册5.6的内容); e.确保获得所需的资源。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公司领导层规定公司质量工作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见手册7.2、7.5和8.2.1的内容)。 5.3 质量方针 公司领导层制定质量方针,质量方针应: a.与公司的宗旨相适应; b.承诺满足顾客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 c.作为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d.在公司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e.在持续适应性方面得到评审。 方针见《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发布令》。 5.4 策划 5.4.1 质量目标 公司管理层确保在公司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另行发文),质量目标包括产品·服务质量目标和工作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先进的、合理的、经努力可以实现,而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见《质量目标文件》。 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a.公司管理层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策划,包括职责的划分,过程的识别,资源的确定,文件的制定等以满足质量目标及4.1的要求; b.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要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连续性。防止职责出现漏洞。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5.5.1 职责和权限 总经理 a. 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颁发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手册4.2条款文件要求中相应的职责,主持公司全面工作; b. 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建立和实施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c. 负责制定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确保各部门质量目标的制定; d. 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满足; e. 任命管理者代表;主持管理评审;批准颁发《质量手册》; f. 为实现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提供必要的资源; 综合部 a. 负责文件、资料的管理; b. 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对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控制; c. 组织公司员工进行贯标学习,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d. 制定职工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保证职工队伍的素质; e. 上级临时交给的其他任务。 技术部 a. 负责产品实现的策划,包括产品执行标准的确定、企标的制定、生产服务流程的确定、工艺文件的制定、检验规范文件的制定等; b.负责产品的销售部、技术部、改进及更新换代; c.负责技术性服务; d.负责专利的相关事宜。 e.负责外协件、原辅材料等质量管理工作。 f.负责产品检验等质量管理工作; g.负责不合格品的控制; 生产部 a. 负责生产设备的维护、检修与保养 b.负责车间生产环境的维护管理; c.负责外协件、原辅材料的采购、委外加工 负责供方的选择、评定及再评定等相关管理; d.负责产品的组装,完成公司的生产任务; e.负责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 销售部 a负责市场开拓及其相关工作,业务洽谈及合同评审 b顾客满意度调查、及日常的顾客沟通工作; 5.5.2 管理者代表 总经理在领导层任命一名管理者代表, 无论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均不影响其负有以下方面的职责权限: a.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b.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要求; c.确保在全公司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d.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对外进行联络(协调)。 e.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工作; f.策划并实施有效的监视、测量和分析措施,确保产品实现过程及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要求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5.5.3 内部沟通 总经理在公司内部不同层次和各个职能组之间建立适当的内部沟通渠道,如:各类会议、通报、记录传递和文件等,确保就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消除工作漏洞,提高工作效率。 5.6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1 目的 评审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发现改进的机会;规范管理评审活动。管理评审是管理的一项重要活动,公司建立并执行《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由总经理组织中层以上领导、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和改进的机会、变更的需要、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进行评审,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评审。 3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08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公司《质量手册》中的术语和定义。 4 职责和权限 4.1总经理负责策划和审批管理评审计划,并主持评审工作。 4.2管理者代表负责编写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4.3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纠正和预防措施。 4.4各部门负责提供相关的管理评审资料。 4.5各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本部门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6负责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的效果;负责管理评审文件的发放。 5 工作程序 5.1策划 5.1.1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管理评审活动,与上次管理评审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12个月。一般情况下安排在内部审核之后。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及时追加管理评审: a.公司的组织结构或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外部环境或顾客需求发生重大变化; c.外部审核前; d.其他认为有评审需要时; e.发生其他重大事件时。 5.1.2管理评审采用会议的形式。 5.1.3管理评审的依据是公司的宗旨、发展战略、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 5.1.4管理评审的要求 a.评审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b.评价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变更需求和改进机会; c.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d.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需求和改进机会。 5.2编制管理评审计划 5.2.1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发至相关部门和人员,其内容包括: a.评审的目的、范围和依据; b.评审的内容及评审所需准备的有关资料(见管理评审的输入); c.评审的时间、地点; d.参加评审的部门和人员。 5.2.2管理评审输入 a.内部和外部审核报告,不合格报告的关闭情况、整改情况; b.以往管理评审的措施实施记录; c.顾客反馈的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d.过程运作有哪些提高(如更科学、更高效)和不足;产品质量状况,复合性; e.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记录; f.建议改进措施; g.国家、行业和上级相关规定的变化;市场的相关变化。 评审提交的资料可不限于此。 5.3实施管理评审 5.3.1管理评审会议由总经理主持,副总经理及各部门经理参加;参会人员依据评审计划,对各方面信息资料进行充分讨论、分析、研究,评价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需求以及资源需求,决定所要采取的改进措施。负责编制《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5.3.2管理评审输出 通常包括如下方面: a.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充分性,需要时调整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在评审结论中应有关于体系及过程改进的要求、项目等内容; c.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d.需要增加投入哪些资源。 5.4编制管理评审报告 根据总经理对管理评审中相关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决定,企管部编制《管理评审报告》,经总经理审批后发至有关部门及人员。《管理评审报告》内容包括: a.评审的目的、范围和依据; b.评审的内容; c.评审的结论及改进措施; d.评审的时间、地点,参加评审人员。 5.5 执行决议 各相关部门对管理评审会议所提出的决定、措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管理者代表、监督、验证。 6 相关文件 6.1《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2《文件控制程序》 7 记录 7.1《管理评审计划》 7.2《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7.3《管理评审报告》 6 资 源 管 理 6.1 资源的提供 总经理负责对资源提供做出决策,相关部门和人员具体落实,提供所需资源,以确保: a.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b.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的满意程度。 6.2 人力资源 6.2.1 总则 公司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等方面考虑,制定了《岗位职责和任职标准》,并进行考核,确保从事影响产品符合性的工作人员能够胜任其所承担的工作。 6.2.2 能力、培训和意识 a.综合部进行考核,确定各岗位人员的能力; b.综合部根据各个部门的能力要求及人员能力现状,制定公司整体培训计划(含内部培训和委外培训),经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确保人员能力满足工作的需要; c.必要时可采取增加人员、内部人员调整和对外招聘等其他措施,确保岗位员工的能力满足相关的要求; d.通过考试、业绩评定、工作考核等方法,评价培训或其他措施的有效性; e.通过培训、宣传教育和学习,使公司职工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产品质量,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公司发展等的相关性和重要性;认识到如何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质量目标作贡献; f.人力资源部应保持员工教育、培训、技能、经验和考核的相关记录。 6.3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管理包括基础设施的确定、提供与维护。 基础设施的确定、提供及大、中、小修由运行维护部负责。 基础设施的日常保养由设备使用部门负责。 基础设施主要有三大类: a.建筑物、工作场所等设施; b.各类办公设备和工具; c.生产用机器设备等; e.支持性服务(包括运输、通讯或信息系统)。 基础设施管理的原则是:满足产品需要,确保产品符合要求。这需要充分考虑设施的种类、精度、数量、完好状态等。 6.4 工作环境 为确保产品满足要求,公司对工作环境因素进行确定并管理,工作环境因素包括: 生产服务场所的秩序、噪音、温度、湿度、照明、面积、卫生等。 公司确定了工作环境的管理职责和要求。 7.产 品 实 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技术部部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策划,策划应符合“4.1总要求”提出的过程管理的一般规律、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 a. 产品的质量目标,包括顾客的要求、法律法规要求等。 b. 确定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如流程图,见前页)、文件和资源。即产品实现需要经过哪些过程、依照哪些文件进行控制、使用哪些资源:具体指导文件见《工艺文件--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设备》。 c. 确定所需的服务过程检查、确认、监测活动,及产品的合格标准,包括资料的整理归档; d. 确定产品实现所需的记录。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通过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与评审,提供顾客需要的产品和售后服务,确保公司有能力满足顾客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及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08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公司《质量手册》中的术语和定义。 4 职责和权限 3.1销售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生产部等)对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和评审;负责与顾客进行沟通、审批合同(重大合同与特殊合同由总经理审批)。 3.2项目经理负责评审产品质量要求。 3.3项目经理负责评审产品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规定的能力。 5 工作程序 5.1售前服务 综合部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和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定期对竞争对手进行水平对比分析,业务人员利用各种渠道与顾客沟通,根据顾客规定的要求(如合同草案、技术协议或口头订单),填写《产品要求评审表》。要求包括: a.顾客规定的产品要求,包括功能、性能等。 b.产品所涉及到的有关的要求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所必须的要求,如:安全、适用、快速等; c.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d.公司确定的附加要求,如承诺等。 5.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5.2.1评审的时间应在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即合同签定以前)。以确保产品要求得到规定,且本公司有能力满足规定要求。 5.2.2参加评审的人员应是负责产品销售、技术和管理的人员,熟悉市场、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情况。 5.2.3评审的内容 a.与产品有关的要求是否在合同里得到规定,质量要求、验收方法和保证条款与顾客的要求是否一致,以及双方履行合同所具备的条件(如生产设备能力、技术条件等)和承担的风险; b.注意识别潜在的要求和特殊的要求; c.没有形成文件的要求,在接受前,应向顾客进行确认; d.与以前表术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经协商解决; e.本公司满足规定要求的能力; 5.2.4评审的方式 评审可采用开会讨论或会签的方式,相关部门将意见填入《合同评审表》,由综合部汇总。 5.2.5评审的结果 综合部根据《合同评审表》判断评审的结果,决定是否签定合同;对于顾客的口头要求,进行确认,必要时应形成文件。 5.2.6合同的修改 顾客或本公司提出合同修改要求时,由提出方填写《合同修改申请单》,经供、需双方签字后生效,《合同修改申请单》可作为原合同的附件或重新签定新合同。合同的修改结果应及时统治有关部门。 5.3售中服务 要与顾客建立紧密的联系,告知服务热线,及时处理顾客提出的各种要求 保证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 5.4售后服务 销售部应按合同或其他形式规定的要求进行售后服务,做好客户的使用培训、系统维护及相关的咨询等技术支持工作;并定期获取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信息,对客户进行回访,并进行必要的分析,为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提供输入。销售产品后,如果发现问题,应积极制定措施,经审批后实施,见《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如有必要,进一步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以实现改进。 5.5销售过程检查 综合部负责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并将信息反馈给公司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确保合同正确履行。 6 相关文件 6.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2《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7 记录 7.1《合同评审表》 7.2 《销售合同》 7.3设计和开发 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立项 设计和开发的项目来源主要是销售部发现的市场潜在需求调查及顾客签订的特殊需求合同, ·项目计划 销售部、技术部就以上立项依据,编制《设计和开发计划书》,《设计和开发计划书》包括以下内容: a. 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评审、产品制作、设计验证、设计确认、设计正稿等各阶段的划分和主要工作内容; b. 各阶段职责分配与进度要求; c. 需要投入的资源(仪器、设备等)。 《设计和开发计划书》由总经理或授权人批准,并随着设计与开发进展的情况,必要时予以修订并重新审批。 ·设计和开发输入 销售部、技术部部根据批准的《设计和开发计划书》组织编写《设计和开发任务书及评审报告》,《设计和开发任务书及评审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a. 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 b. 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要求,由技术部负责与有关机构联系并收集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资料,并确保其适用性。 c. 以前类似设计的有关要求; d. 其他要求,如经济性、环保等方面的考虑。 销售部、技术部部组织有关部门对任务书的适宜性进行评审,并确保任务书的要求之间无矛盾。当立项来源于已签订的合同或投标等向顾客承诺提供产品的活动时,设计和开发的输入同时要考虑已评审的产品要求。 ·设计和开发输出 设计人员根据设计和开发计划书及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活动,编制相应的设计和开发初稿,包括指导采购、生产、检验、包装等活动的图样和文件。 由主管工程师或销售部、技术部部主管对相应的设计和开发初稿进行评审,确保与产品安全和正常使用关系重大的设计特性已经明确且予以标识,并且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设计和开发初稿经主管工程师或销售部、技术部部主管批准后写上“初稿”。 ·设计和开发评审 设计和开发初稿完成后,由销售部、技术部部组织与设计阶段有关的所有职能部门的代表对设计和开发初稿满足设计和开发任务书和能力进行评审,对设计进行正式的、综合的、系统的检查,评审的内容包括标准的符合性、结构、合理性、美观性、可维修性、环境影响、采购可行性、加工可行性、检验可行性等,销售部、技术部部根据评审的内容和结果整理出《设计和开发任务书及评审报告》,并由总经理做出评审结论。对评审中发现的设计缺陷和不足,由相关单位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技术部负责跟踪记录措施的执行情况。 ·产品制作与设计和开发验证 设计和开发评审通过后,生产部针对产品制作所需的材料或零件形式进行采购。 销售部、技术部部根据相关的设计初稿进行制作,制作成功的产品由销售部、技术部部按照设计和开发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试验,并形成相应的测试报告,销售部、技术部部综合所有检测结果,整理出《设计和开发验证及确认报告》,确保《设计和开发任务书及评审报告》中第一项参数或性能指标都有相应的验证记录。对于设计和开发验证中出现的不满足设计和开发任务书要求之处,则由相关部门组织评审,进行产品重新制作或设计和开发初稿和重新设计,并由销售部、技术部部跟踪记录措施的执行情况。 ·设计和开发确认 设计确认主要是通过国家权威部门的产品检测;也包括试制合格的产品,由销售部负责与顾客联系将试制的产品送交顾客试用,若顾客试用合格,则由销售部、技术部部组织有关部门根据任务书、设计与开发初稿、工艺文件、评审验证记录、生产检测报告与顾客试用情况进行设计和开发确认并形成《设计和开发验证及确认报告》。若顾客试用不合格,则由相关部门组织评审,采取必要措施,销售部、技术部部负责跟踪记录措施的执行情况。 ·设计和开发最终稿 设计和开发确认通过后,技术部负责将所有的设计和开发输出文件整理成最终稿,形成产品工艺说明书、材料清单、布置图、原理图、接线图,并由总经理批准。并加盖“受控”章。上述文件由生产部一起交行政处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发放给相关部门。 ·设计和开发更改 设计和开发确认后,若需对设计和开发输出文件进行更改,则由申请部门填写《文件修改申请单》提出,技术部组织有关部门对设计和开发更改进行评审,该评审要评估更改对部件与已交付产品的影响,必要时应予验证,确认更改可行时,则由技术对设计和开发输出文件予以修订,并交行政处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受控发放,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验证、确认必须予以记录,并由生产部保存。 7.4采购 7.4.1采购过程 公司应确保采购的各类原辅料和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 对供方、采购品进行控制。但控制的类型和程度要视其对本公司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程度而定。影响程度大,则控制力度大,A类物资供方必须通过评价才能列入合格供方。 对供方进行评价、选择的依据是供方的能力,即按我公司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要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细则,原则上每年重新评价更新一次。 评价结果(如:供方评价表、合格供方名录)和相关的的措施的记录由采购部门保持。 7.4.2采购信息 采购合同、定单、申请表、计划等应清楚、完整地表明拟采购的产品的要求。适当时包括: a.产品、程序、的要求;过程控制的要求以及使用设备的要求; b.人员资格的要求; c.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在与供方沟通前,相关部门应确保所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 7.4.3采购品的验证 应确保采购的备件等符合要求。 为此,相关部门应策划和实施检验活动,如检验项目、参数、查验合格证、目测外观、检验设备、检验环境条件等;或其他认为对保证采购品质量所必要的活动。 对于特别重要的采购品,需要在供方的现场进行验证的情况、应在采购信息(合同)中详细规定相关的要求,以便供需双方理解一致、提前安排。 7.5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设备等公司的产品应在受控的条件下进行,公司规定了相关的文件和程序、规定,主要包括: a.获得产品特性(服务特性)的信息,如产品的名称、型号、交付期、质量技术要求、方案、图纸。 b.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使操作科学化、规范化。如已发布的《组装作业指导书》等多种文件; c.使用功能、状态等能满足要求的设备;如测试台、温控电烙铁等; d.根据服务监测的需求,配备并使用必要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如耐压测试仪等; e.对产品关键控制点进行监视和测量;严格执行工艺要求,不偷工减料; f.针对产品的放行、交付的规定进行控制。 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当过程的结果不能通过监视或测量加以控制时,公司对其进行过程确认,以确保其过程能力。 对此特殊过程确认的内容包括: a.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 b.设备是满足要求的; c. 人员有资格从事此项活动的; d.操作是符合规范的; e.应填制的纪录; f.当经过一定时期后,内、外部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对过程重新进行确认的要求。 本公司的特殊过程为:焊接。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在必要时,即没有标识则不能区分产品时,应设置标识,以便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清楚、容易地分清产品状态,防止混乱。 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通常是需追查责任的场合,应使标识具有唯一性,并严格记录。 7.5.4顾客财产, 对于顾客财产妥善保管,接受时应验证,登记,使用时应爱护,若发生损坏、丢失,应及时告知顾客,并作好记录。 7.5.5产品实现的防护 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护,保证其符合性不受损失。 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为保证产品符合要求,并能够提证据,应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监视和测量。同时确定必需的监视则量装置。 公司建立了此过程,明确了相关的职责等一系列规定,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有效;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的方式与其要求相一致。 对监视和测量装置,应做好如下方面的工作: a. 定期校检,到国家计量部门进行。同时注意部分检测装置在使用前进行校准。 b. 必要时进行调整或再调整。 c. 识别,在《监视测量装置台帐》上记录其校准状态,在装置上贴“检定合格”标识。 d. 防止无关人员的,可能使装置实效的调整 e. 规范管理,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加强保护和爱护。 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对可能受影响范围内的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详细记录;应对设备及时采取措施,如:校准、修理、更新等。对可能已然受影响的产品采取措施,如重测、通知顾客等。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应予保持。 当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监视和测量时,应对其能力进行确认,试运行该系统。并在必要时再次进行确认。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总则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必备机制。监视、测量、分析是改进的基础工作。 应对以下方面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 a.证实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 b.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c.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上述活动要注意策划、实施两个环节。 应注意选择适用的统计技术,并规定相关的应用要求。 8.2监视和测量 8.2.1顾客满意 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应对顾客有关我公司是否已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进行监视。方法是由客户服务部定期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对顾客进行回访,从而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还可以通过调查顾客意见,流失业务分析、顾客赞扬等多种信息分析顾客满意度。 8.2.2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 目的 规范内部审核活动;查明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安排、标准的要求以及公司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08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公司《质量手册》中的术语和定义。 4 职责和权限 4.1管理者代表 4.1.1组织编写年度内审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4.1.2审批公司内审计划。 4.1.3任命审核组长及审核员。 4.1.4全面负责内审工作。 4.1.5审批公司内审报告。 4.2 内审组长 4.2.1协助管理者代表选择内审员。 4.2.2编制、实施内审计划。 4.2.3确定不合格项,编写内审报告。 4.3内审员 4.3.1编写内审检查表。 4.3.2实施内部审核,按要求完成审核纪录。 5 工作程序 5.1频度 每年进行一次全部门、全过程的审核,但两次审核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2月。有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增加审核: a.公司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 b.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 c.第二、三方审核之前; d.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发生顾客连续投诉时; e.其他认为必要时。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个部门进行研讨,对公司的年度审核作出安排,包括:时机、频次,范围、部门、内容和依据等;由综合部编制《公司年度内部审核安排》,由总经理审批。 5.2成立审核组 内审前,管理者代表任命内审员及内审组长,组成内审小组。内审组长应具备内审员资格,全面了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内审员应具备内审员资格,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工作能力。 5.3编制和审批计划 内审组长编制《内部审核计划》,对内审员进行分工,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于审核前一周将计划发至受审部门。内审员不得承担本部门的审核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内审目的、范围、依据、内审成员及分工、内审时间、具体日程安排等。受审部门负责人按计划做好接受审核准备。 5.4编制检查表 内审组长组织内审员学习《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有关的规章制度,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 5.5首次会议 5.5.1参加内审首次会议人员: a.内审小组全体成员 ; b.公司领导及受审部门负责人。 5.5.2与会者签到,登记《内审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5.5.3内审首次会议由内审组长主持,内容为: a.向受审部门介绍内审成员; b.内审的目的、范围、方法、程序; c.说明内审的日程安排; d.宣布内审末次会议时间、地点及参加人员; e.需要向受审部门澄清或落实的其他问题。 5.6现场审核 5.6.1内审员按内审日程安排及《内部审核检查表》进行审核。 5.6.2内审员采用交谈、提问,查阅记录、资料,抽样检查,现场观察 等方式进行审核,并做好记录。 5.6.3内审员发现不合格征兆时,应加大审核力度,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客观证据。如确属不合格项,则要求受审单位确认不合格项。 5.7审核组沟通 内审组长组织内审员汇总审核结果: a. 内审员汇报现场审核结果; b. 内审组长总结审核情况,确定不合格项; c. 内审员编写《内部审核不合格报告》; d. 内审组长按部门、要素汇总不合格项,填写《不合格项目分布表》,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作出综合分析。 5.8末次会议 5.8.1参加内审末次会议人员同内审首次会议人员。与会者参会时,登记《内审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5.8.2内审组长主持末次会议。会议议程包括:向受审部门介绍审核情况,说明不合格项的数量、分类及性质,宣读不合格报告;要求受审部门在不合格报告上签字,并提出受审单位应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和采取纠正措施的具体要求;宣布审核结论。 5.9编制和发放内审报告 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内审报告》,内容包括: a.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和日期; b.受审核的部门及联系人; c.审核员名单; d.审核综述及结论性意见; e.不合格项及整改要求。 审核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下发,相关要求见《文件控制程序》。 5.10制定和实施整改措施 受审核部门接到《不合格报告》后,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做相应的记录。具体要求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11跟踪验证 综合部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确保措施的实施效果符合要求。 5.12保存记录 与审核相关的部门按《记录控制程序》对审核记录进行保存。 6 相关文件 6.1《质量手册》 6.2《程序文件》 7 记录 7.1《内部审核计划》 7.2《内部审核检查表》 7.3《内审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7.4《内部审核不合格报告》 7.5《不合格项目分布表》 7.6《内审报告》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如巡查巡视、服务质量分析、工作考核等)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部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当时进行测量。尤其是产品实现过程。 通过监视、测量应证实目前过程的运作有能力实现对该过程的预期。即该过程是有效的。当过程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应针对客户订货、产品的各项要求进行检查、监测和验证,以确保产品、服务要求得到满足。产品检验应根据对产品实现的策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包括进货检验、老化试验、产品整机检验等。 产品检验应建立记录,记录应载明产品合格的证据,以及责任人员的签字或盖章。 未按照策划的安排完成检验,并达到合格的产品、施工不能转入下一道流程或放行。应保存好项目验收报告等各种归档记录资料。 8.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目的 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适用范围 采购产品、研发、营销服务生产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全过程对不合格品的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08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公司《质量手册》中的术语和定义。 4.职责 4.1 检验员负责对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记录、标识。 4.2 技术部负责组织对不合格品的评审。 4.2 研发人员或保管员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和处置。 5.工作程序 5.1 不合格品的标识与隔离 检验人员检验判为不合格的采购产品和最终产品,或在过程产品巡检中发现的不合格品、不合格项由检验员在检验记录上写明不合格的原因、数量、放入专用塑料周转箱,专用周转箱上挂“不合格品”标志牌,保管员或生产人员作好隔离,将“不合格品”专用周转箱放置于不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在墙壁上应有显著的标志。 5.2 不合格品的评审与处置 5.2.1 对采购产品中的不合格品,由采购员与供方换货或退货。采购产品不允许让步接收。 5.2.2 对过程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或不合格项,由研发人员或检验人员确定后进行返工返修,并经检验后流入下道工序,不允许出现让步接收的产品。对于不合格品由生产人员进行适当标识后分区存放,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当不合格品的危害程度较深或涉及范围较大时,应召开不同级别和不同范围的质量分析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5.2.3 最终产品中的不合格品不允许交付,检验员在交检单上写明不合格的原因,退回研发人员返工,返工后,重新检验,直至合格。最终产品不允许让步接收。 5.2.4 当产品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不合格,由客服部组织人员协调解决,问题严重、影响性能时要进行重新制作、更换。 5.3 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应由检验员保存,保存期限为3年。对不合格品的情况要定期进行汇总,作为数据分析的资料,以便对经常出现的问题或重大的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6.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 7相关记录: 《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记录》 8.4数据分析 根据职责的规定,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数据来源包括: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数据。 数据分析应提供以下有关方面的信息: a.顾客满意程度的信息。 b.产品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的信息,如合格品率、不合格项目等。 c.过程、产品的特性及其发展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提前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d.供方的信息。 8.5改进 8.5.1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我公司的管理理念,也是我们生存的法宝、追求的宗旨。公司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和管理评审,改进产品质量、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5.2/3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 目的 . 强化纠正、预防措施理念;规范纠正、预防措施方法;从而确保产品质量,确保体系有效运行,实现持续改进,增强顾客满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实现过程中对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活动。分析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原因,制定并实施纠正预防措施,消除产生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或再次发生。 3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08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公司《质量手册》中的术语和定义。 4 职责和权限 4.1综合部为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部门。 4.2各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3管理者代表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审批、协调以及资源配置。 5 工作程序 5.1识别、评审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 5.1.1各部门根据各自的过程,确定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包括: a. 产品和服务质量存在的不合格; b. 过程运行中出现的不合格; c.顾客抱怨; d.内审、管理评审发现的不合格; e.供方产品; f.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或体系文件规定的情况; g.数据分析中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 5.1.2根据不合格的严重程度和出现的概率,评价不合格造成的损失和潜在不合格可能造成的损失。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 5.2分析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产生的原因 原因分析要切记抛开表面现象,神思背后原因,准确而深刻。 5.3确定措施需求 根据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公司的情况、实施的难度和代价等因素决定是否采取措施。 5.4制订措施 各相关部门制订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措施必须以利于体系的持续改进和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满足为前提。 5.5审批措施 综合部根据相关规定审批各部门制订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措施与公司的整体要求相适应。各部门组织实施,同时做必要的记录。 5.6实施措施 各责任部门根据审批的措施进行整改,并做相应的记录;所做的记录可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5.7跟踪验证 综合部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审措施的效果,如未能达到要求,责成相关部门继续整改,直到合格为止。 6 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内审控制程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7 记录 7.1《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 9. 认证后标志、产品一致性的管控 9.1 认证标志的保管和使用控制程序 1. 目的 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正确使用,遵守《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通过认证后允许使用认证标志的产品及相关宣传资料上。 3. 职责 a) 质量负责人确保未获证产品、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对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负责;对认证标志的使用进行监督; b) 技术部负责对经例行检验合格的产品加贴“认证标志”标志,对认证标志使用情况如实记录; d) 技术部负责妥善保管好认证标志; e) 生产部负责对认证标志的使用进行管理; f) 销售部负责对宣传及售后服务资料上的标志进行监制。 4. 程序 4.1 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使用必须遵守《强制性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 4.1.1 对以下几种情况不得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A)未获证的产品; B)不合格品; C)对获证产品的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 D)对超过认证有效期的产品; E)当认证机构责令厂限期纠正产品不符合认证要求时,在纠正期限内确保不使用认证标志。 4.2 认证标志的购买:当使用统一印制的标准规格认证标志时,由公司质量负责人联络认证机构联系购买,或委托他人购买。 4.3 认证标志的使用和管理: 4.3.1 技术部负责对经例行检验合格的产品加贴“认证标志”标志,对认证标志使用情况如实记录和存档; 4.3.2 销售部在广告、产品介绍等宣传材料中正确地使用认证标志; 4.3.3 不得转让、买卖认证标志及认证证书; 4.3.4 认证标志必须加贴在获得认证产品表面规定的明显位置上; 4.3.5 当使用印刷、模压认证标志的,该认证标志应当被印刷模压在铭牌或产品外体的明显位置上。 4.4 认证标志由技术部负责保管、统计收发。 4.5 认证标志的防护、加施认证标志的产品在包装、搬运、储存、过程中应对其加以保护。 5. 相关文件 《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 6. 相关记录 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 《认证标志使用状况记录表》 9.2、认证产品一致性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所生产的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的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以确保认证产品持续符合规定的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已获认证证书的产品。 3、 职责 3.1技术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产品标志的一致性控制,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及一致性检查,认证产品的变更申报。 3.2技术部质量负责人负责批准认证产品的一致性要求和变更申请。 3.3技术部负责认证产品一致性要求及产品结构的一致性控制。 3.4生产部采购负责认证产品所用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一致性控制。 3.5生产部负责所生产的产品一致性控制。 4、 程序 4.1产品的一致性要求 公司所生产的认证产品应符合下列要求: a)、认证产品的结构应与型式试验检测时的样品一致。 b)、认证产品所用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应与型式试验时,申报并经认证机构确认的一致。 c)、认证产品的标志应与型式试验检测报告所阐明的一致。 4.2产品的一致性控制 4.2.1 产品结构 4.2.1.1技术部根据产品的一致性要求负责编制《认证产品一致性规定》,明确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内容及其要求(含同一申请单元内各个型号产品的差异说明),经总工批准后按《文件控制程序》规定发放到有关部门实施。 4.2.1.2生产部确保认证产品结构符合《认证产品一致性规定》,不符合《认证产品一致性规定》的按规定进行控制。 4.2.2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 4.2.2.1生产部采购员按《采购控制程序》规定实施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采购,确保认证产品所用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符合《认证产品一致性规定》。 4.2.2.2生产部仓库管理员负责按《认证产品一致性规定》进行核对验收,并按《仓库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管理。 4.2.2.3生产部应对所领用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核对,确保所生产的产品其所用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符合《认证产品一致性规定》。 修改控制页 序号 修改 单号 页码 修改内容 修改日期 修订 状态 修订人 1 001 文件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2012.12.08 A/01 阎岩 质量手册的管理 1.质量手册的编写由管理者代表主持,总经理批准发布实施。 2.质量手册的解释权归管理者代表或其委托的人员。 3.质量手册的发放范围由管理者代表确定。 4.质量手册的封面必须带有“受控”或“非受控”标识。公司内部使用的为“受控”的版本,对于受控的版本,当发生文件更改时,应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换版、换页等。 5.质量手册的评审每年进行一次。 6.质量手册的管理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程序文件清单 序号 文件名称 备 注 1 文件控制程序 2 记录控制程序 3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4 销售控制程序 5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6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7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8 认证标志的保管和使用控制程序 9 认证产品一致性控制程序 生产部 综合部 技术部 销售部 管理者代表 总 经 理 部门代码 序列号 � 7
本文档为【质量手册2013-9-8】,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568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11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