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接种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接种

举报
开通vip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服务 规范 对坡镇卫生院 实施主体 一般接种单位: 主要设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以乡镇卫生人员为主,个别地方需抽调乡村医生。 新生儿接种单位: 即设有产科病房的各级各类医院主要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第一针和卡介苗的接种任务,并做好与一般接种单位的衔接工作,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及时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 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 开展主动搜索及时发现流动儿童、并向一般接种单位报告 向儿童监护人开展咨询活动,宣传预防接种知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服务 规范 对坡镇卫生院 实施主体 一般接种单位: 主要设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以乡镇卫生人员为主,个别地方需抽调乡村医生。 新生儿接种单位: 即设有产科病房的各级各类医院主要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第一针和卡介苗的接种任务,并做好与一般接种单位的衔接工作,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及时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 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 开展主动搜索及时发现流动儿童、并向一般接种单位报告 向儿童监护人开展咨询活动,宣传预防接种知识、 提供预防接种人员,协助一般接种单位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承担免疫规划疫苗强化免疫免疫和应急接种的宣传发动、调查摸底与预约等工作 下发预防接种通知 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向上级卫生院和县级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二、服务内容 (一)预防接种管理 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2.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在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 3.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 二、服务内容 (二)预防接种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部分省份对重点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高危人群实施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应急接种。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群体性接种工作和应急接种工作。 预防接种 接种前的工作。乡镇主体 核实受种对象 接种工作人员在对儿童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 接种前告知和健康状况询问 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可采用书面或(和)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的情况。 二、服务内容——预防接种 2.接种时的工作。 确定受种对象: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 规范接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3.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簿)上记录,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有条件的地区录入计算机并进行网络报告。 预约接种 1、第一类疫苗与第二类疫苗如有冲突,绝对保证第一类疫苗预约接种优先,上次未种的第一类疫苗本次接种优先,完成相应月龄的第一类疫苗接种后,才考虑接种二类疫苗。 2、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不得在同一天预约接种 3、预约第二类疫苗,需明确告知费用承担、异常反应补偿方式等有关事项,尊重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 (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 报告和登记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以下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接种单位必须为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预防接种单位,并具备有《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链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 (二)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或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方可上岗。 四、服务要求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通过公安、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等多种渠道,利用提供其他医疗服务、发放宣传资料、入户排查等方式,向预防接种服务对象或监护人传播相关信息,主动做好辖区内服务对象的发现和管理。 (四)根据预防接种需要,合理安排接种门诊开放频率、开放时间和预约服务的时间,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 (五)应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 条例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pdf信访条例下载信访条例下载问刑条例下载新准则、条例下载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等相关规定做好预防接种服务工作。 五、考核指标 (一)建证率=年度辖区内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年度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100%。 (二)某种疫苗接种率=年度辖区内某种疫苗年度实际接种人数/某种疫苗年度应接种人数×100%。 六、附件 疫苗免疫程序 预防接种卡 扩大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 疫苗免疫程序 注:1. CHO疫苗用于新生儿母婴阻断的剂量为20μg/ml。 2. 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其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 疫 苗 接 种 对 象 月(年)龄 接种剂次 接 种 部 位 接种途径 接 种 剂 量 /剂次 备 注 乙肝疫苗 0、1、6月龄 3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酵母苗5μg/0.5ml, CHO苗10μg/1ml、20μg/1ml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第1、2剂次间隔≥28天 卡介苗 出生时 1 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皮内注射 0.1ml 脊灰疫苗 2、3、4月龄,4周岁 4 口服 液体疫苗1滴 糖丸疫苗1粒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百白破疫苗 3、4、5月龄, 18-24月龄 4 上臂外侧三角肌 肌内注射 0.5ml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白破疫苗 6周岁 1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0.5ml 麻风疫苗(麻疹疫苗) 8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扩大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 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疹疫苗) 18-24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乙脑减毒活疫苗 8月龄,2周岁 2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A群流脑疫苗 6-18月龄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30μg/0.5ml 第1、2剂次间隔3个月 A+C流脑疫苗 3周岁,6周岁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100μg/0.5ml 2剂次间隔≥3年;第1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 甲肝减毒活疫苗 18月龄 1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1ml 乙脑灭活疫苗 8月龄(2剂次), 2周岁,6周岁 4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第1、2剂次间隔7-10天 甲肝灭活疫苗 18月龄, 24-30月龄 2 上臂三角肌附着处 肌内注射 0.5ml 2剂次间隔≥6个月 特定人群疫苗免疫程序 出血热疫苗(双价) 16-60周岁 3 上臂外侧三角肌 肌内注射 1ml 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 炭疽疫苗 炭疽疫情发生时,病例或病畜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围高危人群 1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上划痕 0.05ml(2滴) 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不能接种 钩体疫苗 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7-60岁高危人群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成人第1剂0.5ml, 第2剂1.0ml 7-13岁剂量减半,必要时7岁以下儿童依据年龄、体重酌量注射,不超过成人剂量1/4 接种第1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 特定人群疫苗免疫程序 出血热疫苗(双价) 16-60周岁 3 上臂外侧三角肌 肌内注射 1ml 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 炭疽疫苗 炭疽疫情发生时,病例或病畜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围高危人群 1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上划痕 0.05ml(2滴) 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不能接种 钩体疫苗 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7-60岁高危人群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皮下注射 成人第1剂0.5ml, 第2剂1.0ml 7-13岁剂量减半,必要时7岁以下儿童依据年龄、体重酌量注射,不超过成人剂量1/4 接种第1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 预防接种相关概念 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抗体或致敏免疫活性细胞(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统称抗原。 抗体:是由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后产生,并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自动免疫:又称主动免疫,是指经过抗原的刺激使机体自身产生免疫力,又分天然和人工两种,如患麻疹后产生了抗麻疹的免疫力,属天然自动免疫。接种麻疹疫苗后使机体产生抗麻疹的免疫力,属人工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是指机体获得由其他机体产生的活性免疫球蛋白或细胞因子。天然被动免疫的例子是胎儿通过脐带血流从母体获得的IgG抗体。人工被动免疫的实例有注射抗狂犬病血清预防被狂犬咬伤后发病,新生儿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防止新生儿母婴传播感染乙型肝炎等。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传统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脱毒、灭活等方法制成,用于预防疾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现代疫苗的定义:是指针对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或其蛋白质(多肽、肽)、多糖或核酸,以单一实体或通过载体经预防接种进入人体后,能诱导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预防该疾病的免疫力。 减毒活疫苗:是在实验室里通过对“野”病毒或细菌减毒而制备,它保留了病毒(或细菌)复制(或生长)和引起免疫的能力,但不致病。 灭活疫苗:是先对病毒或细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通常是福尔马林)将其灭活,使其失去毒力,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而制成。灭活疫苗既可由整个病毒或细菌组成,也可由它们的裂解片段组成为裂解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除第一类疫苗外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 冷链系统:是指在冷链设备的基础上加入管理因素,即人员、管理措施和保障的工作体系。 常规接种:接种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和当地预防接种工作计划定期为适龄人群提供的预防接种服务。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每年至少应提供12次接种服务。 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指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对某种或者某些传染病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预防接种的活动。 应急接种: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疫情蔓延,对易感染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 强化免疫:是根据传染病流行特征、人群免疫状况和传染病控制目标的要求,在短时间内对一定范围的目标人群开展的群体性接种。强化免疫时不考虑既往免疫史,其目的是迅速提高接种率,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保护易感人群。强化免疫不能代替常规免疫。 禁忌证:由于某些机体的反应性不正常或处于某种病理生理状态,接种疫苗后,可能对机体带来某些损害,甚至引起严重的异常反应。为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在疫苗使用说明书中,具体规定了某些疾患或处在某种特殊生理状态的人不能接种,这就是疫苗接种的禁忌证。 受种者:接受预防接种的人。 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超敏反应:也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它是一种病理免疫反应,常因机体受某种物质再次刺激后,产生特异性的病理应答,造成组织损害或生理功能紊乱。 接种服务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 是预防接种最基础的工作 决定接种率和接种质量 决定控制、消除、消灭针对疾病的效果 目前我们工作中面临的问题,首先是接种服务的问题 接种服务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 依法提供接种服务问题 接种单位资格、人员资格、公益性/趋利 按照规范提供接种服务的问题 免疫程序(加强免疫)、告知、操作、安全注射、记录、疫苗与冷链管理的问题 服务规范性和可及性/便利性的问题 接种单位的合理区域规划问题、责任区划分不清、服务形式与周期(门诊、定点、入户)、工作人员少、不主动搜索、儿童底数不清、流动儿童管理难度大、 接种证查验工作不完善,实施情况不明 预防接种服务基础资料不明 预防接种的卡、证管理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乡镇接种门诊应按规定为接种责任区域内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同时,做好其他适龄人群预防接种的记录工作。 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建立 预防接种证、卡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 乡镇接种门诊应为接种责任区域内出生的儿童在其出生后1个月内,及时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为未按时建立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者及时补办。 设有产科的乡镇卫生院,应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及时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建立预防接种证、卡。 为户籍在外地,寄居当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的适龄儿童,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补办预防接种证; 接种证、卡的使用管理 乡镇接种门诊对适龄儿童在实施预防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 预防接种证由实施接种工作的人员打印。 儿童迁移时,乡镇接种门诊应将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交给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转入迁入地接种单位;乡镇接种门诊对迁入的儿童,应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查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证明;无预防接种证、卡或接种证明的要及时补建、补种。 乡镇接种门诊至少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簿)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剔出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年以上的儿童预防接种卡(簿)资料,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 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乡镇接种门诊,根 据托幼机构、学校对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的报告,对发现没有或遗失接种证的儿童,应会同托幼机构、学校督促其监护人及时到接种单位补办接种证。 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预防接种卡(簿)城市由接种单位保管,农村由乡镇防保组织保管。预防接种卡(簿)的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6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报告程序与时限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在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应当及时(在24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公众高度关注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2小时内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 报告内容与形式:以电话、传真等最快方式填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 疑似异常反应的诊治:发现疑似异常反应,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需按照临床疾病诊治要求积极诊治。 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 提供所需要的疑似异常反应临床资料和疫苗接种等情况; 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的诊断,应由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做出。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 疫苗的使用与管理 儿童常规免疫的疫苗完成基础免疫的时间要求 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12月龄完成。 A群流脑疫苗≤18月龄完成。 甲肝疫苗≤24月龄完成。 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时间。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 制订并上报本乡镇(社区)疫苗和注射器需求计划和第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向县级CDC报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注射器计划报表” 疫苗出入库帐目登记清楚、帐苗相符,计划合理,避免疫苗浪费; 接种单位应有专(兼)职人员负责疫苗管理;领取或分发疫苗和注射器时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的原则,有计划地分发。 疫苗的储存与运输 疫苗储存和运输的温度要求 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在2~8℃条件下避光保存和运输。 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在8℃以下的条件下避光保存和运输。 脊灰疫苗在-20℃以下或2~8℃避光保存和运输。-20℃以下保存有效期为2年,2~8℃保存有效期为5个月 。 接种单位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应当向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索取资质证明以及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疫苗批发企业经营进口疫苗的,还应当提供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 接种单位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应当索取和检查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提供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对运输过程中的疫苗进行温度监测并记录。收货时应核实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并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生产厂商等内容进行验收,做好记录。符合要求的疫苗,方可接收。 接种单位对验收合格的疫苗,应按照其温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冷藏设施设备中,并按疫苗品种、批号分类码放。应按照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销售、供应或分发疫苗。 接种单位接收第一类疫苗或者购进第二类疫苗,应当建立并保存真实、完整的接收、购进记录。 接种单位应定期对储存的疫苗进行检查并记录,发现质量异常的疫苗,应当立即停止供应、分发和接种,并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自行处理。 冷链系统管理 疫苗为什么需要冷链? 疫苗是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大多为蛋白质,部分疫苗是减毒活疫苗。疫苗一般都怕热、怕光,有的怕冻。热或光可使蛋白变性、多糖降解和微生物灭活,影响其免疫效果,尤其是反复冻融不仅严重影响疫苗效力,而且增加了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机率。 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纠纷时,冷链是一项重要的调查内容 冷链系统管理要求 建立健全冷链系统管理制度,保持冷链设备正常运转,保证预防接种安全有效。 具备冰箱、疫苗冷藏箱(包)储存疫苗,建立健全疫苗储存运输设施设备(冷链)档案,并对疫苗储存、运输设施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记录; 冷链设备应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做到专物专用,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应按要求对储存疫苗的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应采用温度计对冰箱(包括普通冰箱、低温冰箱)进行温度监测。温度计应分别放置在普通冰箱冷藏室及冷冻室的中间位置,低温冰箱的中间位置。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温度记录。温度监测记录保存2年备查 。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的接种要求 设有产科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谁接生,谁接种”的原则,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服务。保证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 填写“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登记卡”并转卡,向当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接种数据。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在产房进行。如果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则新生儿在出生时应同时接种乙肝高价免疫球球蛋白。 接种人员必须经过县卫生局培训考核合格。 24小时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达80%以上,达到此标准的应进一步提高。 预防接种服务的管理要求 接种单位要求 接种单位:应是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条例》规定指定的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接种单位时,应当明确其责任区域。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具有规范的接种场所和其他必备的设施、设备。 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 。 接种门诊室外要设有醒目的标志,室内清洁、光线明亮、通风保暖;并准备好接种工作台、坐凳以及提供儿童和家长休息、等候的条件。 接种场所应当按照登记、健康咨询、接种、记录、观察等内容进行合理分区,如设立候种室(宣传教育、反应观察)、预种室(登记、询问、体检)、接种室(疫苗接种应分室或分区或分台,卡介苗接种应设专室或专台),各室有明显标志牌。确保接种工作有序进行。 同时接种几种疫苗时,在接种室/台分别设置醒目的疫苗接种标记,避免错种、重种和漏种。 做好室内清洁,使用消毒液或紫外线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接种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要洗净。 在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相关资料,包括: (1)预防接种 工作流程 财务工作流程表财务工作流程怎么写财务工作流程图财务工作流程及制度公司财务工作流程 ; (2)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第二类疫苗的种类、接种服务价格等; (3)预防接种单位及接种人员资质; (4)预防接种前告儿童家长书; (5)相关工作规范、制度; (6)接种服务时间、咨询电话; (7)宣传资料。 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和周期 接种服务形式: 乡镇以上城镇接种单位应设立预防接种门诊,对于离接种门诊较远的村,可设立数个固定接种点。 入户接种 :边远山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进行预防接种方式。 临时接种:在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儿童集聚地设立临时预防接种点,选择适宜时间,为适龄人群提供预防接种服务。 接种服务周期 :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按日(周),接种点至少按月进行接种。 接种人员要求 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或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方可上岗。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 流动儿童:是指户籍在外县(市、区)或无户口, 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的≤6周岁儿童。 主动掌握责任区内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 每月到当地流动人口管理相关部门或村委会(居委会)收集流入儿童资料; 每季度开展1次流动儿童的入户调查,到流动人口集居地、出租房等地,掌握流动儿童情况。 对主动搜索到的适龄流动儿童,应及时登记,按规定建立接种卡(簿),实行卡(簿)的分类管理,无接种证者需补办,并及时接种或补种。 做好本地外出儿童的管理,掌握儿童外出、返回期间的接种情况,及时转卡登记;可利用春节等民俗节日期间检查外出返乡儿童接种情况,并给予查漏补种。 在暂住地居住3个月以下的临时流动儿童由现寄居地接种单位及时接种;寄居当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由现寄居地接种单位及时接种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补办预防接种证。 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与补种 指导托幼机构和学校开展预防接种宣传与具体查验工作; 承担查验、补种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向托幼机构、学校提供《湖南省入托、入学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登记表》和《湖南省入托、入学儿童补证/补种通知单》; 收集、统计儿童补种、补证情况并及时逐级上报; 对托幼机构、学校的查验工作进行督导; 承担责任区域内漏种、漏证儿童的补种、补证工作,并按规定做好登记造册; 及时统计儿童补种、补证情况并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同时将补种、补证信息反馈给相关的托幼机构、学校。
本文档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接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6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北溟愚鱼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933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8-09-26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