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地理复习纲要

初中地理复习纲要

举报
开通vip

初中地理复习纲要初中地理复习纲要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 (地图中的经纬线:经竖纬横) 形状 长度 指示的方向 纬线 圆圈 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东西方向 经线 半圆 长度都相等 南北方向 3、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判断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

初中地理复习纲要
初中地理复习纲要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 (地图中的经纬线:经竖纬横) 形状 长度 指示的方向 纬线 圆圈 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东西方向 经线 半圆 长度都相等 南北方向 3、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判断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 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 5、特殊经线 本初子午线(0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本初子午线(00经线)和1800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 东西半球分界线(200W、1600E): 20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东西半球的判断:在所要判断的地点的相应经度标注在下面的数轴上,即可准确的判断出所在的半球。) 6、特殊的纬线 赤道(0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回归线:北回归线(23.50N),太阳直射的最北点;南回归线(23.50S),太阳直射的最南点。 极圈:北极圈(66.50N),南极圈(66.50S) 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0、300、600、900 极点:900。北极点是900N南极点是900S 7、经纬度位置的确定 格式:(经度,纬度),例如:北京(1160E,400N) 8、地球的运动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转 公转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运动周期 一天(24小时) 一年(365天)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地方时间差异 四季变化;五带形成;昼夜长短 9、五带划分: 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②五带: 热带(23.50N-00-23.50S)、 南温带(23.50S-66.50S)、 北温带(23.50N-66.50N)、 南寒带(66.50S-900S)、 北寒带(66.50N-900N) 10、地球公转中的四个节气: 节气 发生时间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昼夜分布情况 春分日 3月20或21日  赤道 各地昼夜相等 夏至日 6月21或22日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秋分日 9月22或23日  赤道 各地昼夜相等 冬至日 12月22或23日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如果你想让你住的地方永远昼夜平分,哪你应选择住在哪里?(赤道上) 1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 文字式 直线式 1/10000或1:1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千米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及与所画地图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大小比较 比例尺与所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图幅相同) 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如:1/100>1/10000 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范围越小 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大 12、地图上的方向的表示方法:(三种) 一般情况 指向标法 经纬网指示方向 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最重要的是:确定北方向。 13、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填绘地图时,要写得清晰匀正,大小合适。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 14、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高度的基本表示方法 概念 海拔(米) 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米) 地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5、五种基本地形: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16、地形剖面图: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课本P18 17、地形的表示方法: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常用)、地形的剖面图。 18、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地局部地形:例如: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处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 二、世界地理 (一)陆地与海洋 1、海洋与陆地: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2、海陆变迁: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荷兰的填海造陆(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 (2)板块构造学说: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的,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个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 地中海 — 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二)气候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风雨、冷热的大气状况,是时刻在变化; 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比较稳定的,一般变化不大。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会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会计算应用) (2)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 (3)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①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④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 (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4、世界的气候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寒带:寒带气候 (2)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位置影响: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海陆位置影响: a)青岛的降水量比兰州多 b)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 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白雪皑皑。 (4)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气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生活在不同热量带的人们衣着不同。 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 (三)居民与聚落 1、人中与人种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1)世界人口增长: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时间逐渐趋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趋快。 (2)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 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 原因:社会经济条件: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自然条件: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 人口稀疏地区:(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亚马逊平原、北冰洋沿岸、青藏高原) 原因:极端干旱;过于湿热;终年严寒等。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举例说明人口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 (2)人口不断减少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 (3)采取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乡村人中向城市迁移 (1)原因:a) 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b) 城乡差别:城市就业机会、物质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 (2)带来的问题 一方面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解决乡村人多地少的问题。另一方面则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而引发城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 4、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 (2)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亚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黑种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5、语言和宗教 世界主要的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东南亚部分地区 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俄罗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 法语:法国、非洲一些国家 阿拉伯语:西亚,北非 西班牙语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宗教: (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6、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房屋 道路修筑情况 商店的多少 学校的多少 医院的多少 有无农田 有无果园 有无鱼塘 自然景观改变大小 密集度 高度 乡村 小(稀疏) 矮 少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小 城市 大(稠密) 高 多 多 多 多 无 无 无 大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课本P80 图4.19)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 (2)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因纽特人的雪屋 严寒 雪块构筑,低矮,无窗,门小,墙厚,保温性好。 黄土高原的窑洞 干燥,冬冷夏热 利用厚厚的黄土层,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 傣族微竹楼(高架屋) 潮湿,炎热多雨 双层,楼上住人。凉爽,通风,防潮。 新疆的平顶屋 干燥,风沙大 平顶房,屋顶可以晒庄稼。 西亚的乡村 炎热,干燥 墙厚,窗小。可以减少白天太阳热量的传入和沙漠吹来的热风。 (3)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四)发展与合作 1、国家和地区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00多个 a) 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b) 人中超过1亿的国家。(10个) c) 地跨两洲的国家:埃及(亚非)、土耳其(亚欧)、俄罗斯(亚欧)、美国(北美、大洋洲) d) 国界: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是国家主权范围的界线。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 e) 领土:国界范围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 (南北差异) 。 课本P89 图 5.6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地图册P38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约占世界的1/5 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的4/5 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3/4 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4 生活、教育水平高 人口高增长 生产力高度发达 生活、教育水平低,以第一产业为中心 (3)知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地图册P37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发达国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3、国际合作 联合国:总部 — 美国 纽约 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5个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 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 — 瑞士 日内瓦 成员: 148个(2003年4月)宗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福利进步,主张贸易自由与公平”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总部设在瑞士的洛桑,宗旨:和平、友谊、进步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奥地利 维也纳 亚太经合组织(APEC):秘书处设在新加坡 东南亚国家联盟(ASAN):总部设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 欧盟(EU):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五)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为什么亚洲是第一大洲(面积最大 、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2.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位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分界线:1)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2)亚洲和非洲:苏伊土运河为界。3)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为界。 3、亚洲的地理理分区:东亚 西亚 南亚 北亚 中亚 东南亚 4、东亚的国家:中国 蒙古 朝鲜 韩国 日本 5、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6、亚洲地形的特点:1)中部高,四周低2)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3)地面起伏大 7、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 8、亚洲气候的特点:1)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3)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记住P76.9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 9、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少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10、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11. 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由赤道为界,南北对称,由赤道向北向南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和热带沙漠,地中海气候。 12.亚洲河流的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13. 世界之最:1)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 3)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 4)世界上第一长河---尼罗河(6600千米) 第二长河---亚马孙河 第三长河---长江 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 5)世界面积最大的洲: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  6)世界海拔最高的洲: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7)世界海拔最低的洲:欧洲(平均海拔约300米)。8)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面积约1.8亿平方公里)。9)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300万平方公里)。10)世界最大的岛:格陵兰岛(217万平方公里)。11)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或南洋群岛20000多个)。12)世界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13)世界最大的内海:地中海(250万平方公里)。 14)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最大的内陆湖,最大的湖泊:里海(37万多平方公里)。  15)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82400平方公里)。16)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苏必利尔、密执安、休伦、伊利、安大略)17)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1620米)。  18)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000公里)。19)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9000公里)。20)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600万平方公里)。21)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公里)。22)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23)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长6000公里)。24)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亚马孙河 25)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 26)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最难治理的河流----黄河 26)世界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27)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28)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注意:P2图6.2亚洲的范围 P5阅读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亚洲地理集锦 第二节 人文环境 1、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 2、在全球来看,按人口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按自然增长率,由多到少依次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南极洲。 3、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是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印度河流域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先后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因为大量出口石油资源,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4、理解P13页图6.17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的差异。 5、在亚洲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异很大。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较大。 6、三类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渔业,牧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一般来说,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以第一产业为主,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小,而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的比重小,第三产业的比重大。 注意:P11 活动2 (六)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1、位置:属于东亚,位于太平洋的西北部的岛国。 东面临太平洋,西隔太平洋,朝鲜海峡,东海同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 2、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大岛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本州岛, (将位置和组成中的海洋和岛的名称在书上18页图7.2找到位置并记住)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日本最大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3、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火山,也是全国的最高峰。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 4、多火山,地震。 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5、气候;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较为丰富,太平洋沿岸夏季多台风。 6、经济类型:加工贸易型经济(或出口,加工为主的经济)。 特点:对外依赖严重,对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品 国情: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有利条件:依靠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优良的港湾 7、工业区的分布: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便于原燃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按由东到西的顺序)。主要有以东京,横滨为中心的京滨工业区,以名古屋为主的名古屋工业区,以大阪和神户为中心的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以北九州为主的北九州工业区(将工业区和所在的城市在书上23页图7.13中找到并记住) 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8、文化: 民族构成单一,以大和民族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第二节、东南亚(南洋) 1、位置与范围:东南亚在亚洲的东南部, 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陆上邻国:中国,印度,孟加拉国 组成:①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两大部分。(请将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南海,太平洋落实到书上27页图7.18) 马六甲海峡位置: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重要性: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国家:11个,其中,岛国有印度尼西亚(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菲律宾; 内陆国: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 3、气候: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群岛大部, 马来半岛南部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北部 菲律宾群岛北部 全年高温,有雨季和旱季之分 4、农业生产: 粮食作物:水稻 热带作物:东南亚是世界橡胶,油棕(“世界油王”的称号),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5、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①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②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③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④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 6、东南亚的中南半岛的地形分布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山脉由北向南延伸,河流由北向南流。其中湄公河是流经东南亚国家最多的河流 7、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原因: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 城市名称 附近大河名称 所在国家名称 河内 红河 越南 金边 湄公河 柬埔寨 万象 湄公河 老挝 曼谷 湄南河 泰国 仰光 伊洛瓦底江 缅甸 8、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中新加坡华人比重最高。 9、旅游: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 第三节、印度 1、 概况: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里有著名的建筑:泰姬陵。 邻国:(在书上35页图7.34中找出这些邻国) 陆上邻国:西北:巴基斯坦,东面:缅甸、孟加拉国。东北:中国,尼泊尔,不丹。 海上邻国:斯里兰卡。 2、印度的地形特点: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在书上35页图7.34中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并记住位置和名称) 河流:恒河——印度的母亲河 3、气候: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的变化主要受到季风的影响 该气候特征:全年高温,有雨季和旱季之分,雨季(每年的6-9月)盛行西南风,旱季(每年的10—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 4、印度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风有关。 水灾 旱灾 西南季风的变化 风力强盛,来得早,退得晚,雨季长。 风力不足,来得晚,退得早,雨季短。 5、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行“绿色革命”(引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使粮食供应壮况得到改善,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分布见书上39页: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的沿海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阳光充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1999年,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6、工业与城市: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同时发展钢铁工业;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也是印度最大的港口, 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记住书上40页图7.43: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班加罗尔在图上的位置) 在高科技领域:计算机软件,原子能,航天 第四节、俄罗斯 1、概况: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上最大,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临国:芬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白俄罗斯,朝鲜 2、临海洋:北面—北冰洋,西面—波罗的海, 西南面—黑海,里海;东面—(白令海峡,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太平洋 3、地形与河流:以平原,高原为主。 西 俄罗斯 东 东欧平原 伏尔加河 乌拉尔山 西西伯利亚平原 叶尼塞河 中西伯利亚高原 勒拿河 东西伯利亚山地 山地: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 河流:(P48图7.51)伏尔加河,被喻为母亲伏尔加,注入里海;欧洲第一长河;五海通航; 4、气候: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5、工业与城市:在书上44页图7.48找出下列的知识点,并记住其位置: 俄罗斯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工业区由东向西依次是:圣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矿产中心由东向西依次是: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第二巴库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在书上46页图7.50中找出下列主要的港口: 摩尔曼斯克(北极圈以北的不冻港——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圣彼得堡(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和主要港口,临波罗的海),符拉迪沃斯托克(又名海参威,亚欧大陆桥的起点)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最大的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这里有著名的红场,克里姆林宫。 7、交通:俄罗斯在欧洲部分的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的铁路网比较稀疏,有一条横跨亚欧的铁路称为“亚欧大陆桥”在俄罗斯这部分称西伯利亚大铁路。俄罗斯的客运以铁路和公路运输方式为主,货运以管道和铁路为主。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 1、优越的地理位置:中东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其周围有五海,分别是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和红海。(P51图8.3中知道:一湾二洋三洲五海的位置)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中东主要的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绝大部分石油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该地区的石油运往美国、西欧等的航线为西行航线,最短的西行航线要经过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大西洋;较远的西行航线: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而石油运往日本等的航线为东行航线,路线为: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P53活动3 ) 3、气候:中东地区气候干燥(主要有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少雨)河流稀少,分布不均,多国共用。 4、人口与宗教: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着圣城。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这些国家被着“阿拉伯国家”。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信仰伊斯兰教。犹太人主要分布在以色列,信仰犹太教. 第二节、欧洲西部 1、概况: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占欧洲面积的一半多,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欧洲西部有个区域性组织,叫欧洲联盟(欧盟),其成员国有25个,都是发达国家,人们使用统一的货币叫欧元。欧盟进出口居世界首位,是世界贸易最大的地区。 英国的首都是伦敦,法国的首都巴黎;德国的首都柏林,意大利首都罗马。 2、位置:北温带、西临大西洋,亚欧大陆西部。 3、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是:地势低平,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参考P64图8.23,记住: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比利牛斯山脉、亚平宁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客尔巴阡山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大不列颠岛、冰岛、多瑙河下游平原、大西洋、地中海、黑海、北海、波罗的海、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4、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欧洲畜牧业发达的原因是:气候——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和多雨)——形成多汁的牧草;地形——以平原地形为主 ——致使草场广布。欧洲西部的人称牧草为“绿色的金子”。因此欧洲西部的畜牧业发达。荷兰、丹麦等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乳畜大国。 5工业 欧洲西部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是把原料进行加工,制造成各种工业产品的工业部门。欧洲西部工业的分布: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 6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的旅游地其所在国家:伦敦塔桥(英国),风车(荷兰) ,北欧峡湾风光(挪威),阿尔卑斯山滑雪(瑞士),巴黎埃菲尔铁塔(法国),西班牙斗牛,地中海沿岸风光(意大利),雅典巴特农神庙(希腊)。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处于低纬度地区。 2、地形: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以高原为主。(P67图8.26:印度洋、大西洋、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撒哈拉沙漠、尼罗河、好望角、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称为赤道雪峰。 3、气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大,分明显的干湿季)、热带雨林气候。在热带草原地区的国家常受到旱灾的威胁 4、黑种人的故乡:本区90%以上是黑种人,故萨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黑非洲”之称。 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几内亚湾沿岸和刚果盆地,即主要分布在本区的西部。 5、落后的单一商品经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落后,主要以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出口物品主要有矿产、森林、畜产等初级产品:进口物品为机械、汽车等工业制品。(掌握P70活动2,图8.32)这样的经济特点使非洲许多国家失去了市场主动权 。 非洲一些国家正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多样化农业,以改变本国经济依赖单一产品的局面。 6人口、粮食和环境: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为2.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更高达3.0%。 粮食供应不足,生产水平落后,开垦草地和森林,致使环境恶化, 成为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 第四节、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的四个别称: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该国的代表动物有:袋鼠、鸸鹋、鸭嘴兽、考拉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2、澳大利亚的地形与气候: 东部是山地,中部以平原为主,西部以高原为主。在P75图中了解澳大利亚的主要地理事物:大分水岭、墨累河、澳大利亚盆地、北艾尔湖、太平洋、印度洋、塔斯马里亚岛。 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大陆的中部,澳大利亚位于热带和南温带,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P76图8.39 指导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3、发达的经济: (1)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形成了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P74图8.37,了解农牧业带的分布。)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平均人口密度仅为2.5人/平方千米,大约为中国的1/46。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出口产品中,除羊毛之外,还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小麦出口国。 (2)澳大利亚开采的矿石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矿产分布:铁矿(西部)、煤矿(东部)、铝土(北部)。(P77图8.40知道几种矿产在图中的位置) (3)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产业。 (4)澳大利亚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首都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P77图8.40记住主要城市在图中的位置)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1、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人种构成中白种人占84%,其次为黑种人占13%,华人华侨约有160万人。 2、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在文化、语言和生活方面渐趋一致,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 3、美国领土构成:本土48个州、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主体部分位于北温带,阿拉斯加州位于北寒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 4、美国处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地形呈现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记住P82页图9.5及图上3个框内的内容(在图中知道以下地理要素: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加拿大、墨西哥、落基山脉、大平原、五大湖、密西西经河、阿巴拉契亚山脉、圣劳伦斯河); 5、美国的农业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如:玉米、大豆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6、美国的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记住P85图9.9主要农业带在图中的位置。 7、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8、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中心。 9、记住P87活动1(2)的主要工业城市在图9.12的分布。 第二节 巴西 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印第安人是巴西土著居民。 2、巴西少种族偏见,在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约占40%,黑种人占6%,印第安人不到1%,有少数日本人和华人,因此,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3、巴西在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其上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记住P90图9.18):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大西洋、巴拉那河、圣保罗、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 4、巴西主体位于热带,是世界上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5、巴西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伊塔比拉露天铁矿是巴西最大的铁矿山。 6、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7、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上,由巴西和巴拉圭合资修建,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水电站. 8、咖啡(被称为咖啡王国)、柑橘、甘蔗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9、巴西政府在1990年提交了《巴西环境报告》,表明了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的决心。 10、1992年6月,联合国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界议程》。 11、热带雨林的作用:1)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2)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3)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4)调节全球气候5)提供木材6)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12、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的3/4.圣堡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13、巴西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亚 第十章 极地地区 1、北极位于地球的最北端,指(66.50N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一洲的陆地和岛屿。(P100图10.1:北冰洋、亚洲、欧洲、北美洲) 2、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指(66.50S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P101图10.2:南极洲、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3、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素有“冰雪高原”之称。此外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冰山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 4、北极地区终年冰封,降水比南极地区多,但不及南极地区寒冷。 5、企鹅是南极的象征,北极熊是北极的代表。 6、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方。 7、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底下埋着丰富的矿产;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有原始的自然规律。 8、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站,1985年2月14日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1989年2月26日,建立中山站。(记住两个考察站在P101图10.2中上位置) 9、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三、中国地理 (一)、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 (2)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1)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15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南部缅、老、越。) (2)我国领土四至: 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530N多),最南是曾母暗沙(40N附近)(南北纬度相差490,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生生了季节差异); 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1350E多),最西是帕米尔高原(730E附近)(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3)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4)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南北跨纬度近 ,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 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4、34个少级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包括自治县、自治洲、市)乡(民族乡、镇)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两次人口增长高峰(1858年和1949年)。 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2、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3、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39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4、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43%,人口仅占94%,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 平均密度为39人每平方千米。 稠密区与稀疏区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P22-29):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P26-27活动1、2、3;P29-30活动1、3) 2、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P21图2-2 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P23活动1—4)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掌握:课本P22图2-2、24页图2-4 3、西高东低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P25图2-5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5、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P26图2-6)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6、主要的地形单元: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原因: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地形地势),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夏季南北普遍高温(仅12℃)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读图:P31 2-13 、 P32 2-14,读图步骤如下: ①根据图例,读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② 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出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③ 根据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式变化幅度;④阅读南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 如图2-13: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从图中可以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温线的密集,说明了气温的差异较大。我国最南气温为16℃,最北气温-32℃,所以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50℃。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①原因: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②类型五个(北→南)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P33图2-15 了解我国六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高原气候区)的主要分布地区(行政区、地形区) 例:P34页 活动2 答:不同的温度带内,同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选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暖温带适合于秋季播种,收获的是冬小麦;中温带适合于春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春小麦。 关系:①不同的温度带,地面植被不同,因而生长的水果也不同;②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不同,因而农作物的熟制也不同;③不同的温度带,冬夏的气温差异很大,因而居民的建筑特色也不同;④不同的温度带,所处的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接受太阳光热多少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因而农作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 3、我国降水分布总趋势:从东南沿海香西北内陆递减。 原因 影响 名称 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P35 图2-16,在图在中找出我国主要的等降水量线穿过的省区? 例:P37活动1:①甘肃年降水量较少,蒸发大于降水,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它作物;②吐鲁番年降水量很少,蒸发很大,晾房通风效果好,通风可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③绍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④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建窑洞,窑洞冬暖夏凉,较为干燥。 4、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P36 图2-17,找出我国四大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及分布地区? 例:P37活动2:气候干湿程度不同,对人们的身体也有很大影响,如南方降水多,人们易患风湿病,因而爱吃辣椒,北方降水少,气候干旱,人们易上火,体力消耗大,因而爱吃菠菜,爱喝绿豆米汤。 关系: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因而森林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短小,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植被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mm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黑龙江西北、内蒙古东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多荒漠 5、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季风名称   成因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范围(地区) 冬季风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陆地→海洋 偏北(西北、东北) 寒冷干燥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等)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海面   海洋→陆地   偏南(东南、西南)   温暖湿润 东南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洲地区 季风的形成原因:P38 图2-19;2-20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P39图2-21) 6、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例:P40活动2:我国东部背靠亚欧大陆,面临太平洋,地处季风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非常明显,因而夏季高温多雨,由此可知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纬度位置而是海陆位置,正是由于海陆位置的影响,才使地处同纬度大洋西岸的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例:P40活动3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东部地区: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P42图2-26,我国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地区 例:P43活动2: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们种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也不同,如东北种植的是春小麦、甜菜;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地区种植的是冬小麦、甘蔗;北方(东北、华北)种植的油料是花生、大豆,长江以南则种油菜;北方水果有:苹果、梨、葡萄;南方则有柑橘、菠罗、香蕉。 第二节、河流与湖泊 1、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基 本 特 点 内        容 河流众多 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 水量丰富 河流年径流量达27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水能蕴藏量极大 水力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 P44图2-28,知道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及界线(季风界线)知道我国的主要河流。 流域区域 分界线 占全国总面积 主要大河 外流区域 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2/3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内流区域 1/3 流入沙漠或内陆湖泊:塔里木河 影响因素 对我国河流的影响 地形(地势) 地势西高东低,河水滚滚东流入海,成为外流河,位于外流区 气候 气温 夏季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河水就多 冬季降低,高山冰雪融水减少,河水就少 降水 增多,外流河水就增多,水位就上涨 减少,外流河水就减少,水位就下降 2、黄河的治理:P48 图2——32,知道黄河的概况,流经省区 黄河发源于青海的约古宗列渠,呈巨大“几”字型,向东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九省区,注入渤海;黄河上游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龙羊峡),中游则修渠灌溉(塞上江南宁夏平原),下游则多泛滥。 河段 黄河的忧患 治理措施 表现 成因 上游(源头——河口) 气候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有凌汛 降水少,放牧过度,植被破坏,纬度高,解冻迟 造林种草,合理放牧,修建水库、水电站,及时疏通河道 中游 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乱伐森林、滥垦草地、流经黄土高原 禁止破坏森林、草地 治沙 退耕还林、还草 造林种草、打坝淤地 并举 修建梯田,承包治理  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防洪 下游 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洪水泛滥,有凌汛 大量泥沙入河,下游河床抬高而形成,解冻迟 加固大堤,引黄淤灌,疏通河道 3、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东雪山西南侧(正源沱沱河),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区,注入东海。(P53图2、36)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到江西湖口;下游至入海口) 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游河段(源头——宜宾段和三峡段),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量占全国的一半,但由于工程条件复杂,投资大等原因现阶段开发较少。 黄金水道:①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②干支流航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的2/3,货运量约占全国的60%。 例:P55活动1: 洪涝发生原因: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②有三大洪水来源(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汉江);③社会原因:围湖造田、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 治理措施:① 加固江防大堤;② 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③ 修建许多水库;④ 重点治理一些河段(如荆江,川江等);⑤ 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⑥ 禁止人产围湖造田,政府应实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实移民建镇计划,帮助农民发展替代产来,减少抗洪压力;⑦ 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⑧ 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4、附:京杭运河: 起、终点 地位 长度 经过省、市 沟通水系 航运量 北京到杭州 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1800千米 京、津、冀、鲁、苏、浙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三)、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那些主要类型 1、基本特征: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2、自然资源的特点:①从那里来→自然界;②对人类有何意义→有使用价值; 3、自然资源的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我们应合理利用,并注重保护和培育,实现永续利用;②非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用一点少一点,我们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4、我国的资源现状: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例:P61、62活动1、2 5、人口与资源的矛盾:①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也持续增长;③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破坏和浪费严重。对策:节约资源,保护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 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1、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2、土地资源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3、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4、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5、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6、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7、对策: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例:读图3、8,并联系我国地形、气候等知识,从有利、不利两方面,简要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P67活动)。 第三节、水资源 运用资料,说出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3、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4、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四)、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 交通运输: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 交通工具: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牲畜、地铁、管道等 2、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是连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为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联系,都应首发发展交通运输。 3、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稠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原因:我国人口的东多西少,矿产资源的北煤南磷,家产品的南稻北麦,都向交通运输提出了要求;地形上,东部大分地区为平原,西部地势较高,地形复杂,修路成本高。 4、我国的铁路线命名法: 铁路线 联系 命名法 类似线 京沪线 京是北京的简称,沪是是上海的简称 用起止点城市命名 哈大线、成昆线 湘黔线 湘是湖南简称,黔是贵州简称 以起止点城市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命名 浙赣线、青青藏线 兰新线 兰为兰州简称,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以起点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一个终点城简称命名 陇海线 南疆线 南疆为新疆南部 以铁路线所在的位置命名 北疆线 命名规律:①从北京出发,“京”在前面;②南北走向,北前南后;③东西走向,东前西后。 5、我国铁路网的骨架,简称“三横五纵” 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 1、京沪线 2、京九线 3、京哈线——京广线 4、焦柳线 5、宝成线——成昆线 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 6、京包线——包兰线 7、陇海线——兰新线 8、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6、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 运量最小,费用最高 铁路运输 速度快、费用低、运量大、连续性好 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水路运输 费用最低、运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货物本身性质及运货量、运输距离、目的地位置、运输工具的特点等。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家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 2、 我国农业的差异: ①东西差异—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东部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分布着我国的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原因: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种植业,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另一方面要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光照、热量、水分等条件。它需要的是多种自然条件的组合。某一地区,即使其它自然条件都很优越,但只要一个自然因素不适宜,都会成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因素,西部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地势高峻,以高原、山地为主;水、热、土配合较差,且人口稀少,农业发展历史较晚,农业小而分散,以畜牧业为主。东部是湿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平原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水、热、土配合良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农业类型多样。    ②南北差异—界线:秦岭——淮河  原因分析:北方降水比南方少,雨季短,水资源短缺。 3、熟制原因:由于南北的热量差异 例:P101活动1、2 4、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方。 5、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四大原则: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例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适合发展耕作业,例如长江三角洲、三大平原地区,这些地方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条件相对来说都比较优越;②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既增加收入,又可保持水土,发挥森林的环境效益;③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牧草生长良好的地方,适合发展畜牧业;④河湖较多,水资源充足的地方适合发展渔业。  6、 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例:P103活动1、2、3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发展 现状 发展成就 举世瞩目:产量、位次、生产能力等 面临挑战 问题严重: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发展方向与对策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②建立商品粮基地 ③科技兴农 例:P106、107活动1、2、3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1、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对原材料加工再加工,如汽车生产:开采铁矿→冶炼钢铁→生产汽车 2、工业生产特点:阶段性、关联性、计划性 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他是国家经济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为农业、建筑、科研、军事等部门提供了许多机械设备、科研仪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4、我国工业的分布: ①我国工业东部沿海、长江沿岸地区多,广大的西部地区少; ②我国工业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如北京、天津、广州等;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如兰州、包头、西安、郑州、济南等;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5、合理分布工业:①辽中南地区:资源配置好、交通便利,以重工业为主;②沪宁杭工业区:资源匮泛、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综合型工业;③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邻近东南亚、海陆交通便利,“前店后厂”的外向型经济;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例:111、112活动1—4 6、高新技术产业的涵义:科学技术为基础、电子和信息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高 特点:科技人员比例大,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分布:①发展:起步晚,发展迅猛;②分布:依附于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③地区差异:沿海—科技园区型,沿边-贸易导向型,内陆-国防军工。P115 活动1、2 (五)、中国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P5活动1、2、3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地区:(P8活动1、2;P10活动1) (1)位置范围 以东渤海、黄海,以南秦岭、淮河,以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北内蒙古高原。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面积20%;人口40%,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2)气候 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干湿状况:湿润、半湿润。 (3)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4)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 (5)生态环境及治理 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 治理: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6)主要城市 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2、南方地区: (1)位置范围 位置:以东:东海,以南:南海,以西:青藏高原,以北:秦岭、淮河。 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面积  25%;人口  55%,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 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东南沿海受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单季水稻、油菜、冬小麦的主要产区);河湖:长江、京杭运河、华南大动脉-珠江水系、沿海港口。 (2)气候 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判别: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3)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主要水果:两广、闽、台胜产甘蔗;南部沿海地区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等水果;海南岛出产椰子;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4)工业发展及问题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上海、南京、杭州-综合工业区;武汉-钢铁、轻纺;湘、赣地区-有色金属);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有南通、上海、宁波、温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主要工业部门有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等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西南地区(宜昌、重庆-电力、钢铁;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炭;西昌-火箭发射基地)。 经济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发展了制茶、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 (5)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大米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交通工具:传统:船舶;现代:船舶 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竟赛 (6)生态环境及治理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98年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的受灾面积达一万平方千米,损失百亿元。治理:加固堤坝;疏浚水道;重点限期治理污染源。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含铁、成风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等以改变土壤的酸性,种植茶树、油树、杉树、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的粘性。 (7)主要城市:上海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西北地区: P12活动1、2 (1)位置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面积30%,人口4%,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2)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  形成原因:深居内陆 地表景观:⑴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⑵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自然环境特征:干旱。 (3)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本区出产的肉,奶,皮,毛及其制造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还大量输送到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4) 灌溉农业 本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地农业水源的依赖性很大。一般在有地水,高山融雪及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区,农业比较发达,称之为“灌溉农业”。 主要分布地区 ①内蒙古河套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 ② 宁夏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自由被如为‘’塞外江南,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长良好; ③ 河西走廊:依靠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 ④新疆绿洲:依靠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吐—葡、哈,新—长绒棉。 (5)地下宝藏 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 (6)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西气东送(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意义:稳定东部经济发展,促进西部经济发展);西电东送(将蒙中西、宁夏水电站的电能送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7)生态环境建设 沙尘暴的形成:西北地区由于干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经营管理粗放,超载放牧和盲目开垦,沙化面积逐年扩大是造成北方沙尘暴的主要原因。 治理:西北地区的人民正在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地育草等措施和技术重建西部的生态环境。 (8)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食:牛羊肉和乳制品。 住:用羊毛毡搭成的易于拆卸的毡房 行:马、骆驼、小毛驴。 体育项目:舞蹈、摔跤、马术。 2、青藏地区: (1)位置范围 : P14活动1、2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积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区,青海省东部汉族人数较多。 主要河湖有:长江、黄河、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青海湖(多咸水湖,干旱,蒸发量大,冰雪补给,含盐,冰川纵横,犹如固体水库) (2)世界屋脊与高寒环境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许多山峰高达7000—8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处亚热带,深居内陆,青藏高原阻挡了北上的暖湿气流,大部分降水稀少(4—9月为雨季,10—3月为干季)。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地广人稀。 日较差大,高原缺氧(藏族服装、舞蹈的动作幅度小。)人口、城镇都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如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黄河支流湟水谷地)。 (3)高原农牧业 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日照强,温差大,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但大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不利条件:降水少,气温低。农作物单产高,青稞喜温凉,还有小麦,豌豆。 高寒牧区:本区三大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毛厚而长,可以卧雪御寒、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 (4)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 气温低,太阳能非常丰富,拉萨有“日光城”之称。柴达木盆地—聚宝盆,察尔汗盐湖区。 (5) 交通运输的变化 解放前,云梯溜索独木桥,羊肠小道猴子路。解放后,川、青、新、滇藏公路;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北京、成都、西安、广州民航线;龙羊峡、羊卓雍湖水电站。 (6) 青藏地区人民的生活 食:青稞面作的糌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 住:牧区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动的、厚重的牦牛毡搭成的帐篷中;非牧区大多数在用石头和土坯砌成的墙体厚实的房屋中。 行:牦牛 体育项目:舞蹈,马术 (7)保护三江源头 三江源头地区位于青海省境内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黄河49%,长江25%,澜沧江15%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长期不和理的伐林、放牧和耕作—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草地严重退化,土壤沙漠化迅速,藏羚羊,野驴数量急剧减少,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恢复林草植被,治理退化草场,改善三江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 (六)、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北京 1、地理位置:P19活动1 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面积1。68万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382万人。 2、北京的自然理理特征:①地形: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地势较高,东南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②气候: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降水量609毫米;③河流:北京的河流属海河水系,三大河流:永定河、温榆河、潮北河。 3、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温度带,地处内陆且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②战略地位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③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北京的城市职能: 北京是国我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城市:①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利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都在北京;②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化、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样和科研机构,还有从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③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国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5、城市现代化 (1)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 (2)北京是中国的心肝所在,是中国的象征,因此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方向发展,因为北京是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深刻地影响着今天。因此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礼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这使得北京的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 (3)为了北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第二节、香港和澳门 1、 港澳对比 回归祖国时间 人口(万人) 面积(KM2) 位置 主要居民 组成 香港 1997.7.1 678万 1092 广东省珠江东口 中国血统98%(祖籍广东省多)英、其他2% 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 澳门 1999.12.20 44万 16 珠江口西岸 中国血统95%(祖籍广东省多)葡3% 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 2、香港发达的经济——“东方明珠”“购物者的天堂” ①加工工业    航空便利,资金充足,劳动力素质高,国际声誉好、背靠大陆;    地窄人稠,市场狭小,本岛加工, 进口原材料,出口产品;    成衣,电子电器,料制品,纺织,钟表,玩具; 生产消费品为主,劳动密集型; ②世界地位 全球贸易中心之一,进出口总额世界第十(1991); 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与纽约,法兰克福齐名; 全球黄金贸易中心之一,与伦敦齐名; 全球航运中心之一。 ③发展战略- P29活动1、2。3 缺少发展空间、地狭人稠,人口压力大、维多利亚港,启德机场饱和、工资水平高,地价高。 同内地联合,共同繁荣: 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的基本模式:香港积极在祖国内地投资建厂,祖国内地通过香港加强对外贸易(前店后厂) 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原则: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香港方面:在盐田,蛇口开辟海港、在深圳修机场,保持航运中心的地位;把部分轻工业,金融业迁至深圳,扩大营业规模,同时获得国内劳动力资源,市场的支持; 内地方面:吸引国内在深圳的投资,人流,物流,信息流大量向深圳移动,形成新的发展热潮。广州—深圳—香港发展轴线。 3、澳门经济及发展战略 以旅游业为主(博彩业)、成衣、玩具制造。 同内地联手,在珠海发展,形成澳门—珠海—广州发展轴线。 第三节、台湾 1、地理位置:P33活动1、2 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岛(山地点2/3,玉山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和沿海) 2、源丰富的宝岛    P36活动1、2。3 ①资源宝库 森林宝库(樟树,樟脑产量世界第一);东方甜岛、海上粮仓(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乡(香蕉、菠萝);矿产丰富(海盐、天然硫磺、金、铜、煤、石油);水产王国(鱼类等);祖国东南海上明珠;祖国东南盐仓。 ②物产丰富的原因:   低纬度(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四面临海;板块碰撞构造带;多山的地形;短急的河流。 ③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 20世纪60年代以前立足于“宝” 出产农矿业产品  20世纪60年代以后立足于“岛” 进口—加工—出口工业产品 ④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第四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地理位置:P41活动1、2 位于我国西北边陲,从东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8个国家相邻,是国我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人口:1925万人,人密度12人/平方千米,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10多个少数民族。 2、自然环境: 地形:三山夹两盆,阿尔金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气候: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河流:内流河为主,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距海遥远→干旱→地形闭塞,山地、高原屏障 植被:荒漠为主 影响:由于新疆地下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导致干旱少雨,因此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这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润下,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出现了许多绿洲,新疆的人口城市等也就集中分布于这些绿洲中。 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①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梁;②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瓜果等;③特点:产量丰富、品质优良。     P43活动1、2。3 (七)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珠江三角洲 1、地理位置:    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对外开放的前沿:①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展;②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③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2、经济特点: P53活动1、2。3 外向型经济:从初期以合资、独资的企业为主,发展到海外建厂;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方法为主,到吸收、消化、创新、发展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并以形成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同时带动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镇文化水平的提高。 发展的的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②海陆交通运输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3、城镇的发展 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 原因: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在变化 第二节、西双版纳 1、地理位置: P60活动1、2 位于云南省的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由于受来自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西双版纳形成了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高大的望天树、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等。 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①热带动植物王国;②人文旅游资源: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民族在这里合睦相处,他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泼水节等。 3、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 旅游业下滑的原因:①周边景点增多;②本地景点分散;③不法商贩缺德;④生态环境压力大;⑤景点大同小异。 重振旅游业对策:①要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②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P63活动1 (八)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黄土高原 1、地理位置和范围:P67活动1 ①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②跨越了晋、陕、甘、宁四省区。 2、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风吹来形成的。其它学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P67活动:2 3、严重的水土流失:P12活动1、3 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⑴、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①地形一般为山区,并且坡度较大;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③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④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⑵、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的基本建设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的废土石随意向河沟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P69活动3:容易发生沙土流失的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大。 4、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P71图8.10 生态建设措施: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①加强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②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人口迁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③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补贴,使他们响应退耕号召,积极进行生态建设;④黄土高原在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收入,解决黄土高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第二节、长江沿岸地区 1、地理位置和范围: P75活动1、2   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范围内。大部分位于北纬25°——35°之间,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内河航运发达,本区东部的上海、江苏、浙江在全国海上运输网中具有中枢地位,海洋运输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④自然资源丰富。 2、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P78活动1 ⑴、纽带作用:①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连运,进入国际市场;②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③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④沿江地带是东部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⑵、辐射作用:①长江沿江地带兼有沿江和沿海双重优势,本区东接太平洋沿岸,是我国对外的前沿阵地,便于参加国际大循环,又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线、京沪线、沪杭线、京广线、成榆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公路干线联结国内其它地区,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区位条件十分优越;②沿江地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炎水资源丰富,热量较为充裕,水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国我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③通过众多的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实现东西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内陆开发和全国经济增长。 ⑶、①长江沿江地带辐射的基础与条件——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其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开发水准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水陆交通便利;②长江地带辐射的动力——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和相关的产业;③长江沿岸地带辐射的方向——由本地向南北辐射;④长江沿岸地带辐射的意义——以长江沿岸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使我国南北经济融为一体,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3、沿江地带的城市 ⑴、长江是沿江城市得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生命线。 ⑵、依托长江便利的航运和丰富的水资源,在长江沿江地带己形成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以及以它们为中心形成的四大城市密集区。 ⑶、这些特大城市是本区域内的济经、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内外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4、沿江地带的工业 ⑴、四大工业基地:①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②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③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④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基地。 ⑵、四大“工业走廊”雏形:①钢铁工业走廊: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②汽车工业走廊:沿江地带有上海(桑塔纳、别克、赛欧)、南京(依维柯)、武汉、重庆(嘉陵、银钢)等汽车摩托基地;③石油化工;④轻纺。 ⑶、(P83页活动)长江上游与下游地区之间的协作:在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行动、共同发展”的原则,把中上游地区丰富的电力资源、市场广阔的优势和长江下游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形成长江经济带新的发展优势。 5、生态环境及治理: ⑴、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长江中下游是洪涝灾害最集中、最频繁绵地区;长江沿岸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⑵、防治措施:①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坡度在25°的严禁开荒,25°以下的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草地。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②结合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对长江河道及平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堤坝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防洪能力。严禁围垦湖泊、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砂石的行为。③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限期治理,按期在标。 (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1、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⑴.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宏观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国土整治; ⑵.微观到具体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法——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因地制宜; ⑶.中观到区域之间共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加强区域联系和区域合作,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⑷.发挥地区优势是区域合作的前提,区域之间的合作恰恰是区域优势之间的互补。 2、在世界中发展 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 ⑵.当今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带动各个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多方面的合作,同时竞争也日趋激烈,加入竞争中,寻求发展,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在合作、共同发展。 如课本图9—2某型飞机生产网络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例证,一方面说明某型飞机这种高科技的产品需要多国的合作共同完成,另一方面从飞机零件的生产国看,多是一些发达国家或发展比较快的国家,这是竞争的结果 ⑶.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漫长的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新的人地观和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的是一格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 ⑷.中国为什么加到WTO?①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从自身发展需要来看,加入WTO,融入世界,发展本国优势,对外开放,可促进祖国的发展;②从全球化的发展来看,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其它区域的合作,是发展的途径;③加入WTO,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促进世界的和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0° 180° 180° 20°W 160°E 东半球 西半球 西半球 0 10千米 PAGE 58
本文档为【初中地理复习纲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287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90KB
软件:Word
页数:59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05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