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指南货币银行学-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货币银行学-学习指南

举报
开通vip

学习指南货币银行学-学习指南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 课程层次: 所属专业: 出题教师:俞炜华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金融市场上,资金使用权的价格表现形式是( )。 A.利息 B.利率 C.收益 D.收益率 2.历史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在( ) A.银本位制 ...

学习指南货币银行学-学习指南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 课程层次: 所属专业: 出题教师:俞炜华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金融市场上,资金使用权的价格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形式是( )。 A.利息 B.利率 C.收益 D.收益率 2.历史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在( )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币本位制 D.虚金本位制 3.提出“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 A.凯恩斯 B.萨缪尔逊 C.托宾 D.弗里德曼 4.下列各项中,属于金融租赁特征的是( ) A.出租设备由承租人选定 B.同一出租物往往是反复多次出租 C.出租设备维修保养由出租人承担 D.租赁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5.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来执行货币职能的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6.分割市场理论假定( ) A.长期债券优于短期债券 B.人们不是理性的 C.到期期限不同的债券不是替代品 D.违约风险不能影响债券需求 7.期权持有者( ) A.收益受到限制 B.损失受到限制 C.收益和损失均受到限制 D.收益和损失均不受到限制 8.下列( )不属于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 A.库存现金 B.准备金 C.存放同业款项 D.应付款项 9.货币乘数等于( ) A.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 B.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 C.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 D.存款准备金率×基础货币 10.在金属本位制下,具有有限法偿支付能力的通货是指( ) A.金币 B.本位币 C.辅币 D.银行券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只有恶性通货膨胀才会对经济造成伤害 B.通货膨胀总是与经济增长并存 C.通货膨胀总是与经济衰退并存 D.通货膨胀成因不同,治理的措施也就不同 12.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具有( ) A.观念性 B.现实性 C.地域性 D.足值性 13.鲍莫尔的存货模型是对凯恩斯的(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重大发展。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谨慎动机 14.下列对信用货币的正确表述是( ) A.信用货币由国家发行用以弥补财政赤字 B.信用货币包括金银铸币 C.信用货币产生于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 D.信用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15.定期银行检查有助于缓解( )问题,但间接也缓解了( )问题,这是因为,由于冒险机会减少,偏好风险的企业家不愿意涉足银行业。 A.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 B.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 C.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D.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16.市场利率的高低取决于( )。 A.统一利率 B.浮动利率 C.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 D.国家政府 17.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为( )而相互融通的市场。 A.增加收益 B.减少风险 C.调剂短期资金余缺 D.减弱流动性 18.在以下改革措施中,不属于金融深化的范畴的是( ) A.取消利率管制,以减少通货膨胀 B.放松汇率限制以减少高估货币对出口的打击 C.统一并减少金融工具的种类 D.允许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竞争 19.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当市场利率相对稳定时,人们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是( )。 A.预防动机 B.交易动机与投机动机之和 C.交易动机 D.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之和 20.金融深化表现为金融与经济发展形成一种( )状态。 A.良性循环 B.恶性循环 C.无序 D.频繁变动 21.金银铸币按照法定比价流通是( )。 A.金汇兑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双本位制 D.平行本位制 22.实际利率为负,则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 ) A.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 B.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 C.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 D.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 23.当中央银行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通常在金融市场上( ) A.卖出债券 B.买进债券 C.上调利率 D.下调利率 24.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主要与具有稳定性的( ) A.均衡利率相关 B.恒久收入相关 C.货币供应量相关 D.货币收入相关 25.货币面纱论的主要观点是( ) A.经济决定信用 B.货币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C.经济决定货币 D.货币对实物经济不发生实质性的影响 26.货币政策四大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是很困难的,但其中 ( )是一致的。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B.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C.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D.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27.菲利普斯曲线反映( )之间此消彼涨的关系。 A.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B.经济增长与失业率 C.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 D.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28.货币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 )。 A.调剂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 B.为各种信用形式的发展创造条件 C.为政策调控提供条件和场所 D.有利于企业重组 29.作为金属货币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基础的构成要素是( ) A.货币名称 B.货币单位 C.货币金属 D.本位币的铸造与流通 30.在信用关系的价值运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31.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M=L1(Y)+L2(r)中认为M与收入Y和利率r的关系分别是( ) A.负相关、正相关 B.正相关、正相关 C.负相关、负相关 D.正相关、负相关 32.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是( )。 A.利率 B.货币供应量 C.基础货币 D.贷款限额 33.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央行作为( )的职能的体现。 A.银行的银行 B.国家的银行 C.监管的银行 D.发行的银行 34.银行创造可变利率债券的债务工具的原因是( ) A.规避风险 B.技术进步的推动 C.规避行政管理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5.《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 ) A.保护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 B.最大限度的经济增长 C.控制物价上涨 D.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36. 剔除物价变动的影响,以货币所实际对应的商品和劳务表示的货币需求称为( ) A.名义货币需求 B.宏观货币需求 C.微观货币需求 D.实际货币需求 37.典型的银行券属于( )类型的货币。 A.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 C.表征货币 D.电子货币 38.格雷欣法则是( ) A.劣币驱逐良币 B.良币驱逐劣币 C.劣币良币并存 D.纸币铸币同时流通 39.在许多大学中,学生可以使用一卡通来复印资料或买饭,每次购买商品或服务后,卡内的余额会相应减少,这种卡的功能类似( ) A.信用卡 B.商品货币 C.储值卡 D.M2 40.场内交易遵循的竞价原则是( )。 A.时间优先 B.时间优先、价格优先 C.价格优先 D.价格优先、时间优先 41.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表明( )。 A.货币是国家创造的产物 B.货币是先哲为解决交换困难而创造的 C.货币是为了保存财富而创造的 D.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2.货币政策诸目标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 ) A.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B.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C.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D.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43. 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 A.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 B.以币值稳定为主要目标 C.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D.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44. 在我国,如果人民币汇率由100美元兑换821.87元人民币变化为100美元兑换802.15元人民币,则意味着( ) A.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 B.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 C.人民币和美元均贬值 D.人民币和美元均升值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45.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属。 46.普遍、持续的物价下降意味着单位货币购买力的不断上升,对投资者来说意味着投资成本降低,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47.凯恩斯学派和古典学派都认为:在长期,货币中性。 48.优先股股东享有经营管理权、股票转让权、红利分配权、优先认股权。 49.现金交易数量说强调了人们对货币的主观需求因素。 50.在信息完全对称,市场不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银行没有存在的必要。 51.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都是在二级市场而并非一级证券市场进行的。 52.对于金融机构的借款人而言,浮动利率借款在未来利率上升时是有利的。 5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向关系。 54.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所以社会公众的行为不影响货币的供给。 55.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内在价值。 56.持货币供给新论的经济学家一般采用一般均衡的方法来分析货币供给量与利率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 57.适当的分散投资的意义在于消除系统风险,从而降低整体风险。 58.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是稳定经济的有效工具。 59.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上涨,实际货币数量减少,债务人受损,债权人受益,采用固定利率可在一定程度上逃避通货膨胀对债权债务的影响。 60.分散化投资的意义在于消除非系统性风险,从而降低整体风险。 61.在高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很低。 62.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具体地体现在固定收入者吃亏,浮动收入者得利,债权人得利,债务人吃亏。 63.在股份公司盈利分配和公司破产清理时,优先股股东优先于普通股股东。 64.金融创新的出现,致使微观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大大降低,从而极大拓展了其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但对投资者来说,市场的变数增大。 65.一般而言,流动性较强的资产盈利性也较好。 66.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没有失业。 67.再贴现是指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没有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 68.马克思认为:利息的本质是利润的一部分。 69.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内在价值。 70.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的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其中经济增长是主要的,放在首位。 71.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一般价值形式。 72.普遍、持续的物价下降意味着单位货币购买力的不断上升,增加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73.在信息完全对称,市场不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银行还是有存在的必要。 74.凯恩斯学派和古典学派都认为:在长期,货币中性。 75.再贴现是指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没有到期的票据向中央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 76.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是确定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确定了,一国的货币制度也就确定了。 77.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替代金属铸币的货币符号。 78.中央银行购买设备和购买政府证券一样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减少。 79.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的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其中经济增长是主要的,放在首位。 80.在跛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都可以流通,所以,“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这一货币制度下同样起作用。 81.对于金融机构的储户而言,浮动利率在未来利率上升时是有利的。 82.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是相一致的。 83.商业票据贴现市场上的各种贴现形式,表面上是票据的转让与再转让,实际上是资金的融通。 84.因为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所以,名义利率必然高于实际利率。 85.使用贷款承诺的客户,无论使用贷款与否,都必须支付一定的手续费。 86.信用只有在货币的流通职能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87.债务人不履行约定义务所带来的风险称为市场风险。 88.货币学派主张指定“货币规则”替代“相机抉择”,即中央银行应长期一贯的维持一固定的或稳定的货币量增长率,而不应该运用各种权利企图操作或管制各种经济变量。 89.商业银行的风险回避就是放弃做有风险的业务。 90.信托业务由于商业银行能够获利,所以是资产业务 91.弗里德曼认为,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重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92.金融创新的出现,使得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更加明晰,大大提高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不足的是,使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延长。 93.经济环境中的风险增大,尤其是通货膨胀率和市场利率变化莫测是金融创新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基础货币 95.远期合约 96.货币政策的时滞 97.通货紧缩 98.直接融资 99.信用 100. 货币制度 101.菲利普斯曲线 102.价值尺度 103.道义劝说 104.冲销 105.无限法偿 106.法定准备金 107.信用工具 108.黄金的非货币化 109. 货币中性说 110.单一中央银行制 111.货币政策 112.利率的期限结构 113.金融抑制 四. 简答题 809固体物理简答题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教育知识和能力简答题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答案财务管理简答题重点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14.简述银行信用的特点 115.简述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16.简述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17.简述新巴塞尔资本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的主要内容。 118.简述金融抑制后果的主要表现。 119.简述金融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 120.简述股份公司发行股票的主要目的。 121.商业银行放款审查的“6C”原则是什么? 122.简述信用工具的特点。 123.简析影响股票行市的因素。 124.中央银行的职能有哪些? 125.简述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 126.简述货币的本质。 127.商业银行的特殊地位表现在哪里? 128.金融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29.谈谈你对存款保险制度的看法,你觉得中国应不应该引进存款保险制度? 130.试分析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131.试分析金融深化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32.试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基本思想。 133.试总结学术界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争论,并在此基础上谈谈你对央行独立性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A A C B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D D C C C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B B D A A A C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B D A A D B A C D 题号 41 42 43 44 答案 D A C B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 题号 45 46 47 48 答案 错 错 对 错 错 题号 50 51 52 53 54 答案 对 对 错 对 错 题号 55 56 57 58 59 答案 错 对 错 错 错 题号 60 61 62 63 64 答案 对 错 错 对 错 题号 65 66 67 68 69 答案 错 错 错 对 错 题号 70 71 72 73 74 答案 错 错 对 错 对 题号 75 76 77 78 79 答案 对 错 对 错 错 题号 80 81 82 83 84 答案 错 对 对 对 错 题号 85 86 87 88 89 答案 对 错 错 对 错 题号 90 91 92 93 答案 错 错 错 对 三、名词解释题 94 .基础货币:具有使货币总量成倍扩张或成倍收缩的能力的货币,由流通中现金和金融体系的存款准备金构成。 95.远期合约:指合约双方同意在未来的某个确定时间,按照某个确定的价格出售或购买某种资产的协议。 96.货币政策的时滞:货币政策从制定到最终目标的实现,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被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 97. 通货紧缩: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币值不断升值的一种货币现象。 98.直接融资:由赤字单位(最终借款人)直接向盈余单位(最终贷款人)发行(出卖)自身的金融要求权(IOU),其间不需经过任何金融中介机构,或虽有中介人,但明确要求权的仍是赤字单位和盈余单位,双方是对立当事人。 99.信用: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的价值转移,是一种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100.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的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101.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呈现负向关系的曲线。 102.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的职能。 103.道义劝说: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地位和权威,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常以发出书面通告、指示或口头通知,甚至与金融机构负责人面谈等形式向商业银行通报经济形势,劝其遵守金融法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配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 104.冲销:当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被迫在外汇市场买入外汇时,会扩大基础货币供给量,通过在公开市场卖出等额证券,基础货币恢复到原来水平,这种操作方法成为冲销。 105.无限法偿:国家规定本位币有无限支付能力,不论支付额有多大,出售者和债权人都不得拒绝接收。 106.法定准备金:是指存款机构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以中央银行存款的形式作为准备的那部分存款准备金。 107.信用工具:用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信用工具是各种信用关系的反映并为其服务。 108.黄金的非货币化:是指不兑现的信用货币------纸币替代黄金成为本位币,黄金完全退出货币流通的现象。 109.货币中性说:认为货币因素不能改变实际资源配置的学说。 110.单一中央银行制:一国仅设立一家中央银行,作为中央金融管理机构,国家授权它掌握全国的货币发行,代理国库,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管理和监督各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 111.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112.利率的期限结构:指的是利率与期限(时间)之间的变化关系,回答的是其他特征相同而期限不同的各证券利率之间的关系。 113.金融抑制:是指一国的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经济生活中存在过多的金融管制措施,而受到压制的金融反过来又阻滞着经济的成长和发展。 四、简答题 114. 简述银行信用的特点。 答:回收性;期限性;收益性;风险性。 115. 简述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答:(1) 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数量受企业资本量的限制。 (2)商业信用有比较严格的方向性限制。 (3)商业信用具有对象上的局限性。 (4)商业信用的管理和调节有局限性。 116. 简述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答:(1) 使部分传统的选择性政策工具失灵。 (2) 使再贴现政策的作用下降。 (3) 弱化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力度与广度 (4) 强化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117. 简述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 答:最低资本要求。新协议延续了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监督思路,将资本金要求视为最重要的支柱。新协议的有关资本比率的分子的各项规定保持不变。8%的最低比率保持不变。 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新协议强化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职责,强调银行和监管当局都应该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并提出了详尽的配套措施。 市场约束。是对前两个支柱补充。新协议更多地从公司治理调度来看待银行,强调以市场的力量来约束银行。资本重组状况和风险控制能力及控制纪录良好的银行能以更优惠的价格和条件从市场上获取资源,而风险程度偏高的银行则往往要支付更高的风险溢价、提供额外的担保或采取其他保全措施。 118. 简述金融抑制后果的主要表现。 答:负收入效应;负储蓄效应;负投资效应;负就业效应。(按教材内容作适当展开) 119. 简述金融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 答:(1)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十分活跃,社会上存在着庞大的资金需求和供给,这是建立金融市场并能有效运行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2)完善和健全的金融机构体系。 (3)金融交易的工具丰富,交易形式多样化。 (4)有健全的金融立法。 (5)市场管理合理,政府当局能适应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运用适当的金融手段来调控市场的运营。 120. 简述股份公司发行股票的主要目的。 答:第一,筹集建设资金,作为公司的资本基础; 第二,通过增资来充实自身的资本或改善财务状况; 第三,通过增加股东人数,形成稳定的股东群体,使企业更加稳定。 第四,收购其他企业。 121. 商业银行放款审查的“6C”原则是什么? 答:品德、能力、资本、担保或抵押、环境、连续性。 122. 简述信用工具的特点。 答:信用工具具有偿还性、可转让性、本金的安全性、收益性四个特点。 123. 简析影响股票行市的因素。 答: 股票行市: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股票的价格,股市是一个波动的市场,其价格在不断变化之中。影响股票价格发生波动的因素: ① 基本因素,即证券市场外的各种发展。基本因素包括经济方面因素,如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公司利润、公司的股息和红利、公司营业额、失业率、物价指数等;政治方面因素,如政策的变动、战争、政局变动、国际政治活动等心理因素。基本因素是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影响股票市场价格的因素。所谓基本分析就是根据这些因素来预测市场波动,目标是股票价格的增值,着眼于长期间的投资。 ②技术因素,是短期市场内部的情况。包括股票交易量、市场宽度、卖空数量等。所谓市场技术分析,注重短期内的价格波动,主要目标是在短期内买进卖出以图利。 124. 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答:银行的银行、货币发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 125. 简述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 (1)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十分活跃,社会上存在着庞大的资金需求和供给,这是建立金融市场并能有效运行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大量的资金需求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投资者对金融市场资金的供给源源不断,则支撑了金融市场的壮大。 (2)完善和健全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体系是金融市场的主体,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灵活而有效的金融服务,沟通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应者,从而赋予金融市场活力,创造金融市场效率。 (3)金融交易的工具丰富,交易形式多样化,才能满足社会上众多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多种多样的需求,充分调动社会的资金。 (4)有健全的金融立法。在金融市场中,交易双方都能遵守竞争的基本规则,交易相对自由;有了健全的立法,才能保障交易双方的正当权益,保证金融工具的信用。 (5)市场管理合理,政府当局能适应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运用适当的金融手段来调控市场的运营。 126. 简述货币的本质。 答: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且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127. 商业银行的特殊地位表现在哪里? 答:(1)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 (2)商业银行经营项目最多,资产负债业务方面多样化程度最高,经营领域最广,被称之为“金融百货公司”。 (3)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共同构成全国支票结算中心。 (4)商业银行也就成为中央银行管理货币信贷的主要对象。 128.金融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回收性;期限性;收益性;风险性。 五、论述题 129.谈谈你对存款保险制度的看法,你觉得中国应不应该引进存款保险制度? 答: 政府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全,在这一制度安全下,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吸收存款的数额,按规定的保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存款机构破产而无法满足存款人要求提款时,存款保险机构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责任。 存款保险解决了公众信心问题,有效地抑制了银行挤兑现象和由此诱发的银行恐慌,维护了存款人的利益,也维护了金融体系的稳定。 存款保险的问题 (1)存款保险在事实上加剧了道德风险。由于保险的存在,增加了对冒险的刺激,存款者不会针对银行的经营状况,通过提款的方式给银行施加压力,结果银行反而不受约束,会冒更大的风险。存款保险带来了逆向选择问题,即最想利用存款保险优点的银行正是那些最想进行风险活动的银行。 (2)对于存款人而言,存款保险制度对其利益提供了保护,但也降低了他们关心银行经营管理业绩和对银行业务进行必要监督的积极性,甚至缺乏将其存款从潜在破产银行取出的积极性。 (3)存款保险还产生了所谓“太大而不能倒闭”政策。由于大银行的倒闭对于整个金融体系而言破坏力太大,监管当局自然不希望大银行倒闭,这直接导致了大银行道德风险动机的增加,大银行从事高风险业务的可能性更大了,从而倒闭的可能性也加大了。并且,这对于中小银行而言也是不公平的。 (4)对于监管当局而言,存款保险制度还会延缓金融风险的暴露,容易导致风险不断累积,由此加大解决问题将要付出的成本。 在我国,关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问题,近10余年来,讨论一直不断。从银行越来越走向按市场机制运作的轨道来说,为了加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相当普遍的见解是:建立这一制度是必要的,虽然它伴随着难以避免的消极面。但也有不同意见。比如,在认为国有资本在银行资本中占绝大比重的条件下,通过推行这一制度以提高公众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信心到底有多大的紧迫性,还值得进一步论证。 从实践角度看,有些障碍能否逾越有关键意义。比如在讨论中,许多建议是从支持中小银行发展的角度考虑的:认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提高中小银行的稳定性,扭转人们对中小银行缺乏信心的状况,有利于中小银行扩大存款吸收,发挥支持中小企业的作用。然而,正是中小企业存在着进行存款保险的巨大困难:对存款进行保险会立即增加吸收存款的成本,这势必进一步削减它们本已无法与国有大商业银行抗衡的实力。 130. 答:关于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西方经济学界有三种观点:一是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二是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会损害经济增长;另一种是中性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 促进论:西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要刺激经济增长就要增加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膨胀性政策,刺激投资与消费,增加有效需求。 首先,通货膨胀的直接表现是货币供给过多,货币是由政府强发行的,多发行的那一部分直接表现为政府的收入,可以用于增加投资。 其次,通货膨胀具有一种有利于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第三,在通货膨胀初期,全社会都存在货币幻觉,将名义价格、名义工资、名义收入的上涨看成是实际的上涨。就业者将名义工资的增加看成是实际收入的增加,因而他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企业家将一般物价上涨看成是自己产品的相对价格的提高,因而扩大投资,增加雇佣工人,单个企业家行为的集合就导致了就业的增加和产出增长速度的加快。 第四,通货膨胀增加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通货膨胀率上升,导致持币的机会成本上升,由于实物资产和现金余额两种财富形式之间的替代性,经济单位会增加实物资产的需求,从而推动投资和产出的增加。 第五,通货膨胀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促退论: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不仅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降低效率,阻碍经济增长。 首先,在通货膨胀时期,价格上升和工资增加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不对应的,工人可能会通过罢工等方式向政府和资方施加压力;政府从本身利益考虑,可能对某些价格实行行政控制,从而使经济运行缺乏竞争性和活力,价格的信号作用削弱,经济效率下降。 其次,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贬值,存贷款风险增大,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导致金融活动的瘫痪。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控制名义利率,导致对借贷资金的过度需求,出现对借贷资金实行配给的局面,从而使资金的运用得不到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快经济成长步伐的作用。 第三,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会错误地引导资金流向,使一部分资金从生产部门转向非生产部门,对长期经济增长不利。 第四,通货膨胀会降低储蓄。通货膨胀会减少人们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削弱其储蓄能力;通货膨胀又会使本金贬值,人们对储蓄产生悲观预期,边际储蓄倾向下降,出现消费对储蓄的强迫替代。投资资金减少,生产规模因资本缺乏而缩减。 第五,反复无常的通货膨胀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加大,价格信号确切性降低,增大生产性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打击投资信心,生产萎缩。 但经济学的实证证明了促退论。 131.试分析金融深化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答: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借鉴“金融深化”理论对于更好的发挥金融部门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应该强调该理论所倡导的“经济体制和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把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紧密的联系起来,改变“金融抑制”下的种种扭曲现象,更大的发挥金融部门的作用,使资金在价格、流动、收益等方面逐渐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这就要求我国进行一系列金融体制的改革,如放松利率管制、完善人民币的形成机制、增加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改革不合理的外贸体制等,其指导思想就是要建立一套市场经济条件下符合“金融深化”理论的金融体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用。 第二,加快金融管理部门改革,以便适应“市场经济”下金融自由化的更高要求,比如中央银行的管理模式由行政方式改为市场方式,建立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加快金融市场法规的健全等,保证市场机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有效范围内健康运作。 第三,金融深化理论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内源性融资”的特征和过度依赖外资的危害性,这点我们要引以为戒。目前我国的国内储蓄很高,外资储备充分,但外债总量却居高不下,吸引外资的盲目性很大。一旦本国经济发生波动,这些外资很有可能成为削弱本国经济基础的破坏性力量,所以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本国的金融资源,更大地发挥本国金融市场和机构的作用,减少对外资的过分依赖。 第四,金融深化理论还指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分割性”,强调应该特别重视传统产业和吸纳劳动力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大的大国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今后的发展中,在优先发展高新产业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农业、劳动密集型工业的投资,应努力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促进国内市场的联合、资金的融通,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132.资产管理理论:认为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在于资产业务,银行能够主动地加以管理的也是资产业务,而负债则取决于客户是否愿意来存款,银行对此是被动的。因此,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在资产方面,着重于如何适当地安排资产结构,致力于在资产上协调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统一。在这种理论思想指导下,相继出现了“真实票据说”、“资产转换说”、“预期收入说”等,为拓展银行资产的经营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发展出了一系列资产管理的办法。 (1)真实票据论。又叫商业贷款理论,源于亚当·斯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一书,盛行于1920年代以前。理论背景是:A金融市场不发达,应急举债措施不完善。B,商业银行可以选择的金融资产太少。该理论提出: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同商业流通有关的闲散资金,都是临时性的存款,为了保障随时偿付提存,银行资产必须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因而银行只适宜发放短期的与商品周转相联系的商业贷款。该理论强调贷款必须以商业行为为基础,以真实的商业票据为抵押;一旦企业不能偿还贷款,银行即可根据所抵押的票据,处理有关商品。因此,银行不能发放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长期设备贷款和农业贷款,更不能发放用于证券投资的贷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真实票据理论占据着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的支配地位,对于自由竞争条件下银行经营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的缺陷在于缺乏对活期存款的相对稳定性的正确认识,而活期存款的相对稳定性为商业银行发放长期贷款奠定了基础。 (2)转换理论。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理论背景:由于政府借债的需要并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商业银行持有的政府证券增多,金融资产流动性加强。该理论认为:银行能否保持流动性,关键在于银行持有的资产能否转让变现。只要银行所掌握的证券易于在市场上出售,或易于向央行再贴现,只要银行的贷款有可以拍卖的抵押品,或可转让给中央银行,那么,银行资产就不必非限于短期商业贷款不可。这一理论为银行的证券投资、不动产贷款和长期贷款打开了大门,在转换理论的影响下,银行资产范围显著扩大,业务经营更加灵活多样。但转换理论片面强调证券的转手,忽略证券和贷款资产的真正质量,忽略了物质保证,为信用膨胀创造了条件。同时,它没有重视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未考虑到在危机期间证券的大量抛售和价格暴跌而引发银行资产的巨额损失的可能性。 (3)预期收入理论。盛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理论背景:A.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不仅短期贷款需求有增无减,而且产生了大量的设备和投资贷款需求,消费信贷的需求也在增长。B.转移理论突破了银行只能发放短期贷款的限制,为转变资产管理思想奠定了基础。该理论认为,发放贷款的依据应当是借款者的未来收入。只要预期的未来收入有保障,通过分期偿还的形式,长期项目贷款和消费信贷都会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反之,如果未来收入没有保障,即使短期贷款也有偿还不了的风险。这一理论意味着银行资产可以不受期限和类型的影响,可以不考虑资产的自偿性和转换性,只要强调预期收入就够了。预期收入理论也有缺陷。首先,它把资产经营完全建立在银行预测的基础上,缺乏足够的可靠性。其次,在资产期限很长的情况下,不确定性增加,债务人收入状况可能会恶化,未来的偿付能力可能比预期的要小。 (4)超货币供给理论。银行购买资产,从来都被视作提供货币的行为,银行仅仅是用信贷方式供给货币的机构。但随着货币形式的多样化,能够提供货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愈来愈多,银行的信贷市场竞争的压力日益加剧,银行再也不能就事论事地提供货币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出现了超货币供给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信贷提供货币只是达到它经营目标的手段之一,除此之外,它不仅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手段,而且有广泛的同时兼达的目标,因此,银行资产管理应超越货币的狭隘眼界,提供更多的服务。根据这一理论,银行在购买证券和发放贷款以提供货币的同时,积极展开投资咨询、项目评估、市场调查、信息分析、管理顾问、电脑服务、委托代理等多方面配套业务,使银行资产管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非金融企业侵入金融竞争领域的时候,超货币供给理论使银行获得了相抗衡的武器,从而改善了银行的竞争地位。 133.试总结学术界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争论,并在此基础上谈谈你对央行独立性的理解。 答: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自主程度。(2分)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集中反映为:在中央银行和政府的关系上,两者的宏观经济目标是一致的,但又存在分工和协作,在实现目标的措施选择上有所不同。为解决重大经济问题,政府往往要求中央银行更多地按照政府的安排行事,而主张中央银行必须保持独立性的意见认为,只有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解决特殊的金融问题,才能实现国家的经济目标。(2分) 支持独立论的观点。(3分) (1)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应具有连贯性,不应受到政治的干扰才能取得效果。 (2)中央银行首要任务是稳定币值,如果受政府完全控制,有可能成为政府推行通货膨胀的工具。 (3) 中央银行的业务具有高度的技术性,不适宜交给政治家来进行决策。 (4) 中央银行与政府所处的地位不同,在考虑一些经济政策时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5) 中央银行不仅对政府服务,还要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服务。 反对独立论的观点(3分) (1) 金融体系是整个经济总体的一部分,而政府是对整个经济运行状况负责的,因此金融体系也应该由政府来统一管理。 (2) 中央银行如果不对任何人负责,那么,把货币政策这样一种会影响到社会整体利益的重要工具交给中央银行来控制是不民主的。 (3) 对政府目光短浅的指责也是不全面的,政府官员也可以关心长远目标。而中央银行的行为并不见得一定是为经济长远利益服务,官僚行为仍然会影响央行的决策,在很多行为上,央行的动机只是扩大自身的权力和威望。 争论的总结(3分) (1) 从现实看,近年来出现了显著的向更大独立性发展的趋势。 (2) 实证结果表明:独立性强的中央银行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率,但这并非以牺牲经济表现为代价,有独立中央银行的国家并没有比那些没有独立中央银行的国家出现更高的失业率或更大的产出波动。 (3)中央银行越独立,就越能制定出更好的货币政策,而这又反过来推动独立化趋势。
本文档为【学习指南货币银行学-学习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400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0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8-09-09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