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豆丁★教育百科】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_心理学知识

【豆丁★教育百科】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_心理学知识

举报
开通vip

【豆丁★教育百科】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_心理学知识教育百科:http://www.docin.com/mydoc-7352321-1.html 万份招教资料下载. 腾讯微博:http://t.qq.com/yanchang1985 每周五晚发布招教资料合集. 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心理现象包括 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 (伴随着两个的是注意) 3、 心...

【豆丁★教育百科】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_心理学知识
教育百科:http://www.docin.com/mydoc-7352321-1.html 万份招教资料下载. 腾讯微博:http://t.qq.com/yanchang1985 每周五晚发布招教资料合集. 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心理现象包括 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 (伴随着两个的是注意) 3、 心理过程包括 a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b情绪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 4、 个性心理包括a个性心理倾向(需要 动机 兴趣 爱好 信念 理想 世界观) b个性心理特征(性格 气质 能力) 5、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a确定心理事实b揭示心理规律c揭示心理机制(内在工作方式)d揭示心理本质 6、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a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的完成教育工作; B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适调工作 c有助于依据心理学知识 进行自我教育 d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 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第三节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 第一本论述心理学的书 亚里士多德 《论灵魂》 2、 德国 冯特 创立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之父 3、 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 a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 即意识分:意向 感觉、激情 b用实验内省分析意识的内容、构造 C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心理规律但是不重视应用 4、 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士 杜威和安吉尔 a意识但是是川流不息的 是有机体适应环境 b任务是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5、 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一 华生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a反对研究意识 主张行为 b反对内省 主张客观研究 6、 格式塔心理学 维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整体研究 7、 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罗杰斯a第三势力 b人格发展与社会的关系 人的需要的满足内部经验 反对行为主义 8、 现代认知心理学 奈赛尔 《认知心理学》a 信息加工 b皮亚杰是代表人物 客观实验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第二章 认知过程 1、 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选择性)和集中 2、 注意的功能 a选择功能 b保持功能 c调节和监督功能功能 3、 注意的分类 a有意注意 a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b合理组织活动 保持注意 c对兴趣的依从性 d 排除内外干扰 无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 但不需要意志努力) 兴趣 4、 注意的品质 a注意的广度 (a被知觉的对象的特点 b知觉任务 c已有知识经验水平)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5、 运用注意进行教学a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无意注意 b利用对教学任务产生注意的因素 方法新颖 形式多样组织活动生动有趣 教学内容丰富且具有逻辑 c 学习目的教育d 合理组织活动保持注意 e培养有以后注意 笔记 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 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2、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 (对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 是差别感受性) 3、 感觉的相互作用 a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1感觉适应 持续作用 暗适应 明适应 痛觉 2感觉对比 同时 继时 3感觉后效 停止后暂时保留 视觉后像 正后像 负后像 B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相互影响2相互补偿 3联觉 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4、 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5、 知觉和感觉的关系 a直接 外部特征 b个别属性 整体;个别器官 多个器官;生理因素 还有经验 6、 知觉的分类:a空间知觉b时间知觉c运动知觉d错觉: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7、 运动知觉: a动景运动 特定时间 空间60cm b诱导运动 月亮浮云 c自主运动 火苗 d运动后效 由运动物转向静止物 8、知觉的基本特征 a知觉的选择性:强度;对比;运动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理解性 定式 9、遵循感知规律促进教学 a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 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b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 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c教会学生观察方法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D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第三节 记忆 1、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 记忆的分类 a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b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动作经验 c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 3、 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4、 识记:第一个环节 是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选择性 5、 识记的分类 a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 b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 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见见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 6、 影响记忆效果 a识记的目的与任务 b活动任务的性质 c材料的数量性质 d识记的方法 e识记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7、 遗忘:信息提取不出 或者提取错误 8、 艾宾浩斯 遗忘曲线 遗忘是有规律的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先快后慢 呈负加速 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 9、 影像遗忘的因素a学习材料的性质b识记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c识记的方法d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e时间 10、 遗忘的原因 a消退说 b干扰说 c压抑说 弗洛伊德 d提取失败说 舌尖现象 话到嘴边 编码不正确 11、 复习 a及时复习 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集合的 d复习方法多样化 e运用多种感官复习 f尝试回忆与反复记忆结合 12、 瞬时记忆 感觉记忆 感觉登记 容量小 持续时间短 容易受干扰 形象鲜明 图像记忆(主要) 声像记忆 13、 短时记忆 工作记忆 主要是听觉编码 5-9平均值是7 方式:机械复述 精细复述 特点 时间短 容量小 意识清晰 操作性强 易受干扰 米勒 组块学习 14、 意义编码 包括语意编码和表象编码 是信息的双重编码 15、 回忆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 人们在脑中把它重现出来 有意 无意 直接 间接 追忆 16、 再认 对感知过 思考过 体验过的事物 当他再度呈现时 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17、 良好记忆的品质 a记忆的敏捷性 b记忆的准确定c记忆的持久性d记忆的准备性 综合体现 18、 提高记忆的方法 a明确记忆的目的 增强主动性b理解意义材料c材料精细加工 促进知识理解d组快化学习策略 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e运用多种信息编码方式 提高信息处理质量 f重视复习方法 防止知识遗忘 第四节 思维与问题解决 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 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 2、 思维的种类 a水平 直觉动作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表象 阿姨 抽象逻辑思维(词语逻辑思维) B逻辑性 分析思维 直觉思维 c指向性 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 D创造性 常规思维 创造思维 E 经验思维 和理论思维 3、 思维的过程 a分析和综合 b比较和分类 c抽象和概括 d系统化和具体化 4、 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 a加强科学思维的训练 b启发式调动积极性 c加强语言交流训练 d定式的积极作用 e培养学生解决实际能力的思维品质 5、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流畅性 灵活性 创造性 6、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a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宽松心理环境,充分选择余地) b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好奇心 顾虑 独立 非逻辑 C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 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直觉思维训练 头脑风暴法 发散思维训练 推测与假设 7、 问题的解决 是指个体利用一系列认知操作 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 目的性 认知性 序列性 8、 问题解决过程 发现问题 理解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9、 问题解决策略 a算法策略 b启发式策略 根据一定的经验 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 以达到问题解决 10、 启发式策略 a手段--目的法 b爬山法 c逆推法 11、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a问题情境 b原型启发 c定式和功能固着 d已有知识经验e情绪与动机 12、 定式 重复先前的操作而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13、 功能固着 把某一功能赋予某一物体的倾向 14、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a提高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b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 c提供各种练习机会 d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5、 语言的功能:a、交流功能 b符号功能 c概括功能 16、 言语的种类 ;A对话言语 b独白言语 c书面言语 d内部言语 不出声的语言活动 不交流 17、 创造想象 是根据一定的目的 任务 依原来积累的表象 在人脑中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18、 幻想 是创造性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19、 想象的功能 预见 补充 替代 20、 想象的种类; A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 b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 c幻想 理想 空想 21、 创造性想象产生的条件 a强烈的创造愿望 b 积极地思维活动 c 灵感的作用 e丰富的表象储备 f 原型启发 g 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第三章 情绪和情感 意志 1、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产生的态度体验 2、 情绪的分类 根据 强度 紧张度 持续时间不同 a心境 微弱的,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弥散性心理状态 (忧者见之则忧) b 激情 爆发式的 短暂而激烈的感情 c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是引起的急速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快乐 悲哀 愤怒 恐惧 3、 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 (人际) (直觉 想象 伦理) 美感 理智感(探求真理) 4、 情绪的功能 信号功能 调节功能(动力) 感染功能 (共鸣) 5、 情绪的调节 a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b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c'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E 教会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 f 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6、 意志行动过程 准备阶段 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 多重趋避冲突 执行决定阶段 7、 良好意志的品质 a自觉性 清晰的意识到行动的目的和意义 盲从 b果断性 明辨是非 迅速合理 优柔寡断 c自制性 纪律性 忍耐性 怯懦 任性 d坚韧性 (标志) 8、 意志 人自觉的确定目的 有意识地根据目的 动机 调节支配行动 努力克服困难 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9、 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a加强生活目的教育 科学世界观 b组织实践活动 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C根据意志差异 采取不同锻炼 c加强自我锻炼 从点滴小事做起 第四章 人格心理 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 1、 需要: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和不平衡状态而力求满足的心理倾向, 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需要是活动的源动力 2、 需要的种类:a生理需要 内驱力 社会需要 b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3、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人际 尊重的需要(青少年) 缺失需要 满足即消失 求知的需要 审美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成长需要 无法满足 4、 动机: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 5、 生理性动机 内驱力 社会性动机 好奇 操作 探索 成就动机 社会交往动机 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 可以激起和抑制人们的愿望和意图,是推动人行为的内在动力。 6、 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维持和调节功能 7、 兴趣 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 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对个体活动 有巨大推动作用 8、 直接兴趣 间接兴趣 个体兴趣 情趣兴趣 9、 兴趣的广度 中心 效能 稳定性 10、 根据 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兴趣 知识基础 第二节 智力与创造力 1、 智力:使人能够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包括注意力 记忆力 想象力 思维力, 以抽象概括为核心 2、 影响智力的原因: a遗传与营养 b早起经验 (学龄前是智力发展关键期,布卢姆5岁 ,4,50%,4-7, 8-17 20% C教育与教学 主导作用 d社会实践 e主观努力 3、 智力因素论 斯皮尔曼 二因素 普遍而概括化的能力 ; 瑟斯顿 群因素论 4、 智力三维结构论:美国 吉尔福特 a 内容、操作和成果 b操作真正代表智力高低 区分150种 现在105 5、 智力形态论: 美国 卡特尔 a流体智力 遗传; 晶体智力习得的经验 b 流体20岁顶峰30下降 6、 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 解决问题和生产创造所需要的能力 语文智力 数学-逻辑智力 视觉-空间智力 音乐智力 运动智力 自知智力 人际智力 7、 三元智力论 :斯坦伯格 a在认知情境中信息处理的方式可以辨别智力高低 a 成分 b情景 c 经验 8、 创造力:根据一定的目的 运用已有的信息 产生出某种新颖 独特 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9、 创造力的培养 :a 创设有利的社会环境 训练环境 鼓励性支持环境 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 评价体系完整 b培养创造性人格 宽松 和谐 民主 c培养创造认知能力 知识基础 创造性思维 第三节 人 格 1、 人格:是构成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特有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 人格的特性:独特性 稳定性 整合性 功能性(喜怒哀乐的根源) 3、 气质是依赖于人的生理特征和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稳定性 不转移 4、 气质类型 :罗马 盖伦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5、 神经活动气质类型说 巴浦洛夫 :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6、 性格:指人比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 7、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a都属于人格特征 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b生理 稳定 早 好坏 8、 性格的结构特征:a态度 b意志 c情绪d理智(习惯看细节还是轮廓) 9、 性格类型 a理智型 情绪性 意志性 b外向型 内向型 荣格 c独立性 顺从性 10、 良好性格的培养;A加强人生观 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b充分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 c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d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e依据性格 因材施教 f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1、 自我调控系统:a自我认识(自我观察 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自尊感 自卑感)c自我控制(行为上 最后环节 12、 影响人格的因素:生物遗传 社会文化 家庭 学校教育 个人主观 第五章 人的全程发展 1、孔子 三十而立 朴素人的全程发展过程 2、全程发展的过程观点; a个体心理发展是持续不断的 分为若干阶段b发展是多维度 多侧面 多层次 c有多种因素决定 且存在很大的可塑性、 3、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 成熟 衰老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0-1.5 乳儿期 1-3婴儿期 ; 3岁到6、7岁 幼儿期; 6、7岁到11、12岁 童年期 11、12到14、15少年期 14、15到25青年期 25到65成年期 4、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在特征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劳伦兹 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中环境 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2口语4形状知觉4-5书面语言) d差异性 5、 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a 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6、 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少年期 a 童年期到青年期的过度 心理断乳期 b抽象思维占主导 反思思维 一形象思维为主导 7、 高中生 心理发展特点 a 从经验型转向理论形 b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深刻发展 c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危机 第二节 心理发展理论 1、 认知发展阶段论 :瑞士 皮亚杰a适应和建构式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 b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2、 同化 有机体面对新的刺激时 将其归纳到原有的图式(认知结构,可重复的概括化的行为模式)或者认知结构中 3、 顺应 不能运用原有的图式和认知结构 解释和接受新刺激时 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 以适应新刺激 4、 皮亚杰四个阶段:a感知运动阶段0-2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前运算阶段 2-7 a信号功能 表象储备 b 自我中心 c思维局限 不可逆 静止 c具体运算阶段7-11 a 他人角度 b 思维可逆 c 守恒 d形式运算阶段 11- 5、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0-1.5岁 基本的信任感 2-3 自主感对羞耻感 4-5 主动感对内疚感 6-11勤奋感对自卑感 12-18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两难法 a前习俗水平 服从惩罚道德定向 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 b习俗水平 好孩子道德 人际关系 维护权威秩序 c后习俗水平 社会契约道德 认为 普遍原则 自己的哲学 7、 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启示:a教师对学生道德水平和行为预期符合年龄 b课堂组织道德两难推理 c文化和性别的影响 8、 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9、 品德 道德品质 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自己的行为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10、 皮亚杰 品德阶段理论 10岁从他律转向自律 11、 科尔伯格 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 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发展阶段 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 习俗水平 好孩子阶段 人际关系的和谐 维护权威和道德的定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 社会契约 法律 普遍原则 价值观 11、 学生的智力差异 13岁以前 直线上升 到25岁平缓上上 35岁后开始下降 12、 学生认知方式差异 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 冲动型 沉思型 具体型 抽象型 发散型 辐合型 中学生认知发展 1.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深化a无意注意不断的发展深化 兴趣爱好逐渐稳定 b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 C注意特征存在个性差异 情绪型 理智型 自觉意志型 智力型 2、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a 有意性加强 b意义识记的能力有所发展 c词的抽象实际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 3、 中学生情感发展 a情感和情绪的易感性 冲动性 两级性明显 b出现反抗情绪和逆反心理 c对异性产生情感 4、 中学品德的发展 a到的结构更加完善 b建立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c道德情感发展 理性情感占主导 D中学生主导性到的动机明确 道德意志力有显著增长 e道德行为习惯逐渐巩固 5、 中学生个性发展 a自我意识的发展与确定 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少年期 b性格出现暴风骤雨的时期 C兴趣开始分化 理想尚不稳定 6、 人际关系 人们在共同活动为满足各自需要的心理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互的心理关系 第六章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 1、 小学生注意发展特点:a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提高 b 注意的有意性有被动转向主动 2、 小学生感知发展的特点:感觉发展 视知觉10岁 知觉发展 3、 小学生记忆发展特点:a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发展 b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 4、 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a思维具体过程日趋完善b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转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c抽象逻辑自觉性发展 5、 小学生情感发展特点:a 情绪和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社会性成分增加 b情绪的调节控制力增强 冲动减弱 C 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6、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a小学生逐步自觉运用道德认识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 b小学生道德言行 由协调想分化转变 c自觉纪律的发展有相当显著地位 d道德发展出现飞跃和质变 7、 自我意识 是主体对其自身的认识 是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监控 8、 生理自我 心理自我 社会自我 (青春期) 9、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1-3年级 上升 b3-5年级 稳定发展 c 5-6年级发展 10、 13岁以前智力直线发展 以后缓慢发展到25岁 26-35保持 35下降 11、 小学生语言 重复的 减缩的 不随意的 反应性的语言 12、 小学生亲子关系发展:a父母控制 6 b共同控制 6-12 c儿童控制 13、 同伴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14、 同伴关系特点;a时间长 形势复杂 b 传递信息的能力增强 c 利用各种信息决定自己对他人的采取行动 D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关系 e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15、 a满足社交需要 归属感 b社会能力 完成学业的基础 c自我概念 健全人格 第七章 学习理论 1、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下 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 学生学习:不仅要学习知识 发展智力 还要养成习惯 道德品质 健康心理 3、 加涅学习分类: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态度 动作技能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4、 奥苏伯尔性质:a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b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 5、 阿瑟伯雷意识:外显学习内隐学习 6、 我国学者内容:知识学习 技能学习 行为规范学习 7、 经典条件反射:中性刺激 习得 消退 泛化 分化 巴普洛夫 华生 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 8、 桑代克 试误-联结理论 :a学习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连接的过程 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建立的 B学习主要定律 准备律 练习律(应用 失用) 效果律 c抹杀了人类与动物学习的区别 9、 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应答性) :a正强化 负强化 惩罚 b程序教学 逻辑分解 由浅入深 及时反馈和强化 C小步子 积极反应 及时强化 自定步调 低错误率 10、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a学习是个体通过对其他人行为极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方式或是原来的行为得到修正的过程。B观察学习包括:注意 保持 复制 动机。 c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格式塔 完形顿悟 苛勒 内部信息加工 11、 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a学习就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包括 获得 转化 评价(合理性的判断) D 教学观 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一般理解 知识 方法 态度 b倡导发现学习 由教师创设情境,给学习提供有关学习资料 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思考 自行发现知识 理解概念和原理 c发现学习有利于 动机兴趣 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 利于知识巩固 12、 奥苏伯尔认知-接受学习;有意义的学习本质是以符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中观念联系 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提倡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有意义学习包括:符号学习 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上位 下位 并列结合学习) b 先行组织者 引导性学习材料 先行组织者 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概括程度高 原来 新的 学习任务 关联 加涅 信息加工 学习理论 13、 罗杰斯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A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的关系 b学生中心教学观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课程目标 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结构 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 内容 学习兴趣 体验 生活 社会需要 课程实施 非指导性 良好人际关系 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a学习观 主动构建性 社会互动性 情境性 b学生观 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c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不是正确表征 一种解释和假设 第八章 知识的学习与迁移 第一节 知识学习 1、 安德森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2、 学习的类型:a根据存在形式和复杂 符号学习 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意义学习) B 跟原有认知结构联系 下位学习(类属) 上位学习(总括) 并列结合学习 规则学习 C 规则(概念)学习方式有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启示四点 3、 加涅 知识学习的加工过程:a信息存储库 b认知加工过程 注意 知觉 复述 组织编码和检索 c 元认知 4、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a激发兴趣动机 b运用组织规律 c精加工 d整合使系统化 e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 5、 程序性知识学习;从陈述性知识转为自动化技能的过程 a陈述性阶段 b程序化阶段 c自动化阶段 6、 程序性教学方法;a注意课题的选择与设计 b注重示范讲解 c明确程序性知识的使用条件 d运用变式比较 e注重示范讲解 f大量反复适时练习 g分解程序操作过程 7、 技能 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生活方式 操作技能 心智技能 8、 操作定向 操作模仿 操作整合 操作熟练 知识是基础 练习时途经 9、 心智技能 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10、 a确定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b 利用示范和讲解 并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c 知识影响技能的形成 d 注重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 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节 学习策略 1、 学习策略: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采用的规则方法 技巧和调控方式。 2、 学习策略的特点:a操作性和监控性统一 b外显性与内隐性统一 c主动性与迁移性统一 3、 学习策略的分类:a认知策略 信息加工 b元认知策略 信息加工监控 c资源管理策略 4、 认知策略: a 加工整理 系统存储 5、 认知策略包括:a 复述策略(排除干扰 多种感官 复习方式多样化 划线) b精加工策略 新旧信息联系加深意义 (记忆术 记笔记 提问 生成性学习 背景联系实际) c组织策略 构造更高 (归类策略 纲要策略) 主题纲要 符号纲要 6、 元认知:对人知的认知 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 主要包括 元认知认识和元认知调控 7、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 监控策略( 调节策略 领会监控 策略监控 注意监控) 调节策略 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监控 人 任务 策略 8、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 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学业求助策略 9、 学习策略的原则 主体性 特定性 内化性 生成性 有效监控 个人效能感原则 第三节 学习的迁移 1、 学习迁移:训练迁移 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或习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 学习迁移的类型:a性质 正向负向 b 方向 顺向 逆向 c 抽象 水平 垂直 d 内容 一般 特殊(重新组合) e程度 近迁移 远迁移 f路径 高路迁移(抽取概念 运用) 低路(自发自动) 3、 迁移理论:a最早 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桑代克 c概括化理论 经验类化 贾德 水下击靶 d关系理论 格式塔 小鸡觅食 4、 当代迁移理论:a认识结构迁移理论 奥苏伯尔 b产生式迁移理论 安德森 c情境迁移论 格林诺 5、 影响迁移的要素:a原有知识的概括化程度 b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c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d认知结构特点 e学习的定式和态度 f'学习策略水平 6、 促进迁移的方法:a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b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c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 学习方式转变 D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e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7、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认识 运用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8、 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第九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1、 学习动机 :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 并是个体保持这一学习活动 使其朝着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内在过程 2、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3、 学习动机的分类:a 内部学习动机(兴趣) 外部学习动机 (奖赏酬劳 荣誉感) B 高尚的学习动机 低级的学习动机 C 近景直接学习动机 远景间接学习动机 D 主导性学习动机 辅助性学习动机 E 学业成就动机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奥苏伯尔 4、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不足或者强雷士都会影响学习效率 冬季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简单是动机越大 效率越高 ,中等难度时 也中等 ,难度较大时 还是动机偏低效率比较好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1、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努力克服障碍 施展才华 力求又快又好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趋势。 阿特金森 力求成功(陈功率50%)和避免失败(特别难或者特别简单) 2、 归因理论:归因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活动及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 美国 韦纳 包括以下六个方面能力 努力程度 身心状况 工作难度 外景环境 运气 3、 自我效能感; 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 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A影响任务的选择 b努力程度和坚持性 c活动时的情趣 d学习任务的完成 4、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a激发兴趣 维持好奇心 b设置合适的目标 c达明确的期望 提供及时的反馈 d 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e 训练归因 f合理利用外部奖赏 有效运用表扬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 学习动机的培养 a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 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b 重视立志教育 成就动机训练 C 确定正确的自我概念 获得自我效能感 d 培养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 2、 学习动机的激发 a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兴趣 维持好奇心 b 设置合适的目标 控制作业难度 C 表达明确的希望 提供及时的反馈 d 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有效运用表扬 E 对学生进行 竞争教育 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第十章 教师心理 1、 角色期待:是指社会对每一个角色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要求 2、 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a教师角色的认知 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 b 教师角色的认同 亲身体验 并接受自己的社会职责 c 教师角色的信念 将职业角色的社会化要求转化为个体的需求 3、 教师人格特征: 职业信念 职业性格 4、 职业信念 a 教学效能感 (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教学归因 5、 职业性格 ; a理解学生 b与学生相处 c 了解学生 6、 罗森塔尔效应:又叫皮革马利翁效应 和教师期待效应 是指教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对学生的期待 也是影响学生的一种教学行为 。 7、 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区别:a 课前计划差异 细节 b课堂规程差异 注意 呈现 作业 c课后评估差异 细节 值得注意的问题 d师生关系和人格魅力的差异 8、 教师的成长过程: 福勒 布朗 a关注生存 人际关系 b关注情境 教学内容方法 c关注学生 9、 教师成长途径 :a师范教师培养新教师 b通过实践训练在职教师 观摩分析 微格教学 专门训练 反思教学 10、 心理健康;个体心理活动在其自身和环境允许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A心里无疾病 b积极发展的心态 11、 心理健康标准 a社会适应良好 b人际关系协调 c自我意识正确 d性别角色分化 e情绪积极稳定 f人格结构完整 12、 教师职业健康的维护 :a要从维护职业压力应对和职业倦怠的干预两方面入手 b采取直接行动法 或者缓解情绪等方法 减轻压力 b个体积极自我适应调节 转变观念 归因方法和合理饮食 c组织有效干预 d'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13、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由于长期职业压力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身心耗竭的状态 a情绪耗竭 身心 b去人性化 c成就感地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1、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 a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 词汇 英语3500词汇语境记忆pets3考试词汇二年级反义词和近义词初中词汇词汇大全考研英语二高频词汇表 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 b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c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2、课程性质    英语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a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b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3、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 a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b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c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d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2英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选择性和均衡性 c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 d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e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f实行三级课程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4、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 强调情感,激发兴趣,建立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四)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五)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六)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5、设计思路    《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该设计遵循了 A语言学习的规律b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c虑到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旨在体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第二级为6年级;第五级为9年级;第八级为高中毕业。 6、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7、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 学习策略:资源策略 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包括规则和技能)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 理解 表达 ) 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动能,话题。 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8、 五级目标: 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供7~9年级学习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以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9、 文化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的载体。在外语教学申,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10、教学建议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 1、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三)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4、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5、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 3、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5、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五)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七)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英语角、英语墙报、主题班会和展览等。教师要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八)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1、准确把握本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 2、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4、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 5、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6、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九)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率原则,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7一9年级和普通高中的英语课程建议每周不少于四课时。 11评价建议 a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b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c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12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1) 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二)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三)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四)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六)注意3一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3一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七)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八)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及相应级别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二级的评价由地方和学校组织进行,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五级和八级的评价应在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进行。 13、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 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3一6年级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3、4年级以短课时为主;5、6年级长短课时结合,长课时不低于两课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班容量一般不应超过40人/班。     补充习题 1、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学校教育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 学习过程 1、 我国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a基本普及义务教育b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2、 坚持教育取向社会本位的代表人物是 赫尔巴特 2、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桑代克 3、 全部教育活动的作主题和灵魂是 教育目的 3、引起教育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社会制度 4、 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设计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5、 把茄子 白菜 萝卜归纳为蔬菜是 概念学习。 5、把植物分为 根茎叶 是分析过程 6、 在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施工蓝图 是课程。 6、小学阶段以 综合课为主 7、 教育发展的两全是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b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8、 分析事物抓住其本质 舍弃非本质的东西是 抽象 7、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划线 都是复述策略 9、 认为顿悟情境中的关系是产生迁移的关键因素的迁移理论是 关系转换说 A 新课程改的目标 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学会学习 形成正确价值观 2. 体现课程结构的 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3.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4. 密切课程内容与时代的联系 5. 建立与素质教育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b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主动性(首要特征) 独立性(核心特征) 独特性 体验性(突出特征) 问题性
本文档为【【豆丁★教育百科】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_心理学知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5528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英语四级
上传时间:2018-09-09
浏览量:3